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学习范文

时间:2023-04-01 08:44: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考学习,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考学习

篇1

严选高资历教研团队,全面晋级高考学习系统,名师教学,专业课程团队教研,精心体系设计

精粹干货,涵盖考纲高频考点,优中选优,专业教学,为您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

套卡超长有效期,有效期直到高考结束,专业打造适合中小学生的科学系统课程

学不懂可反复看,不再担心赶不上进度,功能强大的学习软件无缝衔接手机、Pad,在任何地方随时学习,复习再担心赶不上进度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一、“保驾护航”与“顺水行舟”

历史学科在学考中的及格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的重视程度,若学校不重视,教师则难以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更谈不上及格率,所以学校对历史学科的“保驾护航”至关重要。具体“护航”措施:一,从高一年级起就按照国家课程计划开足课程,有了规定课时的保证,新课教学才能按时保质完成。这也是学校“护航”的前提性举措。二,高一年级时第一次考试开始直至学考前,历次考试均与语、数、外一样计算在总分之内,而不是有六科成绩和九科成绩之分,平等对待,这会让学生正确对待历史这个所谓的“小科”。否则单纯靠考前复习、备考时期的冲刺远远达不到3本历史必修教材、89个考纲的条目要求、200多个考点的基础知识的目标。三,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后的学考动员会是擂响备考冲关的战鼓,学校角度的动员会使学生充分意识到要有计划地全面复习各个学科了,历史这样的非高考学科才会得到相应的重视。四,期末阶段学校专门组织非高考学科的学业水平模拟测试,确定及格困难学生的名单。学校责成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由家长督促孩子利用好寒假,做好复习巩固,并以开学补考的方式进一步加以督促。家校共“促”,提高及格率。五,高二年级下学期考前仅有的20多天是学考的冲刺阶段,这一阶段,学校相应地调整课时,调整课时分配,增加非高考学科课时,让学生有紧迫感,让历史这样的学科更有市场,确保及格率。六,学校将学考及格有困难的学生分别承包给任课教师,分兵把守,各个击破。

历史学科要想在学考中顺利过关,主要在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外因总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故而攻“心”为上,要攻学生学习历史之“心”,攻学生重视学考之“心”。任课教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转变学生忽视、藐视历史学科的学习态度,使学生主动复习、积极复习、这是过关的重要前提,历史学科的复习才能如顺水行舟,教师的复习思想和策略才能得以真正贯彻,才能使更多的学生顺利通过学业水平考试。

二、“全面进攻”与“重点击破”

辽宁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学科《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共有25个学习专题、89个条目,详细规定了考试的内容,且规定试题的易、中、难的比例为7:2:1,加之考试性质为普通水平考试,所以教师对这89个条目要求的知识的全面复习至关重要。根据近两年辽宁省历史学科学业水平考试试题的特点,复习备考阶段教师只要带领学生逐一复习各条目所要求理解记忆的基础知识,进行地毯式清查,且只清查基础知识。这样,不仅可以轻松解决过关问题,甚至很可能得高分。在“全面进攻”不留死角的同时,又要找准着力点,对于主干知识、教学重点难点、核心概念又要“重点击破”,做足功课,下足功夫,因为这些知识点是历史学科最基本的知识,是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的重点。“重点击破”的关键还在于要求学生理解核心知识点,而不能只靠死记硬背。在历史学科的学考复习中,重点是抓住书本知识的复习。大量地做题,就题论题或以题带知识,只是舍本逐末。一般而言,知识点的复约应占历史学科复习时间的90%,剩下10%的时间做模拟题以适应考试即可。

三、“三个研究”与“两个抓住”

“三个研究”即研究教材、研究考纲及考试说明、研究学业水平考试题。学业水平考试不同于选拔性强的高考,命题者不仅要依“纲”还要照“本”命题,方能适应辽宁起步两年的学考中学生的历史学科“水平”。所以教师要依“纲”研究教材中的知识,不必旁征博引、大量补充。复习阶段更要向学生明确各知识点应该掌握的要点,教师特殊强调其中核心知识,学生自会重点掌握。教材中重要知识点处的插图、表格、引文、课后习题也必须提醒学生注意。以2012年辽宁省的学业水平考试题为例,第11题为岳麓版必修二第33页的《新航路开辟》图(以下均为岳麓版教材);第13题为必修二第84页《〈人民日报〉报道各地大放农业“高产卫星”》图;第21题为必修三第97页《手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图;第12题的表格改编于必修二第65页《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情况》表格;第9题的柱形图来源于必修二第53页的《阅读与思考》;第23题的“材料一”选自必修三第14页《解析与探究》,“材料二”节选自必修三第4页的《阅读与思考》;第20题题干中的引文来自于必修三第116页一段小字;第22题的“材料二”选自必修二第71页的一段小字。由上述统计可见,教材研究到位,高分必然到手。对于考纲和考试说明的研究,除了对必看知识点的研究外,还要研究题型示例和样卷,既然是题型示例和样卷,主要应研究题型。由于是学业水平考试,命题者要依据示例的题型和样卷的模式进行命题,较大的创新一般都很谨慎。纵观这两年历史学科的学考试题,题型基本上未超出示例和样卷的题型。所以,示例和样卷中的题型和模式是教师在冲刺阶段命制练习题及模拟题的重要依据。另外教师还要注意研究2012年和2013年的学业水平考试题,对它们的研究主要是整理已考过的知识点,分析试题的难度。这两年中已考过的知识点同一角度重复命题的概率不大,复习中可不做重点,会节省很多时间。但核心知识点要注意从其他角度和以其他形式命题。研究试题的难度主要在于研究学考对历史知识要求的掌握程度,明确考查的层次。由于是水平考试,这两年的试题对历史知识的考查基本处于识记和理解层次,能力层级要求较低。例如,2012年辽宁省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学科第1题:在电视剧《红娘子》中有这样的场景:梅家大少爷梅显祖与新婚大少奶奶在梅家祠堂跪拜祖宗,这一习俗源于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皇帝制。这道试题的设置我们不难看出对于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宗法制这个核心知识点的考查,只要求学生知道什么是宗法制即可,其他细致深入的知识不必死记硬背,理解为上。由此可见研究学考真题会让我们的复习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两个抓住”即抓住学生、抓住课堂。初中的惯性思维加之高考文理分科的指挥棒,造成历史学科不被学生重视,学科性质的课上知识解析,课下布置背诵或书写作业的这种方式很难通行。所以进行学考复习时,课堂上教师不仅仅要解析主干知识,甚至基础知识的记忆等各个环节都将在课堂上完成。抓住课堂、控制住课堂、提高课堂上的效率是制胜的重要一环。教师要采用有针对性的复习方式,布置任务,把控全局,做复习的检查者,把课堂留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充分调动所有学生尤其是成绩较差学生的积极性。学考复习阶段教师的“讲”要适当,因为学业水平考试不是教师把知识挖得多深的问题,而是学生头脑中有多少基础知识的问题。抓住了课堂,抓住了学生,才抓住了成绩,抓住了及格率。

四、“一对一帮”与“点对点教”

篇3

1 明确目标、把握全局

“庖丁解牛,游刃有余”对此,我首先认真钻研考试大纲,从中把握考试内容、要求、重点、难点,试卷结构,明确了文史财经类:一、试卷内容比例:代数约55%,三角约15%、平面解析几何约20%,概率与统计约10%。二、题型比例:选择题约占比重55%,17题×5=85分。填空题约占比重10%,4题×4=16分。计算题约占比重35%。3题×12+1题×13=49分。通过上述分析得出,客观题约占67%,总共101分,主观题约占33%,总共49分。三、试题难易比例:对于基础知识的考察,只要求掌握简单的定义或是进行比较简单的运算就可以得出答案的,这样的难度系数比较低的较容易题约占60%,90分左右。也是对于基础知识的考察,但是,是在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利用公式计算才能得出结果的,这样中等难度题约占23%,在35分左右。对于综合知识的考察,也就是说两个以上知识点的综合计算,这样的较难题约占17%,25分左右。

通过对历年真题的综合分析和研究,可以全面性的对成考数学有所把握,掌握好试题的难度、题型、所占分数比例,从而可以在复习的时候有重点的进行,达到复习效果的最优化。

2 把握考点,具体把握各章节内容的试题形式及深浅程度

笔者通过对2000年度-2011年度对于成考数学的全面分析,得出了考点的分布以及分值的具体情况。这可以为教职人员和成考生提供参考和复习依据,从而更加有针对性的进行复习。

集合:约占5分,以选择题出现,主要考察学生们对于并集、交集概念的区别和掌握。简易逻辑题:约占5分,以选择题出现,主要考察学生们对于两种命题关系的推导。不等式题,约占5分,以选择题出现,主要考察学生们对于两个公式的具体掌握。函数知识题:约占32分,以选择题、填空题、计算出现,主要考察学生们对于值域、定义域、单调性、奇偶(性)数等基本知识的掌握,掌握好二次函数、对数函数、指数函数的求解,并结合圆锥曲线、三角函数、导数进行考察。向量;约占5分,以选择题、填空题出现,主要考察学生们对于微(向)量概念的计算,数列:约占17分,以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出现,主要考察学生们对于等比、等差数列的计算。导数:约占17分,以选择题、填空题出现,(应用题)主要考察学生们对于导数意义、如何求知的计算和应用。三角函数:约占30分,以选择题、填空题出现,主要考察三角函数的相关概念、常用公式的应用等。直线:约占5分,以选择题出现,主要结合圆、圆锥、函数、导数进行考察,求直线方程、斜率、点到直线距离、位置关系等。圆锥曲线:约占20分,以选择题、计算题出现,主要考察学生们对于抛物线、双曲线、椭圆基本知识的掌握。排列组合:约占5分,以选择题出现,主要考察学生们对于基本概念的掌握。概率:约占5分。以选择题出现,主要考察学生们对于概率知识的了解。统计初步:约占4分,以填空题出现,主要考察学生们对于平方差概念、公式的掌握。

通过对历年成考真题的分析,可以掌握各章节内容的试题形式及深浅程度,明确好复习的总方向,做到“心中有数”,可以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复习,从而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的提高复习效果。

3 夯实基础知识。取得高分

总的来说,注重基础知识讲授,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注重基本能力的培养。最后在2009~2011年成考学校各科各班评比中,笔者的班级数学达标率达85%,居全校第一。

针对成考补习中内容多,时间紧、任务重的特点,对易懂、易会的知识,如集合、不等式部分,采取精讲、多练的方法。对于重要相对学生理解较难的知识,如对数、函数、数列导数部分,则精心设计练习,让学生能分层次地、逐步地达到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如对数部分,就先复习指数知识,让学生熟悉1到20的平方,又熟悉把一些数写成某数的平方;再讲对数的概念,练习指数式与对数式的改写;再练习指数式的求值与化简,等等。又如导数的应用,先练习求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到多项式的导数;又练习求曲线的斜率,曲线的方程;再练习曲线单调性和单调区间和极值与最值。对于学生难懂的考试内容不多,而教学内容相对较多的则采取介绍公式,突出重点,讲演例题、做部分练习的方式,达到全面复习的目的。如解三角形重点介绍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适用条件与应用;统计初步教会学生会求方差。

篇4

关键词:自学考试;高职高专;相沟通:调研

2006年广东省开始自学考试本科段与高等职业教育相沟通试点工作,随着此项工作的不断推进,出现了一些需要进一步完善与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针对相沟通试点工作的现状、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学生的愿望和需求等问题设计了调查问卷,在我省参与相沟通试点工作的高职高专院校中进行调研。

一、研究方法

(一)相关概念解析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高职高专相沟通的试点工作(以下简称“相沟通”)是指符合条件的高职高专院校组织在校高年级学生,由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主考学校(以下简称“主考学校”)实施助学辅导,参加高等教育本科专业自学考试,获得继续教育和提升学历层次的机会,增强就业竞争力的一种新型教育形式。

(二)调研情况

1 调研目的。通过调查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高职高专相沟通工作的现状,为进一步推进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高职高专相沟通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2 调研范围及对象。广东白云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等八所开展相沟通试点工作的高职院校的领导、授课教师、管理人员、参加相沟通的在校生。

3 调研形式,主要采取问卷调查、电话访问、查阅资料、召开座谈会、集中研讨等方式。在查阅被调研院校相关资料、召开座谈会、多次集中研讨的基础上,我们重点开展了问卷调查。

问卷为三部分:《关于相沟通学生的调查问卷》《关于相沟通授课教师的调查问卷》和《关于高职高专学校管理人员的调查问卷》,先预试,再进行项目分析、信度和效度分析,最后获得调查表。2009年2月开始发放问卷,2009年4月回收问卷,历时3个月。

《关于相沟通学生的调查问卷》发放500份,回收413份,回收率为83%,其中有效问卷为375份,有效率为91%;《关于相沟通授课教师的调查问卷》发放50份,回收39份,回收率为78%,其中有效问卷为39份,有效率为100%;《关于高职高专学校管理人员的调查问卷》发放18份,回收16份,回收率为89%,其中有效问卷为16份,有效率为100%。

由于调研过程中的各种原因,本次调研并不能完全反映全国相沟通工作的全部情况,调研结果只是作为开展本次研究工作的相关参考。

二、相沟通试点工作现状调查分析

(一)我省开展相沟通工作现状

1 主考学校和高职院校的基本情况

(1)相沟通办学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大,我省主考学校共25所,开展相沟通的10所,约占40%;高职院校有78所,开展相沟通的31所,约占40%;开展相沟通工作的高职院校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粤西地区有一定分布,粤东、粤北地区数量较少(见表1)。

由此可见,仅有40%的主考学校和高职院校开展了相沟通工作,市场潜力大、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主考学校和高职高专院校有待进一步合作,挖掘和发动相沟通工作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

(2)相沟通试点专业比较集中,经管类专业占开展相沟通专业的41.2%,其他文史类专业占26.5%,理工类占20.6%,外语类占11.77%,跨专业报读专业人数约10%。这主要由于经管类和文史类专业通过率高,学生报读多,各高职院集中开设所致。

(3)各高职院校课程平均通过率参差不齐,从15%到80%不等,其中绝大多数院校课程平均通过率低于50%。

(4)办学模式和教学方式因校而异。办学模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处(部)宏观管理,院系直接招生和办学;第二种是继续教育处(部)直接招生和办学;第三种是继续教育处(部)宏观管理,院系组织发动生源,社会助学机构直接参与办学。教学方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课程教学主要由高职院校教师承担,主考学校主要负责考前串讲和复习辅导;第二种是教学和考前辅导都主要由主考学校教师承担;第三种是高职院校与主考学校教师各自承担一部分课程的教学与考前辅导。

(5)领导重视,管理比较到位。调研结果显示,被调研者总体认为学校领导对相沟通工作重视程度较高(见表2);认为相沟通工作的日常管理和制度配套比较到位(到位程度包含很到位和比较到位两种)(见表3),其中学生对这两个问题的认可程度均低于授课教师和管理人员。

2 相沟通学生的情况与意愿

(1)学生情况:参加相沟通的学生80%是二年级以上的学生,专科学习成绩良好以上的占66%;

(2)专业选择:选读相沟通本科专业基本上和专科专业相同或相近的占86%;

(3)参加目的:提升学历层次,增强自身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

(4)存在困难:学习时间紧,基础较差,信心不足;

(5)提出要求:关于辅助教学手段方面:部分学生希望能使用网络课件或教学光盘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分别占21%,12%,希望编写试卷分析和复习提纲则高达41.3%;在教师和管理人员方面:学生希望具有自考辅导经验的老师进行辅导,管理人员能熟悉自考政策,对其进行一定的指导。

(二)影响相沟通稳定率的主要因素分析

我们针对回收的问卷数据,利用相关分析法,对调查数据进行量化研究。稳定率作为被解释变量Y,研究影响稳定率主要因素,稳定率=1-流失率。根据办学经验,选取七个主要因素作为解释变量,X1为相沟通高职院校的课程平均通过率、X2为学生高职期间的专科学习成绩良好、X3为教学效果良好、X4为高职院校的课程安排合理、X5为自学考试统考课程的考题较难、X6为高职院校领导对相沟通工作比较重视,管理比较到位、X7为学生对相沟通试点工作较有信心。

利用SPSS的Bivariate过程进行相关性分析,给出两两相关的分析结果(见附表一)。根据相关系数和显著性指标P值分析变量间的相关性,P值越小,认为对比事物间存在差异。P>0.05称“不显著”;P≤0.05称“显著”;P≤0.01称“非常显著”。从相关阵得出,Y与X1的相关系数RYl=0.943,显著性指标JP值(sig,)=0.005,说明相沟通高职院校的课程通过率与稳定率高度线性相关,通过率对稳定率有显著性影响;Y与X5的相关系数RY5=-1.000,P值=0.000,说明自学考试统考课程的考题较难与稳定率高度负相关,也即这个因素对流失率的影响是极其显著的;Y与X6的相关系数RY6=0.829,P值=0.042,说明x6-高职院校领导比较重视、管理比较到位对稳定率也具

有显著性影响;Y与X2-学生期间学习成绩良好、Y与X7-学生较有信心的相关系数RY7=0.600,P值=0.208,说明影响不显著;Y与X3-教学效果良好的相关系数RY3=0.371,P值=0.468、Y与X4-课程安排合理的相关系数RY4=0.257,P值=0.623,说明对稳定率影响不够显著;相关阵还反映了X1一课程通过率与X5一考题较难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三)相沟通试点工作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 自学考试自身存在的问题

(1)专业设置与培养方向脱节(见表5)。

我省进行相沟通试点的专业主要集中在经管类和文史类专业,占相沟通专业的67.7%,专业设置过于侧重学科理论型,与高职院校实践性和技能应用性的人才培养目标不符。自学考试专业设置不合理:大部分专业的培养计划重理论,轻实践应用,其知识结构上的要求与普高教育没有明显的差异,不能很好地体现主考学校特色及地区差异。

(2)考试内容与形式单一,考试难度大

(3)自考教材内容陈旧

2 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2)教学辅助手段缺乏。调研结果显示,授课教师、管理人员、学生希望能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进行有效教学和学习(见表6)。高职高专院校在读专科学生,他们要一边完成专科的学业,一边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自学考试本科段的学习,当两者学习时间发生冲突时就需要多种辅助手段进行助学。

3 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学习时间明显不足,出勤率有待提高。由于两种学习形式的教学时间冲突,学生缺课较多,41%的授课教师认为学生的出勤率在70%以下(见表7);另据问卷统计,46%学生认为学习时间太紧(见表8)。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对自考本科课程的学习。

高职院校学生一般从第二年开始相沟通课程的学习,第三学年则进行专业实习;而自学考试任务重、时间紧,学生对自考难度认识不足、没有合理规划安排自学考试本科课程学习,这些是导致学生出勤率不高的主要原因。

(2)基础普遍较差,自学能力不足(见表8)。

(3)部分学生信心有所消退。学生起初普遍存在着对自学考试难度估计不足,期望值过高等现象,高达71%的学生希望在高职在渎期间,通过全部自考本科课程(见表9),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一两次考试受挫之后信心明显下降。调查显示,37%的学生对学习“信心逐渐消退”或“失去信心”。

但学生离校时尚未通过全部自考课程时,只有8%的学生选择放弃学习,说明绝大多数学生还是会选择坚持,直到通过全部课程(见表10)。

4 相沟通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内部工作机制和分配体制未理顺,宣传不到位。部分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处(部)和专业院系之间由于工作机制和分配体制未理顺,对相沟通工作存在职责不清、相互扯皮或推诿的现象,导致生源组织发动不足,招生规模偏小和日常管理不到位等现象。

(2)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和能力有待加强。调研结果显示,大多数授课教师和学生都认为相关管理人员最应该具备“熟悉自考政策,指导能力强”的素质(见表11);但在对管理人员的调查中只有20%的人对自学考试与高职高专相沟通工作“很了解”,20%人只是“有所了解”,管理人员对业务能力有待加强。

据了解,高职院负责相沟通工作的管理人员、班主任和教务人员一般身兼多职,对该项工作政策和业务知识不熟悉,缺乏相关管理经验,甚至个别人员责任心不够,学生有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

三、建议和措施

(一)加强专业建设,凸显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

专业建设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的地位与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是自学考试改革的切入点,也是发展的主线,是自学考试的“灵魂”和“核心”。要搞好相沟通试点工作,首先必须搞好专业建设,即向全国考委论证开考适合相沟通的新专业,或对现有开考专业的考试计划、考试大纲和教材进行重新修订。在开展专业建设时一定要从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和培养要求出发,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体系和课程结构;严格按照基本规范制定课程考试大纲,明确课程考试的知识点或知识体系,与教材内容紧密呼应,减少理论层次过高的考试内容;侧重于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在基本理论要求方面,本科段以“最基础理论”为度,教材内容上贯彻“循序渐进”的原则,砍掉一些求全求厚和与指导应用不密切的理论;专业必考课程控制在七到八门之间,突出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应用,进一步加强职业技能课程和实践考核课程的比重;增设个别选考课程,体现主考学校专业特色和地区差别。

通过以上专业建设工作,不但有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还有利于在不降低培养质量的前提下合理控制自学考试的难度,适当提高课程通过率,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

(二)加强宏观管理,改革管理体制,健全工作机制

各级考试管理部门、主考学校和高职院要加强宏观管理,建立健全科学、完善的相沟通管理体制和合理、规范、高效的工作体制,形成有利于相沟通事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和管理体系。

(1)探索适应相沟通办学形式的命题和考试方式。全国统考虽然更为严格、权威,但难于顾及地区差异、行业特色和高职学生特点等因素。为此,应按适当比例对不同课程采取不同考试形式,以期能够合理控制自学考试的难度,既保证自学考试的权威和信度,又不失“因地制宜”和“以人为本”的灵活性。一种通常认为比较适度的方案是,除政治类公共课外,保持1/3为全国统考课程,1/3为省统考课程,1/3为实践考核课程和选考课程。在考试内容上,不断建设和完善题库,充分发挥专业委员会的作用,力图使考试内容符合自学考试的人才培养标准,提高考试的科学性,达到考查学生专业水平的标准。

同时,根据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在考试的形式上进行创新,形式更加多样化,有些课程可以采取计算机网上考试和阅卷,有些课程则可尝试开卷考试等形式。此外,还要及时更新自学考试教材,与专业知识发展和更新同步,满足社会和考生的需求。

(2)建立自学考试远程教育平台。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在自学考试助学辅导方面的应用,将有助于自学考试突破时空限制、解决在的某些实际问题。据此,主考学校应当建设一个集学员在线学习、教师网上辅导、学校教务学籍管理三位一体的自学考试远程教育及管理平台,并对各高职院校的管理人员和学生开放。

自学考试远程教育及管理平台的作用:第一,不受时空限制,增加了学习的灵活性,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师资力量的不足;第二,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网上辅导和答疑,提高了网络助学的效果;第三,主考学校和高职院校均可以利用该平台进行远程教学和教务学籍管理,实现学习资料的资源共享,达到宏观管理统一化和标准化。

(3)要进一步理顺内部运作机制,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主考学校切实发挥引导作用,加强对高职院校相关管理人员业务培训,提高相关人员政策水平、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同时加强与高职院校的合作沟通,加大宣传,共同努力挖掘相沟通的市场潜力,大力发展相沟通工作,逐步树立办学品牌,提高社会影响力。

高职院校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努力协调好继续教育处(部)和专业院系之间的关系,理顺两者之间的分配体制和利益关系,做到统筹兼顾,互惠共赢,以充分调动参与者各方工作积极性。同时,高职院校要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加强对学生自学督促和考勤检查,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树立学习信心。

(三)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篇5

关键词:高考数学 有效复习 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c)-0072-01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改革,高考中数学的试题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新课改后的考高数学抛弃了原来高考数学模式中的一些缺陷,增添了一些新的特色。面对高考学生是否能取得满意的成绩,教师需要用多种方法,针对高考数学中出现的新变化,高效率的让学生灵活的运用所学的知识应对这些变化。为了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我们一方面要结合自己和其他教师的多年教学经验;另一方面要深入分析近年高考数学中出现的新变化,总结出几点应对新形势下高考数学中的对策。

1 新课改下高考数学出现的新特点

从近几年的考试的结构和内容来看,高考中数学整体上还是延续了以前考试的风格和特点。根据课标版考试大纲的要求,现在的考试增加了对基础知识的重视程度,同时也注重对数学学习能力的考查。在整体上数学高考题的变化是平稳过渡,稳中求新的发展趋势。透过试题增加对学生理性思维的考查;减少大量的数学复杂运算;强调学生的数学思想的运用;通过探究实践的形式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试题不再是一个题只涉及学科的一个方面,而是多个学习板块相结合进行考查;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综合素质成为考试的重点,同时还兼顾了学生进入继续学习的潜能。

2 高考数学有效复习的方法分析

一般高考前的复习分为三步,一轮复习重在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掌握;第二轮则需要锻炼学生能够综合这些知识点灵活的运用到做题的过程中去,这是高考复习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第三轮就是学生对题目的总结和升华了,主要是依靠学生本人的思维能力。改革后的高考加重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但是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基础知识的复习一定要全面,但是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重点是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知识点进行解题,这就使得高考数学的复习重点放在第二轮上。根据课改要求和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总结以下几种高考数学的高效复习方法。

2.1 明确考试重点,突出“主体”

虽然当前的数学高考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整体上的结构还是没有变的,根据近四年的试卷来看,代数所占的比重最大。其次是立体几何、解析几何和概率统计。但是试卷的主线是学生数学的能力,而且对数学知识的考查更全面,通过试题涉及对很多方面的考查,比如说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偶然与必然等数学思想,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运算能力等数学能力。这些内容在复习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都有所了解,对于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应用,教师应该在课堂上解题时对学生刻意的培养一下。学生在日常做题的过程中不能只是追求做题的速度,还要有意识的通过题目来锻炼这些思想和能力,这会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也就可以提高在高考考场上的完整性和正确率。

2.2 转变学生思维,向理性方向发展

当前的高考试卷题目在难度方面都是层层递进的,很多同学在日常做题时往往先把容易的做完了,后面的难题有时候会选择放弃。所以教师在讲解试卷时,要找到主线,让学生跟着线索走,同时让学生学会自觉运用数形结合等思想来解题。这会使同学更好的为后面的难题做好思想准备,对于一题多问的题目,在复习中,学生可以多做一些分解练习,培养一下自己的发散思维,这对于解答最后的难题是有很大帮助的。

2.3 夯实基础,知识点全覆盖

新课程标准明确表示要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全面考察,基础知识是高考命题的出发点,是数学学习的基础,也是做好复习的基本。在历年的考试和日常的考试中,学生的错题反映了学生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等会遗忘或混淆。经过对近几年的高考试卷发现试题中可以找到和课本上基本一样的试题原型,部分省的高考题甚至可以找到一半以上的试题原型,这也就突出了基础知识在复习中的重要性,同时之前的偏题怪题也大大减少,通性通法成为重点,这为教师的教学方向提供的良好的导向。

2.4 清晰导向,贯彻落实

要注意的是,虽然加强了对基础知识的考察,但是不再是一题一个知识点的考查方式,而是针对知识的交汇点进行命题。通常认为基础知识的考查力度大了,那题型就会变的简单,而很多同学却反映题目难,这就说明学生对知识的结合程度不够。比如说将数列与函数结合,将向量、集合结合用数形结合、代数运算的方式来考查,这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思想和理性思维。这需要教师在选题方面对这方面的强调,在讲题过程数学思想的强化。

2.5 针对性强化训练不可少

在高考之前对学生的强化训练是必不可少的。要想使强化训练的效果达到最好,需要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努力。作为教师,要清楚认识当前高考的出题类型和重点,在给学生出题时,不能只注重数量,不注重质量。在选择题目时题目的考查方向、考查面、新颖度等都要考虑在内,做到精选,另外,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领域、弱势领域,教师对于不能很好迁移的学生要用过题目的讲解利用他们在优势领域的特点引起弱势领域的进步。在讲题的过程要注意把学生的注意力放在解题的思维方法上,让他们掌握解题的思路。作为学生,不能扬长避短,在熟练掌握优势领域的同时要加强对数学短板的训练,并在做完题后学会总结,做到“多思少算”。对于历年高考题,重在总结解题的方法和思路,并在今后的做题中充分的应用。

3 结语

我们研究多种复习方法的目的是要学生取得满意的考试成绩,因此,学生一方面要熟练掌握考试重点和解题方法;另一方面则需要在日常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培养自己的数学能力和理性思维。高考的改革是为了学生在今后有更好的发展,所以作为教师要深入探究高考的新特点,打造有效的数学复习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 李明.高考数学有效复习的探究[J].中学教学参考,2012(11):35-36.

[2] 项士芳.高考数学有效复习的途径和策略[J].高中数学教与学,2012(4):36-40.

篇6

一、改进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改进学法是一个长期性的系统积累的过程,一个人只有不断接受新知识,不断遭遇挫折产生疑问,不断地总结,才能不断地提高.应通过与老师、同学平时的接触交流,逐步总结出一般性的学习规律.

在课堂上应注意培养听课的习惯.听是主要的,把老师讲的关键部分听懂、听会,听的时候注意思考,分析问题,但是光听不记或光记不听,必然顾此失彼,因此适当的记笔记,领会课上老师的意图和精神,五官能协调活动是最好的习惯.在课堂、课外练习中应注意培养良好的做作业习惯,作业不但做得整体、清洁,培养一种美感,还要有条理,培养逻辑能力.同时作业必须独立完成,这可以培养一种独立思考和解题正确的责任感.

二、提高课堂效益的“四抓”

1抓知识形成

数学的概念、定义、公式、定理等都是数学的基础,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容易被忽视.事实上,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正是数学能力的培养过程.一个定理的证明,往往是新知识的发现过程,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培养了能力.

2抓问题的暴露

在课堂上,老师一般少不了提问与板演,有时还伴随着问题的讨论,对于那些典型问题、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必须及时解决,不能把问题的症结遗留下来,甚至沉淀下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遗留问题要及时补救.

3抓解题指导

要合理选择简捷运算途径,这不仅是迅速运算的需要,也是运算准确性的需要,运算的步骤越大,出错的可能性就越大.因而根据问题的条件和要求,合理地选择简捷的运算途径,不但是提高运算能力的关键,也是提高其他数学能力的有效地途径.

4抓数学思维方法的训练

数学学科担负着培养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任,它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与广泛的应用性,对能力的要求较高.数学能力只有在数学思想方法不断应用中才能得到提高和培养.

三、学会归纳总结

1如何抓基础(以高考学案为例)

(1)结合“边看边记,温故知新系统”的填空提示,预习阅读课本中所涉及的基本知识、公式、定义和定理,着重自己认为的重点、难点、疑点的再学习和新认识,重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并强化记忆.(2)结合“落实双基,稳步提高”的练习,遇到概念解题时要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再认识;理解定理的条件对结论的约束作用,并反问:如果没有该条件会使定理的结论发生什么变化?(3)结合“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设计,对典型例题师生共同赏析,在教师的指导下,注重如何把握思维的切入点,掌握各种题型的思路走向,揣摩命题的意图,归纳全面的解题方法.只有积累一定的典型习题才能保证解题方法的准确性、简捷性和完备性.(4)认真做好滚动测练习题,采用循环交替、螺旋式推进的方法,避免出现对基本知识、基本方法的遗忘现象.

2构建知识的网络结构

认识课本知识间的横向联系,了解各部分内容在高考中所占的分值、地位和难易程度,有针对性地复习、梳理重点内容,突破自己的薄弱环节,力求从宏观上把握高中数学的知识体系,建立自己的解题方法体系和思维体系.

3全面认识与掌握高中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

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所接触到的数学思想方法一般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用来解题的具体操作性的方法,如配方法、换元法、消元法、待定系数法、判别式法、错位相减法、迭代法、割补法、特值法等;第二类则是用于指导解题的逻辑方法,如综合法、分析法、反证法、类比法、探索法、归纳法、解析法等;第三类则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对于数学解题甚至于对于其他问题的解决都具有宏观指导意义的数学思想方法,如函数思想、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化归转化思想等.复习中要关注它们的应用,形成学以致用的习惯.

4整理活页型错题集,真正做到“吃一堑长一智”

其整理步骤为(1)分类整理.将所有的错题分类整理,分清错误的原因:概念模糊类、粗心大意类、顾此失彼类、图型类、技巧类、新概念类、数学思想类等,并将各题注明属于某一章某一节,这样分类的优点在于既能按错因查找,又能按各章节易错知识点查找,给今后的复习带来简便,另外也简化了“错题集”,整理时同一类型问题可只记录典型的问题,不一定每个错题都记.(2)记录方法.老师进行试卷评讲时,要注意老师对错题的分析讲解,该题的引入语、解题的切入口、思路突破方法、解题的技巧、规范步骤及小结等等.并在该错题的一边注释,写出自己解题时的思维过程,暴露出自己思维障碍产生的原因及根源的分析.这种记述方法开始时可能觉得较困难或写不出,不必强行要求自己,初始阶段可先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小结即可,总结得多了,自然会有心得体会,渐渐认清思维的种种障碍(即错误原因).

四、体验成功,发展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学习兴趣总是和成功的喜悦紧密相连的.如听懂一节课,掌握好一种数学方法,解出一道数学难题,测验取得好成绩,平时老师对自己的鼓励与赞赏等,都能使自己从这些成功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兴趣.因此,在平时学习中,要多体会、多总结,不断从成功(哪怕是微不足道的成绩)中获得愉悦和享受,从而激发学习的热情,提高学习的兴趣.

篇7

关键词: 高中地理教学 学业水平测试 复习策略

带领学生复习小高考也有几年时间了,期间遇到了不少困难、疑惑,也总结了一定的经验、教训,现总结出一套省时省力,又有成效的复习方案。

学业水平测试考试复习背景:

1.时间上:从2010年开始,江苏省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时间调整为3月份下旬的第一个双休日,比原先整整提前了一个多月,加之“五严”规定,授课时间大大缩水。学业水平测试各科成绩只需达到C级,就能获取高考资格,所以期望学校牺牲大量语数外和选修科目时间停课复习,几乎是不太可能。

2.内容上:从近三年试卷总体来看,试卷考查了必修三本教材的绝大部分知识点,平均每年涉及的考点达到40个以上。

3.要求上:从2011年的开始,考试说明在测试内容方面,许多知识点的测试要求都提升了一个等级,与往年相比,指望仅仅通过对考点死记硬背就能过关,甚至拿A,是难上加难,学生必须在平时的复习过程中,就要锻炼自己应用地理基本规律和原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等级上:09年省教育厅就规定,高考不再是6A才加分(只有极少数尖子生有此可能,教师负担轻),而变为是见A加分(人人都有可能,人人想拿A,教师任务重)。

因此,小高考复习的实际困境是复习课时少,内容多,要求提升,抢A压力大。

地理学科在中国基础教育中,一直处于尴尬地位,即使在如今的初中也仍未被列入中考科目,因此,大多数学生对其不够重视,延续到了高中,在高一、高二地理学习中重视的程度就不够,基础不太好。而且目前不少学校对小高考理解不到位,宣传也有偏差,导致很多学生对自己的定位就是,肯定拿不到A,也不想拿,只要过关就OK。学生的消极学习态度给复习带来了诸多困难,课堂纪律懒散、复习效果差。其实,常年带小高考的老师都知道,与其他学科相比,地理历年来通过率最高,就拿我校来说,已经连续几年100%通过,且更容易得A,得A的机率常常是其他学科的几倍之多,只要方法得当,稍加努力,拿A是不难的。

所以我认为,在正式复习之前,做好复习动员,端正学生态度,使其了解复习的重要性,并给予充分信心,是小高考复习成功的关键,也是必备工作。当然对学习情况不同的学生进行个别心理辅导也是必须的: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只要求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就可以,尽量不要占用其他学科的时间,以免影响将来的高考学科,但一定要鼓励他们尽全力取得最好成绩;对基础不太扎实的学生,重点在于增强信心,只要课堂上紧跟老师走,课后适当花点时间,不懂就问,过关是没有问题的,我校已经连续几年100%通过,千万不要有思想包袱。

在实际的复习过程中,我采用了分阶段复习的方法,每一阶段的复习侧重点都有所不同。

一轮复习:

大家都知道,小高考试卷中基础分就占到70%以上,且纵观近几年考试情况,大半学生都能拿到80分以上的好成绩,但其实最终效果和拿60分没任何区别,其实这些学生很多人都可以拿A的,阅卷老师和命题专家分析,不少学生都是在基础题上没有拿到该拿的分数,非常可惜。因此,第一轮复习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夯实基础。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三星级普通高中,虽然学生学习基础较差,但复习时间较少,像上新课时一样,通过课本,将每个考点逐个落实、详细讲解,似乎不切实际。那怎么办呢?

我选择的策略是:教师对照学业水平测试考试说明,列出每个考点,并对各考点逐条解析,自编提纲,以学生自主复习为主,同时括号注明,哪些仅仅要求知道、了解的,哪些要求归纳、说明的,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复习中,准确把握不同考点复习的难度和时间。要说的是,不要以为所有学生都明确了复习的重要性,也不要轻信所有学生都能严控自己,因此抽背和上黑板默写是我用来检验复习效果和督促其认真复习的良方,高中这个时期好胜心和自尊心极强,在全班同学面前下不了台,是件不很光彩的事情。

在必修三本书中,必修1对学生来说是难度最大的,尤其是地球运动和大气部分,想靠完全自主复习掌握这部分考点,效果肯定不理想,容易导致死记硬背,又记不住,做题就头疼,学习兴趣降低。这就要求教师针对重难点精讲巧讲,选择适当的方法。我个人在复习这部分考点时,是这样做的,提前上网搜集多媒体课件,根据自己需要,充分整合(要求课件简洁、知识点全面,对难理解、抽象的知识点,有动画演示,同时教师配以讲解,形成系统性)。

当然仅靠复习知识点是不行的,学生往往容易眼高手低,而且缺乏系统性,只有通过适当练习,才能帮助学生检验自己的复习效果,发现前阶段复习不到位的地方,据此调整日后的学习方式,改进学习方法,并提升自己原理、规律的应用能力和实际解题能力,教师也能及时了解前阶段教学效果,以此调整日后的教学方法。这里还要强调的是这一阶段试题的难度和练习时间,是以基础题为主,尽量涵盖所有的考点,不太适合难度较大、综合性强的题目,否则容易造成基础题没做到位,复习不全面,学生能力达不到,浪费时间,影响复习进度等问题。练习尽量做到课本的一节内容一个练习,一单元结束一个综合练习。

二轮复习:

虽跨了年尾、年头两段时间,但实际在校时间不长,学校开始加课了,一定要充分珍惜这段时间,除了督促学生继续认真复习自编提纲、巩固考点外,更关键的是,要充分把握这段不长的时间,培养学生实际解题能力。这段时期以做综合练习为主,各大市的模拟题、历年真题、自编练习都可以。

对于自编练习,这里再次要提的就是分层教学,同一份试卷要体现分层设计,通常我出练习习惯在每道题后注明等级层次,用A、B、C表示,这样学生能明确自己目前所能达到的层次,知道自己离目标还存在的差距。

因为时间关系,试卷评析不要求也不可能面面俱到,主要是通过练习反馈实际情况,重点讲解错误率高的习题,个别同学不懂的习题可以通过课后个别提问或学生互相交流解决。当然常年带小高考的教师都知道,要想拿A,就题讲题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重视对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培养,如看到农业区位分析,要立刻想到要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大方面考虑,自然因素从哪几方面考虑,社会经济因素又从哪几方面考虑;看到什么对什么的影响,就要知道一定要从有利、不利两大方面分析;等等。

错题复习也很重要,每次试卷讲评结束,无论时间多紧,一定要腾出部分时间让学生看错题,我的目标是题目不要求多,要涵盖所有的题型和考点,但做过的一定要拿到分,同时,教师课后必须认真分析近期易错的、错误率高的题型和考点,通过改头换面,以试卷的形式,再次让学生做,以查漏补缺,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要注意的是,不少学生做题心态不正确,因为是只要求自己过关就行,所以经常是,试卷只认真做选择、判断,估计再做几道综合题就可以拿到60分了,综合题往往是应付差事,等着下次老师报答案。对待这类问题,平时练习,我喜欢请学生上黑板做,而且每次都不固定是哪几个人,人人都有可能,甚至有个别人一堂课可以被不止一次请上黑板,因此,每个人都会很认真地完成综合题,做题的正确率往往也比较高,教师也可以从中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

三轮复习:

篇8

[论文摘要]随着教学改革和艺术类高考政策的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也必须不断更新。本文通过对弹好钢琴的几个要点的论述,简洁地阐明了如何对音乐高考生的钢琴演奏进行科学正确有效的辅导,用更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完善我们的教学,以帮助更多的考生取得优异成绩。同时,这对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科学的钢琴教学体系也是具有深远意义的。

引言

近几年来由于高考中艺术类的分数线较低。很多学生纷纷报考艺术类作为上大学的捷径之一。但从2005年高考录取的情况看,艺术类专业的录取分数线在不断提升:文化课成绩较好的学生走这条路的也比往年有所增多;今年各高校均没有扩招计划,艺术类高考竞争越来越激烈。同时,专业课考试的形势也越来越严峻:以辽宁省为例,今年全省的艺术类考生均于2007年1月26日在沈阳音乐学院集中考专业课。由此可见,专业的成绩确实更加真实、更加透明了,但另一方面,也确实增加了专业实力的竞争的力度。

怎样才能在这样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无疑给音乐高考的学生,尤其是辅导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高考形势的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也必须相应地改变,要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配套工程。笔者仅以辅导钢琴学科的音乐考生的教学实践,总结如何教好钢琴专业考生的一些手段和方法,供大家讨论与研究,希望以为高校输送高质量的音乐艺术人才为终极目标,在交流中碰撞出更好的教学思路。

本文从演奏钢琴的技术是基础,慢练是途径,音乐表现是目的,临场发挥的心理素质培养与训练的全过程,畅谈了考生在练琴中从纵向、横向,个体与综合训练中形成的音乐技能对智力要素中想象力创造力的启智作用,阐述了音乐高考中的钢琴教学,对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科学的钢琴教学体系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钢琴演奏的技术是基础

钢琴演奏是技术性很强的艺术,技术是到达钢琴艺术顶峰的基础。而这种基础的含义是丰富的,它包括钢琴演奏的技法和表现规律.独立理解以及处理音乐的能力等等。

教师要在第一节课对音乐考生进行全面了解,即通过考生的演奏听学生的音准、节奏,听调试中各种音色的不同触键技术技能,听音乐的表现内涵。通过对学生的初步了解是迈出教与学的第一步。有了这第一步,此后的教学安排便都是有针对性的了。

1.技术是音乐的前提

首先分析学生所弹乐曲、练习曲中都包括哪些音乐材料,这些音型都应选择什么样的触键方法才能符合作品内容的需求和风格。然后,再将这几种不同的触键方法归纳起来,分阶段依次练习。采用难点分散解决。各个击破的战术,将每一个技术动作做到位。如:手指技巧中的“勾指”、八度的“伸展”、特殊的“拇指”、手指技巧的适应性变化——“快拨”、“慢抹”、“轻触”,手掌关节的“支撑”与“放弃”,音阶、琶音、和弦结构认知的手架把位技巧,手腕的“落滚”技巧、“刚柔相济”技巧,肘部下垂与提高技巧,腰部的协调,臀部的作用及肢体语言的融入。这些基本功训练结束后,还要引导学生认识旋律起伏.和声的色彩变化,节奏的错落有致,对音乐语言本身的规律和文法等等,都必须学会看懂和听懂它。要把技术和音乐统一起来,这才是练习基本功的目的。

2.技术为音乐服务

(1)基础训练要从培养听力入手

训练敏锐的听觉是打好基础的最重要一环。它是通过培养学生仔细倾听、检查自己弹奏的每一个音的质量、时值、力度、音色及上下左右的关系长期形成的。高考学生尽管时间有限也不能忽视这一环节,要尽可能地创造时机去训练。

对考生更要注意对他们听觉、视觉、大脑和心灵的协调一致的训练,挖掘并提炼他们的潜能。要反复提醒学生,要用自己的耳朵来监听自己的琴声。能听出弹奏的毛病才能及时纠正,才能提升自己的乐感。时时都要牢记培养听力是钢琴演奏的最基本的技术训练。

(2)视觉、听觉和记忆的协调

视觉演奏快慢,是衡量学生学习效率的标准。视奏快,能有效地缩短学时,并能增强读谱能力和背谱能力.为钢琴演奏打下坚实基础。所以辅导考生要在着重安排强化视奏能力训练的基础上,还要增强背谱弹奏的训练。背谱亦即背奏,是训练大脑记忆力的最好方法,它需要调动听力、心灵,掌控琴声和音乐结构。是一种技术手段。能够背谱背奏便可腾出眼力来关注手指训练,从而增加手指弹奏的准确性和力度,迅速掌握演奏技巧。

(3)全方位训练

在进入多元化钢琴教育的今天,全方位训练自然是集中外著名钢琴大师教育思想之大成的新理念,我们要为之实践而竭尽忠诚。强调技术与艺术并重,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关系。以音乐艺术带动技术训练:以技术训练保障艺术的完美,使技术与艺术和谐共荣。造就创新的音乐人才。

二、钢琴演奏的慢练是途径

慢练不是简单地把乐曲的速度放慢,它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其涵义就是要把乐曲中所标注的音的时值延长,把音与音之间的间隔拉大。实际上是把乐谱所承载的音乐元素放大了。放大了的实际效果是使阅读者对乐谱一目了然,心领神会,从而在弹奏过程中能够从容、准确地兑现乐谱。换一个角度来说,就是慢练能使人的运动神经有比较充足的时间,根据视觉、听觉反馈的信息,调整并改正演奏上的缺点、错误,从而建立起运动神经的正确习惯反映和条件反射。

所以对音乐考生的辅导中,要充分利用慢练这一手段,仔细分析每一个乐句的技术与音乐的关系,根据需要慢练。可以采取分解式慢练(分声部慢练:分手慢练),充分体验多声部多层次多音色的触键感觉,特别是难点之处,更是要用慢练这把钥匙开难点这把锁。

当然,慢练不是目的,而是一个过程,慢练的目的是快练。当考生能在慢练中准确无误地兑现乐谱时,就要逐渐加快速度,直至达到乐谱所示的要求。这时考生的演奏已经是优美动听,今非昔比了。

三、钢琴演奏的音乐表现是最终目标

钢琴演奏是一门表演艺术,是演奏者通过钢琴用音乐语言来揭示作曲家深刻而广阔的内心世界活动的。同时也表现了演奏者的内心感受,并进而感染广大听众的。这种音乐表现的涵盖极为丰富,它包括美感、情感、情绪、情调、联想、想象、音乐意境、音乐形象以及音乐语言、音乐逻辑、音乐思维、音乐语调、音乐涵义、音乐趣味、音乐韵味、音乐哲理、音乐风格等等,都属于表现的范畴。钢琴的表现力是极其丰富的。人们常常把钢琴比做是一个乐队。它既能显现整个乐队气势磅礴的效果,又能模仿某一件乐器,甚至可以模仿人的歌声。在钢琴上.我们可以自由转调,使用丰富多彩的和声,发挥多声部的作用,惟妙惟肖地展示各种生动的事件、场面、背景,人物肖像、性格、内心活动等等。

钢琴的音乐表现是考生综合素质的反映,是弹奏技术和音乐情感的结合体。要使音乐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对以上所述各点有所领悟。关键在于辅导教师在传授弹奏技艺的同时,还要千万百计地开启学生丰富的音乐情感之门。

首先,在技巧训练时要细心培养学生的声音分辨能力。音乐是听觉艺术,钢琴是通过音响来描绘音乐形象,表达思想情感的。声音分辨能力既是感受音乐内容最重要的保障,也是表现音乐情感的最基本条件。在教学中最值得注意的就是弹奏技巧和辨音能力两个方面。一定要使考生养成“听”的习惯,提高考生“听”的水平。

同时,从简短的乐句入手培养学生对音乐语言的感受能力。乐句是音乐的语句,是音乐表情达意的基本单位。它是理解音乐的基础,也是表达音乐的基础。乐句有长短。有高低起伏,有抑扬顿挫。乐句与乐句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惟其如此,乐曲富有旋律,流畅而优美。组成乐句的最小单位是音符,音符与音符之间也是有内在联系的。考生惟有理解了乐句的内涵,把握了其中的内在联系。才能感受音乐语言,才能产生音乐情感,才能把内心从音符中感受到的东西,通过手指触键弹出乐音的方式显现出来。也就越能揭示乐音之间,乐音之中,乐音背后的音乐内涵,从而完成带给听者音乐感受的使命。

音乐表现是音乐考生弹好钢琴的终极目的。

四、临场发挥的心理素质培养和训练

确保音乐考生的临场正常发挥,是师生和家长共同关注的关键词。因为在演出或考试的关键时刻,由于学生过度紧张而使演奏效果大打折的情况屡见不鲜。甚至在关键时刻由于过度紧张而使得手足无措,甚至头脑一片空白而无法弹奏下去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使得长时间的准备,多年的学练付之东流,令人扼腕。按常理,一般的演奏者,尤其是阅历不深的考生,初次登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紧张情绪。为了增强考生的心理素质,能以一颗平常心在考场上正常发挥,我做了一些探索。

1、在慢练的过程中,用视唱法,对每个音符的固定唱名做强化训练,借语言神经的兴奋点,强化旋律的准确记忆。以避免由于紧张而形成大脑一时记忆空白。

2、在视唱中,要反复推敲每一个音符的触键感觉,找出最佳音色,反复练习,以形成动力定型。以听觉掌控技术,从而避免由于紧张造成的记忆浅薄,手无章法。

3、进入角色。要尽可能地引导考生深入到作品的情景中去,展开想象的翅膀,敞开情感的大门。使外部世界的形象暗淡下来。使音乐成为唯一的真实世界。牢记德国伟大的音乐巨匠贝多芬的一句名言:“音乐应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

4、营造考试氛围。多次请几位老师或家长作为“评委”,模拟考试现场。要求考生每次入“考场”只能将所准备的曲目演奏一次。以避免在家长时间练习所形成的手记谱的“熟练”,总是第一遍不如第二遍,第二遍不如第三遍的只能逐步进入状态的不良习惯。这种模拟形式在一段时间内多次进行,情况表明是卓有成效的。

结束语

篇9

关键词:美术教育;美术高考;教学弊端;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9-0030-02

一、美术高考应试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学校重视程度对教学的影响

中学阶段, 在升学率的高压之下, 学校只有把主干课放在首要位置, 美术课程更多时候只能服从教学需要, 充当主干课之间的“调节器”, 使美术教师缺乏对教学的激情, 创新意识不强。学校安排美术课的课时量小, 学生得不到充足的时间学习美术课程, 以至出现高三时为了应付即将来临的高考, 大部分学生在考前几个月就放弃文化课的复习, “临阵磨枪”赶美术专业课程。这种情况导致很多学生在高一、高二时由于学习训练时间少, 基础没打牢, 靠考前一点时间冲刺往往力不从心,绘画水平短时间难于提高, 最终影响到高考的成绩。

(二)美术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对教学的影响

教师在学生的学习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的整体素质直接影响着教学水平的高低, 在有的学校一些美术教师的情况却令人担忧:

1.知识结构和专业水平不匹配。2.续学主动性差、认识不足。3.职业道德观念不强。

(三)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认识对教学的影响

1.学生存在急于求成, 走“捷径”的思想。由于有些美术高校高考试题的相似或雷同, 学生为了应付考试, 有些人产生侥幸心理, 于是出现了走“捷径”的现象, 即所谓的“概念画法”、“格式画法”。2.学习存在无意识和无目的性。

二、改善美术高考应试教学现状的对策

(一)以“人”为本,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构筑教学主体体系

人是教学体系的决定要素。首先要完善教师的准入制度,严格确定教师的从业资格、从业条件。同时, 在重视学历因素的前提下, 建立一套统一的具有刚性的教职人员考核选拔体系。其次要加强从教人员的业务学习、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工作作风建设, 实现三个转变。即“要我教”转变为“我要教”, “要我提高”转变为“我要提高”, “固守不前”转变为“创新思变”, 从组织和制度上确保管理落到实处。再次, 建立从教人员业绩考核机制, 从政治思想、行为态度、工作能力、工作成效、劳动纪律、团队协作等方面对教师进行综合考评, 促进教师队伍建设。在考核中突出能力素质和敬业意识。美术教师自身也要强化五种意识: 1.强化忧患意识。2.强化竞争意识。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应对不断加剧的人才竞争。3.强化创新意识。改变按部就班的思维模式, 创新教学方法, 适应新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环境。4.强化责任意识。5.强化职业道德意识。通过多种管理手段, 净化教师队伍, 增强师资力量, 培育师德、师风,构筑教学主体坚强堡垒。

(二)改革体制, 调整学科定位, 完善学科及教学评价体系

1.学校要给美术课重新定位, 让它获得与其它学科相同的地位, 对美术教师给予与基础文理课教师一样的重视。

2.尊重学科特点。课程的安排上既要平衡专业与文化课比重, 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规律, 合理穿插专业课与文化课的时间。由于专业课与文化课的课堂形式与思维动态不一样, 合理安排课时会使文化课教学与专业课教学相得益彰, 有条件美术高考应试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的学校可以开设艺术班, 丰富教学形式。

3.完善教学评价机制。一是学校建立对美术教师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评价内容可分为: 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 具有创新和探索精神; 有较强的教学实践能力; 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集体意识; 具备丰富的专业理论和扎实的绘画功底; 有强烈的责任感、事业心和合作精神; 善于学习有先进的教学理念; 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等方面。二是完善对教学成果的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包括: 教学是否培养了学生兴趣、情操、表现力、意志力; 是否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使他们主动学习和进行方法探索, 锻炼其创新思维; 是否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习掌握了正确的思维路径; 是否培养了学生运用科学的观察和训练方法驾驭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正确的学科定位和科学的评价是教学的体制保障, 是不断铸造教师内动力的关键。在健全的考核机制面前, 人人才能得到平等、公正的评价。也只有科学的评价体系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厚此薄彼”的现象。

(三)完善管理、约束机制, 构筑行业规范体系一是建立办学审批制度, 整顿行业市场。地方教育主管部门要重视目前培训市场的无管理、无秩序现象。要建立起覆盖各大中专院校、附属学校、普通中学、社办单位等在内的专业培训资格审批制度, 规定办学单位应具备的主要条件包括: 拥有合格的教职人员、审查通过的教学大纲、良好的教学环境、齐备的教学设施等。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清理整顿, 清理无照、无证、无资质的办学单位, 净化专业培训市场。二是各相关职能部门相互联合建立监督网。如教育部门会同工商、物价等部门制定相关行业规范的文件, 规范培训市场的经营行为, 建立监督日志, 对办学单位的成立, 教职人员的任职资格、收费标准等进行统计归档, 指导和规范各单位的办学行为。三是设立教职人员任职资格培训制度。把核定办学单位教职人员任职资格作为一项硬性规定, 从源头保障学生能得到高标准、高水平的教育。

(四)建立学生正确的思想认识, 科学兴教, 构筑教学方法体系

1. 树立正确的学习意识。从当前美术高考存在的“急功近利”现象可以看出, 学生投机心理占有很大市场。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 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言行,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意识, 运用正确的观察和绘画方法。应付高考不是学习的目的, 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才能使思想、知识、技能跟上时代的发展。

2.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通过正确的教学方法的引导, 使学生树立学习目标和长远发展意识, 摒弃短期行为, 远离高考“捷径”这个歧途。科学的教学方法才能保证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是学生取得成功的唯一方法和手段。

(五)规范教育行为, 树立诚信意识, 强化舆论和社会监督, 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体系美术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向社会输送合格的艺术人才, 教学过程和结果受到社会的关注, 必须全方位营造良好的教学内外部环境。一是学校和培训机构要加强教育法规的宣传落实, 使管理者和执教者充分认识到规范教育行为的重要意义;要树立诚信为学生服务的意识, 教育主管部门通过采取聘请专职巡视员的形式, 对施教单位进行管理监督, 施教单位和培训机构也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二是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 促进培训市场的良性发展。成立非赢利性社会监督组织, 对培训市场的教学管理、经营行为进行监督, 通过全社会的努力, 推动美术教学培训市场向法制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六)改革和创新考试手段, 完善高校人才选拔机制

1. 出台新的考试办法, 缓解高校招生压力。每年应考人数的不断增加, 给各大高校组织考试和出题带来了很大的强度和难度, 高校出题出现了规律性, 这就给高考走“捷径”现象提供了存在条件, 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了“盲从”队伍。要遏制这种现象, 可推广联考次级筛选制度, 即先由各省教育部门组织统一设点专业联考, 上线学生才有资格参加各报考学校的复试, 再由主考高校确定录取范围。这样分解了学生流, 为主考高校赢得了出题和考场准备时间, 可有效避免考题的规律性, 让高考“捷径”和“盲从”现象失去存在的土壤。

2. 突破出题范围, 完善考试手段。高校多年来形成了出题习惯思维, 各高校之间考期安排集中、试题存在相似或雷同,是吸引越来越多的学生挤美术升学这个门槛的原因之一,改革和创新试题形式势在必行。从转变出题思路入手, 增加试题的难度、扩展试题范围, 题型变相对固定性为灵活性、变单一性为综合性。例如: 在基础绘画的试题设置上可加入创作元素, 使考试内容更具表现力。既可规定组合内容, 也可圈定范围自由组合,并通过改卷严格把关, 使基础较好、有潜力的学生脱颖而出。这样既体现了考试的公平, 也保证了高校招生质量, 使那“浑水摸鱼”者不易得逞,从而达到净化高考秩序、促进中学美术教育科学发展、规范美术高考培训市场健康发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郑林. 试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美术教育[J]. 基础教育研究, 2006,(05) .

[2] 杨卫平. 高等美术教育的功利性趋势[J]. 美术观察, 2006,(03) .

篇10

关键词:艺术;高职院校;学习;能力培养

当今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的社会,学会学习是人们立足于社会并为之做贡献的基本要求。随着我国建设文化战略强国这一目标的提出,从2000年起,众多独立设置的艺术高职院校相继成立。然而由于我国现行的高考招生录取政策是“先本科,后专科”的方式,致使艺术高职院校的生源主要以本科艺术院校落榜生和依靠短期艺术培训考学的普通中学学生为主,这些学生的个人素质偏低且缺乏自我约束力,专业基本功不扎实,文化素养欠缺。因此要想提高艺术高职院校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和毕业就业率,首先要从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入手,改变他们的学习理念,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明确的学习目标;优化他们的学习方法,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合理安排时间,处理好课内与课外、博学与专一的关系。

一、高等艺术职业院校学生学习现状

高等艺术职业教育有别于其它教育,其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因此,艺术高职生的学习具有它的特殊性。课程的广泛、专业的特殊、内容的陌生、教学进度的跳跃、教学风格的多变等等,这些使得一部分学生无所适从,不少艺术高职学生都存在着消极的情绪体验。他们的学习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目标不明确。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政策的变化,原来“千军万马齐过独木桥”的“精英教育”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高等教育大众化,导致生源质量特别是高职专科层次的生源质量呈明显下滑趋势。有相当多的学生就是因为不会读书,考不上好大学才报考艺术高职院校的。因此,在艺术高职院校,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糊里糊涂混日子的学生较多。

2.学习兴趣不均衡。艺术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普遍存在发展不均衡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相对重视专业学习,忽略、抵触文化学习。二是对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学习兴趣明显高于理论课程的学习。但不论是哪类学习,学习动机均处于浅层化的状态,自觉性不是很强,松松垮垮,对于深层次的、理论性的、丰富个人知识素养的活动,表现比较淡漠。

3.学习动力缺乏、厌学情绪严重。由于所上的大学是专科院校,有相当一部分艺术高职生缺乏学习动力,认为“上好上坏一个样”,家长让他们来学习,他们就来学习,学习结果无所谓。在学习上缺乏自尊心,对考试成绩满不在乎;缺乏自信心,没有求知的需求和激情,平时不愿意上课,即使上课,也提不起精神,对学习敷衍了事,整天无精打采,萎靡不振,六神无主;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光短浅,胸无大志,理想模糊;缺乏对社会的责任感,学习抱负水平较低,很少体会到学习成就感。

4.学习态度不端正,功利化色彩较浓。艺术高职院校学生由于所学专业的特殊性和职业教育的特点,使他们较早就参与到各种社会活动中,如各类演出、实习实训、各种选秀活动等,在当今开放的市场经济环境下,由于利益驱动的影响,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强烈地刺激着艺术生敏感的神经。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艺术高职生在学习上表现出较强的功利性,对艺术领域的认识是所学专业带来的金钱效益,对学习的认识仅仅停留在眼前利益上,不能正确处理好学习与社会活动之间的关系,学习情绪也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干扰和影响。

5.文化底蕴薄弱,思维能力欠缺。艺术高职院校学生由于自身文化底蕴的浅薄,在艺术创作上缺乏感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且逻辑思维能力欠缺。例如美术专业的学生,他们临摹人像、物体时可以绘得十分逼真,但如果出个题目要他们创作一幅画,有时却经不起仔细推敲,常有不合理情况或违背逻辑的状况出现。又如表演类专业的学生,在模仿教师的动作上可以非常到位,但是如果让他们自己去分析作品,正确表达蕴藏其中的艺术情感时,却往往很难把握准确。

二、艺术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1.明确学习目标,做到有的放矢。当人的行动有了明确目标,就能把自己的行动与目标不断地加以对照,进而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行进速度与目标之间的距离,行动的动机就会得到维持和加强,进而就会自觉地克服一切困难,努力达到目标。

艺术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是具有艺术职业特色的,开设的课程与相关艺术岗位的职业技能知识要求关系密切,是以解决学生在艺术实践中碰到的具体问题为原则,锻炼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为目标的。因此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不要停留在每天对自己讲:“我今天要好好学习……”而是要对自己说:“我今天要做好下面的几件事,分别是……”让自己的目标具体化,并让自己清楚这个明确而具体的目标是怎样达到的。

那么,我们应如何来设置学习目标呢?不妨按照以下来做。

首先,分析自己的实际情况,确立目标。如所学专业的总体培养要求、各个专业课程的基本特点和要达到的能力标准、自己现有的知识情况和技能水平、自己可利用的时间和精力。其次,将确立的目标分为长期、中期、短期三个层次,如学年目标、学期目标、月目标、周目标、天目标等。按照目标行事,并定期对目标进行测评。

2.增强学习兴趣,文化、专业均衡发展。一个艺术工作者如果缺少文化底蕴作为强有力的支撑,在社会上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艺人”“匠人”,而不可能获得全面的、长久的和可持续的发展,更谈不上深厚艺术造诣。因此在学习上应当文化、专业两手抓,哪一样也不能放松。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是给自己设置恰当的预期。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正确定位,提出合理的期望值,使自己通过努力,能够达到预期目标,进而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激发学习的热情。

二是为自己创设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任务。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大多数人在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面前,学习效率会有较大的提高,进而克服困难的毅力也会大大增强。因此,适当地给自己创造条件,积极参与竞争竞赛,会使学习兴趣得到有效的激发。

3.培养学习成就感,增强学习动力。在我们的学习动机形成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对自己能力所持有的信念,认为自己有获得成功的能力,这种能力的信念将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学习行为。所以,激发学习的成就感对于增强学习动力来说非常重要。

因此,作为艺术职业院校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决心:一是充分利用所有资源,为学生搭建一个锻炼自我、展现自我的平台。通过建立艺术职业教育校外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办学、举办美术设计作品展、主持人大赛、校园之星选拔等实践活动方式,为学生创造更多增长见识、施展艺术才华的机会。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在自身的进步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并从自身的变化中认识到自己的能力,由此激发学习成就感,获得学习动力。二是创建具有艺术特色的校园文化和学术氛围,使学生在校园中充分感受到浓郁的艺术气息。通过对校园名师以及优秀毕业生真实事迹的宣传和外请行业一线专家阶段授课以及走出国门交流办学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可度,对学校办学质量的信任,树立学生不论是在哪一层次的大学学习,只要努力就能够学到真才实学的思想。

4.端正学习态度、不被社会不良风气所困扰。艺术高职院校学生应不断地审视和分析自己所拥有的学习条件和学习环境,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出合理的规划,增强自身抗外界不良因素干扰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明确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只有用心付出,才会收获成功。

5.选择有效的、适用的学习方法。在我们的知识基础既定的前提之下,学习获得成功的诀窍便是勤奋加方法。我们应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呢?

首先,要了解自己所擅长的学习类型。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较为擅长或偏爱的学习类型。例如,有的人喜欢通过身体或动作的实际操作学习;有的人喜欢通过看录像或图表学习;有的人喜欢通过听讲学习;有的人擅长利用各种媒体信息来学习;有的人擅长从他人身上学习等等,运用擅长的学习类型来学习,会大大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

其次,要善于把握学习过程的各个环节。在学习中我们应把握住的几个重要环节是:课前、课中、课下、阶段检验。这些环节把握好了,就能为我们进一步获取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再次,要善于在生活中学习。“处处留心皆学问”,生活是最好的老师,社会是最好的学堂。这就要求我们热爱生活,善于观察生活,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并从中思考、省悟生活的智慧,做人的学问。

最后,要善于向他人学习。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我们要善于学习别人的优点,弥补自身的不足。多观察周围的同学,仔细体会他们是如何学专业、学文化的,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吸取他们学习中好的方法和经验。

参考文献:

1.李雪蓉,《心理健康教育教程》[M],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