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车技巧范文
时间:2023-03-30 20:10: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倒车技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虽然车是在往后倒,但眼睛还要往前看看。倒车如果不注意车头,车头两边很有可能蹭上东西,甚至可能撞到过路的行人。往左后倒时,要注意右车头,往右后倒时要注意左车头。
2、如果地方很小,车两边都有障碍物,往左后倒时,尽可能让车身贴左,反之贴右,这样可以提前打把转向,缩短倒车距离。
3、倒车前先观察好地形,在停车的地方,开过去的时候就要注意先看好空位的周边是不是有障碍物。
4、如果有人在,可以让他帮忙指挥,千万记住要摇下车窗不然会影响到你的听觉,这样的话外边人指挥就没什么用了。摇下车窗的另一个好处是:如果看不到地面的情况,可以把头伸出窗外观察。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2、在车辆停止的时候,然后把方向盘打死,一边低速行驶,然后观察你会看到自己车和后面的车成45度直角,这个时候方向盘回正。
3、在停车状态下回正方向盘,让车身和库平行;直线倒车至拐角处,利用车门后视镜或直接用眼睛查看路面,时刻确认后方安全。当左后轮中心到达拐角处时停车。
4、当你的车车头刚好越过前面车辆的保险杠的时候,停止倒车。当停止倒车后,再把方向盘打满,与第一次打满相反,然后回正。
篇3
2、如果地方很小,车两边都有障碍物(比如停有车),往左后倒时,尽可能让车身贴左,反之贴右,这样可以提前打把转向,缩短倒车距离。怎么贴呢?可以先直倒一下,再上,上的时候贴左或右,然后再倒就可以了。
3、倒车前先观察好地形,在停车的地方,开过去的时候就要注意先看好空位的周边是不是有障碍物。新手经常不注意,开过以后就倒,万一车后有矮桩或小孩子就可能踫了保险杠或撞人。
4、如果有人一起,可以让他帮忙指挥,千万记住要摇下车窗,不然外面的人喊破了喉咙,你也听不见。尤其是新手,容易慌张、照顾不过来,隔着车窗,声音小了也可能听不到。摇下车窗的另一个好处是:如果看不到地面的情况,可以把头伸出窗外观察。
篇4
1、现实生活中倒车并不像科目二考试过程中规矩多,可以根据两车的距离调整一个比较适合倒车的距离,当看到一旁有停车位时,可将汽车开过停车位,调整车辆入库角度后再倒车,这样做最大的好处是目测车位空间是否足够。
2、倒车入库时尽量车尾对准停车位,可以在倒车的过程中,避免大幅度的调整方向,同时还能有充足的空间调。
(来源:文章屋网 )
篇5
位置调整好后,就可以开始倒车了,不过通常情况下无需打死方向,而是通过观察两侧后视镜内的情况,适当做调整。
既然不是考场,所以有时候压到车位线也无所谓,最重要的就是观察后视镜。首先看转向内侧,只要通过车位线,即刻观察外侧后视镜,避免碰擦。
倒车入库的难度要比侧方位停车小不少,只要稍加熟悉操作流程,完全可以一次入位,并且两侧保持合理的间距。
篇6
1、新手倒车时,速度一定要慢。不管是新手倒车还是老手倒车,这都是必须要注意的一点。不仅不能踩着油门倒车,更要半踩着刹车,特别是新手倒车时要用比怠速更慢的速度行驶才行。这样才有更多的时间来观察周围的环境。
2、新手倒车时,一定要多观察周围环境和反光镜,倒车时多观察反光镜都是必须的。就算你有倒车雷达,或者倒车影像,也不能全指望这些设备,因为这些设备一般情况下,都只能看车子的正后方,而看不到两侧。
3、多观察。新手倒车时更应如此,如果感觉太近,在车上观察的不清楚,宁愿停好车下来观察好了再去倒车,毕竟新手倒车时车感还不是太好,所以不要存在任何的侥幸心理。
(来源:文章屋网 )
篇7
1、倒车是一个平时应经常锻炼的技术,在一个窄道上,50米的距离,倒车前先看一下车的右面是否有障碍物,当然,最好有一个人替你看着右面,以防突然有人出来。然后,你在距左面路边40厘米的距离开始倒车,小车一般不用开车门,放下玻璃即可,油门要稳,方向不要忽左忽右,纠正的幅度要小,倒完50米的距离下来看看,车辙是否“画龙”,不行再来一次,一直到倒成一条直线为止。
2、调头,我这里说的不是一般的在大路上的调头。在部队专门练过这一招,采用离合器半联动的方式(适用于比较老的车型),向后倒时向右打方向,然后踩下离合器,利用惯性让车向前冲,同时向左打方向,车停下的一刹那,再把方向回过去。再向后倒,如此重复五六次,总算把车头调过来了(这是从左面调头)。
(来源:文章屋网 )
篇8
下面介绍一下具体的操作技巧:
1、上车后,首先要调整好前后座椅及靠背的倾斜度,让自己以比较舒适的姿势开始练车,另外扎好安全带,调好后视镜;
2、车辆在进入坡道前要摆正方向,把车辆顺正,这是半坡停车的关键,因为进入坡道后再调整车辆容易跑偏;
3、顺正车后,挂上一档慢慢前行,要右打方向,由于坡道定点停车对边线的要求高,只有边距达到30厘米才算合格。因此要尽量在上坡前把车辆向右移动;
4、爬到坡后,要看好标杆和停车虚线标志,集中注意,车速不要过快,对准坡顶标志慢慢爬即可;
篇9
关键词:数控;车床;对刀;技巧
1、程序原点的设置方式
在FANUC Series 0i Mate-TC系统的数控车床中,有三种设置程序原点的方式:①设置刀具偏移量补偿②用G54~G59设置程序原点③用G50设置刀具起始点。
1.1 设置刀具偏移量补偿
车床的刀具补偿包括刀具的“摩耗”补偿参数和“形状”补偿参数,两者之和构成车刀偏移量补偿参数。试切对刀获得的偏移设置在“形状”补偿参数中。
试切对刀并设置刀偏步骤如下:
(1)用外圆车刀试切一外圆,沿+Z轴方向退出并保证显示屏上X坐标不变。
(2)停车,并测量试切外圆的直径,记为φ。
(3)按“OFS/SET”(偏移设置)键一按补正对应下的软键一工具补正/形状页面一进入“形状”补偿参数设定界面一将光标移到与刀位号相对应的番号栏(如G 01),输入Xφ,按“测量”键,系统自动计算出X方向刀具偏移量。
(4)用外圆车刀试切工件端面,沿+x轴方向退出并保持z坐标不变。
(5)停车后,按“OFS/sET”键方法同3)步所述输入Zo,按“测量”键,系统自动计算出Z方向刀具偏移量。
1.2 用G54~G59设置程序原点
(1)试切和测量步骤同前述一样。
(2)按“OFS/sET”键一进入“坐标系”设置,工件坐标系设定页面一移动光标到相应的654~G59位置一输入程序原点的坐标值。
(3)在加工程序里调用,例如:G55 X100 Z100。
注:①若设置和使用了刀偏补偿,最好将G54~G59的各个参数设为O,以免重复出错。②对于多刀加工,可将基准刀的偏移值设置在G54~G59的其中之一,将基准刀的刀偏补偿设为零,而将其它刀的刀偏补偿设为其相对于基准刀的偏移量。
1.3 用G50设置刀具起始点
(1调外圆车刀试车一段外圆,沿+z轴退至端面余量内的一点(假定为a点)。
(2)停车后,测量外圆直径,记为中。
(3)选择“MDI”(手动指令输入)模式,输入M03 S500,G01U-φ F0.2,M05;切端面到中心(程序原点)。
(4)选择“MDI”模式,输入G50 Xo ZO,按循环“启动”按钮。显示屏上显示绝对坐标(0,O),把刀尖当前位置设为机床坐标系中的坐标(O,0)。
(5)选择“MDI”模式,输入GOO X100 Z100,按循环“启动”按钮,使刀尖快速移动到起刀点(该点为刀具离开工件、便于换刀的任意位置),此处假设为b点,其坐标为(100,100)
注:①运行程序前要先将基准刀移到设定的位置(100,100)处。②加工程序的开头必须是G50 X100 Z100。③基准刀程序起点位置和终点位置必须相同。
2、精确对刀
(1)通过试切、测量、计算得到的对刀数据应是准确的,但实际上由于机床的定位精度、重复精度、操作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手动试切对刀的对刀精度是有限的,因此还须精确对刀。所谓精确对刀,就是在零件加工余量范围内设计简单的自动试切程序,通过“自动试切测量误差补偿”的思路,反复修调偏移量或基准刀的程序起点位置和非基准刀的刀偏置,使程序加工指令值与实际测量值的误差达到精度要求。由于保证基准刀程序起点处于精确位置是得到准确的非基准刀刀偏置的前提,因此一般修正了前者后再修正后者。
精确对刀偏移量的修正公式为:
记:6=理论值(程序指令值)-实际值(测量值),则
Xo2=xo1+δx Zo2=Zo1-δZ
篇10
桥头跳车现象对公路的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
关键词:桥头跳车台背回填填料地质地基
引言
公路建设投入运营后桥头出现跳车现象已经成为业内人士的关注。对于如何从实用、经济方面更好的解决桥头跳车的问题已经成为研究的主要课题。桥头跳车台阶的产生和形成是多方面的,涉及到地基地质条件、填料、施工填料、施工、设计等诸多方面的因素。
1桥头跳车的原因
1.1地质条件、地基受压沉降的原因
桥台及台后填方地基的地层岩性状况千差万别如基岩(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黄土地基、冻土地基、盐渍土地基、膨胀土地基等,其中除基岩(指次坚石以上的盐类)地基外,其他类型的路基一般情况下桥台及台后填方的作用下均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沉降或竖向固结变形。尤其是软土路段,如果路基的基底处理不善就会找造成路基沉降;
一般情况下台背的地物、地貌其他路段不同,地形起伏,地质条件不一。同时由于桥台处路基填筑高度较大,产生地基应力也相对较大。因此台后填筑地段产生的地基沉降也较其他路段大。再者由于施工过程对原地基事实上的扰动和破坏,有的虽已经采取了工程措施,但残余变形依然存在。加之工程实施后一定范围内地基的颗粒结构受到不均匀的压缩,其应力向路基两侧及桥涵底部扩散,使地基基础的密实度增加。其次路堤的本身荷重使地基产生压缩变形,形成地基沉降。
1.2填料本身的原因
公路路基压实虽然采用了重型击实标准,压实度为96%,但由于填料在一定期限内产生压缩变形。根据目前相关的资料表明,路基填料本身的压缩变形为路基填筑高度的1%左右,所以台后填料越高基压缩变形也就较大。而目前桥台的台背填土一般都较高,所以变形也就越大。再者,桥台台背与路基的接缝,经水渗入以后,也会影响台背填料的水稳性和强度,使之产生压缩变形。特别是软土地基路段,由于地基土天然含水量高、空隙比大、压缩性高、强度低、渗透系数较小,地基沉降更为严重,而且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趋于稳定。
1.3施工填料及施工过程的原因
在台背路堤施工时对路基范围内的地基填前处理不彻底、台背填料采用不当,或含水量过大。
路基填筑方法不规范(如填筑的厚度、机具的选择、压实的遍数不规范等。有些单位为了赶工期,放松管理不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施工,有些单位对跳车问题认识不深刻,不能根据现场台背填土作业面的实际情况组织施工、不能严格控制每层压实度不大于15cm的要求,仍采用一般填筑施工方法进行作业。
施工中工序安排不合理也是引起桥头跳车的一个原因。公路建设的施工方法一般是桥(构造物)后路基,桥建好后在进行回填。由于构造物的影响为保证密实度在大段路基施工中采用的强夯、大吨未震动碾压等措施不能使用。大型压实机械不能靠近桥台,而改用小型夯实机械或人工打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压实质量。在施工和监理工作薄弱的情况下,就使得靠近台背一定范围内的路基密实度事实上远远低于设计与规范的要求。
为了防止沉降提前的发生,可以先安排台后填料,后施工墩台,即线台后钻。由于施工时受到工期的限制和要求,一般是先施工墩台,后进行填土。从而造成了路基沉降量较大,桥台沉降量较小,这些原因引起的跳车现象,是我们施工中经常遇到的,无不与施工过程有密切关系。
1.4设计的原因
我认为桥台与台背填土不属于同一种物质,无论怎样做他们的密度都会达到相同,总是会有不同的沉降。虽然提高台背回填的压实质量,高过现行施工规范规定,设计时往往要求台背压实度从地面开始就必须达到96%的压实度标准,其出发点也是防止(减少)填料的压缩而已。至于是否有必要提出如此高的要求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如果再联想一下地面以下土壤的密实度和车轮荷载的扩散机理,便可以得到感性答案。
增加桥头搭板长度。从设计规定而言,工后容许下沉量桥台为10cm,后台一带为20cm,一般路基为30cm,而利用搭板对桥台和台背的沉降差进行过渡很有必要。为了提高行车的舒适性,当然搭板越长越好,但过长的搭板又会增加没必要的投资。在目前的设计中,往往特大型的桥的搭板设计的要长一些,小型的桥往往设计的饿短一些,对于搭板长度的设计仍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2桥头跳车的防治措施
台背填土压实施工较麻烦,施工时时常被放松和疏忽,日后则发生较显著的下沉,形成台阶,出现桥头跳车。要解决上述导致跳车现象发生的问题,就必须采取正确的施工措施和适宜的施工方法,具体问题还要具体对待。
2.1地质地基的处理
对于淤泥地段地基的处理方法有:袋装砂井、塑料排水板、堆载预压法、填土法、高压喷射法、震动碎石桩法、强夯法等。对于含水量较大的粘质地层可进行换土处理;对于一般粘土可进行开挖翻晒,待土质晒到最佳含水量时再回填压实。回填土的上层留60cm厚有石灰土填实。如果遇到雨季施工不能晒干时,则全部采用石灰土。在路基底下有一层石灰土层,便形成一个渐变带,可以避免、减少沉降的突变。
地基可以分为天然地基与人工地基。直接放置基础的天然土层称为天然地基。如果天然地基土质过于软弱或有不良的工程地质情况,需要进行人工人工加固或处理后才能修筑基础,这种处理过的地基称为人工地基。
对于软土地基的处理,目前国内已有换土法、超载预压法、排水固结法、高压喷射注浆法、震动碎石桩法、挤密砂桩等方法。下面介绍采用深层搅拌法加固桥头软基的方法。
深层搅拌法是用于加固饱和粘性软土地基的一种方法.深层搅拌法是20世纪60年代由日本和瑞典分别开发的软土加固技术。目前应用最多的为粉喷桩,一般借助于压缩空气,采用深层搅拌机械设备,从不断回转的中心轴端向四周被搅松的土体喷出浆体固化剂(如水泥等),经叶片搅拌并吸收周围水分,在固的深层软土中进行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 使软土硬接成有整体性和一定强度的优质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减少沉降量(特备是工后沉降量),缩短固结期,提高边坡稳定性。
采用石灰粉喷桩加固软粘土,其原理与公路常用的石灰加固土基本相同。石灰与软土主要发生以下作用:石灰的吸水、加热、膨胀作用;离子交换作用;碳酸化作用(化学胶结作用)、火山灰反应以及结晶作用。这些作用使土体中水分降低、土颗粒微聚而形成较大的团粒,同时化学反应生成复合水化物在水中逐渐硬化而与土颗粒粘结一起从而提高了地基的物理力学性质。水泥搅拌桩加固软土地基的原理是加固过程中发生水泥的水解和水化反应;水泥水化生成钙离子与土中的钠离子交换使土粒形成较大团粒。这些反应使土颗粒形成胶凝体和较大颗粒;颗粒间形成峰高状结构;生成稳定的不溶于水的结晶化合物,从而提高软土强度。
一般对搅拌桩的设计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A搅拌机的设计,包括确定桩长和选择固化剂(如水泥和石灰)的掺入量;
B置换率和装数的、计算;
C桩位的平面布置;
D下卧层地基的验算
对于利用深层搅拌法处理台后路基时,应当特别考虑桩长及置换率。据资料表明,一般认为桩长在10米左右比较有效,置换率以15%~25%最佳。工程中通常路中央处的状较长,路肩处较短;在近桥台处状长些,在一般路段处状较短些。
粉喷桩固结法适用于深层淤泥烂粘土地基,加固效果明显,工后沉降少。施工过程中路基填涂速率不受限制,且无振动、无污染,对周围环境或建筑物无不良影响,近年来已得到广泛应用。粉喷桩对加固有机含量较高的软粘土效果较差;不适应在地下中含有硫酸区域内施工;冬季施工时易受气温影响。缺点一时造价较高,二是设计计算方法不成熟,尚待进一步完善,另外,搅拌桩的质量监测也缺少全面的规范,而且影响搅拌桩质量问题的关键因素(粉体的计量问题)目前还未得到很好的解决。
2.2填料处理
台背填土应采用透水性材料或设计规定的填料,严禁采用膨胀土、液限粘土、腐殖土、盐渍土、淤泥和冻土块等不良填料。填料中不应含有有机物、冰块、草皮、树根等杂物或生活垃圾;应该选用强度高、压实快、透水性好的材料。如:砾石土、碎石土、中粗砂和强度较高的工业废渣。同时选料应选用摩角较大的填料,这样有利于从台背缝隙中渗入的雨水沿盲沟或泄水管顺利排到路基外,从而减缓雨水的危害,而且也有利于改善压实性能,使台背填土达到设计要求的密实度。为改善密实性,要做好相应的级配试验采用最佳级配。通常情况下,透水性填料的填筑长度沿纵向在基底部小于2m,并接1:1设置斜坡或开挖成阶梯状进行填筑压实。
2.3设计的处理
桥台与台背填不属于同一种物质,要使两种不同的物质达到同一速度的下沉有点不切实际,因此设计时应尽量减小两种物质的不均匀沉降差。
对接头处路面进行处理。我们认为桥台到路基结构是不同体系,因此如何消除和减少结构物突变影响,使两个对接性质不同路面体系在抗垂直形变能平顺过渡是解决桥头跳车原因考虑的主要方面。路桥连接处设置桥头搭,可以使在柔性路堤产生的较大沉降逐渐过渡到刚性桥台上。搭板的附近端至于桥台上,搭板与桥台接缝填入沥青马蹄脂防止水分渗入。搭板的远台端搁置在路基上,路基沉降后搭板产生纵向滑移,为此,必须在台顶与搭板端之间设置锚栓。对连接沥青路面,则在桥台处增设厚水泥混凝土埋板,对连接水泥混凝土路面则在连接处路面板改为变厚式,混凝土路面同桥梁连接处最好是设置钢筋混凝土搭板。搭板一端在桥台上,并加设防滑锚固钢筋和搭板上预留灌浆孔,为避免二次跳车,常在搭板的尾端加设一段浅埋的变厚式埋板。在搭板、埋板或变厚式板的下层,为保证与桥台连接部位的刚柔层次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均能渐次变化,建议采用强度及回弹模量均高于其他路段相对应的路面结构层材料,以提高该部位的整体受荷载和抗冲能力,有利于减少错台幅度,调整不均匀沉陷,改善桥头跳车或二次跳车现象。
2.4对路基段进行处理
桥头过度段路基必须夯实、稳定、而均匀。影响路基强度和稳定的地面水和地下水,必须采取拦截或排出路基以外的措施。一般要求路基处于干燥或中湿态,过湿状态或强度与稳定性不符合要求的潮湿状态的填土,必须经过处理。
在台背的填料可采用超轻质材料做路堤,铺设轻质材料可以减轻路堤自重,有效降低地基应力,减少沉降并增大稳定安全系数,常用的轻质材料:如粉煤灰等。在桥台后宜选用摩擦角大,强度高、压实快、透水性好的材料如:岩渣、砾石、砂砾等。
为减少桥涵两端路堤的工后沉降,从而使桥涵两端路堤与桥台结构物的相对沉降量尽量小一些,一般可选用填筑路堤预压,让路基排水固结,使路堤沉降基本完成以后再开桥台位置土方,然后再施工挤桥台。
近年来,有才用泡沫苯乙烯等工程塑料作为桥头填料,可大大减轻路堤体的重量,能成功的遏制路、桥连接处的国度沉陷,其缺点是在汽油或柴油作用下有溶解倾向,并且价格昂贵。
2.5严格控制施工
合理安排好施工计划,施工时符合规定,是有效减少桥头跳车的关键。应遵循“早开工,工期长一点”的原则进行,控制好填料质量,尽量采用轻型材料,渗水性好的填料,控制好每层填筑厚度,碾压遍数,并对每层填筑质量实施检测,特别是控制好压实度的合格率。后台连接处填土应尽量与桥台砌筑协调进行,尽量使这些不易碾压地方密实度达到要求,台后最好按一定坡度设置泄水盲沟,沟底用粘土夯实,以利排水减少病害。
2.6相互协调
在桥头跳车的问题中应该从设计、施工、监理、养护部门相互协调,根据现场不同的地质条件做出不同方案,合理减少工期、造价,减少两个不同物质的沉降量,减小桥头跳车的危害,改善行车环境及舒适性。
在设计和施工中,应保证施工中的排水坡度,设置必要的地下排水设施。在台背回填时可沿整个台背竖直面用间断继配碎石或砾石材料做透水层,以利于排除渗入土体的积水或因冻融产生的游离水,使土体保持永久性干燥状态,防止塑性变形和地基下沉。
为了使填方压实度达到要求,必须完善施工工艺、方法和强化施工质量管理,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施工,加强建设监理工作,对台背施工的填土材料、压实机具、填土厚度进行检查,分层验收,层层把关,严格执行工序验收制度,这样才能确保桥台背后填土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玉峙.公路工程质量监理.人民交通出版社.1997.7
[2] 陶世群.高等级公路桥头跳车的研究[J].[中南公路工程].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