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钳工实训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16 22:47: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一钳工实训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大一钳工实训报告

篇1

关键词:钳工实习 教学改革 项目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9-191-02

1 前言

钳工作为机械行业的典型传统工种,具有灵活性强、工作范围广、技艺性强的特点,尽管机械加工方法飞速发展,数控加工日渐普及,但仍然无法完全取代钳工,例如装配调试、安装维修、工具制造等必须依靠钳工完成。所以不管现在还是将来,钳工都在机械领域占有重要的一席。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技能型中、高级技术人才。实习教学在职业技术教育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是职业技术教育成败的关键。对于广大机械专业的高职毕业生来说,熟练掌握各项钳工技能非常重要,为胜任未来各项工作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钳工的基本操作技能很多,如:划线、錾削、锉削、锯削、钻孔、扩孔、锪孔、铰孔、攻螺纹、套螺纹、矫正、弯形、铆接、刮削、研磨等等。这些基本操作既是本专业的技能基础,又是专业知识、技能、技巧的结合。然而,钳工操作训练动作机械、枯燥无味,再加上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使学生感到又苦又累,这必然会影响实习成效。因此,采用一些不同于以往新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避免厌倦和疲劳,同时可以保证实习安全和效果。笔者作为一名从事多年钳工实习教育的教师,结合一些海外学习的经验,在钳工实习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2 项目教学法的内涵

“项目教学法”起源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中。“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方法,将学生作为学习的行动主体,要以职业情境中的行动能力为目标,以基于职业情境的学习情境中的行动过程为途径,以独立地计划、独立地实施与独立地评估即自我调节的行动为方法,以师生及学生之间互动的合作行动为方式,以强调学习中学生自我构建的行动过程为学习过程,以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整合后形成的行动能力为评价标准。“项目教学法”是“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的具体实践之一。项目教学法的核心在于跨专业和跨课程,整个学习的过程被有序的划分为一个个具体的工程或案例,根据这些来设计出一个个独立的教学项目,师生通过共同实施这个项目来完成教学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了和完成项目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在完成项目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培养自己与未来从事职业相关的包括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检索及接受新知识的学习能力、与他人合作进行项目协调的社会能力等多个方面的职业能力。具体在项目的完成过程中,都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六步完整的行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定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价所做结果”,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

3 项目教学法在钳工实习中的应用

钳工实习项目教学的设置内容必须结合学生实际,应能起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作用,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应紧密结合,把理论知识融合到每一个具体实训项目中。具体项目设置上,按循序渐进的过程,确立:锯、锉、錾、钻孔、锪孔、铰孔、攻丝、套丝、刮削、研磨等十来个项目,把相关的知识融入到各项目中,学生在完成这些项目的同时获得相应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在掌握如上这些基本钳工技能之后,根据职业岗位和技能鉴定的要求,按技能形成先易后难原则,确立:直角工件、曲面工件、角度工件、角度圆弧结合件、钻铰定位综合件和装配综合等十来个项目,通过这些项目的实训,掌握中等难度的零件加工工艺编制方法和加工方法;掌握基准的选择方法;掌握正确选用合适工具、量具方法;掌握正确的检测方法;熟练掌握钳工常用的设备操作方法;最终达到中级钳工要求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以及一定加工技巧。

项目确定后,应对每一项目提出具体的实施方案、教学要求和必须达到的教学目标。钳工实习“项目教学”的教学过程一般有六个步骤: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

(1)资讯阶段。教师布置项目任务,帮助学生理解任务,导引学生开始收集与任务相关的各方面资讯。

(2)计划阶段。根据项目所要完成的目标,同学们自主制定项目实施的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

(3)决策阶段。计划制定好后,教师参与计划的修改与讨论,最终学生做出决策,准备进入下一阶段。

(4)实施阶段。学生确定各自在小组内的分工及小组成员间合作形式后,按照已确定的工作方案和程序工作。

(5)检查阶段。学生采用各种测量工具自行检查项目实施过程与结果。

(6)评估阶段。主要根据每个学生在该项活动中的参与程度、所起的作用、合作能力及成果等进行评价,可先由学生自己进行自我评估,之后再由教师对项目工作成绩进行检查评分。师生共同讨论、评判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学生的学习行为特征。通过对比师生的评价结果,找出造成评价结果差异的原因。

项目教学法中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采用项目教学法,和原来的靠教师在课堂上灌输知识不同,主要通过学生自觉地参加到教学过程,从问题的理解,资料的收集,问题的分析和解决,需要自己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而后再小组讨论拿出解决方案。项目教学法中学生的自由度和学习的主动性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这在目前我国师生比比较悬殊的情况下,会给课堂纪律和学生的管理带来比较大的难度,这也是项目教学法在我国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瓶颈之一。这就决定了项目教学法目前只能在质量较高的大专院校中进行推行,学生的自律性是项目教学法成败的关键元素之一。在课堂上,每一个学生都要意识到自己是项目参与的一份子,自己的行为会影响到项目完成的效果,自律精神和集体荣誉感都是项目教学法中值得大力培养和表彰的尊贵品格。

在项目教学法中,教师的作用不再是讲解者、报告者、示范者和控制者,而是起组织、咨询、解说和总结性评价作用。在项目准备阶段,教师要向学生提供与完成教学项目相关的知识、信息与材料,指导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主要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在项目实施阶段,教师主要是营造学习氛围、创设学习情景,组织和引导教学过程,当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碰到困难时,他就给予具体的帮助,他更多的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在项目评价阶段,教师在学生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对项目教学的目标、过程和效果进行反思;让学生评价自己的积极参与的行为表现,总结自己的体验;评价学生在项目教学中的独立探究的能力与小组合作的精神,他主要是学生学习的评价者。

项目教学要求教师必须是“双师型”教师,由于钳工项目教学是以根据图纸制作出一套零件的工作任务来组织教学内容。其中既有理论又有实际操作,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通过项目任务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就要求教师是真正的“双师型”教师,既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更要有过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既能讲又要能做。否则很难胜任该教学工作。同时也对相应地教师培养方面提出了一些新的挑战性的课题,精于技术而疏于理论以及只懂理论不会动手的教师都会逐渐被淘汰,这也要求教师也要不断学习,经常参加实践,在系统掌握钳工教学各个方面的理论知识后多去企业参加锻炼,这样才能作为一名合格的“双师型”高职钳工教学教师。

项目教学要求教师具有创设学习情境的能力。在项目教学中创设学习的资源和协作学习的环境是教师最主要的工作,这要求教师课前熟悉项目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并准备好项目开展过程中可能涉及到的有关知识;注意与其它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协调;介绍项目内容要讲究艺术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讨论的热情。项目的设置更要投入较大的精力,按照从易到难涵盖各个必要知识点的顺序来精心设计项目,同时项目设置也要做到活泼有趣,最大限度的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项目的完成中,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篇2

关键词: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实操类课程;分类实施;课程体系;

一、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服务于地方经济的主力军[1,2]。应用型本科重在“应用”二字[3,4],在教学体系建设上体现“应用”特色,其核心环节就是实践教学。实践是相对于理论而言的。实践是人们能动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实践教学体系,包括课内实践、课外实操以及校外实习三大块。实操类课程有别于理论课程(以公共基础与专业基础课为主,基本特征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和一体化课程(以专业课为主,主要为专业理论与实践一体进行),它是以学时为单元的实验与实训,实践性、“做”和“干”是它的主要特征。总体上说,实操类课程教学不是在课堂上进行的,即使是实验课也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课堂教学。实操类课程教学,对培养工科专业尤其是机械类学生逐步树立工程观念、提高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为此,如何准确地将实操类课程从地方应用型本科四年所要学的所有课程里分类出来,然后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合理化教学,显得尤为重要。这样做得好处是:不仅有利于学校的教学管理、资源的合理化利用,更重要的是可以真正意义上强化学生的实操能力,达到应用型本科的培养目的。

二、 现有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实操类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 实操类课程教学体系和实操条件不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首先,部分教师把实操类课程教学等同于常规性实践教学,项目设定、实验报告撰写等仅作为教学任务来完成,而没有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出发来精心组织和指导;在阶段课程设计中缺少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践项目,缺乏有效的方法来指导学生。其次,虽然校区的建设和对教学实验设备进行了大规模的投资,使得实验室的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基本满足了常规实践教学的需要,但相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的建设目标差距较大,突出表现在:实验室建设缺乏系统性和前瞻性,部分实验室的建设跟不上学科发展;实验装备总量不足,形式简单,实验室建设资金来源渠道单一;适应开放式教学需要的实验装备管理制度落后,共享程度低等。

2、开放式实操类课程教学缺乏科研依托,导致发展的后劲不足

教学与科研如同“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教学主要是传授知识,科研主要是发展和创新知识,两者的结合点在知识上和创造上,在本质上应是一致的。实操类课程教学要取得可持续性发展,必须依靠科研的支持。对于新升格本科院校,科研基础比较薄弱,尚未形成“科研与教学互动”的良性模式,导致科研与教学两条线不能很好的交叉。由于实操类课程教学过程缺乏科研依托,老师与学生均未能充分参与到科研课题,就不能很好的形成科研意识和创新思维,从而导致实操类课程教学更多的是常规的重复性、验证性实验,缺少创新性,也就谈不上是开放式实操类课程教学。只有学校和教师充分重视科研的重要性,从知识型院校过分重视教学而忽视科研的状态中转变过来,才能更好的发展和创新知识,为开放式实践教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3、实操类课程的考核机制不利于该类课程的创新教学发展

在实操类课程的最后阶段考核时,往往还是应付式的理论考试或者单一思维方式考核,比如把考核范围过分局限于某一方向,不能很好地发挥学生与教师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实操类课程教学建议

1、以明确学校办学定位为主题,提高对实操类课程教学的认识

对此,笔者对多所学校进行了深入调查分析。就刚升本或者升本历史短暂学校而言,实操类课程教学体系,是提升应用型本科实践能力的主要载体,它涉及到实践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模式、教学方式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它的设计理念,应明确回答两个问题:一是“培养什么样的实践能力” ——培养目标(层次) ;二是“怎样培养这种能力” ——培养方案。应用型本科教育,其实操类教学体系的设置应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注重培养社会所欢迎的、能解决生产实际中具体技术和管理问题的高素质人才。这种人才的规格特点,决定了我们的教学改革理念。为此,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指导方针,实操类课程教学应该遵循以下三大原则:

(1)要改变那种把实操类课程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把实验当作是理论验证的错误认识,实操类课程教学不仅仅是理论教学的一个延续,应与理论教学相互衔接、紧密配合、齐头并进,同时也不能把实操类课程教学放在理论教学的从属位置。比如在实操课程教学中,应主张“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教师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教师应从单纯的注重“教”向突出“导”转化。注重课程教学中的师生和学生间互动作用,增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性和主动性。教师应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广开思路,积极发言,不断提出新的设想和思路。把学生变成教学的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2)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整合优化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分层递进培养。

(3)产学研相结合的原则,要深入企业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充分听取企业领导和技术员的意见,更好地反映企业对人才实操方面的要求,然后再进行教学理念的优化。

2、以人才培养方案为载体,完善与创新实操类课程教学体系

图1所示为现有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专业实操类课程应用最为普遍的教学内容,我们可以看出,它与地方应用型本科的培养方案相比还是存在一定差距的。首先,实操类课程体系的完善不仅体现在实操类课程数目的增加,更体现在实操类课程与理论课程、实操类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更加科学、更加合理,紧紧围绕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来实施,更加符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

其次,应紧跟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适时对各专业教学大纲进行修订,对实操类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精选,我们在实验课程安排上,尽量减少一般性的验证性的实验内容,对原来单一性的实验内容进行整合,开设综合性实验,同时增加设计性的实验。创造条件开出一定数量的高新技术含量高的实验实训项目,突出工程训练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开设一些“自主设计实验项目”、 “自主安排实验时间”、“自主进行实验操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要把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作为重要的实操类课程教学环节,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组织学生开展以科技作品研制、学术论文撰写、电子设计制作、数学建模、创新设计与制造、英语演讲等为主要内容的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形成比较浓厚的实践与创新氛围。

3、以培养学生能力为重点,对实操类课程教学进行分类实施

构建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按照素质教育、专业理论认知、专业操作技能和技术适应能力四个层次,由简单到复杂,由验证到应用,由单一到综合,由一般到创新,循序渐进地安排实操类课程教学内容,比如基本技能层:包含公共基础实验,专业基础实验,金工、钳工等基本技能实习安排在大一;综合应用能力与初步设计能力层:包含专业课实验,课程设计,综合实验(实践)周等,进行综合应用和初步设计能力的训练;安排在大二;实操与创新能力层,包含塑料模具设计、汽车故障诊断实习等,安排的大三或者大四第一学期。对于具体的教学方法,应该根据实操类课程自身的特点进行分类实施,比如数控机床加工操作类实操课程,必须按照开机、工件装夹、对刀、建模、仿真、运行等的步骤进行,所以就可以实施项目教学法[5]。又比如数控机床维修实操类课程,就可以以一个真实的案例(比如主轴不转或者坐标轴移动有误等),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6],等等。

4、以教学评建为契机,强化实操类课程教学保障体系

(1)加强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建设,增强实践教学指导能力

教师队伍是实践教学体系的主导者,也是实践教学体系的实践者。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在教学中进行实验研究和开发,就必须要有高水平的实验室教师队伍。按照这一思路,为了增强教师的实践能力,我们每年暑假鼓励年轻骨干教师去企业进行实践,并且提供一些优惠的条件。如果有条件,应该为骨干教师提供更好地实践学习机会,比如去国外。

(2)整合实验教学资源,构建实践教学公共平台

建好校内外实践场所是培养高等应用型人才的必备条件。可以在原有实践教学条件基础上逐年加大教学投入,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或者增建相关实验室。对于一些不同专业均有开办的实操类课程,可以由各个专业共同构建实操教学公共平台,然后再针对性地对不同专业进行分类教学。对于资金来源困难的院校,可以与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共同来发展,最终双方均获益,达到一举两得的目的

(3)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根据“互惠互利、长期稳定、技术先进、综合实用”的原则,加强与企业的对接与合作,校企合作建设条件优良的校外实习基地群。校外实习基地向学院提供优良实习条件,学院利用基地帮助企业员工进行技术更新,开展科技服务,这样就充分利用了企业在资金方面的优势与学校在人才方面的优势实现互惠双赢。各专业从科研与生产实践中选择毕业设计题目,组织学生深入工厂车间开展工程实践活动,结合生产实践开展毕业设计,培养工程实践能力。

5、考核方式改革

应用型本科强调的是应用,所以得主要考核学生的应用能力。比如首先强调过程考核。“学”中“考”,“考”中“学”,把考试与教学融为一个整体,并作为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来落实。避免学生学习的前松后紧和期末一次决成败或“一考拿学分”的局面。其次是强调全面考核。不仅要考智力,还要考品德和心理素质;不仅要考基础知识,还要考基本技能;不仅考文字书写表达能力,还要考语言表达能力。尤其是可以大胆尝试考核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 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有了较大的转变,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面临新的挑战与发展机遇。我们必须抓住机遇,跟上时展的步法,及时调整与修正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课程体系尤其是实操类课程的教学,进行分类实施,让学生突出实操能力。

参考文献:

[1] 赵建红,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科技创新导报[J],2010(22):12-14

[2] 孙泽平, 关于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改革的思考,中国高教研究[J],2011(4):55-57

[3] 钱国英,王刚,徐立清.本科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及其培养体系的构建[J], 中国大学教学,2005(9):54-56.

[4] 史秋衡王爱萍, 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基本特征,2008(21):34-37

[5] 韩,项目教学法在高职实训教学中的应用,辽宁高职学报[J],20113(13):84-87

[6] 杨宇峰,探讨案例教学法在实操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教育。中国商界·上半月[J],2010(7):284: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