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整改报告范文

时间:2023-04-10 17:29: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内部审计整改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内部审计整改报告

篇1

【关键词】 内部审计;整改意见;落实措施

内部审计整改意见落实是指被审单位对审计报告中提出的问题、意见和建议予以纠正、采纳的工作过程和结果。内部审计通过整改意见落实即审计成果运用,帮助企业实现价值增值和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促进组织目标实现。但由于众多原因,多数企业对内审整改意见落实不够重视和执行力度不够,在内部审计工作中相对关注审计结果,对内审整改意见的落实往往流于形式,不但严重影响了审计成果的运用,也削弱了内部审计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一、影响内部审计整改意见落实的因素

1、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目前,绝大多数企业内部审计环境较差,领导对内部审计工作支持程度一般,内部审计部门在审计工作过程中,与企业主管领导和审计对象容易发生冲突,其他部门往往认为内审部门就是挑毛病,找错误,不能很好地配合或支持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对内部审计工作存在排斥观念。

2、对内部审计整改意见的落实缺乏制度性保障

目前国内对于内部审计整改意见的落实没有出台具体法规和制度,而且大部分企业在制定内部审计办法时也没有专门涉及审计整改意见落实的相关内容,使得内审整改意见的落实缺乏制度性保障。

3、内部审计工作独立性差,使内审整改意见落实流于形式

由于内审工作独立性差,审计处理意见和结论受到重视的程度和执行力度不够,整改意见落实流于形式。调查显示,许多企业内审机构没有独立设置,或由负责财务的总会计师或负责财务的领导主管,开展的审计活动绝大多数是根据企业领导安排,对审计中发现问题不能客观公正地反映,往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审计处理意见的执行情况一般,审计建议不能得到较好地执行。

4、缺乏科学完善的内部审计绩效考核制度,对落实内审整改意见考核不严

当前,大多数企业对内部审计绩效评价还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主要包括没有根据企业战略目标和内部审计特征的变化做出相应调整,同时绩效评价指标缺乏系统性,评价没有形成综合评价结果,且对内部审计的评价往往只注重审计结果,而对内审整改意见的落实不够重视和执行力度不够,在绩效评价体系中缺乏对内审整改意见执行程度评价指标,考核不严。

5、人际关系冲突及缺乏有效沟通,阻碍了内审整改意见落实

内部审计的工作性质使内部审计人员遇到人际冲突是在所难免的,由于内部审计人员与被审计人员缺乏必要、有效、及时的信息沟通导致的冲突,及内部审计人员与被审计者知识、经验、观念等方面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评价就会出现分歧和冲突,以上诸多因素都严重阻碍了内审整改意见的落实和执行力度。

6、对内部审计整改意见执行程度的跟踪检查力度不足

当前,大多数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对被审单位完成审计工作,出具审计报告后,仅要求被审计单位在规定期限内向审计部门提交内部审计意见整改落实的工作报告及整改意见落实情况的相关证明材料,对整改意见落实的实际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力度不足。甚至有些被审计单位在报送审计整改报告后就认为此项工作结束,造成整改不到位、不及时、不彻底。

二、强化落实内部审计整改意见的措施建议

1、高度重视,正确认识内部审计的本质

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在于为组织增加价值和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它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内部审计部门作为组织的一个职能部门,其职能是为实现组织战略目标服务的,不是专门以审查和评价别人的差错和失误作为根本目标。因此,无论企业管理层还是其他部门,都应该正确认识内部审计的本质,支持并配合内部审计工作。

2、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整改意见落实制度

企业应根据《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颁布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和中国内部审计协会颁布的《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等法规和文件,建立健全本企业内部审计整改意见落实制度,以促进内审整改意见落实,扩大审计成果运用。

3、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独立性是审计工作的灵魂,也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涉及到是否客观公正评价被审计对象及审计报告的信任程度。因此,企业在内部审计工作中,应在审计机构设置、控制审查过程和审计结论等方面保持较高独立性。同时,为了保持审计工作独立性,应该树立内部审计部门的权威性,例如内部审计部门只接受公司最高层的领导和授权,只有这样,它才能有效地行使职权,才能在审计过程中不受干扰地实现有效监督,以保证审计整改意见的顺利落实。

4、建立科学完善的内部审计绩效考核体系

企业应根据内部审计特征、战略目标的变化,对内审绩效评价指标做出相应调整,建立包含整改意见落实情况的评价指标系统,形成综合评价结果,完善激励机制。例如可以选择以平衡积分卡为基础的内审绩效评价方法,并根据内审特征对传统的平衡积分卡模型进行修改。

5、沟通合作,化解冲突

事实上,审计部门应与企业负责人和高层管理者、被审单位及其他部门通过有效沟通,保持良好人际关系,消除相关利益部门的误会,使他们认同其思想和最终目的,确保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同时,内审人员在出具审计报告前,应当与被审单位进行恰当沟通,充分征求其意见,切实提高审计意见和建议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确保审计整改意见落实的顺利实施。

6、开展审计回访和后续审计,制定奖惩制度,加大跟踪检查力度

内审部门在审计报告发出之后一定期限内,应到被审单位就审计报告中反映问题和提出的建议进行跟踪检查,查看审计报告中反映问题和提出建议被审单位是否采取了纠正行动并是否达到预定效果。此外,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对落实内审整改意见不力且不提出异议的被审单位进行相应惩罚;而对配合积极、整改及时、落实到位的被审单位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给予一定程度的奖励。要通过这些方式,加大跟踪检查力度。

【参考文献】

[1] 张红英主编.内部审计.浙江人民出版社,2008.2.

篇2

开展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对于安徽烟草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一是有利于改善内部审计环境。实践证明,高水平的内部审计质量评估,能够提高组织各层级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关注度,增强内部审计在组织中的认可度和权威性。同时,内部审计机构自身也为达到各层级的要求和期望而不断努力。因此,通过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可以对安徽内部审计部门遵循内部审计标准和履行受托责任的情况进行客观评价,增进对彼此工作的深入理解,获取支持和帮助,提升内外部利益相关者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可度。二是有利于推动安徽烟草内部审计发展转型。近年来,安徽烟草内部审计工作水平有了实质性的提高,具备扎实的账项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基础,按照国家局“发挥审计在反腐倡廉中的尖兵和利剑作用,通过查账,增强免疫功能、发现腐败线索”的要求,安徽烟草的审计工作要调整思路,减少审计项目,提高审计质量,集中力量将问题查深查透查实,防止遗漏重大问题。目前,安徽烟草正尝试向“以风险为导向、以控制为主线、以治理为目标、以增值为目的”的新模式转型,引入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必将会推动转型进程。三是有利于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内部审计要为组织增加价值,需要合格、胜任的内部审计人员采用合理、适用的程序和方法开展工作,才能在组织治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等领域发挥作用,为组织加强内部控制、降低风险、改善运营、实现有效治理做出贡献。质量评估关注内部审计为组织增加价值的能力,通过这一活动能够全面、客观地了解内部审计人员的执业情况,从而推动其不断增强专业胜任能力。

二、安徽烟草内部审计质量评估的重点要素和关注点

《中国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手册》的评估标准体系将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内容分为两大类,即内部审计环境类和内部审计业务类,两大类别又分为19个评估要素和34个评估要点。在现阶段,安徽烟草已经建立了一些内部审计质量评估体系,采用一定的方法对内部审计质量进行评估,但整体意识还很薄弱,评估方法尚缺乏系统性,评估的内容暂不明确具体。基于此,现阶段安徽烟草的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应按照《中国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手册》规定的评估流程、评估标准和评估工具对“内部审计业务类”方面的部分评估要素进行质量评估。下面浅谈一下在对部分重点评估要素进行质量评估时的关注要点。

(一)审计计划的质量评估

古人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对内部审计工作同样适用。年度审计计划和项目审计工作方案的编制是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前提。一个好的审计计划和审计方案是实现审计目标的纲领和指引。

1.年度审计计划,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为完成审计业务,达到预期的审计目的,对一段时期的审计工作任务或具体审计项目做出的事先规划。在对年度审计计划进行质量评估时,审计的关注点应至少包括:内审部门编制的审计计划是否紧紧围绕本单位年度重点工作;预期的审计目标是否恰当合理;是否能够对单位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监督到位;是否能够对本单位经营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难点问题促进解决;是否能够对内部员工普遍关注或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有所思考;是否能够对以往审计发现的比较突出、影响较大的问题防止再犯等。

2.审计工作方案是指审计部门为了使审计人员能够顺利完成项目审计业务,据以组织、指导和控制某一个审计项目,达到预期审计目的而编制的具体审计项目工作计划。编制一个好的审计工作方案,可以使审计项目有序、优质、高效地进行,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保证审计工作质量。在对审计工作方案进行质量评估时,审计的关注点应至少包括:具体审计方法和程序是否适合该审计项目;审计内容是否全面;审计人员及时间的安排是否合理。

(二)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报告质量评估

1.审计证据,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在从事审计活动中,通过实施审计程序所获取的,用以证实审计事项,作出审计结论和建议的依据。可以说,在审计的整个过程中,收集、鉴定和综合审计证据是审计工作的核心。审计证据的质量水平直接影响了审计结论,从而影响审计报告。因此在对审计证据进行质量评估时,我们的关注点应至少包括:审计证据的获取方法是否恰当;审计证据是否具备充分性、相关性和可靠性;审计证据的风险水平是否合理。

2.审计工作底稿,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形成的工作记录,是联系审计证据和审计结论的桥梁。审计工作底稿在审计工作过程中起到了纽带作用,将审计证据和审计结论连接起来,作为审计报告的基础。因此在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质量评估时,审计的关注点应至少包括以下四点。一是内容是否详实完整:记录与审计目标和审计范围相关的所有资料,罗列应关注的方方面面,区分重点关注事项与普通关注事项;二是记录是否清晰易懂:清楚地说明内部审计人员所执行审计程序的性质与程度,说明在审计过程中所检查的资料;三是描述是否客观真实:内部审计人员应对所收集的资料予以审核,确保审计工作底稿资料的来源真实、可靠,对被审计单位的描述客观、真实;四是结论是否明确合理:在收集、记录原始资料的基础上,内部审计人员应根据所收集的审计证据,进行整理、分析,做出适当的职业判断,提出明确的审计结论和意见,避免使用模糊不清、容易产生歧义的文字。

3.审计报告,是指内部审计人员根据审计计划对被审计单位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后,就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出具的书面文件。审计报告是一个审计项目的核心文件,一份好的审计报告应具备一些基本的质量特征,即应当正确、客观、完整、清晰、及时、具有建设性,并体现重要性原则。因此在对审计报告进行质量评估时,除了上述基本的质量要求外,审计的关注点应还至少包括以下五点。一是不同类型的审计报告的侧重点是否不同。全面审计、专项审计、管理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不同的审计项目,审计报告的内容要各有侧重,如经济责任审计应侧重报告任期内各项经济指标的实现情况,管理审计应侧重单位内部管理情况及制度的执行情况,专项审计应侧重项目的开展及实施情况。二是是否给与恰当的肯定。内部审计报告应该是客观的,毫无偏见的,而以负面为主的审计报告,让被审计部门认为是来挑毛病的,不利于审计整改。只要有充分的证据支持,该表扬的,就不应该吝啬语言。三是改进建议意见是否恰当可行。内部审计在监督评价的同时,还要关注整改落实情况及成效。重点突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审计建议,才能找出问题的关键症结,对症下药。过于原则化、笼统化的建议则无法得到落实。四是是否与被审计单位进行了有效沟通。在报告编制前要及时与被审计单位相关负责人员就审计报告中所涉及的概况、依据、结论、决定或建议进行有效沟通,了解审计发现问题在被审计单位存在的状况,所提建议对被审计单位是否“有用”又“好使”。保证审计结果的客观、公正,并取得被审计单位的理解。五是审计评价是否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在对审计评价质量评估时,应查看审计评价是否超出审计职责范围并且前后自相矛盾;是否带有主观色彩;是否按照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做出审计评价;审计评价用词是否恰当严谨等。

(三)后续审计的质量评估后续审计

篇3

本文作者:张倩工作单位:滁州供电公司

当前制约电网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因素

(一)电网企业内部审计环境因素1.公司治理环境不尽合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客观性待加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包括实现组织上的独立和精神上的独立两个方面。组织上的独立性,是指在组织机构中要给内部审计工作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对于内部审计的定位不准,直接影响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造成内部审计权威性不强,工作受到其他工作的牵制,不能客观、真实、深入地开展,做出的审计报告也因管理体制上的制约而得不到有效的执行和落实。精神上的独立性,要求内审人员在执行审计工作时,必须在精神上是独立的,在道德上是正直的,对有关审计事项的判断和决定不屈从于他人的意志,不受他人的干扰,保持客观性和职业操守。当前,电网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的组织形式采取省市公司分别设立审计部,县公司监察与审计合署办公,设立监察审计部,采取由上而下垂直管理的模式。审计业务多采取“上审下”的模式。由于现阶段,内部审计独立性的缺乏,“同级审”尚面临一些难以协调的困难。内审人员在对于审计事项的判断和决定时,尚未能做到不受他人干扰,客观性仍然受到一些无法避免的影响。故在现阶段的电网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在精神上的独立性与客观性仍有欠缺。2.对内部审计新理念的理解和认识不到位,内审职能过于狭窄企业内部对内部审计在促进企业改革、经营与发展中的作用认识不足,对内部审计职责和功能仍然停留在查错纠弊的层次上,或者将内部审计工作与纪检监察工作等同起来或相混淆,将其定位在查处违法违纪违规上。在对待内部审计工作时,常出现反感、抵触等情绪,往往会使得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出现困难,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客观性的提高。内部审计渗透到公司经营防控风险的各个领域的深度不够,内部审计未能真正做到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二)内部审计业务管控因素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是为合理保证审计项目的实施符合内部审计准则的要求而制定的控制程序与方法。制定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程序与方法应体现内部审计机构质量控制的要求。1.项目质量控制手段未能有效发挥作用项目质量控制手段涉及审计项目实施全过程。现阶段,在电网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项目实施前的审前调查阶段往往未能达到预期目的而走过场;对于项目实施方案则较为笼统,使得对实践能力不强的审计人员缺乏指导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使用具体审计方法方面,如内部控制审计、抽样测评还没有被广泛地运用,或项目实施中,使用抽样的样本不具代表性而使得审计结果缺乏说服力;审计记录、审计工作底稿的三级复核制往往流于形式而未能发挥作用。2.审计整改工作未能取得长足效果审计整改是被审计单位根据审计工作所做出的审计意见或提出的审计建议,对其自身存在的违法违规问题进行纠正和改进的过程。它包括被审计单位根据审计报告提出的意见及建议,采取措施改进工作、提高管理水平的行为。在审计工作实践中,因为就事论事的整改,制度缺失或认识偏差,以及上级部门的不合理决策造成的整改难或屡改屡犯的现象仍然非常普遍。这使得审计项目后续的整改工作未能达到审计效果,审计成果无法运用于实践,导致审计业务质量大打折扣。3.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与实践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目前,电网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存在学历高资历浅的现状,审计工作主要是就事论事,往往专注于微观的问题,尚不具备以全面的、更高层次的眼光来看待整个审计工作以及被审计单位的高度。另一方面,内部审计领域较以往得以拓宽,虽然审计人员的专业性较以前有所增强,而在审计实践中的能力则需要更进一步提升,尤其是在审计业务实施过程中的经验需要累积。审计工作中,审计依据准确是审计任务顺利完成的关键。由于缺乏全面的知识,审计人员往往对法律法规的学习不够,即在实践当中使用法律法规时觉得模棱两可。加之在实际工作中,相关法规与政策制度更新相对滞后,使得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也因此受限。4.审计任务繁重与审计资源不足的矛盾导致审计项目质量受影响电网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服务于公司整体战略,并围绕公司年初制定的审计工作计划来具体实施的。计划覆盖市县公司领导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县级公司企业负责人业绩指标审计、农网完善及农网升级工程审计、常规的管理审计、合同签证审计等,计划还涉及一些临时性审计项目或专项调查等。由于现阶段的审计资源不足,审计项目虽然能够通过市县公司人员集约化的方式来进行配置,然而审计计划涉及各个领域,且审计任务较为繁重,在资源短缺的情况下,项目方案实施的全面性难免受到影响,最终对审计业务的质量造成影响。

关于对策的探讨

(一)企业内部审计环境方面1.以提高内部审计独立性为出发点,改善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健全的内部审计机构,必须是一个独立的、直接隶属于企业法人的监督管理机构。内部审计机构在企业中处于较高的层次,才能够保证内部审计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权威性才能得到真正体现。对于电网企业来说,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就要从改善企业的内部组织结构角度出发,使得内部审计部门独立于被审计部门,直接受企业负责人领导。2.以改善公司治理环境为落脚点,增强内部审计独立性与客观性内部审计机构在企业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是由经理人员来领导还是由董事会来领导,内部审计机构与业务部门及其他各职能部门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制衡关系等因素,将最终决定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程度。内部审计工作不独立,很大原因在于内部审计人员在经济上的不独立,不在于是由谁来执行内部审计工作,而在于内部制度还不够科学、不尽完善。因此,可以通过完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完善各项内部控制制度来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与客观性。(二)内部审计业务质量管控方面1.建立内部审计项目全过程质量控制体系(1)加强审计项目立项的科学性审计项目的立项要科学,应该将选择重点放在:1)领导关注、员工关心、社会重视、资金投入大的项目;2)与企业中心工作相关并且容易成为社会热点的项目;3)选择内部审计机构力所能及、能够获得被审计单位接受、支持配合的项目。由于企业经营环境、经营方式的变化,或管理方式、考核方式的变化,以往的一些常规审计项目可能已不适应现阶段的经营管理模式。例如,对供电所所长开展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现阶段由于对供电所管理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对供电所长离任审计采取百分之百必审、全覆盖审计的模式已不太适用。因此,内部审计计划的制定应该围绕公司经营发展的方向,内部审计的侧重点应关注公司经营环境发生的改变,并适时做出调整。(2)加大审前调查力度与审计方案的可操作性审前调查是在下发审计通知书之前,就审计的内容范围、方式和重点,到被审计单位及相关单位调查了解其基本情况,以掌握第一手资料的一项活动。它是审计准备阶段的重要工作,详细周密的审前调查使得审计工作有的放矢。具备较强可操作性的审计方案,能使经验较少的审计人员尽快进入审计工作状态,找准审计工作重点,从而使得审计现场工作事半功倍。(3)严把审计项目实施中三级复核关现阶段,电网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实行审计项目组长、项目主审、专业小组长三级复核制度。主要对审计工作底稿中的事实是否清楚;审计证据是否充分;审计记录是否全面、完整;适用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是否准确;审计结论是否恰当;问题定性是否准确;审计处理意见和审计建议是否可行等事项进行审核。实践中,三级复核应坚持“全面复核,突出重点”的原则,即在重点复核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议的同时,兼顾对审计方案的制定和执行情况、审计事项的调查和取证情况、审计程序的实施等方面的复核,努力做到复核的内容覆盖审计项目的全部,不留盲区,使得审计项目完整并充分保证项目实施阶段的审计质量。(4)分层归类审计报告发现问题并落实审计项目整改后续工作审计整改工作的力度大小,是由审计报告的内容与质量所决定的。若审计报告中提及的审计发现问题上级的决策失误所导致,则报告所提出的意见与建议,不可能由被审计单位去实现全面彻底地整改。若审计整改落实不到位,或就事论事整改,或屡审屡犯,审计报告则如同一纸空文,审计质量也无从谈起。这就要求审计报告中对于发现问题的描述进行分层归类。对于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要追根溯源,找到问题真正的“出血点”、“发热点”,对于上级经营决策的失误导致的问题,对于被审计单位经营管理不善、违规经营等不同层面的问题要分别对待并分层整改。2.强化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与后续教育审计领域的拓宽、审计手段的信息化,都要求审计人员加强培训以适应新环境、新形势。对于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要兼顾业务培训与实践经验积累两方面。首先,要将内部审计理论前沿的知识传授给审计人员,保证审计人员在工作中有大局观、整体观,站得高度更高,眼光更长远;其次,要在审计实践工作中注重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培养。电网企业内部应该继续推行并发扬“导师带徒”的培养模式,在审计业务的实施阶段,由经验丰富的审计人员参加项目,在实践中对新进的审计人员和那些学历高资历浅的审计人员进行指导与帮助,以“传帮带”的形式促进审计人员的成长成熟。3.加强审计信息系统的运用随着近年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审计手段的信息化也在不断加强。国家电网公司SG186系统的上线,大量业务在系统中进行流转,企业管理流程及业务处理流程发生变化,企业内部审计面临业务流程控制风险、职责集中风险、审计证据的安全风险。这些变革都使得审计方法发生了极大变化。熟练运用ERP审计信息系统,结合以往审计经验与传统审计方法的应用才能更好地完成审计工作,确保审计方案得以全面实施,审计质量得到保障。4.尝试内部审计外部化内部审计外部化是指组织将其内部审计职能部分或全部通过契约委托给组织外部的机构执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专业化分工协作的发展,内部审计外部化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客观现象。就内部审计外部化的优点来看:其可以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有利于内部审计领域的拓展以及方式的转变;有利于降低企业成本,解决目前审计资源与审计任务的突出矛盾;有利于企业充分利用外部优势资源,集中精力追求更具战略意义的目标,从总体上提升竞争优势。电网企业实行内部审计外部化,应该在做好优劣势分析、内部审计外部化的风险控制、选择好服务提供商的前提下,适时尝试。

篇4

【关键词】审计成果;运用;建议

审计成果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实践中经过实施审计程序,汇总工作成果而形成的审计结论与建议,审计成果运用是审计工作的最终环节,是审计人员履行职责过程中形成的工作结晶,研究审计成果运用,某种程度上来说,关乎审计工作的目的和存在的意义。近年来,人民银行各级内审部门围绕中心工作开展审计, 以审促管,以管增效,在保障各项业务工作操作规范和防范风险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但审计成果运用仍属于薄弱环节,人民银行内审成果运用要做到寓监督于服务之中,进一步促进人、财、物各种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更好地发挥内审职能。

一、提升审计成果运用的意义和作用

1.有效的审计成果运用可以发现并改善组织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内部审计人员通过审计发现组织制度建设方面的不足,弥补制度的漏洞,织密制度的笼子,预防腐败案件的发生。及时警示谈话教育,帮助被审单位分析原因,查找漏洞,制定整改措施,提高内部管理水平。

2.有效的审计成果运用有利于提高制度执行力,实现改善提高的良性循环。内部审计通过对内部管理、职责履行、财务收支等的审计,提出管理中的意见,只有通过审计成果运用,可以及时预警、发现、纠正业务操作和内部管理中潜在的各类风险,保证管理措施落实到位,促进基层央行科学高效履职。

3.有效的内部审计成果可以促进审计作用的发挥,提升审计部门的权威。审计成果的运用使得内部审计工作在具体管理工作中得到体现,使得内部审计真正在人民银行日常管理工作中发挥作用,从而进一步促进内部审计的发展。

二、内部审计成果运用存在的问题

1.内部审计成果运用的“服务性”不够。年度审计计划制定的科学性不够,大多数按照上级行下达的审计工作安排拟定审计计划,未能深入调查了解被服务部门的需求。对上年度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结果以及风险点的关注度不够,缺乏全局性的审计工作规划。

2.内部审计成果运用的“韧度”不够。审计成果的运用通过审计报告的方式,提出整改意见,要求被审计部门开展整改。而审计部门随即开展下一个审计任务,对于上一个审计成果的运用与否,后续跟踪随访不够,未能做到及时的有效监督。

3.内部审计成果运用的“深度”不够。个别行对内审查出的问题避重就轻、敷衍了事、拖延纠改,存在审计整改不全面、不彻底,或有选择地作象征性整改,对审计处理决定置若罔闻,或就事论事,不能举一反三地整改有关问题,审计成果运用效率较低。

4.内部审计成果运用的“广度”不够。当前大部分审计成果的运用还仅仅停留在个别审计项目的审计结果上,结合同类审计项目进行综合分析、总结提炼的较少。部分审计发现的问题也往往可能属于组织管理体制或者制度层面的问题,本质原因得不到解决,没有从源头上解决问题,无法做到标本兼治,存在屡查屡犯现象,尚不能很好地做到结合审计反映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出台或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三、深化审计成果运用的做法及建议

1.科学编制审计计划,做到有的放矢。根据被服务部门需求编制审计工作计划,提供有针对性的审计服务。通过发放问卷调查表、召开审计需求座谈会、上门访谈等多种方式,向单位领导及全辖各单位调查了解管理中存在主要风险、重大漏洞以及当年审计工作的要求或需求。并结合上一年度风险评估与审计整改情况,形成年度审计工作计划,实现审计需求的滚动式管理。

2.加强审计精细化管理,提高审计质量。审计是要发现问题、找出风险点,为业务管理部门提供既治标更治本的整改建议,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效果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建议的响应态度,而积极的态度源自于审计人员针对发现问题提出合理可行的整改建议。审计工作中不仅要强调发现线索和分析问题,还要反复锤炼对问题的整改意见和建议,以此为突破口,提高审计质量和被审计单位认可程度。

3.开展综合分析,实现成果分享。项目结束后,审计部门及时召开审计结果分析反馈会,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及提出的意见或建议进行综合分析。此外,还应及时总结项目经验,编制、编写审计案例或信息、论文等,作为提升审计人员素质的重要资料予以保存,以备交流或参加点评。加强战略性的汇总分析,形成一些跨年度、跨审计类型、跨审计对象的审计分析报告,帮助管理层判断财务管理和业务管理中的风险分布和严重程度。

篇5

【关键词】现代企业,审计整改

引语

审计整改是审计成果及应用的具体体现,是企业内部监督执行力的关键,是改进内部审计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方式。现代企业尤其要重视审计整改工作,审计整改的过程就是改进审计发现的各种问题、接纳改进建议、落实改进建议,让审计监督的制度体系更加适应企业的发展。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是审计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过去的审计制度在国营企业、事业单位等较为普遍,在现代企业中还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审计制度的缺陷也阻碍了审计整改的落实,因此可以从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缺陷中寻找加强审计整改的途径。

一、制约企业审计发展的因素

现代企业和国营企业的主要区别在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还有产权方面的差异,而产权方面的差异又会导致企业治理结构的差异,所以在管理模式上也会有所不同。企业的审计工作是企业治理反馈、监督的中心,审计工作的运行机制和企业的内部结构有很大的关联。现代企业产权结构有主体明确,清晰,封闭性和单一性的特点,企业为较少的投资人所有,股权集中。但随着企业的不断扩大,企业管理难度加大,资金需求量增加,所以我国现代企业有融资困难的劣势。企业为了融资,开发产权是必要的选择,所有从理论上来看,产权结构会随着企业的扩大而逐渐多元化,产权结构的封闭势必会成为阻碍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原因,也必然妨碍企业内部审计的健康发展。只有通过企业产权的开放,才能为企业内部审计和审计整改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企业审计整改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代企业内部审计整改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观念落后问题。普遍有一种观念,简单认为审计整改就是审计部门的事情,和其他部门没有关系,这种认识是很肤浅的。审计的独立性赋予审计部门检查、监督和评价职能,审计部门只能扮演“裁判员”角色,相关职能部门才是“运动员”。

二是人员素质问题。审计部门简单地认为审计整改工作是被审计单位的事情,后续跟踪审计难以真正落实,“重审计、轻整改”的现象非常普遍。同时,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整改认识不到位,敷衍了事,应付整改,造成审计与审计整改两张皮现象。

三是领导重视问题。在审计整改的过程中,能否得到公司领导的高度重视非常关键。只有得到领导的足够重视,才能促进审计整改顺利进行,而不是停留在口头上。

四是从机制上看,审计整改的口号叫的响亮,但实际可操作的机制落后,没有完善的整改机制和体制也成为制约审计整改的关键。从认识上看,审计报告出具后就认为审计项目已经终结,实际上还有审计整改的流程,还应考虑根据审计整改的情况,决定是否进行专项审计或跟踪审计。

三、加强企业审计整改的建议

(一)更新观念认识,建立健全审计整改体制机制。首先我们应改变过去陈旧的审计观念和认识误区,强调审计监督与服务的职能,充分认识到审计整改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审计部门作为牵头部门,各个相关职能部门积极配合,将审计成果应用到各个业务领域,防微杜渐,惩前毖后,才能真正发挥审计监督与服务的职能,提升企业管理水平。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完善审计整改的体制机制,出台具体的管理办法、操作指南或实施细则,规范审计整改工作流程,让各个职能部门有章可循,不做无头苍蝇。

(二)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强审计整改监督工作。审计整改是一项系统的工作,需要各个职能部门的互相配合与协作。一定要增强审计人员和其他职能部门对审计整改工作的高度重视,明确权责问题,做到及时汇报、沟通、反馈、监督等工作。在审计中发现的问题一定要及时通知对口的部门协同整改。审计整改工作最大的问题在于屡改屡犯,形成顽疾,因此上级监督部门在审计整改后,还要做好定期回访、监督工作,对审计整改内容进行督促和检查,使审计整改工作切实落到实处。为了确保审计整改能够得到足够的重视并落实,企业应成立由公司领导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参与的督查组,督促、监督审计整改的进行,并做好相应的沟通协调工作。对于审计发现的重大管理问题,应通过公司总经理办公会或党政联席会等会议纪要的形式下发整改通知,同时在审计工作会或职代会上进行通报批评,引起各层级单位的重视和改进。

三、提升审计人员素质,创造良好的审计整改环境

国际内部审计的三大发展趋势包括重新介入内部控制、推动更有效的公司治理和对内部审计师的期望在改变。前两大趋势强调的是加强企业制度建设,营造良好的企业经营环境,最后一大趋势对内部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更多地契合于公司企业文化管理的内涵。因此,审计整改工作就必须顺应审计发展的趋势与当前的企业实际情况,树立审计服务理念,加强自身业务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不断提升审计地位和认同感,为审计整改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切实让被审计单位从“被动接受审计”到“主动接受审计”、从“被动整改”到“主动整改”。

总结:总之,审计整改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一定要增强各级领导及审计人员对审计整改工作的高度重视,明确权责,做到及时汇报与沟通;加强审计整改体制机制的建设与完善,从制度着手,规范审计整改工作流程,做到有章可循;不断提升审计人员素质,顺应国际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为审计整改创造良好的条件;进一步提升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切实实现审计服务职能,让审计工作深入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进一步提升审计地位与认同感,更有利于审计整改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韩林;加强审计整改落实,提高审计工作质量[J]发展月刊 2011(8)

[2]鲁品;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研究[M]西南财经大学 2010(13)

[3]彼得.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3)

篇6

关键词:内部审计 成果转化 问题及制约因素 路径和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9.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7-190-02

一、内部审计与审计成果转化

《内部审计思想》和《企业内部设计指南》均指出:内部审计是指建立于组织内部、服务于管理部门的一种独立的检查、监督和评价活动,它既可用于对内部牵制制度的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价,又可用于对会计及相关信息的真实、合法、完整,对资产的安全、完整,对企业自身经营业绩、经营合规性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价。内部审计是外部审计的对称。其特点是:(1)范围和作用的侧重面有所不同。内部审计既要审查会计账目、会计行为和财政财务收支活动,更要注重审查企业的产供销等各项经济活动或行政事业单位的有关业务活动;不仅要实行事后审计,而且更注重实行事前审计;既要查错防弊,起防护性作用,更要注重为改善经营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提供建议,起建设性作用。实施内部审计,有利于监督部门、单位遵守政府的制度法令,完善和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协助内部人员有效地履行其职责,保护财产安全完整,经济而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并保证经济信息的正确、可靠。(2)从工作深度上看,内部审计机构是部门、单位常设的专职机构,熟悉部门、单位内部的情况,并有充分时间有针对性地做细致的审查。审计成果是审计机构、审计人员在依法独立进行审计监督、充分履行审计职责的过程中取得的工作成绩。审计成果可以存在于审计工作之中,也可以通过音像、书面等形式表现出来。审计成果运用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被审计对象不是就问题改问题,而是对同类问题举一反三;二是审计意见和建议被领导采纳后,通过完善制度、修改政策,让未审计对象对被查处的问题进行对照分析,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二、在企业的风险管理中,企业内审成果转化、利用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从整体上说,由于企业市场化不断加强,企业对内部审计的重要性有了一定认识,对内部审计工作越来越重视。但是,仍有相当多的企业并没有从更高的层次真正认识到,在加强企业内部风险管理控制上,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尤其是不够重视内部审计成果的转化、利用,使得企业内部审计未能在企业风险管理控制方面发挥出应有的积极作用。不少企业衡量内审成绩与查处力度往往侧重于:审计查出多少个问题,查出多少违规金额等等,汇报材料最后上报领导了事。不注重内审成果的转化利用,没有把内部审计成果及时转化为推进企业风险管理的有效手段,内审整改跟踪举措不力,内部审计起不到应有作用。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首先是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针对性不强,为查而查,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内审管理制度执行不严,审计结果过于笼统,定性不准;审计汇报多是停留在表层,缺少切合实际的比照、分析和总结。因而,得不到企业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导致内审成果被扼杀在萌芽状态,没有得到及时转换利用。加上部分企业领导存在着重财务轻审计,由财务人员兼管审计等错误理念,使得内部审计成果转化利用长期没有得到重视。

三、内部审计成果转化利用的制约因素分析

党的十七大报告从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完善权力运行和监督机制的高度,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如何进一步加强对审计成果的利用显得尤其紧迫。

总的来说,其制约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1)利益和体制的制约因素。经济组织利益与内审人员利益的一致性,降低了审计作用;复杂的人际关系影响了内审工作的深入开展;内审人员政治待遇、福利待遇不仅得不到有效的保障,甚至低于某些职能部门等方面的利益及体制方面的因素。(2)内在因素。一是操作不规范。在实际工作中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不自觉的制度与实际偏差。二是取证不当。即内审要查问题并且要查证据。三是定性不准。主要表现在定性错误、夸大错误的程度以及缩小错误程度等。四是内审质量不高。由于原始的检查方法和现有审计手段导致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等。(3)环境因素。一是重要因素的制约。被审计单位的配合,是内部审计成果转化的重要因素。二是保障因素的制约。制度健全,是审计成果转化的保障。三是观念思想制约。即:审计人员认识上的误区,使审计成果的转化失去了推动力。被审对象认识欠缺,存在逆反心理。

四、内部审计成果转化的机制构建和路径分析

1.建立内审发现问题通报机制。为进一步促进国有企业加强内部管理,有效控制和防范风险,针对审计查出多少个问题、多少违规金额等等内审监督检查发现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通报,引起各有关部门的重视,引以为戒。使一家企业的审计成果成为多家企业借鉴的依据,使审计信息辐射实现时间、空间上的跨越,为实现审计成果最大化而努力。各企业各部门也能对照通报的问题,举一反三,并从内部控制上进行深入分析,查找原因,认真进行自查自纠,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切实防范和控制风险。

2.建立内审专报机制。为进一步提高审计成果的运用,要建立审计专报制度,对阶段性重点的或涉及多家被审计对象的审计项目进行分析,不定期地以《内审专报》的形式报送行领导,提出改进和加强管理的建议,以期得到领导的高度重视。从而进一步完善制度,加强管理、指导和监督检查,防范各类风险的发生。

3.建立审计跟踪机制。以鹤煤集团供应分公司为例,该公司高度重视内审整改建议和措施的落实,自2005年起,每年年底,都建立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台账,将一年以来所开展项目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对照被审计单位提交的整改报告,进行一一分析,逐条检查,看是否存在未整改到位的情况,计算整改率,找出问题症结,提交相应的分析报告。根据整改情况有针对性地安排后续审计或审计回访,加强对审计建议、意见的整改落实,督促被审计单位加强对被审问题的认识,以促使其加强管理。

4.建立内审信息沟通交流机制。组织人事、纪检监察、业务部门协调配合是促进审计成果运用的保证。在确保审计质量的前提下,协调有关职能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召开成果交流会议,相互通报前一阶段的监督成果,共同掌握被审计或被检查对象的有关情况,建立审计成果利用和转化的协调机制。

审计成果的有效利用,可以扩大内审的影响力,提高还可以内审监督的有效性,同时也培养和锻炼了内审队伍。审计成果的运用改变内审人员的思维路径,克服“就审计而审计”的观念,逐步建立以建设性审计理念引领内审工作。

五、推进内审成果转化利用、加强企业风险管理控制的对策分析

如何推进内审成果转化利用,加强企业风险管理控制,笔者认为有几点对策: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特别是企业领导层的认识。针对我国不少企业存在的对内部审计成果转化利用认识不足的问题,首先要从观念上有所转变。要加强学习,提高认识,使大家把内部审计作为公司治理结构改善的重要内容加以重视。只有提高了企业领导的认识,才能使其有加强内部审计的动力和愿望,内部审计制度才不会成为一纸空文,才能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成果的作用。

2.建立内审责任追究制,推进内审成果转化利用。责任追究是内审成果转化利用的良好举措,没有责任追究,就没有工作落实。内审成果转化利用责任追究,要界定出职责,分清领导责任、管理责任和直接责任,追究应围绕风险类别进行逐级分类,充分考虑各层级的风险源,理清性质,作出合理、公正的责任追究。

作为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行为与过程,也必须置于内部管理制度,每位内审成员应有相对应的岗位与职责,职责的履行应有科学、合理的激励与约束制度。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履行职责,自始自终坚持“审必果、果必用”的指导思想,视每一项审计为新的一次尝试、新的一次积累,注重每个环节,保质、保量全面地完成审计工作,使内部审计威慑力影响到企业组织内部每位员工、每个层级。

3.建立有效反馈系统,监督内部审计的执行和落实。为了保证内部审计成果发挥出相应的效用,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应建立一整套信息反馈系统,及时向上级领导或有关部门汇报。内部审计的信息反馈系统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严格报告制度。要求企业在实行内部审计后,对企业存在的问题以及薄弱环节都有了一定了解后,应定期、及时向企业领导报告。审计报告要做到:第一,不能停留在罗列内控制度建立与否上,要上升到评价内部管理制度的优劣上,分析内控制度体系能否驾驭整个业务活动,核对每一个违规与差错是否有条款与之对应并施于约束,科学合理地设计测试分析表和分析报告,及时提出修正建议,将内控制度评价工作列入内部审计常规性的工作范畴,促进组织内部管理制度不断推陈出新。第二,时间要及时。内部审计报告的及时性直接决定了内部审计功能的有效发挥,内部审计报告反映出的问题越及时,调整和处理越迅速,对企业的各方面工作越有利。所以,内部审计应十分重视审计成果的转化、利用,要进行必要的审计后监督工作,检查监督责任部门整改情况,真正发挥内部审计成果的作用。

4.积极做好各方协调、沟通,打造良好体内监督机制。内审工作必须处理好与组织内的管理层、各职能部门的关系。与职能部门建立商议制度,商议要有备案,保障领导层就内审监督与职能部门的争议进行协调。要通过定期与董事会、企业负责人进行沟通,完善组织的信息与沟通程序,内部审计还要定期通报监督结果,取得领导重视与支持,规避审计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最终保证内部审计工作顺利、有效地进行,从而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使审计结果更容易为人所接受,审计成果迅速转化利用。

在审计规划阶段,内审人员要与组织高层进行沟通,了解组织近期或长期的工作任务,围绕组织高层的中心工作来选择审计项目,取得管理高层的信任,从而保证审计成果得到充分重视。在审计实施阶段,内审人员要与被审单位管理层进行沟通,同时了解被审单位的经营活动、生产特点、控制系统及风险等,在沟通交流中消除被审单位的排斥心理。

5.提高内审人员素质,完善内审队伍结构。就目前实际来看,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多数是从企业财务岗位转过来的,本身有着扎实的企业财务工作经验和实践,但内部审计毕竟不同于财务,内部审计部门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业务职能部门,而是企业的一个管理机构,内部审计部门有着监督与服务的双重职能。那种认为审计只是对财务管理、成本管理的财务审查,只是在年终对企业整体资金使用、经济效益等情况进行了解的看法,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因此,内审工作比财务工作涉及面更加广泛、要求也更加高。面对内部审计新的发展趋势,出现的许多新经济业务,作为内审工作人员需要不断加强学习,适应发展变化的现代企业的需要。面对不断扩大的经营风险因素和有限的信息,审计人员需掌握科学的方法和工具来更有效地获取信息。

企业现有的内部审计人员,多年在企业内部工作,虽然对本企业内部情况比较了解,对于企业的薄弱环节、容易出现的问题较为清楚,但是,内部审计人员接触的业务面毕竟有一定的限制,对世界审计工作发展及业务信息掌握不多。因此,必须加强队伍建设。要进一步改善内部审计人员现有结构,除了配备具有审计基本技能的专业人员外,还要注意将法律、计算机、企业管理、工程等专业人士也充实到内部审计队伍中,形成一个完善的具有多方面专业知识的精干队伍;要建立内审人员准入、交流和学习制度,严格内部审计人员上岗资格证书审查,保证在岗人员都是经过严格考试、并取得资格证书的具有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合格人才。随着我国企业走向国际化,内部审计队伍也要与时俱进,积极吸收具有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资格的人员,把他们及时充实到企业内部审计队伍中,使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尽快与国际连轨。

审计成果是审计机构和工作者辛勤的劳动果实,审计成果只有得到企业领导的支持,并能够及时转化利用,才能体现出审计工作者的劳动成就;审计工作只有对审计中查出的企业内部存在的违规违纪现象坚决查处,堵塞漏洞,防范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的风险,才算起到了应有作用。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内部审计成果转化利用在审计工作中的重要性,要从实际出发,不断总结经验,既重过程,又重结果,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作用,有效防范企业管理风险,促进企业经营管理的升级和企业经营目标的如期实现。

参考文献:

1.王世香.浅议内部审计成果运用.科技致富向导.2010(30)

2.郑曼丽,开家将.关于深化内部审计成果运用的实践和思考.金融会计,2009(6)

3.吴中春.内部审计成果的利用制约因素分析.甘肃经济日报,2005.5.16

4.陈思维.现代审计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5.蒋燕辉.现代内部审计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6.郑子云,司徒永富.企业风险管理.商务印书馆,2002

篇7

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监督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机制,如何融入风险管理,发挥自身的特殊作用,为企业快速健康发展保驾护航,面临着新的挑战。新的形势要求内部审计监督范围要从财务收支、经济责任、经营效益等传统领域向风险管理领域拓展;审计内容要从检查企业经营财务活动的真实性、合规性、效益性向企业风险管理价延伸;审计工作方式要由事后审计向事中审计、事前审计转变。要求内部审计不仅尽到监督职责更要发挥评价职能。

一、物流贸易风险管理审计的内涵

物流贸易风险管理审计是以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为导向,通过审查、分析、评价企业物流贸易风险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的建全性及执行的有效性,着力揭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缺陷、无效控制及可能产生的风险损失,并针对缺陷和无效控制措施提出审计建议,促使企业不断完善风险管理控制制度和内部控制措施,从而避免或减少风险损失。

物流贸易风险管理审计是用“第三只眼睛”对企业物流贸易风险管理活动进行独立的监督评价,它不直接参与风险辨识、风险评估、风险控制等管理活动,以保证审计监督评价行为的客观公正。

物流贸易风险管理审计以企业风险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的建全性和有效性为内容,着重审查制度体系、重要方面和关键控制环节是否健全完整或存在重大缺陷,评价各种控制措施落实情况及是否有效。

物流贸易风险管理审计的时点:以事前审计、事中审计为主,事后审计为辅。

物流贸易风险管理审计主要是发挥内部审计的评价职能,向风险管理组织提出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活动存在的问题和整改建议,促使其不断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措施,防患于未然,审计效应潜在于未来。

二、开展物流贸易风险管理审计的做法

物流贸易风险管理审计。是企业十分关注的重大风险管理领域。针对物流贸易业务流程的风险控制进行事中审计,有利于防范和控制企业经营中的现实风险,也有利于发挥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

1.建立物流贸易风险管理审计机制

建立物流贸易风险管理审计机制是有效实施审计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1) 明确内部审计部门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地位

确立内部审计部门在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管理中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并在设立“物流贸易风险审计评估小组”,履行相关职责。

(2) 把物流贸易风险管理审计列入年度审计计划

对风险管理审计的范围、审计重点、审计项目及工作要求均纳入《公司审计工作指导意见》和《公司审计项目计划》,经董事会批准后实施。

(3) 落实风险管理审计责任主体

集团公司主管审计工作的总会计师负责对物流贸易风险管理审计工作的督导;审计部门负责物流贸易风险管理审计项目的组织实施。年初将物流贸易风险管理审计项目落实到的审计组长和主审,并规定完成限期和质量标准,确保物流贸易风险管理审计目标任务的落实。

(4) 实施风险管理审计培训

一是通过听专家讲座、参加专业培训班了解掌握物流贸易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管理的基本知识;二是组织审计人员就风险管理审计的难点进行研讨,不断培养和提高审计人员风险管理审计的业务素质。

(5) 采取内外结合的工作方式

为了保证物流贸易风险管理审计的质量,弥补内部审计专业能力的不足,对内部控制年度评价和投资项目后评价等重大审计项目采取内部审计与社会中介机构相结合的工作方式。即内部审计部门作为责任主体,负责制定审计评价方案,组织报告质量评审,提出利用评价成果的整改意见,并向董事会专项报告工作情况;聘请社会中介机构作为审计评价主体,负责按照内部审计的要求,独立进行审计评价。

(6) 落实审计问题整改制度

对风险管理审计中揭示的问题和整改建议,严格按照《开滦集团公司审计问题整改的规定》,由审计部门出具《审计意见书》下达被审计单位限期进行整改,被审计单位按照规定的整改责任进行落实,并将整改结果报告集团公司,审计部门组织核实或复审,确保风险管理审计的效果。

2.物流贸易风险管理审计的形式

物流贸易风险管理实行跟踪审计。即:以季度为审计时段,采取实时跟踪的方式进行监督检查。

3.开展风险管理审计的具体做法

物流贸易风险管理审计采取序时跟踪审查,按季度出具阶段性审计报告。审计过程中,重点抓了以下关键环节:

(1) 参与贸易客户信用评估。审计组会同被审计单位相关部门,对贸易客户的资质、信用、资产、经营状况、关联企业等基本情况及动态定期进行调查咨询,向被审计单位决策层提出信用、风险评估报告,作为贸易客户准入或退出的决策依据。

(2) 参与买卖合同会审。审计组会同被审计单位纪检、财务、法律、业务主管部门对重大买卖合同的经济性、可行性、严密性、合法性进行会审,防范合同风险。

(3) 测试采购与付款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审查分级授权是否合理;审查验证购销业务的授权批准手续,是否存在未经批准或越权审批等违规行为。

(4) 审查抵押担保及其变动情况。为贸易客户垫付周转资金的,在合同中约定贸易客户实行有效资产抵押,并为其关联公司提供责任担保。对贸易客户抵押担保手续的合法性、抵押资产的数量与质量及其变更进行动态审查。

(5) 审查分析应收应付款项。应收应付款项是物流贸易的核心风险源,必须随时关注。要对照合同约定的结算方式、结算期限逐笔审查,有无恶意拖欠、贸易纠纷事项;有无开票结算不及时的情况;有无为逃避考核转移应收帐款的情况。

(6) 审查分析物流贸易经营成果。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审查贸易收入利润率、资金利润率等效益指标,科学判断经营成果的合理性。

篇8

关键词:新常态;内部审计;实践;思考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如何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努力创建国资监管新模式的探索也愈加紧迫。金华市国资委受市政府委托,对市政府授权国有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对加强内部审计工作进行了一些研究与尝试。

一、内部审计工作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连

(一)内部审计工作与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紧密相关

2010年底前,社会经济发展处于快速增长期的末期,企业经济增长属于外部扩张式、外延式增长,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更多偏向影响企业外部经营规模扩张的因素。

2011年-2014年,企业经营发展关注的重点与目标转向了内部扩张式,通过各项管理手段降本增效,提升增长质量,相应地,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更多的是偏向影响降低企业成本费用、经营风险的因素。

2015年以后,社会经济发展开始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缓,经营风险有所增加,企业经营发展关注的焦点转向加强企业内部管理规范,尤其是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执行有效性,执行有关规定的情况等。相应地,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是企业内部管理的规范性评价。

(二)金华市国资委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情况及存在的不足

2007年底,金华市国资委从市财政局正式脱钩,作为市政府特设机构,对市政府授权市国资委的市属国有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成立之初,金华市国资委内部审计工作主要是通过查阅企业自行委托审计的年度财务报告资料为主,以审计报告中披露的事项为线索,查找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风险,并结合定期或不定期的财务专项检查。此时开展的内部审计工作可以为确定企业资源整合方案提供决策参考作用。但是由于年度财务报告由企业自行委托,难免会存在中介机构为维护客户关系而应企业要求不完整披露有关事项的风险,客观性受到了影响,市国资委因未能完全掌握企业实际情况而在决策时容易产生偏差。

为进一步保证社会中介机构的独立性和客观性,按照国务院、浙江省政府和金华市政府工作部署,从2011年开始在金华市国资委监管企业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中单独安排一部分资金专项用于市属国有企业年度财务报表审计费用支出。为进一步保证审计工作质量,2012年4月,金华市国资委通过公开招标,建立了社会中介审计机构库,以三年为期,到期重新招标。由市国资委直接委托中介机构对市属企业进行审计,保证了审计工作的客观性,并且在审计过程中建立了与审计人员直接沟通机制,有利于市国资委深入了解企业实际经营情况,这一段期间内部审计工作的主要载体为企业年度财务报告、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及工资总额执行情况审计报告,辅之以管理建议书的形式。同时要求企业根据管理建议书中提出的问题进行整改。由于部分资产涉及历史遗留问题,仅凭企业自身难以解决,因此该类问题久拖未决,严重的已影响到企业持续经营。整改反馈也仅是通过企业上报的审计整改报告来体现,未对审计整改再监督,内部审计工作质量与效果也打了折扣。此外,由于分年度财务报告审计、工资总额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审计次数至少两次,增加了企业应付审计工作的压力。经济责任审计与其他审计工作由不同处室分别布置,审计人员往往不是同一批人,加上审计时沟通不畅,造成各项指标数据不一致,对制定国有资产监管决策和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带来了不良影响。

2015年以来,金华市国资委根据企业现状及监管需要,对审计模式进行了调整,年度财务报告由企业自行委托审计并支付审计费用,将经济责任审计、工资总额审计及其他需要了解掌握的审计内容整合至财务专项审计,审计时间安排在企业完成自行委托年度财务报表审计结束后,一般从3月初开始,至4月底出具正式审计报告。一方面对企业自行委托的年度财务报表数据进行复核,另一方面又得到了需要的数据信息,这对金华市国资委加强下属国有企业审计监督带来了积极意义。

二、经济新常态下内部审计制度与模式的创建

(一)内部审计制度联动机制的建立

为提高审计效率,加强数据口径一致性及利用率,金华市国资委建立了一套内部审计制度联动机制。一是建立审计内部联动机制。由营运监控与统计评价处牵头,整合产权管理与业绩考核处、企业改革与发展处、机关党委等审计需求,以文字或表格的形式统一数据口径。二是提高审计过程参与度,建立与主审人员沟通机制。每次审计工作开始前制定审计工作方案,由市国资委有关处室人员担任审计组组长,负责审计总体事项协调与沟通工作。社会中介机构委派的注册会计师担任主审人员,由其负责具体的审计实施过程。三是建立审计组与企业书面沟通机制。由审计组将未能合理确定或有异议的审计事项以签证单的形式书面反馈至企业,由企业书面反馈至审计组,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审计报告初稿后,书面征求企业意见,以尽量做到审计留痕,增强审计结论的可靠性与客观性。四是建立审计组与市国资委审计汇报沟通机制。各审计组在完成外勤与资料整理之后,由市国资委相关处室负责人及委领导听取各审计组审计情况汇报,及时回复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重大问题或重大事项。五是建立审计沟通交流群。为方便审计沟通交流,建立了交流群。借此,各审计人员可及时了解审计要求,交流审计中发现的普遍性问题。

篇9

区审计局:

根据《***》要求,我单位高度重视,积极开展自查工作,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情况

(一)加强学习宣传。主要负责人主管我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定期听取内部审计工作汇报,对内部审计工作计划、问题整改和内审人员队伍建设等工作高度重视。积极组建法制办内部审计人员,将内部审计工作经费列入预算予以保障。通过办公会、学习会,加强财务人员对《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的学习宣传,掌握其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认真贯彻落实各项要求,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的基础性、源头性、预防性作用。

(二)开展财务审计。今年上半年,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我单位今年的单位预算执行和决算,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济活动、内部控制制度、国家财经法规和部门单位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相关的经济活动及截止2018年12月31日的资产负债情况进行审计。在预算编制方面、经费支出方面、资产、负债核算方面、财务日常核算和费用报销及内控执行方面查找问题6条。

(三)按计划实施审计项目。年初,制定内部审计项目计划为区政*工作项目。该项目工作经费*万元,**同。每所每年**服务费用为*万元,合计*万元,已按合同要求付款。今年以来,签订专项法律服务合同*次,服务费用为*万元。余*万元用于*日常办公经费。

二、存在问题及下一步整改计划

在内部审计自查中,在财务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如预算编制有待加强,项目经费支出缺少相关的管理制度或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核算、报销及支付审核有待完善。下一步,我办将着力抓好审计整改。

(一)加强预算的编制工作。继续细化预算内容,更进一步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强化预算约束,同时对年初的预算资料要存档保管,以便年末决算和了解预算的执行情况,进一步加强财政资金的有效使用。

(二)严格费用报销审核。严格费用的支付审核,明确报账流程和审批权限,杜绝超范围的费用报销和不规范、不合理的费用单据入账。制定科学、合理、精细的“三公”经费预算,实行三公经费支出的计划管理。

篇10

自1947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明确内部审计定义以来,IIA于1957—2004年多次对内部审计的定义进行修改与完善,内部审计的性质及其职能演变可以归纳如下(见表1)。近年,人们对内部审计的认识和期望愈发深入并充满企盼。中外学者和实务工作者呼吁,内部审计应该在审计中积极寻求可改进之处,发掘更加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的方式和途径。例如2002年7月颁布的《萨班斯法案》(SOX法案)重新反思了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因而在法案第404条款对内部控制评审的要求中,内部审计师被赋予了更多的职责要求。再如2009年COSO委员会了新COSO报告——《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ERM)。该框架规定了企业风险管理的八个组成部分,其中内部审计是组成部分之一。报告还讨论了关键的企业风险管理原则、概念、效果和局限性等内容,建议用一种企业风险管理的共同语言,为企业风险管理提供方向和指南。可见,后安然时代的内部审计既肯定了其功能的拓展,注重发挥其参与风险管理、控制和公司治理的作用,又进一步强调其传统的保证。SOX法案出台之后,IIA曾向美国国会提交了关于SOX法案的意见陈述书,强调内部审计师的作用是监控、评估和分析公司的各种风险,审查信息和公司对法律、法规的遵守情况,内部审计协同外部审计、董事会和高层管理人员在公司治理中发挥基石的作用。2009年IIA《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再次重申1999年内部审计的定义,更加强调内部审计“增加组织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的宗旨,认为内部审计完全能够“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组织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因此,从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来看,与公司治理过程和程序相结合,内部审计师针对组织在经营管理控制、财务报告控制以及遵循性控制等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向组织的管理层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以促使其改善经营管理,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现代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概括为:治理与管理并重,为组织有效增值服务。

二、内部审计功能趋势:治理与管理

内部审计的职能由最初的查错防弊发展到评价组织管理和控制,成为公司有效治理的基石之一,早已被理论界和实务界认可,目前根本的问题是寻求其参与公司治理的有效路径,并确保其实现治理效应。本文认为,内部审计欲实现其治理效应,重心应全程参与公司管理业务与活动,主要从以下路径发挥其管理和治理的特殊功能:(1)完善内部控制。内部审计既是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监督与评价内部控制的主要手段之一。SOX法案颁布实施以后,世界各国都把内部审计当作“企业良心”,视为维护企业道德文化的一道关键防线。内部审计对内控进行评价的大量方法有利于内部控制的健全与完善,也因此通过监督与评价内部控制的纽带形成与公司治理之间的互动关系。(2)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现实公司治理中,无论国家和企业,都需要在组织内部找到一种权利制衡的力量,对组织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内部审计显然是最恰当的角色。IIA强调“在许多方面,内部审计是两种主要的治理活动:监督风险和确保控制有效的一线行动者,是公司治理中审计委员会的‘耳目’”(2003)。它全新的职业定位,成为企业发展急需而无可替代的资源。新的世纪以来,国际内部审计发展十分迅速,它在组织经营管理中起风险导向作用、保证与咨询服务作用以及评价与改善作用等,它日常关注和审计的是风险、内部控制和管理的有效性,这使得传统的以财务收支为主线的内部审计模式成为最基础的部分。各组织在构建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中,内部审计被法律赋予了对企业内部各级履行受托经济责任主体的评价及经营绩效评价的职责,以促进企业资产保值增值。这种“多赢”的格局正是管理者、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所期盼的。(3)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2002年,IIA对内部审计性质的认识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2004年和2009年IIA对内部审计的定义进行修订,进一步明确内部审计的职能和性质,赋予内部审计全新的使命: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上述现代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使其帮助组织实现目标时独具优势:一是“内部审计比企业内部其他组织其他任何人处于更好的位置去执行特殊任务”。它可以在正常的本职活动中穿插于各种职能部门,包括研发领域、生产与技术环节之间、管理、人力资源等方面,对组织及其不同的组织部分形成整体监督和管理,“审计人员成为业务部门的支持者,而不再是公司里的警察”。二是内部审计独有的风险意识、责任意识和问题意识有助于企业提升管理效率。一个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在风险防范方面,最少应有以下几道防线:本部门、风险管理委员会、内部审计、外部审计及监管、司法。内部审计的职业谨慎性可及时应对企业内外的种种变化,避免造成“破窗理论”式的管理失效。其问题意识促使审计信息和有效的整改建议及时传递到决策层及相应的部门、环节,能够与组织其他管理系统实现协同效应,带动其他管理同步发展,形成有效的监督控制管理机制,提升组织的资产价值、人本价值和社会价值。现代内部审计的崭新定位,已经使其成为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为组织治理与管理服务、协助组织实现目标方面,内部审计正在 逐步实现跨越式发展:审计观念、审计定位、审计领域和审计方法都在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跨越。审计制衡的力量使内审变成了“为企业带来安全的第二种声音”,也促使审计成果迅速而有成效地转化为企业生产力。它已与企业的社会责任、合规诚信、可持续发展等命题紧密联系在一起,构成全球化的社会。

三、平安银行(原深圳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内部审计发展概况

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深圳发展银行综合实力日益增强,成为一家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武汉等22个经济发达城市设立了约300家分支机构的全国性商业银行,在北京、香港设立代表处,并与境外众多国家和地区的600多家银行建立了行关系。深发展在2010年英国《银行家》杂志揭晓的全球前1000家银行排名中列第231名,在国内上榜银行中排第16名。在自身规模不断扩大、综合实力日益增强的同时,也为客户、为股东、为社会奉献了丰厚的回报。

(一)垂直管理的内部审计体系深圳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秉承“专业、创新”的服务理念,有效结合国际先进管理技术与本土经验,在经营理念、风险管理、财务管理、市场开拓等各个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2005年,深圳发展银行在国内率先建立了财会、信贷、稽核垂直管理体系,同年8月份实施了垂直管理的内部审计体系,即内部审计部门直接向董事会审计与关联交易控制委员会报告。2009年12月,为进一步扩大审计覆盖面和提高审计效率,深圳发展银行在各分行成立了稽核部,分行稽核部负责人在业务上向总行稽核部汇报和接受其业务指导。截至目前,超过80%的分行已全部完成了稽核部架构搭建、人员配备并按《深圳发展银行分行稽核部管理办法》履行工作职责,在分行合规经营及内控建设方面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全行审计条线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截至2010年12月末,深圳发展银行共有内部审计人员131人,其中总行稽核部82人、分行稽核部49人。2010年,深圳发展银行内部审计部门完成了董事会审计与关联交易控制委员会批准的审计计划和任务,审计发现的问题都及时向董事会审计与关联交易控制委员会和监事会进行报告,并切实负责跟踪相关审计发现的问题做到及时整改。

(二)不断延伸的内部审计领域自2005年实施了垂直管理的内部审计体系以来,深圳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内部审计的审计领域不仅包括传统审计中的核查企业组织的财务收支情况是否具有真实性和合法性,而且兼顾到审查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会计信息的真实与否,从而能够保障资产的安全与增值。内部审计的具体领域包括:对全行内部控制质量和关联交易管理状况实施专项审计/评估;对分行实施内控评价/评估;对零售业务、公司业务、财会业务和IT业务实施专项审计;进行离/任期稽核与审计,对内外部交接、运营预留印鉴管理、内外部对账、运营人员岗位职责及权限管理、自助银行业务管理、借记卡管理、客户查证管理、现金尾箱、运营保险柜等十余个方面进行飞行审计;对“存货类货押授信业务”、“个贷业务风险审批、法律审查及出账”、“个贷抵押物(权证管理)”、“对公授信业务非货押类押品”及“对公授信业务放款管理”五个滚动检查项目自查情况进行抽查,以期达到自查自纠、自我防范风险的目的;对各地银监局的监管意见、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意见及各项审计发现的整改落实情况通过督导系统进行实时跟踪,并对所有分行、信用卡中心发现问题整改落实情况进行现场核查。同时,将分行全面内控和专项审计发现的问题要求分行对照整改并发送总行相关部门督促整改,对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在全行范围加强管理;对现场和非现场发现的管理疏漏和缺陷、风险点,及时以管理建议书/风险提示书的形式向管理层/经营单位进行风险提示;结合对分行全面内控的预备分析、现场检查、事后整理汇总和分析情况形成综合分析报告,以推动分行各项业务的稳步、健康发展;常态化调研,有针对性地提出增值性管理建议,形成调研报告供管理层决策参考,多方位体现审计的增值服务。另外,还积极推动各业务条线及分行定期开展风险自我评估,不断增强其自我识别、自我控制风险的能力。

(三)全新的审计理念深圳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近10年的内部审计实践成效显著,为其带来全新的审计理念与方式,内部审计的足迹遍及在运营、管理、人力资源和研发等领域:对全行内控质量、合规风险、关联交易管理、投资者关系管理及信息披露管理状况实施了专项评估/审计;对各地银监局的监管意见、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意见及各项审计发现的整改落实情况按月进行跟踪,并对分支机构的所有问题整改落实情况进行现场核查,覆盖面达100%。为进一步强化飞行审计对分支行的监控作用,在全行范围内建立了第一批40余人规模的由各分支机构会计业务骨干组成的“客座审计”队伍,专注于资金汇划、现金控制的监控,特别关注柜员卡、对账管理、重要空白凭证、金库尾箱、印鉴密押、轮岗、特种转账传票等操作风险。不断扩充具有不同银行和金融专业技能的人员,充实审计力量,适应新的审计工作要求。如今,深圳发展银行内部审计理念已经彻底刷新:以风险意识、责任意识和问题意识为核心,监督、分析、评价为手段,提高公司治理质量、为公司增加价值作为终极目标。

四、平安银行(原深圳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内部审计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