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技巧范文

时间:2023-03-22 17:15: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象棋技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象棋技巧

篇1

1、中国象棋速胜技巧:布局陷阱法,布局偏招引起的歧路变化,分为埋伏奇兵、弃子诱敌、将计就计和自投罗网。

2、当今社会发展迅速,人们生活节奏加快,所以业余象棋爱好者无疑希望对弈的棋局速战速决。为此,只要掌握布局陷阱的知识,并在棋战中灵活运用,使对方措手不及而陷入被动,便能收到速胜的效果。

3、布局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受到古今棋手的重视,因为从布局正着与偏着的对比中,人们将找到布局战术的客观规律。对于初级棋力的爱好者来说,先学习布局陷阱,从中体会到一些运子要领、战术技巧,逐步加深对布局原理的认识。陷阱中通常包含一些精彩的攻杀法,给人印象深刻,容易记住,遇到棋力不高的对手肘用之常可奏效,这也增添了弈棋的乐趣。

4、设计陷阱不限子一步棋,通常由一系列配套着法构成,它应该顺乎棋局的发展,因势利导,无论对方是否上当,自己都能掌握主动。但切忌故意造作,牵强附会,以免一旦对方察觉徒劳无功。当然更要防止假陷阱,即自己设计错误,弄巧反拙。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2、炮不过河,过河必杀:我们都知道炮是需要炮架的,有隔山打虎的作用,所以非常适合防守,和远距离攻击。所以炮一般情况下不过河,过河的话非杀即将,必须让他死一个棋子。防守的时候,炮有两个经常用到的阵势,一个是当头炮,最险不过当头炮,他可以很好的遏制对方左右两边棋子的转移。还有一个策略是,用象或者士作为炮架,左右两边各一炮,左右相互看护。

3、三步出车:并不是说在三步以内出车,而是说出车的速度要快,如果对方红棋,先人一步,你要紧随其后出车,不能慢他两步,否则你就非常被动了,车的杀人速度太快,你出车慢了就死光啦。我用车,最喜欢把它放在河边巡查,防止对方的马过河,还可以放在两肋威慑老头。

4、一马当先:马可以作为一个骑兵,当什么兵都过不了河的时候就要考虑马是不是该出洞了。新手用马要看好什么时候是蹩马腿的,你想用自己的马踹敌人的马,你必须得让他的马憋住腿,然后才能让你的马踹,而不是被踹。

篇3

1、先出炮、马,后出车、兵,切忌贪吃子,开局无必要不要重复走同一子。兼顾两翼要协调,基本原理就是要尽快集结子力和争夺河界。

2、开局是指双方按各自的战略思想把棋子布成一定阵势的阶段,中国象棋开局口诀是《凌玄布局诀》。

(来源:文章屋网 )

篇4

曾经有几次机会接触到了外企的英语面试,那种与私营或者国企不同的面试要求和氛围,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记得那个时候,为了能够给外企面试官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在网上找了很多关于英语面试的资料,但都没能使我成功,在北京新东方的一次讲座中给了我好多面试技巧,让我进入了梦寐以求的外企。今天,我要给大家讲的是关于在英语面试中需要注意到的一些细节部分,那就是在面试中绝对不能够提出的问题。这些问题,无论是你有意还是无意的,只要你一提出,那你这次的英语面试也就到此为止了,没有后续了,所以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避免问出以下这些问题。

第一,咨询外企背景情况。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互联网的社会,作为一个有素质的应聘者,在参加面试之前,应该做好面试单位的背景调查、业务范围调查以及自己所要应聘职位具体的工作范畴的调查。如果到了面试的场合,你还要咨询公司具体是做什么的,那就意味着,你告诉面试官,你是一个毫无准备的应聘者。这种情况,无论是在中文面试还是英文面试中,都是超级忌讳的。

第二,咨询升职机会。

在参加过中国私企面试的人都知道,当面试官问“是否还有想要了解的问题”的时候,应聘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咨询所应聘的职位的发展空间,也就是所谓的升职机会。这个在中国私企的面试中是允许的,甚至有相当一部分私企的面试官会觉得应聘者有上进心。但是在外企的面试中,这个情况似乎不太通行,尤其是在第一次面试的时候,这样特别容易遭到面试官的反感。

如果你进入了复试,又特别想要问这方面的问题的时候,你可以很委婉的引出,试问公司是否每年都有绩效审核以及薪资评估。这样的情况,在复试中是允许问到的。但是切记不可硬来,过于直接。因为一个还没有得到工作机会的应聘者,直接的问到升职机会,显得过于轻浮了。

第三,咨询其他相关的职位。

很多应聘者在参加外企英语面试的时候,有时会发现自己的能力比所要应聘的职位要求的能力高出很多,但是又因为对于这家外企特别的喜爱,最后就会向面试官咨询是否有相关合适的应聘职位。在咨询相关职位的时候,不能够过于直接,如果应聘者过于直接的话,会遭到面试官的反感。

篇5

关键词:坐标变换;摇臂机构;方向余弦;数学建模;汽车起重机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H122 文章编号:1009-2374(2017)01-0022-03 DOI:10.13535/ki.11-4406/n.2017.01.011

1 概述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商用车在汽车市场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尤其是重型特种车辆,例如起重机这种特种工程车辆,是国家在大力发展经济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随着起重机作业环境的多样化,随之而来的是吨位的增加,车身变得更长、更宽,甚至越来越多轴化。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如何提高车辆在过弯时候的稳定性并减少轮胎的磨损量已经成为起重机在设计时不得不考虑的部分。起重机的转向系统中,使用的是梯形转向系统,这种情况下,如果转向杆设计不合理会造成轮胎的非正常磨损,使得整个转向杆系的受力变大,损害车辆的转向性能和车辆行驶的安全性。而影响整个转向系统的关键是摇臂机构,以往很多文献皆采用分块方法对其独立分析来研究它的性能,使得精度较低,通用性不强。参考文献[1]中使用空间几何方法进行数学建模,使用MATLAB工具箱中设立约束进行优化,文中数学模型不精确,结果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本文主要采用空间坐标变换的方法,对空间坐标使用方向余弦和矢量进行运算并对摇臂机构进行分析,很好地解决了转向摇臂的数学建模和优化分析,具有一定的通用性。

2 双摇臂机构的空间数学建模

2.1 双摇臂机构的运动学分析

图1 双轴转向系统的摇臂机构简图

图1所示的是一种典型的双摇臂机构模型,由两个空间四杆机构,和一个平面四杆机构组成,其中是前摇臂,是后摇臂,是前摆杆,是后摆杆,CD是摇臂间拉杆,AB是前拉杆,EF是后拉杆,BO3是前转向节臂,FO4是后转向节臂,、点为垂臂旋转中心点,、为轮胎旋转中心点。它们的运动关系为:前转向节臂BO3前拉杆AB前摇臂、前摆杆后摆杆、后摇臂后拉杆EF后转向节臂FO4。为了建立双转向轴系统摇臂结构的数学模型,使用空间坐标变换和刚体运动学理论进行分析。

2.2 一轴内轮转角与垂臂O1AC摆角的传动关系及总传动关系式

车轮转向角度是由多个转动效应叠加而成的,其中包括转向轮外倾角、主销后倾角、主销内倾角以及主销转角。由于前三个角度的叠加角度相对较小,为了降低建模分析复杂程度,因此文中认为主销转角就是车轮转角。

首先,建立坐标系。如图2所示,以为坐标原点建立总体坐标系,轴为水平向后为正,轴为垂直向内为正,轴为垂直向上为正。同时以一轴的转向节球头销中心B到主销轴线的垂足为原点,建立连体坐标系,轴以的方向为正,轴以主销的方向为正,轴的方向符合右手坐标系定义,则B点的连体坐标值为()。

表1给出了A、B、C、D的X和Z坐标位置点优化前后的坐标值及目标函数值,表中结果对比结果显示优化后的摇臂机构的目标函数值为3.58只相当于优化前的目标函数值12.49的28.7%。图4为优化前后转向误差平方值的示意图,由图可知优化后转向误差大为减小。图5为优化前后的转角误差仿真示意图,表明转向角的误差优化后相较于优化前大为降低。通过仿真与车辆实际验证表明:本文所建立的分析及优化方法正确,所得结果真实可靠。

5 结语

为了对两轴转向系统中双摇臂进行优化设计,对双摇臂机构建立了空间数学模型,通过采用空间坐标变换理论对相关参数进行余弦变换和矢量计算,将设计目标选定为总转向角度误差最小化,对相应坐标的X和Z坐标进行约束限制,通过仿真计算找到摇臂机构相关参数的最优解。

结果表明:基于空间坐标变换分析方法具有一定的普适性,该方法既可以在二轴转向系统中进行使用,也可以在三轴或者多轴转向系统中的摇臂进行优化设计。

参考文献

[1] 肖悦,张代胜,等.重型汽车转向双摇臂机构的优化

设计[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

29(2).

[2] 刘吉玉,刘刚,王泽东.双桥转向摇臂机构设计方法

的研究[J].工程图学报,2010,(2).

[3] 李庆欢,张代胜,吕召全.基于ADAMS的双前桥重

型汽车双摇臂设计及优化[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

然科学版),2006,29(1).

[4] 宁介雄,周海霞.汽车摇臂机构的数学建模及其最优

化[J].机械设计,2007,24(2).

[5] 崔军华.双前轴转向汽车的摇臂机构优化设计[J].专

用汽车,1994,(4).

[6] 阎以诵,黄文华.汽车起重机多桥转向摇臂机构设计

方法研究[J].工程机械,1992,(1).

[7] 童秉枢,李学志,吴志军,张春凤.机械CAD技术基

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8] 刘惟信.机械最优化设计(第二版)[M].北京:清

华大学出版社,1994.

[9] 王望予.汽设计(第三版)[M].北京:机械工业

篇6

关键词 气象短信;定位;编辑技巧

中图分类号 P4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1-0043-01

气象信息是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资源。天气的变化,小到影响个人的日常生活安排,大到关系国计民生的发展调控,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决策信息。为了解决气象信息的“最后一公里”难题,让更多的受众及时获悉突发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气象部门除了加大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传播力度外,重点加强了手机气象短信网络建设。手机气象短信因其方便、快捷的特点,受到了大众的欢迎和认可,其社会服务效果明显。气象短信是气象部门向公众传递气象信息的重要渠道,目前全国共有8 363万手机用户能够得到气象部门发出的天气预报和防灾预警短信服务,占手机用户总数的1/4左右。因此,如何提高气象短信的编辑质量,是气象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 气象短信的定位

1.1 服务性

手机气象短信是气象部门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做好重大气象服务和灾害预警气象服务的主要手段[1-2],是气象部门与社会公众进行沟通的桥梁,是气象部门对外进行服务的主要渠道和载体。因此,服务性是气象短信的首要特性。在气象短信编辑上,要时刻树立服务意识,寻找受众的兴趣点,让受众感到气象信息的实用价值,感到气象短信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例如,夏季持续大雨,人们最关心是否发生洪涝灾害,是否影响其出行;夏季高温高湿,人们关心闷热的天气将持续多久;秋雨连绵数日,人们关心双休日是否秋高气爽,适合出游;三夏时节,农民最关注农作物收获的天气情况;狂风大作,人们关心是否会造成煤矿的停电危及矿工的生命安全等。总之,要从其角度考虑问题,针对受众的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

1.2 科学性

手机气象短信不同于一般的生活短信,它是气象科技人员利用高科技手段,通过研究分析,集体会商得出准确的预报结论后,再经过短信编辑人员提炼形成的气象科技产品。因此,在编辑气象短信时,必须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在涉及到一些气象术语时一定要准确,涉及到天气对各行各业的影响时,要言之有据。要在受众中形成一个品牌,体现气象部门的气象信息的科学性、权威性以及可信度。

1.3 知识性

天气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很多人对气象知识不甚了解。手机气象短信的内容除了天气现象、温度、风力风速等常规预报以外,吸纳了更多多轨道产品,如雾、雷电、空气污染、紫外线等。另外,一些与生活有关的小常识不仅丰富了短信的内容,也给用户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例如,夏季可告知人们避暑的方法,冬季可告之避免静电的小窍门,雷雨天可提醒人们如何远离雷击等。

1.4 新闻性

气象信息本身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具有很明显的新闻特色[3]。气象新闻向来是新闻媒体捕捉的热点,尤其当天气出现异常时。气象部门在追踪气象新闻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手机气象短信就有意识地强化了其新闻特色,除了向用户传递天气变化信息外,还赋予了更多的气象新闻信息。

1.5 创新性

要让不同的受众对气象短信百看不厌,其内容、格式都要有所创新,有标新立异之处。汉语言文学丰富多彩,只要能描述清楚,气象信息可以使用不同的文体形式,比如文言、白话、顺口溜、打油诗或古诗词等,也可以将格言、谚语、典故、歌曲、诗词等重新汇编,以大大增强信息的表现力,使受众产生强烈的共鸣。

2.1 增强文学性与艺术性

短信是依靠文字来传递信息的,富有诗意的文字能够让人心情舒畅、赏心悦目。气象信息储存在手机之中,受众可以反复读取。因此,气象信息要经得起受众仔细品味。一则好的气象信息,不仅仅局限于传递翌日的天气、温度等信息,而且可以使人欣赏生活和享受温馨,像家中的老人在嘱咐家人注意冷暖,像好朋友在聊天,亲切得像一杯茶,捧在手中热乎乎的。

2.2 力求语言生动

短信现在已经成为一种雅俗共赏、老少皆好的新的流行文化。气象短信传递的虽然是严谨的科技产品,但也应当改变一成不变的套话。运用大量的修辞方法如比喻、拟人、对比等,把信息表达得更加丰富多彩,读起来朗朗上口,易懂易记,也易于流行和传播。

2.3 用词简练

气象短信手机仅限70个字,小灵通只有45个字,有限的字数内既要准确地诠释天气预报,又要根据相应的气候特点恰到好处地增加提示用语,这就要求短信语言必须简

(下转第45页)

(上接第43页)

练,要以最少的文字表达最大的信息量[4-5]。

3 结语

随着气象短信用户不断增加,气象短信编辑的质量好坏在开拓气象短信市场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好的短信更能发展和巩固用户群。因此,气象短信的编辑者,应增强驾驭文字的能力,掌握丰富全面的百科知识,不断改进气象短信的表达风格,将气象信息演绎得更生动、温馨、精彩,使之更人性化,提高气象短信对用户的吸引力,树立气象短信的品牌形象。

4 参考文献

[1] 郭洁.浅谈手机气象短信[J].四川气象,2004,2(3):60-62.

[2] 姚宏新,姚楚平.气象短信业务发展前景与完善短信预警服务的探讨[J].沙漠与绿洲气象,2009(S1):207-208.

[3] 宋海强,姜冬梅.浅谈手机气象短信的营销与制作[J].山东气象,2006(4):28-29.

篇7

【论文关键词】雷暴;记录;编报;技巧

雷暴的记录、编报是地面气象观测中的难点之一,究其原因在于规定难理解[1]。从业务上常出现的问题可以看出,观测中的技术性差错大多数与雷暴有关。因此,应对和雷暴有关的突出技术问题进行归纳、解析,以为雷暴记录、编报奠定基础。

1过去天气现象的编报技巧

陆地测站地面天气报告电码《gd-01ⅲ》关于雷暴和降水编报的特殊规定,文字难于理解,《电码技术汇编》对此采用文字、列表和符号说明等方式加以解释也不便于记忆和使用。实际上该规定可用如下文字语言表述:如果现在天气现象选报91-99,则过去天气现象w1和w2的编报步骤为:首先剔除过去1 h内的所有降水;再在剩余时段中优先选编非雷暴期间的7、6、5和过去6 h内的4、3为w1和(或)w2;若无或缺则按先大后小的顺序补选过去1 h的9、8,雷暴期间的7、6、5为w1和(或)w2。即选报3步,后2步可记忆为“76543、98765”。

2当前天气现象的编报技巧

对于现在天气现象选报17或29,选报w1和w2基本同一般天气的编报规定,只不过要优先考虑一点,即如果雷暴期间(或)和雷暴停止之后有降水,则必须选报其中最大的一个降水电码为w1或w2。

2.1雷暴方位的记录与编报

对雷暴系统从整体上做出正确的判别,是准确记录雷暴方位的首要前提。了解天气形势与雷暴路径的关系,可以指导观测,减少误差。

2.1.1雷暴系统。系统是自成体系的组织。雷暴系统可定义为“由若干个相互联系的对流云单体组成的具有独立结构的中小尺度的对流体”[2-3]。在地面气象观测中,孤立的雷暴单体、飑线、多单体雷暴群、多单体风暴云等都是自成一体的雷暴系统。整体性是系统最基本的特征。因此,不同系统之间有明确的界限。实际工作中以雷暴的不同方位为标志,对应于cb云体的非连续性分布,是判别不同系统的基本依据。

2.1.2天气形势与系统路径的关系。冷锋雷暴是影响山东省的主要雷暴之一,出现的频率最高,路径一般为西北东南;在北部、东部地区,东北冷涡配合横槽形成的强雷暴,其雷暴路径多为西北东南;江淮气旋生成的雷暴系统影响鲁南地区时,路径多为西南东北。不同地区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雷暴路径不能一概而论。此外,参考雷达、卫星云图等非常规资料来判断雷暴的行经也是提高记录精度的一条重要途径[4]。

2.1.3雷暴方位的编报问题。目前在部分担任发航危报的台站电报中的雷暴方位基本等同于雷暴系统,即方位da为系统中闻雷的方位,db为x。事实上,观测薄中记录的仅是雷暴的起、止方位(或加记中间方位),即雷暴的行经(路径)。航危报中的雷暴方位是观测时的闻雷方位(发报标准:测站闻雷所在的方位即为发报方位)。一个系统可能多方闻雷,此时db编报9,而气薄按其行经可只记其中一个方位或不记方位。因此,两者不等同,电报中的方位气薄一中不一定有(天顶“z”除外),且气薄中记录的方位也不一定能在电报中完全反映出来。对于雷雨形势,依其定义应至少占4个方位,故w 2=3对应的db应为9。

2.2其他有关问题

2.2.1电码95、97的编报。雷暴的大小是按其释放的能量的大小进行区分的,大雷暴97除雷声大、闪电频繁外,还必须同时具备2个条件:伴有大风、伴有大雨(迹线陡升)。单纯以雷声大或雨大编报97,或根据雷暴不分大小均固定编报95都是不合适的,应根据当时实际出现的情况来编报电码97、95 [5]。

2.2.2冰雹重量的测量。测量冰雹的最大平均重量虽然很简单,但仍常出现此类记录的缺测现象。其原因一是测量人员紧张,二是缺乏实际操作经验[6]。其实只要拣几个最大或较大的冰雹放入任意不渗水容器(不一定是量杯),待其他工作结束后,再设法量出(或计算出)其体积,再除以冰的个数即可。

2.2.3cb云伴随的云系。与cb伴随的云系没有固定的模式,随天气形势等条件的不同而有一定差异。有经验的观测人员应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客观记录云状,真实地反映当时的天气变化,以确保气象资料的准确性、代表性和比较性。

3参考文献

[1] 吴凌志.有关雷暴记录、编报的技巧与要点[j].山东气象,1996(4):35-36.

[2] 曾先仁.危险天气通报中天空不明时特殊情况下云组编报方法[j].江西气象科技,1997(3):38.

[3] 张晓娟,王红兴,彭记永,等.谈地面观测中大风记录处理与编发报[j].现代农业科技,2010(1):280.

[4] 徐欢,刘春风,柳宏英,等.城镇天气预报编报发报系统建构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0(4):315-316.

篇8

所谓项目发展模式,是借用项目管理的思路,对企业的新产品、新市场、新业务、新定单等进行“项目”管理,待时机成熟后再“转制”为子公司或者分公司的企业发展模式。而对新产品、新业务的“项目管理”已经很普遍了,但是对于新市场和新定单的“项目管理”却没有被引起重视。

曾经发生在浙江省源恒洁具有限公司(后文简称“浙江源恒”)的一件事情,很值得多方面、多角度的研究。2002年年初,该企业收到一笔美国300万美圆的定单时,由于每只利润只有1元钱而公司内部激烈争论,就“接”与“不接”展开讨论。本刊第158期曾经从经济学角度,讨论过该企业为何总在5000万规模上徘徊,而本文则从管理学角度,具体探讨此事的处理技巧,以便企业界参考。

一、背景分析

“浙江源恒”当前正处于满负荷且产品供不应求的运行状态,同时,300万美圆的定单对于产值5000万的企业来说,也不是小数目,需要企业认真思考、谨慎对待。另外,企业也不可能总是采用加班加点的生产方式,所以该定单会对企业造成巨大的冲击,既意味着一个重大的机会,也意味着一个重大的挑战。如果弄不好,不但此“单”完不成,也影响其它定单的交货。

众所周知,中国特殊的法制环境使得我们中小企业的管理模式一直处在“家族管理”、“后家族管理”阶段,因此,对于人才的引进和人才的培养问题,企业家们一直在苦苦思索。也总是在使用职业经理人提高企业总价值但增加了风险与使用自己人维持企业价值但较少风险上作出权衡。而显然的是,这300万美圆的定单不可能在原有的家族管理方式下完成,对企业来说,这也是对管理方式的一种巨大挑战,所以企业才忧心忡忡而又心有不甘:一方面,拒绝了该定单,有可能失去了企业发展的重要契机,有些惋惜;另一方面,接受该定单,又担心完不成或者启用能人能完成,但又潜伏了巨大的风险。

不过,如果该定单不接的话,定单将成为对手的重要发展契机,而现实中,这的确也发生了,被上海一家同样生产马桶盖的企业接受了,对手企业很快转变了生产方式、管理方式,扩大了企业规模、提升了企业的价值,一跃为该行业的“老大”了。

更重要的是,我们都熟悉的“正反馈效应”也发生了。企业接了定单后,名声大振,原来下此定单的企业又继续发出了源源不断的定单,他的兄弟、朋友的企业也都模仿他,对上海这家马桶盖企业下定单了。而“浙江源恒”从此以后定单也大幅度地减少了。

二、项目发展模式

对于“浙江源恒”来说,该定单的处理技巧已经事过境迁,但是这事后讨论既是总结经验教训也将对企业的后续发展做一些借鉴。

该定单由于数额巨大,可以单独成立一个项目部,由该项目部负责协调该定单的生产,既可以由企业内部的“剩余劳动力”加工、也可以找效率更高的其他企业加工,并形成一个企业内外的竞争机制。同时,由于项目部不影响该企业原有定单的完成,所以对企业来说,没有特别大的风险,可以启用能人甚至职业经理人负责项目部。待时机成熟后,该项目部就可以“转制”为该企业的子公司或者分公司,这就是项目发展模式。项目发展模式还具有如下的优点:

转贴于 第一、项目部的业务可以在企业内完成、也可以在企业外完成,既可以对企业内部的生产方式、生产管理等形成压力,也可以对合作企业形成压力,拥有了一张很好的谈判底牌,增强了企业的谈判能力。

第二、项目部的内外协调,可以比较内外成本,从而更能够清楚地知道本企业的成本函数,并促使自己去思考、把握本企业的成本函数,这是很多企业都很忽视的问题。

第三、项目部的内外协调,可以将合作企业的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带进企业,增加本企业的活力,提高本企业的竞争力。

第四、项目部的内外协调,还“打通”了企业的价值链,就像“气功”打通了经脉,“功力”将跨越式的提高。

第五、项目部的企业内部协调,可以增加企业内部的沟通,使得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能够更好的合作,而中小企业本不该有的企业内部协调问题常常是企业发展的巨大障碍,而“浙江源恒”也面临这相同的问题。

第六、项目部的成功,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式,也是企业顺利拓展的重要手段。既可以屏蔽外部风险,也可以增加企业的发展能力。

第七、在项目部的发展过程中,还能够为企业培养源源不断的人才。企业“项目”往往具有全新的运作机制,因此,项目部就成为人才的历练和培养的一个很好的场所,这样,项目部也就成为企业各级人才的培训学校。

第八、项目部的全新机制还可能酝酿企业文化,冲破原有的种种限制,为企业飞速发展缔造企业文化、企业氛围和企业环境等。

三、项目发展模式中应警惕的几种危险

项目发展模式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有很多优点,也有许多重大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需要企业家在采用该种模式时予以特别的注意。

第一、项目部终究是企业的内部机构,在企业风险分担中,特别是现代法制社会里,项目部的风险会直接转化为企业的风险。即使可以单独注资成立子公司的形式将项目部的风险“独立”,但是,信誉的作用机制往往与法律的要求相背离。很多的浙江民营企业,为了自己的信誉,即使是自己可以不用偿还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下属子公司的负债,母公司往往也会替子公司偿还,变“有限责任”为自己的“无限责任”。

这当然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增加了企业的信誉资产,但同时也增加了企业的风险,所以,项目部的发展终究也应该纳入母公司的发展战略之中。

第二、项目部管理人员有可能真正“独立”,脱离企业,另起炉灶。项目部人员具有内外的协调能力,业务逐渐熟悉并运用自如,这时,项目部人员有可能脱离企业,成立新公司与自己竞争。这也成为许多企业成立项目部的一大心病,尽管可以多加防范,比如财务部统一核算、资源统一调配、人才统一使用等,但是,项目部依然有可能独立出来,所以,人事选择和考评,以及人才激励等往往也就成为企业必须考虑的重要议题。

第三、项目部人才自身的膨胀和在企业内部的崛起,一方面带给企业新鲜血液,但另一方面往往也会带来项目部独特的不适宜于母公司的工作习惯,以及项目部的“党派”倾向。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及猴王集团的经验与教训。猴王集团在企业发展之初,采用了“项目发展模式”,让许多有志青年“下海”并以项目的方式自身拓展,使得猴王越做越大。但同时,这批“能人”也开始从子公司进入母公司而且逐渐执掌大权,并将以前在项目部的那些工作经验带进母公司,给企业危机埋下了伏笔。另外,这些“能人”也逐渐任人唯亲,而非任人唯贤,使得企业渐渐失去活力,渐渐失去企业的竞争力。

最后,项目部的种种特殊地位获得了种种特殊的“权力”和种种特殊的“油水”,使得企业内部争先恐后角逐这些“油水”岗位。如果企业处理不当,小的方面讲,会使企业矛盾重重,大的方面讲,可能导致企业分崩离析。我们经常看到,这些“油水”多的岗位,使得企业内部竞争出现扭曲,也可能导致大量的人才流失。所以,如何公平、公正、公开地在企业内外招聘项目部的人事问题,也将是笔者下期重点谈论的话题。

篇9

关键词:桥式起重机,车轮啃轨,分析

 

桥式起重机运行时,车轮轮缘和轨道接触,产生挤压摩擦,增加了机构的运行阻力,并造成轮缘或轨道严重的磨损,这就是车轮啃轨。车轮啃轨很难避免,轻微啃轨不影响起重机正常使用,啃轨严重时会产生较大响声和震动,车轮轮缘和轨道剧烈磨损,使车轮和轨道短时期内报废,还增加运行阻力,使起重机运行过程中扭摆,造成安全隐患,影响起重机的正常工作。起重机大车车轮啃轨的危害最大,所以本文主要讨论大车车轮的啃轨。

1.车轮啃轨现象

车轮啃轨形式多样,有时一侧车轮内侧轮缘啃轨,另一侧车轮外侧轮缘啃轨,有时车轮只在某段轨道运行时啃轨,有时只有一个车轮啃轨等。检查车轮是否啃轨,可从以下迹象判断:

(1)轨道侧面有一条明亮的痕迹,严重时有毛刺或有成条的铁屑剥落。

(2)车轮轮缘内侧有亮斑和毛刺。

(3)起重机在起动和制动时,车体发生走偏、扭摆现象。

(4)起重机行驶时,在短距离内车轮轮缘和轨道间隙有明显的改变。

2.车轮啃轨原因分析

2.1轨道的原因主要有:

(1)两条轨道相对标高偏差超出标准范围,使车体向一侧倾斜造成啃轨。

(2)轨道水平弯曲过大超出公差范围造成啃轨。

(3)两条轨道的轨距整体或局部超差造成啃轨。

(4)轨道基础下沉或房梁钢结构变形等造成啃轨。

2.2车轮的原因主要有:

(1)两个主动车轮直径偏差过大,使两侧车轮的运行速度不等,车体运行歪斜造成啃轨。

(2)车轮水平、垂直偏斜过大使车体运行歪斜或车轮滚动面磨损不均匀造成啃轨。

(3)车轮轮距、对角线不等使车体运行时失去应有的窜动量,造成啃轨。

2.3桥架的原因主要有:

(1)主梁下挠引起大车车轮轮距变化,造成啃轨。

(2)主梁旁弯引起对角线偏差,使大车车轮轮距变化,造成啃轨。

2.4传动系统的原因主要有:

(1)分别驱动的大车运行机构中,两电动机不同步引起车轮运行速度不等,造成啃轨。

(2)分别驱动的大车运行机构中,两侧联轴器、减速器的间隙不等,相差过大,两制动器调整松紧程度不同,引起车轮运行速度不等,造成啃轨。

以上从四个方面分析了车轮啃轨的原因,有时车轮啃轨是一方面的原因,有时是几方面原因同时作用的结果。所以,要根据啃轨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针对具体原因采取相应措施,综合处理,减少啃轨现象。

3.减少车轮啃轨现象采取的方法

3.1调整或更换轨道

根据对大车运行轨道的检测结果分别处理。如两条轨道的相对标高偏差和间距过大,可通过调整轨道压板、垫板处理;如轨道水平弯曲过大,能矫直则矫直,不能矫直则更换;如轨道基础下沉或房梁钢结构变形等原因造成啃轨,修复比较困难,需要整体考虑,在不危及厂房安全使用的前提下,可以通过加固基础、轨道下面加垫板、加固房梁钢结构的方法解决。调整或更换轨道后必须重新测量,检查两条轨道的相对标高、轨距偏差和轨道的纵向、横向水平度,保证轨道的修理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后,才能投入使用,并将测量结果记入设备档案备查。

3.2修理或调整车轮组

一般情况下由于车轮的原因引起车轮啃轨最普遍,所以往往通过调整或修理车轮组能有效地减轻啃轨危害。

检查发现车轮踏面磨损不均匀造成两轮直径偏差过大时,应卸下车轮,送到机加车间车修车轮踏面,有条件的可以先对车轮踏面堆焊然后再车削,最后对车轮踏面进行表面淬火处理。

检查发现车轮偏斜过大或车轮轮距和对角线不等时,应仔细分析检测结果,有时只需调整一个车轮组,就可以同时解决车轮的水平、垂直偏斜,轮距和对角线不等等几个方面问题。尽量选择调整一个车轮组,而且最好是从动车轮组来解决问题。用千斤顶顶起车体,使车轮离开轨道面6㎜~10㎜,松开车轮组螺栓,根据检测结果计算需要调整的量,调整水平偏斜时,在车轮组的垂直面加垫;调整垂直偏斜时,在车轮组的水平面加垫;调整车轮轮距、对角线不等时,应割掉车轮组的键板,调整好后再把键板焊上。调整后车轮的水平位置和垂直位置如图所示,呈“内八字”形,当起重机承受载荷时,车轮正好垂直受力。

调整后车轮的水平位置和垂直位置

3.3修复主梁

根据国家有关技术标准规定,桥式起重机主梁须有足够的上拱度,但主梁究竟下挠到什么程度起重机就不允许使用,目前国家尚无明确规定。应根据GB6067-85《起重机安全规程》中的有关规定,对于主梁下挠度较小的起重机暂不维修,但要降级限时使用,下挠度较大的起重机,一般采用加固焊接变形法或火焰加热法修复主梁。修复主梁要将起重机放置在地面上找有资质的专业维修人员进行,修复后不仅要保证上拱度达到国标要求,还要保证旁弯值符合标准要求,达到校正车轮轮距的目的。

3.4检修传动系统

更换两侧电动机为同型号同厂家的电动机,检修两侧联轴器、减速器,调整两个制动器弹簧的压缩量,使制动力矩相等,保证两侧车轮运行速度基本相等,从而减少车轮啃轨现象。

总之,必须足够重视车轮啃轨现象,加强日常巡检工作,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避免和减少车轮啃轨现象,延长车轮和轨道的使用寿命,提高设备作业率。

参考文献:

〔1〕王福绵主编 《起重机械技术检验》 学苑出版社 2000年

〔2〕张兴柱主编 《桥式和门式起重机安装、使用、维修与检测》 辽宁起重机械安全检验中心 1991年

〔3〕陈道南主编 《起重运输机械》 冶金工业出版社 1994年

篇10

关键词 侨乡 地域研究 都市侨乡

中图分类号 K0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7326(2009)02-0095-06

近20多年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有关侨乡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研究成果也越来越丰富,而研究亦不断深入发展,这是一种十分可喜的现象。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观察到有某些关于侨乡研究的基本概念和范畴没有形成共识,换句话说,就是在某些研究方面没有形成交流和研讨的共同平台和基础,往往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很难说到一起去。另外,有些新提出的概念,在理据和实际的使用上都似存在问题,尚值得进一步推敲。概念和范畴研究是一个学科的基础研究,所以很有探讨的必要。

本文拟就“侨乡”和“城市侨乡”的概念提出一些个人看法,并就界定这些概念和这些概念在研究中的运用作适当的解释和探讨,以请教于同行。

一、关于“侨乡”的概念和研究

一般研究者都认同,侨乡研究的发轫,始自陈达的《南洋华侨与闽粤社会》,亦即20世纪30年代末期。虽然从五六十年代开始,侨乡研究有了一定的发展,一些研究东南亚历史的学者深入福建和广东的侨乡。对早期出国劳工和海外华人对近代中国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影响等课题做了有价值的调查研究。与此同时,另一批中外交通史专家的研究,亦涉及到侨乡的研究范畴。但若严格地说,侨乡研究的发展。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事。

在20世纪30年代末期,陈达把侨乡称为“华侨小区”,它的特征是“迁民人数较多,历史较长,迁民对于家乡有比较明显的影响。”显然,陈达对华侨社区的界定,着眼于海外华人的数量、历史和影响,成为后来“侨乡”界定的基础。

20世纪80年代以后,有关侨乡研究的著作在诠释侨乡的概念时,往往同时阐述它的特点。为了研究的方便,我们首先把在这个课题研究中有代表性的观点,按年份先后整理如下:

19世纪末,台山侨乡逐步形成。台山地区华侨除瞻养家眷外,开始在家乡办公益事业,投资商业,大大推动了当地和国内的经济发展。

侨乡的特点是“侨居国外的人数多,侨眷、归侨多;同国外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密切,联系面广,经济讯息多,侨汇、侨资多,商品经济比较活跃,但本地人多地少,资源比较贫乏;文化、教育事业比较发达”。

侨乡的特色:“一、侨汇或侨资成为维持和发展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柱。二、侨户成为一种特殊的社会阶层,他们在经济上较为优越,但却没有政治权力。三、消费性较强。”

侨乡是“华侨在中国的故乡。出国华侨,绝大多数为闽、粤、琼等省人民。这些省出国华侨较多的县份,向有侨乡之称”。

“‘侨乡’原是指与华侨有广泛联系的中国村落。”“如果有可靠的统计数字,或甚至有数字可查,那么人们将以出国的人数为依据,作为划定‘侨乡’的标准。”“‘侨乡’一词,是学者基于生态与历史的理由,用来指那些特殊的城市或乡村。那些城乡有很多人出国,而他们的经常收入,至少有一半来自侨汇。”

“侨乡,即华侨故乡。”侨乡有几个特点:“第一,华侨、华人、归侨、侨眷人数众多;第二,与海外的亲友,在经济、文化、思想诸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第三,尽管本地人多地少,资源缺乏,但由于侨汇、侨资多,因而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第四,华侨素有捐资办学的传统,那里的文化、教育水平较高。”

“侨乡是伴随着华侨的出国与回归,综合政治经济文化和地理等因素的作用,经过岁月的推移逐渐形成的。”

“作为华侨在国内分布地域类型的侨乡,在广东是以华侨人口总数与当地人口总数比例来界定。以10%为界。”

侨乡是“与海外乡亲联系密切、受海外影响明显的中国移民的重要移出地”。它与非侨乡在人口结构、形成海内外联系网络、受海外经济力影响、中西文化交融有明显的差别。

从上文引述有关侨乡概念和特色的论述可见,到目前为止,在“侨乡”概念研究的层面上,仍然是以海外移民的数量、海外移民与家乡的关系、海外移民对家乡的影响等因素作为界定的基本条件,在几十年的研究中没有明显的深化。但是在侨乡的具体研究方面。正如本文开始所说的那样。近年却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理论研究落后于实践研究,是目前侨乡研究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任何领域的研究,理论研究都不应该走在具体研究的后面,相反,应该努力寻求完善和突破,使之成为研究的方向和指导。基于这种观点,本文试图对“侨乡”的研究范畴和概念作进一步的探讨。

研究侨乡,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它的研究范畴的一般属性。本文认为,侨乡研究从它的宏观范畴来看,是属于地域研究。地域研究所涵盖的范围很广泛,而就目前对侨乡研究的实际情况而言,绝大部分应是属于地域历史研究。

地域的历史研究要求研究者在研究中不仅要注意它的地域特性,还应特别注意它的历史特性。

地域特性除了地理环境的自然属性之外,很重要的就是它的人文属性,而地域自然属性与人文属性又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所以,当我们研究侨乡时,地域的人文属性就往往成为研究的核心。以广东侨乡为例,从广东地域的人文属性来看,它的广府、潮州和客家三大方言群的存在,就必然要反映在侨乡社会的研究中。广东三大方言区的侨乡,虽然有其共同的特点,但亦具有各自的强烈特色。另外,东、西、北江的三江汇流地区――珠江三角洲,由于自然条件的优越,顺理成章地成为广东地域政治、经济、文化的核心地带,而在这些基础上形成的珠江三角洲侨乡,亦具备了它特别的影响力,这无疑亦是由自然属性所带来的人文属性的后果。地域特性中的自然属性转化为人文属性还有一个非常特别的例子,那就是人们地域的共同性,即所谓“共同地缘”,会产生“地缘关系”和“地缘认同”,这种现象在侨乡和海外华人研究中是经常可以看到的。

本文认为,近年侨乡研究有较深入发展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表现在对由于地域的不同而对侨乡特性带来的差异开始重视。如有的学者用“五邑侨乡”、“中山侨乡”、“潮汕侨乡”、“晋江侨乡”、“青田侨乡”等带地域性的名称去涵盖研究范围,使研究成果充分显示了地域特性对侨乡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这些研究成果,说明侨乡研究已经超越了一般性的表面研究阶段,正在向具体研究的纵深发展。

侨乡研究的历史特性,很重要的方面表现在研究中对时代的严格界定。从目前对侨乡的研究来看,绝大部分是属于近现代地域研究的范畴。而近现代的侨乡,又具体经历了形成、发展、转变的几个重要阶段。因侨乡本身的特性和世界及中国近现代历史大环境的影响,侨乡呈现出非常明显的历史阶段的特

色,所以,一些忽视历史性的笼统的侨乡研究,往往会导致结论的偏颇和失误。比如,20世纪初形成阶段的侨乡,与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的侨乡,无论在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都有着明显的区别。因此,从目前的研究状况来看,认识侨乡的历史发展阶段和侨乡的变化,是推动侨乡研究的重要环节。

为了研究的方便,我们可以把中国近现代侨乡的发展历程大体上划分为五个阶段:第一,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是侨乡孕育和形成的阶段。第二,从(1912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1937年),是侨乡发展的阶段。第三,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是侨乡停滞的阶段。第四。从20世纪40年代末到70年代末,是侨乡转变的阶段。第五,从1978年到现在,是侨乡新发展的阶段。

这里要强调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不仅是海外华人史的重大转折点,也是侨乡历史发展的重大转折点。我们应该承认和正视对农村社会的巨大影响,同时亦应看到海外华人社会的巨大变化对侨乡所产生的作用。这两种因素同时作用的结果,是导致近代所形成的侨乡转变的最主要原因。虽然我们不打算在此展开这个问题进行深入讨论,但有一点要指出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国和世界历史的变化使近代形成的侨乡逐渐失去了它的主要支柱。中国农村基层结构――宗族结构的淡化和解体影响十分深远。而侨乡各种与海外华人联系的社会网络:同乡组织、血缘组织、同行组织等功能变得非常弱小,剩下的只有家庭的关系仍然维持。与此同时,海外华人社会移民成分和文化思想意识的重大改变,即从以苦力为主的移民到各阶层混合的移民,从“落叶归根”到“落地生根”思想意识等等的重大转变,亦从根本上改变了海外华人与侨乡联系的管道和方式。历史的重大变化清晰地向我们提示,当代侨乡与近代早期形成的传统侨乡,有着质方面的不同,因此必须要用新的观念和视野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侨乡。

我们在此提出要用新的观念和视野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侨乡,强调现代侨乡与过去侨乡在某些质方面的差异,并非否认那些在近代时期形成的侨乡发展到现代,仍然存在一些非侨乡没有的共同特性。而这些特性与它的历史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特别是近代侨乡所形成的传统思想和中西文化结合的影响依然存在,特殊的历史积淀使侨乡社会产生了一种现代文化风俗的根,而这种根使它在变化过程中同时保存着历史的延续性。不过若要凭藉这种根使侨乡回复到二次大战前的社会状况,重建过去侨乡的经济、社会联系方式,实属不再可能。在20世纪80年代,即在改革开放以后,有些侨乡希望通过复兴宗族关系来复兴侨乡的社会经济。吸引海外华人回乡投资,结果成效甚微。原因是他们不明白现代中国和海外华人社会的状况,都非可同日而语矣。

虽然,我们看到近年有些学者,特别是社会学、人类学的学者,他们在资料研究和实地调查中已经看到自二次大战后侨乡社会的变化。但是他们似乎并没有把它提高到地域社会转变的层次去进一步分析,因此他们的成果并没有得到其他侨乡研究者,特别是侨乡历史研究者的充分重视和利用。不少人仍然把历史上的侨乡与现代的侨乡放在一起研究和审视,大大妨碍了研究的深入发展。

根据前文对侨乡历史发展的分析,我们认为从研究角度看,首先应把侨乡划分为“近代侨乡”和“当代侨乡”,其分界是第二次世界大战。

从宏观的角度看,近代侨乡是中国卷入世界历史潮流的产物。近代侨乡的发展过程也是中国农村近代化的特殊过程。因此,研究它的重点应是侨乡形成的背景和原因,侨乡的社会特点,侨乡与中国社会和海外华人的关系。

而当代侨乡,包括历史侨乡和新生侨乡,它们既保持中外联系桥梁的这一特色,又是中国现代化过程中最具发展潜力的部分。研究当代侨乡,除了要分析从近代侨乡到当代侨乡转变的历史进程,还要注意近代侨乡留下的各种社会因素在当代社会的作用。而对新生侨乡,则要考察它形成的各种特殊原因以及与海外华人社区的联络渠道和方式。从社会文化的角度看。无论是近代或是当代侨乡,都是当展多元文化的重要园地。我们决不能光从侨汇和投资的角度来判断当代侨乡的好坏,而忽视当代侨乡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除经济以外的思想文化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二、关于“都市侨乡”问题

“都市侨乡”是近年侨乡研究提出的新命题。

“所谓侨乡,其基本含义就是华侨华人的故乡,与此相关是‘故乡’中有一定数量的归侨侨眷。从这个意义出发,都市只要有向外移民,有居住在国外一定数量的华侨华人,有一定数量的归侨侨眷,那么它也应是侨乡。”非常明显,提出要重视都市侨乡研究的学者,把居住在海外的华人和在城市居住的侨眷、侨属人口数量,作为界定都市侨乡的最重要的根据,此外还提出把地区级以上的城市的“中心城区”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应该肯定,开拓对都市归侨、侨眷,以及他们与海外华人的关系的研究,无论从学术和实践的角度来看,都是十分有意义的。但由于这个命题的研究,尚在开始阶段,所以有关命题中的概念、范畴等方面需要讨论的地方仍不少。本文并不打算全面探讨“都市侨乡”这个命题,只就其中若干问题谈谈自己初步的看法,以期引起关注和讨论。

本文认为,我们首先应对“都市侨乡”研究的对象和范畴作一个宏观的探讨,以求弄清这个研究命题最基本的特质。

若按照上述学者对都市侨乡概念的界定,即有一定数量的海外移民和归侨、侨眷的城市就可以称为“都市侨乡”,那“都市侨乡”与“农村侨乡”似没有什么区别。但一般人都清楚地知道,作为都市与乡村最显著的不同,就是人口流动不断,世代固定居住的人口总是占少数,特别是那些发展中的城市。从这种都市的特质,使统计其“海外移民”产生身份界定的困难。许多城市的“海外移民”,并非由该城市向海外迁移的,而是由侨眷从乡下或其他地区迁到这个城市而“带来”的。这个城市并不是他们的“故乡”。至于归侨,也是如此。很多海外归侨也不是回到他们的故乡,而是定居某一个他们认为适合生活的城市。所以,都市的归侨和侨眷与中国近代农村那种稳定的地缘和血缘关系根本不同,他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往往是松散的,而凝聚实际上是一种重新组合。

与此同时,我们亦应该明白,中国城市向来有一种吸纳各种人的传统机制。正如一些研究中国近代城市的学者指出的那样:“外籍人和城市社团是传统中国城市结构的又一特征。”“这些社团。结成不同层面、层次递进关系的社会网络,它超越了阶级的横向关系。”这些结论,对我们研究都市的归侨和侨眷问题,有相当大的启发意义。由此可见,研究城市侨乡,以归侨和侨眷为核心所组成的社团应是我们重要的研究对象。当然,在都市社团中,不少是由不同背景组成的,所以我们要特别注意海外华人、归侨和侨眷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既然“都市侨乡”是以都市为研究华侨、华人问题的范畴,那我们就应该从都市研究的角度去考察有关研究内容,因为城市的性质和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研究对象的存在形式和社会功能。比如历史上的农村侨乡与海外华人所建立的关系网络,对后来都市归侨和侨眷与海外华人建立的新网络来说,只能起到某种辅助的作用。因此,我们很难利用过去农村侨乡研究的一些结论,去套用“城市侨乡”,而只能从了解近现代中国城市发展的特点和因素入手,深入考察都市归侨、侨眷和海外华人联系的网络以及其他活动,注意历史时空带来的影响,才能比较准确地掌握“都市侨乡”的状况,做出有价值的研究和得出对现实有参考价值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