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实训报告范文
时间:2023-04-02 18:21: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手工实训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随着时间的推移,不知不觉,上来大学已经两年了,距离毕业的时间不多了,回想过去,自己在这两年里究竟学到了什么,得到了什么,结果,得到的答案吓了我一跳,原来自己并没有学到什么,再过两年就要踏入社会了,对于自己将来在社会扮演什么角色,自己竟然毫无头绪。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性的社会,是一个充满规则的社会,我们国家要与世界接轨,高才能的人是必不可少的,但没实践的人才是无处可用的.要融入社会,首先要了解社会,希望能多学习一些东西对自己将来走进社会有所帮助。
想通了这点,觉得是时候用实践来充实自己对社会的认知了,同时也可以增加自己的各方面的能力,所以这个暑假的到来给了我一次锻炼的机会,让自己去体验社会生活,也了解社会的需求,但同时自己也是十分担心受骗上当,毕竟这种事情也是经常发生在身边的,所以我和几个同学一起参加实践,这样就减少了上当的可能,也增强了团队意识,有事情的时候也好有个照应。
经过一番寻找和大家的商讨之后,最后选择了在广州的**科技有限公司进行社会实习,这是一个电脑销售的公司,相对于我们这些学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这个也是不错的选择,同时也想着这是另一种生活的开始,心里充满期待的同时,也有点担心自己的能力不够,但自己却觉得无论怎样都不会退缩的,有压力,有挑战,才会有收获,也才会有进步的,不能总是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做事,这样永远也学不到新的知识,所以自己也没有多想什么,就开始投入工作的思想准备了。
虽然不会退缩,但到了真正要面对的时候,还是有点紧张害怕的。首先第一天,就是要对我们进行基本的电脑销售培训,同时也会教我们去组装电脑,虽说我自己学的是软件知识,但对于电脑的硬件知识同样是充满兴趣的,所以培训的时候觉得一点都不枯燥。自己也曾组装过电脑,所以看到零零散散的电脑部件,自己倒是没有什么紧张的感觉,心情渐渐安定了下来。负责培训的工作人员首先给我们讲解了大概的电脑安装顺序,到这我才知道,原来电脑安装主要是主机的安装,各个部件的安装也是要求顺序,这样电脑组装起来才不会有所损坏,接线也是很讲究正负极的,这些在主板那里有提示正负极方向。经过几次和这些零零散散的部件打交道,终于把他们各个部分拼凑成一个基本完整的主机了。但这也仅仅是开始,装好电脑,接好线后,就是要装电脑操作系统,这个对于我们这些学计算机软件的人来说简直就是小菜一碟了,不存在什么难度,但也有细节要注意的,尤其是电脑显示器的屏幕测试,一定要够细心才可以。经过几次动手,终于掌握了这基本的电脑组装了,同时心里也终于有点学有所成的感觉了。但接下来要学的不禁让我暗暗皱眉了,那就是要记住一些部件的型号、功能、价格等方面的信息。现代科学发展进步的飞快,不仅软件更新速度快,硬件更新的速度一点都不落后,所以面对一大堆电脑部件的信息,真的担心脑袋会负荷不起,还好我的同学看起来不怎么烦躁,这让我暗暗惭愧,只好默默的开始面对那些信息。大概那些工作人员也知道要记住这些不容易,也没有要求我们记住全部,只要求我们慢慢掌握,这也让我松了一口气。当我们大概记住那些产品的信息的时候,今天也在悄悄的隐退,一天的培训基本完成,顿时有肩膀卸下百斤重物的感觉,整个人轻松起来。原来当个学徒一点都不简单啊,虽然体力没有怎么消耗,但是脑力感到有点超支,或许是还没有习惯的原因吧。有几个同学说也有同感,这种压力和学校学习的那种压力不一样。终于尝到社会生活的味道了,涩涩的,也甘甜的。
篇2
关键词 财务会计 四结合 模式
一、课程教学模式改进的意义
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会计改革的不断深化,对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培养符合经济发展要求的高水平的会计人才,是会计专业建设的核心问题,也是每个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目前,高职财务会计课程群的教学内容一般以财务会计、财务会计实训为主要课程内容。从财务会计的教学方法来看,大多都是采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步走,即先行理论教学,后进行财务会计的实践教学;还有部分学校即使进行了实践教学,但由于实践教学实施方式、实践内容的设计、组织方式不尽合理,教学效果较差;各类考试也均侧重考核规则的记忆程度,学生则沿袭了应试教育下的传统学习习惯,被动接受,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难以系统地理解会计知识和会计思想,学生基础理论不扎实,缺乏足够的职业判断能力和实际岗位工作能力,很难适应会计工作日益发展的职业要求。因此,改变原有教学程序,重塑新的教学思路,优化课程设置,调整课程设计,突出实践能力,探索具有高职会计教学特点的课程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二、“四结合”的教学模式
财务会计课程“四结合”教学模式具体是:理论教学与单项实训教学同步,融“教、学、做”结合;分岗实训与综合实训相结合;手工账实训与电算化实训相结合;校内模拟实训与校内真账实践相结合,以期提高学生的实际业务水平,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合格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一)理论教学与单项实训教学同步,“教、学、做”结合
财务会计课程群“教、学、做一体化”,是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训教学内容有机地揉合在一起,做到了系统性和实践性的有机统一,将原来的课程同与之相配套的实训课题有机组合。财务会计课程以会计职业岗位群对会计核算知识的要求为目标,以对外报告的会计信息生成为主线,以四项会计假设为前提,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为基础,以通用内容业务具体准则为补充内容体系,最后以财务报告为总结,形成相应的内容单元;同时,将财务会计单项实训课提前,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同步实施财务会计单项(各个内容单元)实训,边教边学、边学边做。这种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可使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际操作的训练在最短的时间内紧密结合,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又深化理论,并且与职业资格考证体系一致,使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
(二)财务会计课程群分岗实训与综合实训相结合
会计核算需要一定的理论水平作为职业判断的基础,同时又要严格按照制度规定进行实务操作。《财务会计》课程以会计职业岗位群对会计核算能力的要求为主线,突出会计核算业务操作。基于中小型组织将会计分为若干岗位,主要训练出纳岗位、财产物资岗位、往来结算岗位、成本费用岗位、财务成果岗位、资金岗位、总账报表岗位等工作领域的业务操作;采用一岗一人或一岗多人形式,形成一个会计工作团队,既分工、又协作。在组织方式上,按内控制度和不相容岗位分离原则,分为财务负责人、制单会计、记账会计、出纳、审核等岗位,共同组成一个实训小组,定期轮换,达到掌握会计职业各个岗位、各单项技能的基本要求。
(三)手工账实训与电算化实训相结合
会计手工模拟实践是基础,它可以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和理解会计活动的全过程及其规律,而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践是对手工模拟实验的升华。它是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和手段,进行全面系统的会计电算化处理,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很多用人单位也将电算操作能力列为招聘的条件之一。根据社会的这种需求,在手工会计模拟实训基础上,利用手工模拟资料开展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其方式是在上述手工完成综合实训资料――会计凭证填制、账簿登记、会计报表编制的基础上,将会计凭证输入计算机,同时完成会计电算化的账务处理及会计报表的编制,将两者有机结合,相互渗透,巩固学生会计业务的处理能力,提高综合实践能力;能熟练使用和掌握现代财务管理软件,提高职业适应能力。
(四)建立校内记账公司,校内模拟实训与真账实践相结合
无论是财务会计单项实训、财务会计岗位实训、财务会计综合实训都是校内的模拟实训,要实现零距离就业,需要有紧密型的实践基地的实践。校内外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实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学生与职业技术岗位”零距离”接触,巩固理论知识、训练职业技能、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实践性学习与训练平台。但是由于会计岗位的特殊性,校外实训基地实际上很难让在校学生接触到真实、完整的会计内容。因此,在校内建立工厂化的实训基地――会计记账公司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通过校内具有双师资格、具有实践经验的会计教师,聘请相关企业的会计师、会计工作者共同研究建立校内记账公司,争取一定数量的企事业单位的支持,获得会计业务。记账公司可接纳教师兼职顶岗工作、接受学生顶岗实践,成为能给学生真账实践的基地。全真的资料,全真的操作,全真的感受,以一家典型企业的实际经济业务为范例,让学生按手工账操作、电脑账操作、纳税申报三大模块对企业会计工作进行一系列的会计岗位工作操作。真实账务流程、真实票据、亲自参与报税,独立全盘操作账务、税务,系统地学习和掌握会计岗位所需的基本技能与专业技术,取得实际工作经验,巩固、综合、强化实践能力,实现学院职业教学、学生岗位素质培养、公司获取盈利等的多赢。
财务会计的课程群通过循序渐进“四结合”教学方法的实施,培养和提高学生会计职业核心能力及其综合素质,架起沟通社会与学校的桥梁,培养出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应用型会计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会计实训模拟教学
会计是一门专业技术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职业。高校在会计人才培养上,除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外,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相当重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将会计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到企业单位去现场观摩并进行实际操作十分必要。由于会计工作的严肃性、保密性等的限制,到实习单位很难达到实习效果。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实训室进行会计实务模拟操作的教学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教学的设计
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借助现代技术,以全新视角对课程进行创新,为会计专业的学生搭建一个在模拟仿真和真实的业务环境下综合实训的实践平台。它以企业单位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对象,从建账开始,到填制审核凭证、登簿和编制会计报表的全程实务操作演练。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在教学上创造了一种积极思维环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会计综合模拟实训主要包括手工模拟实训和电算化模拟实训两部分。根据高等教育教学特点,遵循学生会计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全力推行模拟化训练。采取教、学、做结合并举的教学模式,理论学习与操作训练紧密结合,手工会计操作训练与电算会计操作训练相配合,将技能训练贯穿课程教学全过程,努力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教学总体设计应从会计岗位工作要求出发,在对会计岗位工作要求进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工作任务进行学习情景设计。再根据学习情景设计组织教学活动。
(一)手工模拟实训的设计
以一套模拟企业的账务资料为背景,按实际会计工作流程,采用真实的账证资料,指导学生按实际工作步骤和内容完成一个完整会计工作过程的各项会计工作,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掌握操作方法,并在操作过程中产生知识需求时引入相关知识。其目标是培养学生基本的会计核算能力,让学生掌握企业实际会计工作中建账、日常处理以及会计报表编制等各步骤内容、操作方法。手工模拟实训设计从提出任务开始,进行期初建账;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结合学生学过的会计理论知识进行日常的账务处理;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依据学生作的日常账务进行期末账务处理;最后提交实训成果。
(二)电算化模拟实训的设计
电算化会计模拟实训面向会计工作的全过程和各岗位,对学生进行财务会计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的培养。其设计指导思想是:以会计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突出软件操作训练;强化电算化会计应用能力。具体实训设计可归纳以下几点:
1、软件的选择与安装;
2、账套建立与授权;
3、期初设置;
4、日常业务处理;
5、期末业务处理;
6、其他业务。
针对会计专业学生的特点以及现代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应用的普及,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可采取案例式、角色式等诸多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二、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教学的实现
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有序有效分组轮岗,手工、电算化相结合来实现的。
(一)手工模拟实训的实现
手工模拟实训可分为准备、实训操作、总结三个阶段。实训准备阶段要做两方面工作:一是实训指导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习实训教程,让学生明确各实训的目的、要求及操作标准;二是学生须准备齐全实训所需的证、账、表、笔、印签等用品用具。
实训操作阶段是在实训指导教师的具体指导下,学生应认真完成各次实训任务。实训的具体操作是:
1、建账,根据模拟企业账户的期初余额及有关资料开设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及日记账。
2、填制记账凭证,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
3、登账,根据记账凭证及所附原始凭证逐笔顺序登记日记账、明细分类账和总分类账。
4、结账与对账,月终结出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各种明细分类账和总分类账的发生额和余额,并将总分类账的余额与日记账的余额、明细账的余额核对相符。
5、编制报表,月终,根据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的余额编制资产负债表,根据有关账户的发生额编制损益表。
6、对所填制的凭证、账簿、报表进行系统整理,并装订成册。
学生操作完毕后,实训指导老师要对整个实训进行总评,和学生一起及时进行实训总结,让学生撰写实训实训报告等。
(二)电算化模拟实训的实现
以手工操作的一整套企业会计资料为背景,利用“用友ERP-U8版”等财务会计软件,完成从建帐到一个会计期间的业务处理全过程操作。包括:
1、建立帐套,进行财务分工,设置基础档案;
2、进行总账系统的控制参数、基础数据的设置,输入期初余额;
3、进行总账系统日常业务处理,即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记账,凭证与账簿的查询;
4、进行总账系统的期末处理,对账、结账;
5、编制会计报表;
6、将电算化操作的结果与手工操作结果进行对比、总结。
通过电算化模拟实训可以实现如下目标:
(1)完成账套初始化;
(2)进行辅助类账初始;
(3)能顺利完成凭证的录入、审核、记账;
(4)会进行凭证、各种账簿查询处理;
(5)可以进行银行对帐;
(6)能够进行期末处理,完成相关科目之间的计算和结转;
(7)会设置报表格式;
(9)会正确生成会计报表。
(三)教学效果的测评
会计综合模拟实训作为一门实践课程,总评成绩应由二部分组成,一是学生在实训操作中的态度及操作结果占60%;二是期末采用开卷考试,题目类型有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及编制会计报表等占40%。实训操作从五方面考核:
1、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的操作符合实训要求;
2、科目使用正确;
3、数据计算准确;
4、凭证、会计账簿的摘要清楚;
5、实训报告完整通顺。
学生在实训操作中若出现二处以下不合乎要求的,实训成绩作合格处理;出现三处或三处以上不合要求的,实训成绩作不合格处理。
三、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与建议
(一)会计模拟实训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目前会计模拟实训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主要表现如下几个方面:
1、教材建设严重滞后
目前实训教程有的以理论为主,有的以编程为主,有的以会计软件自身所带的用户手册为主,有的实训教程做得很细化,把每一步操作都写出来了,而教材中内部的钩稽关系表述交待不清,无法达到实训的目的。
2、会计凭证的传递流程不明显,内部牵制制度不能得到充分体现
会计凭证的传递,是会计凭证从填制或取得时起,经审核、记账到装订保管的全过程。各种记账凭证所记载的经济业务内容不同,涉及的部门和人员不同,办理经济业务的手续不一致,规定会计凭证在各环节的停留时间也不同,以保证经济业务及记录核算。在模拟实训中,很少有角色分工,整个业务自填制原始凭证至编制报表通常由一个学生完成。凭证在各环节的传递既没有相互间的审核,也没有相互间的牵制。
3、忽视了对会计凭证的审核
目前的会计模拟实训基本都是要求学生完成填制记账、登记账簿、编制报表了事,没有树立对会计凭证、账簿进行审核监督的观念,一些学生在实训时根本想不到还要审核原始凭证,而在实际工作中,这一步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性和合法性的最重要环节。
4、会计的职业判断力体现不够
会计职业需要根据企业具体情况做出不同的职业判断,不同的职业判断对企业的影响是不同的。如减值准备的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方法等。但在模拟实训中提供的具体的会计环境下,各种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法都是给定的,学生没有锻炼职业判断能力的机会。
(二)建议
根据上述问题,特提出如下建议:
1、加强实训教材建设
会计实训有其独特的教学规律、独立的教学目标和完整的教学内容,因此,编写会计实训教材,应组织具有丰富的相应课程教学经验及企业工作经历人员,在对会计学科有较深理解,了解现行财务软件的运行机制,准确把握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开展的。在教材中应有充足的实训资料,供学生在各阶段进行全面技能操作训练。
2、建立完善的会计模拟仿真工作环境
会计工作具有联系广泛的特征,不仅涉及企业的各个部门及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各个环节,还涉及到银行、税务、审计、等相关部门及与企业有业务关系的企业等,要体现会计凭证传递流程及内部牵制制度,设置虚拟企业的有关部门及相关人员、上下游客户单位、银行、税务等机构,建立起企业单位内外部关系,使模拟的会计工作大部分都能在设定的环境下展开。加入一些有问题的原始凭证如假发票、内容不完整的票据等,让学生既熟习了会计凭证的传递过程,对会计凭证的审核必要性有了较全面地了解,又对内部牵制制度的重要性有了深刻体会。
3、加强校企合作,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
模拟实训仿真度虽高,但也有一定局限性,因此适当组织学生到企业实习十分必要。在完成校内实训的基础上,安排学生到各个实习基地,参与凭证的编制与传递、账簿登记、稽核、报表报送等一系列工作,不仅增强了学生对实际工作的直观感受,培养他们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而且还可以为企业输送优秀毕业生,实现校企双赢。
参考文献:
[1]石伟平,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孟祥霞.会计实验教学的反思与改革[J].中国农业会计,2006,(6).
篇4
关键词: 手工会计会计电算化比较转换
“会计电算化”是指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中的简称,它是一个用计算机来替代人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替代部分由人脑完成的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和决策的过程。手工会计和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两者之间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
一、手工会计与会计电算化的相同点
1.会计目标一致。
无论是手工会计还是会计电算化,都必须为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调控服务,为加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会计信息,加强经营管理,参与并提高经营决策水平和履行会计工作职责。
2.都要遵循基本的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共同遵守会计法规和会计准则。
会计理论是会计学的结晶,会计方法是会计工作的总结。会计法规是进行会计工作的法律依据,会计准则是指导会计工作的规范。无论是手工会计还是会计电算化,都要严格贯彻执行会计法规和会计准则,从措施、技术、制度上堵塞各种可能的漏洞,防止舞弊行为。
3.复式借贷记账原理相同。
无论是手工会计还是会计电算化,对发生的经济业务都要运用复式借贷记账原理,设置账户,填制和审核凭证,再进行排序、分类、计算、记录、判断等加工处理,然后编制会计报表。
4.都需要加强会计档案的管理。
手工会计的档案由装订成册的凭证、账薄、报表等构成。会计电算化档案除了计算机打印出来的书面形式的会计数据外,还包括存储在计算机硬盘中的会计数据和其他磁性介质或光盘存储的会计数据。手工会计与会计电算化都必须按规定期限妥善保管,以方便查阅与审计。
二、会计电算化与手工会计的不同点
1.系统初始化设置工作不同。
手工会计的初始化工作包括设置账户、建立会计科目、登录余额等。会计电算化的初始化设置工作则较为复杂,且带有一定的难度,其内容主要有账套的设置,网络用户的权限设置,操作员及权限的设置,公共基础资料的设置,会计科目引入,凭证类型设置,期初余额的录入,自动转账分录定义,会计报表名称、格式、数据来源公式的定义等。
2.科目的设置和使用上存在差异。
手工会计将账户分设为总账和明细账,明细账大多仅设到三级账户,此外,再开设辅助账户以满足管理核算上的需要;科目的设置和使用一般都仅为中文科目。会计电算化科目的级数和位长设置因不同的软件而异,完全满足了会计明细核算方面的需要;科目的设置上除设置中文科目外,还设置了与中文科目对应的科目代码,使用科目时,计算机只要求用户输入某一科目代码,而不要求输入该中文科目,但在显示打印时,一般都将中文科目和与之对应的科目代码同时显示。
3.凭证审核签字方式不同。
手工条件下,审核凭证由审核人员审核后亲笔签字确认。电算化条件下,只有凭证审核权限的会计人员调出凭证并“签字”确认,确认后才能记账。若审核发现问题,计算机程序将拒绝签字,并告知填制凭证人员修改或删除。已审核通过的记账凭证不能修改,只能取消审核后才能修改。
4.账表的存储介质不同。
手工条件下账表是书写在纸介质上,无论订本式、活页式、卡片式还是账薄都要顺序编号。电算化条件下,账表存储在磁性介质上,内容不是永久存在于计算机中,而是在需要查看、打印时临时生成的,它既不影响使用者获得资料的速度,又节约计算机存储空间。财政部要求把相关账表打印出来,日记账天天打,明细账、总账至少一年一次。
5.资料的查询速度不同。
手工条件下,要查询历史会计业务,必须一册册翻,不仅速度慢,而且准确性难以保证。电算化条件下,计算机根据查询资料应满足的条件,就能准确、快速查到数据。数据资料的不断积累,还为账务分析、预测、决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6.对账工作的要求不同。
手工会计核算的对账工作,一般可分为账证、账账、账表和账实核对四个方面,缺一不可。在电算化条件下除账实核对以外,其他三个方面的核对要求和方式都发生了变化。账证核对,需进一步加强。这是由于从原始凭证的归集、整理、审核到填制记账凭证,这一系列过程是依靠人的处理来完成的,因此差错必然会出现。同时由于计算机对资料的自动处理和共享调用,使记账凭证向计算系统的录入近乎是会计核算的惟一数据输入环节。它的正确决定了后续其他各环节。账账核对基本可以取消,因为登账工作是由计算机程序自动完成的,总账、明细账、日记账的资料是一致的,以核对为目的的账账核对已经失去了原来的意义。由于各单位业务情况千差万别,会计科目的设置也不完全相同,账表核对应区别对待。
三、手工会计实训和会计电算化实训的转换
为了促进学生对手工会计与会计电算化相同点和不同点的全面掌握,学校应将手工会计模拟实训与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相结合与转换,将学生所学的会计理论知识与实训技能系统化、整体化。具体措施如下:
1.学校应建立两个会计模拟实验室。一个是手工模拟实验室,主要用于手工会计的实训。另一个为会计电算化实验室,主要用于财务软件(金蝶或用友软件)的演示应用与练习。这样有利于学生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进行财务软件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教学案例进行电算化会计的实际操作。
2.学校应将会计模拟实训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手工会计模拟实训,要求学生模拟某一企业会计数据,把一整套会计业务资料,利用手工处理方法,完成从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填制到日记账、明细账和总账的登记和会计报表的编制。第二层次是手工与电算化相结合与转换的模拟实验,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把手工会计模拟实训中使用过的实验数据改编成一套适合某个具体财务软件的会计电算化实训数据,按照商品化财务软件功能模块,增加账套、操作员、科目编码、辅助账、查询、自动转账、报表及工资表计算公式等财务软件实训资料。会计电算化实训可分成若干个单元,要求学生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系统初始化、日常账务处理、期末处理、输出会计报表等工作流程。第三层次是实训总结,学生通过比较手工会计实训及电算化会计实训的结果,写出书面的《实习报告》,总结实训过程的经验,同时找出实训中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
手工会计模拟实训与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的结合与转换,增强了学生对两种会计处理流程的感性认识,巩固了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的学习效果,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会计实行电算化的必要性和电算化给会计领域带来的变革,对会计电算化的作用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参考文献:
[1]薛云奎.手工会计的技术特征及其对电算化会计的局限.会计研究,1997,(11).
篇5
嵌入式课内实践是指将实践教学嵌入课程的日常教学中,总学时中既包含一定的理论学时,又包含一定的实践学时,这样的课程称之为理实一体化课程。课内实践通常是在相应的理论知识点讲授完毕之后立即进行,一般在上课地点即可完成。成本会计的嵌入式课内实践教学一般由任课教师结合理论教学的进度来安排,目的在于通过实践来巩固所学理论知识点,使理论课程在内容和时间分布上与实践课程动态相关联,形成融“教、学、做”为一体的实践模式。总体要求是根据教师收集的实训资料,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各种费用进行归集与分配,对生产过程进行成本计算,对相关业务进行账务处理,编制成本报表并对其进行分析,为企业预测、决策提供基础数据资料。具体要求:分配方法选择科学合理;成本计算准确,步骤齐全;会计分录编制正确;报表编制规范。以我院为例,成本会计总课时为60课时,其中理论课40课时,实训课20课时,每一实践项目2课时。
二、校内集中实践———综合性手工实践与电算化实践相结合
显而易见,嵌入式单项实践是综合性实践的基础,要求学生必须保质保量地独立完成。当然仅有单项实践是不够的,还不能让学生对成本核算的各个环节有个整体性的了解,校内集中实践则能解决这一问题。校内集中实践是综合性手工实践与电算化实践相结合,综合性手工实践安排在理论课程和单项实践全部完成后的集中时间段内进行,训练学生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同时也是对所学理论知识理解的一个升华过程。集中实践一般安排在专门的会计实训室进行,大约一周时间内完成。电算化实践则是在手工实践结束之后进行,一般安排一周时间,包括单项实训和综合实训。电算化实践是对手工模拟实践的升华,它是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等手段,对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会计电算化处理,目的在于检查学生的会计电算化和网络知识水平,提高学生的现代化技能。
(一)综合性手工实践综合性手工实践是在成本会计理论课程和同步课内实践全部结束之后,从有关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产品成本的计算、成本报表的编制到成本分析所进行的系统的、全面的、完整的综合模拟手工实践。较之第一阶段的课内实践来说相对集中,一般安排一周至两周的时间。通过一段时间较集中的强化训练使学生达到熟练掌握专业技能的目的,促使知识技能向能力转移,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综合性手工实践通常以一家中型制造企业为例,设计不同类型的经济业务,并将其集中在十二月发生,在购买———生产———销售三大环节的业务中着重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核算,简化财务会计的业务,强调生产过程中料、工、费的消耗、归集、分配,产品成本计算表的编制,真正将成本会计的知识融于实训中,达到制造业企业会计实训的目的。综合性手工实践可安排16学时,具体程序大致如下:
(1)根据成本计算对象开设成本计算单或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并登记各账户期初余额。
(2)根据模拟企业背景资料中各项相关费用的发生情况,逐一编制各种费用分配表,填制有关记账凭证。
(3)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有关费用明细账户,进行各有关费用的归集。
(4)根据有关费用明细账户归集的费用,将各项费用按照规定的标准和方法进行分配。
(5)按照模拟企业背景资料的要求,计算各成本计算对象的成本。
(6)编制成本报表,并对其进行分析。
(二)电算化实践综合性手工实践结束之后,立刻在专门机房中进行成本会计的电算化实践。电算化实践是通过厦门网中网软件有限公司研发的财会系列实训软件来完成的,分为单项实训和综合实训两部分。单项实训从生产环节料、工、费的归集和分配到结转产品成本,再到最后生成报表,体现出不同分配方法和成本计算方法对成本的影响。综合实训则包括运用品种法、分步法、分批法等方法对产品成本的流转、分配和归集进行核算。通过以上两个阶段的模拟实践,学生一方面可以将两种不同方式的会计实践中所生成的数据资料进行互查对比,以验证其正确性,并对二者操作的异同点进行比较;另一方面还可在实践中亲身感受到两种会计数据处理方法的转化是怎样实现的。
三、校外综合实践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将校内模拟实践拓展延伸至校外,呈现递进式的飞跃。而社会调查、顶岗实习等都是校外综合实践的有效形式。
(一)社会调查社会调查是学生利用假期或特定安排一定时间开展各种形式的专题调查并撰写专题报告的活动。高职院校可组织学生到经营管理水平较高、成本费用控制较好的企业进行专题调查,了解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成本管理水平的途径和措施;也可组织学生到成本费用高、生产经营状况不好的亏损企业作专题调查,发现这些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借此锻炼学生的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和对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是一种直接让学生到企、事业单位参加会计实务工作的实践性教学形式。通过这种形式,可以使学生了解到不同生产组织和工艺过程的企业是如何组织成本会计工作、进行成本核算、编制成本报表并进行成本分析的,这样不仅使学生能够对成本会计理论知识有个整体上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其实践动手能力,将成本会计校内实践技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四、结语
篇6
由此以来,我们可以把本科院校会计实践教学的目标分为三条:
1.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是了解各式各样企业或集团的法律环境知识,理解并掌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决策知识,成本会计的各种成本核算方法,管理会计的管理方法与决策知识,熟悉信息技术与应用的相关知识,除此之外,还要特别关注整个行业以及企业生产经营知识。
2.技术技能
技术技能要求学生具备实际操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职业判断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能力,还要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适应环境能力等。
3.应用能力
应用能力要求学生熟练运用会计方面的信息技术软件,通过各种渠道与更多的人进行有效的沟通,独立并高效率的完成工作,在有限的条件下,合理安排工作时间,按时完成工作的能力。
二、目前本科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
一直以来,本科院校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数本科院校教学观念仍然比较落后,会计实践教学的理念在本科院校教学中还没有完全落到实处,没有真正贯穿于会计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具体表现在本科院校的教学课程的设置、教学课时的制定、教学内容的安排、采用的教学方法、考试考核制度。大多数会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会计基础知识的教授,重理论、轻实践;重讲解、轻练习;重传承、轻创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自我为中心,教学方法落后、教学内容单一,教师关心的是会计课程的理论课时有多少,在规定的课时内课程能否上完,学生考试能否过关会不会影响教师自己,考试过关率怎么样,却忽略了对学生会计技术技能的培养。
2.实践教学方法落后
长期以来,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我国会计教育普遍采用教师单向授课法。由于数据量大、处理过程复杂以及教学时间的限制,很多会计问题只能讲述其涉及的基本原理,无法对案例进行充分的分析,而且课堂时间有限,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缺乏对案例见解的交流与沟通,学生也不能从案例中学到知识。同时,由于实验方案具有一致性,数据收集、实验过程、解决办法基本一样,没有创新性,实验就成为纯粹的机械模仿。
3.会计实践教学内容是指为了实现会计实践教学目标
在各个实践教学环节,展开的实践教学课程的内容。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核心是会计实践教学的内容,并且是会计实践教学目标的具体表现。但是,目前的会计实践教学内容基本上还停留在会计核算实验的阶段,并且课程的实验仅仅涉及到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课程的实训,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课程的实验几乎没有,更不用说多元化、深层次分析了,比如,在财务会计实训中,只是按照一般会计流程,对经济业务简单处理,根本没有对经济业务的相关财务问题做深入分析,这样以来,造成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差,更谈不上灵活应用。
4.缺乏校外实训基地
会计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本科院校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实训,是多数本科院校采取的传统而有效的会计实践教学方法。然而,本科院校在组织校外实习时都存在很大的阻力。主要表现在以下三项:第一项,由于企业财务信息的保密性,每个企业会计工作岗位的有限性和不稳定性,使得目前本科院校和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没有固定的、长期的合作关系和接触机制,传统的实训基地基本丧失。第二项,实训时间多安排在学生临近毕业时,使得会计理论教学与会计实践教学脱节,导致学生对于书本上不太理解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更做不到会计理论知识与会计实践操作有效结合。第三项,由于各本科院校受到实训经费的限制,往往安排的实训时间有限,企业实训大都局限于企业派人到本科院校讲座和学生到企业参观,学生在实训环节很难接触到企业真实的会计经济业务,更不用说参与企业会计工作、了解企业整个会计核算流程与财务管理方面。因而,校外会计实训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目的,从而阻碍了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有效实施,更不能起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作用。
5.手工与会计电算化实验相脱节
目前,大多数本科院校基本上都建设了会计手工实验室和会计电算化实验室。但是,一方面,在会计实践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本科院校会计手工实验局限于单纯的做账,并采用“仿制的会计凭证,剪刀,浆糊”方式,只要求学生熟悉会计实务处理的流程,即从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到编制会计报表,学生只是被动地做简单的模仿实验。另一方面,会计电算化实验是用简单的会计资料,应用于会计软件的操作流程,缺少必要的信息系统思想的培养和训练。手工实验和电算化实验得不到有机结合,网络资源应用不足,这样的会计实践教学只是表面粗浅的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在会计实践方面应该具有的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满足不了社会对复合型会计人才的需求。
三、改革本科院校会计实践教学的建议
1.更新观念,加强实践教学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学生的能力、素质水平已成为衡量培养质量高低的一个关键性因素,人才培养工作必须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更加注重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本科院校应以修订人才培养规划为契机,构建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工作能力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牢固树立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理念,突出实践教学在复合型人才培养中的主体地位。本科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学部门领导一定要认清当前会计教育形势,根据会计专业的特性,逐渐改变会计教学观念,切实改变会计实践教学无关紧要的现状,在会计理论教学不忽视的前提下,加强会计实践教学,逐步提高会计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分量,着重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建立一套独立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会计教师要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会计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树立并坚定会计理论教学与会计实践教学同等重要的教学理念,并将会计实践教学真正落实到整个教学计划中。
2.创新实践教学方法
我们知道,校内模拟实训和校外实习是当前大部分本科院校实行的会计实践教学方法。从微观方面看,会计实践教学是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会计知识,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同时,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的一门课程。所以,会计实践教学的方法具有多样性特点。具体有8种方法:
(1)实务演示法。实务演示法是通过多媒体演示,并有教师讲解实务操作过程的一种实践教学方法。实务演示法有展览实物讲解方法,播放投影仪讲解方法、视频录影讲解方法、多媒体教室教学软件讲解方法等。实务演示法安排在课堂授课之前,是学生在学习理论之前,心中有一个大致轮廓,这样做不仅使学生了解即将所学知识,而且有助于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
(2)单元练习法。单元练习法是在某课程完成其中一个章节的学习目标后进行的阶段实务训练。单元练习法是对教学目标的具体体现,所以,要以目标为准,完成对学生的授课任务,并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能够理解并掌握。
(3)模拟实习法。模拟实习法是在会计实践教学实验室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会计资料,以企业的一个会计周期为区间。模拟财务部门会计实际业务处理的模拟训练。模拟实习法的主要目标是检查学生对会计学的基本理论掌握情况与会计实际操作处理能力。
(4)社会调查法。社会调查法是学生利用寒暑假时间,就会计专业或者会计学专业的相关问题展开社会调查,并在假期结束后针对社会调查做出调查报告的方法。
(5)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就某个教学案例,运用所学会计理论知识及方法对案例进行分析、推敲、提出可行性解决办法,而且在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的一种会计实践教学方法。
(6)项目设计法。项目设计法是使学生运用所学会计知识及相关会计理论,分成小组,共同合作来完成一个模拟项目设计,并做出设计报告的一种会计实践教学方法。例如,设计财务管理制度、设计会计核算制度、设计成本核算制度、设计会计软件等。模拟设计项目没有标准答案,但是必须在不违背国家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供需分析、建立模型、实施方案等步骤,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设计工作。
(7)课题研究法。课题研究法是鼓励学生参加教师的课题研究活动,并且做出学术报告及学生对于课题研究的心得体会的研究型教学方法。
(8)校外实习法校外实习法是派送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参加会计实务工作的一种会计实践教学方法。校外实习不仅包括会计记账、做报表,还包括财务管理、审计监督、纳税、与银行业务往来等方面的工作。所以,校外实习法是不仅锻炼学生综合素质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各项能力,比如:实际操作能力、职业判断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共同合作能力等。
3.完善实践教学内容
会计实践教学作为会计教学的基本方法,贯穿于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计划的整个过程中,会计实践教学内容服务于会计实践教学目标。会计实践教学内容设计以课程为载体,充分体现了培养的目标,以确保系统的完整性,适当的内容,紧凑的连接,以结果为导向。所以,会计实践教学内容,分为四个层次的能力培养,分别是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创新能力,会计职业道德能力。
(1)基本技能。基本技能主要是通过培训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课程。要课程的每章每单元都要培训,培养学生在每个单科课程下处理财务问题,以发展学生的个别操作技能,掌握会计领域的最基本的理论知识。
(2)专业技能。从手工模拟实训中,我们不难发现,财务工作是一个应用程序,一个非常全面的工作。包括:资本融资决策模拟训练,投资决策模拟训练,利润分配决策模拟训练,财务指标和企业绩效评价模拟训练,财政预算培训和会计制度设计方面的实践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性综合运用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技能。
(3)创新能力。为了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会计专业人才所需的各项能力,本科院校可以制定拓展素质和创新学分认定办法,只有修满创新学分,才能毕业。
(4)会计职业道德能力。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会计职业教育质量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国家建立会计职业道德,会计法律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旨在培养高质量的会计人才,具有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所以,开设会计职业道德、会计法律及相关法律、法规课程,是十分必要的。
4.拓展校外实训基地
本科院校会计实践教学,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是首选的教学方法。通过简单的会计实务操作练习和模拟演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加深学生对会计知识的全新理解,但模拟毕竟不是真实操作,因此,实习基地的建立是本科院校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条件的本科院校可以建立校企合作实训基地。
5.手工与电算化实验有机结合
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对会计工作的要求,必须改变会计手工实验和电算化实验相脱节的现象,使两者融为一体。会计电算化实验是学生会计电算化水平的决定性因素。会计手工实验是学生运用专业知识、熟悉巩固理论知识的重要手段。熟练掌握会计业务操作流程,为会计电算化实验提供建账、报表生成与汇总的实验数据及专业技能支持。按照实验顺序分为:先后实验和平行实验。先后试验是先做会计手工实验,后做会计电算化实验。即在手工实验的会计信息基础上做电算化实验。平行实验是会计手工实验和会计电算化实验是同步进行的。在这种情况下,会计手工实验与会计电算化实验严密结合,学生们不仅掌握了会计手工实验的业务处理流程,而且熟悉了会计电算化的操作步骤及原理,同时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使学生能够达到会计人才市场的要求。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会计人才市场对于会计人才的要求是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为核心的知识结构,熟练运用计算机财务软件和以创新为导向的能力结构。所以,要适应发展的社会和需求的市场,必须从新定位本科院校会计实践教学目标,更新和改进会计实践教学内容,会计实践教师具有高水平和高素质,有一定规模的会计实践教学设施,以使会计实践教学体系顺利实施,提高会计实践教学质量培养复合型、创造性和高素质的会计人才。
四、结语
篇7
关键词: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实践教学
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是以培养技能应用型的会计专门人才为目标的。会计是一门集理论性与技术性于一体的应用型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目前,虽然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在会计人才培养过程中已开始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实践教学仍然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
一、当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一)会计实践性教学中职业岗位意识不强
目前,理论教学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思想仍影响着高职会计教育,表现在无论课程设置、教学课时安排,还是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都与本科的会计专业的教学计划设置类似。由于在会计实践性教学中职业岗位意识不强,往往不重视出纳岗位、审计岗位和税务会计岗位等,对于其工作职责、工作内容不明确,学生实习后仍然不知道出纳人员的工作流程,审计人员怎样审计,单位办税人员如何进行纳税申报、缴纳税款等,很难适应毕业后的实际工作岗位。
(二)手工会计模拟实践与电算化模拟实践互相独立,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目前,会计模拟实践包括手工模拟实践和电算化模拟实践。手工模拟实践主要是模仿制造企业日常的会计业务,用手工来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登记各种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电算化模拟实践是借助现代化工具、利用各种财务软件来模仿制造企业的会计业务操作。通常手工模拟实践和电算化模拟实践通过开设《会计模拟实训》和《会计电算化》两门课程来完成。实际教学中,这两门课程的实践教学学时并不是很多,相对自身应讲授内容也显得少,达不到实践课应有的效果。同时,手工模拟实践和电算化模拟实践相互独立,互不关联,也影响到实践课的教学效果。
(三)实践教师普遍缺乏会计实践经验和实践锻炼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力量,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其自身一定要有实践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组织、指导学生实践。然而现在的实际情况是,我们的老师往往都是从学校毕业之后,就直接走到工作的学校,其理论功底较深,但缺乏足够的会计实践经验和实践锻炼,很难把会计理论知识与会计实务有机紧密地结合起来。很多学校把教师的社会实践纳入到教学管理的计划,但是在时间、经费等方面都没有具体的保障,使得教师的挂职锻炼只是流于形式。因此,校内的实践课就会由于教师缺乏实践经验而难以保证教学效果。
二、加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建设的思路
(一)加强对实践课的研究,建立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
针对传统的实践性教学形式单一的缺点,建立包括演示教学、案例教学、单元练习、模拟实训、校外生产实习、社会调查、毕业论文等全新的会计实践性教学形式。同时建立包括基本技能训练、专业单项技能训练、综合能力技能训练、企业顶岗实习四个部分构成的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改变目前高校会计实践教学项目单一的现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实践性教学中专门设置出纳岗位、会计核算岗位、审计岗位、税务会计岗位等职业岗位,分别让一部分学生担任出纳人员、审计人员和办税人员,进行职业岗位模拟实践操作,并实行岗位轮换制度,强调学生在实践中应注意的各种问题,解决学生对这些工作岗位的模糊认识,能够熟练掌握这些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及其操作方法和技巧。进一步明确“会计”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强调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注重操作的规范性,同时让学生们相互检查、监督,共同促进,以此达到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的目的,达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
(二)加强会计模拟实验室建设,将手工模拟实践和电算化模拟实践有机结合
会计模拟实验室是学生校内的实训基地,是学生一边学理论一边从事应用实践,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必不可少的场所。学生通过校内实训,能受到最基本的专业技术和专业技能方面的训练。根据会计专业的特点,学校应建立手工模拟实验室和会计电算化实验室两个实验室。手工模拟实验室主要用于手工会计的实验,会计电算化实验室主要用于财务软件的演示应用与练习。采取手工模拟实践和电算化模拟实践并行的做法,就是把从建立账套、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填制凭证、登记账簿至编制报表的一整套流程,用手工和电脑同时进行操作。通过并行操作实训,可以互相检查核对,及时发现手工或电算化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既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锻炼学生的动手操做能力。
(三)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资水平
强化会计实践教学,必须培养一支师德好、教育观念新、创新意识强、理论与实践水平高的“双师型”队伍。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与企业联合。第一,多渠道引进人才,优先引进具有企业会计工作经历和较强综合素质的专业人才。第二,以校外实训基地为主要对象,聘请企业的高级会计师、企业财务总监、审计经理等中高层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第三,定期派专任教师到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顶岗锻炼,鼓励教师与企业建立长期联系,经常深入企业调研,或利用假期在企业兼职。这样,既可以为教学积累宝贵的实践经验,同时教师的业务水平也可以在教与学中得到提高,由此建立一支具有过硬实践经验和较高理论水平的会计教师队伍。
(四)加强对实践教学的考评,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实践性教学的内容丰富、环节多,采取科学的方式方法对实践性教学进行考评,是加强实践性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为此,有必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行之有效、易于操作的实训考核评价体系。具体考核项目应包括实训日记、实训纪律、实训技能、实训报告等。针对不同考核项目还应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考核标准。将实训要求与实训项目完成的质量进行指标量化,按量化指标和规定的评分程序,对每一个学生实训的全过程进行考核并评定成绩。考核方式可以采用操作考试和口试相结合、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考评方式。
(五)加强有高职特色的实训教材建设
开发适应高职会计实践教学的教材是进行实践教学的基础。专业教师在对不同类型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归类、筛选和提炼的基础上,编制成会计实训教材。实训教材内容应紧随企业会计实务的发展,紧随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现行会计制度和税务法规等规章制度的规范,跟随新会计准则、新形势的变化,把新方法、新理论及时地编制到教材中去。实训教材建设既要简明实用,让学生易于理解、掌握和实践,又要科学合理,从会计专业岗位能力培养和循序渐进掌握会计知识的规律出发设置实训课程,配备实训教材,使学生的技能操作符合职业技能鉴定的规范。同时教材的形式要多样,内容要灵活,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讲义、实训指导书、音像材料、多媒体软件等教学资料。
(六)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开展校外学习
由于会计信息保密性的要求,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目前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建立校外实习基地,需要学校与企业有一个良好的合作关系,必须从校企双方长期利益考虑,立足于高职院校所依托的行业优势、区域位置及专业特性等。会计专业的校外实习基地要尽量涵盖生产制造、商品流通、服务等不同行业,也要包括能提供较多实习岗位的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等。学校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学生到企业的财务部门及其他业务部门实习,请企业会计人员讲解企业里发生的各项业务。这种实习组织方式,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理论知识。通过校外实习,让学生有机会到实际工作中去演练,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不仅可以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检验,而且有助于进一步帮助学生对会计工作的整体环境和整个工作过程有一个更为深刻的印象。通过校外实习基地,学校可以为企业输送优秀的人才,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有关理论问题,还可以作为企业财会人员的后续教育基地,提高企业财会人才素质;企业可以为学校提供一个真实的实践环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与此同时,会计专业教师要发挥自身科研优势,服务于合作企业,建立与企业的长效共赢机制。
综上所述,为了适应高职高专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高职会计实践教学应当不断进行改革和完善。会计实践教学环节应当成为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活动的核心,以增强学生对各会计职业岗位的适应能力和应用能力,真正培养出既有一定理论基础更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会计人才,为社会输送合格、适用的毕业生,提高学生就业后的适应、生存能力。
参考文献
[1] 谷新民.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会计之友,2009,(7:中).
[2] 周美容.浅谈高职高专会计模拟实践教学[J].经济师,2010,(2).
篇8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 会计实训课程 创新教学模式
校传统的实训模式多是先进行理论学习,再通过手工仿真实验室和电算化实验室集中进行实训,致使大部分学生在专业课学习时倍感内容繁多而枯燥,在实训时又因理想化的、机械的记账模式而烦躁,致使大部分学生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上面对新的会计业务束手无策。
一、地方本科院校会计实训课程教学模式问题
(一)实训课程教学方法不科学
根据麦可思―中国2010届大学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调查,大学本科学生认为最需要改进的地方是实习和实训环节,占到了学生50%;其次是课程内容不实用或陈旧,分别占到了20%;再次是无法调动学习兴趣,分别占到了12%。由此可见,改革高校会计专业教学模式是当前会计教育的当务之急。
(二)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需要严重脱节
从麦可思调查报告可以看到,大学本科学生认为最需要改进的地方中“课程内容不实用或陈旧”位居第二位,占到20%。可见,学校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在现行的会计电算化实训中,主要是以教会学生如何进行会计核算为主,且没有涉及到具体的岗位分工,或者有些学校进行了岗位分工,但也只是重视各个岗位的实际操作,对各个岗位的工作职责是什么也不明确。如企业中常见的出纳岗位、税务会计岗位和审计岗位等。有些学生毕业后还不知道出纳应该做哪些工作,税务会计应该如何进行税务申报、缴纳,审计人员应该如何进行审计、审计什么的问题。
(三)实训时间过少,实训内容单一
目前,高校会计专业的实训课程主要分为手工模拟实训(手工账)和会计软件应用(电算化上机操作)两部分,时间基本上是一个学期,每周4节课左右,两门课分别设在不同的学期(一般是先开设手工实训,后电算化上机操作),由不同的教师担任。手工模拟实训的主要内容是依据教材所给的案例(有的以基础会计业务为主,有的以财务会计为主)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然后编制报表(多是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很少有学校编制现金流量表)。在电算化实训中主要是利用计算机辅助记账,内容一般包括总账的核算管理、固定资产的核算管理、工资的核算管理、应收系统的核算管理、应付系统的核算管理和报表的核算。在操作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要充当所有的角色(因为根据要求会计凭证的填制人和审核人不能为同一人),完成从填制凭证到编制报表的所有任务。这就使得学生无法理解分工、协作的重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四)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会计实训的授课过程中,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如在财务会计实训教学中,主要是先介绍现今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然后告诉学生按照这种规定会计上应该如何核算,即会计分录如何编制,而没有讲解这样核算的原因和这种核算方法的优劣以及国际上通用的核算方法等问题,使得学生只会照本宣科,不能举一反三,一旦在实际工作中遇到政策变化或者新的业务便束手无策,综合素质和创造能力难以提高。
二、地方本科院校会计实训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实训课程和实训环节的构建
实践是知识变成能力的关键环节,即实习和实训环节是培养学生应用已学的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性环节,也是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形成的关键性步骤。只有理论知识而缺乏相应的实践,人的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就得不到发展。能力的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为了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笔者建议把实训课程和实训环节分成四个环节进行,具体情况如下:
1.感知实训。感知实训是实训的首要程序。对于刚刚走进大学的学生来说,什么是会计,会计主要做什么事情等问题仅仅通过书本上生硬文字的介绍很难真正的领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或到企业、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及相关单位会计部门参观学习,可以真实的、直观的感受到会计在各个行业的重要程度,以及会计基本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对会计的兴趣,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专业技能实训。专业技能实训是实训的核心,可以分为基础核算技能实训、拓展核算技能实训和升华核算技能实训三个环节,分课程进行,即把每门课程的教学分成两部分,基本理论+实训,把整个学期的三分之二用于基本知识的学习,剩余的三分之一进行实账练习,也可以在原有课时的基础上根据课程需要适当增加课时,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学以致用,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对会计学科的热爱。其中,基础核算技能实训主要是提升学生的基础核算技能,主要包括基础会计实训、财务会计实训、管理会计实训、成本会计实训、财务管理实训、税务会计实训和审计实训等;随着行业分工的细化,各个行业对会计要求的差异越来越大,拓展核算技能实训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适应行业差异的能力,主要包括流通企业会计实训、金融企业会计实训、建筑企业会计实训、行政事业单位实训、房地产企业会计实训等。当然随着经济的发展,行业分工将越来越细化,高校会计专业不可能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开设所有行业的会计课程和实训,可以针对主要行业利用选修课程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选择开设。升华核算能力主要是为了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以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经济业务,主要包括做账的技巧实训、审计技巧实训、税收筹划技巧实训和财务报表分析实训等。
3.综合业务实训。综合业务实训主要是让学生把所学的会计基础知识和技能加以融合,旨在培养学生对会计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可以通过会计手工模拟实训和电算化模拟实训课程在校内实现。在上课时,手工模拟实训与电算化实训最好采用一套完整的实训资料,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手工做账与电算化做账的区别和各自的优劣。
4.综合仿真实训。综合仿真实训是实现“就业零距离”的关键性核心步骤。有些能力的培养仅仅通过知识的传授是无法完成的,必须要经过亲身经历才能领悟其精髓。综合仿真实训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在企业真实的环境中体验真实的会计工作,即完全按照企业的形式和业务流程进行实训。可以通过校外实训基地、校内财务公司和校企联合实验室来完成。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构建
创新教学方法的构建应紧紧围绕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唤醒创新意识、提升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来组织、开展和实施。在教学方法上,要做到因课程而异、因班级而异、因专业而异、以学生为本位,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各种教学软件,努力提升和推广案例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复案教学法、任务教学法等。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构建生动、形象的实训平台,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培养途径的构建
高校会计创新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但相当一部分能力只通过教学是无法获得的,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够实现。而由于会计专业的特殊性和企业相关资料的保密性,致使大部分学生无法真正的走进企业,走进实账,所以校企合作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最好选择。校企合作要以“区域经济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为目标,以“学生为本位”,最终实现企业和高校共同发展。合作模式如下:
1.构建校企实验室。校企实验室就是高校和企业共同建立实验室的简称,由企业出资购买先进的机器设备,学校提供实验场所和师资队伍。实验室除了用于学生实训外,也可以为企业培训员工和技术人员。学生实训过程中,指导实训的教师也可以是企业经验丰富的高级会计师或者会计主管,实训的资料可以由企业提供,也可以由企业和学校的相关人员共同制定,第一手的实训资料更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当然,校企实验室也可以直接建在企业的财务科,这样更方便企业的财务人员对学生加以指导,使学生更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更有助于学生职业技术能力的培养。
2.构建校内会计服务公司。如果有条件的话,高校可以利用自身资源(具有注册会计师资格、高级会计师资格、中级会计师资格和经验丰富的教师)建立自己的校内会计服务公司,公司的业务范围可以包括记账、税务、税务筹划、财务分析等。不但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真正实账操作,在复杂多变的业务中弥补自身的不足,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还可以缓解学校的实习压力、就业压力,可谓一举两得。
参考文献:
1.杨政,殷俊明,宋雅琴.会计人才能力需求与本科会计教育改革:利益相关者的调查分析[J].会计研究,2012,(1):25-35.
2.周宏,张巍,宗文龙,杨霁.企业会计人员能力框架与会计人才评价研究[J].会计研究,2007,(4):83-89.
篇9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校企合作;知识转移
一、会计电算化专业校企合作中的知识转移障碍
会计电算化专业校企合作中的知识场可以分为系统场、演练场、源发场和对话场。系统场存在于学校,源发场存在于企业,系统场与源发场等知识场内部沟通比较畅通。然而,演练场与对话场等知识场有效运行需要系统场的学校和源发场的企业之间信息传递的流畅以及有意识的合作。现实中,由于学校与企业所关注的目标不一致等原因,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往往尚未建立,或者建立了但流于形式,从而导致演练场与对话场等知识场不能有效运作,导致了会计电算化专业知识转移存在障碍,见图1。
图1 会计电算化专业校企合作中的知识转移障碍
(一)演练场中的障碍
演练场可以分为学校演练场和企业演练场。学校演练场主要依靠实训室进行,实训主要根据学校教授的知识与技能开设,与社会实践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在理论上,消除障碍最佳的方法是学生参与到企业中对会计电算化专业进行实践,具体包括,学生身份的转变以及学习内容的转变,以消除障碍。但在现实中,学校与企业合作存在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一些行业或企业由于财务涉及公司商业秘密等原因不愿意接受学校实习生,即使接受学生实习,学生从事的社会实践业务也比较有限;学校与企业对学生的管理在制度与时间上存在冲突与差异。演练场障碍的存在导致学生难以学以致用。
(二)对话场中的障碍
在会计电算化专业中,学校与企业在对话场上的有效运行,需要学校与企业团结协作,交流双方组织的特有知识。但双方的有效沟通存在一些障碍:学校与企业由于利益与目标的不一致导致企业缺少转移知识的激励,学校也缺少吸收知识的动机;学校与企业交流的往往是能够清晰表达的显性知识,难以清晰表达而又至关重要的隐性知识交流比较困难;即使是显性知识在双方对话中由于各自常规的不同也并不容易有效转移。
二、解决对策
(一)校企有效沟通消除对话场中的障碍
消除学校与企业在对话场中的障碍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的撰写以及实训教学体系的重组上。
在与合作企业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在专业建设委员会的指导下,对本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进行调研,撰写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调研岗位有出纳、电算化维护、会计核算、会计信息系统营销、电算化管理、财务软件实施顾问等。通过对上述工作岗位的分析,明确各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相关的职业技能要求,并根据技能要求完善专业课程体系。
由专业建设委员会根据企业的最新发展提出岗位能力结构的具体要求,了解各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各岗位所需职业能力(本专业学生可能从事的企业岗位―描述该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其所需职业能力―匹配该能力形成所需专业训练),进行教学内容的重组,形成会计电算化应用型实训教学体系课程。
(二)构建完善的实训体系消除演练场中的障碍
会计电算化专业在与合作企业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对典型工作岗位进行分析,梳理出会计电算化工作需要的主要工作技能,据此进行实训项目的设计与开发,构建并实施完善的实训体系以消除演练场中的障碍。
本实训体系具体包括以下内容:会计手工处理(会计基础、制造业财务会计两项)和信息化实训(会计电算化基础、财务业务一体化、财税一体化、审计电算化、信息化企业岗位体验和VBSE全景体验)。
本实训体系具体内容如下:
1、会计基础与操作手工实训
在实训过程中,通过做分录,填制凭证到制作账簿来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会计凭证的类型,理解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理解和熟悉会计业务操作流程,为后续会计业务的学习奠定基础。
2、制造业财务会计手工实训
通过实训操作,使学生掌握填制和审核,登记账薄,制作财务报表的会计工作技能和方法,同时能够体验出纳、总账会计、成本会计、会计主管等角色的具体工作,从而对之前所学专业技能课程有一个较系统、完整的认识,实现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践的融合。
3、会计电算化基础实训
初级会计电算化实训通过建立电子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和掌握电子计算机会计的基本操作,实现会计工作的现代化。这一门课的内容包括财务处理基本操作、报表处理基本操作、应收/应付款核算的基本操作、工资核算的基本操作和固定资产管理的基本操作等。
4、财务业务一体化实训
通过本实训,要求完成有关工作任务,即会计软件的安装与基础设置、总账系统、工资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会计报表管理系统、采购管理系统、销售管理系统、库存管理系统、存货核算系统等技能和知识,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使学生掌握电算化操作岗位上所需技能与知识,并通过相关的实践训练,强化学生对电算化操作及处理能力,以实现学生与企业相关岗位零距离接触。
5、财税一体化实训
通过本实训进行财税业务仿真应用软件的学习,将财政税收的业务利用大量新的财税业务应用软件和设备进行处理,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加深对航天信息软件的认知和掌握,强化动手能力,提高专业基本技能,为他们走出校门后即将从事工作进行提前预热。
6、审计电算化实训
这次实训的目的主要是弥补审计理论课堂教学“纸上谈兵”的不足。通过实训,使得学生可以将审计基础知识、审计基本理论和审计实务有机结合起来,并在“实战”演练中增强对审计的感性认识,加深对审计过程的了解,熟悉审计基本理论和技能的运用,为将来从事审计、会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7、信息化企业岗位体验实训
信息化企业岗位体验中心通过互联网系统将合作企业的真实业务数据引入到财务软件中,学生通过不同的角色体验与实践,加深对企业会计核算内容的认识。信息化企业岗位体验实训可以大幅度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启发学生的职业意识和学习动机;同时也有助于加强与合作企业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
8、VBSE全景化信息化体验实训
通过对不同形态组织典型特征的抽取,营造一个虚拟的商业社会环境,让受训者在虚拟的市场环境、商务环境、政务环境和公共服务环境中,根据现实岗位工作内容、管理流程、业务单据,结合与教学目标适配的业务规则,将经营模拟与现实工作接轨,进行仿真经营和业务运作,可进行宏观微观管理、多人协同模拟经营,是一个可以满足多专业学习与实践一体的实训。
9、校内生产性实习基地实训
充分锻炼学生会计实务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较为全面的综合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树立爱岗敬业的精神和职业自豪感。学生参与到企业的实际工作中,按企业要求进行培训,在真实环境下进行岗位实践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团队意识和实践技能。
10、企业顶岗实习
了解企业的经营特点和管理组织,企业的会计工作,企业生产技术的特点和生产工艺流程,企业(单位)纳税的种类,纳税的计算及与纳税部门的联系情况;在了解实习单位会计有关内容的基础上,具体进行各种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填制,各类明细账和总账的登记和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及现金流量表的编制;了解实习单位所使用的财务软件的基础上,能够熟练的运用财务软件进行各种经济业务的处理,如材料的核算、工资的核算、成本的核算、利润的核算,财务报表和内部成本报表的编制等。
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训体系逐步提升学生的技能。实训项目的实施,概括来说,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基本技能培养;第二阶段,核心技能培养;第三阶段,综合技能培养。第一阶段在第一学年实施,通过会计基本与操作手工实训和会计电算化基础实训,培养学生会计从业入门的基本技能与操作能力。第二阶段在第二学年实施,通过制造业财务会计手工实训、财务业务一体化实训、财税一体化实训和审计电算化实训,培养学生账务处理能力、账务信息化处理能力、纳税申报能力、审计及运用计算机查账能力。第三阶段在第三学年实施,通过信息化企业岗位体验实训、VBSE全景化信息化体验实训、校内生产性实习基地实训和企业顶岗实习,培养学生综合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校企合作进行有效沟通,整合校内外资源完善实训体系,才能消除对话场和演练场中的障碍,发挥专业特色和优势,培养更好的应用型人才服务经济社会。(作者单位:江西财经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 石伟平. 时代特征与职业教育创新[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179-312.
[2] [日]竹内弘高,野中郁次郎.知识创造的螺旋[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45-146.
[3] [德]迈诺尔夫・迪尔克斯等. 组织学习与知识创新[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237-684.
篇10
与高职高专教育目标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是: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术课、职业技能及综合应用实践课的四位一体,以达到充分体现应用型人才的知识结构。必须遵循必修课会计专业方向统一、理论够用、加强技能训练特别是综合实训、多专多能原则。公共基础课是各财经类专业都必须得学习的必修课程,通过这些程度的学习,以达到对培养学生逻辑思考与判断分析的能力,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专业基础课可分为原理类学科和会计基础类学科。原理类基础课学科是财经类专业的必修课,使学生通过对经济管理类的学习,能在将来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会计类基础课学科作为财经类专业必修课,使学生应具有会计专业技能的基础知识;专业技术类课程,能体现针对性和前瞻性,设置课程必须得恰当,以达到体现会计专业的深度和广度,并能够适度增加会计专业选修课,以便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对职业技能和综合应用实践方面的课程,要体现适应性、应用性、实践性的教学目的,必须得注重实践教学效果,加强对职业技能培养尤其是对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的知识,来达到尽快适应和满足社会会计人才的需要。我们经过四位一体的课程设计,让我们的会计学生能够达到“做学问”方面的专业教育与“做人”的人文素质教育和“做事”的商科教育,使它们达到三统一。我校高职高专会计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是:英语、德育、政治理论与实践、写作、体育、计算机基础、经济理论与实践;会计专业基础课是:基础会计、经济法、统计基础知识、会计职业道德;会计专业技术课是: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基础知识、电算化会计、税收实务、纳税筹划;职业技能及综合应用实践课程是:财务会计实训(手工和上机)、财务软件应用、综合能力训练、生产实习、毕业设计和实习。其他的还有专业选修课、专业技能选修课和任选课。这些四类课程占总学时的比例分别为17%、22%、13%、48%。由于课程设置的严密性,专业核心课程突出,选修课程增加,实践实训课程的大力操作,经过多年专业实践,受到了学生欢迎,达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学生就业率较高,就业顺利。
二、创建和高职高专教育目标配套的课程内容体系
为了体现高职高专教育目标,在课程内容设置上一定要突出专业特色,把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整体素质的培养较为全面地、系统地贯穿在会计教学的全过程。在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材料时,不可片面追求大众化、统一化,必须要能体现灵活性、多样性、开放性、应用性、实践性的特点,以达到教学内容的不断优化,我们就可以自己编写能适合高职高专教学特色的教材或讲义,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三、创立和高职高专教育目标配套的实践教学体系
跟高职高专教育目标一致,体现高职高专会计实践的教学体系在课程设置上必须大幅度地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和实践课程比例,使得实践教学课时总数和理论教学课时总数达到1:1,以便让学生有足够的实践时间去操作和进行各种训练,同时根据不同的课程和要求,各自采用实物演示、模拟实习、案例教学、社会调查、项目设计、校外实习、会计实训等多种形式进行实践性性教学。根据上述原则要求,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可作如下安排:
(一)结合运用多种实践性教学方式
第一,实物演示方式。该方式和一般的日常课堂教学活动结合起来混合运用,以达到对学生在所学(或即将学习的)理论知识的同时帮助建立感性认识,以减少课堂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来增强他们的兴趣的一种方式。现在一般的演示方式是实物展示讲解、投影播放讲解、电视录像演示、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软件演示方式等。第二,真实模拟的实习方式。就是在校内进行会计模拟实践教学,一般是指两个方面:一是手工账的模拟实验,二是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手工账模拟实验就是指在校内专设会计实验室进行的,以一个真实企业单位的一个周期的会计资料为基础,根据会计工作的基本流程和规律,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一整套企业的真实会计凭证、帐簿、报表和相应的核算工具,去仿真演练企业财会部门的会计实务处理,运用模拟实习来达到增强学生会计实务操作的适应能力。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是把计算机应用到会计业务的处理中,利用会计软件替代手工完成或通过手工方式很难完成、甚至无法完成的会计工作所进行的一种实验活动。第三,实务案例教学方式。通过教学过程,剖析案例,将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会计的“实践活动”中去,来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会计实践教学形式。案例教学方式的最关键的因素就是对案例的设计,做到案例必须来自于实践,并同时还要经过加工和提炼。所选择的案例一定要尽可能地发挥不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他们从多角度、多层次去思考问题并能得到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案。第四,社会调查方式。该方式就是利用学生在假期或到校外实习的机会,围绕某些专业或专业相关问题开展社会调查,并撰写专题调查报告的实践教学形式。这种教学形式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第五,项目设计方式。这种方式就是使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自己亲自动手、并彼此相互协作来完成某一实际或模拟系统(项目)设计,通过撰写设计报告的实践教学方式。如会计制度设计等,此种方式能帮助学生培养其创造能力和协作能力。第六,会计实训的方式。这种方式就是对会计工作的一种实战训练方式,主要有会计核算的单项实训、会计核算的综合实训、会计电算化实训等,通过实训,其目的就是是培养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第七,校外实习方式。这种方式就是让学生直接到校外实习基地参加实务工作的实践教学方式。到校外实习属于综合实习,它不但有会计核算,还有财务、审计、税务、银行等方面的业务。利用校外实习方式就是要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和素质的锻炼和检验。搞好校外实习的关键就是利用校外的实习基地建设,校外的实习基地通常要建立在规模较大、业务全面、会计人员素质较高的企业,应保持实习基地和实习场所的外聘指导教师相对稳定。除此之外,学校还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实习工作计划、管理、指导、交流及检查、考核等工作。第八,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的方式。学生的毕业论文要做到紧紧围绕自身在实习调研中所提出来的问题,综合利用平时自己的所学知识和方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得出正确结论。毕业设计却是通过小组为单位来完成的,根据学生的实习及教师提供的有关资料,通过完成特定单位的会计制度设计、建立帐簿体系等有关任务,以达到培养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实际综合应用能力。
(二)提倡多层次的实践教学模式
高职会计实践的教学体系应有:基本技能训练(珠算、点钞、书写规范等)、各种专业性的单项技能训练(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法、审计、财务管理等模拟实训)、综合应用技能训练(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职业资格培训)、企业在岗实习四个部分组成,在纵向上,形成自身的体系、在横向上,要和理论课程有机结合,从而实现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改变现阶段高职院校会计实践教学项目单一的状况,以有益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全新的会计实践性教学形式主要应有八方面的内容,即演示教学、案例教学、单元练习、模拟实习、校外生产实习、社会调查、项目设计、撰写论文等。与此同时,在实践性的教学中,还必须依据现代企业对会计职业岗位的要求来进行实践性教学。
(三)保证实践性教学的措施
1.注重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实践性教学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教师实践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实践教学的效果。为此,的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就强调教师必须具有过硬的实践技能,鼓励实训的教师必须直接参与校内、校外实训基地的生产、科研和生产实践活动,在学中干、干中学,练就一身过硬技能,如果这样了,教师一方面是生产的管理者,另一方面则又是科研的主持者和参与者,还同时是实践教学的组织者和技能操作的传授者。
2.建设一支过硬的“双师型”队伍
对于高职教育,“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十分重要的,为此,创建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职结合的双师队伍,是高职学院建设的一项长期而又紧迫的任务。在学校里,创建会计专业课教师和会计实训指导教师的定期实践锻炼制度,选派一部分教师或组织相关的教师定期到对口行业、企业进行专业第一线进行实践锻炼;与此同时,积极鼓励教师参与到企业的技术改造、技术开发和科学技术的推广活动中去,以达到提升教师的技术开发能力和学生实践能力的指导,促进教师向“双师型”素质转化。
3.切实保证实践教学时数、不断充实实践性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