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范文
时间:2023-03-28 13:37: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引言: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不断形成的,涵盖对企I员工的精神熏陶、企业管理制度、企业价值观等方面,其中最能决定企业文化是否能持续发展的因素就是对企业员工在精神方面的培养。而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具体强调的是“人”,也即员工的相应技能与素质可以为企业带来的价值。
一、我国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发展现状
1.忽略企业文化的人文内涵
企业文化的形成过程往往是企业创造者结合企业自身的情况同时借鉴其他企业的经验总结得出的,在企业文化的宣扬中往往会忽视其本身的效用,而只是在表面进行这一项“面子工程”,从而使企业文化的内容不能与企业员工的思想达成一致,导致真正凝结了企业工作者的工作经验的文化等不到适当的升华。
2.企业文化脱离企业管理
企业文化不能只是一个漂亮的花瓶,必须要结合企业的经营范围、业绩水平、员工综合素质来进行设计与发展企业文化,如果在企业文化的发展脱离企业的实际情况,只会适得其反影响企业的持续发展。因此在运用企业文化时,必须将符合企业现状的文化理念与价值观融合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点点滴滴中的,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文化发挥锦上添花的作用。
3.企业文化忽视人力要素的发展
无论何种规模的企业,归根到底都是有一个个独立的个体构成的,然而现代企业在企业文化的发展中越来越不重视对个体的培养,而是一味地要求员工创造利益。殊不知,当员工的个人素质得不到合理的优化,他们何以提供优质的工作。只有不断丰富个体的知识和技能,他们才能提供具有创造力的服务。而现代企业往往以追求直观利益为前提,总是忽视对员工本身的尊重,不能合理地对员工的工作进行肯定与鼓励。这些问题都导致企业无法留住优秀的人才,从而进一步影响了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的构造。
二、如何体现以人文本的企业文化
1.尊重个性差异。
每个人生来都是与众不同的,从性格到处事方式再到工作能力都各有不同。在企业管理中,要做到以人为本就首先要关注到每个人都有与众不同的特点,而不是制定一套刻板的行为标准来限制人的行为规范。在迅猛发展的市场经济时代,企业对于劳动力的选择也越来越多样化,不同性别、不同受教育背景、不同社会经历的人通过企业的这一组织汇聚在一起,往往不同的组合也会碰撞出不同的火花,这时就要求企业能够做到充分重视每个个体的个性。以人为本并不是强调一味地一视同仁,而是要求企业灵活变通的根据不同员工的心理需求制定不同的管理的激励机制。现代企业在塑造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时,一定要摒弃传统企业文化的“大熔炉式”的管理机制,也即要求员工都按照相同的标准行事,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会加速企业的规范化,但是长久下去,员工的个性被束缚,他们也就难以创造出更具特色的高质量服务。
2.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构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必须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紧紧跟随社会主流文化的发展趋势,根据员工的不同文化需求开展一系列展现人文特色的文化活动,满足企业员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从而使员工的技能和知识水平在无形中得到有效的提高。具体的活动如下:(1)开展文化知识宣讲会和竞赛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企业员工在充实自我的同时拓宽业务知识面,提高员工的自我学习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员工的文化素养。(2)开展网络文化活动。在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企业一定要有效利用高科技技术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能力。不仅要利用网络平台展示自己的企业文化,更要通过此平台吸收借鉴其他优秀企业的先进文化,尤其要学习其他企业在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的经验教训,从而更好的提升自己。(3)组织游览参观活动。要想更好的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就不能固步自封,要定期地组织企业员工参观游览那些可以充分体现先进文化的企业和景观,在丰富企业员工业余生活的同时,也更加直观的使员工的人文意识得到了加强。(4)举办形式各异的文娱活动。企业可以在保证日常经营管理工作完成的基础上,积极组织企业员工开展文娱活动,一方面可以加强员工与企业之前的凝聚力,另一方面也已轻松愉快的方式将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根植于企业员工的内心深处。
3.建立高效的沟通机制。
沟通是心灵的桥梁。良好的沟通对于解决争端、促进了解十分重要。在构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时,有效的沟通可以充分体现企业领导层对于基层员工的重视与尊重,也能体现基层员工对领导层的信赖与理解。这对于维系企业各级别的员工之间友好的和谐关系十分重要。首先设置畅通无阻的沟通途径,让每一位员工的声音都能被听到。其次要丰富信息的传播方式,让员工在各种工作环境都能自如的传递自己的想法。最后企业的领导层也要养成随时随地充当聆听者身份的习惯,及时倾听员工的心理诉求。领导层除了要感知员工传递的直观信息外,也要细心观察在平时工作中的隐性信息,比如对于员工工作能力的考察,员工情绪是否稳定,员工的工作环境是否适宜等信息,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构建完善的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三、结束语
能否对人才资源予以合理的配置与利用,体现了一个企业领导者对人才、对市场敏锐的观察力,更是体现了一个企业是否具有塑造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的能力。企业的利益增长固然重要,但是在企中运营中对人才的引用与培养加以重视,鼓励人才大胆创新,才能是企业得到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范道琴.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3.
[2]游娜.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构建及其价值[D]东北师范大学,2006.
[3]张连平.浅议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J].黑龙江金融,2008,(10):25-27.
篇2
关键词:企业文化;以人为本;建设
一、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内涵
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就是确保在企业中人的合法权益不被侵害,人人平等,促使员工充分感受到温馨和融洽的工作氛围,进一步有效调动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力图企业达到最高效益。
首先,坚定以人为中心的理念,明确生产过程中人是最关键的生产要素,也是最积极、活跃的生产力因素,在企业管理中人不但是主体还是客体,处于核心管理地位;其次,将人作为重要出发点,从人的利益进行考虑,充分保证人的利益;最后,促使人和企业之间多维度整体发展,形成二者的协调发展。
与一般的企业文化相比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具备了很多特点。其一,重视人文关怀,推崇人文精神。将人作为企业文化的中心,不断提升企业员工素质,促使员工全方位发展,实现人与人、人与企业之间的和谐发展,推动企业昌盛繁荣;其二,将互相信任作为基础,构建互相平等的信任体制,积极制造一种互信互爱的和谐氛围。
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的实质便是一切为人考虑,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对人才进行塑造、培养和管理,促使各种人才都能够在企业中发展空间,最大程度挖掘企业员工的各类潜能,为企业创造价值。
二、建设以人为本企业文化的必要性
(一)企业文化实践发展的需要
现今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的经营环境与理念出现了重大转变,竞争对手无法完全模仿的核心竞争力便是企业文化。社会中人的地位与作用,决定了企业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是其在21世纪发展的重点。人在知识经济时代已经成为构成企业的基本要素,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配置资源上知识经济将智力资源和无形资产作为第一要素,占有人才与知识逐渐替代了占有稀缺的自然资源,在发展经济过程中人才逐渐凸显其巨大作用,知识与技术的重要载体就是人,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和知识的竞争,现代化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就是构建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所以,只有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才能构建企业独特的核心价值观,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保证企业的优势地位。
(二)丰富和发展管理理论的要求
长期以来,管理理论追求的目标便是怎样研究与完善管理人以及发挥人的效用,任何一种管理理论的基础都是人性假设、人在企业中不断变化的地位与作用。从发展管理理论的过程分析,经过科学管理、行为科学管理、人文管理阶段以后,更加清楚的对人进行了认识,进而明确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本的重要作用。企业文化研究的重点是对企业绩效有利的员工一致,自主塑造企业价值是以人为本企业文化的精华,在人的管理方面不断丰富与完善管理理论。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可以使全体员工产生一致性和有效,在企业形成价值观上更加凸显了人性化。
三、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的建设
(一)培养员工的主体权利意识
目前企业都是合同制,在这种劳资关系下,很多员工在认同自己身份的过程中产生了被雇佣的感觉。所以,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必须有效培养员工的主体权利意识,重新在员工中树立我们是企业主人的理念。推行开放式管理,促使员工不但利用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所有权成为法律意义上的企业主人,还要通过参加管理成为心理上的企业主人。相信员工在获取有关信息、具备一定知识的前提下可以做出对企业发展有益的决策行动。要创造一切有可能的机会条件,使得员工对企业的经营情况、监督经营者职务行为、在企业中不断发展成长、获得公正报仇待遇等权利充分了解与享有。
(二)构建彼此信任的企业文化
企业缺乏相互信任是没有前途的,为了使企业内部获得信任,需要构建共同的价值观与责任感,而培育这些主要依赖合作与友谊。人与人之间不同的分工与能力高低在企业内部就是他们平等的合作关系,是一种彼此依赖的关系。在工作中由于性格上的不同、不同的处理问题习惯和文化背景等,员工在生活工作中不免会产生各类矛盾,为了很好解决这些矛盾,不会出现激化,就需要在员工中间培养彼此信任的文化气氛。
(三)鼓励创新自我的文化
创造具体是指凭借独特的方式结合各种思想或者在其中构建独特联系的一种能力。创造力是人发挥最高程度的能力,也是人实现自我价值的最高境界,企业激发了员工的创造力之后能够不断研究出做事以及解决问题的创新方法。创新是指产生创造性思维并且将其转变为有用途的服务产品或者作业方式的过程。也可以说,企业拥有创新能力可以持续把创造性思想转换为某一种有用途的结果。所以,第一,需要培养学习型员工,增加培训强度,扩大培训的范围。通过培训有效提升员工专业职业水平,产生一支具有先进技术、勇于创新的骨干队伍;第二,需要为企业培养优良的学习环境。在企业内部产生鼓励大胆创新的良好气氛,在员工中普遍认同创新理念,并且转变为员工的日常行为习惯;第三,企业还需要寻找先进的企业院校积极进行合作学习,以便可以找出一条具备企业特点的创新学习的道路。
结束语:总而言之,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是一项艰巨长期的工作,只有在建设企业文化中持之以恒渗透以人为本理念,才能够有效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企业产生顽强的生命力与核心竞争力,最终获得最大的利益。
参考文献:
[1] 黄承国.科学发展观统领下企业和谐文化的构建路径[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9, (1).
篇3
关键词: 企业文化; 误区; 员工; 认知
中图分类号: F27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1-0092-01
一、企业文化建设的“误区”
目前,国内许多大型企业都将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法宝和强大动力,并借助优秀的企业文化助推企业向着国内一流或世界知名的跨国公司目标迈进,延长石油集团近年来也在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但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相当多的企业领导者并没有真正理解现代企业文化的真正内涵,并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导致企业文化建设出现了一些误区,致使企业文化流于形式,得不到有效的落实。
误区之一:企业文化就是领导者所倡导的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运作中形成的以员工为中心的独特的管理观念、管理风格、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企业全体成员所共有的信念和行为模式。领导者所倡导的文化在没有得到组织成员认同和接受之前,只能是一种个人文化的体现,能否得到企业员工的认同尚是一个未知数。所以在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员工应该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主动参与者和积极的创造者,企业文化作为员工共享的信念和期望的模式,它的培育过程需要全体员工积极主动地参与,而不是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误区之二:企业文化建设等同于企业的形象设计
有些企业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企业的形象设计,于是在视觉形象上大做文章,创造优美的企业办公环境,注重企业外观色彩的统一协调,强调员工服饰的整洁大方,要求商标与包装的图案优美等等,将文化建设言语化,口号化。结果是花钱不少、费力不小,企业文化建设几乎成了“摆设的花瓶”。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忽视了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是将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经营风格规范化、系统化、形象化,从而塑造富有个性的企业形象,使企业内外产生认同感,提高企业的知名度,扩大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应该看到,企业的形象设计只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而不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全部。
误区之三:企业文化建设主要是开展好企业的文体活动
有的企业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开展好企业的各种文体活动,让大家多交流、多沟通、增进友谊、增进团结就行了,这是一种片面的理解。其实,企业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只是企业文化的表层,如果缺少在企业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员工对企业发展理念的认识和创新,这些文体活动往往也会流于形式,起不到对员工的凝聚、激励和教育作用。
二、建立员工认同的企业文化的三个阶段
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员工处于核心的地位,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企业文化建设的落脚点就在于通过充分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积极参与企业管理,共同遵守行为规范,使企业的目标、信念等深深扎根于每一个员工的心目。从最初的认知到实践中的认同,到最后达成共识,变成共同信仰,从而使员工产生强烈的使命感、荣誉感和责任感,自觉地把自身利益和企业的整体利益联结在一起。那么如何建立使员工所认同的企业文化呢?我认为,提高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度,一般要经历“认知、认同、信念”三个阶段。认知是前提和基础;认同是核心和关键;信念是对企业文化认同的最高形式。即让企业文化经历从抽象到具体,从理念到行动的过程,真正内化于员工的点滴生活之中。
第一阶段:认知
员工的认知能力是衡量企业文化成功的基础因素。从新员工进入企业的第一天起,就要对其不断渗透企业文化的理念,通过反复的冲突和磨合逐渐改变原有的价值观,接受和适应现有的企业文化。其次,树立和培养典型人物,塑造企业形象的“英雄”化身,将其作为企业文化的代言人,充分利用其示范效应,使理念形象化,从而使更多的人理解并认同理念。再次,培养传承企业文化的管理团队。企业文化很重要的实施者是企业的管理团队,政策的执行力度,领导者个人的领导风格都深深地打上了企业文化的烙印,员工在他们身上看到的是本企业管理的具体体现。如果一个企业的文化建设能以人为本,那么管理者必定能够身体力行地处处为员工着想,任何事情都以员工利益为重,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企业文化理念与价值观,必定会渗透到企业的管理制度中。通过制度的规范,使企业理念与价值观不断得到内化,最终变成员工自己的理念与价值观。
第二阶段:认同
在认同阶段,员工对企业文化的接纳是自愿的,而不是迫于外在的压力。他们表现出的与企业文化相一致的行为,不是权宜之策,而是来自内心情感的变化,是通过身体力行而逐步营造的。从认知到认同,上下级之间良好的沟通环境是实现这一转变的物质载体。通过沟通,可以不断地优化员工的文化心理结构,(文化心理结构,是指人在社会实践中,由长期所处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和所受的文化教育熏陶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心理素质、价值取向以及思维方式的总和。)有利于员工提高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度。与此同时,部门领导要以人为本管理员工,及时激励和表扬,激发员工的热情,建设好本部门的小团队,可以通过经常举办主题晚会、业务拓展训练、技术比武、经验交流会等,培养员工的团队意识。
第三阶段:信念
篇4
打造优秀的企业文化,就是要把企业的优良传统、价值观念、品牌形象、服务理念、经营目标、行为准则等等有关的方面,都融入到每个职工的思想和行为之中,体现在企业的各项工作之中。
理想的企业文化,应该是使员工感到宽松和谐的、有一定的压力也有更多的动力,能够不时取得成功感和成就感的愉悦的工作氛围。也应该是使顾客、潜在用户、周边人群等与企业接触和发生关系的所有的人都能够感受到优质服务、细微服务和温馨服务的氛围。
提升企业文化建设水平,既要通过有形的品牌、产品、司容、司貌、司徽、服装等予以展现,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员工的精神风貌、工作效率、服务水平、组织纪律性、创新能力以及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宽松和谐的氛围等各个无形的方面得到体现。
企业文化在本质上属于“人的工作”的范畴,因而必须“以人为本”,围绕人(内部员工和外部顾客)的需求来建立,并根据人群需求的增长而不断予以完善和发展。
二、坚持以人为本建立的企业规章制度,是优秀企业文化赖以建立、保持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优秀的企业文化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必须通过一定的条件培养和打造而成。全体员工普遍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是企业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员工行为习惯的形成,也只能在一定的规章制度的约束和干预下形成,在良好的舆论氛围影响下得以巩固和完善的。严格的规章制度和良好的企业舆论氛围,既是衡量企业员工行为的尺度,也是造就优秀企业文化的前提。
但是,企业规章制度实施的对象是员工,推行的效果如何,也主要看它是否适应员工的文化层次、接受能力和贯彻执行的自觉性。因此,就必须在各项规章制度的制订和实施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予以落实,才能更有效地使企业的经营目标、经营理念等通过这些规章制度的推行来予以实现。
坚持以人为本建立的和不断予以完善的企业规章制度,既是创造优秀企业文化的重要前提,又是优秀企业文化得以维护、延续、发展和进步的基本保证。因而我们必须紧紧围绕企业的发展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地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使企业和员工的各种行为活动、内部和外部等各个方面相互关系的建立和调整均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只有这样,才能确立优良的适应企业经营发展的企业文化,实现企业文化的不断提升和创新,更有效地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三、坚持以人为本,吸引员工积极参与到企业文化建设中来
要建立、保持和不断发展优秀的企业文化,就必须重视广大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全体员工吸引到企业文化建设中来。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整体素质的综合体现,要通过广大员工的思想观念、精神境界、理想追求、是非标准、日常行为来体现,企业文化的建立和发展必然需要广大员工的共同参与。
倡导积极进取、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培养员工主人翁责任感、敬业精神和协作奋斗的团队精神,使广大员工普遍增强“司兴我荣、司衰我耻”的思想意识,在全公司上下形成了一个团结协作、奋发向上的良好氛围,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同时从提升服务品位入手,大力提倡亲情介入和换位思考,组织全司开展大讨论,弘扬诚信、合规、尽职等职业价值理念,切实提高文明规范服务水平。
一个企业内,人的智慧、力量得到了有力发挥,企业才能生存发展壮大。作为企业的管理层,管理好人的资源是当务之急。那么,如何充分发挥人的资源优势呢?又如何做到坚持以人为本呢?
首先,强化培训员工的技能水平,不断开阔视野。在我们积极开展教育培训工作的同时,还要采用“送出去请进来”的作法,或从优秀的企业中邀请某一方面专业技术人员、高层管理人员对本企业的员工进行培训教育,帮助提高,从而达到推动全体员工业务技能的目的;或将少数员工送出去到别的企业实地考察学习,学习他人先进技能的同时,切身感受他们的治企管企方略,不断开阔思维,从而发现本企业的治企管企不足,为以后的企业发展奠定基础。
其次,及时“调频”,让员工与企业产生共振效应。随着劳动用工体制的改革,社会保险机制的进一步完善,人们的思想观念彻底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不再似过去那样无论企业条件好坏与否,经济效益高低与否死抱一个单位不松手。现在的人们思想活跃,“跳槽”的念头在大脑中频现。如果企业效益暂时低迷,员工会以宽容的心态去理解,他们会以满腔的热情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企业出谋划策,帮助企业走出困境,共同实现双赢。
第三,相互沟通,让员工时时刻刻融入到家的亲情中。
每当企业有较大举动时,往往是企业高层领导有参与决定权,而占绝大多数的员工就要享受到这种献言献策的权利。作为企业员工只有埋头苦干的份,丧失了为企业大家庭建言献策的机会。长此以往员工们虽有微词却无人理会,大伤其感情,直接导致了企业的管理者与员工感情貌合神离,影响着企业的精神状态。
篇5
摘 要 高校后勤企业文化是随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逐步深入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文化形态,具有凝心聚力、激励、导向和约束等功能。打造和谐的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必须深入学习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以人为核心,才能强有力地激发后勤员工的创业热情与创新精神,有效地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为高等教育事业服务的能力。
关键词 高校后勤 企业文化 以人为本
一、高校后勤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独有的、在长期生产经营中形成的、为全体企业职工所认同并共同遵守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行为规范的总称。总体上说,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高校后勤企业文化是随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逐步深入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文化形态,是高校后勤管理、服务向高层次发展的标志,是高校后勤企业在“三服务、二育人”活动过程中,移植组合企业管理哲学和企业精神为核心的,激励员工责任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以人为本管理理论,是支撑高校后勤企业的内在价值和基本内涵。
二、高校后勤企业文化的功能
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对于提高后勤企业竞争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具有以下功能:
(一)凝聚功能。企业文化就是一种凝聚力。“上下同欲者胜”,企业文化使得广大后勤员工牢记企业宗旨,明确奋斗目标,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完成各项目标任务而奋力拼搏。
(二)导向功能。企业文化具有导向力。后勤员工在服务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共有价值和行为准则,使得大家知道应该做什么、为什么做、怎么做,靠着这种共同的价值追求和普遍遵守的行为规范,企业上下可做到思想统一、行为统一、同心同德、齐心协力。
(三)激励功能。企业文化本身就是一种激励力量,它所形成的文化氛围、价值导向和企业精神,能够把方方面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把广大后勤员工的潜在智慧和力量激发出来,使每个人都能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尽职尽力,奋发作为。
(四)约束功能。企业文化本身具有约束力,使得广大后勤员工明确自己不该做什么,哪些不能做,同时,服务经营活动中形成的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能够使每个员工自觉地遵守行为规范。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文化发挥着一种“软约束”作用,是一种免疫功能。
(五)纽带功能。维系企业发展有两个纽带:一个是产权、物质利益纽带;另外一个就是文化、精神道德纽带。这两种纽带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缺一不可。而且,维系企业发展精神道德的力量往往比物质利益的力量更强大,更重要。因为,精神力量是不可战胜的。
三、高校后勤企业的文化建设的目标
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建设必须结合高校的特殊背景,以“为教学服务,为科研服务,为师生员工服务”和“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三服务两育人为宗旨,全面提高后勤企业员工的素质,挖掘员工潜力,逐步改善职工的物质文化生活,为广大师生员工创造一个安全、稳定、优美、文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形成团结、祥和、奋进的后勤人文氛围,增强为高等教育事业服务的能力。
四、高校后勤企业的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一)价值原则,即全体职工都应有一个共同信守的价值标准。
(二)卓越原则,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追求卓越,永不自满。
(三)参与原则,即发扬民主,共同决策。
(四)育人原则,即秉承高校教书育人的宗旨,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高品位的服务。
五、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基础性、长期性的系统工程,企业经理层、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应当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主导和垂范作用,以自身的优秀品格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带动影响整个团队,树立现代管理理念,强化风险意识和法制观念,共同营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并且促进文化建设在内部各层级的有效沟通,确保全体员工共同遵守。
(一)成立 “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
企业文化领导小组由公司管理层、人事部门、党团组织负责人和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的职责是制定企业文化的建设目标、行动纲领,组织各项活动宣传企业文化、组织企业文化建设方案的实施。
(二)积极加强制度建设,科学规范管理
组织与制度是企业文化的骨架,也是企业之车健康前进的保障。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高校后勤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社会环境发生了变化,企业员工的素质不断提高、企业文化建设的层次和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原有的制度需要不断更新和修订,才能跟上企业的发展。必须根据后勤企业发展的客观需要,建立、健全精简、高效的组织机构、科学规范的操作规程、人事用工制度、薪酬分配制度、考核奖惩等人力资源政策,将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胜任能力作为选拔和任用员工的重要标准,有效规范和约束公司员工行为,不断提高员工素质,在企业内部形成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管理文化。
(三)搭建企业文化的宣传平台
企业文化的魅力重点体现在文化娱乐的深层意义中。寓教于乐、寓管于乐、寓情于乐,通过娱乐凝聚人、陶冶人。建设高校后勤企业特色文化,要在企业文化载体上下功夫。应定期召开会议对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情况进行阶段性总结、组织策划一些有利于企业文化宣传的娱乐活动:
1.立教工之家,购置文体活动用品,订阅报刊杂志;在公司的会议室、走廊、宣传栏等醒目的地方,张贴宣传标语,办起宣传园地,让职工耳濡目染,熏陶思想,增强员工爱岗敬业的意识;关心职工疾苦,积极为职工排忧解难,重大节假日走访慰问,靠感情感染职工来弘扬企业文化;适时组织优秀员工疗休养活动,使他们更感到公司的关怀、体贴和照顾,更增强了企业的亲和力和凝聚力。
2.开展丰富多彩文体竞赛活动,比如演讲比赛,职工运动会,歌唱比赛、技能大赛等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丰富员工生活、沟通相互间的感情,增进了解,融洽感情,从而使员工形成对企业的向心力。
3.树立典型人物、传播优秀事迹。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在日常工作中注意搜集整理能够触动员工心灵、充分体现本企业文化的优秀事迹和先进个人,按照公司的奖惩制度对先进个人和优秀事迹成员进行相应的奖励,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营造出一种比、学、赶、帮、超的竞争氛围。
4.充分发挥公司网站的宣传作用,保证网站内容及时更新,创办公司内刊,鼓励大家踊跃投稿,保障内刊按期顺利发行,以此建立一种沟通机制,将公司内部的时事新闻、先进事迹、典型人物、员工心声、企业经营发展战略及时传达给每一位员工,增进员工之间以及员工与企业管理层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还通过赞助学生活动等方式将企业文化渗透到校园文化之中,并为广大师生认同与接受,扩大后勤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5.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建设学习型组织。重视对员工的文化和技术的培训,满足他们更高层次的需要,为每位员工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鼓励员工求知上进,实现人生价值。在企业内部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以员工岗位学习成才,岗位竞赛活动为载体,激发广大员工学文化、学知识、学技术的热情,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6.民主参与,营造公开公正公平的氛围凝聚职工。对企业的重大决策、重要事项、重要人事任免等,邀请职工代表参加,听取员工的意见;定期实行企务公开,实行“阳光后勤”,增强公司办事的透明度,取得广大职工的信赖,赢得公司的和谐气氛。
7.建立举报投诉制度和举报人保护制度,设置举报专线,明确举报投诉处理程序、办理时限和办理要求,确保举报、投诉成为企业有效掌握信息的重要途径,并将举报投诉制度和举报人保护制度及时传达到团体员工。
总之,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形成,是一个漫长不断积累的过程,打造和谐的企业文化,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强有力地激发大家的创业热情与创新精神,有效地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增添生机和活力。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也是现代企业最重要的管理理念,企业文化强调以人为本、以人为核心的管理,以尊重人、爱护人、关心人为出发点,充分肯定并发挥每个员工的个人价值和智慧,为员工的自我价值的实现创造条件,从而唤起和树立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全面提高员工队伍的综合素质,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后勤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壮大企业的实力。
参考文献:
[1]赵燕平.浅析企业文化的积极作用.陕西科技.2003.3.
篇6
引言
微博:是对微博客的简称,用户在140字内信息,这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进行信息分享和传播的平台。现在的微博平台上拥有活跃用户:10万家企业,210万普通达人用户,40万加V认证用户,13 014家媒体等。在企业中,微博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也使企业中的企业与员工、员工与员工、管理者与员工的关系发生了深刻改变。微博使得员工有了展示自己的新平台,也可以随时随地发表自己对企业的一些看法和感受,也成为了员工宣传企业形象和企业文化理念的新窗口,企业也会通过微博被广泛了解。如何利用好微博这个平台管理企业和员工,通过微博传播建设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人力资源管理者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一、微博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的有利条件
微博的即时性使得任何信息随时随地地传播到网上去,它的互动性使得相互关注的两个人进行评论和转发,并经过多级的转发评论,消息很快就会被大众所知晓。从此我们可以断定,微博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影响,至少在以下两个方面显而易见。
首先,微博信息平台,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有利的信息传输渠道。微博的功能是让用户随时自己想说的话,而微博的关注功能可以使关注自己的人看到自己的内容,关注用户的人叫粉丝,双方之间相互关注就成为了互粉关系。在人们的意识里,觉得企业和管理者都是高高在上的,而员工想要知晓企业的最新状态,都是关注了企业和管理者,而如果管理者可以设置个人微博关注员工,和员工互粉,也可以通过企业微博信息,员工会觉得自己受到企业的重视和对企业的重要性,增强了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同时,企业通过微博及时有效地信息,可以使员工很快知道企业的最新状态和未来动态。通过这样的方式,员工对企业的了解和信任会越来越深,主人翁意识也会油然而生。
其次,微活动为企业内部的沟通扫清了障碍。传统的活动可能会因为人员的时间不稳定、企业的场地有限等原因办得不是很成功,没有达到相应的目的,而微博中的微活动板块有着灵活性很高的特征解决了这些限制,企业中上上下下随时随刻都可以参与活动。这样企业就可以定期和不定期地举办一些微活动来丰富员工们的工作和生活,增添工作乐趣,活动让企业上上下下都互动起来,增强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凝聚力。例如:中秋节快到了,企业就可以开展微活动,以中秋节为主题,员工可以发表和转发各自家乡的中秋节习俗,也可以转发自己在中秋节时的一些见闻和趣事,在这样的一个微活动中,大家一起发表一起评论一起转发,营造了一个企业和员工、领导和员工每时每刻在一起过节的气氛,使得企业中的每一个人感觉到了企业中家的感觉。或者在微博中大家一起参加应用中的互动小游戏,工作之余休闲一下,增进领导和员工、员工和员工之间的感情。又或者可以开展以自己的工作为主题的微活动,让所有员工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总结,并且提炼精华。又或者可以开展发现优点和缺点的活动,员工给管理者提优点和缺点,管理者给员工提优点和缺点,大家相互沟通。这些活动都可以让企业了解自己的员工,也让员工了解自己的企业,加强整个企业的交流和心灵契合,形成以人为本的和谐的企业文化。
二、充分利用和发挥微博对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
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微博平台,通过微博招聘、微博培训、微博沟通和微博协调的方式,促进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
1.微博招聘
在传统的招聘会和招聘网站之后,出现了微博招聘。在企业方面,微博招聘的成本几乎为零;求职者方面,可以通过微博中的搜索功能找到很多和自己的要求相关度比较高的招聘信息,因此,对于喜欢新鲜事物的年轻一代,更愿意选择微博招聘这样省时省力的方式找工作。通过微博的关注互粉和转发功能,员工可以转发企业的招聘信息,而员工的粉丝又继续转发,在这一循环作用下,信息被大多数求职者看到,而企业的知名度也得到了一定的扩散。在的微博招聘信息中,可以添加企业的网站、企业的各个部门的工作环境、企业简介的视频,来吸引求职者,宣传企业的形象和业务。微博用户在寻找别的用户关注时,有一个选择关注领域的过程,而求职者大多数是关注自己所感兴趣和钻研比较深的专业领域,这样企业可以通过微博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中找到很多相关度很高的人才,这样企业重视人才的形象也凸显而出了。另外,微博没有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招聘者和求职者之间可以进行互动了解。招聘信息后,求职者可以立刻评论和转发,并且和招聘者进行更深入的交流,解疑答惑。在招聘之前通过微博的沟通可以加深应聘者对企业的印象,并且感受到企业关心员工的氛围,加强了去该企业工作的意愿,如果应聘成功,更是对忠诚度有了不小的提高。当一个企业建立起自己的企业文化和企业品牌形象,这也表明了企业的成功和成熟,同时,企业的社会公信力、服务价值观、经营实力、企业信誉也脱颖而出。所以,在当今经济形势下,企业想要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和品牌形象,那么重点就是要做好企业文化建设。
2.微博培训
微博能够成为新的培训方式,主要是因为它有着灵活性和快捷性两个特性。这样员工的培训活动不再有限制,比如场地、时间、内容。培训内容在微博上后,员工可以通过自己觉得高效的方式去学习,不用再受到对自己不利的限制。另外,在内容之后,培训者可以添加自己对培训的观点和设想,宣传企业的文化理念,而同时受训者可以对此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通过培训者和受训者之间的互动,既掌握了员工们最新的培训动态,也得知了员工在培训过程中的思想状态和行为举止,这样可以及时地纠正一些错误,并且好的方面可以加以宣传,使得这样一次培训可以达到相应的效果,也可能得到意外收获。另外,微博培训作为一种新鲜事物,更能激发和调动员工的学习兴趣,员工会尽心尽力地进入到培训当中去,在微博培训活动中,员工和员工之间也可以互动,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感情,也培养了团队意识。同时可以利用微博培训宣传企业经营理念,让员工更深层次地认同自己的企业,提升了员工对团队和组织的归属感、参与感和认同感,让企业自己的员工成为企业文化和品牌形象的代言人。
3.微博沟通
通畅的沟通应该是企业文化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内部的沟通运用微博会变得更加容易和快捷。一般情况下,企业和管理者很容易忽略和员工的沟通,很少关注员工,而员工关注企业仅仅是为了得知企业在微博上的新闻和政策。在企业中,从每个人的心理来说,都希望得到周边的认可,尤其是企业的重视,而互粉可以使员工感受到企业对自己的重视,提高员工的忠诚度。企业外在的粉丝数虽然不多,但是企业内部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互粉是企业认同员工,并和员工之间的沟通的有效方式,因为员工都很少会直接主动地与管理者谈心或者聊天,而在微博上,管理者和员工可以畅所欲言地交谈。员工在开通微博之后,他们每天工作中的开心与不开心都记录在微博上。开心的事,企业在微博上发表祝福,让员工感受到企业的关怀,提升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相反,如果员工在自己的微博上了一些错误的、消极的思想,管理者能够及时发现并帮助纠正,化解员工对企业的误解,也可以开导员工,忘记不开心的事。以上出现在员工个人微博上企业的评论,也将会被员工的粉丝们看到,这样无形中宣传了企业人性化的管理。
4.微博协调
员工对企业的不满和抱怨一定是存在的,不过员工不太敢直接向企业诉说,现在员工通过微博心情,企业会很快发现员工的负面情绪,并化解员工对企业的不满和抱怨,这样既可以减少企业的负面影响,增进企业与员工之间的感情,让员工成为企业的代言人。一方面,在员工加班和出差的时候,在员工的微博上留言,和员工保持微博互动,对他们表示关注和慰问,这样在他们工作辛苦的同时,感受到领导和企业的关心,使他们的内心变得强大。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管理者对于员工微博的收集和关注工作,要当作重要的日常工作,分析其中的内容,捕捉到内容背后的真实意思,去了解真实的员工,帮助他们解决困难,释放心理压力,让他们感受到企业的温暖。同时,这些温暖被员工们的粉丝所发现,再经过多次转发,无形中宣传了企业以人为本温暖的企业形象。
篇7
关键词:企业文化;以人为本;竞争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8-0007-02
企业文化是企业存在的一种核心力量,企业文化所体现出的企业共同价值观和企业精神,使企业领导层与企业员工在企业经营目标上容易达成共识,在企业经营理念的指引下,通过沟通信仰、传递意愿,从而凝聚成一股强大的竞争能力,最终实现企业经营目标,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看,企业文化说到底是企业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问题,通过充分体现企业文化对人的价值的尊重和对人的潜能的开发,实现以人为中心的企业整体优化管理。企业文化构建重在以人为本。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是西方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的产物,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经济民主思想的不断发展,以“文化”为元素、以“人”为核心的企业文化理论进入研究者的视域。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及管理活动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并为绝大多数成员所认可、遵循的企业精神、价值观、理念、习惯、准则等,它是一个企业以物质为载体的精神现象。企业文化是一种信念、道德和心理的力量,是企业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一个企业就像一个人,应该有灵魂、思想、理念,而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灵魂、思想、理念。企业没有文化,就像一个人失去了精神动力。
企业文化从本质上看是一种产生于企业之中的文化现象,它的出现与现代企业管理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发展密不可分。企业作为向社会提供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经济实体,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形态,并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发展成为一种崭新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对于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企业文化的作用
1.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经营理念、群体行为准则的综合体,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产生于企业自身,得到全体管理者和员工的认同与维护,并日益强化,最终成为企业进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力量。
企业文化可以通过提高企业家自身的素质,不断培养员工的企业文化意识、培养有本企业个性的企业文化,重视企业的价值观与企业精神的培养等途径,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之所以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因为文化减少了企业内个人之间的摩擦和隔阂,共同的价值观减少决策过程中的成本并促使工作协调化。企业文化补充了控制制度,减少了企业运行中监督个人的成本。文化对员工行为的控制是基于他们对企业自觉服从,而不是被动监督。另外,文化促进了合作,减少了协作的成本。文化影响了企业中个人的偏好,使员工趋向共同的目标,降低了企业中个人之间的内耗。
2.推动企业的战略创新
企业文化为企业战略的实施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是企业经营战略的力量之源。大量的实证研究证明:一个强大的企业文化与企业的战略相符时,共同的价值观能把企业与员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提高企业运作效率,减少费用的支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保持企业旺盛的生命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例如,将企业战略与企业文化巧妙结合,使两者相铺相成,共同促进企业生产力的发展,概括起来就是“有效战略+优秀文化=卓越生产力”。战略与文化的结合可以看成一种“硬”与“软”的结合。虽然企业战略反映企业使命和企业愿景,有着企业文化的烙印,但是,企业战略并不等于企业文化,两者的差别在于企业战略具有较强的显现性,而企业文化具有较强的潜隐性。
三、企业文化的构建重在以人为本
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的自由、有序流动,是实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必然要求。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是尊重人、理解人、培养人、关心人,是全面发挥人的作用,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全面改善人的生活。
1.企业文化以人为本的内容
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企业发展的目标之一,并通过顺应人性的管理、凝聚人的管理和人的需要管理来实现人和企业的共同发展。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包含了两个方面的重要内容。
首先,它必须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切身利益为根本。在这个科学理念中,最重要的是对于“人”的理解,最根本的是对于“人”的关注。在企业中,“人”体现为企业股东、领导层、管理层和一线员工的有机统一,体现为企业内部人员与企业合作者、广大客户以及利益相关者的有机统一。因此,在企业中做到“以人为本”,就是企业的一切工作应该以企业的所有者、管理者、工作者、消费者、利益相关者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这些“人”,服务这些“人”,发展这些“人”,形成一种以和谐文化为基础的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其次,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说到底是一种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本质上是一种经济文化,即企业通过培育发展具有特色的企业文化来加强企业的各项修炼,提高员工素质和核心竞争力,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和最佳的社会效益,促进企业和企业员工的全面发展。企业文化与以人为本理念在根本上具有一致性,即企业文化的发展内在地需要以人为本的理念来指引,而以人为本的理念也需要通过结合企业文化这一载体得到体现、落实,只有将二者统一起来,构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这个企业的发展才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才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
2.重在确立以人为本的企业价值标准
企业的价值观是整个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选择以人为本的企业价值观是塑造企业文化的首要的战略问题。
企业是人的有机联合体。企业创立的基础在于人,存在的关键在于人,发展的根本也在于人。企业文化的本质特征之一就是以人为本。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贯彻“为了人、尊重人、团结人、关心人、理解人、帮助人、培育人、发展人”的原则,做到企业发展为了员工、企业发展依靠员工、企业发展成果由员工共享。强化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把人放在企业管理的核心位置,充分地调动员工对企业发展追求和个人价值实现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从而增强企业对他们的吸引力,增强他们对企业的归属感、认同感、一体感。通过构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使全体员工树立共同奋斗的价值观,统一思想,凝聚人心,集聚全体员工的智慧和力量。
3. 重在坚持提高员工队伍整体素质
企业文化理论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人化”理论。企业文化主张通过企业中的软要素――文化来提升企业人文价值、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使企业经营管理更适应人文进步的现代社会。企业就是要营造人文环境,形成人企合一的人文氛围,以有效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就是要培养员工先进的文化意识,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极大地发掘人的潜力。其中,切实抓好对员工的教育培训尤为重要。要全面加强员工的素质教育,既要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又要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尤其要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和职业理想教育。要通过专题研修与学术交流相结合、行业交流与本单位业务岗位交流相结合、学历教育与资质考试相结合等形式,培养和造就企业发展所需要的各类人才。这对于构建卓越的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重在努力培养员工的团队精神
坚强的团队精神,是企业获得巨大成功的基础条件。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内部的分工越来越精细,这就要求现代企业的管理者和员工必须具备较强的合作能力,而合作能力只有通过相应文化氛围的培养和相应价值观的陶冶才能养成。团队精神的养成是形成合作能力的基础。作为企业员工,只有相互协调,才能整合各类知识资源,形成合力。良好的团队精神,有利于形成文明和谐的人际关系,企业的主管更应有强烈的团队意识、当好表率,与员工之间应该形成一种上下一心、同心同德、同甘共苦、荣辱与共的相让、相知关系;员工之间应该形成一种相互尊重、相互体贴、相互帮助、共同进步的亲密和谐关系;员工与企业之间应该形成一种相互依存、文明和谐的有机连结。
5.重在强化领导者的伯乐作用
古人云,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人才的发现、培养和使用,关键在领导,其人才观正确,才能做到知人善任,不拘一格,唯才是举。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在谈到企业文化建设时说,海尔今天有效的企业文化,是在通过公开表彰一批在各个岗位上的优秀人才后逐步形成的。这从另一侧面,强调了管理者在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中的特殊作用。作为企业领导者,应当有识“才”之眼、招“才”之方、育“才”之责、用“才”之能、容“才”之量和护“才”之德,还要积极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
总之,企业文化构建重在以人为本,只有确立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企业才能更好地适应全球化浪潮的挑战,才能使员工形成适应新形势需求的科学理念和工作方式,才能更好地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的战略创新,促进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志迎.企业文化通论[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2] 黄静.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3] 王成荣,周建波.企业文化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
[4] 李静静.浅议构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J].市场论坛,2008,(11):57-59.
篇8
关键词:报业企业;文化;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9-0177-02
一、报业企业文化概述
报业是一种企业,是一种知识密集型企业,是一种以人力资源为核心的文化产业。一个优秀的报业企业,应该建立起自己独有的企业文化。这种企业文化的形成,是建立在多种因素和载体上的,取决于企业领导的决策、取决于企业的发展目标、取决于企业全体员工的精诚团结、取决于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由此而形成的企业文化,是不易被人模仿的,也不可能被随意地复制,被这种企业文化所潜移默化形成的企业氛围,可以使企业的整体竞争优势得以延续,可以进一步激发企业的竞争力和战斗力[1]。
二、“以人为本”是报业企业文化的内涵
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内涵所在。同样,在报业企业文化建设中,也必须要做到以人为本。
1.报业企业文化的精神内涵要以人为本
报业企业的精神内涵包括了团队精神的树立、方针政策的制定、经营理念的完善等多方面内容。市场经济条件下,很多报业都提出了“政治家办报”的发展目标。那么,在这种大环境下,企业文化精神内涵的确立尤为重要,这是能否凝聚员工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关键所在。因此,要积极搭建员工发展平台,提供员工发展机会,挖掘员工潜能,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他们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模范带头作用,进而达到员工价值体现与报业发展壮大的和谐统一。
2.报业企业文化的行为内涵要以人为本
在报业企业经营运作中,企业文化理论具体呈现为企业内部的组织、教育、管理、制度、行为等,并扩大至回馈社会的公益活动、公共关系等动态形式。作为以生产精神文化产品为主导、多元发展的报业企业,应在向社会提供的各项活动和服务中时时体现出以人为本、务实创新的企业文化特色,使这一企业文化具有更加强大的亲和力,达到社会大众的认同。
3.报业企业文化的形象内涵要以人为本
报业企业形象是报业企业精神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内部管理和外部展示在社会公众心目中形成的总体评价。报业企业的形象是报业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它分为内部形象和外部形象,这两个形象是相辅相成的,内在素质决定外部形象,外部形象反映内在素质。首先,树立报业企业形象要从企业标识做起,设计要突出特色,既象征报业媒体的时效性和严肃性,又体现权威性和指导性,并通过标识表达一种报业企业精神。其次,要通过优美、现代的企业办公环境来体现。通过这些,可以拉近与公众的距离,强调和重视公众的满意程度,从而达到公众认知和了解报业企业的目的。
三、加强报业企业文化建设的现实需要
1.加强报业企业文化建设是自身发展的需要
报业媒体作为一种信息传播工具,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环境,许多报业纷纷转型,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单一宣传向既有政治属性又有信息服务方向转变[2]。许多报业媒体已不是过去的完全依靠国家全额拨款,差额拨款、自筹自支的报业企业比比皆是,这对报业的发展和完善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为了追求更快的发展,将报业企业做大做强,要求企业管理者制定出科学、有效、合理的决策,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在企业员工中形成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那么,必须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2.加强报业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改革的需要
我国报业企业现行的采编和经营这两个核心环节,执行的是“两分开”政策,但采编和经营活动又存在着辩证统一的依存关系[3]。稳定的读者群,是报业企业的重要资源,这个具有辐射性的巨大资源是报业的一笔财富。但广告经营以至未来出现的其他经营方式与其相比,才是报业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的主要渠道之一。有过报业经验的人,应该了解,报纸的印刷和发行是高投入低回报的,广告以及未来即将出现的经营模式仍是报业企业的主打项目。反过来讲,报业的经营活动又是依附于采编活动的,简单地说,没有了报纸,就不存在包括广告在内的任何经营活动。改革势在必行,其管理也必然推行市场化管理,而作为企业,文化建设是非常重要的。
3.加强报业企业文化建设是应对竞争的需要
报业企业的一项传统媒体就是平面媒体,即报纸,流传性广、覆盖面大是传统优势。随着近年来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普及,对平面媒体的冲击很大。报业企业只有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具有应对高科技发展和国外竞争带来的挑战的实力,才能充分展示出报业企业独有的特色和优势,才能使报业企业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当好党和人民的“喉舌”,就要求报业企业强化企业管理,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四、报业企业文化构建的基本思路
企业文化是以企业管理哲学和企业精神为核心,凝聚企业员工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人本管理模式。构建报业企业的文化必须有明确的基本思路,本文试提出以下五点基本思路。
篇9
关键词:以人为本 企业文化 价值观 核心竞争力
究竟什么是企业文化?综观中外诸多论述,其实质内容是一致的。即,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在一种企业精神的统率下,增强企业员工的凝聚力、向心力、持久力、创业心等,将企业各种力量统一于既发展企业,又发展个人的共同方向上,使企业增强生存力的一种管理思想和方法。
诚然,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下有不同的企业文化模式,而且各个国家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都注意抓了“人”的建设,但是,我们不难发现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在主体定位上,坚守过去的“要素”以人为本,而非“人格”以人为本;二是在战略定位上,单纯指向企业发展,而非企业发展与员工发展的统一;三是在环境定位上,把企业仅看成是生产单位,而非员工生活的“家”。这些问题的存在,势必影响着企业文化的建设和企业的永续发展。因此,笔者认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任重道远。
一、建设以人为本企业文化的客观依据和现实意义
纵观社会发展轨迹,我们清晰地看到,企业文化的兴起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日本经济的神奇发展,更是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佐证。当时,世界经济全面萎缩,并有“末日来临”之危,而日本——一个自然灾害频发、饱受战争创伤的小小岛国,其经济却在一种神奇力量的作用下奇迹般迅猛发展。经探究发现,这种神奇的力量来源于企业文化。日本经济因企业文化而崛起的现实深刻揭示了企业文化产生的社会客观依据:一是,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内部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二是,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念的更新,促使人们从更高的视野重新认识企业的使命和目标。三是,人的尊严和人的价值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也渗透到企业管理理论中去。四是,员工的文化和科学水平普遍提高,迫使企业高层领导采用新的管理方式来适应新的形势。
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之所以对企业发展起着强大的推动作用,是因为它具备了其他管理理论无法比拟的力量:第一,它是一种强组织力量。依靠这种力量,可以把一个组织组成坚强实体。第二,它是一种激励力量。企业文化的激励已不同于早期的激励理论带着极强的眼前功利性质,而是着眼于整体的文化建设和人的不断完善。第三,它是一种稳定力量。在这样的企业中,即使出现重要的高层人动,企业照样稳健运行,勇往直前。第四,它是一种凝聚力量。以“人本”为核心的企业文化能够使员工增强对企业的归属感,产生强烈的集体主义意识,形成一种巨大的向心力。
二、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现状以及建设以人为本企业文化的基本要求
20世纪80年代初期,企业文化问题开始在我国引起普遍注意和重视,很多企业在实践中开始摸索建构适应本企业实际的企业文化模式,并积累了不少经验。但从总体上看,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还不尽人意,主要有:一是重形式,轻内容;二是重手段,轻目的;三是重共性,轻个性;四是重短期行为,轻长远战略。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面对困难和问题,我们更应正确把握和遵循以人为本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定的要求。
第一,认清企业实情,选择价值标准。一个企业在选择价值标准时务必考虑下列因素:一是企业性质;二是企业的员工及其构成。三是企业外部环境,包括政治、经济、民族文化、法律等方面。
第二,调整感情投资结构,优化企业主体意识。感情投资结构呈现四级形式,即人格关怀投资、政治关怀投资、文化关怀投资、生活关怀投资。企业只有高度重视这四种结构的内循环作用,才能有效地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归属感,最终实现对企业主体意识的优化。
第三,加强性格优化,丰富文化活动。我们在这里强调通过丰富的文化活动培养员工性格,就是要从根本上保证企业的价值标准能够稳定地内化为员工的精神支柱。
三、积极探索和重点做好以人为本企业文化建设的几篇“人本”文章
第一,营造“人企合一”的境界。
(一)制定目标号召人
一是要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目标,让员工看清企业的发展前景;二是要根据既定目标提出一些能被员工接受、深入人心的目标口号,让它成为企业员工的“座右铭”,引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二)塑造形象鼓舞人
塑造形象,包括内部形象和外部形象两个方面。一是要结合企业的绿化美化工作,让环境与企业形象融为一体,完美展示企业精神风貌;二是加强员工形象塑造,开展全方位的文明创建和素质提升活动;三是增加社会化的交流,参与公众活动,树立企业外部形象,增加企业知名度。
(三)关心员工感化人
企业领导要做到“六要”,即要关心员工冷暖,要关心员工收入,要想员工所想、急员工所急,要大力创建企业“学习型组织,要建设和睦家庭式的领导与员工的关系,要增强日常文化的渗透作用。
第二,创建公平的竞争环境。
(一)去芜存菁、优胜劣汰
企业要遵循“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完善竞争机制,使内部竞争达到去芜存菁、优胜劣汰的目的。
(二)内部招募与轮调
内部招募可以促使员工在日常的工作中自觉培养自修意识,激发员工人人争做“有准备的人”。轮调则是为了让员工从不同的角度和立场了3.导入挫折。在适当的时机,给员工必要的挫折,有助于员工的成长,激发其竞争斗志。
第三,建立完善的人力发展策略。
企业要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自上而下的培训教育机构及教育制度,鼓励员工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及业务能力。企业要为人才的生存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除了舍得花本钱外,畅通晋升渠道更能留住好人才。企业要高效、合理使用人才。比较成功的方法,包括:让员工成为企业的股东;广泛开展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实行灵活的弹性工作时间;完善继续教育体系;等等。
总之,任何一种成功的企业文化都是随着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企业文化建设的组织者一定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企业文化,永葆企业发展活力。
参考文献:
[1]刘海藩,刘潮.现代企业管理.北京:现代出版社,1999
篇10
关键词:以人为本;员工管理;激励;情感管理;企业文化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成为风靡全球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它综合了行为科学、心理学、人际关系学等学科成就,提出把“人”作为管理活动的核心和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围绕如何充分利用和开发人力资源为企业创造财富。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企业坚持“以人为本”的理论,是影响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关键所在。只有重视人的作用,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员工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企业才会持续发展,在市场竞争中才能脱颖而出立于不败之地,因而对“以人为本”的管理理论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以人为本”——现代企业管理新理论
“以人为本”的管理即人本管理,它把人视作管理的主要对象和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尊重个人价值,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培育全体员工共同的价值观,运用各种激励手段,充分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全体员工去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依靠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以人为本”的管理与“以物为本”的管理是相对立的,它改变了传统管理中把人与资金、设备同等看待的思想,强调员工不仅可以享有通过劳动获得报酬的满足感,而且应该享有参与管理、施展才干、得到尊重并获得荣誉的自我实现感。目前,人本管理的思想已在企业界受到了重视,理论界普遍认为“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是人本管理的基本要素,企业文化是“以人为本”的精神支柱,管理环境对“以人为本”具有重要影响,而情感管理则是“以人为本”管理的具体体现和进一步延伸与拓展。
“以人为本”的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前提,其理论在企业管理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其对企业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从外部来看,能够提高顾客满意度和企业的形象
(1)提高顾客满意度
众多企业一直强调要为顾客提供最满意的服务,要实现顾客满意,员工满意才是关键,对消费者的服务、对消费者的关心最终还得依靠企业中的人去实现。员工是企业对外的代言人,因此有人曾经把员工比喻为企业的第二个上帝,只有企业实施一些措施和制度让员工满意以后,员工才可能向顾客提供满意的服务,员工满意是实现顾客满意的基础和支撑,因此,“以人为本”的管理员工,能提高顾客满意度,为企业赢得市场。
(2)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是社会公众与消费者对企业整体的一个印象与评价,企业员工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是企业形象的直接塑造者,公众是通过与这些员工的接触来感受企业的文化精神,并对企业作出良好的评价。一个员工的形象,如精神风貌、言谈举止、工作态度,甚至仪表服饰都是企业形象人格化的最为直接的表现,员工的形象影响着企业的形象,因此,关爱员工,有利于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
2.从内部来看,能够提高凝聚力,实现组织目标和提高企业竞争力
(1)提高员工忠诚度
企业的优势在于人才,人才作用的发挥首先在于人的忠诚,员工忠诚度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的健康发展,也是推动企业经济的重要指标,实施“以人为本”, 为员工提供一种宽松的工作环境,员工能得到企业的充分信任,把员工看成是企业的主体,可以让员工产生安全感,使员工产生归属感。同时,让员工参与企业的管理,树立主人翁意识,有利于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同甘共苦,提高员工的忠诚度。
(2)实现组织的目标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人目标,每个组织也都有自己的组织目标,企业目标和个人目标是不可能完全一一对应,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可以建立没有矛盾和冲突的人际和谐,达成组织成员之间的目标一致性,以实现组织成员之间的目标兼容性,形成目标期望的兼容从而建立和维持和谐关系,使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相统一,促使员工更加主动地关心企业的发展和生产,为企业目标的实现贡献力量。
(3)提高企业竞争力
管理学大师彼得杜拉克曾说:“21世纪企业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增加知识工作者的生产力。”有了人才,资本才得以向企业集中,企业在竞争中才能取得优胜,员工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而员工知识与能力不断的提升,就是企业持续拥有竞争力的来源,从某种程度上说,企业核心竞争力源于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和关注,企业“以人为本”的管理员工水平的提高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关键。
二、企业实施“以人为本”管理理论的现状分析
尽管“以人为本”的理论已被企业各界所接受,但是在实际的运用中出现了理论与实际脱节的情况,许多企业并没有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在管理中仍然存在许多的缺陷和不足:
1.缺乏“以人为本”的管理环境
在知识经济的今天,知识型人才的需求不再是简单的物质需求了,他们希望得到晋升的机会,希望实现自我的价值,甚至超越自我,但是企业并没有给他们提供这样的环境,在一些企业当中,仍然存在提拔和升迁制度不合理,管理者只提拔自己的亲信或是能力比自己低下的员工,而对那些有才华的人视而不见,担心提拔他们后会“功高盖主”,或是根据自己的好恶来选拔人才,严重打击了员工的积极性和上进心;同时,一味地只用物质满足员工的需求,而忽略其自我实现的要求,没有为他们提供晋升、培训的机会,或是员工的工作没有挑战性,不能最佳地发挥人的才智,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
2.缺少有效的激励机制
在管理员工的过程中,激励是最主要的手段,然而在建立激励机制方面,部分企业的激励机制还不够完善,激励手段过于单一和僵化,员工正常的需要得不到应有的满足,企业管理者没有很好地从满足人们需要的角度来考虑调动员工积极性,忽视了“需要是积极性的本源”这一关键问题。
3.缺乏“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影响着企业中成员的价值观,企业文化的构建将个人追求和企业的组织目标形成一体,体现出企业的发展历史、行业特点、人文环境、队伍素质、价值追求等,但一些企业在创建企业文化时,没有结合自身的特色,将一些大众化的文字组合在一起,就简单地构成了自己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与企业目标不一致,没有能够深化到员工的脑海力,没有得到员工的广泛认同,成为员工规范自己言行的自觉行动导致企业文化建设不能很好地融入企业人本管理中去,使员工缺乏活力和动力。
三、现代企业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的思考
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企业竞争的第一要素,拥有人才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留人贵在留心,只有员工心向企业,才能使企业拥有强大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以人为本”管理正是凭借着对员工的宽容和信任赢得员工的尊重和支持。因此,现代企业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应采取以下措施:
1.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
激励是企业管理的助推器,通过激励能使员工充分发挥才能和才华,保证工作的有效性和高效率。
(1)尊重激励
每个人都有受到他人尊重的需要,员工之所以努力的工作,不仅仅是为了金钱,是想通过工作业绩得到别人的尊重,如果管理者不重视员工的感受,不尊重员工,员工就会工作不愉快,影响工作效率,管理者如果每能平等地看待员工,那么就会让员工产生一种由衷的自豪感,有助于企业之间的和谐,更加激发他们为企业工作的热情; 转贴于
(2)目标激励
目标具有导向和激励的作用,管理者要不断鼓励员工追求高目标,帮助他们实现目标,使其具有奋发向上的动力,当个人的目标迫切地需要实现时,员工就会关注企业的发展,产生强大的责任感。
(3)授权激励
授权是让员工参与企业管理的最佳方式,让员工做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工作,让其承担一定的责任,并授予相应的权力,能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也是给员工提供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使员工的人性得到了尊重,获得了管理者的信任,也获得了更多的自主管理的权利。
2.运用情感管理
留人先留心,留心要用情,情感管理是人本管理的主要手段,它能够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增加亲密度,能够提高员工的情感调适能力,形成和谐、奋进、具有凝聚力的组织。进行情感管理要做到:
(1)沟通是纽带
沟通是进行情感管理必要手段,良好的沟通让员工感受到企业对自己尊重和信任,产生极大的责任感、认同感和归属感,促使员工以强烈的事业心报效企业。更重要的是,通过真挚的沟通,管理者能够关心员工的心理以及员工的发展,并尽可能的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帮助他们避其所短,扬其所长;同时还能更加让员工轻松地参与企业的管理,直接向公司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让员工意识到管理层愿意倾听他们的意见,让他们感到自己是被关注的,从而调动下属的积极性,增进情感交流,达到增强企业凝聚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