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培训考核方案范文

时间:2023-04-08 21:10: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技能培训考核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技能培训考核方案

篇1

【关键词】 护理;操作技能;培训;考核方案

护理操作技能作为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具有技巧性强、难度大等特点,所以,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理论基础,熟练完成各项护理操作技能,这样才可以在紧急抢救过程中,做到有条不紊,给予及时、有效的救治[1]。目前,护理人员技能培训考核主要集中在训练考核、临床考核,这也是评估护理人员操作能力的常用方法[2]。本研究中,2011年1月至2012年7月期间,我院晋升护理师前的护理人员,给予护理部的规范、系统的培训和考核,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效果,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月至2012年7月期间,我院晋升护理师前的80例护理人员,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科内培训、随机考核)和观察组(护理部培训、随机考核),每组各40例。40例对照组中,年龄23.0~25.0岁,其中本科13人、大专22人、中专5人;40例观察组中,年龄23.0~25.0岁,其中本科12人、大专23人、中专5人。在年龄、学历方面,两组没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培训及考核方法 护理部主任、科室护士长、其他科室护士长组成,到各个病房逐个考核,考核人员打分的平均值为被考核人员的测试分值。培训和考试时间为半年。对照组采用科内培训,观察组采用护理部培训,最终考核是随机抽取,培训项目和考核时间预先制定,从护理准备(总分8分)、操作步骤(总分50分)、整理(总分6分)、质量(总分16分)、理论(总分20分)等方面,对培训内容进行考核,每项考核成绩相加,计算平均分,得出被考核者的总成绩[3]。

1.3 观察指标及考核成绩评分标准 对两组考核成绩的优良率,以及每步测试的分值及总成绩,进行观察和比较。考核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差四个等级:①优秀:95~100分。②良好:90~94分。③中等:85~89分。④差: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考核成绩分级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测试成绩的优良率明显升高P

2.2 两组每步测试的分值及总成绩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质量、理论测试分值及总成绩均明显升高,P

3 讨论

本研究中,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成绩优良率明显提高,P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质量、理论测试分值及总成绩均明显升高,P

参 考 文 献

[1] 杨淑美.试论在职护理人员护理技能的最佳培训与考核的方式与方法.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3):427.

[2] 刘校瑾. 浅析护理操作技能培训及考核方案. 中国现代医生,2011,5(3):236.

[3] 徐士华.护理技能培训与考核方法的探讨. 全科护理,2011,9(9):2314.

篇2

【关键词】 技能培训;临床实习;护生

护理学是一门具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属性的综合性应用科学。这就要求护理活动的实践者——护士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掌握娴熟的操作技能[1]。

为提高高等、中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与护理专业学生临床技能操作水平,我省卫生厅、教育厅每年均对即将进入实习教学阶段的学生进行临床技能抽考。为此我校在每次技能抽考前均对被考核学生进行为期三个月的技能培训。在培训中,我们实施“专人专项”的方案,即每个参训教师负责一项护理操作。培训过程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内容是让学生熟悉各项操作。我们先组织学生观看各项操作的录像,唤起学生的记忆。再由每位参训教师详细讲解自己负责的那项操作,然后学生参照录像练习各项操作;第二阶段的内容是“注重细节,精益求精”。所有参训教师对学生进行各项操作的考核,然后根据考核的情况,教师开研讨会,讨论各项操作中存在的一些细节问题和有待改进的地方,力求每项操作都臻于完善。然后每位教师根据研讨的结果对自己所负责的项目进行改进完善,再从细节上指导学生练习。第三阶段是在已能规范进行各项操作的基础上进一步熟练。并通过考核了解每个学生的薄弱项,再由负责该项的老师给予特别辅导和加强练习。在这一阶段还要锻炼学生的临场发挥和与患者自然亲切的交流的能力。最终考核的结果是我校每年均获得河北省第一名的好成绩,这证明我们的培训方案是科学的、规范的、有效的。

我们对进入临床前参加过此项培训的学生进行随访,内容包括他们在临床的工作情况,实习医院和带教老师对其的满意程度等。结果表明参加过技能加强训练的护生在以下方面均表现出明显的优势。

1 能更快适应护理工作

护理工作存在着强度大,重复性及枯燥乏味等特点。这也是护生进入临床后不能尽快适应工作的主要原因。但是参加过护理技能培训的学生在三个月的训练过程中,是在实验室模拟的病房环境中,每天重复练习各项护理操作,与临床护士每日的工作内容和工作强度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这部分学生比没有参加过技能培训的学生进入临床后能更快适应医院环境和护理工作。

2 操作规范,熟练

由于《基础护理学》课时有限,平时在教学中,对各项操作只能做到“老师讲一遍,学生练一遍”。学生对各项操作没有深刻印象,更不能熟练掌握。等进入临床时,几乎把各项操作都忘光了,还需在临床中重新再学。而参加技能培训的学生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反复练习各项操作,最终达到能够规范、熟练进行各项操作。进入临床后,能马上开始工作,而且操作规范、熟练。

3 有较好的沟通能力,关爱患者

一般的学生进入临床后,面对陌生的环境,对自己不自信,会出现不能很好的与患者沟通,缺乏对患者的关爱。而参加过技能培训的学生在这方面表现出一定的优越性。在训练过程中,我们使用可以主动配合的标准化患者,有利于学生角色到护士角色的转换。整个沟通交流场景逼真自然,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操作过程中体会人文关怀及沟通交流方法,明确其重要性及必要性,培养了学生在短期内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对患者实施人性化服务[2]。

4 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参加过技能培训的学生比一般的护生表现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我们在训练过程中,会对学生进行反复的考核,使学生习惯于在“众目睽睽”下进行操作,避免了有的学生“自己操作不错,老师看着就手发抖”的现象。最后省专家组来校考核时,95%的学生能够做到不紧张,发挥出正常水平。可见通过技能培训,也锻炼了他们的心理素质。这部分学生进入临床后,在工作中也表现出良好的心理素质。

5 理论扎实,就业前景好

近年来我省技能考核增加了相关理论知识的考核,这就要求学生不仅操作好,还要掌握相关理论知识。而没有参加技能培训的学生进入临床时已把在学校学的许多理论知识都忘记了。因此感到临床工作力不从心,带教老师和患者对其满意度低。而参加技能培训的学生在培训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巩固理论知识。他们进入临床后,由于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作指导,工作更出色,受到带教老师和患者的好评,并且在护士资格证考试中通过率很高。以上这些优势,使他们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就业前景好。

由上可见,实习前的技能训练对护生在临床中的工作起到积极作用,有重要意义。因此,笔者建议各医学院校可对全体即将进入实习的学生开展此类技能培训,为他们的实习、就业、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3

公司各单位:

2019年为圆满完成XXX交给的光荣艰巨任务、以及顺利实现设安公司全年环保目标、经营创效指标、冬季生产保运,保证设安公司“大干100天劳动竞赛活动”稳健推进,现开展冬季培训、专业技能培训、“师带徒”专项劳动竞赛,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组织机构

竞赛领导小组及考评组成员:

二、竞赛内容

1.冬季培训:各单位要根据各工种人员技能水平的现状,结合本单位岗位需求,认真做好各个工种的技能培训需求的调查和统计,确保冬季培训计划的实施和效果。。

2.讲师团队:各讲师团队应在团队负责人的带领下开展培训工作。体系审核管理讲师团队由XXX负责,经营财务讲师团队由XXX负责,安全设备管理讲师团队由XXX负责,现场标准化作业讲师团队由XXX负责,施工技术质量讲师团队由XXX负责,项目管理讲师团队由XXX负责,技师讲师团队由XXX负责。

各讲师团队培训的侧重点:体系审核管理讲师团队侧重体系审核问题及反馈,体系运行管理及体系文件编修,检维修管理与体系管理的适应性。经营财务讲师团队侧重成本控制,利润指标分析,项目成本构成及盈亏平衡。安全设备管理讲师团队侧重安全监督、构建安全格局,落实岗位安全责任及主体责任,找寻安全管理短板,落实承包商安全培训。现场标准化作业讲师团队侧重标准化站队建设、信得过班组建设、现场标准化管控。施工技术质量讲师团队侧重施工质量管理、法兰静密封技术、施工技术。项目管理讲师团队侧重项目统筹、科学化管理,管理要素分析。技师讲师团队侧重专业技能、技术进步,特殊工法。

3.“师带徒”:师带徒双方应签定“师徒合同”,明确师傅、徒弟职责、培养计划及目标、考核的方法等,并在技能培训部备案,技能培训部依据“师徒合同”对培养成效进行检查和考核。

三、竞赛工作的检查、要求

1.冬季培训及各讲师团队的培训计划、培训课件、培训实施情况、考试考核情况及培训效果评价等是劳动竞赛评比的第一手资料。

2.各职能科室、讲师团队负责人对竞赛工作要有详细的布置,明确培训课件内容、时间及培训和考核方式。

3.技能培训部对劳动竞赛全过程跟踪检查,并制定明确的检查表和详细的检查记录。

四、评比与奖励办法

1.每月由技能培训部对培训计划实施情况进行汇总讲评。

篇4

一、工作目标

以产业升级转移为导向,以提高劳动力技能素质和促进稳定转移就业为目标,坚持培训与就业相结合,以培训促进就业的工作思路,紧密结合人力资源市场需求,建立社会化、市场化的专项资金分配模式。广泛发动社会各类培训资源,积极参与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切实提高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效果,实现财政支出效益最大化。

二、基本原则

(一)制度健全。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就业补助资金竞争性分配工作按照《广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补助资金竞争性分配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广东省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培训机构认定办法和考核验收办法》及省、市政府等相关文件规定执行。

(二)职责明确。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培训机构资格认定、培训项目确定、培训结果考核、补助资金申请等工作。各级财政部门负责培训补助资金审核拨付工作。

(三)程序透明。实行培训机构准入制,面向全社会培训机构严格按照规定的认定条件和程序开展评审工作,认定过程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三、资金额度

省财政*年-2012年分配下达我市的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就业补助资金。

四、培训机构认定

(一)申报单位

1.各类技工院校、职业技术学校

2.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机构

(二)认定条件:

1.具有法人资格和合法的办学资格;

2.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包括行政管理、财务管理、学籍管理、学员管理、印章管理制度等;

3.有健全的教学管理体系,包括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培训期限、教学大纲、授课教案等;

4.有良好承训能力,具有与开展培训工种配备的实训工位、设备设施和师资力量;

5、具有年直接培训规模1500人次以上的能力。

(三)各县(市、区)劳动保障局严格按照《广东省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培训机构认定办法》,向全社会公布机构认定信息,引入竞争机制,运用科学、严密的专家评审指标体系,采取专家评审和集体讨论的方式,综合评价申请认定机构的办学条件、工种优势、培训就业效果等,分别组织本地培训机构资格评估和认定工作,并将审核认定培训机构的办学许可证号、专业设置、年培训能力等基本情况向社会公示。

(五)定点培训机构认定有效期2年。期满应重新认定。培训机构应在期满前3个月提出认定申请。

五、工作程序

(一)培训机构认定。各县(市、区)劳动保障部门向全社会公布机构认定信息,按照《广东省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定点培训机构认定办法》的规定,对报送认定需求的所有培训机构,经过初审、专家评审、集体讨论和公示后报市劳动保障局审核,确定认定培训机构名单,并向社会公布。

(二)下达培训任务。各县(市、区)劳动保障部门负责收集当地培训需求信息,合理确定培训项目,并根据当地劳动力需求形势制定培训计划,将确定的培训项目和培训计划报市劳动保障局,市劳动保障局根据省厅下达的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指标任务分解至各县(市、区)劳动保障部门和市本级认定的培训机构。

(三)签订培训协议。各县(市、区)劳动保障部门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分别与各定点培训机构签订培训协议。协议内容包括培训项目、培训人数、培训目标、招生条件、培训期限、完成时间、补贴经费、协议的变更与终止及违约责任等。

(四)预拨资金。定点培训机构自签订协议后,可填写《*市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专项补助资金预(核)拨申请表》和具体的培训计划,向签订协议的劳动保障部门提出资金预拨申请,报同级财政部门按培训总额的40%预拨资金。

六、培训验收与补贴申请

(一)培训验收。培训机构完成当期培训和就业推荐后,向签订协议的劳动保障部门提出验收申请。签订协议的劳动保障部门在结业考试结束后三日内组织验收,填写“广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验收表”。

(二)补贴申请。培训机构凭培训人员花名册、培训人员身份证复印件、教学方案、职业资格证书复印件、考勤登记表、考试登记表、劳动合同复印件或《广东省就业失业手册》复印件、培训协议、补助资金核(预)拨申请表、广东省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就业验收表、农村贫困家庭劳动力需要提供低保证复印件及户口本复印件,向签订协议的劳动保障部门提出资金补贴申请。签订协议的劳动保障部门应在15日内审核并加具意见,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

(三)资金拨付。财政部门对劳动保障部门审核材料进行复核,在15个工作日内按照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清算。

(四)监督管理。为保证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能够及时掌握、分析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工作的报名、培训、考证、补助资金拨付等各环节的相关信息必须及时录入“广东省劳动保障业务软件”的“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信息管理系统”。

篇5

[关键词]多元化培训;整形外科;急诊;技能考核

人类对美的追求是社会进步的象征,随着人们审美观的提高,在急诊就诊的面部外伤患者绝大多数都要求行整形外科治疗,以避免日后影响患者容貌和生活质量[1]。整形外科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面部浅表外伤的处理,更被面部外伤患者认为是首选的治疗手段。但对于车祸、严重创伤引起的外伤患者,除面部有创伤外,更多患者还可能存在其他组织脏器的损伤,这就要求整形外科急诊医护人员有娴熟的应急、急救技能和急重症处理知识[2],来应变、处理随时存在的紧急情况,保证患者的安全。因此,对整形外科急诊医护人员施行科学、有效的急诊专科技能培训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自2013年10月至2014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采用多元化培训方法,对12名急诊护师进行急诊技能培训,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参加急诊科2013年10月至2014年12月多元化专科培训的护师12名,均为女性,设为多元化培训组。其中,低年资(工作4年以下,含轮转)者4名,中年资(工作4~10年)者4名,高年资(工作10年以上)者4名。学历:高学历(本科及以上)者7名,低学历(大专)者5名。另选取本院急诊科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按传统培训法进行专科培训的护师10名,也均为女性,设为传统培训组。其中,低年资者3名,中年资者3名,高年资者4名。学历:高学历者6名,低学历者4名。两组研究对象在工作资历、学历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1.2.1培训内容除颤仪的使用,心电图机的使用,心电监护仪的使用,简易呼吸器的使用,氧气罐(枕)的使用,以及CPR技术、吸氧技术、吸痰技术的应用,每周培训1项操作,共8项培训内容。1.2.2多元化培训法多元化培训方法包括:(1)讲授互动练习法。培训老师(科室教学组长,通过护理部理论操作考核、选举产生)采用现场互动的教学方式,通过听、看、练及每一步与老师的答疑及矫正互动中,明确要求,矫正练习到熟练掌握[3]。(2)教学视频指导练习法。通过边看、边做、及老师现场指导,促使其掌握技能。教学视频由医院护理部、教学委员会针对整形外科常用技术操作,由科室组织固定人员根据操作考核标准练习后录制,护理部、教学委员会及所有教学组长审阅、修改后通过,作为医院操作模板供练习使用。(3)图片自我指导练习法[3]。通过看图、练习及与老师的矫正中掌握技能(心肺复苏术可采用此方法)。图片采用医院教学委员会心肺复苏培训PPT上总结图片为准。图片包括判断意识、判断呼吸、判断颈动脉搏动、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观察病情、安置患者的各种细节,供其学习。(4)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是指运用临床案例,训练其在真实的情境中全方位、多角度地思维,引导其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假设、质疑、推理、反思讨论,探究客观事实,挖掘其潜在的智慧和能力[4],进而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方法。针对急诊特殊案例,进行小组讨论,通过情境再现让每一位培训人员主动参与其中进行分析总结。(5)情景模拟法。指创设教学内容所需要的接近实际工作或生活的场景,让其在这种场景中分别担任不同角色,教师在一旁进行指导、分析,并做最后总结的一种虚拟实践性培训方法[5]。此方法用于应急抢救的操练。1.2.3传统培训法在主管护师的领导下,根据急诊科护师专科工作年限,分别对高年资、中年资、低年资护师安排一位临床指导老师,负责管理和培训,每3个月反馈培训的效果和需求,并不断完善培训计划。1.2.4考核标准与方法(1)考核标准:心电监护仪、简易呼吸器及氧气罐吸氧的使用操作,以及吸氧技术、吸痰技术、CPR技术的应用水平,共6项操作根据护理部下发的整形外科常用操作考核标准进行考核;除颤仪及心电图机的使用操作标准,由主管护师及教学组长根据使用步骤制定。(2)考核方法:急诊常规操作培训后,由主管护师及教学组长抽考2~3名护师实际掌握程度,每周1次。(3)急诊应急模拟演练:制定紧急事件及急诊应急抢救情境,综合考核急诊护师应急反应力,急诊技能掌握程度,每3个月演练1次。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珋x±s)表示,两组间均数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培训前抽查发现,除颤仪的掌握程度为40%,心电图机的掌握程度为50%,CPR技术及简易呼吸器使用的掌握程度为60%。多元化培训后,对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除颤仪、氧气罐(枕)的操作熟练掌握程度达到98%,吸痰技术、吸氧技术、CPR技术、简易呼吸器考核平均95分,取得了满意效果。与传统培训法考核成绩(平均80分)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急诊技能掌握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主要包括:(1)整形外科急诊常用设备使用技能欠缺。整形外科专科性强,急诊收治患者大多为单一体表损伤患者,创伤轻,严重复合伤患者一经筛查后,即转到综合性医院进行救治,需要急救处理的患者例数少,故急诊常用抢救设备如除颤仪、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吸痰、吸氧设备使用少。(2)缺乏主动动手练习的次数。整形外科急诊出现紧急抢救的患者例数少,急诊护师对相关技能重视不够,练习少。(3)缺乏急诊技能培训、定期考核制度。科室内无系统的培训及考核计划。(4)培训方法单一。急诊护师培训主要参加医院统一培训,有关急救设备及技能培训少,科室内培训主要由教学老师讲授培训为主,护师主动学习欠缺。多元化培训方法为急诊护师提供了多角度的学习方法,开拓了视野,提高了对急诊技能知识的认知度和掌握程度。讲授互动联系法和视频指导联系法的相互运用,提高了急诊护师对操作流程、步骤的掌握程度,急诊护师在进行培训中,先由教学组长进行讲授,直观了解操作的步骤、方法;再通过视频对操作的步骤及方法进行进一步的模仿、练习;练习后再结合视频进行纠正,达到连贯流畅的掌握视频。案例分析法的运用,提高了护师对未发生的应急情景的处理意识,通过对特殊紧急案例进行分析及情境再现,利于护师主动参与讨论,总结经验。培训考核中,组织有计划的急诊应急模拟演练,设置急救情景如心脏骤停、药物引起过敏性休克、使护师身临其境,同时在情景教学的基础上设置缺陷,可以使护师进一步地认识到训练中的关键点和注意事项,达到“练中记、记中用、记得牢”的效果[6],同时,通过对关键点和注意事项的关注和认识,反思操作中的失误,帮助护师理解知识,获取技能。多元化培训考核方案使急诊护师由被动的学习转变为主动参与学习,开拓了护师学习的视角,使学习方法不再单一,易于被护师接受。同时,多元化培训考核方案有利于培养和激发护师的学习动机,提高其学习复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使所学技能进一步巩固加深的同时,还能给护师提供更好的学习角度,增加护师主动学习的积极性[7]。欧洲复苏委员会(EuropeanResuscitationCouncil,ERC)建议定期加强医务人员的技能培训、练习与考核,并注重培训方法的科学性以促进其技能保持。多元化培训考核方案的制定,提高了急诊队伍的应急水平。通过执行培训考核方案,有计划的不断强化进行培训,可使护师形成一定的学习规律,增加其培训依从性,同时定期有计划的考核,提高了整形外科急诊护师对急诊技能的掌握程度,使整体急诊队伍应急抢救能力得到提高。综上所述,多元化培训方法拓宽了临床护师学习的视野,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改变了学习模式,将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参与,提高了其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

参考文献:

[1]胡亚兰,胡亚欣,寻丽彬,等.应用整形外科技术治疗急诊面部外伤[J].临床军医杂志,2007,35(4):635-636.

[2]赵明光,郭学军,宋振全,等.信息化多学科协作模式救治严重颅颌面伤临床分析[J].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2014,2(4):234-236.

[3]姜金霞,彭幼清,马素芳,等.护师心肺复苏技能培训方法及复训时间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2,26(9):862-864.

[4]丰萍,王红红,邹叶青,等.护理案例论坛对培养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19-22.

[5]张怡,樊雅静,黄凌.情景模拟法在产科低年资护师急救能力培训中的应用[J].上海护理,2010,10(6):82-83.

[6]邸,任晋宏,魏亚培.情景教学法配合缺陷设置在护生心肺复苏培训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1,25(30):2814-2815.

篇6

护理操作;技能;培训; 考核

作者单位:473000南阳万和医院

护理操作技能是护理学中最重要、涉及内容最多、技巧性最强、难度最大的必修内容。随着社会的进步及医疗护理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护理新知识、新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护理工作中,给临床护理工作业注入了新元素。为了与时俱进,动态地适应医疗科学技术的发展,保证护理工作同步及更好地服务患者,我院进行了护理人员操作技能培训。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对象均为近年来分配及调入本院的晋升护理师之前的护士,共50人,平均年龄(23.8±2.18)岁,按学历分:本科29人,大专15人,中专6人。

1.2 研究方法

按随机抽查的方法,每次抽查15~20人,以次进行考核。

1.3 考核方法

医院对护士的护理技能培训和考核多数采取集中训练考核和临床考核的方法,也是目前评价护理人员操作能力的常用方法[1]。

1.3.1 培训与考核内容 西医操作:卫生部指定的 46 项西医护理技术;中医操作:中华中医药学会的《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指定的7项中医护理技术。培训对象:晋升护师之前的护士;培训与考核时间:半年[2]。

1.3.2 培训与考核 固定考核人员,由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专职质控员等组成。该次培训的再次考核对每批参加培训通过初次考核的护士,经由抽签方式进行再次考核[2]。例如:两名护士同时抽签,各自抽取一个操作项目,然后各自准备用物,由考核小组成员进行考核,包括:操作人员自身准备、用物准备、评估患者和环境、查对制度的执行、无菌观念、操作流程和方法、操作熟练程度、与患者互动、事后关心体贴患者、操作时间、用物处理、记录、整体质量。并随机提问,考核结束后打分。接着进行另一名护士的考核。如此循环,直到所有参加培训的护士再次考核完毕,未合格者再次参加限定3 d的培训。

1.3.3 评分标准 根据考核成绩分别评定为优秀、良好、中等和差。优秀为 95~100分;良好为 90~94分; 中等为85~89分; 差为 85分以下。

2 培训后考核成绩

所有护理人员培训结束后,将考核成绩汇总分析,理论成绩为(93.62 ±2.11)分,操作成绩为(92.52 ±3.12)分。

3 讨论

护理技术操作是护士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对护理人员进行步骤严密、正规的护理技术操作培训,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临床操作实践能力,亦有利于提高医院护理质量,减少医患纠纷。如何寻求行之有效的技能培训方法,是护理管理者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下面就从我院考核新上岗护士护理技能培训中的得到的体会做一总结。

3.1 规范化培训与考核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通过系统的整体培训,有助于强化护理人员操作规范化程序,提高熟练程度和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是对初学者,按流程步骤练习操作是必不可少的。我院采取每次进行系统的分段培训,在考核完成后,及时总结考核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再培训,培训后再考核。在培过训考核过程中,护理人员在指导老师的示范和指导下,基本功得到了很好的加强;另一方面,考核可针对性地解决护理人员在操作和实践存在的问题,通过有组织地考核,不断改进问题,锻炼了与患者的沟通能力,提升了护理专业素质水平。

3.2 规范化培训与考核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理论水平及总体素质

对理论水平的熟练掌握程度,除了与护理人员本身对知识需要外,通过系统的培训,亦可进一步深化,再结合培训时老师提供的良好学习氛围,更容易激发学习者的热情。本次培训中所有人员基本都能熟练背诵各项操作步骤,但在考核中,主考老师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综合性提问时,有些护理人员却回答不准确、不完整,同时出现操作不合要求,充分说明新护士多重知识的吸收,而忽视了技能的运用。亦有一部分人只注重手法和步骤,却忽视了对患者的整体护理的要求性,尽管能熟练地完成要考核的操作,但是与“患者”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缺乏处理异常情况的应变能力。所以,通过有组织地考核,有针对性地解决护理人员在操作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断改进问题,增强与“患者”的沟通能力,规范临床护理操作程序,有利于提升护理专业素质水平。在护理过程中使理论知识和每项操作技能都能有效融合并逐渐成为一种工作习惯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只有要源源不断的发扬慎独精神,充分发挥培训的长期性、持续性和有效性,规范护理操作技能,优化护理队伍素质,才能保证护理服务的安全性、高效性,才能使更多的优秀护士更好的服务临床与社会。

参 考 文 献

篇7

一、工作目标

(一)加强对消除疟疾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消除疟疾达标考核领导小组及技术指导小组,明确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消除疟疾达标考核工作中的职责,落实各项措施,确保我区达到消除疟疾标准

(二)加强疟疾传染源管理,提高疫情上报、流调和疫点处置工作质量

(三)加强业务培训,提高疟疾病例诊治能力

(四)完善监测网络,提高监测质量,巩固消除疟疾工作成果

(五)开展健康教育,提高疟疾防治意识

(六)加强检查指导,联防联控

(七)加强防制资料管理

二、工作实施

(一)成立区消除疟疾达标考核领导小组及技术指导小组(见附件1);召开区消除疟疾达标考核领导小组工作会议,部署消除疟疾达标工作;区消除疟疾达标技术指导小组督导相关部门和镇开展消除疟疾达标工作。

(二)有序推进消除疟疾达标考核

1.考评前准备工作

(1)考评动员

5月份召开消除疟疾达标考评工作培训会议,由区卫生局组织,区疾控中心牵头,培训对象主要是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各镇卫生院相关人员,培训项目为此次考评的主要内容、职责分工、技术指导。

(2)专业培训

疟疾防治知识

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各镇卫生院要重点加强临床医生的疟疾防治知识培训并进行培训效果考试,个人得分应全部达到90分以上。区疾控中心提供疟疾诊治知识的参考资料。

疟原虫镜检技能培训

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各镇卫生院要重视“三热”病人(即疟疾发热、疑似疟疾发热,不明原因发热)的血检工作,把“三热”病人血检列入常规检查,特别是门诊医生,接诊“三热”病人后,应及时填写查验疟原虫的化验单,并通知检验人员采血、染色、涂片、镜检,保质保量完成血检任务,确保疟原虫镜检工作的顺利开展,积极协助区疾控中心对检验人员进行疟原虫镜检技能的培训。区疾控中心要定期对综合医院、镇卫生院的检验人员进行疟原虫镜检技能的培训和考核,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血片阴阳性和疟原虫虫种的鉴别,培训效果考试个人得分应全部达到80分以上。

疟疾诊治能力和疟原虫镜检技能是此次消除疟疾达标考评重点考核项目,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各镇卫生院要落实好这两项工作,确保考评工作的顺利进行。

(3)资料准备

区卫生局协调解决组织保障资料。

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各乡镇卫生院准备好防治疟疾的相关资料,包括2013、2014年的疟疾病例门诊登记本、血检登记本、传染病报告卡、抗疟药处方,现场核实病例诊断、治疗和疫情报告。

疾控中心消除疟疾的相关资料:

基本消灭疟疾达标考核资料汇编以及达标考核后至2009年疟疾监测资料等历史资料。

2010年以来的疟疾相关资料,区级消除疟疾实施方案:消除疟疾工作年度计划和总结;消除疟疾工作各项活动原始资料,包括发热病人血检和血片复核资料、媒介调查资料、病例报告和治疗资料、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资料、疫点调查和处置资料以及各类培训和健康教育资料等。

(4)督导检查

区卫生局组织对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临床医生的疟疾防治知识和检验科人员疟疾镜技能培训、资料准备等情况的进展、质量进行督导检查。

6月份、8月份、10月份各进行一次督导检查并书面通报,督导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临床医生诊治能力考核:镇卫生院现场抽取2名临床医生参加闭卷考试;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内科、妇科、儿科、急诊科、感染科各抽取2名临床医生参加书面闭卷考试。

疟原虫镜检技能考核: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各镇卫生院现场各抽取一名检验员进行技能考核。

现场检查疟疾病例门诊登记本、血检登记本、传染病报告卡、抗疟药处方,现场核实病例诊断、治疗和疫情报告等。

2.消除疟疾达标考评实施时间表

4月份区疾控中心开展综合医院、镇卫生院镜检员疟原虫镜检技能培训工作。

5月份区卫生局对消除疟疾达标考评工作进行动员与培训,落实相关单位及科室职责。由区疾控中心下发此次消除疟疾考核临床医生疟疾诊治知识的培训参考资料,各级医疗机构要依据资料组织临床医生培训和自学,提高临床医生的疟疾诊治能力。

7月份各级医疗机构找出薄弱知识点,对临床医生进行疟疾诊治知识针对性培训和效果考试,达到要求。

④8月份,邀请市疾控中心专家对我区疟疾镜检人员进行疟原虫镜检技术指导和培训。

⑤9月份,各级医疗机构组织临床医生疟疾诊治知识再培训,全面达到要求。

⑥根据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消除疟疾资料准备情况、临床医生疟疾诊治知识和检验人员疟原虫镜检能力掌握情况,确定迎接消除疟疾达标考核的时间。

3.消除疟疾达标现场考评内容

由省政府血地防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组成考核组,对县(区)进行消除疟疾达标考核。

发热病人血检、病例诊治及报告

分别抽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和2个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疟原虫镜检工作现状和当年发热病人血检工作资料。抽查区疾控中心已复核阴性血片30张。查阅疟疾病例门诊登记本、血检登记本、传染病报告卡、抗疟药处方,现场核实病例诊断、治疗和疫情报告与县级疾控中心资料符合率。

诊治能力考核

随机抽取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内科、妇科、儿科、急诊科、感染性疾病科等临床医生以及2-4个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临床医生各1名(总人数不少于10人),采用闭卷书面考试进行疟疾诊治知识考核。临床医生个人考核得分80分及以上为合格。参加考核临床医生的考核合格率低于85%即为不通过。

镜检技能考核

随机抽取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和一半以上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验人员各1名,进行疟原虫镜检技能考核(包括定性和定种)。每名镜检人员技能考核得分75分及以上为合格。参加考核检验人员的考核合格率低于85%即为不通过。

(三)进一步加强病例管理,提高传染源管理和疫点处置工作质量

1.规范传染源管理措施

为适应疟疾防控工作从控制阶段到消除阶段的转变,我区将继续全面推行消除疟疾“1-3-7”消除疟疾工作新模式,确保传染源管理和疫点处置工作的及时有效开展。

(1)发现疟疾病例后1天内进行疫情报告

区疾控中心和各级医疗机构对发现的所有疟疾病例(包括实验室确诊病例和临床诊断病例)均应在24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所有网络直报的疟疾病例均应进行疟原虫镜检,每例病例在抗疟治疗前应至少采制厚薄血片3张、滤纸血2张(每张2大滴血样)和肝素抗凝全血5ml,并电话报告市疾控中心。不能及时送样的可将样本置-20℃保存,由市级疾控中心统一在每月月底送省血寄防所。为鼓励及时发现和报告病例,省将继续实行报病奖励制度。

(2)在3天内完成病例核实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

区级疾控中心负责在3天内完成对网报疟疾病例血片的镜检复核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重点核实是否为疟疾病例并判断是否为本地感染病例。所有核实的疟疾病例应在3天内完成专报系统中“疟疾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的信息录入和上报。所有经核实需排除的疟疾病例应立即报告省血寄防所请求进行省级复核,并根据省级复核结果进行网报修订。

个案流调时对输入性病例的判定应严格按照《消除疟疾技术方案》中输入性疟疾的定义和判定标准进行。

(3)在7天内完成疫点调查和处置

区疾控中心应在病例网络直报后7天内组织完成对病例所在的自然村或居民点的调查,确定疫点是否存在传播疟疾的条件,并按照《消除疟疾技术方案》的要求完成疫点处置,在7天内完成专报系统中“疫点调查与处置表”的信息录入和上报。省血寄防所将参与所有本地感染疟疾病例和国内输入性疟疾病例的核实和疫点调查。

疫点调查时,对本地感染或国内输入的疟疾病例,需对病例所在自然村或居住地周围100米内的居民进行疟原虫血检或快速诊断试纸条(RDT)检测筛查,并采制滤纸血;对境外输入的疟疾病例,需对与其同行回国人员进行疟原虫血检或快速诊断试纸条(RDT)检测筛查,并采制滤纸血;对近3年内无媒介调查资料的县,如疟疾病例出现在疟疾传播季节,疫点调查需增加媒介按蚊种群调查内容。

疫点处置包括病例治疗、健康宣教和媒介控制。在疫点调查中新发现的实验室检测阳性者给予抗疟药规范治疗并按规定上报,并向居民发放疟疾防治宣传材料。对在流行季节(5-10月份)出现的疟疾病例,对病例所在的自然村或居住地周围100米范围所有住家采用菊酯类杀虫剂进行室内滞留喷洒。

2.完善疟疾疫情通报制度

为及时了解疟疾疫情动向,有效应对和处置突发疫情,区疾控中心在发现病例时需电话报告省寄防所,并按规定在3个工作日内将疟疾病例核实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结果上报省血寄防所,由省血寄防所及时完成疟疾疫情周报。

(四)进一步加强业务培训,提高疟疾病例诊治能力

1.进一步加强传染源发现能力

(1)各级医疗和疾控机构要继续加强疟原虫镜检能力建设,配备相对稳定的并通过上级业务机构培训合格的镜检人员。重点加强乡镇级医疗机构技术人员的培训,区疾控中心要有独立的、能正常开展镜检工作的疟疾中心镜检站,并有专人负责对辖区发热病人血检工作的督导和质量控制。

(2)为按期达到《市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确定的知识与技能培训工作指标,区疾控要组织对全区各级医疗机构的相关医疗、检验、防保专业人员开展知识和技能培训,并参加全市寄生虫防治技术竞赛。

2.进一步提高疟疾病例救治能力

(1)区疾控中心需加强对本辖区内各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输入性疟疾的诊断能力和危重恶性疟病例救治能力,尽量避免因误诊误治导致输入性恶性疟病例死亡。

(2)在疟疾传播休止期,区疾控中心组织对上年度发现的所有间日疟病例和卵形疟病例进行休止期根治。并对在疫点调查中发现实验室检测阳性患者的自然村开展休止期扩大治疗。

(五)完善监测体系,巩固消除疟疾工作成果

根据我区当前疟疾发病的形势和消除疟疾的进程,按省疟疾监测规范和技术要求,在全区开展常规检测工作,保障和巩固我区消除疟疾的成果。

1.疟原虫镜检和质量控制

(1)为保证发热病人血检工作的顺利开展,区疾控中心统一为区级综合医院、乡镇卫生院门诊镜检站发放血检染色试剂等耗材和发热病人血检登记本。

(2)按照《市消除疟疾行动实施方案》要求,区二级综合医院和所有乡镇卫生院均要开展发热病人疟原虫镜检。各医疗单位要求全年开展发热病人血检工作,其中疟疾传播季节(5-10月)血检人数不低于年血检总人数的80%。要重点加强对外出务工归国人员的发热病人血检工作。

(3)区疾控机构中心镜检站应按要求对所辖区级综合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镜检质控督导,保证发热病人血检工作质量。区中心镜检站要复核辖区内各医疗单位10%的已检阴性血片和所有网报疟疾病例血片;市级中心镜检站将抽检本市各区3%的已复核阴性血片和所有网报疟疾病例血片,并负责将所有网报疟疾病例血片和滤纸血及抗凝血按要求送省疟疾诊断参比实验室复核。省疟疾诊断参比实验室按《消除疟疾技术方案》和《省消除疟疾实施方案》要求,及时对全省所有网报疟疾病例进行血片复核和基因检测复核,每季度抽检全省各县1%的已复核阴性血片,并不定期对乡镇门诊镜检站已检血片进行抽检。各级中心镜检站要求保留血片及抽复检工作记录。

2.主动病例侦查

在疟疾流行季节(5月份),对白马镇的1个村进行入户走访调查,并至少对300名居民进行疟原虫血检或快速诊断试纸条(RDT)检测筛查,并采制滤纸血送省血寄防所进行基因检测。

(六)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居民疟防意识

篇8

关键词:中药学 实验基本技能 阶梯式培训

LTM(阶梯式教学模式,LadderTeachingMethod)的概念来自欧美,最初在我国各种英语教学和培训中广泛应用,目前也在医学教育及其他各种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延伸应用。它是将一项培训业务分阶段、分期完成。参加培训的人员可以在半年至二年的时间内择期完成全部规定的培训课程和技能训练任务,取得各期课程及技能培训合格的结业证书。这种培训模式是由应试培训向素质培训转变的一种新型培训模式。

一、目前我校中药学专业学生实验技能的现状

我校的中药学专业以培养掌握传统中医药基础理论和现代医药科学技术知识、具有应用现代科技理论和研究方法研究中药学、药学的复合型创新人才为特色,现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浙江省重点专业、浙江省“十二五”优势专业,是浙江省唯一具备从本科生教育到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流动站以及留学生教育等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的中药学专业。其中第一批招生已纳入浙江省高校“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专业。按照传统的实验技能培训模式,各门课程只注重各自课程的专业实验技能,各自为政,对于课程群所需要的共同基本技能,以及学生的基本实验素养和科研素养,往往疏于关注,由此导致的后果是学生基本技能缺乏,动手能力差,严重影响后续专业基础平台和专业平台课程的学习,基本实验素养和科研素养的缺乏,导致学生操作不规范,给实验室安全带来不小的隐患,也为以后的科研、工作埋下了不良的种子。我们所构建的实验基本技能阶梯式培训模式主要是针对目前新的人才培养体系大力加强对学生实验技能培养的要求,让学生在基础学科平台学习时即进行相关实验素养和科研素养、基本实验技能、基本实验理论的培训,并结合相应的等级考核体系,为进入专业基础平台和专业平台课程的学习夯实基础。

二、中药学专业实验基本技能阶梯式培训模式的构建

1.实验基本技能阶梯式培训模式的基本框架

根据中药学专业的培养方案,针对中药学专业学生的实验基本技能阶梯式训练我们定为四个模块,每个模块的学习时间可以定为十天到一两个月(根据需要可以更长或者缩短)。即基础化学模块(1级)、药理学模块(2级)、显微制片基本技能模块(3级)、中药制剂品质评价模块(4级)。各模块的培训落实到各课程开设教研室,包括培训方案的制定、培训教材的编写、培训的具体实施及后期考核。各培训教研室在适当的时间,安排1~2次培训,参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一定的时期(如一年)内按等级顺序参加培训。每个培训期结束时,经考核对所学课程合格的学员发给当期培训合格证书。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学员,可以考虑给予一次补考机会,若补考仍不合格则只能重新参加培训。为了保证培训知识的连续性和系统性,原则上要求学员逐级培训,即第1级期培训合格的学生方可进入第2级的培训,以此类推。直至完成4级培训合格后才能参加专业基础平台课程的学习,才能进入科研实验室跟随科研导师进行课题的研究。

2.培训的内容

培训的具体内容由各实施教研室制定,但主要包括:

(1)学生初次进入实验室时就需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素养和科研素养,如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客观准确的记录数据、爱护实验仪器设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以及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地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为学习后继课程以及将来科研、生产打好基础。

(2)基础化学模块的培训落实到基础化学教研室,一般安排在学生大一期间培训,是学习后续化学课程群《分析化学》《中药化学》《物理化学》等的基础。要求熟练地掌握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等实验操作的基本技术,正确使用化学实验中的各种常见仪器,学会测定实验数据并加以正确地处理。

(3)药理学模块的培训由药理学教研室承担,一般安排在大一下学期进行,是后续课程《药理学》《中药药理学》的基础,也是学生以后科研、工作中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开发新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训要求掌握药理学所需实验基本技能,如实验动物的标记、抓持、给药方法、给药量的计算、处死及动物实验的设计、报告记录等基本技能。

(4)显微制片基本技能模块是处于整个体系的第三级,是学习后续课程《中药鉴定学》《生药学》的基础,也是以后学生在药品生产、检验、流通、使用、研究与开发等领域从事标准化生产与鉴定、中药炮制与制剂、中药质量与分析、中药药理与安全性评价及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工作的前提保障。要求掌握新鲜药材固定、石蜡切片、显微观察、显微绘图、显微图片分析等技能。显微制片基本技能培训在完成前二级培训考核的基础上,由中药资源与鉴定教研室实施,一般安排在大二下学期进行。

(5)中药制剂品质评价模块是在《分析化学》等学科的基础上进行的,要求学生掌握化学分析、色谱分析、仪器分析的最基础的原理与技能,为后续学习《药物分析》《中药分析》《中药制剂分析》《中药制剂品质评价》等课程打下基础,也为进入专业实验室进行课题研究服务。

3.具体实施

首先任务落实到教研室,制定每个模块的培训方案。培训方案包括时间安排、明确培训的知识、技能、情感等目标;明确具体的培训内容、课时,可由教研室根据学生前面课程的基础及后续课程的需要选择。制定考核内容与方法,注重基本操作的规范性、步骤的准确性及实验素养的培养。根据培训内容,撰写培训教材及材料,准备相关的文字稿和视频。综合以上材料,形成培训方案。培训方案交学院主管教学领导审核通过实施。第二步集中培训。集中培训前,将相关的文字稿和视频上传到网络课程平台,要求学生自主观看学习。根据学生自主学习情况,选择相关实验技能进行实践摸底测试,重点掌握学生在操作中的不规范处及薄弱处,可以在培训中有侧重点、针对性。现场培训可通过教师讲授基本原理、演示,学生实践操作、教师指导进行。在培训结束后,根据考核内容与方法,对学生的现场操作、实验素养以及提交的作业进行评价打分,确定合格与否。最后进行培训效果评价。培训效果的评价可以通过学生实验技能的掌握程度及学生的自我认知满意度来评价。学生的自我认知满意度是以问卷调查形式展开。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培训课时、培训教师与学生的适应性,培训目标的达成程度以及是否愿意参加以后类似培训等进行调查。另外听取学生对培训的其他意见。

三、反思

实验基本技能阶梯式训练模式遵循认知规律,通过阶梯学习过程,使学生的知识技能得以稳步积累和提高,在进阶的过程也可让学生得到鼓励,激发学习积极性,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它解决了以往的那种学生基础不扎实的问题,夯实了实验基本技能基础,为学生高技能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通过我们以往的培训,学生普遍参与积极,满意度较高。实验技能阶梯式训练模式系统性强,具有较严密的计划性和预测性,需要各培训教研室合理安排、协调统一才能完成的,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培训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培训方案的固定性与灵活性。培训方案的基本指导原则不可随意变动,但培训内容可针对学生的需求与个性进行调整,重视学生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完善,因材施教,以达到培训目标。另外可安排耗时较长、在专业课程学习中不宜安排、趣味性较强的实验,如显微制片模块中石蜡永久制片的制备。

(2)培训方法上,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培训前准备足够的自主学习资料,供学生培训前预习;并设置时间节点,培训前必须完成预习,在正式培训开始前进行自主学习情况摸底;培训的内容在后续课程中马上就能用到,进一步巩固其基本技能。学习材料的选择形式要求多样,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

(3)妥善管理培训的各项数据资料。良好的培训离不开规范的管理,对于培训过程中各项数据资料,一定要做到痕迹管理,妥善保管,这也是培训后期进行总结和完善方案的依据。综上所述,实验基本技能阶梯式培训与传统的学生实验技能培养方式相比有较大的优势,必将得到广泛地推崇与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成红,姚晨姣,邓 芳.阶梯式临床思维训练在诊断学见习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15

[2]孟纯阳,刘洪美,安 洪.分阶段阶梯式教学法在骨科见习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2007

[3]何素英,李桂芬,徐 敏.阶梯式培训模式在年轻护士急救技能培训中的应用[J].护理与康复,2015

[4]过 菲,杨 波,王辉清.阶梯式培训模式在机器人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手术团队训练中的价值[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3

篇9

一,加强护士在职教育,提高整体护理质量。根据护士规范化培训教育课程做好自己护士工作,落实好“三个基地”和专业技能培训和考核工作。

1,重点加强对新入医院护士,合同护士,低年资护士的评估重点,并加强他们的学习意识,护理部上半年计划加强基础护理知识,增加评估数量,提高评估标准。

2,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各专业科目周期开展理论和技能培训和评估方案,每年组织考试,考核2—3次,理论考试应闭卷进行,需要注意考试效益,杜绝“走形式”。为自身护士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基本技能评估:属于规范化的护士培训,每年开展16项基本技能考核,考核要求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4,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掌握,组织和规则实际考试,更深入了解工作规则,结合临床应用学习。

二,增加文化知识学习,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

1,组织学习医院服务文化礼仪,加强现代护理的文化意识,遇到礼仪疑问先在护士工作会议中讨论,达成共识后在全院范围内开展。

2,更新专业理论知识,提高专科护理技术水平。

三:加强自身护理工作管理,提高自身整体素养。

(一),医院护士在早期管理班举行,其主要思路是更新人类精神的管理,管理技能和护理服务,在当今社会,人们保健服务需求的新的一年和护理长期前景情感交流等。

(二)加强护士的目标考核,评价和年度对与护士的照顾和评价指标的质量和其他管理部门评价相结合端到端管理。

(三),促进跨部门之间的沟通和护士学习,跨组织的关怀和护士工作经验交流会议质量季度检查,了解如何提高护理管理。

四,加强护理质量过程控制,确保医疗安全,有效。

(一),继续实行护理质量二级管理体系,护理工作中发现了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部门开设质量控制团队,同时发挥了质量控制的作用,负责人明确自己的质量控制点,督促提高护理质量。

篇10

关键词:“互联网+”;电力员工;安全技能培训;移动平台;电力安全教育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章编号:1009-2374(2017)03-0163-03 DOI:10.13535/ki.11-4406/n.2017.03.073

安全生产是生产企业的头等大事。大量统计表明,人的因素仍然是事故发生最主要的原因,员工的安全技能素质始终是影响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的首要因素。如何高效率、低成本地快速提升员工的安全技能素质已成为电力安全技能培训方案制定的重中之重。

中国社会在形态上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互联网+”在中国迅猛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意味着教育内容的持续更新、教育样式的不断变化、教育评价的日益多元。一言以蔽之:“互联网+”将教育推进到一场基于信息技术的更伟大的变革中。

在这一变革的浪潮中,本文提出了基于“互联网+”的电力员工安全技能素质提升方案,该方案针对于传统集中式安全教育的不足,用系统化的思维解析安全技能教育的各要素,重构安全技能素质教育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将“互联网+”理念贯穿到电力安全培训中,建立一个开放性的电力安全技能素质提升平台(APP)。

1 方案研究现状分析

安全生产一直是电力企业的最大的关注点和难点,快速、有效地提升员工的安全技能素质上安全生产的基石。为此,电力企业在员工技能培训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也获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距离实际生产工作的需要依然有较大的差距。

1.1 传统电力安全培训

经过大量现实案例分析,传统电力安全培训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1.1.1 培训体系的建设缺乏系统化工程视角的指引,只关注于构成员工安全素质的各个“点”,缺乏“面”的思维,以至于安全素质组成的各要素之间培训上的割裂,与发展不平衡,无法有效推进安全技能素质的整体提升。

1.1.2 培手段落后,培训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有规划但执行力差,培训最终流于形式。

1.1.3 没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电子化学习,培训成本高;公司员工地理位置分散,不便于开展集中式培训。

1.2 移动学习培训

移动学习培训是继数字化学习培训后出现的又一新模式,是教育技术领域研究的又一个新热点。经调研,本文就目前的国内外研究做了以下分析:

1.2.1 与传统信息化培训的趋势对比。移动学习具有传统网络不可比拟的优势,移动学习在未来3~5年内的应用将超过PC应用。

1.2.2 移动学习培训推广状况。

经调研分析,各行业移动APP推广应用对比如图1所示。由图1分析可知,移动学习APP刚刚进入推广期,用户累计效应尚未显现。目前,移动学习APP的开发尚未进入最高峰,产品间竞争尚不充分。

1.2.3 制约用户使用移动学习的因素。带宽和流量要求,是制约移动学习的一个因素。随着移动带宽不断增强、价格不断走低,带宽和流量问题在未来1~2年内会得到大幅改善。

与在线学习相同,目前“内容枯燥,无吸引力”是制约用户使用移动终端学习的最根本的原因。

1.2.4 困扰开展移动学习业务的最大问题。移动APP的开发需要成本,尤其开发多操作系统的版本成本较高。“投入产出不成正比”是企业开展移动学习业务最大的困扰。

目前,移动学习还处于市场发展的初级阶段。随着在线教育竞争的加剧,一些创新性企业极有可能在移动设备上创造出新的模式,移动学习将呈现跨越式发展特点。

2 方案需求

相对于传统电力安全培训,所提方案将实现以下五方面需求的突破和创新:

2.1 突破时空限制的培训

所提方案可突破地理空间的限制,将培训拓展到员工的生活、工作等所有场合,手段更为丰富,学员随时拿起手机即可参加考试,教师拿起手机就可以对学员进行培训。另外,企业员工之间可利用内置的聊天功能沟通考试心得,与老师交流疑难问题,实现随时随地学习。

2.2 移动化的培训

本文方案所贯穿的“移动培训”这一理念将带来学员观念与行为方式的彻底转变,主要表现为:通过引入移动培训模式,学员可以利用工作生活之余的碎片时间参加培训。传统培训体系中最难的是长期坚持学习,所提方案开发的APP能够根据老师的设置,每天定时推送一些题目和事故案例,学员花费较少的精力和时间即可完成任务。只要学员坚持使用该APP,将会达到长期培训效果。

2.3 基于大数据的个性化培训

APP根据安全教育学习的特征,在大量用户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大数据技术对用户行为进行建模。模型将综合上述因素为员工定制个性化的培训方案,在保证基础教育的条件下充分挖掘学员专业学习潜力,从而在大数据的辅助下实现人尽其才的培养模式,提高培训质量。

2.4 以用户为主导的题库建设

通过引入UCG(User Content Generate,用户主导内容生成)的内容沉淀机制,可以让学员参与到课件题库的制作过程中。学员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以随时将生产中遇到的违章实例、事故案例随手拍成照片、视频上传到平台上;经相关专家审核挑选后,则可以此为素材出题,纳入到课件题库中供其他学员共享使用。通过UCG内容机制,可确保APP中的试题新鲜生动,贴合工作实际。

2.5 实现充满趣味性的培训

本APP拟借鉴移动互联网的典型模式,引入抢红包、PK擂台赛、摇一摇等模式,让学员能以娱乐的方式参与到学习培训中。

3 方案建设

3.1 建设目

本方案拟建立一个具备开放性的电力安全知识培训、竞赛、考核的综合性培训移动平台(APP),借助于互联网、移动计算技术,把电力安全培训贯穿到每位员工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

3.2 建设内容

3.2.1 培训管理。该部分为APP的核心培训功能。APP提供了灵活的课程管理机制,在课程管理的基础上,APP将依据于基于大数据生成的学员学习模型,根据学员的情况建立个性化的培训计划。学员打开APP即可按照培训计划学习自己岗位相关的知识,同时教师可通过APP对学员的学习情况进行实时跟踪。

(1)课程管理。课程管理是整个APP培训的基础。教师可以从安全知识库中选择相应的知识点,设置学习课程。APP中内置课程库,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要,按照岗位、专业等方式进行分类课程管理;(2)培训计划管理。培训计划是一个APP化的学习路线图,对学员必须学习的知识内容、学习的顺序、阶段性考核点、要参加的考试等均做了明确规定。为加强培训的针对性,APP允许教师借助于学员个性化学习建模的结果,根据不同类别、专业、岗位员工自身的特点,建立不同的培训计划。

为方便教师及时掌握学员对培训计划的执行情况,APP可提供学习情况监控功能。教师可以实时查看学员对当前给定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并予以点评指导,学员可通过APP自动推送查阅。

3.2.2 考试管理。本APP可提供一套对线上线下的各类考试进行统一管理的考务管理体系。针对在线考试,APP可提供整个考试过程包括考前试卷组卷(手工、自动)、进行考试、试后判卷等一系列的循环技术支持。另外,APP可提高标准试题库,汇集各专业、岗位的试题并进行统一管理。

本APP考务管理模块设计的思路是,围绕着“互联网+”模式下的碎片化考核为核心进行管理。与传统教育下的考试不同,该考试模式具有时间空间的不确定性。在碎片化考核模式下,学员可在教师指定的某个时间段内对某个知识范围进行考核或者教师可指定待考核的试卷,将其作为考试计划分发给学员。同时,学员可利用碎片化时间做题,同时,系统可每隔一段时间自动汇总所有移动答题的结果,生成排名等各类报表,供教师使用。

3.2.3 趣味培训。(1)在线仿真模拟训练游戏。借鉴电力行业的虚拟培训理念,将安全培训中的学习和考核内容制作成内嵌有各类陷阱的小游戏,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让用户进行学习。该系统为培训人员提供可直接动手操作的仿真设备和仿真环境,可增强员工安全意识,提高专业操作技能;(2)竞赛管理。传统培训方式下,为激励各单位的学习热情,通常不定时地在班组、部门、厂级中选派优秀员工作为代表,参加在线竞赛。针对这一需求,APP提供了对在线知识竞赛的支持,并设计规则保证竞赛的公平合理性。同时,系统提供了擂台赛模式,激发学员兴趣;(3)抽红包和摇一摇。为增强学习培训的趣味性,系统增加了抽红包和摇一摇的功能,作为学习、考试的激励手段。

3.2.4 学员评估。使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根据能力胜任模型,对学员的学时、学分、课程学习记录、评测成绩等基础数据进行跟踪分析,采用人工智能推理评测数据其底层所蕴含的意义,对员工岗位能力胜任进行有效客观的测评,构建以人为本的安全能力鉴定体系,同时为员工、教师、管理者提供辅助学习、决策工具。该部分的功能包括:安全能力鉴定评估,薄弱点分析和群体安全素质水平分析。

对于评估结果,系统可形成各类数据分布图、趋势图,从而得出普遍性的安全知识掌握水平的变化、趋势情况,为决策者提供关于安全生产指导、决策方面的辅助数据。

4 结语

本文所提方案打破了传统安全培训的时空限制,提出了基于“互联网+”的培训方案,为电力企业探索如何系统化地培养员工的作业安全技能,如何以人因理论为指导,全面、有效、切实地提升员工安全素质探索出一条新路。本项目所提出的思路和方法,对相关企业、乃至全国的电力安全技能素质教育,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罗阳.电力安全生产管理技术探索[J].中国高新技术

企业,2011,(28).

[2] 郭晓燕.电力安全培训教育工作浅析[J].经济师,

2011,(9).

[3] 杨宝.电力安全培训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华北电

力大学,2013.

[4] 陈丽,林世员,郑勤华.“互联网+”时代中国远程

教育的机遇和挑战[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6,

(1).

[5] 张岩.“互联网+教育”理念及模式探析[J].中国高

教研究,2016,(2).

[6] 刘云生.论“互联网+”下的教育大变革[J].教育发

展研究,2015,(20).

[7] 谭维智.不教的教育学――“互联网+”时代教育学

的颠覆性创新[J].教育研究,2016,37(2).

[8] 平和光,杜亚丽.“互联网+教育”:机遇、挑战与

对策[J].现代教育管理,2016,(1).

[9] 任剑岚.关于“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背景、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