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范文
时间:2023-03-24 05:41: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效工程.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园文化建设,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体现个性、促进发展”的要求,使我园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拥有体现先进的办学理念、丰富的教育内涵和鲜明的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为幼儿的成长、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和幼儿园的自主发展创设优良的人文环境与和谐的发展氛围.特制定本单位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以幼儿为主体,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推动形成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明风尚,使幼儿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在良好的校园人文、自然环境中陶冶情操,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二、目标任务
20__年是我园校园文化建设打牢基础的一年.今年幼儿园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学习,做好规划,加强建设,夯实基础,通过加强幼儿园物质文明建设,形成幼儿园的物质文化;通过开展各种创建活动,形成幼儿园的行为文化;通过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形成幼儿园的制度文化;通过提炼体现时代要求的办学理念,形成幼儿园的精神文化.进一步创新校园文化活动内容,拓展校园文化活动领域,规范校园文化活动模式,构建具有幼儿园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使我园园风、教风、学风有新气象、新面貌,取得阶段性成效.
三、制定规划的原则
1.思想性原则.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用“__”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统领校园文化阵地.
2.教育性原则.校园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促进师生全面、和谐发展.
3.整体性原则.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坚持整体规划,统筹兼顾,分步实施,全员参与,持之以恒.
4.个性化原则.校园文化建设既要注重规范要求,又要因地制宜、因园制宜,形成特色.
5.以人为本的原则.高度重视“人”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重视人的能动性的充分发挥,把体现幼儿园教育人文本质和培养幼儿园的人文精神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攻方向.
6.发展性原则:校园文化具有发展性、动态性等特点,坚持与时俱进,坚持弘扬时代主旋律,体现发展主题,培育时代精神.
四、环境创设要求及原则
(一)环境布置要求
1.根据各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教育内容及本地特色进行布置.
2.室内布置要与季节相适应.
3.主题突出,内容明确,有特色.
4.多体现幼儿作品,并经常更新.
5.室内外布置要体现美化、儿童化、知识化、教育化.
(二)环境创设则
1.根据教育教学好特点创设环境.
2.根据季节特点创设环境.
3.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创设环境.
4.环境创设注意安全、美观.
5.适合幼儿活动,能为教育幼儿提供帮助.
6.具有审美的作用,儿童化的特点,为儿童认识周围世界创造条件.
7.充分儿童的生活内容,陶冶儿童的性情和情操.
8.让幼儿一起参加,儿童亲自动手创设环境,引起他们的求知欲和责任心.
总之,各班要根据环境创设要求及原则,围绕教育的总目标,结合具体的教育内容、季节、重大节日活动及本地特色,创设墙饰和活动区.丰富各种活动区材料,创设与中班相适应的环境,如:自然角、结构区、图书角、制作角等.
五、校园文化创建内容
(一)文化建设.
1.墙壁文化:为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充分发挥环境育人作用,我们在走廊上设置了教育性和鼓励性格言,还有一幅幅故事画面,室内老师们匠心设计,精心布置,从孩子的年龄出发,做到生活化、情趣化、艺术化,墙面上的布置更是丰富多彩,墙面上的每一幅图,都体现了美化、儿童化、教育化,使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得到知识的熏陶.
(1)教室外前墙,以绿色为主色调绘制了花草,体现生机活泼的教育理念.
(2)文明礼仪儿歌.使幼儿在观赏,认知的过程中,学会做事,学会共处,懂得许多文明常识.
(3)安全标志.使幼儿了解了常见安全标志常识,营造了安全氛围.增强了幼儿的安全意识.
(4)每班活动室前都放置了幼儿玩具橱,摆放了不同类型玩具,幼儿可以随时取放.
2.幼儿活动场地文化:我园将在校园内创设了棋盘,跳房子,图形,水果,直跑道等适合不同年龄幼儿的活动图案,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活动场地,充分体现了幼儿活动的自主性.既能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又能显示季节交替,美化、儿童化、教育化融为一体.让幼儿置身浓厚的文化氛围之中,养成文明习惯.
3.传统文化教育:民族传统文化,就是指特定民族在历史实践活动中创造和积淀的文明成果,是民族共同体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它是一个宏大的整体,包括知识、__、艺术,道德、法规、习俗乃至各种习惯.它既是既往的民族情感和民族意识的积淀,又是民族的时代精神和价值取向的凝结.通过传统文化教育,激发幼儿对祖国的热爱情感,增强幼儿体质,使幼儿动作更协调,更灵活,更准确,发展幼儿智力,有助于提高大脑神经系统的工作效率,为智力开发提供了先决条件,同时更使幼儿的个性得到了发展,增加对自己的信心,有助于幼儿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和独立,培养了幼儿良好的个性.为以后从事各项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1)艺术类:包括神话、寓言、歌谣等文学艺术,剪纸、泥塑、国画等美术艺术,京剧、民歌、秧歌舞等音乐舞蹈艺术;也包括当前适合幼儿年龄特征的电影、电视节目,如影视剧《西游记》、动画片《小哪吒》、电视节目《大风车》等.我园结合幼儿年龄实际,开展了编制、布艺、纸工、泥塑等活动,丰富了幼儿的文化生活.
(2)节日类:包括我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等,和重大的国际性节日,如六一国际儿童节等.并通过活动的开展,激发幼儿爱国、爱家、友爱的情感,培养幼儿喜欢传统文化的意识,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
篇2
[关键词] 校园文化 地域特色 内涵发展 彰显特色
校园是人才的摇篮,校园文化是学校优良传统的结构,是维系学校发展、兴旺的精神支柱,是学校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载体,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它将对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起到导向、促进、规范和教育的作用。
一、背景与意义
1、社会背景
当今社会纷繁复杂,存在不少消极因素和腐败现象随之滋生。社会文化虽然绚丽多姿,但雅俗并存,其中包括许多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负面文化。尽管各级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但是在短期内优化社会大环境是很困难的。学校不仅是学习文化知识的场所,更重要的是育人的阵地,它担负着培育一代“四有”新人的历史重任,因此校园文化不容许有丝毫杂乱纷呈。这就要求我们要根据办学目的和培养目标优化校园文化,创造一个优良的育人小环境,以抵制社会负面文化的冲击,并对社会大环境施加积极影响。
2、现实意义
在学校接受教育的青少年学生,生理、心理尚未成熟,可塑性大,模仿性强,辨析能力差,很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不良药的教育环境,容易将学生引向歧路。作为育人阵地的学校理应创造一种适合学生健康成长的外部环境。
3、各界关注
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方针提出后,得到了各级政府及各界人士热切关注,随之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从而使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一些地方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也有的学校只重视物质文化的建设而忽视精神文化的建设;只注重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只注重思想认识的灌输和道德行为的强化而忽视间接情景的暗示。孰不知人的思想和某些品质是不能靠单纯的知识传授来养成的,它要借助道德环境长期的细腻的熏陶,只有在这种环境下培养起来的品质结构才具有稳定性,才能经受住外界环境的刺激。这也要求我们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
二、过程与方法
(一)加深认识,精心组织
番禺是岭南最早进入文明的地区之一,是岭南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岭南校园文化是熔时代风标、中华风骨、岭南风采于一炉的统一体,是番禺教育进入了高原后新起点、新使命、新境界的浓缩性称谓。番禺区教育局制定的《岭南校园文化建设建设行动纲要》提出:岭南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光荣的任务,也是一个艰难的工程,全区各级各类学校的师生员工要精诚团结,全力以赴,各级教育行政机关更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为这项工程的顺利实施从各方面提供切实保证。
化龙镇文化底蕴深厚且具有浓郁的岭南风韵,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当地的历史文化与优良传统,各校(园)要根据“推进岭南校园文化建设工程”的要求,成立专项工作小组,结合实际制定《推进岭南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注重校园环境布置、学校制度建设、学校精神塑造,切实按要求完成上级的“规定动作”,创新开展“自选动作”,定期组织召开“岭南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研讨会”, 组织相关人员通过参观学习,吸收并提炼传统岭南文化内涵,培育文化积聚优势,使校园文化建设更具特色性、前瞻性和时代性。
(二)根据实际,找切入点
关于如何紧密依托区域文化资源,努力挖掘提炼番禺传统岭南文化内涵,建设有岭南特色的校园文化,通过进一步梳理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路,寻找切入点,归结起来,有以下途径:
1、地域特色校园文化建设要切合实际,彰显个性
(1)利用本地、本校已有文化资源。我们有的学校所在的区域,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资源,若加以总结提升,有着很大的潜力。如某小学所在的潭山村是全国闻名的乞巧文化村,文娱、艺术氛围比较浓厚,逢年过节都组织传统的民间艺术表演。做大戏、唱粤剧、舞狮子、摆“七夕”、扒龙船、游飘色等,通过活动的开展,反映了人民的聪明才智,倡导了知书达礼的美德,弘扬了优秀的民族文化。这些独特的文化积淀,可以转化为校园文化特质因素,把民俗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载体,开展民俗文化活动教育,推进岭南校园文化建设,传承民俗文化精神,展示校园特色文化魅力,拓展民俗文化内涵,提升校园特色文化品位。
(2)恢复、发展本校历史文化资源。中国人与世界各国人最大不同之处,是有顽强的本根文化意识和感恩意识,即以祖国、民族、家族、故乡、母校为根,始终不忘其出生、成长、哺育、教育之恩,若能充分把握这种文化意识去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其途径、方式、方法、以至效益,都是无穷无尽的。如学校在建校和办学过程中有不少华侨同胞参与捐资,具有深厚的华侨人文底蕴,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把孔子文化和感恩孝道教育有机结合,开展弘扬儒家文化活动教育,以此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打造学校文化的特色品牌。
(3)根据学校自身的特色项目建设校园文化。如本镇某小学是全国毽球运动传统项目学校、广东省传统特色体育项目学校,可以把毽球文化融合到岭南校园文化建设当中,通过制定《实施方案》、编写校本教材、开展“毽球文化三字经”诵读活动、举办毽球文化节等活动,努力打造学校文化特色品牌。
(4)创造、发展更多更新的校园文化资源。每个学校的文化资源都是极其丰富的,可供持久挖掘并根据自身的主客观条件,创造、发展更多更新的校园文化资源。
2、地域特色校园文化建设要渗入课程,走进课堂
在教研过程中,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可结合新时期的教育目标,从学校办学历史和现状中挖掘提炼出学校的核心要素,形成特色文化建设思路;又可以根据岭南地区的气候特点结合学校周边环境及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办学理念打造岭南生态教育文化,让学生在经历“走进自然、体验社会、认识自我”的过程中成长、成才,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建构模式,重点打造
模式是理论与实践的中介,没有模式就没有范式,没有范式就没有可操作性,没有操作性就没有再生性。以下三种模式可供学校参考:一是“专家引领模式”。通过“专家引领——科学规划——发掘提炼——形成体系——打造品牌”实施模式,确立文化教育价值取向。通过发掘提炼文化元素,培育学校文化根基,搭建文化活动实践平台,保持学校文化的生命力,最终形成具有文化内涵的学校品牌;二是“课题研究模式”。通过“整体规划——行动研究——形成成果——打造品牌”实施模式,继续开发与利用区域内具有岭南特色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三是“校本开发模式”。通过“特色定位——反思提升——形成规律——打造品牌”实施模式,做强、做大学校文化特色。
篇3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和深化素质教育为基本方向,走内涵发展之路,以学生发展为基础,积极探索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外、校外为两翼的新的教育教学模式,为学生创建享受成长快乐的理想乐园,为教师搭建实现专业发展的理想路径,为学校构建提升教育品质的理想平台,结合我校特色建设的现状和特点,因地制宜,持之以恒,高质量、高品位、富有特色地开展活动,全面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办学品位。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教师队伍充满活力,学生和谐发展的人民满意学校。
二、工作目标
1.放大“中华诗词进校园”的传统诗教特色效应,全力打造“诗意校园”品牌。
2.以国家鼓励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运动为契机,努力塑创“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运动优秀学校”特色。
3.充分发挥“龙舞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传统文化优势,进一步弘扬舞龙传统文化,扩大影响力,做大做亮“龙舞”特色。
4.走内涵发展之路,提高师生人文素质,积极构建“书香校园”特色。
三、校园特色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z
副组长:z
组员:zz
四、主要工作任务
1、校园文化建设彰显学校特色。完善能体现学校特色目标的校园文化环境。做到学校的校训、标牌、墙饰、雕塑、三风等体现特色,橱窗、板报等宣传特色,多样化的活动烘托特色,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渗透特色。做到特色建设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彰显特色建设。
2、校本教研深入探讨学校特色。加大校本教研色建设的研究力度,建立构建以特色建设为主题的校本教研制度,深入研究学校的历史传统、现实状况、发展前景、社会需求及特色建设的具体对策;积极鼓励有利于特色建设的校本教研行为,促进特色建设持续发展;建立以特色建设为指向的校本师资培训体系。
3、全方位育人夯实特色建设基础。注重学生全面而主动、生动而活泼的发展,积极培养学生特长夯实特色建设的基础,力争班班参与特色建设,人人参与特色活动,注重特色建设的成效。
4、弘扬传统文化积蓄特色建设底蕴。放大“中华诗词进校园”的传统特色效应,充分挖掘民间传统文化底蕴,继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各种特色活动为载体,强化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的熏陶。提升“诗意校园”、“书香校园”、“龙舞校园”的人文魅力。
5、细化工作流程提高特色建设成效。造浓特色建设的舆论氛围,细化特色建设的流程,强化特色项目的管理。努力做到“三落实”,即“练、比、展”落到实处,落实好特色活动的时间、地点、人员;落实好特色活动的评比与竞赛制度,采取得力措施促进学生参与特色项目的兴趣和提高特色项目的质量;落实好特色项目的展示不断提高特色建设的影响力。
五、具体措施
1.统一思想,健全组织。站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充分认识特色建设对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功能,加强对学校特色建设的管理和指导,专门成立学校特色建设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定期开展活动,根据学校的实际,制定各个项目的实施方案,明确目标、要求和具体措施,以及分阶段实施的步骤。强化指导老师的培养,选拔一批热心学校特色建设的教师,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提高指导老师的业务能力,注重成效考核,将组织开展特色建设的成效与绩效工资考核、评优、晋升等挂钩。
2、抓好落实,夯实基础。抓实特色项目校本课程的实施管理。为了保证特色建设工作的进程,把特色项目教学纳入教学管理之中,根据课程计划,每周安排一节地方课程为校本特色课程。抓特色建设制度管理。根据“特色项目”实施方案,制订《班级特色建设具体要求》。使班主任和教师围绕要求开展特色活动教学,做到有章可循,教学内容落实。抓质量提高。充分调动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加大学生特长培养力度,确保特长质量,从而达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营造氛围,环境育人。营造浓烈的特色建设氛围,提高师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参与特色建设的积极性。筹划特色建设成果陈列室,将特色活动开展的成绩如获奖证书、学生作品、活动图片等布置陈列出来,常年开放,让师生参观学习,不断激发学生参与特色活动的兴趣。
4、确定内容,编撰教材。编好、用好校本教材。结合学校实际,编撰实用的校本教材,用来指导开展特色建设的各类活动。
5、开展活动,提高质量。通过开展系列活动,推进特色建设进程,激发师生投身特色建设的兴趣,提高活动质量,让师生积极主动参与到特色建设中来。
6、加强宣传,扩大影响。重视对师生中优秀作品的投稿、整理、汇编结集工作,扩大对全校师生的激励、榜样作用,同时对涌现出来的一些优秀师生事迹进行报道,以期得到家长的认可,扩大社会的影响。
六、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20xx年3月)。
主要任务是确立特色项目,制定、上报行动计划和实施方案。
(二)特色创建阶段(20xx年4月-20xx年4月)
主要任务是经过各种单项特色的拓展,形成学校鲜明的办学风格。
篇4
关键词:校园文化;助力;提升;管理水平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一环,也是学校规范管理的精神体现。近年来,我们围绕“融合达成”的校园文化理念,加大校园文化建设,全力打造书香校园、文明校园、和谐校园,促进了学校管理水平的提升。
一、“融合达成”文化理念基本内涵
融合,即结合,聚集和建立新的联系;达成,就是通过有意识的努力达到一个目的或实现一个目标,简而言之,就是通过结合、聚集,建立新联系,凝聚新力量,实现新目标,“三新”理念体现质量互变规律,是一个循环往复,新旧转化的动态过程。2014年学校工作在上级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以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为指导,深化兰州十一中、八十四中学“一体化”办学,以“合作、交流、共享、发展”为原则,秉承“融合达成”核心教育理念,以和谐发展为主题,以提升质量为中心,遵循“通过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学生的全面发展来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思路,学校领导班子精诚团结,务实工作,争创一流,带领全校教职员工努力实现了全年教育发展的新目标。
二、先进校园文化助力提升学校管理水平
1.深化教育改革,凸现办学特色
学校不断推进一体化办学进程;创建“1231”办学模式;加强校内综合改革,在校长负责制之下,副校长分工负责,成立“三部五处一中心”创新管理制度,制订《“一体化办学”校长分管年级部督导责任制》
2.突出中心环节,提升师资水平
学校邀请专家做了题为“中国梦――做人民满意教师”专题活动,开展评教评学活动,完善师德档案。安排近五十名教师赴省外名校观摩学习;百余人次参加了市教育局安排的各级各类培训;开展“教学开放周”、“拜师结对教学经验交流会”、课堂教学比赛(“整合课”“展示课”“汇报课”)等教学教研活动;组织片区联校培训,牵头举行了“全市初中高效课堂教学开放周观摩研讨活动”;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全国、省、市级新课改教学研讨、课堂教学比赛活动;与教师签订《兰州市第八十四中学教师不从事有偿补课协议书》,修订完善《兰州八十四中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评选办法》《兰州八十四中班主任工作考核办法》,制定《教研组、学科组建设方案》,出台《年级部工作考核评价方案》及实施细则;落实《教职工奖励性绩效工资实施方案》;上报市级规划课题3项、市级“个人课题”4项;承担的省级规划课题《义务教育区域“一体化”联校办学模式研究》和《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顺利结题。制定《兰州十一中、八十四中课程实施方案》,开展课程改革,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兰州新区分校建设项目楼群主体工程于2014年8月顺利竣工并通过验收。安装工程全面开始,同时配合室外工程进行景观设计及校园文化建设的前期准备。
3.发挥资源优势,实施教育帮扶
我校在抓好自身教育教学的同时,还积极展开教育教学帮扶:学校派出4名骨干教师赴榆中县乡村中学支教,2名骨干教师赴陇南地区支教。对30余名来自地县的教师进行了为期1周的培训工作;基于以上工作的开展,学校积极申报兰州市义务教育现代化建设试点校。2015年被兰州市教育局授予全市第二批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兰州市爱生学校建设试验项目示范校。
三、以课程为根本,彰显校园文化功能
课程是学校教育活动的根本,我校坚持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作引领,确立“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人”的理念,强调“以学定教,教为学服务”的思想,强化教师新课程意识的培养,在教学中,创设课堂情景,引导学生积极探讨。无论是语文课的文学欣赏,还是数学课上的逻辑推理;无论是物理课上的发现与探究,还是美术课上的艺术创造,都在师生之间迸发出一个个思想的火花,做到教育人、塑造人、发展人。
四、以活动为载体,丰富校园文化内涵
篇5
关键词:卫生职业院校;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校园文化是伴随学校产生的一种亚文化,是对学校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反映,是为学校实现其育人等各项职能服务的。狭义的校园文化是以全校师生为主体,以校园为基地,以寻求新型校园生活和校园精神文化的文化。而广义的文化包括以校园为载体的全部存在内容。而目前的卫生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愈来愈受到关注,成为广大学校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引言:
校园文化是任何一所高等院校的核心和灵魂,完整、优秀的校园文化是一所院校的“招牌”。近几年来,高职院校得到迅猛发展,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高速发展的背后自然而然地存在许多隐患,尤其是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大多数卫生职业院校无法打好根基,这定会埋下“祸根”,对卫生职业院校的长期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甚至有可能会将其打回原形。再者,世界文化不断融合,趋于多元文化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尤其是当代学生的价值观念在发生巨大的改变,而校园作为培育祖国花朵的园地,自然必须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本文通过对卫生职业校校园文化的现状进行分析,进一步探索校园文化建设的深刻内涵,然后再从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三个方面进行讨论研究,以谋求一条属于卫生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道路。
一、卫生职业院校校园文化的现状分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校园应该像伊甸园一样的引人入胜,要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迄今为止,我国卫生职业技术院校得到迅猛发展,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不少卫生职业院校成立和建设的时间相对较短,没有很好的历史沉淀。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尤其是在院校扩招的大背景下,大多数卫生职业学院都忽视或者不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其校园文化建设明显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这会为今后的发展埋下隐患。现对卫生职业院校校园文化现状分析如下:
(一)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不清、重视程度不够
当前,卫生职业院校大多追求高速发展,大力扩建校园面积旨在吸收更多的生源,而对校园文化的建设力度明显不足,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清、重视程度欠缺,把校园文化浅显地理解为校园自然景观建设和学生的课外文化娱乐活动。从而使得卫生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与实际培养效果脱节,职业院校内严重缺少学术气氛,更谈不上自身的职业特色的建立等。所以,我们需要认清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它作为一项促进学校发展地重要工作来抓。
(二)缺乏科学、系统的校园文化建设体系
应该说,卫生职业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长期投入的系统工程,应该拥有完整的校园文化建设规划方案、行动策略以及步骤,需要学校领导班子及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但是卫生职业院校现有地校园文化建设毫无章法可言,东拼西凑,散乱无章,既无领导分管也无长期规划,完全处于一种“爷爷不疼,姥姥不爱”的尴尬状态。因此,缺乏科学、系统的校园文化建设体系严重制约了卫生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
(三) 缺少可以长期坚持的校园文化建设战略
据调查,有数据表明,当前在大多数卫生职业院校中,本应该作为战略任务纳入学校建设与发展规划的校园文化建设迟迟未得到足够重视。往往存在注重形式、急于求成一阵风,一味追求学生数量等问题,这些都偏离了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严重制约着卫生职业院校长期的可持续地发展。可以说缺少可以长期坚持的校园文化战略是目前卫生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重大问题之一。
二、卫生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有效新道路的探究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要求卫生职业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与时俱进。其中对中等职业学校育人目标的定位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社会公德和文明习惯的公民,进而成为报效祖国、积极进取、诚实守信、敬业乐群、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环境和办学风格的整体外显,属于影响学生发展和学校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卫生职业院校要想尽早解决遗留在发展道路上的隐患,建立系统全面的校园文化建设体系,拥有完整的校园文化建设规划方案、行动策略,必须马上扭转观念,加大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断思考探究,以谋求一条适合当前卫生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道路。卫生职业院校必须从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等三个方面来完善自身校园文化建设。
(一)加大物质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
众所周知建设校园文化建设需要一定的经费投入,投入是否充足及时是校园文化建设能否取得良好成效的关键。由于教学、科研、基建等需要都属于“硬件”,学校往往比较舍得大资金投入;而校园文化建设则被看成“软件”,往往不舍得进行投入,因而校园物质文化建设难以得到切实有效的保证。卫生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要以物质文化为基础,加大投入力度,努力做到:既注重校园自然景观的建设,同时也注重校园文化景观的建设,力争达到平衡。
(二)建立健全校园文化的制度建设
大多数卫生职业院校的制度建设尚未建立或者不够完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建立好了完整的规章制度,师生的行为才能得以规范,良好的校风、学风、班风才能得以建立。要建立健全现有的规章制度,加强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做好教学管理、学生管理、人事管理三方面的工作,以具有科学性、规范性的适用于卫生职业院校的规章制度来规范校园人的言行,帮助其井然有序地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浓郁卫生职业学院的校园文化氛围,统一师生思想,增加其凝聚力,促进师生自我约束,推进学校的自我发展。
(三)高度重视校园文化中的精神文化建设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灵魂,是校园文化的根茎。更是一所学校的本质和个性特色的内在表现。校园文化的精神文化建设包括学校的办学风格、历史传统、发展历程和人文精神等,对于校园的建设和学生的身心影响是深刻久远的,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校园文化中的精神文化建设,将其当成是一项需要长期任务坚持下去。加强精神文化建设要立足于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和班风”建设,以严谨的教风和优良的学风培育卫生职业学院的学生,帮助其成才。开展丰富而有内涵的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真正出发挥校园文化的激励功能。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举办就业讲座、经验讲谈、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活动,培育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加强职业归属感与职业自信心,有利于他们毕业后的顺利就业与稳健发展。
结语:
现阶段卫生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形势并不容乐观,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同时,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优秀的校园文化是一个历史积累沉淀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因此卫生职业院校要在吸收借鉴普通高校优秀校园文化的基础上,不断探索研究,结合自身的特点,构建充满生机活力与自身发展相契合的校园文化氛围和体系,真正形成符合卫生职业院校办学特色和需要的校园文化。
参考文献:
[1] 张斯为肩职校园文化建设刍议[J].教育与职业,2006(14)
[2] 许晟.略论高职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及其实施方案[J]教育与职业, 2007(06):94-95
[3] 张群生,梁金凤.高职教育应注重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 2008,(20):61-62
篇6
【关键词】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医学高职院校;校园文化
中国梦是国家强盛之梦、民族复兴之梦,也是人民幸福之梦。可以说,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青年兴则国家兴,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广大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励志刻苦学习,积极投身实践,为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好、发展好而努力奋斗;也需要引导广大青年增强爱国情感,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制度的优越性,将个人成长与祖国发展结合起来;还需要以中国梦来凝聚强大精神能量,统一青年的思想和认识。
2013年2月,教育部党组印发了《关于在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的通知》(教党[2013]2号),对教育系统中国梦教育活动作了总体部署,提了具体要求。通知明确提出要采取征文大赛、主题宣讲、网络文化和书信文化活动以及社会实践活动多种途径将“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推向深入。可见,活动包含的内容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其中校园文化建设是基础和核心,是各种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平台和依托。以中国梦来培养学生、凝聚学生、激励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已成为当前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和主要目标。可以说,以中国梦为引领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平台促进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的深入,已成为当前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方向和必然要求。而医学高职院校自身的特殊性又决定了在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也必然有其特色。
一、以课程改革和建设为基础,推动医学高职院校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
推动中国梦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课程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组织编写中国梦的资料汇编,并详细讲解中国梦形成的历史背景、重要意义和科学内涵,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中国梦的相关知识,并内化为自身的信仰。同时加强中国历史和中国基本国情及世界发展形势的要求,启发学生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同时,要加强中国精神的教育。把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把爱国主义教育同当前中国梦国情教育结合起来,把爱国主义教育同形势政策教育结合起来,让学生了解国情,了解国际形势,帮助大学生理性地对待民族利益和国家安全问题、正确处理个人理想同祖国利益的关系、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要把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结合学生成长需求、引领大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树立创新意识,发扬创新精神,树立与时代进步潮流相适应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努力为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作出应有的贡献。
此外,还可以通过专题讲座的形式,并结合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规划教育,邀请校外专家和职业道德模范来校作报告,使学生加深对医学职业发展的认识,将个人发展和对社会奉献相结合,合理处理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
二、以节日、团日活动和主题班会为契机,推动医学高职院校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
通过新生入学教育帮助学生及早树立职业理想、并通过国医节、护士节、医药文化节等节日,精心组织庆祝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作为医学工作者的光荣使命和神圣职责;通过团日活动,如五四青年节和国耻纪念日、国庆节等加强青年学生的爱国思想,深化情感体验。同时,在主题班会上开展“中国梦.我的梦”的系列活动,使中国梦精神深入到班级、到每一个学生中去。
三、以成果评比展示和网络文化建设为平台,推动医学高职院校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
开展丰富多彩的竞赛和评比活动,通过“中国梦.天使梦”主题征文活动、主题演讲比赛、诗歌朗诵赛、“中国梦之声”歌咏比赛开展书信大赛、摄影比赛、国史识竞赛、职业规划大赛、书法大赛、成语比赛、读书比赛等方式掀起学习中国梦和学习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热潮,并通过中国梦学习标兵评选等方式吸引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
同时,通过校园广播、画廊、图片展、摄影展、诗歌作品展等方式营造良好“中国梦”的主题校园文化,并通过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利用网络媒介推动中国梦宣传与学生发展的良好互动。
四、以学生为主体、以青年志愿者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为关键,推动医学高职院校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
大学生是校园的主角,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舞台上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大学组织的各类校园活动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口味,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因此,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成为关键因素,通过青年志愿者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结合医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开展广泛和形式多样的义务献血活动、学雷锋活动、社区和乡村义诊活动、医学知识普及、敬老院服务等定期、定点的活动,让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人民群众的疾苦和需要,帮助学生树立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信念。
五、以加强学校组织领导为保障,推动医学高职院校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
学校是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组织者和领导者,对整个教育过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应高度关注、精心组织、加强考核和激励机制建设。首先,学校应当切实改善校园环境、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同时,通过完善组织机构,成立专门机构负责中国梦的宣传和实践,如成立中国梦研究会,在学校统一领导下,由学生处、团委、各系部抽调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并定期举办研讨会、协商解决活动中的各种问题,对各班级、各协会、研究会和青马工程实施领导,形成中国梦教育活动的任务书、计划书、实施方案和成果汇报,从中总结经验、找出不足,并进行反馈、修订调节,使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走向深入。
篇7
一,公关策划目的
1,通过本次校庆活动,总结我校发展的历史经验,展示我校育人成果,进一步明确学校发展方向,也加强广大校友之间的联系,增进和寻求社会各界对学校的了解和支持,提升学校在社会的认知度和美誉度.
2,通过本次活动的规模效应,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激励和鼓舞全校师生员工的热情,加强学生对学校的了解与认识,形成荣誉感和自豪感.同时也促进学校在新时期各项工作健康,快速发展.
3,借助本次活动,发扬以史为鉴,展望未来,本着“展示成就,扩大影响,凝聚力量,促进发展”的原则.
4,通过十周年的校庆活动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
二,庆典活动时间计划
(一)启动阶段(2011年3月——2011年10月)
1,邀请领导,来宾,校友.
2,编印校友录.
3,起草校庆文稿,印制文字资料.
4,召开新闻会,在各种媒体上加大校庆宣传力度.
5,登记接收礼品和钱物并进行展示.
6,隆重举行建校50年庆典.
7,组织各类校庆相关活动.
8,充实完善校园文化建设,设计好校徽,校歌,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方案.
9,完成校庆筹备领导小组确定的其它任务.
(二)筹备阶段(2011年10月——2012年1月)
1,建立各地校友联络站,设立校友网站,编辑《校友通讯录》.
2,编印《学院校史》,十年校庆纪念册,编辑《校庆专刊》,制作光盘(专题片),设计确定校庆纪念品.
3,举办十年校庆师生书画摄影作品展,宣传报道,拍摄校庆专题片.布置校史陈列馆.
4,组织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学校大门与德育墙,修建校庆标志物,修整美化校园环境.环境美化,校舍整修.
5,组织文艺活动排练和师生活动布展.
6,开展“师生同唱一首歌(校歌)”活动.
7,组织实施规划项目和校园景观项目.
8,继续筹集校庆活动相关经费,设立专项基金.
9,联系落实领导题词,确定重要领导,来宾和重要校友名单.
10,制订校庆活动具体实施方案.
11,完成学校校庆领导小组确定的其它任务.
(三)庆典阶段(2012年2月——校庆日)
1,成立校庆筹备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
校庆筹备委员会
名誉主任:
主任:
副主任:
下设校庆活动办公室
主任:
2,研究确定校庆日和校庆规范名称.
校庆时间:2012年3月10日
校庆规范名称: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母校
3,召开各工作组组长会议,各小组选定工作人员.
4,各组根据工作职责提出工作方案报校庆领导小组审定.
5,在校内外营造迎校庆氛围,致校友的一封信.
6,启动校庆活动经费筹集工作.
7,研究确定规划项目和校园景观项目.
三,总体要求
篇8
我校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得到各级领导的关怀帮助,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热心支持,更得到全体师生的不懈努力,因此,我由衷地向他们说一声“谢谢”!也通过这一声谢谢,带出我校所要汇报的话题:培植感恩文化,构建和谐校园。
一、思路・做法
校园文化建设,虽然我们过去都在不断的努力,上级也有明确的指导,但是,如何切入更有实效,更有特色?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反反复复的思考。后来,有几件事启发了我们的思路。
记得2005年的夏天,一场大雨冲毁了学校的几段围墙,杜县长带领几位领导亲临现场视察,考虑到学校的困难,给予拨款修复,并对校园建设提出了建议,主动提出支持建设两个水泥篮球场,我们深受感动。一个县长对一所普通学校那么关心,我们能不感动吗?
我校地处农村,有许多学生的家庭经济十分困难。近年来,资助我校学生的单位、个人越来越多,还有些单位、个人与我校的贫困学生结成了对子。几年来,杨少云先生捐款28000多元扶助56名贫困学生。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他又资助3名我校升高中的贫困学生每年18000元;为学生宿舍安装风扇捐款8000元,为学校安装电教平台捐款50000元。
近年来,我校有12届毕业生回母校聚会,探望老师,关心学校的发展。他们以及有关领导、社会热心人士共捐款30多万元修建学校的运动场、路道、名人铜像、雕像、地理园、石凳,以及植树育林美化校园环境。现在,我们的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原镇委姚书记通过他的新单位支持学校40000元购置图书,我们非常感激。最近,黄伟强校友出资16000多元为学校和学生捐书500册;崔国华副县长为学校及老师送来自己的作品集,我们师生很受感动。
有感于上述事例,我们萌生了把“感恩教育”作为校园文化建设切入点的思路。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学生,不断地接受着社会各界人士的帮助,我们应该怎样回报帮助我们的人呢?首先我们要有一颗感恩的心,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回报施恩者和社会的厚爱,让师生知恩感恩,使“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之情感生根、开花、结果。因为人生的杠杆是精神,精神的支点是感恩,只有有了感恩的思想,人才能焕发出无穷的力量。我们也深深地体会到了感恩的必要性,努力地将社会人士的爱心转化为丰硕的教育教学成果。因此,我们把“感恩教育”作为一个校级核心课题来进行研究,对全体师生实施“感恩教育”,精心培育学校的“感恩文化”。
具体做法是:
(一)设立课题,深入研究,领导亲抓,落实到位。我们于2006年2月开始成立《中学师生感恩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组,制订实施方案,明确分工,并向县教育局申请立项,由校长亲自担任课题主持人,课题组成员有抓德育工作的副校长、政教处主任、级组长、语文科组长、工会团组织负责人以及班主任。具体由抓德育工作的副校长、政教主任及各班主任负责感恩主题班会等活动研究。德育处、语文教研组长及各语文教师负责感恩文章、诗歌和警句等研究及成果的展示。团总支书记及图、音、体教师、班主任负责感恩文体活动和感恩文化环境研究,真正做到领导亲抓,层层分工,层层落实。
(二)内容充实,形式多样,注重体验,增强实效。通过各种感恩活动,培养师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以自己的行动回报各方。主要体现在:
1.感念社会的关爱。开展“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社会主义”等教育活动,引导他们感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爱校爱家”演讲比赛、读书报告会等形式,使学生体会到社会对他们的关怀爱护。利用“学雷锋做好事活动”“五讲四美活动”“德育基地活动”“打扫卫生劳动”等形式,激发和增强师生“报答社会、感恩社会、报效祖国”的深刻情怀。通过热心人士捐建的名人铜像,各种园地,形成学校德育基地,激发学生对捐助者的感恩之情。
2.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开展为父母多做事,对父母多说知心话,给父母送礼物,帮父母做做饭、洗洗衣、拖拖地,为父母揉揉腰、捶捶背、洗洗脚等,体会和感激父母的艰辛和不易,培养学生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情。安排学生给父母写一封信,用邮寄和家长会的形式,转给家长。有的家长读信后,感动得当场流下热泪,深情地对老师说:“谢谢你们的教育,让我的孩子突然长大了。”我们每学期布置一项“感恩行动”的家庭作业,并以周记的形式说明完成作业的情况,由班主任检查,绝大多数同学都完成得很好。同时,要求老师做好感恩教育的表率。
3.感激老师的教诲之恩。开展学生向老师献真情活动,自选“八个一”(送一句话,写一首诗歌,谈一次心,写一封信,提一个建议,表一个决心,做一张贺卡,献一束鲜花等)来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从而营造和谐师生关系。目前,我们已将学生写给老师、家长的书信和诗文汇集成册。
4.感激同学间的爱心相助。开展以“激情飞扬、共同进步”为主题的作文比赛、演讲比赛,以及给同学做一件有益的事,给班级做一件有益的事等活动,掀起同学之间互帮、互助、互勉、互学的热潮,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如九(2)班召开的“激情飞扬”主题班会,学生在台上发言,说到动情时笑声哭声交织,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5.感念自然的赐予。开展爱护自然,爱护环境活动。每一个学生养一盆花,保护一片绿地,自觉成为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志愿者。开展讴歌大自然对人类恩赐的书、画比赛和演讲比赛,使学生能够形成感激自然给予的情感,使“爱护自然、保护自然”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我们利用课余时间,组织教职工进行平整运动场草地的义务劳动,大部分的教工都自觉参加,还吸引了很多学生参加,有500多人次。一些社会热心人士和本校的老师职工及班级为学校捐种树木40多棵,金额达6000多元,为学生树立了学习榜样。
6.营造“感恩”氛围。组织师生开展看感恩影片,吟诵感恩诗歌,传唱感恩歌曲,诵读感恩美文,多讲感恩之言的活动。学校可以利用国旗下的讲话时间和学校广播时间播放感恩歌曲和感恩美文,利用开学典礼、板报画廊、文学社作品集等传媒,多角度宣传实施感恩教育的目的、意义及实施步骤,着力营造感恩教育的浓厚氛围。2006年8月,“Ta13拥抱成长之星”大型公益活动在我校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50多名义工,100名学生和100名家长以及50多名老师,参加了这次别开生面的情感教育活动。长达8个多小时的活动,扣人心弦,发自心声的话语和动情的泪光渲染了整个会场,全场人员无不感动。
二、和谐・发展
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感恩教育只是一个切入点,是精神文化的支点。我们在切实抓好感恩教育的同时,要高度重视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的建设,以取得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人文关怀与制度规范、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科教育的和谐发展,真正实现环境育人,管理育人,制度育人,服务育人,教书育人。
物质文化建设,力求有声有色,使之与精神文化和谐发展。校园环境建设,利用建筑物及其他物体装设校风学风标语、校徽图案、运动图画,有寓意的物体造型,以产生物语;石头上刻字,让石头“说话”;校园广播,定时播放感恩乐曲美文、简讯。校园色彩以绿白为基调,建筑物为白色,其他地方种草植树,绿荫铺盖,白色寓意心灵纯朴素洁,绿色体现积极向上勃勃生机。同时,切实抓好校园的“绿化、净化和美化”工作。学校每学期有计划地购置图书,现有图书,让学生借阅。学校通过社会热心人士的捐赠书籍的活动,掀起读书活动的。每学期开展“读书明志”主题读书活动,校园读书气氛浓厚,营造“书香校园”。我们还利用各届同学会和社会热心人士为学校建设路道、运动场、雕像、地理园、电教平台、石凳、植树等实物事例,加强人文精神的培养,以感恩教育的形式,使之和谐发展。
制度文化建设,健全制度,汇编成册,以法治校,制度育人。如建立健全《德育工作实施细则》《安全教育制度》《教学工作管理实施细则》《教职工考勤制度》《文明班文明宿舍月量化评比管理方案》《内宿生住宿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行为文化建设,切实抓好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以求人文关怀与制度规范的和谐发展。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组织学生认真践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结合校本课程《感恩教育》,组织学生学习文明礼仪三字经。开展创建“文明班”“文明宿舍”活动,树立榜样,表彰先进。通过值周班的值班管理,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通过感恩教育,体现人文关怀,以产生善举,彰显美德。因为感恩教育是“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的人文教育。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自律、他律活动,让师生注重文明礼仪,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良好行为习惯,加强安全教育,建设“平安校园”。同时,发挥班级优势,打造班级文化。如:九(2)班在班级文化建设中,从七年级入学开始坚持让学生上课起立时齐呼“我奋斗,我成功,我自豪”的口号,三年来从未间断,学生的记忆深刻,并内化为行动,唤起自信,催人奋进。教室里设置图书角,让学生自愿捐赠图书,以便同学交流阅读,学生浓厚的学习气氛就这样营造起来,整个班级呈现出积极向上的风气,全校各个班级也竞相打造自己班级文化特色。
篇9
一、提高认识,全面构建学校网络文化建设
为了提高教师开展网络文化的积极性,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宣传教育,提高认识。学校充分利用集会、板报、橱窗、教师座谈会等,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让教师们认识到网络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校向信息化高速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使之步入积极、健康的轨道,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当务之急。
2、制定方案,组织实施。学校成立网络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健全学校网络文化建设的领导体制,加强对网络文化建设的规划和组织领导,领导小组制定学校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将每一个活动责任到人,制定详尽的活动配档表,层层把关,分工合作,切实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3、开展活动,扎实推进。网络文化建设,旨在强化文明网络理念,达到校园网络文化的规范管理。针对学校实际,我们认真组织开展了文明上网序列活动。 “绿色上网周”活动,宣传遵守网络道德,倡导绿色上网; “规范管理月”活动,以“常规管理”为抓手,以“文明规范”为内容,规范教师的上网、使用行为;“文明上网年”活动,净化网络环境,努力营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
二、推行四项工程,落实网络文化工作
加强网络文化建设,我们重点推行四项工程。“网络协作备课工程”、“信息化教育效益工程”、“网络教研工程”、“绿色文明用网工程”。
1、以网络资源为载体,养成协作备课习惯,实现无纸化办公。
在教师以往电子备课的基础上,我们又进行了新的探索。每位教师备好课后,学校进行汇总,把优秀的电子教案、课件上传到学校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网络备课,把优秀的教育资源整合在一起,一人劳动,大家受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以“班班通”为载体,营造网络教育教学氛围,提高学习效益。
充分发挥“班班通”在教学中交互性、情境化和共享性的优势,使教学形式更加直观、新颖、灵活、多样,教学手段更加丰富,学生学习方法更加新颖、多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学习变得主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各班级积极创造条件,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为增强对学生的教育效果,充分利用“班班通”这一现代教育媒体,利用课间、午休、自习等时间,通过观图片、读文字、看视频片断等多种方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等,并适时对学生加强管理。
学校网站开辟网上“每周一荐”、“每日一问”、班主任论坛、读书论坛等栏目,为老师、学生交流、讨论搭建平台,每周中午,同学们都利用业余时间浏览学校的网站,寻找各班级中涌现出来的新人新事,同学之间,班级之间,相互访问,共同提高,既增进了相互间的友谊,又提高了学生争创一流、比学赶帮的积极性。
3、以教育博客为载体,搭建网络教研平台,实现“超时空”对话。
学校教师人人都建立了自己的“教师博客”,探索博客教研新模式。教研组长认真规划每期教研活动,在博客上下达通知,以便教师能在思考的基础上有所准备。教师们提前观看课例,积极准备,使教研活动不再受时间、地点、环境的限制。教师在博客里,尽情表达自己的看法,自己发的帖子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多教师的回应。让自己有更多的收获。
4、以制度建设为载体,净化网络运用环境,规范网络管理。
制度建设是学校网络文化顺利实施的有效保证,只有把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才能使学校文化达到科学化、规范化。
篇10
【关键词】中职学校;校园文化;类型
由于文化概念的宽泛性,人们对校园文化存在着众多不同的理解。一般来说,校园文化的类型,从构成主体形态上进行划分,其要素包括教师文化、学生文化、管理者文化;从构成形态进行划分,其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从构成时间进行划分,其包括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从构成状态进行划分,其包括显性文化和隐形文化;从文化职能形态上进行划分,又包括了决策管理文化、生活娱乐文化和教学学术文化。本文重要从构成形态角度上,对中职学校校园文化进行分析。
一、校园文化中的物质文化
校园物质文化指的是在校师生在校园内从事的教学、学习和日常生活等各项活动时所处的外在环境。即富有文化内涵和意味的校园物质设施。主要包括办公楼、教学楼、宿舍楼、图书馆、实验实训楼等必要的建筑、室内外操场、商业区域、文化娱乐场所、食堂水房等日常生活区域和绿化、健身休闲设施、各种雕塑小品等人文和自然景观。它们既是校园文化活动的物质保障,又在某些层面上影响和制约着校园文化活动的规模和方式。其虽然处于校园文化层次的外端,但是一所中职学校校园的整体布局、建筑结构风格、自然生态环境等物质设施建设,凝聚了学校历史发展进程中的文化思考,直观反映出该校的文化内涵和积淀。是区别其他同类学校的特征之一。良好的校园物质文化能够折射出一所学校独特的气质和风格,包括良好的社会形象。丰富和提升校园文化生活,有利于人才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教学科研活动的有效开展。世界上著名的高等学府都十分看重学校的物质文化建设,期望通过校园建筑风格、生态环境方面的建设体现学校的文化层面。
二、校园文化中的精神文化
校园精神文化指的是在学校发展中逐渐形成的受到全体师生认同并自觉遵守的价值观念、传统风气、梦想追求和行为规范等的总和。它是校园的灵魂和精髓所在,既表现在了学校的学风、教风和校风中,也体现在校园的学术氛围、政治倾向和人文精神当中。它最重要的核心内容是一所学校经过历史沉淀之后所形成的独特的学校精神。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校园文化,但并不是每所学校都能够在逐步的发展过程中形成自己独有的精神文化。学校的精神是学校校园文化的核心,也是学校校园文化的灵魂。它是凝聚了全校师生共同拼搏奋斗的精神动力,是学校后续发展的标杆支撑。其强大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影响着学校的方方面面。其中作为将校园精神文化进行精华凝练的校训,是最能体现学校精神的思想精髓。比如著名的国际高校哈佛大学的“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剑桥大学的“此地乃启蒙之所和智慧之源”;我国最高学府北大的“博学审问,慎思明辨”;清华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这些校训代表了学校的校园文化和办学理念,是学校在历史文化沉淀中对人文精神的高度凝结。一所学校,如果形成了良性的校园精神文化,就会对在校人员形成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正确引导,渗透到学习和工作的各个方面,深入内心,达到共识,形成正确的习惯和价值理念,并通过其强大的精神力量,影响着后续一代又一代的师生。
三、校园文化中的制度文化
校园制度文化指的是一所大学的内在文化,它包括了学校内的各种规章制度、工作准则和行为规范等。它是师生在交往中缔结的社会关系和用于调控这些关系的规范性体系。1作为以文字形态直观表现出的规章制度及固定体制所体现的学校文化,能确保学校教学和其他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严格规范学校主体的行为举止;倡导与学校的理想信念、审美追求和价值观念等一致的学校风气和学习氛围,是精神文化在学校管理和制度规定上的外化表现。优良的校园文化观念和精神积淀只有通过相应的制度及规范化的机制进行外化体现,才能将其精神精髓转化为客观的实质性文化内容,助推学校校园文化的发展和进步。现今,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要求学校相应的文化能够与之相适应,因此,各方面的发展过程中的浪潮和新的理念会不断地冲击和影响学校师生的思想价值观念。这就要求学校的各项管理规定和规章制度要紧随时代前进的步伐,时刻保持校园精神文化的有效传递和校园文化创新活动的落实。
四、校园文化中的行为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