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人员绩效考核方案范文

时间:2023-04-09 23:59: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销售人员绩效考核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销售人员绩效考核方案

篇1

一、目的

1、及时、公正地对销售人员过去一段时间的工作绩效进行评估,肯定成绩,发现问题,为下一阶段工作绩效的改进作好准备。

2、主销售管理人员充分了解下属的工作状况,同时促进销售系统工作效率的提高,保证公司销售任务的完成。

3、造就一支业务精干、高素质、具有高度凝聚力和团队精神的销售人才队伍,并形成以考核为核心导向的人才管理机制。

二、考核方案制定原则

1、公平性原则,其目的是让每个销售人员感觉公司对员工一视同仁,并能够根据具体的情况制定考核办法。

2、合理性原则。该原则要求公司根据各个地区、各个产品的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考核方案。

3、具有挑战性。考核目标定得太低没有意义,定得太高则员工难以达成,企业也难以据此作出有效的考核,并会因此影响员工的积极性。

三、考核周期

1、月度考核,对当月的工作表现进行考核,考核实施时间为下月的1日~5日,遇节假日顺延。

2、年度考核,考核期限为当年1月~12月,考核实施时间为下一年度的1月5日~15日。

四、考核内容

篇2

销售绩效方案如同企业的其它管理制度一样,没有统一的标准,也没有绝对的“好”与“坏”。绩效方案优劣的判断标准,应看其是否适合于特定企业发展的需要。由于企业所处的行业、发展阶段、营销策略、市场目标等不同,销售绩效方案的设计也应有所不同。本文将简要地谈一下销售绩效方案设计所需考虑的一些因素。由于篇幅及笔者经验所限,本文所列举因素,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仅作为广大营销界的朋友交流参考。

一、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

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销售人员在企业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通常,一个企业处于发展初期时,公司的品牌力还非常薄弱,营销组织功能还不完善,销售的实现很大程度上依靠销售人员的单兵作战能力。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企业的品牌力大幅提升,市场营销功能不断完善,销售人员更多是的按着成熟的销售模式与商务流程,在整个营销团队的支持配合下,进行客户的开发与维护工作,销售人员个体对销售实现的重要性逐渐降低。

1、对于处于发展初期阶段的企业

在设计销售绩效方案时,应突出个人业绩对企业的贡献,激励个人创造更多的业绩,比如可以采用“基本工资+高提成”、“底价包干”等方式。绩效考核的计算办法,应尽量的简单直接,弱化利润、产品结构、团队等指标,让销售人员充满斗志去获取高额的收入。基本工资也不宜设的过底,至少应满足销售人员的基本需求,否则将造成销售人员流动过于频繁、难以吸引优秀人才等问题。

2、对于相对成熟的企业

在设计销售绩效方案时,应综合考虑企业的策略导向、团队配合、执行力等指标,依靠整体营销能力,来达到推动销售的目的,比如可以采用“基本工资+绩效奖金+特别奖金”的等方式。在绩效奖金考核方面,可以由多个指标综合评分共同构成,包括结果性指标和过程性标。结果性指标,如销售额指标、利润额指标等;过程性指标,如客户开发数量、市场占有率、销售执行力等衡量指标。特别奖金,是为了引导销售人员按照公司战略与策略目标方向努力,而设定的特别奖励:如新产品特别奖励,新区开拓奖、团队利润超额奖励等。

二、企业所处行业的销售模式

不同的行业销售模式,对销售人员的要求也是大不一样的,因此需要采用不同的绩效方案去引导销售人员的行为。比较典型的行业销售模式有:针对行业客户销售的解决方案营销(如,大型工业用品、集成系统解决方案等),针对快速消费品的渠道销售(如,食品、消费电子产品等),针对服务、金融等行业的直销模式(如,广告公司、咨询培训、保险公司等)。

1、针对行业客户的解决方案营销

解决方案营销,具有项目周期长、技术复杂、决策链复杂、项目管理复杂等特点,在设计销售绩效方案时,应注意:第一、合理且较具吸引力的底薪,以适应项目周期长的特点,同时吸引、留住优秀的专业人才。第二、在设计绩效考核方案时,除了以销售业绩为主要考核指标外,还应考虑:(1)项目的过程性推进指标,引导销售人员加强项目的过程管理;(2)利润率、费用率指标,销售人员的努力不同,同一个项目会产生不同的利润率和费用率;(3)项目回款指标,项目销售的回款周期一般都比较长,对回款应予以特别重视。

2、针对快速消费品的渠道销售

快速消费品的特点是,以渠道分销为主。销售业绩的好坏,除了销售人员本身的努力,还取决于区域的竞争差异性、产品的品牌影响力等因素,部份产品的季节性差异也很大(如,啤酒行业)。因此,针对快速销费品,一般适宜于用“基本工资+绩效奖金”,而非“基本工资+提成”的绩效方案。如果采用销售提成的方式,就很容易由于区域性、季节性等差异造成的员工绩效奖金的不平衡。绩效考核指标以销售额为主,再辅以终端开发与维护、生动化达标率等过程性指标。为了促进公司阶段性营销目标的达成,也可增设一些特别的激励措施,如针对新产品渠道开发而制定的特别激励制度。

3、针对服务、金融等行业的直销模式

销售过程相对简单,采用简单明了的激励方式即可,如“基本工资+业绩提成”。同时,为了鼓励超额完成目标,可以设定销售底线、目标超额特别奖励、销售评比奖励等。

三、销售人员所处的层级

不同层级的销售人员在销售组织中发挥的作用、工作的重点是不同的,绩效考核的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

1、对于高层销售管理人员(如,销售副总),主要从宏观上制定整个公司的销售策略、建立销售管理体系、推动销售执行落地,适用于年薪制,年终绩效考核以销售额、利润额、回款额等结果性指标为主。

2、对于中层销售管理人员(如,区域经理),主要推动公司的整体销售策略在区域的执行落地、研究区域的销售策略及具体战术、区域团队的管理与销售指导等。适宜于“基本工资+阶段性绩效奖金”绩效方案,以结果性指标考核为主,再辅以团队建设、市场开发等过程性指标考核。

3、对于基层销售人员(如,业务代表),主要是销售策略具体执行和实施。绩效考核应以业绩为导向,力求简单明了,避免设置一些销售人员上不可控、也难以评估的过程性指标。

四、其它要注意事项

在实际制定销售绩效方案时,还有许多需要注意的细节问题,我这里大致列举一些通常需注意的事项,供大家参考。

1、避免面面俱到,重点不突出

在实际制定绩效方案时,我们经常为了考虑全面,将绩效方案设计得非常复杂,例如:考核指标过多、计算办法繁杂、绩效奖金兑现条件设置苛刻等。这种绩效方案看似完善,但销售人员看得一头雾水,相应的激励效果也就不明显了,也背离绩效方案设计的初衷。

2、避免随意调整,注重严肃性与延续性

很多中小企业,由于市场变化或部份人员的反馈意见,随意调整绩效方案。有些企业,甚至在一年内连续出台好几种考核方案,让考核者与被考核者都变得无所适从。在制定销售绩效方案时,受民企老板的个人思想左右,一会想搞销售提成、一会又想搞销售包干、一会又想搞年薪制等;不去认识分析企业的自身特点,仅凭偶然接触到的一些新的观念,便要对绩效方案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当然,对绩效方案进行适当修订是必要的。笔者建议,尽量不要在一个考核年度内调整绩效方案。如果确需调整的话,可以通过补充规定的形式对其中部份的内容进行修订;或在与原绩效方案不冲突的前提下,增加额外的激励措施。同时,不同年度的绩效方案,所采用基本考核的方法也应保持一定延续性。在企业自身或外部市场环境没有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仅对其中的部分指标、实施细则进行修订;在企业自身或外部市场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确实需要对绩效方案作大的调整时,也应考虑到原绩效方案中可延续的内容,以及原方案与新方案可能产生的冲突(如原方案中涉及的跨年度的项目执行、跨年度绩效奖金兑现等内容)。

3、对绩效方案里面涉及的概念界定清楚

在绩效方案中,经常涉及到很多特定概念,为了方便计算绩效奖金、避免绩效纠纷,应事先将一些特定概念的具体含义界定清楚。例如:对销售额目标考核,销售额的统计是以签订合同、发货、还是收款为准。

篇3

以上的这些情况在一些企业的销售公司中仍然存在。那么怎样制定一套销售人员的绩效考核与薪资分配相匹配的业绩考核办法呢?

我们认为要想找到完全公正、公平、公开的业绩考核模式,在实践中很难办到,但我们认为至少如下几个方面内容不容忽视。在此基础上再建立一种“多劳多得,按劳分配”的原则兼顾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公平、公开、公正”绩效考核模式。

一、保证基本生存条件原则

销售公司的销售人员长时间地在市场上作战,很多情况下是单枪匹马的在市场上奋勇拼搏,辛苦可想而知。但常常因为种种原因,取得业绩却是很难令人满意。这种情况在新开发市场或新产品投放过程中经常出现。这种情况销售公司唯销量论英雄的绩效考核办法,明显存在很大的弊端。

所以我们认为要给销售人员一部基本的业务开展和生存的基本保障。如“基本生活费”、“通讯费”、“餐费补助”、“岗位津贴”等等,这部分构成销售人员薪资分配中的相对固定的部分,简称“A”部分。无论出差在外,还是回公司办理业务,均应发放,以保障销售人员的基本生存条件。

二、考核中激励占主导原则

在销售公司销售人员的绩效考核中,应以激励占主导,因为销售人员是销售公司的第一线人员。他们的积极性与战斗力将直接影响销售公司基本目标的实现。而对于广大销售人员的激励除了命名为“模范”颁发“嘉奖令”等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外。平时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是与薪资分配相结合。让销售业绩直接体现在薪资分配上,这是比较现实,而且销售人员比较乐于接受。

销售业务量与薪资分配相匹配部分,这部分构成了销售人员薪资分配中的变动部分,简称为“B”部分。这部分是“销量”与“薪资”挂钩,体现的却是公司对销售人员工作绩效的一种评价。销售量大对公司的贡献大,薪资高,反之亦然。这部分我们尽量向销量上赶,偏向于激励,激励销售人员尽量多的销售,而不是靠其它的什么。这部分充分体现了“多劳多得,按劳分配”的原则。

三、软、硬指标相结合原则

在销售公司销售人员考核中,除了“销量”以及相关的“市场占有率”等硬性指标外,还应当考虑诸如:“渠道管理”、“价格体系管理”、“客户关系CRM管理”、“信息反馈”、“工作态度”、“顾客满意CSM”等等软性目标也应当在绩效考核中,因为这些软性目标往往是过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硬性目标的保障系统。

所以在销售人员的绩效考核中要软硬目标考核相结合,才能真正达到使绩效考核与薪资分配体系保障目标达成的作用。软性目标考核构成销售人员薪资中第三部分:简称为“C"。

综上所述,销售业务人员绩效考核后的薪资分配为P=A+B+C。

下面我们举例说一下,某企业是怎样利用这套“绩效考核与薪资分配体系的。

某啤酒企业销售人员绩效考核与薪资分配体系是这样的:

固定部分A

=基本生活费(600¥)+通讯费(300¥)+餐补(150¥)+岗位津贴(50¥)

=1100¥

目标管理部分(B、C)采用积分制,在绩效考核中每积一分在薪资分配中按50¥兑现。

硬性目标考核与软性目标考核的分数比按照80:20分配。这样,如果甲销售人员刚好完成任务,每一项软性目标考核均为最佳积分,则计资为

P甲=A+[80+20]×50

P甲=1100+[80+20]×50

=6100元

但在销售人员目标管理考核中,业务人员的硬性目标不一定刚好完成,软性指标也不一定正好处于最佳状况,所以上述演变成如下公式:

P=A+B+C

=A+[α×80+∑In] ×50

这里α为硬性指标的调整系数,∑In为软性考核指数的合计数。

那么调整系数α怎样来确定呢?

我们用某时间段(如一个月)内的实际销售量或销售额与其对应时间段内的计划销售量或销售额之比来确定硬性指标的调整系数α。

这样,上述可以演变成如下公式计算。

=A+[本月实际销售量(额)/本月计划销售量(额)×80+软性目标考核分数的合计数]×50

例如:某啤酒企业的销售人员(甲),在2002年8月份,硬性指标考核中,月任务计划销量1000吨,实际完成了1200吨。其他软性目标考核分数如下:

P=A+B+C

=A+[本月实际销售量(额)/本月计划销售量(额)×80+C]×50

实际计算过程

=1100+[1200/1000×80+(4+3+2+1+3)]×50

=1100+[96+13]×50

=6550元

这里起决定作用的是激励指标B,既销量变化。

四、考核目标的调整与持续性原则

这套考核体系中考核目标定下来以后,在一定时间内要保持一定的稳定性与持续性。否则,销售业务人员会对这套体系产生怀疑而失去信心。

但是考核目标不是定了就一成不变。因为在销售业务中,“不变是相对的,变化是绝对的”。所以销售业务人员的考核目标要相对于不同的市场阶段和不同销售季节,如销售的淡季、旺季等来调整不同的目标;如硬性指标销售任务量淡、旺季的调整;如软性指标中,增加阶段性的如促销方案的执行、计划、总结情况,回访率、客户增长率、合同履约率等等阶段性目标。但是在调整中一定要贯彻“在可持续性,相对稳定性”的基础上考虑调整。

五、本套销售业务人员“绩效考核与薪资分配”适用范围说明:

这套“绩效考核与薪资分配体系”适用于如食品、饮料、啤酒、医药、保健品、日化产品等民用消费行业。这套“绩效考核与薪资分配”体系即适用于销售业务一线业务人员,也可以作为对“办事处”、“大区”的考核参考,在绩效考核中只需调整不同的参数即可。

例如办事处管理人员可以参考为:

P办=A办+[办事处月实际销量合计/办事处月计划销量合计×80+C]×Q

其中:A办=为相对固定的业务办公经费等

目标管理部分B部分则是整个办事处实际销量和计划量的合计数。

目标管理部分C部分可以参照办事处职能设定目标为:

在这套“绩效考核与薪资分配”体系中,体现固定部分(基本生存保障部分)与变动部分(目标考核部分)在构成中体现在薪资构成中按20/80法则比例分配即A:(B+C)=20:80;变动部分(目标考核部分B和C)中其硬性目标考核与软目标考核部分在构成体现在薪资构成中按20/80法则比例分配,即:B:C=80:20。

篇4

区域经理薪资及绩效考核标准

1.底薪x元/月(全勤情况下发放)。

2.业务提成按实际销售回款额提2%,新开发的客户前6个月内提4%,业务提成的70%当月发,30%年底考核后发。

月销售额不得低于标准销售额,低于标准的50%无提成,底薪减半,低于标准但高于标准的50%,提成及底薪按实际销售回款额占标准销售额的比例发放。具体地区及标准如下:

(1)特类地区(京、沪、粤、江、浙、闽、鲁)月销售回款额不得低于20万元。低于10万元无提成,底薪减半,10万~20万元,提成及底薪按销售回款额占20万元的比例发放。

(2)重点地区(辽、豫、津)月销售回款额不得低于1 5万元。低于6万元无提成,底薪减半,6万~1 5万元,提成及底薪按销售回款额占15万元的比例发放。

(3)次重点地区(鄂、冀、黑)月销售回款额不得低于10万元,低于5万元无提成,底薪减半,5万~10万元,提成及底薪按销售回款额占10万元的比例发放。

(4)一般地区(川、陕、湘、云、贵、渝、甘、青、赣、宁、蒙、吉等)月销售回款额不得低于7万元,低于3.5万元无提成,底薪减半,3.5万~7万元,提成及底薪按销售回款额占7万元的比例发放。

出差食宿及市内交通补贴50元/天,报销长途车船票(500公里以上可坐硬卧),通讯费200元/月。

年终如本地区完成年度目标,扣发部分予以补发。

大区经理及大区总监薪资及绩效考核标准

1.月薪x元/月(全勤情况下发放)。

2.业务提成按实际销售回款额提O.5%,新开发的客户前6个月内提1%,高档型号提1.5%。业务提成的70%当月发,30%年底考核后发。

3.出差食宿及市内交通补贴100元/天,报销长途车船票(500公里以上可坐硬卧),通讯费400元/月。

4.月销售回款额人均不得低于标准,人均低于标准的50%无提成,底薪减半,人均低于标准但高于标准的50%,提成及底薪按实际销售回款额占标准销售额的比例发放。

其他规定

1.特价及促销品按70%计算提成,公司派往直接成交的客户按老客户计算提成,享受特殊政策的客户从享受之日起,提成按75%计算。

2.为其他业务区介绍客户,必须经部门经理认可并经公司书面批准,报财务部门备案。可奖励客户首次回款额的2%给提供信息者。

3.无论因何种原因,工作不到半年而离职的业务人员,不参加年终综合考核。

公司保留对本办法的最终解释权。

案例研讨

四大隐患亟需注意

包敦安 肖 楠

该方案易导致以下四大后果。

指标操纵行为

一、指标操纵行为产生原因

该公司无论对大区经理还是对区域经理的考核指标均是单一的销售回款额,这种做法会产生典型的指标操纵行为,其表现主要有三种形式当本月的销售任务距离得到相应的底薪以及提成还有一段差距,这种差距按照正常的销售速度填补不了,但是通过诸如对经销商放额外的政策、欺骗经销商下个月产品要涨价等手段迫使经销商本月回款提货,当本月的销售任务的完成率已经很高,继续实现销售回款额对提成没有帮助的时候(大部分公司设立上限以使当销售人员达到上限后提成比例不再上升),销售人员会通过诸如下个月回款的政策比本月高、下月产品要降价等措施以使经销商在下个月回款,当本月的任务完成比较低,无论如何努力也拿不到提成的时候,销售人员就会采取诸如上述的方法阻止经销商按照正常速度回款,以使回款延期到下一个月份。

操纵指标的危害是巨大的,当销售人员采取放政策的手段实现回款时(销售人员一般都控制着为了刺激客户回款的暗政策),由于政策的弹性是零,会造成很大的潜在威胁。比如,本月放了两个点的政策实现200万元回款或销售额,下个月,即使按照正常的销售速度而实现的200万元,客户也会向你索要这两个点的政策。如果想实现更多的回款或者销售额,则需要向客户提供更多的政策,以此导致陷入政策陷阱而不能自拔。由于销售人员控制销售政策的有限性,当超出范围时,销售人员为了完成任务,而不得不放“空政策”,从而导致政策兑现不了,使公司不仅面临品牌信任的危机,而且利润不断下降,同时,指标操纵还使企业的生产活动的连续性遭到破坏,按照正常的销售速度,企业生产是连续性的,忽高忽低地完成销售任务却使得生产也是断断续续的,从而带来生产成本的提高,另一方面,这种操纵指标的行为使销售人员的月度工作演变成“最后一周论”以及经销商形成了“回款月度最后一天论”的结论。

二、解决方法

由单一的考核指标改变成考核指标体系,考核指标体系除了包括以回款销售额为代表的财务指标外,还应该包括下列过程指标造势产品考核指标、订单准确率指标、经营直销员考核指标、网络达标考核指标、市场份额考核指标以及区域均衡考核指标。弱化财务指标的权重,增加过程指标的权重,使得销售人员将主要精力放在基础工作方面,从而使得指标操纵的成本过高,使指标操纵变成一件不值得做的事情。

执行力低下

执行力不高的原因在于考核的时间间隔方面。该公司按照月销售回款的完成情况作为对销售人员考核的标准,此种做法将导致本来应该实现的销售回款却实现不了。人的天性是懒惰的,勤奋是靠后天培养起来的。在对销售人员按照月度进行考核的时候,在月度的第一天,销售人员会感觉今天离月底还有30天,时间还长着,到了第二天,感觉同样如此;直至最后几天才开始紧张起来。离开平时基础工作的积累,是不可能有完美的结果的。

因此,我们建议在对销售人员建立了一套严格的考核指标的基础上,将每项月度指标分解至周、分解到每天甚至分解至每个小时(国外已经有公司将对员工的考核细化至小时,但前提是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较高)。目前我们很有必要将考核指标细化至天,按照每天的完成情况作为计酬的标准。举例说明假如一个销售人员的月基薪为3000元,则每天为100元,第一天完成率为80%,则计酬80元。月底将每日的应得薪酬加总即为其月度应得工资。同时,我们也设置上限,当达到该上限时,完成再高也没有作用。通过这种操作方法,就使得销售人员靠月底冲量是无济于事的,因此,其会将主要精力放在每天的基础工作方面。

不利于留住人才

从薪酬体系方面进行分析,该公司实行的是典型的提成制:按照月度的完成情况计提相应的提成,同时,将提成的一部分放在年底发放,以对销售人员起到制约作用,此种做法容易使销售人员产生“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薪酬模式设计在对销售人员起到约束作用的同时,更应该起到对员工的长期激励和激励优秀员工留驻企业的目的。因此,我们可以将该公司的薪酬体系设计如下

第一,将年终提成动态化,即年终提成的比例要根据连续几年的完成情况而定。假如,现在年终提成比例为30%,将15%留在下一年发放,而下一年发放时,根据这年的完成情况而定,假如今年的完成比去年还要好,则可以将原定的15%提成变化为20%,如果今年的完成情况不如去年,则可根据实际完成的比例情况将原定的15%下调至10%。通过这种做法,使得销售人员都关注公司的长期发展,不会做出短期对自己有利而长期对公司有害的事情。 第二,对于连续几年表现比较优秀的大区经理实行股票激励制度。关于此方面讨论较多,在此就不做具体分析。

易产生虚假费用

刚性的费用报销制度往往使得业务人员将业务费作为自己的一项重要的收入来源,通过加强财务部门的力量对发票的真假进行鉴别是一件劳民伤财的事情。我们可以设计一套方案使业务费也起到相应的激励作用:将业务费的报销直接跟月度指标的完成率进行挂钩,任务完成率高,所应得到的业务费就高,而完成率低,所应报销的业务费相应也要低。

关键是指标的导向性

朱勇刚

首先我们要澄清的是绩效考核的出发点,即考核的指导思想。“办法”中显示,“业务人员提成的70%当月发,30%年底考核以后再发”。不客气地说,这种一年一度的考核办法,其绩效观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它只在年底对被考核者的年度工作情况进行制度性的判断,目的仅仅是为了核算年终奖金或者补发既扣部分的月度提成,属于一种事后性和盖棺论定式的粗放型管理工具。该办法既没有对业务活动进行事前的正确引导,也很难实现事中的有效激励和错误规避,甚至也直接导致事后考评的形式主义。因此,从整体的指导思想来看,该办法没有真正起到绩效杠杆应有的管理工具的作用。

由于“办法”秉承了传统的绩效观,若长此以往,则易导致下列后果一是业务人员“厮守”着一如既往的绩效导向,僵化和死板致使麻木、盲目和注意力疲劳,日复一日,激情必将消失殆尽,二是工作技能得不到及时提升,业务效率和工作热情逐月走低,每月70%提成的刺激方式也过于单一,边际效果必呈递减态势,三是劳资双方容易形成裸的金钱交易 关系,业务人员对公司丧失忠诚度和归属感,极易造成业务人员年底拿完剩余提成,就拍屁股走人的现象。

对业务人员的绩效考核应该达到两种目的:一是激励和促进绩效发展,提升被考核者的工作技能,这一部分主要由销售经理或销售主管来负责达成,二是为人事决策提供依据,比如招聘培训、薪酬奖金、晋升转岗、结构调整、流程优化和业务人员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决策,而这一部分主要由HR部门来付诸实现。这里,我建议该公司的销售部门不妨参考下面的流程来建立绩效考核体系:年度销售目标按阶段和区域进行分解――根据子目标制定相应销售计划,由各期计划确定考核指标,记录绩效并实施定期考核,反馈考核结果和绩效面谈,与被考核者共同制定新一轮考核指标。这是一个完整的绩效循环,绩效周期视销售实际情况而定,可长可短。

其次,考核指标太多。由该公司《综合考评标准表》可以看出,决定业务人员绩效考核结果的指标一共达到了8项之多!当然,从多个侧面促使业务人员顺利完成销售目标,这种出发点也是对的,但决不要忽视对“度”的把握!考核的时候,想要“眉毛胡子一把抓”,最终必然什么也抓不着。因为业务人员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对各绩效指标的关注程度必是此消彼长、此起彼伏的关系。

因此,该公司要特别注意的是对于团队内共同的关键考核指标(属导向性指标,旨在引导和促进销售任务的达成),以四项为宜,五项为限,若考核项目过多,被考核者将感到无所适从,考核就失去了导向的作用.同时,可以设立个人考核指标(属区

别性指标,目的是针对性地弥补各被考核者工作技能上的短板),该指标以一项为宜。另外,每次考核的结果,一定要及时地和被考核者的当期收入挂钩,唯有如此,考核工具方能逐期地引导和激励团队成员,步调一致地朝着销售团队各阶段目标迈进,而该方案中一年兑现一次的做法,则远远激不起业务人员持续高昂的斗志。

再次,考核体系的实际操作性不强。要保证操作性和可行性,有三点不可忽略:

一是坚定的考核方向,即我们到底要考核的是业务人员的态度、能力,还是绩效表现?该方案在这个问题上游移不定,一会儿考核终端维护(绩效表现),一会儿考核出勤率(态度),一会儿又考核综合素质(能力),这无法将团队内部价值观有效地统一和整合到一起,不能形成以绩效表现为导向的核心价值观。在这种体系支配下,业务人员必将迎合失去方向的考核体系,以实现其绩效得分的最大化。因此,他们的行为也将是“东一榔头西一棒”,销售目标无法实现,自然是公司自己酿就的苦果了。

二是指标的量化。众所周知,没有很好量化的软性指标不但形同虚设,而且还为某些考核者人为制造偏差提供了绝佳的机会。《综合考核标准表》里“客户服务”和“综合素质测评”这两项指标就属此类。考核需要的是公平客观,坚决杜绝形式主义,与其埋下不公平的隐患,倒不如干脆弃之来得实在。我的建议是把“客户服务”的绩效标准分解成有可见性的几个方面,通过事先的双向沟通与被考核者确定下来,对于绩效考核,事前的充分沟通尤为重要,绝不是事后做一个例行的判断而已,把“出勤管理”纳入区域经理行政管理的内容,按照纪律对违规行为进行约束。”综合素质”一项,要么放弃,要么根据不同业务人员的不同素质表现,分时期分别列入相应的个人考核指标中,作为短板来加以弥补。

三是关于考评人。《综合考核标准表》中,共有四项指标的考评人都有两个或三个,这样的安排有欠妥当。试想,给被考评人安排工作内容的是谁?平常最了解被考评人工作情况的是谁,对被考评人进行授权、指导和听取汇报最多的又是谁?当然是他的直接上司!因此,直接上司作为考评人,自然是责无旁贷,也是当仁不让的。至于其他相关部门或相关岗位的人员,应该组成考评小组,其任务是收集和处理考评信息,而绝不可有“客串”考评人的“非分”之想!

当然,还有其他一些问题,比如基层业务人员和销售管理人员的考评指标不同,考评表应区分开来,还有“资源占用率”的前两个指标只会导致业务人员钻考核空子,出力少一样可以拿高分等等。

建立可持续的企业激励体系

高 强

本案例对薪酬的划分、对考核指标的设计相对比较全面,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对人员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但从另一方面来说,本套薪酬考核方法又存在一些问题考核与薪酬脱节、考核安排比较混乱,激励不均衡等。企业导向的偏差,会导致人员发展的偏差。估计本方案的问题会在实施过程中逐步暴露出来,从而影响企业今后发展。

考核与薪酬的脱节

本方案的最大不足之处在于考核与薪酬的脱节。人员薪酬在月底发放,以销售额为标准,而企业的综合考核没有在人员的月度薪酬中体现,案例中出现的字眼是综合考核在年底实行。如果事实就是这样的话,就非常容易出现两大后果一是人员的短期行为,二是激励弱化。如果月度考核只有销售额,业绩出英雄,人员容易为了实现销售额而采取低价销售、过量压货等影响企业长期发展的行为。虽然企业采用了资源占有率等指标进行防范,但是对人员的当期行为没有约束性,人员容易产生捞一把就走的心态,造成的问题也会隐藏很长时间,届时会让企业非常被动。同时,激励要求做到及时性,过长的考核周期对人员的激励导向非常弱化。人员好的行为、不好的行为不能得到及时体现,不能在薪酬中反映出来,人员就会忽视综合表现,短期行为更严重,尤其是在这个人才频繁流动的时代,管理高流动性的业务人员,等到一年半载以后才看这个人的综合表现,到时还不知这人会跑到什么地方去了。

考核安排上存在混乱

从考核指标上我们可以看到,本方案的考核指标比较全面,从业绩、客户、综合表现方面都有所体现。但问题是指标安排比较混乱,容易让人无所适从。具体来看,有些考核指标明显属于可以月度考核的,如资源占有率、终端维护、报表等,而有些则是属于季度考核的,如客户服务、综合素质测评等,两者交织在一起,权重上相互混淆,这样在考核中非常容易引起不同的看法。如果这些都是年度考核指标,就需要企业对每个单项指标的考核分数进行加权平均,汇总成一个总的年度分数,而案例中没有体现这些。同时,年度考核方式也需要企业具有良好的管理基础和管理台账记录,否则,记录不全,人们很容易拿最近几个月的分数来作为全年的评价指标,出现以偏概全的问题。

激励指标的不均衡性

现有业务与未来的不均衡:从企业的发展角度来看,企业不仅要注重现有业务的开拓,更要重视未来业务的发展,这样才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案例规定了新产品的提成比例,这从一方面激励人员开发新业务,但这个决定权取决于业务人员自身的动力。众所周知,新客户的开发难度要远远大于老客户,对人员来说,如果新业务开发容易,人员就有动力,如果开发难度过大,业务人员容易望而却步。开发新业务,不能光靠人员的自觉性,还要靠企业的推力,但在企业的考核指标中没有体现,这样的结果很可能导致企业的市场开发不足。

一、不同区域的不均衡该案例对区域经理的补贴规定是统一的,这样比较好计算,但这样会存在很大的弊端。众所周知,不同区域的消费水平不一样,开发难度、开发成本也不一样,在一个区域,补贴会有余,而在另一个区域,补贴会远远不足,相同的补贴会造成人员对区域的争夺,人们都会向往业务容易开发,而且消费水平相对较可以接受的好区域。

二、过程与结果的不均衡注量结果,同时也注重过程,是本套激励方案的一大优点,但我们同时看到,这里面的各个指标之间存在着相互矛盾的地方,如考核人员的销售额,考核人员的销售费用,同时又对人员的拜访时间做出明确的界定,而人员的拜访无疑会增大销售费用.这样容易会造成业务人员走形式,宁可在外面呆着,也不会寻找拜访客户而产生费用。

三、重点与非重点的不均衡作为业务人员来说,完成业绩是重点性的工作,由此来看,体现本指标的资源占有率相对权重较低。而有些指标相对权重较高。当然,企业的各个指标要体现的价值导向,企业看重什么,就应该加强此权重。

优化措施

1.把人员的薪酬与考核牢牢挂钩,要体现及时激励的原则,把综合考核的时间拉短,薪酬不仅取决于销售额,还要看人员的综合表现。

2.把业绩考核和综合表现分开考核,业绩指标可以月度考核,而难衡量的指标可以季度考核。在具体设计上,可以对月度考核的总分进行汇总加权,再同时加上季度考核的权重,形成人员的总分。这样指标就不会混乱。当然,在薪酬设计上,需要相应调整,如人员的考核可以月度考核,季度兑现,这样就会防止人员重视短期利益,而忽视客户服务等综合指标。

篇5

关键词:啤酒企业 销售人员 激励策略

我国腹地辽阔,人口基数大,啤酒行业经历了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各大厂商目标市场的竞争越发激烈。原材料上涨和低价策略,促使行业的整合步伐越来越快。啤酒行业竞争的关键就是公司的管理水平和资本充裕情况。因而针对这类群体成员,设计出合理的绩效激励策略,就能有效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是对抗风险和参与竞争的重要手段。

C公司成立于1994年,是一家生产、经营啤酒的全国性的专业啤酒公司。目前C公司在中国经营近70家啤酒厂。2009年C公司啤酒销量超过837万千升,年增长达15.3%,产销量连续五年遥遥领先国内其他啤酒企业。2009年单品牌销量进一步增长18.8%,达到724万千升,巩固了其作为全球领先啤酒品牌的优势。本文以C公司为案例,探索啤酒企业如何针对销售系统中基层人员设计绩效激励策略。

一、激励策略的思路

1.啤酒行业销售特点

自从20世纪90年代,我国啤酒行业就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至今,我国啤酒产量达3991万吨,人均啤酒消费量30升左右。各啤酒厂商竞争优势地区逐渐形成,企业要保证业绩继续增长,就必须跳出优势地区,抢占市场份额。

我国啤酒消费存在着地域分布的不均衡性,为啤酒企业提供了抢占市场份额的机会,对不发达地区的开发成了各啤酒企业战略部署的重点。发达地区的人均消费量已经趋于饱和,而中西部地区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啤酒销售属于快速流转品的销售,在销售过程中常常出现一种情况:员工负责的市场基础不同,有的加大投入,但畅销量不一定达标,而有的只需简单的维护。如果只采取单一的绩效考核,就会出现收入差距未能反映工作绩效的情况。造成一种不公平的现象。

因而C公司在进行销售人员绩效激励时,根据市场地位的现状及目标,将市场类型划分为四大类、十小类典型的市场类型。针对不同的市场类型确定不同的考核指标体系和考核策略。

2.销售系统中基层人员的特点

啤酒行业销售人员的流失率高达20%以上,主要是这个行业的竞争相当厉害。C公司的知名度高,行业翘楚,因而直接从C公司挖人的比例也很高。另一方面,销售人员往往成就欲望比较强,他们更清楚自己的付出对企业直接利润的影响,因而要获得一个比较高的回报。

3.销售激励理论。

波特和劳勒于1968年提出新的综合型激励模式,在这个模式中,他们把激励过程看成了外部刺激、个体内部条件、行为表现、行为结果相互作用的统一过程。因而在C公司对销售人员的中基层员工实施激励策略以绩效考核为主。以基于绩效考核为主的薪酬刺激是对销售人员行之有效的一种手段。

此外,运用强化理论,加强或改变职工的行为时,要奖惩结合,以正强化为主。因而在进行奖励和考核策略分别运用到了奖励和保障的策略,来达到刺激员工的销售行为。

二、C公司激励策略的方案

销售系统综合运用绩效考核、调薪、调岗与晋降级、阶段性奖励、销售提成、竞赛和表彰等方式对中基层员工实施激励。

1.绩效考核

针对员工的岗位职责和工作目标,应用相应的方法对员工的行为或结果进行考量、评价,并以考量评价的结果为依据计算员工绩效工资或年终奖的管理过程;通常采用的方法是,绩效考核得分高于或低于标准分时,以绩效工资或年终奖标准为基础按一定比例上浮或下降,从而使员工在绩效工资或年终奖标准外被额外的奖励或罚扣,最终达到激励员工努力完成目标的管理过程。

具体措施为:根据市场地位的现状及目标,将市场类型划分为四大类、十小类典型的市场类型。表明同一地域范围的不同业务形态可能适用不同的市场类型。

(1)市场地位与市场份额对应关系

(2)典型市场类型

第一,根据地市场:C公司典型市场类型模型中①;第二,目标根据地市场:现不是根据地市场,考核年度内目标是要建设成为根据地的市场,C公司典型市场类型模型中②③④;第三,升级市场:现不是根据地市场,考核年度内目标是市场地位要实现升级的市场,C公司典型市场类型模型中⑤⑥⑦;第四,发展中市场:考核年度内目标以保证现有市场地位不下滑、份额稳中有升的市场,C公司典型市场类型模型中⑧⑨⑩。

(3)考核策略

根据不同的市场采取不同的奖励和保障措施,来进行加减分的幅度。奖励性指员工考核加分的幅度。考核加分幅度在20%以内为低奖励,加分幅度在20%-50%之间为中奖励,加分幅度超过50%为高奖励。一般来说,高奖励的加分幅度大,收入增长空间大,有利于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鼓励员工付出额外劳动;低奖励的加分幅度小,收入增长空间有限,有利于员工收入平衡和控制人工成本。保障性指员工考核扣分的幅度。考核扣分幅度在20%以内为高保障,扣分幅度在20%-50%之间为中保障,扣分幅度超过50%为低保障。高保障的扣分幅度小,工资收入稳定且有保障,有利于增加员工安全感,但高保障容易产生平均主义,导致员工懒惰;低保障的扣分幅度大,工资收入波动大,有利于督促员工努力工作,但有造成员工缺乏安全感和导致人员流失的风险。

绩效考核的工资对不同类型市场的考核策略选取考核指标体系,进行考核得分,采用比率法和梯式法来计算绩效工资。除了将绩效考核结果应用于工资分配、年终奖计算等短期直接的激励行为外,还应该加强绩效结果的长期收集统计和持续跟踪分析,将绩效考核的结果应用于职位发展、调薪、岗位调配等长效的激励行为。

2.调薪

调薪是持续的激励手段,区域公司应在工资预算支持的前提下,遵循工资管理的相关政策,通过调薪激励员工持续改善技能、提升绩效。根据销售大区上年度的目标达成情况,确定销售大区本年度可以调薪的人数比例(或名额),然后根据员工绩效排名,由高至低确定可以调薪的人员。

3.销量提成

特定业务形态的特殊发展阶段,需要最大程度调动销售人员积极性,激发员工通过个人努力快速增加销量时,可以尝试销量提成和其他薪酬方式相结合的激励手段。采用“底薪+提成”的方式,底薪应不低于标准月度工资40%,不高于80%(该比例以下简称底薪比)。工资计算公式:本月工资=1月至当月的累计销量×销量提成标准-上月累计工资。

采取提成制的销售人员的年度工资原则上不超过标准年度工资的2.5倍,达到标准年度工资2.5倍后不再予以提成,对于超量部分在年底给予单项奖励,单项奖励可以根据超量多少制定阶梯式的奖励标准。

4.销售竞赛

通过组织销售竞赛活动,增加员工不甘落后的压力感和奋发向上的竞争心。销售竞赛能明确集体和个人的目标,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并持续保持活跃状态。

以团队为单位参加竞赛,激发团队荣誉感。对窜货、超出正常范围的经销商压货等违规行为或短期行为要制订公正的规则或惩罚措施,严防滋生不正之风和挫伤其他团队的比赛热情。

5.表彰

表彰通常以精神激励为主,物质激励为辅。可以选择以下表彰方案:一是对与公司配合密切、忠诚可靠、在市场开拓方面做出卓越贡献的经销商进行表彰奖励。二是对销量和销售利润等目标均取得优异成绩的团队进行表彰奖励。三是对取得优异销售业绩的销售人员进行表彰奖励。

篇6

关键词:物流企业;绩效考核;薪酬福利

中图分类号:F27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03-0024-02

1 内蒙古地区物流企业员工绩效考核发展现状

物流企业作为新兴服务业,在内蒙古地区发展比较迅速,2015年内蒙古新增各类物流企业49家,相较于2014年增长超过30%,从业人员达到2 700人,除传统配送物流以外、冷链物流等专业化物流发展迅速,2015年上半年物流量合计超过12 000 t,对内蒙古地区生鲜产品、农产品、矿物产品的出口贸易做出巨大贡献。

快递行业发展迅速,2015年快递业务量增长超过53.7%,快递业务收入增长达到23.9%,新增快递企业12家,逐渐打破了圆通、中通等快递行业的垄断,大型国有物流企业稳步发展,2015年内蒙古地区国有物流企业业务量增长13%,除传统国有物流以外,第三方物流发展迅速,与国有企业形成良好的竞争格局。

然而物流企业员工绩效考核水平与物流行业的迅速发展不匹配,绩效考核方式落后,仅有外资物流企业利用KPI、360度等科学方式进行绩效考核,包括大部分国有企业在内的物流企业只通过传统方式考核,员工薪酬福利与工作积极性都受到影响,2015年上半年,内蒙古地区物流工作人员离职率达到17%,大量复合型物流人才流向北上广地区,绩效考核工作开展的不完善制约了内蒙古地区物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 内蒙古地区物流企业员工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绩效考核目标不明确

由于绩效考核相关工作的开展与物流企业的实践经验在内蒙古地区相对薄弱,内蒙古地区大部分物流企业对于绩效考核目的的认识还停留在以经济奖励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上,绩效考核工作的开展存在较大局限性,我国物流企业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计件计费的工作模式,对于其他权重指标重视程度不高,造成绩效考核对物流企业管理的促进作用无法实现,同时对于员工的激励效果不够明确,西方发达国家的物流企业开展绩效考核主要目的是辅助企业的经营战略实现,考核目的的不明确造成内蒙古地区物流企业绩效考核工作开展流于形式,无法达到激励员工的目的,同时物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也无法得到提升。

2.2 考核模式不够科学

除国龙等大型物流企业,现阶段内蒙古地区物流企业普遍存在绩效考核方案落后,无法根据企业实际资源情况制定合理的绩效考核方案,各个岗位的绩效考核也没有根据岗位运行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中小物流企业直接照抄大型物流企业的绩效考核方案,而具体内容、权重指标设定方面与中小企业发展不相匹配,造成绩效考核工作的开展流于形式,落后的绩效考核方案也会影响员工工作的积极性,由于权重指标设置的不合理性,员工的工作无法得到有效认同,部分权重指标设置过高,中小企业的物流资源使员工无法达成指标,使员工的工作信心受到消极影响,管理层也会盲目根据考核方案加强对员工的工作压力,绩效考核不但没有发挥出应有作用,反而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绊脚石。

2.3 考核结果公示不足

现阶段绝大部分内蒙古物流企业已经开展了绩效考核工作,但是考核结果一般只通过薪酬福利的方式反馈给员工个人,结果的推算过程与最终结果的反馈一般是人力资源或中小企业管理者的“机密”文件,作为衡量员工工作的基础信息,而且部分中小物流企业盲目效仿大型物流企业的绩效考核模式,管理者没有真正理解大型物流企业绩效考核工作开展的目的,以为只要通过“计件薪酬”的模式就能够满足物流工作人员的实际需求,忽略了绩效考核结果公开反馈对于员工精神激励的重要性,考核结果的公开反馈也是企业员工相互了解的重要渠道,反馈结果的缺失也无法在物流企业内形成良好的竞争模式,员工工作积极性得不到提升。

2.4 考核内容比较单一

现代绩效考核模式要求内蒙古物流企业的绩效考核不应该局限于传统指标,传统的“计件算钱”与“业务完成”虽然能够有效提升物流人员的工作效率,但是任何物流企业都能够提供上述绩效考核内容,物流企业员工很容易跳槽到绩效考核奖励更高的企业中,这也是内蒙古地区物流行业人员流动明显的重要因素,考核主体的单一还体现在物流企业对于文职工作人员如财务、商务的考核相对缺失,没有准确的权重指标来衡量员工工作执行力,造成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而且绩效考核主要是由上级对下级进行,忽略了客户评价等软性指标,造成员工在工作中对于上级的失误决策不敢进行反驳,降低物流企业的流转效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也无法得到保证。

3 完善内蒙古物流企业员工绩效考核的对策建议

3.1 结合物流战略制定考核目标

针对现阶段物流企业员工绩效考核目的不明确的状况,物流企业管理层要明确绩效考核实施的主要目标,中小物流企业员工绩效考核应该以提升物流企业综合实力为主要目的,要求员工提升服务态度与业务能力,为物流企业做大做强打好基础;而大型物流企业则应该以维持物流企业市场公信力与自身业务的拓展为主要激励目的,明确绩效考核目的能够促使物流企业有的方式的制定相应的绩效考核方式,同时在绩效考核的执行过程中,根据物流企业战略目标的变化针对性的进行绩效考核内容、力度、方式的整改,可以说绩效考核目的是物流企业员工绩效考核工作开展的基础,同时物流企业内员工也明确自身工作的主要目标,绩效考核工作的开展与员工激励的影响力能够得到提升,由于物流企业的工作相对繁琐,基层工作人员流动性较大,明确的绩效考核激励目的在客观上也能够为员工的职业规划做出贡献,提高员工对物流企业的认同感,实现物流企业与员工的双赢。

3.2 健全物流企业考核模式

完善的绩效考核模式能够有效提升绩效考核的效率,针对现阶段内蒙古物流企业绩效考核方式不够合理,应该结合物流企业自身发展情况,利用KPI、360平衡积分法等科学的绩效考核方式进行考核工作的完善,物流企业首先应该结合自身的资源条件,找出适宜自身绩效考核方式,考核方案的实施应该循序渐进,同时积极与员工进行交流,通过调查问卷等方式及时了解员工对于绩效考核的直观感受,再完善的绩效考核模式也有其固有的弊端,需要物流企业管理层不断进行绩效考核模式的优化,制定更适用于自己的绩效考核方案,并在执行中不断进行优化。同时完善绩效考核方案还需提升考核者的综合实力,中小型物流企业一般由管理者直接进行考核,大型物流企业则通过人力资源部门进行考核,这要求考核者充分学习绩效考核的相关知识,能够制定完善的考核计划并提高执行效率,使考核者能够在绩效考核的过程中起到引导作用,实现绩效考核工作的有效开展。

3.3 定期公开物流业务考核结果

考核结果的反馈除能够体现出员工的薪酬绩效以外,还能够让员工准确认识到自身工作存在的缺失与管理层的期冀,对于拥有自身职业规划、上进心的员工将产生积极影响,所以内蒙古物流企业管理层应该充分重视绩效考核结果在物流企业内的公示,而非传统的“内部信息”,随着内蒙古物流企业绩效考核工作的不断完善,绩效考核内容已由传统的“记件、记运输里程”转变成考虑员工综合工作能力,而在此基础上,信息的反馈能够让员工充分体会到自身在物流环节中发挥的作用,同时考核结果反馈应该与员工的晋升挂钩,对于考核优秀且具有发展潜力的员工予以在结果反馈以后赋予其更高的职位,对于销售人员应该提高薪酬并制定额外销售任务,在物流企业内形成良好的竞争机制,也让物流企业内员工意识到通过积极工作除劳动报酬以外还能提高在物流企业内的职位,由此形成绩效考核与激励模式相互促进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同时考核结果的反馈也有利于管理层进行留档,为绩效考核工作的完善打好信息基础。

3.4 充实物流业务考核内容

拓宽绩效考核主体应该从两个方面进行,首先,除对销售与配送人员进行考核以外,物流企业的财务工作人员、仓储工作人员都应该进行相应的绩效考核工作,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也形成整个物流企业良好的考核氛围,避免过去事不关己的情况出现,同时各部门都纳进绩效考核模式中,也有利于管理层的统一管理,工作人员也能够通过绩效考核增加自身的薪酬福利,实现物流企业与员工的双赢;其次,对销售与配送人员的绩效考核也应该由传统的硬性指标考核转变成综合考核,例如销售人员的市场开拓能力,配送人员的客户投诉率降低等因素都应该成为绩效考核的内容,避免工作人员过于关注传统指标而忽略了物流企业的潜在发展机遇,同时差异化的考核主体也能够使物流企业与其他物流企业产生区别,降低物流企业的员工流失率,为物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4 结 语

对任何企业来说绩效考核体系的搭建都是一个长久的过程,而随着内蒙古物流企业的做大做强,绩效考核体系也必须随之进行完善,这样才能够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物流企业管理层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实现绩效考核工作的改进,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通过完善的职业规划鼓励员工参与企业培训,提高自身物流业务的掌握能力,推动物流行业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情况的改善,实现整个内蒙古地区物流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妮娜.基于财务视角的物流企业绩效考核与评价的方法谈[J].现代 商业,2015,(30).

篇7

关键词:销售人员:薪酬研究:对策分析

一、销售人员薪酬的内涵

薪酬是指个人获得的以工资、奖金及以金钱或实物形式支付的劳动回报,一般与工作时间的长短有关。但销售人员有别于一般的管理人员和生产人员。因为他们的工作时间自由、开放度大。完全以市场为导向,很难以工作时间的长短进行计算。销售人员薪酬是指销售人员用时间、努力、劳动来追求,企业愿意用来交换的一切事务。其主要目标在于指导公司的销售人员成功地向顾客销售产品并同顾客进行有效的交流。从本质意义上说,是对人力资源的成本与吸引和保持销售人员的需要之间进行权衡的结果。

二、销售人员薪酬的影响因素

(一)销售经验

销售经验的多寡对销售人员的销售业绩有着非常明显的影响,一个有着丰富销售经验的员工有可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销售额。因此,企业在招聘销售人员的时候一般都会优先聘用具有丰富销售经验的应聘者。任何一个销售人员在不同时期,在销售工作中的表现是有差异的,有丰富销售经验的销售人员在大部分时间会表现得更出色,对于这种对企业贡献大的销售人员,其薪酬自然应该要更高,反之亦然。

(二)行业特点

对于一些需要拥有较高专业技术能力的销售人员的行业,其薪酬水平相对较高。如医药、IT行业的销售工作中包含了一定的技术支持,相比其他行业的销售人员,其岗位进入壁垒高,薪酬也应该提高。

(三)市场供求

销售人员的薪酬水平也受到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的影响。如果劳动力市场供不应求时,其薪酬水平会提高。反之。其薪酬水平会下降。一般而言,技术含量高的销售工作,以及高级销售管理人员在市场上较为稀缺,其薪酬水平较高。而普通的销售人员在市场上通常会供过于求,所以其薪酬水平一般较低。

三、销售人员薪酬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销售成果与业绩挂钩不足

企业由于未充分考虑如何将销售成果和销售业绩挂钩,导致设计的薪酬模式未能建立根据销售人员的销售业绩加以考核和奖励等合理机制。这样往往会挫伤销售人员的积极性。如果企业内部销售人员之间的销售业绩差距很大而薪酬差距却不大,销售人员就会失去奋斗的动力,以至辞职而去,使企业失去那些非常优秀的销售人员。

(二)销售人员薪酬缺乏公平

1、只对易量化指标考核。只对易量化指标进行的定量业绩考核以及相应的薪酬制度在理论上是有显著缺陷的。仅对易量化指标进行的定量业绩考核的优点是便于操作,但因为有些难于定量化的非常重要的定性指标未纳入绩效考核体系,从而使销售人员的实际表现与考核的结果产生一定的背离。这些定性指标主要有顾客满意度、销售人员反馈信息的质量水平等等。按现有的考核制度,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一个年销售额高的销售人员比一个年销售额低的销售人员的业绩考评结果要好,从而收入也要更高,所以,这种考核方法的缺点是明的。可见,对销售人员的绩效考核应该采用定量与定性指标相结合,定量的与定性的指标予以分解,赋以权数,然后加权计算,评定绩效考核等级。当然,薪酬计算可能会更复杂而难以在实践中操作。因此,可以采用如下方法来简化薪酬的计算:销售额决定业绩提成,定性因素部分决定奖金额。

2、销售定额不合理。在定额考核与非定额考核从定量的业绩考核的通常结果来看,定额考核比非定额考核要好。非定额考核未考虑销售区域、产品线、市场竞争的剧烈程度、宏观经济环境等的具体情况,因而显失公平。但如果采用定额考核法,定额制定的合理化将是一个挑战。定额是一个综合了多种因素的结果,因而只能依靠历史数据估计加以测算。

(三)薪酬考核体系重视数量忽视效率

薪酬考核体系重视数量忽视效率,必然导致企业发展后劲不足。企业一定要实现从重视数量型经营到效率型经营的转变,而这种转变首先应从销售部门开始,实行效率导向型薪酬模式。在其他条件相同的假设下,销售额的多少与市场份额的大小、企业生产能力的利用率高低有一定关系,所以对销售额指标的关注是很自然的。薪酬考核体系的设计不仅要考虑销售定额指标,而且也要考虑利润率指标。

四、销售人员薪酬对策分析

(一)与业绩挂钩

在企业内部,不同销售业绩的销售人员之间的薪酬水平应该有一定的差距,从而不断地激励员工提高工作绩效。具有激励性的薪酬可以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并调动其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创造一种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企业氛围。薪酬方案的主要目的是实现组织已制定的目标。对于销售人员薪酬有影响的主要是其业绩评价结果,主要包括:销售计划完成率、新客户开发完成率、市场情报收集情况、工作态度、利润、客户满意度等。与业绩挂钩可以采用以下薪酬制度:

1、基本薪酬+佣金制。其是指销售人员每月有固定的基本薪酬,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每个月的销售业绩领取销售佣金。基本薪酬部分为销售人员提供了稳定的基本收入保障,解决了单纯佣金制下的销售人员因收入不稳定可能出现的问题,佣金部分通常是根据销售额的大小制定不同的比例,用以刺激销售人员采取方法扩大销售。佣金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可以增加企业对高素质员工的吸引力。基本薪酬+佣金制主要有两种主要表现形式:首先,基本薪酬+直接佣金。直接佣金是销售人员按产品或服务直接的销售额的固定百分比提取的佣金。销售人员除了获取基本薪酬外可以根据不同产品的佣金比率再提取一部分佣金,如销售某种家用电器金额达到100元可得到的佣金是5元,金额1000元所得到的佣金是50元,佣金比率为5%。其次,基本薪酬+间接佣金。间接佣金的计算不是以直接的销售额作为提成的基础。而是将销售业绩转化为一定的点值后,根据点值的大小来计算佣金的数量。如销售人员每销售某产品一个单位就可以积一个点值,然后将点值加起来,乘以点值的单价,便可以计算出销售人员当月所得的佣金数。这种方法在化妆品企业、保健品企业运用较多。

2、基本薪酬+奖金制。佣金制是直接以产品的销售业绩为标准进行计算的,而奖金和销售业绩之间的关系是间接的。与销售人员绩效目标的达成情况有关。通常情况下销售人员的业绩只有超过了某一销售额才能获得一定数量的奖金。绩效目标除了包含销售额之外还有如客户满意度、市场份额等。

3、基本薪酬+佣金+奖金制。这种方式是将佣金制与奖金制相结合,企业一般给销售部门整体一个一定时期的销售定额,销售部门将这个整体的销售定额按照一定比例分解给每个销售人员作为单个销售人员的销售定额。销售人员不论是否完成定额,都会获得基本薪酬,销售人员如果超额完成基本定额,超额完成的部分按比例提取佣金,销售部门超额完成整体销售定额可提取部门奖金总额,再将奖金总额按个人完成销售额占整体完成销售额的比例分发给每一个销售人员。这种薪酬模式的最大优点是它兼顾了基本薪酬、佣金、奖金这3种报酬的特点,考虑到销售人员工作的独特性。充分发挥薪酬在调动销售人员积极性方面的激励作用,因此该模式已为国内外企业界广泛接受。

(二)实现销售人员薪酬的公平

根据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可以认识到公平理论的是客观存在的,但其实施过程却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因此,在运用公平理论时要注意以下方面:即公平不是绝对的,它是相对的;要注意对销售人员的公平心理进行疏导,树立正确的公平观;企业应尽量做到公正。尽量减少销售人员严重的不公平感。薪酬是否公平合理对销售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士气影响巨大。销售人员对薪酬的公平感,也就是对薪酬发放是否公正的认识和判断,是设计薪酬制度和进行薪酬管理时要考虑的首要因素。企业销售人员薪酬公平的实现,应注意以下方面:一是薪酬制度要有明确一致的原则作指导,并有统一的、可以说明的标准作为依据。二是薪酬制度要有民主性和透明性。当销售人员能够了解和监督薪酬制度的制定和管理,并能对薪酬制度的制定有一定的发言权时,就会减少猜疑和误解。不公平感也会显著降低。三是企业的高级销售管理人员要为销售人员创造机会均等、公平竞争的条件,并引导销售人员把注意力从结果公平转移到机会公平上来。

篇8

一、销售目标:

初步根据公司中层会议上老总下达的销售目标台,我个人拟定的目标是台。(是根据建店年限厂家一般签订的任务量)可能明年广本理念和本田共存销售,会扩大市场份额的提升,那么就大胆的设定目标为台,精品目标万,保险目标也提升为万。当然这一具体目标的制定也希望结合厂家年会商务政策领导能结合实际,综合各方面条件和意见制定。在销售人员中我会明确目标并大张旗鼓的提出。因为明确的销售目标即是公司的阶段性奋斗方向,而且给销售人员增加压力产生动力。

二、销售策略

思路决定出路,思想决定行动,正确的销售策略指导才能产生正确的销售手段,完成既定目标,销售策略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执行一段时间后,检查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方向是否正确,可以做阶段性的调整。

1、结合销售目标,销售目标,精品目标,保险目标,规划营销思路,筹划多种营销方案,与销售人员及时沟通,根据公司下达的销售任务,把任务根据具体情况分解到每月,每周,每日。以每月,每周,每日的销售目标分解到各个销售人员身上,完成各个时间段的销售任务,并在完成销售任务的基础上提高销售业绩

2、销售部电话客户资源不被重视,准备开展销售电话专人接待,专人回访,专人营销,电话营销,此人不参与店内销售,负责把来电话的顾客邀约到店,然后提成初步建构是与店内接待销售顾客5:5分成。此人兼职,绩效考核和三表一卡意向顾客级别追踪和录入。

3、销售部职责明确化,组织机构图的建立如下:销售助理-----销售顾问(其中有保险做的好的,可以肩带保险专员,主推保险,对贷款做的好的,可以肩带贷款专员)---------销售车管-------销售落户员,二手车专员,----------销售内勤-----销售经理助理(信息员)-------------销售组长(展厅主管)-----销售经理(主管)

其中销售经理是否可以根据内部人员个人适合实际情况进行岗位调动的权利呢?是否有人事任免的权利呢?

三、销售部建设和管理

1、建立一支熟悉业务而相对稳定的销售团队

一切销售业绩都起源于有一个好的销售人员,建立一支具有凝聚力,合作精神的销售团队是企业的根本呢,在明年的工作中建立一个和谐,具有杀伤力的团队作为一项主要的工作来抓

2、完善销售制度,建立一套明确的业务管理办法。

完善销售管理制度的目的是让销售人员在工作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对工作有高度的责任心,提高销售人员的主人翁意识

3、绩效考核,销售部是一支团队,每一笔销售都是大家共同完成的,因为不能单凭业绩来考核为尺度,应该从以下几方面:

(1)出勤率,

(2)业务熟练程度和完成度,业务熟练程度能反映销售人员知识水平,以此为考核能促进员工学习,创新,把销售部打造成一支学习型的团队

(3)工作态度,“态度决定一切”如果一个人能力越强,太对不正确,那么能力越强危险就越大。有再大的能耐也不会对公司产生效益,相反会成为害群之马。

(4)培训是员工长期成长的推助剂,也是公司财务增值的一种方式。对培训的吸收和掌握并在工作中加以运用也是衡量销售人员指标之一。

(5)kpi指标的完成度。例如留档率,试乘试驾率,成交率等

4、培养销售人员发现问题,总结问题,不断自我提高的习惯培养销售人员发现问题,总结问题目的在于提高销售人员综合素质,在工作中能发现问题,总结问题并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业务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档次

5、在周边地区建立销售。扩大厅外销售

从今天来看,绥化在安达设二级网点,齐市在海拉尔,内蒙等地设二级网点,也堵截了我们一部分周边地区客户。所以我建议扩大厅外销售,并能提高我店知名度

篇9

【论文关键词】营销中心;绩效管理

一、引言

近几年来,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竞争国际化与多元化,企业问的竞争主要体现于“知识载体”的人力资源的竞争上,这实质上就要看与“提升人的绩效”有关的企业绩效管理职能和能力。我国企业集团大多是在中小城市、偏僻乡镇,以集体村办企业或家族式企业,为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发展起来的。为避免交通、信息、人才等资源的供给不足,他们借鉴国外企业集团将生产制造基地和营销、研发分离布局的经营模式,在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城市成立销售公司(以下称为“营销中心”),借助国际大都市发达的信息流、便利的交通枢纽以及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发挥企业集团与国际接轨的窗口作用。因此,怎样克服当前企业集团营销中心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打造核心竞争优势,最终实现集团战略目标,对于我国企业集团的长远发展意义重大。

二、目前营销中心的绩效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营销中心绩效管理在建立与运作当中普遍存在下列问题:

l、绩效管理没有以战略为导向。绩效管理与战略实施相脱节是目前我国企业绩效管理的一个显著问题。集团对下属营销中心的考核目标主要根据每年营销中心应完成的业绩目标制定,营销中心再根据年度经营目标进行层层分解,制定部门和个人的工作绩效目标,目标设立虽简单明了,却未能与集团公司的发展战略挂钩易导致营销中心目标短期化倾向,难以为集团整体战略管理提供有效协同与配合这种与战略实施相脱节的绩效管理往往导致营销中心目标与集团目标脱节、员工行为与营销中心目标分离,不仅达不到绩效管理的预期效果,更容易导致战略稀释的结果。

2、绩效指标设置单一。目前大多数企业集团对营销中心通用的考核办法是将企业经营者个人目标与营销中心的经营目标合二为一,没有将企业绩效目标与经营者绩效目标区分;其次,绩效目标的制定以财务结果为主,未充分考虑导致财务结果的过程驱动因素,使得绩效指标考虑的面过窄。再次,对销售人员的考核大多采用单一的KPI考核指标,也就是只针对业绩目标及与业绩相关的费用指标进行考核绩效考核指标设置不科学,缺少对员工素质、专业技能、态度精神等软性能力方面的评价。

3、绩效考核而非“绩效管理”。由于营销中心是以市场拓展、业绩提升、客户服务为经营目标的企业,绩效考核从上到下部离不开业绩指标的考核,谈考核言必做量化,似乎做了指标的量化就做了考核,故了考核就是做了绩效管理。但实际上,仔细研究绩效管理的理论,我们发现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是有着明显差异。绩效管理是事前计划、事中落实、事后考评以及绩效改进所形成的系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中的关键环节,是事后考评工作结果。

4、考核目的制定不合理。在现实应用中,中高层管理者普遍对绩效管理的认识存在偏差。对考核目的定位过于狭窄,认为绩效考评是为了奖金分配而进行,甚至于把考核制度认同于一种奖金分配制度;或者希望借助绩效管理对员工行为表现进行奖惩,例如:在绩效考评方案中非常明确地规定某项指标未达成扣多少钱等惩罚性措施,罚多奖少,使得员工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如何避免被罚,而不是如何努力提高工作绩效上;或者为了应对考核而考核,使考核流于形式。

5、忽视员工的参与和沟通。绩效管理的概念实际上告诉我们,它是主管和员工持续的双向沟通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领导者和员工就绩效目标达成协议,并以此为导向,通过持续的双向沟通,帮助员工不断提高工作绩效,完成工作目标。由于我国企业集团营销中心是以业绩为经营目标的特殊性质,使得大多数企业在分解年度业绩考核目标时,没有让员工积极参与制定,而是从集团到营销中心经营者,从中高层管理者到销售人员进行从上至下地强制性分派业绩考核指标,员工没有正式的沟通渠道反映对指标考核的合理性以及完成考核指标需要公司和上级领导提供哪些方面的支持。因此,容易导致绩效考核是管理者的“一厢情愿”,绩效管理没有发挥出它应有的激励作用。

6、缺乏反馈与改进。由于上下级员工之间有效沟通不足,导致上级与下级对实现工作目标的要求在理解上产生偏差。目前,企业对员工的绩效考评结果也很少及时反馈给员工,大多数企业只是把考评数据收集,进行简单加减得分,由财务或人事部核算奖金,而主管领导没有与员工一起就未能达成的指标进行详细分析,是否指标制定不合理,员工还需要获得哪些技能、知识、潜能等方面的培训,下一步的改进计划是什么。如果没有及时的沟通和反馈,久而久之,绩效管理制度失去激励和纠正员工行为目标的功能,员工对工作失去热情,“考和不考”都是一个样,优秀员工“跳槽”另谋高就也就在所难免。

7、考核结果未能充分发挥激励作用。据多项调查显示,目前大多企业将绩效考核结果主要应用于奖金分配、薪酬调整方面,研究发现大多数人有意无意地把绩效考核与奖惩划上等号,有些企业对业绩较差的员工甚至直接以末位淘汰处理,使得一谈起绩效考核,员工就望而生畏。虽然对员工进行优、良、中、差的评定结果应该有物质形式上的体现,但绩效考核结果不能仅仅应用于奖惩员工或作为发放奖金的依据,而实际上应当用于改进绩效、制定培训计划和职业发展计划、制定长期激励措施等方面。绩效管理应当成为提升企业整体绩效和员工个人绩效的推进器。

三、改善营销中心绩效管理的对策

1、建立以战略为导向、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绩效管理。战略性绩效管理不仅关注企业集团的长远发展,并且结合营销中心目前的经营绩效,关注与企业密切相关的员工利益、外部客户的需求,以及企业的社会贡献责任。平衡计分卡理论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将宏观的、抽象的战略转换成微观的、具体的运作方案或工作计划的思维模式,并逐渐发展成~项战略执行与监控的管理工具,结合战略与绩效管理协助企业实现远景目标。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企业绩效管理系统运用了非财务性指标衡量企业的长期运营能力,避免了传统财务评价体系的局限;全面考虑了企业内外部因素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使内部流程更加顺畅,更加贴近外部客户的需求变化。同时,激励员工注重自我提升,个人目标向组织目标靠拢,最终融合实现企业目标。因此,营销中心建立以战略为导向、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绩效管理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建立以流程优化为基础的绩效管理。以流程优化为基础的绩效管理是梳理各部门的主要业务流程,通过对流程中关键环节的优化、明确关键岗位的职责权力明确,从而提高企业战略执行力,同时帮助管理层找到系统监控业务流程的有效方法,使员工的关注点集中在各自绩效水平的提升上,避免内部推委、扯皮等现象的发生,进而达到提高企业整体绩效水平的目的。以流程优化为基础的绩效考核是将公司战略分解到各单位及部门的有效工具,通过目标分解并形成关键绩效指标和监控指标,引导中高层管理者和员工的行为目标同公司战略方向保持一致,从而提高企业的战略执行力。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以流程优化为基础的绩效管理成为必然。

3、建立以员工职业发展为激励的绩效管理。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告诉我们,物质方面的需要是人类较低层次的需要,而自我实现才是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职业发展属于满足人的自我实现需要的范畴,因而会产生更大的激励作用。营销中心通常对销售人员的绩效激励主要体现在薪酬、奖金物质形式的回报,没有考虑如何让员工有更大提升能力的空间,因此,销售人员的流动频繁。企业建立以员工职业发展为激励的绩效管理体系时,建议采用的方法:晋升和工作轮换,让员工学习更多的知识,更加了解公司,赋予员工更多的机会和责任,从而提高员工的能力水平。同时,避免以业绩指标为唯一的晋升依据,应综合考虑员工的综合素质和潜力,避免提升的过高过快。针对不同类型员工采用不同的职业发展策略等等。

4、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企业文化。企业的战略目标要根据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而调整,因此,在企业内部积极倡导以绩效为导向的企业文化氛围,能够带动员工树立与组织一致的目标,为员工营造出一种积极的工作氛围、共享的价值观念和管理机制,从而产生了一个合适的鼓励积极创造的工作环境。高绩效的企业文化有以下特点:奖惩分明,鼓励员工积极学习,创造一种良性竞争的工作氛围,使工作丰富化,鼓励承担责任,通过满足客户需求来保障股东利益。因此,成功的绩效管理系统离不开高绩效的企业文化。

篇10

s企业营销系统诊视

一、企业背景

1.企业性质:国有企业,正在转制之中。

2.产品种类:调味品。

3.销售规模:年销售额1亿元,在全国市场拥有9个区域办事处。

二、营销组织架构

1.营销组织架构示意图

总经理

企划部销售公司

广告人员调研人员区域办事处储运部

2.营销各部门职能

(1)企划部:执行公司下达的营销计划;具体的市场推广和广告传播活动;对市场情况进行调查;对空白市场进行开发。其中广告职能主要承担公司整体宣传和区域市场局部宣传,审批办事处广告宣传要求并直接执行或授权执行。调研职能主要承担对区域市场推广成效的调查,一方面了解市场发展状况,另一方面对办事处工作做出评估,并向总部提供相关报告。

(2)销售公司:完成公司规定的销售目标;开发经销商并进行管理;货物运输;货款回收;管理销售人员,处理销售问题,解决销售纠纷等。

三、营销组织运作模式

1.营销操作系统的运作模式

该企业的营销操作系统由企划部和销售公司构成。

(1)企划部的运作模式:①以市场推广活动为核心工作内容,主要是广告和促销。②承担了新市场开发的职能,即在空白市场帮办事处开发新客户,然后再交给办事处管理。③为决策层提供营销策略规划的依据和初步方案,主要是广告和促销活动的计划,并承担营销计划的具体执行工作。

(2)销售公司的运作模式:①采取销售责任承包的模式,销售人员在一定费用的支持下负责完成公司规定的销售目标,并由此获得基本工资和提成。提成分为两个层次:一为基本目标,二为优秀目标,实行不同的提成标准。②承担区域市场的部分常规推广活动,主要是针对经销商的炒作。③销售人员的实际工作重点是管理现有经销商,而不是开发新客户。④销售人员只对整体销售额负责,而不对某项产品的销售额负责。⑤公司以销量作为销售人员的惟一考核标准。

2.营销应用系统的运作模式

(1)市场调研:由企划部负责,依靠企划部人员自身的力量对一城市场进行考察,调研时间根据公司总部的要求确定,偏重于定性考察。

(2)广告传播:由企划部负责,主要是进行媒体广告的投放计划。

(3)促销活动:企划部负责整体的促销活动,办事处负责区域性的常规促销活动。

(4)客户开发:由办事处和企划部负责,但实际上是企划部在运作。

(5)渠道管理:由办事处负责对经销商进行管理。

(6)人员管理:由销售公司负责销售队伍的管理。

(7)物流管理:由销售公司下属储运部负责产品仓储和配送。

四、面临的问题和困惑

1.经销商对本产品的关注不够,如何有效开发及管理客户?经销商经营产品较多,只重视名牌产品和差价大的产品,中档品牌受冷落,对本产品的重视程度受到影响,且不愿下功夫推广新产品。

2.销售人员不注重开发新客户,如何调动销售队伍的积极性?销售人员只愿意通过现有客户来完成销售目标,缺乏开发新客户的热情,只好由企划部协助开发。

3.销售人员业绩增长幅度不大,如何实施有效的绩效考核?市场区域的开发缺乏广度和深度,销售人员积极性不高。

4.如何提高营销推广活动的效果?销售人员在推广方面缺乏专业性,而企划人员无法应付大量的市场需求。

5.销售人员对新产品推广的积极性不高,如何提高新产品推广的成功率?销售人员只关心能带来最大销量的产品,并将资源倾向于销量大的老产品。

五、营销管理系统的诊断

分析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可以概括为:销售人员缺乏对经销商的系统管理,手段落后;缺乏完善的销售绩效考核体系,销售人员压力不够;企划部和销售部的职能分工不清,办事处客户开发依赖企划部;企划部对销售一线的专业支持不够;缺乏合理的营销政策,市场行为基于短线思维。之所以存在这些原因,根源在于企业营销管理系统的缺陷。

1.营销管理操作系统的欠缺

(1)表面上看该公司营销组织架构兼顾了市场和销售两种专业职能,但实际上这两种专业职能内容的划分不合理并且模糊不清。网络的深化完善和市场维护应该是销售办事处的核心职责,但企划部却承担了直接开发客户的工作,其本意是协助销售部门,实际上却造成办事处产生依赖性,而企划部本身由于人民有限也不可能将工作做到位,同时由于占用了过多的人力和时间,企划部无法提升市场推广方面的专业水准,无法有效推动销售进一步提升。

(2)企划部作为一个策略规划和执行部门,主要应为决策层提供专业的营销策略和营销计划,并指导和协助销售部门执行公司政策。但实际工作中,执行政策却成了企划部的主要职能,造成公司高层决策时缺乏专业部门支持,仍然是凭经验决策,无法从根本上提升公司的整体营销运作能力。

(3)企划部在自身建设上也不完善。一个完整的策略规划包括产品研发、产品线规划、价格体系、渠道建设、促销整合、营销过程控制、费用预算及控制等环节,而该公司企划部只做了促销和部分渠道方面的工作,职能没有充分发挥。

2.营销管理应用系统的欠缺

(1)缺乏成熟的分销网络建设模式。表现在办事处的力量很薄弱。这种结构必须依靠经销商的力量才能运行,而完全依靠经销商的模式在当前已发生根本变化的市场环境下,是没有生命力的。

(2)缺乏系统的分销网络管理模式。办事处不知道如何对渠道进行管理,仍是采取落后的传统模式。销售人员只重视同经销商搞好个人关系,以拉回款为核心,缺乏完善网络和引导经销商的意识,渠道管理非常粗放。在这种缺乏公司系统支持的个人行为中,市场只会逐渐萎缩。

(3)缺乏系统的市场推广模式。销售人员对如何提高经销商的经营能力、如何推动经销商开展市场推广束手无策,而公司也不能提供这方面的模式,一切凭经验行事。

(4)缺乏有效的销售业务管理模式。营销政策、绩效考核体系不完善,以销量为考核目标、以提成为销售奖励,势必使销售人员短线思维,在行为上不重视对市场进行系统的推广,同时公司也无法有效掌控销售人员行为、掌握市场真正信息,无法提升销售人员的工作效率和业绩。这反映出公司高层的思路是短期的,只考虑了销量的完成,而没有考虑能否获得持续性的增长。

六、营销管理系统重组的突破口

1.重建营销管理模式

(1)调整企划部和销售公司的职能范围:将新客户开发的职能重新划分给销售公司,使办事处真正承担起市场开发和管理的核心职能。

(2)明确企划部和销售公司的职责:建立企划部和销售公司的工作运行模式,严格规定各自的工作职责,对工作内容的专业化和规范化作出要求。

(3)改变责任承包的销售模式:建立完善的目标管理、费用管理和销售业务管理体系,引导销售人员的行为向建立稳固的市场基础发展。

(4)建立综合的销售业绩考核制度:不单纯以销量为考核指标,增加分销网络管理和市场维护的软性指标,重点在于市场体系的巩固。

(5)丰富企划部的工作职责:不仅着重于战术型的广告和促销活动,更要强化企划部在策略规划方面的专业职能,使企划部承担起市场研究、产品研发、价格管理、品牌管理、费用控制等方面的重要职能,真正为公司高层提供专业的决策依据,不让企划部成为一种形式。

(6)增强企划部的专业人员:提高企划部的专业运作能力,尤其是市场研究、品牌管理、广告促销管理、战略管理等关键专业人员,从而为销售一线和决策层提供足够的专业支持。

(7)增加专门的产品管理人员:对每类产品和新产品给予足够的关注,确保产品的毛利水平,维护产品的良性发展,并提高新产品上市的成功率,建立起完整的产品推广体系。

2.整合营销操作系统和营销应用系统

(1)明确各系统自身的专业职责:企划部要承担整个营销策略规划和营销推广计划实施的职责,而销售公司要承担产品销售、网络建设、客户管理、资金回笼、销售队伍管理等职责,使整个营销系统的工作能形成一个整体。

(2)构建各系统内部和系统之间的关键业务流程:内部业务流程包括计划流程、报告流程、信息流程、执行流程等,而系统之间的流程包括产销流程、供销流程、产品研发流程、配送流程等,要通过建立这些流程来保障营销体系的高效运作。

(3)对各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对接并确立沟通制度:在保证同样效率的前提下,尽量缩短业务流程,并且在营销大环境中处理不同业务流程间的关系,确定相互之间的影响关系和责权认定,通过良好的沟通来保证整个营销系统运作效率的最优化。

(4)在业务流程各环节之间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度:包括责任确认书、时间保证、责任人、仲裁处理和责任处罚等,避免无谓的组织内耗。

七、营销管理系统的重组方案

1.营销操作系统的重组方案

导入由上海至汇营销咨询公司开发的市场平台和销售平台营销管理系统,对企划部和销售公司的运作模式、组织形式、职能范围、部门设置以及运作流程等进行重新规划,以满足市场发展对企业经营的要求,保证各种专业职能良好运作。

(1)企划部的规划包括:地位和组织构成、职能范围、工作内容、流程管理和互动管理、绩效评估等内容。

(2)销售公司的规划包括:分销网络体系、分销管理体系、销售推广体系、销售组织体系、销售人员体系和销售后勤体系,建立以综合管理为核心的销售运作模式。

2.营销应用系统的重组方案

(1)建立综合的销售绩效考核制度:包括销售软硬指标评估、销售心态评估、竞争形势对比评估等内容,全面评价销售人员的绩效和发展潜力。

(2)建立完善的分销管理制度:重点强化销售人员对经销商的系统管理,包括区域管理、目标管理、网络管理、终端管理、价格管理、费用管理和内部管理等内容,提升经销商的经营水准。

(3)建立专业的销售业务管理制度:改变对销售人员的工作要求,提高销售人员开展工作的规范性和专业性,强化市场拓展的系统性,建立牢固的市场基础,建立顾问型、市场型的销售队伍。

(4)建立品类管理模式:细化对产品的管理,提高每类产品的盈利水平,维护每个品类和品牌的良性发展,并提升产品的综合竞争力。

启示

企业在创立、发展的初级阶段,总体规模较小,基本采取以销售为中心的营销组织形式,目的是为了快速应对市场的变化;进入成长阶段后,随着规模和销售额的增长,单纯依靠销售人员的力量已不能适应发展要求,而要依靠整体的营销管理赢得竞争优势,因此要采用以营销为中心的组织形式;发展到成熟阶段,企业的经营范围和产品种类迅速扩张,原有体系无法照顾好每类产品或业务的发展,因此要把不同的产品划分出来由专业部门管理,形成以产品为中心的营销组织形式。在这样的发展过程中普遍会存在以下问题:(1)组织结构精简但专业职能缺乏,以销售人员管理为重点,销售计划、物流和事务性等职能很欠缺。(2)组织结构规范但效率低下,部门设置较完善、分工较专业,但部门内和不同部门间需协调的事务大量增加,造成对市场的反应速度降低。(3)企业上级与下级职能不对称,上下级在执行营销计划时无法有效地配合。(4)市场部与销售部专业性分工不明确。(5)组织结构不能随企业发展及时调整,造成管理上的瓶颈。(6)人员素质无法适应组织变革的要求,管理工作无法按新组织架构顺畅运转。

结合上述案例的诊断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1.落后的组织形式是阻碍企业持续发展的瓶颈

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影响企业持续发展的最根本因素是企业的组织形式,而许多企业往往忽略了这方面的建设。所以,企业的组织形式要因时调整,无论是市场部门还是销售部门,其职能范围和工作要求都要适应市场的需要。

2.完善的营销管理操作系统是企业各项工作高效运作的前提

营销管理操作系统也即营销系统的组织结构和运作模式,形成了企业内部的经营环境,而各项职能部门高效运作的保障就在于这个环境是否良好,有没有创造一种完善的经营制度、高效的业务流程和顺畅的沟通体制。

3.营销管理操作系统与应用系统是互相促进和互相制约的

营销管理的操作系统是应用系统得以发挥作用的基础,而具体的业务管理制度等应用系统则是操作系统的实际应用,操作系统的建立是为了应用系统的良好运作,应用系统的运作效果则反映了操作系统是否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