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手工实训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19 14:45: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会计手工实训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会计手工实训报告

篇1

在信息化高度?l展、电脑全面普及应用的今天,会计核算在实务中已经基本实现了电算化,只有极少部分小型企业仍然在使用手工账进行核算,手工账正逐步退出会计核算历史舞台。但是对于会计教学而言,手工账实训仍然具有重要意义。会计手工账实训通过模拟企业实际会计业务,从填制原始凭证开始,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科目汇总表、登记总账、编制试算平衡表,到对账结账,最终编制会计报表、装订原始凭证档案等一系列流程,让学生清楚会计核算的基本流程,了解会计核算的来龙去脉,从而加深对所学的会计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核算方法的理解,是会计入门教学的必备实训课程,对于加强学生动手能力,提高会计实际操作技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手工账实训对培养一线高素质技术应用型和职业技能型高级会计人才为目标的高职教育尤为重要。

1高职院校会计手工账实训教学现状和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开展会计手工账实训一般先由任课教师选择一本实训教材,然后按照实训教材中的会计实务案例,由教师指导学生从原始凭证填制开始到编制会计报表完成整个会计处理流程,最终任课教师按照学生提交的账簿、报表、实训报告等资料进行考核并给出实训课程成绩。实训时间一般为二到四周。

经过对大量教学活动的观察和记录,笔者发现在会计手工账实训教学活动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实训课程内容落后,教材质量参差不齐。部分教材案例资料前后有矛盾或钩稽关系不对,比如在产品期初数加本期发生数不足以结转完工产品成本,结转后出现负数;个别教材还出现期初数借贷不平的情况。大部分教材未根据最新财税政策实时作出调整,特别是一些涉及税收政策变更的情况,比如运输费用的抵扣问题,一些教材仍按2012年1月1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实施以前的7%扣除率计算进项税额,更有甚者固定资产进项税额的抵扣问题还停留在2009年1月1日增值税转型前不得抵扣的情形。

第二,师资配备不足,指导水平有待提高。手工账实训每个老师指导学生应以不超过三十人为宜,人数超过三十人老师就无法及时检查学生的各项资料,也没有办法及时解答同学们的提问,目前大部分学校每位老师指导人数都已超过三十人,有的甚至超过四五十人。此外指导老师实践经验不足也是许多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虽然近年来许多高职院校已经引入了不少双师型教师,但是仍然有大部分老师从来没有做过真账,指导时缺乏实操经验,无法应对学生们在实训过程中出现的五花八门的状况和非常具体的实际操作问题。

第三,课程考核方式单一。目前的手工账实训一般考核方式为要求学生在实训结束时提交会计账簿和报表及实训报告,指导老师根据学生提交的资料来给分,这样的评价方式仍然停留在重视结果不重视过程的传统阶段。许多自控能力差的学生往往存在相互抄袭的现象,部分学生实训结束提交的凭证、账簿和实训报告如出一辙。

第四,与其他实训课脱节。手工账实训作为一门重要的实训课存在于会计实践教学体系中,但目前的情况更多的是各门实训课各自为政,缺乏关联性。

2解决会计手工账实训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第一,引企入校,培育真实、科学的实训内容体系,提高课程适切性。引入有记账业务的公司,将目前实际工作中活生生的业务搬到实训课堂中,彻底改变实训教材内容落后、呈现方式沉闷的不足。通过对实际业务单据进行技术处理,使学生直接接触实际案例,保证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根据现行的财税政策对现实的业务进行处理,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无缝连接。引企入校应注意的策略:对原始单据进行一定的技术处理,既要保证业务的真实性又要保证不涉及企业的商业秘密。

第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和水平。针对手工账任课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和措施加以解决:一是加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引入力度。双师型教师有较多的实践经验,可以将理论和实践更好地结合在一起。并且在引入之后仍然应加强与企业的交流与沟通,保证业务水平与时俱进。二是在手工账实训环节聘用目前在职在岗的会计从业人员,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实践环节就可以接触到会计岗位的一线工作人员,同时也可以及时了解最新的财税政策。三是加强实训课程的研讨交流,通过实训课程理论培训、示范,制定统一的课程标准。同时,必须保证在手工账实训教学中每个教学小组(30人以内)中至少要有一名有实践经验的老师,严格控制师生比,每个老师所带学生不得超过30人,这样才能保证老师在各环节对整个实训的控制。

第三,纸质手工账实训与手工账软件实训相结合。近些年一些软件设计公司将传统意义的手工账通过软件形式体现出来,引入了一些情境元素,配上虚拟的办公室和人物动画,将手工账的实训分为出纳、成本会计、总账会计、会计主管不同的岗位来设计,学生组成团队分工合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会计手工账的趣味性,同时减少了纸质手工账处理的一些重复劳动。在手工账实训过程中可以采取传统意义的纸质手工账实训与手工账软件实训相结合,先用纸质的方式做单项实训再用电脑操作做综合实训,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加趣味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适当节约时间,避免学生长期手工登账产生厌恶情绪,同时也可以将账务处理、报表编制和纳税申报有机结合起来。

第四,利用会计技能大赛手工账模式,以赛促学。全国高等学校学生职业技能大赛会计技能赛项分为会计手工账和会计电算化两部分进行,各高职院校对该赛事也十分重视。在手工账实训教学中可以采用会计技能大赛中手工账比赛的模式来进行,将会计岗位进行具体分工,通过轮岗的方式让学生熟悉每个会计岗位。通过比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便于学校选拔优秀学生参赛。以赛促学的方式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有利于促进师生教和学整体水平的提高。

篇2

[关键词] 会计技能大赛; 教材建设;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20- 0093- 03

2012年教育部首次将“高职会计技能大赛”列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比赛项目,技能竞赛就像一个“指挥棒”,指引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通过技能竞赛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发展”的目的”。会计技能大赛分为“会计业务手工处理环节”和“会计业务信息化处理环节”,赛题均以原始凭证形式呈现业务内容。会计技能大赛的形式和内容的要求完全与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财政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 编)中会计专业的教学标准相契合,特别是充分体现了会计综合实训课程的内容和要求。具体为,在会计专业中需分别设置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选择课程。其中专业核心课程中的最后一门课程是“会计综合实训”。“会计综合实训课程主要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相关经济业务进行实际操作训练,讲授财务报告编制等内容。通过本课程中的手工操作与财务软件操作训练,学生能够掌握会计业务流程全过程的知识与技能”。为了达到会计专业教学标准并且在会计技能大赛中取得好的成绩,全面推动财经职业教育稳步健康发展,则应在会计专业的教学中完善会计综合实训课程建设。

会计综合实训课程的建设包括确定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的应用、教材建设、师资队伍的建设等等。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教学方法的应用已经趋于成熟,课程中可以采用项目教学法、任务趋动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采用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方式,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展开教学。而在我国的教学中,上课往往都是依据教材的内容开展,没有一本得心应手的教材,则会给课程的实施带来诸多的不便,甚至无法实现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思想。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及教材编写的实践,特别是在完成了“会计综合实训”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视频精品课程及资源库的建设之后,认为会计综合实训课程应分别满足会计技能大赛中的会计手工和信息化处理的能力要求,并且全部的业务内容应以原始凭证的形式呈现。因此,在会计技能大赛的引领下,会计综合实训课程的建设必须在完善教材建设的基础上完善教学改革。

1 教材建设

会计综合实训教材应为主教材加教学课件的立体化结构。主教材的内容包括介绍企业的基本情况、企业内部的财务会计管理规定、企业的财务业务的初始数据及日常业务;教学课件部分既包括教师用课件又包括学生用课件,既包括实训指导又包括教师用教学文件,还包括教学用不同阶段的案例数据及操作视频等。实现主辅教材相辅相成的立体化架构,分别满足手工方式和信息化方式进行会计综合实训的需要。

1.1 先手工方式再信息化方式综合实训

按照会计专业的课程标准和全国会计技能大赛的要求,在会计专业的综合实训课程教学中,则应分别满足手工综合实训和电算化综合实训的需要。使学生一方面充分感受从手工到电算化过度的强化训练,另一方面充分感受手工和电算化的异同,为参加会计技能大赛和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笔者认为应最好在一个学期中先进行手工实训再进行电算化实训。在一本教材中,可以以一个模型企业的案例资料先进行手工方式再进行信息化方式实训。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手工方式的实训,学生完成从建账、到日常业务中对原始单据的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到记账再到年末业务的处理,直到编制会计报表并进行财务分析的全过程,把前面所学习的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等内容在这个综合实训课程中连接起来,对会计课程进行一次全面的复习。在这种情况下再进行电算化方式的实训,无疑会使学生对企业所发生的各种业务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加之处理手段的改变,势必使我们的学生大大提高会计业务处理的综合实力。

1.2 业务出自企业两个月的典型经济业务

如果分别要进行手工和电算化的综合实训,那么案例中的业务内容和时间是需要特别地考虑的问题。一种方式是设计一套案例,分别进行手工和电算化方式操作。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可以通过手工和电算化的处理,分别体会同一业务采用不同的处理手段的不同点,并且在完成业务处理后对两种不同方式的处理结果进行核对。而其缺点在于,一本教材中一个案例只有一套原始凭证,当手工处理时需要把凭证附在记账凭证之后并进行最后的装订等,而当用电算化方式进行业务处理时,案例很难有完整的内容。另外,如果用一套案例,学生所能处理的业务就会较少,也不能体会企业持续经营的特性,不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再有,会计手工方式业务处理和电算化方式业务处理的流程存在较大的差异,不利于学生对不同处理方式的把握。笔者认为,可以分别设置两个月的案例内容,其中第一个月的业务采用手工方式进行处理,而第二个月的业务采用电算化方式进行处理,并且为了让学生对前面所学习的各专业知识进行全面的复习,可以把手工实训的业务时间设置为年末,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复习和巩固手工业务中从建账到日常业务处理再到期末业务处理,还能够全面地进行年末业务的处理,对企业的全部会计业务有一个总体的综合的处理能力;电算化实训的业务时间设置为第二年的年初,以一个企业的典型业务为主线,前后连贯呼应,脉络清晰,如此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贴近企业的实际。因为,在企业中通常把财务管理软件的使用时间安排在年初,这样就可以方便地在系统中处理全年的经济业务,一方面对财务管理软件的应用会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另一方面,从年末的手工业务转向电算化处理的方法也会尽在掌握之中。

1.3 以原始凭证形式呈现业务内容

目前在职业教育教学中,对原始凭证的认知都是薄弱环节,看似已经开设了基础会计实务、财务会计实务等课程,可是一遇到需要通过原始凭证进行业务处理时,都会觉得没有把握。而在企业中所有的日常业务都是以原始凭证形式出现的,企业的财务及业务人员都会根据原始凭证来判断业务的来龙去脉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在目前所能看到的会计综合实训课程中,基本上都是以原始凭证形式呈现业务的内容的,而在每笔业务发生时,是只列示原始凭证,还是在除了列示原始凭证之外还有一个文字的说明,每本教材的做法是有所不同的。在会计技能大赛赛题中,目前还是会对每笔业务进行一个简单的说明,目地是让学生能够很容易地弄清该笔业务的来龙去脉,很容易地对业务进行正确的判断。笔者认为,如果一笔业务是当下发生的,则不用做太多的说明,而该业务与前面的业务有联系,特别是与以前月份的业务有联系,只单从原始凭证中又看不出来,则应该做简要的说明。比如,在案例中分别列示了一份采购合同(合同中列明,合同在签订之日生效,三日内发货并开具发票,购买方收到货物后次日付款),一张采购专用发票,一张转账支票的票根。对于这笔业务,文字的说明就是“采购材料”。而如果在案例中只列示了一张采购专用发票,一张转账支票的票根,没有合同或采购订单。对于这笔业务,如果不是本月份的连续业务,而文字的说明若只是采购材料,学生就无法判断这笔业务有无全部验收入库,是采购的哪笔业务的发票等,这种情况下,题目上就要有收到的是哪笔业务的发票的说明了。

1.4 理实一体任务趋动

教材中从了解企业的基本情况到企业的日常业务全部均以任务的形式列示。学生可以在任务的完成中一边做,一边学习知识要点,知晓应该注意的问题,一边进行业务处理,不知不觉中学习手工和电算化的会计业务处理的解决方案。会计综合实训课程应强化会计基础能力、核心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使学生不仅能够掌握会计业务分别在手方式和电算化方式下处理的基本技能,同时还学到会计工作岗位之间的业务衔接关系和内部控制要求,以及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等内容,从而完成从理论转向实践、从单项技能向综合技能的过渡。教材中可以以一个小型制造企业两个会计期间的正常生产经营发生的业务为实验资料,以理实一体任务趋动方式,真正地培养手工和计算机结合的复合型的会计人才。全书可以设置两个项目和两个附录,每个项目各包括三个任务。具体是“项目一 会计业务手工实训”中的“任务1 了解企业基本情况” 、“任务2 处理经济业务”及“任务3 编制财务报表并进行财务分析”;“项目二 会计业务电算化实训”中的“任务1 系统初始化”、“任务2 处理经济业务”及“任务3 编制财务报表” 另外的两个附录分别是“附录1:全国会计技能大赛(高职)会计业务信息化处理模拟试题、附录2:全国会计技能大赛(中职)会计电算化理模拟试题。

1.5 适用的教学课件

教材毕竟不是一门课程,教学课件不会像课程资源库那样,手段先进,面面俱到,但是,教材是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服务的,那么教材中的课件就应该想教师和学生之所想急教师和学生之所急。教师为了讲授这门课程,除了具有相应的知识储备之外,还应在课前备课,课中上课,课后辅导;为了保证学生能学习好这门课程,就要满足学生在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的需要。为了满足教师备课的需要,教材中要提供完整的教学文件。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电子教案;为了满足教师上课的需要要提供电子课件(教学用PPT),特别是分阶段上课用的账套(数据)备份,可以随时调用、查看等;为了满足教师不断学习和解决疑难问题的需要,教材中还应提供来自于企业实践的教师用书,从中查看综合实训课的准备和建议、手工和电算化方式操作的要点和答案等,查找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和软件应用的技巧等;为了随时和教师们进行交流,并分享教学经验等,还应建立QQ群及答疑邮箱等,实现无障碍互联。为了满足学生课前预习的需要,教材中可以针对案例内容设置相应的知识链接,使学生在上课前能够对将要处理的业务有一个事先的认识并进行有效的复习和预习,对上课用案例中较复杂的内容设计相应的指导,让学生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时进行查看,对课后的复习部分,可以设计综合实验,让学生不仅有一套案例的处理能力,还可以做到举一反三。

2 教学设计

根据会计综合实训的教学标准和会国会计技能大赛的竞赛规程内容要求,会计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设计包括明确教学目标和要达到此目标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以及要完成这些教学任务采用的具体方法手段,最后对该课程进行考核与评价。

2.1 教学目标

让学生综合运用会计理论知识和专项技能,按照实际会计岗位分工,对企业完整复杂的经济业务,进行全面、系统地会计处理、会计核算、财务分析等。主要培养学生:在企业复杂的经济活动中的职业判断能力;在会计内控制度要求下的业务协同处理能力;在企业信息系统环境下的会计信息处理能力;以及在真实企业环境下的应变能力。

2.2 教学任务

2.2.1 认知企业与会计工作

按照教材内容了解企业概况,包括企业基本情况,企业组织结构。岗位设置及人员分工,产品及生产基本流程,市场与客户;熟悉会计岗位与工作流程:包括岗位设置依据,会计主管、出纳、会计及业务人员的岗位,会计基本工作流程;了解内部会计制度 包括会计工作组织。货币资金核算制度,采购与付款核算制度,销售与收款核算制度,职工薪酬核算制度,固定资产核算制度,存货核算核算制度,无形资产核算制度,成本与费用核算制度,税金及附加核算制度等。

2.2.2 建账

根据教材中的企业内部会计业务管理规定进行手工建账和计算机建账,手工建账包括建立总分类账、建立日记账、建立明细账、建立备查簿。计算机建账包括建立会计账套、财务分工、设置系统业务参数、建立基本档案信息、设置会计科目、设置辅助账、设置凭证类型、设置结算方式、输入期初余额等。

2.2.3 日常业务处理

日常费用核算、缴纳税款核算、销售与收款核算(一般销售、预收货款销售、现金折扣核算、销售退回、核算坏账核算)、采购与付款(一般采购、预付货款采购、采购退回)、收发存货、固定资产采购、无形资产购进核算、融资核算、对外捐款核算等。

2.2.4 成本核算

水电费、修理费、计提折旧核算、职工薪酬核算、分配辅助生产费用和制造费用核算,计算与结转完工产品成本和已销售产品成本核算。

2.2.5 期末会计事项处理

费用与坏账准备计提。税费计算与账务处理,利润计算,利润分配、期末对账,期末结账,会计档案管理(装订凭证、账簿、报表、文件归档)。

2.2.6 会计报表编制与财务分析

用于手工方法、Excel表和财务管理软件中的报表模板三种方法,编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进行财务指标计算、图表分析、编制财务分析报告。

2.3 主要教学方法

采用项目教学法,进行分组和角色扮演,按照实际会计工作要求,开展项目实施。

2.3.1 组成小组、进行角色扮演

在上课时首先进行分组。建议每4-6人一组,组成一个模拟公司的财务部和业务部,假定一个模拟公司的财务部设置会计主管、出纳、会计、采购员、销售员和库存管理员。这4-6个人分别承担相应会计岗位和业务岗位的工作任务,小组共同完成公司的一套综合性会计业务处理,可以进行各岗位的轮换,以便学会每个会计岗位的技能。

2.3.2 每一次课的学习过程

(1) 课程导入:回顾上次课实训的内容并导出本次课的实训内容。

(2) 工作准备(业务分析):做好工作准备,分析经济业务概要。

(3) 任务部署:为学生下发任务单并强调任务要求(在教材的课件中列示任务单)。

(4) 编制计划:根据业务描述和任务要求,编制小组详细工作计划(在教材的课件中列示工作计划表)。

(5) 任务实施与过程控制:首先教师讲解完成工作任务的基本流程(在教材的中列示典型业务处理流程图),强调需要注意的问题,然后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6) 提交成果与学生评价:学生提交完成的工作成果进行展示,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相互评价,教师进行点评(在教材的课件中列示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及教师评价表)。

(7) 课堂小结:教师和学生共同对本次课进行总结。

(8) 布置课后任务:一方面对本次实训课内容进行复习,另一方面为下一次实训课进行预习。

2.4 教学资源

2.4.1 实训设施

(1) 办公工位与岗位工牌,每小组按工位放置岗位工牌。

(2) 计算机及财务软件。每个小组配备计算机、打印机,并组成局域网络,安装财务管理软件。

(3) 会计办公用品。每个实训小组一套,主要包括印台一盒、黑色记账专用笔、红色记账专用笔、文件夹、资料夹等。

(4) 印章。每小组一套。包括企业的公章、财务专用章、会计的人名章等。

(5) 会计档案保管柜。

2.4.2 学习资料

(1) 教材。

(2) 空白证账表。银行支票、税务发票、记账凭证、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各种明细账、总分类账、会计报表和各种纳税申报表等。

(3)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4) 会计准则及会计准则指南。

2.5 考评方法

本课程采用“综合评价法”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考核。该方法采用百分制,包括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两部分,其中过程考核占60%、结果考核占40%.

2.5.1 过程考核

按学习单元或学习任务进行评价,并填写成绩表。构成成绩的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工作质量、考勤情况、沟通协作情况、态度及效率等。

2.5.2 结果考核

篇3

关键词:会计实务手工模拟 教学改革 思路

一、辽宁理工学院会计实务手工模拟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内容单一,范围狭窄

目前,辽宁理工学院开设的会计实务手工模拟实训课程,其教学内容重点是会计核算,即对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教学过程由取得或填制原始凭证开始,到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对账结账、编制财务报表,最后到“证-账-表”互相核对。实训项目主要涉及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而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审计、税收、金融等实务项目基本没有。在实训过程中,仅涉及到会计记录,而忽视了确认交易或事项,忽视建账、查账、使用账簿及凭证审核,忽视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使学生的思维被定格在记账、算账、报账这种传统模式上,不利于学生的思维扩展。

(二)教材不够完善

第一,实训教材基本上都是以生产型企业为例,以这样类型的企业为主体进行模拟实训,可以使学生对销的核算、对成本的计算与核算有一个整体认知和把握。但是,每个行业的会计制度有差异,核算要求也不一致,仅以生产型企业为例进行模拟实操,容易使学生们的视野狭窄。学生毕业后,将来从事的不一定是生产型企业,有可能从事金融业、饮食业、服务业、房地产业以及会计咨询审计等工作,可见,如果会计实训教材全部选用生产型企业的业务,对于培养适用型的会计人才极为不利。

第二,该课程选用的实训教材中提供的原始凭证真实感较差,无法完全模拟真实票据的纸质、大小、样式、印章及联次。这样一来,学生一进入企业,看到大小不同、颜色不同的各种原始凭证,就会有一种陌生感,无从下手。

第三,教材缺乏时效性,该课程目前选用的企业业务资料较陈旧,反映不出财经法规及会计准则的最新变动,从而导致学生实操内容与企业真实会计处理不一致,最终使得该课程未达到理想的实训效果。

(三)教学模式较为传统

目前,辽宁理工学院会计实务手工模拟实训课程仍然采用较为传统的教学模式,按照账务处理流程进行,每个学生都是按照“期初建账、账簿初始化―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表”这样一个“单人流程式”模式进行,最后保证“人手一套账”,期末教师检查相关凭证及账簿,根据完成情况进行成绩评定。而在该课程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各个步骤没有严格执行,每一环节又缺乏有效的检查手段,评定学生成绩也没能采用规范性及操作性较强的评判标准。这样的教学模式,与企业现实的会计工作流程相脱节,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会计工作操作是分岗位进行的,财务人员依据自身的岗位职责进行相关会计业务的处理,而该课程现行的“一人包干”的教学模式,学生很难真正体验到企业真实的会计工作情况及凭证传递过程,对课程很容易失去学习兴趣,对学生专业知识拓展以及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是极其不利的,最终导致实训教学效果不太显著。

(四)指导教师缺乏实践经验

辽宁理工学院的现实情况不容乐观,由于受管理和考核体制的制约,目前,该学院承担会计实务手工模拟实训课程的教师,均由理论课教师直接担任,且绝大多数为青年教师,从高校毕业后直接从事会计教学工作,没有经历“理论-实践,实践-理论“的锻炼,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就是从本本到本本。虽然会计理论知识丰厚,但缺乏到企业事业单位从事会计工作的经历,因而,在指导实训过程中缺乏实践经验。

二、辽宁理工学院会计实务手工模拟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一)关于教学内容的改革

第一,关于教学内容的拓展。不应再局限于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课程的手工模拟实训演练,要把学生所学的其他相关专业课程,如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审计、税法等都纳入手工模拟实训课程中,将手工模拟实训与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和审计等实训教学环节相结合,使每个实训环节在整个实训教学内容中分别占有一定的比例,从而保证实训教学内容可以满足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的需求。

第二,关于教学重心的分散。在带领学生完成会计实务手工模拟实训任务的同时,还要转变学生的思想,使其不再局限于会计就是“凭证-账簿-报表”。改变过去传统教学重心高度集中在账务处理上这种状况,要重视建账、账簿使用、查账、凭证审核分析、交易事项的确认及报表分析这样的环节,让学生清晰会计实务手工模拟大循环的每个环节,并能够演练充分,从而提升学生综合动手应用能力。

第三,关于教学内容的安排。会计实务手工模拟课程实训教学,可以分为两个模块进行,模块一为单项实训,模块二为综合实训。单项实训内容主要是单元实操,结合所学习的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课程的内容设置单元实操项目,训练学生的单项实操技能,验证与巩固学生所学理论知识。综合实训以一个涵盖几个行业的企业集团为例,其子公司涉及工业、商业、房地产等几个行业,分别模拟子公司实操业务,再给出部分母公司的会计业务,这样一来,使学生的操作训练更加系统、全面,毕业后学生能更好地适应各行业、各层次的会计人员技能需求。

(二)关于教材内容的完善

第一,选用的教材不应再只包括生产型企业的会计实训。在该课程的实训内容选择方面,应该根据学生们未来的就业特点,分行业、有针对性地选择商品流通企业会计、饮食服务业会计、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金融企业会计、旅游企业会计等内容进行实训,让学生了解特定行业会计处理的特征并能熟练操作,毕业后能够胜任不同行业的会计岗位。另外,选用的实训教材还应包括会计人员基础工作规范,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会计法规等,能够对学生进行很好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第二,教材中使用的原始凭证应具真实感,不论是颜色、规格还是联次等方面,均使用与企业实际业务需要相吻合的原始凭证,这样做不但能够给予学生模拟实操的真实感,而且能够使学生毕业后到工作岗位上很快实现过渡,不再产生陌生感。

第三,加大建设专业实习基地的力度,与企业密切合作办学,力争在该课程的实训教材中引进企业的经济业务账套,从而实现实训中的全真会计处理,使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升,为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第四,教材建设方面。辽宁理工学院应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编制合理的会计实务手工模拟实训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组织人员编写会计实务手工模拟实训课教材,并要随着会计准则和税收法规的变化,及时进行修订,及时更新知识,保证教材的时效性。

(三)关于教学模式的改革

辽宁理工学院会计实务手工模拟实训课程应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会计实务手工模拟实训中,引进一种新的教学模式“PBGS模式”。PBGS(Project Based Group Study),翻译为中文即“基于项目的团队学习”,是一种完全体现能力本位思想的能力教育模式,以项目为载体,以团队协作方式来进行教学安排与课程设计,致力于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将这种教学模式应用于会计实务手工模拟课程,其核心思想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力争使该课程既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体验整个会计核算的流程,又能了解会计实务工作的方式和凭证传递顺序,达到理论与实务密切配合。总体来说,就是“单人流程式+角色扮演式”,具体操作思路是:把会计手工模拟实训课程教学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学习会计业务核算流程及各个环节的具体操作内容和关键点,这部分实训以单人流程模式进行。另一部分是模拟实务操作过程。教师将学生进行分组,每组5人,根据企业实务中会计工作岗位,分别安排不同的角色,比如制单、出纳、记账、复核、主管,每个人均有自己的职责和使命,每个小组成员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从填制凭证到登记账簿、最后编制报表整个会计业务处理流程,在完成一个完整的会计业务处理流程后,要进行岗位轮换,再次进行模拟实操,这样一来,能够使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在不同的岗位上操作一次,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这种教学模式,不但能够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极大调动,而且更加接近企业会计实务,使学生明晰凭证传递的全过程和加盖印章的流程。

(四)关于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改革

第一,对于理论课教师,要积极引导其走“双师型”教师道路,对于理论课任课教师,鼓励其在完成教学与科研任务的同时,参加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内部审计师等社会执业资格考试,拓展其实践知识内容,成为“双师型”教师,为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以及适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第二,密切与实习基地相关企业的伙伴合作关系,利用寒暑假时间,有计划地安排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到实习单位进行挂职锻炼,从企业会计人员那里学习丰富的实践经验,拓宽视野,不断提升实践指导教师的会计实务操作能力。

第三,增加与企事业单位和会计师事务所的交流沟通,从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聘请财务总监、注册会计师到学校亲自指导会计实践教学工作,以弥补在校会计教师实践知识的不足,从整体上提升该课程的实践教学水平。Z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分岗实训

一、目前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实训教学内容的不足

(一)缺乏高度仿真的实训项目,弱化了与企业密切相关的银行结算和纳税申报的认知教学内容

在现有的会计实训教学体系中,主要的模拟实习项目往往都是在实训教材中直接以文字性材料来叙述各种经济业务发生的过程、内容和结果,学生直接根据这些材料进行账务处理,完全无法理解各种业务的实际发生过程。

怎样与银行打交道,办理存、取、贷款及各种结算业务,怎样与税务部门打交道,办理税务登记、纳税申报、交纳税款等业务,也是每一个会计人员都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1]。对这些在实际工作中高频率发生的业务,在实训中应详尽介绍其办理流程,然而在实际的实训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要求学生根据事先填好的结算凭证进行账务处理和填制几个税种的纳税申报表,忽略了实际办理流程,这使得学生缺乏走上工作岗位后进行银行结算和税务处理的能力。

(二)缺乏会计相关岗位的角色认知教育

学生毕业后走上具体的会计岗位,如出纳、材料核算、成本费用核算、资金往来核算、工资核算、财务成果核算等。但是,在现有的会计实训体系中,主要的模拟实习项目往往被设计成“个人全能项目”,学生一人包揽全部业务,缺乏角色模拟,在实训中无法形成鲜明的岗位意识,毕业后在实际工作中还要从所学知识中自行梳理有关内容。

(三)缺乏原始凭证认知教学内容

基本的会计核算程序是: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及原始凭证汇总表填制记账凭证,然后根据记账凭证及所附的原始凭证登记序时日记账及明细分类账,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总分类账或根据记账凭证编制科目汇总表并据以登记总分类账,期末对账、结账后编制财务报告。

由此可见,认知并能准确处理各种原始凭证是会计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有经验的会计人员在处理原始凭证时,甚至不需细看原始凭证上的联次,只要一看凭证的颜色,就能正确地判断出这张原始凭证所代表的基本业务内容。因此在实训中理应向学生展示各种原始凭证的仿真样品并详尽介绍这些原始凭证的填制方法、传递程序以及审核的方法。但是,在实际的实训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强调从记账凭证到账簿,从账簿到报表的会计核算环节,而忽略了原始凭证的填制、传递和审核,造成了实训与实际的脱节。

(四)缺乏手工、电算一体化的实训教学内容

据笔者了解,实际工作中,多数中、小企业的手工账和电算账都是同步处理,这样一方面可以减轻会计人员手工核算的工作量,另外也可以将手工账和电算账进行相互验证,起到查错、纠错的作用。

高职高专会计专业一般都会安排会计手工账和会计电算化的实训内容,而且,多数都是在学生用一套资料完成手工账之后,再要求学生用同样的资料在计算机上进行会计电算化处理,这样就造成了手工账和电算账的不同步,使实训与工作实践相脱节。

二、手工、电算一体化会计分岗分群实训教学的构建

(一)实训中,将实习小组分为3个实习群,尽量创造真实的经济环境,同时满足培养学生办理银行结算、进行纳税申报能力的需要

1.关于实习群

(1)企业群:企业群中包括若干工业模拟企业和若干商业模拟企业,每个模拟企业除了涉及企业内部业务之外,在不同的企业之间还会涉及采购、销售等日常业务,同时与其他实习群之间还会发生银行结算和税务处理业务。学生通过在模拟企业中的实习,可以真实感受到自己是经济链条中的一环,是推动经济业务发生的本体。

(2)税务群:税务群中包括模拟国税局和模拟地税局,主要办理税收业务,进行日常的税收管理、接受企业和银行的纳税申报、业务期末对企业和银行进行税务检查等业务。

(3)银行群:银行群中包括若干模拟银行,分别为企业群和税务群中不同的主体的开户银行,主要办理各种银行同城、异地结算业务和人民币现金的存取业务,同时,定期为各个客户发放银行对账单。

2.模拟企业的经营运作过程将企业群、税务群、银行群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在仿真的环境中,了解经济活动的来龙去脉

企业群中模拟企业内部发生的存、取、贷款业务或者模拟企业与其他会计主体之间发生的银行结算业务,由模拟企业中相应岗位的实习学生填制相关的票据,送到企业的开户行进行下一步的处理。涉及税务方面的业务,由实习学生分别在税务群中的模拟国税局或模拟地税局办理。通过企业、税务、银行之间形成的这种业务链,3个实习群能够在业务上紧密结合起来,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经济业务的发生过程,同时也能够在处理这些经济业务的过程中培养办理银行业务、进行纳税申报的能力。

(二)实习群中设置会计核算相关岗位,做到“一人一岗,各司其职”,培养学生的岗位意识

1.企业群中模拟企业的岗位设置

(1)财务科长:负责记账凭证的复核、记账凭证汇总表的编制、总账的登记以及会计报表的编制工作,负责协调财务科各种业务关系。

(2)记账员:负责部分记账凭证的编制;明细账的登记、结账和对账工作。

(3)出纳:负责现金的收付和保管、支票的签发以及银行结算业务;负责涉及货币资金业务的记账凭证的编制;负责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的登记、结账、核对等工作。

(4)业务员:按实验要求以各种不同的身份填制各种原始凭证,办理相关手续,传递各种凭证等。

2.税务群中模拟国税局和模拟地税局的岗位设置

由于在一个核算期间内,涉税业务量不是很大,出于充实学生实习业务量的考虑,因此在实训中简化税务群中岗位的设置,在模拟国税局和模拟地税局中分别设置两个岗位:

(1)税务员:主要负责办理税收业务,进行日常的税收管理、接受企业和银行的纳税申报、业务期末对企业和银行进行税务检查等业务。

(2)记账员:负责登记简单的流水账。

3.银行群中模拟银行的岗位设置

(1)会计主管:负责记账凭证的复核、记账凭证汇总表的编制、总账的登记以及会计报表的编制工作,负责协调财务科各种业务关系。

(2)记账员:负责记账凭证的编制;明细账的登记、结账和对账工作。

(3)出纳:办理存、取、贷款业务以及银行转账业务。

学生通过在相关岗位上的角色实习,能够在具体掌握某一个岗位技能的同时,进一步理解不同业务岗位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配合和相互牵制,这就能够从根本上改变“一人包揽全部业务”的实训方式,对培养学生的岗位意识起到重要的作用。另外,由于实习群中有的岗位涉及的职业技能的面较狭窄,如出纳岗位;有的涉及的职业技能的面较宽泛,如会计主管、业务员等,在组织实训教学过程中,要兼顾这两类职业岗位,并在实训教学中安排学生进行轮岗,使学生既能获得单一职业技能训练的机会,又能获得综合职业技能培养的机会[2]。

(三)使学生掌握原始凭证的填制方法、传递程序和审核技能,进而深入理解经济业务的本质

为了达到良好的实训效果,应尽量采用真实的或者模拟真实的材料进行实训[3],特别是实训项目中所需原始凭证,尽量与实际工作中使用的单据一致。对于借款单、内部调拨单、工资表等能够直接获取的原始单据,可以直接购买使用。对于支票、汇票、增值税专用发票等不能够直接获取的原始单据,则应当从实际出发,按照实际单据的样式进行印制。实训中所需的原始凭证,事先由实习指导老师准备好,依照业务周期,按业务发生的先后顺序和岗位,每5天发放一次,同时讲解这些原始凭证的填制、传递、审核方法。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对于原始凭证有正确的认知,另一方面,还可以借由原始凭证的发放控制学生的实习进度,有利于需要数据共享的实习小组保持数据传递的同步性。

学生收到原始凭证后,开始在实习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按照实训教材填制原始凭证,在群内部或者跨群传递原始凭证,对自制和外来的原始凭证进行审核。这样,学生不仅能够进一步掌握原始凭证的填制、传递和审核的技能,而且还能够深入理解经济业务发生的实质内容。由于原始凭证起到推动实习进程的作用,因而指导老师必须对发放给学生的原始凭证进行严格控制,不能多发或者提前发放原始凭证,对学生填写错误的原始凭证要及时回收和换发,同时还应当为填写错误的学生个别讲解这些原始凭证的正确填写方法。

(四)手工账和电算账同时运作,形成手工账和电算账一体化实训

每个实习小组配备一台计算机,按照小组内会计手工账岗位来安排会计电算化岗位。学生在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以后,一边完成手工账,一边在计算机上进行电算化处理,这样,不仅能够解决手工账和电算账不同步的问题,也能够解决学生对电算化岗位认识不足的问题。教师在评定学生成绩时,也能够在核查每个实习小组的手工账与电算账的一致性的基础上,给予更加客观和准确的判断。

手工、电算一体化分群分岗实训目前在高职会计专业实训教学中的实际运用还相当少。应当说,这种综合实训在今后会计专业的实训教学体系中会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要从软、硬件上进行充分的准备,包括建立手工、电算一体化的会计模拟实训中心;编写适合手工、电算一体化会计分群分岗实训的教材;根据实训教材收集和整理相关业务的原始凭证;培养或者聘任高水平的实训指导老师等。这些工作将是高职会计专业实施手工、电算一体化分群分岗实训的重要前提条件。

[参考文献]

[1]王剑盛.高职会计技能培养的瓶颈[J].职教论坛,2005,(2):53.

篇5

[摘要]开展电算化会计的实训是培养相关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环节。如何切实开展专项训练需要认清实训目标、调整实训并解决一些现实。

[] 会计电算化与电脑化管理的调查报告 中华会计网校

作者简介:应连军(1978- ),男,浙江宁波人,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投资理财系教师,主要从事会计电算化教学和

随着机在我国的普及,推广会计电算化已经成为我国会计工作的必然趋势。根据有关文件要求,到2010年,80%以上的基层单位基本要实现会计电算化。开展会计电算化实训,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必要的。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一般都开设有电算化实训课程,相关专业的学生也安排了一定课时的实训时间。但效果是否满意是否满足要求,还有待进一步证明和探索。作为一名电算化会计专业授课老师,在四年多的实训指导过程中,深深体会到,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是一个充满挑战和不断探索的过程。

高等职业旨在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这在目前高职教育中已基本上成为共识。那如何实现这一教育宗旨?具体到电算化会计教学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强电算化会计的实践性教学。这里就开展会计电算化实训谈几点看法。

首先,必须把对电算化会计的认识放到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在目前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中教学占主导地位,在专业课课时中安排了各类传统会计课程,电算化会计课程安排的课时不多。随着高职教育的,认识到实训的重要性,在教学计划中逐渐增加了实践时间,但主要集中在纯手工操作上,包括成本会计、审计等,依靠的还是一张桌子一套习题一支笔,信息化元素很少。但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促使会计核算、管理的、理念有了很大改变,认识到会计信息电算化的重要性是提高相关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前提。

其次、我们必须认清高职学生的现实情况。在我国目前的招生录取过程中,高职是第五批。虽然在一些学校当中,财会类学生录取分数相对与其他专业要高一些,但总的看来他们普遍素质不高。即使是财会专业的学生,从生源上说,普高生和职高生也有区别。普高生相比较而言态度和方法要好一些,但在会计核算和计算机基础上略有欠缺。这在具体实训过程中应该有所关注和区别。此外,学生们在对待财务核算管理上不会从管理的角度看待问题,容易单纯的理解为会计核算的电算化,这使得无法更好的理解会计电算化的核心——管理电算化。加上课时不足等原因导致授课内容上不得不做一定的限制和修改,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实训的效果。当然我们也应当看到,我们的学生就业时所面临的工作不会太过于复杂,而且目前能够真正实现管理信息化的企业也不是太多,过分提高实训目标和要求也是不合适的。

再次,我们必须认清实训目标。从学的角度来看,学校如同生产者,学生就是我们的产品。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取决于社会需求。

根据最近一份对湖北、湖南、广东的400家大、中型的调查报告显示,调查的企业中,90%的企业开展了电算化,但是66%以上没有甩手工账或手工账与电脑账并行。企业不敢甩手工账的主要原因是怕丢失会计资料、有关人员的机运用水平低和管理不规范;同时软件公司售后服务质量有待提高。90%以上的企业主要运用会计软件的总账和报表处理功能,其次是工资和固定资产核算功能,电算化整体状况基本处在替代人工记账、算账、编制会计报表的水平。虽然这不能代表全部,但从某种程度上讲,我国大多数企业还处于电算化起步阶段,我们学生的培养不能脱离这个实际。目前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目标应该定位在培养中等电算人员。他们能够借助相应软件平台并运用一些信息化工具,处理会计业务,准确及时提供各类相关信息,解决一些日常维护,参与部分企业管理。这在我们的实训教学中应该得到重视和体现。当然,随着进步和发展,实训目标和都应当做适当调整。综上所述,在开展电算化实训过程中需要更加合理全面的考虑。第一要合理安排时间和时机。目前不少院校在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中,会计电算化课程课时所占比例很小,而且大多数学校仅设一门会计电算化课程,课时70-80学时。为适应课程需要,老师还要传授部分管知识和计算机知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学生只能学到一些基本原理和简单操作,根本谈不上系统掌握和熟练操作,这一点应该同企业里的专项突击培训有所区别。有的学校虽然安排了单设实训时间,但却包含在了正常课程教学时间内,并没有增加课时。要更好的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学生,可以对部分相似课程进行整合,腾出课时满足实训的需要。此外,如果有可能,单设的电算化实训最好安排在手工会计模拟实训结束以后,通过老师的编排和指导以电算化的方式实现会计信息的获取和综合利用,并和手务做比较,相信这会更好的促进教与学。其次,实训教学内容的丰富和完善十分重要。作为学历教学,系统合理的电算化实践教学内容应该包括一下几个方面:会计软件的操作使用(电算化专业学生应掌握至少两种软件的使用);EXCEL操作和使用,学生应掌握使用EXCEL动态图表的操作;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管理(包括单机版和版);企业财务信息电算化仿真案例实践,包括电算化审计等,并注意引入企业综合管理(ERP)的理念.之所以把excel的操作和使用放到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是因为Excel在我国普及率非常高,用Excel可以较灵活地实现商品化会计软件开发中的编程功能,而且可以直接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如进行工资、固定资产、应收应付等项目的一般核算等。这一点非常实际也很实用,在对很多毕业生的回访中得到证实。例如,使用Excel处理会计业务前要设定公式,这需要学生深入理解具体会计核算的原理和步骤,因此它还会提高学生完成其他会计课程作业的质量和速度。曾经有部分同学将这一知识用到财务管理计算中,取得了很不错的效果,也得到了该课程授课老师的赞许。对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还可以辅助理解Visual Basic编程的原理,这就使这部分内容学习起到了一举多得的作用,而且,对学生以后的发展非常有帮助。但是,由于时间、认识等因素,往往很多教材或教师授课中会忽视这个内容。第三、我们还要注意防止或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会计电算化是一种思想,而不是简单一种操作。电算化实训教学是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很多实训由于时间、理解不同、老师业务水平或其他原因,会演变为某一个财务核算软件的简单操作练习。其实就是把一套数据按照顺序输入电脑,经过反复练习,但学生到最后也只是知道这个软件的基本操作,那如果参加工作后面临另外一种软件环境呢?重基本会计核算而轻视了核算的目的——监督和管理,这不可取。会计电算化的真正优势不是简单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强度而是更加规范、系统、快捷的参与企业相关监督和管理。如果这种认识或做法不转变,就会出现一个有电算化上岗证的同学到了单位连一张内部生产所需的下料单都不会开的情况;或由于涉及较多计算机和网络的知识,在某些情况下,会出现一个计算机专业教师辅导讲授会计电算化课的情况。当然,把对会计电算化的理解到运用到实际还需要努力和时间。

2、防止实训内容大而全,不切实际。不少软件供应商看中学校的培训资源,会主动和学校联合搞培训。高职学校和社会职业培训相辅相成,通过社会培训可以及时反馈社会需求,以便及时调整学历教育的教学内容和,促进特色课程和教材的完善,并推进专业结构的优化和新专业的设置。学历教育的系统性和规范性,可以不断提高社会培训的职业教育层次,使学生不仅掌握熟练的职业技能,而且具备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应该说,校企联合是很好的事情,但是如果不考虑高职学生及相关课程设置的实际情况按照诸如用友、金蝶等公司的培训模式来辅导我们的学生,站在ERP的角度,综合介绍企业财务管理的各项功能,全面铺开,涉及诸如生产制造、物料管理等内容是不妥的。这些都过于专业而且主要针对与企业专业人员,没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很难理解,如果不增加大量课时,至少在目前是不切实际的。

篇6

一、实践教学目标定位不够准确

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培养目标上看,大多数高职院校要么是照搬普通会计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要么是认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只要把会计核算这一基本职能掌握就行了,根本不需要什么培养目标。对高职院校到底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以及如何去培养人才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科学研究。因此,致使大多数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计划仅仅局限于记账建表方面,它恰恰仅是会计人员应具备的一项最基本的技能,实践教学内容设置随意性大,教学方法的运用不甚合理,难以实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培养目标。

二、校内实训内容与手段都比较单一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会计校内模拟实训,大都是模拟一个机构健全、制度严格、业务类型齐全、职能部门划分比较明确的企业,实训的内容主要包括:建账、原始凭证的填制、根据原始凭证填制记帐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模拟的经济业务一般为一至两个月的业务量。整个实训过程仅仅局限于对会计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内容比较单一。

从传统意义上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校内实训手段也仅仅局限于手工模拟实训和会计电算化实训两种类型。

手工模拟是会计专业最传统的实训模式,它包括单项模拟实训和综合模拟实训两种具体的类型。所谓单项模拟实训是就会计的一个具体知识或技能进行的实训,而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是一个整合会计知识的实践活动,它是在实训室内模拟企业的真实业务和具体的业务流程。实训的内容从建账、填制与审核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到登记各类账簿,从日常会计核算到编制各类会计报表甚至撰写财务报告。整个实训过程尽管涵盖了会计操作的基本技能,对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有重要的意义,但纵观整个实习过程,可以看出实习内容与程序与手段均无法摆脱俗套,与企业实际岗位悬殊较大,基本上一个人完成全部的业务操作,没有岗位的设置与划分,缺少的是企业内部岗位与岗位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与税务、工商和银行等部门之间的联系与沟通,难以和真实的会计活动情景进行对接。

会计电算化实训作为一种会计综合实训的主要手段之一,其与手工模拟实训没有实质性的变化,究其本质,它实际上是一种记账手段的机器化。即以教师为中心,以班级为授课单位,以投影仪、教学版财务软件和单机为教学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该实训模式的局限性将越来越明显、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信息量小,实训效率低下。由于受教学资源的限制,每个学生在进行会计电算化实训时都要占用一台电脑,致使人均实训时间较少,难以保障实训的质量。②实训过程及手段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③受时空限制,实训难以实现远程化。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远程教育将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主要形式。局域网、校园网、互联网将逐步渗透到会计电算化教学与实训过程中。因此,高职院校要不断完善与优化教育教学环境、大力发展信息化平台建设,使会计信息在会计信息化平台中的传递更为方便快捷。④实训软件更新速度慢,难以适应制度的新需求。要实现我国经济与世界的接轨,会计必须要先行,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修改和更新的速度会不断加快,甚至每年都会有新变化。因此,会计电算化软件开发的滞后性,也是影响会计电算化实训效果的重要因素。

三、由于会计工作的特殊性,校外实训难以实现预期目标

为弥补校内实训的不足,拉近校内实训与企业实际工作之间的距离,大多数高职院校通过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之路,积极为学生创造一种“身临其境”的实训环境,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缩短学生的岗位适应期。但由于会计工作的特殊性,由于涉及商业秘密,很多实习单位根本不让实训学生接触相关的会计信息与资料。另外,由于会计工作是一项技术性比较强的工作,作为实训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难以独立承担会计工作,要真正实现顶岗必须要有专人培训指导,而在单位中每一名会计人员有承担着比较繁重的工作任务,因此,该项实训工作无论从成本还是从人员配置角度来看都是不可行的。第三,会计实训学生太多与实训单位会计岗位偏少的不对称性,给实训的组织工作带来相当的难度。因此,受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校外实训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很难真正落到实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校外实训预期目标的实现。

四、会计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模式固化

为培养会计专业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几乎所有的高职院校都建设了自己的校内校外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主要包括手工模拟实训中心、会计电算化实训中心、ERP实训中心、管理会计实训中心、财税一体化实训中心以及会审一体化中心等,所有这些中心的建设基本上就是实训场所+计算机+软件的构建模式。该构建模式的共性特点是资金占用大、利用率低,更新换代慢。资金占用大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需要比较大的场地,二是需购置大量的计算机,三是正版财务软件都比较贵。利用率低是指实训中心建成后,相当一部分时间是处于闲置状态,特别是生源较少的院校。更新换代慢主要是指各种财务软件的更新比较滞后,难以满足高速发展的时代需求。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更多是流于形式,在签订协议和挂牌以后,几乎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实训活动。即使有也是去做一些简单数字的加减、会计凭证的粘贴与装订等工作,更有甚者就是做一些与会计无关的工作。这样的校外实训对学生会计技能的提高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几乎没有太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胡玲敏.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探讨[J].财会月刊.2010(09).

[2]刘世青.以职业能力为导向重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设想[J].经济研究导刊,2011(13).

篇7

【关键词】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实践教学在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高职教育的特色所在。会计专业成功与否,直接取决于实践教学环节是否能适应行业企业的需求,是否能支撑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相关调研显示,我国培养的高职会计学生在就业中表现为基本工作能力较差,适应工作岗位的时间较长,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不足,基本的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如何根据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结合职业岗位群的实际要求,探索实践教学新模式,基于工作过程将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有效地融入实践教学环节,切实提高学生的会计相关岗位胜任力,是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迫在眉睫的问题。

一、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会计教学模式基本上是本科会计教学的翻版,理论与实践不能很好地融合;实践教学缺乏整体的规划;实践教学未能突出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内容与工作过程脱节;未能充分发挥课堂实训的作用;会计实践教学资源严重不足;缺乏有效的实践教学保障监控体系;手工实训与会计电算化实训严重脱节;由于企事业单位不愿意接收大学生顶岗实习,导致校外实践教学难以落实;缺乏高质量的工学结合的实训教材;甚至从领导到教师还认为会计实训教学课程地位还处于从属阶段;教师的实践能力欠缺等。

为解决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应该基于工作过程、从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出发,秉承整体性、连续性、动态性和突出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满足企业用人、学生就业、职业资格需要的原则,构建高职会计专业“内外结合、五级双轨”分段式实践教学体系。

二、“内外结合、五级双轨”实践教学体系模式

会计专业教学课程体系的设计,突出实践性教学, “内外结合”是指学生实践由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相结合的实习实训基地,“五级”是指五个主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依次递进,即“专业认知实习—基本技能实训一岗位业务实训—会计电算化综合实训一企业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双轨”是指手工会计电算化处理和电算化会计电算化处理同时并行。

(一)“内外结合”实训实习基地

1、校内实训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引进企业会计人员,与专任教师共同打造“理实一体”校内会计电算化实训室,实现环境真实、管理真实、资料真实。(1)环境真实。建设仿真性实训室,精心布置手工实训室财务科室和电算化实训室,创造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真实情境。(2)管理真实。在实训教学中,以企业会计电算化分工、授权和控制中的管理制度,对学生进行相应的管理,在墙上张贴类似的管理制度,营造真实情境的企业文化,帮助学生早日了解职业角色。(3)资料真实。将合作单位企业真账搬进课堂,聘请校外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财务人员辅助教学,实现了课堂教学与岗位能力的直接对接,使学生学会处理企业真实业务,能够应对不同会计电算化事项,逐步树立职业判断的思维和习惯。

2、校外实习基地。在校外建立会计教学实习与学生就业实习基地,使学生到企业进行在岗实习。校外实习基地重点开展“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工作。选派专业教师到实习基地进行实践锻炼,提升专业实践能力,构建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长效机制。校企合作的开展,学校利用实习基地的条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实习基地从毕业实习中选拔优秀人才,部分实现了学习就业一体化。

(二)“五级双轨”的实习实训内容

1、五级。1、专业认知实习。专业认知实习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参观考察企业与会计岗位现场,让学生建立“职业人”的职业认同感;其次是通过实习过程认识会计专业,了解会计专业内涵和会计专业的市场前景,提高对会计专业和社会的认识。2、课堂项目实训。课堂项目实训就是实施课内分散实训,主要针对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等专业核心课程,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将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以具体化的工作任务为载体,将实践知识、理论知识、职业态度和情感等内容融入每个任务,采用“理论——实践——理论”的方式,实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通过实训带动知识、技能的学习与职业素养的养成。3、专业单项技能实训。专业单项技能实训主要针对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等专业核心课程所设计的综合实训项目,是将课堂项目实训的各个工作任务融为一体,采用“实践——理论——实践”的方式,针对各岗位不同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操作方法和技巧等进行职业岗位实践教学,可设置会计主管、出纳、工资核算、往来核算、财产物资核算、资金核算、成本费用核算、收入利润核算、总账报表、稽核等岗位,增强学生对各会计职业岗位的应用能力。4、综合应用技能实训。综合应用技能实训是把与会计学紧密关联的财务管理、审计、税务处理等内容纳入实训内容,实现“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审计”的“一体化”的一种综合实训模式,是对会计专业学生进行的一种综合素质培养和岗前培训。其重点就在于如何利用上会计专业所学知识、方法技巧来发现和处理各种具体问题,真正体现会计学科的完整性、层次性、程序性和职业性。5、顶岗实习、毕业设计。顶岗实习是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提升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了解和熟悉企业会计的实际工作情况,并对生产和生产经营过程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并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领悟会计理论和方法。在进行顶岗实习的同时,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现状、实习单位的实际情况,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选择论文课题,搜集毕业论文所需的有关资料,独立写出毕业论文并完成论文答辩。

2、双轨。五个主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依次递进,并采用会计手工处理能力训练和计算机环境下处理能力训练的双轨并行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三、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途径

(一)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确保实践教学的实施。一是鼓励现有教师到企业实习;二是引进有会计工作经历、有会计工作经验的教师;三是设法聘请行业企业会计人员来校任教,并建立专门的外聘教师管理制度;四是建立企业会计人员、教师共同参与的教学团队。

(二)加强实训条件的建设。

1.建立能够模拟企业财务运作过程的“企业真实情境式”校内会计实训中心,包括:手工模拟实验室、会计信息化实验室、沙盘模拟实验室等,实验室布局要按财会部门的现实分工和安排来设计,体现财会部门的特点。

2.按一体化要求将教室、实训室合二为一,营造良好的职业氛围和环境,把“教、学、做”有机结合起来。

3.要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争取行业企业的广泛支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校外实践场地和先进实践设备;另外,高职院校也要充分科用有限的资源,在课余时间尽量开放实践场所。

(三)完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是确保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应注重平时、加强操作、突出过程性的评价的应用,从而规范会计实践教学。根据会计实训操作的具体特点,对会计模拟实训成果的验收及考评,设置五个主要的指标及其相应的考评分值进行测评,对每个指标建立一个量化的、具体的标准以利于操作。五个指标包括记账凭证、账簿、报表、实训报告、考勤等综合因素,根据各项指标具体完成情况,尤其是业务操作的准确性、完整性、规范化来予以评分。模拟实训考核评价体系可从三个方面进行评价。第一,注重学生自评,模拟实训结束后,要求每个学生对会计模拟实训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写出实训报告,总结经验,找出不足,发现问题,提出建议,并据此自测评分;第二,通过小组评议考核,对模拟实训情况进行小结和评价,并尽可能深入探讨一些问题。进一步熟悉掌握有关规章制度,钻研业务,相互学习提高;第三,由实训指导老师根据学生完成模拟实训的认真程度、实训课程内容完成质量及实际操作能力进行综合考核评分。通过以上三方面的总体测评,考核学生的学习能力变化、出勤、学习态度、自我管理、合作精神、自主学习等,力求对模拟实训成果有一个全面的评价,促进教学改革,促进学生认识自我,自我教育,自我进步。

参考文献:

[1]何勤.构建适应专业特征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校内实践教学体系[J].老区建设,2010.(14).

篇8

一、新会计准则对高职院校会计模拟实训教学的影响

(一)对高职院校会计模拟实训教学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会计准则体系从过去偏重工商企业准则扩展到横跨金融、保险、农业等众多领域的39项准则,覆盖了企业的各项经济业务,填补了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业务处理规定的空白。如:企业年金基金、股份支付、投资性房地产、生物性资产、金融工具的确认计量与列报、保险合同的规定等等。这种变化要求模拟实训教师不能只熟悉原有的工商行业知识,还必须涉猎新的金融、保险、农业等行业知识,但实际上,对专业教师的继续教育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软肋。实事求是地说,现有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所掌握的相关行业知识多来自于自学,他们并没有接受过相应的培训,对新知识的掌握既不够科学也不够系统,从而造成解读新准则、新理论能力上的欠缺,这对于会计模拟实训教学和教研工作的开展是十分不利的。

(二)对高职院校会计教学实施模拟实训的必须性与实用性提出要求

新准则中增加了对会计政策和方法的选择性,实现了与国际会计惯例的充分协调。新会计标准充分地体现了这一客观要求,将实质重于形式列入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在资产计价、负债核算、收入确认和完善财务报告体系等重要方面与国际会计惯例基本一致。通过模拟实训,确实使高职院校学生系统地掌握了会计核算的实际操作技能,缩小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的差距,能使学生毕业后较快适应会计工作岗位,缩小了理论性与实用性的差距。

二、现行高职院校会计模拟实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现行高职院校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教材落后

现行高职院校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教材没有按新准则编排,具有一定的滞后性。2005级入校的学生没有系统地进行新会计准则内容的学习,凭借的是考会计证、考助理会计师时的学习,内容不完整、不系统。而且新的教学大纲也没有及时制定出来,老师在讲授财务会计时,随意性较大,有些参照考助理会计师的书,但内容稍嫌简单,不便于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运用。

(二)学生学习做账查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学习做账时没有被模仿的样本。教师在模拟实训室指导学生做账时,通常是发给学生一些似是而非的单据让学生处理。学生没有可供模仿的成品,根本不知道该怎样处理,甚至连最起码的单据装订都不知道。于是,每个学生就想当然地在教师的描述中做自己想当然的账,结果做出来的既不像实际工作中的账,也不像教师所描述的账。

2.学生学习查账时没有可供检查的账证。从查账能力的培养来看,教师在教学中所做的往往就是告诉学生什么是顺查法、逆查法、全查法、抽查法等等,学生可以将这些概念背得滚瓜烂熟,考试可以拿到满分。可是,一旦深入到真正的企业中打开账簿时却茫然不知所措。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一些勇于改革的院校在查账教学环节引入了案例教学。但是,现实情况是千差万别的,案例不可能提供现成的答案。实际工作中,越是有问题的账簿,表面上看起来越规范。学生需要培养的是怎样发现问题的能力,而案例教学主要是告诉学生如何处理问题。会计校内实训教学无法给学生提供可供检查的账证,也就无法真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三、针对新会计准则的变化,邵阳职业技术学院(下文简称邵阳职院)高职会计模拟实训教学改革的策略

(一)提高教师能力素质,构建会计实训教学体系的基本思路

邵阳职院针对教材滞后这一无法避免的事实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安排:1.学校统一组织安排针对新会计制度、会计实务和理论新问题的业务培训班和研讨会。2.组织校内外有关专家和骨干教师针对会计前沿问题举办讲座,并有计划地安排会计教师参加校外各类学术会议。由于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逐步提高会计教师的会计实务操作能力和会计实践课的教学能力。为此,邵阳职院会计教师可通过校外会计兼职或其他途径到企事业单位亲身体验一些会计实务操作,同时从企事业单位聘请一些既有丰富会计实务经验又有较高会计理论水平的财务人员来校举办讲座或兼职授课,以提高会计教师和学生的实践水平。3.针对会计模拟实训建立新的教学体系:包括教学计划的调整、教学大纲的修订、教材及实训指导书的编写、教学方法(包括备课、讲授、展示、辅导、练习、实训、成绩考核和评定等)的改革、模拟实训室的改进等系列内容,将环境模拟、角色模拟升级为对真实经济业务的核算、对真实账务的检查和对真实会计资料的分析、运用。也就是将从书本中学习会计转变为从真实的证、账、表中学习会计,这不单是实训方法的改革,更是一种教学理念的改革。提高学生做账、查账、用账三个方面的能力,必须循序渐进分阶段进行,在不同的阶段安排不同的实训内容。

(二)实际训练

篇9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实训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21-0057-03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企业招聘门槛逐步提高,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使就业压力成为各高校迫切希望突破的发展瓶颈。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日趋全面化、专业化、职业化。如何顺应企业的需求,培养符合要求的专业人才,成为现今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的一大课题。

1 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会计学专业一直是各大应用型本科院校中被学生广泛认可的强调理论与实际操作结合的重要专业。会计学类专业课程体系一般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理论类课程体系,主要设有初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审计学等课程,为学生夯实专业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

第二,会计电算化类课程体系,主要设有会计电算化、财务软件应用、计算机审计、计算机财务管理等软件应用类课程,提高学生利用计算机会计软件进行日常企业财务会计业务处理的能力。

第三,实践教学类课程体系,主要设有初级会计手工模拟实训、中级会计手工模拟实训、成本会计模拟实训等实践操作环节,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把握能力。

这三大类专业课程体系的完美融合,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实干型人才的基石,也是对本科院校教学的根本要求。

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多将培养目标定性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高素质实用型、技能型的财务会计专门化人才,突出的是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了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在企事业单位、政府经济管理部门、会计师事务所和金融财税机构熟练从事会计事务和经济管理工作,使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在就业中“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使其能够胜任各类型单位的会计岗位,就需要认真对财务会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教学内容等进行有效的研究、分析、设计、优化和调整,结合信息化条件,利用真实企业实战资料,充分使用好已有的诸如实验室、校外实习基地等基础设施,形成一套有效的财务会计类专业实践教学培养体系。

2 信息化条件下实战演练与课堂教学结合的内容

以“就业为导向”,基于工作岗位的实战演练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在财务会计专门化人才的培养方面,应该注重以“就业为导向”,在学习相应会计理论、掌握会计基本技能的同时,使学生最为接近社会就业环境。这就要求会计学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设置、采用的案例与现实企业的接近程度都应该是实训性的。而现有的课程出版教材、任课教师手中的资料都不能满足仿真社会就业现状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突出的应用性和操作性,只能是变相的纸上谈兵。

以实际岗位职能出发,培养学生的理论能力、实用能力,关键是在授课和实践环节中获得仿真的知识给养和正式的岗位培训。

1)财务会计理论课程教材要具有实践性,要能够针对我国大中小企业财务会计岗位职业需要而设置,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教学课程模式。

2)以“就业为导向”为指导,开展案例教学,采用真实企业资料,增强课程内容的专业性、时效性和针对性。

3)企业需要“一专多能”的人才,重点还在于“专”上,要适应企业的岗位职能需求,才能使学生培养职业化,可见岗位分工的把握对于学生来讲非常的重要。在实践教学内容设置时,可以分岗训练,在囊括财务总监、会计、出纳等财务岗位的同时,将CEO、生产总监、物流主管等企业岗位培训充分结合,使学生在掌握会计手工及电算化操作技能的同时,对企业运营流程有深入了解,增强他们工作的适应能力,满足社会和企业等对具备会计理论及电算化知识的各岗位人才“实用”“顶用”“好用”的需要。

信息化条件下手工会计教学与会计电算化教学结合 现阶段,手工会计和会计电算化结合是必然趋势,财务软件的应用成为会计人员的基本技能之一。在会计理论课程和电算化会计类课程授课及实践实训环节中,应按照企业业务岗位和电算会计岗位的工作职责及工作流程,按岗位区分设置不同的职能角色(如会计主管、总账会计、出纳、材料会计、职工薪酬会计等),利用学校信息化条件和企业实战资料,采用理论性课程和技能型课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手工与电算化会计相结合的实训实练,在真实的实践活动中得到反复演练,从而熟练掌握手工及电算会计技能,感受企业文化,将学生培养成准职业人。具体做法如下。

1)财务会计理论课程讲授手工会计业务处理过程中所采用的真实企业案例的同一阶段,应在相对应的电算化会计类课程中进行同内容操作演练。比如在讲授初级财务会计关于会计科目体系构建的内容时,以某一企业实际会计科目体系构建为例进行手工操作讲解,同时在相应的电算化会计类课程中也用此案例进行财务软件应用过程中会计科目体系构建的实际操作,这样就能够将手工会计操作与会计电算化操作更加直观地对应起来,相互验证,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点理解得更为透彻。

2)在相应实训环节,不再独立设置初级财务手工实训、中级财务手工实训、会计电算化实训等实践环节,而是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即利用企业真实实战资料、仿真业务流程,在处理手工业务的同时,配合信息化环境下的电算化会计处理。一笔一笔业务处理,先做手工账目,再利用财务软件操作,这样就能够做到手工和电算化会计的相互印证,能够直观地描述出企业财务数据的处理流程,帮助学生弄清数据的“来龙去脉”,每笔业务数据变化会对企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财务数据是怎么样来影响企业的运营的。

“浑水摸鱼”与“拨云见山”的实训思路结合

所谓“浑水摸鱼”的实训思路是指通过企业实战资料的辅助,在实训环节中模拟企业一个月的实际业务流程,在一个月的业务期间内做很多笔财务业务,这些业务将涵盖企业销、成本、税收、报表及其分析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在众多混乱复杂的业务中,理清资金流动的脉络,抓住财务处理的本质,掌握整个财务处理的流程,就好比在浑水中将企业资金这条鱼抓在手里一样,对企业的实际运营进行有效的控制。

所谓“拨云见山”的实训思路是指通过企业实战资料的辅助,在实训环节中模拟企业一年乃至五年的业务处理,只不过在每个月份当中仅仅处理一笔比较有代表性的经济业务。通过这一笔业务在本月的处理,把握这笔业务对账簿、报表(尤其是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这三大表)的影响,反复处理这笔有代表性的业务,扎实学生对这笔业务的理解,深刻认识这笔业务对企业运营的影响。就像欣赏庐山的美景一样,群山被云缭绕时,拨开一座山峰看清一座山峰,拨开一座看一座……这样最终就能把整个庐山看清了。按照这个思路,通过实战资料,将企业有代表性的业务提炼出来,每月进行一笔,观察企业资金运营对企业运作的影响。这样做上几年的业务,也就能涵盖了所有企业的经济活动,把握所有业务的处理流程和对企业的影响。

充分地将“浑水摸鱼”和“拨云见山”的思想结合,不但能够将财务业务分解成一笔一笔典型业务加以掌握,也可合并处理将一整月的多种业务处理清楚。“以点带面”和“以面带点”同时做到,能够做到使学生掌握整体业务流程的同时,笔笔业务都做到精细、周到,对企业资金流的处理将做到融会贯通的层次。

3 实施应具备的条件

要想实现信息化条件下的财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具体内容,需要拥有科学的教学课程体系,大量的、系列的从实战角度出发的教材、实训资料等教学资源,充足的教学基础设施及具有理论和实战、手工和会计电算化丰富经验的“双师型”师资力量。

科学的教学课程体系 在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要依据企业会计业务处理的流程性设置课程,要按照培养目标设置教学内容,要依据学生特点选择教学方法,要在课程内容中加大真实案例的引入,做到学一门课会一门理论知识的同时掌握一方面业务技能。在设置教学课程体系时,要将一些具备前后衔接的课程内容设置在衔接的教学学期,要将一些可以相互配合教学内容的课程同时开设,以实现课程相互的融合性。而现在的培养方案在这方面还有所欠缺,需进一步调整。

充足的实战资料 要实现财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更加具备实用性,更加与企业岗位需求相贴合,就需要大量的真实企业案例和成体系的课程教材来辅助教学,并有一套完整的实训资料来完善实践教学的企业应用性。

1)在课程教材方面要做到案例统一,即将所有课程都用同一真实案例的业务数据穿插到一起,让学生在课程讲解中了解不同学科内容对相同会计数据的不同处理,及会对企业带来哪些影响。采用该方法,需要着手编制实用的教材。

2)构建基于工作岗位的模拟企业运营财务实战平台,利用企业真实案例,从企业的设立、组建、资本运营、财务处理到经营决策分析,各个环节用实际企业数据构成,以资金流控制企业的物流、信息流和商流。采用该方法,要建立教学案例库,制作教学课件和网络课程软件,可以形成业务影像资料,用“声、形、影”带给学生直观的学习体验。

3)编制一套完整的贯穿手工及会计电算化的企业模拟案例,将学生分工定岗,以岗位职能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目前,会计学专业的教材、资料多是理论偏重的教材,仅仅能满足课程理论内容的讲授,并不能与企业实战情况相吻合,甚至有所偏差。即需要自行编制基于真实企业案例的理论教材和配套实训资料,构建案例资料库。

充足的教学基础设施 要实现财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内容,需要具备足够的教学基础设施,比如能够容纳学生进行实战演练的教室,能够实现手工与电算化会计结合的信息化实验室,能够实现岗位实战的模拟企业实验室,以及其他辅助设施等。目前财务、会计学专业学生众多,一些教学基本设施不能够满足实战实训教学的需要。

双师型的师资力量

1)请校内外专家做学术报告,同时组织财务、会计专业成立会计实务及电算化技能研究会和学习小组,有针对性地采用沙龙式的讨论。

2)专家、教师多进行教学经验的交流,相互交流教学案例,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

3)聘请其他院校及企业财务高管担任客座教授,在充实教师队伍的同时,培养青年教师,帮助青年教师构建理论与实践、教学与实战相结合的科学教学体系。

4)鼓励教师下企业,校内授课与企业实践相衔接,掌握企业运营的第一手资料。

目前,财务、会计学专业的师资人数较少,青年教师缺乏,需要加以补充。教师实战能力缺乏,多来自于研究性院校的硕士及其以上学历,对企业实际运作缺乏了解,需要在实践方面加以培养。

篇10

《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是各大职业院校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企业中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普及对会计岗位分工和会计人员应具备的职业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分析了会计电算化分岗实训的内涵与设计理念,明确了分岗位实训的具体组织和实施要点,并对其教学效果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分岗位实训;组织实施;教学效果

各大职业院校在进行《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时,往往采用一个学生独立完成企业一个会计期间的所有会计账务处理的方式,以用友、金蝶等会计软件为平台,从软件自有的流程出发进行学习,这种方式可能帮助学生认识企业内部整个会计核算的流程,但学生难以建立起软件操作与实务岗位的联系,同时也与企业的实际会计业务处理有较大的区别。因为企业会计核算无论是手工账处理还是电算化处理都是分岗位进行的,这种学习方式有悖于企业工作实际的组织。学生在课程实训后只会其中的操作,而很难将其与实际工作很好的衔接,会导致学习与实践的脱节。

一、会计电算化分岗实训的内涵与设计理念

1.会计电算化分岗实训的涵义

根据《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的规定,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系统后的工作岗位可分为基本会计岗位和电算化会计岗位。基本会计岗位由会计主管、出纳、会计、稽核、会计档案管理等工作岗位组成。基本会计岗位与手工系统的会计岗位相对应,基本会计工作岗位,在符合内部牵制制度的要求的前提下,可以一人一岗、一人多岗或者一岗多人。会计电算化岗位是指直接管理、操作、维护计算机及会计软件系统的工作岗位。根据会计专业课程的应用型特点,要求会计专业教学既要全面系统的讲授会计理论与方法,又要培养学生应用专业理论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会计问题的能力。在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中开展分岗实训,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分岗位意识和岗位工作认识程度,锻炼会计岗位工作能力,以提高其履行岗位职责的实际能力。2.会计电算化分岗实训的设计理念会计电算化分岗实训应该在基础知识积累的基础上,着重进行能力的培养,根据“厚基础、重能力、求创新”的思路,进行课程开发与设计。教学采用岗位角色扮演的模式,采用分组、分岗、轮岗教学法,即每组的成员分别扮演不同的岗位角色,在掌握了本岗位工作技能后再轮岗,体验真实的会计工作,目的是实现学生所学知识与企业实际岗位的“零接触”。

二、会计电算化分岗实训的组织与实施

1.实施准备:分组与分岗

分岗实训中首先需要建立会计模拟实训室,使用仿真实训用具,使学生尽快熟悉会计工作环境,从而在与实际工作相仿的实训环境中,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学习效果,增强他们对会计这个工作的直观认识。其次要进行实训分组,合理的分组会使得学生由个人状态转变为与小组成员紧密结合的协作状态,在正式实训开展前还要保证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分配到了相应的角色。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对企业会计岗位设置要求,遵循内部牵制制度,并结合对中小型企业主要会计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的分析,以及一般实行一人多岗的特点,在会计电算分岗位实训中设置四个岗位:会计主管人员、出纳人员、记账会计人员和制单会计人员。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五个岗位:总账会计、出纳、会计主管、工资管理系统会计、购销存系统会计。

2.实训内容

(1)掌握会计工作的岗位流程

在分组和分岗的准备工作完成后,应该由教师明确实训小组所共有的目标及任务,然后在各个小组所确定的会计机构负责人的安排下,通过运用手工及计算机操作手段,模拟企业每个会计岗位的工作流程,仿真企业业务的处理程序。会计电算化业务处理流程具体包括:系统初始化和基础设置、创建账套、总账系统凭证的填制及审核、记账生成各类账簿、工资系统、固定资产系统、购销存系统的处理及生成凭证,以及会计报表的设置与编制等。

(2)培养电算化操作的各项技能

会计电算化分岗实训就是通过运用计算机操作手段,模拟处理企业中的货币资金业务、购销业务、存货核算业务、工资业务、固定资产等业务的核算,要求学生掌握在电算化系统中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以及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等能力,培养学生在掌握会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熟练分析并解决在实践中出现各类问题,并让学生亲身体验各会计岗位之间业务传递的程序及企业内部控制中的环节,从而使学生对会计电算化工作全貌拥有清晰而全面的认识。

3.与轮岗实训模式的结合

采用分岗模式,每位同学只能接触一种岗位,而对其他岗位,认识还是不太深,因此还要把轮岗应用到课堂实训中。在实训开展过程中,通过制定合理而精细的轮岗安排表,可以让每一位参加实训的学生对本小组所有岗位的工作任务都亲身体验一番。这种做法与单纯的分岗实训相比,不但可以提高实训教学的效率,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彼此沟通与相互合作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会计电算化分岗实训教学效果的分析

1.分岗实训启发了学生岗位角色意识

在分岗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任务不再是单纯的教授和演示,而是转变为通过确定实训岗位的分工和职责,使得每位学生各司其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启发学生岗位角色意识,明确职业基础素质。

2.分岗模式体现了财务工作内部牵制原则

传统会计实训自始至终都由一个学生来完成业务的处理,既是出纳、制单,同时还是审核、主管,各种工作都是一人完成,使得学生很难体会到会计系统中各个岗位间相互联系、相互牵制的密切关系,而分岗教学模式通过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权限,深刻体现了会计工作的内部牵制原

3.分岗实训全方位强化了学生工作能力

在分岗实训过程中,学生自己成为了一名会计,实训教室变成了企业科室,同学成为了同事,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也成了工作的一部分,在这样的模拟仿真训练中,学生对会计工作岗位职责和操作流程有了清晰直观的理解和认识,而协同完成各个岗位工作,强化了学生的岗位意识和工作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团队合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交流与沟通能力。

作者:常鸽 单位:江苏省常熟职业教育中心校

参考文献:

[1]宁靖华,肖湘蓉.会计电算化分岗位实训模式的设计与应用[J].消费导刊,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