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绩效考核方案范文

时间:2023-03-29 22:11: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岗位绩效考核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岗位绩效考核方案

篇1

【关键词】岗位职责;教师绩效考核;绩效管理

一、问题的提出

每到年末教师考核的时候,一些高校各部门都很忙,领导们忙于各种绩效表格的编制和分数的设置,忙于各式各样的打分,统计等等;老师们则挖空心思对付这些表格,都希望在表格出彩。

当考核的结果公示出来的时候,就会有一些人觉得不公平,不服气。“他哪点比我做得好?怎么是优秀,肯定有猫腻!”“能不能把优秀的业绩拿出来比比啊?”如此等等。

总而言之,每年各部门领导最头疼的就是考评,年年想办法,岁岁换表格,结果还是有一些人不满意。

主要是因为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决定,特别是高校教师,没有升学率的要求,很难通过学生的成绩来决定高低。另一方面教师的工作又都针对一些“软问题”(徐冬青,2009),这些“软问题”短期内又没有办法看出效果,也没有更好的办法量化。第三,很多时候,高校教师工作往往在“八小时”以外,备课、科研、社会服务等很多时候在八小时以外完成的。第四,高校教师考核指标设置过于笼统,导向性不足,统一按“德、能、勤、绩、廉”五方面考核,且每人在每个方面分值权重都一样,最终难免张冠李戴,达不到考核的初衷(李凌,2007)。第五,更重要的问题是不少学校在年终考核时才想起来做考评,走走形式,设置的一些量化指标的可信度、实际意义和作用都大打折扣。而考评的形式往往是多采取“投票、打分或者提名等方式进行”(余娟清,2007)。另外教育的对象的特殊性,不同的教育对象要求不同,理解能力的不同,因而对教师产生不同的感受和认知。

总而言之,因为种种原因,高校教师在考评上或多或少的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导致了一些不满因素的产生。

纵观这些不满因素,集中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第一,考评的指标和标准不明确,往往是集中考评德能勤绩廉,而这些指标的标准往往没有指定出来,也就是说德能勤绩廉方面怎么做到如何是合格的,做到如何是优秀的,存在不少争议。第二,考评的形式存在争议。往往是自评、互评,最后有领导拍板决定,或者有部分(全体)成员进行民主投票,选出优秀。这里面就有不少人情分在里面,一般不能把优秀的选出来。第三,考评不仅仅是年终的事情,应该在年初就要提出目标和标准,使每个教师知道努力的方向,知道往哪里走,如何走。不能到了年底才秋后算账,告诉他不合格。也就是说考评是贯穿在整个年度之中,要时常进行绩效沟通。

二、建立基于教师岗位职责的绩效指标

由于教师工作的复杂和难以全面衡量,因此引进关键绩效指标法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所谓关键绩效指标法(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KPI),通常是指企业宏观战略目标进过层层分解产生的可操作性的战术目标。它把对绩效的评估简化为对几个关键指标的考核,将关键指标当作评估标准,把员工的绩效与关键指标进行比较的评估方法。

在设计关键绩效指标时,要紧密结合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围绕着教师的岗位职责,以岗位职责来设计和分解KPI指标,通过考查这些KPI指标来显示教师本年度工作职责的完成情况,如果忽视了学校的目标和教师岗位职责而谈论“德、能、勤、绩、廉”,将会造成个人目标和学校目标的不统一,区分度不明显而引起部分员工的不满。

1.教师KPI指标设计

教师KPI来源于学校的教育目标,目前我国高校的教育目标: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当然作为高等教育一部分的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也是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所以在对教师进行绩效指标的设立时必须要考虑学校的总体目标的落实。另一方面高校都实行了岗位制度,根据学校的目标设立了不同岗位,不同的岗位要求不同,岗位职责不同,实行的岗位工资也不同。既然岗位的设置是为了实现学校的教育教学任务,那么考核就是要考查一年来该教师履行该岗位的职责情况。不同脱离岗位职责而谈论“德、能、勤、绩、廉”。所以在设计绩效指标的围绕着岗位职责来设计。

下面以某校工商管理系教师职责为例来说明基于岗位的KPI指标设计。该校工商管理系教师按照学校的要求,把教师分为三类:教学为主型、教育科研型和科研型。比如教学为主型的教师(讲师)的岗位职责如下:(1)完成教学工作量360课时;(2)完成科研积分6分;(3)完成其他工作量40分;(4)其他临时性任务。

因此在对讲师绩效考核指标就要围绕着这个岗位职责来设计。

2.考核标准的确立

在考核指标确立以后,要对该指标的完成情况作出定义,即规定合格、优秀等不同等级的标准。如上表1,可以定义超过规定量的20%及以上的,定为A,规定为“优秀”;基本完成任务的,定为C,规定为“合格”。这样的话,是教师明确自己的任务和努力方向。

3.关于师德指标

由于教师工作的特殊性,是培养人和塑造人的职业,所以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注意“身正为范”。教师除了教育教学以外,师德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师德也是一项重要的考评指标不可忽视。《教师法》第22条规定,“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对教师的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进行考核。”因此在设计教师绩效考核指标时,不可不对师德进行考核。

大多数学校实行的师德一票否决制,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关于师德指标的设计,个人认为应该采取否定式,如不猥亵学生、不歧视学生等,一旦触犯,就不能评优。

三、绩效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

绩效管理是一个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仅是绩效评估。完整的绩效管理包含了绩效计划、绩效辅导、绩效考核、绩效反馈等阶段,这些阶段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在绩效计划阶段,学校和教师共同讨论确定教师本年度应该完成哪些工作和达到什么样的程度,也就是说是制定教师绩效目标的阶段。值得注意的是,在确定教师绩效目标的时候,就要告诉他绩效的标准,即合格的标准是什么,优秀的标准是什么,不合格的标准是什么,使每个教师在年度之初,对于年度要完成的任务和标准了然于胸,也为将来更好的完成年度任务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果在此阶段,教师对于绩效目标和标准不明确,那么后面的绩效评估也就模糊不清,从而产生不满。

绩效辅导是一个中间环节,贯穿于整个绩效管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校领导应该和教师保持不断的沟通,明确教师在完成目标时遇到什么困难、需要提供什么样的帮助来更好地完成既定的目标。当然在此阶段,为了更好的了解教师的绩效状况,学校主管也要注意收集和记录相关的绩效数据,一方面为以后的绩效考评做准备,更重要的是给教师提供改进绩效的依据。不能给了教师一个任务清单,不闻不问,然后秋后算账。

绩效考核是学校管理者依据绩效计划阶段所确立的标准和绩效辅导阶段所收集的数据对教师进行公平公正的评价。

绩效反馈是在绩效考核后,学校的管理者应该与教师进行面谈沟通,就考核年度的考评结果、存在的问题、优缺点等进行一个沟通,同时为下一阶段的绩效提出改进的办法。

因此,完整的教师绩效管理,不单单是绩效考核,还包括其他三个方面,忽视了其他任意一方面,都会产生不满,都会认为考评的不合理,不满意。所以学校教师的绩效管理一定要从系统上进行设计、实施。

参考文献:

[1]徐冬青.教师工作的复杂性剖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9,4.

[2]李凌.我国高校绩效考核:现状、问题及对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12.

[3]余娟清,陈少平.基于人力资源管理层面的高校教师评价体系评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7,1.

篇2

[关键词]护理绩效;绩效考核;分配方式;创新及问题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3213

在医院里,护理与医疗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是整个医疗作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医、技人员的工作内容相比,护理服务具有工作量大、工作涉及面广、技术含量相对较小、专业服务立项少、收费低、群体占比高的特点。正是这些专业特质决定了构建护理人员综合绩效评价框架的维度和考核的内容。

1护理绩效考核分配体系的实施背景

长期以来,在医院的劳务分配中普遍采用收支结余按比例分配,护士所得直接与科室经济效益挂钩的模式。由于目前医疗服务定价机制中存在劳务价格的倒挂现象,这种分配模式最终引起了护理人员的劳务分配与其服务内涵和劳动价值相背离,造成分配秩序倒挂,激励机制失灵,人力资源配置引导失灵。医院临床一线科室护士工作积极性和事业忠诚度降低,急、危、重症病房不但人难招且辞职率高,人护理人员队伍不稳定等情况不断出现。

以上现象引起了院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从2011年起我院开始着手对医院护理的管理模式及护理工作量及工作质量的考核、分配路径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重新制定了护理绩效考核―分配方案,于2013年7月开始实施至今。

2护理绩效考核分配体系的框架设计

根据国家医改精神及卫生部《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标准(试行)》(卫医政发〔2010〕108号)、《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卫医政发〔2011〕96号)文件中相关要求,结合绩效管理原则和护理工作的目标和我院护理人员的实际工作习惯,医院决定建立并实施BSC与KPI相结合的护理绩效考核体系。内容涵盖工作质量、满意度及卫计委关于护理工作管理的其他重点管理考核指标。主要包括:

(1)设置护理人员岗位奖。以本市最低工资标准设置护士岗位奖,按各单元编制护理人员数量发放。对急、危、重症及高风险科室适当提高标准实施倾斜。

(2)将日常护理工作量区分为基础护理工作量及护理治疗工作量,依据技术和风险要求,分别赋值体现。测算全院各护理单元的平均护理时数,将各专业间不同技术要求、风险程度的护理工作同一量化为可比工作量系数。

(3)各单元的绩效工资总额=本单元编制护士人数×岗位奖标准+基础护理工作量分值×工作量系数+护理治疗量分值+(―)质量、满意度等考核奖励(处罚)金额。

(4)个人的绩效奖金由科室护士长按各人出勤、职务、岗位、班次等考核情况进行统计、考核及分配。

3护理绩效考核分配体系的创新及亮点

(1)护理绩效考核分配方案设计过程中,美国哈佛大学的RBRVS价值评估理念,“平均护理时数”标准以及二维均衡绩效管理考评―分配模式等国内外先进的考核工具和方法的采用,在理论依据、考核分配模式及实施方法上保障了新方案更具备科学性和先进性。

(2)方案在制度设计层面上实现了卫计委关于“薪酬分配向临床一线护理工作量大、风险较高、技术性强的岗位倾斜,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管理要求。我们欣喜地看到,新方案实施后临床科室特别是护理技术要求高、风险大的急、危、重症科室均在分配中排在前列,而专业技术要求相对较低、工作内容单一、风险小的科室则相对靠后,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护理薪酬分配的正确排序、分配结果的公正和透明。

(3)实施后的护理岗位薪酬支付水平,是依据市人社局公布的年度人力资源市场职业(工种)工资指导价位、工资指导线和人工成本水平结合我院规模按高标准进行的设定,为如何合理确定护理劳务价格提供了权威的劳资市场参考。

(4)薪酬结构的整体平衡上,以“建机制、保基本、兼顾效率和公平”的指导思想为抓手,将工作重心放在建立符合护理工作性质的绩效考核分配体系上;增设反映地区物价指数,保障护士基本生活水平的岗位奖;根据护理工作特点,将分配比例更多体现在护理专业内涵和岗位职责上,向无服务立项或项目收费低的基础护理倾斜。这样既兼顾效率要素又体现了公平,并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健康范围内。

(5)分配过程中,既综合考虑护士岗位、班次、职称、工作量等因素,又能根据本院护理管理的特点,灵活设置要素实施考核,分配办法更贴合护士工作习惯,方便计算,很快得到了护士们的理解和接受。

(6)方案推行的同时,实施护士整体岗位竞聘,开放了人员流动平台和通道,让护士与岗位间实行双向选择,动态平衡,护理岗位管理更趋公平、公正、透明。

4护理绩效考核分配体系的问题及改进思路

新的护理绩效考核分配方案经过半年的试行,在全院职工的理解和大力支持下,日趋平稳。今后需要逐步完善的地方:

(1)护理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是以平衡计分卡(BSC)结合KPI指标为基础设计的。BSC评价法的四个维度(财务、质量、客户以及发展成长)方案中只涉及了质量、客户和发展成长维度,由于项目标准成本库尚未建立,财务维度中关于成本控制、资产管理以及效率方面的评价内容急待厘清与完善。

(2)电算化手段仍然无法跟上,对核算的完成、信息平台的搭建,直至形成一体化成熟的工作成果均相去甚远。

(3)试行后,应探索建立绩效管理对护理质量及护士工作效率情况实施追踪评价的评估模型,用以实现对绩效体系进行持续改进及不断完善。

5结论

我院作为全区首家实行护理垂直绩效考核分配的医院,在探索建立医疗绩效评价体系和医务人员薪酬支付机制的研究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护理绩效考核分配方案的成功实施,形成了以绩效考核为导向的护理岗位和质量管理机制,对促进高素质护理队伍的形成,对促进医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在此基础上构建科学、系统、高效的绩效考核体系,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实施公平合理的薪酬制度,不断完善符合绩效PDCA的管理模式,也是今后我们努力的方向。护理绩效考核分配的成功实施,也为今后医、技人员薪酬支付机制的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获取了宝贵经验。

篇3

[关键词]事业单位;绩效考核;问题;优化

[DOI]10.13939/ki.zgsc.2017.15.215

事业单位员工工作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业绩不容易被衡量,这使得绩效考核工作开展难度很大,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化,事业单位员工绩效考核方案也需要进行改革,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发挥绩效考核的引导、激励、敦促作用,推动员工绩效水平的进一步提升。目前事业单位考核方案效度较低,很难对员工的真实绩效情况做出客观全面的评价,这导致了员工对于绩效考核的满意度比较低。针对这种情况,需要事业单位对现有绩效考核方案进行全面的分析,了解存在的问题,然后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绩效考核方案的优化,从而实现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水平的不断提升。

1 事业单位员工绩效考核目的

1.1 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

事业单位员工绩效考核目的之一就是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员工在工作中都会有一定的惰性,通过绩效考核,一方面考核指标对于员工来说是一个标杆,因此会引导员工去努力完善绩效;另一方面绩效考核对于员工会带来更多的压力,督促员工去完成绩效指标。加上单位一般会对绩效完成情况好的员工给予奖励,因此会极大地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让员工能够更好地完成绩效任务。

1.2 为奖惩提供基本依据

事业单位员工绩效考核可以为员工奖惩提供基本依据,奖惩就是奖励绩效卓越的员工,惩罚绩效平庸的员工,而绩效考核结果就是员工奖惩的基本依据。举例而言,在薪酬分配方面就依据员工绩效,绩效良好薪酬系数则高,反之薪酬系数则低。因此员工绩效考核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对员工业绩完成程度、完成质量等进行一个客观评价,依据评价结果进行奖惩,这样才能使得奖惩更有说服力。

1.3 改善员工工作能力

事业单位员工绩效考核的最终目的在于改善员工工作能力,对于员工绩效完成情况进行掌握,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奖惩等都不是最终目的,可以说绩效考核本身并不是目的,绩效考核要避免出现为了考核而考核的情况。通过员工绩效考核,来发现员工工作中岗位胜任力的不足,然后针对这些不足,制定相应的措施,提升员工工作能力,这才能够带来员工绩效水平的不断提升,才能够让员工更好地胜任工作。

2 事业单位员工绩效考核方案存在的问题

2.1 考核指标不够科学

事业单位员工绩效考核指标不够科学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一是绩效指标不全面,事业单位员工的绩效更多侧重于业绩完成情况,但是业绩完成质量、业绩完成行为等方面的指标并没有纳入绩效考核体系之中;二是员工绩效考核指标在权重设置方面不是很合理,具体来说就是权重存在平均分配的问题,没有体现出来指标的层次性,没有体现出来不同指标的差异性,从而自然会影响到绩效结果真实性;三是员工绩效考核指标动态调整不足,不同岗位的绩效指标差异性比较小,存在一定程度的“一刀切”问题,这使得绩效考核信度会出现下降的情况。

2.2 考核方法比较落后

从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方法来看,定性考核、强制分布是最要的考核方法,定性考核层面因为绩效指标多属于定性指标,且指标的评价标准不够清晰,这使得绩效考核结果往往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往往就是事业单位管理者一个评语就决定员工的考核等级,这种考核方法过于粗放随意。另外则是简单地根据员工绩效考核结果进行考核等级的强制分布,这种方法的弊端在于很难通过考核去发现员工究竟存在哪些方面的问题,能力素质存在哪些方面不足,这不利于员工业绩完成能力的提升。

2.3 结果运用存在不足

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结果运用存在一定的不足,这种不足体现在绩效考核结果仅仅就是用在薪酬分配方面,绩效卓越意味着绩效薪酬较多,绩效平庸意味着绩效薪酬较少。事业单位缺少对于绩效结果的深入分析,没有考虑绩效结果在员工配置、培训、晋升等方面的运用,这折射出了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目的的单一性,会不利于配置、培训等工作的更好开展。举例而言,缺少绩效结果分析,就不知道员工知识、能力存在的不足,培训方案的设置自然也会因此失去针对性,拖累员工培训效果。

3 事业单位员工绩效考核方案优化

3.1 优化绩效考核指标

考核指标是绩效考核工作开展的具体依据,绩效指标是否完善,直接会影响到绩效考核工作的水平,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指标优化关键就是要构建层次合理、全面兼顾的指标体系。绩效考核指标需要尽量做到全面兼顾,不仅仅要包括业绩指标,同时也要纳入质量、行为、态度等方面的指标,事业单位很多工作都很难进行业绩的衡量,且单一的业绩指标并不能够全面地反映出来员工绩效,纳入多方面的指标可以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实现对于员工绩效的一个全面的把握。另外就是事业单位员工绩效指标要做到分类设置,即不同类别的岗位、不同层级的岗位要有不同的绩效指标体系,从而体现出来绩效考核指标的差异性,更好地对员工绩效进行评价。还有就是事业单位员工绩效考核指标体系需要进行动态调整,优化指标体系为绩效考核工作提供良好的依据。

3.2 引入新的考核方法

绩效考核方法层面,事业单位需要摒弃目前粗暴简单的绩效考核方法,引入更能够评价员工业绩完成能力的平衡计分卡、关键绩效指标法等,利用这些方法来进行绩效考核。事业单位需要为这些绩效考核方法的引入创造良好的条件,对绩效考核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让其更好地去掌握这些考核方法的实施要点,从而能够更好地把握员工绩效任务完成中的能力的不足,这样才能够为员工绩效完成能力的提升提供基本依据。举例而言,关键绩效指标法的应用层面,关键绩效指标完成情况往往就意味着员工不同方面的能力情况,事业单位可以重点关注分析那些没有完成的关键绩效指标,通过指标来把握员工的绩效完成能力的不足,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改进。

3.3 拓展考核结果运用

事业单位绩效考核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要想使得绩效考核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必须要尽量去拓展绩效考核结果的运用。绩效考核结果除了用在薪酬分配方面,同时还要用在员工培训、员工配置、员工晋升等方面,培训方面就是要针对员工绩效完成方面能力不足,制定相应的培训方案,重点将员工欠缺的知识、能力作为培训重点。员工配置方面,则是要通过绩效考核结果的分析,了解员工是否具有胜任工作岗位的能力要素,然后根据评价结果来进行员工配置,提升员工配置的科学性。员工晋升层面,是指借助于绩效考核结果分析,来对员工未来的职业发展能力、倾向进行评价,从而给晋升提供决策信息。

4 结 论

总之,事业单位需要高度重视员工绩效考核方案的优化,在绩效考核指标、绩效考核方法、绩效结果运用方面不断进行调整,从而实现绩效考核水平的提升。当然绩效考核方案的优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事业单位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改进,才能构建一个科学的员工绩效考核方案。

参考文献:

篇4

一、序言

近几年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内高校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办学经费不断增多,高校财务呈现经费来源渠道多元化的显著特点。随着国家财政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纳税人意识的增强,社会大众对于经费使用关注度也在越来越高,高校,财务人员所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难度和复杂程度在不断地提高。

高校作为非盈利组织,与偏重考核和激励的企业相比,长期以来高校财务人员的绩效考核一直未得到重视。实践中,绩效考核是全面评估员工的一种制度,是现代组织不可缺少的管理工具,它通过系统的方法和方案进行周期性地考核和评价员工的工作表现。如何制定一套有效的工作量激励方案,对于高校财务核算工作效率的提高和员工素质提升都至关重要。

本文实行工作量激励的主要对象从事高校财务中的核算人员,即在高校财务工作中从事基础的财务核算工作人员,也称前台工作人员。以核算人员为研究对象,一方面是因为核算人员的工作具有同质、可量化的特点,具有可比性;另一方面是因为核算人员财务核算人员承担着财务最基础工作,对整个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核算人员考核试行绩效考核,并将绩效工作量激励方案逐步推广到高校财务人员,具有重大意义。

二、目前核算工作特点以及其他高校实施工作量激励情况

(一)高校财务核算工作的特点

1.工作强度大

众所周知,高校人事制度实行的是事业编制制度。受限于高校人事制度问题,高校财务核算人员的增长远跟不上经费的增长速度,财务核算人员工作强度日渐加大,虽然不少高校通过积极运用信息化技术、通过改进报账服务方式的手段来提高财务核算工作效率,但“师生报账难”的现象仍然时有发生。

2.财务核算人员积极性亟待提高

在财务人员的薪酬构成上,高校基本上是采用基于职务和职称的薪酬模式,这种模式较为单一、偏向平均主义,不能客观地体现个体的能力、工作量、劳动强度和贡献大小。

同时,受限于高校人事制度,财务核算人员用人制度不统一,有所谓编制内编制外的差别,有固定、流动甚至是临聘以及劳务派遣等多种类别的用人制度,但是在核算岗位上,同工不同酬问题突出,薪酬存在极大差别,导致财务核算人员积极性不一。

3.财务核算队伍流动性高

在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由于前台核算工作单一、工作时效强、考勤严格等原因,加上前台核算人员中多数是实施人事的合同工,同其他财务管理岗位人员相比,前台年轻员工待遇普遍偏低,发展前景不明朗,人才流失问题严重。此外,由于核算人员是财务人员梯队培养的基础,每年除了离职的员工外,核算人员表现较为优异的还可能被其他科室抽调走,核算队伍较难保持稳定,流动性问题突出。以A大学为例,以核算人员为例,40人的核算队伍中,2012年有8-9个职工离职或者调离岗位。

因此,要解决财务人员工作强度大、老师报账难问题,除了需要进一步通过信息技术上寻求突破外,还应从调动高校财务核算人员积极性的角度出发,通过制定有效的高校财务核算人员绩效激励方案,调动高校财务核算人员的积极性,挖掘财务核算人员的潜力空间,提高高校财务核算工作效率。

(二)部分国内高校实施情况

据笔者调研了解,浙江大学是比较早实施核算中心人员业绩考核的部属高校,在学校经济政策支持下已形成一套完整的工作量激励方案且实施效果良好。南京农业大学在完成达标工作量的前提下,鼓励多劳多得,重点是以解决排队难为切入点,提高个人工作量,实施后非报账高峰期师生排队报账现象没有再出现,同时核算人员队伍稳定且工作效率提高显著。还有一些高校也在进行类似的调研和准备。

A大学在充分调研、综合考虑学校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制定了核算人员绩效工作量激励方案,选择了分录数和附件数这两个最基础的会计要素作为考核指标,较为全面反映核算人员的工作量;细化了岗位区分以及工作任务特点,根据不同的岗位特点制定考核标准,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和适应性。下面以A大学为例,介绍高校财务核算人员的绩效工作量激励方案。

三、以A大学为例,制定高校财务核算人员工作量激励方案

(一)考核的目标

在已有的信息技术条件下,结合各岗位特点,最大化激励财务核算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其工作效率和效果。

(二)拟定工作量激励方案应遵循的原则

1.科学性。高校财务核算人员绩效考核体系的设计既要考虑到考核的目的,也要符合客观现象本身的特点、性质及其运动规律,指标的设计不重复,不遗漏,指标之间具有独立性,通过全方位考核,使考核的结果更加科学合理。

2.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根据不同岗位的特点采用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的方式,以直观简明的重要数据及内在联系来构建财务核算人员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3.导向性。财务核算人员绩效考核体系的使用往往带有导向性功能,鼓励多劳多得。因此,考核体系应充分发挥导向作用,注重被评价人员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4.通用性。考核指标设计中要考虑指标之间的通用性和可比性,要尽可能设计出一套满足考核不同核算岗位人员的指标体系,使指标具有充分扩展、分解组合的功能以保证指标考核的权公正性。

5.有效工作量考核原则。在衡量绩效中,采取有效工作量考核方法。即针对短期内承担专项业务的,采用专项业务占用时长剔除后计算有效工作时间,按有效时间还原其本人全时正常工作量的原则计算当月有效工作量。

6.可行性原则。在设立财务核算人员绩效考核体系时,要保证指标体系所使用的全部数据可由现行的财务资料和会计核算数据来提供,既充分利用财务数据;又增强可操作性。

(三)工作量激励方案制定的难点

在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高校核算人员绩效工作量激励方案时,必须充分考虑以下几点:

首先是切入点的考虑,究竟是从简单的做起,还是设计一个完整成熟的方案。A大学的工作量激励方案侧重于从简单做起,在充分考虑可行性的条件下,以财务核算人员工作量为试点,成功推动了学校财务核算人员工作量激励方案的制定和进行。

其次是指标选择,任何考核指标都可能引起趋利、诱导作用。单一指标和多指标应该如何取舍,比重如何确定,这关乎到整个考核方案的公平性、公正性。

最后是激励力度,如果考核体系设立了大量的考核指标,但激励效果不缺显著,这就只会使考核变成束缚的框框,成为空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激励力度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突出奖励效果。奖励标准要慎重测算,太低了失去激励效益,太高了容易激发同其他非核算岗位的矛盾。A大学的工作量激励方案在初定后,经过大量的数据测算,不断调整奖励标准,取得了较好的激励效果。

(四)绩效考核的指标体系构成

对高校财务核算人员的考核包括财务绩效定量考核和定性考核两个方面,财务绩效定量考核从工作量的角度考核核算人员的绩效情况;定性考核从核算质量的角度考核核算人员工作质量的情况。

1.财务核算人员考核主要指标构成

(1)会计凭证附件数

会计凭证附件是指会计凭证所附的原始凭证,又称单据,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记录或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或完成情况的文字凭据。不仅能用来记录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情况,还可以明确经济责任,是进行会计核算工作的原始资料和重要依据,是会计资料中最具有法律效力的一种文件。

(2)会计凭证分录数

会计凭证分录是指会计人员对某项经济业务标明其应借应贷账户及其金额的记录。会计分录是由应借应贷方向、对应账户(科目)名称及应记金额三要素构成。按照所涉及账户的多少,分为简单会计分录和复合会计分录。

2.各岗位绩效考核指标

(1)审核岗位的绩效考核

审核人员绩效分为审核附件和审核分录带来的绩效两部分。计算公式如下:

审核人员当月审核附件数和录入分数数同时超过达标工作量时,可获得超额审核附件和分录带来的绩效;如果审核人员当月只完成了审核附件达标工作量或者分录达标工作量,只有两者总绩效大于零时,才能获得达标部分的绩效,以示绩效考核体系对超量工作达标的奖励。

(2)复核岗位绩效考核

复核人员绩效分为复核附件和复核分录带来的绩效两部分。计算公式如下:

在核定奖励标准时,参照其他高校的设定思路以及实际工作情况,相对于审核人员,将复核岗预期奖励目标为审核平均达标工作量的1.3-1.5倍。如果复核人员当月复核附件数和分录数同时超过达标工作量时,可以获得超额复核附件和分录带来的绩效;如果复核人员当月只完成了复核附件达标工作量或者分录达标工作量,只有两者总绩效大于零时,才能获得达标部分的绩效,以示绩效考核体系对超量工作达标的奖励。

(3)银行出纳岗位绩效

银行出纳岗位绩效只考虑复核分录数带来的绩效,且根据不同银行账户分录复核的难度,给予不同的绩效奖励。计算公式如下:

由于负责国库结算的出纳人员工作内容较为复杂且耗时较多。因此,给予负责国库结算的出纳绩效系数高于基本户的比例。当银行出纳复核分录数超过达标工作量时,即可获得相应的绩效。

(4)网报收单绩效考核

网报收单岗位绩效只考虑网报收单数所带来的绩效,在实行自助收单后,已参照审核人员业绩标准进行了估算,因此不再从时间上折算对审核工作量的影响。

(5)其他专项岗位的绩效考核

银行对账岗位绩效考核与手工对账分录数及银行账户管理数相关。但由于对账岗位系统取数困难,目前推荐采用了审核人员平均奖励乘以一定系数计算替代。

现金出纳岗是工作内容相对单一的岗位,自身对业务量无调整空间,随着无现金化的推行,现金岗工作量渐少,暂不工作量奖励的必要;但对其格外承担的工作,可考虑参照加班标准或是审核平均奖励水平的一定系数进行折算。

发票岗往往是一人专岗,票据开发票量无法控制的,并且工作量指标较难提取且较难同其他岗位相比,系统取数不可实现,建议对发票岗工作量考核采用当月审核人员平均奖励乘以一定的系数。

凭证装订岗,由于装订凭证量因无参照物,暂时按照所在校区平均审核奖励的一定比例折算。

专项岗位的,科长、副科长按照所在校区的审核、复核岗位的平均水平计算奖励。

四、成功实施的前提条件

(一)信息化建设达到一定程度

A大学财务核算人员绩效工作量激励方案是建立在学校财务信息化建设已经达到一定水平的基础上,即已经普及核算系统,所有涉及的指标可以从财务系统中提取,分录数和附件数等财务数据能够直接从核算系统获取,否则将无法进行考核。

(二)摒除实施过程中来自其他部门的压力

财务核算人员绩效工作量激励方案是针对财务核算人员制定的工作量激励方案,并未在财务内部其他部门实施。在方案实施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财务内部其他部门的抵制和压力,这就需要主管财务的领导要有相当的魄力推行这项方案,否则考核将变成虚言。

五、还需完善的地方及改进的方向

(一)工作难度与奖励绩效不匹配

A大学在实际模拟测算中,目前估算的结果具体到个人时,出现个人承担的岗位难度与奖励收入不匹配的问题,造成工作难度和奖励绩效不匹配的情况,受限于财务系统取数指标的可实现性,工作的质量以及难易程度无法与具体的岗位进行匹配,。

若全面实现工作量考核,所有的工作业务岗位应打通安排,减少专人专岗,提高全员的工作能力,也方便人员安排和工作岗位流动。

(二)重量而不重质

篇5

然而,现实与期望总会有些出入,绩效考核在国内许多企业的实践操作过程中经常状况频出。不少企业仅是冲着“关键绩效指标法(KPI)”、“平衡计分卡(BSC)”的名头盲目地展开绩效考核,对其管理思想、适用条件、操作要领、实施流程、结果应用等知之甚少。这种姿态从本质上违背了绩效考核的初衷,直接导致了绩效考核工作的“本末倒置”,使得企业绩效考核要么流于形式,不痛不痒,要么囿于惩戒,全员抵触。

近年来,捷盟咨询为许多不同行业、不同业务类型的企业提供过绩效考核咨询,这些企业组织规模和复杂程度不一,但这些企业无一例外地都将绩效管理纳入企业未来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重点之中。因此,关于绩效考核方案设计的目的和效果咨询团队在与企业沟通时双方就比较容易形成共识,即帮助企业岗位员工准确了解所承担工作的主要内容及关键控制点,通过上级主管对其工作完成情况的及时掌握和客观评价,并借助上下级间的信息沟通反馈,促进被考核主体的业绩改进和提升。

咨询目的和方向明确后,咨询的组织质量和效果对企业日后绩效考核能否成功推行会产生重要影响,在不同的工作阶段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某些企业项目对接部门的负责人认为“既然花钱请咨询公司来设计绩效考核方案,作为企业就可以放手不管”,项目展开之初的调研访谈中,咨询顾问在寻求企业配合和支持时就会困难重重;又如,有些企业倾向于采用KPI作为企业绩效考核方式,但作为KPI绩效考核的基础,这些企业的部门职能、岗位设置、岗位工作分析等很长时间都未曾系统梳理过,更无从谈起调整和优化,倘若照搬应用于目前的组织体系,其有效性就会大打折扣;另如,在考核方案设计前的企业摸底调研中,咨询顾问在与企业某些岗位员工面对面沟通时,经常会发现他们对绩效考核既不失兴趣,又对考核实施效果表示怀疑,对绩效考核理论和操作更是一知半解,而且基于“趋利避害”的心理,员工惧怕考核指标“考多罚重”、不愿积极配合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这些企业在绩效考核上出现的认识误区与盲点、实施难点、推动阻力等对于正在绩效考核中摸索的许多企业,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咨询公司在为企业提供绩效考核服务时需要解决好以下问题:

在认识上正确引导企业,强调企业参与。双方互动时观念上的统一和行动上的一致对项目顺利推进至关重要。任何咨询方案的有效设计和成功实施,除咨询团队的专业知识、理论引导外,更离不开企业管理人员及其他员工实践中的具体经验。另外,只有企业才最了解企业,触及企业管理实践方方面面的问题,只有企业自身最清楚,咨询团队对不可能在短期内透彻诊断和彻底解决,因此,咨询团队应积极寻求企业管理层和员工的倾力配合与参与。

针对项目运作模式、企业资源支持与双方合作方式等,咨询团队应尽早与企业达成一致,清除企业“咨询就是企业花钱请专业机构代为处理企业难题”的认识误区,及时组建企业与咨询团队的联合工作组,确定项目责任、进度、风险控制方式和沟通途径,同时明确各自角色定位。逐步引导企业树立“咨询是双方配合,共同把事情做好”的正确理念,充分调动企业参与项目的积极性,提高双方合作效率。

在项目调研资料收集时,往往会涉及到需要企业填写完成的书面信息,这些信息的真实性极大地影响着调研工作的有效性。因此,对于项目工作拟采用的管理工具、管理方法等,在项目展开之前应组织专门的学习和培训,以提高员工自主参与项目的能力;同时宣贯项目实施的目的、企业期望实现的目标、需要员工配合的具体事项等,使员工对项目开展的意义及自身的行动方向有清晰认识;考虑到绩效考核易传导给员工某些压力、不安和被评价的焦虑感,为缓解员工对绩效考核工作的排斥情绪,在培训过程中,需设置专门的环节针对员工可能存在的困惑一一解释和说明,尽量减少或打消员工的顾虑,使其接下来能够乐于并主动配合咨询工作的开展。

篇6

管理内核

面向员工的绩效考核,是对员工工作业绩(狭义理解为员工行为结果)实施科学评价,并为其发展提供相应基础。这一过程主要包括4个环节:为什么、做什么、做得怎么样和如何应用考核结果。

――为什么。这个环节的主要工作是遵循SMART原则、期望原则和参与原则,根据组织、部门目标,确定每个岗位的计划任务,让每位员工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工作计划和价值。

――做什么。它需要管理者在岗位分析的基础上,明确岗位职责任务,分析、归并、提炼出岗位考核的关键业绩指标(KPl);并针对关键业绩指标设计出岗位任职员工工作行为记录表,如实记录员工行为,为员工绩效考核提供客观依据。

――做得怎么样。这个环节需要管理者针对岗位关键业绩指标,从工作目标和工作程序等方面进行定量和定性,以编制员工绩效考核标准。

――如何应用考核结果。实际上,这是对员工进行奖惩和实施绩效咨询、提供员工发展建议的环节。管理者应根据员工绩效考核结果,认真分析员工绩效现状,以及造成现状的种种可能原因,在此基础上,向员工提出提高绩效的建议。

员工绩效考核与管理方案定位准确与否,以及考核工具设计得科学与否,通常决定了企业员工绩效考核的成败。

制度设计

管理者在给企业绩效管理定位前,首先要了解清楚企业管理水平的现状,也就是要摸清企业现实,并在设计绩效管理制度时尊重现实。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管理者应考虑5个方面的情况:

1.明确企业战略与企业文化的现实,以及企业价值导向。所有企业制度都是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服务的。因此,明确企业目标指向,将有助于实现目标、凝聚员工,使员工们体验目标实现的成就感。此外,管理者要意识到,企业各种文化及价值导向,也时刻影响着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设计以及员工的行为表现。

2.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与组织架构,理顺、制衡权力与责任的关系。企业的经营层、管理层与执行层如果职责不清或者经常出现越位,不仅权力难以制衡,更可怕的是会让员工觉得无所适从,以至相互推诿责任,使得他们的责任感荡然无存,甚至有可能导致企业陷入混乱之中。

3.诊断企业管理现状,摸清企业管理水平。任何制度的设计都有一个由初始状态到中间状态,再到理想状态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管理者期望制度一步到位,则不仅不能将企业引向理想状态,而且还有可能将企业引向毁灭。对管理者而言,诊断企业的管理现状,不仅是一个梳理企业制度的过程,更重要的,它还是管理者了解企业管理水平、企业对制度的依赖程度,以及员工心理承受力和对制度认可程度的过程。

4,与决策层沟通,明确管理导向。有关部门制定的制度,如果没有决策层的支持和引导,将会事倍功半或难以达到制度的预期效果。因此,与决策层进行充分沟通,了解决策层追求的目标与价值导向,对绩效考核制度的最终成功实施十分重要。

5.了解员工整体素养水平。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绩效管理制度的成败得失,员工在其中扮演着十分关键的角色。制度设计者一定要以调查问卷、访谈等形式,了解员工的素质水平,这将有助于制度的成功设计。

工具设计

工具设计是员工绩效考核与管理方案中最为关键的技术问题。它主要包括分解企业战略目标及建立绩效契约、提炼关键业绩指标(KPI)、编制业绩考评标准、选择考评方法、确定考评及管理流程等。

1.分解企业战略目标及建立绩效契约。企业逐层分解战略目标,并锁定于每一岗位及任职者,关键是让任职者认同岗位目标及职责任务。这实际上是建立岗位绩效契约的过程。企业建立与员工间绩效契约的前提是:岗位绩效目标明确;任职者具备完成目标、任务的基本能力;通过会谈等方式,主管与员工双方认可绩效目标,以及完成绩效任务的行动方案。

2.提炼关键业绩指标。关键业绩指标是指:在确定部门目标和分析岗位的基础上,对岗位工作职责、任务进行分析、归纳、提炼,有效评价岗位关键业绩的一种指标。提炼关键业绩指标的方法主要有绩效指标图示法、问卷调查法、个案研究法、访谈法、经验总结法和多元分析法等。

绩效指标图表法是将某类人员的绩效特征用图表描绘出来,然后加以分析研究,确定需考核的绩效指标。这种方法一般要将某类人员的绩效指标按考核程度分档,然后,根据少而精的原则进行选取。管理者可以将员工分为3档,即非考核不可、非常需要考核、需要考核;也可分为5档――非考核不可、非常需要考核、需要考核、需要考核程度低、几乎不需要考核。

如对推销员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制定,便可在岗位分析的基础上,对推销员的绩效指标用图示法分为3个档次列于表上(见图1)。

从图1可以看出,对推销员的绩效进行考核,管理者主要应考核以下5项指标:销售额及其增长率;销售费用;不良绩权比率;对客户及顾客的礼貌程度;从公司全局出发。

3.编制业绩考评标准。绩效考核标准如同衡量员工绩效的一把尺子。业绩考评标准是针对考评指标体系而言的,由于业绩考评指标的差异性,其对应的考评标准肯定会存在区别。管理者通常应从岗位目标和岗位规范两个层面,编制业绩考评标准。

篇7

在传统意义上,党报属于事业单位,然而多年前,绝大多数就已实行企业化管理,人事管理在绩效工资方面走得比较超前,在观念上党报工作人员已经普遍接受这项制度。有这样好的基础,党报在实行绩效工资时,有条件走得更超前一些,不再囿于绩效工资标准、考核方案的制订,而是可以借推行绩效工资之际,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有更大的作为,以便更有效地调动采编人员的积极性,使党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人力资源的制高点。

科学合理的考核方案,能充分调动采编人员的积极性,否则就可能挫伤他们的工作热情。如何使考核方案更有益于党报的事业发展?如何使绩效工资推动党报的人事制度改革,发挥杠杆效应,更大限度地释放采编人员的正能量?

考核量化标准应遵循新闻采编规律

为了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报纸越来越厚,用稿量日益增多。可是,总编辑仍时常为版面缺乏好稿而挠头,也为没有好的版面策划而犯愁。这种焦虑心态体现在绩效考核方案中,就是给采编人员定下高额稿件和版面任务。记者和编辑为了完成考核分值,疲于奔命,以至于一提起考核,大家就有莫名的恐惧感。

真正让大家接受的绩效考核应该充满人性的关怀,是合情、合理、合法的,是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给员工的感觉是温暖如春,成就自我价值的。不好的绩效考核会让员工莫名地恐惧;好的绩效考核不仅不会令员工恐惧,而且会使员工不由自主地激情迸发,昂扬奋进。最关键之处在于绩效考核量化标准要遵循新闻采编规律,一切以有利于新闻实践为出发点。

以新闻采访为例。记者采访的流程包括多个环节:获取新闻线索、联系采访对象、确定采访提纲、实地采访、整理采访笔记,然后开始写稿。比较单一的会议采访、动态信息采访,记者可以当天完稿。稍微复杂些的事件、人物采访,就可能需要好几天,这还得是在一切顺利的情况下。要是哪个环节出现问题,如联系不上合适的采访对象或受访人不配合,整个采访活动就可能耽搁下来,记者需要再寻他径。几个来回后,几天甚至一周的时间就过去了。在采访工作中,这样的遭遇经常发生。但很多党报的考核方案中,一味地要求记者完成高额写稿任务量,而不顾及采访过程的具体情况。记者虽然能够按期提交稿件,但交上的稿件比较粗糙。

因此,在考评制度设计中,应该根据不同采访部门的自身特色、不同记者的采写能力和特长,制订多种考核套餐,供大家选择。这种分类、开放的套餐式考核方案比“一刀切式”的管理考评体系更科学、更人性化,可以更好地调动采编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记者根据自己的工作特点、采访风格以及近期的选题方向,选定相应的套餐,不再为追求发稿量而东奔西跑,而留有充裕的时间进行精细化的专题采访,从而把最好的稿件奉献给读者。

以绩效考核为支点,推动职称回归本义

职称的本义是岗位管理工具,但在一些地方党报,职称异化为涨工资、增奖金的福利待遇,以致出现一个背离现象:评聘职称时大家为争职称争先恐后,评上以后,绩效工资随之兑现;但同时“车到站船靠岸”的想法也会在评聘成功者的内心萌生,从此不再积极采访、写稿、编稿。这样的现象在高级记者、高级编辑中比较普遍。

职称评聘本应起到激励作用,但结果适得其反。导致职称评聘产生效应背离的根本原因,是没有真正实现对员工的岗位动态管理,职称晋升与绩效考核脱节,日常绩效考核对职称的岗位管理缺乏约束力。

如何使采编人员在取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后继续保持活力?笔者认为,应变静态的身份管理为动态的岗位管理,实行以聘任期绩效目标考核为核心的职称评聘动态化管理机制,把对采编人员的日常绩效考核与职称评聘、续聘紧密衔接,最终形成以聘任制为基础的岗位动态管理制度。建立这样的机制将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采编人员的积极性,给钻研业务的年轻人提供展现技能的机会,也给成绩平平但已进“高级职称保险箱”的采编人员敲响警钟,既可防止采编人员获得较高职称后失去进取动力,也能让采编人员对照考核找到差距。

动态考核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对采编人员在一个聘期内,应该完成什么质量的稿件、版面做出具体而明确的要求。第二部分是考核日常采编工作的数量和质量。完成日常工作任务的,兑现一定比例的绩效工资;达到聘期既定目标的,再兑现其余部分的绩效工资。对动态考核不合格者,视情况给予相应处罚直至降低聘用等级。

动态考核管理使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得到深化和细化,打破采编人员取得高级职称以后停滞不前的“高原现象”,会进一步加大采编队伍的良性竞争,激活采编人员内在的潜力,促进采编队伍素质的提高。让大家认识到如果没有真正扎实的工作业绩,即使取得高级职称的任职资格,也极有可能在动态考核中遭到淘汰,进而激励更多的采编人员把精力放到认真工作干出实绩上来。

依托绩效考核,打破养老金“大锅饭”

按道理,养老金是一个人在几十年工作中不断积累的结果。工作业绩好,收入高,退休金相应水涨船高。但是事业单位现行的养老金制度留有浓重的计划经济色彩。退休前一年取得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养老金与退休前十年取得高级职称的相差无几。这对后者明显不公平。造成这种不公平现象的原因在于实施绩效工资之前,我们难以用量化的方式评估一个人的日常工作效益,以致在这个人退休时,他的工作效益积累情况是本糊涂账。实施绩效考核和绩效工资,我们可以借鉴基本养老金的计算方法,测算出绩效工资的累加结果,使这一难题迎刃而解。

基本养老金所对应人群的收入受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物价水平等因素影响,参保人员的缴费水平也忽高忽低,所以职工每一年的缴纳额经常浮动。社会保障部门将一个人所缴纳的养老保险费进行一年一年的累加,然后对总数做加权处理,乘上一个系数,就得出这个人退休后每月领取的养老金数额。

绩效工资也会因为绩效考核而经常发生变动。借鉴基本养老金的计算方法,把每个人的绩效工资年年累加,再乘上加权系数,就能测算出一个员工的养老金数额。其中,在高级职称岗位上工作时间越久,绩效工资的累加额就越大,养老金数额也越大。

篇8

关键词:绩效考核;作用;弊端;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D630.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8-0000-01

绩效考核是一套正式的、结构化的制度。它是指考核主体对被考核者的工作成绩和工作效率的考察、评估,并将考核结果回馈给被考核者的过程。

绩效管理和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组织评价与提升员工工作业绩的最常用的方法。绩效管理和绩效考核最早应用于企业管理,它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升工作效率。。但绩效考核又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做法不当,可能会产生许多意想不到的负面影响。本文拟就绩效考核的积极作用及存在的弊端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的作用

绩效考核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将绩效考核的结果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的晋升、降职、调配等项具体工作,有利于单位领导做出客观公正、令人心服口服的人力资源决策; 应用于人力资源开发,可以提供员工的优势和长处,劣势和短处等方面的信息,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应用于员工评价自身的优缺点,可以帮助员工在现有岗位上创造更佳的业绩,为员工今后的发展指明前进的方向。具体地讲,绩效考核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积极作用:

(一) 绩效考核是人员任用和人员调配的基础

我们 知 道,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前提是“知人”,而“知人”的最终目标是“善任”。通过绩效考核,可以比较客观地了解每个员工的现状,以及员工与员工之间的配合程度。根据考核结果,可以对员工进行岗位调整。

(二)绩效考核是发放绩效工资的依据

单位内部的薪酬管理应遵循劳动付出与报酬相吻合的原则。在事业单位,则可将绩效考核结果作为发放绩效工资的依据。如有些单位规定,将绩效工资的 30% 作为每年绩效考核的奖励基金。完成绩效考核指标的拿全奖; 完不成指标的按比例扣奖;出现重大失误或出勤率低于 85% 的不得奖。发挥了既奖励“快牛”,又鞭打“慢牛”的促进作用,从而较好地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

(三)绩效考核是激发员工潜能的手段

由于绩效考核为员工事先设置了考核指标,并辅之以具体的考核细则,这就使员工明确了自己的工作目标,以及完成工作目标的方式和完成程度,使员工有了比较大的工作权限和自我决策权限,员工可自行确定达到工作目标的具体方法和途径,有利于员工发挥自己的潜能,产生了“不用扬鞭自奋蹄”的激励效应。

二、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的弊端

如前所述,绩效考核可较好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确保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这是应当充分肯定的。但绩效考核也有明显的缺陷和弊端,笔者通过近几年来参与绩效考核的实践,发现绩效考核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不能人人平等

由于指标设计不可能面面俱到,也难于做到百分之百地合理,对一部分人有利的一些因素和指标可能被忽视了,而对另一部分人不利的一些因素和指标却又偏偏被采用了。不可能做到人人平等,使人产生了不公平感,影响了员工的思想情绪和工作情绪。

(二)不重视创新

创新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长盛不衰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单位不断发展的力量源泉。要想把工作做好,必须创新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假如人人都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完成既定的工作指标上,这对一个单位来说,无疑是必要的。但对于有一定风险的创新性工作将会受到压制,不利于改进工作和单位的长远发展。

三、解决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弊端的措施

(一)认真分析考核方案的优缺点,不断修订完善考核方案

绩效考核方案不能一成不变,而应不断修订完善。如有的单位,每年年底考核工作结束后,都要对上一年度的考核方案进行分析研究,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与时俱进的原则,对下一年度的考核方案进行修改增删,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需要强调指出的是: 我们必须维护考核方案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只能在一个考核周期( 一般为一年) 结束后才能对考核方案进行修改。不能在中途随意修改,更不能因为考核方案有缺点,就在考核结束时轻率地否定考核结果,或者另起炉灶,再搞一套指标对已经过去的阶段重新进行考核。这样做,尽管事出有因,但仍有朝令夕改之嫌,有损考核的严肃性和权威性。除十分明显的个别错误不能将错就错,应进行个别修改外,一般都应兑现年初的承诺,以原有的方案作为考核依据。

(二)在设计考核方案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考核指标的权重性

这是一个关系到考核是否公平的重要问题。如果不考虑指标的权重设计,就会给被考核发出一个错误的信号,有的人就会把主要工作混同于一般性的工作,甚至是无关紧的工作,导致影响全局的重要指标被忽视。其危害是十分严重的。

因此,对那些影响全局的重要指标,必须加大考核分值; 对于那些十分重要的关键指标,则要设计成否决指标。如果否决指标没有完成,其它指标完成的再好,也要实行“一票否决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本单位主要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

(三)加大考核指标的过程监控力度,确保完成考核指标

个别单位和少数员工由于多年来养成的惰性,对绩效考核往往不够重视,导致期末考核时被扣分、被处罚。解决这类问题的办法是: 加强过程监控,在每个考核周期的中后期,对被考核单位和被考核者进行一次“预考”。发现问题,及时敲响警钟,促使其尽快改进; 发现重大问题,要给予“黄牌警告”。以防止期末考核时秋后算账,木已成舟,对工作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我国的企业从改革开放之初,就开始实行绩效管理和绩效考核,至今已有30余年的历史了。而事业单位引入绩效管理和绩效考核,是在近几年才开始的。目前,不少单位仍处于不断探索、不断完善阶段。虽然绩效管理和绩效考核引入事业单位只是初探,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对事业单位产生明显的实效。

篇9

为进一步激发机关人员工作激情,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按照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的原则,依据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财政局《关于抓紧制定事业单位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方案的通知》及县委组织部《大学生村官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办法》等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二、适用范围:

机关单位所有工作人员,包括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大学生村官、公益性岗位人员、镇聘人员、县委下派挂职锻炼人员等。

三、考核办法:

绩效考核实行百分量化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机制,由月度量化考核、季度评价考核与年终汇总三部分组成。分值基数为100分,每月底由各考核单位按照定岗定责原则,根据单位工作人员出勤率、执行力、工作完成等情况,实行加减分的办法记录分值,报分管领导备案。季度定性评价包括三个部分:1、月度量化考核平均分值,占量化考核分值的50%;2、部门负责人评定分值,占量化考核分值的10%;3、分管领导评定分值,占量化考核分值的40%。(季度绩效分值=月度平均分值×50%+部门负责人评定分值×10%+分管领导评定分值×40%)年终汇总,把各季度考核分值进行累加,取平均值,即为该年度绩效考核分值。

四、等次认定:

1、绩效考核排名前20%的,认定为优秀等次;

2、绩效考核排名在优秀与基本合格之间的认定为合格等次;

3、绩效考核排名后10%的,认定为基本合格等次;

4、绩效考核排名后5%且综合分值低于60分的,认定为不合格等次。

五、考核结果运用:

(一)对公务员

1.公务员年度考核参照绩效考核结果;

2.认定为优秀等次的,优先提拔使用;

3.认定为基本合格等次的,诫勉谈话;

4.认定为不合格等次的,予以转岗转任或建议调离本单位。

(二)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1.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参照绩效考核结果;

2.认定为优秀等次的,年终奖励性绩效工资在本单位平均基数的基础上上浮30%;

3.认定为合格等次的,年终奖励性绩效工资领取本单位平均数;

4.认定为基本合格等次的,年终奖励性绩效工资在本单位平均基数上下调50%,并调离原岗位;

5.认定为不合格等次的,年终奖励性绩效工资在本单位平均基数上下调70%,连续两年确定为不合格等次的,予以降低岗位或撤职,情节严重的,予以解聘或辞退。

(三)对大学生村官

1.大学生村官年度考核参照绩效考核结果;

2.年终奖励性绩效工资按认定的等次参照《大学生村官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办法》予以发放;

3.认定为优秀等次的,优先提拔使用并积极向上级组织推荐重用,优先考虑扶持创业项目;

4.认定为基本合格等次的,调离原岗位;

5.认定为不合格等次的,建议调离本镇。

(四)对公益性岗位人员

由镇财政拿出专项资金(每人每月100元)作为公益性岗位人员的绩效考核工资。

1.认定为优秀等次的,领取全镇公益性岗位人员绩效考核工资平均值的130%,并作为政策倾向性招考的优先推荐人选;

2.认定为合格等次的,领取全镇公益性岗位人员绩效考核工资的平均值;

3.认定为基本合格等次的,领取全镇公益性岗位人员绩效考核工资平均值的50%,并调离原岗位;

4.认定为不合格等次的领取全镇公益性岗位人员绩效考核工资平均值的30%,并建议县人社局予以解聘。

(五)对镇聘人员

由镇财政拿出专项资金(每人每月200元)作为镇聘人员的绩效考核工资。

1.认定为优秀等次的,领取全镇聘用人员绩效考核工资平均值的130%,并作为政策倾向性招考的优先推荐人选;

2.认定为合格等次的,领取全镇聘用人员绩效考核工资的平均值;

3.认定为基本合格等次的,领取全镇聘用人员绩效考核工资平均值的50%,并调离原岗位;

4.认定为不合格等次的领取全镇聘用人员绩效考核工资平均值的30%,并予以解聘。

(六)对县委下派挂职锻炼人员

篇10

【关键词】基层医院;医务人员;绩效考核。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672-02

1 目前我院绩效考核的做法

1.1突出目的性和原则性,有效推进绩效考核。

实施绩效工资要坚持突出公益性,强调公益目标和社会效益,防止单纯追求经济利益的倾向,保证单位和工作人员全面履行职责;坚持体现激励导向,通过考核结果引导多劳多得、优绩优酬,调动单位和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1.2加强组织领导,做好绩效考核指导规范工作。

加强对绩效工资工作的组织领导,提高基层医院对绩效工资的认识和了解,是促进绩效工资的有效落实的重要保证。一是构建了多部门考核工作协调沟通领导体系。二是开展前期培训指导工作。

1.3突出激励导向,保证绩效考核深入持续。

基层医院本着向承担疾病防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与救治、环境恶劣的现场工作、承担公共卫生服务和临床一线任务的岗位倾斜,根据专业技术、管理、工勤等岗位的不同特点,制定单位内部人员绩效考核细则,做到考核方案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职工意见,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满足大多数人意见。

1.4实现考核内容程序结果科学量化,建立良好绩效考核运行机制。

绩效考核内容,按照各岗位所承担的职责、任务、风险、社会效益等情况确定岗位分配系数,重点向贡献大、技术要求高、风险高、社会效益好的岗位倾斜,合理拉开分配系数的档次,在保证生活津贴和岗位津贴能两个方面的基础性绩效工资的基础上,突出奖励性绩效的积极性,以个人在岗位上的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劳动纪律、职业道德、服务对象和职工给群众的满意度等方面,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

考核采取听汇报、查阅资料、现场检查、走访调查、召开座谈会等方式进行综合评价。基础性绩效考核周期每月1次,奖励绩效考核,原则上每个季度进行1次,季度末完成。

绩效考核结果,基础性绩效考核不设考核等次;奖励性绩效考核由自评、科室评、考核小组按考核实施方案综合评定为步骤,结果进行公示。公示后上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后方可发放。

1.5加强考核结果管理和过程监督。

考核结果的合理转化和利用是发挥绩效考核作用、提高制度化管理水平的关键,绩效考核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绩效管理必须与薪酬、表彰等激励机制相挂钩,才能体现其价值。因此,必须重视考核结果的管理运用。

绩效考核的内容更多的是日常工作开展情况的考核,在重视考核结果的管理运行的同时,加强日常工作的监管是保证绩效考核到位的有力支撑。何况绩效考核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关系到单位和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单位要高度重视,精心布署,认真做好绩效考核工资的组织实施,把绩效考核作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措施抓紧抓好,明确专人负责,严肃考核纪律,严禁编造、篡改考核资料,严禁利用考核谋取单位和个人利益,严肃查处弄虚作假行为,确保考核客观公正。

2 推行绩效考核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绩效管理在医院作为提升整体协调性和管理水平的重要切入点,在规范绩效工资和加强控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在医院的绩效管理中,因为客观条件的限制和理解的片面,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2.1 “大锅饭”现象仍然存在

我院未开展科室成本核算且基础较弱,由于一些考核指标在实际操作中受一些局限因素的影响,绩效仍然存在按职工人头平均分配现象,甚至超额完成工作量在资金分配方案中政策体现不明显,导致有些职工上班闲却有绩效,超额劳动的职工资金未必多的现象,挫伤了职工的积极性,阻碍了医院的发展。

2.2完整的绩效管理体系没建立

院领导绩效管理的意识还不够强,绩效管理的认识还不够深,使得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和对开展和推动院内绩效管理的支持不够大。绩效管理在医院内部并没有发挥其强大的作用,目前只是停留在绩效评价阶段,基本上还是从人事管理的角度,主要通过年度考核、岗位考核等进行绩效评价,以及进行以经济目标和岗位责任等为载体的绩效考核。

2.3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科学性和合理性不足

目前,国家和卫生行业组织还没有制定出具有指导性的统一绩效评价规范,医院在绩效评价指标的选择上,有一定的随意性,内容也有片面性,在评价的广度、深度和远度上都还很局限。由于指标选择和设计缺乏科学的理论和依据,造成绩效评价的可操作性不强,员工认可程度差,而且无法解决不同类型科室之间的公平性以及行政后勤部门的绩效评价,使考核流于形式,考核后管理也未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2.4 反馈与沟通不够

医院管理者不愿意花时间来进行绩效沟通及绩效考核结果反馈,认为绩效沟通太麻烦,怕引发矛盾,由此导致员工对绩效指标尚未形成共识。医院管理者仅为考核而考核,每月只是应付了事,缺乏对下属绩效指导与改进,缺乏利用绩效管理工具纠正下属存在的问题和差距,缺乏对下属成长进行关心和帮助,仅仅把考核作为一个形式,阻碍了绩效管理提升员工绩效和能力的作用的发挥。

2.5 绩效考核的结果得不到运用

绩效考核的目的是为了薪金分配、晋升降级、培训、职业生涯规划等,但目前医院,并未将绩效考核结果与这些措施相挂钩,使绩效考核只是为了考核,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

3 完善绩效考核工作的对策

医院的绩效考核,目的是为了战略性目标、正常工作和运转保障工作,为的是提升医院的市场竞争力和医院长远的发展,为此,针对目前医院员工绩效考核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目前医院要走出在绩效考核中的困境的一些对策。

3.1树立科学绩效观

绩效考核作为提高医院和员工绩效的重要工具显得越来越重要。当前,医院一些旧的观念和传统做法还未破除,要想建立一种新的制度尤其不易。医院领导层要坚持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否则无论出台哪种方案,最终都会无法有效运作[1]。

3.2争取更多的主管部门的支持

在现阶段,要修订好绩效的考核指标,处理好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的关系,政策在监督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前提下,逐步放开医疗机构使用资金、投资策略、财产处置的权力,使医疗机构管好用活资金,让有限的资源创造更多的利益,按照企业管理的办法,保证医疗机构积累增长的前提下,给医疗机构灵活的资金分配使用权。

3.3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在专业人员的参与和指导下制定绩效评价指标,成立专门机构负责绩效测评指标的严格筛选。针对医院运营管理状况,建立统一关联、方向一致的绩效测评指标体系,实现财务和非财务指标的平衡运用,正确驱动员工行为。

3.4建立有效的绩效沟通和反馈机制

绩效考核不同于我国医院界传统意义上的人事考核,它的精神实质在于其人本主义的管理思想。应该设法利用各种不同的渠道、机会,持续地宣传这项制度,通过不停地宣传提高员工认同度。在绩效考核中,要不断沟通,及时化解矛盾,使员工能及时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知道努力的方向。及时、准确的反馈机制,能够使员工绩效持续改进,是绩效管理成功的基础。

3.5将绩效考评结果及时、广泛地应用于医院管理活动

绩效考评结果应该能为人事管理、薪酬管理、财务管理和质量管理提供依据,起到激励员工发展的作用,从而促进医院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实现医院的发展战略。

综上所述,通过实施绩效工资,绝大部分工作人员积极性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有些工作人员还是感觉绩效工资未能拉开差距,而且同等级别岗位之间没有差别。只有将绩效考核与医院各岗位以及员工的实际特点相结合,才有可能从实践中探索出一条适合于自己的路,才能真正发挥出绩效考核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2],从而利于医院管理者及时、准确地发现医院在经营和管理中的薄弱环节。相信随着绩效工资的不断深入,一定会逐渐实现让群众满意的目的,达到让医务工作者受鼓舞,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