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自评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27 12:06: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学生自评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学生自评报告

篇1

关键词:中职学生;心理素质;自评

2012年12月对本校一年级学生进行了心理素质开放式问卷调查。调查内容要求首先评价自己心理素质好坏,然后写出自己心理素质好与不好的表现。全部调查人数为206人。其中,自认为心理素质好者占85%(174/206),自认为心理素质不好者占6.5%(14/206),自认为心理素质一般者占8.5%(18/206)。

一、认为自己心理素质好的表现

性格好;对自己有信心,处理事情果断,乐观地面对每一件事,宽容别人的事,考试有信心,考试下来乐观面对考试分数,别人上课说话,只要不打扰自己的前提下,会宽容别人说话这件事;坚持,有耐心,有良好的自控能力,团结同学,自觉;危急时刻冷静,果断,积极向上,诚实守信,对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自律,刻苦;不随意浏览网页不良信息;尽职尽责,在有挑战性的任务面前有毅力,不轻易放弃;面对困难,自强,善于思考,善于用积极方法调控情绪;是有责任心的人,对长辈尊重,对待学习认真勤奋,不管在什么地方都会主动发言,做事稳重,能够思考问题的对与错;能主动帮助朋友摆脱困难,对于父母之间的矛盾冲突,不是干着急而是用心去沟通化解,生活中的紧急安全事故能急中生智想办法解决;与别人发生矛盾时,会换位思考;喜欢上网但从来不浏览与学习无关的信息,认为心理素质的好坏与各个方面都有关系,并努力调整改变自己的心理状态,因为它影响着一个人一生的命运;可以积极接纳别人提出的要求;对生活充满了激情,对未来十分向往,审美观较强;对挫折和成功都有自信心,可以自我开导,以开朗的心态对待一切;适应环境,有意志;能积极参加学校的活动,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不打架,不吸烟;帮助困难的人;全面发展;有主见,不轻言放弃,相信自己的能力,立场坚定不易受别人诱惑;热爱集体,有主动性,知道自己是怎样一个人;大事小事淡定,说到做到,对自己犯的错误能担当并积极改正;有把握的事能放开去做,没把握的事想清楚再去做;事后自我反省;玩是玩、学是学,什么场合干什么;能正视困难;不气馁,不顶嘴讲道理,对自己满意;知道自己的缺点;头脑清醒;友好交往;行动有计划,头脑冷静,交友慎重;有一定的判断能力,慎重选择;没有不好的动机;能自己解决自己的烦恼;自知自己的不足;关键时刻能控制自己,能够和同学、朋友、家人促膝谈心,喜欢运动;不冲动,不去娱乐场所;性格、脾气以及交朋友的方式都表现出我的心理素质好;每次考试不好都能一笑而过;行为规范;心理素质好坏就看说话与做事,说话看是否符合逻辑,做事看合不合适;能承受较大的打击;精神饱满;果断从事,做了错事勇于承担,不做违法的事;每天都过得很充实,人缘很好,相信自己;有很好的控制力和人生观,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时刻注重提高自己的素质,经常反省;帮助别人等于帮助了自己;有很好的应激能力;能静下心来思考;自我认识彻底;不走极端;不会为一些小事大打出手;积极为班里作贡献;认清现状,规划自己的理想与未来;能力很好,能分清真善与假恶;可以勇敢地挑战自我,更加提高自信心,在与别人的交流中得到自信和发展;做事考虑后果,能力所及之事认真完成;能明辨是非;该做的尽力,不该做的坚决不做;态度好;阳光、热情;相信自己会越来越成熟;生活中没有太多的不良行为;能做一些有利于社会之事;跟别人交流并获得经验,能换位思考,不装清高;善于请教;脾气好,坚持不懈,坚持自己好的方面;处理事情方法与态度不消极,喜欢交朋友,性格外向;好面子,好强;不与同学发生正面冲突,不依赖别人;对自己的人生拥有积极的态度,违法乱纪的事从来不做,自认为不好的事也不干;成熟;不歧视别人,相信明天会更好;从不盲目地大喊大叫,富有爱心,宽宏大量;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通过正当途径去挣钱;对自己打击很大的事情也能面对;兴趣爱好丰富;能监视自己的行为;做事有方向,自豪,努力干成一件事。

二、认为自己心理素质不好的表现

自己老是有奇怪的想法克制不住;不爱学习,上课爱起哄,脾气暴躁;不认真,有时处理事情有些极端;不诚实,待人接物不开放,总会有不自信,没有勇气去接受一些事情;学习方面没有定力,不能控制自己,没有坚持;不能控制情绪;学习中出现困难时就会垂头丧气,一次失败就会心情很不好;占有欲很强,忍耐度有限;对没有了解的事乱发脾气;有时说脏话、吸烟、喝酒;粗心;做事经常中途放弃,不能坚持做完;如果一件事情做得久了,就没有耐心;马虎大意;优柔寡断脾气暴,消极,不成熟;爱闹事,乱扔垃圾,对长辈没礼貌,不懂得忍让;没有方向感,没有一个持久的情绪状态,没有较好的心理承受力;没有清楚地认识自己,把持不住脾气,不冷静果断;做事的动机不明白;不自觉,总是需要别人的提醒,懒惰;有时候“颠”不住;对生活没有任何期望,有些偏激,不能控制情绪问题;有些鲁莽,性格冲动;不乐观,没信心。

非常在乎别人的肯定;不能持久地坚持一个观点,和别人讨论问题也不能长时间坚持;考试不好的不良情绪久久不能平静;

上课回答问题不积极;对自己制定的计划只能坚持一个星期;每天总是闷闷不乐,搞得自己沉默寡言,与别人交流少是因为怕受伤;情绪非常激动且控制不住,往往做出错误的选择,经不住诱惑;冲动,缺乏毅力,管不好自己,兴趣贫乏,不喜欢活动;与同学说话控制不了情绪,看不惯别人的炫耀,也怕被别人小瞧;没有计划和方法,做事从来都是怕苦怕累,生活中不能发现自己的错误,暴躁没恒心,马马虎虎;易怒,性格不好;做事不考虑后果;有自闭症,不爱与人交往,性格内向,胆小怕事,对陌生的事物充满恐惧;不能冷静应对挫折还胡思乱想,爱哭,总是自己拿不定主意,软弱;记忆力不好,个性沉闷;时常觉得自己是一个非常差劲的人,不为别人着想只为自己着想,不自信,上课不敢回答问题,时常做白日梦,没有准确的自我认识。

篇2

【关键词】无保护;中学生;危险因素

Characteristics and risk factors of unprotected sexual behaviors in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LangfangYANG Danwei, XU Zhenlei, HAN Xiaoyuan. Department of Medical Psychology, Peking University Health Science Center, Beijing 100191, China

【Abstract】Objectives: To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risk factors regarding unprotected sexual behavior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nd to make suggestions for providing appropriate sexual education in the future. Methods: l410 students from 3 middle schools were selected to fill in Risky Behavior Questionnaire for Adolescents(RBQ-A), Family Environment Scale(FES), Center for Epidemiological Survey, Depression Scale(CES-D),Multidimensional Anxiety Scale for Children (MASC), Self-Esteem Scale(SES), Barratt Impulsiveness Scale(BIS), Adolescent Self-Rating Life Events Check List(ASLEC), Social Support Scale for Adolescents(SSSA) and a self-administered questionnaire. The risk factors for unprotected sex were identified by multiple regressions. Results: The total incidence of unprotected sexual behavior amo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was 4.1%,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students (P

【Key words】Unprotected sexual behav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 Risk factor

【中图分类号】R179【文献标志码】A

中学时期是个体一生发展的第二个高峰期,随着青春期的到来,个体从生理到心理都处于急剧变化的阶段。随着中学生生理和心理的逐渐成熟,性问题成为他们在走向成人过程中所必需面对的重要课题之一。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青少年性成熟年龄下降及其引发的一系列问题行为就已经在世界各国引起了广泛关注。我国卫生部、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 The Joint United Nations Programme on HIV/AIDS,UNAIDS)和WHO的数据表明,截止2011年底,我国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 people living with HIV/AIDS,PLHIV)约达78万人[1],其中由青少年无保护导致的风险性传播疾病/艾滋病、生殖健康疾病、少女怀孕等问题显著增多,对青少年的健康发展造成不良影响[2]。由此可见,青少年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本研究通过对中学生无保护的调查,从多方面探讨其发生的危险因素,为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性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无保护是指经常不使用或从不使用,经常不使用或从不使用其他避孕方法、有多个和性活动前/中服用酒精或药物。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在廊坊地区中等教学水平中学中抽取三所中学为总被试群体,分层随机抽取1410名学生进行施测,发放问卷1410份,有效问卷1320份,有效率93.6%。其中男生640人占48.5%,女生677人占51.3%,未报告者3人;年龄范围11~20岁,平均年龄15.53岁;独生子女726人占55%,非独生子女583人占44.2%,未报告者11人。

1.2方法

1.2.1自制一般情况量表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年级、家庭类型、是否独生子女等。

1.2.2青少年危险行为评定量表( RBQ- A)是用于评估青少年在过去一年中危险行为的问卷,由姚树桥教授等人编制,共计50个条目, 主要评估常见的6类危险行为:攻击与/或暴力行为、破坏纪律行为与/或违法行为、自杀与/或自残行为、吸烟与/或过度饮酒行为、不健康饮食行为与/或缺乏体力活动、无保护。采用5级计分,1=从不到5=经常。问卷总分表示危险行为的严重程度,得分越高说明此行为的危险程度越高。本研究主要通过此问卷的无保护部分了解中学生无保护的现状及特点,重测信度为0.047(P

1.2.3家庭环境量表简式(FES-F)为FES量表的简化版,包括家庭凝聚力、家庭矛盾、家庭和睦3个因子。

1.2.4流行病学调查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是用来筛查抑郁症患者的量表,由Radloff于1977年编制,CES-D着重于个体的情绪体验。我国常模研究数据表明,此量表的克伦巴赫α系数为0.90,重测信度(8周)为0.49,说明CES-D同样适用于我国[3]。

1.2.5儿童多维焦虑量表(MASC)是用于评估个体过去一周的焦虑情况,共39个条目,由4个分量表构成:躯体症状、社会焦虑、分离性焦虑、伤害逃避。采用4级计分,问卷总分表示焦虑程度,得分越高说明个体焦虑水平越高。

1.2.6Rosenberg自尊量表(SES)由Rosenberg于1965年编制,在国内外较为广泛的用于评估个体的自尊水平,包括10个条目,采用4级计分,1=很不符合到4=非常符合。

1.2.7Barratt冲动量表(BIS)由30个条目组成,根据每个条目出现的频度按1~4级评分。问卷总分越高,说明个体的冲动水平越高。

1.2.8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是国内最常使用的评估青少年生活应激事件的自评量表,用于评定青少年在过去一年中生活事件发生的频度和应激的强度。

1.2.9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SSSA)共18个条目,用于评估青少年的社会支持和来自他人的积极关注。

1.3质量控制

由统一培训的调查员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体施测,当场填写、回收问卷;调查采取实名制方式;问卷录入严格按照真实情况,同时对数据进行二次录入检查,不一致的数据,按照编号查找原始问卷重新录入;数据分析时剔除无效问卷。

1.4统计方法

运用SPSS13.0进行数据分析。采用统计描述、独立样本T检验、多元回归等方法。

2结果

2.1中学生无保护发生情况

有4.1%的被试报告曾有过无保护。从性别看,男生报告率为6.7%,女生报告率为1.8%。从年级高低看,初中生报告率为4.9%,高中生报告率为3.5%,高二学生报告率最高(4.3%)。从是否独生子女看,独生子女报告率为4.8%,非独生子女报告率为4.7%。从父母婚姻状况看,单亲及离婚的报告率最高(7%)。父亲学历为小学及以下的报告率最高(5%)。

2.2中学生无保护评分差异比较

根据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可知,中学生无保护评分在性别及是否独生子女方面均存在差异,在年级方面差异不显著。男生无保护评分显著高于女生(P=0.00),独生子女无保护评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P=0.01)。见表1。

表1中学生无保护评分差异比较(±s)无保护tP男6.66±1.902.970.00女6.37±1.34独生子女6.57±1.781.320.01非独生子女6.43±1.18

2.3中学生无保护的多因素分析

以无保护作为因变量,以一般社会人口学资料、家庭环境、抑郁总分、焦虑总分、自尊、冲动性、生活事件、社会支持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有10个变量进入方程,分别为抑郁、生活事件-其他、社会支持-父母、社会支持-同学、家庭意外、冲动性、学习压力、性别、焦虑及自尊,多元相关系数为0.387,联合解释变异量为0.150,即10个变量能联合预测无保护15%的变异量。而且,多元回归结果显示,抑郁情绪、负性生活事件、家庭意外、冲动性、学习压力、焦虑、自尊是中学生出现无保护的危险因素。见表2。

3讨论

3.1中学生无保护特点

本研究中中学生无保护的发生率为4.1%,与国内28个省级单位高中生5.9%[4]的发生率接近。发生率之所以稍低于之前的研究,可能是因为本研究只统计无保护的发生率,这也从侧面说明中学生的中无保护占大多数。另一方面,本研究发现初中生无保护的发生率高于高中生,表明无保护的健康教育迫在眉睫。但是,远低于美国47.8%[5]的发生率,虽然我国中学生无保护的发生率低于西方国家,但仍然不可掉以轻心。第一,由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对的态度较为保守,大部分家长和老师都谈性色变,中学生在性意识萌发的阶段没有得到足够的性健康知识,从而为无保护发生埋下隐患。第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及互联网的广泛使用,我国中学生的传统性观念遭受多种信息的巨大影响,为无保护发生埋下另一隐患。第三,中学生无保护的低检出率可能也和中学生受社会期许效应影响而做出的隐瞒有关。

对曾有过无保护的中学生进一步分析,研究发现存在以下人群特征和规律:第一,男生的无保护高于女生。这一点与国内很多研究结果一致[4,6],说明中学生中男生比女生更易发生性冲动,可以对男生进行针对性的性健康教育,以帮助降低整体学生无保护的发生。第二,独生子女的无保护高于非独生子女。这种现象的发生可能与独生子女自我中心、缺乏纪律性等特点有关。第三,在所有年级中,高二学生无保护报告率最高,说明在制定性教育方案时,把握好进行预防无保护教育的关键期至关重要,从根源上防止中学生无保护的发生。第四,生活在单亲及离异家庭的中学生无保护报告率最高,这也与国外研究结果一致[7,8];生活在核心家庭或大家庭的学生不容易发生无保护,说明来自父母的约束和情感支持是降低中学生无保护的重要保护因子。

3.2中学生无保护的危险因素研究

本研究通过多种心理社会因素为因变量对无保护总分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抑郁、生活事件-其他、社会支持-父母、社会支持-同学、家庭意外、冲动性、学习压力、性别、焦虑及自尊10个变量对无保护具有预测作用。其中,抑郁情绪、负性生活事件、家庭意外、冲动性、学习压力、焦虑及自尊是中学生出现无保护的危险因素。

研究表明,抑郁[9]及焦虑情绪都与无保护有相关性。对中学生来说,抑郁及焦虑等负性情绪会成为无保护的危险因素,可能是由于中学生自身心理发展的不成熟,情绪调节能力较差,从而在产生负面情绪时把无保护作为一种缓解负性情绪的非适应性手段。

生活压力一直是青少年问题行为影响因素研究的热点[10],生活压力的重要来源之一是负性生活事件,研究表明,负性生活事件是青少年危险行为发生的预测因素之一[11]。本研究结果也说明这一点,家庭意外、学习压力等负性生活事件可能会促使无保护的发生。

冲动性作为一种人格特质,是个体对自我的认知、计划和行为等方面缺乏管理和控制[12]。本研究结果表明,冲动性是无保护的危险因素。冲动性高的人不易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冲动行为,同时易与他人发生冲突,导致人际关系紧张,增加负性生活事件的发生,因此有发生无保护的倾向。自尊是个体对自我的总体评价,包括自我价值、重要性、能力等各方面[13]。之前的研究结果表明自尊是危险行为的保护因素,高自尊会降低危险行为的发生[14],本研究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这种现象的发生一方面可能和我国中学生无保护性的报告率较低,难以揭示其潜在关系有关,另一方面可能与文化差异有关。

综上所述,导致中学生无保护的危险因素之间可以互相影响,学校和家长作为中学生重要的监管机构和监护人,可以重点关注负性情绪、承受重大压力、高冲动性等特点的学生,预防和减少中学生无保护的发生。

3.3研究的不足

本研究存在以下几点不足:第一,从研究对象看,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以城区中学生为主,没有涉及乡下或偏远地区的中学生。第二,从研究设计看,本研究仅横向了解了中学生无保护的特点,后续没有进行追踪研究,不能纵向了解中学生无保护的发展特点。第三,本研究仅从社会心理因素探讨了中学生无保护的危险因素,没有涉及生物因素。下一步的研究方向可以扩大取样范围,涵盖发达地区及不发达地区的中学生,同时对其进行纵向跟踪研究,建立包括生物、心理、社会等影响因素的综合模型,为我国中学生无保护制定更完善的预防和干预措施。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世界卫生组织.2011年中国艾滋病疫情估计.中国艾滋病性病,2012,18(1):1-5.

[2]Daboer JC,Ogbonna C,Jamda MA.Impact of health education on sexual risk behaviour of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in Jos,Niger.Niger J Med,2008,17(3):324-329.

[3]章婕,吴振云,方格,等.流调中心抑郁量表全国城市常模的建立.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24(2):200-202.

[4]宋逸,季成叶,胡佩瑾,等.我国城、乡高中生发生的比较.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45(3):376-381.

[5]Danice K.Eaton,Laura Kann,Steve Kinchen,et al.Youth risk behavior surveillance-United States 2007.MMWR CDC,2008:6.

[6]黄艺娜,张铭清,江剑平.大学生婚前和性态度调查分析.中国性科学,2012,21(1):19-21.

[7]Manlove J,Ikramullah E,Mincieli L,et al.Trends in sexual experience,contraceptive use,and teenage childbearing:1992-2002.J Adol Health,2009, 44(5):413-423.

[8]Marchand E,Smolkowski K.Forced intercourse,individual and family context,and risky sexual behavior among adolescent girls.J Adol Health,2013,52(1):89-95.

[9]Goldberg AD,Chiappetta L,Gold MA.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pressive symptoms and risk-taking behavior in female adolescents.NASPAG 21st Annual Clinical Meeting:131.

[10]Goodyer I,Kolvin I,Gatzanis S.Recent undesirable life events and psychiatric disorder in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Br J Psychiatry,1985(147):517-523.

[11]Auerbacha RP’Abelaa JRZ,Zhu XZ,et al.A diathesis-stress model of engagement in risky behaviors in chinese adolescents.Behaviour Research and Therapy,2007(45):2850-2860.

[12]Moeller FG,Barratt ES,Dougherty DM,et al.Psychiatric aspects of impulsivity.Am J Psychiatry,2001(158):1783-1793.

[13]周帆,王登峰.外显和内隐自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3):197-199.

篇3

【关键词】 网络成瘾;中学生;信度;效度;量表编制;现况调查

doi:10.3969/j.issn.1000-6729.2009.01.017

中图分类号:B846、 C9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09)001-0063-05

互联网作为一种快速便捷获取信息的来源,已渗透到了计算机使用人群当中。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8年1月的《第二十一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7年12月31日中国内地的上网用户总数已突破2.1亿,35岁以下的人群占81%,其中18~24岁的青年占31.8%,18岁以下占19.1%[1]。互联网的出现,为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但也带来了许多负面的社会问题。因此,网络使用问题越来越受到专家和学者们的关注。1995年,美国精神病学家I. Goldberg首次提出了“网络成瘾障碍(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IAD)”一词[2],随后针对IAD的研究就不断地在进行着。

目前关于网络成瘾的流行病学调查多是直接采用国外量表的译本[3-6],然而由于国内外文化的差异难以消除,因此有必要编制适合中国国情的网络使用自评量表,本研究在编制网络使用自评量表的基础上,将量表在中学生人群中进行试测,评价其信度和效度,为网络成瘾的流行病学调查提供较为科学的检测工具;同时通过对样本人群的具体分析,对中学生网络成瘾情况进行定量描述,为进一步探讨不良社会心理因素对网络成瘾的影响及对网络成瘾人群的干预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方便选取北京市某非重点中学初一至高三6个年级31个班的1240名学生进行试测,并当场收回全部量表,有效1148份。其中男生523人(占45.6%),女生625人(占54.4%);年龄11-22岁,平均年龄为16±2岁;初一150人(占13.1%),初二169人(占14.7%),初三171人(占14.9%),高一227人(占19.8%),高二231人(占20.1%),高三200人(占17.4%)。三周后,在上述样本中随机选取初中1个班、高中2个班共130名学生进行重测,回收有效问卷115份。

1.2工具

网络使用自评量表 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参考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Forth Edition,DSM-Ⅳ)病理性赌博的诊断标准、物质依赖和物质滥用的诊断标准[7]、美国学者Young的8题网络成瘾诊断问卷和20题网络成瘾量表[8-9]、中国台湾陈淑惠的中文网络成瘾量表[10],通过专家咨询法编制网络使用自评量表。该量表共有36道题目,包含了自我控制能力(控制)、戒断表现(戒断)、否认表现(否认)、自我怀疑及负性评价(评价)、对生活学习和人际关系的影响(影响)、情绪症状(情绪)、躯体症状(躯体)、可能导致成瘾行为的原因(原因)、使用网络的目的(目的)和说明时间标准(时间)10个方面。采用1~5级评分。

1.3统计方法

采用相关分析、因子分析法对量表进行信度和效度的评价。信度评价包括重测信度和同质性信度的评价,效度评价包括内容效度、实证效度和结构效度的评价;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对试测样本进行网络成瘾的探索性分析,通过计算检出率和χ2检验对中学生网络成瘾的性别和年级分布进行描述。

2 结果

2.1量表的效度

2.1.1结构效度

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应用主成分抽取因子,经最大正交法旋转后共提取出了8个因子,其旋转后的特征值在1.038~5.248之间,累计贡献率为60.1%。量表题目与各因子间的负荷见表1。8个因子分别命名如下:F1因子命名为自我控制因子,与量表编制构想中“自我控制能力”的题目相符;F2为损害症状因子,与量表编制构想中 “对生活学习和人际关系的影响”和“情绪症状”的题目相符;F3为否认症状因子,与 “情绪症状”、“对生活学习和人际关系的影响”和“出现的躯体症状”的题目相符;F4为戒断症状因子,与 “戒断表现”的题目相符;F5为情绪改变因子,与 “自我怀疑及负性评价”和“可能导致成瘾行为的原因” 的题目相符;F6为时间标准因子,与 “说明时间标准的题目”相符;F7为躯体症状因子,与 “出现的躯体症状”的题目相符;F8为使用目的因子,与 “使用网络的目的”的题目相符。

将因子分析所选出的8个因子与量表所评定的10个方面的内容进行相关分析(表2),显示95%的相关系数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因子分析所选出的各因子与量表评定的内容相关,量表的结构符合设计构想。

2.1.2内容效度

本研究采用专家咨询法评价内容效度。将量表编制题目与量表编制目的之间的相关程度用“非常相关”、“相关”、“不相关”和“非常不相关”4个等级表示,然后根据专家选择“非常相关”和“相关”的比例来评价量表的内容效度,结果显示除量表中第35题外,其他题目均有90%以上的专家选择了“非常相关”和“相关”,表示量表的内容效度较好。

2.1.3效标关联效度

2.1.3.1 诊断标准的确定

本研究参考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Forth Edition,DSM-Ⅳ)病理性赌博的诊断标准、物质依赖和物质滥用的诊断标准[7]、美国学者Young的8题网络成瘾诊断问卷[8],并咨询临床专家制定了网络成瘾的临床诊断标准作为本研究评价效标关联效度的效标。网络成瘾的临床诊断标准如下:1. 持久、反复的玩游戏/上网行为(病程标准无具体限制)。需具备以下5条(症状标准):(1)渴求感。迷恋游戏/网络(回想以前的游戏/上网活动,或期待下一次玩游戏/上网),对游戏/上网强烈的渴望或冲动感。(2)耐受。符合下列情况之一:①为了达到满足,需延长游戏/上网时间;②游戏/上网时间不变,满足感明显下降。(3)失控(明知故犯)。符合下列情况之一:①曾努力想控制、减少、停止游戏/上网,却做不到;②明知游戏/上网的不良后果(持续或复发性的社交、学习、身体或情绪问题),但仍不顾这些情况而持续游戏/上网。(4)戒断。符合下列情况之一:①当试图减少、停止游戏/上网时,感到坐立不安、忧郁、易怒;②当停止或减少严重的长时间游戏/上网时,符合A或B,A在停止或减少严重的长时间的上网行为之后的几天到1月内,出现下述两项或更多的症状:a 精神运动性烦躁;b 焦虑;c 强迫性思考网上发生的事情;d 幻想或梦想有关互联网的事情;e 随意或不随意地做手指敲击键盘的动作。由于以上症状导致了忧郁或社交、工作以及其他重要领域功能的损害。B急于使用网络或相似的网上服务来减轻或避免脱瘾症状。(5)失控(时间管理)。游戏/上网时间比预计要长。具备以上5条的同时,以下3条中应至少具备1条(严重程度标准):①因为游戏/上网而甘冒风险,致使重要的人际关系、学业及其他方面受损(放弃或减少重要的社交、学习或娱乐活动;人际关系恶化;学习成绩下降;身体状况变差;不良情绪)。②曾向家人或其他人说谎,隐瞒自己沉溺于网络的程度。③将上网作为逃避问题或缓解烦躁不安情绪的方法(如无助、内疚、焦虑、抑郁)。2. 游戏/上网行为不能用躁狂发作解释(排除标准)。

2.1.3.2病例组和对照组的确定

本研究的病例组均由本院另一课题组在对同一样本筛查的基础上,对筛查阳性学生通过面谈或电话访谈,从教师、家长、同学和个人四个方面收集资料,依照上述诊断标准进行确定,最终确诊网络成瘾26人,其余的1122人作为对照组。

2.1.3.3 网络使用自评量表不同界值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根据不同界值所对应的病例组和对照组例数,应用SPSS统计软件计算相应界值下的灵敏度、特异度、预测值和似然比(表3)。

2.2量表的信度

2.2.1重测信度

将两次调查结果进行相关分析,计算两次的因子分、量表设计的项目得分和总分的Pearson相关系数,结果显示全量表的重测信度r=0.74, 8个因子的重测信度在0.51~0.76之间,量表10个方面的重测信度在0.40~0.69之间,均P

在进行重测一致性测验的115名对象中包括了临床诊断网络成瘾障碍者4人,正常对照111人,以全量表筛查阳性为标准进行统计,前后两次筛查均为阳性和均为阴性者分别为45人和40人,重测一致率为73.9%,全量表筛查阳性的Kappa值为0.483(P

2.2.2同质性信度

采用Cronhach α系数法计算量表的同质性信度,量表各个因子内部的Cronbach α系数均在0.64~0.89之间,全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86,表明量表的同质性信度较好,可以用于不同个体间的比较使用。

2.3样本人群网络成瘾的阳性检出率

2.3.1确定阳性界值点

本次调查的1148名学生网络使用自评量表的平均得分为(68.3±14.1)。参考表3中不同界值的灵敏度和特意度可知当量表分分别为64、72和85分时,样本人群中检出的网络成瘾者分别为652人、347人和128人,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6.7%、30.2%和11.1%。采用SPSS软件绘制样本人群的网络使用自评量表的总分分布图(图1)显示,网络使用自评量表得分的频数分布近似正态分布,故将单侧95%(即x+1.645s)作为阳性界值点,此时量表分数为91,灵敏度为26.9%,特异度为94.0%,以此界值计算网络成瘾78人,检出率为6.8%。

2.3.2网络成瘾检出率的性别和年级分布

男生和女生的阳性结果分别为52人和26人,检出率分别为9.9%和4.2%,经Pearson卡方检验,男生的阳性检出率高于女生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04,P

初中和高中的阳性结果分别为23人和55人,检出率分别为4.7%和8.4%,经Pearson卡方检验,高中的阳性检出率高于初中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6,P

初一、初二和初三的阳性结果分别为4人、11人和8人,检出率分别为2.7%、6.5%和4.7%,经Pearson卡方检验,3个年级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2,P>0.05);高一、高二和高三的阳性结果分别为21人、20人和14人,检出率分别为9.3%、8.7%和7.0%,经Pearson卡方检验,3个年级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5,P>0.05)。

3 讨论

本量表的题目从初选到最后的确定,均是在专家咨询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多位研究领域广泛的资深专家从网络成瘾的各种心理行为特征和临床表现等方面为本量表提出了全面而深入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保证了该量表较好的内容效度。研究结果显示本量表提取出的8个因子包含了自我控制、损害症状、否认表现、戒断症状、情绪改变、时间标准、躯体症状和使用目的,而量表在编制时设想了控制、戒断、否认、评价、影响、情绪、躯体、原因、目的、时间10个评定项目,分析结果发现损害症状因子包含了影响和情绪两个项目,而情绪改变因子包含了评价和原因两个项目,而其余的6个因子与设想的其他6个评定项目是相符的,并且8个因子与10个项目间的大部分相关系数均有统计学意义,所以本量表的结构效度较好。

另外,与Davis的戴维斯在线认知量表[11]相比,本量表更加注重了临床的应用性,所包含的8个因子与网络成瘾的临床表现联系更为紧密,与陈淑惠的中文网络成瘾量表[10]相比,注重了情绪方面的改变和使用网络的目的性,可为网络成瘾的干预措施提供针对性较强的指导。本研究以网络成瘾的临床诊断标准作为评价效标关联效度的标准,以此确定了本次调查的病例组和对照组,以及量表在正常中学生群体中不同的界值分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这是以往关于网络成瘾量表或问卷的编制研究中所不具有的一个特点。

本研究对同一组受评者的两次调查结果进行了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量表的因子分、编制项目分和总分的重测信度较好。因此,本量表作为正常中学生群体的评定量表其结果较为稳定,可以用于流行病学的评定工具在人群中推广。研究显示本量表的同质性信度较高,与陈淑惠的中文网络成瘾量表[10]的内部一致性系数相近,因此量表题目间的同质性较好,所测结果可信。

本研究将单侧95%(即x+1.645s)这一点作为阳性界值点,即91分为界值计算样本人群网络成瘾的检出率为6.8%,与国内研究报道的4.08%~14.8%[3-6]相近。研究还显示男生的阳性检出率要高于女生,与多数研究一致[3,12-13],说明性别是网络成瘾的重要影响因素。

本研究结果显示,高中生网络成瘾阳性检出率高于初中生,与其他研究结果相似[14],说明年龄可能是一个上网危险因素。分析原因可能为高中生正值青春期心理复杂多变的高峰期,由于学习、生活和异往等个方面的问题使得他们更加的趋向于独立,从而导致家长和学校对其管束变得困难。提示,对于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宣传、教育和预防应该从进入初中开始,并持续进行;同时正确指引青少年由初中到高中的角色转换,并积极地培养和发展其健康的兴趣和爱好,教育他们适度使用网络。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是:结构效度分析结果与量表编制的构想并未达到完全相符,并且个别因子所包含的题目数较少。此外,本研究筛查出来的网络成瘾者人数与临床诊断出的网络成瘾者人数差异较大,因此尚需要深入的研究对量表进行不断的修正;另外本研究取样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代表中国青少年,需要大样本的研究来深入分析中国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特点。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二十一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R].北京: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8.

[2]Goldberg I.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1995.

[3]谭三勤,李增庆,曾腊初,等.长沙高校使用因特网学生中病理性使用的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9):649-651.

[4]叶志海,王声涛,陈丽等. 互联网对广州地区大学生健康的影响[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2,36 (1) : 72.

[5]孙彩虹,费学萍,夏薇,等. 哈尔滨市中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2007,28(4):331-332.

[6]邓艳霞,胡明,胡国清,等.湖南省中学生网络成瘾症现况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7,28(5):445-448.

[7]庞天鉴.译. DSM-Ⅳ分类与诊断标准[M]. 杨森科学研究委员会中国分会. 2001,215-216.

[8]Young KS. Internet addiction: The emergence of a new clinical disorder[C]. Paper presented at the 104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Toronto, Canada. August 11, 1996.

[9]YoungKS. Cyber-Disorders : The Mental Health Concern for the New Millennium[J]. Cyber Psychol Behav, 1999, 2 (5) :475-479 .

[10]陈淑惠,翁俪祯,苏逸人,等. 中文网络成瘾量表之编制与心理计量特性研究[J]. 中华心理学刊,2003,45 (3):279-294.

[11]Davis RA,Flett GL,Besser A. Validation of a New Scale for Measuring Problematic Internet Use:Implications for Pre-employment Screening [J]. Cyber Psychol Behav,2002,5:331-343.

[12]Egger O. Internet and addiction (Semester thesis,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Zurich)[OL]. Available:ifap.bepr.ethz.ch/ egger/ibq/iddres.htm. 1996.

[13]Thompson S. Internet connectivity:addiction and dependency study (Unpublished honors thesis,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State College,PA) [OL]. Available:http: personal.psy.edu/sjt/112/iads/thesis/htm1. 1996.

篇4

关键词:主动性实践;评价体系;创新思维;团队合作

大学教学中的主动性实践要求学生将实验构想主动应用于科学实验中,实现实验目标。基于团队的主动性实践是综合性和科研性实验中的重要环节,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至关重要。基于团队的主动性实践要求教师对实验整体效果和团队中每位成员的工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但现有评价体系中,评判由教师根据团队的实验报告做出,而团队成员个体在实验中付出的劳动和提出的创新方案均未得到认可,这导致部分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差,打击了学生的主动实践积极性,严重影响了实验效果。欧美等教育强国针对上述问题建立了完善的评价体系。而我国还未针对基于团队的主动实践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仅浙江师大等少数单位开展了相关研究。本文旨在研究一种多元化的基于团队形式的主动性实践评价方法,合理制定和增加评价体系中的评价主体、考评内容和指标,并通过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和自评相结合的方法,在充分考虑实验整体效果的同时,对团队中学生个人付出的劳动和创新性方案进行合理评价。利用改进的评价体系,使学生在实践中做到以下几方面:①端正实验态度,为实验的完成付出必要的劳动、做出应有贡献;②鼓励其在团队中独立思考,创新性的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③进行自我定位,衡量团队成员个人对实验团队的贡献,激发其团队合作精神。

一、评价体系中多元化评价主体的确定

不同的评价主体将从不同角度对实验整体效果和实验团队中的个人进行评价。传统的评价体系中,教师作为唯一的评价主体,对实验整体效果的判断占据了主导地位,教师根据实验团队的实验结果来判断实验团队的总体成绩,无法对实验团队中每一位成员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价。对于项目团队多、周期长、环节多、课外工作量大的主动性实践课程而言,传统的评价体系显然不能准确对团队中的个体进行准确评价。以致打击了部分学生的实践积极性,严重影响了课程效果。增加实践课程的评价主体,可较为公正地考察每一位学生的实际实验情况。加入学生的自评与互评,一方面可以更加客观地评价每一位学生在实验课程中的表现,有效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和合理性;另一方面,学生从不同于老师的另一个角度来观察和评价自身和团队其他成员的实验成绩和效果,将有效反应实验的真实情况。此外,将学生作为实验评价主体,还有助于学生进一步融入实验,成为实验课程真正的主人,。

二、评价体系中多元化考核内容的制定

在传统的主动性实践评价体系中,教师往往是通过实验报告的方式对学生的实验效果进行评判,难以考察学生个体在实验过程中的创造性、主观能动性及其对实验团队的具体贡献。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工作中,通过合理增加考核内容,可全方位的评判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的工作、态度和成果。新的考核指标的制定,可充分考虑学生个人在实验中付出的劳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和内容在评价体系中所占比例的研究

在合理增加实践课程的评价主体和评价内容基础上,还须要在具体的实验教学中,根据实验课程内容的不同,详细制定老师评价和学生互评、自评在评价中所占的比例和各评价内容在评分体系中的比重,只有这样才能使多元化评价体系的激励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四、多元化评价体系的制定

本文根据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的主动性实践课程“电子器件制备课程设计”的要求,研究并设计了实践课程的评价体系。体系的评价主体为教师和学生,其中学生将进行自我评价和对团队中的其他每位成员进行评价。在整个评价体系中,学生的自评成绩占到总成绩的20%,教师评分占到总成绩的20%,为体现最终成绩的公平与客观,学生互评成绩所占比例较大,占到总成绩的60%(每一位同学的互评成绩将通过小组内其他成员为其评分的平均分得到)。在评价内容方面,老师对学生团队的考核内容主要是课程设计论文的撰写情况,而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中,考核内容则分为实验态度、实验中对文献的检索情况、实验创新性和团队合作情况,并且针对每一项考核指标设置了相应的分值。学生自评与互评的具体标准如表1所示。

五、效果评价

本文将上述评价体系用于2011~2012学年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的“电子器件制备课程设计”主动性实践课程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参与该实践课程的学生均为2009级本科生,参与人数为225人。统计发现,在教师对学生的课程设计论文评价中,83人获得优秀,115人获得良好,优秀率和良好率分别为36.9%和51.1%,较2010~2011学年均有较大幅度提升(2010~2011学年该实践课的优秀率和良好率分别为28.6%和42.3%),这说明新的评价体系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实验效果从整体上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在以上统计结果基础上,本文对全部学生进行了实验效果问卷调查。调查显示,97.8%的学生认为新的评价体系较好地体现了公平性,觉得这样的评价体系可以客观地考核每一位同学在实验团队中的贡献。84.4%的同学认为新的评价指标使得他们的实验方向更加明确,比以前更加注重端正实验态度、提出创新性的实验解决方案。86.7%的同学认为更加关注与团队成员的交流与合作,并在交流合作中得到了锻炼。另有67.6%的同学认为文献检索能力得到了锻炼,大量的文献检索与阅读,使得他们能够提出更多和更好的创新性实验方案。以下为一位同学的实验体会:历时几个月的课程设计已落下帷幕,在实验过程中,我们组的每个成员相互协作,共同努力,一步一步走过来。我们在体会科研带来的乐趣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做科研的艰难。科研是严谨的,容不得半点马虎;科研是长期的,贵在坚持。实验过程中,作为组长,我锻炼了领导能力。从任务分配到组织同学进行实验,再到协调同学工作,调动同学的积极性,感觉做的还不错,整个实验开展得很顺利。试验锻炼了我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老师鼓励我们自行设计实验,利用新的方法去解决实验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还鼓励每位同学单独思维,然后由大家一起商量协调,最终确定实验方案。几乎每个队员都提出了自己的想法,都接触了大量的实验工艺过程,没有一个人不干活,不去真正地动手做实验的。这对于缺少实践机会的我们来说,意义重大。实验也强化了我们的团队意识,我们一起讨论问题,一起参加实验,一起解决问题,真正体会到了团队的可贵。

通过研究和合理制定基于团队形式的学生主动性实践课程评价体系中的评价主体、考评内容和指标,改变老师从单一的角度和指标评价学生主动性实验成绩这一传统的评价体系,采用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和自评相结合的方法,在充分考虑实践效果的同时,对团队中学生个体在创新性方案的提出、实践过程及论文的撰写等方面进行合理地评价。通过将新的评价体系用于实践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发现该评价体系使团队中的学生个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提高,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了其团队合作精神,提升了基于团队形式的学生主动性实践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牛庆玮,胡伟,刘臻,于猛,王志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1,(10):70-73.

[2]张洪奎.开展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J].中国大学教学,2011,(11):68-70.

[3]花向红,汪志明,许才军,邹进贵.测绘工程实验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实践[J].测绘工程,2004,13(2):56-56.

[4]董发勤,彭煜,晏斌,董学,唐继平.建构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J].中国大学教学,2011,(10):67-69.

[5]刘宜树.试论新型化学实验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J].化学教育,2004,(4):11-14.

篇5

2012年7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9.9%。在普及率达到约四成的同时,中国网民增长速度延续了自2011年以来放缓的趋势,随着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中国18岁以下的网民数量已经超过了2亿,家长在网上看新闻、玩游戏的日常习惯也正在逐渐影响着孩子们,他们也开始通过上网搜索资讯来充实生活、了解社会。网民职业中,学生占比为28.6%,远远高于其他群体。

不仅在大城市,中小城市的家庭和学校也购买计算机供孩子学习电脑知识,随着互联网不断在国内蔓延,越来越多中小城市的孩子有机会上网,在计算机和互联网的使用上有了较大的变化,从拨号上网到宽带上网,从简单的收发邮件到制作网页,中小城市的青少年不仅开始使用互联网,而且在使用互联网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这种经验是否会影响到青少年的学习、生活、人际交流等,为此,《临洮二中和明德初中中学生上网情况调查问卷》设计的目的为研究中学生上网对其身心发展和行为变化的影响。

二、样本:

以明德初中初一5班49名学生(男生26人,女生23人),初二5班52名学生(男生28人,女生24人),初三5班58名学生(男生30人,女生28人),高一5班60名学生(男生33人,女生27人),高二5班64名学生(男生30人,女生34人)为样本,发放问卷283份,回收283份,其中有效答卷269份。

三、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

此调查作为"中学生上网成瘾心理分析与教育对策研究"课题研究的基础之一,问卷将为课题组收集信息,提供依据和提出建议研究方向。问卷从以下7部分内容展开调查:①基本信息,②上网条件,③上网行为,④迷恋程度,⑤上网对人际关系的影响,⑥上网对学生学习生活的影响,⑦上网对价值观的影响。

具体内容分析如下:

1、 基本信息:了解被试人的性别、年龄、教育程度等信息、被试人接触网络的时间长短,研究基本信息与"迷恋程度"、"人际关系"、"学习生活"、"价值观"的相关关系。

2、 上网条件:从调查被试家庭拥有电脑的情况、上网的形式、费用等了解获取信息的来源、被试人上网的主要渠道和方式,分析网络在被试人获取信息时所占的比例,研究网络与被试人身心发展的因果关系。

3、 上网行为:通过调查被试人掌握的上网技能、上网时最常做的事情、上网时的感觉等,了解被试人上网时的一般行为、心理状态、生理状态。

4、 迷恋程度:通过上网时间和频率的调查、被试人对上网依恋程度的自评和家长或监护人的态度,了解被试人对网络的迷恋程度。

5、 人际关系:通过调查生活中朋友的数量和关系、上网后网友的情况等,了解被试人学会上网后人际关系的发展。

6、 上网对学习生活的影响:通过被试人关于上网对学习的影响的自评,了解被试人上网对学习生活的影响。

7、 上网对价值观的影响:通过调查被试人对一些网络现象的看法,了解被试人对互联网的看法和态度。

四、数据统计:

明德初中及临洮二中中学生上网情况调查

五、数据分析:

1、基本信息

12岁以前第一次上网的比例按初一、初二、初三、高一、高二(以下简称初一至高二)的顺序为:76%,74%,55.3%,46.7%,45.8%。放映出年龄越小,开始上网的时间越早。这一规律与社会和科技的发展相对应,说明青少年开始接触社会的时间越来越早。同时,引导和教育未成年人正确使用网络,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培养文明上网习惯的工作也势在必行。

2、上网条件

在选择谁作为第一信息来源时,各年级差异不大,40.1%的学生选择网络作为第一信息来源,59.86%的学生选择传统媒体(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作为第一信息来源。作为第一信息来源,网络与传统媒体的比例接近,说明互联网在中学生生活中已经占据了比较重要的地位。

在"家中有一台电脑"的选项中,再次显示出与年龄的关联:从初一至高二比例逐渐增加,分别为39%、32%、44.7%、51%、73%。(若考虑"家里有一台以上电脑"该比例为47.7%、44%、51.1%、64.3%、77.2%)。这一规律与"家里电脑已经联网"的规律相似,即:45.7%、54%、57.5%、69%、75%。根据能够在家上网=家里有一台电脑×家里电脑已经联网,可得初一至高二能够在家上网的比例分别为;21.79%、23.76%、29.38%、44.37%、57.90%。可见,年龄越小,在家庭之外的地方上网的比例越高。所以,当学生无法在家里上网时,学校和家长应当考虑如何做好引导工作并提供适当的条件。同时,结合"在网吧上网"的平均比例为23.8%,学校和家长更应该引起重视。

3、上网行为

在选择"上网时主要……"时,结果如下:

由以上结果分析:

⑴中学生上网通常是"多任务同时进行",即在上网时往往会兼顾多种动作,在后续研究中应该考虑某些中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自控能力较差和持久性较差等情况是否与此有关联。

⑵发电子邮件需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将要表达的意思或情感写清楚,对写作能力有较高的要求,选择收发电子邮件的比例不到10%,后续研究中可以考虑是否与写作能力有关。

⑶近半数的中学生在上网时会玩网络游戏,同时在上网时玩游戏的中学生中,67.06%的人选择最喜欢玩网络游戏,因而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是学校和家长需要关注的问题。

52.34%的中学生"觉得上网是很好的休闲方式",调查结果提

示需要进一步研究传统的休闲方式如,阅读课外书、体育活动、学习音乐、小制作、集邮、写作等的地位和作用。

4、迷恋程度

全体被试的14.30%自评"对上网迷恋",其中初一学生所占比例最大,达初一人数的26%。针对此情况,可以进一步开展"中学生沉迷网络情况的调查"。

全体被试的9.16%表示"天天上网",其中高二年级学生比例最大,占高二人数的16.70%。高二的学生面临毕业会考和高考的学习压力,如何处理好上网和学习的关系,是高二学生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是学校和家长值得研究的问题。

在每次上网时间的调查中,全体被试中57.92%的人选择"不一定,是具体情况而定",说明半数以上的中学生学会约束或者控制自己的上网时间,随意性较大。同时也反映,在中学生将上网作为一种休闲方式的情况下,家长或老师还没有从劳逸结合、适度的角度教育孩子合理的使用网络。结合全体被试中5.96%的人承认因为上网有过逃课经历的结果(其中高一年级有11%的人和高二年级有10.4%的人),带来了一个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重要问题,在长期带着随意性质上网的影响下,是否会引起中学生沉迷网络。

对于上网对学习的影响,认为"有帮助"、"有不好影响"和"没有影响"的各占1/3。结果表明,全体被试只有1/3的学生认为上网对学习有帮助。可见,中学生并不认为网络的主要目的在于学习。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如前所述,依然有14.30%的被试承认自己迷恋网络。哪怕对学习没有太大的帮助,但很多中学生仍喜欢上网,这个问题就值得教育工作者研究的了。

11.26%的被试反映"家长坚决反对孩子上网",间接的说明了至少10%的中学生因为不当上网而遭到家长的坚决反对。同时80.08%的被试反映"家长要求正确使用网络,避免不健康东西"。表明大多数的家长对于孩子上网持有正确的态度,当对孩子上网的引导和教育是否得当仍需进一步调查研究。

5、上网对学习生活的影响

在因为上网而使……减少的选择中,得到如下结果:

可见,上网使中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合理使用网络,再次成为本次调查反映出来的问题。

六、总结:

本次调查针对中学生上网情况七个方面的调查,旨在从调查结果中找出隐藏在表象之下关于中学生发展和上网的关联。

结果表明:

1、互联网在中学生生活中已经占据了比较重要的地位。未成年人接触网络的时间日益提前,而且年纪越小,在家庭之外上网的几率可能越高。正确使用网络、树立网络道德、遵守法律法规的教育势在必行。

2、多数中学生视上网为最好的休闲方式,而网络作为工具的作用没有显现出来。上网也使中学生的学习生活收到了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中学生沉迷网络的现象不容忽视。

调查问卷带给我们的思考,

1、如何有效的开展正确使用网络的教育

2、上网行为给中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

篇6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SCL-90;

A survey on mental health and interventionin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Luwan District

Jin Qiu-lian Li De-minLuwan district mental health center hospital, Shanghai,China 200023

【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mental health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to take early intervention measures. Methods: In Luwan District, there were two key middle schools, including two junior classes and three high school classes, two conversion secondary schools, including four junior classes and two high school classes and a general secondary school, including one junior class, took part in this study. A total of 587 people, including 281 males and 306 females, had been unify grouping and screening by mental teacher and teacher in charge of a class with Cornell Health Questionnaire, and then proceed to Symptom Checklist (SCL-90) evaluation.Results: After bolting by Cornell Health Questionnaire, 68 students who had problems were tested by SCL-90. There were 46 students got different levels of factor scores of high, including 17 students with mild high, 20 students with moderate high, 9 students with severe high. Conclusions: Middle school students have som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They should be given attention more.

【key words】middle school students, mental health, SCL-90

近年来人们对学生心理健康越来越关注,也有很多这方面的报道,许多研究都报告有5~30%的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1-2]。青少年的社会环境和生理年龄的特殊性,决定了学生时期是人生发展的过度时期,也是健全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我们要重视中学生心理健康,去帮助他们解决成长中遇到的心理问题。本文在做这方面的调查并对因子分重度偏高的学生进行心理干预。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部分学校学生578人经康奈尔健康问卷测试M-R总分≥15分或总分≥35分的男女学生68人为调查对象,有效问卷68份占调查人数的100%。其中初二44人占64.70%,高二24人占35.29%,女性32人占47.05%,男性36人占52.94%。

学校名称:私立永昌(男14女11) 永兴中学(男6女7)

兴业中学(男5女2) 五爱中学(男3女3)

卢湾中学(男8女9)

1.2方法分班分组有统一心理老师和班主任督促测评,筛选后再组织有问题的重测SCL90,将SCL90量表交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测试室完成,资料归纳成文,提交专家组讨论审评。

2 结 果

2.1各因子不同程度分布见表一.

表一提示敌对因子分重度偏高有6位,强迫、抑郁因子分重度偏高有各4位,强迫因子分中度偏高有17位.

2.3 因子分重度偏高学校分布见表三.

2.4 因子分重度偏高年级组分布见表四

干预措施

 学校心理老师

 市心理咨询医师

 卢湾区心理咨询

 家庭指导

 随访

3讨论

因子分重度偏高主要是敌对、其次是强迫、抑郁,调查结果说明中学生之间不信任感、嫉妒、相互敌对这些情况不容忽视,学校要多加强同学之间的沟通、交友和诚信教育,及时解决同学之间的信任危机,对防止学生之间出现的暴力凶杀行为很有必要。私立永昌学校因子分重度偏高有6位,明显高于公立学校,说明该校学生大都家庭经济条件比较优越,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比较高,学习任务重,竞争压力比较大,在家大都受到父母的溺爱,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差,等更易产生心理方面的问题。表四提示初二年级组因子分重度偏高者明显高于高二年级组,说明高中学生生理和心理发育比初中学生成熟不少,初中学生相对来说自身调节比较差。在私立学校重视升学率时更应重视学生心理卫生的教育,特别是有那些心理问题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和疏导。

根据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出以下建议:

 设置区青少年心理咨询辅导站

 每年定期辅导学校心理老师

 建立校―学生―家庭联络卡

 要重视和加强心理卫生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教育技术学;教育实习;教育实习自评表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1)09―0109―04

引言

教育实习是师范院校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综合素质,成为合格人民教师的基础。所以每个院校对教育实习工作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目前甘肃省的教育技术学本科生的实习基地大多都在中小学,以小学居多,实习工作的流程大致相同,学生们通过实习,对中小学的现状有了更为感性的认识,对中小学生的学习有了更为恰当的了解,对教师的工作也有了更为真实的体验,这些都有利于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快地适应新的工作环境。通过教育实习使学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增强了作为教师的责任感、荣誉感及社会交往能力。通过大量的讲课以及与实习单位指导老师的交流,也锻炼了同学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在教育调查过程中同学们一边选择适合的研究方法,一边做观察记录,部分同学还与实习单位的师生进行了大量的访谈,通过对访谈记录和观察记录的总结与思考,顺利撰写完成了较高质量的教育调查与研究报告,为今后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 教育技术学专业教育实习存在问题分析

毋庸置疑,教育实习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笔者在多年指导实习工作的观察和反思中发现目前甘肃省教育技术学教育实习中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教育教学研究者的重视和分析,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学生对于教育实习工作的环节认识缺乏持续性

在教育实习初期,同学们对于实习工作的环节还比较清楚,但当实习工作开展1周以后,很多同学就已经忘记实习环节的具体细节了,比如: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班主任工作应开展哪些方面,每天除了上课以外还应干好哪些工作等等。这些问题致使实习工作容易出现盲目性,很多学生只能等着老师布置任务,被动的开展实习工作。

2 学生理论知识储备不足

在实习讲课的环节中,学生对于教材内容的挖掘深度不够,这反映出学生的理论水平还有待提高。要打破学生固有的“轻理论重实践”的思维定势,加强理论学习,尤其在知识面的拓展和知识的更新及基础知识的储备等方面还有待提高。

3 对新课程改革尚不熟悉

部分同学对我国的新课程改革尚不熟悉,教学中不能有效的贯穿新课程理念,对小学生课堂教学活动等一系列教学实践不能以新的改革思想去审视,同时不能够很好地处理教材和学生的关系,面对新的教材不知如何设计,不能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贯穿到教学实践中。不知如何开展诸如第二课堂的拓展活动等。

4 教育调查研究工作名存实亡

学生们在实习动员大会上听到教育调查研究工作时,着实兴奋了一阵,可是实习开始后很多同学却忽视了研究工作,有的甚至忘记了,等到想起时实习也快结束了,而实习指导老师也只能是不定期的强调,收效甚微。就目前实习的状况来看,许多教育调查研究工作名存实亡,致使学生返校后才到网上搜索拷贝,既没有体验到教育调查研究工作所带来的乐趣,又助长了剽窃、抄袭等不良的学术风气。

5 养成教育还需进一步深化

实习中部分学生表现出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缺少守时观念,少数同学教学中反映出缺乏爱心和耐心等。这些习惯和素养都需要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的形成和培养。

6 教育实习成绩评定随意性大

学生实习归来最为关心的莫过于自己的实习成绩,极少的优秀实习生名额显的弥足珍贵,而传统的评定方法主要是以老师观察为主,或者小组进行投票选择,随意性大。实习教学需要一种更加客观,操作性强的量化方法来全程评价实习生工作的好坏,使实习成绩的评定更加科学。

二 双向激励的加权量化法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结合学院及教学系的相关要求和甘肃省的实际情况,创设性地采用双向激励的加权量化法来指导实习工作,总结提炼和制定了教育技术学专业教育实习自评表(见表1),该表将学生实习过程中需要完成的任务及注意的事项分解为20条,根据不同的重要性每条事项都有不同的权重,最后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平均分值。下面就该表的具体项目做一介绍:

1 教育技术学专业教育实习自评表解读

首先,针对学生的教学工作进行细化要求和量化统计,在权重的赋予上遵循“必做项目高权重、养成项目中等权重、惯例活动低权重”的原则,以帮助学生分清实习中各个活动的轻重主次。具体项目划分为:

(1)听、评课次数统计:权重值各为10,因为作为实习者听、评课是学习教学经验,快速成长为合格教师的重要环节,应以最高的权重引导学生给予足够的重视。

工作日志(包括试讲和授课)是实习工作中重要的文献资料,也是实习工作的必做项目,按照必做项目高权重的原则给予权重值为8。

(2)迟到、请假次数统计;权重值各为5,对于实习纪律问题如:守时等属于实习中的养成教育,给予中等权重足够引起学生的注意,旨在引导学生主动认识纪律与实习成败的关系,使每位学生动起来。该项目有具体的频数统计,每次统计以实习指导老师的亲笔签名为证,即能约束学生的行为又能督促指导教师勤去教学实习点,有利于及时了解和解决教育实习中出现的问题。

教案的规范程度,需要在整个实习过程中给以评价,有些学生的教案需要逐步改进不断完善,根据上述定权原则其权重值达到6,用以提醒学生教案准备工作的重要性。

(3)在实习学生的班主任工作方面给与六条指导性建议,由于班主任工作经验的学习是个逐渐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学生的认识也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所以其权重均为中等权重:与原班主任交流吸取经验(权重值为5),向原班主任汇报学生情况(权重值为5),为人师表、严于律己、尊重爱护学生(权重为值5),制定实习班主任工作总计划和周计划(权重值为5),组织主题班会(权重值为5),撰写班主任工作心得(权重值为5)等。

其次,对于组织和指导小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利用墙报、板报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知识的科普活动等均属于惯例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仅依靠老师的设计,同时还有学校、班级等多方面的因素的影响,一些学校能够积极配合主动开展这些活动,而一些实习点却无法开展,所以遵循惯例活动低权重的原则将权重值设为3。

最后,学生的教育调查和研究工作属于实习的必做工作,同时也可能成为毕业论文撰写的前期工作,所以应属高权重,权重值为8,具体要求为:

(1)从实习学校和当地情况出发,进行调查,研究内容可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加以选择。例如,实习学校的某学科的教学传统风格、教育教学改革经验、中小学生学习某学科的心理特点、学习习惯及学习方法、综合实践活动情况、开展素质教育情况等调查研究。

(2)教育科研可以对某学科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进行专题研究,也可以是和实习学校指导教师合作共同进行某项教育教学改革实验。

(3)写出调查报告或科研论文(五千字左右)。

在教育实习中自评表已成为实习生的行动指南,是对实习工作诸项要求的具体解读,实践证明采用该表具有透明度高、时效性强、监督和自我监督效率高等特点。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表现计算出平均分,进而确定自己在实习小组的排名,加强了实习生成绩评定的公正性。

教育实习自评表的合理应用,可辅助实习指导教师和学生顺利、高效的完成教育实习工作。

2 双向激励机制分析

以自评表为中心的加权量化法,形成了师生双向激励的实习工作新机制,在多年实际应用中效果良好,使实习学生和指导实习的教师均受到激励,现将该激励机制的作用分析如下:

(1)实习学生方面

1)实习目标细致明确,可操作性强;

以自评表为中心的双向激励机制有效地克服了传统实习中学生容易忽视实习目标和遗漏具体实习任务的弊病,自评表将实习动员大会和实纲中的一些要求具体化,学生一开始实习就全面掌握了实习目标的具体细项。在实习过程中学生还可以根据自评表中的条目指导自己的实习活动,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2)实习纪律从口头要求变为量化指标;

有了自评表实习生可以每天温习实习纪律,回顾实习要求。除了老师监督以外,自己还可以随时自查,而对于实习生是否遵守纪律则有客观的量化数值为依据。

3)实习任务具体,驱动克服惰性:

在自评表的设计中贯穿了任务驱动的教学法思想,每项任务不仅有明确的要求还有不同的权重,在任务的驱动下实习生可以很清楚自己接下来要干什么,因此有效地克服了部分实习生的惰性。

4)激发研究兴趣,培养良好学术素养;

自评表中除了纪律严明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是让实习生进入实习点前就确定自己教育调查研究的方向,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确定研究主题,凝练研究题目,并将拟定的研究题目填写到自评表中。此时手拿自评表的实习生己然明确了自己的双重身份:既是实习生,又是教育调查研究者。学生们一边实习一边带着研究目的,用发现的眼光审视身边的一切人和教育现象,一边收集资料一边分析记录,最终总结形成教育调查研究报告,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教育研究活动所带来的乐趣,彻底改变了传统实习中许多学生实习结束时才想起做教育调查研究报告的风气,有效解决了学生在做教育调查研究报告过程中抄袭、剽窃的问题,也为下一步做毕业论文打好了坚实的基础,将从根本上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术素养。

5)奋斗目标明确,实习成绩评定公开、公正。

由于自评表中的各个项目很明确,实习生之间的成绩评定公开、透明,最终采用加权平均算法将每个项目量化计分,所以实习生成绩的评定科学、公正。

(2)指导教师方面

1)有效督促教师――全程参与实习;

自评表中许多项目需要实习指导教师现场签名方能生效,既是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也是对实习指导教师的一种无形地督促,能够促使指导教师全程参与实习,老师对实习生考勤的同时也在考勤自己。

2)方便实习管理――科学、高效;

这种以自评表为中心的加权量化法辅助教师转变实习指导的中心,由以往的事务纪律管理转向教学方法、研究方法地学习指导上。有了自评表,实习指导教师不用将实习纪律整天挂在嘴边,带队老师的管理工作在自评表上一目了然,实习管理工作变得科学、高效。

3)激发教师反思――革新实习指导方法;

实习指导教师可以根据自评表上显示的数据反思实习指导方法,有效开展实习中期和实习末期的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反思问题,革新实习指导方法。

4)实习成绩评定科学公平。

篇8

【关键词】 心理健康;强迫症;人际敏感;偏执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Mental Health Status among Fuzhou College Students. Duan Huaping, Zhao Lingbo, Bai Liying.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Fuzhou University, Fuzhou 350002, P.R.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among Fuzhou college students, and to provide the fact for their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Methods There are 1162 students who were selected by using the stratified cluster sampling and then tested with SCL-90 come from 5 different colleges. Results There are 45.1% of selected students, who were different obtruding symptom, an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between poverty and general students. There are 36% of selected students, who were different inferiority and they were identical. There are 30% of selected students, who were different crankiness, an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between poverty and general students.

【Key words】 Mental health; Obsession symptom; Inferiority; Crankiness

据有关调查表明:近年来在校大学生出现心理障碍倾向的人数占总体的20%~30%,有较严重心理障碍者约占10%,严重心理异常者约占1%,而且心理不健康的人数比例有逐年上升的趋势[1]。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热点,特别是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更要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近年来许多高校都纷纷创办心理咨询中心,有些学校甚至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校必修课程或选修课,以此来提高大学生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为探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同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提供科学依据,笔者于2005年对福建省福州市部分高校进行了人格、自尊、SCL-90及应对方式等方面的调查,现在将本次调查的情况报告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随机抽查福州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福建中医学院、福建师范大学、闽江学院等5所大学的各专业的大学生。发放调查问卷1500份,回收有效问卷1162,有效回收率为77.47%。其中男生778人,女生384人,平均年龄20.41±1.31岁。本次调查贫困大学生的界定为是否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或家庭月收入低于230元,贫困生人数为321,约占调查总数的27.6%,基本符合现在的大学贫困生的比例状况。

1.2 方法

1.2.1 问卷 本次测查工具采用了卡特尔16PF人格问卷、自尊问卷(SES)、SCL-90症状自评量表和应对方式问卷,分别对大学的人格、自尊、心理健康和应对方式上进行评估。

采用了LR Derogatis 1975年编制的症状自评量表。该量表包含了90个项目,其特点是容量大、反映症状丰富,能较准确地刻画一个人的自觉精神症状特征。量表采用1~5的5级评分制,主要统计指标为该量表的10个因子得分和全量表总分[2]。SCL-90主要是测试受试者的9个方面的因子分:①躯体化,反映主观的躯体不适感;②强迫症状,反映临床上的强迫症状群;③人际关系敏感,反映个人的不自在感和自卑感;④抑郁,反映与临床上抑郁症状群相联系的行为表现;⑤焦虑,反映与临床上焦虑症状相联系的精神症状及体验;⑥敌对,从思维、情感及行为2个方面反映受试者的敌对表现;⑦恐怖,反映传统的恐怖状态或恐怖症的内容;⑧偏执,指猜疑和关系妄想等;⑨精神病性,反映精神分裂症状项目[3]。

1.2.2 数据处理方式 学生自评量表测试后,笔者采用社会科学统计分析软件包SPSS 10.0的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2 结 果

2.1 福州市大学生SCL-90总体筛查结果 见表1。

如表1所示,被测的1162名大学生中存在心理问题排在前3位的因子分别为:强迫症状、人际敏感、偏执。强迫症状:45.1%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强迫症状,其中轻度占38.5%,中度占6.3%,重度占0.3%。人际敏感:36%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自在感受与自卑感,其中轻度占31.7%,中度占4%,重度占0.3%。偏执:30%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偏执,其中轻度占27.5%,中度占2.3%,重度占0.3%。

2.2 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在SCL-90的9个因子中,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在人际敏感、忧郁、敌对、精神病性等几个因子上差异在0.05水平上不显著外,在其他的因子上差异达到了统计学上的显著。结果见表2。

2.3 男女大学生在SCL-90上的得分比较 男女大学生在SCL-90各因子的得分上,除了敌对因子的得分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外,在其他各因子上的得分均不存在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差异,结果见表3。

2.4 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SCL-90上的结果比较 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SCL-90上的得分除了恐怖因子上的得分存在年级间的差异显著外,在其他因子上的得分都不存在年级间的差异。结果见表4。

3 讨 论

总的来讲,这次调查的结果显示了将近一半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强迫症状,占到了45.1%。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大学生在强迫症方面都没有差异,说明当今大学生都面对很大的压力,但贫困生与非贫困生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说明贫困生所面临的压力不仅包括学业方面,就业等方面的压力,他们还要承受经济方面压力,这也是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得不思考的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应更多地关心贫困生,通过多方面的途径解决他们所面临的经济压力,对大学生加强引导,树立大学生的自信心,让大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优势,积极面对未来。

人际敏感也是当今大学生所面对的问题,本次调查有36%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自在感受与自卑感。各类大学生,不管是贫困生,还是非贫困生,男女大学生,不同年级的大学,他们的人际敏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说明当今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有很大的欠缺,学校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比如学校可以开设一些有关交际方面和人际关系方面的课程供学生选修,以便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的技能。

偏执方面,30%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偏执,不同年级和性别的大学生在这个因子上的得分不存在显著的差异,但贫困生和非贫困生之间差异显著,这也正说明现今80年代出生的大学生的典型特征,他们一般都比较自我中心,爱钻牛角尖,自以为是。不善于接纳别人的意见等。

4 参考文献

[1]樊富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53-55

[2]张理义.临床心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345-350

[3]白丽英,叶一舵,王东宇.福建省畲族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中国学校卫生,2004,25(5):558-559

[4]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编.心理卫生平定量表手册(修订版).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3

[5]王征宇.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上海精神医学,1984,2:71-74

篇9

    一、“换位法”教学详细过程

    从传统的观念来说,学生始终处于坐的角色,倾听老师讲课并跟着老师的思维转的角色;即使少数学生有自己的解题方法,亦没有及时发表供大家商讨的机会。要让学生思维广、有创新,必须让学生从被动变为主动,从怕学数学变为乐学数学,就必须改变传统一站与全班坐的教学模式。我认为数学课应让师生换换位,让学生在课堂中,多思考、多动手、多讲叙、多评论,教师只要做好组织、引导,并作为学生一员与他们合作讨论,我把这一教法简称为“换位法” 。

    “换位法”以创设情境、设疑自学、自演自评、点拔释疑为线索。把45分钟根据内容的易难大致分为看一看、议一议、讲一讲、改一改、评一评五个环节,环环相扣,紧密相连。做到人人参与,优等生当小老师,中等生当讲解,中下生当板演,教师押阵、组织,使课堂变得活跃变得有生机。

    (一)、创设情境

    学习动机是学生自主参与数学活动的基础,数学兴趣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探索数学问题的倾向性。我们的教学设计要充分关注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现实的、有趣的数学情境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创设情境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体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猜测等活动,提出数学问题,创设悬念。

    如:初中数学第一册·第一节内容“1.1节 正数与负数”,我就仿照 师大出版的七年级上册“数怎么不够用了”的图示:教师操作多媒体,出示全国各城市天气预报表,提出问题:在这张天气预报上你有不认识的数吗?你知道这些数的含义吗?

    2、带学生观察高山与盆地的海拔示意图。问:“-155”表示什么?

    3、出示一张试卷,老师批阅“-5”是什么意思?

    4、这种带“-”号的数你在其他地方见过吗?

    二、设疑自学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和悬念的设置能够使学生感到有疑需学,激发探究欲望,何以解疑?必须看书(查找资料),互相讨论,寻找答案。这就是最初 的学生自主学习,长期坚持直到学生能自己设疑、自己解决,就起到教会学生学习的目的了。如何设疑?教师要充分挖掘本堂课知识的重点与难点,设置问题既要突出重点难点,又要有阶梯性,附合“跳一跳,能摘到”的原则。力求在课堂中牢牢吸引住各个层次学生的注意力。

    仍以“正数与负数”为例:引课后让学生带着疑问自学,设问的问题:

    (1)什么是正数与负数?

    (2)什么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判断

    通过设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严谨答题的习惯。

    设问的使用,需要注意的问题:

    (1)要选择关键所在,并非每处设疑,一节课若“四处设岗”,必然穷于应付,有可能冲淡了一节课的重点。

    (2)要精心设计“设疑”问题,应使问题具有令人信疑参半的迷惑性,与十分浓厚的吸引力,让学生一见问题便跃跃欲试,兴趣盎然。

    三、自演自评

    《数学课程标准》在知识技能目标中提出了过程目标,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经历提出问题,收集和处理数据,做出决策和预测的过程,让学生在过程中获得探索体验,创新尝试、实践的机会,自演自评就是一种较好地能展示过程的一种方法。

    前一环节设疑自学讨论,只能让学生对知识是有一个初步了解,在落实设疑后,务必进入第三阶段即“自演自评”阶段,对设问的典型题目,按难易程度,有目的地让相应层次(中下生)同学在黑板上演示,体验做题当中思维的周密程度如何。演示完成,立即进入自评环节,对演示的结果作出评议、分析,说出看法,对的加以确认,错的错在何处。先鼓励后进生或中等生发言,如有不妥之处,可以让其他学生进行分析、纠正,让大家都有锻炼的机会。同时给学生创造表现才华的天地,鼓励学生争当“小老师”,这样也正符合了中学生好胜心强,喜欢在同伴面前表现自己这一特点。

    在使用自演自评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1)在前几节课中,老师要刻意培养学生的发言习惯,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比如举手发言,上台时注意走路姿势,站在台前,保持严肃,讲课时手执教鞭,人与题目保持150°,要求声音响亮,吐词清楚,突出重点等。

    (2)平时要保护学生敢于发言的积极性,应鼓励学生创新,从不同方法,不同角度去解决问题,敢于让学生碰壁。

    在自评中,让学生们充当小老师的热烈气氛中,七嘴八舌,挖掘教材中所学知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

篇10

关键词:中华民族认同;内群体认同;心理健康;裕固族

关于民族认同的界定,异彩纷呈、各不相同。Phinney认为民族认同是一个复杂的结构,它不仅包括对群体的归属感,而且还包括个体对自己所属群体的积极评价以及个体对群体活动的卷入情况等;Carla J认为,民族认同是个体对本民族的信念、态度以及民族身份的承认。…可见以上仅仅是一种狭义的民族认同,广义的民族认同还包括个体对其本民族的信念、态度和卷入等情况。本研究综合了各种狭义和广义的民族认同概念来展开对裕固族中学生的民族认同和心理健康的研究。1954年2月20日,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成立,经总理提议取名为“裕固”,取汉文富裕、永固之意。同年4月11日,酒泉黄泥堡裕固族乡也宣告成立。裕固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目前裕固族在全国总人口接近1.5万人,主要分布在祁连山北麓和河西走廊中段。同时裕固族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民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然而裕固语在当今裕固人中的普及率比较低。面对强势文化的压迫和冲击,个体的母体文化渐渐弱化甚至消失时,个体会有什么样的态度和情感体验?

一、研究方法

(一)被试

被试以初中以上为宜,而且以多民族学校中的学生为主,故随机抽取肃南县第一中学的学生126名(该校裕固族学生占60%左右,除此之外还有汉、藏、蒙、土等民族),其中男生66人,女生58人,获得有效问卷122份。

(二)研究工具

1.裕固族中学生民族认同问卷

本研究在phinney多民族认同量表的基础上,结合万明钢和王亚鹏的藏族大学生民族认同问卷,编制了裕固族中学生民族认同问卷。原始问卷共有36道题目,用李克特五点量表评分(1:非常不同意;2:不同意;3:说不清;4:同意;5:非常同意)。问卷编制好之后请相关专家反复评价、修改,之后随机抽取肃南县一中120名裕固族中学生学生进行预测。经项目分析后发现有11道题区分度较低,因而将其删除,进一步经KMO和巴特利特球形检验发现问卷适合进行因素分析(KMO=0.816 P0.01)。因素分析后发现特征值大于1的共有5个因子,他们可以解释总变异的54.42%,然而有两个题目,单独构成一个因子,所以也将其删除,最后形成了正式的裕固族中学生民族认同问卷。问卷共有23道题目,由四个因子构成,分别是中华民族认同、民族身份认同、民族文化和民族归属感。中华民族认同为外群体的认同,后三个因子合称为内群体认同。经信度检验后发现裕固族中学生民族认同问卷的克龙巴赫a系数为0.836。

2.裕固族中学生心理健康调查

采用scl-90量表来测查裕固族中学生的心理健康。

(三)研究过程

主要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使用spss13.0来进行数据的处理和统计。

二、研究结果

(一)裕固族中学生的民族认同

1.背景变量对裕固族中学生民族认同的回归

2.内群体认同和中华民族认同

裕固族中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M=4.55 SD=0.66)高于内群体的认同(M=4.18 SD=0.52),经配对样本t检验后发现两者差异比较显著:t(121)=7.93 p0..01。

(二)裕固族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在SCL-90量表上总分超过160的有被试有25个(提示阳性症状),阳性项目数超过43的有被试有24个(43项2分以上,提示有问题)。如表3所示,被试在SCL-90量表上各因子得分的平均数均低于2004年刘恒、张建新[9]制定的全国中学生常模,除了恐怖因子之外,其他各因子都达到极其显著的水平;与1984-1987年间SCL-90研究中所调查的中学生综合样本相比,裕固族中学生各因子得分均低于中学生综合样本,其中在人际敏感、抑郁、强迫症状、偏执和精神病性上差异显著。

(三)民族认同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经相关分析后发现,中华民族认同与偏执(r1=-0.23,p10.05)和精神病性(r2=-0.22,p20.05)存在负相关;感受到的汉族对裕固族的歧视与内群体的认同(r3=0.05 p30.05)和外群体的认同(r4=-0.02 p40.05)均无关。

保持裕固族文化的认同与心理健康无关(r5=-0.06,p50.05),适应汉族的价值和生活标准与心理健康只有很低的相关(r6=-0.24,p60.05)。

四、讨论与分析

由于研究者专业背景不同,也就导致了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研究民族认同。社会学家往往强调民族成员共享的价值观、民族归属感、民族态度和行为卷入在民族认同中的核心地位;而社会心理学家和人类学家则强调民族认同中的文化认同、语言认同和民族历史的认同[8]。本研究综合了上述各家的观点,从广义和狭义的民族认同两方面去研究,从以上几种维度去构建了裕固族中学生民族认同的框架。然而对信教的民族来说,宗教认同应该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方面,于是在编制问卷时就加入了裕固族宗教认同这一因子,但是经项目分析后,有关宗教认同的那些项目区分度都很低,故宗教认同部分最终也未能加入裕固族中学生民族认同问卷,这可能与当今裕固人富有民族特色的有关。尽管裕固族今天信仰藏传佛教,但是裕固族地区的宗教习俗与藏族地区还是有区别,因为裕固族的先人历史上曾信仰过萨满教、摩尼教、佛教和藏传佛教,当今裕固人的生活中仍呈现出各派交织的特点。

裕固族中学生对中华民族和本民族的认同都比较高,在对裕固族中学生和肃南县第一中学的老师的访谈中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据老师们所说现在裕固族的生活习俗和河西地区的汉族很接近。另外,对中华民族的认同高于对本民族的认同,与王嘉毅等人关于维吾尔族的研究]果截然相反,不过完全符合我的初衷和研究假设。其实对裕固族的研究源于一则新闻,内容是这样的:目前裕固语在群众中的普及率很低,生活中只有少数老人偶尔使用本民族语言,在这种艰难的语言环境中,我国裕固族的双语教学只能从幼儿园起步,但是实施起来很困难,因为没有交流的语言环境,刚教会幼儿很快就忘了。诚然,裕固族因为文字的失传,目前只有自己的语言,没有文字,可是为什么连自己的母语在裕固族中的普及率都那样低呢?在研究中我们还发现:有60%的被试报告他们的汉语口语非常流利(5分),87%的被试报告其汉语口语在比较流利以上(4分以上);除此之外只有8%的被试认为汉族对裕固族的歧视比较大,92%的被试认为非常小或几乎没有。语言是文化认同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也进一步有助于我们了解裕固族青少年对中华民族的认同高于内群体的认同。

不论是与2004年全国中学生常模还是与中学生综合样本相比,裕固族中学生在SCL-90量表各因子得分的均数都较低,特别是有8个因子都极其显著的低于2004年全国中学生常模,这在说明裕固族中学生整体的心理健康水平比较高之外也说明了另一个问题,即有可能这些常模并不适合裕固族中学生。近年来,国外关于少数民族族群认同与心理健康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Wim Veling等人对西欧移民的研究[14]发现:当他们处在社会的逆境中时,消极的民族认同可能会诱发精神分裂症。研究发现对中华民族的认同与精神病性这一因子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也就是说对中华民族的认同越高,精神病性这一因子得分就越低,这似乎与Wim Veling等人的研究有某种程度的一致。然而也得到了一些不一致的结果,如Andrea J.Romero[15]等人对墨西哥裔美国人的研究发现,感受到的较高的歧视与较低的民族认同有关,本研究只得出了裕固族中学生感觉到的汉族对裕固族的歧视与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只有很低的负相关,与内群体的认同的相关也很低。Joseph D.Hovey对韩裔美国大学生所做的研究发现,韩裔美国大学生对本民族的语言和民族的认同对其心理健康只有很低的影响,对本族的文化和价值较高的保持与较低的自尊和较高的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以及抑郁有关,母体文化和主流文化的冲突会引起心理压力,然而裕固族中学生对内群体的认同对其在SCL-90量表上焦虑和抑郁的得分均不显著。

五、结束语

父亲的民族身份、感觉到的汉族对裕固族的接受程度以及裕固族中学生的性别对裕固族中学生的内群体的认同有预测作用。父亲的民族身份和感觉到的汉族对裕固族的接受程度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有预测作用;裕固族中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和内群体的认同都比较高,然而中华民族的认同高于内群体的认同;裕固族中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比较高。

参考文献:

[1]朱智贤.心理学大词典.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2]Jean S Phinney Ethnic identity in Adolescents and Adu lts:Review Of Research. Psychology Bulletin.1990,108(3).

[3]Carla J,Reginald J.Racial Identity,African Self-consciousn ess,and Career Decision Making in African American College Women.Journal of Multic ultural Counseling and Development.1998.,26(1).

[4]王亚鹏.少数民族认同研究的现状[J].心理科学进展,2002,(1).

[5]安维武.裕固家园[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08.

[6]Jeans.phinney,The multigroup ethnic identity measure:A new scale for use with diverse groups. [J].Journal of Adolescent Research.1992,7(2).

[7]万明钢,王亚鹏,李继利.藏族大学生民族与文化认同调查研究[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9(6).

[8]王亚鹏.藏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文化适应与心理疏远感[D].甘肃:西北师范大学,2002

[9]刘恒,张建新.我国中学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结果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2).

[10]唐秋萍,程灶火,袁爱华.SCL-90在中国的应用与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1997,7(1).

[11]王嘉毅,常宝宁.新疆南疆地区维吾尔族青少年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比较研究[J]. 当代教育与文化,2009,1(3).

[12]David P. Folsom, Todd Gilmer, & Concepcion Barrio, et al.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the Use of Mental Health Services by Persons With Serious Mental Illness: Do Spanish-Speaking Latinos Differ FromEnglish-Speaking Latinos and Caucasians. Am J Psychiatry. 2007.

[13]Wim Veling,Hans W. Hoek,Durk Wiersma, & Johan P. Mackenbach. Ethnic Identity and the Risk of Schizophrenia in Ethnic Minorities: A Case-Control Study. Schizophrenia Bulletin Advance Access.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