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写作方法范文

时间:2023-03-18 23:18: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读后感写作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读后感写作方法

篇1

关键词读后感话题作文写作异同

读后感与话题作文是中学生常遇到的两种文体, 又最容易引起混淆, 为了帮助学生对这两种文体有一个明确的了解, 本文试图从文体的内涵、入题角度、作用、目的诸方面, 对这两种文体的写作作一对比, 以期益于学生辨别两种文体的异同, 快速写好此类作文。

一、两种文体概念上的异同从两者概念上来看, 二者有着种属关系, 即话题作文( 即供材料论文) 包含读后感, 但二者也有着明显的区别。话题作文属于评议性文章, 是对国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某一问题或某一作品发表看法, 进行议论的一种写作形式, 它既可以对评论对象的各个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具体分析, 也可以侧重于对某一事件发表一孔之见, 写作时只求透彻不求全面。关键在于“议”得深刻,“论”得有理; 而读后感尽管也是由“料”引发出来的, 但它要侧重于抒写自己的“感”, 写出自己的认识、感想和体会, 并且要求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发表意见, 所以, 话题作文与读后感相比, 前者要求小处着眼, 大处落笔; 后者要求大处着眼, 小处落笔。这就是说, 供料议论文的写作, 要求从某一点生发开去, 写出评论性的文章; 读后感则要求从一点或某一侧面入手, 引进自己的思考, 就现实生活的某一点写出自己的切身感受。

篇2

关键词:阅读;写作;体验性学习;实践;反思;分析

一、阅读:阅读教学中体验性学习的特点

1.情境性。体验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实践获得具体的经验,而实践必定是在具体情境中的实践,体验的情境越独特、越真实,越能引发学生的深刻体验,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结构、学习目标和内容创设一些真实的或模拟的情境开展教学活动。

2.实践性。实践性是体验性学习的最基本特征。无论是学习者的亲身经历还是亲“心”体会,都是一种实践,因而它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活动。可以说,学生在学习中动手操作或进行某些科学、社会实践活动和研究性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他们亲身经历,去体验,从而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和产生感知、情感和行为的变化。

3.反思性。学生在体验性学习过程中亲身参与互动,在获得知识和情感的同时还有个关键过程,即反思。小学生由于认知能力有限,需要教师在学生的反思过程中起到抛砖引玉的引导作用,通过新旧知识、情感和策略的比较,发现问题,重构他们的认识,形成他们自己的行动策略和方式。

二、分析:增强领悟能力,明辨美丑

在读书过程中我一开始鼓励学生摘抄好词、好句,但是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学生只是积累,而在习作当中根本不会运用,或者是原文不动地照抄,在引导使用上也下了不少功夫,但仍是不尽如人意。我改变了方式,让学生写读后感,而且写读后感是循序渐进的呈梯度上升,也就是说学生每处于一个阶段我都会有不同的要求,低年级只是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通过读童话、演童话、编童话来激发学生读书的积极性。中年级阶段通过写读后感及自己三言两语的感言,让学生学会把读书和自己的生活实践当中的事情联系起来,会写完整的故事,把读书和习作联系在一起。随着年级的增高,我会让学生简单概括内容,而主要在联系实际写事上下功夫,在分析写作方法上下功夫,在运用修辞手法上下功夫等。这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的习作能力。让学生明白是与非,明辨美与丑,这怎能不提高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呢?通过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的分析,学生会灵活应用到自己的习作当中来,可谓两全其美。

篇3

一、利用网络资源,解决作文教学的难点

1.层次展示法。围绕主题作文,教师搜集写作知识、整理优秀范文,放在指定的网页上,展示关于主题作文的结构层次。学生通过阅读,获得安排文章层次的方法。如前面提到的“读后感网络作文教学”,学生通过浏览读后感知识和范文,会了解读后感一般由读文心情(或概述感受)、简介原文、实际感想、总结全文(或观点总结)等四个基本部分构成。这样学生对读后感有一个整体的概念。虽然作文教无定法,但实际上仍有其基本规律。由于受突出学生主体性以及应试教育的影响,当前作文教学教学生写作方法,更多的是让学生自由书写较多,才会出现学生作文少慢差的现象。作为小学,是写作的入门阶段,学生通过简易的写作知识和多篇范文引路,会明确写作要求,照例仿写,才会由不会到会,练习多了,在对文章布局谋篇上才会达到熟练的程度。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可以抛开“范文”,进入写作高一级阶段。教科书在这方面没有明显的适合学生口味的范文,网络资源的开发正好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解决了学生作文的一大难题。

2.选材比较法。布局谋篇是对整体的构思,如建筑大厦整体设计,而用什么材料,是对建造的具体安排,也是关系大厦质量的关键之一。写文章也是如此,选材是关键,是难点之一。凭借网络,教师搜集一些选材的训练题,培养学生的选材能力。学生通过一次次比较,掌握围绕主题选材的技巧。如学写读后感教学,围绕主题谈感受是教学难点之一,出示一组主题,如“爸爸不坐车走山路”,“晗晗坚持跑完800米”,“丹丹四次修改征文”等。学生通过比较,找到与主题相对应的材料,化解选材难题。

3.生活还原法。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小学生对事物的感受往往是跳跃式的,观察往往只是表象的、粗糙的,写起作文来难以写细致。所以利用网络资源,教师有意识地训练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很有优势。根据写作主题,如春游,教师利用现代影像技术,拍摄学生春游的过程,课堂上根据需要可以反复播放录像,或者把录像放在教师博客视频里,指导学生细致观察、具体描写比单纯的说教轻松得多。

4.互动评价法。普通作文教学评价是单向的,一人讲,全班听,一时没听到就过去了。利用网络互动评价是多向的,师生在网络这个平台无声进行共同交流,各自把自己的见解形成可见的文字,既可以让人同时浏览多方面的意见,又可以让人在需要时反复琢磨存留在网上的意见。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更方便学生进一步修改自己的习作,提高写作水平。

二、活用网络形式,服务网络作文教学内容

现代教育的水平正借助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而迅速提高。新加坡是目前世界学生中计算机普及率最高的国家。其莱佛士书院是一所中学,每月确定一天为“无人在校学习日”,这天,全校师生三千多人不到校,都在家里进行网络课程教学,教学数学、物理、语言等,老师在网上讲课、布置习题;学生在网上听课、做练习;然后师生共同用网络交流作业,批改作业。“无人在校日”既可以减少师生上学途中的往返奔波,也可以有效节约能源,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还为学生创设了有利的学习环境。我们进行单一的网络作文教学,虽然不能大面积推广,但同样可以借鉴其某些做法,为部分乃至一个班的学生努力去通过网络获得提高写作水平的效果。从这方面说,我们就得活用网络资源形式,推动网络资源为作文教学内容服务,具体措施有:

1.提高教师个人博客内涵。我校作文课题研究初期,教师设立个人博客,仅仅满足发表学生作文为主要目的。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学生作文”这一栏目远远不够。 所以,教师在自己的博客日志设置的栏目可以有“美文阅读”、“写作知识”、“主题作文”、“读书随感”、“教学论文”、“教学设计”等,同时不断更换自己的相册、视频等栏目。师生在教师博客里既可以交流作文所得,又可以阅读相关的写作资源,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和生活积累,为写作获得大量的语言素材和生活素材。不再将博客作为活跃作文气氛的一种形式。

2.鼓励学生开设个人空间。随着学生传递作文数量的增多,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建立自己的个人“专辑”,一些学生借鉴老师的QQ空间或博客,也开设个人QQ空间,不断维护自己的个人空间,并在空间里发表日志,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这样,学生的作文实践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篇4

刚开始写日记,有不少学生不知从何下手,教师可以从每天的小事引导学生去记,例如每天都做了什么事?对你印象深的话是什么?爸爸和妈妈说了哪些话?不会的字词可以用拼音代替。教师一方面找出一些范文日记讲给学生听,另一方面把班级中谁写的好的日记进行分析讲评。同时,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隐私,经本人同意方可在班级宣读,与同学们一起讨论、发表看法,发现学生所写的字词或一句话使用的恰到好处,就要及时赞美鼓励他,使学生们写日记的兴趣逐渐变浓。

二、从课文入手,说写结合

从低年级起,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就应该重视训练学生的字词句到段。如学习《春天》这一课,学生由字—词—句的说话训练后,让学生说说他们眼里的春天是什么样的?感受到了什么?你们喜欢春天吗?如果喜欢,课后请同学们写到本子上。到了高年级,根据课文的内容进行说写结合,极容易调动学生的说与写的积极性。再例如,学习写景的课文《颐和园》时,学完课文后,让学生根据查阅与课文有关的内容或课文中没有讲到的内容,做好充分的准备,以小小导游的身份,把各处的景点有声有序地介绍给同学们。学习说明文《鲸》这一课,课后学生根据查阅资料采用“鲸的自述”的方式,把各种鲸生动活泼地介绍给同学们。为了做到语句通顺得体,态度自然大方,最好动笔写一写。有的篇章可以让学生总结作者的写作方法,进行练笔,也可以让学生写写学了有关篇章的读后感。这样既做到了对课文的延伸,又得到了练笔。随着课后的练笔可以降低学生写作文的难度,打消写作文的畏惧情绪,逐渐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乐于动笔。

三、从做游戏、看电视和见闻中开导

游戏是儿童和少年最正当的行为,学生们喜欢游戏活动。课堂上通过做游戏引导学生观察、体验和比较,会给他们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进而激发学生们的写作情绪,促进学生表达他们的内心的真情实感。看电视,特别是动画片是学生喜爱的节目之一,哪些任务或动物可爱,哪些又是你不喜欢的?它们做了什么事情?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人物的外貌、神态和动作是怎么样的?将这些问题提出来,进行回答,记下来。看图画,观赏鱼鸟花草,身边的大事小事的见闻,学生们都很好奇。凡是观察到的事物和人物,只要能引起我们注意,就会激发出我们的兴趣,产生出真实的想法,都可以去写一写,写完后再读一读,字是否写得正确,句子是否通顺,要写的事情是否写明白了,请老师检查。

四、阅读积累,读写结合

篇5

1 从字词入手,勤查多记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我认为语文的工具性首先体现在语言文字的工具性上。因此,语文学习应立足教材,从字词入手,紧紧抓住音、形、义三个方面,做到会读写每一个字,弄懂每一个词。

所谓会读,就是要按照普通话的读音规则,明确知道它的声、韵、调,并读准它。特别是对于多音多义字,更要明确知道它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的读音。

弄懂,是指要掌握词的意思,要明确知道它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所表达的意思。要达到这个要求,不仅要掌握它的“词典义”,还要探究它的“语境义”。例如“死”这个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六个义项:1.(生物)失去生命(跟‘生、活’相对);2、不顾生命;拼死;3、表达到极点;4、不可调和的;5、固定;死板;不活动;6、不能通过。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我们还要仔细揣摩,探究它的语境义。例如:1、你真是笑死人了。2、你是我的死对头。3、你这死东西!4、你是个死脑筋5、你这几天死哪去了!6、你走上了一条死路。我们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就是要关注积累词的用法及其意义,丰富我们的语文素养。

要积累,要研究,就必须备齐相关的工具书。我觉得高中阶段需要备齐以下几种工具书:《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成语词典》。有了工具,就要勤查多记。

2 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

语法知识的学习是高中语文学习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因为它涉及的范围广,难度也很大,而且有没有专门系统的教材,但《高中语文基础知识》一书可以作为参考资料,我们可以选择常用的部分系统地学习,例如词法、句法、修辞等。其中,我认为词法中的“词类”、“词的构成”、“短语的类别及其构成”以及句法中的“句子的类型”、“句子成分的分析”,“病句的类型”等内容是必须掌握的。修辞主要是指常用的八种修辞手法。语法学习重理解和运用,要把它和阅读写作联系起来,帮助我们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3 关注阅读和写作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学科中最核心的两个部分。我们衡量一个学生语文水平的高与低,基本上就是看这两种能力的强与弱。

高中学习,时间紧,任务重,但我们仍然要努力加大阅读量,尽可能地提高阅读能力。要阅读,就要掌握方法。阅读的方法主要有精读和略读两种。所谓略读就是知其大概,不求甚解。我们往往对略读产生误解,以为它收效甚微。其实,我们大量的阅读就采用的这种方法,它极大地开拓了我们的视野,丰富了我们的知识。

所谓精读就是仔细认真地读,弄懂字词,领会意旨,体会写作方法,摘录精彩语段,写作读后感想等。高中课本中的绝大部分篇目都需要我们精读。而且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基本上就是指学生精读。精读最有利于加深我们的语文素养,培养和提高我们的语文能力。

另外,根据高中语文学习的实际情况,我们还需要多做一些阅读训练。通过做阅读练习来提高理解的准确性和表达的精确性。

写作历来是语文学习的重中之重。多写作,不但可以提高表达能力,还可以锻炼思维能力,提高思想水平。写作可以独自练习,如写日记,写读后感,甚至是进行文学创作。但最重要的还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作文训练。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熟练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有效提高写作水平。

为了提高写作能力,我们必须建立个人资料库,积累写作素材。积累的方法有很多,最简单地是用一个本子,把你平时看到的或听到的名言警句,典型的人物和事件记录下来,以备不时之需。

4 重视课堂学习

近年来,很多教师和学生忽视课堂,教师觉得讲与不讲一个样,学生觉得听与不听没区别。这是一个十分危险的现象。课堂教学是目前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也是语文学习的主要形式。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课堂教学能让学生的知识形式系统。因为课堂教学依据的是教材,而教材是有系统性的。

其次,课堂教学是教师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主要方式。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能够逐步提高理解、分析、概括的能力,掌握基本的思维方法。

篇6

关键词:语文教学;自学习惯;培养

自学习惯是经过反复训练而形成的一种近乎自动化的心理活动过程。良好的自学习惯,则是指那些科学的、规范的、符合语文学习规律及学生认识规律的自学习惯,要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强化循序渐进的训练步骤。否则,就不能圆满完成培养自学能力的改革任务。根据我校的教学改革实践,我认为,应主要培养学生以下几种自学习惯入手。

一、认真阅读的习惯

阅读,一般指看(或者读)作者用书面语言写出来的文章,阅读的核心是理解意义,即理解文章所反映的客观事物,获取作者传递的信息,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而这些都是以记录语言的书面符号为载体的。因此,阅读必须注意力高度集中,潜心思考,透过符号理解意义。那种有口无心式地阅读是不能达到阅读目的的。

认真阅读必须做到“四到”,即心到、眼到、口到、手到。以心到为核心,四者协调,共同作用,促进对文章正确地理解,深入地领会。古人朱熹提到了读书要“三到”。他说:“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温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这段话深刻地阐明了认真阅读的重要性。我们在这里加入“手到”,是强调学生要有动笔批划的习惯,这对于阅读的理解也是必不可少的。

二、质疑问题的习惯

学贵存疑。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首先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敢问”。传统教学总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久而久之,学生思维容易处于被动,受到压抑,产生一种上课就是答问的定势。要使教师的“问”逐步过渡到学生的“问”,这就要求教师激发学生提问的勇气,为他们创造研究探讨的自由天地,调动思维的积极性。

同时,要紧扣教材训练学生“会问”、“善问”。有些教师担心学生“不会提”、“乱提”、“提不好”,影响课堂教学进度和教学任务的完成,因而限制学生提问。其实,只要紧扣教材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质疑问难的训练,学生是能达到“会问”、“善问”,从而形成独立的质疑问难能力的。

三、及时复习的习惯

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将知识长期保存在大脑里,而新知识识记过后,遗忘很快就会发生,为此,及时复习是巩固知识的必然要求。

培养学生及时复习的习惯,首先,要指导他们根据遗忘的规律及时复习、多次复习。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因此,及时复习能够阻止通常在识记后立即就会发生的急速遗忘,而多次复习,才能达到长期保持的目的。否则,恢复已经遗忘了的知识,就要花费很大力气。如生字的识记,在每一节课学完后及时地巩固,一个单元学完后再次复习,期中期末测试时再进行集中复习,这样一般能收到很好的识记效果。

其次,要教给学生多样化的复习方法。运用多样化的复习方法,则会使学生感到新颖生动,激发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复习效果。还是以生字识记为例,除了采用看拼音写词语、听写等常见方法外,还可采用找朋友(形近字辩析)、请你当医生(纠正错别字)、开火车(生字组词接龙)等多种方法,学生往往在玩中生动活泼地复习巩固了知识。

四、阅读后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写读书笔记,可以帮助学生加强对文章的理解,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同时,能促使学生主动地积累语言材料,学习写作方法,锻炼作文能力,接受思想教育。

篇7

一、根据不同学段特点活用图画书

图画书有三种语言,即图画、文字、图文结合的语言。它可以让孩子在想象的空间里遨游。作家会用巧妙的构图,启发式的发言,引导孩子去发现,去观察,去想象,去阅读。让图画书走进语文课堂,也正是儿童阅读与写作能力培养能够体现童心、童真、童趣的需要。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老师提出要把推进儿童阅读作为自己的儿童阅读的分内职责,用教科书阅读毕竟是有限的,而推动阅读发展的空间是无限的。

平时总是认为图画书浅显易懂,应该属于学龄前儿童或低年级学生的。可是,你们想过没有,图画书真的是只给孩子乃至低幼的孩子读的吗?文字真的就胜于图画书吗?图画书不应属于学龄段孩子的主打物吗?如果让学龄段孩子读图画书,要注意些什么?经过调查,我们的孩子乃至高年级的学生都非常喜欢读这样的书。图画书对于不同年龄的孩子该注意些什么呢?或许每个人的想法最终会有所不同,在不同的阅读推广人那里都会得到不同的答案,都是很自然的事。

正因如此,基于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基于不同内容的绘本特点,我们对如何在班级读书会的目标定位和策略运用上合理开展教学,如何在童书赏读与儿童写作之间架起联接的桥梁等作深入研究。于是,我策划了一次把同一本书图画书《爷爷一定有办法》放在不同年龄段进行教学的探讨。

《爷爷一定有办法》描述了犹太人一代一代传下来的故事。菲比,吉尔曼像是一个魔术师一般,让我沉浸在充满人情味的古老犹太社区,目光与心境随着约瑟的家庭生活的点滴与老鼠家庭充分利用捡拾来的碎布会变出什么而期待着、起伏着……每个孩子都曾拥有一条或一件自己很喜欢的旧毯子、被子或玩具,丢了它,孩子总是万般不舍,如何给旧的东西赋予新的生命与用途,使得生活处处充满惊奇,这就是这本书最有趣的地方。最后,我们发现纽扣掉到老鼠家时,着实为约瑟而紧张,没想到“爷爷一次又一次的办法”,让约瑟的心里种下了“爱物惜物”的情怀,将有旧变新的秘密写成一个故事,一个可以永久流传的故事。

真佩服这位作家,他是那么细腻、敏锐,他设计的每个细节都那么让人感动。尤其是每幅图的下方,小老鼠一家住在地板上,他们那么勤劳、那么聪慧,用零零散散的蓝料子装扮着自己的家,连窗帘、桌布都做得那么漂亮。更有趣的是:约瑟的扣子为什么没有找到?原来是老鼠爸爸把它搬回了家。刚开始,小老鼠把他们当玩具,后来爸爸想了办法:把它钉到小椅子上,变成一个又漂亮、又舒适、又实用的小坐垫。这就是儿童文学的魅力。所以,我们重点研究了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进行了图画书的教学,让图画书这种课程资源发挥得淋漓尽致。

二、根据学段目标确定不同的读写目标与内容

教学目标既是语文教学的过程者,还是教学的最终归宿。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师教学活动的方向,制约着学生学习活动的水平。所以,从本质上来说,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又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

不同学段,其教学内容是不同的。就是同一教学内容,在不同的学段,其教学内容也是各异的。所以,对教学内容的确定应该有“学段意识”。以阅读、习作为力,课标中各学段的目标和内容侧重如下所述。

第一学段: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对于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的食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食物。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第二学段: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

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活的语言材料。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深刻、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第三学段: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方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式。在交流与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情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深刻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好、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懂的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个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学些读书笔记。

根据课标学段教学目标,我们确定了图画书《爷爷一定有办法》每个学段的读写联接的内容和目标。即使同一本图画书,所以体现的目标侧重点也是不同的,安排的内容也不一样。

第一学段:从图画书中创新

1.欣赏图画书,感受爷爷的聪明才智和创新思维,体会亲密的祖孙关系,学会珍惜,学会感恩。

2.关注故事发展线索,通过细致地观察,品味故事出其不意的趣味。学习阅读图画书图文结合、大胆猜测的方法。

3.能联系图画书的内容,补充任务的对话。在看、读、演、画的活动中,反复感受语言的表达形式,并在写话时模仿运用。

第二学段:从图画书中学创新

1.从故事中感受长辈们的爱心和智慧,体会生活中的浓浓亲情。

2.通过班级图书会,了解并掌握图画书图文结合、上下对照、前后比较、遮字读、隔夜读等阅读方法。

3.在读故事和观察画面的过程中,激发阅读兴趣和创作灵感,培养改编故事的能力。

4.通过阅读图画书,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学习创编故事的策略。

第三学段:从图画书中学写读后感

1.感受爷爷的聪明才智,体会约瑟一家浓浓的亲情。

2.明确读后感的基本要求,学写用图画书作为材料写读后感的方法。

3.积累将感受写具体的方法,并初步运用这些方法修改自己的习作。

三、根据语言习得确定不同的读写联接方式

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是“语言习得”,它是本质。其它都是有机地渗透到语言习得之中,而不是凌驾其上、游离其外。从总体上来说,语言习得是语文教学的“正产品”。

1.低年级:迁移写法仿一仿

“仿“就是模仿,这里是指学生依据作品的某些写作方法进行仿写。低年级的学生模仿能力特别强,而这本图画书的大部分都是在讲爷爷很有办法,不断变出新东西,这是一个循环结构,在重复语言的运用中让学生学会表述。在不断地语言循环中让学生不知不觉地产生写作的充动,创新的灵感。在阅读故事中让孩子猜测爷爷还会变什么,然后仿写缝制过程。爷爷拿起领带( )。先( )再( ),奇妙的( )做好了。其实就是让爷爷模仿写几句话。孩子边想边演,不知不觉就把爷爷缝制过程说具体了。

2.中年级:加工信息编一编

亚里士多德说过:“没有想像,心灵就不会思想。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独创性是它的特点。从三年级开始,小学生的思维从以具体性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仍有很大程度的具体形象性。此阶段小学生思维的独立性、主动性增强,想象的有意性和目的性迅速发展,创造性和逻辑性也开始得到发展。学生能够从多角度来思考问题,此时是培养他们发散思维的最佳时机。他们对图画、神话故事、科学幻想尤为敏感和喜爱。用童话来描写自己内心世界的想象和自己喜爱的事物是十分自然而然的事情,他们写起来轻松愉快,挥洒自如,从中寄托自己美好的想象,使自由的天性得以最大的发挥。日本的图画书之父:宋居直先生有这样一个精彩的论述:他认为:图+文=是有图的书;图X文=才是图画的书。借助图画的表现力,图画书中所讲的故事往往想象飞扬,许多用文字难以表达的场景和情节可以用画面轻松直观地表达出来,还能让学生发挥无穷的想象,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图画为学生提供想象的情境,让学生多一些来自内心想象的东西。如设计这个环节:

大家原来看懂的是文字讲述的故事,其实图画也在讲述着其妙的故事。今天我们就从图画书创编,就在原有作品的基础上,通过改变作品的表现形式或者一些内容,创作出具有独创性的新作品。下面我们分四人小组讨论,没人提出一个故事的构思,小组内的故事不能相同。

同时给学生提供改编小招数,帮助学生打开创编故事的思路。

(1)人物替换:除了爷爷和约瑟,我想选( )做主人公。

(2)画面选择。我要选择一个或几个画面,改编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可以根据地点变化来选)

(3)故事整合:我把约瑟和老鼠一家的故事串编成一个全新的故事。

(4)我还发现了大家没有发现的故事

孩子们通过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不同的天气、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编写了崭新的故事。有的编奶奶照顾妹妹的故事,有的编约瑟在校读书的故事,有的编约瑟家和老鼠家的故事,有的编小镇人们的生活故事。思路五花八门,故事精彩纷呈。

3.高年级:阅读所得创一创

“创”就是创作,是指带有创造因素的独立写作。学生写作往往要经历从仿到创,创中有仿、独立创作的过程,即有“仿造”到“改造”,最后到“创造”的过程。高年级的学生可以从作品细腻的情感与精美的画面中去重新发现以前被忽视的人、事、物中打动自己的因素,吐露自己内心的想法,写下读后感。所谓“感”,可以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陋现象的抨击、讽刺。要写好有体验、有见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读后感,必须注意读好原文。“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也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了解,哪能有感?读的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高年级安排了写读后感。读完图画书,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用一两个词语概括爷爷、爸爸、妈妈或老鼠爸妈的特点。(如:爷爷的勤俭,爷爷的慈爱,老鼠的智慧)

再仔细观察图画书,说说你从书中的什么地方看出爷爷的智慧,爷爷的慈爱,老鼠一家富有创造力……选一位人物完成素材导航图。

最后抓住其中一点写具体,联系图画书、自己的生活实际、社会现象等,把感受部分写具体。

四、根据学生学清确定不同的读写联接指导方式

1.低年级先读后写

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敏捷,孩子对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充满着无数的好奇,并且非常想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但是他们自律性、自觉性弱,注意力容易分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图画书的趣味性来吸引注意力,对于老师来说,重点在于如何“讲好故事”。我们知道,故事最吸引听下去的就是情节上的悬念,它如同磁铁一样,紧紧吸引着孩子们那双明亮的大眼睛,让他一眨不眨地盯着你。“多读胸中有本,勤写笔下生花”,只有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才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我们要在学生读故事的基础上,安排猜测情节:约瑟渐渐长大了,奇妙的领带也变得老旧了。老旧的领带还能够做什么呢?又可以用到什么地方呢?根据自己的猜测作画,并给画配上几句话。同学们拿出了彩色蜡笔,在纸上刷刷地涂着、画着、涂着、画着。他们完成了画画方,创造性地完成了一副或多幅画……

2.中年级边读边写

“不动笔墨不看书。”我们在读书时遇到精彩的语段,可以随手摘记,有感而发,应该及时写下。这样读读思思写写,做到每展书卷定有所得。中年级学生开始转变思想方法,从过去笼统的印象判断转变为具体的分析。这些分析主观性较强,偏重于自己对喜欢的事物。他们在习作中开始有了条理,尽管有时显得幼稚,但是这种分析是可贵的。在阅读地板下的老鼠一家的时候穿插学生的想象写话。

神奇的蓝色越来越小,意味着老鼠家的布料越来越多,那些布料又会被小老鼠们用来做什么?如果你是鼠爸或者鼠妈,你会把不了做成什么呢?缝制过程中还可以加上什么动作?仔细观察,发挥想象,上下对照,前后比较,选择一种物品的缝制过程写下来。(可以加上:“量、穿、拉、挂、铺”等动词)。

篇8

作文教学中,既要教给学生写作方法,更重要的是教给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摄取写作材料,在名人名篇中吸收营养,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作文表达能力。

学习好课本,收集和积累协作素材。语文教材选人的文章,文质兼美,典范性强,是我们用于指导学生写作的最好范文。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课文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达思想的方法。如教《雨》一文,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用多种感官去观察雨前--雨中--雨后的雨景特点,有目的地认识事物,然而由表及里地认识,由此及彼地联想。由雨水联想到农作物以及人们生活的关系,表达了人们喜悦的心情,使学生认识到作者这样善于分析联想,做到移情人物,写出来的文章才有深度,才能感人。实践证明: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取决于学生大量的感性的语言结累和反复的实践活动。新大纲中对学生的阅读量也作了明确的规定,强调结累。因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除了在课堂上通过各种方法、多种途径(例:感悟语言文字的特色,领会语言表达的规律,熟读、背诵优美语段等。)注重语言结累以外,还积极鼓励学生广读课外书,将自己认为必要的东西经过分类,抄摘在本子上或卡片上,我们称这本子和卡叫“采花本”或“采花卡”,第一方面是词语的积累。成语、谚语、歇后语、日常用语、描写性词语等都是摘抄的对象,日常用语还可分为:文具名称、蔬菜名称、家具名称……:描写性词语可分为两类:一是动态性的;如表示“看”的词,“走”的词,“说”的词,“笑”的词……。二是形容性的;如表示“快”的词,“慢”的词,“好”的词,“热”的词……。第二方面是好句的积累;重点摘录的是含义深刻的句子和写得好的描写句。分类可以是粗线条的,也可以是细线条的。粗的可分四大类:人物描写句:景物描写句:哲理句:名人名言。细的各类还可分出各小类,如:景物描写句可以根据季节划分成春天描写句、夏天描写句……。第三方面是片断的摘录:可分四类:人物描写、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环境描写等。第四方面的要求较高了一些,适用于高年级,主要是作提纲笔记和写心得体会,例:列小标题、列提纲、摘要点、写读后感等。第五方面是生活语言的积累。引导学生并逐步培养他们在社会生活中收集和处理信息的习惯和能力,做生活的有心人,勤观察,勤思考,勤记录。这样坚持不懈,日积月累,定期阅读、交流,一方面增加了阅读量,激发了学生读书、读报、观察生活的兴趣和热情,更重要的是积累了大量的“原材料”,为日后的加工、制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写作方法、技巧的传授和指导,无疑是十分重要的,这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曾记得冰心老人有一句话,说小学生写作困难,“不是没话可写,而是不知道怎么写。”这话固然有理,但如果连写什么都还没有解决好,怎么表达应该是后话,不能急于一时。所以,我们不能把写作方法和技巧的传授就当作是“作文教学”。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课堂和时间等因素的制约,教师总是不能把“开发”和“加工”以最佳的方式结合起来,特别是不能将作文指导的重点放到学生“所知、所想、所欲”的素材原料的开发上,结果不能使学生真正将万千事物丰富多彩的内容转化为自己所需的东西,致使作文教学走上了本末倒置的死胡同。

在教学手段的运用上,更充分地发挥多媒体教学的综合优势。特别是在语文教学的作文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课件,能为学生提供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动静结合的学习情境,使学生的多种感觉接受刺激,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如义教语文第八册第三单元的习作,要求观察一种你熟悉的小动物,抓特点写出其外形、生活习性、脾气等。于是我从网上下载了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白兔”。接着运用“闪烁”的方法,先按从部分到整体,再按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指导学生认真观察,然后让学生按刚才的观察顺序说一说小白兔可爱的外形特点。由于计算机闪烁显示给学生留下的印象较为深刻,也较为直观,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观察也较有序而细致,因而个个言之有序。为了让每位同学都有说的机会,我让全班同学分成九个小组,人人参与、人人发言,讲得好的推荐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这样,每个同学都有机会锻炼自己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作文教学,能多方位地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篇9

首先,提供材料,积累资料。目前,无论统编初中和高中的语文教材,其入选范文,总体上说是古今中外文章的典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古今文章的水平。这就为在讲读教学中进行作文教学,运用范文向学生提供写作材料,帮助学生积累写作资料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学生在写作文,特别是在写议论文的时候,往往觉得没有什么内容可写。这除了缺乏生活之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阅读面太狭窄,知识贫乏,占有的写作资料太少。根据这种情况,在讲读课中,我特别注意将范文中的内容教给学生作为写作材料,作为学生写作的“流”,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加以灵活运用。开发了学生的智力,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和写作文的兴趣,读写结合,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水平。

其次,学习写作方法,提高写作技巧。在讲读教学中,许多教师经常是从鉴赏的角度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作品的写作特色。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听得如处云里雾中。在学生的眼里,他们总觉得课文中的那些写作技巧是与自己的写作实际无缘的、用不上的“阳春白雪”,因此,学生对教师们津津有味地讲解范文的写作特色不大感兴趣。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求把讲解范文的写作特色同引导学习和运用范文的写作技巧结合起来,让学生从范文的写作技巧中吸取写作经验,然后逐步地将它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去。

我在讲解作品的那些写作特色时,密切联系学生描写人物时往往只满足于人物动作的笼统抽象的描写而不能给人以具体且细微的形象这个实际,在启发学生体会课文中关于细节描写的内容时,非常明确地告诉学生,细节描写成功的关键,一是用好动词,二是抓好动词的修饰语的运用。

篇10

一、让学生善于使用参考书、工具书的习惯

小学生的工具书主要是字典、词典,是孩子无声的老师。当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就要及时地查阅字典、词典,借助这些工具书,自己弄懂字词的意思。养成查字典、词典的好习惯,能避免读错字、写错字、望文生义等不良倾向,确保知识掌握的正确性。参考书为学生提示阅读思路,提供阅读的有关背景知识、常识性知识及其它小资料,能拓宽知识面,启迪思维,是学生自学的好帮手。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参考书的习惯,应该注意以下三点:

1.保证“三个一”。即人手一本字典、一本词典、一本合适的参考书。上课置于座位的左上角,伸手可及,随时查阅。

2.掌握三种方法。查字典的三种方法,即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数笔画查字法,学生必须熟练掌握,可通过竞赛等形式巩固强化,以提高使用速度。

3.提倡活学活用。有些学生使用参考书,不是“参考”,而是“照搬”。发言照本宣科,做作业照单全抄,这非常不利于思维的发展及自学能力的成长,失去了使用参考书的意义。针对这种情况,有些教师不准学生使用参考书,这种做法也是不对的。它完全否定了参考书的积极作用和价值。问题的关键不在参考书,而在怎样使用参考书。我认为,提倡活学活用才是根本的出路。要求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鼓励争论,把参考书上的知识观点转化为如己所出,这样,才真正利用了参考书。

二、让学生做到认真阅读的习惯

阅读,一般指看(或者读)作者用书面语言写出来的文章,阅读的核心是理解意义,即理解文章所反映的客观事物,获取作者传递的信息,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而这些都是以记录语言的书面符号为载体的。因此,阅读必须注意力高度集中,潜心思考,透过符号理解意义。那种有口无心式地阅读是不能达到阅读目的的。

认真阅读必须做到“四到”,即心到、眼到、口到、手到。以心到为核心,四者协调,共同作用,促进对文章正确地理解,深入地领会。古人朱熹提到了读书要“三到”。他说:“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温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这段话深刻地阐明了认真阅读的重要性。我们在这里加入“手到”,是强调学生要有动笔批划的习惯,这对于阅读的理解也是必不可少的。

三、让学生领悟到边读边批划的习惯

古人有“不动笔墨不看书”的说法,强调学生自学时必须动笔批划,以起到突出重点、提纲契领、促进思维深入、弥补记忆不足等作用。在教学中,根据需要教给学生批划的方法,规范了批划的符号,指定了批划内容。如,批划内容包括十个方面:生字注音,生字注释,文内段序,段内句序,分段及段意概括,重点词评点,重点句批注,重点段批注,全文主要内容、写作特点、中心思想批注,疑难问题批注。这些批划贯穿了阅读的全程,学生处于不同的阅读阶段做着相应的内容批划,在批划的同时,思维也随之不断向纵深发展。边读边批划应该注意三点:①思考为主,批划为辅,不可喧宾夺主,让大量的批划挤占了思考时间。②批划要简明扼要,一个字一个词甚至一个符号能代替的,绝不要赘述多言。③批划最好在课文中进行。有些教师让学生在笔记本上记,这样不利于学生的理解与复习。

四、培养学生质疑问题的习惯

一个学生,如果在他的学习过程中没有提出问题,对知识的获得没有产生过疑问,那么,可以肯定地说,他不善于学习,也学不到什么东西。只有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开掘难点,不断地产生疑难,又不断地解决疑难,才能获得知识,发展思维。

培养学生质疑问题的习惯,首先,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敢问”。传统教学总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久而久之,学生思维容易处于被动,受到压抑,产生一种上课就是答问的定势。要使教师的“问”逐步过渡到学生的“问”,这就要求教师激发学生提问的勇气,为他们创造研究探讨的自由天地,调动思维的积极性。其次,要紧扣教材训练学生“会问”、“善问”。有些教师担心学生“不会提”、“乱提”、“提不好”,影响课堂教学进度和教学任务的完成,因而限制学生提问。其实,只要紧扣教材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质疑问题的训练,学生是能达到“会问”、“善问”,从而形成独立的质疑问题能力的。

五、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完成作业是知识应用的一种形式。对于学生学习有着重要意义:能提高和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水平和巩固程度,能促使所获得的知识通过形成技能而转化为能力,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认识到知识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意义。因此,强调学生必须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真正在作业过程中体验知识应用的巨大作用和乐趣。

六、培养学生及时复习的习惯

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将知识长期保存在大脑里,而新知识识记过后,遗忘很快就会发生,因此,及时复习是巩固知识的必然要求。

培养学生及时复习的习惯,首先,要指导学生根据遗忘的规律及时复习、多次复习。及时复习能够阻止通常在识记后立即就会发生的急速遗忘,而多次复习,才能达到长期保持的目的。否则,恢复已经遗忘了的知识,就要花费很大力气。如,生字的识记,在每一课学完后及时地巩固,一个单元学完后再次复习,期中、期末测试时再进行集中复习,这样,一般能收到很好的识记效果。其次,要教给学生多样化的复习方法。复习并不等于单纯重复。机械重复活动不仅容易使学生产生消极情绪,而且容易使大脑疲劳。运用多样化的复习方法,则会使学生感到新颖生动,激发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复习效果。还是以生字识记为例,除了采用看拼音写词语、听写等常见方法外,还可采用找朋友(形近字辨析)、请你当医生(纠正错别字)、开火车(生字组词接龙)等多种方法,学生往往在玩中生动活泼地复习巩固了知识。

七、培养学生阅读后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写读书笔记,可以帮助学生加强对文章的理解,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同时,能促使学生主动地积累语言材料,学习写作方法,锻炼作文能力,接受思想教育。指导学生写读后感式的读书笔记,应该注意以下三点:

1.要教给写读后感的方法。要求根据原文的内容和写法,结合自己的实际,写出感受最深的东西,要有“读”有“感”,夹叙夹议,以“感”为主,不要过多地抄录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