三农宣传方案范文
时间:2023-03-21 00:13: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三农宣传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指导思想
深化涉农保险“,构建覆盖全镇农村人口的保险保障体系,提升“三农”社会保障水平。
二、运作模式
将“三农”综合保险与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将单独的保险公司商业运作转为与政府中心工作有机结合,形成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市场运作、农民自愿、人保承保的政企联动机制,大力推进“三农”综合保险,增强农民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减少农民因灾致贫、因灾返贫。
三、工作机制
成立镇“三农”保险工作站,每个村要设立“三农”保险服务联系点,并选聘1至3名协保员(3000人以下的村配1名,3000-6000人的村配2名,6000人以上的村配3名),做到层层有机构,村村有人员,为“三农”综合保险承保、理赔、宣传、咨询等工作提供协助服务。
四、推进险种
在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全覆盖的基础上,继续深化中央、省、市确定的农村住房、自然灾害公共责任、水稻、能繁母猪、森林综合等五项政策性涉农保险险种,同时根据农民在人身、财产、生产、生活等方面保险的迫切需求,结合当地特色产业,先行推出适合本地的“三农”综合保险险种。
具体推进项目及要求如下:
1、推广险种。主要推广保障适度、保费低廉、保单通俗、理赔便捷的农村保险险种,并根据农村发展的需要不断调整和创新。主要推广的险种包括:①小额农村家庭财产保险,②小额农村人身意外保险,③村干部责任险,④计划生育手术安心保险,⑤务工农民小额保险,⑥露地蔬菜种植保险,⑦日光温室、大棚保险,⑧花卉苗木种植保险,⑨茶叶、果树种植保险,⑩烤烟种植保险,⑪鸡、鸭、兔养殖保险,⑫农民小额信贷保险,农业生产小额贷款保证保险等13个险种。
2、必推险种。①小额农村家庭财产保险,②小额农村人身意外保险,③村干部责任险,④计划生育手术安心保险,⑤农业产业险(包括露地蔬菜种植保险,日光温室、大棚保险,花卉苗木种植保险,茶叶、果树种植保险,鸡、鸭、兔养殖保险5个险种,各村可根据当地产业发展实际,从5个险种中挑一个作为必推险种)。
3、其他险种。各村可根据地方特色有选择性的开办。
五、目标任务
6月底前完成挂牌成立“三农”综合保险工作站和组建一支农村协保员队伍,并完成业务培训,7月全面开展“三农”综合保险工作,9月底前必推险种完成承保面达到80%以上,至年底承保面力争达到90%以上。
六、扶持政策
为快速推进“三农”综合保险,全面提高广大群众的保障水平,由市、区、镇三级财政给予政策支持。
(一)保费支持
采用递减式补贴模式,享受财政补贴政策,第一年保费市、区两级财政补贴50%,农民自主承担50%;第二年递减到30%,农民自主承担70%;第三年及以后按15%补贴,农民自主承担85%。
(二)经费支持
各村设立的村级保险协管员由镇政府、人保财险公司给予每人每月100元固定补贴(按各50%的比例分摊解决)。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机构。镇政府成立“三农”综合保险工作领导小组,由镇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成员由党政办、财政所、民政办、计生办、林业站、农技站、农机站、畜牧兽医水产站、劳动保障所、卫生院等部门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挂靠“三农”保险工作站,由“三农”保险工作站具体负责推进“三农”综合保险的规划、指导、检查、落实等工作。各村主干要指定专人具体抓。镇直各部门要把全面推进“三农”综合保险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内容之一,制定出台相应的配套扶持政策措施,保持政策的延续性和工作机制的长效性。
(二)强化目标考评,确保实效。将推进“三农”综合保险工作列入镇对村的考评内容,镇“三农”保险工作站将根据阶段性工作要求,有针对性地对各村“三农”综合保险工作进行检查督促、指导,并适时召开专题会,听取进展情况汇报。
(三)健全工作体系,做好服务。
1、健全工作机构。镇设立“三农”保险工作站,各村相应设立“三农”保险服务联系点,明确办公场所,挂牌服务。
篇2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全面改善农村地区国库服务环境,积极引导辖内金融机构将国库服务向农村地区深层次延伸,不断创新国库服务方式,促进国库服务“三农”水平提高,进一步提升农村地区经济水平。
二、活动目标
提升国库服务“三农”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形成以县政府主导、县财政和人行主管、税务机关和各涉农金融机构主办的国库服务“三农”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国库服务“三农”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横向联网“三方”签约率、乡镇电子扣税占有率、刷卡缴税(费)使用率;进一步做好“国债下乡”工作,加大国库知识宣传力度,增加国债配额,逐步提升国债投放农村市场的比例。
三、工作机制
为了加强县创建国库服务“三农”示范县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政府相关部门、人行县支行和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之间的关系,督促检查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确保此次创建活动的顺利开展,成立县创建“国库服务‘三农’示范县”活动领导小组,由县分管领导、县政府办、人行县支行、县财政局、县国税局、县地税局及辖内涉农金融机构相关人员组成,统一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创建活动的整体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人行县支行会计国库股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专项工作会议,沟通协调和督促解决创建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检查各阶段工作落实情况,适时组织开展总结评估工作,并及时向领导小组反馈问题和报告工作,确保创建工作的有序开展,有力推进县的城乡国库服务一体化发展。
四、工作措施
(一)加大国库横向联网系统的推广力度,提升系统乡镇覆盖率
将国库横向联网系统向各乡镇企业延伸,进一步扩大国库横向联网系统的影响力。采取上门宣传、定点服务、对口帮扶、持续培训等工作措施,进一步提升国库横向联网系统的乡镇覆盖率。在各涉农银行机构中进行“联网式”管理,在各税收网点推行“一站式”服务,全面提高农村国库服务水平。
(二)深入开展“国债下乡”活动,转变农村居民投资理念
一是加大国债知识的宣传力度。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人员深入到农户家中开展国债知识宣传,在各镇设立国债知识宣传点,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优势,增强国债宣传的影响力,转变农村居民的投资观念。
二是加大国债销售力度。在各镇的金融机构营业网点设立国债销售和兑付网点,采取“国债下乡”的方式在各销售网点开展活动,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投资理财需求。
三是增加国债的销售配额。积极与上级单位联系,在保证现有国债销售配额的同时,增加销售配额,进一步拓展国库服务职能,促进农村国债市场的健康发展。
(三)立足农村实际,多渠道提升国库资金运行效率
一是大力发行借记卡。以借记卡的代收代付和代缴费为基础,结合“万村千乡”和“家电下乡”工程的推进,在中心集镇和经济较为发达乡村的批发交易市场、农资店、连锁超市等处推广应用银行卡。
二是深入推广惠农银行卡特色服务。巩固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效果,提升农民工对特色服务的认知和拥护,实现在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的28家营业网点均能办理惠农银行卡特色服务业务;
三是利用现代化支付清算手段拨付财政资金。通过国库资金内部往来、大小额支付系统,及时将春耕资金、“家电下乡”补贴等惠农资金拨付到镇级财政专项补贴账户,保证农民随时能得到价格补贴款项。
四是推行电子银行和刷卡缴税(费)业务。以进一步完善集中收付系统功能为目标,结合网上银行支付快捷、操作便利、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的特点,开展乡镇企业网银签约和网银支付活动,提高财政涉农惠农资金的拨付效率,减少财政资金在途时间,开辟国库服务“三农”新的金融服务环境。
篇3
一、进村入户宣传效果好。今年以来,贵港市区农信社通过宣传板报、悬挂横幅、张贴宣传画、LED显示屏等方式对银监会实施“三大工程”进行广泛宣传,上半年,结合“金融知识万里行”和“送金融知识下乡”以及“保护金融宣传活动活动,进村入户对“三大工程”进行宣传,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特别是对设立了便民服务点村屯进行重点宣传,在便民服务点统一悬挂“广西农村信用社助农取款服务点”标牌,悬挂收费标准,编号管理,并结合当地特点,认真做好宣传工作。在辖内各营业网点、供销社、卫生机构及城乡的繁华地段、主要街道悬挂宣传横幅、发放联社统一印制的宣传折页等;利用圩日和节假日期间大力宣传,让广大社区市民和广大农民朋友更好地了解到了“三大工程”的有关知识。
二、“阳光信贷”公示受客户好评。根据工作要求,联社制定了《贵港市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阳光信贷”工程公示方案》,截止2013年6月末,贵港联社在限定时间内完成了“阳光信贷”要求的公示内容全部公示完毕,目前贵港市区联社辖区28个信用社贷款服务中心已经设置客户经理公示栏,公开贷款条件、贷款种类、服务时限与承诺、利率定价及优惠、办理贷款流程、客户经理行为准则、包片信贷员照片、管村情况、联系方式和监督投诉电话;在全辖63个营业网点和主要村屯设置“阳光信贷”公示栏。目前已经在全辖400多个行政村及城镇主要社区张贴“阳光信贷”业务公示,“阳光信贷”业务公示这一举措得到了广大客户的好评。
二是落实监督机制,为工程实施提供保障。根据银监会和自治区联社“阳光信贷”工程方案实施要求,我联社在辖区各基层社设立了信用社贷款申请和投诉登记簿,积极采纳客户意见和建议,对投诉问题进行严肃处理,为进一步推进“阳光信贷”工程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三是积极推广“桂盛通”。“桂盛通”是由广西农村信用合作社推出的新型金融自主结算终端。该终端集成了助农服务、消费收单、汇款转账、余额查询、工资、助农服务等多项功能,可以让农村用户在家门口就能办理刷卡消费、小额存取款、小额转账汇款、刷卡缴费、查询等业务。截止6月底,贵港联社共与360个金融空白行政村签订了便民服务点协议,并全面部完成了桂盛通机具的布设工作和落实了便民服务点代办人员,于年内全部开通使用。此项工作推开后,出现了部分行政村农户踊跃报名参与该项惠民工程的现象。为了更好地推进金融服务进村入社区工程,使广大农户受惠,贵港联社还进村入户广泛收集农户的意见,并结合农户的建议和需求,下一步将逐步改进和完善桂盛通金融服务。该项金融服务的实施,让超市、商店变“银行”,让广大农民群众享受到“足不出村参保缴费,足不出户取钱转账”的便民利民惠民金融服务。贵港市区联社积极实施“桂盛通”进千乡入社区工程,让现代金融服务终端直达了村一级。推广桂盛通”是贵港农信社服务“三农”、为小微企业和工商户提供优质服务及送金融服务进村入社区工程的重要表现。
篇4
据了解,12316是全国农业系统“三农”信息服务的公益服务专用号码,是集电话、广播、电视、书报杂志、网站、手机短彩信、移动客户端等于一体,多渠道、多形式、多媒体相结合的“三农”综合信息服务的标志品牌。十年来,12316为广大农户提供了丰富的农业生产、市场、农资、防灾减灾、政策法规等信息服务,并且服务内容不断丰富,范围不断拓展,现已延伸到通讯、农村金融、法律咨询、民事调解、文化传播、农业电子商务等方面,在对接生产、对接流通、搞活农村金融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截至目前,12316服务已覆盖全国所有省份,年均受理咨询电话逾2000万人次,为农民挽回直接经济损失及帮助农民增收节支超过100亿元,被誉为农民和专家的直通线、农民和市场的中继线、农民和政府的连心线,正日益成为信息进村入户的“高速路”、企业拓展农村市场的“直通车”、农村“双创”的“好平台”。
会议指出,十年来,各级农业部门切实把信息惠农作为一项重大举措来抓,坚持以需求和问题为导向,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积极争取政策项目支持,大胆探索体制机制创新,强化试点示范和典型宣传,推动12316“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建立了上下联动的服务体系,提供了覆盖全面的服务内容,形成了有效多元的服务模式,探索了统筹协调的服务机制,积累了完整丰富的服务数据,取得了丰硕的服务成果。
会议强调,12316既是农业信息化的重要内容,又是农业信息化的基础支撑,12316的发展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和现代信息技术,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强化规划指导,统筹协调推进,加强能力建设,完善服务机制,提高服务水平,大力推进12316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添加新元素、提供新动力。
篇5
今天的会议,是市农业普查领导小组成立后召开的第一次会议,主要是传达贯彻全国、全省农业普查领导小组会议精神,明确农业普查的意义、任务和要求,研究部署我市下一阶段农业普查的各项工作。刚才,姜玉芳同志介绍了农业普查的有关情况,陈文良同志对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职责分工作了说明,提出了工作计划,有关部门的同志也发表了意见,讲得很好。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要充分认识开展第二次农业普查的重要意义
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是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背景下,所进行的一项大规模的“三农”基本情况调查。这次普查又恰逢实施“十一五”规划,是一项事关全局、意义重大、任务艰巨的基础性工作,更是各级政府统一部署的一项硬任务,做好这次普查工作意义十分重大,具体体现在如下方面:
(一)农业普查是我们准确把握市情农情的迫切需要。
这次普查不单纯是一次农业产业普查,而是涵盖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全方位调查登记。我们要通过这次普查,把“三农”的家底彻底摸清。1996年第一次全国农业普查之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10年来,我市农村经济、农民生活和农业生产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全市农业产业化扎实推进,农产品市场体系不断完善,农业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龙头企业、专业协会、专业大户等不断涌现。同时,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农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加速流动转移,农村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但变化程度如何、怎么变,发展优势在哪里,城乡差距在哪里,城乡怎么协调发展等等。对这些情况,凭我们现在手中掌握的一些数据是远远不够的,迫切需要我们通过开展第二次农业普查,及时摸清“三农”发展变化和底数,深刻认识“三农”现状,从而对市情做出客观准确的判断。
2、农业普查是全面推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部署,而五句话20字的新要求赋予了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全新的内涵,但我们现有的常规统计报表和抽样调查都不能远远满足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统计信息的需要。这次农业普查的内容就是在研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的基础上确立的,它涵盖了农户家庭与人口特征信息、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和基础设施信息、农村居民迁移、农村劳动力资源与就业状况、农业土地利用状况、农村投资规模、农业产业化水平、农村贫困问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小城镇的发展水平和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水平等方面内容,很多是体现了我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五句话二十个字的要求。这次农业普查提供农村生产生活,经济社会、资源与利用、劳动与就业、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基础信息,可以有助我们认清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为政府研究制订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出台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提供重要依据。
3、农业普查是进一步加强农村统计工作的需要。农业普查十年一次,平时掌握的反映“三农”方面内容的统计数据主要是通过开展农业统计得到。农业统计与其他领域的统计相比,基础相对薄弱。现在,农村统计方法制度以普查为基础、以抽样调查为主,以其他方法为补充。这次普查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为抽样调查提供科学系统的抽样框,为进一步搞好抽样调查、做好常规的农村统计工作、搞准农村社会经济情况提供基础。所以,农业普查作为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对促进统计发展,改善农村统计有重要意义。
二、要明确农业普查工作要求和任务
这次农业普查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依靠法制、依靠科学、依靠群众,查清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基本情况,确保普查结果真实可靠,为扎实推进我市新农村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这次农业普查,重点要完成以下六项工作:
1、查清从事第一产业活动单位和达到一定规模农户的生产经营情况。这是为发展农村经济服务的。包括了生产规模、投资、雇工、产出及产品销售方面的情况。
2、查清农户家庭、人口特征与生活质量情况。这是为进一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服务的。包括了农村住户家庭的基本情况、家庭成员、收入、居住环境、住房条件和生活设施、粮食安全等信息,以及农村道路、电信、电力情况,农村居民耐用消费品、饮用水、卫生条件等。
3、查清农村居民迁移、农村劳动力资源与就业状况情况。这是为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包括了农村居民及劳动力迁移的规模、速度和去向,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农村劳动力和外出务工劳动力所从事的行业、时间、职业、地点,以及地区类型、农村劳动力的充分就业率与闲暇时间等一系列信息。
4、查清乡镇、街道、村及社区环境情况。这是为加快小城镇建设、提高城市化水平服务的。包括了建制镇吸纳的人口、企业个数和从业人员等情况,以及镇区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内容。
5、查清农业和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情况。这是为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服务的。包括了农户家庭投资规模和乡村集体投资、农户的固定资产购买情况、重点农户的生产经营投资和乡村集体投资情况。
6、查清农业土地利用状况。这是为合理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益服务的。包括了农业用地的规模与分类,不同类别的农业用地面积,以及新形势下农户的土地经营规模与流转、农业用地之间的转换等情况。
三、抓紧做好今年农业普查的各项准备工作
根据国家的统一部署,这次农业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10年12月31日,现在还有半年多的准备时间。在这段时间内,需要完成组建机构、抽调人员、宣传发动、普查试点、业务培训和调查摸底等多项工作,任务相当重。要按照“全市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原则,周密部署,精心安排,集中人力、物力抓紧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为高质量完成本次普查任务,拿出真实可信的普查数据打下扎实基础。当前,着重要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1、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机构人员及时到位。要及时把组织机构建全。普查工作的主战场是农村,主体是普查员。当前,关键是落实乡镇和村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按上级普查机构的统一部署,5月15日前镇乡(街道)的普查机构要全部建立,村(居)一级的农普小组要在5月底前建立,使整个普查工作各项要求能及时传达贯彻到基层。另外,市农业普查办公室要尽快到位,尽快运转,各成员单位抽调的人员要根据工作需要及时足员到位。
2、加强资金保障,确保经费及时足额到位。财政部门要充分考虑本次农业普查的复杂性和特殊性,要按时将今年的所需经费足额到拨付位,确保普查工作正常启动。另外,在普查工作全面开展之后,普查员的补贴、必要的物资要落实到位,这些要靠镇乡、街道予以保障。还要强调的是,要加强经费管理,专款专用,厉行节约,从严控制开支,做到少花钱多办事。
3、加强部门协作,形成工作合力。本次农业普查要对我市646个行政村、17.5万农户、全部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和农、林、牧、渔场进行全面普查,农业普查内容多、涉及面广、任务重,光靠统计部门一家难以完成,需要整合力量,动员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和配合。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把素质好、责任性强、组织协调能力强的干部选派到普查办工作,要按照市里的部署要求和职责分工,负责做好相关工作。
4、加强调查研究,制定好普查实施方案。这次普查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普查面十分广,涉及到全市5千多个普查员,市农普办一要学深学透国家和省、的文件政策和我市农村实际,吃透上情,搞清下情。二要很好地研究普查工作的组织问题、操作问题。三要很好地研究技术问题。特别是试点阶段要考虑地方特色,丰富和完善普查内容。在做好这些工作的基础上,制定出完备的普查实施方案。
5、加强人员选调和培训,建设高素质的普查队伍。这次普查工作量大、专业性强,需要大量训练有素的工作人员参与。普查所需人员的选调和培训,直接关系到本次普查工作的成败。我们要充分发挥乡、村干部的作用,选调符合条件的人员作为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要严格把好普查培训关,确保所有参加普查工作的人员都要经过严格的培训。
6、加强宣传动员,营造良好的普查氛围。做好宣传动员工作,争取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的支持是圆满完成普查任务的重要前提。市委宣传部、市普查办和新闻单位要认真按照《关于做好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宣传工作的通知》要求,充分利用宣传载体,积极采取多种方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活动,使广大农村干部群众了解这次普查意义、内容和要求,使他们了解普查、理解普查、支持普查。当前请市委宣传部与市农普办及早拟订并下发宣传方案,方案计划要与整个普查工作计划相协调,宣传渠道要与农民接受信息渠道相结合。要发挥部门作用,运用部门自身的宣传渠道,尽可能扩大宣传面,提升宣传实效。
7、加强试点工作,积累全面普查的经验。试点工作是整个普查工作中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高质量完成普查任务的有效途径。试点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普查方案是否可行,普查表能否顺利进行填报,需要做哪些改进和完善。二是普查的组织模式,采用什么样的组织形式来进行普查,包括普查员的选调、培训,政府的协调组织,具体的操作模式,数据质量的控制方法等。等省里试点完以后,我们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乡镇开展试点工作,从中发现问题,积累经验,摸索路子,锻炼队伍,为高质量完成农业普查奠定基础。市农普办要切实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检查和指导,确保试点的高质量。
篇6
一、渠道建设
专项工作领导小组以行长谭桂萍为组长、行长助理罗联洲为副组长,业务工作小组由5名客户经理组成,在全县设立120个农村金融服务站,布设转帐电话,提供24小时支付结算服务,形成了“柜台服务+自助设备+服务站”的多层次服务模式。大力推广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短信通业务,使广大参保户能及时地了解帐户变动的信息。完善农村支付结算体系,充分发挥农村电子银行产品的补位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二、实际工作中的管理
在具体进行新农保的发放工作中,因参与工作的组成部分由三农小组、网点客户经理、信息员、代办员等组成,所以,实际工作中的管理就是对他们的管理。
1三农小组
三农工作小组就农业问题、农民问题和农村问题所涉及到的问题,针对问题的特点进行协调,对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答疑角解惑,参照与县人保局签订的《“新农保”服务协议》,与人保局、社保中心、财政局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并每季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加强沟通,找查工作中的不足,及时落实整改措施。配合县政府下达的《关于大力支持和配合农行做好“新农保”工作的通知》,班子成员与人保局、社保中心、财政局及乡镇领导进行及时地沟通。
2网点客户经理
因网点客户经理从事个人客户开发、客户管理和维护、产品销售、市场拓展等工作,所以对于网点经理的管理尤为重要。配合总部切实加强服务网点的培训和维护。切实把好服务网点准入关,监督服务网点人员做好良好诚信,加强服务点操作人员的政策和业务技术培训的督导工作,要及时做好转帐电话等设备的维护,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根据服务站的特点做好报酬和待遇的报告,结合总部落实此问题,寻找服务网点,使“新农保”金融产品的创新力度被广泛地知道。
3信息员
每个信息员对于所管区片的符合参保的居民建立纸质和电子档案及台帐,做好基础数据的管理;负责每天信息产品的管理,关于“新农保”的信息要及时进行整理;负责核实和编辑上报的信息;负责上下级部门间信息的交流,对于“新农保”的信息要及时上报;负责指导农民上网查询“新农保”信息,提供信息途径;负责甄别信息的真伪,对于网上“新农保”的信息要负责信息的真实性,并向上级部门报告;负责做好“新农保”的工作记录,对“新农保”信息的查询、采集、上报、宣传等做好记录,并做好资料存档工作;负责信息化专用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工作;配合上级部门开展工作,接受上级部门指导和监督;完成上级部门交办的工作。
4代办员
属边远山区,山高路远,地广人稀,“新农保”服务成本高,财务压力大。要把新农保这一民生工程落到实处,代办员的工作就是为那些一些不懂“新农保”业务的人或不熟悉“新农保”程序的人带来方便,通过讲解,让大家知道“新农保”的社会意义及作用在自身上的意义,可为“新农保”工作的开展节约大量的时间,有时甚至能为农民节约,省去一些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在农行设新农保业务代办点是因农业银行遍及农村各地,是为农民服务的专业银行,农行设新农何业务可为农户更好地提供服务,使政策实在为农民着想,使政策得到落实。对于农行没有铺设的网点,有了代办员以后,代办员可以更好地宣传农行的政策,及新农保的措施和优惠政策,让广大的农民都明白新农保的情况,使新农保政策落实到个人。
5客户建设
加大宣传力度,规范操作流程,制订《县农行与县人保局“新农保”一卡通项目服务方案》、《农村地区“新农保”小额现金支取业务推广工作方案》、《金融支付通操作流程及权限》等方案,规范操作流程,编印“新农保”业务手册,设立支付点,实行村组或社区,农行与乡镇及社保中心共同坚持准入原则,签订合同。
篇7
人生履历:丰富而又厚实
拥有北大法律博士学位的项俊波出生于重庆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下过乡、当过兵等诸多丰富的人生阅历使其对农民有很朴素的感情,并历练出一股过人的抗压能力和胆气。酷爱文学的项俊波于20世纪80年代在当地就小有名气,如电影《远山》、武侠剧《紫剑传奇》的创作,特别是早在1986年到1987年,国内第一部反映审计工作的电视剧《人民不会忘记》的成功创作,更是让人们给予了他“特别关注人性,注重人物的情感和命运,对人在面对环境中做出各种抉择的刻画非常到位”的评价和赞许。1996年,时任审计署管理指导司副司长的项俊波出任京津冀特派员。1999年,群众举报天津蓟县国税局在税收征管工作中存在严重问题。作为京津冀特派办事处的主要负责人,项俊波带领工作小组进驻蓟县。在这场审计“战斗”中,项俊波表现出的专业水准和审计胆略,得到审计署以及相关领导的认可。三年后,项俊波被提拔为国家审计署副审计长。2004年8月,项俊波调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随后兼任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主任。项俊波进入央行后,逐步推进风险控制的落实,高度关注比较突出的三类金融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以及跨行业、跨市场风险。由于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均与法律制度的缺失或不协调有关,因此,他认为,现阶段金融立法工作的重点应该放在推动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规范金融创新法律关系、提高金融监督管理的协调性和有效性以及充分利用市场自律监管等方面。2007年7月,项俊波调任农行党委书记、行长。2009年1月16日,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挂牌成立,项俊波任党委书记、董事长,从此便与农行、农村金融结下了不解之缘。
企业文化:浓缩全体员工的智慧结晶
作为我国分支机构最多、城乡跨度最大、覆盖面最广、员工人数最多的大型商业银行,“靠什么凝聚全行的合心力”是项俊波来到农行后必须首先思考和面对的一个战略性问题。细心的人们会发现,2010年1月21日,农行首次在京了企业文化核心理念。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农行有条不紊地开展了各种形式的企业文化宣传活动,包括内部培训、内部简报、内部演讲、内部评选等,以此来统领农行的思想和凝聚力。项俊波认为,农行企业文化核心理念是在充分吸收农行企业文化建设大讨论成果,经过广泛调研访谈,深入梳理历史传承,深刻剖析文化现状的基础上形成的,是45万农行员工智慧与心血的结晶。面对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农行将践行“面向‘三农’,服务城乡,回报股东,成就员工”的企业使命,传承“建设城乡一体化的全能型国际金融企业”的企业愿景,坚守“诚信立业,稳健行远”的企业核心价值观,秉持“五大理念”,即“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效益为目标”的经营理念,“细节决定成败,合规创造价值,责任成就事业”的管理理念,“客户至上,始终如一”的服务理念,“违规就是风险,安全就是效益”的风险理念,“德才兼备,以德为本,尚贤用能,绩效为先”的人才理念。项俊波表示,企业文化核心理念的确立,只是农行文化建设的第一步,文化深植和文化推广才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风险管理:时刻紧绷这根弦
到任农行的第二天,项俊波并没有呆在北京坐等汇报,而是随即赶往河南省分行兰考支行,突击查账并检查支行的金库和安全管理。第二天,他又马不停蹄地赶赴农行周口市分行项城支行。之后,他又出现在农行项城支行距县城最远的李塞营业所。在一系列下基层调研中,项俊波为以后的政策制订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2007年11月8日,项俊波率先改革风险管理体制,风险管理将由分散管理向集中管理转变,由单一风险管理向全面风险管理转变。针对由于制度执行不力而导致案件发生的问题,他组建了五支监督检查队伍:飞检队,主要负责突击查账、查库;神秘人队伍,主要负责对网点文明规范化服务进行明察暗访;整体移位队伍,主要对分支机构进行整体接管,全面审计;巡视队伍,主要负责对各分行班子工作情况进行巡视监察;审计特派办队伍,将现在分散在各分行的审计特派员队伍集中起来,每年重点彻查8〜9家分行。
基于农行的业务性质,资产质量和“三农”贷款风险一直是决策层高度关注的经营指标。项俊波认为,虽然当前“三农”和县域经济发展形势很好,机遇也很多,但“三农”和县域业务风险压力大的现实还没有根本改观。同时,随着农行服务“三农”力度不断加大,客户数量大幅增加,业务规模迅速扩张,经营管理战线明显拉长,风险隐患也越来越多。而现在股改上市和业务大发展对风险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于怎么掌控好“三农”信贷风险,项俊波认为应从四个方面下功夫:一靠识人。也就是要筛选好的客户,只有选好客户,选可靠的客户、放心的客户,才能真正管控好风险。而筛选好的客户,则需要眼光、智慧及经验。要把工作扎扎实实做到实处,从各个渠道掌握客户信息。二靠机制。也就是激励要保障,约束要到位。“三包一挂”实践证明行之有效,因此要继续总结“三包一挂”的精髓,丰富其内涵,结合各地实际推广应用。同时,要进一步完善“三农”风险管控体系,尽快完成县支行风险经理派驻工作,建立风险防范长效机制。三靠定价。要依靠合理的定价有效覆盖风险。合理定价的前提是做好风险容忍测算。项俊波表示,服务“三农”的账一定要算清楚,风险账更不能是一笔糊涂账。每个省分行、二级分行、县支行都要测算清楚。每种产品、每个行业的利润风险平衡点都要算清楚。而后在此基础上,本着覆盖风险的原则,制订合理的利率水平。四靠惩戒。要加大风险排查和案件查处力度,使“三农”业务风险检查常态化,及时发现风险点,堵住薄弱环节和风险漏洞,有效防范案件隐患。要保持对风险案件的高压态势,发现一起,严肃处理一起,绝不姑息。
率先改革风险管理体制,是农行做好股改准备工作、完善内部治理结构的重要举措。项俊波上任三年来,农行在内部风险管控方面成果显著。截至2009年末,包括国家注资和置换因素,农行的不良贷款率已下降至2.91%,涉农贷款不良率也下降至4%。
农村金融:水火不相容的“铁锅理论”
2008年10月,国务院批复农行股改方案的十六字原则是:“面向‘三农’、整体改制、商业运作、择机上市”。一方面是政治要求,定位于“三农”,另一方面是商业性可持续运作。如何实现两者的完美结合,一直是学术界近年来争论不休的话题。面对“三农”金融服务和商业化经营之间水火不容的说法,项俊波给出了这样一个新解:“如果在火上加个锅,通过烧火把锅里的水烧开,水火不容便迎刃而解。”项俊波相信,这口锅就是“‘三农’金融部”,它能够帮助农行走出一条服务“三农”和商业运作有机结合的新路。
从2008年3月开始,农行先后选择了甘肃、福建、山东等8家分行,开展了“三农”金融事业部制改革试点。项俊波认为,过去两年的实践证明,“三农”和县域业务实行事业部制管理,对“三农”和县域业务起到了促进作用,也得到了中央和有关部门的认可。综合考虑前期试点情况和新的改革要求,农行下一步将深化事业部制改革,以8家分行为重点,以点带面,不断深入。
2009年底,农行专门着重研究了事业部单独核算有关问题。项俊波一直认为,单独核算是事业部改革的核心。深化事业部制改革,必须将“三农”金融部单独核算这本账搞得更精、更准,把这项工作做得更扎实,真正实现事业部核算“分得开、算得准、说得清、信得过”。为此,项俊波提出建议:一是要千方百计做好事业部核算体系建设。抓紧完成事业部单独核算基础建设,新核算报告系统和财务管理系统要尽快上线运行,要定期拿出报表。搞好科技系统支持,抓紧打牢事业部的核算基础。二是要进一步提升单独核算的精度。不但要拿出总账,还要拿出各分项的细账。通过管理会计、成本作业等方式,着力建设更加精准高效的事业部全面核算体系,力争尽快实现能够按机构、区域、产品等多维度核算事业部财务信息和经营成果,为“三农”经营决策和精细化管理提供有效支撑,也为国家给予扶持政策提供可靠的依据。三是要全面检验、评估事业部的核算政策制度和规则。单独核算不仅要拿出“三农”金融部的财务核算报表,更为重要的是,要通过改革试点,评估单独核算的制度办法及政策措施是不是能准确、公允地反映事业部经营管理成本收益,满足信息披露和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因此,项俊波要求8家深化改革试点行,要高度重视核算评估工作,要拿出完整的单独核算评估报告,为不断完善事业部单独核算体系提供依据。
经过这几年的辛勤耕耘,农行的“三农”业务概括起来呈现出“四大亮点”:一是为农户金融服务的能力明显提升。2009年累计投放农户贷款1500亿元,超过了过去5年的总和。二是县域信贷大幅增长。在金融危机冲击加剧,“三农”改革发展面临诸多困难的态势下,农行加大信贷投入,实现了“三农”和县域贷款大幅增长。2009年累计发放县域贷款1.3万亿元,余额1.19万亿元,增速高达43%,比农行贷款增速高10个百分点。三是“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深入推进。在农行新旧矛盾交织,改革发展任务十分繁重的情况下,“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目前,“三农”金融部组织治理架构、单独核算体系、专门信贷制度和产品体系、风险管控制度、有效的绩效考评和投入机制已初步形成。四是外部形象极大改善。在农行支农形象不佳,“离农”、“脱农”旧印象根深蒂固的条件下,农行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积极化解各种不利影响,社会形象大为改观。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以来,先后有21个省(区、市)的党政主要领导对农行服务“三农”工作作出批示。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中央核心媒体,也纷纷对农行服务“三农”工作进行了正面宣传。
人才培养:实现管理精细化
长期以来,农行的人员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人员众多,水平参差不齐,结构老化是农行人员的一个缩影,而这也是项俊波到农行工作以来高度关注的战略问题。项俊波认为,人员问题是农行的核心竞争力问题,必须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本,尚贤用能,绩效为先”的人才理念。近年来,根据农行的人员现状,农行一方面通过校园招聘形式大量招聘高素质、高学历的国内和海归人员,另一方面不断加大内部培训、上挂下派、出国学习、内部招聘等内部培养力度,为打造国际一流的现代全功能型的商业银行储备一大批现代化、高层次人才。
针对总体人员偏多而县域“三农”人力资源人员不足、年龄偏大的突出问题。项俊波认为要多管齐下。在存量上,继续在内部挖潜、精简中后台、充实前台的同时,进一步优化业务流程,简化手续,解放人力资源。在增量上,农行的人员总量已经很大,不可能无限增加。总行在用工计划增量分配上要向“三农”金融部倾斜,至少保证每个县支行每年引进一名大学生,再配以一定量的劳务派遣工。“三农”金融部减员腾出的指标要全部用于补充事业部人员。配的人员要多培训、好好用、留得住。争取用几年时间,逐步缓解人员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最后,要抓好培训工作。一方面要培训客户经理,增强其拓展客户、执行制度、防范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对目标客户进行培训,增强其对农行产品、制度及流程等基本知识的了解,培养诚信文化。要培训一批“种子客户”,通过他们一传十、十传百,既达到了宣传农行的效果,也培育了农行的客户市场。
股改上市:大象起舞
2008年10月,期待已久的农行股改正式拉开帷幕,股改方案获国务院通过。2008年11月,中央汇金公司与农行签订了注资协议,汇金公司向农行注入1300亿元人民币等值美元,农行财务重组启动。在注资仪式上,项俊波表示:“此次注资标志着农行将由国有独资银行变为股权多元化的股份公司,为实现上市和公开发行奠定了基础。”
经过一年多的精心准备和多方协调,2010年6月9日下午,中国证监会发审委审核通过了农行的IPO申请,这一事件标志着国有商业银行股改上市工程即将收官。2010年6月10日,继A股过会后,农行顺利通过港交所H股聆讯。6月11日下午农行在京召开了分销商会议,并确定了询价和上市的时间表。根据时间表,农行6月17日公布招股意向书,并开始A股路演。18日开始询价,25日确定价格区间。此外,农行要求承销商在7月6日完成申购,确保7月15日A股挂牌。
篇8
2008年,CCTV-7农业频道覆盖率和入户率不断提升。 随着直播卫星的开通和“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的不断推进,更多的农民能够在自家看到农业频道的节目。据2008年上半年观众满意度调查报告数据显示,央视农业频道入户率已经从2007年的72.11%增加到78.13%。 每天收看CCTV-7观众的比例达到15.48%,较2007年提高2.68%的百分点。
作为唯一的国家级农业专业频道,CCTV-7在农村地区已经拥有庞大的覆盖规模和收视规模,其覆盖人口接近5.2亿,月到达人数达到4.2亿;同时CCTV-7在农村地区也拥有了一批忠诚的收视人群,稳定观众人数达到6600多万,喜爱人数超过3500万。CCTV-7的农业和农村类节目深受广大农村居民喜爱,12个主要栏目在农村地区的收视人口均超过1亿;稳定观众人数均超过1400万,喜爱率均达20%以上。CCTV-7的覆盖人群已实现较高的消费水平,具备较高的消费能力,蕴含着巨大的广告传播价值。
2008年,农业节目的收视份额快速提升。2006年CCTV-7全年平均收视份额为0.87%,2007年达到1%,2008年猛增到1.67%,第三季度更是达到2.22%,创了新高,远远超过央视七套本年度1%的收视份额目标值,也是CCTV各个频道2008年收视份额增长幅度最大的频道,超出收视份额目标0.67个百分点。如果单算农业频道的收视份额,平均每个栏目的收视份额将超过3%。2008年全国有22个频道收视份额超过1%,其中12个频道为中央电视台频道,而CCTV7农业频道以1.67%的收视份额在22个频道中列第12位,在央视频道中列第7位,超过央视2套、新闻频道、4套、12套、10套等强势频道,也超过江苏卫视、重庆卫视、浙江卫视等强势省级卫视,达到八年来的最高水平。单算农业节目,收视份额进入全国所有频道收视份额前八名。这表明CCTV-7农业频道已经跨入全国强势电视频道行列。
牵手家电下乡,助推品牌传播
随着经济危机影响不断的扩大,为了保持经济快速平稳的增长,国家启动了拉动内需的一揽子政策,家电下乡便是其中最重要的举措之一。今年,家电下乡从山东、河南、四川三个试点省份推广到了全国,家电下乡的产品进一步增多,企业数量已经达到170多家。如何把政策宣传解读到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农业频道作为作为中央级的媒体,有很强的公信力,有责任也有义务去解读国家的涉农政策,把对农政策的解读做深做细做透,在对国家政策的解读上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通过各种节目形式,进行全面、详细的解读。
农业频道除了通过动态新闻的形式跟踪报道家电下乡的进程,同时还组织专家、学者、企业一起对家电下乡进行全面、深入的剖析。农业频道是面对广大农村地区的专业频道,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和贴近性。频道的声音影响了很多农村朋友,为他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很多有实际意义的指导。同时频道还积极把对政策的解读转化为节目内容上的优势,利用内容上的优势来建立受众对自己品牌的认知度和忠诚度。
农业频道从2008年11月份就开始筹备与家电下乡相关的节目,一直与家电下乡企业在做深入沟通,结合自身频道和栏目的特点,帮助他们寻找更合适的方式来进行针对农村市场的精准化传播。农业频道紧紧围绕家电下乡这个主题,采用多种形式的传播策略,例如线上的品牌宣传与线下的栏目活动相结合等。在节目内容和和活动环节的制定上,采取植入式广告新形式,把知识性节目开发和广告的经营结合起来,与品牌进行更深入的结合,同时推出了集约式的广告投放方案,在黄金时间段集中力量加大对家电下乡企业的宣传。农业频道还采取了两项优惠措施:对于积极参与公益营销并达到一定投放量的企业,广告部将提供尽可能多的频道活动资源以及价格上的优惠;对于合作的大客户,将提供更多的专项增值服务,主要会在节目软性资源以及广告资源上给予一定回报。
“海信作为中国最大的多媒体提供商,我们一直致力于为农民朋友提供更有效更好的产品。为了提升在农村市场的品牌影响力,我们选择赞助播出了CCTV-7的《乡约》栏目,效果非常好。通过合作,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两者也得到了很好的结合,有效规避了风险。所以,和央视的合作一直是我们非常关注的,这样持续深入的合作也为我们的市场带来了全新的活力。”海信集团品牌部部长朱书琴说。随着时间的推移,相信更多像海信这样的家电下乡企业会愈加深刻地体会到央视农业频道的巨大传播价值。
公益三农,公益营销
2008年,CCTV-7农业节目一直在倾力打造频道“公益营销”的概念,借助频道的专业定位,坚持支援“三农”建设,引领“三农”领域内的公益营销事业,构建“公益营销”的平台与纽带,让企业能够有效回馈社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CCTV-7农业频道已经拥有了众多公益活动项目和关注绿色环保、关注行业发展的各种论坛等,并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
央视农业频道广告部还为国内热心新农村建设的各行业客户提供了新颖的“扶贫”广告形式:由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为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免费进行农产品的广告宣传。这种“扶贫”广告形式自2006年推广实施以来,已经吸引了民生银行、中石油、沱牌酒业集团等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的参与,在切实帮助农民朋友的同时,企业的社会公益形象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据悉,农业频道将着力做好以下三项工作,全力打造“公益三农”频道,与有志于农村市场的企业携手合作,努力拓展“三农”公益营销的新天地。
一是进一步做好“三农”公益性节目,这是打造“公益三农”频道的基础。在“服务三农、沟通城乡”宗旨指引下,继续下大气力提升节目品质,不断创新节目样式和表现形式,多出精品力作。为此,央视农业频道将更好地适应城乡消费者和投资者的收视心理、收视习惯和收视需求,把内容的准确性、实用性和节目可看性很好地统一起来,不断提高营销“三农”、服务“三农”的水平;报道“三农”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和农村民生问题,立足国情和大局,反映社区民意,体现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突出农业频道“公益三农”的品牌化定位。
二是大力开展“三农”公益电视活动,这是打造“公益三农”频道的重要环节。2009年,CCTV-7农业频道将进一步扩大公益活动的规模和影响力,在继续搞好现有活动的基础上,整合公益活动资源,创建CCTV-7农业频道公益活动大品牌。同时,围绕“三农”公益主题,策划和运作新的“三农”公益电视活动,进一步提升农业频道“公益三农”品牌形象和影响力。
三是努力拓展公益营销领域、创新公益营销方式,这是打造“公益三农”频道的关键。公益营销是顺应经济发展和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强化而出现的新的营销理念,农业频道将与有志于此的企业精诚合作,共同探索“三农”公益营销的有效模式,投入农业频道的各种资源,为企业,尤其是大型品牌企业提供满足个性需求的深度服务,把企业的需求与农业频道宣传有机地结合起来,为企业量身定制更多更好的广告产品。
2009年,家电下乡政策将为农业频道的华丽转身提供机会,也必将为企业带来更大的价值,造福亿万农民。在农业频道这个大平台上,希望能有更多的企业与其携手,一起迎接未来的挑战。
篇9
一、获得党委、政府支持,文明信用创评工程更有活力
农商银行本姓农,乡村振兴当先锋,今年以来,潍坊农商银行坊子支行全面落实行党委各项决策部署,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全力支持乡村发展。在与当地党委政府的沟通中,找准了党建与业务发展的切合点,真正将党建与业务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强化农商银行与当地党委、政府、村委的关系,真正了解老百姓最迫切需要什么,不断践行为民服务的理念,带着责任做银行,带着情怀做老百姓的事,进一步密切了农商行与当地党委政府、村委的关系,拉近了与老百姓的距离,让老百姓主动参与多村文明信用工程建设。
二、一场文明信用公益大讲堂让老百姓更加了解农商银行
篇10
2008年12月12日,冬季的青海雪寒冰峭,而在互助土族自治县这一天却春意融融,中国农业银行青海省分行金穗惠农卡首发仪式正在这里举行,一些农牧民们从青海省副省长高云龙手里接过金灿灿的惠农卡,喜上眉梢,一张惠农卡授信取贷3万元,来年扩产的资金有指望了,想到增产增收有了保障,农牧民们乐得合不上嘴。
其实,早在200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上,国务院对中国农业银行就定下“面向三农、整体改制、商业运作、择机上市”的发展基调,一年多的实践,中国农业银行一手抓改革,一手抓业务经营,顺利完成股份制改革各项工作。2009年1月16日,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在中国农业银行奋进的大旗下,青海省分行面对诸多的困难,不折不扣地践行着总行的宗旨,依然在欠发达的高原省份创造出不俗的业绩。2008年,投放60多亿元信贷资金,比上年多投放20亿元,尤其是四季度,面对国际经济寒流,仅11、12月就发放贷款达15亿元,有力地支持了青海省经济持续发展。
“面向三农,商业运作”廖廖数字,饱含着社会的重任和工作的艰辛,尤其在高原艰苦的环境中格外分明。近日,在采访中,农行青海省分行行长张要武向记者讲述了该行一页页服务“三农”的闪光篇章。
主动请缨促发展
去年以来,农行青海省分行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促进经济较快增长的宏观经济政策和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青海等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历史机遇,围绕重点资源区域,大力营销国家和青海省规划的重点建设项目的信贷业务,很抓有效发展,强化风险防控,积极拓展“三农”和县域“蓝海”市场,充分发挥农业银行在农村金融中的骨干和支柱作用,积极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服务地方,发展自已,力求合作共赢”张要武行长一语中的,农行青海省分行由此转换工作思路,变被动为主动。几年来,农行青海省分行主动加强与地方党政的沟通协调,行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带头营销。班子成员先后拜访了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拜会了省交通厅、省农牧厅、省林业局、省水利厅、省卫生厅、省扶贫办、青藏铁路等部门主要负责人。通过全行上下联动营销,信贷业务亮点纷呈:与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政府签订总额为10亿的加快黄南州特色产业开发建设意向性信用额度融资合作协议;与青海省交通厅举行了“全面业务合作暨农村公路10亿元贷款发放”签字仪式,计划在未来三年向省交通厅发放贷款50亿元;与海东行署签订了50亿元合作协议;4月28日,又与西宁市政府和海西州政府分别签订了150亿元的战略合作协议,重点支持两地交通、能源、基础设施、高科技产业、社会事业等领域的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通过积极的沟通协调,5月16日,中国农业银行与青海省人民政府在北京成功签署了500亿元的战略合作协议,这些协议的签订意味着雄厚的财力势将化为推动青海省又好又快发展的不竭的源泉,结出银政互赢的硕果。
踏雪调研问金卡
金穗惠农卡发放到农牧民手里,已有三个月了,农牧民使用是否方便?小额贷款授信是否顺畅?他们对金穗惠农卡还有那些需求?
2009年3月13日,行长张要武带着一连串疑问,率领有关部门负责人冒着严寒,踏着积雪,来到互助土族自治县东和乡山城村,与26名村民面对面交谈,现场发放金穗惠农卡,解读金穗惠农卡使用功能,倾听农牧民在使用金穗惠农卡过程中的问题。
“贷款到了金穗惠农卡上是否开始计收利息,如果贷款3万元,只用了2万元,其余部分是否计息?”山城村的农民首先关心的是使用金穗惠农卡如何支付利息。
“贷款资金一到卡上就开始计息,而且无论资金是否使用都要计息”调研组热情地给予了解答,同时也感到农行在贷款知识的宣传培训上还很欠缺,必须加强对农民的信贷知识普及,使其根据农行信贷政策,合理安排贷款资金的申请和使用,节约贷款成本。比如根据金穗惠农卡3万元以内可循环自助贷款的特点,根据生产资金需要随借随还,需要多少资金,贷多少贷款,并可以提前偿还贷款。
有的提出利率优惠标准如何划分;有的提出惠农卡使用工具不足的问题;有的提出向如何办理金穗惠农卡以及自主购买农资的问题。对以上问题,调研组在给予解答的同时,与农民一起探讨着目前解决尚有困难的问题。
在座谈会现场,张要武行长亲自为10户农民发放了金穗惠农卡,贷款金额22万元,解决了农民在春耕生产,种植业和养殖业以及劳务输出等方面的资金补缺。
拿到金穗惠农卡的村民王生云高兴地说:“以前只知道拿现金贷款,不知道还有个惠农卡贷款,今天通过与行长面对面交谈,不仅了解了贷款的操作程序和优惠条件,而且知道了金穗惠农卡有这么多、这么好的功能,农行真是为我们农民办了一件大好事”。
据介绍,农行青海省分行将依托信用户、信用村、信用县评选办法,对信用农户实行低于一般农户的利率优惠政策,同时根据信用程度提供不同的优惠档次,信用程度越高,利率越优惠。对恶意拖欠农行贷款、非诚信农户实行惩戒制度,向金融系统公布名单,取消贷款资格等。为有序地改善农村用卡环境,该行还将加大电子化机具的布置,满足农村农户用卡需要。
2009年1至5月,青海省农行发放贷款32亿元,同比多发放9亿元,其中涉农贷款18亿元,全行已发行惠农卡140235张,范围覆盖西宁三县、海东六县以及贵德、刚察、门源、同仁、尖扎、共和等县。
创新担保方式
农牧民贷款难的背后,其实是难以提供合法有效的抵押物或其它经济担保,近几年,农户贷款“担保难”,银行“贷款难”的问题十分突出,通过联户担保、公职人员担保等方式,虽然农牧户贷款“担保难”的问题有了一定的缓解,但适用范围还是有限。
2008年,农行青海省分行领导多次前往海北州刚察县支行,了解该行与当地政府在筹建小额农户贷款担保基金协会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规范该行两个小额农户贷款担保基金协会的流程,当年取得阶段性成果;2009年,海北分行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完善了小额农户贷款担保基金协会的相关制度,积极稳步地推进新的小额农户贷款担保基金会组建工作,在进一步壮大原有的2个小额农户担保基金会的基础上,在海晏县又新增一个小额农户贷款担保基金会;截至2009年5月末,以上3家小额农户贷款担保基金会担保基金已达48万元,依托担保基金会发放担保贷款358户,贷款金额达754.4万元。目前,海北农行的做法,正在青海省农村推广。
农行青海省分行以金穗惠农卡和农户小额贷款为重点,全力推进服务“三农”工作,2008年11月下发《中国农业银行青海省分行推进金穗惠农卡和农户小额贷款工作方案(试行)》,继后,2009年2月结合全行“3510”发展计划,制定了《中国农业银行青海省分行2009年惠农卡和农户小额贷款工作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对开展惠农卡和农户小额贷款的指导原则、推广方式、工作目标、考核激励机制、服务渠道和用卡环境建设、营销模式、银政合作模式、农户信息资料库建设以及惠农卡和农户小额贷款风险管理等做了具体部署。
与此同时,农行青海省分行在充分调查研究县域经济板块和“三农”资源基础上,采取文字和图形结合的形式,对全省农业资源、农业产业、服务重点等进行了描绘,绘制了8个地区金融服务“三农”生态图,对农行金融服务“三农”试点行、五个重点推进县、26个试点村以及61家国家级和省级农牧业产业化重点企业进行了具体介绍和标注,勾画出一幅青海农行服务“三农”的科学行动路线图。
为提高“三农”客户的信贷服务效率和质量,农行青海省分行积极创新和再造“三农”信贷制度和流程,他们按照“低平台、短流程、高效率、能控险”的原则,优化了审批流程,减少了资料的收集,扩大了“三农”客户的准入范围;把握“因地制宜、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的原则,结合信贷审批体制改革的相关要求,适度下沉了信贷业务审批层次,对县域支行派驻独立审批人和风险经理,对不同类型的支行实行差异化授权,让信贷决策更贴近市场和客户。此外,农行青海省分行积极参与当地政府、人民银行等部门合力整治信用环境,推进诚信建设;截至目前,全行有信贷信用户4657户、信用村256个、信用乡(镇)15个、信用县2个。一个讲诚信、守信用的社会氛围正在形成,可以预期,再过几年,有望建立农户、银行、政府“三方共赢”的局面。
“大”“小”兼顾稳发展
青海省的农业属于弱质产业,农民属于低收入群体,居住高原且分散,这些决定了“三农”金融业务成本高、风险大、收益低。如何既要体现国家意志,促进农牧民增收,又要遵循现代商业银行的规律,严格控制风险和成本,提高银行经营效益。对此,农行青海省分行在推进服务“三农”的同时,兼顾以发展城市为中心的业务,抓“大”补“小”,促进各项业务健康持续发展。
“大”是支持农村电网、电站、路网、钾肥、卫生、教育、广电、旅游等行业和部门;支持以“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国际藏毯博览会”、“塔尔寺灯节”、“中国•青海投资贸易洽谈会”、“郁金香节”等为平台的高原旅游业发展;支持全省农牧业产业化特别是龙头企业,强化龙头企业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推动千家万户的农村小生产与国内国际大市场对接,带动农牧业增产、农牧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
- 上一篇:工作宣传方案
- 下一篇:自媒体达人设计宣传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