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的夜晚范文

时间:2023-04-01 10:37: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恐怖的夜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恐怖的夜晚

篇1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转眼夜幕降临,一阵冷风吹过,万物都在瑟瑟发抖,头顶,一弯诡异的钩月似乎在恐惧什么,悄然躲在了一片黑压压的乌云里,惨白的光,顿时变成了无底的暗。

天愈发黑暗,离家的路也越来越近,山路确实崎岖不平,两旁的树木也都耸拉着残缺的身体,“咚,咚,咚”前方传来一声声古老的钟鼓声,一股气流旋刮过来,刹那,身体难以控制地抖动。“我在阴间好寂寞,今晚,陪我好吗?”我手心在出汗,加速了前行的脚步,前面不知何时竟然多出了一间房间,门口,一个巨大而恐怖的骷髅站在那,足有十多米高,两边两个“护魔鬼卫”,突然,后面不知一股什么力量,把我推进了房间,一个身上流满鲜血的人朝我走来,我吓得尖叫起来,背后又来了一个穿着官服的僵尸,身上到处挂着鬼怪的玩偶,一双血淋淋的手向我接近,握住了我的脖子,我拼命抵抗,才得以逃脱。遍地的骷髅,血迹随处可见,整个房间皆是一股血肉腐烂的味道,我吐了出来,脸色发白。这时,黑白无常和鬼魂们竟然脱去了衣服,我惊呼了一句,然后和他们抱在了一起,欢笑起来。

惨淡的月光透过窗落在地上,毫不掩饰地泛出阴冷刺骨的感觉,那一夜,彻夜难寐,那一夜,万圣节前夜。

篇2

2010年4月,财政部、证监会和审计署等五部委联合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同2008年5月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一同构建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指引我国包括制造业在内的所有企业建立内部控制框架,是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的重要保障。

我国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认识相对较晚,目前,我国大部分制造业企业虽然在形式上建立了内部控制体系,但在内部控制体系的完整性和有效性方面仍存在各种欠缺,企业内部控制环境薄弱。制造业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多居支柱性地位,为了使制造业企业能保持较强的运营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就必须建立完善而切合实际的内部控制机制,以此指引企业的经营活动。

二、企业内部控制概述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对内部控制做出了明确的定义:内部控制是对企业一系列用于内部管理的措施的统称,目的是保证企业各运营环节的有效运行,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保障财务信息真实可靠,确保资产的保值增值,最终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

制造业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为了保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确保会计数据记录的真实与准确,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防范和发现企业内部和外部的欺诈行为,而在企业内部所采取的一系列调节方法与监控措施。内部控制是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它的主要作用是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以及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约束企业内部会计相关工作的各项经济业务活动及相关岗位,它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高度一致,因此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

三、我国制造业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内部控制环境薄弱

我国制造业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相当大的比重,而且制造业企业通常规模比较大,人员多,经营风险高,管理难度比其他行业大,对内部控制的要求也比其他行业高。但由于制造业企业的发展时间较长,部分企业领导的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一部分高层管理者对财务知识特别是内部控制知识了解的不多,利用内部控制来提升企业管理的意识薄弱,对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不重视。同时,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是一项需要企业全员参与的过程,但目前企业大部分员工对内部控制缺乏正确的认识,不能主动参与到企业的内部控制过程当中,员工对内部控制的维护意识也非常薄弱,不能按照企业内部控制的规范严格控制自己的行为,这就直接导致我国制造业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已经建立的内部控制体系在企业管理中也无法得到有效的实施。

2.企业缺乏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

我国制造业企业在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面临来自企业内外部的各种风险,如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政策风险、技术风险等。内部控制体系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对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和预防。然而部分制造业企业管理层对自身所面临的风险认识不足,没有风险管理意识,缺乏风险评估和决策机制,没有针对企业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制定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更没能对重要事项和高风险领域采取更为严格的控制措施,导致企业不能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制定企业的经营决策,内部控制体系难以真正发挥作用。

3.内部控制制度与执行相脱节

首先,虽然我国制造业企业大部分都按照国家要求建立了内部控制体系,但是内部控制制度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有些企业只是为了满足国家要求,没有根据自身真实的经营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这导致部分制造业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其次,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受到限制。一些企业虽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了相对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并没有完全按照内部控制的要求操作,这就导致内部控制制度与执行相脱节,内部控制体系形同虚设。

4.企业信息化管理不健全,沟通渠道不畅通

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企业带来了很多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但不少企业的管理者没有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在内部控制方面的重要作用,对管理信息化的投入较少,这就使企业在管理信息的收集、传递、有效整合方面存在欠缺,企业管理者不能及时、全面了解企业运行的状况,准确识别企业面临的风险,从而无法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

5.内部审计职能弱化

内部控制体系的良好发挥离不开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很多企业没有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有的企业即使有内部审计机构,由于企业的重视程度不足,或内部审计部门没有独立于其他部门之上,导致企业的内部审计职能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削弱了企业内部控制的效果,也不能及时发现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漏洞和隐患。

四、完善制造业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议

1.完善企业的控制环境,建立良好的内控实施基础

目前我国制造业企业普遍存在内部控制意识落后,对内部控制体系缺乏重视的问题,企业内部转变观念就成了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首要任务。首先,领导重视是发挥内部控制作用的重要前提,企业管理层应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树立以内部控制体系提升企业管理的意识。其次,加强对企业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培养,使每一个员工都能积极参与到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中来,并在日常工作中严格按照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进行。

2.建立风险评估体系,提高内部控制效率和效果

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必须能有效的评估影响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各类风险,以便提前规避和化解这些风险。随着制造业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等各类风险逐渐增加,风险程度不断提高,企业必须根据本企业经营各环节的风险控制点,建立健全风险预警系统,识别企业可能面临的危机,同时确定关键控制点,针对关键控制点制定具体的内部控制措施,提前采取防范措施,进而达到规避风险,使企业损失最小化的目的,提高内控效率和效果。

3.构建完善的控制活动,使控制活动具有可操作性

制造业企业应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并充分考虑本企业的自身特点,制定符合本企业现状的内部控制制度,只有良好的控制活动才能得到有效落实。企业还应该严格划分部门职责,并将职责切分与授权控制相结合,使企业各职能部门、各岗位员工都能明确自己的职责,企业还应制定明确的考核制度,以便员工能标准正确的完成各项工作;完善企业的财务会计制度,加强各岗位的职责划分,使管理者能及时了解企业的运作;将内部控制制度贯彻到企业日常生产经营的各环节,有效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

4.加强信息沟通,提高内部控制效果

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建立良好的信息交流平台,有利于准确识别、全面收集来源于企业内外部与生产经营相关的重要信息,进而为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同时,企业还要及时将所获取的信息传递给内部相关人员,促进企业内部信息在不同部门之间的交流与使用,使得相关业务部门能够采取及时有效的控制措施,提高内部控制效果。

5.加强企业内部审计,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

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完善企业内部监督是保证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真正发挥作用的重要手段。要确保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切实有效的得到执行,必须建立监督机制。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或建立内部控制自我评估系统就显得尤为重要。企业管理者应当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的重要性,重视审计人员队伍建设,并进一步提高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应直接对最高领导层负责,企业通过内部审计部门对各级管理层的管理活动和财务活动进行监督、评价,及时发现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漏洞和隐患,针对所出现的问题和内部控制制度执行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及时进行改正,确保内部控制制度得到切实执行。

篇3

目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理论和实践工作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尚未正式提出权威性的内部控制标准体系,对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合理性及有效性更是缺乏一个公认的标准体系。绝大多数企业的内部控制意识不强,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也存在很多误区,甚至认为控制只是针对宏观经济而言,以为通过改革,企业存在的一切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事实上,只在宏观经济范围进行控制还远远不够,也不能在微观经济中片面地以改革取代控制。改革不是万能的,片面强调改革组织结构的重要性,忽视控制方式的跟进和强化,会使企业的改革同微观治理机制相脱离,再加上公司治理结构上的先天不足以及组织结构和人员素质等方面的原因,致使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普遍薄弱。在改革开放的国策不会改变的宏观背景下,目前我国企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强化企业的内部控制。加强和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也是企业自身生存发展的客观需要。

一、内部控制制度的标准

一般来说,一项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应达到以下标准:一是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能真正成为企业管理者的行为规范、操作指南,事权划分明确具体,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二是控制触角应深入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不留控制死角,也就是说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均应纳入内部控制范围;三是控制程序规范,要形成科学的机制,尤其是要把对经营管理过程的控制放在突出的地位,通过控制,防患于未然;四是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使内部控制的功能得到有效发挥。

二、实施内部控制的措施

从目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实际情况来看,要达到上述标准,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如何把握授权的度

企业的经营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保证这个系统的正常运行,合理授权是至关重要的。

(二)如何提高被控制对象的受控度

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对企业经营的所有环节和从事经营管理活动的所有人员实施的全方位的控制。提高被控制对象的受控度关键有两点:内部控制制度的科学性,主要决策者的受控程度。

(三)如何提升规范控制程度

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企业经营管理的所有方面和所有环节。对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的控制,不能靠人治,也不能靠简单的出纳控制、财务管理来实现,而是要靠一套科学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来规范管理行为,让管理者在从事经营管理的活动中知道干什么,怎么干,按照规定的程序来完成工作任务,接受规定的控制管理。

(四)如何提高控制人员的熟练程度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中心是财务会计控制,承担内部控制职责的主要是财会人员。因此,财会人员要能真正担当起内部控制的重任,更新知识,提高操作能力就显得刻不容缓。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对企业经营管理各个环节实施有效监控的制度,它大大突破了财务会计的工作范畴,大大超越了财务会计的知识领域,是投资、金融市场、营销、法律材料信息等多方面知识的融合。没有相应的知识支持,内部控制不可能完全到位。

三、保证内部控制制度有效实施应解决好的几种关系

在按照一定的标准企业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研究解决好如何把握授权的度、如何提高被控制对象的受控度、如何提升规范控制程度、如何提高控制人员的熟练程度问题的基础上,为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还必须正确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一)控与被控的关系

协调控制与被控制之间的矛盾是事关内部控制制度成败的关键。什么时候控制与被控制的矛盾协调好了,企业经营就稳定,企业效益增长就快。

(二)控点与控面的关系

严谨的内部控制,不仅要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实行全方位的有效控制,把企业经济活动全面置于经济监控之中,而且要对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方面、重要环节实行重点监控。

(三)控制与创新的关系

实施内部控制是为了保证企业经营健康发展,控制没有资产再生的功能;而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力的源泉是创新,即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只有不断地创新,企业才能不断地适应市场的变化,生产经营才有足够的动力。有活力的内部控制制度应是推动企业创新的制度。对企业创新工程给予足够的支持,在支持中对创新过程实施全面控制,防止在企业创新过程中产生舞弊行为。

(四)硬控制与软控制的关系

硬控制指的是内部控制制度中那些必须遵守的规定,它在客观上规范和约束着会计人员和其他管理者的行为。而软控制是指那些属于精神层面的东西,如管理风格、管理哲学、企业文化及内部控制意识等,它主要靠理念,习惯、管理者的道德观、价值观等来维系,以发挥其作用。为了有效地控制企业的经营活动,实现其经营方针和目标,就必须软硬兼施,实行综合控制。

(五)常规控制与例外控制的关系

内部控制的主要控制对象是企业的常规业务活动,如果企业发生未预料事项或不常发生的事项,则现有的控制将会失去效力。常规控制与例外控制的关系,实际上就是内部控制中一般授权和特殊授权的关系。

(六)内部控制的灵活性、协调性及简便性的关系

企业控制系统应该具有足够的灵活性,使其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要。同时,它也应该与企业内部的工作程序相协调。内部控制的程序应简单易懂。一个难以理解的控制系统只会产生不必要的误解、失误。

(七)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的关系

会计控制是指对会计记录的可靠性有直接影响的内部控制,其目的是为了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保护财产的安全与完整;管理控制是指对企业内部非会计性质的经营管理活动所实施的控制,其目的是贯彻经营方针,实现经营目标、提高经营效率、增加企业盈利。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不可分割的整体。

篇4

关键词:软件企业;内部控制;风险评估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01

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产业在我国经济组成中日渐蓬勃,软件企业更是成为信息时代的标志化产业,与国家经济的腾飞、政治的发展和民生息息相关。软件企业的发展,不仅受到外部环境诸如法律、政策、制度的影响,更受到内部因素诸如管理和控制的制约。

如何建立与完善现存的软件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可从以下方面进行考虑:

一、软件产业的业务特性

软件产业相对于其他普通产业,由于其产品不是一般实体,而是抽象的实体。因而软件产业有着独特的业务特性,如下所示:

1.成本特性

软件产品的成本不是简单的实体材料生产成本,而是以人的智力劳动生产时间为成本的。最显著的特性是,软件产品的成本中不包含边际成本。即产品被开发投放到市场以前,复制几乎不花费成本,因此销量增加并不引起总的成本增加。同时由于软件产品不需占用库存、不需运输过程就可以直接在网上出售,维修业务也是类似。这些都构成了软件产业的成本特性。

2.抽象特性

由于软件产业的产品是特殊的具有逻辑功能的抽象实体,因此可见性不高,出售时的载体软盘、硬盘、驱动都无法显示和保证其具体和实际的功能。

3.难保证性

软件产品的难保证性表现在消费者的获取渠道难以保证、产品开发的进度难以保证、产品质量的标准和维护难以保证。造成这种不确定性的因素不仅有网络资源更加良莠不齐、测试技术尚不完整、质量指标缺乏标准等外部因素,还有软件企业内部生产环节复杂且环节之间关系复杂因而难以控制的原因。

二、软件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和必要性

我国软件企业在当今的全球软件市场中还处在比较弱势的地位,无论是从整体规模还是技术水平及内部控制上都有待提高。软件企业内部控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治理控制环节问题

治理控制是内部控制的第一个环节,而这个环节的问题主要与这样的方面有关:第一,董事会机制的建立不够完善,即董事会没有起到独立行使权力的作用;第二,监理会没有起到真正的监督作用;第三,对经营者的管理和制约不够。

2.人力资源控制问题

人力资源控制是内部控制的核心环节。我国软件企业在选拔人才中还受到传统思维的制约,只注重招聘高学历的大学生,最后缺少高级研发人才,而一般编程人员太多。此外,高级人才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常常跳槽放弃长期单一的编码工作,造成了人才的流失。

一个好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协助软件企业保持持续的业务进步,提升公司管理质量,又可以维护股东和投资人的利益。而若要建立一种科学的、完整的、高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不仅要探讨内部控制理论,还要基于企业战略管理和经营管理的角度,提高软件企业风险意识,增强内部审计功能和公司治理。

三、软件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在进行软件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时,需要遵循相互牵制、协调配合、程式定位、成本效益以及整体结构原则。简单来说,就是在内部控制制度中,对于同一个产品任务,至少要两个部门共同参与互相检查、各个环节的程序需要相关部门协调完成、合理地对各个岗位进行分工让人人负责、内部控制的花费不能超过成本效益、各个小环节的内部控制必须服务于总体的内部控制。

具体的步骤如下:

第一,项目启动。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成立项目小组,明确小组成员及职责,制定项目计划和项目实施步骤,并报管理层审批。

第二,自上而下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这一阶段主要围绕战略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合规风险四个层面进行评估。根据18个《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与企业现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明确企业目前面对或未来可能面对的各项风险,形成公司风险清单。

第三,识别和评估公司层面的控制。这一阶段主要围绕组织架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社会责任、企业文化五个方面进行评估,识别出对财务报告要素有直接影响的、有效执行的公司层面控制活动,评估其对相关风险的敏感度、有效性和充分性,确定流程层面的工作范围。

第四,确定并评估流程层面的控制。这一阶段主要进行流程梳理,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目前企业的IT环境,识别所有合规范围内的IT控制。具体做法有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对象进行内控识别和评估工作;采取访谈、审阅相关制度文件的方式了解现有内部控制执行要求;进行穿行测试,验证内部控制执行要求是否有效;识别现有内部控制缺陷,并获得评估对象对缺陷的确认;为评估对象提出整改意见及整改时间表。这一阶段评估对象的配合对于整个评估能否成功具有重大影响,比如,对于项目组提前给出的《访谈清单》,积极安排相关领导、岗位的访谈工作;对于项目组提交的《所需资料清单》,迅速准备、及时提交相关资料;对于项目组识别出的风险、现有控制现状、发现问题等内容,及时反馈确认;对于项目组的整改建议,积极推行等。

第五,测试评估和形成长期的监督机制。这一阶段首先需要制定控制测试的策略,明确测试内容、测试方法、测试执行人员以及测试时间,通过抽样测试验证控制执行的有效性、识别控制执行中产生的问题,最后形成内控自我评估报告。至此,企业内控建立完毕。之后,还需要建立长期的监督机制,明确监督组织、监督流程,定期、不定期对内控的执行进行检查,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达到提升效率、节约成本的管控目的。

而相应的完善策略如下:

1.完善治理控制体系

比如,董事会和总经理责任分离策略,即董事会和选出的经理层分别负责。董事会要对经理层进行工作评价,确保总经理的业绩是在合法的操作下取得的。不能再采取以往的责任交叉策略,否则会造成监督和被监督人是同一个,责任流于形式,内部控制也无法进行;还有监理会的责任独立原则,监理会要对董事会、经理执行权力时的违法违章行为进行独立的监督并对这些行为有责任提议及时的召开股东大会予以处理。

2.提高全员内控意识

内部控制不仅对管理水平的提高起到一定的作用,同时对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也有一定的帮助。因此,企业一定要充分认识内控的含义及意义,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内控制度在建立及执行上没有偏差。一方面,单位的管理者不仅要提高自己的观念外还需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树立起全员的内控意识。制度的建设对于各个企业来说是非常必要的环节,企业如失去了制度的约束,无论是工作的流程还是各部门的工作职责方面都失去一定的规范化。

3.完善人力资源设置

软件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也离不开人力资源的合理设置。比如,在人才选拔时,要挑选有干劲儿和团队精神的大学生,增加企业的新产品研发水平;对于大型的软件开发项目,要根据员工的技术水平特点,将人才设置到开发需要的各个环节。这样才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发掘他们的工作潜能;在对员工进行考核时,需要双向标准,不仅考核员工在工作中积累的行业经验,还要考核他们在开发中提升的技术水平,这两个等级的不同可以区分出人才的特点,更便于对人力资源的设置;另外,可以招聘一些编程能力优秀的蓝领为企业工作,既拓展了企业的人力资源层次,还可以降低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

4.完善系统控制理念

软件企业的内部控制,应该具有一种系统的控制理念。不仅需要管理控制的措施,还需要会计控制的参与。会计控制应该作为内部控制的核心方向。会计控制从国家法律要求出发,发挥于企业的各个部门的管理,对消除内部控制的隐患、及时发现并遏止非法的行贿受贿操作、保证企业产品安全和质量、维护员工的利益等方面具有重大的控制意义和作用。

最后,软件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完善,首先需要外部环境诸如法律法规和评价体系的支持,还需要企业将控制的实质和形式有机地统一起来,提高管理者的水平,满足员工的价值需求而不只是简单的加薪以实现信任管理的目标,最后要增强员工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对全体员工进行风险意识的培养,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实现软件企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建润,孙宏红,蔡永刚.军队财务内部控制外部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20).

[2]袁帅.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体系构建探讨[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02).

篇5

Abstract: The establishment of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in enterprise is the main means for improving enterprise management and increasing the internal management efficiency of enterprise. Based on these situation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trol status and problems of internal development in enterprises, and proposes measures to strengthen and improve the internal control.

关键词: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Key words: enterprise;internal control;system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6-0178-02

1 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意义

1.1 企业内部控制的内涵与发展 为推向企业的内部控制以及建立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首先它提高企业经营的效率,从内部开始自我调整,统一规划和约束企业内部人员,再以绩效评价来对绩效进行反馈,反过来刺激企业人员提升业绩效益,整个企业的内部控制是一个循环系统,最终的目标是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特别是电力企业里经济违法行为屡见不鲜,为电力企业的发展和内部管理的建设蒙上一层阴影,而这一现状是制约企业内部控制发展的内在因素,也是企业缺乏内部控制的表现。所以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主要举措就是实施一套完善责任明确、条例清晰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在内部管理控制中,实现“内部牵制和内部结构的互相制衡以及内部控制整体框架”,1993我国推出了关于“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条例”,确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发展的整体框架,从“概念”想实质性研究的发展推动了我国企业的传统管理向现代化管理迈进,并进入到了全面风险管理整合框架的成熟阶段。

1.2 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现实意义 企业实现自我完善和加强内部管理的主要举措就是加强和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这对于提高投资者对企业的公信度和信心也是非常重要的,进而最大化地实现内部管理的目标,有利于提高企业内部团队的凝聚力,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对以外风险的防范能力;除此之外,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是拓宽外部市场的客观需要,正所谓解决内部矛盾才有利于向外部发展,是企业谋求自身发展的必然途径。特别是为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的效益和效率,建设一批具有一流经济实力、一流管理水平和一流竞争能力的电力企业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也是软实力的体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正在于高强度的企业内部控制能够有效提高管理水平,以及规避企业经营带来的风险,更成为企业获得持续发展动力的保障。

2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

如上所述,加强和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的意义正在于此,目前许多企业发展不前,存在不少的发展矛盾,主要是由于缺乏内部控制而引起的。在我国的企业内部建设中经常出现这样的问题:在推进内部控制建设时,不少领导会考虑到因为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可能会影响到企业的团结,个别员工会产生对企业政策和发展方向的不理解,这种抵制情绪可能会反过来影响到推行内部控制的顺利,最终使内部控制不能被真正有效执行。所以这些电力企业在推行内部控制建设的问题是不得不考虑的,总体而言,企业内部控制上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内部控制环境方面 内部控制的环境是改善企业内部控制的主要因素,是企业实现内部控制、外部环境、控制环境的总称,企业环境的关键要素是“人”,特别是企业职员的素质,决定了整个企业内部环境,首先在企业人员素质上存在巨大的问题,包括管理层、董事会都缺乏有效的自律和内部控制。所以造成的结果是员工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的缺乏。职责的分配不明确,决策越权的现象屡见不鲜,最终高管成了内部管理制度的破坏者,内部控制因此失效,以及内部控制只是涉及了一些片面性的问题。

2.2 风险评估方面 风险评估作为内部控制管理的大多内容,大多数企业都忽视了风险评估的重要性,包括对现有风险的分析和识别,以及对未来企业发展风险的预测和评估。所以对风险的评估是企业实现内部控制的基础和前提。

2.3 控制活动方面 控制活动方面是企业实现高效内部控制管理的核心内容,它是结合了上述风险评估实现的,而国家以电力企业安全文明达标、创一流企业及厂(局)长经营目标等都规定有资产考核的内容,而这一要求与企业是否建立有效的内控制度密切相关。而我国目前的内部控制发展现状来看,企业缺乏建立独立的内部风险管理控制部门,导致了内部控制的效率偏低,没有科学的内部控制管理的预算和绩效考核制度,都不利于控制活动的正常进行和企业的良性发展。

2.4 信息与沟通方面 信息化发展是现代企业管理发展的新元素,能够及时地获取市场的最新准确信息,并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而信息沟通不通畅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这是制约企业发展的一大因素,给企业造成不小的损失。

3 关于加强和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

从前面输掉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现状来看,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无论是外部环境还是内部体制的建立都存在不少问题,所以加强和完善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对于提高企业人员的工作效率也大有裨益。

3.1 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是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先决条件,是所以价钱内部控制措施的基础。它是由“企业内部控制框架、企业文化、企业制度环境、内部控制组织结构和人力资源管理策略”等组成的,它与权责分配和内部审计机构有关,其重要的因素是“人”,也就是企业的每一个职员。改善内部控制环境也是从职员入手的,这是对完善内控环境的外在要求。

良好的法人结构是建立完善、有次序的内控制度的关键一步,它有效地解决了内部职员控制问题,在结构治理的结构上与经营的目标结合起来,法人治理结构重点是解决企业用人问题,目标是提高企业运作机制的有效性,经营目标和法人治理结构的目标保持一致同时也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效益。当然,企业内部环境的改善必须与企业的外部目标和组织体系结合起来,最终实现内部各个部门互相协调共同完成外部经营目标。

3.2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企业“软实力”的体现,关乎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改善,影响了企业员工能否更有效地工作,从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现状来看,企业内部控制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上还有不小的问题,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仅有利于反哺提升企业文化的建设,还有利于减少企业管理中的失误损失,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角度:

3.2.1 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企业的内部控制在于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它决定了企业员工的意识,是组成内部控制各个要素的基础,主要是从加强企业和谐文化的建设出发的,是构建企业现实主义层面的重要要素。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包括了“加强员工业务常规培训、组织多样化的团队协作活动和关于内控制度的培训。

3.2.2 加强人力资源政策建设 人力资源管理是内部控制的主要方向,它决定了是否能贯彻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条例,对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设产生积极的意义。同时也向了企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和责任意识建立,人力资源政策的建设包括了人员的聘用、常规培训、薪酬的协调、绩效考核和员工的晋升,良好的人力资源政策作为后盾,内控才能有效地实施。

所以要打造一流的电力企业,必须从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上入手,建立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防范经济上出现违规违法操作,这是电力企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莉娟,杨得正.内部控制理论的最新进展及其借鉴于启示[J].商业会计,2009.9.

[2]王民治,徐良金.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探析[J].云南财经大学报,2009.4.

篇6

关键词:企业 内部会计控制

一、内部会计控制的含义

(1)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者为了确保法律、法规以及经营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和完整,保证财务会计信息和其他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和可靠性,避免或降低各种风险,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实现既定的目标,对所属企业和人员的行为进行制约和规范,对所拥有的资金和财产进行维护和有效利用实施的一系列方法、程序和制度的总称,是一种自我检查、自我调整和自我制约的系统。 内部控制作为一项重要的管理职能和市场经济的基础工作,是随着经济和企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动态系统。内部控制包括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两个子系统。

(2)内部会计控制作为内部控制的子系统是指企业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内部会计控制的方法主要包括: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授权批准控制、会计系统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全控制、风险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电子信息技术控制等。

二、建立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的意义

(1)建立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客观需要。对于所有者来说,其最关心的是其投入资本的安全性和收益性,即实现资本保值、增值的目标,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有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作保障。对于经营者而言,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也是其履行受托经济责任,实现企业目标的重要保证。通过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能够协调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利益冲突,使双方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既能够规范经营者的行为,也能够促使所有者建立一种科学合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以调动经营者管理好企业、赚取利润的积极性,从而促使现代企业平衡、稳定、协调地发展。

(2)建立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是落实《会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必然要求。为进一步规范企业的会计核算行为和相关信息的披露,加强企业的会计控制,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我国已相继颁布和实施了有关的会计行政法规、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正在实施的新的《会计法》明确要求各单位必须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合法性。可见,建立和实施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也是贯彻落实《会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必然要求。

(3)建立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是参与国际竞争的迫切需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技术高度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速,我国企业面临来自外部世界特别是跨国公司的激烈竞争,这一经济现实迫切要求企业必须尽快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提高经营管理的效率和效果,以便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与国际惯例接轨。因此,从长远发展来看,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也是一种必然选择。

三、当前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企业对内部会计控制的认识程度不够。对于企业来说,其内部会计控制是一个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面控制过程,但在实际情况中,企业往往只重视事后控制,忽视对事前和事中的控制。许多企业只有事后的核算和分析,缺乏科学的事前预测和决策,事前制订的计划不科学,缺乏事中的及时监控调整,事后的奖惩也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企业负责人对内部会计控制认识不足。目前相当部分企业领导对建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重视,有的管理人员自身都不能遵守有关的控制制度。企业管理层存在重生产、轻经营、重开发、轻内部管理的思想,甚至把内部会计控制看作仅仅是财务管理部门的事情;有的高层领导者越权管理,使原本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有的员工粗枝大叶,责任心不强造成人为失误,甚至联合起来舞弊,使内部会计控制失去了其基本功能;有并未建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有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残缺不全的;也有的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将已制定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写在纸上、贴在墙上”,应付外来审计。有些企业领导认为单位里领导说了算,才能真正体现经理负责制,对建立内控会计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3)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执行力度不够。有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比较严密,但仅仅停留在纸上而未贯彻执行,成为一纸空文。如设备租赁未按制度贯彻内部牵制原则;有的财务付款手续不健全,不按合同规定付款;合同的签订、执行、付款都由一人来执行等;有的内部管理职责不清,企业内部没有建立决算、执行、监督三权分立、互相制约的机制;内部管理权限失控,不相容职务没有有效分离,职责不清,越权行事,给、贪污舞弊以可乘之机。

(4)内部监督缺乏或者作用不能充分发挥。良好的内部会计控制不仅要求制度化,同时应配有相应的监督制度。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没有建立内部监督制度,已建立内部监督制度的企业也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内部监督工作得不到必要的重视和支持。有些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监督流于形 式,没有建立整套的评判考核制度,奖惩制度也没有制度化。此外,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体制也不健全,各职能部门、各个岗位之间缺乏必要的协调与监督,各行其是,导致会计信息不能得到快速传递与交流,不仅影响工作的正常完成,同时对内部审计也极为不利。

(5)会计人员素质低或者专业技术水平得不到应有发挥。一般说来,在内部会计控制的设计与执行方面,会计人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会计人员的素质和独立性是影响内部会计控制系统职能发挥的重要因素。目前会计人员的素质相对而言不能满足投资者及企业发展的要求,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业务水平偏低,对会计人员的思想教育、业务培训也流于形式。致使部分会计人员监督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缺乏职业风险意识,职业判断能力不高,自我管制能力差,影响其会计监督职能的发挥。另外,企业经营者为了个人利益放松企业管理,使财务会计制度发挥不了应有作用,会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得不到应有发挥。

四、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对策

结合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建立和完善当前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对策: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加强企业环境建设,加强系统的风险评估,加强信息的沟通和实施有效的监督等。

会计人员素质是加强内部会计控制的关键。企业要通过科学合理的聘用、培训、轮岗、考核、奖励、晋升、淘汰等办法,提高财会人员整体素质。不仅要定期进行业务培训,不断提升业务水平,更要注意其职业道德及法制观念的培养。要建立考核、奖励、晋升、淘汰机制,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业绩、道德品质、思想操守等综合考核,奖优罚劣,充分激发会计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创造良好的控制环境。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应按照《公司法》等有关规定和“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原则进行。

树立风险意识,针对各个风险控制点,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通过风险预警、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分析、风险报告等措施,对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进行全面防范和控制。

严格控制信息系统的流程,传递真实可靠的信息、准确完整的数据;强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维护管理,保证按照企业会计信息的处理程序进行运作;加强病毒防治措施,保证会计信息的安全完整。

没有监督就等于没有控制,监督是对整个内部控制系统的再控制,主要由审计部门实施。重视和强化内部审计工作,要配备专职内部审计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对审计程序、审计方法、审计范围、审计人员职责等要有 明确的规定。内部审计机构应直接受董事会或者总经理领导,独立地行使审计监督权,充分发挥内部审计部门在内控中的监督作用。

六、结束语

虽然我国将会计控制制度上升到法律层次,但企业对内部会计控制认识不足以及会计控制监督缺乏力度等问题仍然存在。企业应建立和完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才能确保企业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下有效地规避财务管理风险,预防企业内部人员经济犯罪和管理违规,保证企业良好经济效益的实现。

参考文献:

[1]翟利艳.谈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J].会计之友,2006(29)。

篇7

关键词:内部会计控制要素 存在问题 完善措施

中图分类号:F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3-185-02

一、对内部控制的理解

内部控制是由管理当局设计,董事会核准,董事会、经理当局以及其他员工为达到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这三个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等五个相互关联的要素。

1.控制环境。反映董事会、管理者、业主和其他人员对控制的态度和行为。具体包括:经营作风、组织机构、董事会及审计委员会的职能、人事政策和程序、确定职权和责任的方法、管理者监控和检查工作时所用的控制方法,包括经营计划、预算、预测、利润计划、责任会计和内部审计等。

2.风险评估。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后,对于风险事件给人们的生活、生命、财产等各个方面造成的影响和损失进行量化评估的工作。风险评估是对信息资产面临的威胁、存在的弱点、造成的影响,以及三者综合作用而带来风险的可能性的评估。作为风险管理的基础,风险评估是组织确定信息安全需求的一个重要途径,属于组织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策划的过程。

3.控制活动。是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4.信息与沟通。企业内部的信息沟通是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组织内部有效的沟通主要作用在于把许多独立的个人、群体联系起来,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它有利于统一组织成员的思想和互动,以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有利于组织成员之间的信息传播,从而对知识的传播、生产、应用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信息沟通是有效领导者最经常性的活动,是群体心理与行为的重要方面。

5.监控。指管理当局制定的政策和程序,以保证达到一定的目的。它包括:经济业务和活动的批准权;明确各员工的职责分工;充分的凭证、账单设置和记录;资产和记录的接触控制;业务的独立审核等。

上述内部控制的内容将控制环境纳入内部控制范畴。刚开始人们只是将控制环境作为内部控制的外部因素来看待,但渐渐地人们认识到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由企业全体职工,主要是企业的管理者所造就的,是充分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得以建立和运行的基础及保证,因而是在企业的控制范围内的。二是不再区分会计控制与管理控制,而统一以要素表述内部控制,这是因为西方学术界在对会计控制与管理控制进行研究时,逐步发现这两者往往是不可分割的,是相互关系的。内部控制的方法包括授权批准控制、职务分离控制、会计记录控制、资产接触和记录使用的控制、内部审计控制等等。

二、目前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部分企业缺乏行之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财政部自2001年6月以来颁布了多项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并没有形成一个适合于各种类型单位的内部控制框架,也缺乏可操作的内部会计控制指南,很多企业在实际工作中无法建立起一套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内部会计监督不健全,管理控制的弱化导致了一些新型的经济犯罪案例时有发生,如管理者携带公款潜逃;挪用公款赌博;利用企业改制的机会中饱私囊等等。

2.我国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还不完善。由于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许多管理者的管理思想和经营方式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仍然停留在行政领导的角色上,没有把企业当作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个体。企业公司制改造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许多上市公司虽然设立了董事会、监事会、聘任了总经理,但在实际工作中,董事会的作用相对弱化。

3.风险意识差,企业缺乏内部压力。社会经济环境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企业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企业的经营风险也越来越高,但是从目前一些企业的现状来看,企业的风险意识还没有形成,更缺乏风险控制的机制。能否搞好内部会计控制工作更多的是取决于控制人员的责任感和风险意识。

三、完善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目前,绝大多数企业还未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对内部控制也存在很多误解,甚至有些企业对内部控制的概念非常模糊,再加上公司治理结构上的先天不足以及组织结构和人员素质等方面的原因,致使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普遍薄弱。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使得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同时企业改制进一步深入,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市场经济已成为法制经济,它要求各单位的经济活动在法律、法规、制度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企业管理为适应形势的需要,也必须逐渐走向规范。而作为企业管理基础的会计工作,更应走在企业各项管理的前列。为了促进公平有序竞争、提高企业的内部经营管理水平,就必须实行内部控制,因此,企业建立并健全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对控制单位内部各种经济行为、最终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非常必要,其具体体现如下:

首先,完善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是单位负责人获得及时、准确的会计信息,履行自己职责,对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的客观要求。单位负责人作为企业的核心领导,要对企业的计划、经营、生产、技术等各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科学管理并对其负责,要制订出正确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年度财务预算、决算方案及利润分配方案等财务事项。完成好这些事项的关键在于及时获得准确、真实、完整的信息。会计信息则是企业管理最基础的经济信息,因而尤为重要。修订后的《会计法》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作为会计责任主体,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但是,会计工作却是一门专业性、技术性、程序化很强的工作,并不是每个企业的负责人都了解、掌握会计知识,熟悉、精通会计业务的处理和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单位负责人没有时间、没有精力也不可能事必躬亲、事无巨细直接代替会计人员办理会计事务,那么单位负责人怎样才能及时获得准确、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并对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起责呢?为了解决这种矛盾,单位负责人就迫切要求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内部约束、定期考核、定期报告、建立评价奖惩机制,明确会计工作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工作规程和纪律要求,并有正常途径了解上述制度的执行情况和会计工作相关人员履行职责情况,从而保证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和完整,最终为单位负责人作出正确决策提供有力依据。

其次,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是防范单位出现违法会计行为,减少单位经济损失的有力措施。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在经济领域进行大举改革,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十分迅猛,但出现的经济违法犯罪现象却层出不穷。从各种犯罪案例可以看出,它们无不与企业内控制度的建立、健全密切相关。因为这些违法犯罪人员,他们在单位一手遮天,没有一种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来制约他们。没有制约的权力就是腐败的权力。就拿施工企业来说,会计人员挪用公款,单位职工携带公款外逃,单位职工盗卖工程材料、“小金库”的设立及领导干预合法经济业务等经济违法行为也时有发生;超付分包队伍款项造成烂帐使单位蒙受经济损失等情况也有存在。所有这些现象与单位内部会计监督职能的弱化,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失控是密切相关的。而修订后的《会计法》对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作了四个方面要求:记帐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重大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和其他重要经济业务的决策和执行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程序应当明确;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应当明确;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办法和程序应当明确。这样,只要在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并严格遵照以上规定,构成内部控制的网络,就可以达到减少、防范经济违法行为的发生,保护单位各项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资金流失,减少单位损失的目标。

最后,完善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更有利于会计工作人员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真正为企业的发展当家理财。我国企业在以前,由于受体制的影响,接受的多是一种纵向管理,会计工作偏重于会计核算,会计人员在会计监督方面的职能很难发挥出来,单位负责人认为会计人员的监督是故意跟自己过不去,不支持领导工作,其结果导致决策失误,企业效益受损。随着施工企业改制的深入,随着市场经济的法制化,单位负责人通过对经济法律的学习,特别是对修订后《会计法》的学习,意识到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重要性,摆正了自己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位置,真正认识了会计人员对自己的监督、对单位各种经济行为的监督是对自己负责,对企业发展负责,对企业广大职工利益进行保护的重要表现。在这种情况下,建立、健全内部会计制度明确了单位负责人的权限、明确了会计工作人员的权限,将会计监督职能规范化、制度化就可以减轻会计人员行使监督职能的阻力,有利于会计人员依法、按章办事,制止、纠正财务收支中的任何违纪违法行为,防止企业资产受损,真正为企业“把守关口”。

企业只有以财政部颁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为基础框架,建立起适合本单位的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才能够实现控制风险、保证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益、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完整的目标。也只有这样,内部会计控制体系才能真正成为遏制、堵塞国有资产流失漏洞、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梁磊.有效沟通在内部审计工作中的运用[J].中国内部审计,2006(7)

2.姜蕾.企业信息化环境下内部控制制度探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2)

篇8

关键词:内部控制 管理 完善

内部控制是以实现企业发展战略为目标,防范和控制经营风险为目的,规范企业各种业务流程为内容而建立的一整套符合企业管理要求的具有控制职能的组织规则、业务处理程序。在萨班斯案件后,国内企业也意识到内控管理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性,纷纷按照内控标准体系要求进行内部控制的建设。由于各企业的内控管理还处于启蒙阶段,内控建设基础薄弱,均存在一些不同程度的问题,导致企业内部管理失控,出现企业政策制定失误、国有资产频频流失、财务数据失真、隐瞒重大事实等现象。企业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持续改进和完善适合自身要求的内部控制管理措施和程序,不断提升企业治理水平、管理水平,推动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本人就自己对目前国内企业的内控管理的理解,浅析企业内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存在的问题

1、内控机构设置不合理

在企业管理层普遍认为内控管理用于对接上级单位、主管单位以及审计单位的检查,一般将内控机构的设置于其他部门下,有的附属财务部、有的附属监察办、也有附属综合部。内控隶属的部门往往会根据自身的理解和管理要求进行管理,对内外部内控检查的事项敷衍了事,处理业务时也参杂了较多的行政干预,致使内控偏离了其管理的真正目的,管理不够到位,未能发挥其对实际业务、效益方面的作用,不利于企业内部控制的完善和发展。

2、内部管控措施有待补充

内部控制规范并不是永恒的,不是静止不变的。特别是对于实行二级法人制,采用分级分散方式管理的大型企业,集团与地市公司之间、地市公司之间的内控管理也不尽相同,生搬硬套上级公司的内控管理措施及手段, 没有按照各地市自身的规模、业务性质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进行本地化,容易造成内部控制不切实际,较难控制企业运营中存在的风险。同时,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企业的发展要求越来越多,原有的标准和手段已无法控制现有的风险,需要不断更新补充内控管理措施,防止不必要的风险发生。

3、信息管理系统分散

为了提高企业的业务管理和提升工作效率,许多企业不断建设各种新信息系统,但由于缺乏统筹规划,系统的建设较多以自身部门为单元,按照自己的需求开发特定的业务功能,造成企业各系统之间的架构设计、接口设计、系统的实施以及数据统计均有所不同,相关的管理信息资源分散在多个系统中,产生了信息孤岛、应用孤岛和资源孤岛,不能资源进行共享。在统计相关信息时,需要人工核对和调整系统之间数据口径,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也较低,形成的数据存在传送延迟和差错的内控管理风险。

4、风险评估水平薄弱

根据最新完成的《中国上市公司2010年内部控制白皮书》统计显示国内上市公司风险评估水平比较薄弱。存在这种现象主要的问题在于一是企业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往往注重业务发展,而忽视其风险的防范;二是缺乏有效的风险评估方法,评估的内容不够深入;仅限于内部部分数据的测算,未能深入结合内外部因素进行针对性的分析;三是风险评估机构缺乏专业技术人员,风险评估力量薄弱,评估人员凭市场的经验和主观认识对风险进行识别、测算和评估,预估与实际容易出现偏差较大。

5、内控评价体系不健全

自萨班斯法案后,各大型企业根据内控的要求陆续建立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基本按照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几个方面进行规范,设置了相应的流程、风险点和控制措施等等。但对于内控体系建立的是否合理、健全和有效,尚没有标准的内控评价体系进行评价,没有具体内控评价标准、量化等指标,仅通过审计人员的经验人为判断,存在一定的主观性,缺乏客观性和公正性。

二、完善企业内控管理的建议

1、独立设置内部控制机构,保证内控管理的独立性

内控管理过程是为实现企业的目标而对企业各项运转业务进行的风险防范控制,其执行过程需要具有的一定的权威性和相对独立性,才能发挥内部的监督、评价、控制和服务职能。因此,内控管理机构应独立设置,隶属公司领导管理层,平行于其他部门,排除其他因素干扰,严格按照内控管理要求操作,公平公正地分析和处理问题,确保企业经营活动的高效率运行以及资源的安全完整。

2、梳理业务流程,规范本地化内控流程

为了确保内控管理不断持续改进,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经营管理情况,进行动态管理内控,不断优化内控内容。在日常工作中,由熟悉业务的专业内控管理人员负责日常内控管理的分析和维护工作,定期总结以往内控管理,根据企业发展的要求及时调整和补充内控管理控制点和措施。同时,规范本地化的内控管理流程。即对比上级和本地内控管理特点,找出本地内控管理中的关键点和风险点,以防范风险、审慎监管、优质支撑为出发点,将内控规范下再度细化,补充支持本地业务的控制证据、内控措施及管理规定,使内控规范更切合实际,达到适应生产经营需要,提高执行效率和效果。

3、统筹规划,集中管理信息系统

企业各部门之间需要打破部门壁垒、打破资源之间的屏障,将分散的在各部门的信息管理系统,整合到一个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营造协同化的管理环境。首先,为了有效的利用原有的系统资源,企业可以开发中间连接系统,将分散在各部门的管理系统连接,实现自动连接、信息同步和信息交互功能,减少人工手工计算和核对的重复性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其次,根据日常管理的要求,制定各系统平台的用户数据管理规范,统一各系统中数据统计口径,保证用户数据的一致性,实现资源共享的目的,能准确快速为经营决策者提供有效的数据信息。

4、强化风险评估水平,增强企业风险防范能力

随着市场激烈的竞争,企业面对的风险也越来越多,加强风险评估,提高企业诊断和控制风险的能力是企业刻不容缓的重要工作,企业的风险评估水平将直接影响到其经营效果和效率。强化风险评估主要可以从几方面做起,首先培育风险管理环境。以管理层为首树立全员风险意识的管理理念,通过各式方式宣贯到每个岗位,转变被动思维模式,主动积极防范各项风险。其次提高评估人员业务风险评估水平。加强公司评估人员的业务培训,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和业务能力,了解公司的各项业务政策以及程序。最后是建立有效的评估方法。针对自身企业的特点,结合内外部因素制定风险评估标准、管理制度和手段,设立风险评估模型,运用历史资料分析、环境分析等方式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对于评估出的风险按风险的影响程度、发生的概率、可接受程度进行分类和排序,并设定相应的解决措施,将风险控制在企业管理的范围之内,确保公司的经营持续可控的发展。

篇9

[关键词] 内部控制制度 现状 设计原则 措施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指单位内部为了有效地进行经营管理,而制定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制度、措施和方法的总称。作为衡量现代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为了适应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并必将随着企业经营机制的完善而不断健全、完善,这对保护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和保证企业高效率经营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 、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

综合目前企业的管理经验,内部控制制度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授权控制。授权控制是指企业各级工作人员,必须经过授权和批准,才能对有关的经济业务进行处理,未经授权和批准,这些人员就不允许接触这些业务,这一控制方式使每一个过程、环节责任、权利明确,使某些事件在发生时就得到了控制。

2.分工控制。分工控制是指对于相关的职务,必须进行分工负责,不能由一个人同时包办兼任。这一控制制度使经济业务在处理时,有关人员能够互相制约、相互监督。

3.业务记录控制。业务记录控制是指在对经济业务进行会计记录时,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和方法,以保证会计记录的真实、及时和正确。

4.财产安全控制制度。财产安全控制制度,是为了确保企业财产物资安全完整,所采用的各种方法和措施。

5.书面文件控制。书面文件控制是指在业务处理过程中,把企业对于经营管理的要求,有关注意事项等制成书面文件、规章制度,下发给各级工作人员,或悬挂在办公室、仓库等公众场合。

6.人员素质控制。人员素质控制是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保证企业各级人员具有与他们所负责的工作相适应的素质,从而保证业务工作的质量。

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现状

1.企业未能正确认识内部控制。很多国内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还停留在比较原始的阶段,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内部监督,企业大多把内部控制看作是一堆堆的手册、各种文件和制度;也有的企业把内部成本控制、内部资产安全控制等视为控制;有的企业甚至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还未理性化。

2.管理权责不清。目前,有很多企业的监督评审主要依靠内审部门来实现,而有些企业的内审部门隶属于财务部门,与财务部同属一人领导,内部审计在形式上就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另外,在内审的职能上,很多企业的内审工作仅仅是审核会计账目,而在内部稽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和企业内各组织机构执行指定职能的效率等方面,却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3.预算管理不规范。在实践中,大多数企业的预算是由总经理组织编制,报董事会批准后实施的,由于信息不对称,董事会不可能对预算提出实质性意见,预算管理中董事会职权弱化的现象十分突出,从而兹生了预算管理中的内部人控制现象,削弱了预算管理的计划、协调和控制的作用,为内部控制留下了隐患。

4.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我国企业控制活动中很大的一个薄弱环节就是激励约束机制不够健全、有效。计划可能是好的,但由于没有人去考核、去检查或者说没有认真的去考核、去检查,而只是搞形式、走过场,其执行效果可想而知。无论我们的制度多么先进、多么完备,在没有有效控制、考核的情况下,都很难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

三、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原则

1.相互牵制原则。一项完整的经济业务,如果是经过两个以上的相互制约环节对其进行监督和核查,其发生错弊现象的的几率就很低。就具体的内部控制措施来说,相互牵制必须考虑横向控制和纵向控制两个方面的制约关系。从横向关系来讲,完成某个环节的工作需有来自彼此独立的两个部门或人员协调运作、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相互证明;从纵向关系来讲,完成某个工作需经过互不隶属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岗位和环节,以使下级受上级监督,上级受下级牵制。只有经过横向关系和纵向关系的核查和制约,才能使发生的错弊减少到较低程度,或者即使发生问题,也易尽早发现,便于及时纠正。

2.成本效益原则。企业最关心的是经济效益,如果单纯从控制的角度来考虑,参与控制的人员和环节越多,控制措施越严密复杂,控制的效果就越好,其发生的错弊现象就越少,但因控制活动造成的控制成本就越高。因此,在设计内部控制时,一定要考虑控制投入成本和控制产出效益之比。一般来讲,只要对那些在业务处理过程中发挥作用大、影响范围广的关键控制点进行严格控制,对那些只在局部发挥作用、影响特定范围的一般控制点,其设立只要能起到监控作用即可,而不必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控制。因此,控制点设定的数量需根据实际情况,科学设立、易于操作,力争以最小的控制成本获取最大的经济效果。

3.岗位责任原则。内部控制的设立是与企业的管理模式紧密联系的,企业按照其推行的管理模式设立工作岗位,并赋予其责、权、利,规定相应的操作规程和处理程序。责任和权力是岗位责任原则中的关键因素,有什么样的岗位责任,就要赋予此岗位完成任务所必须的权力,切忌出现岗位责任不明确、权力不清楚的现象。岗位责任主要解决的是不相容职务的分离,在设置岗位时必须考虑到授权岗位和执行岗位的分离、执行岗位和审核岗位的分离、保管岗位和记账岗位的分离等,通过不相容职责的划分,各部门和人员之间相互审查、核对和制衡,避免一个人控制一项交易的各个环节,以防止员工的舞弊行为。

4.协调配合原则。协调配合原则要求各部门之间、人员之间应相互配合、协调同步、紧密衔接,避免只管相互牵制而不顾办事效率的做法,导致不必要的扯皮和脱节现象。为此,必须做到既相互牵制,又相互协调,保证经营管理活动连续、有效地进行。

在内部控制中相互牵制是基础,协调配合是升华,因而,协调配合对人员素质的要求是很高的,内部控制是由人建立的,也要由人来行使,如果企业行使控制监督职能的人员在思想道德上、心理素质上、技能上和行为方式上未能达到实施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对内部控制的程序和要求含混不清,连最基本的岗位责任也不能执行到位,那么,再谈协调配合显然已不能胜任。

四、加强和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措施

根据上述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原则,提出以下加强和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措施:

1.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环境控制和风险评估,是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效率和效果的关键。对于内部控制的研究不可能脱离其赖以存在的环境及企业内部各种风险因素,必须从环境及其风险入手。控制和风险的概念紧紧相关,特别注意的是,当企业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风险最容易发生。因此,企业应加强对环境改变时的事务管理。

2.加强企业各方面的内部牵制制度 。内部牵制是指对具体业务进行分工时,必须做到不相容职务的分离。企业内部不相容职务有:授权审批职务、业务经办职务、财产保管职务、会计记录职务、审核监督职务。

在内部牵制中,必须对关键岗位采取工作轮换制,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牵制的效果。工作轮换制是指根据不同岗位在管理系统中的重要程度,明确规定并严格控制每一员工在某一岗位的履职时间。对关键岗位应轮换频繁一些,次要的岗位可少一些。从轮换中暴露出存在的问题,揭示出制度的缺陷、管理的缺陷,如会计人员的委派制和轮岗制的结合。

3.建立科学的财务管理组织体系。

(1)实行垂直的财务管理。公司内部财务人员实行集中管理,统一委派管理,财务人员对上级财务负责人实行实线管理,对所在单位负责人实行虚线管理。财务人员的工资发放、绩效考核由上级财务负责人考核。公司的财务部门实行统一的成本中心,作为预算编制的单元。

篇10

一、企业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组织不健全,财务机构简单,内部控制力乏力

企业一般都是独资或合资,财务方面的人员配备比较少,管理简单,大多数企业没有设置会计机构,即使设置了,也是分工不明,管理混乱。大多数企业,会计人员一般是亲戚或者一些会计兼职,做账的目的是财务能反映销售情况和交税。许多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会计制度,对会计人员没有很好的监督作用,从而使会计人员走上经济犯罪的道路。

(二)面对风险的能力不足

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如果企业的资金薄弱、产品结构单一,那么这个企业将面临更多风险。很多企业的领导文化素质跟不上,也没有受到过专业的培训,不能很好的把握企业发展的方向,只能看到眼前利益,也会导致企业抗风险能力不足,面对风险时,更容易陷入危机。因此企业如果没有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将很难对自身进行定位,造成盲目投资、超速发展的局面,给公司的资金链带来问题,使公司面临倒闭破产的僵局。

(三)财务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低,管理水平不高

在我国,许多企业的投资者或经营者文化程度不高,对本身的管理就比较松散,只是注重企业的销售额,不重视会计管理系统,在企业的管理中,多数管理职位都是由亲朋好友来任职,在日常的经营中没有好的监督作用,反而使自己的企业一步一步走上了危险的边缘。

二、建立企业会计内控制度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保证会计的真实性和正确性

健全的制度,会根据会计提供信息反映出企业的经营情况,及时的避免错误的决策,从中也证实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正确性。

(二)加强会计内部控制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和减少损失

有的企业对财务管理不重视,会导致会计人员做假账和资金的流失,管理人员通过会计的假账从而进行灰色消费,盗取企业的资金,也会由于企业的不断壮大,造成业务越做越大,资金不断的输出,使之前的业务不能得到有效的回收资金,从而降低了资金的利用率。

三、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措施建议

(一)建立一个良好的控制环境

企业应该以人的因素为核心制定一些有效的控制制度,控制环境的好坏直接会影响到企业的盈利与否。环境的建立包括经营理念、企业文化、内部的责任制度、人力资源的管理,只有一个良好的企业内部环境,才会使得每项制度和每项决议落实。企业内部控制,表层是管理和会计制度,其实所有的制度都是必须从“人”这一要素入手。企业的经营者应注意:a.会计人员必须有专业的资格和能力,保证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b.会计岗位的领导者一定要有其职位的任职资格;c.企业应该对会计人员要有定期的培训,使得其认可自己的企业文化,也要增强其职业道德。

(二)建立一个健全的资产安全维护体系

a.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把握住资金的每笔流出和流入,对资金调动权限的严格把关和对资金的有效分配,会减少资金因不正确的操作从而造成的减少和流失,定期核定库存,不能存在白条入库;b.加强应收账款的回收。应收账款的不能及时的回收,是造成企业陷入流动资金短缺的重要因素。企业应对每个客户进行信用等级评定,对于信用好的客户可以定期收款,对于那些信用比较低的客户,应该进行每笔现金的交易,避免出现应收账款回收困难的情况发生,同时建立稳妥的会计制度,在对死账,呆账发生的情况下进行有效的处理;c.加强库存管理。尽量避免出现过时的存货,尤其要注意避免大量的积压货物和资金的呆滞情况发生,要注意库存的情况。在物资的采购、领用及样品或奖品上面,要定期核定,不能使操作人员有机可乘,从而获取私利。

(三)建立财务评估风险制度

对企业的资产组成部分要定期的进行风险评估。做生意要讲求诚信,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在应收账款上,有些企业拖欠账款,是对方的企业或因为资金利用不善导致短缺或因为企业经营不善导致倒闭,这是很正常的情况,所以每次进行交易的时候,要对对方进行信用和市场上的调研,给出一个等级的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