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花技巧范文

时间:2023-04-11 05:57: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插花技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插花技巧

篇1

2、插花的第二个技巧就是选好切花材料,先看清楚干花的质量,然后注意插花的花托材质选择,质量差或是有霉变的干花都要排除。插花时要避免插成一条直线,注意花的高低错落,下部的花枝应该多一些,上部花枝较多,形成上下高低错落。

3、干花插花最后一个技巧是要注意整体的协调性,特别是颜色的搭配,可以用自己喜欢的颜色作为装饰,当然花盆的装饰也很重要,可以用木质的、玻璃的、陶瓷的、铁艺的等。

4、干花插花讲究的是意境,它对花材和花器没有限制,所以大家在插花时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及喜好来做。不过,插花要注重立体和空间感,通过不同干花的组合搭配,体现干花的价值。

5、干插花养护技巧:

(1)将干花倒挂在家中比较通风的地方,2-3天后,待花全部变干,再将干花和树叶、树枝取下。

(2)把一些小的干花或者形态比较特别的干花放到一个小空间内,千万不要放水。

(3)为了让干花保存更久的时间,可以在干花上滴上几滴精油,精油不仅让干花更鲜艳,而且它的扩散让整个房间充满香气。

篇2

1、花材的选择及加工处理。可选用的花材非常广泛,凡花、叶、茎、果等的色彩和姿态具有观赏价值的植物,均可切取作插花素材。花枝时以选花朵只有七八成绽开,上面还有着含苞待放花蕾的最为理想。先将入选花枝上的残叶、小枝、刺等剪去,修剪时应注意“顺应自然”的原则,尽是保留素材本身的优美天然姿态,切忌修剪过多。然后再根据构图要求,将花枝剪成长短、粗细、曲度等不同的素材,并将花枝基部切成斜口。

2、花材的定植。将加工好的花材插在花瓶或其他容器中。花瓶等容器的高度要与花枝高度相协调。一般花枝高度是花瓶的1.5-2倍。花枝太长则重心不稳,使人有头重脚轻之感;花枝矮小,配以高大花瓶,显得很不雅观。插花时一般选花大色艳的花卉作主枝,将其先容器内作为骨架,然后再将花朵较小的花材及观叶植物作为辅助材料和配叶插入瓶内。

(来源:文章屋网 )

篇3

手工会计工作中,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差错,其主要表现在:记账凭证汇总表不平,总分类账不平,各明细分类账户的余额之和不等于总分类账有关账户的余额;银行存款账户调整后的余额与银行对账单不符等。产生差错的原因可能是重记、漏记、数字颠倒、数字错位、数字记错、科目记错、借贷方向记反,从而影响会计信息的正确性,而且查起来很费劲,故有人说“记账容易查账难”。这是因为有时为查一笔错账,花上很大精力,一查就是半天,有时直到深夜才查出。因此,前人总结出一系列的查错账的方法、找出错账的捷径,如:除二法、除九法、差数法、尾数法,使财会人员减少查错账的时间而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加强企业管理和经济核算上。

在采用会计软件进行核算时,计算机从事会计核算是非常严格和精确的,只要输入的记账凭证准确无误、核算方法恰当合理,计算机就会得出正确结果。自动化处理避免了会计人员因笔误或汇总错误而出现的各种核算错误,从而可相对减少检查、复核的工作量,提高会计人员效率和质量。但是在计算机软件核算对窜账差错、应计提未计提、应核销未核销等差错仍需要会计人员通过检查才能发现。

一、电算化环境下会计核算工作中常见的差错类型

电算化会计核算工作中,经常遇到的差错种类很多,其主要表现在:窜账差错,应计提而未计提各类费用和税金,到期未作账务处理、多结转相关存货、成本费用等。在实际工作中常见的记录错误主要有以下几种:

(1)窜账差错。这种错误指把应该记到甲账户的会计事项记到了乙账户。其主要特征是,在报表平衡的情况下出现了2个或2个以上账户余额分别有差错值,而且其绝对值之和相等。正负号相反(这时,为账户间的窜账差错);或者,在同一个账户平衡的情况下出现了2个或2个以上明细账户余额分别有差错值,而且其绝对值之和相等、正负号相反(这时,为同一账户内的各明细账户之间的窜账差错)。

(2)应计提(摊销)而未计提(摊销)。主要表现为月末或季度末应计提或摊销的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税金、待摊费用或预提费用未计提或未摊销。

(3)到期未作账务处理。主要指企业在银行通过支付全额保证金开出6个月期的银行承兑汇票交付供应商后,在银行承兑汇票到期时企业未及时从银行取得支付凭证,作减少其他货币资金―承兑保证金和应付票据的会计核算,虚增了企业的资产和负债;以及无形资产、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到期未及时核销。

(4)多结转相关存货、成本费用。主要指企业在月末结转存货领用成本、完工产品成本、销售产品成本时以大于借方余额的数字进行结转,出现贷方余额或数量为负的现象。

(5)计算错误。主要表现为运用计算公式错误;选择计算方法错误;选定计量单位错误等等。

二、会计核算差错的原因

会计电算化程序可靠性较高,一般不会出现计算方面的错误,错账多半是因操作人员粗心大意输错会计凭证内容或业务不熟练,而复核人员又未察觉造成,还有一部分时会计人员工作疏忽应计未计、应处理未取得凭证进行及时处理造成,以及不遵守会计核算规则或核算程序造成。当然也有极少数是计算机故障或舞弊现象造成。

三、会计核算工作中的错误快速查找

在日常的会计核算中,发生差错的现象时有发生。如果发现错误:一是要确认错误的金额;二是要确认错在借方还是贷方;三是根据产生差错的具体情况,分析可能产生差错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查找方法,便于缩短查找差错的时间,减少查账工作量。

查找错误的方法有很多,以金蝶K3财务软件为例,现将常用的几种方法介绍如下:

1.余额法

根据会计科目的性质,一些会计科目的余额方向都固定不变的,如果出现,相反方向的余额则必然时出现核算差错,比如资产类科目中的应收票据、原材料、产成品、待摊费用等不可能出现贷方余额的明细科目出现贷方余额。负债类科目中的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不含应交增值税明细科目)等科目通常不能出现借方余额的出现了借方余额。

月末凭证过账前,会计人员只要打开金蝶软件,财务会计―财务报表―科目余额表,将科目代码为空、科目级别选末级、显核算项目明细和包括未过账凭证打勾,打开科目余额表。检查科目余额的方向,以期发现不正常的余额方向。可能会发现下表举例的类似问题。

从表1中自然可以看出应收票据(A公司)、原材料(XX品种)、短期借款(XX银行)出现记账错误,会计人员只需要对该科目进行详细检查就可找出具体差错。如果应付职工薪酬―工资出现借方余额则主要是出现未分配工资或工资分配不足的差错。同理会计人员根据自己的经验也会发现一些客户、供应商、员工借款方面不应该有余额而出现了余额或余额不正常时的错误。

2.勾稽法

主要是运用会计科目的对应关系,检查账户是否对应、金额是否对应,来检查可能出差的差错。

(1)发生额勾稽法

许多会计科目存在着勾稽关系,如主营业务成本科目的借方发生额与库存商品、劳务成本等科目的贷方发生额之间存在着勾稽关系;又如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的借方发生额与应交税金(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教育费附加等相关税费)的贷方发生额之间也存在着勾稽关系;再如其他货币资金(承兑保证金)借方发生额与应付票据(银行承兑汇票)的贷方发生额之间也存在勾稽关系等等。存在对应的科目应该账户对应、金额也对应,如果出现二者不对应,应进一步查明不对应的原因。月末通过科目余额表关联科目之间的对应勾稽关系来检查可能出现的差错,也可通过比较银行存款明细账与相应的银行对账单的借方、贷方发生额是否一致查找可能的差错。举例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承兑保证金的借方发生额大于应付票据的贷方发生额,必然存在错误;应交税费―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贷方发生额与营业税金及附加―城市维护建设税的借方发生不相等也必然存在错误,通过对这些科目明细账进一步检查必然可找出差错原因,更正即可。

(2)发生额与余额勾稽法

许多会计科目的上期余额与本期的发生额之间存在勾稽关系、或累计发生额与期末余额之间存在勾稽关系,应交税金的上期的贷方余额在本期会向税务局申报交纳,从而导致本期的借方发生额等于上期的期末贷方余额,如果月末科目余额表中应交税金明细科目的借方发生额不等于上期的贷方余额则会存在差错,需做进一步的检查,有可能是上期多计提了应交税金也可能是本期缴纳后末及时作账务处理。又如银行承兑汇票的有效期为六个月,则会导致其他货币资金―承兑保证金的期末借方余额应该等于近6个月借方累计发生额,如果不等则存在差错,也需作进一步的检查,如果余额大于近6个月的累计发生额则存在已经到期的银行承兑汇票未及时作到期核销处理的可能,小于则存在其他差错。

3.发生额是否发生法

会计科目中有些科目的核算是存在规律的,如应交税费中房产税、土地使用税、防洪保安资金一般是季度末计提、下月申报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根据企业应缴增值税(营业税)的一定比例同时计算缴纳。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待摊费用的摊销均是按月计提或摊销。在月末检查科目余额表时如果发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待摊费用科目有借方余额,而累计折旧、累计摊销、待摊费用明细科目没有贷方发生额,则存在未计提或未摊销的差错可能;如果发现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有贷方余额,而没有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的贷方发生额则也存在未计提的差错可能。又如在3、6、9、12四个月份企业有房产而没有应交税费―房产税或土地使用税的贷方发生额,则必然存在未计提相关税金的差错。

4.计算比较法

有许多会计的发生额或余额与其他会计科目的发生额存在一定比例的对应关系,如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是根据应交的增值税或营业税的一定比例计算缴纳的,以无锡为例: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应交增值税或营业税×0.07,教育费附加=应交增值税或营业税×0.05,防洪保安资金=一季度的累计销售收入×0.001。又如应付票据=差额保证金/保证金率+全额保证金应付票据(保证金)=6个月内的贷(借)方累计发生额,在月末检查科目余额表时,发现上述有比例关系的科目之间的比例不正确时,则存在差错的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检查。

四、核准查账结果

错账查出后,要反复核准,然后更正并总结,对差错原因复杂、查找难度大的差错,最好写出书面查找报告,以便以后年度学习利用。

篇4

一、混合气体计算中的十字交叉法

例1.实验测得乙烯与氧气混合气体的密度是氢气的14.5倍,可知其中乙烯的质量百分比为( )

A.25.0% B.27.6% C.72.4% D.75.0%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满足此式的是28X+32Y=29(X+Y)

X和Y之比是物质的量之比,故十字交叉得出的是物质的量比3:1,乙烯的质量百分含量为72.4%,答案为C.

二、同位素原子百分含量计算的十字叉法

例2.溴有两种同位素,在自然界中这两种同位素大约各占一半,已知溴的原子序数是35,原子量是80,则溴的两种同位素的中子数分别等于( )

A.79、81 B.45、46 C.44、45 D.44、46

分析:两种同位素大约各占一半,根据十字交叉法可知,两种同位素原子量与溴原子量的差值相等,那么它们的中子数应相差2,所以答案为D.

三、溶液配制计算中的十字交叉法

例3.某同学欲配制40%的NaOH溶液100克,实验室中现有10%的NaOH溶液和NaOH固体,问此同学应各取上述物质多少克?

分析:10%NaOH溶液溶质为10,NaOH固体溶质为100,40%NaOH溶液溶质为40,利用十字交叉法得:需10%NaOH溶液为:60/90×100=66.7克,需NaOH固体为30/90×100=33.3克

四、混合物反应计算中的十字交叉法

例4.用1moL的NaOH溶液吸收0.8 molCO2,求所得的溶液中CO2-和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分析:依题意,反应产物为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若只生成为Na2CO3,需NaOH1.6 mol,若只生成为NaHCO3,需NaOH0.8 mol。现共消耗NaOH1mol,于是由十字交叉法得(图2):

n(Na2CO3)∶n(NaHCO3)=1∶3

五、有关质量分数的计算的十字交叉法

例5.实验室用密度为1.84克/厘米98%的浓硫酸与密度为1.1克/厘米15%的稀硫酸混合配制密度为1.4克/厘米59%的硫酸溶液,取浓、稀硫酸的体积比最接近的值是( )

A.1∶2 B.2∶1 C.3∶2 D.2∶3

篇5

(1)地域环境影响下的习语差异:众所周知,自古以来中英两国地理环境截然不同,中国属于半个内陆国家,自古以名山大川着称,而且农业发达。而英国是一个岛国,四面环水,造就了它十分发达的航海业与造船业,所以导致在习语上具有差异。例如:中文中讲“挥金如土”(与农业土地有关),对应的英文为“to spend money like water(”与水有关)

(2)风俗习惯影响下的习语差异:中英两国由于历史文化以及所生活环境不同,导致了在风俗习惯方面存在很大差异,这一点在颜色和动物的认知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例如:在汉语中,“狗”常用作贬义用法,如:狗扯羊皮、人模狗样。然而在英语中,“dog”却常常用做褒义词,表达积极的事物,如:as honest as a dog,像狗一样忠诚;a lucky dog命运的宠儿。

(3)宗教文化影响下的习语差异:西方世界是天主教起源地,西方人都信仰“神的力量”,在他们的思想意识中,“God”是主宰一切的,而且宗教神学世界观在西方人的世界中占据着统治地位,因此英语中围绕“God”产生很多习语。例如:my God(天啊),God helps those who helpthemselves(.天助自助者)然而,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生产靠天吃饭,而且经历了母系氏族时期,因此遇到困难或紧急情况时,常常喊出“我的天啊,我的妈呀”。中国人的宗教主体是“佛教”,也出现了很多与佛有关的习语,如:“借花献佛、佛祖保佑”。

英汉习语的翻译技巧

(1)直译法:这是一种对源语言真实再现的翻译方法,能够使双方直接领会对方意思,不至于出现错误联想,因此,常常在译文中对语言的文化与风俗进行保留。例如:冷战:cold war,功夫:kungfu这些都是通过直译方法得出的习语,他们直观地再现了源语言的意思,同时也保留了各自的语言文化特征。

(2)意译法:由于两种语言的内在差异,习语中有很多文化以及风俗习惯的不同,这些差异形成了翻译困惑,在翻译过程中无法找到对应习语,在这种情况下,翻译人员毫无选择,只好摒弃源语言的表面形式与字面意思,通过意译的方法进行翻译,深入诠释其中隐含的意思。例如:汉语中的“管他三七二十一”,如果直译成英语,未免会令人一头雾水,所以只能根据它的意思(什么都不顾,不顾一切后果,放下一切忧虑),将其翻译成“regardless of consequence”。又如“新官上任三把火”,译为“a new broom sweeps clean”。

(3)直译与意译结合法:由于语言差异十分明显,单纯依靠直译或者意译无法达到良好的翻译效果,在这时,就需要翻译人员灵活应对,采用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的方法,一方面能够直接再现源语言的意思,另一方面也能够达到语言文化的契合与有效传达。例如:“事后诸葛亮”是中国一个比较常见的习语,如果将其直接翻译成:to be Zhuge liang after the event. 英语国家人民如果不了解中国的历史,就不能够真正理解其中的意思,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能够让对方真正理解其中的意思,可以采取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的方法,翻译成:to be wise after the event.

(4)代换法:很多的英语习语与中国的习语在语言运用方面都存在互通的地方,只是其中的意向不同,这是不同的民族文化所导致的,因此,可以采用代换的方法,也就是说对其中的意向目标加以替代,一方面能够保持语言表达的一致,另一方面又能够保持各自语言文化。例如:掌上明珠,applesinone’seyes;胆小如鼠,asstupidas a hare. 通过意向词汇的代换,能够达到语言的有效表达。

篇6

关键词:文化差异;成语;互译技巧

成语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是人们在长期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千锤百炼创造出来的,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能反映出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色和不同语言国家的文化差异。由于英汉两种语言所形成的地域不同,人民的生产方式不同,两国的历史条件、、风俗习惯不同,故而形成了英汉成语的迥异。从形式上看,英语成语至少是由两个以上的单词组成的,结构和形式不像汉语成语那么整齐。汉语成语绝大多数以四字格式出现,结构比较规律。从成语的字面意义看,英语成语和汉语成语既有相似或相同之处,也有相差甚远或截然相反的地方。英汉习语的翻译如果只注意对字面的理解,而忽略其文化内涵,就容易造成错误。

一、翻译技巧

1.直译法

成语如在意义和用法上与目的语对等或基本对等的可采用直译,原成语中的比喻或形象一致,翻译时可直接使用,只要意思清楚,读得上口,就能为外国读者所接受,还可以给读者一种生动感和亲切感。例如:From the continued existence of the old theory.“an eye for an eye”condemned to death over nineteen hundred years ago,but still dying very hard m this Christian Country.一句中习语an eye for an eye出自《圣经》的《旧约・出埃及记》第二十二章,这里直译为“以眼还眼”,符合原文也能被中国读者接受,这个习语已被汉语吸收并固定下来。汉语成语“跑了和尚跑不了庙”可以译为“The monk may run away,but not his temple”,既保留了形象,又简单明了。又如英语Unless you’ve an ace up your every,we are dished.一句中have an ace up to one’s sleeve是西方玩牌赌博时事先藏于袖中的“王牌”,此句可直译成“除非你手中藏有王牌,否则我们是输定了”。其他成语如:fish in troubled water浑水摸鱼,Walls have ears隔墙有耳,To add fuel to the fire火上加油a drop m the ocean沧海一粟,Practice makes perfect熟能生巧,Misfortunes never come singly 祸不单行,Time is money时间就是金钱,Reckless youth makes rueful age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直译加注法

有些成语直译后,仍不能把原意清楚准确地表达出来,就可采用直译加注释法。它们主要是一些具有文化含义的成语,翻译时多用加注或释义。例如:to shed crocodile tears.流鳄鱼眼泪――假慈悲。The apples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wall are the sweetest.隔墙的苹果最甜――这山看着那山高。Fish begins to stink at the end.鱼要腐烂头先烂――上梁不正下梁歪。The best fish swim(are)near the bottom.好鱼居水底――有价值的东西不能轻易得到。

3.借用法

由于文化背景不同,有的英语习语形象比喻与汉语成语不同,原文的形象有时不符合中国习俗,但都表达同一个含义,这种习语在翻译中可以借用。例如:Some prefer turnips and others pears.如果译为“有人喜欢萝卜,有人喜欢梨”。不太为中国读者所理解和接受,可以借用汉语的成语“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又如at(on)the Greek cal-ands.calends是古罗马人对每月的第一天的称呼,而在希腊古历中却没有calends这个概念,所以,如果说把事情拖到at(on)the Greek calends,那一定是永远别指望实现了,相当于汉语的“猴年马月”这种说法。其他成语如:

black sheep害群之马,to fish in the air水中捞月,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一箭双雕,look for a needle in a haystack大海捞针,to spend money like water挥金如土。

4.意译

成语和一般词汇不同,有它独特的结构和表现形式,很多时候直译或借用结果会令人费解或造成误解时,就只能意译。例如英语成语the apple of the eye来源于《圣经》里“He kept him as the apple of his eye.”这句话,如果翻译成“眼中的苹果”,就不能反映出该习语的本意,可以根据意思,翻译成汉语的“掌上明珠”。Mary and her mother are as like as two peas.不能翻译成“玛丽和她妈妈像两颗豌豆一样”,而应译作“玛丽和她妈妈长得一模一样”。再如Let another’s shipwreck be your seamark.一句若把它译为“让别人的船只碎片作为你的船标”,则会使汉语读者误解英语习语的隐含意义,汉族人以陆地为生,因此把英语形象“船”替换成“车”,把它意译为“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汉语读者可以完全理解。而汉语成语“赔了夫人又折兵”来自三国典故,如果直接译为give one’s en-emy a wife and lose one’s soldiers as well.可能令外国人费解,因此可改译为suffer a double loss in stead of making a gain。其他成语如:to rain cats and dogs倾盆大雨,have a bee in one’s bonnet胡思乱想,hit the nail on the head说得中肯,击中要害,to break the ice打破沉默。

5.直译意译结合

这种译法既能保持原文的比喻形象,同时又能明白清楚地表达寓意。例如:laugh off one’s head笑掉了牙,break the earth破土动工,wash off one’s hands洗手不干,Every flow has ns ebb.潮有涨

落日,人有盛衰时。There is n0 rose without a thorn.玫瑰皆有刺,乐中必有苦。(比意译的“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幸福。”简洁形象)

6.归化法

归化是语言形式上或者语言形式所负载的文化内涵倾向于目的语的翻译策略,指尽量将译语文化纳入译文读者的知识范围,“归化”的一般做法是抓住原文语用意义,从目的语中选取与原文语用意义相同的表达来翻译,将作者引向读者。表现在对原文的自由处理上,是将原文独具特征的东西采取“入乡随俗”的方法融化到目的语中的转换方法,以符合目的语读者兴趣。如中国自古以来主要靠牛耕,自然形成了对牛的热爱,认为牛是吃苦耐劳的象征。而英国古代以马耕为主,对马有深厚的情感,因此,在英国文化中用马喻指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汉语中“气壮如牛”、“鞭打快牛”等成语中的“牛”到了英语里就归化成horse(马),因此这两个成语应翻译为as strong as a horse,

flog a willing horse.英语Kill the goose that lays the golden eggs.源自《伊索寓言》。有一家农户,养了一只鹅,每天都生一只纯金的蛋。农夫的妻子想把鹅杀掉,一次把金蛋全部弄到手,可是当农夫把鹅杀了,肚子里一只金蛋都没有。后来,这条习语用来形容那种“急于求成,贪得无厌,却一无所获”的愚蠢行为。这个成语如果翻译成“杀鹅取金蛋”,不符合中国读者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因为鸡在中国人心目中是一种吉祥之物,而鹅就是一种普通的动物,鹅蛋在中国人心目中远没鸡蛋重要。如果采取归化法,把此句译成“杀鸡取卵”,译文表达就比较符合中国人的习惯,读者就能很好地理解译文。再如Knowing fully well the importance Of the tournament.all the players pulled their socks up.(队员们十分清楚锦标赛的重要性,因此,人人精神振奋、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句中英语习语to pull one’s socks up意为“鼓起劲儿”,若按字直译为“挽起你的袜子”,虽然形象鲜明,但是读者对译语不好接受。因此,用“精神振奋、摩拳擦掌”使之归化到目的语的文化中,尽可能地缩小译语和原文对读者产生的效果之间的差异。

篇7

【关键词】鞘内注射;化疗;不良反应;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203—01

化学药物治疗(简称化疗)是白血病、淋巴瘤主要治疗方法之一,但由于化疗药物难于通过血脑屏障,隐藏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白血病细胞、淋巴细胞不能被有效杀灭,因而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和中枢神经淋巴瘤,常发生在缓解期。鞘注化疗药能避开血脑屏障,高浓度到达脑部各中枢神经系统部位,是预防和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脑淋巴瘤的有效方法。我科对75例血液病患者进行了鞘内化疗,通过观察不良反应及细致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09年1月—2013年6月我科鞘内注射化疗75例,男44例,女31例,年龄18—65岁,其中急性白血病(缓解期)51例,恶性淋巴瘤(非原发性中枢性淋巴瘤)24例,共鞘注化疗302次,最少一次,最多14次。

1.2方法 患者清洗腰背部皮肤后,换清洁宽松衣服,取去枕侧卧,背齐床沿,屈劲抱膝。取第3—4或第4—5腰椎棘突间隙为穿刺点,严格消毒铺孔巾,以2%利多卡因1—2ml在穿刺点作皮内、皮下至韧带的浸润麻醉,然后用7—9号腰穿针沿腰椎间隙垂直进针(针头斜面向上),推进7—8厘米深度或感到阻力突然降低时,进入蛛网膜下腔,缓慢拔出针芯,见脑脊液流出后,进行测压。收集脑脊液3ml行常规及生化检查。并缓慢分次注入注射用水3ml+地塞米松5—10mg+甲氨蝶呤10—15mg或注射用水3ml+地塞米松5—10mg+甲氨蝶呤10—15mg+阿糖胞苷30—50mg,边注入药物边回抽脑脊液,使每次注入量大于回抽量,经过5-6次后全部注入。无菌粘贴外敷,按压数分钟,操作结束嘱患者去枕平卧6h,穿刺点避水3d。

2 结果 75例患者共行鞘注化疗302例次,部分例次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其中呕吐16(5.30%)例次,腰痛8(2.56%)例次,头痛、头晕32(10.60%)例次,下肢疼痛、麻木5(1.66%)例次,发热2(0.66%)例次。

3 护理

3.1心理支持 很多患者惧怕腰穿及鞘内化疗,经常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关心、安慰患者。讲解白血病、淋巴瘤疾病知识及腰穿相关知识、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反应,使患者意识到鞘注化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消除其紧张情绪和恐惧、忧虑感,以取得配合。

3.2环境准备[1] 病室不留陪护,保持安静、空气流通,调节室温22—24 ℃,湿度50%-60 %。屏风遮挡患者,停止扫床、换床单等护理操作,减少飞尘,术前紫外线照射病室30min。

3.3不良反应的护理

3.3.1 呕吐 呕吐是由于鞘内注射的化疗药物在流经侧脑室时,刺激侧脑室的脉络膜丛分泌较多的脑脊液,使颅内压短暂升高而引起[2]。一般发生于鞘内注射后3-5 h,轻者仅有恶心感,重者可呕吐1-3d,常为胃内容物。嘱患者卧床休息,进清淡饮食,每餐不易过饱,呕吐严重时暂禁食。注意观察生命征、瞳孔、意识变化及呕吐物的量、颜色、性质,如为呕吐血性物或呈喷射状呕吐,应立即报告医生,必要时予降颅压治疗。恶心,呕吐也与患者的精神状态、心理因素、身体因素等密切相关,告知其此属正常的反应,大都能自行缓解,帮助患者克服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一方面可以提高患者对不适的阈值;另一方面还可以降低迷走神经的兴奋性,从而降低大脑呕吐中枢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增加患者对恶心、呕吐的耐受力[3]。 本组呕吐患者中有7例次静脉注射格拉司琼止吐针缓解,2例予甘露醇降颅压治疗,其余均自行缓解。

3.3.2头痛、头晕 32例次患者头痛、头晕为腰穿后脑脊液渗漏致低颅压引起,发生于鞘内注射后3~10 h,持续1-7 d。患者均诉坐起及抬头后发生或加重,疼痛部位为枕部或额部,程度为中度、重度、剧烈不等。嘱患者延长卧床时间,取去枕平卧位或头低脚高位。予大量饮水及补液(生理盐水或平衡液),每日2000毫升~3000毫升,可反射性地引起脑脊液分泌增加,改善脑脊液的循环,促使脑脊液压力的恢复。

3.3.3下肢疼痛、麻木 常发生于腰椎穿刺及推注化疗药的过程中,患者主诉单侧下肢或双下肢酸痛、刺痛、麻木,此时,可适当减慢推药速度,将甲氨蝶呤放在第二管注射,对患者做好安慰解释工作,告知一般在注射后2 h内下肢疼痛、麻木会自行消失,鞘内注射结束后予周林频谱仪照射下肢,严重者遵医嘱给予口服止痛药。本组5例次患者经频谱仪照射自行缓解者4例次,另1例次口服奇曼丁及维生素B12营养神经治疗后缓解。

3.3.4发热 据推测,发生发热的原因是由于鞘内注射的化疗药物通过脑脊液循环,在流经第三脑室和第四脑室时对周围组织产生刺激,特别是对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的影响而引起;另外甲氨蝶呤具有半抗原性,可与白蛋白结合成致热原,亦可能引起发热[4]。2例患者体温在38.5℃以上,按医嘱予泰诺林退热处理,并给予冰袋物理降温。嘱患者多饮水,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及时更换汗湿衣物。经对症处理后体温降至正常。

3.3.5腰痛 8例次出现腰部酸痛,活动时显著,这些患者均行多次腰穿鞘注,考虑为多次穿刺损伤所致。以后我们根据病人体重、年龄及性别,尽量选用小号针,并更换腰椎棘突间隙穿刺,避免副反应的发生。

4.讨论

由于化疗药物难以自由通过血脑屏障并在脑脊液中达到有效的治疗浓度,从而使中枢神经系统成为白血病细胞、淋巴细胞的“庇护所”及复发根源。甲氨蝶呤、阿糖胞苷、地塞米松三联或二联鞘内注射治疗,对预防和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中枢神经淋巴瘤有肯定的疗效[5] ,但鞘内注射化疗药可引起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如头痛、头晕、呕吐、发热、下肢疼痛、麻木等),增加了患者痛苦及心理负担。不良反应发生既可能是患者个体原因,也可能与药物浓度、推注速度和操作不当等因素有关。我们通过鞘注前心理护理及采取预防感染措施;鞘注过程中注意用药顺序,减慢注射速度,边注入药物边回抽脑脊液,稀释药物溶度,减少药物对脊神经刺激;鞘注后认真观察及细心护理,及时地发现和处理各种不良反应,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保证鞘注化疗的顺利进行及疗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玉华.鞘内注射化疗药物治疗白血病62例配合[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22):82—83

[2] 朱永生,葛 娟,郭祥.小儿急性白血病鞘内注射的副反应观察[J].江苏医药杂志,200l,27(6):471

[3] 梁小辉,邹玲,李毅,等.癌症化疗中恶心、呕吐的相关因素和护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0,15(8):619

篇8

关键词:人性化沟通技巧;手术室护;心里护理;应用效果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人民的健康保健意识也在逐年增强,其对于临床医疗护理工作的要求也有所提高。在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过程中,患者所追求的不仅仅是护理服务的内容和效率,而更加强调护理质量的提高,以及患者心理需求的满足。同时,临床护理人员的护理理念和服务意识都在逐步增强,以人为本的护理观念已经渗透到了所有护理人员的日常工作过程中,这就大大缩小了护患之间的距离,有助于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提高[1]。本次医学研究就对人性化沟通技巧在手术室心理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医学研究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4例手术患者为观察对象,男性50例,女性34例,患者年龄范围在18~81岁,平均(65±21.1)岁,患者手术类型为:剖腹产手术30例,腹股沟斜疝手术54例。通过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2例,且两组患者基本临床治疗对比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1.2.1信心沟通和支持 护理人员应通过有效的促使帮助和鼓励患者,帮助其树立应对手术治疗的信心。若患者为神经阻滞麻醉或是局部麻醉,则尽管手术部位痛觉会完全消失,但是,患者整体仍然处于清醒状态,手术过程中的各种脏器牵拉反应现象仍然存在,因此,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肩背疼痛、心悸、呕吐或是恶心等症状,这就要求手术室巡回护士通过语言沟通的方式为患者提供心理安慰,帮助患者转移和分散注意力,轻轻揉捏患者肩部,嘱患者学会深呼吸,以此来缓解不良反应症状,告知患者以放松的情绪应对手术治疗。由于手术过程中患者需要充分暴露术野,因而其难免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不适感,此时,护理人员应为患者提供人性化服务,向患者说明手术过程中潜在的不适感和不良反应现象,并告知其积极配合,树立治疗的信心。

1.2.2手术程序、目的和病情沟通 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说明手术治疗的主要目的、基本程序以及潜在不良反应,帮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减轻其心理负担。《浅谈手术室护理沟通技巧》(李艾群主编)认为,在进行静脉输液、手术麻醉等基本手术准备工作时,如果患者保持清醒,则护理人员的所有操作均应进行接受说明,以此来减轻患者的紧张感,为手术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若患者需要捆绑腿部或是手部,则需要做好患者的解释工作,使其认识到这一操作的目的在于避免患者发生感染以及坠床,有助于提高手术治疗的安全性。

1.2.3心理沟通和安抚 护理人员应以亲人般的方式对待患者,避免患者出现紧张感和陌生感。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帮助患者躺下,了解患者的家庭情况、工作学习情况、术前准备情况、昨晚睡眠情况等,为其垫好枕头,盖好被子,若患者存在顾虑心理,应加强心理疏导和解释工作,使其切实感受到医护人员的重视和关心,提高患者治疗的积极性,并主动配合治疗。

1.3 满意度评定依据 本次医学研究通过本院自制问卷对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进行评定,满分为100分,根据患者得分情况对评定其护理满意度,其中,非常满意为80分以上,比较满意为50分以上,不满意为50分以下。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比较满意)/病例总数×100%[2]。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7.0软件对本次医学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x±s)表示计量资料,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使用χ2检验方法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若P

2结果

实验组患者临床护理总满意度为100.0%,对照组患者临床护理总满意度为85.7%,两组手术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

3讨论

受到不同经济条件、社会文化背景、年龄和病情的影响,不同患者应对手术治疗所产生的心理状态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此时,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心理进行准确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临床常见的手术患者心理问题包括:①焦虑、抑郁心理[4]。导致手术患者发生恐惧、紧张心理的原因较为复杂,不仅在于患者担心手术以外、害怕手术失误、疼痛和麻醉等影响,还在于患者对于手术基本知识认识的缺乏,甚至会在手术前和手术过程中出现意识域狭窄、发抖、四肢发凉等问题,且心率会明显加快,血压剧烈升高,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分泌量大大增加[5]。②恐惧、紧张心理。尽管手术治疗技术应用范围较广,但患者对于各类手术器械和手术室环境仍然较为敏感,不管手术规模是大是小,患者都会受到强烈的手术刺激,进而出现相应的生理反应,并经交感神经系统表现出来。严重者还会在手术过程中发生更加强烈的心理反应,进而阻碍手术的顺利进行。

本次医学研究结果证实,在常规手术室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应用人性化沟通技巧,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能够达到100%,而仅仅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其护理满意度仅为85.7%,两组手术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近年来临床医疗技术的逐步提高,以及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人性化护理理念在各项疾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过程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应用于手术室患者护理工作中,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形成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手术治疗的成功率和有效率,促进护理人员积极主动地提高自身护理技能。由此可见,人性化沟通技巧在手术室心理护理中应用,具有较高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谢蓝芝.人性化沟通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2,2(1):37-38.

[2]薛芳.人性化护患沟通技巧在泌尿外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5):36-37.

[3]何红.人性化沟通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4,5(1):162-163.

篇9

关键词高职插花艺术教学研究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1 高职院校开设插花艺术课程的必要性

1.1 宏扬民族文化,提高艺术修养

插花艺术是以切花花材为主要素材,配合将其稳固的器材,经过艺术构思和适当的剪裁整形及摆插,以表现生态美与自然美的一门造型艺术和实用技术。

插花是一种高雅的文化艺术活动,在中国发迹甚早,至唐宋年间已有系统的论著,明代达到高峰,但到了清朝以后便一蹶不振。东方式插花起源于中国,隋唐时东传入日本,在日本得到发扬光大,形成花道,并风靡全世界。高职院校开设插花艺术课程可以发掘和宏扬中华插花艺术,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重放异彩,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

1.2 市场需求

插花产业在我国起步相对较晚,但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花卉艺术的鉴赏水平越来越高,花卉艺术消费也是一片欣欣向荣。由于国内大型花卉市场及专业花店数量的快速增长,婚庆服务行业的发展,插花已经成为热门的行业,高级插花师在市场上供不应求。针对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全国各地高职院校纷纷开设了插花艺术这门课程,插花艺术已成为高职院校园艺、园林、环境设计、城市规划、生态旅游、酒店管理等专业必修课,同时其他专业也纷纷将其列入公选课,供学生选修。

2 插花艺术理论教学体系

插花艺术是一门以观赏植物为对象,研究美学应用的一门重要的专业特色课程,是集观赏植物、园林艺术原理、色彩设计、造型设计、美学设计、花卉应用等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性科学,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理论课以多媒体教学为主,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结合具体实例进行分析和讲解,使学生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学以致用。通过理论课的教学,可以使学生了解插花艺术的发展历程和各种插花艺术的风格特点,掌握插花的技巧,从而引发对插花艺术创作的激情。

2.1 插花艺术的概述及插花基本知识

讲述插花艺术的定义、分类、特点及作用,插花艺术的起源,中国、日本及西方插花艺术的发展简史,插花的器具、花材的种类、花材的采集与选购、包扎、保养,花材的修剪、弯曲造型、固定等基本技能,插花造型的质感、形态与色彩等基本要素,均衡与稳定、多样与统一、对比与调和、韵律与动感等基本原理。

2.2 东方式插花

东方传统插花艺术的创作理念与法则,写景式插花对布局、花材的选配、容器配件的陪衬,写景写意的表现技法的要求,直立型、直上型、倾斜型、平展型、下垂型、对称型、合并花型、写景式插花等东方传统插花的基本花型插作技法,中国古典插花的花型及意念。

2.3 西方插花艺术

西方传统插花艺术的特点与风格,传统几何型插花造型设计对花材搭配、花器及花枝长度以及色彩的要求,三角型、倒T型、L型、水平型、半球型、椭圆型、放射型、弯月型和S型插花的基本技法。

2.4 现代插花艺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现代艺术得到蓬勃发展,东西方文化加强了交流,根植于文学、艺术、园林的插花艺术也得以极大的进步,运用各种新思想、新流派、新手法、新技巧、新花型的现代插花艺术应运而生。主要讲述花篮、小品花、微型花、浮花、壁挂花、花束、捧花、头花、胸花、腕花、肩花、丝带花、缎带花、花车及人造花的制作技法。

3 插花艺术实践教学的开展

插花艺术是一门操作性和创新性很强的课程,且实验材料为鲜花材。在实践教学中将传统的课堂实验与高职院校的教学特点相结合,创新的开展顶岗实习、职业资格鉴定、各级职业技能竞赛,不仅有利于节约教学资源,还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1 课堂实践教学

插花看似简单容易,然而要真正插成一件好的作品却并非易事。因为它既不是单纯的各种花材的组合,也不是简单的造型,而是以形传神,形神兼备,以情动人,溶生活、知识、艺术为一体的艺术创作活动。

3.1.1 教师示范与学生模仿

插花艺术本身是一种创新艺术,需要不断地创新,通过动手实践从模仿到创作,尽可能获得较多的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有的创造力,都来自于最初的模仿和学习,模仿便成为了插花艺术课程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刚学习插花时谈不上自由发挥和创作,甚至有无从下手的感觉,因此在最初阶段,老师需要亲自示范现场插出一件作品,让学生模仿制作,体会插花的方法及规律。

3.1.2 学生分组实操与独立创作

学生以组为单位收集插花图片资料,然后模仿图片插出作品,在模仿中逐渐加入创作的成分,为后面的独立创作打下基础。开始学习插花时把学生分成3~5人一个小组,学生可以相互帮助,提高技艺。到了学习的后期,特别是创作期,再要求每个学生都能独立设计并完成作品,这样可充分发挥个人的想象力、思维力和创造力。

3.1.3 教师点评和学生互评

插花作品完成后,以点评、互评、讨论与总结等形式,从作品的构图与整体效果、花材的运用与配合、色彩的搭配、主题与意境、创意、插花技巧等方面,对每个插花作品做出评价,从而培养学生发表自己对插花艺术探究过程的感受和体会,提高审美能力。

3.2 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是高职教育的一大特色,不同于其它的实习方式,学生必须完全履行其实习岗位的所有职责,独当一面,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对学生的实践能力锻炼有很大的作用。插花艺术课程可以结合高职教育的这一特点,在教学中适时开展顶岗实训,即学生在学习本门课程时,安排到花店、酒店、会所、婚庆公司进行为期数周的顶岗实习,将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运用于具体实践中,在实践中提高和完善,并加以创新。

3.3 开展职业技能鉴定

职业技能鉴定是一项基于职业技能水平的考核活动,它是由考试考核机构对劳动者从事某种职业所应掌握的技术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做出客观的评价。职业资格证书是表明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在学完本课程后,要求学生参加花艺师、花卉园艺师等职业资格鉴定考试,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在应试的过程中,更有利于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和升华。

3.4 组织职业技能竞赛

组织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全国高等农业职业院校插花技能大赛、各地花协举办的插花技能大赛以及学院内部举行的插花大赛,把大赛作为进一步检验实践教学成果的手段。技能大赛能促进专业技能的提高,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技能大赛吸收了行业发展的新技术,赋予了课程教学新的内涵。既起到了示范教学的作用,又反映了最新的职业技能要求和行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黎佩霞,范燕萍.插花艺术基础.中国农业出版社,1993.10.

[2]宛成刚.插花艺术.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1.

[3]范洲衡,郑志勇.插花艺术.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9.1.

篇10

一般而言,插花艺术需掌握“六法”,即:高低错落、疏落有致、虚实结合、俯仰呼应、上轻下重、上散下聚。具体创作需注意:

(1)画面的韵律变化要自然,并与周围环境在色彩气氛的吻合;

(2)有主有从,既稳定而又要保持动态平衡;

(3)对比与统一,花枝色彩的浓淡,数量的多寡,质地的厚薄,花朵的大小等,都应统筹安排。

人们喜闻乐见的插花形式,不外乎以下几种:

(1)直立式——这是最常见的,花枝高度一般为瓶的1倍半以上,这种形式追求的是意境,讲究的是内涵;

(2)繁花式——花枝外形丰富,多而不显芜杂,由此烘托心情、气氛。

(3)其他还有斜卧式、悬崖式等。

“牡丹虽好,还仗绿叶持”。秀丽多姿的插花,需要古朴凝重的盛器来加以映衬。常见的浅水适宜此类盛器的花枝,有水仙、石蒜、三色堇、仙客来等。也有人喜欢用高盆或异型器具插花。

筒式插花历来为文人雅士所欣赏,因为竹筒具有节纹美观,色彩淡黄素雅等优点,又可与竹刻艺术结合。

除此之外,家庭的匙、盆、碟、碗、茶杯等也可用于插花,并可造就浓郁的生活气息。

二.插花技巧

(一)是选好切花对象。常用的切花材料,主要有牡丹、芍药、唐菖蒲、月季、蔷薇、、鸢尾、香柳、玫瑰、荷花、牡丹等。

(二)是把握切花质量。即在花蕾尚未盛开时,用利剪剪下,若在花店,花市购买花枝,则要选择含苞欲放、新鲜水灵、没有病虫、花叶俱全的。

(三)是选好花瓶。花瓶要古朴、大方、典雅、洁净、形状、大小要和花枝成配套。为了保持平稳可在花瓶底部放几块小石头,以免头重脚轻,并作点缀。

(四)是注意水质。插花用水最好是"天落水",如用自来水,须事先置于缸中静放三日再用,瓶水不能一劳永逸,应每日添换;晚上,可将花瓶移于室外,接受雨露滋润。

(五)是讲究特殊处理。如牡丹、芍药插瓶前,可把花枝基部划火柴烧焦,即可多开几日,又如玫瑰在蔗糖水中插养,能保持9天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