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实验报告范文
时间:2023-04-05 02:45: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解剖实验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目的要求
1. 掌握蛙类双毁髓的试验方法;
2. 掌握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标本的制作方法;
3. 观察不同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形式的影响。
二.基本原理
蛙类动物的某些基本活动,如神经的生物电活动、肌肉收缩等与哺乳动物相似。其离体组时所需的生活条件比较简单,易于控制和掌握,而且动物来源丰富,因此在生理实验中常用蛙类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和坐骨神经标本来观察组织的兴奋性、刺激与反应的规律以及骨骼肌收缩的特点等。肌肉受到一次阈上刺激而产生的一次收缩为单收缩,其过程可分为三个时相,即潜伏期、缩短期和舒张期。肌肉受到连续的阈上刺激时,如果刺激间隔小于单收缩的过程,相邻两单收缩的时相会出现融合,表现为强直收缩现象。如果表现为每次收缩的开始发生在上次收缩的缩短期,称完全强直收缩,如果表现为每次收缩的开始发生在上次收缩的舒张期,称不完全强直收缩。使用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可以观察到腓肠肌收缩的情况。
三.实验材料
实验动物:健康青蛙一只;
实验器材和药品:蛙类手术器械一套(粗剪刀一把,组织剪一把,眼科剪一把,镊子一把,探针一根、玻璃分针2把,蛙钉4个、培养皿一个,蛙板一个、滴管一个、棉线若干),张力换能器,肌槽,刺激电极,铁架台,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微机,任氏剂。
四.实验步骤
捣毁蟾蜍脑脊髓:取蟾蜍一只,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左手握蛙,用食指下压头部前端,拇指按压背部,使头前俯。中指与无名指夹其前肢,无名指与小指夹其后肢,使整个躯干做最大屈曲。把探针自枕骨大孔处垂直刺入,到达椎管,即将探针改变方向刺入颅腔,向各侧不断搅动,彻底捣毁脑组织;再将探针原路退出,刺向尾侧,捻动探针使其逐渐刺入整个椎管内,完全彻底捣毁脊髓。脊髓破坏完全的标志是:下颌呼吸运动消失,反射消失,四肢松软。
剪除躯干上部和内脏,去皮,制备下肢标本: 用粗剪刀在骶髂关节前1厘米处剪断脊柱,握住蟾蜍下肢,沿躯干两侧(避开坐骨神经)剪开腹壁。此时躯干上部及内脏即全部下垂。剪除全部躯干及内脏组织。剪去肛周皮肤;用圆头镊子夹住脊柱,注意不要碰到坐骨神经,捏住皮肤边缘,逐步向下牵拉剥离皮肤。将全部皮肤剥除后,把标本置于盛有任氏液的培养皿中。 2.1.1.3洗净双手和用过的全部手术器械。
分离两下肢: 避开坐骨神经,用粗剪刀从背侧剪去骶骨,然后沿中线将脊柱剪成左右两半,再从耻骨联合中央剪开,将已分离的标本浸入盛有任氏液的培养皿中。 2.1.1.5 取出一下肢,用蛙钉固定于蛙板上,固定时要注意,坐骨神经和腓肠肌朝上。先用玻璃分针沿脊柱侧游离坐骨神经腹腔部,然后循股二头肌和半膜肌之间的坐骨神经沟,纵向分离暴露坐骨神经之大腿部分直至腘窝,在分离过程中,把神经周围的结缔组织去除干净,并把神经的细小分支剪断,但要注意不要用金属器械碰触神经,也不要对神经过度牵拉。实验期间应不断滴加任氏液使神经保持湿润。
用玻璃分针游离腓肠肌,并在下面穿线,在跟腱处打结。在结扎线的下方剪断跟腱,在膝关节处把除腓肠肌外的小腿其他部分剪除。注意保持完整的腓肠肌。 2.1.1.7用棉线在靠近脊柱的位置结扎坐骨神经,并在结扎线的上方剪断神经,用眼科剪剪断坐骨神经的全部支。从腘窝处开始剪掉大腿所有的肉,尽量把股骨刮干净,在膝关节上至少1cm处剪去上段股骨。将标本浸入任氏剂的培养皿中。
实验装置与仪器连接:1.将标本股骨残端固定在肌槽上的小孔内;2.将结扎腓肠肌肌腱的棉线与张力换能器连接,调节棉线的松紧,要与桌面垂直;3.将神经置于肌槽的刺激电极上,用任氏剂保持标本湿润;4.刺激电极插入微机上的刺激输入孔;5.张力换能器与微机相应通道相连。
打开电脑,进入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在菜单栏选择“实验项目”--------》“神经肌肉”-------》“刺激强度与反应的关系实验模块”点击开始,调节刺激参数,使频率自动逐渐递增,串间隔为2.连续记录不同频率时的肌肉收缩曲线。
五.结果与分析
不同频率刺激对肌肉收缩的影响:串间隔为2,频率增量为1时的张力变化(如图)可见单收缩、不完全强直收缩、完全强直收缩。
分析:刺激强度到达阈刺激时腓肠肌开始收缩,在最大刺激收缩力前随刺激强度增大而增大,到达最大刺激强度后,收缩力不发生明显改变;在最大刺激强度条件下,某较小频率使腓肠肌发生单收缩(如图中第一次刺激),频率增大到,单收缩变为不完全强直收缩(如图中第2-6次刺激),频率继续增大,不完全强直收缩变为完全强制收缩(如图中第7、8次刺激)。不同的腓肠肌其阈刺激,最大刺激均存在差异;其单收缩,不完全强直收缩和完全强直收缩所要频率也不尽相同。
篇2
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是运动解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改进实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完善成绩评定一直以来都是实验教学工作者致力于探索的重要内容,本文总结了现行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从实验教学方法、任课教师素质、实验成绩评定等方面提出了建议,以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教学方法;改革
运动解剖学是人体解剖学的一个分支,它是隶属于运动人体形态科学范畴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是在正常人体解剖学基础上研究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产生的影响和发展规律,探索人体机械运动与体育动作的关系的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具有较强应用性的学科。随着体育科学和运动人体科学的发展,本课程的越来越为学界重视,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出来,因为,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更好地将运动实践和理论教学结合起来,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体育专业后继课程的学习。
1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现状所存在的问题
(1)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单调重复。长期以来,受到传统学科教育观念的影响,实验教学往往被看作是理论教学的辅助,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运动解剖学亦然,教师在理论教学中,一般通过文字、图片等对器官的形态结构等内容进行描述,而在实验教学中则主要是观察模型或标本,将理论课中学过的各系统,各器官形态结构进行验证性观察,实验类型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而内容上则是理论课程的重复,学生难免觉得枯燥乏味,不利于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不利于后续课程的学习,从而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2)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较少。传统的实验项目和内容以观察为主,按照教师要求,在标本和模型上观察组织细胞以及人体各系统的结构特点。实验类型多属于验证性、演示性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较少,如此安排,不利于发展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从而禁锢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设计能力。(3)不能很好地与运动实践结合。学习运动解剖学是为了更好地用理论知识指导运动实践,同时也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基础。目前,运动解剖学实验基本套用医学模式,通过实验,重点是观察和识记人体骨骼、关节、肌肉、内脏等结构,而如何将解剖学理论知识与运动实践结合却很少提及。且运动解剖学任课教师多为毕业于医学院校或医学专业,多数教师缺少运动相关经验和相关知识,从而造成在运动解剖学课程和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重视对人体结构的讲述,缺少与运动实践的结合,但解剖学理论与运动实践相结合运恰恰是动解剖学的重点,只有将理论知识与运动实践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与体育运动专业相结合,才能更好地为运动实践服务。(4)考核评价方式有待改革。学生最终考核成绩,以理论考试为主,重理论,轻技能。实验成绩所占比例不高,而实验成绩的评判依据,主要根据学生所完成的实验报告,此种考核方法,容易造成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重结果而轻过程,学生为了获得实验成绩,常更注重如何完成实验报告,而忽视实验的基本操作过程,缺乏对如何完成实验的思考,书写实验报告基本上是重复书本知识,很难考量学生对所学知识是否能够融会贯通,从而应用于指导运动实践,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2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改革措施分析
2.1教学方法(1)理论课与实验教学相结合。教学过程中,不应把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截然分开,不应将实验教学看作为理论教学的辅助,可以将实验教学融入到理论教学中,教师在讲述人体基本结构的同时,结合标本、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注意以运动实践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将所学理论知识与运动实践相结合。(2)实验课程与运动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积极性。运动解剖学实验应该以解剖学知识为基础,将解剖学理论与运动实践相结合,以解决体育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为目标的一门课程。运动解剖学实验课不仅要充分利用标本和模型使学生更加直观的认识人体各器官的形态和结构,更应该结合运动实际情况,通过实验把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的体育实践中,用理论知识来指导体育教学和训练。例如:在研究运动系统时,对于骨和骨连接,我们不仅要让学生观察相关骨骼和关节的结构特点,结合运动实践阐述各关节可做哪些运动,在运动中各关节表现出什么样的特点;在研究骨骼肌时,让学生观察各主要骨骼肌的起止点,走行方向,更应该结合运动实际,让学生思考,在实际运动中,不同的动作主要由哪些肌肉来完成,这些肌肉可以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来增强肌力,各种训练方法有什么样的注意事项,教师可先出几个思考题让学生去思考,引导学生学会使用现代化的检索设备搜索问题,积极思考,然后在实验课上以实验小组为单位讨论,最终由教师总结,如此,原本枯燥的实验课将变得生动活泼,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更锻炼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3)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学中文字叙述必不可少,但若只是文字叙述,难免枯燥乏味,学生往往无法及时理解,故而应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利用视频资料或动作示范来演示骨骼肌训练的过程,通过运动实践让学生自己感受肌肉的收缩,将多媒体,运动实践等多种教学手段结合起来,将枯燥、抽象的理论赋予直观、生动的形象,将静态的书本理论转化为动态实践,动静结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和思考,将解剖学理论知识与运动实践相结合,让教学过程活起来,从而增强运动解剖学实验课的趣味性,丰富了教学内容,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述血液在人体内的循环过程,可以视频动画资料演示血液流动的过程,包括血管、心房、心室的舒张和收缩以及瓣膜的开启和关闭等,直观而形象,让抽象的知识更易掌握;例如:讲动作分析实例时,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动作或让学生反复观察实际运动中的动作视频资料,让学生自己做动作,仔细体会动作细节,学生通过观察、分析、体会、思考,学会把握动作要领,学会划分动作阶段,进而对各阶段的运动环节的受力情况和各关节的运动作出分析,找出原动肌、弄清肌肉的工作条件和工作性质等。整个分析过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由学生自己独立思考,独立分析,教师对分析结果进行指导和纠正,指出训练中的注意事项,引导学生掌握运动训练规律和避免运动损伤的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探究和思考,掌握相关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应用知识的能力。
2.2对任课教师的要求如前所述,运动解剖学实验课任课教师多是从医学院校毕业的,具有丰富的人体解剖学知识,但缺乏运动相关经验和相关知识,故要将运动解剖学相关理论知识与运动实践紧密结合有一定困难;由此看来,作为运动解剖学实验课任课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加强对于运动训练相关知识的学习,积极与术科课教师沟通,并适当参与运动实践,利用自身解剖学理论知识优势,指导自己的运动实践,这样在运动解剖学实验课教学中才能更好将理论知识运动实践相结合,才能让运动解剖学实验课更生动。
2.3改革考核评价方式传统的运动解剖学考试。一般是采用一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实验成绩和平时成绩按一定比例,算出期末总成绩,而实验成绩主要评判依据为实验报告的完成程度,学生为获得实验成绩,重视实验报告的书写,而忽略了实验过程,失去了实验课的意义,也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很好地掌握和应用知识。建议期末总评成绩加大实验成绩比例,而实验成绩包括实验技能成绩和平时实验成绩两部分(各占50%);其中实验技能成绩又包括实验课上对实验过程的设计和思考能力以及实验报告完成情况;而平时实验成绩,则考查课余时间对老师布置的思考题的完成情况和对所学知识的思考情况,可以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让学生将所查阅的资料和思考的心得以及思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于教学论坛中,丰富教学资源,让学生与教师能利用网络渠道探讨相关问题,期末根据发言情况评判平时实验成绩。这样能有效考核学生应用解剖学知识的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
3小结
运动解剖学是体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专业知识水平和后继课程的学习。一直以来,运动解剖学都被体育专业学生视为极易“挂科”的难点,究其原因,是因为运动解剖学知识量大,而传统教学方法枯燥乏味。然而,对运动解剖学课程深入了解后不难发现,运动解剖学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教学在运动解剖学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我们必须要端正教学的态度,积极学习先进教学理念,积极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让解剖学实验教学活起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以更好利用解剖学基础知识指导运动实践,将学生培养成为在教学、训练和科研等方面具有坚实基础的复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徐国栋,袁琼嘉.运动解剖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1.
[2]程志清,孙国生.关于改革运动解剖学成绩评定方法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2(1):66.
[3]许丽梅“.探究教学法”在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2.31(6):723-725.
篇3
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通过掌握人体的形态、结构、位置关系等,为医学基础学科和临床专业学科的学习打好基础,无论是在医学高职教育还是中职教育对培养学生操作技能中,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结合解剖学形态学科的特点,教学中应注重对实验教学环节的加强,通过实验课中实物和模型的观看,增加学生的整体感和立体感,促进学生学习解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兴趣和成绩。
但是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传统的解剖学教学手段与方法已经显出了模式单一,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弊病。而基于网络的数字化、智能化,多媒体技术为解剖学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多种探索方向[2]。本文结合百色市民族卫生学校2011级护理和助产两个专业,对传统的实验考核手段和多媒体实验考核手段进行比较研究,来探索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实验考核方式的最佳途径。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在2010—2011学年参加人体解剖学实验考核的班级中,随机抽取4个班(护理118班、护理120班、助产17班、助产19班),每班50人,护理班合为一组,助产班合为另一组,考前未告知考核方法。
1.2 方法
护理118班和护理120班采用传统实物标本考核方法,即考前教师先选定所用的实物标本,用序号标出要考的结构,按顺序依次摆在试验台上。考时学生分批观察,每个标本1分钟,按实物标号顺序依次移动位置,辨认结构后在统一的试卷上写出对应序号标记的结构的名称,考完后立即离开考场[3]。
助产17班和助产19班采用多媒体图像考核的方法,即考前用数码相机把要考的实物标本拍摄下来,输入电脑,制作成实物标本考核课件,在学校计算机房或多媒体教室进行考核,学生通过观看幻灯片展示,将所考核结构名称填写到对应的答题纸上,考核时间每人10分钟。
两组考试内容按照实验教学大纲的规定命题,其中掌握内容占80%,熟悉内容占15%,5%的了解内容。而且实物标本考试和多媒体图像考试内容中的解剖学结构85%保持一致。通过这些方法,尽量消除不同考试命题对考试结果产生的影响。
2 结果
试卷密封装订后进行批改,保证成绩真实有效。两组的考核成绩如表1所示。
以上两组的平均分分别是护理班74.4分,助产班81.2分;优秀率分别是护理班42%,助产班86%;P
3 讨论
之所以得出以上结果,笔者认为与考核方式各自的特点有关。两种不同的考核方式,各有优缺点,以下主要阐述传统实物标本考核方法对考核成绩的影响作用及多媒体图像考核方法的优势。
3.1 传统实物标本考核的特点
1)标本的制作水平和标本结构的完整程度会影响学生的辨认。
2)解剖学标本具有强刺激气味,学生观察时容易受影响。
3)实物标本考核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判断,教师的主观因素影响考核的成绩。
4)实物标本考试中考试结构直接标识在标本上,考生在考试中翻动标本容易造成标签位置的移动,使其他学生考试结果受影响。
5)实物标本考试容易造成标本的破坏,同时监考过程中教师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时间,难以承受。
6)实验室和实验资源比较匮乏,短时间内无法提供给更多的学生,有些内容根本无法考试,影响考核成绩。
7)传统的实物标本考试不能全面考核一些学生必须掌握的精细结构,如腹股沟管、内囊等。
8)有些学生存在恐惧心理,怕脏、怕气味刺激、怕麻烦,不去观察标本,因而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积极性。
3.2 多媒体图像考核方法的特点
1)可操作性。多媒体图像考核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避免了标本的损耗,而且考核环境干净无污染,考试次序良好,教师和学生易于接受。
2)多媒体图像清晰,颜真,形态典型,指示明确,易于学生辨认,有直观性,避免了因标示不清导致学生答题困难现象,一些特殊部位还可以利用动画展示。
3)锻炼了学生识图、看图能力。
4)每次考核的学生人数比传统考试方法多一倍,而且在考试前、考试中、考试后不用再繁琐地布置,大幅度节省了实验员和教师的时间。
5)多媒体系统的应用扩大了考试范围,使考试能更全面地检验实验效果。
基于以上两种考核方法特点的不同,经实践证明,多媒体图像考核方法确实优于传统实物标本考核方法,这种考试方式的改革是可行的。但同时也发现如果单纯使用多媒体图像考核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如:学生的动手和实验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学生死记硬背教材和彩图上的结构,描述能力较差,与学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目标不相符合。
4 结论
为解决存在的问题,并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探索改革使用多媒体图像考核方法的同时,增加相应补救措施。
1)阶段性实物标本考核。一般利用课余时间安排2次,主要以实物标本来完成,弥补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动手能力问题。
2)实验课抽查。每次实验课抽查8~10名学生,结合实物标本进行描述,锻炼学生的描述能力、标本识别能力。
3)编制适用的实验指导和实验报告。以教学大纲为准,编写实验指导和实验报告,学生通过课后的实验报告填写,进一步巩固知识。
4)加强实验考核,活跃实验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主动观察标本、触摸标本,排除迷信和恐惧心理。
总之,多媒体图像考核方式是提高学生学习解剖学的兴趣和成绩以及实践技能的有效途径之一,这种考试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解剖学的积极性,进一步巩固和加深了学生对人体解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加强了他们对人体形态结构的感性认识,增强了理论及实验教学的效果。在教学活动中将之与传统实物标本考核方式相结合,对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是有帮助的,是值得推广的一种实验考核方法。百色市民族卫生学校将在目前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考核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更好的解决办法,以期达到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何文渊.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实验考核方式改革初探[J].职业技术,2011(2):24.
[2]朱颖飞,宋跃,陈金龙.解剖学实验考核手段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7,25(3).
[3]朱周星,王一飞,庞文芬,等.人体解剖学实验考试图像系统的开发[J].中医教育,2004(2):75-76.
篇4
【关键词】高职;临床医学专业;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重要性;改进措施
高职高专医学教育是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担负着为广大基层医疗单位服务的重任,一定程度上临床医学专业的教学质量决定着基层医疗水平。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医学基础课,也是一门非常重视实验性的学科。因此如何加强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本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教学目标,根据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面向基层和社区培养理论扎实,操作技能熟练动手能力较强的应用型高等专科医疗卫生技术人才为目的,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宝鸡职院在实践教学中探索一些方法,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正确认识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生入门课、基础课、必修课,学好人体解剖学可为后续的医学课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宝鸡职院于2010年招收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现在使用教材为《人体解剖学》(罗秀成、王志荣主编,世界图书出版社出版)。按照我院教学计划临床医学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时间为108学时(不含组织胚胎学),其中理论66学时,实验42学时。实验教学课时数占比近四成。可见实验教学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非常重要。学生通过实验课学习,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思考能力,还可以解开学生心目中对人体结构的种种迷惑。有效激发了学生对学习人体解剖学的兴趣,同时提高了学习效率。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实验技巧和技能及耐心、细心的职业素质。为今后的实验临床操作及工作奠定基础。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引用伦理学思想来规范学生,引导学生,爱护解剖实验标本,尊重解剖尸体。增强学生对生命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树立珍惜生命,感恩生命的观念,强化学生的医德认知和医德情感教育。由此可见,对刚入门的医学生来说,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非常重要。
二、结合专业特色合理安排实验内容
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高技能实用型人才,这就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而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正是侧重动手能力的培养。如果缺少这个环节,为学生以后的医学临床知识学习带来隐患。例如:在讲解运动系统骨骼标本实验时,人体全身骨性标志是临床医学专业的基础知识、重点知识。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如胸穿、腰穿、心内注射及血管神经走形描述等都要用到。还有消化系统讲解阑尾在人体的体表投影点,是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中外三分之一交点处等。这是重点,以后临床工作中经常要用到。这些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我们在实验教学上重点讲解和示教,并要求学生利用自身活标本,找到准确位置,把知识活学活用。学生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深切体会到基础医学知识的重要性。由此巩固了学生的专业思想,提高了学生专业技能,为今后的临床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三、采用多媒体技术,增强实验教学效果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计算机应用的日趋成熟,多媒体教学成为实验教学必不可少的一种新补充教学手段。解剖学的多媒体课件可以把相关教学内容通过丰富的素材(如活体、标本、模型、动画、录像等)融为一体,巧妙的结合使抽象难理解的内容变得直观、形象便于理解,有效弥补传统实验教具和实验教学的不足。例如:在讲述心脏的各腔室时,心瓣膜的形态在实验标本上难以观察到。多媒体软件中模拟瓣膜的形态,应用动画展示瓣膜的活动,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瓣膜是如何关闭房室口和动脉口,从而防止血液逆流。还有讲述神经系统传导通路时,教材中所示都是平面图。而多媒体软件可将感应器官、神经元及传导通路由浅入深一一串联起来,把平面结构还原成三维立体结构,把一些抽象的、复杂的内容简单化、直观化,便于理解与记忆。然而多媒体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不能取代老师的讲解。只有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实验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取长补短,才能真正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四、建立合理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
以前解剖学实验成绩占总成绩比重小,只有10%。而且评分也一般是根据教师对学生实验报告完成情况和实验标本辨认来做为实验打分的依据,这样所得实验分数缺乏客观评价体系。学生重视程度不够,对学习解剖实验兴趣不高。为突出解剖实验的重要性,我们依据教学大纲,改革实验考核内容,包括基本知识、实验标本辨认、考核方法多样化、计算平时成绩等形成多方面立体评价。增加了与临床专业有关的判断、理解、应用知识的考试比例,加大实验标本识别成绩的比例,对实验技能考试成绩进行综合评价。由每次实验态度、动手能力、模型标本描述的条理性组成。例如:在实验操作考试中先将实验考核内容编号,学生采取抽签形式决定实验操作项目。首先简要书写实验报告中的实验目的、实验标本、实验方法、实验讨论和分析等内容,然后进行实验标本识别。最后根据书写实验报告,实验标本识别准确性综合打出成绩。这样对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动手能力较强的应用型人才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五、结语
总之,要提高高职临床专业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的质量,培养理论基础扎实,操作技能熟练,动手能力较强的应用型高等专科医疗卫生技术人才,除以上方法外,还有许多需改进,如教材的建设,实验指导的编写,实验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实验室设备的更新等。还需遵从医学教育的规律,理论和实验一体化教学,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总结,从根本上形成一套真正适合临床医学专业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模式,为培养应用型高质量医学人才打下扎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晓东.三年制高职人体解剖学教学的探索[J].解剖学研究,2015(2)156-157.
[2] 陶俊良,张东献.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局部解剖学的现状与对策[J].解剖学杂志,2015(3)374-375.
[3] 蒋芳丽.浅谈如何提高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质量[J].医药前沿,2013(7).
[4] 熊彦娥,刘晓柳.在高职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1(6)59~60.
篇5
关键词:高职影像专业;人体断面解剖学;教学模式;教学质量
人体断面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的一门重要学科,它是通过对人体不同方位断面上器官结构的形态、位置以及它们相互关系进行研究的科学[1]。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进步,解剖学在医疗领域的发展为高职影像专业学生提供了更丰富、专业的知识,为了使断面解剖学的课程设置更为合理,教学内容更全面,教学方法更完善,教学效果更为理想,我们通过对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进行了总结,以期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以我校2012级影像班为研究对象,该班级中有高职生共计67名,包括33名男生和34名女生,最大年龄为23岁,最小年龄为21岁,平均年龄(22.56±1.11),人体断面解剖学课程授课老师主要为影像科人体断面解剖学资深医师。
1.2方法
1.2.1修订大纲,突显专业特色
由于人体断面解剖学是近年来兴起不久的一门学科,因此我国在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设置上还处于初级阶段,教学模式和教学大纲设置都还不是很成熟[2]。通过本校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和总结,并结合着高职影像专业的特点和学校实际情况,对教学大纲的制定采取了一系列改进措施,突出高职培养学生的实践性和实用性特征。
1.2.1.1加强实践,提高动手能力
人体断面解剖学是一门需要大量实践的课程,对于人体断面解剖学的学习要重点突出其职业要求,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更有方向的加强学生的对临床影像相关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本校通过多次带领学生到医院影像科实习,实际观摩,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去,加强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2.1.2根据职业特点和要求设置教学重点
由于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特点,本课程的课时安排不是很充分,因此要设置好教学重点,以做到轻重有序,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重要的知识。要根据职业特点和要求设置教学重点,比如说脑是人体中最重要的部分,而它的知识也比较复杂、抽象,而在临床应用上又非常广泛,因此要加强脑部学习的课程安排。并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实验室、标本等工具提高教学的具体性,先讲述重要脑的血管、基底核、内囊、脑室、鞍区等结构,再逐层讲授头部的水平断面、冠状断面、矢状断面等等,完成脑部教学之后再进行胸、腹、盆部、四肢的断面层教学[3],这样循序渐进,提高教学效率。
1.2.2教学模式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
人体断面解剖标本所显示的是静态的、二维的人体结构,对于学生尤其是刚入校的新生来说比较抽象,学习起来难度也就比较大。传统的方式是先教理论再看标本,这样就会在理论教学的时候学生难以理解,记忆自然也就很浅,再看标本的时候理论也都忘了。因此要改变这一教学模式,根据我校的教学实践总结,“理论实践一体化”是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所谓“理论实践一体化”就是把整个教学过程安排在带有多媒体的实验室进行。在理论教学的时候结合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来加强学生记忆,在实践活动中融入理论教学,以加强学生的理解。这样将理论和实践按一比一的比例结合起来就使得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化,缩短了理论与实践的时间和空间距离,满足了医学课程实践性的要求[4],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动手能力。
1.2.3考试模式倾向实践应用
传统的人体断面解剖学教学注重理论,考试模式也主要是名词解释、选择题和问答题等等。而人体断面解剖学是临床的cT和MRI等影像诊断的基础,为形态学的范畴,最重要的知识点是识别人体形态结构。因此在考试模式上,我们采用标本考试和填图考试来代替传统的名词解释、选择题和问答题等等,这样可以加强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为以后的职业需要奠定基础。
1.3教学效果评定方法
以实验报告(绘图)、标本考核和期末考试综合评价的记分方法,按1:3:6的比例计算期末成绩,同时采用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学生的学习收获情况。
2结果
从期末综合测定成绩来看,有60%的学生成绩为优秀,15%的学生成绩为良好,17%的学生成绩为及格,8%的学生成绩为不及格。统计分析问卷调查反馈信息显示,88%以上的学生认为具有良好的学习兴趣,也得到了较大的收获,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有很大的提高,对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比较满意。
3讨论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职影像专业在人体断面解剖学教学中应结合专业特色和培养方针制定完善的教学体系,如教学方案、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等。同时,应积极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改革传统的考试模式,积极运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友坪.医学高职影像专业人体断面解剖学教学实践与探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09:151+153.
[2]钟斌,浦洪琴,黄秀峰,黄昌盛,黄何华.关于非医学影像专业开设《人体断面解剖学》课程的探讨[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0,03:420-422.
[3]卢慧,陆环,吴江东,杜佳彦.影像本科方向班人体断面解剖学教学方法探索[J].四川解剖学杂志,2010,01:59-60.
篇6
为了培养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的中药鉴定人才,在中药鉴定学实验教改过程中,应加强实验设计(内容和方法)的综合性与创新性,注意实验材料的代表性与可行性、实验技术的基础性与实用性、实验操作的规范性与均衡性、实验报告的准确性与及时性、实验考核的客观性与全面性。
【关键词】 中药鉴定学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品种质量,制定中药质量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一门应用性学科,是中医药院校中药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课,具有很强的综合实践性,实验课是其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中医药院校中药类专业毕业生的中药鉴定实践动手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普遍有所下降,究其原因有多种,如办学规模的日益扩大所致的师资经费的相对缺乏和人均拥有实验仪器数量的相应减少,实验内容以验证理论为主,实验方法以教师设计讲授、学生照章操作为主,实验手段以传统的标本、挂图、投影、显微镜为主[1],从中反映出目前中药鉴定实验教学中存在诸多与培养目标和市场需要相悖的问题,急需通过教学改革加以解决。笔者长期从事中药鉴定学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认为在本学科实验教改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实验设计的综合性与创新性
中药鉴定学实验教材或指导中所编写的实验多为验证式实验,这部分内容与所学理论知识相配套,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但如果这部分内容所占比例过大,往往导致学生的思维过于单一直观,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与发现并解决新问题的创新能力。为此,笔者认为在按专业培养目标设计实验项目和内容时,应尽可能多地考虑实验内容的综合性与方法的创新性。内容的综合性是指实验项目所涉及的知识与技能应涵盖与中药鉴定密切相关的多个学科,如药用植物学、药用动物学、矿物学、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仪器分析、生物技术等,主要应用于单个品种的鉴定,尤其是多来源品种以及常用易混品种的鉴定,如大黄、天麻、麻黄、砂仁、厚朴等的鉴定。通过综合性实验训练,使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与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高。方法的创新性主要是指中药鉴定新方法、新技术的应用。常规中药鉴定方法多为药典法,但有时对某些品种的鉴定还不应拘泥于某一种方法,应探索多种有效快速鉴定的途径。有条件的学校应鼓励学生自主设计、自我完成。通过创设多种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和科学研究的兴趣,从而有目的地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2 实验材料的代表性与可行性
实验材料即样品的代表性是指取样的典型性。样品材料的典型与否直接决定实验结果和质量的好坏。供实验使用的材料可以有多个不同的品种或同一品种的产地不同,但为了反映所鉴定的品种在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及有效成分等方面的特征和规律,必须选用那些特征显著、重复性好、易取易处理且成本相对低廉的具有代表性的实验材料,如鉴定用药材品种往往都选用品质优良、特征显著的道地药材。实验材料的可行性是指取样的可能性和便捷性。可能性主要考虑实验材料的成本和市场供应情况,如果材料成本过高则实际使用的可能性很小,因为多数院校的实验经费紧张而难以承受高额实验支出;若该材料市场供应不足或缺乏则都难以选作样品材料。便捷性主要指取材的方便性。由于实验材料是消耗品,又具有地域性特点,因此从降低实验成本和取材的方便性考虑,常常采用就地取材。
3 实验技术的基础性与实用性
常用的中药鉴定方法有基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此外,还有近年来兴起的生物鉴定法。与上述鉴定方法配套的实验技术包括药材形态解剖观察与描述技术、标本采集、制作与核对技术、绘图与摄影技术[2]、常用理化试剂配制与仪器分析技术、实验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技术、实验报告撰写的规范技术等。在实验项目设计与选择的时候,应该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与特点着重实验技术的基础性与实用性。所谓基础性是指中药鉴定所必须掌握的基本实验技术与技能,如药材及其原动植物的形态解剖、观察、描述、比较归纳的能力,常用显微制片、绘图及摄影的能力,常用理化试剂的配制能力,常用实验仪器的操作能力,实验数据的收集与实验报告的撰写能力等。所谓实用性是指实验项目与内容的选择性和适应性 ,具体地说就是根据不同的专业培养目标或方向选用与之相适应的中药鉴定分析技术,如中药学专业或制药工程专业中药制药方向重点只要掌握常用中药材的基源及性状鉴定技术,而中药学专业中药分析方向则尚需掌握中药显微鉴定及常用仪器分析技术[3]等。
4 实验操作的规范性与均衡性[4]
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是指实验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范和有关规章制度,认真预习,精心准备,准确操作,及时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有关原始数据资料,直至完成实验报告。实验完成的质量好坏取决于实验者操作的规范程度,包括他(她)的准备情况、自始自终的态度以及操作技能。实验操作的规范性首先必须从带教老师做起,只有实验教师操作示范准确,指导具有启发性,才能使学生掌握标准的操作规范,有目的地验证理论并经自主思考而进行有创造的实验设计和研究。实验操作的均衡性是指本学科实验项目所涉及的操作内容和技能训练应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具体地说包括中药基源和性状鉴定所需的形态分类学或细胞染色体分析实验,显微鉴定所需的组织解剖学实验、理化鉴定所需的定性定量分析实验,生物鉴定所需的DNA相关技术分析实验以及综合设计所需的中药炮制、药理等实验操作。在设计时应注意实验操作的规范性与均衡性,操作的规范性是实验的基础,均衡性则是实验全面性的保证,这对于高职学生的技能提高而言尤为重要。
5 实验报告的准确性与及时性
当实验人员按计划、按步骤完成某一规定实验项目后,通常都要撰写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准确性是指必须强调实验方法的科学性、实验操作的规范性以及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要实事求是地记录、分析和综合实验现象、数据及结果,发现问题和总结规律。实验报告的基本内容包括实验目的与要求、基本原理、仪器与试剂、实验材料、实验内容与步骤、实验结果与讨论,作业与思考、实验时间与人员等。撰写时要求使用统一格式的A4幅报告纸,应用钢笔或圆珠笔书写完成,作图报告用HB或2B铅笔完成;对于生药材料要写明基源或生药拉丁名;报告正文部分主要记录实验操作过程及结果,注意文字记录部分要求条理清楚、重点突出、结论明显,绘图部分要求布局合理、文字简洁、图形逼真、结构清晰、比例恰当、线条均匀一致、点小而圆,立体感强,形态结构名称常用平行直线标注在图右侧,每幅图下方应注明标本名称、部位及放大倍数或比例[5]。上述注意事项与报告的准确性密切相关。其次,报告呈交和批改的及时性也十分重要。实验者在实验结束后应及时综合分析和总结本次实验的成败得失,并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及时送交指导老师批改评阅。一旦迟写迟交报告,既影响报告撰写的质量和学习的效果,又影响教师的及时批阅和集中评析。当学生递交报告后,指导教师应及时认真批改,并在下次实验前进行集中讲评,总结经验教训,特别要强调实验过程中易误操作、误处理的相关事项,为学生逐步掌握本学科实验研究的方法和操作技能奠定基础。
6 实验考核的客观性与全面性
中药鉴定学实验是中药类专业一门重要的实践课程,一般要求单独考核记分。因此,实验考核的客观性与全面性不仅与被考核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分直接挂钩,而且还直接影响到本次考核能否反映出学生实际所掌握的实验技能以及整个实验教学的质量。本学科实验考核的主要内容包括常用药材的性状鉴别能力、显微鉴别能力、理化鉴别能力以及常用实验室仪器操作能力。实验考核的客观性主要指考核方法的科学性和考核内容的全面性,通过考核记学分能真实反映学生的综合实验技能,如药材性状考核的方式宜每人单独进行,从常用药材及饮片中随机抽取100~300种各类品种,同时应选取一定数量性状相似同科属或不同来源的药材以及不同炮制品作为考核内容,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选用一定数量常见易混药材或饮片。考核的全面性应重点突出反映学生实验研究的基本操作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它不仅体现在内容上,而更重要的是考核的效果和所起的作用。综合考虑考核的客观性与全面性,将有利于促进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中药鉴定专门人才。
综上所述,在中药鉴定学实验教学改革过程中,应注意实验设计的综合性与创新性、实验材料的代表性与可行性、实验操作的规范性与均衡性、实验报告的准确性与及时性、实验考核的客观性与全面性,这对于提高中药类专业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与科研素养具有普遍的实践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红霞.中药鉴定学实验教学综合分析与探讨[J].中药鉴定理论与实践,2003,1:264.
[2]赵奎君.生药学实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8:72.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药学专业教学改革研究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70,75.
[4]张贵君.中药鉴定学实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前iii.
篇7
关键词 高职护理 解剖学 实验教学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医学基础学科,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主要讲述人体器官的形态结构、相关功能等,是临床学科的基础。实验课教学不但能使学生直观得获得解剖学的基本知识,还可以营造出与人体接触的真实情景,如何在有限的课时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达到培养“复合型、实践型人才”为目标,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结合护理专业学生的特点,对如何提高实验教学效果,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分析。
1 重点内容与护理专业特点相结合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在全面了解人体结构、主要器官形态特点、功能及其各个结构之间的相互毗邻关系的基础上,应紧密结合护理专业特点突出实用性,增加与护理操作、治疗、抢救、生活护理等需要的临床实际应用内容。例如,四肢骨易骨折的部位、肌肉注射部位和坐骨神经的走向、插胃管和导尿管的等护理操作、动脉注射和静脉注射急救时的重点血管。
2 重点讲授体表标志
人体常用的体表标志及深部结构在体表的投影,对正确的护理操作具有重要意义。要求学生对照自身和同学间相互对照,进行体表标志的观察和触摸,并结合临床上的应用,使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书本中的描述。如胸骨角、甲状软骨、颈部气管、心尖搏动点等等。
3 联系护理临床实践教学
学习基础课的目的就是为临床实践打基础,联系临床更能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中要针对性的选择典型临床病例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肝门静脉侧枝循环,解释肝硬化出现呕血、便血的原因;心脏体表投影与心包穿刺。
4 注重操作与动手能力的培养
解剖学是形态学科。因此解剖模型、标本和活体观察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结合日后临床护理的应用,配备护理解剖学有关的注射、插管、穿刺、生活护理等操作的专用标本,突出鲜明的专业特色。在实验课上要求每一位学生必须亲自动手触摸和观察标本,克服害怕和恐惧的心理,老师正确引导,示教后可先分组观察后再亲自动手触摸和观察标本。护理专业学生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更要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标本模型考试是检测和督促学生掌握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
5 注重实验教学管理
建立实验课的考核制度每次实验课做好考勤记录,学生要衣着整齐,不迟到早退,保持良好的行为风尚;课前提问,课间讨论,课后总结;实验报告要求认真完成,把实验考核记入总成绩,引起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观看教学录像每次提前通知学生实验课的主要内容,要求他们预习,并组织观看相关的教学录像或VCD,充分利用学校先进的电教设备(多媒体),发挥现代视听教学的优势。加强教师巡回示教指导每周的实验课,分班分次,由专职实验教师辅导。教师除了讲解示教外,要及时巡回指导,为学生排忧解难,答疑解惑。
参考文献:
篇8
九年制义务教育生物教材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增加了大量的实验,其目的在于加强生物学科的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所谓实验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操作能力:熟练使用显微镜、解剖器、安装实验装置、自行设计各种实验步骤、采集制作植物、动物标本;②获得知识的能力:即在实验过程中通过聆听、观察、阅读、质疑、记录分析实验结果等途径获得知识的能力;③整理分析能力:通过表解、图释记录实验的结果,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整理,找出实验成败原因,并能解释实验现象,写出实验报告;④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应用与实验有关的知识寻求解答问题的能力。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呢?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我首先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采取以下不同的组织形式,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1.模拟实验:刚进中学的初一学生好奇心强、好动,他们做实验时,注意力分散在实验仪器及用品上,不注意听讲、看老师的示范,在实验过程中不认真操作,观察实验现象不细致。此时,我一般采取模拟方式进行实验。如《显微镜的作用》一课,先讲解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操作显微镜时边讲要点、边做示范,学生边模仿操作。这样模仿操作完显微镜后,再让学生独自操作一两遍,经过几次这样的训练后,学生就基本上学会使用显微镜了。模拟实验教学方法的好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
2.分段实验:在模拟实验的基础上,再以分段实验的方式训练学生。如在《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细胞》一课,把实验分为制作并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制作并观察蕃茄果肉细胞、观察叶表皮永久装片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实验过程是老师先讲实验操作的要领、做示范,然后学生再独立操作、观察。学生操作观察时老师巡回辅导,一个阶段完成后再进行下一个阶段。各个阶段完成后,老师以问答的方式让学生说出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洋葱表皮细胞近似长方体,蕃茄果肉细胞近似球体,叶表皮细胞形态不规则,但它们都有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老师再补充说明,植物细胞都有细胞膜,但由于它太薄,而且紧贴细胞壁,用光学显微镜是不易观察到的,最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不同的细胞形态不同,但它们都有相同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分段实验不仅给学生提供独自操作的机会,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能力,而且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逐渐学会观察实验现象,收集实验资料,归纳总结得出结论,从而主动获得知识。
篇9
1.1启发学生思维
在牙体解剖学教学过程中采取“启蒙式”教学方式,应充分注意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内容衔接,注意知识点的实际运用和融会贯通。理论教学中,针对重点和难点给学生设计课后思考题,通过课后复习和自学使学生加深对重要概念的理解。在实验教学的点评环节中采取学生自我点评、学生之间互评、教师补充总结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石膏牙雕刻点评环节中,我们将一个小组学生的实验作品不记名收集后摆放整齐,让学生相互讨论,并挑选出雕刻最好的5颗牙和最差的5颗牙,学生以自由发言的形式列举这两组牙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随后再让学生将各自的作品领回进行修改。这种形式一方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领回自己的作品之后现了更多之前没有发现的问题,另一方面不记名的点评方式也避免了对个别学生自尊心的伤害。教与学是教学流程中的关键,教师需特别注意学生的接受能力。因此,教师在点评后应让学生做好书面的自我总结,这样往往能起到良好的启迪作用。
1.2明确学习目的
众所周知,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有专业理论指导、具备手工业务能力、善于独立思考的义齿手工业者。因此,对我校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口腔解剖生理学学生的综合评价包括以下几部分:理论笔试、实验作品、实验报告以及离体牙辨认考试等[4]。其中理论笔试占60%,实验作品和实验报告占30%,离体牙辨认考试占10%。这在很大程度上能提高学生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真实体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减轻学生的思想负担。牙体解剖学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带领学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自主高效的学习方法,这种教学模式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开了一个好头。
2建立系统性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
2.1在理论教学中导入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目前,教材常用5个面的平面图和浮雕图表现牙体的立体解剖形态,因此牙体形态教学的难点之一是如何教学生理解平面图形,正确绘图,并把平面图像整合成立体实物。在教学资源较为有限的前提下,通过多种途径收集多媒体素材(扫描图片、照片、拍摄视频等),利用图像处理软件经过细致加工和处理后,充分运用到计算机辅助教学中;对教师进行多媒体课件制作方面的培训,不断提高教师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水平。通过丰富的多媒体课件,能使以往用语言较难表述的内容以更加直观并多样化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还加深了其对知识的理解。
2.2在实验教学中导入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全套的牙体雕刻多媒体课件以及牙体雕刻视频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学生人数过多而导致的示教效果差,或是因分组示教而耽误时间等问题,能够有效提高实训质量和效率,因此实验课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传授正确的操作手法,针对重点步骤和难点步骤有选择性地进行示教,同时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辅导,从而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我们强调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而不是过分依赖,所谓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即计算机应该起到锦上添花的辅助作用,而不是完全替代传统教学方式。当然,学校在提高教师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教师教学基本功的训练。
3建立“各取所长”“、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师资整合教学模式
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专业特长,提高教学质量。在理论教学中,我们选择课堂教学经验丰富、讲授娴熟的副教授作为主讲教师;在实践教学中,选择参加过专业培训、操作能力强的教师。同时,教研室为每位青年教师制订了详细的培养计划,规范听课、跟课、试讲制度,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整体素质。为了充分引进校外资源,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我们定期选派专业教师参加各种培训班、进修班,组织教师集体参观学习等。几年来,已有多名教师赴第四军医大学、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日进齿科、现代齿科等多所国内著名口腔院校及培训机构深造学习,在不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同时也丰富了牙体解剖学教学资源,完善了教学理念。在“走出去”的同时,我们还多次聘请校外资深教授、专家等亲临我校,对我们的教学模式、学生作品进行点评和指导,通过多种渠道充分整合校外有利资源,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
4建立循序渐进、融会贯通的实践教学模式
4.1实践教学的循序渐进牙体解剖学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实践教学方面,经过几年的探索和总结,我们在实验课的课时量、教学内容、教学顺序上做了多次调整。目的是能够最终实现让学生“带着兴趣走进来—明确目的钻进去—满怀信心走出来”的实验教学目标。在牙体解剖学的实践教学中,石膏牙雕刻项目是重中之重,如何提高石膏牙雕刻项目的教学成效是我们长期努力的目标。经过第一轮的实践教学,我们发现学生实验作品最主要的问题是对牙体外形平面轮廓的把握不够准确。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在课内外都增加了牙体外形轮廓描绘训练,甚至将多个牙位5个面外形轮廓的描绘作为实验课的考核项目,从而引起了学生的充分重视。另外,我们还适度增加了四面体成形前的实训课时,并严格把关。针对学生缺乏对牙体形态立体感的理解能力这一问题,我们聘请了外校的专业教师为口腔工艺班的学生开设了美术与雕塑课程,以更加专业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立体感、空间想像力以及素描基本功,明显提高了学生在石膏牙雕刻中对牙体立体感的把握能力。另外,我们的实验课教师还精心制作了不同倍数的石膏牙雕刻步骤模型、标准模型、牙体堆塑模型等,从而丰富了实验教学用具,提高了实验教学成效。
4.2强调牙体解剖学与修复工艺学课程内容的衔接牙体解剖学课程中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和要求需一直延续到修复工艺学课程中,由此不断强化学生对牙体形态的把握能力。我校的各门课程中,凡是涉及牙体外形轮廓方面实验项目所使用的模型、教具等在外形轮廓上都是统一的,有很多教具是教师自己精心制作的。由此,牙体解剖学的教学成效在后续修复工艺课程中也能得到很好的体现。例如,通过加强牙体雕刻以及牙列雕刻的训练,在可摘局部义齿蜡牙塑形、固定义齿蜡冠制作、金属烤瓷全冠筑瓷等操作中,专业教师都感到轻松了很多。只有充分理解并掌握了标准的牙体解剖形态,才能更灵活自如地重现天然牙体形态。近年来,各实习单位对我校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在牙体塑形方面的评价普遍较高。
5建立两个专业相互促进、相互激励的教学模式
篇10
Beauty Professional Human Anatomy
450064 Zheng zhou Shu qing Medical College HenanZhengzhou
Hou Xiao liPeng Guo WenZhang Jia liangLiu ChaoLiu XueZhang Ling Ling
【摘要】通过分析高职美容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围绕美容专业培养目标,从课程体系建设向突出专业特色、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好方式、改革考核方法等深入探讨,以期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自学意识和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美容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的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美容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
【Abstract】Through the analysis of vocational professional human anatomy of the main problems, surrounding beauty professional training target, from system construction to the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optimizing contents, improving teaching way, reforming examination methods has carried on the deep discuss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explore beauty professional human anatomy teaching reform ideas and methods.
【Key words】Beauty Professional; human anatomy; teaching reform;
高职高专美容专业人体解剖学研究正常人体各部分形态、结构、位置等,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包括系统、局部解剖两部分。目前我校人体解剖学教学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内容多,复杂抽象,学时少;学生重视程度不够;考核方法不能有效地检查教学效果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因此,本着适当、适度、符合专业特色的原则,本研究从教学方法、考核手段等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依据专业特色,制订教学方案
不同专业所针对的工作岗位不同,而不同岗位对专业能力的需求也不尽相同。为就业服务的高职教育必须尊重这种客观事实,有针对性地对教学课时、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等制定合理、适用的教学方案。而且每年随着新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岗位需求的变化对教学方案进行适当的修订,使其与专业教学目标相适应,形成一个具有高职美容专业特色的纵向平行、极具灵活性的教学方案体系。
二、结合专业特色,优化教学内容
在当前课时缩短,学时数减少的情况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等同于医学类专业人体解剖学的授课方法,保留系统解剖学中各章节内容的主线和框架,以够用为原则,删减了高深和繁琐的内容,课堂学时分配尽量向运动系统中的头面部骨骼和肌肉等相关章节倾斜。针对美容专业实践性强、操作范围表浅的特点,美容局部解剖学中头面部、胸部等等应作重点讲解。
三、结合课程特点,改革教学方法
利用现代先进的多媒体网络技术代替传统的教学方式,将教学内容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展现于学生眼前,大量形象的图片、影像资料,不但省去了占用的课堂讲授时间,而且更直观、生动的展示了知识内容,从而弥补了教学学时相对不足的现状,增加了课堂知识含量,提高了上课效率。
四、调整教学计划,保证课程的连续性
充分考虑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知识的连续性,将系统解剖学安排在第一学期,美容局部解剖学提前到第二学期进行。从教学效果来看,由于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两门课程的授课时间在同一学年度完成,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更好地连续性和系统性。强化了学生对系统解剖学知识的记忆,避免了学生解剖操作的盲目性,减少了教师过多的重复性教学,增加了学生解剖操作的时间。
五、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动手能力
为避免学生重理论、轻实验的学习方法,改变过去以理论考试成绩“一锤定音”的做法,将学生的实践评价计入期末总成绩,占30%,实践评价又分每次实验课的操作分、实验报告分和最终的标本考试成绩,标本考试的方法是学生随机抽取试题卡片后给予2~3min时间思考,然后根据卡片上的问题在标本上指认相关结构,教师视回答准确度给予打分。
六、模拟美容手术,进行尸体解剖
美容局部解剖学与美容外科手术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前者是手术操作的基础,后者是局解知识的运用,模拟美容外科手术进行尸体解剖是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环节,为此,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美容外科手术为主题,设计模拟美容外科手术的实验,如眼睑、鼻部、女性的解剖等,要求学生按照美容手术的操作步骤、运用层次解剖的方法进行相关局部解剖,把尸体解剖和美容外科手术操作结合起来。
七、改革考核方式,课程测试过程化
充分响应“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观,进行考核方法改革,以过程化测试代替终结式测试,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检验,将日常作业、课堂表现、阶段测试等按比例赋予分值,与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作为最终成绩,做到对学生全方位的考察与检验。过程测试使学生更认真的对待每一节课、每一个知识模块的学习,不断自觉地巩固所学知识,在有限的课时教学中全面提升自身的知识掌握能力。
总之,高职美容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应当按照专业和基础相结合、建设和社会相结合、服务和科研相结合的思路,既要以传统的解剖学为基础,又要结合美容专业特点有所创新,开阔视野,不断提高专业素质,让学生懂得学、学得懂、学得快,让课堂教学取得最佳效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向义.美容局部解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
[2]宋宇,张立忠.解剖教学中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J].长春医学,2008.
[3]汤桂成,艾寿坤.局部解剖学与外科手术学相结合教学与学生学习能力培养[J].医学教育,2005: 56-74.
[4]赵士杰,许向亮.局解教学与临床相结合的实践与思考[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6:71-72.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