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营养餐实施方案范文
时间:2023-04-07 22:58: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生营养餐实施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营养餐工程是国家的一项惠民工程,更是一项有利于国家长远发展的民族振兴工程。为了响应政策,增加我校学生营养,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根据上级指示和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营养餐工作计划:
一、营养餐工程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
成员:各班班主任
二:供餐方式:
每天早上七点五十至八点半由班主任负责,营养餐管理小组成员监督按班级到餐厅凭营养餐证领取。
1、质量检验验收组:
组长:xx
组员:xxxx
职责和要求:(1)对所有入库物品进行质量抽查,填写抽查表,
(2)走访学生,了解学生对营养餐的意见或建议。
(3)确保质量,核对数量。
2、营养餐管理组:
组长:xx
组员:各班班主任
职责和要求:(1)监督按时足额提供各班新鲜的营养餐。
(2)指导学生按时有序就餐,不能浪费或乱扔。
(3)了解学生变动情况,及时将情况汇报学校。
3、统计和档案管理组:
组长:xx
组员:各班班主任
职责和要求:(1)每周按时做好分发统计工作。
(2)整理好每天每班的用餐情况,装订成册,归档管理。
4、营养餐采购组:
组长:xx
组员:xxxxxxxxxxx
保管员:xxx
会计:xxx
出纳:xxx
5、营养餐食谱:
鸡蛋、稀饭豆花紫菜汤醪糟汤银耳汤豆浆西红柿鸡蛋汤炸鸡腿炸小黄鱼烤肠包子油饼油条菜夹馍荷叶饼
三、工作实施具体步骤:
(1)每天由分管小组牵头,负责验收,做好登记保管,统计、发放工作。
(2)管理学生每天早上按班人数凭证就餐。
(3)督促学生就餐后将垃圾自觉放入垃圾箱,不得乱扔。
四、实施范围和标准:
我校按照上级要求,学生在校期间每人每天免费提供营养餐,必须保证每生每天足额享受国家3元补助。
xx初中
2014年3月28日
(一)学生“营养餐工程”责任追究制度
1、必须把“营养餐工程”实施情况作为学校政务公开的一项主要内容,并要及时公布,广泛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监督;
2、学校要与供货商签订责任书,对向学校配送不符合卫生标准食品而引发中毒事件或其它食源性疾病的供货商要依法严肃查处;
3、学校不得私自购买非定点企业的食品,对进校食品质量把关不严,运送不规范,保管不善,加工不规范等造成群体性卫生事件的,要依法追究有关人员和具体工作人员的责任;
4、对于挤占、挪用、截留、克扣蛋奶工程资金的要视其情节予以追究,情节严重的要移交司法机关查处;
5、学校要分工负责,明确责任,逐级签订责任书。否则造成食品卫生事故的,要追究学校领导责任,严重的要追究刑事责任。
(二)学生营养餐工程卫生管理制度
1、必须以正常渠道进货,供应商必须持有有效的卫生许可证。
2、供应商需提供有效的卫生许可证、检验或检疫合格或化验单的复印件,方可签署购销合同。
3、每月定期检查供应商提供的证件是否有效,如发现即将过期,学校应及时向供应商索取已年检或新的有效证件。
4、如发现供应商在规定期限内(一个月)未能提供有效证件,则暂停与其合作关系,直至证件齐全方可考虑继续购入其货物。
5、不采购腐败变质、霉变及其他不符合卫生标准要求的食品。
6、运输车辆和容器应专用,严禁与其他非食品混装、混运。
7、建立仓库进出库专人验收登记制度,做到勤进勤出,先进先出,定期清仓检查,防止食品过期、变质、霉变,及时清理不符合卫生要求的食品。
8、搞好仓库内外环境卫生,与采购部无关人员,一律不准进入。
9、其它原因出现腐败变质、酸败、霉变的食品、一律不交到下工序加工。
10、蛋奶储藏室不得储存蛋奶外的其它物品。
(三)学生营养餐工程食品验收、储存制度
为确保蛋奶储存管理规范,责任明确,特制定以下制度:
1、学校设置专用的蛋奶储藏室,配备好蛋奶储存设备,确保食品储藏安全卫生。
2、管理员应切实履行岗位职责,积极认真的完成好蛋奶储存管理工作。
3、入库食品必须认真检查,不能有破蛋入库,更不能有过期、变质、污染牛奶入库。入库的蛋奶应认真登记,必须做到出厂时间和检验信息真实。
4、实行索证登记制度,每批食品入库必须由供货商提品检疫、检验合格证及进货发票,建好台账。
5、每批食品入库后必须及时留样,留样时间为三天。
6、出库食品必须有领取人员签名,并准确登记数量和时间。
7、加强对储藏室的管理与监督,任何人未经许可不得进入储藏室。室内不准吸烟,不准在室内干与蛋奶工作无关的事。
8、冷藏设备不准存放蛋奶以外的食品和物品。
9、做好对储藏保管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搞好室内卫生,确保室内整洁。管理员必须每天打扫库内卫生,定时对储藏室进行消毒。
10、加强值班,防止不法分子投毒而造成中毒事件的发生。
(四)学生营养餐工程发放与用餐制度
1、班主任教师要具体负责学生每天蛋奶工程的发放工作,并认真做好蛋奶发放的登记、留观和用餐后学生的反响、动态。一旦有特殊情况,要立即向学校报告。
2、班主任教师要经常性的对学生进行生活指导、健康教育等工作,负责用餐期间的秩序、监管用餐的全过程,统一实行集体用餐和监督用餐,防止学生留餐、弃餐等行为,一旦发现要严肃惩处。
3、学校要将蛋奶及时发到学生手中,不得克扣、截留或转移早餐为他人饮用等行为,一旦发现要追究责任,严肃惩处。
4、学校负责蛋奶工程教师要经常对学生进行调查,逐一摸底,造册登记,如果食用蛋奶工程有过敏者要立即向学校报告,并做好工作,予以调整。
(五)学生营养餐工程档案管理制度
1、学校营养餐工作建立档案,由分管此项工作老师专人管理。
2、上级主管部门关于营养餐工作下发的文件、通知、通报、讲话、检查情况记录、整改意见、措施等必须归档备查。
3、学校制定的营养餐工作各种管理制度,突发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和组织领导机构等材料都要装订归档。
4、学校接收、发放蛋奶情况等材料必须及时归档,按自然月份存放。
5、对于突发事故,应同步介入收集相关材料归档备查。
6、学校营养餐工作档案实行借还登记制度,按档案管理条例进行管理。
7、管理人员随时搞好营养餐工作档案的保管,注意防盗、防火、防遗失。
8、管理人员随时注意收集整理营养餐工程材料并及时归档。若发生遗漏和失误要追究管理者的责任。
9、档案的资料必须真实、准确,为各级主管部门检查营养餐工程落实情况提供详实的资料依据。
10、借阅档案须经学校领导同意,并办理借阅登记手续,借阅人要爱护档案原件,用后及时归还。
篇2
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和寄宿生生活补助全覆盖工作是今年省委、省政府的惠民工程和重点工作。学生营养改善计划3月份在全省全面实施以来,各地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很多经验。为总结经验,推介典型,本刊推出“学生营养餐”专题报道,以飨读者。
大理州12个县市均纳入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试点范围,其中大理市为省级试点地区,其余11县均列为国家级试点县。全州试点县(市)党委、政府及各职能部门高度重视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工作,认真按照工作会议精神及省工作要求,抓紧部署前期各项工作,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征询意见,制定实施方案,确保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下简称“计划”)的顺利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工作机构
大理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把“计划”列为全州2012年重点实施的10项惠民工程之一,各级政府分管领导部署“计划”的组织实施工作,突出政府在实施“计划”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及时成立了大理州实施“计划”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计划”的实施。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教育的副州长担任,州财政局、教育局、食品安全委员会、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妇联等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领导小组在州教育局设立了办公室,并由教育局长担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人员由教育局、财政局的相关人员组成,负责全州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的日常工作。
各县市政府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管理办法和操作流程,确定供餐方式,确保了营养改善工程于2012年3月1日前顺利实施。
二、部门协调配合,制定实施方案
在州政府和领导组的统一部署下,各成员单位通力协作,整体联动,根据州情和学校的实际,州县(市)均认真制定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方案》。从实施时间、范围、资金来源、组织领导、责任分工、供餐方式及内容、宣传教育、资金拨付与管理、学生营养健康状况监测评估制度、完善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机制、食堂建设与管理、设立监督举报电话和信箱等九个方面对实施“计划”作了具体的安排和要求,为在全州农村中小学顺利实施“计划”打下了基础。
三、确定供餐方式
州教育局对符合条件的学校数和在校生人数做了认真的核实统计工作,根据《省财政厅教育厅关于下达2011年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专项补助资金的通知》和《省财政厅教育厅关于下达2012年春季学期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省级试点县补助资金的通知》精神,大理州378 658名学生(其中:小学266 440人,初中111 864人,特殊教育学生354人)纳入享受“计划”条件。按照“安全、卫生、营养、热乎、可口”的标准,因地制宜确定合适的供餐内容,突出地方口味特色的要求,确定了学校营养餐的供餐方式,并对供餐形式、供餐食品、供餐食谱提出了明确要求。
进一步明确过渡时期供餐模式。对实施范围内的学生,由学校设置学生营养窗口,统一提供每生每天一餐早点,具体内容以卫生部门(专家组)提供的营养套餐为主,如提供饵丝、米线、面条、包子等为主的组合套餐。所选的营养补充食物,要因地制宜,结合学校所在地物产和居民饮食习惯,尽量做到粗细搭配,交替食用;尽量做到营养丰富、味道可口,保证蛋白质、脂肪和其他营养元素、矿物质的摄入量。
寄宿制学校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将补助资金直接打入受助学生个人就餐卡,由学生自由选购饭菜品种、数量,学校食堂凭充值卡或饭菜票结算。对走读的学生可以发放早点餐券,由学校提供每生每天一餐早点。
四、加快食堂建设,确保如期实施
全州属试点范围内的学校共1 343所,在省、州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下,截至2012年4月15日,累计投入3 028万元,对201所学校的食堂进行改造修缮及食堂设备完善补充,切实加强了各学校的食堂建设。目前纳入试点范围内的1 006所已基本具备由学校食堂向学生供餐。尚有337所(校点)学校食堂正在进行改造完善中。
为全面做好学校食堂准备工作,在全州范围内进行了对学校食堂建设管理工作大检查,切实做好食堂防蝇、防鼠、防尘工作,抓紧办理学校食堂报备等相关手续,完善并悬挂相关制度,制定应急预案;添置采买各种设备,其中必须设置保温桶;做好学生就餐券或就餐卡的准备工作。
过渡时期条件较差的食堂,结合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薄弱学校改造工程、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和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等资金,按照《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和标准化学校相关指标要求,将学生食堂列为重点建设内容,使其达到餐饮服务许可的标准和要求。规模较小的农村学校和没有学生寄宿的学校,可根据实际改造、配备伙房和相关设施,为学生在校就餐提供基本条件。在今、明两年,大理州将中小学食堂建设与改造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力争到2015年全面完成学校食堂建设。
五、完善管理制度,强化资金管理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食堂管理工作,州财政局、教育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食堂管理的通知》,将食堂规范管理工作作为考核学校工作的重要指标。进一步明确学校食堂以服务师生为宗旨,坚持“公益性”原则,按照“非盈利”要求,实行成本独立核算,切实维护师生的合法权益。
加强对资金的监管,严禁产生挤出效应,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明确各县市、学校应做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专项资金与“两免一补”专项资金的统筹衔接工作。严格按照资金管理要求,分户运行,独立核算。进一步明确补助资金必须全额、足额用于为学生提供食品,不得直接发放给学生个人和家长,做到收支平衡,并适时接受财政、监察、审计等部门的监督。建立实名制学生信息系统,依托省教育厅统一制作的云南省中小学生学籍管理系统建立实名、实号(身份证号)制学生信息系统,对学生人数、补助标准、受益人次等情况进行动态监管,并根据学生学籍变更情况及时调整就餐学校学生,严防套取冒领资金行为。
建立学生营养健康状况监测评估机制。建立学生营养健康登记卡和学生体质健康登记卡,每学年对学生进行营养健康状况检测和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测试,通过测试数据比对,分析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形成学生营养健康评估报告。
六、落实人员,强化业务培训
篇3
工作思路
1、增强勤俭节约的意识。“不安全操作和浪费是极大的没有责任”;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引导员工自觉养成这种良好的行为习惯。
2、强化员工的集体荣誉感,发扬团队精神,人人都有“校荣我荣”的感觉。每半个月对员工定期进行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培训。通过培训、进行考核、对一些不合格的员工再培训,再考核,使其在各自岗位上发挥最大程度的才智和技能,使食堂队伍不断得以优化,从而提高食堂队伍的整体素质。
员工培训
一、本学期计划对食堂员工卫生、服务知识进行培训。由于厨房人员的文化知识水平,操作技能参差不一,厨房培训的内容也有所不同。
1、讲受法
主要是通过口头语言的形式向他(她)们传授各种技能。
2、讨论法
围绕一个问题开展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归纳总结。
3、演示法
单靠口头讲授不能达到目的,而通过示范操作分步骤讲明操作要领。
4、实践指导法
对操作的全过程进行总结,找出问题,提出改进方法。
二、召开食堂全体工作会议,组织员工学习我国的《食品卫生法》;和《学校食堂卫生工作条例》,统一思想认识食堂各种卫生、安全规章制度。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服务意识,端正工作态度。与各员工签订食品卫生安全目标责任书。
坚持每天对食堂的食品卫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立即纠正或处理。每周召开一次食堂工作人员会议,总结经验,取长补短,时时刻刻强调安全问题,切实保证师生的饮食安全。
制定每周工作计划、每月考勤、视师生就餐人数合理安排加班人员。提高学生节约意识。组织班组长研究每周营养菜谱。
1、十月份开展《食品卫生安全月》活动,制定活动计划、内容即实施方案。活动时间安排在(十月十日至十一月十日)。活动开展期间请校领导进行监督,定期检查指导。〈〈安全月〉〉活动期间,收集整理各种数据,写出活动总结报告、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制定整改计划。全力搞好就餐工作,合理搭配营养餐,使每位学生精力更加充沛的投入到学习当中。
抓文明礼貌的落实
我们提倡文明用餐、礼貌服务,要求班主任做好在校用餐学生的文明用餐的教育,而且,每天学生用餐时都要有生活老师厨房师傅入餐厅巡视,定桌服务,帮助解决学生用餐中的具体问题。
严把质量关
1、对“三无”食品。检查发现有供应商原材料已过期,且没有检验合格证;还有副食品无厂名厂址、无出厂日期,无保质期,一律不允许进入食堂。
培养员工主人翁意识,提高食堂整体素质:
1、提高主人翁的自觉性和加强员工民主管理重要性的认识,让员工参加民主管理,发挥员工的智慧和创造力,有重大决策时广泛听取员工的意见,让员工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帮助管理者决策,而当决策一旦定案,管理者就要组织员工实施方案,这样员工才会以主人翁的姿态发挥干劲,智慧和创造力,大大增强食堂的生机和活力。
2、要善于激发员工参与意识,关心每位员工的痛痒,开展一些有意义娱乐活动和公益活动,生活上关心他们的喜、哀、乐和冷暖,人格上尊重他们,甚至称呼可亲一点让员工们感觉到自己是“学校”的一份子,从学校能找到“家”的感觉,同时,创造让他们体现自我价值的机会,从而使员工感觉到大家庭的温暖和做主人的乐趣,从而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增加学校的凝聚力。
这个学期我们膳食部在雷校长开完教职工培训会的第二天,为了能更好地服务每一位同学,保证同学们的身体健康。促进同学们的健康成长,进一步提高同学们的生活水准,吃上美味、可口、营养的三餐三点,膳食部从开学开始,老师由原来的七选四,改为自助餐。
篇4
依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为进一步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状况,提高农村学生健康水平,促进教育公平发展,我县于2012年4月份启动了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县教育局积极探索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办法,努力改善学生食堂设施,不断提高学校后勤保障水平,稳步有序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工作。现将一年来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概况
我县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学校共19所,其中小学12所,初中7所,学生共有7487人,其中有小学生4370人,有初中生3117人,采用食堂供餐的学校有19所,其中小学12所,初中有7所,全县学校没有向企业(单位)购买供餐。按照每生每天4元的生活标准,供餐模式为“鸡蛋+牛奶+等价食品”。到目前为止,学生食用情况良好,无不适、中毒事故发生。
二、 主要做法
1、加强领导,夯实责任。县政府成立了“县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领导小组”,政府副县长任组长、相关部门和机构负责人任成员,制定了《县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方案》。教育局和各校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建立和健全相应的食品安全规章制度,制订学生营养计划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实行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校长是第一责任人的立体化的管理网络,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制。
2、宣传教育,提高认识。我局要求各学校必须落实国家教学计划规定的健康教育时间,并通过板报、橱窗、课堂、专家讲座等形式培养学生科学的营养观念和饮食习惯。各学校结合校情因地制宜开展了系列教育活动,每校均开展了营养知识专题集会或主题班会教育活动。教育局组织各学校校长和营养餐管理人员,邀请蒙牛公司专业人员进行营养安全知识讲座,收到很好的效果。
3、规范流程,保证质量。要求各学校必须指派专人负责营养餐工作,有专人接收,登记造册,查看并索取票证,对食品进行抽样检查,严禁不合校食品进入校园;学校必须有单独合适的营养餐存放间,除工作人员外,其他人员一律不得入内,防止食品感染和安全事故发生。每所学校都有专人值班,做好双休日及节假日的防盗工作。
4、检查整改,规范运行。教育局要求各学校定时对学校食堂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每学期,教育局联合卫生、食品等部门对全县学校食堂管理和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拉网式检查,确保了营养改善计划运行有序、操作规范。
三、 存在问题
1、厂家供货运输难。我县是山区,交通复杂,加之学校布点分散,供货企业运输难。一次送5天的食品,这样不仅要增加对学校储藏室、冷藏设备、加热设备等基础性建设的资金投入,而且也大大增加了食品在储存中的安全风险度。
2、食堂改善达标难。过去建设的食堂,由于当时投入少,标准低,大多不能达到国家食堂标准。实行营养餐以来,绝大多数食堂需要重要改造,需要大量资金,县财政和学校资金压力特别大。
3、营养食品浪费现象较重。营养加餐总体上还是牛奶、鸡蛋、馍片、水果,时间一长,有些学生就出现了厌食、挑食现象。虽想尽办法,在不影响营养前提下,照顾学生口感、口味,但众口难调,还是有个别学生乘老师不注意的时候,把营养食品扔掉不吃,造成浪费现象。
四、2014年工作
一是继续做好食品安全、资金安全等工作,确保不出现重大责任事故,确保此项工作稳步实施;二是继续做好食堂建设工作,落实规划,明确进度;三是继续做好宣传工作,把握政策,明确方向,使这项惠民工程真正深入人心;四是做好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利用假期,对有关学校的校长、总务主任、财务经办员等进行专项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使今后工作更规范、更专业;五是稳定和加大后勤队伍建设,要求从县营养办工作人员到学校的分管领导、经办人员、后勤管理队伍要相对稳定,便于科学、高效工作;六是严格要求各校认真做好营养改善计划档案整建和管理工作;七是做好学生营养监测和身体监测工作。
总之,县教育局将以努力把国家“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成“放心工程”、“营养工程”、“满意工程”为目的,做实做好各项工作,为教育和谐稳定、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县中小学后勤管理服务中心
篇5
摘要:国家对贫困地区实施了农村中小学爱心营养餐工程,为农村中小学生免费提供营养餐。在中央和各地的共同努力下,农村中小学生营养健康状况正在逐步得到改善,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国家实施“营养改善计划”是一个重大的民生工程,它与中国未来发展密切相关。这项工程实施以来,贫困地区受教育的孩子们享受了党和政府前所未有的恩泽。
关键词:农村学校 营养午餐 思考
每一位受教育孩子及的家长无不感叹:“现在的娃娃太好了!”家长们不用担心孩子们上学会挨饿,中午是否回家吃饭之类的事了。把孩子送到学校是一家人的最大的幸福和最大的欣慰。一来孩子在学校很安全、很放心,二来在学校快乐的学习,健康地成长,生活还比家里的好得多。因此,有孩子但没有到读书年龄的家长天天盼望孩子快快长大,好去读书,每个学年初都有好多孩子不足龄家长托人或自己来学校求情,收不足龄孩子读书。
我乡是一个苗族聚居民族贫困乡,全乡总人口7300余人,辖3个行政村,适龄儿童1200余人,适龄少年300余人。有九年一贯制1所,村完小2所。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以前,由于人民群众生存环境恶劣,居住分散,生活水平很低。孩子们个个营养不良,加上上学路途遥远,每天上学就得早出晚归,早上6:30上学,下午5:30才能回到家吃饭,每个学生到下午都打不起精神上课,只有老师单方面扥努力,再好的课收效甚微,教学质量无法提高。每个学生家长为孩子上学真是操碎了心,学校老师、领导也为学生中午在校外摊点购买零食是否安全而担心。
2012年春季学期开始,学校全面落实国家营养计划午餐实施方案,校校有食堂,学校食堂统一由学校自主经营,学生营养午餐由各校食堂供餐。加强学校营养午餐食品安全和资金安全管理,确保实现学校食堂零利润。让学生不但吃得饱,而且吃得好。每餐保证三菜一汤和热乎乎的大米饭。虽然人们的生活水平比以前好的多,但是很多家长只重视房子做得有多好,有多漂亮,对一家人的生活,特别是孩子的健康都关心不够。很多家长互相闲谈时都说:“现在的娃娃去学校读书,回家来就说家里的饭菜不香。”营养午餐不是免费午餐,每餐学生自筹1元,家长都很乐意。学生在学校不但学好、玩好,而且吃得好,家长送孩子到学校读书真的是放十二个大心,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也很容易快步提高,我们何乐而不为?
在实施营养计划午餐的过程中,给学校管理业带来许多困难和难题。首先,学校必须配备一名责任心很强的专职管理人员管理食堂,严格各项食堂管理和操作规程,实行精细化管理及操作,不得有丝毫粗心和侥幸心理。其次,食堂食品、物品采购流程严格要求,采购各个环节都必须接受群众监督,100元以上必须有两个人参加,这又给学校带来许多麻烦,有些教师因为教学忙而不愿意参与,背后又说别人坏话。有的还说:“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午餐,学生和学生家长得实惠,对老师是一种拖累。”这种说法也不完全错,有些学生不会感恩,学习不主动,家长也不管、不问。第三,食堂管理人员没有人愿意做,大多数都是学校领导口苦婆心、恩威兼施才能免于接受。因为,一是食堂管理人员工作量大,几乎没有周末的休息时间,有些食品必须在学生上学前一天做好准备,否则到学生上学时无法开餐。上课时每一天都要比其他来时起得早,有寄宿制学校的,每天下午至少也要在下午7:30才下班,每天工作不少于10小时。二是思想压力大。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时时挂在心上,随时随地都要接受检查,万一出现食品安全事故,自己就是第一责任人,每根神经时时都绷得紧紧的,让外人看来没有一张笑脸。
实施营养计划午餐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特别象我乡这种贫困落后的山区学校,尽管学校有多大的困难,都必须做,而且要做的更好。所以,要继续实施好学校营养计划午餐,要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转变观念,选好用好管理人才。学校食堂管理人员和学校领导不得有半点衔油的思想,要把党和政府给予的爱全部奉献给每一个学生。食堂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高度的责任心和任劳任怨的老黄牛精神,因为实施营养计划午餐时间才一年多,对食堂工作人员考核相关制度和方案有待完善,因为食堂工作人员没有教学成绩,外出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又很少,所以,下一步的考核方案和办法应该向这类人员适当倾斜,才能公平合理。
第二,严格资金管理,杜绝资金管理漏洞。目前,很多农村学校,教师缺编,食堂管理人员只是1人,采购付款都是一个人,大部分为了方便,都是定点供货,其他教师参与采购只是形式而已。为了食堂资金的安全,让国家给予每生每餐拨款3元全部吃进肚子里,食堂至少要三人管理,一人采购,一人付款,一人验货,还要不指定供货商供货,按照现行市场物价采购,不但可以让学生吃饱,而且吃好。
篇6
一、加强组织建设,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
成员:
二、针对要求重点对以下方面进行了自查工作
1.教育扶贫集中治理工作共清理 2016 年至 2018 年项目 5 个,涉及项目资金 498173.342万元,通过单位自查,截至 8 月 30 日,共发现教育扶贫方面问题 1 个,整改 1 个,其中整改完成 1 个,正在整改之中 0 个,立案 0 件,办结 0 件 , 查处 0 人,其中组织处理 0 人,党纪政务处分 0 人, 追缴资金 0 万元,退还群众资金 0 万元.
2.自查了2016年至2018年的学生食堂营养餐工作:清查资金86.975万元,清查学生人数2485人,通过票据清查、账目查阅。学生营养餐做到账目清楚,管理有序,没有盈利,但存在大部分开支发票是白水发票问题。
3.对幼儿园贫困生活补助,建档立卡学生资助、“三免一补”等资金,从2014年至2018年进行了全面清查。由领导小组成员牵头,教师代表参与,对每笔上级拨款和发放名册进行了一一核对。为了准确无误进行了下乡走访、电话查问。共清查资金59.717万元,清查人数1193人,发现1名疑似建档立卡学生周某某2018年下学期未享有国家助学金。发现问题后,派专人将资金落实到位。
4.对学校基建工程质量,基建工程拨款从2016年至2018年进行了全面摸排和清查。基建工程款全部拨付到位,但教师周转房厨房墙壁瓷砖存在质量问题,大部分瓷砖脱落,现责令施工方返工重做,此项工程正在落实之中。
5.在教育收费问题中,从2016年至2018年学校每期开学之际召开教师会议,传达上级精神。严格按照上级收费文件操作,并每学期进行收费公示。但通过入班调查有个别班主任教师间接引导学生购买外商书店书籍现象。
6.2016年至2018年通过调查,无教师课外补课现象。
三、针对在开展教育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行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校今后改进措施与努力方向。
1. 加强对广大师生的扶贫政策宣传,充分认识到教育扶贫的重要性。严格执行国家“三免一补”的资金,学生公用经费的拨付使用政策,不挪用,不套取。我校按照上级有关规定,做好建档立卡困难学生的补助审核、公示等工作,教育扶贫基金做到“应扶就助”,补助资金足额按时发放到位。
2. 做好教育的扶贫工作台账的精细化、规范化。组织教师对教育精准扶贫工作进行自查,认真核对信息、核准数据,建立起学校教育贫困电子档案,制定台账管理制度,明确分工,责任到人。
3. 落实好教育扶贫工作,加强对在校贫困学生的帮扶,做好教师与学生的“一对一帮扶结队”工作。
我校以此专项治理行动为契机,及时整改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加大教育扶贫工作的落实与创新,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的长远发展不懈努力!
篇7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节约资源基本国策,把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工作作为资源节约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抓好粮食生产,稳定和提高粮食产量的同时,提高粮食综合利用率,有效节约粮食,抑制不合理需求。从减少和杜绝粮食损失浪费入手,从公务活动、机关和学校做起,动员全社会力量,确保粮食安全,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促进全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主要措施
(一)加强粮食生产和养殖业节约。重点抓好农作物播种、田间管理、收获及畜禽饲养等环节的节约。大力推广种子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加大病虫草鼠害防治力度,推广适时机械收获等先进实用技术,减少生产损失。大力发展节粮型草食牲畜,积极开发利用秸秆等非粮食物资源。改进畜禽饲养方式,促进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提高饲料转化率。
(二)认真做好粮食储存和保管工作。加强储粮基础设施建
设和维修改造,配备科学储粮设备,改善储粮条件,减少损失
浪费,提高粮食储存质量。加快成品粮储存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力度,通过推广机械通风、科学保水、低剂量低氧低温和绿色储存等先进储粮技术,减缓粮食品质下降速度,避免库存粮食发生霉变。进一步提升全州粮食仓储管理能力,加强和改进储备粮管理,走“绿色储粮”、“生态储粮”之路,执行好储备粮规范化管理和定期轮换制度,减少粮食入库、出库、倒库、清库等环节的遗洒损失,避免抛、漏、撒现象发生和质量劣变,加强科学储粮技术与管理手段有机结合,提升储备粮管理水平。大力推进农户科学储粮实施项目,积极向农户普及科学储粮知识,对农户进行科学储粮技术指导,提高农户防治病虫鼠害技能,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新装具、新技术,改善农户储粮条件,降低储粮损耗。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逐步提升我州节粮用粮的整体水平。
(三)努力提高粮食加工和转化利用。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加快对粮食加工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升级,最大程度利用好粮食资源,千方百计提高原粮出品率和副产物综合利用率。培养和扶持上规模、有带动能力的粮油加工企业。面粉加工企业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生产,禁止滥用添加剂,保证人民的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
(四)积极做好粮食运输节约。加快推进粮食储运“四散化”(散装、散运、散卸、散储)进程,加强散粮运输中转、接收、发放设施、检验检测及粮食信息体系等配套设施建设,形成与全省现代粮食物流体系相连接,高效、顺畅的跨地区粮食物流通道,减少运输环节,缩短运输周期,提高粮食运输效率,减少粮食运输环节的损失浪费。
(五)大力推进餐饮业节约。引导消费者科学消费、合理消费、文明消费。鼓励有条件的餐饮企业尝试为顾客提供营养配餐服务。鼓励发展大众化餐饮和餐饮业连锁经营。加强餐饮业信息化建没,减少粮食和食品采购、储运、加工环节的浪费。加强餐厨垃圾管理,积极推进餐厨垃圾的资源化利用。
(六)切实抓好食堂节约。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食堂强化经济核算和成本控制,积极推广餐饮服务外包,加强粮食、副食品和原材料的采购、储存及加工管理,防止腐烂变质。要根据卫生可口、营养健康、经济适量的原则烹饪制作食品,改进供餐、用餐方式,方便用餐人员适量选取,对于剩余食品要进行回收处理。要加强就餐管理,在餐厅摆放提示牌或张贴宣传画,提醒用餐人员注意节约,避免浪费。同时在餐厅安排监督人员,对造成浪费的行为进行批评教育。
(七)行政机关带头节约粮食。各级行政机关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切实发挥表率作用,带头做好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工作。要把节约粮食、反对食品浪费作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和节约型机关
的重要内容,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狠抓落实。进一步规范公务接待和会议用餐,公务接待一般不安排宴请,尽量在机关食堂或定点饭店按规定标准安排就餐,尽量减少陪餐人数,提倡自助餐,一律不准超标准安排用餐,严禁用公款大吃大喝。要加强会议用餐管理,努力压减会议,控制与会人数,提倡开短会,尽量不安排会议用餐。制定和完善公务接待费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公务接待定点用餐制度,提倡采取自助餐形式。
三、加强组织领导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切实加强对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工作的组织领导,州政府决定成立州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工作协调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州发改委,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负责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工作的协调领导工作,指导各地区、各单位抓好粮食生产、储存、加工、运输、消费以及公务接待活动、行政机关、学校等领域的节约粮食工作。
办公室具体负责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粮食储存加工的节约工作。各成员单位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切实抓好分工负责范围内的工作。州农牧、经贸、交通部门要抓好粮食生产、运输和消费环节的节约工作。州政府办公室、财政和教育部门要抓好行政机关、学校等领域的节约工作。州质监、科技、卫生、旅游、工会、共团、妇联、科协等部门和单位要结合各自的特点,积极做好节约粮食工作。各县也要成立相应机构,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确保各项节粮措施落到实处。
篇8
(一)教育质量有新提升教育基础不断夯实
1、幼儿教育规范发展。幼儿教育全面发展,全区每一街道(镇)均建成一所中心幼儿园,在园幼儿17314人,入园率96%,幼儿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99%。开展试办幼儿园的全面检查,审批了51所“试办幼儿园”。召开幼教会议,逐步理顺街道中心幼儿园与村级幼儿园的管理体制,使全街道幼儿园做到了“四统一”(即统一招生、统一收费、统一管理、统一考核)。召开幼儿教育集团化管理现场会,推进了我区幼儿教育集团化管理步伐。组织召开幼儿园课程培训会,编制幼儿园情况一览表,推动我区幼儿教育质量再上台阶。组织参加*市庆“六一”幼儿绘画比赛和教师主题环境创设评比活动,我区成绩名列前茅。积极开展示范性幼儿园的争创活动,省示范性幼儿园达到6所,市示范性幼儿园达到6所。
2、义务教育全面发展。继续实施“放两头、保中间、活全局”的发展战略,巩固了“两基”成果,基本达到高标准。强化学籍管理,促进了全区学籍管理规范化建设。狠抓了“五项工程”建设,全面开展“校舍隐患”排查工作。全年投入资金1250万元,如期完成省农村学校食宿改造工程5个项目,建筑面积达11910平方米。投入2694万元,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田径场、改厨改厕、硬化绿化及校舍维修改造等项目62个,面积42175平方米。“爱心营养餐工程”和“贫困生扩面工程”落实到位,投入资金270万元,发放营养餐券4746张,义务教育券13946张,资助面达到13.99%。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均达到100%。初中入学率达到99.81%,巩固率达到99.98%。盲、聋哑、弱智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为98.02%。“三残”适龄儿童少年、低保线以下贫困家庭子女均享受全免费的十五年基础教育,由民政部门认定的其他贫困家庭子女亦享受全免费的义务教育,投入2万元对20名特困生给予生活补助。
3、高中教育均衡发展。实施高中入学成绩准入制度,设定普通高中、综合高中最低录取分数线。积极推进高中新课改,开展“学科培训——学科调研——成果展示”为模式的新课改活动,组织了12次学科培训,开设了13个学科专题讲座。组织校长、教师外出考察学习,提高高中师资质量。出版了四期《课改动态》。加强课题研究,积极撰写教学科研论文。高中教育全面普及,初升高比例达到99.87%,比2000年提高31.2个百分点。普职教比继续保持1:1。
4、职业教育稳步发展。进一步落实省职业教育“六项行动计划”,发挥职业教育集团作用,与62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投入134万元,加强*第二职业技术学校的校舍建设和教学设施改造。开展百名教师下企业,百名技师进校园的“双百”活动,不断提高专业教师的业务水平。实施*区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爱心营养餐工程,748名贫困生受惠,总金额15万元,占在校生比例11.1%。开展中等职业学校贫困生资助工程,全年投入180万元资助1397人次,占在校生总数的10.5%,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和谐发展。
5、成人、民办教育持续发展。5个街道成立了社区学校,城乡成人继续教育网络全面建成;加强农村劳动力技术培训,600名农村预备劳动力参加了技能培训,277人毕业;*职业中专成为全区农村劳动力培训基地,为全区新农村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3053人参加自学考试,实考2726课次,合格1410课次,毕业?人。进一步规范民办教育,对全区130所民办教育机构进行了年度审查并公布结果。承办了在书生中学召开的全国民办学校品牌建设研讨会暨*省民办普通高中联谊会。加强民办学校调研,努力解决民办学校教师的后顾之忧。
(二)教育创新有新突破,教育均衡全面推进
1、教育精细化管理全面开展。召开了“开展教育精细化管理”为主题的暑期校长读书会,大力推进学校教育精细化管理。通过聆听专家报告、专家和校长对话等多种形式进行了学习和交流,加强了校长的精细化管理理念,促进了学校管理的进一步规范化。举办了第二届校长论坛,有18位校长走上讲坛,就“教育精细化管理”作了演讲,并聘请了*大学、省教科院3位专家作点评,有力地提升了学校教育精细化管理水平。编辑刊发了学校精细化管理工作总结专题,进一步加强了教育精细化管理经验的交流和推广。
2、农村完小建设卓有成效。切实加大完小教育投入力度,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协助区政府举行了*区农村完小建设现场会,进一步加快了村完小建设。加大完小教育调研力度,组织开展联系学校及“完小”蹲点调研活动。分6个小组赴全区各联系学校及最基层的村级小学---“完小”,组织召开恳谈会,参与制订学校发展规划和工作思路,了解新课程的实施情况,了解师生的思想、生活、工作状况,摸实情,办实事,走访慰问完小家庭贫困学生。加强完小教研活动,开展了全区性的“中心校与完小科研互动式行动研究”活动,召开了完小教科研现场会。加强完小教师队伍建设,开展面向全区农村学校的第十三届星级教师评比活动,提高了完小教师队伍素质。基础设施建设卓有成效,举行了百万体育器材进校园的赠送仪式,加强了完小体育设施建设;全区共投入560万元加强完小场地硬化和校舍维修改造,专项补助80万元,完成了11所完小的场地硬化,专门补助170万元,维修改造了18所完小校舍。加快了完小的现代化建设,共投入了113万元购买了79台电脑,81套多媒体设备,3200套图书,提高了完小的教育信息化水平。
3、心理健康教育深入推进。加强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意见》。建立了*教育心理健康咨询站,举行了*区教育心理咨询站启动仪式暨现场咨询活动。选送心理教师外出培训,开展经常性的心理咨询工作。全区学校建立了相应的心理咨询室,开设心理网站和心理邮箱,开播校园心理咨询电台,特聘咨询师为师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成立了心理健康讲师团,开展全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大讲堂活动,培养了学生健康心理。制定了*区教育心理咨询站年度工作思路,深入开展全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4、校网调整工作有序开展。按照校网调整规划,加大了小学校网调整力度,教育资源得到了优化整合。一是撤并光明小学,将31位在职教师和35位退休教师分流安置到区实验小学、实验二小、云健小学和中山小学等4所学校。光明小学校舍现由实验小学使用,筹建“阳光教育基地”。二是顺利撤并*街道闻裕顺小学和章安街道就岭小学。两校教师得到了妥善安排,学校资产得到了合理利用。三是顺利置换原三中土地,置换所得资金3000万元用于*五中还债,减轻了五中的债务负担。
5、高考组织管理成效显著。加强对三考(高考、会考、中考)工作的研究、管理和指导。组织举行了二次全区模拟高考,首次组织了与杭州市的联考,创新了模拟考试思路。召开了区20*年高考总结、表彰暨质量分析会,下发了20*年高中教学质量奖,明确了20*年区高考目标。组织了区高考研究小组成员、普通高中部分业务校长、教学骨干到上虞、舟山等地学习高考经验,形成调研报告,在全区学校进行交流学习。今年高考再创佳绩,我区文理科上线万人比68.68,居全市第一;文理科上重点线万人比5.13,全市第三,三区第一;市理科状元由*一中学生获得,全市文理科前10名中我区占4名,继续保持三区第一。
6、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一是开展中小学校长助理公开选聘活动,制定了公开选聘校长助理实施办法,连续4天在7所学校的22名候选人中公开选聘7名校长助理,学校掌握65-70%的评定权力,其中全体普通教师拥有50%的决定权,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当家作主的权利,彰显教育人事民主、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得到了全区师生的好评。二是全面贯彻《*区教育系统毕业生录用和教职工调聘工作的实施意见》,从严掌握新教师录用条件,规范新教师录用程序,做到四公开(政策公开、条件公开、指标公开、结果公开),新教师招聘工作规范、合理、公正、有序,今年共录用新教师75人,社会反响良好。
(三)队伍建设有新加强,德育水平不断提升
1、深入开展名师工程。认真做好市名师名校长的推荐评选工作,经过严格考核,4位教师被评为*市名师,2名校长成为了*市名校长。目前,我区拥有*省功勋教师1人,*省特级教师11人,*市名教师27人,*市名校长9人,按专任教师比例居全市首位。创新星级教师评比模式,在农村学校开展了第十三届星级教师评选。共评选出26名教师为*区第十三届星级教师,至此,全区共有星级教师592名。加大了优秀人才引进力度,创造优秀人才工作、生活的良好环境。进一步完善了区特聘教师制度,狠抓名师下乡支教工作,扎实做好省特级教师、市名师和区星级教师下乡支教及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工作,充分发挥了优秀骨干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
2、强化师资队伍培训提高。建立教师业务素质考试制度,组织全区中小学教师进行了教师业务素质和“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培训和考试;开展网上“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全员培训大讲堂”,扩展了培训内容的深度与广度;加强了教师年度考核工作,规范教师档案管理;加强新教师见习期培训,141名已毕业转正。组织开展中小学班主任培训工作,对初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开展小班化、多批次培训,提高了中小学班主任整体素质和能力。支持鼓励中小学教师参加高一层次学历进修,全区中小学教师合格学历大幅提升,目前,全区中小学教师合格学历,小学、初中、普高、职高分别达到100%、99.59%、97.51%、90.84%;高一层次学历,小学、初中分别达到81.72%、80.84%,居全市前列。
3、提升校长队伍素质。开展了学校德育副校长全封闭培训。8月,37个学校分管德育的副校长在教师进修学校进行了为期7天的全封闭培训,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将军事化训练和众多专家的德育报告有机结合,有力地提升了德育副校长的素质和管理水平。开展全区小学校长提高培训,121位小学班子成员参训。组织35名校长助理和后备干部进行为期3个月的岗位培训,严格校长后备干部考核,取消了12名后备干部资格;加大了对校长班子考核调整力度,共调整充实了23位中小学校长班子成员。提高校长岗位职级津贴,调动了校长工作积极性。
4、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开展“热心爱教、文明执教、优质施教、廉洁从教”承诺活动和“群体师德创优”活动,把师德作为教师工作考核的首要内容和职务评聘的重要依据,实行一票否决制。树立典型,大力弘扬先进教师事迹。举办了第23个教师节庆祝大会,表彰了各级各类先进102人。其中全国模范教师1名,省级先进11名,市级先进11名,区级各类先进80名,大力弘扬了教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高尚精神。开展了*区首届“十佳班主任”评选活动,产生了我区首批“十佳班主任”。举办第二届教职工运动会,加强了教职工的团结协作精神。严肃整治教师有偿补课、违规带生行为,开展了为期2天的暑期中小学师德专题培训,全区3600多名教师参加培训,促进了全区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提升。积极推进学校民主管理建设,召开了全区教代会现场会,进一步规范教代会全程工作,充分落实了教代会的审议权、审议通过权、审议决定权、评议监督权等“四权”。
5、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多措并举开展德育工作。承办了*市德育工作现场推进会,生态德育工作初见成效,《*区中小学“生态德育”的实践与研究》被列为省重点课题,受到了专家的广泛关注;加强绿色学校建设,开展区级绿色学校评比活动,10所学校被评为区级绿色学校;全面检查全区学校日常行为规范落实情况,加强了学生日常行为的规范管理;进一步加强了国防教育,开展了军训、主题班会、模拟防空演练等丰富多彩的国防教育活动;积极开展民族精神教育,进行纪念建军八十周年和建党86周年的歌咏比赛、书画比赛、演讲赛等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举办*区未成年人读书节,开展民族精神大讲堂、“好书我推荐”、“读后感征文”等活动,增强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举办了第一届校园社团文化节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广大青少年学生的综合素质。办精办好《自主教育》和《*家教》刊物,构建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四)素质教育有新成效教育投入持续增加
1、素质教育成效显著。一是加强青少年科技文化艺术教育工作,成功举办区第十六届中小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组织参加了*省第二十一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5个项目获奖;加强中学学科竞赛的管理和指导,7人获*省初中科学竞赛一等奖,占全市的一半,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二是全面推进学校体育工作。举办*区第二届中小学生体育节;开展学校阳光体育工作,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积极开展创建体育特色学校和学校体育人才基地建设,2所学校被评为省级体育特色学校,2所学校被确定为省级学校体育人才基地;编制了*区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方案,制定了*区百万体育器材进校园实施方案,举行了*区百万体育器材进校园活动,与体育局共同出资105万元,对全区农村学校体育设施进行添置、改造,促进了城乡体育教育均衡发展。
2、积极建设平安校园。继续推进“平安校园”创建,全区所有中心校以上学校都达到了*省“平安校园”创建标准;召开全区性教育系统安全工作会议和安全紧急会议3次,周密部署学校安全工作;举办“全国第六个安全生产月”系列活动,发放宣传资料2000多份;开展“警校共建”活动,实行学校交通协管员制度;实施“家校通”工程,为学校、家长联系搭建信息平台;开展了二次校园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和学生接送车专项整治;积极配合各学校办理投保手续,全区38所学校6万多名中小学生和53所幼儿园近1万名幼儿参加校(园)方责任保险。加强学校卫生工作,5所学校成为*省食堂卫生等级量化管理A级单位,37所学校被确定为各级爱国卫生先进单位;加强学生食品安全管理,出台了*区学生食品配送实施方案,开展校园食品安全配送工作;
3、加大教育投入力度。20*年,预计教育事业总支出5.6亿元,其中区财政对教育事业拨款达到25267万元,比上年增长18.7%。教育附加收入达到3653万元,比上年增长8.4%。人民教育基金收入达到3428万元。继续开展义务教育免杂费,97066名义务教育学生被免除学杂费,金额1059万元,极大减轻了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重视教育装备投入,促进教育装备现代化。投入477万元,新增学生课桌椅5215套,新增多媒体设备191套(其中简易49套),新增计算机454台。目前,全区中小学拥有多媒体设备1324套,拥有计算机7040台。多媒体设备基本普及到每一个新课程教学班;学生数与计算机数比达到10:1,各校基本拥有满足教学用的计算机教室,实现了计算机辅助教学。加强督政和督导,指导大陈镇顺利通过*市教育明星乡镇评估,目前,全区所有镇、街道成为*市教育明星乡镇。10所学校被评为“*市教育基本现代化学校”。
4、关心弱势群体受教育权利。开展弱势群体结对帮扶工作。教育局机关60名干部与全区贫困户、低保户一对一结对,开展送温暖活动。局班子成员与10名贫困学生结对,开展资助活动。教育局机关与下陈街道明星村、海门街道建设社区开展结对活动,给明星村4户困难家庭送去了慰问金,切实帮助该村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关注弱势群体子女受教育权利,联合开展了2次对民工子女免杂费款和营养餐券现场发放活动,近6000人次受惠,金额达40万元,使民工子女享有了公平的受教育权利。
(五)依法治教有新拓展,教育形象全面改善
1、学校招生人事工作规范有序。一是严格规范了学校招生考试工作,开展“招生政策进万家”活动,加大招生工作的宣传力度;召开全区招生考试干部培训会,加强招生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对各类招生考试过程监督,严肃考试纪律,确保了录取工作规范、有序;严格控制学校招生规模,派出招生督查组,现场监管学校招生工作,并定期开展招生检查,进一步强化了招生监督。严格执行招生收费政策,建立了监督收费的长效机制,实行全程监控,在事前、事中和事后检查,有效地规范了教育收费,基本消除了教育乱收费现象。二是严格规范了教师调聘工作,顺利完成了20*年全区中小学人事核编;坚持“统一管理、计划进人、考试择优、定编设岗”的原则,严格控制编制,严肃进人计划,严格控制区外教师调入和区外毕业生聘用,从严控制民办学校教师调入;全区学校教师正常调动共79人,其中区内33人;录用新教师75人。进一步规范了教师年度考核工作。
2、“恳谈日”活动积极开展。制定了“恳谈日”活动计划和实施方案,先后在*一中、*五中、*中学、*中学、大陈实验学校和黄礁中心校等学校举行“恳谈日”活动,面对面听取意见和建议,并认真落实整改,有效地缓解了教育矛盾,加强了局机关、学校与社会各界人士以及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交流和沟通,促进了我区教育的和谐发展。健全局领导接待日接访活动。局领导接待日每月安排一次,全年共安排了7次,接待了14批次者,积极化解教育矛盾,促进了依法行政、依法治教。
篇9
一、把牢一个中心,确立教育发展航标
自2007年以来,县委、县政府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县财政每年教育经费预算不低于1亿元,先后组织各级各部门扎实开展“两基”迎国检工作,迎接省教育督导评估。教育局党政班子团结务实,激情迸发,潜心研究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县委、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联系领导到基层问教育、看学校,帮助解决教育问题。近年来,县委、政府先后出台了《城区教育资源整合的意见》、《富源县关于校点布局调整的实施意见》、《富源学前教育发展规划》、《富源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各职能部门的支持教育发展的工作职责,营造了关心支持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富源县教育局紧紧围绕提升教学质量这一中心,扎实推进教育改革与创新。2010年富源县被评为“两基工作先进县”、2011年富源县被省政府评为“教育工作先进县”。
二、实施两项工程,夯实教育发展基础。
(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程
一是抓投入,着力夯实均衡发展资金保障。“十一五”期间,全县财政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支出达18.37亿元、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达6.39亿元,分别比“十五”期间增长了216.7%和327.2%,教育投入占全县每年财政支出四分之一以上。基础教育领域长期存在的“读书难、读书贵”的现象发生了根本改观,逐步向“读好书”迈进。
二是抓规划,着力加快校点布局调整。富源县出台了《富源县中小学校点布局调整实施意见》,按照“三个集中”的原则,即小学集中在行政村所在地办学,初级中学集中在乡镇(镇)集镇所在地办学,普通高级中学集中在县城所在地办学,不断加大中小学布局调整和建设的力度。2008年以来,全县收缩和调整撤并小学校点122个(教学点37个,一师一校点85个),并于2012年底撤并所有“一师一校点”。计划到2015年底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将由2011年的467所调整规划为226所,其中初级中学17所、小学209所。同时,加大城区教育资源整合力度。按照办学规模化、校舍标准化、管理规范化、教育教学优质化的目标,制定了城区教育资源整合目标任务、时间表、路线图。
三是抓项目,着力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扎实推进中小学校安工程,2009年以来,全县先后完成三期校安工程107校160个项目,排除D级危房104 360平方米,新建校舍126 527.99平方米。2011年以来,县财政自主投入3 563.8万元,实施了13校33个薄弱学校改造项目,排除危房23 330.6平方米,新建校舍29 612.6平方米。2012年又争取了中央和省级资金1 030万元,改造薄弱学校5校5项目8 000平方米。同时,争取社会力量捐资建校助学。全县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四是抓扶持,着力保障弱势学生平等接受教育。留守孩子、进城就读的农村学生等弱势群体的就学问题,是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推进教育公平面临的巨大挑战。富源县建立了政府统筹协调、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共同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服务体系。坚持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全县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创新管理机制,开辟入学“绿色通道”,积极实施农民工子女教育的“阳光工程”,赢得了社会的赞誉。健全了多种形式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学制度。
(二)名师名校工程
一是着力打造名校。采取与省内外名校联合办学、对口帮扶、上联下挂等方式打造高中教育窗口学校。如,2004年与曲靖一中签订协议,由县人民政府投资1.2亿元,创办了教育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均位居全县前列的胜境中学。又如,2009年新建的富源六中与河北挥公实验中学开展了长期的教学交流合作,扎实开展教学帮扶工作,同时,学校还选派了大批教师到山东昌乐二中、杜郎口中学交流学习,邀请了《中国教师报》全国教师培训基地名师指导团专家和教授到校指导教育教学工作。
二是着力打造名师队伍。为了培养更多的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推进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富源们实施了“名师名校长工程”,制定名校长名教师培养计划,培养了一批实施素质教育有带头作用的骨干教师和学校管理专家,并不断壮大名师名校长教师队伍,开展“青蓝结对”,发挥名师名校长的示范作用,组织他们上示范课,开展二级培训,实现以典型引路、以骨干带一般,促进教师共同发展。县教育局制定了《富源县中小学学科带头人评选管理的实施意见》,对各学科带头人实行跟踪管理,目前已培养省级名校长1名,县级及以上学科带头人409人名(其中省级5人,市级56人)。
三、深化三项改革,推进教学管理创新
(一)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一是实行编制管理。实行编制总量控制,按照学生数和办学规模,依据“师生比”、“班师比”标准核定教育事业单位编制总量,实行动态管理,由县教育局核定报县委编办备案,逐步实行编制管理到乡镇、不具体到学校,由乡镇中心学校统一调剂安排使用的体制。
二是完善教职工全员聘用制度。全面推行学校岗位管理和合同聘用制,岗位结构比例相对均衡,合同聘用合法规范。同时推进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打破职称终身制,高职比例适当向边远贫困山区学校倾斜。
三是建立挂职锻炼和跟班学习长效机制。县城县直学校每年选派1名学校中层领导干部或优秀骨干教师到挂钩联系学校或薄弱学校挂职锻炼。各薄弱中小学每年须选派1名学校领导或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到县城县直学校或管理较好、教学质量高的学校跟班学习。
四是建立健全教师定期轮岗交流制度。各学校按照不低于专任教师总数的3%~5%和不低于骨干教师总数的3%~5%的比例开展支教、挂职锻炼、结对帮教、跟班学习等形式的轮岗交流活动。城镇中小学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教师评聘高级职务(职称),必须具有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1年以上经历。
五是完善绩效工资考核分配制度。积极探索完善“以县统筹、三个倾斜(倾斜边远贫困山区教师、倾斜优秀教师、倾斜班主任)”的教师绩效工资考核分配机制,发挥好绩效考核在奖优惩劣、奖勤罚懒、末位警示、选贤用能和促进教育教学工作有序开展等方面的激励作用,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深化课程改革
富源县出台了《富源县中小学教学管理规程》、《富源县教育局关于深化教学改革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确保各中小学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同时,强化音乐、体育、美术、通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确保学生每天集体体育锻炼不得少于1小时。要求各中小学在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加强课程资源开发,形成独具特色、与国家课程互补的校本课程,满足学生对课程多样性、个性化的选择需求。严格规范高中学生文理分科,尊重、保障学生通过选择课程实现选择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的权利,探索实行走班制和学分制管理,避免因过早分科造成学生不能通过学业水平考试等现象产生。
(三)深化评价制度改革
一是科学地评价学校。对学校的评价由过去的单纯以文化课分数和升学率高低评价的做法改为以办学思想、办学条件、教学管理、安全管理、教育质量等内容的全面评价,教育局每年对县直各学校、各乡镇中心学校进行一次系统的评估,结果通报全县,年初与县直各学校和各乡镇中心学校签订教学目标管理责任书,各乡镇中心学校对所属各中小学每年进行一次系统评价,通报全镇。以此正确引导学校之间由教学成绩和升学率的竞争变为办学整体实力的综合竞争。
二是科学地评价教师。由过去单纯以学生的分数高低决定教师的优劣改为从基本素质、业务能力、教学实绩、提高学习、社会满意度等5个方面进行评价,促进教师苦练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做一个社会拥护,家长爱戴、学生喜欢的优秀教师。
三是科学地评价学生。摒弃传统的重知识、重结果、重外在评价的做法,把学生创新素质的评价突出出来,把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产品评价与效果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切实使用好《学生成长记录袋》,抓好学生学业水平测试。从2012年起,富源县小学成绩评定实行等级制,分为:“优秀、良好、合格、需努力”;中学考试评价在原来只注重最后分数的考核转变到注重巩固率、优生率、及格率等多元的评价。
四、抓实四个建设,提升教育发展后劲
(一)抓实管理体系建设
近年来,富源县高度重视教学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积极探索和实践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教学管理方式和运行机制转变,突出“管理强教、管理强校”目标,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局、中心学校、中小学三级管理网络。教育局领导实行分工负责职制、挂钩联系到乡镇、中心学校,机关科室及干部职工挂钩联系到具体中小学,年终实行捆绑考核。相继出台了《教师跨乡镇流动管理方法》、《教师绩效考核分配方法》、《富源县人事聘用管理方法》、《富源县学校安全工作管理规程》等管理措施。同时,每年确定一个主题,扎实开展主题年实践活动。近年来先后开展了“管理提升年”、“加快发展年”、“质量提升年”等主题年活动,引领各级各类学校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各乡镇中心学校、县直各学校定期召开教代会、修订完善本乡镇、本学校的重要管理制度,如《教师年终晋级评优考核方法》、《学校绩效工资考核分配方案》、《教师教学质量奖惩方案》等,强化过程管理。各学校成立校务委员会,调动广大教师参与或体验学校管理,民主决定重大事项,全面加强学校常规管理,积极推进校务公开。目前,全县教育管理的良性运行机制初步形成。
(二)抓实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校长队伍建设。健全完善校长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择优聘任的选拔任用机制,2008年以来,共公开选聘乡镇中心学校(县直学校)校长21人,乡镇中心学校(县直学校)副校长68人,乡镇初级中学校长19人,中小学校长253名,从县直学校选聘到基层学校挂职锻炼的教师4名。建立校长人才储备库,把那些思想素质好、工作成绩突出的优秀人才储备入库,作为校长选聘的主要资源。强化对校长的培训,制定校长岗前、任期内定期培训的制度与方案。实行校长任期目标考核责任制,明确县直各学校和乡镇中心学校、各中小学校长连续两年综合考核排名倒数第一的就地免职。
二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首先抓培训,富源县自2002年实行教师招考以来,提出了“上岗之前必培训,上岗能力不强再培训”的教师培训目标。将传统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转变为对教师有触动的、有提升的校本培训,在实施好“中小学教师学历提升计划”、“全员培训计划”、“骨干教师培养计划”的同时,采取主动走出去登门求教,多层次将教师送出去洗脑,请名校名师专家到校开展现身说教的方式开展“传、帮、带”活动;落实好骨干教师到省、市名校“跟班”学习制度;组织青年骨干教师到边远山区支教,把新的教学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方法辐射到落后地区,以达到整体提高的目的。其次抓作风,在教育系统牢固树立“作风正、教育兴”的理念。深入开展“治庸、治懒、治散”的作风整顿活动和“以治理教师醉酒上课、教学期间参与打麻将、长期请人顶岗及不在岗人员”为主要内容的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再次抓激励,建立健全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的激励机制,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在工资、职称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在核准岗位结构比例时高级教师岗位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对教育教学效果好、师德师风好的教师在评优评先、职称评聘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和表彰;深入开展“百名优秀教师”、“十佳教师”等评选活动,设立教育教学质量突出贡献奖,每年对抓教育质量实绩突出的学校、校长、教师予以重奖。
(三)抓实教研阵地建设
一是要让教师能教研。出台了《富源县教育局关于全面推行教师集体备课制度的实施意见》、《富源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校本教研工作的意见》、《富源县中小学学科带头人评选管理的实施意见》等文件,配备教研队伍,完善教研机构,落实专兼职教研员,聘请学科带头人,开展教学技能过关培训,现代教育技术技能培训及新课程研究等专题培训,转变少数教师存在的教育科研无关紧要的错误观念,打破教育科研高不可攀的神秘论,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并要求各学校利用假期教学技能专题培训,让教师实实在在地掌握如何制作课件,如何运用多媒体,如何开展好实验教学,如何说课、评课、听课、讲示范课等基本技能。
二是让教师善教研。为了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确保教研工作持续深入开展,富源们在全县上下广泛开展“上六课”(骨干教师上样板课、教研员上示范课、校长上达标课、外出观摩学习的教师上汇报课、优秀教师送教下乡上观摩课、全体教师上高效课)活动。制定《富源县教育局关于关于深化教学改革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案》,使教研工作不挂在嘴上,杜绝形式主义,将教学研究变为教师实现专业成长的大舞台、提升教学技能的主渠道。
三是让教师勤教研。为了扎实推进学校教研工作,县教育局在政策、经费等方面给予学校必要的倾斜。2012年将义务教育公用经费的教师培训经费比率由5%调整到8%,为教研工作开展提供了必要的经费保障。同时积极推广“资源共建共享、个人加减、课后反思重建”的集体备课方式,定期开展中小学各学科课堂教学竞赛,推行“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研”的工作新举措,调动了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积极性。
篇10
(一)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情况近年来我省不断提高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2014年我省农村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为小学600元/生年,初中800元/生年。并将寄宿生学校公用经费提高为小学700元/生年,初中900元/生年,同时按95元/生年拨付取暖费。为保障规模较小的学校和教学点正常运转,我省对不足100人的学校和教学点按100人核定公用经费。2014年我省还将特殊教育学生公用经费提高到4000元/生年。2014年我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的生活费补助标准为小学1000元/生年,初中1250元/生年。(二)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实施情况2011—2014年,我省共投入约19亿元在全省所有县(市、区)实施了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为义务教育学校配备教学仪器、音体美卫器材、图书和“班班通”多媒体设备等。2014年,按照国家部署启动实施了“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项目,我省将从2014至2018年,按照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和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总体要求,在全省98个农村县(市、区)实施“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程,并将项目实施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信息化等工作相结合,进一步加大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改造力度,全面提高办学水平。目前,2014年、2015年资金已全部落实到位,各项目县正按国家要求制定具体项目规划。存在的问题是由于我省属于中部省份,所享受的中央资金支持标准远低于西部省份,但我省实际财力状况却弱于很多西部省份,加之煤价连续下跌致我省很多地区财政收入严重缩水,省、市、县对“全面改薄”的专项支持资•专题报道金安排非常困难,资金缺口较大。(三)国培计划实施情况我省“国培计划”从2010年开始实施,共启动了中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和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两个大项目。2010-2012年,中央财政每年安排我省国培经费3000—5000万不等,2013年项目资金增加到6500万元,2014年增加到8000万。2014年,全省共培训农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5.85万人。国培计划的实施,有力地提升了我省广大农村教师素质,得到基层学校和教师的好评。(四)特岗计划实施情况2009年起,我省贯彻落实《教育部财政部人社部中编办关于继续组织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特设岗位计划的通知》精神,在全省52个国定和省定贫困县启动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简称特岗计划)。其中国定贫困县特岗计划由中央审批下达满足各省需要,省定贫困县特岗计划我省每年安排招聘500名。2009年至今,我省已招聘6批特岗教师,平均每年2000人左右,总计招聘优秀高校毕业生12890人。特岗计划的实施,有效缓解了我省农村学校师资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对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发挥了积极促进作用,得到广大农村学校和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五)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情况根据国家安排部署和《山西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方案》的有关要求,从2012年春季学期起,我省在大同、忻州、吕梁、临汾的21个集中连片特困县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国家试点工作,为农村中小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标准从2014年提高为每生每天4元,一年按照200天计算。共涉及农村中小学校1523所,农村学生27.66万人。此外我省还有9个市41个县(区)进行了营养改善地方试点工作,受益学生25.77万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使得农村学生的身体素质有了较大改观,体质体能有了显著增强,精神面貌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很多农村学校都附设有幼儿班,一些村小和教学点幼儿和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上课。营养改善计划只针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由此出现了小学生吃营养餐,幼儿只能看的现象,很多农村村民对此意见较大。另外,试点县还反映由于撤乡并镇、移民并村和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工作的推进,县城学校特别是初中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来自于农村,但由于政策原因,这部分学生不能享受营养餐,家长不理解,对此有意见。(六)城市义务教育免学杂费情况2014年我省继续对全省城市义务教育中小学校在校生免除学杂费,标准为小学250元/生年,初中310元/生年。这一标准从2008年之后再未调整,而农村公用经费经过多次上调,目前已远高于城市标准。
二、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几点建议
一是经费投入要向农村学校和城市薄弱学校倾斜。公用经费应该按人数标准下达县区后,建议由县区统筹分配公用经费,以一定比例幅度向薄弱、偏远、特殊学校倾斜,用于实现城乡教育服务的均衡化。二是继续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公用经费。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加快建立寄宿制学校经费保障机制。建议在2014年的基础上继续上浮,确保寄宿制学校的教室、宿舍、食堂、厕所、浴室等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有安全卫生的饮用水,确保每名寄宿生有一个标准床位,同时为寄宿制学校配备必要的生活教师。三是提高城市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的标准。随着“十二五”规划的落实,城市化进程加快,进城务工人员相关政策的落实,适龄的随迁子女到城市学校就读,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不断增加,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不断减少,而近年来,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呈逐年提高的态势,而城市实施的政策还是2008年的免学杂费政策,经费已经出现了倒挂现象,建议提高城市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的标准,城市义务教育学校年生均公用经费不应该低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年生均公用经费的标准。四是保障机制、教育转移支付资金重点向人均财政收入低的县倾斜。建议建立动态的以人均财政收入为标准的经费拨付体系,根据地区间人均财力状况,及时调整地区间的资金拨付比例,以达到缩小地区差距、均衡财力的目的。五是转移支付资金不要以项目下达资金。转移支付资金应当遵循突出重点、公开透明、注重实效、强化监督的原则。建议转移支付资金的管理应由当地政府组织实施,待项目实施后,再将项目实施情况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三、目前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
以及我省2016-2018年的举措虽然我省义务教育改革和发展近年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距离人民群众的期望和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一是义务教育学校装备配置水平低。特别是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设施配备落后,一些学校食堂、宿舍、厕所、饮水设施简陋、质量差,管理、维护能力弱,远不能满足学生在生活方面的基本需求。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只有600-800元,规模小的学校大多用于冬季取暖,维持学校正常运转困难很大。二是优质教育资源整体不足、分配不均,导致城乡、地区以及学校之间办学水平差异较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不能得到很好满足,一些地方“择校”现象比较突出。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农村边远学校教师整体素质较低,尤其是一些贫困县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年龄老化,更新缓慢,文化结构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和教育信息化需要,专职的英、美、体、音等学科教师缺乏,教师兼科现象普遍,直接影响农村教育质量提高。今后,我省将在以下方面采取推进措施:一是全面实施“全面改薄”工作,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从2014年到2018年,认真按照国家部署,按照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和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保基本、兜底线”,“分县规划、分步推进”,“中央补助、省级统筹、县级实施”,全面实施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将项目实施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信息化等工作紧密结合,统筹各方面资金,制定完善相关规章制度,明确省、市、县责任,确保经过3-5年的努力,使全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室、桌椅、实验仪器、运动场等教学设施及宿舍、床位、厕所、食堂、饮水等生活设施全部达到标准化要求,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奠定基础。同时,继续强化分县(市、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验收制度,督促各地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全面完成规划。建立表彰奖励机制,对早规划、早完成的市、县(市、区)予以奖励,对未按规划完成的县进行问责,确保全省2018年119个县(市、区)全面完成规划任务。二是探索推行学区化管理。在目前40多个县推行办学模式改革的基础上,研究将初中和小学结合成片区进行统筹管理,实行各校协同、资源整合、九年一贯等学区管理结构,推进联片教研、师德培训等学区间活动,进一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之间教育发展差距。三是全面实行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定期交流制度。校长、教师(男50周岁、女45周岁以下)在同一学校任职超过6年,由教育部门安排在城乡学校、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之间交流。县域内义务教育校长和教师每年交流比例达到10%以上。
四、其他建议
- 上一篇:创先争优实施方案
- 下一篇:创先争优活动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