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调控工作建议范文

时间:2023-04-01 09:47: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力调控工作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电力调控工作建议

篇1

关键词: 电力企业;综合计划管理;体系构架;作用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一、电力企业计划管理存在的问题

二、构建电力企业综合计划管理体系

计划管理是企业进行内部管理必要而有效的管理方法,是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激励与控制手段,多年以来一直在企业内部管理中发挥着积极的指导与推动作用。但随着电力企业的不断发展,资产积累、部门增加以及专业分工细化等因素,使企业内部的计划管理项目不断增加,导致计划协调管理的工作量加大,其计划管理职能亦出现一定程度上的交叉。目前,计划在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管理范围、管理手段等方面已经不适应电力企业发展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计划管理理念需要转变。计划管理中,各单位相对独立的条块分割式管理理念没有根本改变,计划依然为分散、多头管理,不能体现企业规模经济、整体利益,“归口管理,分工负责”的计划管理模式尚未形成,只重视日常工作和生产而轻视计划的观念依然存在;二是计划管理制度不健全。计划涉及到生产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由于相关制度不健全,造成各部门职责分工不明确、工作流程不顺畅,影响到计划的管理在各个工作环节出现偏差;三是计划管理没有真正形成一个闭环管理。过程管理重视程度不够,出现有头无尾或头重脚轻现象,无法对计划从编制、管理到实施全过程进行实时有效的管理监控;四是计划覆盖的广度不够,深度不足,不能适应企业新形势下的发展需要;五是计划下达部门和执行部门为一体的情况仍然存在,计划管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尚未建立。

综合计划管理融合了系统管理、目标管理、过程管理、信息化管理等先进管理理念,是目前电力行业推行的一种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它是全面实施“一强三优”建设目标和“三抓一创”工作思路的重要手段,对于实现企业经营工作可控在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综合计划管理体系的目标是全面构建“制度完善、指标科学、流程清晰、调控有力”的综合计划管理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

(一)建立计划组织管理机构根据“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计划管理工作必须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实行分级管理模式。综合计划组织管理机构由计划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组成,如图1所示。

1、局长办公会议是企业综合计划决策层,由局领导班子成员组成,统揽企业的综合计划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审定企业综合计划建议方案和调整方案;负责综合计划管理制度的审批工作;对综合计划管理办法的运作提出指导意见与要求;监督年度综合计划执行情况;协调平衡各专业综合计划在执行中的重大问题。

2、发展策划部是企业综合计划统一归口管理层,配

备专职计划管理人员,其主要职责是:组织企业综合计划的编制、汇总、上报、下达和报告的常态事务性工作;负责向局长办公会议提交综合计划年度建议方案,进行综合计划建议方案的优化平衡和修订工作;定期向局长办公室汇报综合计划执行情况;负责组织编制企业综合计划月度执行情况分析报告和异动指标分析报告;负责编制汇总综合计划调整方案;负责综合计划的考核工作;协调综合计划编制和执行工作中的相关问题。

3、指标分管部门是企业综合计划执行层,全面负责分管指标计划管理工作,指定专人负责,其主要职责是:负责提出各分管指标建议计划,并编制专项计划报告;负责分管指标的管理、实施、细化、分解与下达工作;负责分管计划指标的月度跟踪分析与控制工作,按时向发展策划部提供相关指标月度分析和异动指标分析资料;负责提出分管指标的调整建议;配合发展策划部做好综合计划建议的优化、协调、综合平衡、编制及报审工作。

(二)建立管理制度和办法

以“完善制度”为目标,建立健全企业综介计划相关管理办法和制度,对计划编制、审批、执行、监督、检查与考核等环节进行具体规定,明确管理职责,理顺管理流程,使综介计划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有序化;同时在企业内部建立月度综介计划跟踪分析制度和季度综介计划分析例会制度。

(三)健全和完善综介计划指标体系

以“指标科学”为目标,结介电力企业实际,指标体系贯穿企业生产经营各个方而,包含了电网发展、资产质量、供电服务、经营业绩四大类30项指标,指标体系具体分类见表1。

(四)建立全过程常态管理机制

对计划从编制、平衡、上报、执行、控制、调整、监督及考核方而实现全过程的管理,努力实现“调控有力”的计划管理手段,真正实现计划的闭环管理。

1、年初山计划归日部门组织指标分管部门对全年综介计划进行统一编制与汇总,综介“卜衡形成综介计划建议方案并上报计划决策机构。

2、计划决策机构对综介计划建议方案进行审议,履行审核手续。

3、企业年度综介计划审议通过后,山计划归日部门统一下达,各职能部门按要求及时细化分解指标和制定实施方案,以保证综介计划的稳步实施,并将计划分解情况报送计划部门备案。

4,建立月度综介计划指标跟踪分析制度,及时跟踪综介计划指标的执行情况,各指标分管职能部门月初将各分管指标的月度执行情况及异动指标分析报告上报计划归日部门,形成综介计划月度执行情况分析报告和异动指标分析报告,提交月度任务例会通报。

5、加大对综介计划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定期山计划归日管理部门牵头组织检查,发现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落实整改措施,确保全年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6、为了充分发挥综介计划的宏观调控作用,使各项指标计划对企业工作起到实际的指导作用,对综介计划指标执行情况加大通报和考核力度,采取考核与考评相结介的方式。

三、综介计划管理体系的重要作用

篇2

摘 要 自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电力体制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从长远来看,我国电力体制的改革任重而道远,还需要不断的深入探索。本文对中国电力体制改革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简单的博弈剖析,初步提出了深化中国电力企业改革的对策建议,并提出了要想切实实施这一改革对策:就是必须实现中国电力工业以市场机制调控市场,配置资源,以政府间接调控、依法监管取代直接干预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 电力体制 电力企业 博弈

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对发电企业发展的初步成果

(一)电力产业组织结构的改变有利于发展我国经济

2002年12月,我国成立了11家新的电力企业集团,这些电力企业集团是由原国家电力公司重组分拆的;2002-2006年,年发电装机和发电量增长率均达到13.2%和13.7%,仅用不到四年的时间就扭转了我国大面积区域缺电的局面;2003年底,按照我国电力体制改革所规定的要求,国家电网公司所属东北区、华东区、华中区、西北区、华北区五个区域电网公司进行了重组,以各个区域电网公司为运营主体的输电运营框架逐渐形成。自从成立南方电网公司后,其积极组织省与省之间的交易,有力地保障了广东省电力供应,同时也拉动了贵州、云南等西部地区电力建设和经济发展。

(二)电力管理体制改革有了新的突破

2003年3月,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正式挂牌,这标志着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电力管理体制框架的雏形开始形成;2006年,我国电力市场建设稳步向前推进,开始建立了市场配置电力资源的有效机构。华北区域、西北区域、华中区域的市场建设方案框架已经明确;2006年11月,广东省台山市直购电试点工作签约启动,年直购电量2亿kWh,大用户向电力企业直接购电试点工作早已开始积极推进。实践证明区域电力市场发挥了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促进了我国发电企业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

(三)电力价格、投资改革稳步推进

2003年7月,国务院批复了《电价改革方案》。2005年5月1日,《电力监管条例》正式颁布施行。《电网调度管理条例》、《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及《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的修订工作已经启动。适应电力市场化需要的电力法规体系逐步完善,为全面深化电力市场化改革创造了条件。

二、我国电力体制对发电企业发展的束缚

(一)电力垄断的局面未从根本上得以改变

虽然2002年底,原国家电力公司拆分重组为国家级大型发电集团和国家级电网公司,其中包括五个国家级大型发电集团,两个国家级电网公司,但是,我国电力垄断局面并没有因此消失,只是从单一型垄断变为了寡头型垄断,同时形成了两大电网公司相互盲目攀比的情况,这样的后果会使电力企业不顾自身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盲目的投巨资建设特高压等级电网,重组后,五大发电集团争相在全国建电厂,造成了我国电力市场混乱的竞争局面。

(二)电力行业主辅分离政策实施效果不乐观

从表面上来看,我国电力企业主辅分离似乎已取得一定的进展,辅业基本上以独立法人的形式出现,主业人员与辅业人员基本上是分离状态。但是,从本质上来看,我国电力系统企业关联交易不但没去除,反而被继续强化了,严重妨碍了我国电力建设施工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加大我国电力的经营成本,用电价格不断上涨,直接损害了我国广大电力消费者的利益。我国电力辅业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电力主业,是电力主业企业员工收入的来源之一,一部分主业的经营成本,经过辅业转移,变为电力员工的个人福利。

(三)我国用电价格形成机制存在争议

我国电力价格一直沿用过去计划经济年代的计价模式,由我国政府物价管理部门通过综合测算发电、输电和供电的成本,以电力机组为单元对各电厂上网电价和各省区电网销售电价进行相关的统计和审批。用电价格水平完全由少数人人为控制,没有直接很好的反映出市场供需形势和生产企业的供应成本,最后导致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失灵,调整了电价煤价就涨,再调电价煤价又涨,周而复始,循环往复,我国电力企业的生产成本成了一个巨大的无底洞。虽然我国电价管理部门和电力监管部门都在大力改进输电、配电成本分开测算的方法,但由于测算方法各有不同,难以统一,电力的利益格局被电力企业集团左右,因此,此项工作进展十分缓慢,短期内难以在全国的电价管理工作中予以实施。

三、深化我国电力体制改革,促进电力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坚持我国电力体制向市场化改革

纵观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局势,我国坚定地选择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改革方向。电力体制改革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重要的一部分,必须要与经济体制改革同步进行,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大局,以建立和谐电力、环保电力为目标。《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出台实施到今天,经历了南方冰雪灾害、汶川大地震,以及2003 年以来全国电力供应紧张等困扰,面对困难,是否能坚持电力体制市场化改革方向成为我们电力工作者必须做出的重大决择。

(二)加快电力体制改革的步伐

从过去5年的实践经验来看,《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确定的我国电力改革的方向,阐明了深化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首要任务:以最快的速度处理厂网分开的遗留问题,逐步推进电网企业主辅分离改革;加快我国电力市场建设任务,构建符合我国国情、开放有序的电力市场体系;继续深化我国电力企业改革,逐步理顺电价机制等。现在,我国电力改革必须抓住有利时机,根据制度经济学的观点,任何体制都有自我强化的“路径依赖性”特点。因此,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成本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愈来愈大。因此,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宜早不宜迟,否则改革的成本和代价将不断加大。

参考文献:

[1]王永干,刘宝华.国外电力工业体制与改革.中国电力出版社.2001.1.

篇3

关键词:电力企业 财务管理 问题 建议

企业财务管理是指企业在国家出台的相关财政法规约束下,对企业资金的筹集、使用、分配提出相关要求,促使企业在保持正常经营状态下,不断降低资金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企业扩大再生产经营提供资金保证及信息支持。

由于电力企业具有的行业特点,其财务管理内容也具有区别于其他企业的特征。一是电费定价受国家严格控制。由于电力行业的产品关系到国计民生各个领域,国家对于电费定价进行了严格的限制。二是固定资产比重较大。电力企业的主要资产为分布于各地、农村的发电机组,其金额巨大,规格型号也不完全一致,固定资产管理占据财务管理重要的地位。三是税收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巨大。国家出于对调整用电高峰、地区间电力供应、降低百姓生活成本等因素的考虑,根据需要不定期出台电力行业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电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必须及时掌握相关信息。

一、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一)未建立起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一是在我国大多数电力企业,尤其在基层县区电力企业,领导缺乏对财务管理的重视,财务风险意识极其淡薄,致使电力企业各业务部门对财务工作的配合、支持力度不够,认为财务管理工作全部是财务部门的职责,财务部门只要将企业资金记录清晰即可。二是未在电力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大量不相容职位由同一人担任、缺少必要的审批制度等现象严重,给企业资金安全带来巨大隐患。

(二)会计机构设置不合理,报表上报程序缺少科学性

一是在一些大型电力集团,由于集团下属工程施工、送配电、投资等各类型企业适用不同的会计制度,在集团汇总各子公司报表时存在口径不一致的问题,无法真实地反映整个集团的经营情况及资产状况。二是由于电力企业内部机构设置过多,各基层单位上报的财务数据需要经过层层传递、审批,在此过程中难免造成财务数据的丢失,难以为企业领导者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三)财务电算化水平有待提升

一是在电力集团与各子公司各自应用着不同的财务软件,导致在汇总、传递电子信息时存在标准、口径不统一的现象,给财务人员带来一定的工作不便。二是电力企业系统财务软件存在着潜在风险。首先,由于电力企业网点遍布城市各街道,在月末、年末财务及工作量较大时对服务器的压力极大,极易造成网络瘫痪,大降低了财务工作的效率。其次,由于各电力企业缺少对网络病毒、黑客的及时监控与风险防范,一旦受到网络黑客的攻击,最终将造成电力系统的瘫痪,影响整个企业的正常运转,给企业带来无法估计的经济损失。

二、加强电力企业财务管理的建议

(一)增强领导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一是将财务管理制度建立、执行情况作为考核电力企业干部的指标,不断增强领导干部对财务管理的意识,使各个部门能积极配合财务部门开展工作,为财务决策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数据。二是在电力企业建立建全企业内控制度。制定详细科学的预算控制制度,使企业员工在采购、销售、成本开支方面严格按照预算执行,降低电力企业的成本开支规模;建立企业内部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降低贪污、私吞公款的风险;建立严格的审批制度,一切费用开支必须经经办人、部门经理、总经理的审批方可报销,降低电力企业不必要支出的随意列支,节约企业成本。

(二)重新定位内部审计机构隶属关系,最大限度发挥内审机构的监督管理作用

一是在电力企业集团、各营业网点内部设立内部审计机构,规定该内审机构由董事会、审计委员会管理,独立于财务部门与财务经理,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权威性。二是对内部审计部门提出的财务管理建议认真落实到位,避免以后财务管理中存在漏洞。三是可以适当引入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以外部审计所特有的独立性为电力企业财务管理把脉。

(三)从电力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加强资金管理

一是在资金筹集方面,充分考虑各种筹资方式的资金成本及企业承受的财务风险,合理确定企业筹资方式。二是在存货采购方面,需在确定最佳经济采购量的基础上进行采购,一切采购需由独立的采购部门进行审核、认证,避免资金大量被存货占用。三是对于应收电费款,应指定专人及时将电费催缴单送达至百姓、用电单位,积极向法律机构咨询法律事宜,对于无法偿还电费的企业,通过司法程序进行追偿,加速资金的回笼速度。

(四)加强电力系统财务软件管理,建立业务精通的网络维护队伍

一是为了提高电力企业的财务工作效率,在向财务软件开发公司提出软件开发要求时,将电力企业集团及下属各营业网点的经营特征考虑在内,增强财务软件的一体化进程及可操作性。二是引进一批网络维护专业人员,专门对电力行业网络进行日常维护,避免电力系统网络受到病毒、黑客的攻击。三是定期对财务人员进行财务电算化培训,增强财务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及业务能力,为更好地加强电力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工程量清单;电力工程;投标策略;综合单价

中图分类号:TM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1)28-0098-02

一、工程量清单的意义

与传统的定额计价方式相比,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是一种新兴的且被广泛应用的计价模式,是目前的一种市场定价模式,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涉及到两方的协议,建设产品的买卖两方以目前建设产品市场为背景,根据双方的供求状况以及实际情况进行自由竞价,结束后将其签订到工程合同上达成协议。工程量清单计价主要是指招标人在执行建设工程招标的过程中,严格遵照国家统一的工程量计价规则来提供数量,投标人参照工程量清单实行自主报价,经过评审后,计价方式依照低价中标的工程造价来计价。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是我国工程造价计价方式的改革和突破,体现了企业自主报价、政府宏观调控、市场竞争的良好局面。

二、工程量清单的优点

工程量清单计价广泛应用于各大中小型企业中,其以公平、合理、可靠等优点受到人们的青睐,与传统的定额计价相比,工程量清单计价的优点如下:

1.采用综合单价形式:综合单价主要是指当工程量清单中一个规定计量单位项目完成时,需要的材料费、人工费、以及其他费用和所获得的利润,而且风险因素也考虑在内,工程清单采用综合单价的形式可以有效利用自己采购的优势,并由此来确定材料预算价格;也可以利用自己的其他优势,例如施工设备、施工条件、技术专长等来对工程的料、机、工的消耗量做出问接费,总之,采用综合单价形式可以有效的利用本企业优势,并将其体现在报价中。

2.合理分担风险:工程量由招标人提供,招标人也提供工程所可能承担的风险;投标人根据招标人所提供的信息进行报价,并且提供承担价的风险,通过这样的方式达到了双方合理分担风险的原则。

3.平等竞争:工程量清单计价的模式为投标人提供了平等竞争的平台,招标人首先提供工程量清单,在同一个工程清单条件下,投标人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提出自己可以接受和承受的单价,与商品交换的一般性原则相符合。

4.工程实体与措施不是一体的,而是分开的,可以将企业的管理水平发挥极致。

三、工程量清单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

(一)电力工程的资源配置合理

电力工程首先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对投标单位进行比对和筛选,通过工程合同的形式对电力工程的造价进行确定,这个单价并不是施工单位随意定下的,也不是供电企业毫无根据的自由出价,而是符合市场规则,通过报价并公平竞争,政府宏观调控最后得以确认的,所以工程量清单在电力工程中应用,可以有效合理的进行资源配置,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提高工程的质量,也可以使招标单位开源节流,也从另一个角度激励投标单位加强企业管理。

(二)强化电力工程合同管理

电力工程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可以有效的避免了施工单位恶意低价中标,电力工程竣工结算时又实施“高索赔”的伎俩,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可以强化电力工程合同的管理,由于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的差异、数量的变化、价格的变化等变化时,单项工程的综合单价却不变,这就使电力工程合同更加牢固,有效的避免了施工单位不合理索赔。

(三)双方共担风险

由于电力工程清单中工程量是暂定的,而单价是固定不变的,当电力工程量改变时,单价却不改变,由投标人白行承担报价的风险,所以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应用于电力工程中,一方面以秉持电力工程招投标工作的严肃,另一方面可以激发起双方的责任感,有效地保证了电力工程管理的工作质量。

四、从企业角度出发,对工程量清单在电力工程中应用的思考和建议

(一)企业应建立畅通完善的询价、采购体系

建议电力建设企业建立一个畅通完善的询价、采购体系,这样才能快捷有效地了解外界的信息,第一时问了解市场最新动态,也可以对市场价格在短期甚至中期的走向进行预测,这样在竞标时,可以降低企业清单报价所承受的风险,由于电力的施工周期比较长,施工过程中所采用的材料也很多,所以电力建设企业应建立一个完善的询价体系,采集市场最新的工、料、机计价,无独有偶,相关企业还应该构建自己的采购网,可以和一些材料供货商长期合作,再把采购价格降到最低以获得效益。

(二)建立企业内部定额

建议相关的企业建立其内部定额来实行工程量清单,企业在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规、政策等标准的大背景下,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考虑到企业本身的施工人员水平、机械设备状况等,白行编制出一种合理的、先进的企业内部定额水平,在技术上可以保障其先进性,在经济上可以保障其合理性,可有效的减少工、机、料的浪费,同时,在投标报价时,企业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做出合理的报价获取最大的利益。

(三)加强对工程索赔的重视

在工程量清单的计价模式下,通常都采用综合单价合同,也就是说明确合同中各工程细目的单价,通过计量来确定承包商所完成的工程量,这种合同的改革方便处理工程变更和施工索赔问题,所以建议各企业要加强对工程索赔的重视,所谓的施工索赔,是指在经济杠杆的大背景下对项目进行管理的手段,同时也是企业降低风险、实施阶段性成本收回的有效途径,所以各电力企业在进行索赔工作时需注意如下几点:

1.企业要对招标文件仔细研究讨论,将招标文件与工程量清单的内容相结合相对比,旨在明确综合单价是在什么条件下调整以及怎样调整。

2.企业要对隐含合同条款进行分析和挖掘,所谓的隐含条款是指没有明文规定的,而是在铭文条款中引申出来的,双方都意会的条款。企业在进行明示索赔的同时,还需要将工程施工特点和企业自身状况相结合考虑,适时的进行默示索赔。

3.企业要收集好索赔的证据,在索赔报告中,证据是该报告中的有机组成成分,没有证据或证据不足,就不可能成功索赔。

(四)加大投标策略、投标技巧的培训

投标策略是指投标的全过程,从投标竞争开始到工程结束,投标人在这个过程中做出的决策,投标策略的好坏直接影响该企业中标率的高低以及获得利益的大小,投标策略贯穿于投标的全过程,主要分为以下三种:

1.保本低利投标策略:保本低利投标策略主要是指投标报价以低盈利、扩大市场为目的,在对成本进行精确计算后,预测各竞争对手可能的报价,再以低于竞争对手的报价中标。

2.生存型投标策略:生存型投标策略只以一个目标中标――克服生存危机,却不考虑其他的影响因素。

3.盈利型投标策略:盈利型投标策略一般使用于一些信誉度比较高、有技术优势且竞争对手不多的企业,这样的企业采取盈利型投标策略中标,可以将自身优势发挥,也可以获得最大盈利。

投标技巧包括:多方案报价、突然降价、不平衡报价、增加建议报价等,企业投标人一定要对投标技巧熟练掌握,适当运用,这样才可以增加企业中标的机会,使企业获得最大利润。

企业要加大投标策略、投标技巧的培训,根据招标文件、市场状况、竞争对手偶情况以及投标人自身情况,遵循相关的法律选取最适合的投标策略和投标技巧,将两者有机的结合,争取获得最大的利益。

篇5

【关键词】电力营销;制约因素;合理建议

现如今我国的产业结构和市场宏观调控的调整,供电企业也将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得到完善的发展。但是,要想结束其垄断经营的模式进行市场竞争,则需找出电力营销制约的因素及对策,这样才能知己知彼,积极做好电力营销工作,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 电力营销的特点

1.1 电力市场营销的背景

营销理论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末,到如今逐渐完善,在电力市场营销理论中,电力的表现形式就是无形的电能,具有实现价值。因而,电能的价值体现就体现在了使用产品和服务方面。良好的服务及优质的产品使用都要求电力市场营销方式的转变。

1.2 电力行业的现况

电力行业在国家的宏观调控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下已失去其垄断地位,从而加入到市场竞争的洪流当中。而电力产品加入市场则需要分析预测市场需求和现状,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随着我国的相关政策和大力引导,电力营销方面的措施也在逐步进行中,新产品新技术的问世也使得电力在市场竞争中崭露头角。但是,电价体制,资源浪费,电力销售的中间环节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弊端,则需要进一步改善,使其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电力企业的市场化发展已逐渐形成规模,而决定电能使用量的电力客户,应在服务上实现最大优待,杜绝冷冰冰的服务态度,用良好的服务实现市场的最大化。

2 供电公司的制约因素

电力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营销模式的制约。市场体制的发展使得营销模式跟不上市场变化,虽然,营销模式和营销体制已经在逐渐转变,但是营销模式中仍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例如,有些企业中,内部结构机制与基层供电站隔着供电分公司,从形式上讲,公司中应不存在这一分级,因此在内部机制的运行中存在着上下衔接不当的问题,使得内部运行机构与外部服务人员工作脱节,各专业人士得不到最大化合作。

电网建设制约着电力的发展。电网是电力输送的必要渠道,而现今电网建设的投入可谓少之又少,这直接影响了电力的输送,从而制约着电力的营销。主要体现在:市区中许多老旧设备不适应电网安全运行,使得电网布局不能适应负载的增长,同时出现重载问题;城市电网中线路走廊、变电站、配电站的征地困难大,与城市化建设、环境协调、城市区域化发展相矛盾;电网建设资金投入少,新设备新技术无法广泛利用;电网所要的合环点其控制条件在运行中不能被满足;局部性的电网重载问题不能得到解决;中低压所需配电网网格建设不足,变电站的布点达不到要求;低电压运行的设备需要提高;老旧线路不同程度损坏。

政策的运行力度制约着电力营销。市场经济具有协调和控制成本与价格的作用。电价不能阐释市场的需求,过高的电价会影响甚至制约客户的用电需求,与天然气的成本不同,其价格上也不具备可比性,没有竞争优势。电力营销量需要一个完善理智的决策,促进市场对电所体现的商品的科学认知。电网企业的供求离不开电力的使用,大客户自备电厂则会对电网企业的利益形成冲击,对于企业的电力营销市场所要体现的服务也造成影响。不大力倡导开发新技术,不引进新技术造成配网的管理无序,不能自动处理细微的错误,配网管理模式落后。

营销观念的陈旧不能与时俱进,服务观念、市场意识没有很好的发展;企业思想没有正真认识到市场的导向性;大部分企业认为电力作为虚无的东西不需要营销模式,只实现供求就可以;现有的服务方式和项目没有一个完善的体系,缺乏对营销工作有一个全面的考虑。营销的服务与户表的需求存在冲突。营销管理模式欠缺,出现问题相互推脱,导致户表的改造出现时间间隔,造成很大程度的影响。而且,大量户表的改造需要的技术及管理体制得不到提高和完善。管理的高额成本及改造所有的投资也是制约电力市场的一方面。

营销队伍也同样制约着电力的营销。大部分地方仍实行人工抄表的模式,表箱处于高的位置使得维护和保养变得费时费力,从而使得服务质量跟不上,出现问题不能及时解决;企业经营电力营销人员作风散漫,欠缺敬业精神;员工的分配不均,总量居多但分布不均;人员没有一个系统的营销模式,其素质与当前的形式差之甚远。服务水平问题严重,管理方式落后,不能真正服务于客户,仍是处于坐等客户咨询的模式,无法与时俱进,创新出适合客户的多样化服务和需求。这与服务的高质量要求仍存在差距,没有实现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的宗旨。

3 电力营销制约因素的对策

针对电力营销的制约因素,其建议分五方面:

电网的完善和输电硬件方面的完善。电网的建设不足,长期滞后的发展使得城市电网老化现象日益突出,同时农村电网得不到更好的发展,从而无法将电力进行输送。加强城市化电网的建设,在集中使用区域用电缆降低使用成本,避免浪费,城市中心的配电线路进行合理化转带;利用科技技术实现人工智能型电网;实现城市规划建设与电网建设协调发展;替换老式的供电设备,经常检修城市配网保证服务质量。实行带电检修,减少停电带来的不便,提高供电的可靠率。

建设人工智能和新技术型电网。完善电力企业内部的人员分配,利用电子数据库分析市场动态,合理开拓市场,改善电价管理。利用新技术完善负荷、配电等系统。城市电网的复杂需要智能型的设备进行运行和维护,例如,110kv的区域安装户内GIS的设备。

制定合理的电价保证电力营销。降低电力产品产出成本,刺激市场对于电力供求的影响,将电价维持在动态的平衡中。进行市场竞争,在竞争中求发展,通过影响电价的各种因素完善电价体系。运用集成化管理电费的收集,实行智能型缴费系统,从根本上减少人工抄表的落后,降低不必要的成本,使人力资源利用最大化。杜绝乱收费问题,保证客户用电质量和成本,实行一户一表服务,杜绝物业公司额外加价,减轻客户不必要的负担,使得客户使用“放心电”,从而增加营销量。

合理的实行用电促销,促进电能的大量使用。提供合理的促销手段,刺激消费者的使用。完善服务工作,实行“阳光服务”窗动,形成完善的服务一条龙,尽快的解决电能使用中出现的问题。环境的要求变高,供电企业应该倡导节能的用电工具取代煤和燃气的使用,利用节电节能的活动增加电力在消费者市场的占有率。实行稳定现有市场开发新市场的措施,拓展电能的使用空间和内涵。提高电力市场的应用率的同时,也与环境、自然、社会协调发展。

加强企业的管理与领导,全面提高人文素质,促进服务人性化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的中心思想,充分认识到电能使用和服务的紧密关系,重视队伍建设,建立健全营销模式。充分体现企业的核心价值,树立员工正确的指导思想,实现服务建设的最大化发展。积极引进高技术人才,培养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的高技术人才。

4 结语

电力企业的发展在市场竞争中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而供电公司若想在市场竞争中独树一帜,则需要改善内部的弊端与不足。只有加强电网的建设,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和先进的输出设备才能让其有逐步完善的趋势,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参考文献:

[1]赵松.对我国电力营销的探讨[J].现代商业,2009(03).

[2]任孝峰.供电企业电力市场营销现状及对策建议[J].产业与科技,2008(07).

篇6

关键词:电网企业;综合计划;管理;问题;建议

一、目前电网企业计划管理的现状

本世纪初,我国电力开始实施市场化改革,基本实现厂网分开,重组了发电和电网企业,初步建立了电力市场运行规则及政府监管体系,行成了竞争、开放的新型电力市场。在新形势下,为适应电网企业的生产经营需求,规范和统一各级电网子企业的计划管理行为,把经营工作的各个环节纳入目标管理,不断提高电网企业经济效益,实现持续健康协调全面发展,电网企业初步推行实施综合计划管理模式,对涵盖企业整体效能价值目标的各项指标进行编制、平衡、控制、调整、监督及考核等全过程的管理。在企业及各级子企业内部建立综合计划的业务流程,建立有关企业安全生产、建设、财务、营销、物资、人力资源等各方面中央数据平台,实现计划管理的基础数据信息化,确保各指标可控在控,为企业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综合计划管理模式与一般单体计划管理模式相比,体现了现代企业管理中系统管理、目标管理、量化管理、过程管理、信息化管理等先进的管理思想,主要特点为追求企业整体利益最大化,注重各指标之间的协调平衡关系,注重各企业之间及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实现企业整体经营状况控制与分析、企业基础信息数据集中整合与管理,实施动态跟踪管理分析。

二、综合计划管理体系的重要作用

近几年,电力企业综合计划管理体系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综合计划的建立,为企业年度发展指明了方向和目标,使各项活动均在统一的目标下进行,增强了企业决策管理层对生产经营活动的指导和控制作用;二是整体效益观念形成。在资源配置、电网投资、资金管理等方面,遵循局部服从企业、专业服从综合、注重总体的原则,做好综合平衡优化,充分挖掘内部潜力,合理组织人、财、物,积极寻求企业整体效益最优化;三是建立了扁平化、清晰化的组织管理机构,完善分层分专业的管理体系,从各个细节优化业务流程,部门之间协调顺畅、有机统一的工作机制得到进一步加强;四是企业的基础数据集中管理和信息一致性已经形成,“四统一”即“统一编制、统一上报、统一下达、统一调整”的要求已经初步实现。

电力企业将综合计划管理作为全年生产经营工作重点来抓,“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工负责”的计划管理模式已经形成,实现了“制度完善、指标科学、流程清晰、调控有力”的目标,计划管理职能得到进一步发挥,企业各部门发挥各自优势,形成整体合力,促进了电力企业整体运作和全面协调发展,确保了年度综合计划各项指标全面完成。

三、综合计划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公司在实施综合计划管理过程中,将综合计划指标作为考核各集团公司、分公司的重要依据。综合计划指标分为公司经营业绩、电网发展、资产质量、供电服务4大类指标,全面体现了供电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客观准确地反应了供电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但是综合计划管理作为供电企业的导向性管理手段,在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管理范围和管理手段方面还需要不断强化。

1.综合计划管理的龙头导向作用需要加强。为保证综合计划的全面实施,必须保证综合计划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将综合计划管理与供电企业发展、电网发展和市场发展等有机结合起来,使其成为实施供电企业年度目标计划的重要载体和途径,成为供电企业各专业层面工作的主要依据,成为涵盖供电企业发展层面和生产经营层面的龙头。

2.计划管理理念需要转变。计划管理中,各单位相对独立的条块分割式管理理念没有根本改变,计划依然为分散、多头管理,不能体现企业规模经济、整体利益,“归口管理,分工负责”的计划管理模式尚未完全形成,只重视日常工作和生产而轻视总体计划的观念依然存在。

3.管理流程不够优化。目前,在综合计划管理中,各部门相对独立的条块分割式管理理念没有根本改变,使计划管理缺乏全局性和系统性,存在计划分头编制、简单汇总集成、各自为政的现象,由于分口管理、条块分割,可能造成专项计划与综合计划不一致。综合计划的统筹协调作用没有完全发挥。

4.计划管理制度不健全。计划涉及到生产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由于相关制度不够健全,有时造成各部门职责分工不明确、工作流程不顺畅,影响到计划的管理在各个工作环节出现偏差。

5.综合计划管理的全面预控和监督工作需要进一步深化。公司实施综合计划以来,虽然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部门对全面丁作任务和主要指标进行了分解下达。但在具体的过程监督和过程管理与控制方面还存在研究力度不够、措施不力等问题。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部门虽然已逐步加强管理,但还没有形成一套严格的管控机制,以监督各专业层面完成预期指标:综合计划管理没有形成计划下达、过程监控、考核评价、总结提升的闭环管理机制。供电企业的整体管控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6.计划覆盖的广度不够,深度不足,不能适应企业新形势下的发展需要。

7.计划下达部门和执行部门为一体的情况仍然存在,计划管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尚未很好建立。

四、加强综合计划管理的建议对策

综合计划是供电企业发展经营的年度目标,综合计划管理是供电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确保供电企业完成年度主要经济指标和工作任务的实施措施。因此,建立与供电企业战略规划一体化的综合计划管理管控体系十分必要。

1.管理目标的完善。综合计划管理模式中,综合计划指标的建立是关键,涵盖了电网企业全面的经营活动及体现企业最高效能价值。电网企业对国家的经济建设负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同时负有保护电力消费者最大利益的责任。企业本身又要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推动电力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促进可持续发展。综合计划指标应在实施中逐步实现体现电网企业保护国家能源安全和支持经济建设的使命,以及为消费者提供质优价廉电力服务的社会责任,创建企业发展的良性氛围。以综合计划管理为手段。全面强化预算管理,加强资金项目成本管控工作,建立综合计划、财务资金预算、工程项目管理一体化的协调管控机制 :以预算管理为龙头,强化资金预算审批管理。通过综合计划管理来跟踪资金流向、资金运作和资金周转率,从而提高供电企业整体运营水平。

2.转变管理观念,优化管理流程。要坚持局部服从全局、专项服从综合、各要素优化配置的原则,加强各项计划指标的综合平衡,科学合理地确定计划目标,努力实现公司总体效益最优,进一步提高综合计划的调控力。坚持“四统一”原则,综合计划由计划管理部门负责统一编制、统一上报、统一下达、统一调整,确保计划的唯一性和权威性。纵向上,处于公司生产经营的最前端的各基层公司,负责提出生产一线需求。公司各部门深入研究,上下沟通,综合平衡优化,形成建议。各专业、各基层公司计划据此调整、细化和深化自己的计划。横向上,各专项计划的责任部门,均是公司综合计划的管控部门,负有审核把关、监督执行的责任。计划部门负责综合平衡,形成计划草案,报公司决策。

3.建立管理制度和办法。以“完善制度”为目标,建立健全企业综合计划相关管理办法和制度,对计划编制、审批、执行、监督、检查与考核等环节进行具体规定,明确管理职责,理顺管理流程,使综合计划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有序化;同时在企业内部建立月度综合计划跟踪分析制度和季度综合计划分析例会制度。

4.完善考核体系。综合计划管理的主体就是实现制定的目标,健全监督考核体系,是实现综合计划管理的主要手段。考核体系的设立应该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发挥激励作用,有效地实现竞争机制,体现管理参与者的价值观。努力做到每项工作都细化到事、量化到人、分解到位,并有具体的、可操作的评价标准,形成各级综合考核体系。为了建立供电企业一体化的管控体系。必须建立供电企业指标和任务的考核激励机制,将供电企业现行的年度业绩考核、绩效管理、月度考核、综合计划指标、专业考核等全部纳入考核体系,建立供电企业一体化的综合考核平台,形成年度绩效合约,通过月度经济责任考核和管控,确保年度绩效合约的全面完成。

5. 强化管控力度,提高综合计划管理水平。一是拓展综合计划管理的范围和深度,积极贯彻上级公司要求,对涉及投资和资金支出的的各项投入等都要制定专项计划,控制好规模。二是加强综合计划的全过程管理,在综合计划管理流程上要突出“分析、决策、执行、监督、考核”五个环节,要抓住主要矛盾和重点难点问题,制定针对性的措施,确保计划的全面落实。要进一步加强强化月度动态分析工作,不断提高综合计划的分析深度和广度,加强异动指标动态分析,形成综合计划的闭环控制。

6.建立效果评估体系。管理创新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把新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应用于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的管理之中,以求获得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一个企业来说,持续不断的管理创新是其生存发展的根本保障,特别是在当今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前景下,创新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的高低是衡量企业竞争和生存能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决定企业社会地位和成长潜力的基本因素。建立电网企业综合计划管理创新效果评价体系本身也应是计划管理创新的内容之一,通过效果评估体系正反两面结果的反馈不断地改进和完善综合计划管理模式,使其在电网企业的发展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7.完善信息系统。结合SG186工程数据平台,在系统分析综合计划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构建数字化平台,加快综合计划管理业务应用系统的推广,尽快实施到直属单位,延伸到地市公司。通过信息化手段,规范业务流程,加快信息集成,加强综合计划应用系统与预算、财务、营销、生产、人资、安监等应用系统的衔接,统一数据口径,实现信息共享,确保数据信息的唯一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篇7

工程投资估算是工程建设之前的重要工作之一。—个工程项目在建设之前总要进行规划及经济研究,认为可行才能立项。在这个过程中,除考虑国家经济发展是否需要和技术上是否可行外,更要考虑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如何。因此,准确、及时地编制工程投资估算是项目(方案)立项的一个重要环节。根据我国有关部门决策的要求和规定,不同阶段的工程投资估算有不同的作用。在工程项目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投资估算可以作为一个项目是否可以继续进行研究的依据之一。这时的工程投资估算起到的是参考作用,没有约束力。在项目建议书阶段,工程投资估算可以作为政府部门审批项目建议书的依据之一。在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工程投资估算是决策性质的文件,它是研究、分析建设项目经济效果的重要依据。在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后,工程投资估算就作为该设计任务的投资限额,对后续初步设计阶段工程概算起限额控制作用,并作为筹措项目建设资金的依据。因此,工程投资估算一定要达到规定的深度,并需经过方案的优化。

二、工程概算、工程预算及其作用

工程概算、工程预算是设计技术、施工技术以及工程建设在经济上的具体反映。它既反映了工程建设的全部投资情况,又反映了工程设计方案的经济价值,是国家控制投资和编制计划的依据。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投资体制、企业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技术经济中的概、预算工作也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工程建设对其也提高了许多新要求。如在控制工程造价上要由单纯核算走向预先控制,由单纯的静态考核走向动态管理,进一步讲,要从如何提高项目投资效益方面加强管理等等。所以,及时、准确地编制工程建设项目的工程概算、工程预算,是工程建设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之一。

1.工程建设项目的概、预算是对设计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比较的依据;是控制工程造价的主要手段。工程设计是在整个工程建设中具有决定性的一个环节,工程概、预算又是设计方案经济价值的反映。设计上的节约或浪费都会在概、预算中反映出来。一个好的设计方案,必然能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节约建设资金,提高投资效益。所以,概、预算是衡量设计方案在经济上是否合理的依据。

2.工程建设的概预算是编制建设计划的依据编制工程建设计划要以工程概、预算为依据,国家在确定工程建设计划的投资额时,是以工程概、预算作为其决策依据的。年度建设计划的投资总额属其构成,是以批准的初步设计概算作为依据的。没有批准的初步设计和概算的建设项目,不能批准开工,也不能列入年度建设计划。

3.工程建设概、预算是业主或项目法人进行工程建设招标时编制标底的依据4.工程项目建设的概、预算是建筑安装企业编制施工计划和业主采购或申请主要材料的依据。建设概、预算是促进建筑、安装企业内部加强经济核算的工具。建设概、预算是银行办理工程建设贷款和工程价款的依据。因此,必须根据“安全、可靠、经济、适用、符合国情”的原则,科学、客观、公正地编制好工程概、预算文件。

三、工程决算

工程决算是在工程竣工验收并交付业主单位后,在工程预算的基础上因设计变更、施工条件变化、索赔等因素对工程施工总费用进行调整汇总后,对工程总费用的最终结算。工程决算的总费用是业主单位确定工程建设项目总体固定资产的依据,也是工程建设项目后评价阶段进行经济分析的基础。

四、电力工程预算体系的发展

1.工程建设项目中普遍实施了以有限责任公司形式管理的项目法人责任制,明确了电力建设市场的主体。按照《公司法》的规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法人享有企业全部法人资产的经营权,对经营项目的策划、资金筹措、建设实施、生产经济、债务偿还和资产的保值增值实行全过程负责,因此建设项目法人对项目在立项、筹集资金、经营运作拥有最终决策权。国家各级政府部门不再对项目在经济利益上的可行性进行决策,只是按照国家经济的宏观调控目标和地区发展规划,对项目的社会和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决定项目是否可行。这样就明确了政府、法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权利、责任,明确了建设项目法人与其他企业、组织一样成为电力建设市场的主体。

2.电力工程建设市场竞争逐步规范化、科学化我国的电力工程建设市场是较早进行市场化改革的领域之一,目前设备供应、设计、施工和监理等单位已基本完成公司化改组,随着招投标制度、工程总承包制度和建设监理制度的实施,电力建设市场化运营机制已逐步建立。建设、设计、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在市场条件下成为具有同等法律地位的经济实体,它们依据市场规律从各自的经济利益出发进行生产经营,特别是工程建设招投标制度的实行,为电力建设市场的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

篇8

关键词:电力;规划;经济

1 专业管理目标描述

1.1 专业管理的理念和策略

发展策划部发挥规划龙头作用,建立配网规划编制管理机制以及滚动调整机制,以储备项目库为连接平台,完善上级电网规划和地方经济发展规划有机衔接,按照地方负荷对电力发展的需求,增强电网建设投资的合理性,关注及滚动调整电网项目的建设时序。同时通过各专业部门及运行单位的深度参与、客户申请负荷需求以及片区发展规划,大力实施差异化的配电网规划,不断强化配电网规划建设管理,统筹各级电网协调发展。

配电网规划管理需要供电企业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生产营销调度数据共享,搭建良好的沟通平台,实现数据采集、分析、针对问题制定措施、执行、数据追踪反馈、纠编等一体化流程。同时务必与当地政府发展规划相一致,并适度超前,使配电网规划纳入地方经济发展总体规划。

1.2 专业管理的范围和目标

配电网规划管理涵盖了110千伏及以下电网结构、供电设备,以建设结构科学合理、设备技术先进、网架安全可靠的电网为目标,切实满足当地经济发展用电需求,真正实现经济发展、电力先行。

张家口供电公司发展策划部高度重视配电网差异性规划工作,确定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和谐电力、服务和谐社会为宗旨,坚持技术先进、经济合理、重点突出的原则”,在普遍提高配电网规划标准的基础上,采用差异化配电网规划理念及建设标准,合理划分供电区域,满足各类供电区域不同可靠性需求,提升张家口供电公司管理精益化水平,提高配电网效率效益的重要举措。

张家口供电公司大力实施差异化的配电网规划。根据张家口地区特点,考虑可靠性需求、用电负荷发展、负荷性质、重要用户构成、变电站供电范围的完整性、与地方规划有效衔接等重要因素,将张家口地区进一步划分为B、C、D三类供电区域,综合考虑经济发展的差距、城乡村之间的差别,制定各类供电区域的差异化发展的目标网架和建设标准,并以此为依据指导不同供电分区的未来规划方向及规划重点

2 专业管理的主要做法

1、强化基础管理,做好基础数据采集分析工作,基础数据的采集是做好配电网规划管理的基础,为明确各部门职责,张家口供电公司自“三集五大”体系改革后就编制并了配电网规划基础数据报送制度,明确了配电网最高负荷数据包括每条110千伏及以下线路最高负荷又电力调控中心每月定期采集报送。每月电网电量包括110千伏及以下线路电量、线损由营销部(农电工作部)每月定期采集报送,客户服务中心每月整理用户报装送电情况以及新增用户报装情况。运维检修部每月整理各类电压合格率及供电可靠率情况,以上数据每月定时报送至配网规划管理人员,由规划管理人员进行汇总、分析负荷较高且线路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偏高的线路,是否存在满载过载情况,校核用户报装容量较大线路的承载能力。线损及供电电压合格率偏低,供电可靠性偏低的线路是否是电网结构问题。

2、加强协作沟通,搭建良好的沟通平台,为保证各部门之间协作、信息共享,张家口供电公司每月上旬召开一次生产调度协调会,由主管副总经理组织,运维检修部、电力调控中心、营销部(农电工作部)等部门参加,在协调会上,由规划人员通报上月配电网规划数据分析结果,主要包括:(1)线路满载、过载问题;(2)报装用户集中线路承载能力校核结果;(3)供电质量存在问题的线路。针对问题,各部门集中讨论,制定出相应措施并落实责任人。对确属电网设备问题,编制大修技改计划进行整改。对确属电网结构问题,编制基建计划,进行线路新建及改造。若分析以上问题不属于设备问题,属管理方面问题,落实管理部门责任制,制定整改措施和整改时间,并在下次生产例会上进行汇报,做好工作追踪。

以上工作协调会平台的搭建,为各部门之间数据共享提供了平台,明确问题整改措施及落实责任部门,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及相互配合氛围,为配电网建设健康有序发展夯实了基础,实现了基建、运维检修部、营销部(农电工作部)、电力调控中心有序沟通、协调发展。实现了配电网规划建设的良好循环。

3、制定切合当地实际的电网建设技术标准,避免重复投资。对城区、开发区及工业园区主干道电力线路均采用不小于240平方电缆,结合道路建设提前预埋电力管道,避免重复破路,重复施工。对城区及经济较发达的乡镇新建环网柜、电缆分支箱及箱变,积极推广智能化一体式线路柱上开关。

4、张家口供电公司努力实现市区智能配电网示范区网架建设,在配电网现状网架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开展智能配电网示范区典型供电模式研究,张家口市城市配电网示范区范围:东起茶榆路,西至西苑路,南起站前大街,北至盛华大街,项目区域总面积约11平方公里。在示范区内,配电网在现有基础上进行相应设备改造和部分线路新建工程,形成“19线9环网”网络结构,其中包括“两供一备”单环网1个,满足重要区域及大面积区域供电需求。本配电网示范区项目中,共涉及变电站5座,计划接入259个终端设备,包括2座开闭站、52面环网柜、14台柱上开关、34台箱式变、83套看门狗设备、74台柱上变压器设备。项目最终示范区内所有开闭站、环网柜、主干线联络开关实现“三遥”功能,一般性节点实现“两遥”功能的目标。

5、紧密结合当地经济发展,做好配电网规划工作,电力发展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电力规划必须符合当地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及时掌握当地招商引资基本情况,才能有的放矢、有条不紊的展开。主要做法如下:

(1)与政府加强沟通,成立以主管市长为主任,公司经理为副主任,规划局、土地局、水利局、交通局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电网建设领导小组,加强各部门联系,及时与政府沟通,取得政府支持,为配电网规划建设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参加政府定期召开的招商引资项目准入会,及时掌握招商引资企业发展规模、发展方向、电力需求,为用户接入电力系统及早制定供电方案。对项目准入但存在供电薄弱问题的在会上提出建议,及早引起政府重视。

(3)利用政府行政服务中心不定期组织的项目用地征求各部门意见协调会上,了解项目建设位置,产品性质、用电容量及用电时间等详细用电需求,制定项目用地出让前电力设施建设意见,为今后项目建设用电及相应电力基础建设奠定基础。

(4)结合电力项目前期工作(征求各部门意见),及时与规划局沟通,熟悉当地政府发展规划及局部区域规划,如城镇体系规划、城乡统筹规划、当地政府发展总体规划、重点开发区、工业园区规划等,及时掌握地方规划发展方向,行业布局,为编制配电网规划做好基础工作。

3 专业管理所取得业绩

张家口供电公司完成2013年-2020年配电网规划滚动修编工作,第一次导入发展策划部、经研所、各县供电分公司等部门联动工作模式,市场需求调研更加深入,项目入库管控更加有效。开展“短期电网规划支撑电网建设年”调研报告编制工作,夯实近期电网规划基础,提升电网发展项目规划精度,前瞻性谋划2014-2016年电网建设年的规划部署,也为公司走访各(区)县政府提供背景支撑。

张家口供电公司完成2013年-2020年配电网规划滚动修编工作,第一次将发展策划部、经研所、各县供电分公司等部门进行集中办公,充分发挥“大规划”体系优势,精心组织,超前谋划,克服了时间紧、任务重、标准高、要求新等困难,仅用36天提前完成2013-2020年配电网滚动规划工作,总报告、分析报告及专题报告编制比预定节点计划提前8天完成。采用集中办公模式可以相互交流,有问题很容易就地解决,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能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4 评估

经过近几年大规模的建设,张家口供电公司城区范围内的配电主干线路缆化率现已达到38.8%以上,缆化率在冀北五市内名列前茅。通过规划与现状紧密结合、对现状问题的明晰分析、不懈的改正,使我公司从根本上解决配电网卡脖子线路和城市供电线路走廊紧张的现状,优化城区电网结构,实现配网自动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完美地体现了政府与电力企业的双赢合作。

篇9

【关键词】PMS停电通知模块;台帐数据;工作效率

1、PMS停电通知模块的应用

停电通知是供电流程上的一环,作为电力调控中心的对外窗口之一,其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供电企业的行风测评。2011年作为“十二五”计划的开局,浦东迈入跨越式发展的关键阶段,停电通知工作量比以往骤增,为了进一步加强停电通知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加大对其科学管理,提高工作质量,PMS停电通知模块在浦东区调全面铺开使用。

PMS,即生产管理系统,是一套为整个上海电力生产运行服务的信息化管理应用系统,建设的目标是为了加强电网运行管理、提高电力生产运行管理水平、缩短故障处理时间、提高供电质量,提升供电服务质量。PMS系统涵盖了设备管理、调度管理、线损查询、工作票签发、停电通知等多个板块。

PMS停电通知模块主要是通过PMS系统生成要发送的停电通知单。停电通知员根据停电停役批复单或当值调度员通知(电网异常或事故处理中),在PMS系统中打开停电通知模块,调出任务列表,然后根据任务要求,通过“停电通知单生成向导”在相应电压等级的电系图运行态中进行模拟操作,从而确定停电范围,再由系统导出要通知的各类型停电用户,继而生成停电通知单。

信息错缺、人为疏忽是以往影响停电通知工作的主要因素。使用PMS停电通知模块后,极大改善了上述的两个因素。PMS利用电脑数据库代替纸制记录册对用户信息进行科学管理。PMS中的停电任务都有时间限制,停电、送电时间一目了然并以不同颜色标注,PMS系统会提醒停电通知员提前5个工作日,将停电计划、停电范围、停电时间等信息提供给95598客户服务平台;供电设施计划检修停电应提前7天向社会公告,否则系统会发出超期警示。

2、提高PMS停电通知模块的应用效率

2.1 PMS停电通知模块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应用PMS停电通知模块初期,作业人员遇到不少问题,结合周报和相关统计分析,发现影响因素包括数据方面、软件方面、系统方面的问题,其中96%以上的问题源于数据台帐。台帐数据是PMS最核心的信息,数据关联未做好、系统台帐未及时进行更新,就会造成PMS停电通知模块分析用户时缺失或将已拆销的用户增加到停电通知对象中。停电通知工作主要依据停电通知单,停电通知单的生成是在PMS平台上完成的,所以PMS的台帐数据准确率直接关系到停电通知效率。

2.2 加强PMS停电通知模块应用的措施

总结出问题原因后,为了进一步提高停电通知工作效率 ,我们在PMS停电通知模块应用中,加强了PMS台帐数据的科学整理、准确维护和作业人员操作系统的熟练化培训,并及时向PMS系统开发方提交可行性的软件改善方案,还深化实施了有效的管理措施,如实行双轨制运行和绩效奖惩措施。实行双轨制的做法,就是通过查询PMS系统进行初步确定,再要求停电通知员进行现场核实,如果发现停电线路或者用户地址不吻合的,则联系营销部门进行确认,确保停电用户信息不出差错。绩效考核主要通过开展操作比武活动、结合双轨制运行校正台帐数据等平台开展。

2011年下半年针对上述几点我们展开如下措施,具体安排落实到位,限时定点到人:

一.PMS基础台帐数据审查、修正、整理

1.主动收集信息,加强用户资料的及时、动态维护工作,主要是用户通信地址、用户用电地址、用户名、联系电话等,确保用户资料更新及时准确。

2.随着低压配网改造工作造成用户信息不断变化,配合有关部门完善低压用户的关联工作。

3.由于数据台帐附属于PMS图形,图形绘制后PMS数据组才能输入用户资料,所以确保PMS图形绘制的及时性和正确性尤为重要。

4.明确调度停电通知员和营业站通知员各自的工作界面。

二.就PMS系统需改进的地方提案整改

1.系统增加进行二次核对修改和自我校验的功能。停电通知单生成后,在“”流程后仍可进行修改。

2.在导出停电通知单时,作业人员可以进行用户地址和联系地址的复选,避免在用户信息不全的情况下无法生成通知单。

三.加强人员操作技能

1.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停电模块作业指导书和注意事项。

2.有步骤的加强操作培训,制定分阶段完成期限,使工作人员操作熟练化、规范化、统一化。

3.由上级部门安排技能竞赛比武,并与绩效管理、QC项目挂钩。

3.效果与建议

通过2011年下半年对PMS停电通知模块不断的科学管理,2012年停电通知工作的准确率得到很大的提升,通过数据统计,1月至5月的停电通知执行率都在99.5%以上,这主要得利于停电数据的错误修正和及时维护,其中营销部门顺利完成低压用户的关联工作也是原因之一,这减轻了停电通知员的工作压力,使他们只需直接面对高供用户。

为了进一步加强PMS停电通知模块的应用,提高停电通知工作效率,结合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建议在以后的工作中加强如下几点:

1.在PMS停电通知模块的停电通知模板中,增加停电通知员的地址、联系电话、邮编内容,有效适应目前体制下的停电通知需要。

2.应用科学管理,加强流程规范性。在新用户流程、老用户变更流程、停电通知退信处理、电系变更流程方面,管理和作业人员清楚流程、明确责任、建立好信息反馈机制和监督核查措施。

3.加强例会制度,加强公司内相关部门和PMS软件研发单位联系、沟通。

4.做好PMS停电通知模块运行工作,规定时限将所遇问题汇总、分析上报、整改。

5.建立应急事件的处理流程和方法,如在PMS系统无法应用或缺少图形无法建立用户台帐时如何确保停电通知工作的正常开展。

篇10

一、因地制宜,目标导向,创新计划管理模式

电网形态深刻转变的新形势对电力科研企业创新和服务能力提出新要求,职能交叉的计划管理模式和条块分割的资源运转机制已无法适应支撑服务需求。电力科研企业兼具电力企业和科研机构双重特点,综合计划管理内容和方式具有其独特性,即通过创新计划管理方式,从全局和系统性角度合理统筹配置资源,持续加大实验室软硬件条件和仪器设备的投入,实现在相关技术领域开展高水平支撑和科研工作的目标,强化专业支撑能力,推进专业协同能力,加快科技创新能力。计划管理机制和手段的创新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明确计划目标。综合计划管理旨在横向统筹协调各专业资源,纵向对接发展规划和专业发展需求,充分发挥人才和技术优势,实现技术装备水平和实验室能力提升的目标。电力科研企业的综合计划管理通过技改、大修、零购和研究开发等专项计划的实施,提升设备运行可靠性和安全稳定水平,提升实验室软硬件智能化水平,实现装备升级更新,有效支撑科研能力和试验能力提升。清晰管理原则。电力科研企业的综合计划管理工作要遵循整体把握、适度平衡、服务专业的原则,坚持以专业发展需求为导向,注重装备能力提升和实验室建设协调发展。通过专项计划的制定和分解,以全局化视角明确整体投资方向,平衡专业发展需求,加强投入与产出闭环管理,合理配置经济资源。规范管理流程。开展科学高效的计划管理工作,规范管理程序是保证。通过配套的管理和考核制度,实现精益化管理和流程控制,强化成本和效益意识,提高计划管理执行力。完善综合计划专项的编制、审批、下达、执行、验收和调整等环节的闭环管理流程,建立以计划有效落实与执行为导向的经营业绩管理体系。建立保障措施。过去,综合计划管理停留在相对独立、条块分割式的管理模式,原因是没有建立完善的计划执行保障措施。要形成“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工负责”的管理模式,需要建立思想、组织和机制保障,通过转变思想观念、加强组织领导和完善机制建设推进计划管理模式转变。

二、闭环管理,多措并举,提升计划管理水平

电力科研企业紧密围绕供电企业支撑服务单位的定位,把握新常态下计划管理模式转变的重点,转变工作思路。通过构建管理框架、深化前期研究、开展统计分析、强化预警监控机制、建立储备意识等多种工作措施,发挥计划工作的资源统筹和决策支撑职责。构建管理框架,夯实计划管理基础。一是优化计划下达和项目实施的执行机制。完善计划编制、审批、下达、执行、调整和考核的工作流程,明确项目申报、审查、立项、下达、实施和验收管理流程。二是编制综合计划相关的工作指南和手册,明确需求部门、专业管理部门和计划归口管理部门的相关职责。三是有效开展工作指南和信息化计划管理平台操作方法的宣贯,规范计划管理的职责界面,形成“职能部门知道如何管,专业部门知道如何做”的清晰明确的计划管理工作框架。深化前期研究,拓展专项管理深度。一是为前期深入研究论证提供时间保障。每年年中启动储备项目可研编制,推动需求部门尽早介入前期研究,将可研论证做深做细,避免计划下达后技术参数随意改变。二是拓展前期研究深度。对于市场价格波动较大或进口品牌设备,投资建议的调研要建立在市场价格波动预期研究和汇率研究基础上。三是加强项目执行进度全程监控,严密跟踪项目进展,对进度安排、执行过程与计划有偏差的项目实施预警和考核,严格计划执行“硬约束”要求。四是完善计划调整管理机制。工作指南中明确调整时间、条件等要求,建立审批流程,实现计划调整流程规范、过程有迹可循。开展统计分析,深化数据分析职能。一是发挥计划管理科学布局和统筹安排能力。结合发展规划,研究提出年度发展目标的实现方式和任务指标,分配任务指标至各专业,各专业研究提出专项建议计划,计划归口管理部门汇总并统筹平衡形成年度建议计划。二是发挥计划管理抓手职能,开展综合计划指标体系分析工作。收集并深度挖掘数据价值,分析诊断数据资源,提供科学合理的分析结果,由此发现计划执行和投资管控过程中的问题,明确下一步计划执行管控重点工作。强化预警监控机制,提升计划管控能力。一是建立计划目标分解机制。以月度工作计划为抓手,量化分解季度计划目标和考核指标,平稳有序推进计划执行工作。二是建立“月度分析”和“季度通报”的执行管控机制,从专项分类和执行部门两个维度进行跟踪和统计分析,诊断项目和预算执行情况,对计划实施进度慢、差距大、波动异常的指标,深入分析,提出措施。三是建立重点和关键项目执行过程常态化跟踪分析机制。定期诊断分析,及时预警监控,确保重点和关键项目执行可控在控。建立储备意识,深化项目储备管理。一是建立项目储备意识,结合业务实际制定工作指南,统一工作标准要求。要求根据发展规划梳理、整合专业发展思路,在提炼需求基础上,编制储备项目。肯定项目储备为专业发展规划落地提供支撑的管理方式。二是规范可研编制和评审的工作机制。细化编制要求,建立分层级的可研审查机制,提升可研审查质量。三是深入挖掘储备项目管理需求,组织开发储备库信息化管理平台,以信息化手段提升储备项目管理水平。

三、资源优化,效益提升,助力支撑工作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