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雪技巧范文
时间:2023-03-30 02:31: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滑雪技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在转弯开始时,山上刃被释放,板头开始转弯。在这里用到的动作有:身体伸展或收缩来减少对板的压力,停止转动(来自上一个弯),释放躯干和臀部的张力,缓缓的将身体带入下一个的弯的方向。
2、这个阶段被称作弯的主体,在这个阶段中雪板向山下移动,穿过滚落线并进入结束的阶段。这里的动作有逐渐的立刃,增加压力和转向。其目的是为了抵抗重力对滑手的作用。
3、在这个阶段滑手正在完成当前的弯并且准备好开始下一个弯。在结束阶段的动作包括有:转动来帮助关闭弯,在雪板与滚落线垂直时增加立刃的角度。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关键词: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竞技能力;特征
中图分类号:G8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08(2013)03-0029-04
我国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项目历经1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冬季潜优势项目之一,是2014年索契冬奥会争夺奖牌的重点项目,也是全运会正在商讨增设的冬季项目,可见项目的发展速度非常快,这期间科研对项目的扶持作用不可小觑,有些科研工作者、教练员对项目的发展,技术动作的探索,运动员的选材,运动伤病的防治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而科学的研究,但同时我们也发现对影响运动成绩的关键因素――竞技能力的研究相对薄弱,只有运动员竞技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才能保证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中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因此本文对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进行研究,旨在为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1、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构成
在竞技体育中,优异的运动成绩主要是取决于运动员在比赛中竞技能力的发挥水平,如果运动员在比赛中能够有效地运用技战术,就能将训练中获得的体能、心理能力、智能等,根据比赛的具体情况,合理、稳定地加以运用和充分发挥,从而获得优异的运动成绩。我国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男、女运动员的国际比赛成绩呈上升趋势,男运动员张义威继世界单板滑雪巡回赛WST六星级赛获得亚军,女运动员蔡雪桐和刘佳宇在单板滑雪世界杯也取得过冠军。该已经成为我国2014年索契冬奥会重点雪上项目。通过对我国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的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中发现,国内学者对于单板滑雪u型场地的研究大多集中在项目的发展前景、动作技术、运动损伤、心理等方面,对竞技能力的研究几乎处于空白。为了研究的需要,对与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类属同项群的技巧类项目的竞技能力进行研究。竞技健美操、体操、艺术体操、花样游泳、武术套路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主要体现在技术、体能、心理和表现能力等方面。现代艺术体操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各主导因素的排序是运动技术、心理能力、运动素质、身体机能、身体形态、艺术表现力、运动智能。在对国家集训队运动员在内的182名优秀跳水运动员竞技能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体能、技能和心理。因此,单板滑雪u型场地的竞技能力包括形态、机能、素质、技术、心理,其中技能在这些能力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制胜的关键因素之一。
2、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优秀运动员体能特征
2.1 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
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与体操和跳水类项目相近,要求运动员在三维空间中交替进行难度极大的动力性和静力性肌肉工作,同时要表现出具有强烈吸引力的人体美和运动美。如运动员在空中完成抓板动作,既要有一定的高度,也需要在空中有一定的滞留时间。因此,在以往的运动选材中,大多数教练员优先考虑体操、武术等技巧类项目的运动员。
肖宁宁,高俊指出我国单板u型场地滑雪运动员无论是身高还是体重,都低于国外优秀运动员,但与日本运动员的形态特征较接近。赵玉华,李美指出我国优秀u型场地单板雪上技巧男、女运动员体型的三因子相差不大,三联数分别为2.22~5.40~2.79和3.60~5.12~2.11,属于中一外一内和中一内一外胚体型;且男、女运动员之间的体型存在显著性差异;该项目运动员的“理想体型”为骨骼肌肉发达,皮下脂肪含量少,身体的线性度低。
对2010年冬奥会前三名运动员的身体、体重、克托莱指数进行对比研究(见表1、表2),女运动员的身高、体重、克托莱指数比较接近,但男运动员的身高、体重差距比较大。这在一定意义上表明尽管单板滑雪u型场地项目类属技巧类项目,但与同项群的夏季项目相比,对身体形态指标没有严格标准。因此,身体形态指标对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影响力并非处于关键位置。
2.2 运动员身体机能特征
单板滑雪u型场地项目是通过加速滑行,腾空、旋转和落地一系列复杂动作重复连接而完成运动表现。运动员完成整个动作的时间一般在40~50s之间,欧美选手的整套动作一般由low~12个单独动作构成,其中有6~7个高难度动作的连接,完成空翻和转体动作的数量达到6个以上。因此该项目是属于时间短,高强度的运动项目,从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来看,能量来源主要是磷酸原系统和糖酵解系统。
对单板u型场地滑雪项目国家队运动员2009~2010年不同时期的血睾酮,皮质醇、血清肌酸激酶、尿素氮、血红蛋白等生理生化指标的跟踪测定与分析,表明在夏训和冬训以及比赛准备期间,运动员的机能状况总体是较好的,但个别队员的体质状况和对运动负荷适应情况及恢复情况波动较大,还有待随时进行调整,以适应更大负荷的训练。
综上所述,优秀运动员的生理生化指标与竞技能力的相关性不高,运动员的心肺功能应该较强,肌肉无氧代谢能力强。
2.3 运动员身体素质特征
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是指运动员在比赛中完成动作所表现出来的速度、力量、耐力、柔韧性、灵敏性、协调性和平衡性等素质,是运动员在提高技术动作难度和竞技能力的基础。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包括:
(1)滑行匀加速能力和稳定性;
(2)起跳瞬时的动作连接的初速度和加速度;
(3)完成各种动作的腰腹肌力量;
(4)空中转体和空翻动作的加速度;
(5)肩、肘、腕、髋、膝、踝等关节的柔韧性;
(6)控制落槽技术的身体内在力。
提高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运动员成绩取决于协调能力的发展水平。该项目运动技术的好坏取决于力量、时间和空间的转化和分辨能力。协调能力有雪上滑行的节奏感,空中动作的时空感、平衡感,完成多周转体抓板动作的速度感,下落技术的方位感、准确感等。完成各种转体、空翻动作时合理地、及时地实现各个阶段的动作要求,要靠转化能力和分辨能力才能较好地完成动作某一阶段高度准确性和方位判断力。
2.3.1 力量素质 力量素质是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运动员非常重要的素质之一。运动员的技术动作主要是在无支撑状态下克服身体重力情况下完成的,力量素质的强弱直接影响运动员难度动作的完成。运动员完成动作的基础来源于滑行速度以及利用滑雪板对槽壁侧压力从而获得腾空高度,腾空高度越高,完成高难度技术动作的时间越充分,同时为安稳的落地完成下一组技术难度动作奠定了基础。在这一过程中,下肢肌肉和腰腹肌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3.2 协调、平衡性素质 单板滑雪运动员在起始助滑阶段获得进入u型场地的最佳初速度,这段主要考验运动员的基础滑行能力,也是考验运动员的平衡协调能力。单板滑雪运动员在u型槽内分为两个阶段,滑行阶段和空中动作阶段。空中动作阶段身体各部分相对运动速度快,动作复杂、变化多样,尤其是完成高难度的空翻和转体动作,是需要运动员具备良好的平衡协调能力。同时空中动作结束后的着落的平稳性和控制能力也是需要运动员具备良好的平衡协调能力。
2.3.3 柔韧性素质 运动员在完成技术动作时,全身关节都在运动,且活动范围较大,故对运动员身体的柔韧性要求较高,运动员在全套动作中最常用的技术动作是抓板,因此要求膝关节有较好的柔韧性,同时无论是沿横轴作转体还是沿纵轴做空翻,需要躯干的柔韧性比较好。
因此,根据该项目的技术特点,在训练和比赛中更重视运动员的力量、协调性、平衡性、柔韧性等素质,优秀运动员下肢肌肉和腰腹肌肉力量发达,具备良好的平衡协调能力,下肢关节和躯干的柔韧性较好。
3、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优秀运动员技能特征
单板滑雪u型场地运动员的整套动作是通过若干个独立动作构成的,裁判员会以空翻及转体的种类和数量,并结合动作的完成质量来评定运动员的实际技术水平。从目前来看,单板滑雪运动员的技术主要体现在滑行、起跳、空中姿态和难度以及落地等技术。
滑行技术的稳定能够确保运动员起跳、腾空高度,创造最大的初速度和腾空高度依赖5个要素,即获得u型线路滑行的正确轨迹、上壁滑行的稳定性、初速度惯性速度、合理的入射角、起跳时腿蹬动池壁的爆发力。好的滑行稳定性和滑行技巧是驾驭好惯性速度的关键,因此需要身体躯干肌肉的平衡力与腿部肌肉的控制能力。
起跳后运动员如果想增加滞空时间、较好地完成动作,还应做到加强对肌肉的训练,达到身体能够精确控制所作的技术动作,防止身体或手臂产生的晃动、摇摆。因为身体的晃动、摇摆会打破人体的平衡系统,使运动员的自我控制能力减弱,空中的动作质量标准降低。运动员在完成空翻、转体动作中最好保持身体的自然、放松并减少多余的动作,以保证空中动作的顺利完成;另外,向胸部收大腿的动作还有利于空中抓板动作的完成。
落地最为关键的就是稳定性,这主要取决于运动员对落地方位的判断、落地身体重心位置的调整和双腿屈腿动作控制身体受自由落体速度冲击力的控制力,因此,在训练过程中运动员需要加强身体躯干肌肉的平衡力与腿部肌肉的控制能力。
因此,优秀的运动员的技能是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是取得优异运动成绩的关键,优秀运动员技术特征表现为稳、高、飘、难、多样性。“稳”指的是滑行过程中的稳定性和控制能力;“高”指的是起跳腾空的高度;“飘”指的是动作姿态要飘逸优美;“难”指的是技术动作的难度;“多样性”指的是需要将不同的技术动作高效的组合起来。
4、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优秀运动员心理特征
心理素质的好坏又会直接决定比赛的稳定性以及发挥情况,因为这类项目在比赛中的变数非常大,往往优秀运动员为了完成高难度动作而出现跌倒,从而影响整个名次。
国内运动员的平均年龄偏低,大部分优秀运动员处于生长发育期,心理变动性较大,稳定性不高。运动员赛前心境较好,呈现“冰山”状;不同性别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运动员赛前心境差异显著性不大;不同运动成绩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运动员赛前心境差异具有显著性。根据单板滑雪u型槽的比赛规则,每名运动员在比赛中跳两轮,取两轮中最好成绩。在对国家队教练的访谈中得知,第一轮的比赛成绩好的运动员在第2轮中会有更出色的表现,但如果第一轮动作失败,第2轮中使用该难度动作时往往也会失败,因此需要运动员有较好的自信心和稳定的心理素质。
单板滑雪u型场地运动员人格类型有普通型、兴奋敢为型和敏感紧张型。单板滑雪u型场地是在户外滑雪场,在动感的音乐的伴奏下进行比赛。随着项目的观赏性的增加,一些国际比赛都选择在夜晚有灯光照明下进行,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运动员的兴奋性,有助于运动员高水平的完成动作。综上所述,单板滑雪u型场地优秀运动员的心理特征表现为兴奋敢为型和自信型。
篇3
2、在水中滴入各种颜色的可食用色素,用牙签画出好看的纹路,讲你喜欢吃的水果放进去,别说这样的水果吃起来格外的好吃。
3、如视频所示挤上不同颜色的颜料,用一张纸从上面到下面,特别有意境的画作就完成了。
4、滴上各种好看的颜料,找一个餐巾纸铺上,然后再拿起来,惊艳到你们没有。
篇4
左右脚打开、合并脚掌力量平放在整个溜冰鞋上,溜冰鞋踩直,尤其轮刀要正,上半身保持平衡。
二、外八字前进步行
脚后跟靠拢,足尖打开约60度,脚尖平均张开,上身保持自然,两手叉腰,身体不要晃动,重心踩在一只脚上,另一只脚运用大腿力量抬起向前走一个脚掌距离。前脚踏出后,重心转移至前脚,接着后脚步行至前脚之前,如此一步步踏稳而走,脚后跟尽量踩在一直线上。
三、前进滑行
篇5
一、恰当的方式引入
“猜想和假设”是科学探索能力的两大要素。作为学生,大多数具有好奇心,教师就应该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做文章,引导学生去探究,以验证自己的猜想和假设,如在讲浓H2SO4的性质时,设计一个实验问题:在一个密封的钟罩内放半烧杯浓H2SO4和半烧杯水,过两天后,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先让同学们回答,猜想各种可能性。以调了学生的认知潜能。然后引导学生到教材中去寻找原因及答案,学生热情很高,通过积极的看书学习后学生基本上都能找到正确答案及原因,课堂生动活泼,学生学习效果好。
二、课堂语言形象生动、活泼、有趣
教师的课堂语言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和教学心理环境,而心理环境又直接影响整个教学活动及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学活动只有在师生之间和谐相容、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活泼、有趣的语言,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民主和谐的心理环境,促使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产生心理相容和情感交流,使师生之间产生情感共鸣,学生能充分接受教师的观点,思维方法、解决问题的方法且学到的知识也能铭记于心。
此外教师应增强语言表现力,讲课生动形象,绘声绘色、深入浅出,配以手势、眼神、肢体语言动作等,创设一种引人入胜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如:在讲解环境保护一节内容时,首先我给同学们朗诵了美国作家卡逊的小说《寂静的春天》选段,“一个漂亮而布满生气的美国中部小城,以其鸟类丰富多彩而闻名,当侯鸟蜂拥而至的季节,人们会长途跋涉来这里观光。一天随着一批带有杀虫剂的居民的到来,很快发生了许多不祥变化。神秘的疾病袭击成群的小鸟、牛羊也病倒和死亡;孩子在玩耍时忽然倒下,几小时后已经死去。能看几只战栗的小鸟,也已不能翱翔。道路的两旁只有焦黄枯萎的植物,小溪也失去生命,因为水里已经没有鱼类。人们从梦中醒来,再也听不到鸟儿的歌唱,原野、森林、沼泽都一片寂静,一切声音都没有了,只有可怕的寂静……”。通过这一段的朗读,唤醒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自觉地学习相关地环境保护知识。这样创设情景,一节课同学们地精力始终保持高度集中,一心想学到相关知识去防止此类悲剧地发生或者怎样拯救那些发生悲剧的地方。
三、精心设问
我们都知道,思启于疑,有了疑问人才会去思考。因此,一个恰到好处的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聚精会神进行思考,进入良好的思维情景中。反之,一个不严密的问题,则使学生茫然,无所适从。因此课堂上教师的提问或设问,必须是有严密的科学性、逻辑性的,即教师要善于提问。一方面所提出的问题是为主题服务的、并且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切忌问题大而空。另一方面问题提出后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去思考探索。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即使学生回答错误,也应不急不躁,不要急于表态,答应学生表明自己的观点,不能训斥学生,以免让学生望而生畏。切忌提出问题后教师包办代替回答。如:在讲酯的内容时,首先提出问题①为什么老陈酒有一股醉人的香味?②厨师做菜时经常用白酒和食醋混合作调味剂,为什么?问题轻松,涉及生活,学生爱好非常高,之后演示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学生亲眼观察到在Na2CO3溶液中凝聚一层油状液体,亲自闻到了它的非凡香味。结合前面所提的问题,使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情境后,再讲解相关知识。
四、结合教材,列举化学史故事,化学家故事,化学轶事
篇6
【关键词】化学教学;提问方式;提问技巧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控制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可以说,没有好的提问就不会有成功的教法,也就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次,慎重地对待课堂提问应该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切不可把提问当作课堂教学的点缀,只求表面上轰轰烈烈,而不讲求实效。
新课程改革形式下,课堂上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引导学生作答更显重要。那么,如何精设巧问,才能使得思考不再是学生精神上的负担,而是一种身心上的欢乐和享受呢?我们在教学中要有效地激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能,必须在课堂提问的艺术性上着实下一番功夫。下面结合个人在教学中的体会,对此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所提问题要尽量联系生活,激发学生兴趣
在引入乙醇的学习时,我拿起一瓶葡萄酒进入教室并出示。“同学们,中国的酒文化是很出名的,请同学们想一想有关描述酒的诗句?”学生的情趣一下高涨起来,你说一句,我说一句,课堂一下子变活跃了。接着多媒体展示: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甫)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李白)
设计的目的是通过酒文化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效果。
然后我再让学生联想生活中常见的酒,如红酒、白酒、黄酒等,从生活入手,使学生自然进入课堂教学中。通过检验司机酒后驾车、酒精中毒、酒后犯罪等资料加强学生的生活常识,让学生认识到饮酒的危害。
二、所提问题应难易适中,有思考价值
有效的提问必须难易适中,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太肤浅的问题提不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不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难度过大的问题又会使学生一时无从回答,出现冷场,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有目地的根据教材精心设计一系列探究式的问题和实验,引导学生在思考和实践中,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如在探究乙醇分子结构的实验测定时, 不能笼统地让学生画C2H6O的结构间式,由于高一学生知识的局限性,会导致学生无从下笔,有的只想到CH3CH2OH,而不会想到还可能有H3C-O-CH3。因此我设计了如下问题:“乙醇的分子式是C2H6O,根据分子式及我们学过的碳四价、氧二价的原则,它可能的结构是什么?试画出其结构式”。这样提出问题后,学生就会有思维的空间,会试着去画结构简式。如脱离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学生已知知识和问题之间悬殊太大,学生望而却步,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提高教学质量极为不利。
以上问题解决后,我接着提出如下问题“请同学们找出这两种结构中各自有几种氢原子?”学生就会用等效氢的方法去找氢原子,经分析设计出探究实验。在此,我将问题设计成一环扣一环的“问题链”,直到把难点突破。
三、所提问题的表述要力求准确
所提问题要言简意赅,指向明确,学生一听就明确教师问的是什么,自己要回答什么。反之,问题不明确,条件不易懂,涉及面过宽,超出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想象力,学生将无从入手,无言以答或答非所问。
在学习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时,分组实验前我首先设计了如下问题“如何设计实验验证产生的气体?”引导学生分析元素组成,学生就会想到可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从而设计出实验。实验得出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后,我接着设计如下问题“乙醇分子中转变为H2的H,是羟基上的H,还是其它H?哪个键断裂?”根据量的关系,分析出是羟基上的氢断裂。再通过与钠与水反应的实验对比,接着提出如下问题“从钠与水反应的对比实验中得出什么结论?”学生很自然地总结出:“C2H5OH分子中羟基上的H与H2O分子中的H相比,H2O分子中的H相对活泼。”
这一连串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其实每一节课都有它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之处,提问如果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教学关键点,在新旧知识的衔接转化处提问,在疑难矛盾处提问,在教学热点处提问,就有利于教学的顺利开展。
四、所提问题要兼顾各类学生
有效的提问应形式多样,分层次地面向全体学生,教师施问时,一要根据问题的难度,二是根据学生的反应,提问相应程度的学生。较易的问题让基础较差的同学回答,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增强学习的信心;较难的问题让基础较好的学生回答,鼓励他们变换角度,运用多种方法思考,以提高他们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如在乙醇教学中,探究乙醇的分子结构后,我出示其球棍模型,接着设计如下问题:1、 同学们画出乙醇的结构式、结构间式、电子式。2、 乙醇有哪些物理性质呢?问题1针对中等程度的学生,问题2针对程度较差的学生,使他们体会成功的喜悦。
有效的提问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分层要求,因材施教,方可营造一个全体学生积极进取的良好的课堂氛围,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水平,收到以点带面,大家受益的效果。
五、提出问题后要留有思考时间
学生作出科学合理的回答需要一个思考过程。在提出问题之后,要注意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时间,这样有利于学生保持一定的注意力,进行积极的思维。若提出问题后立即提问学生,没有给学生留有思考问题的余地,容易造成学生的畏惧心理,达不到探究提问的目的。
篇7
差量法是依据化学反应前后的某些“差量”(固体质量差、溶液质量差、气体体积差、气体物质的量之差等)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变化量成正比而建立的一种解题方法。此法将“差量”看作化学方程式右端的一项,将已知差量(实际差量)与化学方程式中的对应差量(理论差量)列成比例,其他解题步骤与按化学方程式列比例解题完全一样。
例1 10毫升某气态烃在80 mL氧气中完全燃烧后,恢复到原来状况(1.01×105Pa, 27℃)时,测得气体体积为70 mL,求此烃的分子式。
解析 原混合气体总体积为90 mL,反应后为70 mL,体积减少了20 mL。剩余气体应该是生成的二氧化碳和过量的氧气,下面可以利用烃的燃烧通式进行有关计算。
CxHy+(x+[y4])O2xCO2+[y2]H2O 体积减少
1 1+[y4]
10 20
计算可得y=4 ,烃的分子式为C3H4或C2H4或CH4。
[ 守恒法]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间的重新组合,化学反应中存在一系列守恒现象,如:质量守恒、原子守恒、元素守恒、电荷守恒、电子得失守恒等,利用这些守恒关系解题的方法叫做守恒法。质量守恒就是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如在配制或稀释溶液的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原子守恒即反应前后主要元素的原子的个数不变,物质的量保持不变。元素守恒即反应前后各元素种类不变,各元素原子个数不变,其物质的量、质量也不变。电荷守恒即对任一电中性的体系,如化合物、混合物、溶液、胶体等,电荷的代数和为零,即正电荷总数和负电荷总数相等。电子得失守恒是指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数一定等于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数,无论是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还是原电池、电解池均如此。
例2 将8 g Fe2O3投入150 mL某浓度的稀硫酸中,再投入7 g铁粉收集到1.68 L H2(标准状况),同时,Fe和Fe2O3均无剩余,为了中和过量的硫酸,且使溶液中铁元素完全沉淀,共消耗4 mol・L-1的NaOH溶液150 mL。则原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1.5 mol・L-1 B. 0.5 mol・L-1
C. 2 mol・L-1 D. 1.2 mol・L-1
解析 粗看题目,这是一利用关系式进行多步计算的题目,操作起来相当繁琐。如能仔细阅读题目,不难发现,反应后只有Na2SO4存在于溶液中,且反应过程中SO42-并无损耗,根据电中性原则:n(SO42-)=[12]n(Na+),则原硫酸的浓度为:2 mol・L-1。
答案 C
[ 关系式法]
实际化工生产中以及化学工作者进行科学研究时,往往涉及到多步反应:从原料到产品可能要经过若干步反应;测定某一物质的含量可能要经过若干步中间过程。对于多步反应体系,依据若干化学反应方程式,找出起始物质与最终物质的量的关系,并据此列比例式进行计算的方法,称为“关系式”法。利用关系式法可以节省不必要的中间运算步骤,避免计算错误,并能迅速准确地获得结果。用关系式解题的关键是建立关系式,其方法主要有:(1)利用微粒守恒关系建立关系式,(2)利用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间的关系建立关系式,(3)利用方程式的加合建立关系式。
例3 工业上制硫酸的主要反应如下:4FeS2+11O2[高温 ]2Fe2O3+8SO2 ,2SO2+O2[催化剂]2SO3,SO3+H2O=H2SO4。煅烧2.5 t含85%FeS2的黄铁矿石(杂质不参加反应)时,FeS2中的S有5.0%损失而混入炉渣,计算可制得98%硫酸的质量?
解析 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找出下列关系:FeS2~2SO2~2SO3~2H2SO4, 本题从FeS2制H2SO4,是同种元素转化的多步反应,即理论上FeS2中的S全部转变成H2SO4中的S。得关系式FeS2~2H2SO4。过程中的损耗认作第一步反应中的损耗,故可制得98%硫酸的质量是[98×2×2.5×85%×(1-5.0%)120×98%=3.36 t]。
[ 等量代换法]
在混合物中有一类计算:最后所得固体或溶液与原混合物的质量相等。这类试题的特点是没有数据,解题中我们要用“此物”的质量替换“彼物”的质量,通过化学式或化学反应方程式计量数之间的关系建立等式,求出结果。
例4 有一块Al-Fe合金,溶于足量的盐酸中,再用过量的NaOH溶液处理,将产生的沉淀过滤、洗涤、干燥、灼烧完全变成红色粉末后,经称量,红色粉末的质量恰好与合金的质量相等,则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为( )
A. 70% B. 30%
C. 47.6% D. 52.4%
解析 变化主要过程为:
[AlFeHClAlCl3FeCl2过量NaOHNaAlO2Fe(OH)2灼烧Fe2O3]
由题意得:Fe2O3与合金的质量相等,而铁全部转化为Fe2O3,故合金中Al的质量即为Fe2O3中氧元素的质量,则可得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即为Fe2O3中氧的质量分数,Al%=O%=[3×162×56+3×16]×100%=30%。
答案 B
[ 均值法]
混合物的计算是化学计算中常见的比较复杂的题型。有些混合物的计算若用平均值法,则可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进而提高解这类题的能力。应用平均值去判断两个数的取值范围的方法称为平均值法。可利用分子量或原子量的平均值、体积平均值、组成平均值来确定混合物的组成。
例5 4.6 g铜和镁的合金完全溶于浓硝酸,若反应中硝酸被还原只产生4480 mL NO2气体和336 mL的N2O4气体(气体体积已折算到标准状况),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为( )
A.9.02 g B.8.51 g C.8.26 g D.7.04 g
解析 根据生成的气体的体积可得,被还原的硝酸共有0.23 mol,则4.6 g铜和镁的合金的物质的量为0.115 mol,故合金的平均摩尔质量为=40 g・mol-1,氢氧化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40+17×2=74。故形成的氢氧化物沉淀为:(4.6 g÷40 g・mol-1)×74 g・mol-1=8.51 g或0.115 mol×74 g・mol-1=8.51 g。
本题也可以用整体思维方法,采用守恒法来解。沉淀的质量等于合金的质量与其沉淀的OH-的质量之和,而Cu、Mg沉淀的OH-的物质的量等于其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根据得失电子守恒规律,Cu、Mg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等于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则沉淀的质量=4.6 g+0.23 mol×17 g・mol-1=8.51g。
答案 B
[ 极值法]
“极值法”即 “极端假设法”,是用数学方法解决化学问题的常用方法,一般解答有关混合物计算时采用。可分别假设原混合物是某一纯净物,进行计算,确定最大值、最小值,再进行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例6 将一定质量的Mg、Zn、Al混合物与足量稀H2SO4反应,生成2.8 L H2(标准状况),原混合物的质量可能是( )
A. 2 g B. 4 g C. 8 g D. 10 g
篇8
【关键词】初中化学 个性化作业 设计技巧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1A-0072-01
作业是学生巩固学习成果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教师在设计学生作业时,要依据教材文本展开深度解析,针对学生的学力做出科学合理的设计,以提高作业的有效性。化学认知与学生生活有诸多联系,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作业,促使学生的学习认知与生活积累相融合,形成重要的学习探究激发点。
一、依据教材设计,体现作业科学性
教材文本知识点多,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对学生的学习实际展开学情调查,只有明确学生的学习维度,才能为学生提供最适合的训练内容,并依据教材完成作业设置,体现作业设计的科学性。
在学习《我们周围的空气》中“空气”一节内容时,教师设计作业:①选择题:生活中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 矿泉水 B. 白酒 C. 米醋 D. 干冰 ②列举题:空气中比较固定的成分有哪些?③分析题:某市空气质量周报,是环保部门对某地区空气污染所进行的检测报告、检测结果分析,如空气中含有:总悬浮颗粒物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这是由哪种情况直接引起的结果呢?④根据本地空气质量报告数据,分析不同月份空气质量的特点,比对空气质量高低指数,形成较为完善的认知。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作业展开自主探究学习,查阅相关资料、阅读文本教材、展开自发讨论。作业完成后,教师给出具体评价。从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来看,其正确率是非常高的。
教师从学生的学习认知基础展开设题,无论是选择题、列举题,还是分析题,都需要学生对教材文本展开再学习、再探究。学生经过一番操作之后,大多数能够顺利完成相关任务,这说明教师设计的适合度是很高的。
二、联系生活设计,关注作业契合性
化学知识与学生生活有诸多联系,为了让学生对化学认知有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教师要注意关联学生的生活认知,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化学知识,通过作业的形式展开有针对性的训练。学生在生活中具有个性化的特质,而化学知识具有共性特点,如何将学生的个性认知与化学的共性认知有机结合,这是教师需要重点考量的课题。教师应展开多元挖掘,对生活中的化学因素信息进行搜集、整合、筛选、优化,以获取最有价值的作业设计材料。
在进行《燃烧与灭火》作业设计时,教师充分结合学生的生活展开:①选择题:A. 酒精、味精、液化石油、食糖、汽油、火柴,这些物质中属于易燃易爆的物品是( )。B. 下列各组气体混合后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a.一氧化碳和空气b.氢气和氧气c.天然气和空气d.氖气和氧气。②填空题:根据生活经验,人们在生活中通常用哪种方式灭火。油锅灭火采用( )、森林灭火采用( )、煤炉灭火采用( )。③简答题:对着一支燃烧的蜡烛吹气,蜡烛熄灭,而同样对着一支点燃的蚊香吹气,为何燃烧更旺?④列举题:生活中有哪些燃烧现象难以控制?
从作业设计的构成情况看,教师充分挖掘学生的生活知识积累,学生对这些内容有一定的认知基础,在具体操作中,因为题目设计紧紧围绕学生生活认知基础展开,作业个性化特点得以鲜明的体现出来。
三、结合实践设计,注重作业操作性
在化学作业设计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动手实验操作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实践活动中获得学习认知。化学实验活动需要较高标准的操作环境,教师要注意对化学作业进行改进,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辅助手段,以提高实践性作业的可操作性,满足学生的实践需要。
在《常见的酸和碱》作业设计中,教师给出一项更具挑战性的任务:某学校成立环保小组,负责监测周边工厂的污水污染情况。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发现,有一个造纸厂继续向河里排放无色碱性污水,请你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两个实验来证明造纸厂有违规行为。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作业任务展开讨论学习。有学生建议:可以取少量排放的污水做水样,然后加入几滴酚酞试液,如果溶液变成红色,则说明溶液呈现碱性。也有学生认为:也可以先取少量污水水样,用pH试纸来检验,如果pH值大于7,就说明溶液呈现碱性。教师对学生表现给出积极评价。
篇9
一、勤于预习,善于听课做笔记
上课前一天,一定要抽出时间自觉地预习老师第二天要讲的内容。学会先预习,后听课这种良好的学习方法。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新课的基本内容与重点,要把自己看不懂的问题记下来或用铅笔在书上作一些记号,有意识、有目的地听老师讲自己不懂的问题。(2)确定重点、难点和疑点。在对新知识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思考课文后的习题,试着解答,在此过程中找出新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
要学好化学,记笔记也是重要的一环。记笔记除了能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提高听课的效率外,对课后复习也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要学会记笔记,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因此,在认真听讲的同时,还应该记好笔记。
二、注重教材知识
同学们必须善于阅读课本,做到课前预读、课后细读、经常选读等,既重视主要内容,也不忽视小字部分和一些图表及选学内容,因为这些内容有助于加深对主要内容的理解及拓宽知识面。课后细读时要边读边记边思考,争取能将预习、听课中未解决的问题全部解决。
三、听好每堂课
听课是学习过程的核心环节,是学会和掌握知识的主要途径。课堂上能不能掌握好所学的知识,是决定学习效果的关键。功在课堂,利在课后,如果在课堂上能基本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课后复习和做作业都不会发生困难;如果上课时不注意听讲,当堂没听懂,在课堂上几分钟就能解决的问题,课后可能要花费几倍的时间才能补上。所以,学生在课堂上集中精力听好每一堂课,是学习好功课的关键。要跟着老师的讲述和所做的演示实验,进行积极地思考,仔细地观察,踊跃发言,及时记忆,抓紧课堂上老师所给的时间认真做好课堂练习,努力把所学内容当堂消化,当堂记住。
四、重视化学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对于初三学生来讲是一门新学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原动力,也是发明创造的精神源泉。初三学生正处于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的时期。教师如果从化学课的起始年级就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并因势利导,使学生把兴趣转化成乐趣,进而转化成志趣,那么,就能保持学生对化学学习经久不衰的求知欲。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较强,对于变幻莫测的化学实验现象,往往有浓厚的兴趣。
首先,要认真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兴趣盎然的观察能活跃学生的思想,形成积极思考的氛围,从而使学生学到化学知识。讲催化剂概念、氧气、氢气、酸碱盐性质时,演示实验尤为重要。如在讲氧气的鉴别时,我没有先讲鉴别方法,而是用一个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两个集气瓶中,让学生由观察到的现象得出鉴别氧气的方法。再如,在讲实验室制氢气是用锌而不是用镁或铁的原因时,增加了这样一个演示实验:分别用锌、镁、铁三种金属与稀硫酸反应,让学生观察现象有何不同,再由学生得出为何不用镁、铁而用锌的原因。这也为以后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打下了基础。其次,是指导学生做好每一个学生实验。学生自己实验时兴趣较高,为了避免学生动手的盲目性,教师要因势利导,把单纯的兴趣转化成对学习知识的乐趣,成为学习的动力。注意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操作方法,指导他们分析实验现象,书写实验报告。
另外,还要指导学生做好选做实验及家庭小实验。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结合本校实际,尽可能地做一些有意义的实验,例如:在讲“绪言”时,我先避开书本,做了几个趣味实验,如“空杯生牛奶”“小纸花变色”“魔棒点灯”,学生一个个睁大了好奇的双眼。然后我才引出新课内容。这样紧紧地抓住了学生的心弦,效果当然要比平铺直叙好得多。
五、课后及时复习与练习
一堂课的内容,十多分钟就可以复习完,有时也可以像过“电影”一样地过一遍。复习能加深理解,复习能巩固知识。复习要及时,不能拖。复习中不懂的问题要及时请教老师。然后就是要勤于练习,做作业要在复习好了以后做,才能事半功倍。一定要主动、独立地完成每次作业,多思多问,不留疑点,并尽可能地把做过的作业都记在脑子里,因为没有记忆就没有牢固的知识,只有用心记忆才会熟能生巧,才能在勤练的基础上“巧”起来。
六、设计科学性训练提纲,培养学生准确的表达能力
篇10
关键词: 初中化学 教学质量 学习兴趣 培养 技巧
初三学生正处于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的时期,教师如果从化学课的起始年级就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并因势利导使学生把兴趣转化成乐趣,进而转化成志趣,就能保持对化学学习经久不衰的求知欲。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究竟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联系实际、诱导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使学生对一门学科有兴趣最好的方法是使其知道这门学科值得学习(布鲁纳语)”。物质世界因化学而变得色彩斑斓、多姿多彩,物质文明的建设离不开化学科学作出的贡献;工农业生产及我们的日常生活与化学知识密切相关。例如:现代农业需要大量化肥、高效低毒农药、人工降雨、化学药剂,等等;现代工业需要耐高温、耐腐蚀、不燃烧的高分子材料,具有最佳性能的催化剂,等等;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国防需要特殊的化工材料和产品,像原子反应堆用的重水、导弹、飞机用的轻质非金属材料、火箭的推进剂、电子工业用的高纯物质和特纯试剂等,以石油、煤、空气等为主要原料的日常生活用品如去污垢的合成洗涤剂,去疾除病的药品,巧夺天工的合成纤维、塑料、合成橡胶,等等。这些材料和产品都要直接用到化学知识……这样给学生列举一些化学在工农业生产、生活及现代的尖端科技等方面的广泛应用情况,使学生感到化学既有趣又重要。可见,穿插实际问题是诱发兴趣的重要方法。
二、发挥化学实验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践证明,生动有趣的化学实验是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
在上新课前,我常常设计一两个富有启发性的实验,利用试验中出现的奇妙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产生激奋、高昂的学习情趣。如在讲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时,我拿一根玻璃管,找一名学生到台前,往试管里的饱和澄清石灰水吹气,发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继续吹气,浑浊的溶液又变澄清。根据上述实验启发学生:“人呼出的是什么气体?”学生异口同声回答:“二氧化碳。”接着就可阐述二氧化碳的主要化学性质之一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a(OH)2+CO2=CaCO3+H2O。再如在讲实验室制取氢气时,用锌而不用镁或铁的原因时,可增加这样的一个演示实验,分别用锌、镁、铁三种金属与稀硫酸反应,让学生观察现象有何不同,再由学生得出为何不用镁、铁而用锌的原因,这也为以后学习金属活动顺序表打下了基础。在重视演示实验的同时,更要重视学生的实验,学生一到实验室就觉得眼睛不够用,不断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让学生带着疑问去做实验,实验会做得又快又好。为了避免学生动手的盲目性,可因势利导,把单纯的兴趣转化成对学习知识的乐趣,成为学习的动力。注意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操作方法,指导他们分析实验现象,书写实验报告,避免学生停留在只看热闹的肤浅的兴趣上,使学生通过实验,学习化学知识,培养观察、动手思维能力,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热爱科学,从而更加激发他们更广泛的学习兴趣。
三、妥善处理重点、难点、弱点,对症指导,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后,如果不采取措施或采取措施不当,兴趣也会慢慢减弱、转移甚至消失。而要保持和巩固学生的兴趣,妥善处理教学三点――重点、难点、弱点是关键,如果处理不当,学生思维受阻,学生对学习容易失去信心,如此反复兴趣全无。为此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杜绝弱点。即重点内容重点讲,使学生对之有“众星捧月”的感觉,讲授之中巧设问题,并及时强化、反馈、讲授后及时做必要的巩固练习;对于难点,为师者一定要倾注自己的热情和耐心,潜移默化学生,使学生敢于面对,勇于攻破,可采用分而治之,反复推敲、重复练习等方法;对于学生的弱点,要善于在平时教学中注意收集、整理学生易淆易疏忽的问题,或直接指出,或设问激疑,使学生集中注意力,牢记错误,不要一错再错。总之,正确处理三点,才能使学生学有所得,才能使其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保持对化学学科的浓厚兴趣。
四、用学生熟悉的事例引导学生保护环境的忧患意识和使命感,稳定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据报道,我国每年沙化的土地面积达数百公顷,今年以来,多个城市遭到沙尘暴的袭击,尤其是西北地区更为严重,面对沙尘,人们苦不堪言,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在我们生活中,环境污染给人们的健康、生存环境带来威胁。如居住在水泥厂和石灰厂周围的人们长期吸入粉尘、CO、SO2等有害气体的空气,饮用受过污染的河水、井水造成对人体的极大危害,甚至大气中粉尘渗透到人们的居室,它们会通过呼吸道、皮肤侵入人体内,甚至可以致癌。厨房里的油烟有害成分也会危害人们的健康等,以及发生在我们周围的事例,如煤气中毒、汽车、摩托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农村垃圾随意堆放对空气、水的污染,水泥厂排车的三废使周围农作物枯死,农民过量使用剧毒农药使鱼类生物大量减少,自然界中可饮用的水量急速减少,动植物种类逐年灭绝,等等。这些真实的污染环境威胁人类安全的事例,给人类敲响了警钟,我们要通过化学课的讲授,让学生逐步认识环境污染对人类造成的重大损失,了解只有科学地利用化学及其他科学知识合理开发利用大自然,才能真正成为环境的朋友,并要求学生立志成为化学知识的有效应用者和环境的保护者,与人为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应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增强保护环境的忧患意识和强烈的使命感。
五、巧用电教媒体,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