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工作任务范文

时间:2023-04-10 05:37: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岗位工作任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岗位工作任务

篇1

关键词:电子商务;岗位调研;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1-0057-02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从2007年起新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优化专业建设方案,使职业教育更加贴近社会需求,为地方和社会培养更多的实用型人才,在调研的基础上,作者对企业常见的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进行了分析,最后总结出企业在实施电子商务的过程中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

一、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的必要性

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目的在于了解工作岗位的具体工作内容,以及完成该任务需要的职业能力。分析的对象是工作。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是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依据,通过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的分析,可以总结出企业在实施电子商务的过程中需要怎样的电子商务人才,他们从事的岗位需要哪些知识、能力和素质,这将为后续的课程体系、实训方案以及考核方案的修订提供可靠真实的依据。

二、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过程

1.岗位调研。作者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上随机挑选了165家开展了电子商务活动的企业,采取网络调研同时结合走访和电话调研的方法调查企业在实施电子商务活动中常见的岗位,如表1所示。

综上所述,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岗位有网店运营推广类岗位、客户服务类岗位、美工设计类岗位三种工作岗位。

2.工作任务分析。通过前期的企业调研得出了在电子商务活动中高职学生所从事的三个主要工作岗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每个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网店运营推广类岗位主要有五个典型工作任务:文案编辑、市场推广、活动策划、产品编辑、数据分析,如表1所示;客户服务类岗位主要有售前、售中、售后三个典型工作任务,如下页表2所示;美工设计类岗位有网页设计、图片设计、商品摄影三个典型工作任务,如下页表3所示。

3.各岗位职业能力分析。在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完成一项任务必定需要相关的知识、技能和工作态度,通过对典型工作任务所需技能的分析得出了电子商务专业主要岗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①网店运营推广类岗位职业能力分析。知识:A.熟悉网上商店运作流程;熟练掌握电子商务平台的操作规范和流程;B.熟悉互联网营销模式;C.熟练掌握Office操作,略懂网页代码编辑工具;D.具备文案策划、市场营销的相关知识;E.熟悉电子商务流程,熟悉网上购物和销售、推广、优化、维护、更新技能知识;F.熟悉淘宝SEO、直通车、钻展广告、淘宝客、超级卖霸、聚划算等淘宝推广方式;G.熟练掌握各种站外推广手段,例如微博、论坛、SNS等。能力:具备良好的文字驾驭能力和视角独到的文案创作能力,较强的编辑整合能力;B.能够独立思考并有所创新;C.具备一定的营销策划和执行能力,对市场敏锐的观察、判断能力;D.有数据分析能力。素质:A.具有良好的团队意识、组织协调能力和出色的沟通能力;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与理解能力,有团队合作精神;C.有耐心恒心,有强烈的意志力,良好的团队合作理念,善于沟通。②客户服务类岗位职业能力分析。知识:A.深刻了解电子商务行业,具备较好的互联网知识基础,打字速度70字/分以上;B.熟练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中网店的操作流程。能力:A.普通语标准,沟通能力强,亲和力强;B.具备很好的沟通和交流能力。素质:A.有责任心,能自我激励,并能在高压工作环境下工作,敢于挑战自我;B.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③美工设计类岗位职业能力分析。知识:A.熟练使用photoshop、DREAMWEAVER、FLASH、FIREWORK、Illustrator等美工软件;B.会代码装修,熟练掌握Web标准;C.掌握数码摄影技术,熟悉微距摄影、产品摄影;D.熟悉淘宝集市和天猫的店铺装修、海报制作、图片大小、风格;E.熟悉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后台操作;F.熟悉平面设计与淘宝店铺装修设计。能力:A.具有活动内容的文字策划功底;B.视觉表现有自己的观点,视野开阔,心态开放,时刻保持学习态度;C.有良好的审美品位和创意,色彩和构图感强;D.具有店铺美工设计能力和平面设计能力。素质:A.能够承受一定工作强度,有较强的敬业精神,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B.做事认真,细心负责,诚实可靠,能承受一定的工作压力。

三、总结

为优化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设置,拟订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向企业、社会输送优秀的人才,本文在对165家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的企业进行岗位调研的基础上,得出了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主要的就业岗位及所从事岗位的要求,对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进行了分析,引出典型工作任务并分析了职业能力,这将为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现实依据、为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提供原型。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职业岗位技能 实践教学环境 项目式教学 课程改革

一、引言

随着3G时代的来临和“三网融合”的大力推进,以及电子政务、商务和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使局域网整体应用系统建设以每年超过30%的速度增长。据信息产业部调查显示,企业对高技能的网络工程师、网络服务工程师及网络安全管理工程师等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量平均每年增长高达71%。教育部[2006]16号文件也提出了高等职业院校要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其中之一要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高等职业院校如何培养出满足企业信息化建设需求的高技能的人才,怎样教才能“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是我们每个老师必须研究的课题。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职业岗位技能分析及核心课程

2007年我院推进“基于工作任务分析、突出职业岗位能力”的课程体系改革,形成在工作过程中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工作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通过聘请行业专家、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能工巧匠等实践专家和职业研发专家,根据本专业所面向的职业岗位群,参照职业资格标准,将本专业所涉及的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个具体工作任务,并对完成工作任务应掌握的职业能力做出较为详细的描述,再进行梳理、归并、整合成典型工作任务,获得本专业职业岗位的行动(能力)领域,并转换成学习领域(课程门类),构建突出职业岗位能力的课程体系。目前我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定位在中小型网络组建能力,即能够进行中小型网络的建设、管理和应用开发。

就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来讲,核心工作是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网络传输(综合布线)、网络设备、网络服务器以及网络安全等几个方面。因此,根据本专业人才目标及能力需求,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确定《计算机网络组建》、《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综合布线》、《LINUX操作系统管理》、《网络安全管理与维护》五门。

三、构建虚实结合的实践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技能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育中,行动导向是主导性的教学指导思想与策略,其核心要义是学习者必须在实际的专业情境中,参与设计、实施、检查和评价职业活动。联系我国传统教育思想精华,行动导向的教学实际上就是一种“教学做合一”模式。通过“学中做”、“做中学”的方式,按照“完整的工作过程”进行的综合性和案例性的教学项目。学生只有在职业实践活动中才能学会“做”,并能符合社会经济和技术发展的需要。因此构建真实的实践教学环境是培养网络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的基础。

以《综合布线》这门课程为例,学生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布线工程师,必须要熟悉综合布线工程中设计、施工、工程管理、测试验收各环节的技术要素。因此理论实践一体化综合布线专业教室建设就必须具备三部分的功能:知识学习部分、技能训练部分和工程实践部分。

1.知识学习部分,学生初学阶段。这部分主要以视频录像即虚拟实验环境提供各种资料、图像等,整体呈现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所涉及的各种知识和产品以及演示网线制作,模块端接,光纤熔接,链路测试等安装操作步骤。通过放电影的方式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而且可以反复观看,加深记忆,能够使学生熟记每个步骤的要领。这样做也是为下一步实际技能操作,提高学生操作正确性即减少误操作,也就是减少耗材损耗。同时操作规范正确也保证了学生人身安全。

2.技能训练部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训练阶段。这部分需要通过真实的训练装置即真实的实验环境,提供给学生对各种布线产品的基本安装和操作的基本技能训练。主要有打线训练实训、网线制作与测试实训、配线间机架安装实训和信息插座实训等。

3.工程实践部分,分为实际工程项目教学和模拟工程项目教学,相对于实际工程项目这种实习型的教学,模拟工程项目实践教学是在构建的工程情景化的实践教学环境中,给学生提供布线工程涉及的各个子系统和路由的设计、管理、安装等全方位的训练。

四、确定以学生为中心的项目式教学方式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计算机网络组建》、《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综合布线》、《LINUX操作系统管理》、《网络安全管理与维护》通过07、08、09三年的教学实践,确定了以学生为中心的项目式教学方法为主,其它教学方法为辅。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行动。以工程项目的实施流程设计教学流程,以项目进展中某项任务的工作过程引导知识扩展,使学生在“教”中“学”,“学”中“做”,“做”中再“学”,做到“教学做”合一,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系统的项目实施与管理的概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和探索精神,促其独立思考、团结协作,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有效地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以学生为中心的项目式教学创造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学习环境,以小组形式开展教学。项目式教学方式中教师称为“导师”,不再是领导者,而是项目的促进者,导师的角色是推进项目。教师是学生解决问题时的同伴,也是认知教练。导师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引导、激励和促进学生解决项目中问题,提高学生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导师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顺利完成项目目标。项目案例是教学的焦点和框架,起教师的作用,是整个教学的核心,由教师规划和设计。如图1。

图1以学生为中心的项目式教学方式

五、结论

以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龙头,我们网络专业教师积极进行课程建设与和教学改革。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断探索,不断改革,努力构建具有本课程特点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通过三年的实践,我们通过在“虚实结合”实践教学环境,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项目式教学法,通过真实的项目,教师在真实环境里和非真实实验环境“边讲、边演示”,学生“边听、边看、边做”,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了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赵志群.对工学结合课程的认识(一)[J].职教论坛,2008,(1).

[3]吴浙.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时代意义[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8).

篇3

财务人员岗位试用期工作总结范文一 时光荏苒,三个月的试用期很快就要过去了,回首过去的三个月,内心不禁感慨万千时间如梭,转眼间将跨过三个月实习期之坎,回首望,虽没有轰轰烈烈的战果,但也算经历了一段不平凡的考验和磨砺。

为了总结经验,发扬成绩,克服不足,以及集团行政部的要求,现将三个月的工作做如下简要回顾和总结。

作为建筑公司的财务,财务部应算是关键部门之一,对内不仅要求迅速熟悉集团财务制度,熟悉财务软件的操作,而且还应适应不断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要求,对外要应对税务、审计及财政等机关的各项检查、掌握税收政策及合理应用。在这三个月里在领导的支持,在同仁的配合下我终于将各项工作都扛下来了。本人感觉自身综合工作能力相比以前又迈进了一步。回顾即将过去的三个月,在部门经理的正确领导下,本人的工作着重于公司的经营方针、宗旨和效益目标上,紧紧围绕重点展开工作,紧跟公司各项工作部署,在核算、管理方面做了应尽的责任。

实习期的工作可以分以下三个方面:

一、费用成本、客户往来方面的管理

1.规范了低值易耗品的核算管理,全面建立低值易耗品台帐,从易耗品的购买、领用全面跟踪,方便企业更全面的了解这些价值较低物资的分布情况,加强管理。

2.在集团财务制度的基础上规范了华品成本费用的管理,明确了成本费用的分类,重新整理了科目,为加强了项目管理,分门别类的计算实际消耗的费用项目,真实反映当期的成本。为绩效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3.规范商业公司财务帐套布局设置,根据商业公司特点,设置相应帐套,通过辅助帐中客户、仓库模块的核算使博科软件充分发挥出作用,能够及时有效的反映财务数据,满足未来经营管理的需要。

二、会计基础工作

(1)认真执行《会计法》,进一步加强财务基础工作的指导,规范记账凭证的编制,严格对原始凭证的合理性进行审核,强化会计档案的管理等。

(2)根据集团的指示,对华品公司会计电算化情况进行了备案,使财务工作符合财政部的需要,更加规范化,为不断提高财务工作质量而努力。

(3)按规定时间编制本公司及集团公司需要的各种类型的财务报表,及时申报各项税金。

三、财务核算与管理工作

(1)按公司要求对商业公司包租的商业地产进行登记、分析,对各项收入监督、审核,制定相应的财务制度。统一核算口径,日常工作中,及时沟通、密切联系并注意对他们的工作提出些指导性的意见,与各分公司、集团财务管理部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2)正确计算各项税款及个人所得税,及时、足额地缴纳税款,积极配合税务部门新的税收申报要求,及时发现违背税务法规的问题并予以改正,保持与税务部门的沟通与联系,取得他们的支持与指导。

(3)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加强财务部团队建设,打造一个业务全面,工作热情高涨的团队。作为一个基层财务工作管理者,注意充分发挥财无部其他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及工作积极性。提高团队的整体素质,树立起开拓创新、务实高效的部门新形象。

(4)作为基层管理者,我充分认识到自己既是一个管理者,更是一个执行者,是集团财务管理部对外的一个窗口。要想做好财务工作,除了熟悉业务外,还需要负责具体的工作及业务,首先要以身作则,这样才能保证在目前的情况下,大家都能够主动承担工作。

新的工作岗位意味着新的起点、新的机遇、新的挑战,本人决心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将向财务精细化管理进军,精细化财务管理需要确保营运资金流转顺畅、确保投资效益、优化财务管理手段等,这样,就足以对公司的财务管理做精做细。要以细为起点,做到细致入微,对每一岗位、部门的每一项具体的业务,都建立起一套相应的成本归集。并将财务管理的触角延伸到公司的各个经营领域,通过行使财务监督职能,拓展财务管理与服务职能,实现财务管理零死角,挖掘财务活动的潜在价值。虽然,精细化财务管理是件极为复杂的事情,其实正所谓天下难事始于易,天下大事始于细。

财务人员岗位试用期工作总结范文二 不知不觉中三个月的试用期很快过去了。回首这三个月的工作,自己在工作和学习中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同时也存在缺点。工作中我喜欢用笔记录下自己成长的足迹,总结自己的得与失,三个月试用期总结如下:

一、工作方面:

(一)财务方面的工作

我认为财务工作是简单的事情重复做,从小事做起,从细心做起,不断总结经验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

1.记账:出纳工作从简单的审核票据,粘贴票据等最基础的工作做起,已经付了的单据都要在其上面盖好现金付讫的章。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做好记账凭证,每笔已经发生的业务,及时记账,及时记录记账明细,已备查询。在以后的工作中个人报销的原始单据要有个人签字。记账过程中不断明确各业务走的具体科目,不明白的向赵姐请教,同时也查询以前的凭证。

2.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定期的核对现金和银行存款,及时登录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刚开始登录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错误,如借方写成贷方,贷方写成借方,以及因为粗心的缘故把记账凭证漏写,在出现错误和问题的时候我及时改正,并做好工作心得。记账时一定不能分心,认真做好分析,在填写每一笔业务的时候都要认真、细心,在心情急躁和不平静的时候不能做记账方面的工作。对于记错账的情况下,怎样修改也从赵姐那学到一些经验。年初和月初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时,我也从XX年的账本上学到了不少经验。

现金日记账要记录好每笔发生的业务,而银行存款日记账则要明确各个银行的业务,每笔业务要根据发生银行的不同而登录。目前公司的开户行是建行市中支行,也是主要业务的发生行。建行营业部主要发工资,农行和农信主要是税金方面的业务。每行每季度都会有银行利息单。

日清月结是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的特点与需求。

3.做报表:目前主要做的报表是每周的财务收付存报表、每月的流水账明细。

(1)财务收付存报表:每月根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做好财务收付存报表。此报表周一交予赵姐审核,刘经理核准。一般情况下我都在前一周的周末做好,并根据审核无误记账凭证和现金、银行存款做好核对工作,次周的周一直接将表打印。刚开始因为对此项工作不是很熟悉,经常出现账目不准和不平衡,且备注中的数目不能随之相应的调整,主要是预付货款及存货余额要随着在外资金的变化而变动。经过一月的调整后,这项错误基本很少出现了。每周一,将报表传给王经理审阅。在此之前经常会漏写记账、审核、核准人的名字,不过如今发邮件之前我都会仔细的核对,漏写记账人员的名字情况如今也很少出现了。

(2)每月的流水账明细:流水账的登记和核对一般在做好财务收付存报表和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的前提下,根据记账凭证仔细地入账,每月月初与现金和银行的账目都能一致。此项工作越来越熟悉,而且越做越快。

4.其它细节方面的工作

(1)票据:目前主要开的单据有现金支票、转账支票、电汇、入账单。这四种票据的要求非常高,无论是填写方面还是盖公章方面,若出现错误填写都要加盖作废章。

(2)支票方面:刚开始在票据填写和加盖公章时,经常出现错误,如日期没大写,单位名称和金额没顶格写,填写不规范等问题。经过一个多月的熟悉,规范此方面的工作。同时,根据需要到银行提取备用金和办理银行入货款账等业务。

(3)电汇:货款主要通过电汇付出,在实施的过程中积累了主要付款单位的各项明细,如单位名称、账号、汇入行名称、以及传真。填写名称要和其单位名称一致,一个字都不能漏写。

(4)入账单:主要的入账单有收到货款收入的转账支票和每月发放工资时的入账。

(5)税务:对于发票审核和交税金有了初步的认识。

(6)关于增值税发票的开据:此项工作有一点小小的了解。

(二)其它工作

(1)每周固定的会议记录:根据每周一的例会,尽快整理好会议纪要,并让刘经理修改和审核,大家签字后传给黄先生和王经理,此工作当天完成。

(2)相关人员接待:对于公司外来人员,主要做好接待方面的工作。

(3)其它工作:如交公司话费、和赵姐一起审核公司的营业执照、组织机构年审、工商年检等等。

财务人员岗位试用期工作总结范文三 当陌生的环境变得熟悉,当冬的飞雪迎来了春的新芽,不知不觉中三个月的试用期很快过去了。回首望,虽没有轰轰烈烈的战果,但也算经历了一段不平凡的考验和磨砺。更深刻的体会到只有付出更多的汗水与辛劳,才能做好本职工作,不辜负领导的期望。所幸的是,单位领导们尤其是我的指导人给了我足够的宽容和耐心,加上同事们毫无保留的授业解惑,无论是思想上还是工作上我都得到了很大的锻炼和提高,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巨大的收获。

在公司实习三个月的工作和学习中,我深深体会到了实践经验与理论知识相结合的重要性,正所谓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这三个月中,我接触了不少人和事,在为自己的成长欢欣鼓舞的同时,我也明白自己尚有许多缺点需要改正。首先需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做事要有条不紊,不慌不乱,做事不能只求速度而忽略了质量。其次,财务方面的知识更新速度很快,这方面的知识仍要不断的加强。其实正所谓天下难事始于易,天下大事始于细。

我认为财务工作是简单的事情重复做,从小事做起,从细心做起,不断总结经验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从这点来说我是需要向同事们学习的,希望以后能够做到顺手拈来,不出差错。当然还有其他一些不足需要我以后加以注意并改正。

费用会计的工作就是要从简单的审核票据,粘贴票据等最基础的工作做起。关于票据的审核方面,差旅费报销单中,出差是否事前申请,实际行程与申请行程是否有较大出入,住宿费发票与实际出差地是否匹配,补贴天数金额是否填写正确,当地交通费,住宿费明细是否填写完整。业务费用报销单中,500元以上的费用支出是否提前写申请,摘要不能出现客户信息,业务发生城市与实际出差地是否匹配,北京和所负责地区以及其他地区的费用报销是否分单填写。技术人员的手机费是否销售费用是否选择否,应该计入技术本埠的差旅费,是否销售费用是不是选择的否等等。这些单据的审批要点已经陪伴了我三个月了,从刚接手那会儿,每批一张单子就得翻笔记N多次,到现在这些审批要点已经烂熟于心,我批单子的效率和质量都有很大的提高。我身为费用会计中的一员,首先要做一个好的执行者,按时按质按量完成领导布置的任务,主动承担工作。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之余,应多向其他同事学习,随着对工作的熟悉,能进一步提出一些新的想法和一些好的建议。

篇4

人才培养标准职业能力物流专业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物流产业也随之蓬勃发展,众多高职院校开办了物流专业,成为物流人才供给主要渠道之一。然而在人才市场上,却出现不协调的情景,一方面物流企业难觅其所需的人才,另一方面毕业生不能适应物流岗位频频跳槽。

本文探讨将企业的用人标准纳入到人才培养过程,构建物流行业、企业、学校等多方参与的高职物流专业课程体系和学生培养标准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且能够快速适应企业岗位要求。

一、高职人才培养标准

标准的含义是衡量事物的准则。高职人才标准是衡量高职教育出来的学生质量标准,即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是高职人才培养的目的和目标。

从人才类型上看.主要有学术型、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四类人才。职业教育培养的是技术型和技能型两类人才。

吕红从“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依据阐述了,高职人才的培养标准体现为知识、技能、素质三位一体的综合性标准。“重心不是知识的理论深度,而是跨学科、跨专业的知识在从业实践中的综合应用”。

林苏、丁鸿利等认为高等职业教育,其质量标准则主要是考核培养人才的解决实际生产现场问题的技术和能力。

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处于经济发展转型之时,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要“完善以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培养“适应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以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以技师和高级技师为重点,形成一支门类齐全、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姜大源所认为:当职业岗位发生变更,或者劳动组织发生变动的时候。个体不会因为原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老化而束手无策,而是能在变化了的环境里积极寻求自己新的坐标起点。进而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不但要能做而且他们还需要拥有一定的拓展空间。

企业对高职学生职业素质也提出了要求,通过对多家企业调研,学生应具备以下素质:吃苦耐劳、诚实守信、忠诚度、团队合作精神、创新意识、质量意识、成本意识、安全意识、守纪意识、环保意识、承受挫折的心理素质等。

综上观点,高职人才培养标准应为:知识、技能、素质三位一体的综合性标准,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厚实的理论基础,跨学科、跨专业的知识在从业实践中的综合应用能力,具备极强的实际生产现场问题的技术和能力,适应社会和组织变迁的普适能力,具备企业所需的职业素质。

二、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界定

现代物流的目的是提高企业的收益,现代物流涉及专业物流企业、生产企业物流部门、商业企业、电子商务企业、物资集散中心、政府物流管理相关部门。按国家的统计口径,物流业人才主要是指具有大学专科学历(学位)或中级职称及以上的物流业从业人员。

王薇薇(2007)把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于熟悉现代物流理论与技术,了解物流企业在运输、仓储、配货、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业务环节的基本操作流程,具有进行货运的从业能力和从事企业物流和物流企业基层管理基本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赵群等(2008)认为现代物流行业兼有知识密集和技术密集、资本密集和劳动密集的特点。它所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现代物流人才是具备多方面知识与能力的多面手,即复合型人才。

因此,高职物流专业应以培养跨行业、跨学科,集运输、仓储、包装、配送、流通加工、信息处理、售后服务等众多管理和操作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型物流专业人才,能在生产、流通和服务领域中从事物流各作业流程管理、物流作业信息管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物流现场组织管理、市场开拓、客户关系管理能力,“精操作、能管理、懂经营”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三、高职物流人才培养遇到的瓶颈

虽然国内本科、高职类院校纷纷开设了物流类专业,但培养的人才质量达不到企业的人才标准要求,物流人才的培养的数量及质量仍成为制约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瓶颈。通过走访和调查物流企业的毕业生的使用状况,企业希望人才具有以下能力和素质,但是总体来说毕业生距离企业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

1.具有精准的判断能力和良好的执行能力

精准的判断能力和良好的执行能力是以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熟练掌握了物流各作业流程,操作各种物流设备和信息系统为基础,是综合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具体表现。

出现差距的原因是由于高职院校物流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晰,高职院校培养的对象是一线管理和操作人才,需要加大职业技能方面的培养和训练。另外,物流专业面对不同行业的服务对象,需要有不同行业的背景知识。麦可思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咨询有限公司2009年曾跟踪调查过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有近两成毕业生工作半年后认为“现在掌握的知识、能力不能满足工作需要”,笔者在与毕业生交流过程中也有毕业生反馈“书到用时方恨少”。

2.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目前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兴产业不断出现,企业生产管理方式发生巨大转型,物流企业要服务于不断变化之中的各类生产企业、流通企业、服务业,要求从业人员能够敏锐地发现中间市场的变化,因此物流人才需要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我国职业院校毕业生普遍不足之处,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学习能力的培养、创新意识的锻炼。

3.具有质量管理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

质量管理和成本是保证客户满意的基础,但物流管理专业很少有开设质量管理课程的,质量管理的知识散布于各课程之中,学生对质量管理的意识不足。企业非常重视成本控制,在教学过程中对成本控制涉及深度不够,学生普遍对成本控制意识不够。

4.吃苦耐劳、敬业精神和身体素质

物流企业特别是处于一线工作人员,劳动强度比较大,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强健的体质是无法胜任工作的。如广东某物流公司到高职院校招聘时,尽量不选用广州籍等地的毕业生,而选择其他地区籍的,原因是吃不了苦,留不住,频频跳槽。

5.企业对学生职业素质有一定的要求

职业素质已经成为毕业生是否受到企业认同的一个关键因素,据调查,在用人单位重视的要素中,专业基础知识、思想道德修养、应变能力、创新能力、责任意识、团队合作意识、问题解决能力、学习能力、主动性和敬业精神安全意识、守纪意识、环保意识、承受挫折的心理素质等中,超过50%的用人单位对这些因素表示“非常重视”,而责任意识、敬业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更是成为用人单位最看重的因素。学生不受企业的青睐,归根结底是源于大学生职业素质的缺失,与企业人才标准不匹配。

综上所述,企业所需人才应具备这几方面的素质:良好的综合职业素养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学习能力。

四、建立基于工作岗位能力的高职物流人才培养标准体系

物流行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从行业、企业用人的角度去思考,不能与企业的要求脱节。高职物流人才要符合企业需求必须建立基于工作岗位的人才培养标准体系,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1.用企业的用人标准构建专业培养方案

从分析物流相关岗位能力入手构建物流专业培养方案,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由教职委或行业协会牵头,组织物流专业建设委员会,行业专家、物流企业相关行家、物流专业教师多方参与,企业方提出企业所要求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和专业技能标准,物流专业教师把企业标准转化为物流专业学生培养标准。

2.从学生的职业规划着手,让学生尽早理解物流专业的内涵

从大一入学开始导入职业规划课程,并辅于“物流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在校关心本行业方向、行业信息,做好职业规划,完成从大学生向职业人转换。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参加“物流项目兴趣”小组,如连锁超市物流项目组、食品物流项目组、报关项目组等,由专业老师担任指导教师,以实际项目为载体,开拓学生视野,在做中学、提升学习能力、锻炼综合分析、处理专业问题、创新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

3.从高职学生认知能力入手,加强对高职学生动手能力的锻炼,改变课程教学方法

作为准物流领域一线管理和操作人才,要求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且在短时间内能较好地解决问题。因此高职物流专业必须重构教学体系,应加强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实践教学贯穿学生培养的全部过程。

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和实训室建设,依托物流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不断提供见习、顶岗实习、寒署短期实习的机会,让学生有机会观摩、熟悉物流现场管理,熟悉企业工作要求、用人标准、企业工作环境,逐步建立对企业的认识,缩短上岗适应期。

4.职业素质的培养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职业素质已经成为毕业生是否受到企业认同的一个关键因素。课程教学设计中引入企业对职业素质的标准要求,实行准企业管理制度。如上下课打卡制,培养学生守纪的习惯。创造条件吸收更多的学生参加各类物流技能比赛,开展物流协会交流活动,与企业合作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的活动中来,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协助精神等职业素质。

在培养职业素质过程中要避免一个误区:用大量的社团活动替代职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5.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双师”指的基础理论扎实、课堂教学水平过硬同时实践操作经验丰富、实训能力较高的教师群体。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途径可以是“培训、引进、聘请”。“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

四、结束语

依据企业用人标准和要求培养高职物流专业人才是解决物流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矛盾的根本。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调整教学思路,从学生的职业规划着手,让学生尽早理解物流专业的内涵,开展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实行准企业化教学管理,职业素质的培养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道德素养、学习能力为主线,提升学生适应企业需求的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吕红,全.试论从职业能力标识到人力培养标准的转化.中国职业教育,2008,(24):33-35

[2]林苏,丁鸿利,高职教育全面质量管理的探讨[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53-55

[3]张岩松.论高职教育创新能力培养.辽宁高职学报,2003,(2)

篇5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体系;工作过程系统化

1 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社会对IT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但是我们也不得不面对这么一个现实,那就是一方面是社会对网络应用人才的大量需求;另一方面却是大量的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我认为主要还是高职所培养的毕业生无法满足社会用户的职业岗位要求所致。造成社会对人才的职业能力要求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差距是多方面的,其中专业课程体系的不合理是最根本的原因。为适应21世纪社会用人单位对计算机网络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高职教育应该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摒弃和改变传统的学科式教育观念。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岗位为逻辑起点;以培养学生职业核心竞争力为落脚点;基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主线,科学地构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2 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思想

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构建应充分考虑到人才市场的需求、有针对性地面向就业行业及岗位、所设置的课程应直接面向岗位所需的职业素养的养成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其中专业核心课程更应直接面向未来完成某项实际工作任务的职业专项能力的培养。课程的设置除了要充分考虑到现阶段社会具体岗位能力要求外,还应充分考虑到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同时课程的设置要抛弃学科式体系的知识主线,而应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发展规律来组织序化课程。为了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主线,在课程体系的构建时应突出职业技能的养成所需的环境,即要充分考虑到实训、实习环节及顶岗实习的实施,在课程设置中还要充分融于获取职业资格证书所需的知识点、技能考核点。

3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开发流程

高职院校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摇篮。一个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为了使学生达到职业(岗位群)要求所需的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娴熟的职业技能。①一个职业之所以能够成为职业,就是因为它具备特殊的工作过程,即在工作的对象、方式、内容、方法、组织、工具等方面具备自己的独到之处。基于这个思路,我们以职业(岗位群)分析为逻辑起点,分五个步骤完成课程体系的构建。如右图所示。

3.1 职业岗位分析

通过市场调研与毕业生调研等形式广泛开展调研活动。调研工作是课程体系开发的一项基础工作,目的是解决好专业的准确定位问题。②其内容包括相应行业的人才结构现状、专业发展趋势、人才需求状况、就业岗位及岗位知识及能力要求、毕业生去向等。在完成大量的调研工作之后,还需要经过行业技术专家经过充分、科学的论证,主要解决以下几个方面问题:行业、企业对高职人才培养的需求情况;专业对应的工作岗位有哪些;职业岗位所需职业资格证书情况;岗位就业情况;现行的课程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我们一方面结合本地区及周边地区开展独立的调研工作,另一方面也参考麦可思职业分析报告的结论。通过充分细致的调研、分析、论证工作,形成计算机网络技术职业(岗位群)分析报告。报告认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高职人才社会需求面广,就业形势好。网络技术人才应具备“建网、管网、用网”等能力,主要面向的岗位有网络工程师、网络管理员、WEB开发师。相应的岗位及岗位描述如下图。

3.2 工作任务分析

职业岗位分析确定了专业培养的职业岗位(群)。工作任务分析是指借助一批从事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实践专家对职业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分析的对象是工作而不是员工。召开实践专家座谈会是成功进行工作任务分析的一个重要保障。通过在社会上聘请15个左右的行业、企业专家,按照他们的职业活动及职业成长规律分析归纳岗位工作任务,最终形成职业岗位工作任务汇总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工作任务分析表汇总了共40个工作任务(略)。

3.3 典型工作任务提炼

本阶段的目的是在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梳理、归类、整合职业行动能力,选择合适的载体,提炼出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对应的行动能力要求(典型工作任务描述)。典型工作任务描述主要包括典型工作任务对应的工作岗位;工作过程;工作对象;工具、方法及工作组织;工作及技术要求等内容。最终得到典型工作任务汇总表(如下表)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描述表(略)。

表1 典型工作任务汇总表

3.4 学习领域课程确定

典型工作任务的确定事实上就确定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典型工作任务到学习领域的转换通常采用“能力递增法“实现,按照从简单典型工作任务到复杂典型工作任务的顺序,从教学的角度顺向分析。这个阶段的实现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一要突出职业性,即学习领域的排序要符合职业成长规律;二要满足教育性,即学习领域课程以工作任务的实现为主线,在工作过程中有机的插入相关的知识,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通常来讲一个典型工作任务转换为一个学习领域,所以我们最终得到9门学习领域课程。

3.5 课程体系构建

学习领域的确定主要完成的是专业职业能力培养,而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合格的高职学生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良好的职业素养、娴熟的职业技能及极强的职业后续发展能力,这几个方面缺一不可,有机交融。基于这个原则,我们按照三平台一领域的原则完成整个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工作,如下图。

4 结束语

课程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要制定出一个符合社会发展需求,满足高职人才培养要求的课程体系,既要充分学习最新高职教育教学理念,又要充分考虑到地方经济发展及办学条件的实际情况。课程体系的构建还需要一批勇于探索实践的高素质师资队伍、符合工作过程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满足“工学结合”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及与实际工作过程考核想吻合的考评机制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构建出培养具备良好职业竞争力的高职人才的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篇6

(黎明职业大学,福建泉州362000)

【摘要】《服装CAD》是服装专业的核心课程,多数高校都在运用典型工作任务的项目化教学法,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典型工作任务的设计没有根据流行趋势做出一些实时的调整或者调整的力度不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必然会影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通过合理设计典型工作任务,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效实现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融合,并达到由同化性迁移到顺应性或逆向性迁移再到重组性迁移的学习迁移过程,很好地解决服装设计专业教学中典型工作任务的项目化教学法所遇到的问题。

关键词 服装CAD;典型工作任务;设计;教学

Doi:10.3969/j.issn.2095-0101.2015.04.025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0101(2015)04-0077-03

典型工作任务的设计是课程设计的核心要素,课程设计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能是否可以实现,对于服装CAD课程更是尤为重要。而在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过程中,具体的实训项目所体现的岗位知识以及典型工作任务的设计,也就成为了一个高职教育教学改革能够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其中课程建设的改革基本都是在改进课程标准,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不断更新融合各种教学方法,采用任务驱动的项目化教学来加强学生的实训环节,在项目启动的实训教学环节中,典型工作任务的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服装设计专业特殊的专业性质决定了课程的案例和项目每年都要不断地更新,其时效性很强,与当季的流行趋势以及服装企业的设计重点是紧密相连的,这也就在一定程度决定了服装设计专业的课程设计是在实时变化的,这与其他专业的课程比较而言,是本课程教学的重点,更是难点。

1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职业教育课程的核心学习内容是“工作”。这里的工作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并不像我们常说的团队精神、质量意识那样,而是一系列可以操作、学习和传授的具体的工作行为,其载体是通过系统、科学的职业资格研究得到的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和描述一个职业(或专业,下同)的典型工作任务,是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和课程开发的基础性工作[1]。

典型工作任务(Professionaltasks)是用完整的、有代表性的职业行动描述一个职业的具体工作领域,也称为职业行动领域[1]。典型工作任务是在实际的工作过程工序相互结合的综合性的代表工作任务,反映了该岗位典型的岗位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完成岗位工作任务的方式方法和工作结果都不是封闭的;典型工作任务在完成过程的同时也能促进从业者的职业能力发展。典型工作任务就是企业岗位实际工作要求和需要,它对人的职业能力的培养起到重要作用,相对来说就是实际工作岗位中经常出现的具体工作内容、步骤和要求。如服装CAD中的“排唛”是服装企业最常见的工作任务,但不是服装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

1.1典型工作任务的概念

典型工作任务,即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是一个职业的具体工作领域,是综合性的任务,包含了整个工作过程的计划、目标和实施方法等,可以完全反应出岗位工作的具体内容和实施形式。典型工作任务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激发学生的职业发展潜力,在整个典型任务的设计过程中要反应出该任务在职业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

1.2典型工作任务的特点

通常情况下,服装企业制版环节中会有10~20个典型工作任务,对于服装CAD课程的教学来讲,也要设计出对应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具有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计划、实施以及工作成果的检查评价;

能呈现出该职业的典型的工作内容和形式;

在整个企业的工作(或经营)大环境里具有重要的功能和意义;

完成任务的方式和结果有较大的开放性[2]。

2服装CAD典型工作任务的合理设计

2.1典型工作任务的设计方法

典型工作任务的确立应根据教学需要,通过企业岗位调研,根据岗位职业化需要和工作分析来得到。主要分为两步:首先要组成工作分析小组,成员主要由专业建设委员会的成员、专任教师和企业的兼职教师共同努力,带着明确的小组任务拜访相关企业,包括实地观察纪录、纸样、收集整理和评价专业资料,归纳出典型工作任务必须具备每个阶段代表性和挑战性的工作任务。其次是由小组中的企业专家选择被分析的企业工作岗位,该岗位的基本要求是:针对已经确定的典型工作任务,不针对特定的生产任务(如批量生产一种产品),具有相对完整的工作过程。被分析的工作任务可能存在于不同的岗位,因此分析应在能体现该工作任务的多个岗位上进行。分析涉及的行业、生产模式和企业规模的差别越大,其结果的代表性就越广泛,在此基础上开发课程的普遍意义也越大。

最后根据分析结果共同确定和描述典型工作任务的具体内容,包括“工作过程与环节”、“工作目标”、“组织方式”和“工作要求”等。

分析可借助经典的工作分析方法,如观察、访谈(包括行动导向的访谈)、DACUM、职务问卷分析(PAQ)、工作要素分析(JEM)、工作日写实、工作抽样和关键事件分析(CIT)等,并利用图纸和程序文件等加以补充[1]。

2.2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行为分析

服装CAD软件大多都是分为3大教学模块:制版模块、排唛模块和输出模块。以服装CAD制版为例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如表1所示。

2.3典型工作任务的整体设计

典型工作任务需要体现实践性和实用性,同时体现工作过程,由原有的同化性迁移到顺应性或逆向性迁移,再到重组性迁移的学习迁移过程。在彼此之间的迁移过程中体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首先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将校内所学的理论知识技能用于解决企业岗位的问题;其次是将知识能力教育与素质能力教育系统化融合,即专业能力与品德的心理结构迁移,是习得的知识、技能与行为规范向能力与品德转化的关键环节。具体的典型工作任务设计如表2、表3所示。

3结语

教育与学习都是一个需要逐步积累、不断提高的过程,所有的成功都是在不断地总结经验、逐渐完善的,这样才会水到渠成。许多心理学家认为,学习结果与学习效率要想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中必然要做到学习的顺利迁移,只有这样才能更充好地发挥教与学作用。为达到由同化性迁移到顺应性或逆向性迁移,再到重组性迁移的学习迁移过程,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不仅仅在与教会学生理论知识,还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而这些能力培养的关键在于如何设计出典型的工作任务,可以使学生掌握知识能够顺利,并且尽可能促进迁移的产生,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企业的发展需要人才的支撑,学校的发展需要企业的支持。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学校的教学改革培养的人才如何才能更好地与企业对接,真正做到教、学和做一体,真正做到“岗位知识课堂化,课堂实训岗位化”,基于此,学习效果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典型工作任务的质量,质量的差异形成的学习效果可能会完全不一样。总之,针对行业需要,为学生设计出典型工作任务,构建任务驱动的课程体系,在任务驱动下完成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才是高职教育教学中需要着重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 工作过程导向 课程体系 药物制剂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Implications of Work Process-oriented Curriculum System Development for 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HUANG Shengsheng

(Hangzhou First Technician College, Hangzhou, Zhejiang 310023)

Abstract Since the theory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the process-oriented work was introduced into China in order to develop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curriculum system is adopted many vocational schools and try to implement. This paper draws on the practical case of two vocational schools work process-oriented curriculum system developed to study the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cesses, and as a basis to explore the construction of a pharmaceutical formulation vocational curriculum system of thought.

Key words work process-oriented; curriculum system; 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s

传统职业教育的学科体系存在诸多弊端,职教工作者不断尝试对其进行改革。现今,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已经被许多职业院校接受,并以此为指导尝试教学改革。国内已有许多较成功的例子值得借鉴。但是在这些例子中,与中职院校药物制剂专业相关的文献比较少见。由于我院药物制剂专业正开展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建设,结合自身工作与科研需要,笔者比较了不同专业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的特点,试图借此获得指导今后工作的主体思想与基本方法。

1 国内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建设案例

例1:台州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该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课程体系。其主要做法是:第一步,分析专业定位与职业工作岗位群。根据其培养目标和人才需求,确定主要工作岗位为涉外文秘、外贸业务员、单证员和初级商务翻译。第二步,归纳典型工作任务。通过与企业专家的讨论,该校将工作任务的难度按照“新手―上手―主办―主管”进行了区分,多次调研后最终确定八个典型工作任务,例如外贸企业及产品认知、涉外商务接待,等等。第三步,根据工作过程对课程进行开发。根据八个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内容,相应开发了八门工学结合课程,例如:外贸企业及产品认知、单证制作等等。第四步,确定教学模式。通过相关的分析,明确了课程的学习目标、内容、考核与评价以及课程标准。在实施过程中,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

例2: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课程体系开发。

该校在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的主要做法是:第一步,确定职业岗位及典型工作任务。通过市场论证和分析,结合国家职业技能标,确定该专业的6个职业岗位和14项典型工作任务,诸如石油化工分析职业岗位有3个典型工作任务,原料质量控制、产品质量控制和煤炭质量控制。第二步,分析典型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要求。通过收集一线分析人员的意见,结合毕业生的跟踪反馈,分析归纳相关职业能力要求,诸如原料质量控制要求的职业能力有相关资料收集的能力、原料采集及合理处理能力和环保能力。第三步,专业学习领域课程设置。根据职业能力要求,结合相关工种职业资格的要求,归类出 12个行动领域转换成12门对应的学习领域课程。

2 具有特色的中职药物制剂专业课程体系开发思考

上述两个案例在课程体系开发过程中均一定程度上参考了姜大源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途径与方法,其开发步骤通常包括四个阶段:第一步,工作任务分析。即根据专业对应工作岗位及岗位群实施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第二步,行动领域归纳。即根据能力复杂程度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整合,以形成综合能力领域也就是行动领域。第三步,学习领域转换。即根据职业成长规律和认知学习规律递进重构行动领域并将其转换为课程。第四步,学习情境设计。即根据职业特征和完整的思维过程分解学习领域为学习情境,也就是主题学习单元。这里要提出的是,除了学习情境之间应具有相关性、递进性和包容性外,每个学习领域之间也应存在关联,并能构成由浅及深的递进关系。而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更须避免形式化,即空有“工作过程导向”的壳,却仍是学科体系结构的“里”,只是将课程名称进行了更换。

我院药物制剂专业现设“四方向”,分别为药物制剂生产,药物检验,中药调剂以及医药购销。每个方向都有相对应的工作岗位。依据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开发理论,应将此四方向看作四个工作任务群。再从四个工作任务群中分析出四个方向的典型工作任务。以药物制剂生产为例,每一种剂型都有相对应的工作岗位和任务,例如片剂、胶囊剂、注射剂、丸剂等等。这当中既有通用性的部分,也有单一性的部分,如制剂包装岗位属于通用性的,压片岗位、胶囊灌装岗位属于单一性的;即有普遍性的,也有特殊性的,如压片岗位属于普遍性的,也有特殊性的,如粉针剂灌装岗位。这里的普遍性主要指国内设立此岗位的企业比普遍,特殊性主要指国内设立此岗位的企业相对较少,且岗位开设难度高的。通用性的、普遍性的岗位往往具有比较高的典型性,对学生而言,这类岗位也较容易实现就业。另外再结合企业专家意见,可确定此方向上的典型工作任务。

确定典型工作后,应分析完成此任务所需的职业能力,即确定行动领域。以压片岗位为例,其职业能力至少应包括:知识能力――熟悉GMP规范,熟悉片剂的性质与特点,掌握片剂的生产工艺流程,掌握压片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维护保养知识等;实践能力――正确、规范使用压片设备,妥善处理突发状况;团队协作能力――岗位操作人员熟练配合有效提升生产效率。

分析多个典型工作任务所需职业能力后,将其进行有机整合并转换为课程,形成具有内在逻辑性的课程体系。比如可将传统的药剂学课程按照典型工作任务岗位重新整合,并能在授课次序上配合药物制剂实训展开。也可将传统的药物制剂设备课分解,按典型工作任务的知识需求,分别插入到各个工作岗位内。需注意,课程开展时,应保持一定的顺序性以符合知识传授的规律。在课程内,按学习情境设计授课,且不同课程的学习情境之间应存在相关性以符合完成典型生产任务的要求。譬如在药剂学课程内开设“片剂”情境,同样的在药物制剂设备、药物制剂生产课程中也应开设相关学习情境,以在课程之间形成良好的程序性与包容性。

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开发,能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教学模式。学生在学校教育中掌握到与实际匹配的知识和技能。对中职学生而言,这无疑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综合职业能力,有利于他们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赢得先机。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基本问题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6(1):5-10.

[2] 纪淑军.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J].职教论坛,2010.6:44-46.

[3] 姜大源.中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认识基础与课程体系创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341):13-15,23.

篇8

关键词:课程体系;会计综合实训;工作过程

高职会计专业培养的是能够满足会计岗位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会计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够迅速适应会计岗位,完成会计工作任务。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对会计课程进行设计时,必须与学生未来的会计工作环境、工作任务高度一致和融合,从而区别于以往理实分离的课程体系,特别是会计实践类课程教学体系的开发。下面,本文就以会计实践类课程中的核心课程《会计综合实训》课程为例,来初步探讨如何构建会计实践类课程体系。

一、设计理念

企业对于会计人才的需求要求在课程体系构建中,应当走出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课程体系的开发,特别是对于实践综合性强、要求高的《会计综合实训》课程,应当形成以“会计工作过程”为主线,以“工作任务”为实训项目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即根据企业会计工作特点和工作流程,总结典型的会计工作岗位和工作任务,对原有的课程体系根据工作岗位的工作能力要求重构教学内容,并辅之以适应教学内容的教学主体和教学空间,与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相适应,从而在改革中使课程得以优化。

二、重构课程体系

《会计综合实训》课程是对会计要素核算岗位、成本核算岗位、纳税核算岗位等岗位进行综合培养的实训课程,培养学生在会计工作过程中各个会计工作岗位上的综合职业能力,加强了学生综合会计能力的提升。基于这一出发点,课程建立了以“会计工作过程”为主线,以“工作任务”为实训项目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其中,以“会计工作过程”为主线是指实训项目的安排是参照会计现实工作中的核算顺序;以“工作任务”为实训项目是指在每个教学模块在设计其实训项目时,现实工作任务设立,增强实训的真实性。

具体的开发过程为:

1.采用问卷、走访、座谈会等方式调查毕业生的主要就业领域的会计工作特点和工作流程,用人单位的会计工作环境和用人需求,并形成一手资料;2.根据调查的一手资料,总结典型的会计工作岗位和工作任务;3.根据会计岗位的实际工作要求和所需工作能力重构以“工作任务”为实训项目的模块课程体系;4.围绕实训项目设计具体的实训内容和课程实施过程。

这样的课程体系使学生既熟悉每个模块中工作任务的具体要求及做法,如建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又能够将各个工作任务前后贯穿、有机组合,体现了清晰而高效的工作过程,为学生毕业后实现零距离就业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设计

《会计综合实训》课程为了更好地体现基于“会计工作过程”化的教学,以“工作任务”为实训项目建立了不同的教学模块。从模块设置上看,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认知和准备阶段:包括对企业的认知、对主要会计岗位的认知及会计基本技能的熟练,即实训项目一和实训项目二;第二部分为模拟会计环境下的综合实训阶段:以企业会计核算流程为思路将“会计工作过程”加以呈现,并在这一过程中强化不同工作岗位的特点及合作特点,即实训项目三至实训项目七。以实训项目一为例进行设计。

实训项目一:企业认知与基本技能实训(8学时)

(一)工作任务:

1.认知企业

任务分解:(1)企业性质、注册资本等基本情况;(2)生产概况,包括车间设置、生产流程等;(3)会计岗位分工及特点。

2.认知企业的相关利益主体

任务分解:(1)工商:认知办理营业执照流程、办理年检方法;(2)税务:办理税务登记证、购买发票、申报纳税等业务;(3)银行:开立银行账户方法、银行结算方式等。

3.熟悉基本技能

任务分解:(1)熟练掌握会计书写规范;(2)珠算与点钞技能;(3)算盘、计算器及小键盘等财会专用工具的使用。

(二)工作岗位

1.出纳岗位。2.各类会计要素核算岗位,涉及固定资产核算岗位、材料核算岗位、成本核算岗位等。3.纳税核算岗位。4.主管会计岗位。

(三)活动设计

1.生产现场教学:通过实地参观,考察企业生产现场,由校外实训基地的企业实训指导教师对企业及其相关利益主体的基本情况及相关业务流程做全面讲解;2.实训教师演示:教师采用实训材料、实训工具、多媒体教学软件等教学设施对会计基本技能进行立体化、直观化的现场演示及详细讲解;3.小组学习和观摩:在校内实训指导教师的引导下,将实训学生进行分组,通过组内成员交流、讨论和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鼓励表现优秀和具有特色的小组成员为同学进行演示,实训教师进而做点评并提出更具针对性的建议和要求。教师既保护了学生积极参与的积极性,调动课堂气氛,又通过选取学生中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解剖分析,达到了良好的互动效果。

(四)工具与媒体

1.多媒体教学设备及教学软件。2.企业典型会计业务原始材料等实训材料。3.算盘、计算器等实训工具。

四、教学资源与教学方法

在重新构建的会计实训课程体系基础上,应当积极拓展教学资源,采用“校外专家引进来”和“校内教师走出去”的模式培养多元化的教学主体,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实训场所的立体化也是工作过程化课程体系实施的基本保障,应当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建立更多的校外实训基地,改善校内实训环境,使得学生可以随着实训任务的逐层推进到企业现场、会计实训模拟实训室等场所,从而有目的的完成实训任务。

在教学方法上,改变原有的以教师讲解为主的状况,积极推行以“工作任务”为模块化教学项目,以工作过程中的核心任务设计教学内容,学生被分设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共同完成以“会计任务”为实训项目的众多模块,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形成了一个职业群,能够综合感受会计岗位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提高自身在出纳、会计要素核算、纳税核算等方面的会计技能。并采用小组教学、角色扮演、现场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展现,以完成教学任务。

《会计综合实训》课程作为会计专业实践类课程的典型代表,成为课程体系改革的重点,根据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和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构建以“会计工作过程”为主线,以“工作任务”为实训项目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成为改革的必然。而这一课程体系的顺利实施依赖于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和实施过程,所以,多元化的教学主体和真实性的实训环境显得尤为必要,这就需要加大与用人单位合作的力度,从而培养社会和用人单位需要的会计人才。(作者单位:潍坊工程职业学院会计与统计学院)

我校《会计综合实训》课程为2011年度山东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该论文为精品课程建设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唐秋玲.应用项目教学法改进会计综合实训体系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4(4)

篇9

关键词:项目教学;典型工作任务;会计专业;职业教育

一、高职会计专业典型工作任务的描述

会计专业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主要有货币资金处理、企业经济业务核算、税费计算与申报、产品成本计算、财务报告编制、财务报告分析、会计信息管理、审计业务、企业资金管理、投资管理、全面预算管理等。

1.职业能力的构建

在对专业行动领域和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分析技术人员或者工人完成典型工作任务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为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的转换和学习领域的产生打下基础。

2.知识领域分析

职业能力的分析形成了能力库,在此基础上,要形成知识库必须着眼于岗位工作过程和工作目标,根据完成正常工作所需要的职业能力,以及实现工作目标所需的职业能力和知识,来确定专业知识领域。根据职业能力五阶段发展模式,学生职业成长的每个能力阶段所需的知识也是递进的,从定向和概括性知识、关联性知识、具体与功能性知识、基于经验的学科系统化深入知识,共同构成知识领域,支撑学生的职业成长。

二、实施项目教学的必要性

“项目教学法”是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它首创于美国,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学生全部或部分独立搜集、选择信息资料,解决在处理项目中遇到的困难,通过小组的共同研究,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1.符合职业教育改革精神,增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相对于传统教学方法而言,项目教学法直接向学生展示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并由学生归类整理以及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更强调团队协作的互动学习,学生学习热情高,锻炼了动手操作能力。在考核上,也以动手操作能力的高低来评价学生。

2.模拟仿真工作环境,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项目教学法要求用科学的课程体系、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以相关学科的专业教师组成团队,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让学生人人动手参与,在小组完成任务过程中,团结协作、锻炼人才培养方案中重点培养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体会完成工作的艰辛和快乐。让学生除了掌握必须的理论知识外,还具备团队协作精神。

3.体现服务区域经济,真正实现为企业服务。社会发展对能力的要求也是会变化的,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要求教师进行的大量的企业调研和并追踪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反馈信息。具体而言按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要求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走访调研,掌握企业对会计专业毕业生能力要求的第一手资料,并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修订教学内容,体现“为企业服务”的宗旨,充分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为毕业生“零距离”上岗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精心组织项目教学

1.突破各章节之间的条块分割,基于工作过程准确选择最近发展区。

要从实际经济业务中选择典型的工作任务,以工作过程的先后顺序选择教学内容,在内容组织上,避免内容的重复以及应充分考虑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特别是结合学生原有知识结构,选择最近发展区更是决定教学是否成功的前提,在划定区域时要考虑教学内容、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学气氛、教学环节等诸多因素,重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动手操作的能力。

2.以任务驱动为指导思想,确定典型工作任务所对应的岗位标准。

会计的主要职能是核算反映货币资金的循环周转,在核算资金的筹集、运营、退出时都有会计岗位操作标准,都囊括着相应的知识点,教师要引导学生逐一掌握单个知识点,最终能举一反三的综合分析应用,透过繁杂的业务体系总结其经济本质。

3.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课程教学总体目标以及知识、能力、情感与素质的三维单元教学目标上。

以企业财务各个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确定各种岗位课程总体目标,进而又对每个岗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情感素质要求进行详细的阐述。在课程目标体系中,不管是总目标,还是阶段目标,都是基于岗位的工作任务确定的。为了便于教学,对教学目标按知识、能力、情感与素质三个维度具体细分每个工作任务要掌握的内容,力求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根据岗位实际工作过程的需要,在组织教学时针对在校学生缺乏社会经验的特点,按照由实践到理论,再由理论到实践的思路,安排教学。在顺序上考虑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特别是在实训内容的安排上围绕会计人员工作过程,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组织安排教学内容。

四、项目教学法在会计专业课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设计

课程设计贯彻了“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意识的培养为主旨”的教学原则,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体会,从而实现了课堂教学与校外职场的结合。下面具体以出纳岗位实务这门课的现金收支业务为例介绍项目教学发在教学中的应用。

1.岗位课程一体化。本课程以企业财务工作中出纳岗位从业人员为主要培养目标,以岗位需求的货币资金、票据的保管;现金收支业务;银行存款收支业务为课程主要内容,从而实现岗位需要与课程内容的无缝对接。

2.教学模式工作导向化。建立以完成出纳岗位工作任务为导向,突出学生操作技能及职业能力培养的导向化教学模式。

3.教学实施层次化。以情景模拟、任务驱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分组讨论等形式提出问题;以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启发引导,归纳总结分析问题;以完成课堂教学中提出的具体工作任务达到解决问题为最终目的。(本文系河北省商业经济学会研究课题《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研究——如何将会计典型工作任务从行动领域向教学领域转变》(立项编号:HBSJ20110002)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5

[2]高林 鲍洁.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9

[3]黄秋明.高职课程质量保证体系研究从教学走向课程[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7

篇10

[关键词]岗位工作过程课程教学体系进出口单证实务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09-0084-03一、引言

《进出口单证实务》是一门实践性、涉外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也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进出口单证工作贯穿每笔进出易的全过程,在出口贸易中,单据制作的正确与否是出口结汇能否顺利实现的一个关键。但目前单证课程教学还存在教学内容与教学组织不合理、教师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学生英语基础差、教学资源不够真实、过于平面化等问题。[1]这不符合职业教育所倡导的“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工作过程为导向,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指导思想。鉴于此,本文将从外贸单证员岗位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的调查分析出发,按照“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岗位工作过程为主线,以项目任务课程为主体”的总体思路,构建《进出口单证实务》课程教学体系,以期解决以上问题,使学生能够更快、更好地掌握相关职业技能,实现高职院校培养目标和企业需求“无缝”对接。

二、外贸单证员岗位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的调查分析

为深入了解外贸单证员岗位的情况,我们在学生顶岗实习和教师暑期顶岗实践期间,以访谈和问卷的形式对湖南和广东珠三角地区的22家中小型外贸企业进行了广泛调研。本次调研内容主要涉及单证员岗位的具体工作任务、职业核心能力和职业素质三个方面。对调研结果加以分析和整理形成了表1。从表1可看出,外贸单证工作的工作量大,时间性强,涉及面广,不仅要与企业内各部门协作配合,还需与交通运输部门、商检机构、海关、银行、保险公司以及相关的行政管理机关进行纵向和横向的联系。因此要顺利完成单证工作任务,就要求外贸单证员具备敬业的精神,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此外,还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较强的时间观念和守法的意识等职业素质。

高职《进出口单证实务》课程的教学体系设计须强调职业能力的重要性,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能力目标模式的实现,突出专业实践课的应用性,突出专业人才培养的市场化,以岗位群需要为依据,以行业和产业为依托,以技能和岗位能力为目标。[2]高职《进出口单证实务》课程的教学体系的设计须遵循正确、完整、及时、简明、整洁的制单工作原则。(见表1)

三、以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教学体系设计

(一)课程设计思路及内容选择

以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进出口单证课程设计就是要以外贸单证员岗位职业标准为依据,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真实岗位工作任务为载体,以职业活动为主导,通过典型工作任务融“教、学、做、赛”为一体的课程建设模式。在教学中打破传统教材的章节编排顺序,按照实际一票业务中制单流程组织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整个操作流程。进出口单证课程在设计时要以发展学生岗位能力为目标,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单证制作等静态技能,还应培养学生在多变工作环境中分析问题、处理事务、承担责任等能力和素质,并强调学生在具体角色的位置上分工合作,强调单证之间的联系。本课程在教学内容选择上既考虑到项目任务的连贯性,又兼顾到项目任务的独立性;既考虑到知识能力够用的原则,又兼顾到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课程内容分为进口与出口两大块,分别涉及审证和改证业务、制作商业发票和装箱单、制作订舱委托书和办理订舱、制作出境报检单和办理报检、制作和申领原产地证、制作和整理报关单据、制作投保单和办理保险、制作其他结汇单据、制作汇票和整理单据、单据审核和归档。

(二)课程整体教学过程设计

基于外贸单证员岗位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的调查分析,本课程在整体教学活动中将工作任务的内容进一步细化,详见表2。[3][4]

(三)课程单元教学模式设计

我校按照上表2的顺序和步骤来组织整个教学活动,并采取“六步”教学模式。第一步,分配工作任务。向学生布置工作任务及提出完成该任务的基本要求,让学生对将要做的工作有个大概的了解,该工作任务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初级演练任务,另一个是高级演练任务。第二步,教师给学生展示一个已完成的跟学项目任务样本,使学生对自己将要完成的工作有更加深入的认识。第三步,教师对已完成的跟学项目任务样本进行分解与示范讲解,学生进行跟学,教师将完成本任务所需要的知识点、能力点、素质点融合在本项目任务中进行系统的讲解和分析,只需突出重难点,无需面面俱到。第四步,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独立完成初级演练工作任务,该过程可以在课堂上完成,教师指导和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全部转化到实践中。第五步,学生在机房完成高级演练项目。第六步,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同时由学生来点评各个任务的完成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帆.“外贸单证”课程建设的若干问题与改进思路[J].教育与职业,2013(2).

[2]姚芝楼,王建国.高职高专实践教学模式的建构[J].中国高教研究,2006(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