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报告评语范文
时间:2023-04-04 01:00: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实验报告评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我校语言文字领导小组根据天山区语言文字工作第三阶段的要求,对照乌民语(2003)11号文件《乌鲁木齐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自查自评工作的范围、内容和程序》的内容,以我校的语言文字工作进行了自查自评,现汇报如下:
1. 成立领导小组,制定有关制度和实施方案
为保证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根据上级的要求及我校的实际,制定了工作实施方案,确定了各阶段的具体任务。制定了行文规范制度、信息报道制度等规章制度。
实验小学语言文字领导小组成员及机构:
(1)领导小组成员:
组 长: 刘 槿
副组长: 雷 林、田征、梁丽华
组 员: 刘 槿、雷林、田征、梁丽华、秦 江、各教研组长
(2)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办公室设在教导处,由教导主任兼办公室主任。
2. 普通话成为学校的教学语言和校园语言
我校是一所汉语系学校,在各学科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都用普通话进行教学。学生在学校参与的各类活动及交往,也均使用普通话。各学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能熟练、准确、规范的用普通话进行表达,在语文等学科将普通话口语作为学生学业考核内容之一。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如班队会评比、演讲比赛等,熟练、正确、规范使用普通话是重要评判标准之一。现我校学生能说比较标准的普通话。
3. 加强对教职员工普通话的培训和测试,将普通话和文字运用
作为业务考核内容,作为新教师录用的标准之一
根据语言文字工作的通知精神,我校将普通话作为我校的教学语言及校园语言,将普通话合格设为教职工业务考核和录用的条件之一,学校教师现全部通过了普通话测试,合格率达100%。学校注重教师业务培训,将“三字一画”、朗读作为业务培训的主要内容之一,开展竞赛活动,促进教师普通话和文字书写、应用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学生能运用普通话较为流利地进行表达。
4. 学校各类标牌、印刷品等处用字规范
学校对校园内的标语、各类标示牌、宣传橱窗及印刷品进行了自查,字体、字型均符合标准,对发现的个别问题及时纠正,并按上级要求印制了永久性标语。
5. 教师板书、批改作业、书写评语符合用字规范,学生认识
并正确书写所学规范字。
学校在评课标准、作业检查制度中,把书写规范作为评判标准之一。学校对教师的作业、评语和学生作业本进行了检查,并在教师中认真组织宣传使用普通话和正规语言文字活动,让教师把文件精神要求带给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在日语言交流中使用普通话,在一切活动竞赛及日常学习作业中按规范要求写字、用字。
6. 在师生中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
组织教师学习了一系列语言文字的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将语言工作纳入到精神文明建设和综合治理的工作中, 在学生中宣传规范用语、规范用字的重要意义,制作了宣传板报,在全体教师中进行了语言文字法规测试。
以上是我校开展语言文字工作的自查情况汇报,恳请上级领导在实地检查时提出宝贵意见,促进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再上台阶。
篇2
摘 要:该研究在数字媒体理解算法验证平台、智能视频监控应用示范和网络互动电视搜索应用示范等方面已取得成果,并在相关核心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在数字媒体理解算法验证平台方面,该研究采集了超过2 000 h的影视视频数据,主要为影视播出节目内容,累计多媒体数据已经超过20TB,为算法验证平台提供了充足的数据支持。该研究的团队还积极参与组织了国际算法评测活动,并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智能视频监控应用示范方面,针对实际应用场景,该研究深入研究了单摄像机条件下车辆的检测与跟踪、多摄像机条件下融合、跨摄像机条件下对齐算法和时空联合特征提取等算法有效地提升了监控系统的性能。 在网络互动电视应用示范方面,该研究成果已在东方有线后台试运营,并在与中国电信IPTV进行了视频搜索后台合作研发,预计明年初进入实际部署阶段。
关键词:数字媒体理解 算法验证平台 智能视频监控 应用示范 网络互动电视搜索
Abstract:We made fruitful progresses in the Digital Media Understanding Algorithm Evaluation Platform,Intelligent Surveillance Video Analysis System and Interactive IPTV Search System, with breakthroughs in key technologies that are related to these areas. Our team managed to publish 9 important papers, including 4 on top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onference International Joint Conferences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JCAI), 1 on another top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onference Twenty-Seventh Conference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AAI) and 1 on IEEE Transactions on Multimedia. These outstanding results build a solid ground for the following research work. In the Digital Media Understanding Algorithm Evaluation Platform part, we collected over 2000 hours of video data, making the total amount over 20TB. These data greatly supported our research work. We also participated in organizing several International Algorithm Evaluation Contests, which gained the project a wide-spread reputation. In Intelligent Surveillance Video Analysis System, we studied several topics to improve robustness of the system, including Vehicle Detection and Tracking under Single Camera, Video Fusion and Registration under Multi-Cameras and Spatial-Temporal Feature Extraction algorithms. In Interactive IPTV Search System, our research results are implemented in the backend of Oriental Cable Network (OCN), the Cable TV Service Provider in Shanghai. We are also developing search servers for IPTV systems of China Telecom, which will be brought online early next year as planned.
Key Words:The digital media understanding algorithm evaluation platform;Intelligent surveillance video analysis system;Interactive IPTV search system
阅读全文链接(需实名注册):http:///xiangxiBG.aspx?id=50098&flag=1
篇3
一、中止SFAS157《公允价值计量》的潜在影响
针对当前甚嚣尘上的对公允价值计量的存废论争,SEC首先明确区分了SFAS 157即公允价值计量指南与公允价值会计之间的关系。指出,SFAS 157仅仅定义了公允价值概念,确立了计量公允价值的框架,并拓展了与公允价值计量相关的披露要求;该准则本身并未作出任何采用公允价值会计处理的要求,而仅是应用于那些其他特定GAAP已经要求或允许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场合。0由此,中止SFAS 157本身将不会消除任何应用公允价值(或调到市价)会计的要求,所消除的仅是如何计量(或得到)公允价值的应用指南,并同时消除针对公允价值的有益的拓展披露。
SEC回顾了过去FASB开发SFAS 157的初衷――应对委托人增加公允价值计量一致性与可比性的要求。即对于美国GAAP(SFAS157前)要求或允许使用公允价值的场合,存在着制定一套通用的公允价值计量指南的需求。在SFAS 157前,美国GAAP中多处对公允价值作了前后并不一致的界定,指导应用此类存在出入的公允价值概念的指南则十分有限,且分散于诸多会计公告中。定义与应用指南中的差异引致了公允价值计量的不一致性,后者又增加了当前美国GAAP的高度复杂性。作为对公允价值定义与计量一致性需求的回应,SFAS 157中的有些概念在不同程度上是原先准则中已经存在的。其改进之处在于澄清了公允价值的定义。并提供了额外的披露与实施指南。如早前的许多文献已经形成共识,公允价值是自愿买卖双方之间的当前交易价格,但在应用时未清晰界定是采用脱手价格还是买人价格。SFAS 157则明确界定公允价值是脱手价格。并强调使用市场参与者(而非特定主体的信息)与主市场(或最有利市场)以限定市场价格。又如,在计量公允价值时,早先的准则明确将相同资产或负债的可观察市场价格优先于其他类似资产或负债的价格和模型基础的估计,但并未提供对类似项目的价格与模型基础估计之间相互关系的明确且统一的指南。或者明确表示,计量公允价值的估值模型应最大程度地使用可观察输入变量,最小程度地使用不可观察输入变量,也不存在统一的披露要求(尤其是与第三层次估计相关的披露)与实施指南。SFAS 157则通过引入公允价值层级概念,明确区分了各层次输入变量的使用,并厘清、拓展了披露要求。当然,SEC承认,SFAS 157在前后一致地应用计量框架方面多大程度上是成功的,尚存在着争议。如,虽然该准则将公允价值界定为脱手价格,应用指南中的某些示例却采用了买入价格或使用价值。只要存在类似的前后不一致之处,公允价值估计中的不可比性便不得不在某种程度上延续下去。
但对这些问题的担忧并不表明SFAS 157应予以中止。SEC列举了三个主要的潜在后果:(1)中止准则实质上消除的是计量与披露的应用指南,并不能消除包含于许多其他准则中的应用公允价值会计的要求(有些场合是选择权)。(2)中止SFAS 157存在从目标导向的准则转向纯原则性准则的风险,即将导致与如何遵循其他此前已经存在的要求(或允许)使用公允价值的准则相关的指南减少。在多年前关于原则基础与规则基础会计准则制定模式的研究中,SEC已经得出结论,纯原则性的准则常因缺少可靠实施该原则所需的指南,在经由报告主体基于多种因素的主观判断与应用后。令财务报表的可比性遭受严重损失。在当前非活跃市场环境下,市场参与各方已提出对更多实施指南的强烈要求,消除旨在规范一致应用的公允价值计量指南而偏向纯原则基础准则显然与这一需求相悖。(3)中止SFAS 157潜在地消除了准则已经拓展的有益的披露要求,如公允价值层级中第三层次估计所采用的假设,第三层次估值对假设变动的敏感性分析。这也与委托人提倡的更多额外信息披露不相符。消除经准则约束的强制性披露要求,报告主体是否会在自愿基础上主动披露更多信息(尤其是与公允价值估计相关的)呢?SEC公司融资部在2008年3月与9月“致CFO信”中有关披露问题的调查表明,公司几乎未对监管层要求的提供更多自愿性的敏感性分析的披露进行回复。SEC将企业界的此类回复不足归结为所要求的更多披露是自愿而非强制性质的。并且,避免(因缺乏准则的清晰界定)由不精确的披露引起潜在的诉讼成本也可能减少了公司管理层在自愿基础上提供额外披露的激励。尽管更多披露将明显有利于资本市场。
笔者认为,作为一种计量属性,公允价值是有用的。只要金融产品与衍生产品存在,公允价值就有用武之地。正如多年前FASB在SFAS 133中所言,公允价值是金融工具最相关的计量属性,对于衍生金融工具而言,公允价值则是唯一相关的计量属性。既然SFAS 157只是一份关于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准则,便不应中止或废止其使用。不过,该准则中的第三层次估计的存废则有商榷的余地(如果应用第三级估计而获得“公允价值”。不在报表内确认,仅在报表外披露,又当别论)。
二、公允价值的备选计量方法
近期针对公允价值备选计量方法的建议颇受关注,包括对特定金融工具回归历史成本基础计量、使用“滚动平均”(wiling average)而非当前特定时点的公允价值法以及“基础价值”法(fundamental value,有时又称使用价值,以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为基础)。在分析上述建议的可行性之前,SEC首先引介了FASB与IASB(简称理事会)联合概念框架项目(C阶段“计量”)中对可能计量基础的初步讨论,并结合SFAS 157中的公允价值概念进行比较(鉴于联合概念框架项目计量阶段的成果时有更新,在适当处本文作者作了补充)。
一是联合概念框架项目中的备选计量基础。在理事会的改进概念框架项目中,C阶段致力于计量问题。当前,理事会确立了以时间
为架构的九个备选计量基础(表1),但并未使用人们所熟悉的“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概念。理事会指出,在讨论过程中关于“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术语的使用几乎未达成共识。争议存在于,同一个一般性术语(如历史成本或公允价值)可以参照多个不同的计量基础,每一个计量基础则又可产生诸多潜在有差别的应用方式,因此,采用一般性术语将可能引起交流或理解中的错误。但理事会亦认为,“历史成本”概念可以由表中与“过去”相关的计量基础(过去的买入价、过去的脱手价及修正的过去金额)来表示。类似的,公允价值在一般意义上的理解可以由与当前相关的计量基础(当前的买人价、当前的脱手价、当前的均衡价格及使用价值)来表示。当对公允价值作上述演绎时,却无意问引致与美国GAAP的潜在冲突:因为在SFAS 157中,公允价值被明确地界定为特定计量日的当前脱手价格,是从市场参与者视角对与资产相关的未来(经济利益)流入(即资产出售)和与负债相关的未来(经济利益)流出(即债务清偿)的当前预期。排除了对当前时点其他价格的使用。而当前的IFRS则并未明确将公允价值定义为脱手价格或买入价格。
SEC对联合概念框架中备选计量基础的分析从两个维度展开:关注时间导向(time orientation),即比较过去价值与当前价值的概念;分别讨论各时间导向内的多种计量方法。
(1)过去价值与当前价值:概念的比较。SEC认为,若抛开与计量相关的应用问题不论,纯粹的历史成本会计模式(a pure historical cost accounting model)完全以过去的价值报告资产负债表,纯粹的公允价值会计模式(a purefair value accounting model)则完全以当前价值报告资产负债表。两种纯粹的模式以不同方式向股东传递有关公司价值的信息,但均面临实施问题。如,在纯粹的公允价值会计模式下,资产负债表是向股东传递公司当前价值信息的主要工具,收益代表“经济收益”(economic income),即描述当前资产负债表的价值变动。在这一模式下,实施方面的困难集中于获取资产负债表项目的恰当的当前价值,这涉及多重估值与判断问题,尤其是活跃市场可能不存在或销售预期不能成立的长期资产。如财产、厂房或设备(PPE)。而在纯粹的历史成本会计模式下,收益表成为向股东传递“已实现”收益的更主要工具。收益将不再代表股东的“经济收益”,而是通过从供应商处买人要素、按公司业务模式进行转换并将最终产品出售给客户这一过程中所增加的价值。收益不再表示“商业计划预期结果的(当前)价值。而是对执行商业计划已经采取的进程进行报告”。由此,资产负债表并不必然是对价值的表述,而是收入与费用配比过程的副产品。在这一模式下。实施方面的挑战集中于恰当的配比、预测和对必要报酬率的估计(用以折现未来收益)。但多重判断问题同样存在(如收入确认、应计与递延项目及分配)。
此处,SEC指出了纯粹公允价值会计模式的一个缺陷,即其与典型的公司作为持续经营主体的业务模式存在不一致性,对公司的持续经营假设与使用脱手价格来尽可能“准确”地捕获资产及负债的当前价值存在潜在冲突。SEC也认为,两种纯粹的会计模式在方法上的根本差异很可能促成了美国GAAP与IFRS中混合属性模式的长期存在,因为混合属性会计的使用可视为与以下信念相一致:“当客户的首要信念为‘价值是从已在买人价格之上发生增值的脱手价格中所收取的金额’时。采用公允价值是不恰当的;但是,‘当价值来自于财产权利与义务,且价值在这些权利与义务的市场价值波动中发生了增加或减损’时,采用公允价值则是恰当的”。SEC认为,金融机构的衍生品与交易性金融资产采用调到市价会计的要求便是遵循了后一原则。
但即便如此,SEC对两种模式的倾向性意见十分明显。如在论及纯粹的公允价值会计模式时。SEC认为这一方法是与SFAC No.1《企业财务报告的目标》中阐述的目标相一致的,即“提供一个主体的经济资源、对这些资源的要求权(企业向其他主体转移资源的义务和业主的权益)以及改变资源及其要求权的交易、事项与情况影响的信息”。又如,论及方法上的差异导致会计准则制定面临重大问题时,SEC认为,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似乎已经确定其概念上的倾向,SFAC No.6《财务报表要素》与IASB《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均隐含资产负债表为第一位,均以经济资源界定资产与负债,而收入与费用被界定为资产与负债的变动。因此,即便意识到在某种程度上利益相关方并不接受公允价值概念,且在财务报告中持续使用当前价值概念将很可能争议不断,SEC仍然强调,“继续使用当前(公允)价值与这一概念上的倾向是一致的”。于是,SEC在研究报告中似乎不仅维护着公允价值计量(SFAS 157),也支持着公允价值会计。但笔者认为,此处SEC的倾向已经偏离了应有的客观、公允立场,出于维护SFAS 157(实为准则制定权)目的而走得过远了。某一属性的计量不等于某一属性的会计,只有某种可用货币计量的属性同确认结合起来,才可称其为历史成本会计(全部或大部分项目的确认采用历史成本计量)或公允价值会计(所有或大部分金融工具及衍生工具皆应用公允价值计量并予以确认)。公允价值会计的本质特征――调到市价或盯住市场,其对财务会计与财务报告的最重要影响是将估计和重估价或后续计量这两个财务会计力求避免的步骤带进了会计,由此动摇了财务会计的本质特征。因此,公允价值会计并不恰当。然而,纯粹的历史成本会计已不可能,亦无必要,当前所应实行的是以历史成本为主的混合计量属性下的会计模式。
(2)过去价值与当前价值下的计量方法。如表1所示。在当前价值的时间架构下存在四类计量方法:当前脱手价格、当前买人价格(如重置价值)、当前均衡价格(如有效、完整且完善市场中所假设的公平交易价格)与当前使用价值(如以折现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为基础)。SEC在研究报告中潜在地将后三个计量方法作为公允价值的备选项,容易产生混淆。如SEC指出,“SFAS 157下的‘公允价值’可简要描述为特定计量日的当前脱手价格。当讨论金融工具投资的会计处理时,可施以备选的当前价值,包括当前买人价格、当前均衡价格和当前使用价值”。SEC给出的解释是,当前价值下的四类计量方法是彼此相互关联的。譬如,资产的现行脱手价格是主体在当前出售其资产将会收取的价格。但该交易有一个交易对手方(尽管是假设的),该对手方正在支付一笔金额用以购买该项资产(即当前买人价格)。类似地,当考虑购买或出售资产时的要价或报价时,理性决策者在理论上均会对所涉资产相关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折现值进行估计(即当前的使用价值)。虽然基于在使用经济资源时一方对另一方的相对优势可能存在价值上的差异,但至少在理论上,当前脱手价格、买人价格、均衡价格以及使用价值的估计应保持彼此间的相关性。
在“过去的价值”方面,“历史成本”则经常采用过去的买入价格这一形式,即主体作为过去交易的一方,因购买一项资产而支付的价格,或者,因产生一项负债而被支付的价格。然而,历史成本也经常面临计量困难与不确定性。如,主体须对以下情形作出判断:资产负债表价值是否应描述那些与并购相关的商品或服务而支付的价格;当交易发生于多个期间时可能发生什么情况;如何将―个单独的交易价格分配于多项个别的资产与负债;如何将价格的一部分分配于后续会计期间(根据摊销或折旧会计规则);如何处理暂时性或非暂时性的价值变动。因此,实务中的历史成本已非一个纯粹的过去买入价格,而是过去的买入价格经过分配规则、会计惯例和对许多潜在事项的判断等调整后的演变额(variations)。并且。当现行价值低于历史计量时,须考虑减值条款,由此形成以成本或公允价值孰低为基础对资产进行会计处理的要求。
二是消除公允价值(回归历史成本)抑或修正当前价值计量。SEC将近期改进公允价值的提议,如以成本(或在无报价或市场流动性不足时以成本为基础)计量某些金融工具、“滚动平均”的公允价值法和“基础价值”法,归纳为两大主题:(1)对某些或全部资产与负债,消除公允价值计量,回归历史成本基础;(2)修正当前价值计量,以对某些市场条件作出调整。这两个主题均与广义的恰当计量基础问题相关。
消除公允价值计量、回归历史成本基础的建议主要基于公允价值会计所面临的挑战。这些挑战集中于四个方面:(1)当不存在市场报价时公允价值会计的潜在不可靠性,并导致财务报表可比性与可靠性降低;(2)公允价值会计将增加报告收益的波动性;(3)以当前价值(尤其是以当前脱手价格)计量资产及负债和公司将作为一个持续经营的主体继续其经营活动的预期存在不一致;(4)在市场萧条时期。公允价值因低估金融工具的“经济价值”而引起对公允价值产生顺周期效应的担忧。SEC结合从多种途径(如公开会议、评论信件及学术研究)获取的关于公允价值信息对投资者有用性的证据,总体上否定了这一“消除”建议,认为该建议将很可能增加投资者的不确定性并降低其信心。更大的不确定性则很可能负面地影响债务与权益性证券的价值,并潜在地增加市场参与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由此进一步影响市场流动性。SEC认为,鉴于投资者已经增强其对风险与不确定性的厌恶程度,当前消除公允价值信息将使有用信息从投资者处移开,而此时该信息对投资者仍然有用(或可能更为有用)。中止公允价值会计并不必然能使公司从定期测试减值损失中得到缓解。如果资产减值测试被视为中止公允价值会计的一部分,那么后果很可能是,在已知信用降低的情况下,进一步增加不确定性与信息不对称。SEC指出,危机时期会计的重心应在于准则实施的敏感领域,如非活跃或无序市场下公允价值的计量,而非简单地消除某一准则或会计处理要求。
此处。SEC也否定了以披露方式替换公允价值会计的提议。基于此前公司融资部对更多自愿性公允价值披露的调查,SEC认为,不能期望市场会对附注中的披露及主动披露的公允价值信息与那些在财务报表中确认的价值及强制性披露视为具有相同的信息含量与可靠性。换言之,“好的披露不能治愈差的会计处理”。由直接对投资者与分析师如何使用所确认和所披露的公允价值信息进行比较的学术研究表明,当公允价值变动(金额)处于更为明显的位置时(如通过确认计入财务报表中),个人市场参与者(包括专业分析师)更可能将信息融入(或可能更全面地融入)其判断中。针对因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对不可靠性而应将其置于附注中的提议。SEC较倾向于以下观点,即选择披露(而非确认)可能导致可靠性进一步降低,而投资者的不确定性也会进一步受到负面影响,即便公司仍在披露所谓的公允价值信息。
由此,SEC转向修正当前价值计量的提议,即考虑使用“基础价值”法或“滚动平均”的公允价值法。资产或负债的“基础价值”意指对资产或负债的计量以预期使用寿命期内的未来现金流量为基础。如果一项金融资产在其使用寿命期内未发生预期未来现金流量的减少,那么,该资产的基础价值就没有发生减少。然而,应用基础价值概念却具有挑战性,它可能会更接近SFAS 157中第三级估计下的公允价值,也可能进一步偏离这一概念。譬如,当实施以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为基础的基础价值模型时,须考虑折现现金流量的利率。如果选择现行市场利率(如根据SFAS 157计算第三层次公允价值估计时,允许按照市场参与者对风险评估的变化来调整原始报酬率),则基础价值与当前价值趋于一致。而采用历史利率(如贷款最初形成或买人当时内含的报酬率),则其结果将明显不同于当前价值。在确定何种现金流量估计合理时。须在管理层的估计为基础或从市场中推断的现金流量假设为基础之间作出判断。当现金流量估计在很大程度上以市场假设为基础时,基础价值将趋于与公允价值一致。SFAS 157虽强调优先采用可观察的输入变量,但并不排斥管理层估计,因此,当管理层对未来现金流量的判断不同于市场参与者的预期时,则可能引发差异。而FASB近来陆续发表的SFAS 15732作人员“立场公告”则进一步地指引主体采用三级估计。
以当前价格的“滚动平均”概念为基础进行计量,通过将期间内的变动额(增加与减少)平滑至计量中,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价值变动的影响。这一模型的支持者强词,特定期间内价值会上升也会下降。“滚动平均”模型显著可降低收益的波动性。但这一方法面临确定恰当的评估期间问题。即“滚动平均”的期间短则可以仅指一天,长则可以涵盖200个交易日,甚至有人建议用三年的评估期。并且,“滚动平均”后的价值除了表述某一期间内平均价格这一特征外,还能揭示什么;对收益与资产负债表有用性的信心又有何裨益;对此SEC并未再作深入的分析。
那么,应如何处理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信息。笔者认为,从财务会计的本质出发,如果希望保持财务报表的纯洁性。即如实反映已发生的企业经济活动及其业绩的历史真实,如用资产实际付出的对价来表现取得的资产,用承担未来支出的确定性义务来表现形成的负债,用已得到市场认可(来自实际交易的已实现和已赚取的收入为出售的商品补偿成本并获取利润)的销售价格,并通过配比原则决定收益。那么,财务报表中必须主要运用历史成本计量并确认主要的项目。至于公允价值信息的处理,20世纪70年代的恶性通货膨胀与物价变动会计似已为其预留了恰当的表达位置。即在财务报表附注和其他财务报告中进行披露。然而,基于前述SEC公司融资部的调查及相关经验发现,重要的披露似乎应通过强制要求而非自愿提供来完成。而确认与披露的关系需得到重新认识。摒弃传统的观念,二者并不存在主从关系。不妨重温FASB所的、公认为七份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中质量最高的第1号《企业财务报告的目标》第5段中的阐述:“虽然财务报告与财务报表具有基本相同的目标,某些有用的信息由财务报表来提供较好,而某些有用的信
息通过财务报表外的其他财务报告来提供较好,或者只能由财务报表外的其他财务报告来提供”。表内与表外则取决于计量属性的性质,即凡是初始确认后毋需后续确认的计量属性如历史成本,在财务报表内确认比较恰当;而需要后续确认的计量属性如现行成本、当前价格(买入价格)、公允价值(当前脱手价格)等以在表外的财务报告中披露更为恰当。
三、对审计准则与实务的关注
篇4
关键词:基础英语课程;形成性评价;可持续性专业发展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则是教学评价的重点,对高校英语专业学生学习的评价实质上是对学生学习的有效结果和发展潜能所进行的整体价值判断。高校英语专业特别是师范类学校亟待建立一种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终结性评价应着重检测学生综合语言技能和语言应用能力。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促进英语课程教学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在高校英语专业基础英语教学中开展形成性评价研究对科学的英语评价体系的形成与建立有着积极的作用,有助于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未来从事基础英语教育的英语教师提供提前实践对学生的评价体系的机会,从而更好摸索适用于英语教育各层次的教学评价机制。
一、文献回顾
对评价的改革起步在国际上起步较早。形成性评价在20世纪80年代就在进行研究与运用,而且政府高度重视,对评价研究项目大力资助,大量专家参与[1]。许多国家在担当科研任务的许多高等学校设立了评价研究中心,特别是在语言测试领域处于较先进地位的英国,如University of Manchester设立了The Center for Formative Assessment(形成性评价中心);University of Bristol设立了The Center for Assessment Studies(评价研究中心);在一贯重视标准化语言测试的美国也已经高度重视形成性评价研究,例如世界著名的ETS(Educational Testing Service)即教育测试中心 2002年在其网站的招聘优秀形成性评价专家的广告里就已说过:“ETS已经在积极研究与开发运用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形成性评价项目。”[2]
在我国,从教学实践来看,形成性评价在总体趋势上对于我们来说还是一个没有深入研究,更没有广泛应用的领域,许多学者对形成性评价虽有许多论述,但在我国具体的英语教学实践中,并没有给予切实的关注,特别是对形成性评价的本质、目标以及操作如何体现过程性与激励性方面还很不够,尤其是还缺乏一套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操作办法和模式。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展开,外语教学理念的转变、外语教学评价理论的研究和《英语课程标准》的研制,在实践中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英语教学形成性评价模式已具备了很好的外部环境和内在条件,如一些小学,初中,高中也已在研究探索其相应阶段英语教学形成性评价操作办法和模式,但在大学英语专业基础英语阶段进行英语教学形成性评价的实践研究就目前看来尚未见。
一直以来,大学英语专业基础英语阶段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基本采用的是终结性评价方式——即只重视期中、期末考试等,通过单一的成绩来确定学生一个学期的综合表现,而忽视了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合作精神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即形成性评价。鉴于过去教学中对学生学习评价存在的不足,根据教育部制定的《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评价方式应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部分。在基础英语教育制度逐渐向高校专业英语渗透的今天,形成性评价对平时的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战略指导意义。它虽然不像终结性评价那样直观,但如果发挥了它的作用,它可以促进终结性评价成绩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它对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为学生的继续学习乃至终身学习,会产生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二、研究方法
(一)实验对象
研究者针对大庆地区高师英语专业2005级和2007级本科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的实验,涉及6个班级,共229人。 转贴于
(二)研究方法
1.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相结合[3]。自评阶段,学生从学习的一个方面进行评价,逐渐形成一套自评方法和技巧。这样学生对自己的各种语言能力有一个基本认识,有利于他们确定自己的努力方向和发展目标;结合同伴评价,沟通技能和合作技能能够充分得到培养和增强,体现评价过程动态化的特点。
2.教师评价与合作评价相结合[3]。在形成性评价中,教师和学生共同面对学生的成长。学生得到个人反馈,明确努力方向;教师得到学生反馈以便改进教学,提供给学生更有意义和有用的指导,体现评价结果公正化的特点。
3.观察评价与档案评价相结合[3]。形成性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在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将学生作为有着不同的个性特征、不同兴趣爱好、不同需要的个体,对学生的知识、智力、能力、情感因素等各方面进行观察和记录,帮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自我,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特点,完全符合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宗旨,体现评价体系人性化的特点。
4.元认知评价与行为表现评价相结合。学生在学习、思考、思辨及解决问题时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整过程,与教学大纲规定的学生在特定活动中的行为表现相结合,体现评价标准综合化的特点。
三、研究结果与讨论
(一)基础英语课程形成性评价是持续性专业发展的关键环节
基础英语课程是高师英语专业的基础课,而在基础英语课堂中的教学评价环节是实施外语教学的关键步骤。开展形成性评价研究的前景极为广阔。以其为龙头,对英语语音、英语听力、基础英语写作、英语语法等专业基础课程进行课程体系评价的改革起到了举足轻重的指导作用,也是保证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
(二)学生的心态逐渐变好,学习自觉性增强,课堂气氛渐活跃,师生互动效果明显
学生能够严格按照各种学习及生活上的规定要求自己,在严格的纪律中履行自由的权利。对于如何面对挫折、困难,如何学习、如何团结合作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大家都很有兴致的参与课前活动,为进入正式课堂内容创设了良好的氛围环境。
(三)教师自我意识提高,相互交流经验、体会,随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教师摆脱了以往孤立教学,不善于与同年级各位教师切磋教学心得的现状,开阔眼界,及时与系里领导沟通并交流个人的教学心得和教学方法、措施,以得到领导大力支持,促进个人教学兴致与激情。同时,学生的心理状况及学习热情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缓,但其中会有几次波动。开学初兴致高,慢慢减弱,期中考试打击之下,会再次提高对学习的重视程度,之后又稍弱些,直到期末考试前。因此,不能在整个学期使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要根据学生不同心理状况和实际情况加以调整。
(四)形成了卓有成效的课后练习及自评模式
学生认清了语言技能对于熟练表达的重要性,能够进行刻苦训练,个别开学初想改专业的同学决心向自我发起挑战,坚定了专业思想,做到思想和行动保持一致。学生基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自觉、主动的练习。初步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气氛。网络教学反馈开拓教学监控新局面。英语专业四级辅导卓有成效,得到大部分师生认可。
(五)研究局限性
本研究未能采取随机抽样,研究的个案只是在高师院校师范本科范围内,没有涉及诸如国际贸易方向的本科生。形成性评价只是为学生提供更为公平合理的评价方式,但由于能力有限,学期末成绩还是主要以终结性评价为主。但希望能通过学生对形成性评价的了解,更好地使教师和学生共同注重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有的放矢的培养学生自己的潜能,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更多关注自己的成长。
通过对本课题的深入研究,我们将注重评价内容与手段的改革、操作模式的构建,使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体现形成性评价对终结性评价的指导性作用;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纸笔评价与操作评价相结合;他评与自评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合作评价相结合;观察评价与档案评价相结合;认知评价与行为评价相结合;综合评价与单项评价相结合;重过程,重能力、重发展、重实效,全面评价学生的发展与进步,同时将会根据课堂与学生实际制定评价的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及具体评价标准,进而形成基础英语课程的形成性评价标准与体系。要将形成性评价从学生初高中的基础教育阶段延续到高校英语教育的基础阶段,如何充分发挥形成性评价对其他两种评价方式(诊断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指导性作用,更全面、更完善地评价个体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体现出的学习动机、自我认同变化,有利于建立各种因素在何种程度上以及通过什么途径影响学习评价的整体模式,把握学生学习的宏观规律,有利于学生从被动学习、功利性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兴趣学习、思维学习。
参考文献
[1]Freeman, Y.S. & D.E. Freeman. Whole Language for Second Language Learners[M]. Portsmouth, N.H.: Heinemann. 1992.
篇5
一、黑龙江省涉农资金投入基本情况
近年来,中央、省和市县各级政府不断完善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体系,持续加大对“三农”工作投入力度,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和农民富裕。
(一)涉农资金投入增长快、占比高。据统计,2010―2012年,中央和省级财政累计投入涉农专项资金1645.2亿元(中央1395.3亿元,省级249.9亿元)。涉农资金投入年均增长率达到22.7%,高于同期全省公共财政支出年均增长率11个百分点。2010年,涉农资金投入占全省公共财政支出比重为17.2%,2012年已提升到20.7%。
(二)支持范围广泛。近年来,各级财政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政策理念和制度机制不断创新完善,逐步由过去重点支持农业生产向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转变,公共财政覆盖的范围更加广泛。以2012年涉农资金为例,中央和省共投入135项专项资金,在农业生产、政策补贴、财力补偿、流通加工、生态建设、社会事业、城乡一体化建设等7个方面对“三农”工作予以支持。
(三)使用管理情况。按资金支持方式分类,主要有直接补贴、专项转移支付、政策支持三种方式。直接补贴方式包括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农机购置补贴、农作物良种补贴以及汽车(家电)下乡等补贴类资金;专项转移支付方式主要包括农业基础设施、农产品加工流通、农业生态、农村社会事业等方面专项资金;政策支持方式主要包括天然林保护二期工程、退耕还林等专项资金。按资金管理模式分类,主要有两种模式:财政部门直接管理分配的资金,主要包括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奖补等专项资金;相关部门与财政部门共同管理分配的资金。按资金投入方式分类。主要包括直接补助、“以奖代补”、“以奖”、“先建后补”、“民办公助”、财政担保、贷款贴息等多元化投入方式。
二、资金使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资金总量仍然不足。黑龙江省是转移支付大省,自身财力有限。近年来,尽管该省积极调整支出结构,把各种资源要素重点向“三农”领域配置,不断加大涉农资金投入力度,但与实际需求相比仍然还有较大差距。虽然中央财政近年来加大了对黑龙江省涉农资金的投入力度,但总量仍然不足,与黑龙江省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的重要地位还不相匹配。2012年,黑龙江省粮食总产达到1152亿斤,占全国粮食总产11791亿斤的9.8%。中央财政当年用于涉农方面的投入达到12287亿元,其中安排黑龙江省565.9亿元,仅占中央财政涉农投入总量的4.6%。同时,由于黑龙江省绝大部分县市经济基础薄弱,发展后劲不足,各市县对“三农”的投入十分有限。全省除哈尔滨、大庆和十强县等少数市县外,其他市县基本无力投入。
(二)资金投入尚未形成合力。按照分类统计,中央和省级财政安排的涉农专项资金共有7大类135项,分属近20个政府部门管理,资金投入呈现点多面广、交叉重复和分配零散的特征。表面看照顾了各个方面的需求,实际上由于没有形成合力,很多涉农项目都投入不足,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同时,由于相关部门对各项涉农政策的具体理解、执行落实和资金使用要求存在差异甚至抵触,政策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衔接,导致各涉农项目之间难以有机融合,制约了涉农资金集中财力办大事作用的发挥。
(三)项目安排过于分散。按照现行的资金使用管理机制,由于各项涉农项目缺少统一的总体规划,资金管理部门只能根据自身职能和建设需求,确定本级分管资金的使用方向和支持重点,市县难以根据当地实际发展需求去选择合适项目,其结果导致各涉农项目各自为战,缺乏关联机制,不能与各项发展规划有机衔接。加之部分单位还存在重项目争取轻项目管理现象,造成涉农项目重复申报、多头管理、交叉安排、分散实施,导致涉农项目难以发挥应有效益。
(四)政策支持存在缺位。虽然国家现行的涉农政策已经覆盖了农村生产生活的诸多领域,但由于黑龙江省各地资源禀赋、主导产业不同,特别是按照“两大平原”总体方案确定的10个方面38项建设任务要求相比,国家的现行政策还不能满足全面推进落实“两大平原”各项改革试验任务的需求。比如在黑土保护和治理、创新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实施土壤有机质提升、深松整地、农业产业化、良种研发等方面还没有相应的扶持政策,存在政策“空白”。
三、整合涉农资金的初步思路
鉴于黑龙江省涉农资金使用管理现状,迫切需要以整合资金为抓手,创新涉农资金使用管理机制,进一步突破部门条框、专项规划以及资金管理办法限制,建立健全有利于资金整合工作开展的组织机构、总体规划、工作机制以及政策支撑体系,从而保障“两大平原”改革试验各项任务顺利开展。
(一)总体思路。以“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为统领,按照积极稳妥、分步实施的原则,深化改革、转变职能、创新机制、集中投入。着力建立涉农资金整合工作机制,创新涉农资金投入方式,完善涉农资金使用管理体系。搞好整合资金与各类专项建设规划有效衔接,实现涉农资金“投入科学、安排规范、使用高效、运行安全”的目标,保障“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各项任务顺利开展,为在全国率先实现涉农资金有效整合探索路径、积累经验。
(二)整合原则。一是上下联动、协调配合。建立各级涉农资金整合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涉农资金整合组织领导,结合部门职能分工,形成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相互协调、全面推进的工作局面。二是分类施策、稳步推进。对现有的各类涉农资金进行全面清理统计,并结合资金性质和特点,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对不能纳入整合范围的资金,仍按原政策规定和渠道下达;对能够纳入整合范围的资金,整合统筹下达,并允许在同类别资金之间适当调剂。三是突出重点、统筹使用。以“两大平原”改革试验总体方案为统领,分别制订详细具体的专项实施方案,并与现有的各类专项建设规划进行衔接,区分轻重缓急,突出工作重点,统筹安排,集中投入,最大限度发挥涉农资金使用效益。四是完善机制、封闭运行。对于纳入整合范围的涉农资金,进一步完善整合后的资金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监管机制,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管,确保整合后的各项资金封闭运行和集中规范使用。
(三)整合范围。
按照“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试验改革总体方案要求,为了统一政策、便于操作,除了对“两大平原”覆盖的51个县(市、区)涉农资金进行整合外,将全省其他县(市、区)也一并纳入整合范围。资金整合工作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从2013年至2015年;第二阶段,从2016年至2020年。
整合工作要将目前中央、省和市县级财政安排的涉农资金进行梳理,对其中现代农业发展类、农村社会事业类和扶贫开发类3方面专项资金进行整合。一是现代农业发展类。主要包括水利建设基金、水资源保护、小型农田水利专项资金、节水增粮行动、重大水利工程、大型灌区改造、测土配方施肥、现代农业发展、农业科技推广、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畜牧规模化养殖小区建设、农业综合开发、森林生态培育与保护、农村环保等方面专项资金。二是农村社会事业类。主要包括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农村公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补助资金、农家书屋、农村文化建设、农村体育健身工程、中小学校舍安全和危房改造、以工代赈、劳动力转移与培训等方面专项资金。三是扶贫开发类。主要包括财政扶贫专项和中央彩票公益金支持扶贫等专项资金。
四、有关建议
涉农资金项目多头管理、分散投入的现状已经形成固化的部门利益,而整合资金势必触及部门利益。因此,在现行的涉农资金使用管理体制下推进资金整合,必须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来保障工作顺利开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议省级层面成立由省领导为组长,各有关涉农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涉农资金整合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省财政厅,各涉农部门为办公室成员单位,形成工作合力。各市、县(市、区)也相应成立各级涉农资金整合工作领导机构,加强对涉农资金整合工作组织领导。
(二)完善工作机制。建议建立省级层面涉农资金整合联席会议制度,定期通报资金整合工作进展情况,研究解决在资金整合工作中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保障资金整合工作顺利实施。
(三)明确职责任务。涉农资金整合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研究确定整合资金使用方向,下达年度具体工作方案编制指导性意见,审批各市县年度具体工作方案;财政部门主要负责制定“两大平原”改革试验资金整合总体方案以及整合后的涉农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并加强涉农资金使用日常监管。其他成员单位按照领导小组批复的市县具体工作方案,对本部门负责的实施项目进行检查指导,推进项目落实。
(四)强化资金监管。按照国务院和财政部有关要求,坚持推进整合与加强管理并重,对涉及资金整合的各专项规划、资金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进行全面梳理调整,制定涉农资金整合后的相关监督管理办法,确保整合后的涉农资金封闭运行,安全规范使用。
篇6
关键词: 虚拟实验室 虚拟实验 体系结构 功能 功能模块
随着高等教育的深化改革和招生规模的急剧扩大,我国高校普遍陷入了实验教学的困境,主要表现在硬件设施不足、教学时空受限、教学方法和内容落后。在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快速发展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计算机资源的虚拟实验室成为解决这些现存问题、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选择。
1.虚拟实验室的功能
1.1教育功能
让学生通过使用虚拟或真实仪器、装置或系统的模拟装置来熟悉实验过程,掌握相关技术:能满足不同知识背景学生的要求,根据其能力、实验经验等调整资源模块,保证学生在单独使用模拟环境时能进行各种实验操作。
1.2辅助设计功能
例如现代电子系统的设计与分析,是运用EDA(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在分布式网络环境下,在EDA平台上进行设计、下载、综合、仿真,然后在实际条件下进行测试。EDA模拟软件将仪器、仪表、模拟器件、数字器件等直观地反映在计算机屏幕上,可灵活地改变电路结构和参数,反复观察实验的结果,并动态显示电路的波形。
1.3协同实验和研究功能
虚拟实验室利用当前网络技术和设施,使参与试验的人员在远程相互合作,进行试验研究,为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提供共同从事一个项目的分布式问题解决环境。
2.虚拟实验室系统体系结构及功能
2.1系统体系结构
组装计算机虚拟实验室的设计应遵循开放性、交互性、安全性、易于维护等原则。构建一个完整的虚拟实验模型,是开发虚拟实验的重要环节。根据虚拟实验室必须完全网络化的要求,以及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特性及课程的教学要求,我们设计如图所示的计算机硬件系统虚拟实验室体系结构。
2.2系统功能
2.2.1网络管理平台
2.2.1.1用户管理子系统。从安全性角度考虑,按权限由高到低将用户分为管理员、教师、学生和普通用户4个等级。管理员可对整个实验室的各个子系统进行控制管理;教师能够编写、修改和更新实验教学材料,确定实验报告提交的具体事项和修改实验报告,网上与学生交流,等等;学生能进入各子系统,能设计实验项目;普通用户仅能进行网上讨论、仿真运行已有的实验和浏览系统的教学资料。
2.2.1.2教学管理子系统。包括实验选择、实验报告管理、师生交互等。实验选择子项包括实验教学内容浏览,实验项目选择。实验报告管理子项包括实验报告的上传,教师对实验报告的批阅,学生下载批阅后的实验报告。该子项可确定实验报告的内容、提交的时间,并对报告提交进行时限管理。师生交互子项主要实现师生和学生之间的网上交流,并可通过电子邮件和BBS的方式实现。
2.2.2虚拟实验平台
虚拟实验平台主要用于实验项目(计算机硬件系统电路)的设计和仿真运行,是整个系统的核心部分。
2.2.3数据库
根据虚拟实验室性能要求,设计的系统数据库有:元器件库,设备库,实验项目库,用户库,实验报告库。
2.3系统功能模块
系统功能模块共分为七大模块。
2.3.1实验管理模块
由学生管理、教师管理、仪器管理和学生成绩管理等组成。在学生管理方面,学生通过浏览器进行注册登录,登录成功后可浏览实验项目,查看实验的详细资料,预约实验项目及做实验的时间,在线发送和接受消息,进行问题讨论,进行实验登记,实验完成后可通过网络写实验报告并提交报告。教师管理方面,可对实验内容添加、修改、整理、删除,对学生提交的实验报告列表,批改实验报告,填写评语和成绩,提交批改结果,与学生进行讨论。仪器管理方面,对新设计开发的虚拟仪器上传并进行分类整理,以便实验使用。成绩管理方面对学生的实验情况(实验次数、实验报告,以及完成情况)给出成绩,并进行统计分析与提供查询,等等。
2.3.2安装过程演示模块
对虚拟实验室可用虚拟元器件、虚拟仪器设备分门别类地进行管理,以图形的方式直观呈现出来。
2.3.3实验指导模块
包括实验介绍、实验方法、实验项目的重点及难点、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准备、实验任务、实验过程、实验报告的要求及实验应注意的事项等。
2.3.4实验报告模块
主要对学生完成实验后,提供相关的实验报告模板,供学生下载,由学生填写相关内容以及实验的结果,完成后上传电子版实验报告,由教师进行批阅,并进行记载。
2.3.5实验答疑模块
由专业教师对学生实验中出现的疑难问题进行及时解答,帮助学生顺利通过实验。同时了解学生对实验的掌握程度,并及时反馈、调整教学。
2.3.6论坛交流模块
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论坛进行充分的交流,学生可以将实验中的收获、经验和体会及问题到论坛上,教师可以将一些典型的问题提出来,供大家探讨。学生在这样宽松的环境下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从中可以得到及时的实验教学反馈信息。
2.3.7虚拟实验模块
该模块是虚拟实验室建设的重要部分。学生通过该模块进行虚拟实验,以达到巩固强化知识的目的。模块内容根据学习的具体情况及实验建设条件,可不断增加。
计算机网络虚拟实验室的建立,可以很好地解决目前硬件设备跟不上实验的要求、学生实验时间不够用等问题,对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在具体应用中还要注意处理好“虚拟实验”和“实物实验”的关系,不能一味地强调虚拟实验,要“虚实”结合,既相互补充,又各有侧重,这样才能取得很好的实验教学效果。同时,在虚拟实验中要注意培养学生严谨的、一丝不苟的科学实验作风。
参考文献:
[1]朱凤,王汝传,王海艳等.基于VRML室内虚拟环境构建的研究与实现[J].南京邮电学院学报,2004,24,(4):80-85.
篇7
[论文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加强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实验室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并就此提出一些建议。
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是在传统实验室管理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网络,采用科学的管理思想,将现实实验室中的各种资源进行处理,并通过计算机进行开放型管理,其重要意义是使得实验室在时间和空间上得以延伸。
一、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宗旨
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宗旨是在开放的实验环境下,为实验教与学提供最优化的实验教学资源,为实验教师提供简便有效的实验室管理和实验教学方法,使学生与实验发生最方便简捷的沟通,为学生提供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优化的实验环境与资源,使学生在真正的实验环境中利用最少的时间,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并在此基础上能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创造性、开放性的实验研究。
二、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内容
主要有三个方面内容:实验教学管理模块,包括实验学习资源管理,实验报告管理,课表管理等;学生学习模块,包括仿真实验、项目案例库等;实验室管理模块,包括基本信息、在线排课、课表查询、实验室开放管理、实验室使用情况统计等。
(一)实验教学管理模块
实验教学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而实验报告的提交、批阅、反馈,则成了一项费时费力的工作,尤其对于许多程序设计类的课程,大量的代码量、流程设计图等已使得纸质版报告不能适应。实验报告电子化,将报告填写、提交、批阅、反馈、统计等工作搬到了网络上,将大大提高教学工作效率。
在实验教学管理模块中,教师可提前实验课、实验学习资源、布置实验项目。学生在实验前需要预习实验,下载实验资源,并在线编写预习报告;在实验结束后,提交电子实验报告。教师可灵活掌握时间对学生实验报告进行批阅,直接给出成绩和评语,而不必担心未批完实验报告而影响学生做下一次实验的预习。这样,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实验反馈结果,节约了教师、学生的时间,加快了交流反馈过程,避免了因提交滞后带来的麻烦,缩短了指导教师的批阅和下发周期。
(二)学生学习模块
网络仿真实验有着随时随地开展的优势,并有效避免了硬件设备的大量投资,节省在教学中投入的资金。对于“网络安全”、“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库SQL语言”等计算机类课程都比较适合制作成B/S结构下的实验。同时目前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的个人计算机大量普及,也有利于开展仿真实验教学。
仿真实验系统具有以下特点:集成了Flash的插件技术,应用Flash内置的ActionScript脚本语言,控制元件,使Flash表现出强大的交互功能;学生登陆系统后,即远程连接实验服务器开展实验,系统会将实验现象和结果实时、动态地反馈给学生。
(三)实验室管理模块
为了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目前大部分高校都已经实施了实验室开放。推动实验室开放的前提就是实验室信息的公开化,当教师、学生了解了该实验室的设备、软件、开设实验项目等内容后,就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进入某个实验室。另外,额定的实验学时往往会使学生感觉时间不够、或缺少深入研究的机会,而实验设备和时间资源又是有限的,为提高利用率,同时满足学生对实验实践的渴望,有必要推进自主型开放。这样就需要对院内各部门、教师和学生公布实验室基本信息。
在实验室管理模块实现了基本信息、在线排课、课表查询、开放实验室管理、实验室使用情况统计、参数设置等功能。在实验室信息化平台首页上,即公布了各个实验室的负责教师名字及联系方式;在教师和学生登录进平台后,能够方便地查询各实验室的课表信息;在线排课能自动判断预约、排课等相互之间的关系,并做出提示;开放实验室管理提供了预约、预约审核功能,并方便师生查询所需实验室的状况,自主决定时间、地点,联系实验室负责教师后即可进入实验室开展实验、研究活动。
三、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优越性
1.改变了传统实验室繁杂的管理方法,引进了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使实验室达到了信息化管理和无纸化办公的目的,对实验室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行成本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统一管理实验室资源,包括设备、时间、人力,提高了效率和效益。
3.建成实验项目库后,为师生教与学提供了便利,实现了实验资源的共享。
篇8
关键词:兽医药理学;实验;素质教育
1充分认识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将素质教育渗透到实验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
在高职教学环节中,实验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充分认识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改变实践教学过分依附理论教学的现状,树立“实践教学是高职特色”的思想,对传统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实验教学的认识程度和评价方式,有利于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和学生综合素质。
1.1 课前科学设计完整的实验,课中明确实验目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试验内容是实验课的基本,其完整性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如药物的配伍禁忌试验包含:药理性配伍禁忌、化学性禁忌、物理性禁忌,让学生在试验中对药物之间的作用认识更全面,既培养了学生用药的技能,也让学生意识到全面看问题的重要性,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试验课中的学习和操作,需要教师明确试验目的,并加以引导。如验证药物的作用时,教师应告诉学生尽可能观察到药物的作用;观察动物的急性中毒症状和特效解毒药的解毒效果时,教师要提前强调这两方面的重要性。这样既能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又教会了学生做事的能力,使学生受益非浅。
1.2 提倡实事求是的实验态度,客观批改学生的实验报告,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实验课是学生对理论知识验证并联系实验操作的过程,难免会出现错误。教师不能仅以实验结果来评价学生,但应要求学生整理实验结果、书写实验报告时一定要实事求是,即使实验失败了,也要如实填写,试着分析失败的原因。既能培养学生诚实的优秀品质,也有利于教师进行工作总结,使教师能坦然面对学生的真实水平,做出正确的引导。如2007-2008学年的《动物毒理学》实验教学中,动物敌百虫的中毒与解救实验项目中,大部分同学做的很成功,但有一组同学的实验动物染毒20分钟后一点反应都没有,我在实验室看到后,就让他们及时的用原毒物量的1/3量继续染毒,后来做的很成功。我要求学生在实验报告中分析原因,批改时对不同分析原因进行点评。有1组的实验动物解救不及时造成死亡,我在有动物死亡原因分析的学生实验报告上,针对原因进行点评。有1个同学写道“老师,我不知道什么原因,我们的解毒药没用完,动物就快速死亡了,我们的染毒量和解毒量都没有问题。”我就在他实验报告上写到“我很欣赏你的事实求实,但为什么不对照教材第九章:动物中毒病的原因、诊断、治疗和预防(Page 159~169),查找原因呢。”后来学生主动找我,我们一起分析总结实验失败的原因。后来在这个学生的带动下,他们所在组的实验做的非常好,而且实验结果分析也写的很深刻。去实习后,在实习单位化验室工作做的非常好。
提高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大学生有自己独立的思维方式,他们能从实验报告上的评语中看出教师的评价标准和教师对自己的认可和重视程度。师生互容,师生平等、师生共享,既是文化共享,也是责任共享。教师应该客观评价和批改学生的实验报告,从学生的多次实验结果来分析、探究其原因,用历史唯物主义的从容去包容他们的幼稚,用科学文化知识武装他们的头脑,用实事求是、善于钻研的科学态度去引导他们,直至问题解决。
2将素质教育与专业课教育密切结合
我国正在向索质教育转轨,开展创新教育正是实现这种转轨的关键。重视实践性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实验中提升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
2.1完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大学生正处于智力发展的“顶点”,喜欢对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果在教学中仍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注入式”的教学方法,则学生得不到发展,就会抑制他们兴趣和积极思维的培养。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满足学生好奇、探索和创新的心理特点,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参与试验的设计和准备。学生是实验的主体,学生自己查阅有关资料,设计实验方案,确定实验操作步骤,选择、组装和调试仪器,这种教学方式可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使他们全神贯注、积极热情、富有创造性地完成学习。
开展灵活多样的实验教学形式,也能激发大学生实验兴趣。课外实验内容丰富,知识面宽,能拓宽学生视野,调整知识结构,激发学生兴趣。除按实验教学大纲的要求开好课内实验的外,各实验室应积极创造条件,因材施教地在学有余力的学生中开展一些丰富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实验活动,如开放实验室,毕业(论文)设计,开设实验选修(辅修)课等,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以此作为实验教学的延续、补充和提高。
2.2 培养学生独立的思考和动手能力,保持学生的热情
学生熟练掌握基础实验知识和实验技能之后,充分利用大学生求知欲强、愿意动手、喜欢操作的特点,讲青霉索是怎样被发现的,以及怎样大规模应用于临床。使学生意识到,青毒索的发现虽属偶然,但如果没有科学家敏锐的观察和正确的科学思维,就不会发现青霉素。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和能力形成团体,进行创新试验,如参加大学生创新项目、参加挑战杯竞赛等。让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创造性可得到充分发挥。
3结语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伟大的教育事业要求教师必须拥有伟大的追求,活力四射的学生要求教师必须拥有满腔的热情,教育的历史使命要求教师必须拥有强烈的责任感。试验教学与理论教学互为补充,专业技能与素质教育相互渗透,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培养学生形成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方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春辉、周延州、郭永刚等.浅谈兽医药理学和动物毒理学的教学过程[J].天中学刊,2007(2):117-118.
[2]朱银红、迟国东、刘宝臣等.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践能力[J].高教论坛,2008(2):71-73.
作者简介:
篇9
我通过几年来的物理教学评价的改革实践,对初中物理教学评价的改革有以下的几点体会供大家参考。
一、“三位一体”的评价体系
1.阶段性评价
主要评价学生的双基、探究、创造等方面的内容,同时也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初步的评价。试题共分三种类型。
(1)双基知识题部分。主要试题类型为单项选择、填空、作图、问答、计算题等。
(2)探究性习题部分。例如:将墨水滴在热水杯中会使水很快变色,根据这一现象,你可提出一个什么问题?
(3)创新能力题部分。例如:老师给某同学一只100ml的烧杯、一只弹簧测量计、一些细绳,让他将它们改装成能够直接测量液体密度的装置。请写出改装后的结构、刻度盘的改造过程及使用方法。
2.激励性评价
长期以来,形成的评价手段主要看结果,而不注重过程。应该让学生在科学的探究过程中,参与活动、设计、实验、制作、讨论和交流等各方面的表现,都应该成为评价的依据。通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我主要采取口语、评语、档案等形式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各个方面的表现,积极体现过程性评价。
(1)口语激励。口语激励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只要发现学生点滴的闪光之处,教师就及时地用激励性的语言进行激励。比如说:“你进步了!”“你很棒!”“你能用物理道理很好地解释这一现象,这是你学好物理的好方法。”这样的激励性语言,会使学生在课堂中始终持有良好的情趣和最佳的学习状态,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2)评语激励。在批改作业、实验报告、学结及试卷的过程中,发现学生有点滴的进步甚至是书写认真、清洁这样的进步,教师都应该用好的评语进行激励,当学生发现时会给他们带来意外的惊喜,同时感到老师是重视自己关爱自己的,这样就能激发起学习物理的兴趣。如在一次批改作业中,有位同学所做的作业全是错误的,沒有物理依据,但是他的作业写得很认真,很用了一番功夫。我沒有象往常一样画一个很大的“×”,而是给予“作业认真,字写得好棒,但要注意物理事实和物理道理的结合,重视物理知识和生产生活的联系,这样你会有很大的收获”的评语。在以后的作业中,这位同学不仅保持了他所具有的优点,而且有了很大的进步。这使我想到德国教育家的格言“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和激励和鼓舞”。
3.日常评价
建立日常评价档案,即成长记录袋,《物理新课程标准》在评价的形式中首先提倡用记录卡的形式记录学生学习的情况,学生在学习档案中要收录物理学习的重要资料,如遇到的疑难及其解答,在探究活动中最出色的表现,被否定过后观点,通过努力最后解决的难题,设计巧妙的小制作,优秀的小论文,典型的作业,学习中的观察记录等,提倡“课堂日志”和“现场笔记并收录于成长记录袋,《课标》同时指出要对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予以同等重视,档案收录正是体现形成性评价的有效方法。通过收录的方法,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分别在实验、制作、理论学习、社会调查等某方面有突出的发展。
二、加强实验考核,对实验探究过程中各环节进行综合评价
实验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物理学科以实验为基础,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这一点,并要求强化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同时指出应对学生实验能力进行合理考核,对实验探究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要进行综合评价。除目前的中考物理实验外,平时每次做实验都应要求学生规范书写实验报告,以体现领会实验原理和观察、操作、分析、推理、概括及数据处理能力,教师应认真判阅,结合实验操作的灵活性、熟练程度、协调状态等做出评价。
三、定期考核,评价非智力因素
为了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新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对学生思想、品德、情感、方法、态度、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学生思想、心理等各方面素质的全面提高。评价非智力因素,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责任感和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有利于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肃认真、按科学规律办事的科学态度;有利于培养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稳定的情绪、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将来适应新时代的挑战打好基础。考核时要组成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考核小组,对每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进行综合考核,内容主要分思想品德、团结互助、意志毅力、喜爱自然科学四个方面,前三项可以评为优、良、中、差,后一项可分为不感兴趣、能够接受、乐于响应、积极参与、追求喜爱五个水平级别,考核要分阶段定期进行,结果记入档案。
篇10
关键词:药用植物学;实验考核体系;初探
中图分类号:G424.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07)12-2631-02
药用植物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学习中药鉴定学、中药学等专业课的入门课程,为中医药院校中药、中药资源各专业的必修课。通过这门课程的系统学习和严格训练,培养学生对祖国中医药事业的兴趣,并积极投身到以后的专业课学习中去至关重要。药用植物学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只有掌握了药用植物的基本实验技能,才能为后面的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药用植物学实验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在药用植物学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越来越重视教学环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适应这种模式培养的需要,改革以往的药用植物学实验课考核方法,引入更科学、更符合素质教育培养需要的考核体系显得尤为重要。为此,药用植物学实验课的效果评估乃至学生对药用植物学知识及理解力的评定都应该从学生实验技能、基本素质、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核。通过综合评价,引导学生重视课程学习,平时自觉地强化训练实验操作能力。通过综合评价,可以客观地了解药用植物学的实验教学水平、教学效果以及学生掌握药用植物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程度、具备的基本素养、创新思维和能力的程度等。
药用植物学实验考核体系应该是多元化的考评体系,既有正规考试,也有辅助考查。实验考核内容应穿插在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所谓正规考试,也既学期末实验课结束后进行的实验考试,通过期末实验考试检查学生对本学期所做实验的掌握程度。辅助考查则分散在平常实验教学的各环节中进行。“多元”,一是考核内容广泛,二是考核方式多样。通过建立多元化的考核体系,达到考核学生综合实验能力的目标。在药用植物学实验考核体系中。正规考试要与辅助考查相结合,定性考查与定量考试相结合。学中有考、考中有学、考学结合、相互促进。平衡好正规考试和辅助考查的关系,采取多种形式考核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期末实验考试
期末实验考试作为一种可操作性强的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以往实验技能和技巧的掌握。通过量化指标,了解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操作的能力和科学态度。然而,如何更客观、更公平地反映每一位学生的真实水平,考试内容编排和组织形式需要我们进行不断地探索。笔者的做法是:设计一套药用植物学实验考试题库,每次实验考试从题库中随机抽取10道考题。试卷实行百分制,每题10分。考试内容含盖形态学、解剖学和分类学等实验课上讲过的内容,从药用植物形态特征、显微结构的指认到药用植物蜡叶标本的识别。例如:摆放不同种果实,让学生写出每种的果实类型,或者在光学显微镜下调好某一部位让同学写出指针所指的晶体类型或组织构造等。考试在1个下午完成,学生每7人l组进入考场,人手1份答题纸,每组在10~15min内完成实验考试。其他的学生封闭等待,不许接听手机,1组学生考完离去后,叫下1组学生。
这种标准化的考试方式在药用植物学期末实验考试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它能比较公平地反映每位同学的实验能力,也为老师了解实验教学的效果、改进实验教学内容提供了依据。
2.辅助考核方法
期末实验考试是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中不可或缺的1个环节,也是一种常规性的实验考核手段,但不是唯一的手段。在药用植物学实验考核中更应该重视辅助考查的作用。辅助考查包括实验课前的预习考核、课堂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3个环节的考核。
2.1课前预习的考核 课前预习是做好药用植物学实验的一个重要环节。以往多是通过检查每位学生的预习报告,或对学生提问进行课前预习考核。这样做学生总感觉处于被动地位,缺乏主动探究式的学习动力。如何让学生对课前预习变被动为主动,笔者的做法是老师在对学生提出预习要求的同时,学生也可以对老师提出问题,增加老师与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互动性。实验课前老师明确提出,让每位同学准备一个实验记录本,学生根据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预习下一节实验课的实验内容,写出预习报告。学生除了写出实验题目、实验材料和实验步骤之外。每位同学还要写出本次实验最想了解的实验内容。老师参考大多数同学的意见,在实验讲解中,适当增加同学对困惑问题的讲解时间。例如在根的形态学实验前,同学们普遍反映常态类型的根还好理解,而根的变态类型因缺乏直观印象而不能完全掌握。实验课上老师就会对照实物,详细讲解根的各种变态类型及常见的药用植物。实践表明,通过增加这一互动环节,调动了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处于主动地位。另外,通过学生实验前的主动思考实验过程并提出问题,避免了实验讲解的盲目性,提高实验的效率和质量。
2.2实验操作过程的考核 考核学生药用植物学实验成绩,不仅要看实验结果,更要看实验操作过程。融考核评价于实验操作的全过程,是改革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关键。否则,尽管抓了两头(检查预习报告和实验报告),却忽略了中间过程(实验操作过程),实验成绩仍然不能真实反映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课堂上,老师通常会主动操作一遍实验给同学看,同时给同学讲解操作的要点及注意事项,然后学生按照老师的示范自己独立完成实验任务,老师则不断地巡回指导,解答学生操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巡回指导是老师的工作职责,但不能仅仅停留在指导这个层面上,更应该主动记录掌握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生物绘图技巧,给出实验操作的考核,这样对学生实验成绩的综合评定会更趋合理。实验操作考核应包括下面几个部分。 ①对每次实验确定几个关键的操作环节进行考核。譬如,植物细胞后含物及细胞壁实验,设置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大黄粉末的透化技术以及临时水装片的制作三个考核点。老师对学生实验操作给予指导和评价,记录他们掌握实验技能的情况。
②指导学生仔细辨别相近的组织构造,对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态度进行考核。药用植物学实验中,形态相似,结构相近的组织结构观察较多,老师需要耐心讲解它们之间的区别点。对学生观察错误的结果,老师要及时纠正,指导他们完成正确的观察任务。例如,在保护组织实验中,学生要撕薄荷叶下表皮制作临时水装片,显微镜下观察腺毛、腺鳞和非腺毛。腺毛数量少且不容易辨别,许多同学误将腺鳞当作腺毛,甚至有同学照着书本上的腺鳞照葫芦画瓢画1个,此时,老师应及时制止并让同学按照自己的观察画出腺毛和腺鳞。 ③对学生是否具有独立操作、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考核。学生一般要独立完成药用植物学实验全过程。老师对学习进步的学生进行肯定,并引导他们独立完成实验。鼓励他们在实验遇到困难的时候,首先自己查找原因,不要一遇到问题就找同学或依赖老师的帮助。 ④对学生实验纪律和实验室制度的执行进行考核,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实验课前记录学生的出勤情况。实验完毕后老师严格检查实验用品的归还和仪器的整理。一些重要仪器要求学生使用完毕后签名。老师记录学生的实验态度,作为实验操作考核的依据。
2.3实验报告的考核 实验报告是学生对所观察的药用植物宏观或微观结构的客观真实反映,是考查学生是否掌握和理解实验内容的主要手段。所以,实验报告中的绘图和文字要实事求是地反映所观察的实验结果,不得任意篡改。对学生提交的实验报考,老师更要责无旁贷地认真负责批改。对主观臆断,编造实验结果的现象,一经发现,此实验成绩记为零分,并在实验报告上加上评语,进行批评。杜绝学生杜撰实验结果、相互抄袭实验结果的现象,从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诚实的科学态度。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实验二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