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实训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20 11:30: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焊接实训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焊接实训报告

篇1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 焊接专业 综合实训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9—165—02

焊接专业综合实训是高职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非常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在学完本专业全部课程和经过基本技能训练后,根据实际焊接生产项目开展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全面综合训练,着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初步技能去解决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综合分析、技术应用、生产质量管理等技术人员业务运作能力。要求学生达到以下目标:熟悉焊接结构图的特点,技术条件;学会审查图纸,分析工艺性,提出修改方案;熟悉焊接工艺文件编制的原则及要求;了解实习基地设备的生产状况;分析、编制零件加工工艺,填写备料、零件加工工艺卡;分析、编制装配工艺,填写装配过程工艺卡;分析、绘制焊接工艺,填写焊接工艺卡。

1 项目教学法概述

项目教学法是指教师通过引导专业综合实训者在实训过程中完成具体项目来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它特别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近年来,“用项目做事”的教学理论在我国工科教学中引起极大反响,并成为工科教学改革的走向。该理论创导通过在项目中使用理论知识来掌握理论知识,而不是通过机械的训练。在教学中,教师围绕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出可操作的项目,要求学生在互动中完成项目,来达到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的目的。项目教学关注的是如何“学”,而不是如何“教”;是以学生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实现了从注重习得结果到注重习得过程的转变。与传统教学不同,项目教学要求教师将课程设计为项目,项目中又包括几个小项目,使学生在自然的环境中,生生或师生互动交流,培养焊接专业综合技能,学生有大量的实践机会,学会如何解决学习中的难题,提高使用专业知识的灵活性和熟练性。

2 项目教学法在焊接专业综合实训中的优势

在焊接专业综合实训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法,不再是教师把现成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作为追求的目标,或者说不是简单的让学生按照教师的安排和讲授去得到一个结果,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去寻找得到这个结果的途径,进行实施,最终得到这个结果,进行展示和自我评价,学习的重点是在学习的过程而不在学习的结果,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应用、学会合作、学会创新,从而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焊接专业综合实践能力。

2.1 项目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有利于学生主体性发展

以学生为中心来选择组织教学内容和实施教学是项目教学法有别于传统教学法的最为本质的特征。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教学的核心理念是强调以学生为本,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在焊接专业综合实训教学中,通过项目教学法的教学设计,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活动方式,实现项目的目标,并感受成功的喜悦,获得自主的发展。

2.2 项目教学法把教学目标落实在学习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在项目教学中,项目是包含了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的活动,教师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交际,体验、掌握焊接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当下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唯有坚持不断的学习才能够不被社会淘汰,才能够获得可持续发展。项目教学的焊接专业综合实训正是以培养学生实际运用焊接专业知识的能力为目标,关注焊接专业学习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3 项目教学法重视培养学生专业知识,有利于锻炼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为了完成项目,学生必须先分析问题,然后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学习焊接专业知识的能力,也锻炼了交际能力、认知策略,同时还锻炼了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通过把现实生产引入教学,充分体现“做”中学,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培养学生动态使用焊接专业知识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性学习,另外,通过引进真实的焊接生产实例来进行项目教学体现了焊接功能性的认同,学生通过交流互动体验焊接专业知识的社会功能,理解焊接的重要社会意义,使学生掌握动态的焊接专业知识。

3 焊接专业综合实训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人是教育的中心,也是教育的目的;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人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的根本。因此要确立学生在学校中的主体地位。教育工作要以服务学生全面发展为重点。

现有职业院校焊接专业综合实训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弊端,突出表现在处理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能力与知识等关系上。间接经验通常是以书本知识为载体的。如果强调课程应该以间接经验为主,那么学习的项目就是去接受人们积累的文化成果,教师成为教学的核心,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接受与记忆是最主要的学习方法,课堂是教学的主要活动场所。目前,高职的课程结构实际上是本科的压缩,以学科为本位,课程设置方式过于注重间接经验,忽视学生的实际需要,忽视直接经验的获得。而缺乏直接经验的间接经验也是很难巩固、很难理解的。

知识与能力的关系也是改革的焦点,知识是概念和理论系统,而能力主要是心理机能。课程强调的以知识为中心指在具体的课程设计过程中注重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和科学性,课程目标直接指向知识本身。而以能力为中心则强调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能力,知识是实现能力发展的手段。

4 项目教学法在焊接专业综合实训教学中的具体实施路径

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学习领域规范着学生素养的基本范畴,是每一个学生都要学习,而且是每年都得学习的,不得缺失;科目是学习领域的实体,规定着学生必不可少的学习内容,是每一个学生都必须学习而不得缺失的,但不一定每年都得全学。进入模块以后,学生就有了选择的自,就是说,学生可以按要求自主选择模块,但不能选择科目和学习领域。

4.1 项目的设置

焊接专业综合实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除了综合应用本专业已经学过的有关知识外,学生还应调整和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1)注意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在理解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善于捕捉焊接结构中的每一个实际问题,从中学习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方法;(2)注意总结焊接结构生产的共同特点和规律,逐步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3)特别强化动手能力训练,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结合实训要求参与多种焊接结构的生产实践。

教学过程中:(1)针对基础知识的教学,组织学生进行现场参观教学,或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对焊接结构生产的全过程有一定的感性认识;(2)在教学过程中,配合每一种能力目标要求精心进行教学设计,突出焊接结构生产职业能力训练,加强实践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除此以外,还应结合专业知识的教学,加强焊接结构有关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的介绍,积极开阔学生的视野和开发学生的专业创新思维。

根据焊接专业综合实训的任务和目标,结合本地区焊接生产实际,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实训项目:桥式起重机桥架的焊接生产、压力容器的焊接生产、船舶结构的焊接生产、桁架的焊接生产。

4.2 项目的实施过程

实训项目的实施过程包括:(1)审查实际焊接结构图,根据技术条件找出相应的技术标准。指出图纸设计是否有不合理的地方,如有提出修改方案。(2)分析产品的工艺性、编写产品的全套生产工艺规程。(3)针对实际产品生产进行先进工艺的可行性研究。(4)总结对实际生产条件的调查认识,并写出调查报告。(5)学生自评。(6)企业技术人员(工程师)讲评、教师总评。

4.3 实例分析

实训时,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各组抽签选择一个实训项目。抽中某个实训项目,就到相应的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实训。布置任务时,要明确时间分配,以便控制实训进度。同时要公布实训考核办法和要求,给学生一定的学习压力。考核办法以过程考核+综合评定为主,综合评定以学生自评、企业技术人员(工程师)讲评、教师评价,以及学生的实训报告质量为主。

以桥式起重机桥架的焊接生产项目为例,相应的校外实训基地有南昌普华铁路机械有限公司、江西起重机械总厂、南昌铁路局机械厂。

4.3.1 项目活动的开始

学生上网、到图书馆收集桥式起重机桥架焊接生产的有关资料,了解校外实训基地的产品、设备、生产组织和管理等情况。拟定项目实施计划,并与校外实训基地取得联系,确保实训顺利开展。这一阶段主要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制定计划、沟通协调等能力。

4.3.2 项目活动的开展

这一阶段的要求是:(1)在校外实训基地按规定程序借阅桥式起重机桥架焊接结构图,对图纸进行审查,并根据技术条件找出相应的技术标准,指出图纸设计是否有不合理的地方,如有则提出修改方案。(2)分析桥式起重机桥架的焊接工艺性、编写桥式起重机桥架的全套焊接生产工艺规程。(3)针对桥式起重机桥架焊接生产进行先进工艺的可行性研究。(4)将自己编制的工艺与桥式起重机桥架的实际焊接生产工艺进行比较,分析各自的优缺点。要求整个活动过程有笔记可查。

这一阶段是实训的主体阶段。各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合作,参与整个项目的每个工作过程。期间,学生会遇到未曾学习的知识点和一些技术问题,老师或者企业技术人员(工程师)可集中进行讲授,并指导他们去查阅学习资料,引导学生互相帮助,解决问题。这一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熔焊原理、金属材料焊接性、焊接方法与设备、焊接结构生产、焊接检验等专业知识,进行焊接生产工艺设计的能力,发现、分析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4.3.3 项目活动的结束

这一阶段,每个学生首先对项目活动进行总结,写出实训报告,然后在小组内部进行自评,每个小组推举一位代表在总结会上进行项目总结性发言,总结会由老师组织召开,全班学生出席,企业技术人员(工程师)对每组的发言进行讲评,最后由教师总评。这个阶段主要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互相学习能力,使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得以升华。

5 结论

总之,在职业院校焊接专业综合实训的过程中,学生才是内因,决定着专业知识学习的成败,教师的作用就是最大限度的促进帮助学生学习,设置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而项目教学法正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模式,根据我国职业院校课程教学的现状,全面推行项目教学法还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为使焊接专业综合实训发展的更好,还需要职业院校广大教师为此做出更大的努力。

(课题项目:2011年江西省教改立项课题“项目教学法在焊接专业综合实训中的应用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XJG—11—50—4),课题主持人:邹新斌)

参考文献:

[1] 陈雅萍.电子技能与实训:项目式教学(基础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 明立军,葛政,葛岳.职业教育价值理论与实践[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6.

篇2

一、实训目的:

1、培养动手能力,在实践中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掌握对电子元器件识别,相应工具的操作,相关仪器的使用,电子设备制作、装调的全过程的方法。

3、掌握查找及排除电子电路故障的常用方法。 4、学习使用protel电路设计软件,动手绘制电路图。

二、实训设备及仪器:

1、电烙铁:焊接的元件多,所以使用的是外热式电烙铁,功率为30 w,烙铁头是铜制。 2、螺丝刀、镊子等必备工具以及练习焊接时用的铜丝。

3、锡丝:由于锡熔点低,焊接时,焊锡能迅速散步在金属表面焊接牢固,焊点光亮美观。 4、松香,导线,剥线钳等其它需要用到的工具。 5、相关实验项目所需的电路板,电子元件等。

三、实训要求:

1、识别不同的电子元器件的规格和种类,熟练掌握焊接技术。

2、按照电路图设计合理安排元器件的位置,连接好电路,对接口进行焊接,完成对指定功能的测试。未达到测试要求的重新调试,直至排除故障。

四、实训内容:

1、项目:

(1)模拟声响器

(2)汽车尾灯控制器 (3)数字时钟 (4)组装收音机

2、实验电路:

(1)模拟声响器电路:

(2)汽车尾灯控制器电路:

(3)数字时钟电路:

(4)收音机电路:

五、实训结果:

所有项目均完成,电路成品经过测试检修。其中,项目一达到测试目标,项目二三四部分达到测试目标。

六、实训心得:

1、对电气技能训练的理论有了初步的系统了解。进一步学习了电子技术以及电子安装工艺和测量调试技术。我了解到了焊普通元件与电路元件的技巧、收音机的工作原理与组成元件的作用等。

2、实训项目对自己的动手能力是个很大的锻炼。在实习中,我锻炼了自己动手技巧,提高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虽然在实习中会遇到难题,但是从中我学到了很多,使自己的动手能力也有所提高,也认识到了理论学习跟实践的差别。

篇3

金工实习心得报告1

 

  金工实习是一门实践基础课,它对于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有很大的意义。而且可以使我们了解传统的机械制造工艺和现代机械制造技术。作为非机械专业的一名学生,但是汽车和机械其实是一路子,学好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动手能力也是至关重要,我们大学生平时自己动手的机会少,动手的能力差,很难适应以后社会对全面人才的需求。而金工实习课程为我们这些理工科的学生带来了实际锻炼的机会,让我们走出课堂,在各种各样的工件和机器的车间里,自己动手,亲身体验,这些对我们的帮助是巨大的。

 

  在实习期间,我先后参加了车工,焊接,钳工,从中我学到了很多宝贵的东西,它让我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增强自己的动手能力。

 

  第一次金工实习,对我们来说感觉很新鲜,上午上完一二节的英语课,我们便兴致勃勃地向实习基地出发,到了金工车间,老师给我们讲解金工实习的意义,课程安排,以及实习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首先接触的工种是车工。车工是在车床上利用工件的旋转和刀具的移动来加工各种回转体的表面,接下来,老师要求我们做自动走刀车外圆,每次车的直径为20 mm,那么刀具只能前进10mm,并要熟练掌握操作顺序:先将托盘对准工件调零,退刀调节刀具要前进10mm,开车,待走刀前进到3/4时,改为手动走刀到精确位置,退刀停车。经过几次的训练,我们已经熟悉了本项操作。虽然看起来很简单的东西但做了才知道,其中的微小差距就造成了整个零件的好坏,1mm平时觉得很小,无所谓但是在车床上加工零件才知道,1mm是多么大的错误而不是误差。

 

  车工之后是焊工,无数次看到建筑工地里闪烁的电火花,我知道那就是焊接,本想着操作起来很容易,然而事实却并非那样,比我想象的要难的多了。焊接所产生的气味和刺眼的光对人体都是有害的,我们带好防护罩开始了我焊工的操作,从老师那里学到了焊条的角度一般在七十到八十之间,运条的速度,要求当然是匀速,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往往是不快则慢,很难保持匀速,因此焊出来的结果是很不流畅的,有的地方停留时间短则当然没有焊好,还有裂纹,停留时间长的地方,则经常会出现被焊透的毛病,出现了漏洞;练习的过程中还往往把焊条粘到铁板上,看着通红的焊条,心里那个急啊,不过在后来的反复体验中,还是掌握了一些窍门,这次更让我认识到:不要把一件事情看的太简单,只有自己做过,体验过才知道其中的奥妙。

 

  到最后一项啦,也是最辛苦的一项钳工。看着工作台上安着的虎钳和左右摆放的各种工具: 、手锯、各种锉刀便知道到我们要用自己的汗水和双手来制作锤子。接下来我们开始把一块圆柱体夹在虎钳上,按照老师的划线开始了锉锤的工作,刚开始好像锯铁块的时候进展不大,后来在老师的指导下很快有了那种绳锯木断的感觉。接下来还要用锉子把铁块面来锉平,这期间看着出国留学锤子变得平滑和晶莹,尽管这期间手,臂很痛,但看到自己的锤子一天天的变样,心里有种说不出的高兴。最后的一天锤子终于出品啦,看着它想一想一周来的过程,好像自己真的长大了很多,这是自己动手亲自做的工艺,虽然有些不合标准,但真正体会到了那种动手的重要性。

 

金工实习心得报告2

 

  三个星期的金工实习结束了,给我带来的是不舍与回味。虽然金工实习很累,但是可以学到很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毕竟平时学的都是理论课,也许大家都是理论高手,但真正用理论指导实践的时候,就会发现原来实践并没有想象中的简单,而理论也没有真正的掌握,所以金工实习是我们大学必须要经历的阶段,更是锻炼我们动手能力的最佳方法,我喜欢金工实习。

 

  我们作为工科的学生,工程意识淡薄,没有对这种工科思维的精髓引起足够的重视。同时在实际操作中,也远达不到工作的要求。我觉得,掌握工程意识的主要方法就是需要有足够的动手能力,明白实际操作可能产生的问题,并培养遇事独立而主动思考的习惯,在这种训练中不断加强工程意识,锻炼实际操作能力。

 

  在这么多天的实践中我有很多感受与体会,第一次是车工,普通车床,加工打磨零件。车床就是利用工件的旋转运动和刀具的移动来改变毛坯形状和尺寸,将其加工成所需零件的一种切削加工方法。

 

  我们使用游标卡尺来精确度量,将加工的零件精确到0。02mm,因为精度很高操作很难把握,车床很难控制零件的切削,所以加工过程很复杂,自己亲自操作时出现了很多处失误,最后我们终于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任务。

 

  数控机床。开始时我们在老师的教导下通过上机学会了数控车床的程序编写,因为是电脑操作,所以我们首先必须学会电脑能够识别的语言、指令等,这样我们才能正确输入指令操控电脑,得到我们需要的产品。在编写好程序后,我们可以观看仿真模拟,预先知道该程序是否符合要求和标准,最后接触机床,将编好的程序输入数控机床,一切都是自动化的,零件很快就加工好了,符合我们的要求,所以数控机床很具有时代性。据说,数控机床的发展和换代几乎与计算机是同步发展的。

 

  钳工以手工操作为主,用各种工具完成零件加工、装配和修理等工作。我们要做的工作就是用各种锉把圆的金属块精加工成一个五角星。在老师带领下,我们了解了打孔,套螺旋,装配等做法。整个过程全是人工操作,所以做的都是体力活。在老师讲解的时候大家都觉得挺简单的,但实际过程却大相径庭。总的说过程是辛苦的,但是结果是令人欣慰的。一天的淋漓汗水,我终于换来了一个精致的五角星,看着檫得发亮的五角星,一天的疲劳一扫而光。事后,我才发觉我的手背已经肿成包了,一周后才好的。

 

  铸造与焊接,焊接分为熔化焊、压力焊、钎焊。焊接的目的就是将两块分离的金属焊接在一起。我们分为两个小组,下午,我们先实习焊接,按照老师的准则,我们焊接了一条焊缝,首先,穿戴好防护衣、皮手套,戴好眼罩;然后,我将焊条在金属板上点燃,开始接在焊接的地方,保持焊条与金属2~4mm的高度,与缝垂直约70~80度;最后慢慢将焊条往缝里喂,一条焊缝就出炉了,待到变黑时用铁锤敲击氧化铁,这样焊缝就更能与金属融为一体。

 

  晚上,我们开始铸造,铸造是指熔炼金属。制造铸件,并将熔融金属浇入铸型,凝固后获得一定形状和性能铸件的成型方法,这是产品与零件的毛坯过程。铸造分为特种铸造和广泛应用的砂型铸造,其中砂型铸造有手工造型和机器造型,我们学习操作的是手工造型,重点是怎么能够造型。用泥沙做模型,我们跟着老师的步骤一步一步做,做成一个跟模型大这显然不是小孩子玩泥沙,而是一件很讲究细心的事情,因为砂很容易变形,所以做的时候一定要小心仔细。

 

  最后一次是铣工,铣工分为顺铣与逆铣。也是机床操作,我觉得这是一个最简单的工种。晚上,我们又见识了数控技术,数控线切割加工技术是要利用编写好的程序、靠电极丝放电来切割各种小工件,我们要做的工作就是设计工件,并把工件放置好,对好刀,其他事情就交给电脑完成了。准确度高,不过速度比较慢,。以前的我根本不知道那么多的精致零件、图案等是如何生产出来的,看了数控技术所生产出来的产品,真是打开眼界!原来人类利用机器生产的水平是如此之高,太令人兴奋!这也让我打心眼里想,这么先进的设备,这么优越的学习条件,我一定要更充分地利用好这一切,为自己储备下一定的能量!

 

  生平第一次有种学以致用的感觉,内心很有成就感,也真切的体会到真理必须要用实践去检验,不亲自去动手试验一下。有很多东西是书上没有的,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体会得到,纸上谈兵只会让人走进误区,实践才是永远的老师。痛并快乐着这句话用来形容这次的金工实习再恰当不过了,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经验,它还培养了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严谨认真的作风。纸上得来终觉浅,投身实践览真知。

 

金工实习心得报告3

 

  金工实训有苦也有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方成大任也!”这句古人的话用来形容我们的金工实训是再好不过了!经过了车工,钳工等工种的磨练,我们终于完成了这门让人欢喜让人忧的金工实训课程。

 

  现在想想过去的这段难忘时光,其中滋味,只有亲身经历的人才能体会得到。通过学习各种工种,我们了解了许多金工操作的原理和过程,大致掌握了一些操作工艺与方法,还有以前的那些陌生的专业名词现在听来都是那么熟悉亲切!虽然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将来不会从事这些工作,甚至连接触它们的可能性都没有,但是金工实训给我们带来的那些经验与感想,却是对我们每一个人的工作学习生活来说都是一笔价值连城的财富。金工实训的作用与影响,有些东西你可能现在没有感觉到它的价值,但最后还是会的,每个人都有这样一个过程!

 

  通过四个礼拜的金工实训,我了解到很多工作常识,也得到意志上锻炼,有辛酸也有快乐,这是我大学生活中的又一笔宝贵的财富,注定对我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将有很大的影响。

 

  很快我们就要走出校园,进入社会,面临就业了,我想用人单位不会像老师那样点点滴滴细致入微地地手把手地引导我们怎样去做,更多的是需要我们自己去观察、学习,不具备这项能力就难以胜任未来的挑战。随着科学发展的日新月异和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会有很多领域是我们未曾接触过的,只有敢于去尝试才能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就像我们接触到的机加工和热加工,虽然危险性较大,但是要求每个同学都要去操作而且要做出成品,这样就锻炼了大家敢于尝试的勇气。四周的金工实训带给我们的,不全是我们所接触到的那些操作技能,也不仅仅是通过几项工种所要求我们锻炼的几种能力,更多的则需要我们每个人在实训结束后根据自身情况去感悟,去思考,这才是本次实训的根本目的。

 

  一起实训的同学也让我受益非浅。毫无私心的帮助,真诚的相互鼓励加油,一切分担工作的压力,更一起分享成功带来的喜悦,金工实训更象是一个集体活动,拉近我们彼此的距离,填补了曾经存在的隔阂,集体主义的魅力得到了彻彻底底的展现!大学里连同班同学相处的机会都很少,感谢金工实训给了我们这样一个机会。这样的活动值得教育部门的借鉴。

篇4

关键词:高端装备制造业 焊接专业 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 实践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9.147

高端装备制造业的迅猛发发展,对高端焊接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实践技能高,工艺能力强,职业精神好,岗位适应快,能够在促进技术改造与创新、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论述的实践教学体系紧扣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对高端技能人才的重大需求,不仅从产业源头挖掘高端技能型人才需求,制定标准,而且重点突出、有针对性地加强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和师资团队建设等;不仅深度挖掘“能工巧匠”多年来积淀的实践经验,通过多种途径建立“代际传承”机制,而且通过教材建设和教学实践,高度重视并探索实践育人的新途径,用严格的制度约束人、用榜样的力量感召人、用丰富的实践熏陶人,把教书育人落到了实处;不仅将校企合作贯穿于实践教学体系的始终,而且建立了“对接产业、快速反应,合作共育、成本共担”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机制。具有显著的创新性、实用性和先进性,以及鲜明的重装特色和职教特色。

1 本教学体系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本教学体系紧扣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对高端技能人才的重大需求,重点解决以下教学问题:

第一,学生实践技能和工艺技术能力与岗位需求不相适应;

第二,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导致培养效率不高、岗位适应期较长;

第三,面对企业选用毕业生要得急、要求高、针对性强的要求,学校通适性培养模式难以应对;

第四,学生对专业认识深度不够,职业素质亟待提高。

为解决上述问题,自2007年以来,以示范院校建设为契机,我院焊接专业与中国二重、东汽、东电等企业联合研究和实践,逐步形成了“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简称“1243体系”),即:

制订“一个标准”:《岗位职业标准》;

突出“两大能力”:“技能”与“技术”;

强化“四个支撑”:重点课程、特色教材、实训基地、师资团队;

建立“三个机制”:适应产业升级的人才培养对接机制、绝技绝活传承机制、实践育人机制。

2 教学体系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2.1 制订“一个标准”:深入调研,校企合作制订《焊接制造岗位职业标准》

通过对57家企业调研,发现目前企业把焊接相关岗位分为技术岗位、生产管理岗位、生产操作岗位、产品营销岗位和其它岗位五类。同时未来5年内企业对焊接岗位需求主要集中在一线生产操作人员,占需求总量的71.4%(其中关键技能岗位需求占30%以上),其次是一线生产技术人员,占22.5%,生产管理和其它岗位需求占6.1%。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应是关键技能岗位、一线生产技术岗位和基层管理岗位,即培养目标定位在“技术型技能人才”和“技能型技术人才”。这就要求高职焊接专业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操作技能并掌握相应的工艺技术。

为了准确界定高端制造业企业对焊接制造岗位(群)的工作内容、岗位职责、岗位要求,由行业主导、企业专家主笔、校企联合制订了《焊接制造岗位职业标准》,于2007年底通过行业专家论证。

根据培养目标定位,基于该标准,提出的技能和技术要求作为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

2.2 突出“两大能力”:构建突出“技能”与“技术”两大能力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通过分析归纳培养目标对岗位的技能技术要求,遵循高职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校企联合构建了突出“技能”与“技术”并且三年不断线的高职焊接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如图1。

图1 高职焊接专业高端技能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2.3 强化“四个支撑”

2.3.1 重点课程

在上述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中,保证基础技能的核心课程是“典型焊接接头电弧焊实作”,保证工艺技术能力的核心课程是“焊接结构制造工艺及实施”。于是,通过校企合作,在整体建设系列课程的同时,重点建设了这两门核心课程。其中《典型焊接接头电弧焊实作》于2008年建成“国家精品课程”,《焊接结构制造工艺及实施》于2009年建成“四川省精品课程”。

2.3.2 特色教材

基于精品课程建设,通过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由课题组成员牵头创编了《典型焊接接头电弧焊实作》和《焊接结构制造工艺及实施》等教材。其中《典型焊接接头电弧焊实作》教材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和新颖性:不仅以“关键技术点拨”将训练项目与绝技绝活传授相结合,而且编入“中国十大高技能人才楷模”的“殷切寄语”,以“榜样的故事”编入楷模成长的小故事,主编以《卧薪尝胆学技术》为题写序、以《胸怀大志,脚踏实地》为题写后记,以榜样的力量告诫学生,就是做技能人才,只要做好做精,同样能成为国家栋梁!该教材于2010年被评为“四川省精品教材建设项目”。

2.3.3 实训基地

依托“德阳国家机电综合实训基地(大模式)”和国家示范建设项目,针对焊接技能和工艺技术实施两大核心能力培养要求,系统设计、校企合作共建了焊接技能实训中心和焊接生产性实训车间,见图2。目前该“校中厂”实训基地在全国同类高职院校中处于领先水平。

图2 焊接技能实训中心和焊接实训车间

学院还与二重、东汽、蓝星机械等20余家重装企业合作,建成了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

2.3.4 教学团队

创新地组建了职教特色鲜明的“三支团队”:一是“专业领军团队”(由学院杨跃教授、中国高技能人才楷模高凤林特级技师等组成),确保本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正确方向;二是“双师素质”的专任教师团队,目前专任教师的结构(如图3所示);三是由9名企业精英组成“兼职教师团队”,其中教授级高工1人、特级技师1人、高级技师5人、工程师和技师各1人。形成了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该团队于2009年被评为“四川省教学团队”,专业带头人杨跃教授被评为“四川省教学名师”。

图3 专任教师结构图

2.4 建立“三个机制”

2.4.1 建立适应产业升级的人才培养对接机制

为了快速适应企业发展需要,多快好省培养人才,我们利用“毕业综合实践”或“顶岗实习”环节,调整教学计划,校企合作建立起了“对接产业、快速反应,校企共育,成本共担”的人才培养协同机制。例如,当东汽急需核电设备制造高端焊接人才时,学校及时调整培养计划,组建“东汽焊接班”,企业按每人2万元标准提供耗材,并派8名高级技师参与管理和指导,学院提供场地、设备、教师,三年中先后共同培养了142名符合国际焊工标准的高端技能人才,他们一毕业就在关键岗位发挥了重要作用。

2.4.2 建立绝技绝活传承机制

为了让学生快速提高技能技术水平,建立了高技能人才的“代际传承”机制。通过校企合作,充分挖掘“能工巧匠”们长期积淀的“绝技绝活”,编入实训教材“关键技术点拨”栏目;同时,建立“高凤林焊接技能大师工作站”,邀请以特级技师高凤林为首的焊接技能大师作为客座教授或兼职教师,定期到学校现场为学生传授绝技绝活,并从每届学生中选拔优秀学员进入工作站学习,进一步提升技能技术水平,让学生站在“巨人”的肩上快速成长。

2.4.3 建立实践育人机制

如何提高实践教学效率和效果,一直是本实践教学体系研究和关注的重点。我们最终认识到:比教会学生做事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做人,比劳其筋骨更重要的是开启心智,比改进教学方法手段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基于此,我们将育人贯穿于实践教学全过程,建立了“用严格的制度约束人、用榜样的力量激励人、用丰富的实践熏陶人”的实践育人体系、途径和机制。

3 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点

3.1 构建了“技能与技术并重”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基于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校企联合制订《焊接岗位职业标准》,提出了“技能人才缺乏技术支撑将难以做到高端”的论断,构建“技能与技术并重”三年不断线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3.2 创编了“教书与育人并重”的技能实训特色教材

在实训教材中以“关键技术点拨”将训练项目与绝技绝活传授相结合,提高了技能训练的效率;编入“中国十大高技能人才楷模”写的“殷切寄语”,将全国技术能手的成长故事以“榜样的故事”编入教材,激励学生快速成长。

3.3 建立了“效率与效益并重”的对接产业人才共育机制

针对企业转型升级对人才的急需,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合作建立了“对接产业、快速反应,合作共育、成本共担”的高端技能人才培养机制,达到了效率与效益并重的目的。典型案例:学院和东汽合作,先后培养了142名符合国际焊工标准的高端技能人才,为企业转型升级、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4 实践教学体系的推广应用效果

第一,本实践教学体系从08年开始2007级焊接1班试点,09年在2008级焊接专业全面实施,经过4年8个班级386人的实施,结果表明:学生中级焊工技能鉴定通过率从71%提高到98%以上;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例如,参与“学生焊接协会”实践锻炼活动者从06年40余人发展到2011年的248余人;近年来,毕业生供不应求,就业质量持续提高,他们在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关键岗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东电“巨无霸”转轮焊接攻关队40人中,含队长在内共有29人是学院近年毕业生,见图4;从09年起,校企合作多次为东汽培养了符合国际焊工标准的高端技能人才,得到企业高度评价。《四川日报》和《中国青年报》分别以《104天,一场校企携手的人才攻坚战——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10届“东汽班”实训练兵》和《产业前沿就是教学前沿——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把握产业方向培养高技能人才》为题专题报道。

第二,本实践教学体系、精品课程均通过“中国高职高专网”和学院精品课程网与全国同类院校共享,被多所院校借鉴。

图4 东电“巨无霸”转轮焊接攻关队40人中有29人是学院近年毕业生

第三,本实践教学体系中的特色教材《典型焊接接头电弧焊实作》在全国数十所院校推广运用,并称为实训教材“样板”被多所院校推崇。出版两年内两次印刷。

第四,“东汽焊接班”优秀毕业生群体形象展示案例入选“第四届国家示范院校教学体系展示会”。党委书记司徒渝先后在“第二十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和教育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上发言中宣讲该典型案例;

第五,专业带头人杨跃应邀在行业专指委多次相关会议和省内外20余所学院及全国中高职院校师资培训班上做专题报告,均受到好评。

参考文献:

[1]司徒渝等.装备制造类高职人才培养“1221”的探索和实践[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

[2]杨跃等.基于《岗位职业标准》创新重装特色高职焊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作者简介:张玉红(1972-),女,黑龙江嫩江人,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焊接工艺,四川德阳 618000

篇5

【关键词】高职院校 焊接专业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7-0052-02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焊接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已经渗透到汽车产业、船舶制造业、建筑业和机械制造业等领域。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号”就是大量采用焊接技术的产物。从某种意义上说,焊接技术发展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和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焊接行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焊接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这就要求高等院校要为这个行业输送更多焊接专业方面的技术人才。高职院校担负着培养焊接一线人员的任务,但是其毕业生往往专业理论知识不够扎实、实际操作能力不强,不能满足行业市场的要求,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必须对焊接专业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改革,以适应行业市场发展的需要。

一 紧抓课堂教学主阵地,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1.注重知识的衔接,优化整合教学内容

焊接专业是机械、材料、电子和计算机交叉渗透的一门综合性工程技术学科,其学科内的课程内容相对繁多,知识体系结构也较为复杂。教师在有限的课时中不可能对所有专业知识进行详细的讲解。这就要求专业教师要广泛征求区域行业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制订符合它们实际的教学计划和课程大纲,从而使培养的学生在理论知识结构上能够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同时,在课堂讲授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专业知识结构的需要,抓住每篇和每章教材内容的核心和难点进行详细讲解,使学生掌握本专业最基本的理论知识。而对于课程讲授过程中涉及其他学科的知识,教师可以进行简单介绍并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可以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对于感兴趣的学生来说,专业教师可以将其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删减淘汰旧知识,更新补充新知识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作为一种重要的材料连接工艺方法,焊接技术的发展也非常迅速。然而,教材上知识的更新速度却往往远落后于焊接技术的发展速度,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要删减和淘汰比较陈旧的知识,更新和补充最新技术和科研成果,把新的焊接方法、焊接材料、焊接工艺和焊接设备及时融入到课堂教学内容中,使学生能够在课堂学习中捕捉到新知识和开阔眼界,掌握焊接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及国内外发展动态。为了节省课堂时间并让学生掌握更多焊接科学前沿的知识,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后去图书馆或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学生查阅的情况可以以课后作业或学术报告的形式反馈给教师。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聘请国内外行业的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或学术论坛,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焊接技术研究的新进展和新热点,拓宽知识面,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为学生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

3.改变原有教学模式,优化变换教学方法

焊接专业各门课程的理论知识专业性都比较强。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和学生被动地接受。课堂上的气氛比较沉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较差,造成了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相对来说不是很理想,所以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要改变传统的方法。结合我们高职院校教学实际和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较强的特点,高校可以建立符合现代教学方法的一体化教室。专业教师借助一体化教室让学生在边学的同时可以边做,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课堂讨论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等。这样,原有的教学模式将得到极大的改进,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观察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二 加大软硬件方面的投入,注重办学条件的提高

1.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扎实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施者和推动者,在焊接专坏。做好焊接专业教学的改革,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笔者认为高职院校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原则。

所谓“引进来”就是校方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广泛招聘优秀的高层次人才充实到教师队伍中,将他们对焊接专业的研究成果带到学校。此外,高校还可以聘请企业经验丰富的技术骨干进校参加焊接专业建设,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并让他们积极参与教学研讨、指导学生实训和开展学术交流等。企业的技术骨干深知焊接专业一线人才的技能培养要求,对实际操作本领的掌握有独到的见解。他们可以在实践技能方面对校内的专任教师起到引导、指导和培训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加快校内专职教师的成长。

所谓“走出去”就是高校要设立人才培养基金,加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和焊接专业教师的培训工作。高校可以把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送到其他高等院校或培训机构学习深造,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新焊接科学前沿的知识和成果。此外,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把教师送到全国知名企业去参观和学习,通过参与工程项目实践和技术服务等方式提升专业教师的理论与实践教学能力,学习当今现代化企业的生产流程和制作工艺。实践证明,专业教师只有走出校门,与焊接一线多联系、多合作,通过现场实践,积累经验和素材,才能将枯燥的结构、材料等知识生动化、具体化。

2.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加大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

高职院校培养的焊接专业人才在立足于掌握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实践操作技能的提高,力求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这样就需要高职院校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加大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

目前,我院虽有宽敞整洁的焊接实习实训中心,但是焊接设备的种类和数量相对较少,只有手工电弧焊机、钨极氩弧焊机和超声波探伤仪。这些设备虽然可以满足学生校内实习的最基本需要,但却不能满足大幅度提高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和实现与企业接轨的需要。所以在目前的情况下,为了能够培养出企业需要的合格焊接人才,学院应该借鉴比较成熟的其他兄弟院校的经验,加大焊接实训基地建设的投入,引进一些先进的焊接设备和焊接辅助设备,如:埋弧焊机、CO2气体保护焊机、焊条焊剂的制造与烘干设备,熔敷金属扩散氢测定设备等。另外,学院还应把焊接实习实训中心与力学性能实验室和金相实验室结合起来,使焊接实践操作、焊接检验和焊接工艺评定的过程能够被学生系统地掌握。要实现与企业对接,还要了解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和涉及的材料。此外,要尽可能地引进一些企业常规应用的设备,模拟真正的企业环境,从而使学生在参加工作时能够快速适应工作岗位。

另外,高职学院还可以通过加大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来获得电焊工培训点的资质,承接国家、省市级焊接比赛和企业焊接人员培训,提高在同类院校中的知名度。

三 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推进实践育人建设

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自然催生了职业教育的出现和发展。因此,职业教育必须自觉地服务于社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遵循行业和发展趋势,满足企业的实际经营需要。高职院校要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取长补短,将职业教育与企业的生产紧密结合,探索切实可行的校企合作模式。

高职院校可以采取实训室进入企业、企业生产车间进驻校园、顶岗实习和订单合作培养等模式来实现校企合作,达到学院和企业双赢的目的。为培养适应社会市场需要的从事焊接方面的专门人才,使实践教学充分体现社会对本专业能力的要求,我院开发了多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立了产、学、研结合的长效合作机制,如大连机床集团有限公司、瓦房店轴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和大连三洋压缩机有限公司等。通过加强企业与学院的合作,使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而实际的工作环境又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为以后的职业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外,企业通过接收实习学生并通过短期培训就可以让他们基本适应岗位的需求,为企业节省劳动成本。企业还可以挑选优秀的实习生成为自己的员工,毕业之后直接进入企业,这样可以减轻企业招聘和培训的压力。所以,通过校企合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院和企业的共同发展。

四 帮助大学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增加就业砝码

焊接人员属于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因而企业需要其持证上岗。为了能快速适应岗位,大学生需要在学校就要获得上岗的一些必备条件。现在对于高职院校焊接专业的学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电焊工职业技能鉴定的资格证书,这是用人单位招聘和录用劳动者的主要依据,是境外就业和对劳务合作人员办理技能水平公证的有效证件。

为了使更多的学生在求学期间就获得焊接操作的从业资格证书,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要把职业技能鉴定培训考试的内容融入到焊接专业的课程教学和实训教学体系中。此外,高校可以在考前举办相应的培训强化班,结合最新的考试大纲和历年考试真题,对大学生进行强化训练,提高考证过关的一次性通过率,而这种方式也可以为企业节省培训时间和成本,从而有利于实现学生、企业和学院三方的共赢。

五 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飞速发展,行业企业对高职院校焊接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焊接教学质量,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紧跟焊接就业市场的需求是高职院校的立足点。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必须要不断总结和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加强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结合,力争培养出能够适应企业需求的高水平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岳燕星.高职高专焊接专业课程教学探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1(18)

[2]王建勋、蔡建刚.高职焊接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电焊机,2012(10)

[3]刘瑞军、曲芳、符蕾.基于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推进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2013(2)

篇6

1 课程现状

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实践课程,对电子类专业学生后续动手实践能力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内容主要有:电路图的识读,和整机电子产品装配技术等。如果同学们掌握了本门课程的学习的核心内容,将使自身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得到较大的提升。但是,目前在开展此课程时普遍存在如下共性问题。

1.1 课堂上教的滞后社会上用的

目前,高职院校专业实践和专业技术较目前工厂普遍使用的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这也是普遍的现象,这门课程也不例外,比如现在产品中流行采用表面贴元器件,而我们的课程还是侧重教授穿孔插装技术的元器件,像这些细节都决定了我们的学的滞后于社会用的。

1.2 实践实训项目创新性不足

目前,高职学院在教学上大家都非常清楚要多开展实习实训,但是开展的项目仍比较传统,经常一门课就采用一套教学产品,却忽略了与课程教学环节相适应,而这些产品还大多采用穿孔插装技术为主,涉及的手工贴片技能训练较少,学生毕业后进入工厂还要重新适应,况且我们给的整装产品都是电路和印制电路板相对非常成熟,学生基本上没有改进的空间,最后就成了,照着电路图插装相应的元器件,再进行焊接、调度,对学生的创新性激发不利。

2 课程教学改革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该研究一套以企业需求为教学的方法和模式,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相应的实验,实训项目相结合,全面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

2.1 教学模式改革

目前,我们多半都是采用的是“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2],但我们经常忽略上怎么样让学生从理论指导实践,再由实践促进理论的理解加深,这将使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和综合利用不够,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采取任务教学为导向,采取区别化的教学设计,让学生真正的感受到学习兴趣。

2.2 教学手段改革

在本课程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为了提高教学质量,经常会采用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手段。比如,当讲解波峰焊接机的时候,我们先简要介绍一下工作原理,然后观看波峰焊接机的视频素材,再组织学生参观工厂实际生产设备,返校后,再让大家讨论学习。其次,我们还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新环节,把一些大型设备不能现场参观的利用网络视频资源播放给学生观看,教学形式生动直观,有效地指导了实践教学的展开。最后,我们还引导同学们尽可能利用网络查询相关资源,激发大家主动参与,自己动手的兴趣。

2.3 教学内容改革

表面贴装技术(SMT),是电子产品装配中正在被大量运用[3],较传统穿孔插装技术(THT)具有无引线,重量轻、体积小、可靠性高等优点。因此,为了让学生进入社会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我们结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的标准,在保留传统实践项目的同时,在理论教学中重点运用PPT课件、现场生产工艺视频,系统地讲授了SMT工艺的贴装方法,使学生进入工厂能快速掌握。

3 实践教学的改革

目前,51单片机教学在高职院校中仍是首选,51单片机实现基于复杂指令集 (CISC)的微控制器核心,虽然它不是太快,但扩展性能非常强大,也为后期51单片机教学直接提供线路板,提高专业教学相关整合性。这里我们以“51单片机学习板”的实际例子,介绍了实践教学改革。

项目任务的能力要求:

(1)元器件识别

要求同学们结合课本上学过的常用电子元器件和网络资源,对本项目所涉及的元器件,如图1所示,进行认真的识别和熟悉,掌握其外部特性。

(2)焊接检查与调试

首先,这个实践项目安装的电子电路和以前安装的其他课程的多孔板的项目过程和调试的技术要求是非常不同的,制定过程中需要突出是规范运作,包括我们焊接点要有较高的一致性,联合合格的一致性好。其次,培养提高了养学生的原理图和PCB图的识读能力,加强了学生对电子原理图符号,电子实物和器件封装的感性认识,图2是我们学生焊接的实践项目。

(3)实验报告

实习报告是实践实习项目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我们要求同学们把装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总结出来。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求学生尽量把实践的工艺文件,电路原理图和安装调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从总结中领会,体会。

篇7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以参加技能竞赛为切入点,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及内容进行了整合与重构,设置了5门独立于理论课程之外的综合性实践课程及毕业设计这6个教学环节(如表1所示),按学制分为基础、进阶、提高三个层次。实践课程既依托于整个专业课程体系,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使学生在全学程中实践训练不断线。

1.1基础层次

以电路分析、模拟电路、数字电路三门课程为依托,开设两门实践课程,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强化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1)电子技能训练。这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最基本的技能,主要涉及焊接与拆焊工艺、基本工具与仪器的使用、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等。其中手工焊接与拆焊要求学生掌握电烙铁和热风枪的使用,能够顺利地将元器件从电路板上拆下来,并具有较为熟练的手工焊接技术。基本工具仪器使用要求能熟练地使用万用表,基本掌握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直流稳压电源等常用电子仪器设备的使用。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要求能够认识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开关、按键等常用元器件并会识别或测量参数、检测好坏。手工焊接技术最能体现电子专业学生的基本功,以往电子产品装配或技能竞赛过程中,往往有学生的焊接质量不过关,影响了产品的性能甚至不能正常工作。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先拆卸旧电路板上元器件(可以是上届学生实训的产品),再通过用各种规格导线焊接不同造型(如自行车)来练习焊接工艺,最后通过万用表或收音机的装配来学习元器件的识别检测与焊接综合训练。(2)电路仿真与调试。以电子电路的实际应用为主,由浅入深设计、焊接一些简单、实用、趣味的模块电路(具有完整功能),如音乐门铃、声光控制报警器、手机充电器、信号发生器等。与电子电路实验中连接电路、测量验证不同,学生先根据所学知识设计电路并通过Proteus仿真,然后再用实际器件搭建电路验证调试,通过后在万能板上装配焊接并测试。

1.2进阶层次

依托单片机应用、EDA技术以及传感器应用、嵌入式技术等课程,开设电子产品设计及电子产品制作两门实践课程,训练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1)电子产品设计。分别以单片机和FPGA为核心,设计一个简单、完整而实用的电子产品或控制系统,通过实践学习理解软硬件协同工作的思想,同时延续电子电路的知识。教学中主要采用任务驱动的模式,其中单片机测控系统要求学生动手设计制作PCB并焊接调试,同时要求学生初步树立产品的理念,除考虑实现功能之外,还应考虑可靠性等。(2)电子产品制作。一个电子产品,除与电子技术有关之外,还涉及其他学科,如机械、自动化等,以前竞赛中经常出现学生将各部分单元电路或模块制作好之后,相互之间不会连接固定,没有一个整体产品的理念,导致系统不能可靠地工作。因此该课程从历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选择几个典型的题目,如小车跷跷板、智能路灯控制、信号发生器等,按竞赛要求和流程设计制作一个完整的电子产品或测控系统。其中有些知识如DSP、Matlab等学生可能没有接触过,有些新器件学生可能没有使用过,要训练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快掌握关键知识与技能,学会查阅资料手册、分析解决问题、撰写设计报告等。同时还要求学生在完成功能与性能指标之外尽量考虑功耗、成本、体积等因素。

1.3提高层次

目前高职学生最后一学期基本都要外出顶岗实习,学生在校内实践与工厂实际生产还是有很大区别。为了使学生毕业后能够尽快适应工作岗位,学院开设了与工程实际比较接近的电子产品制造和毕业设计两个实践教学环节。(1)电子产品制造。通过在校内工厂或附近校外实训基地实际参加电子产品的设计、制造、装配、检修来掌握实际生产工艺,了解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2)毕业设计。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掌握技能并结合自己的实习岗位,自主选题,设计一个实用的电子产品或测控系统,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发挥余地。一般要求学生要通过仿真调试,有条件的学生可将设计进行测试验证或制作成实物。

2实践教学的条件保障

教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想顺利实施,除规章制度、教学文件等软件环境之外,还涉及到师资队伍和实训设备等硬件条件。以往教师大多数都是从学校毕业,就到学校任教,实践经验比较欠缺。因此近几年学院一方面利用带学生顶岗实习机会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实习,与学生同吃、同住、同劳动,与企业技术、管理人员一同工作,与车间工人一同生产,提高专业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从企业引进了一批工程技术人员,充实了教师队伍。在实训条件方面,学院利用示范建设机会建设了一条SMT生产线和电子工艺、电子装配、电子设计、电子创新等几个综合性实训室,为开设实践课及竞赛、学生业余科技活动创造了条件。同时利用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与重庆西永微电园紧密合作,引进了富士康公司的一条生产线,并与微电园几家企业合作建设了校外实训基地,初步实现了校中厂、厂中校,保障了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

3结语

篇8

一、情境导入,引出任务

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示直流稳压电源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图片,如手机的万能充、学生直流稳压电源等引出本节学习的任务,然后展示教师的作品并展示其基本功能,让学生明确本节课我们做什么产品,怎么去做。学生角色发生变化,既是电子设计师,又是焊接操作工,既是理论知识的学习者,又是实践技能的操作者。

二、小组合作,实施任务

实施任务前,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和个体差异进行分组,每组推选一名组长组织负责协调小组活动,然后教师下发任务书,教师引导学生把任务细化:根据原先的知识储备进行原理分析,如利用二极管的单相整流电路构成桥式整流,利用电容是储能元件可以进行整流,三段集成稳压器引脚识别等;利用万用表根据任务书进行元器件的识别和质量检测;利用虚拟仿真软件EDA仿真设计;实训台电路的搭建调试;如何用电烙铁进行电路焊接;用万用表或示波器进行调试分析故障等。

各小组分组设计,首先由各组的小组长向小组成员讲述任务分工,组员进行相互合作。学生对需要的理论知识可以通过查阅资料,小组交流,教师答疑;学生运用仿真软件观察虚拟结果,实训台搭建电路直观验证,教师既是理论知识的答疑者,又是实训项目的指导者。

三、多元考核评价

教学评价方式多样化,采用课时评价、项目评价和产品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课时评价采用考勤、作业和随堂检测等方式;项目评价指实践教学完成后进行资源的整合,如实习任务书、实习报告、实结等内容的反馈,教学考核从“交试卷”向“交作品”的转变;作品评价分别从学生作品的完成态度、效果、创新实践等方面全方位评价,充分肯定学生的劳动作品。最后,根据产品质量,从包括焊接工艺和焊接质量和产品功能等方面以小组为单位评定一个“最佳技能奖”和一个“最佳团队奖”。通过建立评奖机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体验了劳动成功的喜悦,并从中了解了职业责任,培养了职业意识。

四、反思教学

篇9

一、问题提出

1.教学改革的需要

笔者学校由主校区和设立在机械城的机电LED实训中心组成,实训中心建设有钳工、焊接、光电等6个实训车间。光电专业因校安工程整体搬迁到实训中心,实施工厂模式管理方式,推行理实一体教学;同时专业部在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的带领下开展课程改革。根据专业部安排,笔者担任维修电工教学,选拔优秀学生组建电气安装与调试兴趣小组,为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技能竞赛准备选手。

2.课堂现状与原因

调研发现,多数中职学校技能实训课存在参加技能考证的同学认真练习、不参加技能考证的同学却在睡觉或玩游戏的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如下:一是上网是一种心理寄托,电子游戏的升级过关能产生完成阶段目标的成就感;二是课程没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三是老师讲课不具有吸引力;四是老师的课堂组织有问题。

3.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发生变化

家长对独生子女宠爱有加,社会对学生安全要求很高,安全责任一票否决给学校管理带来巨大压力。调查表明,2000年以前,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较高,不会读书没关系,但要在职业学校学到一技之长;2000年以后,家长的职业教育观念发生转变,认为中职学生不听话、不爱学习没关系,只要不打架斗殴、不加入不良团体,待到孩子毕业、社会观成熟后再考虑就业取向。

4.师生间相互评价存在差异

近年来,笔者有机会与全国各地中职老师交流,发现有一个共同的现象就是对学生评价不高。笔者在学生中开展对老师和课程评价的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老师的评价也不高,比值平均为0.65,个别老师低至0.47。

5.示范学校建设提出改革要求

2011年,笔者所在学校申报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第二批),并被成功确立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立项校,学校采取开展教学改革、提升教师业务素质等多种措施,提升软实力。在创建示范学校的过程中,笔者参与了申报书、建设规划、建设方案和任务书等的编撰工作,深刻理解了示范学校建设的要求,认真考虑了如何在维修电工教学中提高教学设计能力和实施能力,开展有效教学活动。

二、提升维修电工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1.改革教学内容

(1)课程安排。结合市场调查结果,考虑光电专业学生发展需求,课程安排坚持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光电专业因专设有电子技能课程,所以维修电工删除电子技能部分,一学期的教学内容安排了钳工、焊接技术、照明线路、电动机结构等,重点突出电力拖动内容,增加机电一体化内容,安排PLC课程(初步)部分,适应维修电工工种发展需要。课时安排如下表所示,理论与实训时间比约为1:2(见下表),安排更多的时间开展技能训练。

(2)增加钳焊知识和技能实训。通过与钳焊车间实习指导老师沟通,决定由钳焊老师传授理论课,再让具备一定钳焊技能的机械专业学生一对一指导光电专业学生进行钳焊实训,训练钳工基本锯削、锉削,掌握测量方法和理解精度要求;了解焊接基本材料、焊接工艺、安全操作要求和现场焊接操作,特别是焊接作业安全。不同专业学生间同场进行技能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双方均获得了知识与技能的提升。

(3)补充机电一体化知识。维修电工安排拓展可编程控制器知识机电一体化知识(初步)〕,以西门子S7-200为基础,介绍PLC在电气控制系统应用,完成以PLC为核心的电力拖动自动控制实训,了解系统集成知识。通过PLC编程与电力拖动的对比,深化了知识,同时也使学生拓展了知识面。

2.转变教学模式

基于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和教师执教能力,在调研和分析学生特点的基础上,严格课堂秩序,开展有效教学,手把手传授技能,这是技能训练成果的保障。教学相长,教与学双方真心互动,才能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提升。

(1)把握课堂秩序,营造积极的学习气氛。教学中首先强调参与技能训练与考技能证的关系。维修电工是一门专业技能课程,每个学生必须学习、参与训练;考技能证是自己对自己提出高要求,要考最好。这样杜绝同学以不考证为借口不参加技能训练。做好课后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其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有效引导;严格课堂纪律要求,说到做到,让同学知道任课老师的严肃性。笔者做过大量的电工作业、电工培训和电器维修工作,对专业应用有较深入的理解。对于每个实训项目,笔者都是自己先做一遍,对实训中出现的各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涉及的细节,均能清楚把握学生思路,有效解决问题。课堂中老师不是坐在一边监控,而是在每个工位间不断走动,及时主动与同学交流,指导同学练习技巧、分析训练思路,指导安装工艺,集中讲解实际应用与技能实训的对比。

(2)设立技能成就卡,营造交流竞争平台。把教学内容设计成模块,每个模块对应设立技能训练成就卡,根据训练内容撰写材料清单、工作报告、工艺文件。照明、电力拖动和机电一体化实训项目要求同学合理选择电器、设计导线走向、布置整齐有序,安装好后进行线路检查、通电运行、分析工作过程,给电路设置故障,分析故障现象,测量参数变化,判断故障位置,解决问题。每个模块完成后,在技能卡中同学自己给自己打分,就像游戏过关一样――追求阶段目标、确定自我成就感。每位同学均能明确自己的成绩,由于成绩明确,同学间形成良性竞争的气氛。专业技能实训中,笔者发现个别同学存在“我学这个课程没用、就业时我又不从事这行业”的想法,这时,老师要从专业课程设置要求上与他们沟通,从完善知识结构、拓展知识面、在专业技能训练中找到学习方法和工作思路等方面入手去引导。

(3)组织兴趣小组,认真培养,塑造技能训练好助手。开学初即在学生中公布要组织兴趣小组,进行技能深化训练。通过布置书面阅读和检查、在钳焊和电力拖动技能训练中发现技能能力、课后与同学沟通等多种渠道,选拔爱学习、肯动脑、领悟能力高的学生组成兴趣小组。兴趣小组的学生每天早上和下午第一节大课与班级同学一起上课,利用下午第二节大课和晚上时间开展兴趣学习活动。与其他同学比较,参加兴趣小组的学生学习时间多且辛苦,要求更具有主动性。老师带领他们参观实训中心相关机床设备,研究机床工作的电动控制过程、保护原理、配线大小、导线布线工艺、人机工程等内容,布置拓展、提升知识应用,兴趣小组学习主动、积极,成效明显。上课期间兴趣小组同学与班上同学一起,他们就成了同学的指导老师,是老师的助手,同班同学不明白的地方,兴趣小组的同学可以帮他们解答,反过来同班同学出现的各种问题能促使他们认知提升,发现自己原来在训练中没想到的地方,形成良性循环,课堂互教互学兴趣浓厚。

(4)7S管理养成职业素养。配合学校实施的7S管理,上课前同学把所携带的包、水瓶等与课堂无关的物品放到指定位置,不许带到工位上,保证工位整洁有序,与训练工作无关的事不在训练工位上进行。实施课堂整理,要求同学把手机放到课桌左上方,置于大家共同监督下,减小课堂玩手机的可能性。实训时要求工具材料排列整齐,导线整理成直线并一端对齐、捆扎成束,安装时按需要选取合适导线,比需要长的导线不要剪断,走线整齐美观。根据安全操作规定实行带电作业监护,保证实训安全。实训结束、器件拆除导线后,螺钉等用旋具回旋紧固,防止松开掉落,设备轻拿轻放,学生应参与设备整修、爱惜设备等。下课前列队讲评,肯定本节课表现突出的同学,指出需要加强的方面;课后及时进行清扫,物品归位,排列有序。

3.信息化教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要求“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信息建设也是示范学校建设的战略部署。在多媒体信息化时代,“一本书两支粉笔”的口头讲解形式,已不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引起他们学习兴趣。信息技术与维修电工课程结合,营造技能实训最重要的现场感,有利于开展有效教学。通过设备工作过程录像分析每个实训课题的工作原理,以学生为模特把实训内容拍成视频、把操作姿势拍成相片,把工作任务、教学要求、实训动作要领、实训安全注意事项等做成课件,以图像、视频直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模仿性,使学生表现出有效的学习行为。

三、评价体系改革的探索

只在学习、纪律上对学生评价是片面的,中职阶段的学生评价只是反映学生在这一阶段的行为,是成长过程中阶段性的东西。在人的成长过程,阶段评价是动态的、变化的和片面的,每一个学生的行为背后,都有很多的东西有待于老师去沟通、了解。在维修电工教学中,笔者认为应从多方面客观评价学生个体,主要根据实训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技能训练完成情况等体现技能成绩,降低笔试成绩比例;还应对学生沟通表达能力、合作能力、职业道德、社会适应性等进行评价,以及采取同学间相互评价等多角度的测评方式;老师应及时与学生沟通测评结果,肯定成绩、改进不足。临近期末,安排学生对老师的评价调查,主要有课程内容安排合理性、教材二次开发、课堂秩序把握、课程接受程度、老师的职业道德等多方面,同学均很乐意参与评价。

篇10

关键词:电工学 创新型 实践动手

0 引言

《电工学》课程是高职院校电类、非电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基础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属于专业辅助课程,以理论为基础,重视实践,为学生以后更好地学习后续专业课程以及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打好电工技术的基础,并掌握基本的电工技能。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非电类专业与电工电子技术交叉融合越来越多。高职类学生理论知识薄弱,根据《电工学》课程自身的特点,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实践能力以及课程考核等方面,大胆创新改革,加强实践动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1 根据专业需求,优化教学内容

《电工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电路、电子、电气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及应用。目前市面上的教材都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我们根据专业群的需要编写了校本《电工学》教材,包括直流电基础、正弦交流电路、常见电工仪器仪表的使用、手工烙铁焊接技术、家庭电路及用电器安装等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电路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根据不同专业的需要,在课程的体系和内容上进行了整体优化。对于通信技术专业,可以结合生活实际,适当强化电工仪器仪表的使用等方面的内容;对于网络技术专业,结合综合布线和楼宇智能化,可适当强化家庭电路及用电器安装等方面的内容。在实际上反映电工电子技术在本专业的具体应用,在基础理论上,拓宽了教材内容,突出了专业特点,让学生认识到电工学课程在整个专业体系中的作用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2.1 课程的教学总体采用项目教学法,主要以正弦交流电的波形图、手工烙铁焊接、家庭用电器的使用和安装、常见电工仪器仪表的使用等项目作为载体组织开展教学。项目必须紧扣各个模块的教学内容,以达到教学结果要求为目的,重点培养学生应用电工仪器仪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项目实践导向理论学习,完成项目实训后再通过实训结果学习理论知识。

2.2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授课地点统一安排在电工电子实训室,每次课程必须将讲授、练习和实训有机的结合起来,边讲边练,使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掌握电工仪器仪表的使用、手工烙铁焊接技术、家庭电路及用电器安装等知识。

2.3 授课教师在课堂练习过程中,要多走动,多巡查,多指导,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并在练习结束后进行总结,有必要时,还应选择个别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点评。

2.4 在本门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综合应用多媒体教学系统、图片、视频、Flas、PPT教学课件、实物展台、仿真软件、电工实验开发板等多种教学手段,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将抽象的教学内容直观化,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3 强调实践能力

传统的电工学课程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强调理论知识讲解,实训教学主要是教师验证理论知识项目,因此,必须对实训内容、实训手段以及实训方法进行改革,改善实训条件,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3.1 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主线,结合专业群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面向行业的发展建设为对象,从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实践教学内容的选择、到课程的教学实施、顶岗见习、实习,采用“校内实践教学+企业项目开发+顶岗见习”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将项目案例、企业文化、职业能力素质、专业新技术等引进教学中。

3.2 实训的内容应具有实用性、针对性、实时性、创新性,实训项目应由验证型实验向设计型、创新型实验转换,实施与专业背景相结合的实训项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主性。鼓励学生根据要求自主设计电路,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精神。

3.3 实训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方法和手段,电工学课程教学看起来枯燥,只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创设问题的情境,同样会变枯燥为趣味。如欧姆定律知识,老师画出电路图,通过电工实验板搭建电路,让学生测量电压、电流等参数并记录,然后让学生比较计算,对比实际测量值和理论值,这样学生就能很快的掌握理论性很强的欧姆定律,充分体现在“做中学、学中做”。

3.4 学生单人单组实训,独立完成每个实训项目,避免偷懒和抄袭,给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5 开放电工电子技术实训室,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建立专业学习兴趣小组,利用课余时间既可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又能学习课程教学以外的专业电工技能;既为参加技能竞赛做好了人才储备,又能让兴趣小组的成员在班级教学中发挥带头作用,提高教学质量。

3.6 职业资格认证,电工电子技术实训室在原有的职业资格鉴定站的基础上,优化基地培训能力,依照电工中、高级工和技师的培训、认证要求以及考试的实际需求完善实训基地的各类建设,让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社会接轨,进一步优化专业社会服务能力。

3.7 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充分发挥行业、企业专业技术、先进设备、技术服务和专业培训的优势,在各类电工电子项目的开发和社会服务中,专业教师在专业技术水平、项目组织能力等方面有了显著提高,丰富了教学资源,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同时,学生通过参与企业实际项目,提升了自身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五年来,有将近师生300人次参与到各类项目的开发和社会服务中。

4 创新课程考核

4.1 考核方式采用:笔试加现场操作。

4.2 成绩评定,如表1所示。

说明:①学生考试前撰写出作品的设计报告和设计日志,采用全班公开的形式对作品的设计报告进行答疑,通过答疑的学生向任教师课提交现场操作考试的作品中所需的素材,以备现场操作考试使用。②任课教师在期末考试周内组织学生在统一时间、统一地点,根据作品设计报告书中的设计内容和设计制作步骤独立完成期末作品制作考核。

笔试加现场操作的考核方法打破了传统只有笔试的考核方式,现场操作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协作精神,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了解,激发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5 通过课程的改革,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学实施过程,也是教师和学生互相沟通、相互提高的过程。建立一支技能过硬、创新能力强的实训教师队伍,使创新教育渗透于实训教学中。事实证明,教学质量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投入的精力是成正比的。交流越多,投入的精力越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鼓励教师多形式、多渠道参加培训学习,研究创新教学方法;及时总结经验;走出去、请进来,拓宽思路,开阔眼界,启发创新。教学质量的提高使教师的实际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促进了教师知识结构的优化和知识水平的提高,有力的推动了师资队伍建设。

6 总结

本文以电工电子技术实训室作为研究基地,结合专业需求,引进的校外实训基地项目,以提高教学质量的角度为出发点,对《电工学》课程实施项目教学法进行深入的实践与研究,使其更加完善,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主性,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罗宜春.电工学(校本教材)[M].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014

年8月.

[2]王思民,朱慧.《电工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科技创新报,20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