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8 13:41: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以人为本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要】扩大国内需求是我国应对经济危机必然选择,扩大以人为本的消费需求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培育以人为本的消费需求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消费;以人为本;培育
面对世界金融危机,我国提出了扩大国内需求战略举措。目的在于弥补外需萎缩、解决生产过剩、扭转经济下滑、避免经济危机。因此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扩大消费需求好似为了生产、为了发展,扩大的是以物为本的消费需求,而不是以人为本的消费需求。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们应该是为了满足消费需求,提高消费水平,增加居民福址,实现消费效用最大化,扩大以人为本的消费需求。
1背景:外需萎缩不得不扩大内需
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经济三驾马车。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增长模式,是以出口为主要力量来拉动经济增长的一种模式。2007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了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国际市场对中国的产品需求开始萎缩。我国企业特别是大量的沿海出口导向型企业,因为没有国际市场、国外需求不足,纷纷收缩经营,甚至关门倒闭。造成大量工人下岗失业,特别是大量的农民工从沿海工厂回到了内地农村无业可就,经济增长快速下滑。我国面对如此严重的经济问题,不得不选择扩大国内需求的方针,采取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扩大居民消费的措施,来弥补国外需求不足、消化国内生产过剩、保持国民经济增长。这也是一种倒逼机制,外需萎缩不得不采取扩大内需的方针。
2目标:满足以人为本的消费需求
国内需求有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扩大内需关键是要扩大以人为本的消费需求。我国的实践证明,计划经济是短缺经济,是供不应求的经济、政府配置资源、企业进行生产、农民进行种养,都是为了满足居民生活需要,可谓以人为本的消费需求。虽然,消费需求目标、目的是以人为本的,但是没有实现目标、目的的体制动力,就是计划经济条件下不可能生产、提供足够、足质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所以在满足以人为本消费需求中,计划经济是一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经济体制。我国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通过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了经济快速发展,产品和服务逐步丰富,从供不应求的短缺经济转变为供过于求的过剩经济。我国在当今供过于求的过剩经济条件下,总是扩大消费、增加需求,来消化生产过剩、实现供需平衡、促进经济发展。这样就变成了消费是为了生产,消费的目的是生产,我生产什么你就得消费什么,我生产多少你就得消费多少。现在生产多了,消费少了,就要求扩大消费。我国在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解决了计划经济无力满足以人为本的消费需求,但同时冲淡、模糊了满足以人为本消费需求的目标,强化、彰显实现以物为本消费需求的目标。
消费是人类生产的目的。在社会再生产中,生产必须围绕消费需求来进行,消费对生产起引导作用。生产与消费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生产决定消费,消费也反作用于生产;生产只是手段,消费才是目的。消费的数量、规模、档次、速度,决定生产的数量、规模、档次、速度;消费能否顺畅实现,决定生产的循环能否顺利完成。可以说,产品能否被消费者接受、接受数量大小,决定着生产者的兴衰。所以说,宏观调控者政府、生产投资者企业、生活消费者居民三者在扩大国内消费需求上,目的要协调一致,要以扩大以人为本的消费需求为中心目标,才能获得三赢的效果。
3举措:培育以人为本的消费需求
要扩大以人为本的消费需求,必须培育以人为本的消费需求。消费本是一个稳定递进甚至长期处于稳态的经济行为。消费水平主要受收入水平、生产供给、消费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消费与投资相比,其变动率尤其是扩大性的变动理应更小,指望消费水平一夜之间“大幅扩大”,要么根本不可能,要么就是拔苗助长。只能通过循序渐进地提高收入水平、调整生产供给、改善消费环境、完善社会保障来培育以人为本的消费需求
3.1从收入方面培育:消费与收入之间关系十分紧密。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认为,当前消费主要依赖于当前收入。高收入高消费,中收入中消费、低收入低消费、没有收入不消费。这说明,收入增长是拉动消费的基础,是决定我国居民消费能力的根本因素。
3.2从供给方面培育:优化城乡居民消费支出的内部结构、大力提升服务性消费水平是实现消费可持续增长的必然要求。生产企业既要适应消费需求的变化,积极调整供给结构,提高供给能力,以适销对路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城乡居民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又要合理引导消费结构的升级,积极拓展和培育消费热点,把潜在的消费需求变为现实的消费能力,不断增强其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断提高居民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质量。
篇2
医院护理质量是指临床护理工作中为患者服务的效果。要想让每位护理人员都关注细节,用心服务,就要加强医院的护理管理,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保证护理质量与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满足患者对护理质量管理的要求,健全和完善护理管理组织体系,明确责任。
规范护理行为:护理行为主要包括语言、操作、文书行为等方面。①护士与患者进行语言交流,要选择不同时间不同时机,但要有针对性、有目的的进行护患沟通。②操作流程要规范,加强护理人员法律、规章、核心制度、操作常规的培训,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管理办法、交接班制度、消毒隔离制度、三查七对制度及各项技术操作等。③护理文书书写要规范,护理记录要真实。遵循3个随时、3个重点、3个不能有,即有问题随时记,病情变化随时记,特殊检查治疗用药及手术前后随时记;重点记录客观事实、护理行为、护士确实做过的事情;主观的描述、判断、结论不能有,自相矛盾的记录不能有,含糊其辞的记录不能有。
加强团队建设:①在护士队伍建设中,要针对护士的数量、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人员结构与在不同护理岗位发挥的作用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设编、配编。同时,还应当考虑到护士的专业发展空间和工作积极性的发挥。②护理管理在医院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应加强科学化管理,完善护理规章制度、工作标准和规范,并建立护理质量的评价体系和绩效评价指标。
以病人为中心,提高护理服务质量:①现代护理管理研究的成果集中体现在管理理念的更新、工作模式的建立和服务模式的转变。②强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强化与患者的交流和沟通,良好的医患沟通是防范医疗风险的重要措施。③树立全程服务的观念。要抓好3个关键点,即“入院”、“住院”、“出院”。在工作过程中,充分体现以关爱、尊重为核心的人道主义精神。④加强健康指导。根据科室专科的特点,自行编制健康教育材料,使患者生活质量提高,防止各种并发症及后遗症,也使患者掌握了自我保健的相关知识。
篇3
1.1培养学生自主管理意识与能力
学生自主管理意识与能力的提高,是教育所追求的主要目标。我们在教育工作中,应多方面、多层面地培养学生自主管理工作能力。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在探索中不断总结、完善,促进学生自主管理水平和能力的提高,渐渐达到“无为而治”的境界。
1.2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与舞台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热心地关心每一个学生,帮助每一个学生,耐心地指导每一个学生,仔细地发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善意地赞美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在教育中注意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与舞台,如举办文艺汇演,举办校运会,举行美术书法现场大赛,以此让有体音美专长的学生充分展现自己,学校也能借此发现人才,建立人才库;让学生坚持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各类竞赛,对获奖的学生要及时给予通报表扬等。
2以人为本,做好学生管理
2.1相互理解,构筑新型的师生关系
我们通常所说“亲其师,而信其道”实践证明,一名好的教师必然能够构筑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促进自己教育管理目标的实现。老师决不能为了维护自己的师道尊严而对学生进行采取高压政策,对学生实施体罚或变相体罚,更不能以“我讲你听,我管你从”的不平等师生观作为教育的法宝,让学生恐惧。在新的教育环境下,广大教师应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学生是班级的主人,也是老师的服务对象。因而,学生理所当然要得到老师的理解、尊重与关爱,我们广大教师只有深入到学生当中去,关爱学生,和学生平等对话,努力为学生排忧解难,才能在学生中产生伟大的人格魅力,为学生所接受与喜爱。从而自然而然地形成自己的教育魅力,学生也就心服口服。
2.2多一把评价的尺子,多一个成功的学生
改变以往我们评价学生的方式,如设立“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共青团干部”、“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如果学生觉得自己的优点不在这些称号里,还可以要求补充奖项。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亮点。也许有些老师会想如果每个学生都能获奖,那么他们是否还会重视这份奖励,竞争意识是否会减弱呢?实践证明:不会减弱学生的竞争意识。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特点,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来争取奖项,这样既能起到鼓励作用,也可以彰显他们的个性。多一把评价的尺子,多一个成功的学生,让我们的评价为每个学生量体裁衣。
3以人为本,善待每一个学生
3.1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我们的学生观必须有一个根本的转变,这就是: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如果我们老是用怀疑的眼光,用挑剔的眼光去看待学生,那学生在我们的眼中就可能真的会一文不值。
3.2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
篇4
(一)档案意识不强,档案利用率低
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对一个单位各项工作的开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可以为单位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许多单位长期以来重“藏”轻“用”,对档案利用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缺乏广泛的宣传,因此,使单位员工对档案利用效益知之甚少。由于对档案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不足,造成档案利用率不高。
(二)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
很多档案的收集、保管、保护、借阅、保密等制度不够健全;有的虽建立了一些管理制度,却流于形式执行不严。如档案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文件资料堆积如山,整理不及时;档案资料收集不全,丢失严重;借出的档案不履行借阅手续,有借无还时而有之,时间一长档案资料就不知去向;还有些人借此机会在档案资料上做文章,私自涂改文字或数据用来做自己有利的证据,这样严重损害了人事档案的真实性和利用价值。
(三)档案硬件投入及经费不足
目前,运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管理档案的单位较少,基本还采用手工收集、检索,信息量小,不利于档案的收集、利用和开发。档案室建设不够标准、不规范,档案柜陈旧老化,档案保管条件简陋。
(四)档案人员业务素质不高
目前档案人员队伍在专业素质、理论水平、文化程度等方面参差不齐,与时展的要求悬殊较大。表现为档案专业出身的人员较少、知识结构不合理、学历普遍偏低、现代科学知识贫乏、高层次的档案专业人才较少,这些情况已不适应新形势下的人事档案事业发展。
二、加强“以人为本”管理理念下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一)增强档案意识,充分发挥档案作用
抓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提高认识,从监与管两方面入手,齐抓共管,分管档案工作的领导应给以档案管理人员多方面的支持和提供可靠的保障,以高标准来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做好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和开发利用工作,以保证归档档案资料的完整、准确、系统。特别是要重视档案利用工作,充分开发人事档案信息,以更好地为人事工作服务。
(二)完善规章制度,夯实档案基础工作
要明确有关人员与部门的职责,用制度管事,用制度办事,将人事档案工作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下来。要实现档案材料收集、归档和鉴别的规范化。干部人事档案管理质量的提高,重要一条就是要及时收集和补充档案材料,材料收集、归档、鉴别是否规范化将直接影响收集材料的质量,对收集到的档案材料,从手续是否完备,表述是否准确、精炼,观点是否明确等方面进行认真细致的鉴别,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及时退回,限期纠正后再归档,对于不属归档范围的材料,及时退给有关单位,做到不丢失、不积压,保证档案材料的齐全完整。
(三)加大投入,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
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也要与时俱进,加大投入,不断加大现代档案管理理论与新技术运用的力度,开拓创新,开发新手段,对人事档案实行动态化管理和维护。开发研制人事档案管理软件,建立数字档案和多媒体档案,并实行联网,通过现代化手段建立人才信息收集、反馈和跟踪系统。有效利用现代化信息、网络技术,建立人事档案信息库,快捷、方便、准确地为查询者提供信息服务,提高工作效率。
(四)加强业务培训,培养高素质档案人才
篇5
1.知识能在环境的布置中轻松渗透。
教室墙壁和其他张贴物上的格言、警句、插图等,都是一颗颗知识的小水珠,而这些零碎但精辟的小知识,是作为审美客体有机蕴含成分轻松地向学生渗透的,所以容易被接受。如本班教室门口悬挂的“酿蜜园”的班牌。孩子们就有自己的理解:老师是希望我们像一群快乐的小蜜蜂,酿出香甜醇美的蜜来。所以,我们就得勤奋学习,只有勤奋,才能有收获。因而,他们在三(1)班这个教室里快乐地采着蜜,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着。
2.自我价值能在环境布置中认识。
教室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是学生的第二个家,教室的各种布置就是我们的“家具”,这些“家具”应满足大家不同的需要。黑板报就是同学们舒展才华的大好阵地。每期黑板报,作为班主任只是出示主题,由喜欢参与的孩子们自己去选材、设计。每期板报完成后孩子们会满心欢喜地请我这个班主任评赏……下一期的黑板报会更精彩。一首小诗、一则短文、一幅小画、一条消息,他们的这些作品尽管稚拙简单,却是自己创造的显现。在设计班标时,我让全班学生都来设计,然后,大家自主评议。最后选出最能代表班级特色的图案来作为本班的班标。总之,经过深思熟虑后同学们自己布置的教室有利于学生自我价值的认识,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培养。
二、让人文制度成为学生行为的航标
班级是全班师生共同的“家”。科学、民主、健全的班级管理制度是班级文化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良好班风得以形成的有力保证。班级制度的实施过程中,班主任要把握好实施的力度,点到为止,不要伤了学生的自尊,一视同仁,营造一个人人遵守规则的氛围。
1.不依规矩,不成方圆。
班级制度要突出“童心”、“童趣”,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出相应的班级管理制度,重要的是班级管理“以人为本”,重在引导,而不是强制性惩罚。
2.以身作则,落实班规。
制度一经制定,就必须下功夫落实。落实是一本难念的经,我首先从自己做起,通过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和教育学生。每天坚持早到校,早到班,督促学生完成室内外清洁卫生的打扫,手把手教孩子们扫地。走进教室都会进行一番巡视:桌凳有没有摆放整齐,地上有无纸屑,窗户有没有打开,垃圾有没有及时倒掉。如果学生忘记完成了,我就会帮他们把这些事做好,然后找这些没有尽到职责的同学谈话,提醒他们下次别忘。其次是要一视同仁,无论是学习好的同学,还是学习不够好的同学,只要有谁违反了班规,我们都会进行教育批评。
三、让和谐人际文化伴随学生成长
班级人际环境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班主任与科任老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的。如果一个班级的班主任与学生、班主任与家长、学生与学生之间能相互理解、团结友爱、相互帮助,能平等地友好相处,那么就能形成一种使人奋发向上的和谐气氛。
1.师生之间关系和谐。
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这就告诉我们,作为一个教师,首先必须真诚地热爱学生,并用这种爱去塑造孩子,把学生从被动教育转化成主动接受教育,在自己和学生之间架起一座相互信赖的桥梁,让学生喜爱你,爱跟你谈话,爱帮你做事,爱听你讲课。
2.学生之间相互友爱。
同教师一样,学生也是教学环境的主人,在创建良好的教学环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提倡同学之间在生活中互相关心,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在优生和学困生之间开展“一帮一,一对红”活动,发挥优生的传帮带作用,促进学困生学习上的转化。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真正形成团结友爱、奋发向上的集体氛围。
3.教师与家长之间相互信任。
篇6
如果企业是以人的绩效为本,那么我们就会问:企业如何实现以人的绩效为本?如何实施?回答这个问题,让我们首先回来看看绩效管理是什么。
绩效管理不只是绩效考评,通常应包括绩效计划和回顾,就是强调了这个互动沟通过程有两个明显的部分:在工作完成前发生了什么和在工作完成后发生了什么。但是不止这些,高效的组织利用绩效管理把企业战略和方向自上而下地传达到每个层次,保证每个团队和个人都有理解。什么是公司要求,他们为组织策略和方向应该作出什么样的贡献,如何保证这些贡献一定是能够实现并且具体实施和发生。
任何一个员工在进入企业之后,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先界定“人”在企业中所处的角色和结构,也就是说角色的定位决定了“人”将担当的功能是什么,他的能力要求是哪些。职位说明书和工作规范清晰的说明期望员工做些什么,应当怎么做,在什么样的情况和环境下履行哪些职责。通过绩效规划和检讨的实施实现绩效系统的动态管理。
对于企业来讲,绩效管理系统建立的首要目标是提高业绩,当然除此之外还可能有其他的目标。一个设计和联系都合理的绩效管理系统,能够有助于实现组织的目标和提高员工的业绩。通过绩效管理评价结果,能够提供人力资源管理未来招聘选择、员工培训和发展方面的特定需要。同时,绩效管理系统为报酬管理提供了必要的供应,使企业薪酬管理更具有合理性和公平性。绩效管理也常用于内部员工关系的决策,比如说晋升、解聘和调动等方面的决策。同时,根据此系统评价的数据亦能够更好的激发员工潜能。
通常,你无法管理你不能够评估的事情,你也无法改善你不能评估的事情。高绩效的团队和个人都有要求明确清晰的目标,并根据此目标达成状况来衡量薪酬给付系统。绩效管理的成功关键要素是对工作流程的管理而非“人”的管理。组织的系统规划直接决定和影响了绩效目标的设定。价值产生于流程。基于此,绩效管理系统实施中个人角色的衡量关键步骤是确认KOA(主要结果范围),根据组织或部门总体绩效目标分解和定义个体“人”的主要结果范围的内容。如企业经营管理的工作可以概括为行政管理、技术发展、生产活动、销售、人力资源开发和资本运做六大类,作为经营管理的执行者或企业某项具体活动的管理者就要求用组织总体要求做指南来发展自己的KOA。利用P/I(绩效标准)和KOA进行交叉分析,能够清晰的列出和界定绩效管理的核心要素和执行标准。例如新产品的发展要求在本年度某年某月某日前提供至少两种可供销售的新产品;该产品的研发不得超于预算值某百万的2%等。
绩效管理是一个动态不断检讨和持续改进的系统。在系统动态更新的过程中不断确认和改进“人”与“情境”的融合度。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大多数的企业,约60%的员工抱怨不理解评估他们绩效的方法,少于50%的员工认为他们的绩效考核是公平的,不足于20%的员工抱怨他们不清楚绩效和报酬直接的联系。结果绩效管理本来是经理和员工之间的一种团队合作过程,现实中却变成了双方都有极力回避、尴尬的、承受压力的过程,或者是变成了毫无意义的浪费时间和精力的追逐游戏。
为什么会这样?哪里出了状况?这要从绩效管理的定义先谈起。绩效管理是期望员工完成实质性的工作职责,明确知道完成的好是什么意思,员工和主管之间能够共同努力以维持、完善和提高员工的绩效。但大多时候,更多的绩效管理者把绩效管理等同于绩效考核,认为只要建立一套绩效考核制度、表格后就能够自动达到绩效管理的效果。因此,在绩效考核实施过程中就自然而然的出现宽松、过于严格、主观判断、对比偏误或近时偏误等一系列的错误。员工出现的抱怨情绪也就不足为奇了。综合以上所有偏差的主要因素,主要还是在绩效管理沟通的错误。绩效管理本身是一个主管和员工持续沟通的过程,由员工和主管达成协议并保证双方者能融入到绩效管理系统中来。所以,如果说企业管理从以人为本延伸到以绩效为本的话,绩效管理更是从考核管理延伸到沟通管理。
为了使组织的绩效管理能达到更高的效益,完善的绩效沟通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通过员工和主管之间的绩效沟通,一方面可使部属对其绩效表现好坏的原因及工作表现的优缺点有更清楚的认识;另一方面可提供一个良好的沟通机会,以了解员工工作所面临的情况及部属需要哪些协助;同时,通过绩效沟通过程的实施,以绩效评估结果为基础,由双方共同规划未来的工作计划与绩效目标,实现未来目标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但无论怎样,绩效沟通都有要把握住以下几点:1、主管要给员工回馈和肯定;2、改进与发展计划的制订;3、通过沟通使员工得到不断的激励;4、沟通住处公平而且客观。更重要的是,在沟通过程中双方都要能够放开心胸,彼此以坦诚的态度,同心协力的解决问题,以达到绩效沟通双赢的目的。
企业的绩效管理给企业管理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找到“以人为本”价值体现和衡量的工具与桥梁。但无论怎样,人的潜能和创造力是无限的。怎样在以人的绩效为本的管理理念的基础上继续保持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亦会成为21世纪外界环境变化速度超过企业内部学习速度尴尬处境下企业家的首要思考问题。二者是有矛盾的吗?我们如何选择?相信这个总是或许比讲清楚企业管理到底是以人为本还是以绩效为本困难的多。因为绩效管理强调可衡量、强调时效、强调可执行。创新往往没有成功经验借鉴,它的可衡量更是难乎其难。怎么办?
回答此问题是更好办法是让我们回来看看绩效管理对“人”的假定条件。如果我们在绩效管理的假定条件是人都是没有自觉性的,所以必须要通过流程管理才能得到约束,降低人的价值,那么其实这个企业都不需要有人力资源的概念,只需要用无思想、无目的的机器人来完成就好。如果把绩效管理的假定条件界定在通过标准的制订和流程的细化是为了更好的解放人的创造性,每一个人都能够达到自我管理。每一个通过流程管理解放出人的时间价值都有投入到更多的创造和开发上,则绩效管理和创新的矛盾就根本不存在,反而成为相辅相成的关系。也就更不会演变成一场企业伦理价值观的讨论大赛了。
如果企业期望将人力资本绩效管理后的创新变成成果,更好的利用起来,就必须建立有利于创新提高的环境,将创新的能量集中于企业的远景战略和目标上,固化现有成功的“人”的创意和创新。固化的执行必然要通过知识管理的方法结合绩效管理的工具达成。通过此系统的实施,也就为未来人力资本更大的创造力作好了准备。
篇7
在岗位实习前,校方和企业往往通过协议来明确责任权利关系,但在这些协议的条款当中,仍有很多考虑不周的地方,例如在安全保障和培训管理方面都有许多难以涉及的地方,而在实习引导、检查验收和实习鉴定方面更是没有明确的要求,而且对于学生的人文关怀和深入学习方面也没做出规定,使学生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从而降低了岗位实习的作用。
二、以人为本创新酒店管理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与管理的重要性
造成以上现状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在建设和管理酒店管理专业实习基地时缺乏以人为本的观念,以人文本的观念非常重要,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大部分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梦想是成为一名酒店的经理,要想实习这个梦想,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这就需要学生参与一定量的专业实习,这种专业实习不仅增加了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而且还能使学生接触社会,完成职业人转变的过程,因此专业实习非常重要。只有抓牢以人为本的理念,才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提供相应的帮助,为其实现职业梦想。
2.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现代竞争激烈的酒店行业迫切需要即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以人为本的理念来建设和管理实习基地,能够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使学生深入了解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从而培养出理论与实践兼有的应用型人才。
3.本专业发展的需要
全国开办酒店管理和旅游管理专业的院校众多,但仅有百分之二十的学生毕业时会选择酒店管理这个就业方向,因此也造成了酒店行业的人才紧缺,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在建立实习基地时缺乏以人为本的理念,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采取相应的措施。转变思想以学生为本,才能引起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才能促进本专业的发展。
三、以人为本创新酒店管理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与管理的建议
1.完善相应的实习基地建设制度
酒店管理专业应建立相应的部门,对现有的实习基地进行分类管理,并对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的安全保障和权利责任进行明确规定,制定拥有实习目标和保障的实习计划,不仅要考虑对学生素养提高的关注,而且还要在人文关怀方面做出明确规定。
2.选择优秀的企业作为实习基地
在学生实习企业的选择方面,要尽量选管理规范的成长空间大的优秀企业,例如可以选择国内知名酒店的连锁店,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视野,而且在学生的权益方面能有保障。如果拥有条件,还可以让学生到国外企业进行实习,掌握国际化的管理模式,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大有裨益。
3.进行差异化管理
篇8
论文摘要: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科学发展观在坚持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还必须包括对人的道德素质的提升和健全人格的培养。因此,在学校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实现教育创新,,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在学校管理工作中,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关键是要树立学校以教师为本,教师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总书记在《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讲话中指出:“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在学校管理中树立科学发展观,对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制度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就这个问题结合我校的情况谈一些看法。
一、学校应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确立以师为本的管理思想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师,教师对于学校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是以人为本。学校管理首先就要以教师为本,尊重信任教师,让管理充满人性。教师们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有各种需要,渴望自身价值的实现——这些正是作为生命体的人的主要特性。学校管理要正视这个特性,在注重管理的科学化、有序化的同时,确立生命意识,关注生命,以教师的发展为本,树立人本主义的现代教育管理理念,进行民主管理。具体讲,就是要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人人能做事,事事能做好;人人兢兢业业做事,事事认认真真做好;人人高兴愉快和谐做事,事事高质高效低耗完成。要达到这一目标,就要靠以人为本,以人为核心的文化管理和人的极强的事业心来实现,即做到爱护人、关心人、尊重人、善用人、培养人、满足人在物质和精神、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的需求,培养集体精神和合作意识,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良好优越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充分体现出每个人的人生价值。如此这样,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的管理。科学发展观还要求学校重视教师专业化发展,“学高为师”,学校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帮助教师了解社会发展趋势,掌握最新的教育理念,站在学科教学的前沿,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学校应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思想
学校的服务对象是学生,因此,我们要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思想。因为今天的学生就是明天社会的建设者,所以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必须坚持以生为本。而以学生为本不是一般步骤、程序的方法问题,更不是应付某种需要暂时采取顺应时世的权宜之计,而是一个主导行为规律,指导行为规范和通过努力要达到目标的原则问题。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就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实质就是以学生为本。坚持以学生为本,就是坚持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目的,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术、身体心理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为着重点的开放的发展的教育体系。这个体系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从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充分相信学生,维护学生的合法权宜,尊重学生的人格,公正、平等对待学生等方面开始,真正做到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如何坚持以学生为本?我认为主要的是要做到五个方面:一是关爱,真正爱生如子,这是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前提;二是信任,信任学生的能力,信任学生的人品,这是坚持以学生为本的起点;三是民主,讲求管理民主、教学民主和组织民主,这是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基础;四是转变,切实转变育人观念,转变师德行风,转变管理和教学方法,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制度,调动全体师生的积极性,这是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关键;五是坚持,以学生为本的长期性,决定了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地做到坚持依法执教,坚持科学管理,坚持德育为首,坚持相互协作,坚持耐心细致,这是坚持以学生为本的保证。
三、学校应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实现教育创新
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和造就人才。在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国家实现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即以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给教师和学生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实现教师和学生最大、最好的发展。增强学校自我发展、自我生存的能力,促进学校全面、健康、稳步的发展。听从时代的呼唤、社会和家长的要求,适应国家教育发展的需要,用科学的发展观来统领学校当前的各项工作,并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的各个方面。
同时加强学校的民主管理。并能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能做好;人人高兴愉快和谐做事,事事高质高效低耗完成。
要做到爱护人、关心人、尊重人、善用人、培养人、满足人在物质和精神、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的需求,培养集体精神和合作意识,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良好优越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充分体现出每个人的人生价值。这样的管理才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它更能激发出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能增强和谐的氛围和整体的凝聚力,更能出色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四、学校应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确立制度管理与情感管理相结合的校风
学校的管理,说白了就是要想办法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以制度管人,以制度服人,用合理的制度来制约人,引导人,激励人,有利于管理行为的公开、公平、公正和民主、科学。要切实建立完善必要的制度,首先是“五定”制度,即定岗、定员、定人、定工作量和定岗位职责,切实精减机构,减少管理层次,杜绝因人设岗;合理设定管理、教学、服务三大类型岗位的相对比例;根据岗位性质和人的思想觉悟、能力高低、性格特点等择优上岗,做到知人善用、扬长避短、人尽其才;工作数量要相对平衡和达标,工作质量要高标准;岗位职责要具体且易操作和检查。其次,要认真落实主管和分管负责制、教职工聘任制、工作目标责任制、工作质量考核制和奖惩制,建立规范的用人制度,因为用什么样的人就是树什么样的旗帜。再次,要建立以工、青、妇工作制度为主体的民主管理制度,发扬民主,提高学校依法民主管理水平和效能。
制度管理固然不可缺少,但绝对不能忽视情感管理。学校的制度管理如果过于僵化、死板、苛刻,必然导致职工怨声在道,必然影响师生的情感,进而影响教学质量。不顾广大职工的意愿,把领导的意志强加与人的做法,更是影响职工的积极性。要重视对教师的真心呵护,诚心关怀,耐心扶助,细心体察,全心依靠,做到思想工作灌注情,物质激励富于情,精神鼓励满含情。真心换来诚心,热情换来激情。这样做,学校教职工往往能够自觉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名优教师“冒”得出来。
五、学校应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完善各种管理制度
以深化教育改革为动力,全面推动教育创新。改革是发展的源动力。要继续实施教育先导发展和科教兴县战略,不断深化教育改革。一是积极推进办学体制改革。要通过吸引民间资金,引进民办机制,盘活现有教育资源,增强办学活力。二是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要树立发展的课程观和辩证的教学观,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努力建设校本文化。三是积极推进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按照“按需设岗、竞争上岗、公开招聘、择优聘任、合同管理”的原则,进一步探索和建立岗位管理的有效途径。全面推行教职工全员聘任制,逐步实行固定岗位与流动岗位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用人办法。建立健全符合学校特点,以贡献、绩效为主的薪酬制度。
用合理的制度来制约人,引导人,激励人建立科学的评价制度。做好“五定”工作。即:定岗、定员、定人、定工作量和定工作岗位职责。要进行充分的调查分析,精减机构和精编人员,减少管理层次、杜绝因人设岗;合理设定管理、教学、服务三大类型岗位的相对比例;根据岗位性质和人的思想觉悟、能力高低、性格特点等择优上岗,做到知人善用、扬长避短、人尽其才;工作数量达到满负荷,工作质量要高标准;岗位职责要具体且易操作和检查。其次要认真落实“五制”,即落实校长负责制、教职工聘任制、工作目标责任制、工作质量考核制和结构工资制。另外,还要建立规范的用人制度。有了合理的制度还要有正确执行制度的干部。用什么样的干部就是树什么样的旗帜。学校要建立科学的选人、用人、监督、评价等管理制度,实行严格的管理程序。学校的腐败,特别是用人的腐败必然导致学校教育的失败。选用干部要有严格的程序,避免腐败因素搀杂其中。六、学校应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队伍建设为基础,为教育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进一步加强师德教育。在广大干部职工中大力弘扬对教育事业的奉献精神,对全体学生的关爱精神,对教育教学的求真精神,对教育艺术的创造精神。要经常性组织教师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使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师表风范;爱岗敬业,勤奋工作,勇于创新,乐于奉献;全面关心、爱护暂时落后的学生,杜绝体罚与变相体罚现象。一是要继续加强教师学历提高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学历层次,实现小学专任教师专科化、初中专任教师本科化的目标。二是要进一步加强校本培训,切实提高教师的整体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三是加强骨干教师培训,有计划地培养一批学科带头人;四是要加强理论创新培训,广泛开展教科研活动,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学研究能力。五是切实落实教师待遇,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进一步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七、学校应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一切工作的中心,切实加强学校管理。
教育教学质量不仅是一所学校立足社会的根基,也是社会衡量一所学校的重要尺度。当前社会正处在一个转型期,我国教育也经历着深刻的变革。面对新的形势,要从新的视角研究学校管理,促进管理的优化和创新,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一是进一步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规范中层领导的选拔、任用和培训,要在选好人、用好人上下功夫,把真正有能力、有干劲、讲奉献的青年骨干放在领导岗位上。作为学校领导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观,用发展的眼光来指导办学,用科研的意识来武装教师的头脑,并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努力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办学思路、办学特色和校本文化。二是进一步加强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要充分发扬民主,引导广大师生参与学校管理,从教师实际出发,关心教师,努力建立张弛有度的工作秩序,营造和谐健康的群体氛围。三是进一步加强实践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加强教学设施的管理和使用,实现全天候向学生开放,提高利用率,加强隐性课程建设,发挥学校各方面的整体育人功能。
总之,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我们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在学校管理中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一定要改变那种“以管人为中心”的管理方式,代之以“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尊重教师和学生的人格,尊重教师的工作和学生的学习,关心每一个教师和学生的情感,关心每一位教师和学生的存在和价值。只有这种以人的发展为根本,为人的发展服务的学校管理才能真正达到“管是为了不管”的最高境界,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教师和学生工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促进学校良好的教风、学风的形成和巩固,为国家实现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上洋主编.发展理念的新飞跃——科学发展观漫谈.江西人民出版社,2004
2、胡华,在学校管理中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篇9
图书馆作为各大高校及各大城市主要的公共设施之一,在社会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图书馆为读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公共场所,让读者接触到更多的书籍,培养自身素质,增长知识,丰富阅历。随着时代的变化,图书馆管理的理念也随之变化,以前是将图书馆馆藏的图书作为最重要的部分,进行爱护和珍藏,但随着社会理念的变化,现在提倡“以人为本”作为图书馆管理的理念。“以书为本”的图书馆管理理念过分的保护图书,造成图书借阅量较低,使馆藏图书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价值,降低了图书馆建立的意义。而“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管理理念提倡“以服务为本,以读者为本”的思想,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为读者服务,为读者考虑,让读者借阅更多的图书,将图书馆的意义发挥到最大。
二、图书馆管理以人为本的理念特点
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管理理念是以读者和馆员为主,为读者提供人文关怀的服务,为馆员提供良好机会进行管理工作,在管理工作中做到人性化的服务读者,人性化的管理馆员,在整个管理过程中,做到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管理理念具体有以下特点。
(一)为读者打造良好服务。
图书馆在管理过程中对外主要面向的对象就是读者,如何能让读者享受到图书馆全面的服务是十分重要的。在此过程中,图书馆的相关规章制度和借阅书籍规则等都需要站在读者的角度上进行充分考虑,对图书馆管理人员的要求也要较为严格。强调馆员在管理中的主动性,在管理过程中积极响应读者的问答和咨询,并主动帮助读者寻找图书,态度要亲切友善,让读者感受到馆员的服务和图书馆整体的管理理念,怀着愉悦的心情借阅图书或者阅读图书。馆员在图书馆管理中作为一个重要的管理人员,需要积极响应图书馆相关政策,做好本职工作,提高个人素质,培养服务能力,为读者提供满意的服务。
(二)为馆员提供优质培训。
图书馆管理中管理人员起到极为重要的一个作用,图书馆的整体管理理念也是从馆员身上体现出来的,所以为馆员提供优质培训,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才能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深入图书馆的管理之中。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的本质是从管理馆员上体现的,在管理规章制度上充分考虑馆员自身条件,合理制定工作制度,要求馆员为自己设定工作目标,定期为馆员进行培训,进行管理知识的教授和互相交流,为馆员提供足够的空间,让他们展现工作主动性和服务能力,进行自身合理定位,提高馆员个人素质。先进优质的培训在很大程度上能为馆员提供更多的知识,传播更多人本的服务理念。
(三)图书馆人文关怀的氛围。
图书馆的主要职责是为读者提供书籍借阅的资源和适合阅读的场所,其氛围也是体现图书馆管理理念的一个重要指标。图书馆馆藏书籍数量众多,带来了浓厚的书香氛围,为读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而人文关怀的氛围主要从图书馆的设施及服务中体现。优雅大方的设施,方便快捷的借阅手续,都会为读者带来不一样的感官体验,让读者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以人为本的理念也就通过图书馆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体现,展现出更多的人文关怀的元素,为读者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为馆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三、图书馆管理中以人为本的理念具体应用
图书馆管理中主要以馆员为导向,读者为承受者,来进行书籍的借阅和阅读,图书馆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知识殿堂,让读者通过书籍接受更多的知识,提高个人素养,是一个具有服务精神的机构。以人为本的理念已经深入到图书馆的管理当中,其具体应用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制定合理规章制度。
对读者制定合理人性化的借阅及阅读规章制度,为馆员制定柔性工作管理制度。充分分析读者借阅书籍心理,合理制定借阅时间、借阅数量、超期罚款等制度,对损坏书籍的读者进行适度的处罚,在保证书籍完整性的同时,对读者更多的谅解和宽容。制定工作制度的时候,也需要充分考虑馆员心理特点,为其提供良好宽松的工作环境,使其身心愉快的进行工作,同时也是提升了整个图书馆管理理念深度。
(二)加强对馆员素质培训。
馆员的知识素养及个人修养将直接体现一个图书馆的管理理念,所以高度重视对馆员素质的培训具有重要意义。在馆员之间形成有效竞争力,互相进行学习和关怀。提供优质的培训课程,使馆员学习到更多图书馆管理知识,定期举行经验交流会,图书馆内部进行自我检讨和经验交流,同时可以进行图书馆之间的经验交流,互相学习优秀的管理手段,共同进步。
(三)完善图书馆设施条件。
图书馆作为读者借阅和阅读书籍的地方,优雅安静的环境是必不可少的,完善图书馆的设施条件,可以增强读者及馆员对图书馆的认可程度。图书馆的桌椅设置可以采用多样化的形式,例如,放置一些如咖啡馆的桌椅、可供学习的电脑、可进行视频学习的大显示屏和沙发,目前,一些图书馆也设置一些茶饮厅、报告室、电子阅读室等,这些设施的完善增强了图书馆的功能,为读者提供了优质良好的阅读环境。
四、结语
篇10
论文摘要:随着中国加入WTO,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是企业的第一要素,是最活跃最易变的影响因子。用人,作为一门艺术,是一个永远也讲不完的话题,任何企业想要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取胜,就不得不谈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
0引言
企业管理,通俗的说,就是一个人让一大群人为其做事的能力,而企业的人本管理,即是一个人让一大群人心甘情愿地为其做事的能力。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说过,人才是企业最大的财富。如果企业需要的人才能够适时、适才、适质、适量地得到供应,则无往不利。
以人为本,作为一种管理思想和社会价值观念,古已有之。我国古代思想家早就提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天地之间,莫贵于人”,强调要利民、裕民、养民、惠民。近代西方人本主义反对迷信、崇尚科学,反对专制、崇尚自由,反对神性、张扬人性,这一切都揭示了人的重要性。企业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从最开始确定一个目标,经过一系列的调查、分析、论证,进行决策计划,到组织人员进进行全面实施,到最后任务完成获取利润,都是需要投入大量人力资源来进行的。如果这些人都不是尽心尽力的,不是尽忠尽责的,那工作做事的效率肯定是非常低的作为企业管理者,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我就从管理者最不容易把握的三方面来谈企业的人本精髓:表扬与批评的艺术,情感沟通的艺术,激励的艺术,企业文化的艺术。
1表扬与批评的艺术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夸奖和赞赏。美国的一位哲学家曾说:“人类天性中都有做个重要人物的欲望。”每个人都希望在称赞声中实现自身的价值。表扬是最好的激励方式之一。如果管理者能够充分运用表扬来表达自己对下属的关心和信任,对其工作的肯定与赞赏,就能有效地提高下属的工作效率。而如果工作能够经常获得肯定与认可,员工就会产生成就感和对企业的认同感,就会不断提高对企业的忠诚度。
当然,为了让你的赞美更具有效果,我建议我们的管理者做到以下几点:①赞美是发自内心的。发自内心的称赞是容易被对方接收,对方在接收你称赞的同时,也觉得你是一个诚实的人,是一个有知识趣味、有涵养的人,一个可以接交可以信赖的人。如果称赞不是发自内心的,别人听了肯定就会觉得你虚伪,觉得你在奉承我。真诚的赞美,发自肺腑的,会赢得对方好感,否则,将适得其反。②表扬应有适度的概念。管理者对下属对表扬一定要掌握度的概念。如果超出这个度,突破下属的心理承受界限,结果就可能适得其反。③表扬应该是公开表扬。人都是有虚荣心的,都渴望自己能成为焦点,也当然希望自己在公共场合得到表扬。在表扬一个人的时候尽量在一个公共场合,至少也应该让本部门的人员都知道,这样的表扬绝对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且对其他人还有一定的勉励作用。
批评也是管理者的职责之一,然而批评比表扬更重要,更谨慎。每个人都会有犯错误的时候,作为管理者必须时刻注意下属的缺点与错误,及时指正,才会避免因员工个人问题影响企业的发展。既然把批评当作支持员工健康发展的手段,那么就必须讲究批评艺术,提高批评的效果,如果批评过度,则会影响员工工作的积极性,降低对企业的积极性,如果批评不足,则不会对员工形成约束力,就不会达到应有的效果。
所以在对员工进行批评教育的时候,也应该把握以下几点:①容忍缺点,允许失败。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下属出现失误是在所难免的事情,关键在于你能否把这些人的缺点或短处转化为其优点或长处。我们在处理的时候尽量少一份责怪与处罚,多一份指导与帮助,作为一个管理者如果过分要求别人,最终也会被现实所不容。②允许别人批评自己。每个人都对自己的优点充满信心,也希望下属能给予自己较高的评价,所以,当下属揭发自己的短处的时候,一般人都会有排斥的心理,事实上每个人都会犯错误,管理者也不例外。当管理者发现自己犯下错误的时候,要及时自我批评,自我检讨,管理者只有做到自己以身作则,在对员工进行批评教育的时候才会有影响力。如果领导犯了错误老是回避,则其对下属的影响力、号召力就会大打折扣,会出现下属不听指挥的现象。⑨避免断然拒绝,生硬的批评。批评是为了使员工朝着企业的共同目标努力,所以对员工的批评一定要善意,一定要有建设性,我们的目的是帮助员工找到自己的不足,切不可对员工进行人身攻击,羞辱员工,我们要做的是鼓励他,使他今后做的更好,而不是击跨他。要说批评也以人为本,那最好的办法就是“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进行批评。检验批评是否起到作用的一个标志,就是被批评者是否“心悦诚服”。福布斯的创始人柏地·福布斯就曾经提过他对于值得夸奖的人绝不会吝于夸奖,因为“一般人一被夸奖,就算他没那么好,他也会因此尽力做好的”。
2情感沟通
“企业的管理过去是沟[通,现在是沟通,未来还是沟通。管理离不开沟通,沟通已渗透于管理的各个方面。正如人体内的血液循环一样,如果没有沟通的话,企业就会趋于死亡。”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一语道破沟通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管理活动的实践表明,管理者约70%的时间用于与他人沟通,剩下30%左右的时间用于分析问题和处理相关事务。很显然,作为管理者,必须熟练的掌握与他人沟通的技能,如果你平常与下属的关系处理的非常好,那么你的一个建议就会被大家轻易接受,如果你平时与下属缺少沟通,那么你讲的就算是对的,也不会被大家响应和接受。
沟通是一门非常讲究的学问,要与下属有效的沟通,首先我们必须真诚的去了解员工。作为管理者我们要舍得花时间在员工个人身上,去了解他们的生活,甚至了解他们的家庭。几乎所有的管理者都知道关心员工对企业的发展极为重要,但是要让一个总经理离开柔软的沙发店,去声音嘈杂的生产车间与工人们虚寒问暖,与员工们交换意见,恐怕没有几个人能做到。很多管理者与下属沟通的方式都恰好相反,直接叫员工来自己的办公室,自己坐着,员工站着,带有强烈的指挥性质的交谈。事实上大部分员工都需要面对面的交流,他们在工作中存在问题自己拿不定主意,需要在与一位权威上级的会面后坚定信心并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工作的压力感与枯燥,以及非工作的一些其他因素的影响,也迫使员工找到一位能够与之吐露心语,求得理解,并在心理上取得平衡的组织权威。在与员工的沟通中,他们需要的是你善意的话语,适时的点拨,及时的鼓舞与指导,而不是生硬的话语。当你带指挥性的与员工交谈时,员工是不会完全接受的。事实上,有谁能比员工自己更了解其本职工作?你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十足的外行。你对员工投入时间与心血,将使你成为更好的管理者,而你的员工也会成为更有能力的员工。
3激励措施
谈到激励问题,差不多所有的激励理论都透着一个共同的基本原理,人们愿意做那些能够从中得到报偿的事情。激励是现代管理中最重要、最基本、也是最困难的职能,它是人本管理中的核心的课题。这是以人为本的管理和激励中牵涉到的信息问题所决定的。
一提起员工激励,很多人会想到涨工资或发奖金。实际上激励是对员工需求的满足,员工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所以激励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物质激励(涨工资或发资金)只是其中的一种途径,其实还有很多途径。比如环境激励,能力激励和成就激励。
①物质激励。即工资资金和各种公共福利。它是最基本的激励手段,物质利益激励是对企业人力资本主体激励的最基本的形式,主要体现在员工的薪酬上。薪酬收人对于经营者来说不是最具激励性的,但薪酬激励效能确实很高。在现实中,企业经营者常把金钱视为对自身价值的补偿及对自己综合评价的象征;因此,经营者对金钱的需要往往是强烈的。薪酬设计是否合理,激励水平是否得当,直接影响着经营者人力资本的使用效率。②环境激励。对员工来说,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也是他们所期望的,管理者要为员工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包括精神上的和物质上的两方面。精神上要形成一个强烈的团队意识,让员工在团队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努力实现自己的人身价值。物质上要为员工提供人性化的工作环境,好的环境能使员工保持好的心情,工作效率当然就会提高。③能力与成就激励。也就是我们常说非物质奖励,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需求。对于已经取得一定社会地位和生活无优的员工来说,经济利益的满足只能消除其不满意,并不能引起经营者的强烈兴趣和推动其努力工作,他们追求的是更高层次的满足:“自尊”、“归宿感”、“自我实现”。这个时候我们应着眼于员工的发展,充分尊重员工的自我选择用工作本身来激励员工,要知道,员工对非物质奖励都有较强的记忆能力。管理者应分析员工的特长与爱好所在,投其所好,以使其发挥特长,提高工作效率。《企业再造》这本书中说道:“事业发展与规划管理这一激励措施是基于组织与员工共同成长、共同发展和共存共荣的观念的,是人本管理思想的最佳实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