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范文

时间:2023-03-21 17:21: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三字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三字经

篇1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每到早上8点,从山东济南一所小学的教室里就会传来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

3年前,该校就把《三字经》、《论语》等国学经典搬进了课堂,每天要求孩子们大声诵读,之后老师们再对这些国学经典一一讲解。

可近日,山东省教育厅向全省中小学下发了一纸禁令――不可不加选择地全文推荐如《弟子规》《三字经》《神童诗》等内容,这引起了人们对诵读国学经典新的思考。

在山东省教育厅的官方网站上,记者看到了2010年12月28日下发的《关于规范中小学传统文化课程实施和专题教育活动内容的通知》,通知上写明:“有的中小学在课程实施工作中没有认真开设地方课程《传统文化》,有的地方和学校在开展相关专题教育活动,特别是开展中小学生经典诵读活动时,对诵读活动的内容研究不深,分析不透,甄别不够,致使一些带有糟粕性的内容流入学校,扭曲了学生的价值观念,腐蚀了中小学生的心灵,造成了很坏的负面影响,引起社会和家长的强烈关注……因此原则上应以地方课程《传统文化》规定的学习篇章作为诵读的主要内容,不可不加选择地全文推荐如《弟子规》《三字经》《神童诗》等内容。”

在这个禁令的影响驱动下,山东的中小学校开始了对自身国学课程的审查检阅,一些学校按照通知内容禁止对《三字经》进行全文诵读。而与此同时,湖北的一些学校在通知的光环效应下也开始自行删节《三字经》。

湖北的“删节版”《三字经》中将“昔孟母,择邻处”删掉,认为暗藏了“环境决定一切的意思”。而《劝学诗》中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启示的是读书考取功名在古代是人生的一条绝佳出路,但现在,教育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报效社会,这些与现代教育理念相悖的文字也都被删除了。

记者联系了湖北省武昌市的一所小学,一位语文老师告诉记者,他们认为《三字经》的全文是一个整体,句与句之间非常连贯顺畅,因此他们并不赞成对《三字经》进行删节,但《三字经》上的一些内容对于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们来讲,确实不太合适,因此他们让学生们全文诵读《三字经》,但对于一些和现代思想有抵触的部分,比如“昔孟母,择邻处”,老师在讲解的时候就会刻意回避不讲,即使有学生提问也会有所保留,等到孩子们大一点,有自我辨别能力,上三、四年级的时候再对其讲述大意。

那么,《三字经》等国学著作究竟是否该“禁”,学生们又应该读什么呢?

对此,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杜贵晨表示,《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经有700多年的历史了,全文共有1722个字,是明清以来很好的一个读物,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虽然这些国学著作与现代的理念有些冲突,但也并不是全无道理。比如《劝学诗》中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是教导孩子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知识多了才能多作贡献,多得报酬。小孩子从小就应该知道劳动创造财富,那么知识其实也是一种劳动成果,从这个意义上理解还是可以接受的。经典之所以称为经典,是由于代代人传诵的结果,而现代的老师们依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删节,是不对的,这会导致孩子们看不到完整的版本,等于把传统给中断了。因此,他认为国学经典不能简单的“禁止”或者“删除”,关键在于老师们的讲解,如何在老师的带领下把传统文化内化为学生们的精神食粮,如何把古文的思想转化利用成现代的理念。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马卫东对此也有相同的看法,他认为删减经典的做法反映了国人对待国学的态度是加减法,也就是切割,认为是精华部分的保留,认为是糟粕的部分就剔除。而决策者认识的前提是,精华和糟粕是各自独立的,但这种想法恰恰是错误的。

马卫东表示,传统文化的本质是一种宏观的理念、精神和意识,在这里精华和糟粕是融为一体、不可分割的。比如《三字经》、《千字文》,这些古代教育的启蒙读物,要说精华则通篇都是精华,要说糟粕则通篇都是糟粕。倘若非要针对某一具体的文字,辨别是精华还是糟粕完全在于教育者的解读和引导。

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原研究员杨明川告诉记者,有一位从事高等教育的女士教育孩子的方法就别具一格。

每次和孩子发生冲突时,这位原本很强势的母亲会假装很伤心、很可怜,甚至痛哭流涕,当然并不是以低贱的姿态。她是想通过这种方法让孩子意识到,母亲受到了伤害,孩子有责任不让母亲难过,让孩子从小树立一种独立担当的责任意识,而不是一味地溺爱孩子。生活中样样包管,显得做父母的非常有能力,事实上,这对儿女今后的发展反而是不利的。

“这位母亲就赋予了‘三从’新的内涵,让这种所谓的糟粕来适应这个时代,而不是一味地批判它、否定它,这就是一种非常开放、宽容的国学态度。事实上,在当代社会中也存在很多糟粕,难道我们就对此始终避而不谈了吗?” 杨明川说道。

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孔祥林坦言,现代人在对待各种时尚文化时往往趋之若鹜,而在对待传统文化时却始终是吹毛求疵。其实,如今在电视、网络上所传播的有害信息,要远远大于这些所谓的国学经典中的糟粕。

“提倡国学是有必要的,现代人有一些浮躁的气息,比如追求时髦、盲目自大等,为了塑造人的价值理念,人们应该诵读国学,从中学习古人做人做事的‘道理’,但每代人都有自己要学的知识,人们不能一味把旧时代的学问当成是现在做人做事的‘准则’,国学是我们宝贵的传统资源,但它不能成为学生们学习的主要核心,除非是专研国学的专家,学生们对于国学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认识即可,所以我认为像《三字经》等读物作为学生们的课外辅助教材更为适宜。”杜贵晨说道。

杜贵晨认为,在学生们宝贵的课堂上,应该学习一些更加有趣、有用的知识,而不是生硬地诵读经典,比如中学教材里有很多传统的古文、律诗、小说,这些就很好。另外,对国学传统也应该让青少年从基本功开始学起,比如古文和白话文的区别在哪里,古文和律诗是什么,古代的文化究竟是怎样的,老师们不要为了考试而讲解,而应该让孩子们通过阅读和解析去感受,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简单的诵读并不能引起青少年的兴趣。

篇2

“择”其一读音为“ze”,这里我取“选择”之意。

也许大家都想知道缘何我一个学新闻的会来到专业性很强的统计局,在这里我想真诚地告诉大家,这就是我的选择。也许我们会面-临诸多选择,取舍之中,知道自己努力的大方向,并朝着这个方向去奋斗。而今,作为一个统计门外汉,我需要选择更多、选择能够让自己尽快熟悉统计工作的方法,选择让自己能够找到统计新闻宣传的切入点……我正努力着,并将一直努力下去。

“择”又一读音为“zhei”,这里我取“修剪”之意。

善于修剪自己的人,才会进步。因为批评能使人更加看清自己,然后绝情修剪掉缺点。看看身边的领导、同事,我不禁常常要进行自我批评。在和同事的对比反思中,我找到了修剪完善自己的每个一点一滴。

“度”其一读音为“du6”,这里我取“思量”之意。

新的环境,新的工作,我应该思量,并且应该不停地思量。举个小例子,就拿新闻和信息来说吧,看似相同却是独立的个体。新闻侧重灵活和故事性,信息则侧重全面和信息量。刚接手工作的时候,一方面要打破写新闻的构思角度,切准写信息的角度;另一方面还要以新闻的视角去宣传统计工作,这就是我需要思量的问题之一。同时,之前没有照相摄像的经验,如何照出高质量的新闻图片,这也是我必须要思量的。小到花花草草,大到统计宣传、统计文化活动抓拍等,这些平日里我很少用相机问津的镜像,而今都成了我业余时间的兴趣点。

“度”又一读音为“du”,这里我取“程度”之意。

在此我想用三个词语来定位、来形容信息工作,就是广度、角度和高度。无论是对所里的信息,还是科室的信息而言,这三个词都奏效。首先,月度工作事情很多,于信息而言,是有一定的信息量,即广度。其次,每个信息切入点不同,那么信息侧重点也不同,这就是角度的作用;最后,信息能否反映重点工作,与其站的高度是密不可分的。综合三个因素,于我而言,搞好信息工作取决于了解工作的程度。掌握重点工作动向的同时,要明确局队、科所站的高度以及切入的角度,如此才能准确客观地反映工作动态。

“行”其一读音为“heng”,这里我取“行业”之意。

人说,隔行如隔山。今年年报会上,听到需注意报表指标,需注意保留小数点后几位……这种种需注意的问题,更让我深刻体会到统计行业求真务实、细致耐心的敬业精神。在统计培训期间,曹友贤副队长耐心地指导我,如何将完成统计任务的大框架明确地表达出来。使我懂得了学习不能盲目,要弄清楚大规律。

“行”其一读音为“xing”,这里我取“前行”之意。

篇3

在绝大多数中国人特别是汉族人的心里,《三字经》可谓是再熟悉不过了。有谁会承认自己不知道《三字经》呢?然而,真实情况又是怎么样的呢?传统的《三字经》总共千余字,三字一句,句子也无非三百来句。但是,恐怕绝大多数人都只知道前两句“人之初,性本善”,知道紧接下去的两句“性相近,习相远”的人数,也许马上就要打个大大的折扣了;可以随口诵出接下来的“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的人,大概就寥寥无几了。同时,我们心里却都明白:这只不过是《三字经》的一个零头罢了。

说“熟悉”,在今天无非只是一种自我感觉而已,在过去则是不争的事实。《三字经》是儒家思想占据主流地位的传统中国社会众多儿童启蒙读物里最著名、最典型的一种,且居于简称为“三百千”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之首。宋朝之后的读书人基本上由此启蒙,从而踏上了或得意、或失意的科举之路。读书人对它,当然是萦怀难忘的。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就连传统中那些通常认字无几,甚或目不识丁的底层百姓,起码也对“三字经”这个名称耳熟能详,时常拈出几句,挂在嘴边。

说“陌生”,情况就比较复杂了,需要分几个方面来讲。就算在传统中国,《三字经》被广泛采用影响深远,真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但是,倘若就据此认为,传统的中国人都对《三字经》有通透而彻底的了解,那也未必。证据起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正是由于身为儿童启蒙读物,《三字经》才赢得了如此普遍的知晓度。然而,正因为此,《三字经》也很难抖落满身的“难登大雅之堂”、“低级小儿科”的尘埃。中国传统对儿童启蒙教育的高度重视和对童蒙读物的淡漠遗忘,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其次,如此普及的《三字经》居然连作者是谁都成了问题,这是很值得我们深思的。

传统中国的版权和知识产权概念本来就相当淡漠。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三字经》的作者也许还因为它只不过是一本儿童启蒙读物,而不在意,甚或不屑于将之列入自己名下,也未可知。关于《三字经》的作者问题,当代最重要的注解者之一顾静(金良年)先生在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三字经》的“前言”里,作了非常稳妥的交代:《三字经》甫问世,其作者已经无法确指了。明朝中后期,就有人明确地说“世所传《三字经》”,是“不知谁氏所作”的,于是,王应麟、粤中逸老、区适子都曾经被“请来”顶过《三字经》作者之名。可惜的是,此类说法都不明所本。到了民国年底,或许是因为“科学”之风弥漫了史学界,就有“高手”出来,将《三字经》的成书看成是一个过程。说到底,无非是将可能的作者来个“一勺烩”:由王应麟撰,经区适子改订,并由明朝黎贞续成,如此而已。现在,还有很多人倾向于认为《三字经》的作者是宋朝大学者王应麟。当代一位研究《三字经》的刘宏毅博士在他的《〈三字经〉讲记》里就是持与此相近的态度。不过,我以为,可能还是以顾静先生概括的意见更为稳妥:“世传”、“相传”王应麟所撰。

最后,也许是最重要的一点,古人蒙学特别看重背诵的功夫,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蒙学师基本不负讲解的责任。《三字经》等童蒙读物主要的功能就是供儿童记诵。更何况,古时的蒙学师,绝大多数所学有限,不能保证能够注意到《三字经》文中的问题,更未必能够提供清晰有效的解说。偶或也会有博学之士为孩童讲解,但是,又绝无当时的讲稿流传至今。因此,面对童蒙读物《三字经》,我们并没有供我们完全理解的依据。

我在这里,就拿《三字经》的前四句做个例子。“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四句,许多人都可以朗朗上口,表面上看,没有任何难解的地方,甚至根本不需要任何解释。可是,真的是这样吗?

既然“性本善”,怎么紧接着就会说“性相近”呢?难道不应该是“性相同”吗?这里岂不是明显存在着逻辑问题吗?更何况,“人之初,性本善”又究竟是哪一位儒家大师讲的话呢?对不起,没有任何一位儒家大师说过“人之初,性本善”。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来解释和理解呢?

我们一定要注意,儒家对于人性是善是恶的看法并不是统一的。儒家关于人性的理论主要有三派:性善、性恶、性有善有恶。其实,西方的思想家也有类似的分法。这方面的争论从来就没有停歇过,大概也没有哪种说法可以定于一尊。

比如孔子,他是持人性有善有恶的看法的,并没有下过断言。荀子则是认同性恶的。而孟子却是倾向于性善的。

我们可以看出,《三字经》主要是顺着孟子一脉来讲的。但是,要么是《三字经》的作者没有能够把握孟子的真实思想;要么就是他根据自己对孟子的理解,有意或无意地将“性(向或趋)善说”推到了绝对化的“性本善”的绝境,那其实已经是谬误了。

正因为《三字经》是最普及的童蒙读物,原本在儒家思想里根本不存在的“人之初,性本善”,竟然也就借势喧腾于人口,并由此深入人心。既然“性本善”了,那么,《三字经》的首要核心概念道德的“教”与“学”也就几乎成了无的之矢,顿时失去了前提和理由,余下的似乎也只能是技能方面的“教”与“学”了。毫无疑问,这肯定是和《三字经》所要传达的理念抵触的。

尽管这里只能做最简单的介绍,但是,难道不已经足够让我们悚然了吗?说到这里,我们不禁会有点担心,接着“人之初,性本善”,《三字经》还怎么能够讲下去呢?幸好,紧接下来的“性相近,习相远”是确凿无疑地出自《论语・阳货》的。我想,其实《三字经》就以此两句开头或许更好。

篇4

一、念好“定、签、留”三字经,确保安全管理工作规范化

“定、签、留”三字经,即“定制度、签协议、留记录”。我园先后制定了《安全管理责任制度》《突发性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安全巡查制度》《幼儿服药统一管理制度》《饮食安全工作制度》等,这些制度针对性强,涵盖面广,有利于操作。例如《午睡安全管理制度》要求:午睡前班上三位保教人员分别负责对幼儿进行入睡前健康检查,发现异常及时与保健医生联系,做好处理和登记。幼儿午睡期间,需每隔半小时对每个幼儿做定点细致观察,并做好记录。再比如《班级日常安全制度》要求:活动前做“三检查”(即检查场地设备、幼儿情绪、衣着)“一交待”(向幼儿交代纪律与玩法);活动中注意观察幼儿;活动后清点人数并讲评。

有了制度更需要落实责任,园长与教学副园长和后勤副园长签订安全责任书,副园长与各分管部门责任人签订安全工作责任书,形成一级抓一级,相互监督、齐抓共管保安全的责任保证体系。同时,园方与家长签订安全接送协议书、幼儿入园协议书、幼儿健康责任书,使涉及孩子安全健康的每一项工作都落在实处。

安全管理工作“留记录”很有必要。我们建立了安全工作档案,内容主要有安全隐患排查记录、整改情况记录、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记录、安全工作班会记录、后勤安全工作会议记录、幼儿意外受伤事故记录等。例如,“幼儿意外事故登记表”要求保健人员如实填写幼儿在园出现意外的地点、原因、情况、处理方法及所属班级,通过对比各班级出现事故的频率,有针对性地查找原因,及时改进班级安全管理工作。

二、念好“严、精、恒”三字经,推进安全检查工作常态化

“严、精、恒”三字经,即“严格、精细、恒心”。幼儿园成立了三个安全巡查小组,认真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安全大检查和专项安全检查活动,做到小问题及时解决,大问题召开专门例会研究并限期整改。每周二召开各班主任会议,周五召开后勤人员会议,小结上周安全工作情况,布置下周安全工作任务。在各类人员月考核中有专门的安全工作考核内容,出现安全事故或违规操作严肃处理。

严格中体现“精细”,更是安全检查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我们在《保教人员安全工作责任制》中,对一日生活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时段、每一个保教人员,都确定了可知性、可操作的安全检查措施。例如:对班级入园环节检查,要求教师专人负责接待幼儿和家长,查看接送卡,做好交接手续和晨检;另一位教师负责晨间活动组织,注意幼儿活动安全。保育员做好室内外清洁工作及通风,指导值日生工作,负责幼儿如厕的安全管理。

对幼儿园的安全工作,我们坚持持之以恒的常态化检查。如对保健人员留样幼儿食品是否到位的检查,对教师组织户外活动是否聊天的巡查,对保育员在幼儿午睡期间是否干私活、打瞌睡的督察,都是在持续反复的检查中,促使教职员工形成习惯,使职责内化为自觉行为。

三、念好“教、练、玩” 三字经,促使安全教育工作有趣化

“教、练、玩”三字经,即“教学、演练、玩耍”。安全教学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教职员工的安全技能培训,另一方面是针对幼儿的安全知识学习。我们聘请专业人员对教职员工进行安全知识培训,开展安全知识竞赛和考核。比如:我们邀请儿保科医生来园进行《幼儿意外事故的预防与处理》讲座,聘请消防人员来园进行如何使用消防栓、灭火器的培训;教研组开展安全教学观摩和说课活动。针对幼儿的安全知识学习,各班每周上一次安全卫生教育课,如“小小消防员”“窗台上的安全”“安全标志”“特殊电话”等。我们还把安全教育融入到我园使用的《幼儿园建构课程》主题活动中,同时,充分挖掘家长、社区资源,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如请医生家长、交警家长来园授课。

篇5

国学《三字经》中含有古代人民的智慧,让后人读后感悟如何做人的道理。

《三字经》中有一句话:“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一生下来的时候本性都是好的,只是由于后天的成长过程中,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三字经》中还有这样的诗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意思很清楚,一块玉石不经雕琢是不能成为一件玉器只是一块玉石。人不学习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合适什么是不合适。而“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意思是说:孩子小时应特别注重三个方面的学习:亲近良师、亲近益友,要学习礼貌懂规矩。

通过学习这些诗句,给我们讲了怎样做人的道理,教育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养成优良的品质,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长大才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才能把祖国建设的更加富强。

四川省延秀小学四年级:张韵炀

篇6

爸爸妈妈想让我早点自立,星期天他们决定让我独自一人乘公共汽车去姥姥家。我不想一人去,不过还是被爸爸妈妈说服了。

车来了,车上的人真少。上了车,我学着妈妈的样子,熟练的把新新的一元钱投入了投币箱里,我找了一个离下车门近的座位马上坐下,“嘀嘀”的一声汽车开动了,离我家越来越远了。这时我心里有点紧张,心想还有二十多站才能到姥姥家呢。我朝四周看了看,车上坐着的几个人,有的闭目养神、有的毫无表情的向车窗外看着、还有的人呆呆的坐着,不过谁都不说话。我还没坐稳一会儿,司机忽然停车,原来是汽车坏了,只见司机叔叔用手机打电话呢。不一会,又来了一辆汽车,我又上了一次汽车,哇塞!车上的人好多呀,我扶着一个座位靠背站稳了,我面向前,生怕晕车。汽车走了一站又一站,正好有个叔叔要下车,他彬彬有礼地给我让了个座,我终于坐下了,我心里想快到站了吧。我竖着耳朵听报站,可是自动报站器哑巴了,我侧头向窗外望去,看见一棵棵桃树开满了红色的小花,可美丽了,但是很快被汽车都甩到了后面,看不见了。这时汽车又拐了一个弯,一会儿我看见了姥姥家附近车站熟悉的景物,我毫不犹豫地下了车。一看站牌,果然是我要去的地方,我心里高兴极了!我又快步地走过了两个十字路口,一蹦一跳地来到了姥姥家,全家人都夸我长大了。

我终于能自立了。

篇7

2009年12月17日

今天我参加了《三字经》故事朗诵比赛。一共有20人参加了比赛。我表演的节目是《铁杵磨成针》。喊我的名字时我非常紧张,心怦怦地直跳,快表演完的时候,我看着马老师对着我微笑,我就有了自信,一点也不紧张了,念完的时候,我的成绩是9.78分,我非常高兴,最后我得了第二名。妈妈和爸爸一点也不信任我,还以为我取得不上名次呢!因为在座位上是高朋飞、贺子涵、李宇龙我的好朋友鼓励我,说我能拿上名次,这才让我有了自信。可是有些好同学没有得上名次,比如说:“马欣宇、常欣宇、马文利等没有拿上名次的同学都哭了。虽然我们班没有人拿第一,但是下次我一定要拿第一名。

同学们讲的故事,其实都很不错。这些故事让我感受到要尊重长辈。不要贪玩,要发奋读书,发奋学习,要团结友爱。爸爸、妈妈、王老师,都为我高兴,鼓励我继续努力。所以爸爸妈妈为了奖励我,请王老师等去饭馆为我祝贺,因为是王老师天天辅导我,所以我很感激王老师,我准备为王老师做一张圣诞节贺卡,但愿王老师能喜欢。虽然我送的是小礼物,可是这也是我的心意。

篇8

少生气:如果气偏偏找上门了,那怎么办呢?我有一个对付生气的技巧,就是一件事不生两回气,甜蜜的事常回忆,生气不能保持连续性,要有一个好的心态。

多梳头:我看到过一个故事:坡59岁被贬的时候,面色憔悴,头发也白了,他想出一个办法,就是晚上散步梳头。后来我也试了,早、中、晚各梳一次,一次至少梳100下,最好用挑木或牛角梳子。梳头时梳子必须贴着头皮使劲往下按,跟耕地一样,要把僵硬的土地弄松软了,使盐碱地能出苗。看,我秃顶的地方又长出了新发。

练手功:练手功对健脑极有好处,我一有时间就搓搓手背、做做手操。其方法是先握紧十个手指,然后弹出去再收回来。我觉得一个人灵活不灵活、健康不健康,也体现在其手脚是否灵活上。

常泡脚:我用高木桶热水泡脚,从小腿肚子以下泡,这样效果才好。泡完后按摩,按摩完再用力搓,整个过程在25分钟至半小时左右,这样感到血液畅通。

多压腿:在排练场,我扶着把杆压腿,在家就把腮放在窗台上或沙发背上压。经常压腿,走起路来就会觉得浑身轻松。

篇9

三字经中的三才者指的是天、地、人三个方面,古人认为混沌初开时,气之轻清者上浮为天,重浊者下凝为地。乾坤奠定后,世上的一切生物便在天地之间繁衍生长。

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其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三字经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仍然为世人所公认,被历代中国人奉为经典并不断流传。

(来源:文章屋网 )

篇10

今天,我读了《三字经》使我很感悟。

《三字经》是一本以三个字为文的教育古书。《三字经》自宋朝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共一千多字,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等,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此书作者是宋代人王应麟。初着传说为宋朝王应麟,明、清两代人(如清初康熙年间王相与清末大学问家章太炎)多认定作者是王应麟。

《三字经》这书精确讲到如何尊重他人、热爱学习和劳动、尊老爱幼等良好行为,能使我们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拿什么来说,就说我家楼下的小峰吧!以前他并不爱好学习,调皮、任性……可在一年级的一天,我发觉他改变了许多。我听他妈妈讲,原来是那本《三字经》的功劳呀!就在前几天,小峰妈妈给小峰买了一本《字经》,小峰可爱看极了。天天捧着那书,看呀、读呀。他不光看,还学里面的内容呢!小峰妈妈下班回来,小峰就倒来了热茶,还给妈妈拿来了拖鞋。由此,我肯定的认为《三字经》这书是个“大功臣”。

我读了这书,深深地感觉到这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很值得我们传授给下一代的子子孙孙。让我们好好的学习这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吧。让我们养成讲礼貌、爱学习、爱劳动、尊老爱幼的好学生,让我们这中华民族在浩瀚的宇宙中闪闪发光吧!

五年级:无人可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