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运营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1 17:05: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资本运营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单靠传统的融资渠道及自身资本的积累是难以满足企业发展过程中实际的资金需求的,这就需要企业在现有基础上,积极拓宽自身的融资渠道。企业可以通过发行债券、土地置换、存量资产出让、股权出让等渠道进行资金的筹措,也可以应用自身的法人财产权在资本市场上实施直接融资,在企业资本运作的过程中,可以应用专业化发展与多元化发展相结合的发展模式,以便于有效的降低企业的投资风险,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建立健全的企业资本运营决策机制
在企业的资本运营过程中,必须要对投资决策的管理责任与管理权限予以明确,以便于形成快捷、良好、有效的决策机制,这就需要建立其健全的资本运营决策机制。首先建立起完善的企业资本运营决策的分权模式,对决策权限予以明确划分,对于国有控股公司的决策权及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决策权,应当将其仅限于当企业资本运营所涉及资产所有权在不同性质主体之间重组或者变更时做出的明确选择。另一方面,需要对企业资产决策的责任予以明确,以便于构建良好的资本运营决策风险约束机制,国有控股资产运营决策及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首要任务是促进国有资产的价值保值,并要积极提升资本的生产配置效率,积极降低资本的运营风险。
三、建立起企业资本运营的联动机制
企业资本运营过程中最为根本的目标就是为了扩大主营业务及主导产品的规模,以便于企业商品的生产经营能够达到一定的经济规模,所以企业资本的运营对于企业非经营生产的剥离及资本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作用,能够将商品经营成果转换成为资本经营成果,对于商品经营效率及资本运营效率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作用。资本运营应该尽量的减少无关联合企业的兼并,在有关联的企业之间开展,在合理的市场结构下形成良好的企业竞争状态,将资本的运营与商品生产经营的实际密切结合,防止在资本的运营过程中出现一哄而上的现象,对资本运营轨道予以合理的规划。
四、建立完善的投资约束机制
在企业资本运营管理与投资决策的过程中,不仅要加大投资结构的调整与融资渠道的拓宽工作,还需要建立起完善的投资约束机制,以便于对投资运营与投资决策中的一些行为予以约束,对于降低资本运营风险具有积极地作用,主要表现为:(1)建立起完善的投资运营可行性论证责任制,可行性论证的工作质量与投资决策的正确性具有直接的联系,并且会影响到整个投资项目的风险性与效益性,在实际的可行性论证工作开展过程中,通常采取单元论证与联合论证相结合的方式,投资建议通常由投资管理部门或者是业务部门提出,经过投资建议部门的单元初步论证之后,报送企业管委会实施申请立项,经过企管委审核同意之后,批准立项,然后由投资管理部门组织联合论证,联合论证部门主要有基建部门、财务部门、业务部门等共同组成,对于一些特殊的项目还需要邀请资源部门、财政部门、金融部门参与论证工作中,以便于提升可行性方案的科学性(;2)建立完善的投资运营约束机制,就需要建立起完善的投资决策责任制,在对投资目标及投资主体予以明确之后,落实各个投资决策环节的岗位责任制,并要积极强化资本的审查监督力度,降低由于投资运营不善所导致的资不抵债的风险,保证企业的良好发展。
五、结束语
篇2
Abstract:Inamarketeconomycondition,thecapitaloperationisthefundamentalchangeofenterprise''''smanagementstrategy.Andthekeytothecapitaloperationisthestrategicchoicetothecapitaloperationmode.Whichmakethecapitalexpanded,gatheredanddisposedeffectively.
关键词:企业集团资本运营模式
Keyword:EnterprisegroupCapitaloperationMode
当今世界经济格局已进入以大公司、大集团为中心的时代。我国已经明确以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作为今后企业改革与发展的重点,中国企业正面临以增强核心竞争力为基础的战略转型期。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史蒂格勒曾说过:纵观世界上著名的大企业、大公司,没有一家不是在某个时候以某种方式通过资本运营发展起来的,也没有哪一家是单纯依靠企业自身利润的积累发展起来的。随着国内市场的进一步成熟以及竞争的进一步加剧,传统的企业增长方式已无法跟上发展的步伐。只有把企业的各种要素,包括产品、技术、设备、厂房、商标、战略、服务、文化、管理团队等等,以资本的形式,进行流动、整合和重构,进一步优化配置,形成合力,才能实现新的突破。一些在改革开放中发展壮大的企业集团,为应对WTO的挑战,提升国际竞争力,把公司做大做强,借鉴一些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发展经验,采取了与众不同的资本运营模式,增强核心竞争力,以谋求拥有独特的战略地位。所谓资本运营,就是对集团公司所拥有的一切有形与无形的存量资产,通过流动、裂变、组合、优化配置等各种方式进行有效运营,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增值。从这层意义上来说,我们可以把企业的资本运营分为资本扩张与资本收缩两种运营模式。
一、扩张型资本运营模式
资本扩张是指在现有的资本结构下,通过内部积累、追加投资、吸纳外部资源即兼并和收购等方式,使企业实现资本规模的扩大。根据产权流动的不同轨道可以将资本扩张分为三种类型:
1、横向型资本扩张
横向型资本扩张是指交易双方属于同一产业或部门,产品相同或相似,为了实现规模经营而进行的产权交易。横向型资本扩张不仅减少了竞争者的数量,增强了企业的市场支配能力,而且改善了行业的结构,解决了市场有限性与行业整体生产能力不断扩大的矛盾。青岛啤酒集团的扩张就是横向型资本扩张的典型例子。近年来,青啤集团公司抓住国内啤酒行业竞争加剧,一批地方啤酒生产企业效益下滑,地方政府积极帮助企业寻找“大树”求生的有利时机,按照集团公司总体战略和规划布局,以开发潜在和区域市场为目标,实施了以兼并收购为主要方式的低成本扩张。几年来,青啤集团依靠自身的品牌资本优势,先后斥资6.6亿元,收购资产12.3亿元,兼并收购了省内外14家啤酒企业。不仅扩大了市场规模,提高了市场占有率,壮大了青啤的实力,而且带动了一批国企脱困。2003年,青啤产销量达260万吨,跻身世界啤酒十强,利税总额也上升到全国行业首位,初步实现了做“大”做“强”的目标。
2、纵向型资本扩张
处于生产经营不同阶段的企业或者不同行业部门之间,有直接投入产出关系的企业之间的交易称为纵向资本扩张。纵向资本扩张将关键性的投入产出关系纳入自身控制范围,通过对原料和销售渠道及对用户的控制来提高企业对市场的控制力。
格林柯尔集团是全球第三大无氟制冷剂供应商,处于制冷行业的上游。收购下游的冰箱企业,既有利于发挥其制冷技术优势,同时也能直接面对更广大的消费群体。从2002年开始,格林柯尔先后收购了包括科龙、美菱等冰箱巨头在内的五家企业及生产线。通过这一系列的并购活动,格林柯尔已拥有900万台的冰箱产能,居世界第二、亚洲第一,具备了打造国际制冷家电航母的基础。格林柯尔集团纵向产业链的构筑,大大提高了其自身的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3、混合型资本扩张
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之间没有直接投入产出关系和技术经济联系的企业之间进行的产权交易称之为混合资本扩张。混合资本扩张适应了现代企业集团多元化经营战略的要求,跨越技术经济联系密切的部门之间的交易。它的优点在于分散风险,提高企业的经营环境适应能力。拥有105亿资产的美的集团一直是我国白色家电业的巨头,2003年的销售额达175亿元。在20年的发展历程中,美的从来没有偏离过家电这一主线。专业化的路线使美的风扇做到了全国最大,使空调、压缩机、电饭锅等产品做到了全国前三名,巨大的规模造就了明显的规模优势。然而,随着家电行业竞争形势的日益严峻,进军其它行业、培养新的利润增长点成为美的集团的现实选择。与此同时,美的在资本、品牌、市场渠道、管理和人才优势等方面也积累到了具备多元化经营、资本化运作的能力。审时度势之后,美的毅然作出了从相对单一的专业化经营转向相关多元化发展的战略决策。2003年8月和10月美的先后收购了云南客车和湖南三湘客车,正式进入汽车业。此后不久,又收购了安徽天润集团,进军化工行业。在未来的几年中,美的将以家电制造为基础平台,以美的既有的资源优势为依托,以内部重组和外部并购为手段,通过对现有产业的调整和新产业的扩张,实现多产业经营发展的格局,使美的最终发展成为多产品、跨行业、拥有不同领域核心竞争能力和资源优势的大型国际性综合制造企业。
二、收缩型资本运营模式
收缩性资本运营是指企业把自己拥有的一部分资产、子公司、内部某一部门或分支机构转移到公司之外,从而缩小公司的规模。它是对公司总规模或主营业务范围而进行的重组,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追求企业价值最大以及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收缩性资本运营通常是放弃规模小且贡献小的业务,放弃与公司核心业务没有协同或很少协同的业务,宗旨是支持核心业务的发展。当一部分业务被收缩掉后,原来支持这部分业务的资源就相应转移到剩余的重点发展的业务,使母公司可以集中力量开发核心业务,有利于主流核心业务的发展。收缩性资本运营是扩张性资本运营的逆操作,其主要实现形式有:
1、资产剥离
资产剥离是指把企业所属的一部分不适合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资产出售给第三方,这些资产可以是固定资产、流动资产,也可以是整个子公司或分公司。资产剥离主要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况:(1)不良资产的存在恶化了公司财务状况;(2)某些资产明显干扰了其它业务组合的运行;(3)行业竞争激烈,公司急需收缩产业战线。
中国人寿在上市之前,就进行了大量的资产剥离。2003年8月,原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一分为三: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人寿资产管理公司。超过6000万张的1999年以前的旧保单全部被拨归给母公司——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而2000万张左右1999年以后签订的保单,则以注资的形式被纳入新成立的股份公司。通过资产剥离,母公司——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承担了1700多亿元的利差损失,但这为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于2003年12月在美国和香港两地同时上市铺平了道路。
2、公司分立
公司分立是指公司将其拥有的某一子公司的全部股份,按比例分配给母公司的股东,从而在法律和组织上将子公司的经营从母公司的经营中分离出去。通过这种资本运营方式,形成一个与母公司有着相同股东和股权结构的新公司。在分立过程中,不存在股权和控制权向第三方转移的情况,母公司的价值实际上没有改变,但子公司却有机会单独面对市场,有了自己的独立的价值判断。公司分立通常可分为标准式分立、换股式分立和解散式分立。
3、分拆上市指一个母公司通过将其在子公司中所拥有的股份,按比例分配给现有母公司的股东,从而在法律上和组织上将子公司的经营从母公司的经营中分离出去。分拆上市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分拆包括已上市公司或者未上市公司将部分业务从母公司独立出来单独上市;狭义的分拆指的是已上市公司将其部分业务或者某个子公司独立出来,另行公开招股上市。分拆上市后,原母公司的股东虽然在持股比例和绝对持股数量上没有任何变化,但是可以按照持股比例享有被投资企业的净利润分成,而且最为重要的是,子公司分拆上市成功后,母公司将获得超额的投资收益。
2000年,联想集团实施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战略调整,对其核心业务进行拆分,分别成立新的“联想集团”和“神州数码”。2001年6月1日,神州数码股票在香港上市。神州数码从联想中分拆出来具有一箭双雕的作用。分拆不但解决了事业部层次上的激励机制问题,而且由于神州数码独立上市,联想集团、神州数码的股权结构大大改变,公司层次上的激励机制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解决。
4、股份回购股份回购是指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一定途径购买本公司发行在外的股份,适时、合理地进行股本收缩的内部资产重组行为。通过股份回购,股份有限公司达到缩小股本规模或改变资本结构的目的。股份公司进行股份回购,一般基于以下原因:一是保持公司的控制权;二是提高股票市价,改善公司形象;三是提高股票内在价值;四是保证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认股制度的实施;五是改善公司资本结构。股份回购与股份扩张一样,都是股份公司在公司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不同环境下采取的经营战略。因此,股份回购取决于股份公司对自身经营环境的判断。一般来说,一个处于成熟或衰退期的、已超过一定的规模经营要求的公司,可以选择股份回购的方式收缩经营战线或转移投资重点,开辟新的利润增长点。
1999年,申能股份有限公司以协议回购方式向国有法人股股东申能(集团)有限公司回购并注销股份10亿股国有法人股,占总股本的37.98%,共计动用资金25.1亿元。国有法人股股东控股比例由原来的80.25%下降到68.16%,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决策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回购完成后,公司的业绩由98年每股收益0.306元提高到99年每股收益0.508元,而到2000年,每股收益达到了0.933元。这为申能股份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并进一步提升了其在上市公司中的绩优股地位。
三、资本运营创新模式的探索
1、TCL集团—整体上市模式
2004年1月,TCL集团的“阿波罗计划”正式得以实施。即TCL集团吸收合并其旗下上市公司TCL通讯,实现整体上市。原TCL通讯注销法人资格并退市,TCL集团向TCL通讯全体流通股股东换股并同时发行TCL集团人民币普通股,TCL通讯的全部资产、负债及权益并入TCL集团。整体上市为TCL集团筹资25.13亿元,这将给公司带来产业扩张的新契机,也为其带来一个新的资本运作平台。这是企业集团资本运营的一个里程碑。集团整体上市将给集团以更大的运作平台。企业要面对全球化竞争,要做大做强,这都需要资金,金融资本集资是最有效的方式,集团上市后无疑可以让集团更加有效地通过集资发展。而在行业整合、产业重组方面,让大集团完全靠现金收购来进行产业重组显然不大现实,整体上市可以让大集团通过股权收购实现更有效的扩张,这对蓝筹大集团来讲极具意义。
2、德隆集团—行业整合模式
一个产业规模很大、很分散,怎么整合?德隆的选择是,把资本经营作为产业整合的手段。通过资本经营,收购同行业中最优秀的企业,然后通过这个最优秀的企业去整合和提升整个行业。
德隆把资本经营与产业整合相结合、二级市场与一级市场相结合。德隆现在控股5家上市公司,他们的做法是,把证券市场作为企业整合的一个手段。德隆一般不孤立投资一个项目,其投资某个项目,是为了整合整个行业。例如为了整合新疆水泥行业,首先控股屯河70%以上,然后把屯河的水泥生产能力卖给天山,用所卖得的钱买天山集团对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权,从而控股天山,通过天山整合整个新疆的水泥业。而屯河做红色产业,在国外与亨氏合作,进入欧洲的蕃茄酱市场,变成亚洲最大番茄酱生产和出口企业;在国内控股汇源果汁公司,迅速打开国内饮料市场。
3、海尔集团--产融资本结合模式
当产业资本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由于对资本需求的不断扩大,就会开始不断向金融资本滲透;而金融资本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也必须要寻找产业资本支持,以此作为金融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于是,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融合就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2002年9月,海尔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这标志着海尔集团全面吹响了进军金融业的号角。同年12月,海尔集团与全球最大的保险公司之一美国纽约人寿保险公司携手,成立海尔纽约人寿保险有限公司。而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海尔已先后控股青岛商业银行、鞍山信托、长江证券。如此,海尔在金融领域已经涵盖了银行、保险、证券、信托、财务公司等业务。海尔投资金融业是真正地开始搭建一个跨国公司的框架,由于金融业本身良好的资金流动性,产融结合将为海尔的资金链加入油,加速其资金融通,为海尔冲击世界500强提供强劲的资金动力。
资本运营形成的原因即有企业内部的动因,也有企业外部环境的支持。重视资本运营的战略地位,借鉴成功的运营模式,并在现实的运作中不断地探索和创新,这对我国企业集团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范恒山资本运营·理论脉络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篇3
关键词:文化资本;优秀运动员;成功转型
据统计,目前我国注册的专业运动员约5万人。每年大约有3000名以上的运动员退役,其中40%左右退役即待业,得到“妥善安置”的只有区区千人左右,其他的都只能得到所谓的“一次性补偿”。①这些退役运动员中包含了曾经斐名中外的优秀运动员,他们有的转型成功,有的却被转型大浪翻入谷底。李连杰由武英级运动员退役成为影视圈的武打巨星,邹春兰由世界冠军的领奖台跌落到澡堂搓澡工的地步。运动员生涯同样是站在中外领奖台上的优秀运动员,为何退役后的反差如此之大呢?是什么造成了他们如此大的落差呢?本文通过文化资本这一社会工具来巧妙的打开影响优秀运动员退役转型的大门。
一、文化资本的主要内容
文化资本有三种存在形式:(1)具体化的形式。这种形式的资本通过外界教育使个人拥有一定的知识、修养、技能。(2)客体化的形式。这种文化形式是以附着在具体物品上存在的,它是文化观念和能力的实体化,只有当这个文化的载体(运动员)具有使用、理解、欣赏文化产品的能力时,才可以说他真正拥有了某种客体化的文化资本。(3)体制化的形式。这种文化资本是经过某种制度确认的文化资本,它的常见的或典型的表现形式是毕业证书、单位证书和职称证明等确定的学术资格或文化程度。②
二、优秀运动员成功转型的界定
本文所匡定的“优秀运动员的成功转型”应该是这样的:取得全国或是世界重要比赛冠军的、在行内外得到广泛认同、得到媒体和社会大众正面关注且具有重大影响的运动员在结束自己职业生涯(即运动员的社会身份发生转变,还有就是本文将运动员转型到教练这一行排除在外)之后,从事其他行业取得一定成就,并在一定程度上产生积极的影响,促进社会的进步或对社会有突出贡献的转行。
三、文化资本对运动员的深远意义
1.具体化形式的文化资本(包括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最早影响运动员的个人文化资本的一种有效形式。
1.1家庭教育环境和家庭条件对运动员文化资本的影响举重若轻,这算是早期的文化资本积累。正所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人的第一所学校,影响孩子发展的诸多教育因素中,家长的教育和家庭环境还是起到重要作用的。
1.2学校教育(包含体校的教育)是运动员的正式启蒙教育,对于培养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资源的配置一般都是不公平的,城镇的学校教育要比农村的教育水平高很多,尤其对于那些很小就进入系统训练的青少年运动员来说,短暂的教育过程,越好的学校,越有利于他们文化资本的积累。
2.体制化的文化资本(文凭和运动员级别)是运动员靠自我努力换来的,对他们退役后的再就业起到杠杆的作用。邓亚萍退役后的十来年时间,巧妙的借用政策优势,再加上自身的努力先后读取了本硕博学位,为以后的从政铺垫基础。
3.客体化的文化资本给运动员带来一定的社会名望,这也是他们未来走向新的职业的敲门砖。李宁的成名,商家借用他的名字创立国产运动品牌,并创造了不朽的传奇。
四、如何积累运动员的文化资本
1.国家相关部门将现役运动员文化课学习和项目技能特点结合起来,拓宽运动员的知识面。创新性的开设一些运动员比较感兴趣的特色教育,如体育新闻、体育管理、运动营养与保健、运动心理、体育经济、体育旅游等。
2.在进入运动队的初期就要给运动员做好全面的引导,并帮助其树立职业规划目标。
3.体教结合,让运动员所有训练依托学校,并且是在保证完成学业、课堂文化知识的前提下去训练。有效形成学、研、训一体的机制,既促进学校师生的业余健身,又可以带动学校的健身。严格要求运动员完成九年义务教育,针对运动员制定文化课标准,并严格执行。在培养高水平运动员技能的基础上,使他们从学生时期开始,严格要求基础理论文化课,在选拔运动员的机制中确定固定的分数,达标方可晋升更高的训练平台。
4.对于运动员的高等教育方面,可以采取后补的形式,以弥补他们在本该读书的年纪却为国家的体育事业而牺牲自己的教育权利。对他们进入高校,可以采取“宽进严出”的方式,让运动员真正意义上享受到高等教育资源,学到更多的有用知识和生存技能,而不是单纯的混学历,我相信这种方式可以有效的提高运动员专业性文化知识,增加其文化资本的含金量,将来能在社会大浪潮中有立足之地。(作者单位:1.四川大学体育学院;2.凤明中学)
课题项目:该文系四川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研究专项项目(skq201531)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 周蔚,徐克谦.人类文化启示录-20世纪文化人类学的理论与成果[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8-13.
[2] 刘少杰主编.国外社会学理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360.
[3] 王继轩.从法律角度浅谈运动员的社会保障[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0):46.
[4] 局雪峰.论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体系的改造与重构[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0,34(3):6-10.
注解:
篇4
关键词:传媒业;资本运营;创新
中图分类号:F26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2-0200-02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传媒业实行的是“行政单位,事业管理”。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财政拨款,处于与市场基本绝缘的状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对外开放程度的加大,中国传媒业的生存状态发生了深刻变化,媒体运营方式从事业模式逐步向市场化、产业化发展[1]。
一、传媒业资本运营的内涵
资本运营是指对企业可以支配的资源和生产要素进行运筹、谋划和优化配置,以实现最大限度资本增值目标。资本运营的目标在于资本增值的最大化,资本运营的全部活动都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2]。
资本运营是以利润最大化和资本扩张为经营目的,是一种以价值管理为主要特征的经营方式,是对传统的生产经营的突破,是现代企业一种以资本增值为目的的经营管理理念。资本运营的范围非常广泛,实现途径多种多样。首先,资本运营既包括企业内在的经营管理活动,又包括企业为了有效整合外部资源而采取的战略举措;其次,资本运营不仅是一种经营管理方式,还是一种更高层次上经营思想的创新,它是以资本管理为中心的经营活动。
传媒业资本运营是资本运营的一般原理在传媒领域的具体运用,基本原理与形式和其他行业的区别在于运营主体的特殊性。传媒业以传播媒介与经营实体的双重身份存在,因此,对于其资本运营的研究,既要有初级的产品资本运营,又有高级的原型资本运营。
综合相关理论而言,传媒资本运营,就是将传媒所拥有的可经营性资产,包括和新闻业有关的广告、发行、印刷,信息、出版等产业,也包括传媒所经营的其他产业部分,都可视为有经营价值的资本,通过价值资本的流动、兼井、重组、参股、控股、交易、转让、租赁等途径进行运作,优化传媒资源配置,扩张传媒资本规模,进行有效经营,以实现最大限度增值目标的一种经营管理方式。
二、中国传媒业资本运营的现状
在中国市场经济日益成熟、传媒业政策也逐步松绑的背景下,传媒资本运营不断传来利好的消息:自从首家报业集团广州日报集团组建之后,全国几十家报业集团先后组建,如青岛报业集团等等。一些有传媒背景的公司相继上市,传媒企业开始与证券市场结合筹资融资。1999 年《成都商报》收购四川电器,采用借壳上市的策略,实现了报业资本经营的边缘突破;同年,湖南“电广传媒”的上市掀起了一轮传媒投资的热潮。河南省的《销售与市场》杂志,引进战略投资,进行市场化运营,于2005年12月通过美国证监会的批准,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随着资本运作的逐渐到位,《销售与市场》又确立了走集团化发展之路的发展目标,成为中国发行量最大的营销类第一品牌期刊。
可以看出,在中国传媒业发展的经济环境越来越好,产业的雏形已经基本上成型,传媒业正表现出强劲的产业化发展趋势,带动了许多相关行业的发展。但盈利模式单一、收入来源结构性失调等问题仍然制约着中国传媒产业的发展。另外,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加快与深化,外国传媒集团纷纷进入中国市场,涉及几乎所有的传媒领域,包括电影、电视、广播、报刊、图书、网络等。在电视媒体方面,日前,已经有超过30个境外电视频道获准在中国有线落地。今后,传媒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以及市场壁垒的不断降低,国外传媒巨头绝不会满足于打球的方式,这一切都会为中国传媒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通过分析研究,中国传媒业在资本运营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
1.体制束缚。传媒同时具有商业及文化事业的双重属性,在中国,这种“双重属性”被表述为“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作为党和国家的重要喉舌,媒体的政治属性一直被放在第一位,其产业性质长期得不到认可,传媒的核心领导由来自上层建筑的行政权力决定,资本运营对核心领导的影响相当有限,越是接近于传媒运作的核心部分,其构造的市场化因素就越少,这就极大地阻碍了传媒产业的发展。
2.产权主体不清。目前,中国传媒内产权关系十分模糊,传媒资产的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权利、责任不明确,国家对传媒资产的监管制度尚未建立,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传媒业规模化发展趋势极需大量社会资本的流入,以突破阻碍自身发展的资本瓶颈。
3.开放程度有限。虽然,中国政府颁布了一些有关文化领域投资、融资的法律、法规文件,通过给予优惠政策,引导、鼓励非公有制资本进入文化领域,促进中国文化产业的市场化;但是,政府对于文化产业的核心圈层,尤其是核心圈层中的传媒产业上,基本还是严格控制非公有资本的进入,迟迟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解禁。
4.行业政策限制。由于受到行业政策限制,传媒业上市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与其他传统行业相比较为复杂,使得上市传媒公司的业务远离传媒核心业务。例如,“中视传媒”也是影视城的房地产和旅游资产,“歌华有线”是以网络工程为主,“赛迪传媒”主要是影视制作和信息咨询,这种模式的弊端导致传媒企业关联交易多、业务透明度低、业绩易受操纵阻碍了上市公司的发展[3]。
纵观国内外传媒业发展的现状,我们不难发现,中国传媒业资本运营的步伐仍然比较慢、规模比较小。如果具体到单个传媒单位,难以看到跨媒体、跨行业、跨区域的强势传媒集团,中国的传媒产业并不强大。现代传媒产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产业,传媒产业要想生存和发展,最佳途径在于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资源,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建立中国的巨型立体化传媒集团,以迎接国际媒体行业集团日益临近的竞争与挑战,实现跨媒体、跨地域的飞跃发展。
三、传媒业资本运营的创新性思考
中国传媒企业具有社会与经济的双重属性,追求社会与经济的双重效益。与一般企业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不同,传媒通过资本运营实现经济收益的最大化不是其最终目的,还要实现传媒的社会效益。因此,对于中国传媒来说,不仅担负着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经济责任,还担负着党和人民喉舌的社会责任。
中国传媒业多年来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体制,如何根据传媒的属性和特点,结合国内传媒市场的经营实际,借鉴国外优秀传媒集团的运作经验,进行创新性的资本运营管理,成为中国传媒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课题。
1.创新体制,加快跨行业、跨区域、跨媒体发展的步伐。资本市场对传媒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受到体制束缚、政策限制等因素的严重制约,传媒业在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实现市场化运作的过程中,屡屡受挫,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因此,传媒业要加快跨行业、跨区域、跨媒体发展的步伐,就要进行体制创新,体制问题不理顺,既有悖于传媒产业存在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特点,又有悖于市场和资本流动性的规律。在这方面,国家相关部门不仅要有思路,还要有明确的激励政策和具体措施。从管理体制上,减少多头管理、明晰行业所属、杜绝条块分割,为跨区域、跨媒体发展清除障碍。
2.创新机制,建立健全有利于资本运营的人才体系。传媒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技术和人才的竞争。同一般企业相比,传媒行业身兼事业和企业的双重属性,既熟悉传媒业务又精通资本运营管理的人才,对于构建传媒集团的核心竞争力,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市场环境的新变化,要求传媒业改变以往“重采编轻经营”的观念,在具体的聘用机制上有所创新,调整传媒行业的人才资本需求结构,引进和重视精通传媒资本运营和传媒经营管理人才。南方报业提出在人才发现和使用过程中引入市场机制,建立人力资本库,以保证后续媒体资本运营的顺利进行[4]。
3.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引进战略投资,创新治理机制。上市是资本运营的主要手段之一,但不是唯一手段,最关键的是企业要真正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资本运营的途径有很多,除了上市之外,还有资本及产权的流动与重组、兼并、联合等方面的运作。在这些方面,国外传媒企业进行过有效地尝试和探索,已经有成功经验可循。传媒业完全可以借助外部力量实现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企业引进战略投资者,能够从根本上改变传媒业产权结构的单一性,实现股权结构多元化,解决制约中国传媒业发展的体制问题和机制问题,在多方权益主体的情况下,实现国有资本权益分散和风险平摊。同时,资金的引进会伴随着智力资本和资本运营管理理念的注入,能够提供传媒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提升传媒业的核心竞争力。
4.建立传媒业资本运营服务机构。针对中国传媒业在资本运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困惑,可以尝试建立一个传媒行业专业的资本运营咨询服务机构,为有意投资传媒的出资人和需要融资的媒体提供帮助,从而降低资本运营风险,实现双赢[5]。
中国传媒业具有特殊性,在资本运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具有中国特色,因此,咨询服务机构的组建,需要精通国内传媒行业生存环境和国内外资本运营理念的专家队伍,通过深入全面地把脉诊断,实现理论创新与实际运作的有效嫁接。咨询服务机构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可以开发专业化的资本经营方式,如信贷创新融资模式、阶段性股权融资模式、无形资本运营模式等等,充分发挥传媒业资本运营的潜力,实现资本的优化高效配置。
参考文献:
[1] 赵渊.传媒资本运营的路径抉择:基于制度创新的视角[J].北方经济,2011,(11):87-88.
[2] 陈东升.资本运营:理论·方法·案例[M].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8:3.
[3] 陈立新.中国传媒产业资本运营存在问题及对策[J].记者摇篮,2011,(4):70-71.
篇5
论文摘要:现代经济环境中,企业面临众多的资金筹集方式与运营管理模式的选择,不同管理模式所获得的回报是不同的。企业要想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必须分析比较各种筹集方式和运营模式,合理选择。文章将资金筹集与运营管理统一考虑,研究企业如何做好资金筹集与运营工作,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企业资金筹集与运营管理的关系
随着企业业务规模的扩大和产品多元化趋势的发展,资金筹集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经常性事务。它是指企业分析自身的生产经营现状和资本需求情况,根据企业的经营策略和发展规划,确定投资资金的需要量和资金投放的时间结构,然后选择恰当的筹资方式和渠道,衡量筹资风险,在保持资本结构合理性前提下,及时、适量地获得所需的资本。企业资金筹集是企业进行资金运营的基础和前提,资金运营则是资金筹集的下一个必经阶段,是对资金的重新配置,直接影响到筹集资金的使用效率,对整个企业的经济效益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两者的主要任务有所区别,但却是紧密联系的两个环节:资金筹集以低筹资成本为目标,以最大限地实现资本增值;而资金运营管理的目标就是资本增值,而通过资金筹集获取低成本的资本是实现企业增值的关键问题。所以,必须将资金筹集与运营管理结合起来,才能收到良好的管理效果。本文认为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提高资金运营的效率,筹资过程应注意三点:
第一,成本与效益相匹配原则。这是企业任何经济行为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具体到企业资金筹集与运营管理,即要求将筹集到的资金投入到资本营运中时,不仅要考虑各种筹资成本,还要权衡各种形式资金的投入收益,综合权衡比较之后,选择合适的筹资渠道,确定科学的筹资方案,以保证运营管理的实际效益。
第二,服务资本运营项目原则。不同的投资项目需要的资金规模不同、资金性质也有差异,选择适合的筹资方式是决定企业资本运营成功的关键因素。所以在筹集资金时必须从资本运营项目出发,结合投资项目的经营特点和资金需求的特殊性,比较不同筹集方式的优缺点,或者对各种方式进行合理组合,选择能够最有效地降低筹资成本,保证顺利实现投资项目收益的筹资方式。
第三,收益与风险权衡原则。资金筹资是为了通过有效的资金运营管理获得投资收益,而这种投资收益具有不确定性,通常高收益伴随着高风险。所以,在选择筹资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到资金运作管理可能遇到的风险,坚持收益与风险权衡原则,建立风险评估模型,客观评估资本运营项目的收益与风险,采取适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尽可能地将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以保证通过资金运营实现预期收益。
二、企业资金筹集方式的选择
现代企业面临更宽阔的市场发展空间,资金来源渠道也日益拓宽,筹集资金方式多样化,大致可以分为内部筹集和外部筹集两种方式。
(一)企业内部筹集资金
内部筹集资金主要源自企业通过自身的生产经营,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扣除成本及税费后的盈余,即企业的留存收益和未分配利润,是企业的自我积累。如果企业当期利润率较高,就有能力为企业的后续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此时可以通过内部筹集方式获取发展资金。当前常用的两种方式分别是提取折旧费用和企业间的商业信用融资。折旧费用是非付现成本,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可以从产品售价中扣除,不需要付现,因此会滞留在企业,形成企业的现金流量,可以用于企业发展。企业间的商业信用融资则是一些信誉较好的企业利用与供应商之间的良好合作关系,在购买原材料或服务时,达成暂缓支付货款协议,从而形成应付款融资。企业可以将该部分应支付的资金暂时用于其他急需领域,调节资金余缺,合理分配有限的资金,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二)企业外部筹集资金
企业外部筹集资金的方式相对来说要丰富很多,给了企业更多的选择空间。目前常用的方式有:吸收股东直接投资、发行股票和企业债券融资、向银行和非金融机构借款、融资租赁、预付货款等商业贸易融资、买方信贷、票据贴现以及获取政府补贴等方式。不同的筹集方式对企业的制度体系与经营发展潜力有不同的要求,企业应该根据实际经营特点与业务发展需求选择最佳的筹资方式。
当然内部和外部筹集方式是不排斥的,企业可以综合运用多种有利的筹资方式,在具体选择时应该考虑以下因素:
首先,企业规模和业务范围。企业筹资规模最主要的还是由企业投资规模来决定,所以企业财务人员在决定资金筹资各项事宜时必须认真分析当前生产经营状况、利润增长率、未来发展潜力及投资需求,采用先进的方法,尽可能准确、客观地预测资金需要量,合理确定筹资规模,保证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又防止过多筹集资金造成资金的闲置浪费。
其次,企业的资本结构。无论是内部筹资还是外部筹资,最终的资本类型可以归纳为权益资本与债务资本,这就产生了如何安排两种性质不同的资金比例的问题。如果资本结构不合理,企业随时可能陷入财务危机。所以企业在决定筹资方式时要考虑对现有资本结构的影响,根据公司财务现状、项目预算以及证券市场的发展趋势等因素,综合分析最终选择最佳的方案以构造合理的融资结构。
再次,筹资方案的各项具体指标。完整的筹资方案应该包括筹集时间、筹资方式、筹资风险及成本估算等很多内容。选择筹资方式后,必须对各种筹资方式进行分析、比较,选择经济、可行的筹资方式,并及时制定全面的筹资方案。
三、提高企业资金筹集与运营管理效率的对策
(一)提高和挖掘企业内部融资能力
企业发展资金最可靠的来源还是源自企业内部。一是资金筹集的风险较小,不用承担过多的筹资成本;二是通过内部调配资金,可以激励企业各部门更加注重通过改善经营管理,提高部门产值,增强内部驱动力。所以有条件的企业应该不断提高和挖掘内部融资能力,不断扩充自有资金或通过增资扩股、出售股份等方式吸纳新资本,打造良好的内部融资平台,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企业实力的增强又可以提高市场形象和资信水平,为外部融资打好基础、提供便利,增强可能性。
(二)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企业资金从大方向上可以分为生产资金和项目建设资金,两者的服务对象和运营目标不同,所以应该施以不同的管理方法。对生产资金一般实行财务统一管理,制定统一标准,统收统付。尤其是做好资金预算管理工作,包括销售预算、采购预算、投资预算、费用预算等,加强对与生产相关的各个环节的资金管理,盘活存量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对项目资金的运营管理比生产资金要复杂一点,其中优化设计是关键,项目资金的预期收益率的取得需要设计人员对运营方案进行优化设计,合理安排各个阶段的资金量,并给予全程动态跟踪。
(三)完善风险预警机制,防范和控制资金风险
资金是企业生存的血液,资金的安全程度直接影响到企业经营的稳定性和持久性。除了强化成本管控,采取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避免过度扩张,降低经营风险外,还需要在资金的运营管理政策中明确风险防范预警机制。在决定项目投资前进行科学分析,充分论证,保证资金的安全性、效益性和流动性,既保证维持简单再生产,又适当地扩大再生产,将发展速度控制在一定的比例以内,实现持续稳定的发展。一旦发现非常情况,根据风险处理流程,及时制定处理方案,将风险损失降到最低。而且需要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内部审计,对企业资金的整个生产过程实行事前、事中、事后审计,杜绝风险隐患的发生。
(四)提高信用意识,密切银企关系,保证资金链
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有限,资本市场不发达,企业发展所需资金很大一部分要靠向银行举债。向金融机构借款或者企业之间的互相融资都需要较好的企业信用做支撑和保证。所以企业应该把信用看作成长发展的生命线,提高信用意识,加强自身信用制度的建设,尽可能减少贷款受限因素,实现顺利融资。同时注意处理好银企关系,灵活选择借款方式,保持资金畅通。因为当前我国的资本市场受国家政策等外部因素制约程度较明显。如果银企关系不恰当,一旦国家紧缩银根,长期借款无法取得,又急于满足良好的市场发展机会,就会出现短贷长投的现象,如果投产前期效益不理想,必定造成企业资金链断裂,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同时激增,处理不当甚至会导致企业的破产。
参考文献
1、蔡江.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模式探微[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篇6
论文摘要: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中人力资本运管体制滞后,货币资本和人力资本界定不清,人力资本产权遭到破坏,人力资本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健全。应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本政策,从而使专有型人力资本在我国国有企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人力资本理论的发展与人力资本的价值
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西奥多·舒尔茨(T·W’·Schultz)在20世纪50年代,倡导建立了人力资本管理这一新的学科。它的提出使经济增长中一些长期令人困惑的问题,比如说二战后各国的经济增长的速度为什么快于物质资料存量增长速度;为什么物资资本遭到严重破坏的德国、日本战后复兴如此之快等,得到了圆满的解释。舒尔茨依据大量的材料实证分析了一个突破性的结论:在现代社会,人的素质(知识、才能、健康等)的提高,对于社会经济的增长所起到的作用,比物质资本和劳动(指非技术性劳动)的增长所起到的作用要大得多。他的贡献在于:否定了劳动和物资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的观点。他指出,国民收入增长的速度之所以比资源、劳动力、资本存量增长的速度快,是因为物质资本质量的改进和人力资本的增加未被计算进去。德、日两国战后能够复兴得那么快,是因为战争虽然破坏了大多数的物质资本,但并未破坏人力资本。
继舒尔茨之后,贝尔围绕人力资本收益流量的贴现值而计量的投资收益率,建立了他的理论体系,但是他把人力资本作为一个独立的因子而纳入经济模式。美国经济学家卢卡斯运用更加微观的、个量的分析方法,将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结合在一起,具体化为“每个人”的“专业化的人力资本”,认为只有这种特殊的、专业化的人力资本才是产出增长的真正源泉,这种资本不仅能自身形成递增的收益,而且使物资资本和劳动要素的投入也产生递增效益。为此,卢卡斯设计了人力资本增长率公式,这是一种将人力资本划分为社会共有的一般知识形式的人力资本和体现在劳动者劳动技能中的特殊化的人力资本的“专业化人力资本”积累的增长模式理论,按照这种理论,企业里的人力资本可分为一般人力资本(企业的普通员工)和专有型人力资本(其所有者主要为企业家、职业经理人、科技创新者)。并且专有型人力资源作为一种稀缺资源,是企业竞争力的源泉。企业的核心技术的技术性标准,即技术的技术性或技术的“含金量”,由技术创新者来完成,而企业核心技术的市场标准,即技术的市场性或顾客的认同性,则由职业经理人、总经理或企业家朱完成。因此,人力资本特别是专有型人力资本日益得到各国的重视。1997年世界银行的专家利用公开的数据对全世界192个国家的资本存量进行了粗略计算,根据计算得到的结论之一是:全世界人力资本、自然资本、物质资本的构成比例是:64:20:16。可见人力资本已是世界财富中最大的财富。
二、我国国有企业人力资本运营中面临的困境
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和新成长起来的非国有企业的竞争加剧,国有企业人力资本运营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越来越突出、越来越严重和复杂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有企业用人制度落后。在我国国有企业的运营中,企业的经营目标受国家控制,其根本制度和根本特征恰恰在于它的非市场合约性,其追求的更多的目标是更好地完成“国家计划”,更多地获得“国家租金”分配以及完成国家斌予的其他任务,而不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一方面难于摆脱国家的行政干扰,另一方面又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缺位的现象。由于国有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尚未构建,现代企业制度仍未在企业真正建立起来,大多数国有企业管理者由政府指派,而不是通过市场机制公开招聘和竞争上岗。
2.对专业型人力资源认识上的误区明显。我们以前将管理庸俗化,认为管理只是程序化事务性的工作,相对简单,从事管理的人员不需要较高的学历和素质,只需要简单的培训就能够胜任。而企业的业务比较复杂,只有专业型人力资本才能承担。这种“重生产、轻经营管理”的思想使得一些国有企业里普遍存在着对经营管理人员要求低.对业务人员要求高的现象。而在企业技术创新方面,认为技术创新等于纯技术活动,等于技术研究和开发,等于技术改造.只要技术领先和高技术就等于获得企业效益,但不注重技术的市场标准.从而陷入盲目追求高技术的陷阱,出现开发与实际相脱节等负面效应。
3.人力资本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时至今日,大部分国有控股企业在人力资本运营上仍然没有摆脱原来单一而僵化的运营模式。这是由于产权明晰、政企分开、权责明确等很难落实。大部分国有企业的总经理、董事长仍然是作为“没有最终委托人的人”。在这种企业经营者无终极所有权的情况下,国有股股东控制着企业的经营目标,即以刺激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抑制通货膨胀、维护社会稳定和维护社会权威等作为日常经营目标,而当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与国有股股东阶段性目标不一致时,国有股股东即政府就会用其终极所有权的控制权,使两者达到一致。而这种一致有时是以牺牲企业的利润为代价的。
三、国有企业要加强人力资本投资、开发、管理能力
人力资本已成为企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它导致了当前的企业形态的变化,即成为“中间小,两头大”的哑铃型。具体表现为研发变大、生产变小、市场开发变大。而这种型态的发展又需要更加专业型人力资本的经营与管理。这就要求企业必须重视人力资本的投资和开发,必须重视发展战略,以长远的目光组建人力资本团队,确保本企业的人力资本在更加激烈的竞争中拥有知识、技能和管理经验方面的优势。 1.充分利用社会培训机构提高企业的现代化技能。教育提供充分的人才储备,但普通教育需要一个相应的周期,且知识体系和教育机构滞后,难以适应日新月异的蓬勃发展和知识更新换代。所以社会便应运而产生了众多“短、平、快”的社会培训机构,它们往往能立足中国现状,博采世界管理精华,利用现代最新科技,向管理者传播优秀管理思想和先进管理技能,提供实用可行的管理经营方式。这对于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的提高,技能的丰富起到了充电器的作用。对于企业组织建立持久的竞争优势,是必要条件。尤其是我国加人了WTO,企业面临全球化的竞争,国有企业以前的那种“无压力”的生存环境已荡然无存,在一片“狼来了”的叫喊声中,只有把自己锻炼成“狼”,方能“与狼共舞”。
2.改革旧的用人机制,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在新的环境下国有企业应该采取应岗配人和知人善任的用人机制。要改变以前的行政任命为公开的招聘上岗,建立由企业管理层共同确定的符合企业内外各方面利益、且得到员工一致认同的企业战略目标及规划,从而建立以招聘录用、考核评估、提拔晋升以及人力资本开发各部分有机结合的管理系统。改革过去国有企业大锅饭的传统,使分配和投资向优秀的技术、管理及其他方面人力资源倾斜。企业鼓励员工在真诚合作和责任承诺的基础上展开竞争,使企业成为吸引人力资本和凝聚人力资本的机构,努力创造一个让人才托颖而出的环境,充分体现人力资本的自我价值。
3.增加国有企业内部人力资本管理权力和人力资本权能、权益。作为市场主体,国有企业应该有完全的人事管理权力,使国有企业的用人权得到保证,改变那种“想要的人进不来,不想要的人出不去”的现象。在法律框架及具体制度安排上保证国有企业包括经营者在内的所有员工都拥有合法的人力资本权能、权益,建立向非人力资本产权转化和非国有企业流动的合法通道。国有企业应该建立与整个社会人力资本市场配置系统相连的人力资本形成机制,企业员工一律取消行政级别身份制,企业经营者可以进入企业家或经理人才市场通过公开竞聘来获得,而不是按行政指派的形式选用。这样任何人都能够凭借其人力资本产权获得“市场平均水平”的收益率(仅指有限的固定的劳动报酬),有特定人力资本运营绩效的还可以获得“超额”收益。
四、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本激励机制
人力资本激励机制的建立原则应是:经营者收入和权利与业绩相挂钩,采取经济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方法。
篇7
[摘要]本文将劳动者健身观念与人力资本投资作为立论,通过东北地区3个中心城市国有企业职工的实证研究,论证人力资本的健康投资的作用。
[关键词]人力资本健身观念锻炼
一、人力资本与健康投资产生的背景
根据舒尔茨和贝克尔的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投资包括用于医疗保健的投资;用于正规教育的投资;用于在职培训的投资;用于成人教育的投资;用于个人和家庭为寻找更好的就业机会而进行流动的投资。我国学者将上述理论归纳为医疗保健的投资;教育的投资;迁移投资。研究认为“教育的投资在整个人力资本投资中居于核心地位,是头等重要的投资。因为健康投资使人得以存在,以及智力、精神活动的必要前提,所以,医疗保健投资是其他两项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前提条件和物质基础。从健康投资的角度出发,人力资本所提出的医疗保健投资是“通过对医疗、卫生、保健、营养等进行投资,以此来恢复、维持或改善、提高人的体能(体力和精力),增进健康水平,这种投资方式恰恰是最经济、最有效、最快捷的人力资本投资途径。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低水平生活导致健身观念淡薄
按恩格尔系数划分贫困家庭的尺度,企业职工均在60%以上,属于贫困线,属于体育低消费群体。研究表明,收入与消费关系十分密切。(见表1、2)
统计结果证明,企业职工收入与体育锻炼的内容、目的、地点、时间、次数有非常显著的差异,与锻炼目的、锻炼次数非常相关。体育消费是为了满足人们特定的需要而产生的,它是以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来决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越优越,体育消费的投入的比重就越大,反之就越小。除此之外,人们的体育习惯、生活节奏、余暇时间、体育观念、社会环境等都与体育消费有关。应该说,体育消费行为既是生活水平的缩影,又是人们体育健身观的折射。
2.不良心态影响健身观念形成
调查显示,企业职工有矛盾心理占15.5%,压抑心理占18.4%,挫折心理占6.4%,消沉心理10.6%,疑虑心理5.1%,其他心理状态的365人,占43.6%。
体育作为现代精神文明建设重要的组成部分,被称为现代社会的“安全阀”“社会竞争缩影”,改革开放带来社会体制、观念、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各方面变化,同时也产生许多矛盾。据社会学专家研究,除了必要的道德和法制教育外,体育可以起到缓解、宣泄、减少下岗浪潮带来的社会震荡和各种矛盾的作用。
三、结论与对策
1.转变观念,努力提高再就业劳动者素质
劳动者是生产力的首要的因素和能动因素,发展体育运动是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从经济学角度,体育锻炼要占用一定的时间,之所以强调体育健身的作用,是因为可以理解为体育是一种旨在追求未来效用的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从人力资本投资和劳动力再生产的角度,体育锻炼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活动,它投资的意义在于可以提高人的素质和能力。因此,从人力资本配置的需要寻找合适的物质资本,最大限度的优化实现自身的价值,较好把握从新配置人力资本的再就业机会。
2.调整不良心态,拓宽人力资本运营的空间
现代企业职工压力大,无论是环境,还是心态,都发生的很大的变化,由于种种不良的心境,导致无形中缩小就业的渠道,缩小人力资本运营的空间。体育的社会情感功能是与人的社会心理稳定性直接有关的,通过体育服务工程进行情感解困工作,调整不良心态,使之产生和形成与社会一致的心理。因此,企业职工应主动适应社会和家庭环境,把就业看成是一场智力、体力、心理上的竞争,通过体育锻炼可以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挖掘潜能,面对机遇,迎接挑战。
3.树立健康观念,加速人力资本投资
要树立健身观念,消除健康投资是一种简单的消费支出的旧观念,主动积极的进行健康投资,同时要积极参加培训,要主动锻炼、学习、更新知识,提高技能,丰富自身的人力资本,为创业储备本领。人力资本投资有利于增加企业职工的健康存量、知识存量、技能存量,存量的增加,意味着“生病时间”的减少和“健康时间”的增加,意味着创业的基础储备增加,从而有利于产出增加,个人的收入也随之增加。因此,这种投入是有效的投入,也是一种成本性投入。企业职工自身还应从市场经济对劳动者素质的需求,来提高对健康投资的认识。
篇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给企业带来了蓬勃生机的同时,由于客观体制上还存着一些漏洞,国有资产流失相当严重,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维护企业的国有资产,维护国家所有者权益,提高企业的国有资产运营效益,加快企业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对企业的国有资产的监管,防止企业的国有资产流失,既是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核心内容,又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与重点。探索企业的国有资产监管与经营的有效途径,深化企业的国有企业改革仍是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经济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企业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到底有什么途径?以下主要从二方面进行探讨就是:一、政府宏观促进,就是政府给支持;二、企业微观做,就是企业在具体实施。
思想上保值增值
政府在思想上重视、观念上转变是保障企业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根本因素,是内因。认清和适应企业的国有资产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理清思路,抓住企业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完善和巩固企业的国有资产基础地位、壮大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这一主要矛盾,才能保持头脑清醒,看清方向,做到提纲挚领,有的放矢。思想指引着行动,一切工作最后的结果如何,都要看政府官员对工作的认识的深度和广度,以及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工作实际。切实抓好做好企业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工作,把该项工作当作政府的工作重点来抓。只有思想认识到位,并付之以具体有效的行动,促使企业的国有资产实现保值、增值。
政府应全方位提高社会维护和保护国有资产的意识和责任感,让全社会都认识到国有资产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和保障,与党、国家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利益休戚相关,消除各种不利于国有资产保值的消极心理,形成健全的防范意识。
法律完善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更需要一个全面的、完善的、细化的法制的约束,而我国现在的法律不是没有建,是建得不完善,要与时并进。因此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完善国有资产监管的法规体系。建立、健全、落实国有资产经营责任的相关制度。要建立、健全重大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规范重大决策责任的追究程序、办法;要把企业负责人的经营业绩考核与薪酬制度改革更好地结合起来;认真做好国有资产基础管理工作。要按照全国统一的清产核资政策和资产损失认定的标准,规范开展清产核资工作。要加强资产与财务管理的制度建设,防止产生新的不良资产;进一步加强国有资产的监管。
强化监督制约,增强责任意识。
(1)健全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与制约机制;强化投资决策监督制约,坚持民主集中制,即要通过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的方式,来对某一投资决策项目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分析、论证、只有这样,才能使投资决策真正做到科学、合理,从而避免投资失误。
(2)建立与完善国有资本的监督体系,是提升资本运营水平、实现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保证。随着国家与地方国资委的相继建立,国有资本监管主体缺位的问题已经解决,但是依法完善监管体系、加强监管的法制建设,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仍然面临严重的挑战。在牢牢把握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定位这个根本,促进国企改革由政府主导向出资人主导转变的前提下,维护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享有的各项权利,充分尊重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和法人的财产权,按照市场化原则配置企业各项资源,促进企业的发展。
建立和健全企业监督约束机制。根据现行的法律、法规,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可量化的、可操作的企业监督约束机制,做到每年检查一次。财政部门要搞好企业年度决算检查,要评出优劣,分清责任,对损失巨大构成犯罪的,要追究刑事责任。
篇9
关键词:一人公司,问题,对策
一人公司,是指股东(包括自然人和法人)仅为一人,并由该股东持有公司的全部出资或所有股份的公司。一人公司获得承认始于英国1897年萨洛蒙有限公司案,当时的法庭终审判决首次公开承认了一人公司的合法性,揭示出个体经营者可以以出资额为限承担有限责任。论文参考。但首开一人公司立法先河的是列支敦士登于1925年11月5日制定的《自然人和公司法》,该法规定,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都可由一人设立,并可以一个股东维持公司的存续。自此,一人公司步入制度化时代。 1 在我国,2005年10月,新《公司法》第58条规定,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是指只有一个自然人股东或者一个法人股东的有限责任公司。一人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人民币10万元,股东应当一次足额缴纳公司章程规定的出资额。 2 2006年1月1日,新《公司法》正式实施,首家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温州市温信电脑租赁有限公司)在素有“中国个体私营经济发祥地”的温州注册成立,一人公司在全国迅速发展。
新的《公司法》立法认可一人公司,顺应了全球发展趋势的需要。由于一人公司灵活、高效、简单等特点,美国、欧洲、日本等许多经济发达国家,都允许设立一人公司,在我国发展市场经济的今天,必须顺应这种世界潮流,实现与世界的接轨。另一方面,一人公司有利于满足个人的创业需求,鼓励投资,繁荣与活跃城乡经济,推动我国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迅猛发展;有利于拉动市场内需,增加税收和就业机会,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强化社会稳定;有利于发挥其治理结构简单高效、决策灵活的特点,进一步提升公司的竞争力;还有利于确定投资收益和投资风险的唯一归属者,激发投资者单独投资创业的积极性;有利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实施大公司和大企业集团的战略,推动国有资产的优化组合与合理配置。
在全面认识一人公司的积极影响之后,我们应变换分析角度,冷静地审视一下它所带来的新问题。
一、运营过程中的权力失衡问题。
在一人公司中,通常是一人股东自任董事、经理并实际控制公司;而传统的公司组织机构以公司股东多元化为基础而设立,其基本结构是股东会-董事会-监视会三会并立的体系,这一结构系统是经过长期的实践摸索,在奉行资本平等,同股同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权力清晰,相互制衡原则的基础上确立起来的,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使得多个股东在权力行使上能够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然而一人公司的出现,导致在传统公司内部行之有效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三大机构之间的相互制衡都不复存在,传统公司法关于内部组织结构的规定难以实施;公司的意志也不再是多数人的共同意志,而是唯一股东的意思表示。
二、单一股东个人财产与公司财产混淆不清,损害债权人利益。
由于一人公司仅有一名股东,无法建立起股东会和监事会,缺乏股东之间的监督与制约,股东只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并且极易滥用其自身的有限责任。
1、为所欲为地混同公司财产和股东财产。如公司的营业场所和自然人的居所混合使用。
2、将公司财产挪作私用。如公司财产被用于个人支出却没有作出记录,或者没有完整的公司财产记录,使公司财产往往消失于股东个人的“保险柜”中。
3、给自己支付巨额报酬。由于一人股东完全控制了公司,在其成为公司的董事后,可以随意制定出财务方案,以公司的名义为自己支付大量的报酬。
4、同公司进行自我交易。如公司向股东低价转让商品;公司高价购买股东的货物和服务;公司与公司以外的第三人进行各种使公司利益受到损害的交易,股东再向第三人获取利益等。
5、以公司的名义为自己担保或借贷、发生事故抽逃转移公司资金,甚至行欺诈之事逃避法定义务、合同义务等,而一旦承担责任时,唯一股东却又可以借公司法人人格和有限责任使自己逃避债务和责任,从而使债权人或社会公众承担极不公平的风险。
利用公司法人人格规避法律义务,在一人公司具体表现为:滥用公司人格以逃避税务责任,给国家利益带来损害。特别是在当一人公司拖欠国家税收数目较大时,一人股东很可能借破产来逃避税赋,给国家带来巨大损失。
利用公司逃避合同义务或其它债务,在一人公司主要表现为:(1)一人股东设立一个以上的一人公司,将负有合同义务的一人公司资产转移到自己名下或其它自己控制的一人公司以逃避合同义务。(2)恶意解散公司或宣布公司破产,再以原公司的营业场所、资产等设立经营目的完全相同的新公司以达到逃避原公司巨额债务的不当目的。(3)利用合同对债权人进行欺诈以逃避合同义务等。
利用公司规避侵权责任:在一人公司中,特别当一人股东为牟取暴利生产假冒伪劣商品严重侵害消费者权利或管理不当致使损害公司员工或其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伤亡等情形,由于一人股东的有限责任,将使遭受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受害人常常因为公司资产过少而得不到充分的补偿。 3
三、在运营中的融资问题
一人公司在降低个人创业风险的同时,可以减少公司股东之间的经济纠纷,迅速对市场竞争作出反应,取得竞争优势。但企业肯定会因为实力薄弱面临困难。因此,一人有限公司如果得不到目前融资的主渠道银行的支持的话,其成长的速度和前景将大打折扣。论文参考。这些一人公司在运营中存在的问题相比,一人公司对于市场活力的作用更值得期待。
四、在运营中的纳税筹划问题
一人公司双重纳税造成税赋比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独资企业多。《国务院关于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规定,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从2000年1月1日起,停止征收企业所得税,比照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而自然人一人公司除了按照33%的法定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外,分配给股东部分的全部税后利润还要缴纳20%的个人所得税。论文参考。而个人独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只缴纳个人所得税,最低税率为5%,最高税率(应纳税所得超过5万元以上部分)为35%,还可以减去6750元的扣除数。例如,某个人独资企业年利润48万元,税后利润全部分配给投资者个人;某自自然人一人公司年利润也是48万元,税后利润也全部分配给股东个人(均不考虑企业计提公益金和应纳税所得额调整)。一人公司需要缴纳所得税222720元,其中应缴企业所得税为:480000×33%=158400元;应缴个人所得税为:(480000-158400)×20%=64320元。个人独资企业需要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480000 ×35%-6750=161250元。由上述计算结果可知,一人公司比个人独资企业多纳税52350元。对个体工商户的收税,目前税务部门不管其盈利多少,采用的是估算方式,个体工商户只要按估算数字缴税就行了。
针对一人公司在运营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限制其弊端,下面就完善一人公司制度提出对策。
1、实行严格的法定资本制度,强化资本充实和维持义务。对于一人公司来说,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制度是非常重要的。在一人公司中最容易出现资本不实或资本混同的问题,为了使最低注册资本具有实际意义,必须重视公司注册资本金的充实。资本充实义务的履行,无疑可使最低资本金制度具有实际意义。强化资本充实义务必须加强监管力度,股东要完全并且适当的履行出资义务,防止出资不实或抽逃出资。
2、建立严格的公司财务制度,加强对一人公司的财产监督、严格禁止自我交易,杜绝公司财产与股东财产混同,采用严格的公示制度,使财务信息快速公开化、高度透明化。应建立唯一股东的个人财产公示制度,由唯一股东定期向公司登记机关公示其个人财产状况,严格禁止各种自我交易,以促使唯一股东个人财产与一人公司财产截然分开,保证公司财产的独立性,保护债权人的利益,体现市场经济的平等和公平。我国新《公司法》还规定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必须在每一会计年度终了时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并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公司登记主管部门、税务部门、会计主管部门也应当各司其职,加强对公司财务会计事务和会计师事务所对一人公司财务审计工作的监督,严格追究违法者的法律责任。
3、建立一人公司的债务担保制度。当一人公司破产或解散时公司财产不足清偿债务的,股东应当承担有限的担保责任,这是我国一些学者提出来的。这种制度主要是强化股东个人的责任, 保护一人公司债权人、雇员等公司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一人公司的股东除了以其出资额为限对一人公司承担责任外,公司破产或解散清算时,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或者支付职工工资、福利的,应承担有限担保责任,其范围可与其原出资额相当。
4、对一人公司的权利能力进行限制,即对其从事的行业予以限制,以维护交易安全和经济秩序。由于一人公司中不存在传统公司内部的三大机构,造成一人公司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制度,对交易安全和经济秩序的稳定不利,故对不同的一人公司应限定其从事行业的范围:国有独资公司应被限定在有关国计民生的基础性、垄断性、公益性行业或其他重大行业范围内;非国有的一人公司不得从事这些行业的生产经营;对于股东为外国人的一人公司可根据维护国家经济独立原则做出特别限制,防止其对我国经济安全和经济独立的危害。
5、拓宽融资渠道,降低一人公司资本运营成本。
6、加强政府监管力度。
综上所述,如果能够对一人公司的弊端进行有效的限制,一人公司必将在扩大就业、繁荣市场、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等方面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优势。
参考文献:
1、周光发.一人公司的缺陷及其规制探究[J].法制与社会,2006.7
2、江平、李国光.《最新公司法理解与适用》、《最新公司法条文释义》[M]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1
篇10
关键词:公共体育设施;公私合作;实践;启示
中图分类号:G811.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076(2017)02-0038-04
Abstract:It has reviewed the practice of the PPP pattern in the fields of public sports facilities in the United Kingdom, the United States, Australia, Japan and Taiwan China, and finds that their practice with its design, management, operation has begun to take effect. It has discussed the connotation of PPP, defined the concept of public sports facilities using the PPP pattern and introduced the foreign practices, which will make important inspirations and reference values for Chinese government and social capital to jointly supply public sports services.
Key words:public sports facilities;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PPP; practice; implication
自2013年起,政部在全国范围大力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模式,被认为是在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巨大的背景下,中央政府创新公共基础设施融资与运营管理模式的新举措。2014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培育多元主体” “大力吸引社会投资”被写入主要任务和关键措施。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向多部委《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意见》,明确了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指导性目录,目录包含了公共体育设施运营等10余项公共体育服务。迄今为止,已有若干省级地方政府向社会公布了《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体育服务指导目录》。随着体育产业与全民健身的快速发展,公共体育设施采用PPP模式将是大势所趋,梳理该模式的概念以及国内外的相关实践非常必要。
1 PPP的内涵及公共体育设施运用PPP模式的概念界定
1.1 合作伙伴关系
PPP,指“公私合作伙伴关系”(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的简称),在国际上还没有形成一个被广泛接受的定义。总体看来,PPP是指“公共部门(政府、国有企业)与私人部门(非营利组织、民营企业、志愿机构等),就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而建立的各种合作关系[1]。
1.2 政府主导(public)
因为国情、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的差异,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主体的职责也会存在差别,但是,不管出于何种前提,政府主导供给公共体育服务的角色始终不变,依据公众意志,指导、规范供给行为的职能责无旁贷。涉及公共利益的公共服务应当由政府部门决策、出资并负责有效治理。
1.3 民间部门/社会资本参与(private)
西方学者一般用民间部门指代“私人部门”,包括民营机构及非营利、志愿性组织等。如美国民营化大师萨瓦斯认为,公私合作形式可以用一个从完全公营到完全民营的连续体来显示,政府、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民营部门、非营利、志愿性组织基于不同的民营化程度在这个连续体上建立公私合作伙伴关系[2]。马克・霍哲提出,政府改革一条非常重要的路径,就是积极利用民间部门高效率、低成本的治理方式提供公共服务。
因为我国产权结构、所有制结构以及意识形态与西方国家存在差异,国内研究对private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本研究以“PPP”为题名,检索中国知网2015年相关硕博士论文,按照随机排序对53篇论文进行编码。剔除无法查看全文以及非公私合作供给理论研究的文献,对其中的34篇有效论文进行了内容分析(见表1)。分析发现,用社会资本指代private的频率最高,研究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的建设管理应用中。
1.4 公共体育设施运用PPP模式的概念界定
结合PPP的内涵以及在国内的研究应用,本研究认为:公共体育设施运用PPP模式,是指政府与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公共体育设施融资、建设和运营管理的全部或者若干环节,向社会公众提供满足多元需要的公共体育服务。
2 PPP模式在国外及我国台湾地区公共体育设施领域的实践
2.1 清晰的制度框架
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已专门就PPP立法。他们将公共基础设施的规划、融资、建设、运营、收费、服务、管理以及监督的全过程纳入清晰的制度框架和标准中。
以英国为例,该国财政部负责PPP政策的制定,国家审计署和公共事业管理委员会负责对PPP政策进行研究并提出意见。英国财政部下属伙伴关系公司Partner-ships UK为政府等所有公共部门提供PPP的专业管理,尤其是政府购买等方面的知识;财政部下属部门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 Programmer通过制定工作指南,为地方政府提供项目支持并帮助地方政府制定标准化合同。基于以上的制度设计,“英国政府制定的PPP政策,如PFI(Private Finance Initiative:民间主动融资)模式,为本来应该由政府供给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包括体育建筑物),带来私人部门巨大的融资,管理技能和专业知识优势”[3]。
2.2 定量的评估工具
项目论证、项目确定以及项目采购三阶段的物有所值(VFM: Value for Money)评估方法,是英国对公共体育设施PPP项目采用的可行性评估方法。该评估方法指的是,一个项目采用PPP模式政府付出的代价总和,若小于采用传统模式政府付出的代价总和,则PPP模式从财务上判断可行。2007年,英国就颁布了《VFM定量分析电子表格》,通过定量的操作计算为PFI项目的选择提供可靠的依据[4]。虽然财务量化数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会影响VFM评估方法的信度,但是作为一个定量的评估工具,VFM比定性陈述更利于工作的开展。
2.3 合同界定双方责权利
政府与社会资本双方重合同、守信用的契约精神,是PPP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契约精神,其主要特征除了表现为政府与社会资本选择合作对象与项目的自由,还隐含着双方地位的平等。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运营一般会有长达数年甚至几十年的合作,国外很重视对公共体育设施PPP项目合同范本的制定,在合作协议中详尽规定双方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风险应对、争议解决及违约处理事项等。
1999年、2002年、2004年和2007年,英国政府分别了《PFI合同规范》的第一版、第二版、第三版和第四版。《PFI合同规范-第四版》对PFI项目合同持续时间、项目开始时间、意外事件防护、服务定价机制、服务标准、服务变更、服务监督、移交时的资产估价、争议解决的方式等均通过合同管理做出了详尽的规定[4]。2003年开始,日本在公共设施领域推行由政府监管、民间力量供给,公民享受的“指定管理者”模式运作公共体育设施,该模式将以往由地方政府掌握的设施使用许可权、收费设定权、活动企划权、设施命名权等管理权限下放给社会资本,同时,在管理制度和合作协议中详细规定社会资本的业务范围和工作基准,并以此为依据监管社会资本的行为[5]。
2.4 专业管理
“许多实证研究表明,社会资本的经营绩效确实胜过公共部门;而民营化的模式可以增加公营事业的营运绩效”[6]。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早就引入R档奶逵场馆管理公司对当地的公共体育设施进行运营管理。自1961年以来,美国体育场馆设施建设的资金来源中,私人投入所占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形成了场馆设施融资、建设的公私合作模式,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美国著名的四大职业联盟(NFL、MLB、NBA、NHL)俱乐部所拥有的体育场馆31%采用PPP模式运作。Kansas's State Expo Center委托给私营机构后,实现每年赢利超1亿美元的业绩。The West Palm Beach Auditorium原由美国公共部门管理,常年处于亏损状态,委托给私营机构后,第一年财政赤字就减少了531 878美元[7]。迈阿密体育馆由专业管理公司运营,场馆多达16 900个座位,16个包厢,但其固定员工只有30人,活动期间通过雇佣临时工完成任务,节约了大量成本。自2000年悉尼奥运会主体育场采用PPP模式建设以来,采用公私合作方式投资、建设运营体育施设施,也已成为澳大利亚体育发展的一个趋势。
从财政角度看,PPP吸引了社会资本投资,缓解了政府财政压力,但最终能否降低财政支出的负担,提高社会福利水平,还是取决于社会资本的专业运营能力。比如我国台湾地区的中山运动中心民营化6个月后,其服务收入将近2 000万,毛盈利近500万,比预计毛盈利高出300万左右。而另外一个同样以民营化方式运营的中正技击馆,虽同属体育设施,但二者之间的盈利情况却相差极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正技击馆内专业管理人员不足,以致经营理念无法有效提升,造成盈利状况不佳;而中山运动中心,则是委托由较具经验的救国团进驻管理,不仅增加盈利,馆内的经营品质也大幅提升[8]。
2.5 面向国际市场
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体育设施管理公司,除了管理本国和本地区的体育设施,还以其强大的专业运营技能和管理水平为依托,面向国际市场布局全球化的扩张战略,在全球范围收购体育场馆的运营权。Ogden(奥格登)是澳大利亚一家专业从事体育设施运营管理的公司,该公司除了运营悉尼奥运会主体育场在内的澳洲12个大型场馆外,还为亚太地区大型体育场馆提供各种管理和咨询服务,中国国家游泳馆就是其中一例[9]。美国的SMG(策略管理集团)公司和Global-Spectrum(全球无线)公司是全球有名的场馆设施管理公司,为全球许多国家的大型体育设施提供建设与运营等工作。
2.6 关注民众多元需求
美国经济学家伯顿・韦斯伯指出:“民众对公共服务有不同偏好,政府公共服务追求普遍性,在供给中只倾向中间偏好,不能考虑民众因收入、教育等差异性产生的多元需求”[10]。当民众的多元需求无法通过政府的普遍供给得到满足时,就会寻求“付费消费”的方式,通过市场交易得到满足。
体育设施能否吸引运动人口取决于它所能提供的功能,这些功能包括设施所必需的物理与地理条件,包括场地、设备与器材。上文所列举的我国台湾中正技击馆和中山运动中心,除了经营者的管理技能差距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差别在于中正技击馆以推广技击类运动为经营目标,馆内是纯属技击类的运动设施,已不符合现代民众多元化的需求潮流,反观中山运动中心,其功能区包含了游泳池、羽毛球场、儿童游戏室,设备更为多元化[8](见表2)。
3 国外及我国台湾地区公共体育设施运用PPP模式的经验和启示
PPP 作为近十几年来国外公共体育设施领域兴起的新模式,对于解决我国人均体育用地不足和体育设施重复建设、运营效率低下等问题具有重大的意义。结合国外及我国台湾地区公共体育设施运用PPP模式的实践,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经验和启示。
3.1 加强政策引导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对PPP概念的理解逐步深入、实际应用也逐渐增多。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促进PPP模式发展及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服务的政策法规,如国家《关于印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试行)》《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意见》《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政府采购管理办法》以及《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法》等,能源局、教育部、住建部等部委相继出台了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相关行业的实施意见。国家体育总局应结合我国国情,参考发达国家完善的政策体系,着手研究制定公共体育设施PPP项目的指导意见,明确投资领域、项目申报流程、融资模式、运营管理、风险分配、利益保障等,用清晰的制度框架调动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公共体育设施的积极性,为社会资本提供完善的政策指导。
3.2 市场化运营、专业化管理
受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我国政府投入资金与公共体育设施的巨大需求之间存在缺口,公共体育设施的供给面临较大挑战。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实践充分说明,公共体育设施PPP模式,增强了社会资本运营的自和问责制,为公共体育设施经济效益的提升和公共体育服务质量的提高做出了有益的贡献。
我国在运用PPP模式发展公共体育设施的路径中,同样要坚持改革的理念,相信市场的力量。首先调整体育彩票公益金的使用方向,发起设立专项用于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运营的公共体育服务PPP投资引导基金。其次,按照“公建民营”的思路,将建成的公共体育设施,交由专业化程度更高,管理水平更优的体育场馆管理团队运营,发掘体育设施的无形资产,满足群众多元的体育需求。另外,为吸引社会资本通过PPP模式参与体育设施的投资,必须丰富盈利模式和盈利渠道。政府应通过财政支持、税费减免等多种形式,鼓励社会资本将PPP模式延伸,打造城市体育娱乐综合体,推动社会资本参与体育与旅游、休闲以及商业等综合业态的开发与运营。
3.3 全过程监管
社会资本具有天然的资本逐利性,国家和地方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要履行好监管职能,规范招投标程序、明确服务标准以及跟踪、监测、评价服务内容,营造公开、公平、透明、有序、竞争、规范的监管环境,避免出现因处理不当造成的财政风险和公众利益受损。
首先,在招投标环节,要建立专门针对公共体育设施的市场准入措施,选择具备融资能力,又兼具专业水平、运营经验丰富的投资者。其次,在运营监管中,体育部门要引入权威、专业的第三方技术咨询机构,以项目运营绩效作为评价依据,通过合同组织、信息公开等一系列配套制度,实现动态、长期、持续的全过程监管。最后,项目绩效评价时,要综合考虑公众需求满足、风险分担、关键服务指标等综合要素。
3.4 统筹公益和商业
公共体育设施PPP项目,既要保证公共性,也要满足部分公众需求的超前性。但是,我国公共体育设施运营方需承担高额的营业税、企业所得税、房屋租赁税,以及花样繁多的土地使用税、门前三包费、绿化费等,经营负担颇重。政府应从国民体质、公众满意等维度出发,给予社会资本扶持和优待,既让公众获得良好的公共体育服务,又要保障资本获得合理、稳定的经济回报。当然,为了避免社会资本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而降低公共服务质量,可以在管理制度和合作协议中详细规定社会资本的业务范围和工作基准,并对社会力量的收费设定权进行限定,通过制度设计将获利与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质量紧密结合在一起,促进参与公共体育设施运营的社会资本专注于提供优质服务。
4 结语
社会资本运用PPP模式投资建设运营公共体育设施,虽前景乐观,但目前来看,与水电能源、公共交通等其他行业的基础设施相比,所产生的利润可能更低,社会资本多持观望的态度。此外,采用PPP模式会导致体育部门控制力的流失,影响对公众的责任,或认为 PPP 模式就是公共体育设施私有化等误读都可能影响PPP模式在公共体育设施中的正确实施。因此,公共体育设施运用PPP模式还值得我们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参考文献:
[1]ES Savas. Improving Public Sector Productivity through Competition[J].Springer Netherlands, 1981(3):151-162.
[2]E.S._瓦斯.民营化与PPP模式: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3] Akintola Akintoye. Risk Analysis and Management of Private Finance Initiative projects Engineering[J].Construction and Architectural Management,1998(5):19-21.
[4]黄腾,柯永建,李湛湛,等.中外PPP模式的政府管理比较分析[J].项目管理技术,2009(1):11-12.
[5]京都市政局政部U痈母镎n.京都市公の施Oの指定管理者制度\用基本指[Z].2014-02.
[6]施光训,林静雯,欧秋伶.公营事业民营化之绩效改革研究[J].全球管理与经济,2005(1):23-39.
[7]陈元欣,张崇光,王健.大型体育赛事场馆设施的民营化探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1):25-30.
[8]黄彦钧,林秉毅,刘田修.公立体育场馆民营化之可行性评估:以中正技击馆为例[J].台湾体育学术专刊,1996:199-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