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训报告范文
时间:2023-04-10 14:25: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训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demand of talent market for computer network talents continues to increase, and proposes new requirements. In order to meet market requirements, the paper makes some insights for the computer network practical teaching of vocational college.
关键词: 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实训教学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computer network;practical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6-0273-02
0 引言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社会对于计算机网络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渐的增加,中职学校在对学生进行计算机网络技术培训的时候,主要就是为了向社会培养计算机网络的初级人才和中级人才。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如何让中职学校的学生熟练的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如何改进中职学校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教学方法,提高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教学质量,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人才成为了现在中职学校需要及时去解决的问题。
1 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特点
计算机网络实训教程是一门应用性、综合性以及实践性都非常强的课程,那么在整个教学的过程当中都应该要将该课程的设计、课程的实验以及实习实训等实践的环节贯穿在其中,这样才能够很好的实现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培养的目标。
在进行课程设计的时候,应该以应用为目的,从而能够很好的体现出学生学习过一门综合性的实验技术。在整个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是起一个指导作用,而学生则应该要体现出自己的主体作用。在完成实验的过程当中,应该要强调学生独立的原则,要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设计课程题目时,指导教师可以先选择一部分参考题目,然后让每组学生自主选择这些参考题目,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也达到了因材施教的目的,在每组学生完成了第一个自行选择的题目后再让学生换题目完成,通过反复的练习,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1 实训设计的一些基本的要求
对于本课程中的基本技能以及基本知识点应该要掌握,对于实训设计也能够独立的完成,而且设计的实验结构应该比较的清楚、正确和易读,还要能够通过上机调试。在进行实训设计的时候,相关的设计思路应该要比较的清晰和明确,有比较完全的界面,设计的内容应该要比较的完整,同时应该要有图形进行辅助和说明,还要有适当的帮助功能,在实验完成之后应该要写出实验的报告,对于实验的整个过程也应该要做出总结。
1.2 实训报告的相关要求
在设计当中的每一项要求都应该有具体的实现过程,而且每一个实现的过程都应该要比较的清楚,在实训的过程当中遇到的相关难点以及解决的办法应该要报告,要有程序的清单,在进行实训设计期间的记录应该要做好,最后应该要有相关的收获总结。
1.3 实训教程时间的安排
在中职学校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当中,各个课程的教学模块之间既有相互的衔接也有相互的配合,而且还要逐渐的深入。所以在课程设计的时候,除了要考虑课程的独立性、实用性以及完整性之外,对于学生的技能训练也应该要考虑到。在实施教学的时候,应该要根据课程的特点采取先做再学、边做边学以及先学后做的方式进行教学。
2 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实训教学思考
为了能够有效的提高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的效果,就应该建立起高素质的教学团队和先进的实训基地,同时构建具有层次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过程当中,最关键的就是要有能够工学相结合的教师队伍。如果中职学校要采用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教学的话,就必须要重视对双师教学团队的建设。首先中职学校应该要不断的使学校内的双师型教师的比例提高,其次就是应该要聘请大量的企业当中的专业技术人才到校内担任兼职教师。对于中职学校内的兼职教师的比例也应该要逐步的增加,这样就可以慢慢的让实践的技能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由那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技术水平的兼职教师来进行讲授的。
要想真正的实施实践教学体系,不可或缺的条件就是应该要具有生产性的实习基地和实验实训室。而在以往的中职学校实践教学的改革当中,也正是这一条件成为了制约的因素,想要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就应该要加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以及校内和校外相结合的建设道路。
在创办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实训基地的时候,应该要按照企业的模式来进行。这样学生在参加实践的时候就能够感受到一个真正的企业环境。在通过这些实训课程后,学生就能够学习到在职业的岗位当中需要的实际技能和知识。
在实施教学上应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主要就是指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之下,然后围绕着一个共同的任务学习中心,在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积极主动的运用学习资源,进行相互协作和自主探索的学习,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还能够很好的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的实践活动。
3 结束语
在利用虚拟机进行仿真实验的时候,可以很好的解决一部分因为缺少硬件而无法进行实物配置实验的问题,但是利用实物来配置实验的重要性以及作用还是不能忽视。不管怎么说,进行仿真实验还是虚拟的,只有通过实物的实际操作,学生才能够对网络管理的配置技术真正的掌握,也只有把虚拟和实物两者很好的结合在一起,才能够使得实验教学真正的发挥出本身的作用。开展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不仅仅是提高学生本身的操作水平的需要,同时也是社会的需要。在实际的实验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该要根据实际的情况来制定实验的计划,在实际的教学当中去不断的摸索和累积经验,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验环境。
参考文献:
[1]李成忠,张新有,贾真.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4:72-76.
[2]秦杰,柴争义,程立.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探索[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3:34-35.
[3]方芸,高仲合,高博文,夏建川.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改革[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06:91-93.
[4]黄镇建,蔡群英.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的创新[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07:109-111,115.
篇2
[关键词] 高职 网络 培养 方案 职业岗位 典型工作任务
引 言
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计算机网络人才培养模式是很多职业教育者研究的一个课题,旨在依托行业企业,校企共同研究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技能性网络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如何在国家高职教育的指导思想下,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情况,教育水平,人才需求结构,就业状况等培养出与时俱进的高素质网络技能人才是网络专业的核心,同时也是高职院校必须面对的新挑战。合理、科学的计算机网络人才培养方案就显的尤为重要,它是我们培养网络技术人才,组织教学的依据。
设计背景
1.网络人才遍布在各行各业,就业面广、社会需求量大
信息化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信息社会的运行平台和实施载体。在社会生产与人类生活中,网络应用的全面延伸促进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全面发展。各行各业和人民生活的各个角落都会需要计算机网络技术方面的人才。
近几年许多高职院校在原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基础上,发展成为设置独立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汉中、安康、商洛等市的高职院校80% 开设有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存在诸多共性问题:定位不准,受师资、实训条件限制,培养的人才知识滞后,职业技能不强,岗位适应能力差。相对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技术应用和技术管理人才培养工作相对滞后。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网络维护、网页制作、网络资源开发等方面的人才缺口巨大。
2.区域经济的发展战略,网络技术是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支撑环境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总体目标是:西部地区综合经济实力上一个大台阶,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建成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发展目标中提到,要做强、做大电子信息,新型能源和航空航天等优势产业,提高现代制造业综合竞争力。建设国家一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西部大开发以及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更加需要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支撑环境,必然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有大量的需求。
3.本地区对计算机网络高技能人才的规格要求和专业定位
随着科技的发展,单一掌握某一专业的人才未必能够在市场上立足,掌握计算机网络所涉及的软、硬件知识,具备计算机网络规划、设计能力;网络设备的安装、操作、测试和维护能力;网络管理信息系统的操作能力;快速跟踪网络新技术的能力,能真正把基础理论知识与网络实践能力合二为一的网络建设、 操作等技术型人才和管理人才才是社会需要的“紧俏商品”。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特点正是培养此类人才。
通过调研汉中市及周边地区的典型企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的岗位需求进行专业定位。其中主要走访调研了以汉中四通公司为代表的信息产业;以汉中移动、联通公司为代表的通信运营业;以及汉中钢铁厂代表的制造业、政府机关和服务业等。这些行业对网络搭建、网络管理和网络应用等高素质技能性人才提出了岗位要求。
设计过程
通过行业企业市场调查等方式,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召开专家工人访谈会,确定典型工作任务;邀请企业专家参与,共同确定学习领域课程;召开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校企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企业调研分析,按照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建网”、“管网”、和“用网”。
参考《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专业简介》,参照国家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用人单位的岗位标准要求,确定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所主要面向的职业岗位:网络安全、信息对抗、网络工程、网络管理、IT产品营销、数据库设计开发、网站建设等。
1.依托行业企业,校企共同研究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企业岗位需求的统计,网络及安全管理员是大多数企事业单位普遍需要的职业岗位。校企合作,共同研究工学结合的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的“证书性学习、生产性实训、顶岗性实习”的三阶段人才培养模式。
第一阶段“证书性学习”是指三年制的第一年的学习模式和学习目标主要是围绕考取职业证书安排教学。主要取得劳动部的职业资格证书,如: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建网基础)、网络管理员(管网基础)、网页设计与制作(用网基础)。以达到基本职业素质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入门水平,课程目标与学习目标以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为标准。
第二阶段“生产性实训”是指三年制的第二年的学习模式和学习目标主要是在校内工厂化实训基地以“典型工程项目”安排教学。以达到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较高水平。
第三阶段“顶岗性实习”是指三年制的第三年的学习模式和学习目标主要是在校内、外的企业顶岗工作。以达到专业应具备的企业经验和综合素质。在校内安排企业真实性的专业综合实训,在校外以实训基地为主,有计划地安排顶岗实习。
2.在课程开发方式上,探索建立“教师科研下企业,工程项目进课堂,师徒方式传技能,学生学习如上岗”的模式
产学研结合、校企互动,由学校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开发优质核心课程,突出课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根据企业要求和技术发展变化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真正满足职业岗位的要求。强化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适应能力。生产一线的高技能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
召开校企合作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根据前阶段的工作分析和成果,共同讨论和初步确定了2010级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框架体系。
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框架体系
1.确定职业岗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试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体现工学结合为特点,以职业分析和典型工作任务为课程设计基础,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校企合作,确定其面向的职业和职业岗位,初步提出培养目标。
2.典型工作任务设计
典型工作任务指职业活动中具有代表性的职业行动,并能反映该职业本质特征的工作过程,它反映了该职业的典型工作内容和形式,应包括完成一项任务的计划、实施和评估等完整的过程。在该步骤中,确定该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以便对该职业进行准确地分析,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课程开发。再根据三级能力的培养思路和职业养成规律,由浅入深安排学习内容,并由企业实际工作提炼出小型企业级局域网组建、网络工程测试与验收、网络设备的安装与调试等16个典型工作任务。
3.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方案
职业教育的学习领域课程是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方案。是一个由职业能力描述的学习目标、工作任务描述的学习内容和实践理论综合的学习时间三部分构成的学习单元。它是根据专业对应工作岗位及岗位群实施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归纳到行动领域,根据认知及职业成长规律递进重构行动领域转换为学习领域(即:课程),再根据完整思维及职业特征分解学习领域为主题学习单元即进行学习情境的设计,学习领域表现形式是由若干个学习情境构成,因此设计学习情境将是课程改革的核心和难点。学习领域设置的原则:一是每一学习领域都是完整的工作过程;二是各学习领域排序要遵循职业成长规律;三是各学习领域排序要符合学习认知规律,所有学习领域组成生产或经营过程。
根据专业对应工作岗位及岗位群实施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归纳到行动领域,根据认知及职业成长规律递进重构行动领域转换为学习领域(即:课程),再根据完整思维及职业特征分解学习领域为主题学习单元即进行学习情境的设计,学习领域表现形式是由若干个学习情境构成。我们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建网”、“管网”、“用网”。
4.课程体系结构
典型工作任务的实施是有严格的条件限制的,需要有成熟的课程载体、规范的工作岗位或实训中心,熟练的指导教师等条件的支撑。就我们目前的教学环境来说,尚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所以我们提出“平台+学习领域课程”的构想,兼容当前的教育环境和教学条件,保证学生多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第一学年奠定一个基础和平台,从第三学期开始采用纯粹的典型工作任务模式的构想。
5.教学计划设计
完成了上述步骤之后,编制教学计划表,课程开设顺序与周课时安排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当专业的学习领域与学习情境的幅度大时,或因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需要,按常规教学周无法很好实现教学目标时,可对3年6学期制进行变革。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实施方案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所学的教学计划开出的课程,在能力考核上实施“以认证代考试”、“以竞赛代考试”、企业实践考核与学校考核相结合等方式;在课程考核上采用“开卷+闭卷”、“笔试+口试”、“实际操作+答辩”、社会调研报告、企业实践与学校考核相结合等形式,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考核成绩逐期载入学生学业成绩登记表,毕业时归入本人档案具体归结为:通过两种方法来考核,一是教考分离,通过国际、国内认证考试,二是形成性考核。
教学条件配置
1.师资要求
师资队伍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首要条件,因此实施本人才培养方案对教师的数量和素质有一定的要求。
(1)具备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大学本科以上学历。
(2)从事实践教学的主讲教师要具备计算机网络规划设计、建设施工、管理、应用开发和信息安全专业中级以上的IT认证资格证书或工程师资格。
(3)信息系统工程工作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专业至少有一名教师有实际工程经验,能够带领学生完成实际项目,若能请企业兼职教师承担则更好。
(4)教师“双师”素质的比例要达到80%以上。
(5)专任教师与学生比例1:25左右,校外实训基地指导学生实训实习的企业兼职教师的比例不低于80%。
2.教学设备配置
(1)校内实训室
支撑实践教学计划所需校内实训基地的基本要求包括“网络集成实训室”和“网络工程实训室”,辅以2个普通多媒体机房,可以满足每届招生1个标准班(40人)的实训基本要求。出于安全等原因,企业网络的生产环境不会轻易让学生使用,校内实训环境应尽量扩大规模和覆盖面,以保障实训需要。条件许可时,应跟随技术发展,增加安全、无线、IP语音、网络存储等实训环境,尽量贴近实际工作环境。
(2)校外实训基地
校外实训基地包括从事系统集成、信息安全、网络管理与维护等领域的企业和事业单位的网络信息中心。最需要真实网络环境开展“网络管理与维护”实训实习却很难在企业进行,“综合布线技术与施工”须借助网络工程类企业开展实训实习。由于行业的特殊性,除从事网络工程和应用开发的少部分企业能一次接纳多人外,一般企业接收的学生数目也就1到2个,且不会每年接纳,因此校外实训基地最好能够达到每个标准班级(40人)4个以上,并尽可能多。
总 结
计算机网络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需要先进的思想指导,更需要科学合理的方法,需校企合作,走工学合作之路,同时要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水平,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算机网络人才培养方案。
参考资料:
[1]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课题组.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专业简介[M].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2005,2.
[2]欧盟Asia-Link项目“关于课程开发的课程设计”课题组.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篇3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课程 现状分析 教学方法
一、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的教学现状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正在给人类带来一场新的产业革命,信息已成为人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资源。而信息的社会化、网络化、全球经济的一体化,都受到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巨大影响,这对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信息技术通信领域的重要支柱,然而,调查发现目前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中,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与师资老化的矛盾日益严重,这将从根本上制约教育质量的发展。另外,一些学校的现行教材中教学内容滞后,以学科为体系的痕迹明显,教学内容偏多偏深,实践与能力培养不够突出,教学要求与培养“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目标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且专业实习、实训的设备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有一定的差距,学生实验教学往往不能按要求进行,从而对教学改革的进程起到消极影响。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的优化
1.优化课程体系
在课程设置上,学校应当坚持应用能力“宽窄”结合的方针,使学生逐步深人全面地掌握网络知识,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网络应用能力,同时适当兼顾计算机其它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毕业后能适应多种职业岗位群的需要,按照网络集成、网络管理和网络软件开发三个方向成组设课,强化这三个方面的应用能力。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发展方向和接受能力自主选择相应课程。学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和社会需求安排四大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时比例。技术基础课以教会学生掌握从事职业岗位所必须的科学原理、方法和使用这些原理和方法去分析、判断、解决生产第一线或工作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技术技能课是以行业的职业技能为目标,将职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岗位操作能力的训练,这两类科目的学时数可以适当减少;公共基础课应满足学生学习和应用职业岗位技能所必备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需要,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思维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课程的学时数比例可以适当加大;而选修课是以跨专业或高新技术等课程为主,以培养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专业技能综合能力,门数尽可能多、范围要广泛。
2.丰富教学内容
计算机网络技术主要是关于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比如有网络的拓扑结构、网络体系、网络设备以及网络应用等,重点是相关内容的理论阐述,网络设备中的网卡主要介绍网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分类情况以及性能指标等纯理论的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互相结合,可以结合网卡的性能指标以及分类情况介绍网卡的选型以及网卡的安装等实用知识,将网卡相关的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网络应用技术主要介绍电子邮件系统的工作原理、使用的协议等枯燥难懂的内容,教师则可以结合电子邮件的收发工具进行教学,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对基本原理的理解,提高对实际应用的认识,又能结合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验、实训教学中,教学目的是验证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这就更需要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培养学生面对具体问题独立分析、解决的能力,教师应该适当增加专业基础课的实验比例,加强学生的职业技术、技能培养,加强技能实验和设计型实验,扩充专业实训科目,使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要求学生独立理解实验、实训任务,自选仪器材料,自行设计方案,独立完成,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优化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往往是以教师为主,学生则是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为学生听、老师讲的单方面交流,学生的认知主要表现为记忆的形成,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交流。这种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是一种静态的教学方式,阻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激情和创造,而使授课平淡、乏味、呆板,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因此,现在应采取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交互式的教学,采用项目设计制作、现场模拟、社会调查、案例分析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比如组建网络教室的组建、建设小型校园网的建设、改造小型办公室网络改造等等实践活动,从而丰富整个教学过程,发挥网络通信及网络资源共享的特征,进行网上教育,包括电子教案、电子阅览、电子作业,这将有效缩短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加强教学交流,提高教学效果。
篇4
【关键词】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 创新研究
由于传统的教育观念根深蒂固,多年来人们习惯于过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而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以往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利于复合型人才的成长,因而,探索和使用新型的教学方法是当务之急。
探索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首先要明确现有模式和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认为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教学内容过分重视技术的原理、过程和结论,忽视实用性和创造性;教学过程中拘泥于教材,教学方法陈旧,缺乏创新,不能调动学生兴趣,不切合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目标过多考虑“某一具体岗位的职业要求”,以实用性为唯一目的,不追求体系的完整性,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学组织形式单一,课堂气氛沉闷;考核方式不能适应素质发展的需要。
针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一直在探讨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确保良好的教学效果,不断地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更新与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以适应网络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需要。笔者认为课堂教学方法和模式的改革由课程内容、组织形式、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几个方面组成。
一、教学内容
职业院校办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按照新时代的需求和职业界的需要来培养学生,应重视产、学、研相结合,并紧密地结合我国的经济状况,把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学校办学的主要方向。根据教育部高职计算机教学大纲和各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知识结构,以及21世纪对人才信息能力的要求,我们将计算机应用专业(网络方向)高职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的基本内容确定为:“网络通信和原理的基础知识”、“局域网典型组网技术”、“网络互联设备和技术”、“用Windows操作系统的设计与架构网络“等几个基本部分;另外,还须介绍小型局域网的Internet接入技术。其他专业的教学是这几个基本部分的基础上进行灵活组合。
二、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了以下的多种教学方法,以适应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理论教学:以必须、够用为度。对于那些必要的、关系到网络系统内的规律性、逻辑性和应用技术等方面的内容应作较为详细的介绍;对于涉及今后发展可能需要的理论内容,也要作必要的简明扼要的叙述。这样既为学生适应岗位的实际工作打下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也为学生进一步的发展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空间。
(二)实验教学:根据实际的需要,应把教学的重点放在组建、管理和使用网络三个重点部分,要求完成组网技术(含基本组网技术和互联技术)和微软操作系统的网络管理技术两项主要的内容。这样,通过理论知识与实践技术的紧密结合,不但可以使学生通过应用及实践的学习,深化对理论和设计部分内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学会理论方法的实际运用技术。从而达到了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进而融会贯通的目的。
(三)集中实训: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一般可安排1-2周的集中实训时间(80学时)专门进行网络的综合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分成小组,不同的小组有不同的课题,组内同学自己分工,协同工作,互相讨论、共同分析与设计网络。在设计期间,应设计丰富的课程设计内容,配备有经验的教师进行指导;学生通过互相学习,共同实践,写出综合实训报告,最后由教师对实现的设计进行答辩与验收,给出实践的成绩。
(四)“0”学时和“市场调研”的补充教学方法:由于网络技术日新月异,再好的教材也不可能紧跟形势,因此,对于局域网的综合设计作业、网络互联设备等内容,可根据情况要求学生在课下,结合理论进行市场调研,写出自己的调研总结报告,达到训练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例如,有关网卡的报告,应当包含网卡的工作原理、实际的作用、常见类型、选择的原则和注意事项等。
总之,在各个教学环节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学生质疑问题,培养学生探索能力。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比较先进的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合作性教学法、探究性学习法、诱导教学法和小组学习法等,将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有讲有练,既传授知识又培养能力。
三、组织形式
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我们要合理地调整并安排理论教学内容,教学实验,以及综合性设计的三段式教学模式:即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分为三个阶段进行,这三个阶段既有适度的理论知识学习,又有实验的穿插活动,最后的综合性网络设计使得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这些知识和技能在不断的穿插、交换、交互的过程中进行,并辅助以市场调研的方法。这些环节相辅相成,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使计算机网络更加形象化、具体化、应用化、社会化、家庭化,使得学生容易并乐于接受和掌握。
四、考核方式
篇5
摘要:时下全国各地的职业院校面向市场办学,坚持“高技能培养、高质量就业”,以职业技能大赛来推动职教教学改革和办学水平的提升,形成了“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的局面,为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技能型人才。本文浅析了职业技能大赛对贵州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发展的作用。
关键词:职业技能大赛 专业发展 教学方法改革
一、 引言
举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一项制度创新。从2010年至2013年,国家已经成功举办三届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通过技能大赛,有效地调动了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职业技能的积极性,展现了师生良好的精神风貌,检验了高职院校相关专业的师资力量、教学水平、实训能力,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更紧密地结合了起来,有力地推动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创新。
二、职业技能大赛反映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存在的问题
职业技能大赛在展现贵州职业技术学院职教改革和发展成果的同时,也暴露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专业课程模块之间缺乏联系
在原有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课程设置是单一、割裂的,“专业基础、专业核心、专业拓展”三个模块中的课程关联性不强,不符合实际应用需求。而我们在职业技能大赛赛前培训过程中发现,像“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这样的比赛项目中,既存在交换、路由、防火墙、IDS等网络互联设备的配置技术,同时还兼有服务器配置方法,甚至还包括网络综合布线的内容,而这些内容分属于原有教学体系模块中的多门课程。由于课程之间缺乏联系,导致学生对网络的整体构架概念模糊,进而很难将不同课程中的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
(二)日常教学中忽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在选择技能大赛参赛队员的时候,我们采取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挑选出自愿并且成绩较好的学生参加大赛。然而在后续培训过程中,我们发现平时成绩一般、但思维活跃的学生却表现的非常突出。这个问题引起了我们的思考:传统的“机械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已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意识、思维习惯,培养学生有发现问题的能力、研究问题的水平、解决问题的本事。
(三)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步伐需加快
职业技能大赛的目的是促进职业院校培养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技能型人才,而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作为实施实践教学的场所,是职业院校实施“工学结合”的平台,是校企合作的载体,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关键。
以往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训室存在如下问题:
1、校内实训基地设置片面单一,实训设备无法跟上实际工作岗位需求的变化,过于陈旧,不能满足实训校内教学需求;校外实训基地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起到强化技能学习的作用。
2、验证性的实训内容较多,而开放灵活性的实训内容几乎为零,学生的创新思维无法发挥出来。
3、学生的宝贵实训时间大半浪费在写实验报告上,而不是用在真正的实训内容上,学习效果差。
三、 职业技能大赛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发展的作用
(一)职业技能大赛开阔了老师眼界、提升了学生水平
以往各地高职院校专业教学中,“闭门造车、固步自封”的情况很普遍,老师们认为自己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就是市场上所需的知识;学生则觉得自己所学到的能力,就是岗位所需要的能力。然而等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才发现自己所谓的“金刚钻”,并不能真正做好“瓷器活”。
对于老师而言,职业技能大赛提供了与兄弟院校老师交流的机会,开阔了老师们的视野,让他们知道“一山还有一山高”,通过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将原有的教学经验和新的专业知识融合,在今后的教学中做到“所教即所用”,为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奠定了更好的基础。
对于学生而言,参与职业技能大赛不仅强化了专业技能,而且还能练就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团队意识,同时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从而在今后的学习中“有的放矢”,真正使学生达到“毕业与上岗的零过渡”。
(二)职业技能大赛促进了教学观念和课程内容的转变
老师带领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大赛,尤其是比赛前对学生进行的专业技能培训指导,使老师们进一步明确了岗位的技能要求和相关标准,督促老师们自觉转变观念,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促进老师们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从而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贵州职业技术学院一直提倡“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改、以赛促建”,重视教学改革和教学创新。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来说,现多开设以实践操作应用为主的应用型课程,注重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以适应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无论是《网络综合布线》、《局域网组建与维护》、《交换机路由器配置》,还是《信息安全与防火墙技术》、《计算机网络集成技术》、《网站建设综合技术》等课程无不是在考察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锻炼学生的应变、创新能力。通过职业技能大赛对专业课程内容的淘汰、更新,实现了从以理论教学为本位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转变,逐步建立起以技能培养为核心的教学体系和以技能认证为重点的考评体系。
(三)职业技能大赛有利于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把理论转化为技能的平台,所以实训基地建设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21世纪,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有的产品和技术上市几个月之后就被淘汰。我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以职业技能大赛为契机,整合Cisco思科系统公司、ZTE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HUAWEI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国内外知名企业资源建设了十二个“校中厂”式校内实训基地,根据日常专业教学需要和职业技能大赛需要,增加实训工位,更新实训设备,优化实训情境。同时与CHINA TELECOM中国电信集团公司、ASUS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Vcom广州市唯康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等国内大型企业建立联系,建成二十多个“厂中校”式校外实训基地,实现校企共建,资源共享,利益共赢,共同发展的良好办学局面,为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总结
通过参加职业技能大赛,我们开阔了视野、积累了经验,与此同时也发现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在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职业技能大赛就像一个风向标,引领着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发展和改革,使它更加快速、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方向阳,开展职业技能大赛促进职业教育改革[J].当代教育论坛,2009(5).
[2]全国职教技能大赛举行成为职教教学风向标,[N].中国教育报,2008(6).
[3]吕振 张家年,以QQ群创建虚拟学习共同体及其教学应用[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0(2).
篇6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民办高校
1.背景
信息技术的发展让更多的应用功能(如网上办公、网上政务、网上购物等)通过互联网得以实现。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进一步加剧了社会对计算机网络人才的需求,岗位分类也进一步细化为网络管理人员、软件设计人员、网络WEB编辑人员、网络工程设计施工人员、网站设计制作人员等。民办高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如何全面构建计算机网络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素质,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是民办院校面临的紧迫问题。
2.民办高校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定位
当前社会将人才分为学术型和应用型2类。学术型人才主要是对客观规律进行研究;应用型人才则是对客观规律进行实践,通过实践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在实践工作中应用型人才又可分为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这3类应用型人才的分类主要是根据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实践能力的阶段划分的。工程型人才主要对系统进行设计规划;技术型人才在一线工作环境中进行开发和管理;技能型人才则在一线环境中进行操作,在生产服务建设等行业从事具体的生产实践活动。
民办高校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定位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主要培养技能型人才,对一些出色的学生可重点培养成工程型人才,个别资质优秀的学生可以通过继续深造成为学术型的人才。网络工程分院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社会对职业岗位的技术要求及学校的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网络专业技术的网站建设、网络工程、网络安全等方向的高技能型人才。分院根据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开展专业建设。
3.专业建设具体实施方法
3.1制订科学的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包括专业教学、课程理论教学、实验实训计划等,目的是有针对性地安排学生进行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如在进行实训实践时,计划内容要围绕课程进行设置,要有可操作性。
制订计划时要考虑如下几个方面:
(1)借鉴其他学校的经验,如“就业导向”“订单式”培养等成功经验。
(2)结合学校情况及专业特点,引入“专业技能+外语水平+创业素质”模式。
(3)教学计划的制订要体现“静”与“动”的结合。“静”是指网络专业的基本课程,包括基本操作、理论、原理、程序设计思想等内容;“动”是指要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学校通常为一届学生制订一个在校期间的整体的教学计划,同时在每个学期也会根据行业技术的发展情况及人才市场的变化而进行计划的更新。
(4)体现以培养应用技能为主的教学思想。
3.2设置课程体系
计算机网络专业涉及的内容比较多,主要包括网络基本知识、体系结构、协议组、网络工作原理和各种接入技术。
为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动手能力和职业能力,网络工程分院将学生的专业课程划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特色实训4个部分,部分课程设置如图1所示。公共基础课包括英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旨在提高学生的基础素质。专业基础课包括计算机应用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为学生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专业课程侧重于对学生专业基础知识构建能力的培养,注重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它直接面对就业岗位群。实训课程与专业课紧密结合,如网站建设方向的学生需要学习网络数据库技术、网站建设与ASP应用、DIV+CSS网站布局、PHP与Mysql、网站设计综合实训等课程;网络工程方向的要学习网络设备与企业网构建、组网工程、局域网组网工程、无线网络组网、综合智能布线、综合布线与测试等课程;面向网络安全的学生要学习黑客攻防技术、互联网体系结构、Linux网络管理、数据加密技术、网络安全技术等课程。在特色实训课程中,学校购置了高中低档不同规格的网络设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动手搭建实验实训环境。学校与一些IT企业合作建立专业网络实训室,同时开设网络大学教育和网络工程特色班,建立资格论证体系。学生有针对性地完成特色课程学习,通过专业化的考试,即可取得国家认证证书。
在公共课学习时要注重对学生的发展性能力和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做好职业定位(如网络工程方向、网站制作设计方向、网络编程方向、网络安全管理方向等)。根据学生的学习方向安排实训课程,要突出网络组网、管理、安全防护及网站建设等。学生根据个人的定位选修课程。学校将职业资格认证的考试作为选修内容纳入到教学体系中。
3.3创建新型教育教学模式
创建新型教育教学模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满足当前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
(2)采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技术,专业主干课程必须要有专用的多媒体课件。
(3)在教育观念上要注重实践性与实用性,强调师生共同参与,在教学中相互协作,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目标。
(4)在育人对象上要着眼全体学生的培养,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基础与发展条件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5)在育人目标上要以培养学生主体精神、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与合作能力为核心。
(6)在教育教学内容上重视德、智、体、美与劳动教育,尤其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7)在教育教学方法上多采用实例、课题来组织和贯通知识,形成较为丰富、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
基于上述指导思想,学院建立以阐述实例、课题背景、自学、查找资料、课堂讲授辅导、现场教学、按组分析和讨论、情景模拟、实验分析、报告、实施总结、实验分析结果为主要过程的教学模式,使学习过程变成学习、应用和发展知识的过程。教师在与学生建立平等双向互动关系的基础上,用分析、讨论和研究的方法去完成教学任务。
新型教育模式注重把教学内容还原到实际的应用环境中去,根据课程设计不同的情景模拟环境。学生通过情景模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实施的角度认真地思考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利用各种技术资料和设施去完成任务。教学要强调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方法指导学生小组与个人学习活动;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因为学生基础能力的形成是以教师为主导,而专业能力的形成则必须以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为主;强调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学校会定期邀请优秀毕业生代表回校作报告,通过榜样的力量让学生树立起远大的目标,作好走出校门的心理与职业素质的准备。
3.4设计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是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为原则,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计算机网络专业素质与能力结构如图2所示。
在教学中,教师要紧跟先进的网络技术,结合学校实际的特点,建构专业的网络环境。如由交换机、路由器和防火墙等设备组成专业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实验室,学生通过这样的实训平台,采用虚拟机技术,构建多个独立的局域网,完成网络的攻击、计算机病毒攻击、主机安全防护、域控制管理等实验,培养了网络安全专业技能,获得了职业认知和职业意识。学生在网络攻防实验中体验网络安全问题及常见故障的解决办法,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
3.5建设师资队伍
网络工程分院注重教学队伍的培养与培训,组织教师参加思科等公司的专业培训班,组建思科网络学院;每年选派教师参加计算机网络安全、网站开发等培训;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大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同时,学院引入企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使人才培养更加符合职业岗位要求。
3.6建立质量监控体系
学校建立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评定学生的平时成绩、实践成绩及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由学生的上课出勤、理论作业成绩及上机实验成绩构成,实践成绩主要包括实训课程成绩及学生实践情况总评。另外,聘请计算机网络界的专家们组成学校顾问团,定期对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教育进行督导,对教案、教学模式、上课组织方法、教学重点等方面提出建议。同时,学校对学生上课纪律、听课率、实验成功率等方面进行记录,并在一定时间内形成反馈意见,促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方法等进行及时更正。
从专家、教师、学校等多个维度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发现问题,提出建议,构成多元多向的评价体系。
4.结语
学校以职业活动需要和受教育者生存发展需要为中心进行网络专业建设,以实例和课题来组建知识,运用情景模拟、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络等教学手段,强调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重视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资格考证培训工作。从学生毕业就业情况分析来看,用人单位对学生的专业素质及专业能力充分认可,学生就业情况令人满意。
计算机网络专业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作。如何在课程设计中体现网络技术“高、精、尖、快”的特点,如何保持教材和课程群建设相协调,实践实训环境如何满足培养方案以及学生个性化培养的需要,如何确定岗位群、建设课程群及支撑体系,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是我们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参考文献:
[1]黄克孝,职业和技术教育课程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8.
篇7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
当前,职业教育正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培养掌握一技之长的劳动者,提高他们的职业能力,解决社会上特别是农村的大量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让他们“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迫切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更是首当其冲,义不容辞。
1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
当前,职业教育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生源质量不断下滑,个体差异越来越大,文化基础比较薄弱,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弱,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不高。一方面,在专业理论讲授课上趴桌的同学越来越多,学习效果不容乐观;另一方面,在专业课的实践实训课上,学生模仿教师操作,能够完成实训内容,但学生并不理解其含义,所学操作内容随着下课而“下课”。这种在教学上继续采用传统的理论讲授和实践实训教学分离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形势,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虽然中职的学生各方面基础较差,但动手实践的参与意识较强,模仿能力较高。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教师在专业教学中,如果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强项智能,挖掘其实践潜力,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打破理论讲授课和实践实训课的界限,融合理论知识讲授和实践实训实验于一体,让学生在实践动手操作中掌握技能的基础上,引发思考问题,从而主动学习理论知识,并用之于指导实践操作,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达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就能够有效提高课堂质量。
2理实一体化教学在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中的实践
2009年9月起,我校在理实一体电子实验班取得成功之后,在各学科中全面推广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
教学实例: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NTFS权限管理”一节的教学环节中,笔者将课堂设计为实验前理论准备、实例操作、实验提问、交流讨论、实验验证、归纳总结、师生互答、扩展阅读、实验思考等9个环节。在实验前理论准备环节,教师简要讲述NTFS权限,并设计应用情境引入课堂(也可以不讲,将理论准备知识印在实验报告中);实例操作环节,学生根据教师精心编写的详尽的实验报告,跟随操作视频(录像)按步骤对文件夹进行NTFS权限设置操作;在实验提问环节,教师就NTFS权限及共享权限设置的异同点等问题进行提问,设计问题、提出问题,并抛给学生;在交流讨论和实验验证环节,学生就教师提出的问题,根据实验操作步骤和结果分小组进行交流讨论,在此过程中可以进一步操作其它实例,对得出的答案进行验证,记录结果;归纳总结环节,教师就各小组的答案进行点评,引导学生共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结论;师生互答环节,学生可以就本节课得出的答案中未能很好理解的内容进行进一步提问,教师也可以根据课堂实际提出进一步的问题,如:NTFS权限管理是否可在FAT系统中实现;扩展阅读环节,教师将本节课应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延伸的理论知识印在实验报告上供学生阅读,必要时进行适当的讲解;实验思考环节,列出本课实验中应注意和思考的内容,也可提出一些思考问题(过渡设问)作为课后作业,或者引出下节的实验课题,如:FAT与NTFS的区别及转换。当然,以上教学实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在课堂中可根据实例特点设计教学环节,不应照搬照套,死板应用。
表1是《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在应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前后的比较。其中,08级网络专业应用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07级网络专业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08级学生与07级学生层次基本相当,试卷难易度相当。
网络专业的学生人数基本相当,但在及格率和高分率方面,08级学生相比较于07级学生提高很大。08级学生的成绩集中在70-90分区段,07级学生则集中在60-80分区段。同时,据各专业课老师和班主任反映,全面应用理实一体化教学后,虽然08级仍有个别学生厌学、趴桌,但整体学习风气明显好转。据调查数据显示,相当多的学生是欢迎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的,他们尝到了学习成功的乐趣,对实践技能掌握得更好了,对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也能够理解了,知道了“怎么做”,更知道了“为什么这样做”。在专业课学习初有小成之后,甚至班风都随着学风好转了,08级整个年级已经呈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
3关于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应用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几点思考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与探索,笔者对理实一体化教学法有了初步的认识。笔者认为,要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中成功应用理实一体化教学,应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3.1 正确处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关系,注意做好二者的衔接。教师应该对整个课堂要达到的目标了然于心,对本课涉及的操作步骤和相关理论极其熟悉,对实践与理论的关系把握恰当。在授课中什么时候进行理论讲解,什么时候让学生进行实例操作,什么时候再回到理论探究,什么时候将所得结果用于指导实践操作,并在实践操作中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这些环节的衔接以及对理论和实践关系的处理、取舍都极其重要,这些都要求教师要在课前充分做好备课工作,备学生、备教材、备实验。
3.2 努力创造条件,采用小班化教学模式和小团队合作模式。在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的课堂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设计者、引导者、主导者、指导者,教师需要掌控整个课堂,及时发现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对学生进行细心的指导和帮助,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现行大班体制下,一位教师要组织课堂,要讲解理论,要指导实践,特别是指导实践操作,当课堂中出现一些问题时,教师根本是疲于奔命,无法应付,这就会导致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施遇到困难,效果大打折扣,甚至流于形式。因此,采用小班化教学模式,可以提高教师对课堂的控制力,可以加强教师对自主学习能力差的学生的指导。如果不能采用小班化教学,可以考虑增加实验指导教师的方法予以解决。同样,采用小团队合作模式有利于整个课堂的组织,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更接近于工作实际,但也要注意避免出现团队之外的游离者,还要注意团队角色的轮换。
3.3 发挥教师的创造力,开发校本教材和实验报告库、课件库。目前,并没有理实一体化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配套教材,传统的教材往往偏向于理论,实验极少,更甚于只是作为教材的附件而已,而且理论知识强调全面性、系统性,不适合当前中等职业教育学生的实际和培养目标。学校应出台相应的激励政策措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发挥教师的创造力,组织各专业的资深教师和教学第一线的教师,编写理实一体化的校本教材;确定培养目标后,厘清应该掌握的实验,根据本校学生实际,设计实验报告;以教研组或专业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开发课件库。在编写校本教材、设计实验报告、开发课件库时,一定要注意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的特点,让学生知其然,掌握实践操作知识,也要知其所以然,懂得实验实践相关的理论知识。
3.4 加大设备投入力度,建设符合要求的理实一体化实训环境。为使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发挥出最佳的效果,学校应加大设备投入力度,建设与专业、课程相适应的实训环境。
图1是我校新建成的网络实训室,除了可同时容纳48人进行实验外,还专门设有理论教学区(授课区)(见图中右上角),配有投影机、投影屏幕等多媒体设备,方便教师进行理论讲解。需要讲解理论时就进行理论学习,需要实践操作时就进行实训,避免理论与实训的脱节,有效提高课堂的有效性。部分专业课程的实训环境可以建设成实习车间的形式,模拟企业(工厂)的流水生产,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学以致用,毕业即可就业。
3.5 实施教师素质提高工程,打造一支过硬的理实一体化师资队伍。应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教师是关键。教师的专业素质,把握理论的高度和实践操作的熟练程度,以及教师
对计算机网络行业发展趋势的把握,都决定了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成功与否。所以,各个学校应实施教师素质提高工程,
采用“送出去”的方法,鼓励教师到相关企业进行实训,或者参加网络行业各类偏重于实践能力提高的学习培训,学校予以报销相关的费用。例如,笔者就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曾经在网吧当过兼职网管师,也在企业担任过网络管理顾问,还在培训学校中兼任过讲师,经过这些实践,与网络行业进行了“亲密接触”,提高很快。同时,学校还可以采用“请进来”的方法,积极引进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可以担任兼职讲师,也可以担任实训指导师,通过他们与本校教师的相互交流,促进本校教师的提高,进一步夯实理论与实践的紧密度。
当然,成功应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还有许多值得注意和提高的地方,例如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学生对设问思考和参与显得不够,而对实践操作的积极性比较高,因此理实一体的课堂教学效果还有进一步提高的潜力。我们只有不断进行实践与探索,不断总结思考,不断完善教学方法,真正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才能够更好地为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樊丰富. 高等职业教育实践课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6,(10): 28-29.
[2] 李兴莲. 专业课教学改革呼唤一体化教学[J]. 职业教育研究, 2007,(6): 163-164.
[3] 戴士弘. 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篇8
1.1调整课程体系
课程设计的思路是以就业岗位分析为导向,充分考虑课程与职业的关系、与职业能力和职业标准的关系,那么计算机网络课程就应该在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的这一基本要求之上,针对软件技术专业所需要的计算机局域网技术和网络操作系统知识设置相应内容,以够用为原则,砍去软件技术专业不需要的计算机网络课程中其他的内容。课程内容应当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是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第二,是局域网技术;第三,是网络操作系统。由于软件技术专业的其他专业课都需要计算机网络知识,因此,《计算机网络》作为专业课是与软件技术专业的其他的基础专业课开设在第一学期或第二学期。
1.2丰富教学内容
教学除了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同时还应通过对各种案例的分析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加强调综合实训和工学结合,内容更具体、更细致。据此,把课程体系中的三部分内容作了细化:第一,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应涵盖以下内容:计算机网路基础、广域网组网技术基础、Internet与Intranet技术基础和网络安全技术等;第二,局域网技术应涵盖以下内容:TCP-IP协议、子网规划、局域网实用组网技术、网络互连设备及应用技术;第三,是主流网络操作系统。既包括适度和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又有比较详细的网络技术指导,特别是软件技术中需要用到的网络知识和网络技能要加强学习和实践。
1.3优化的教学方法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采用理论和实践有机融合的三明治教学方法,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方法使课堂互动,实践教学采用合作实践,以学生为主体。在第一个部分的教学中,理论知识主要通过各种案例传达给学生,使原本枯燥呆板的理论知识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案例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使他们很快地理解,实践教学主要向学生提供相似案例情境,让他们模仿之前的案例自己去动手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真正掌握计算机网络技能。在第二部分的教学中,这部分是课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学生自己组织知识的能力比较差,所以在教授这一部分的时候应尽量避免知识点过于分散,而应注意组织一个实际应用中涉及到的几个知识点一起教授,协议、技术部分和组网部分相交融,告诉学生协议这样设置时与之匹配的组网应该是怎样的,使学生认清协议的重要性和作用,再通过案例告诉学生什么情况下应该组什么样的网、采用什么协议和网络设备,最后在实验室给出相似的案例情景,让学生自己分析和动手组网设置协议等。在第三部分的教学中,要注意讲授网络操作系统与一般的操作系统的区别,在实践的时候也应侧重操作网络设置和网络管理的部分的实践。
1.4改革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应该充分发挥考核的教学功能、教育功能、督促引导功能、检测鉴定和评价功能,考核要能够使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人才培养方案相一致,从而促进人才培养的质量提高。考核既要注重理论知识的检验也要重视动手能力的检验,既要注重形成性考核也要重视终结性考核,考核方式中形成性考核占总成绩的30%,其中,平时出勤、作业、实训表现和实训报告占10%,平时实操测试占20%;终结性考核占总成绩的70%。
2结语
篇9
关键词:课程体系;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职业能力;网络课程资源;高职教育
作者:张海平,张建,张建辉
高职教育是围绕过程教学而展开的,课程设置得当以及课程质量的高低,是教学质量高低的决定性因素,它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1]。抓好课程建设不仅是深化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更是高校自身建设的根本大计。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网络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牵头建设单位,该校网络技术专业以课程建设为抓手,深入开展信息化教学改革,以“建网”“管网”和“用网”三大岗位群的职业能力为导向,构建了符合网络工程生命周期规律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建成了一批有特色的优质网络课程资源,并运用于实践教学过程中,提升了网络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一、构建符合网络工程生命周期规律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
(一)开展扎实的专业调研
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团队制定了详细的专业调研计划。调研小组包括行业专家、专业带头人和骨干青年教师,调研的区域主要面向珠三角,调研的对象涉及技术研发、生产制造、产品服务类等企业和事业单位,调研形式采取了网络、电话、走访等多种形式,调研内容包括企业基本信息、岗位工作任务与职责、人才需求、毕业生就业反馈、学生问卷调查等。经过长达8个月的调研工作,调研小组针对原始的调研材料进行整理、分析和论证,进一步确立和完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就业岗位群、人才需求、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岗位能力,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2][3][4]。
(二)确立清晰准确的素质和能力培养目标
在开展行业、企业用人需求调研基础上,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团队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开发方法,以专业调研为起点,分析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通过组织召开学生座谈会、教师座谈会和企业专家参与的头脑风暴会议,确定职业工作岗位、职责、任务、流程、能力和职业素养等,以网络信息化工程实施所形成的“项目计划规划设计工程实施工程验收运行维护网络应用”网络生命周期为主线,分析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提炼典型工作任务,确立本专业所要培养的“建网”“管网”和“用网”的核心能力。具体对应的职业岗位群和职业能力目标,见表1。
表1职业岗位与职业能力分析表
pagenumber_ebook=33,pagenumber_book=31
(三)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
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开发方法,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以“建网”“管网”和“用网”三大岗位群的职业能力为导向,归纳相关岗位所需职业素质及核心职业能力,分析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归类整合职业行动能力,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及职业行动能力,并以此为基础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得到岗位群到典型工作任务映射表、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关系映射表和学习领域课程实施方案。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从低级到高级的专业技能进阶规律,设置了“建网”“管网”两大核心职业能力模块和“用网”职业拓展能力模块,其中“建网”“管网”两大核心职业能力模块体现了本专业的就业核心竞争力,“用网”职业拓展能力模块增强了本专业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最终构建融“就业核心竞争力与岗位适应能力为一体”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二、特色优质网络课程资源建设
建设有特色的优质共享型网络课程资源是保障课程体系实施效果的重要环节。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团队在设计好课程体系以后,采用美国著名的Blackboard系统构建了一个集网络教学、数字资源管理、在线视频课堂和学习社区诸功能为一体的网络课程资源群。
按照基于职业岗位分析的课程开发规范,每门课程制定了《课程开发概要》,确定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和技术参数指标。每门课程资源主要包括课程标准、授课计划、单元教学方案、教学案例或项目等。单元教学方案中的核心是单元学习路径,学习路径上拥有所要学习的各种课件资源素材,例如设计文档、微课、操作视频、动画、图表、报告等。课程资源建设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课程体例设计方面。把课程分为三类:A类课程为理论基础课;B类课程为理实一体化课程;C类课程为综合实践类课程。不同类型课程有不同的体例,如A类课程借助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及各种工具软件,以体验方式学习掌握理论基础知识,诸如各种概念、标准、网络协议等。
课程内容设计方面。按照职业教育教学特点,充分借鉴企业工程项目要素,推行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内容设计。如《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与施工》课程,不同于传统的以综合布线7大子系统为主线构建课程内容,而是以综合布线系统的工作流程为框架,取某智能大厦综合布线系统施工项目为案例,从看建筑图开始设计到现场按技术规程施工,按工程项目规范验收。学生易于接受且学有所用,掌握真正的布线工程技能。
主流职业标准认证衔接方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团队对照NP中级认证的考试要求,在课程资源中融入了职业认证的所有元素,如《高级IP路由实现》和《园区网络部署》2门课程对应的是CCNP认证的路由部分,覆盖了大部分的ROUTE考试相关的主题。学生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再辅以一定量的训练,便可以直接参加思科或者华为的初级、中级认证,成绩优秀的可以挑战IE级别的认证。
学生学业评价方面。课程资源的设计与建设兼顾了学生成绩考核的要求。每一个学习单元都设计了线上的测试题,并对线上的学习轨迹进行记录。在线下课堂上,依托现有的实训设备和仿真软件,学生参照单元学习路径上的微课、动画和指导书进行实操,每完成一个项目就可以获得相应的分数。同时,职业认证与学业评价融通,获得中级认证以上的学生,可以获得相应课程的学分。
三、应用与成果
篇10
[论文摘要]由于计算机网络课程理论性、实践性都很强,从课程内容、成绩考核、教学方式与方法进行了改革与实践,并把职业资格认证纳入到教学计划中,同时与企业教师进行互动,这些改革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业能力和就业能力。
当前,工科类高等职业院校均开设有计算机网络类必修或选修课程,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过程中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重示实践操作,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是高等职业院校按照社会和企业需要,培养既懂专业知识,又具有一定操作技能的高素质人才的目标。
一、从确定人才培养模式出发,搞好课程内容及考核方式的设置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特点是培养训练学生的职业技能,为企业生产建设服务提供适用人才。辽源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不断加强同企业合作的力度,聘请企业专家,比如吉林麦达斯铝业有限公司高级网络工程师、沈阳东鹏网络公司高工等参加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的开发工作,通过积极调研分析就业市场、用人单位,共同进行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开发工作。
在制定《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大纲过程中,紧紧围绕“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基于工作任务确定本课程的学习任务,突出网络主流新技术,突出职业素质培养。同时结合人才培养规律以及前后续课程的衔接关系,对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方式进行了精密策划与设计。在教学与实训过程中,以“局域网组建、网络服务器配置与管理”为主线,将理论知识、技能训练和应用能力相集成,设计了与该课程能力目标要求密切结合的工作任务模块,将理论讲解与实训操作密切结合。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体验到知识的应用价值,提高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增强了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在计算机网络课程考核方式与方法上,我们围绕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从多种形式的考核方式上进行实践。这些考核方式有笔试、平时实验、平时和期末上机考试、期末和实习时边上机操作边进行答辩、提交报告(论文)等,并加大实验、上机考试、答辩在期末本课程考核总成绩中所占的比例。课程学习结束后的成绩由实践考核成绩和理论考核成绩组成,其中实践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60%,理论考核成绩占总成绩40%。实践考核成绩主要采取平时实验课成绩考核和期末上机考核成绩两者相结合的方式。平时考核占实践考核成绩的60%,期末上机考核成绩占实践考核成绩的40%。平时实验课成绩考核主要考查每次实验的前期准备、出勤情况、实验过程中动手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实验报告等方面。期末上机考核是在学院网络实训室内的真实网络环境下,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所有的答题和操作,教师在学生做完后可进行答辩并即时评分。
二、教学方式与方法改革
在教学方法改革中,我们改变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为学生自主老师为辅助的教学模式,教师对所讲内容精心组织,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并在讲授过程中穿插大量的实验和实训,强化师生互动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全方位立体式开展教学。
(一)在教学中以分组讨论式教学法为主,互动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相结合
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针对教学内容的需要,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加强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要大量采用“分组讨论式教学法为主,互动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相结合”的方法。
1.“分组讨论式教学法为主,互动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相结合”方法的含义。针对学习的内容将班级学生分成多个团队,组成合作小组,针对某一问题老师先给出解决问题的实现方法、结果等资料,然后现按解决问题的步骤要求小组逐步实现问题的解决。在解决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讨论,相互合作来解决问题。
2.“分组讨论式教学法为主,互动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相结合”方法运用中注意的问题:
(1)对教学内容有针对性使用,不适用于所有教学内容。(2)此方法运用过程中教师掌握好课堂节奏,不能让学生钻牛角尖。应突出重点,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讨论重点内容,攻破难点。(3)使用该教学方法的内容。网络设备管理:如交换机配置与应用知识,这部分内容我们采用在网络实训室上课,边讲边实验的形式,使学生在边讨论、边实践中提高自身的学习效果和亲自动手操作的能力。 局域网组建:如:构建中小型企业网络,将班级学生四到五个人一组分成若干个团队,每个团队要根据教师要求完成一个中小企业网络的组建,组内成员的分工由各个小组内部决定,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学的顺利进行,可在学生组建方案确定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方案提出若干问题,并对问题的解答采取奖励措施,团队成员对问题进行正确解答,或提出比较新颖的技术观点,或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都会给整个团队加奖励分,从而激励学生们的团队合作积极性。
(二)课后组建课程兴趣小组和技能大赛实验班,采用教师引导为辅,学生学习为主的方法研究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我们课题组根据课程内容及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实际情况,就学生学习难点问题组建学习兴趣小组。近几年职业院校各级各类技能大赛纷纷举行,为了配和国家及省里的技能大赛,我院也在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程上设置技能大赛。我们为大赛组建了实验班,并设有固定的指导教师进行辅导,先利用模拟软件进行训练,学生熟练之后再让学生在真实的设备上动手操作,效果非常好。
(三)指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进行学习
课题组建立计算机网络课程网站,将大量的教学资源如:教学课件、教学录像、实验指导、实验所需软件等放在网上,为了让学生在课下进行自主学习。课题组还制作了实验视频放在了课程网站上。同时利用网络论坛和在线答疑加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讨论交流。
三、职业资格认证及计算机等级三级网络技术考试内容纳入教学计划
为了方便学生就业,我们调整了授课内容和实验实训计划,把职业资格认证纳入其中,并利用部分学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辅导。这样学生在学习完该门课程后,能够顺利参加网络管理员、高级网络操作工等职业资格认证的考试。这对于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创业能力和工作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更好地贯彻职业资格认证,要求网络技术专业的学生参加三级网络技术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这样学生在毕业时就可以拿到一个或两个与网络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
四、与企业教师互动,开展网络技术讲座
信息工程系还聘请网络公司工程技术人员,对教师进行工程项目培训,大大提升了教师的工程能力。信息工程系还多次从校外聘请行业专家,进行IT技术方面的培训和讲座,紧密了学院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使学生了解到企业实际应用的主流技术,开阔眼界,从而较早地确立目标,更好地、有目的地选择自修内容。
以上内容已在07、08、09三届学生中进行试用,教学效果较好。在今后的教学与教研过程中,我们仍将继续探索,更好地完成教学与教研工作,使得学生更好地学习这门课程。
参考文献
[1]蔡久评,黄建华.高校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模式研究[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9(6).
[2]姚裕宝.高职计算机网络教学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6).
- 上一篇: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报告
- 下一篇:计算机基础知识实训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