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9 00:09: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足球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足球论文

篇1

(一)现状足球运动曾是大学生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随着学校体育的改革推进,高校体育课程普遍开设了兴趣选项课程,足球作为世界第一大项球类运动,曾是一度火热。长期以来,传统足球教学一直受灌输式思想的影响与束缚,忽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只注重专项技能和身体素质的提高。加之,足球课对基本素质要求高且娱乐性、趣味性不强,社会影响力差,考试也不容易通过,造成一部分学生喜欢足球而不愿意上足球课的现象出现。学生在足球课中被动应付,严重影响教学效果,甚至出现学习足球的人数急剧下降的趋势。随着选项课程种类的增多,加之国内足球大环境的每况愈下,大家对足球的热爱也一度陷入低谷。

(二)存在问题1、足球教学受重视程度不高。足球运动属于同场竞技项目,对抗性强、受伤几率高,学生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容易受伤,造成我国高校对于足球教学支持不够,大多学校表现出相对消极的态度。2、教法单一,竞技色彩浓,忽视学生感受。教师在教学内容安排上,手段不够灵活多变,竞技色彩突出,练习枯燥乏味。趣味性、游戏性教法较少,调动不起球性差、基础较差的学生,而只能给比赛基础较好的学生带来乐趣,久而久之,足球课对学生的吸引力就大大降低。3、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了学生的情感要求。灌输式教法难以调动起身体条件较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不利于发展学生自学、自练能力。4、考评方法陈旧。考评注重结果,学生考试压力大,容易产生挫败感,尤其对于那些身体素质差、足球基础弱的学生,影响了学生学习足球的积极性。

二、快乐足球课程设计与构想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为学生创造适宜的学习环境,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了解、发现新知识,并对所学知识进行主动构建,以达到学习目的。

(二)课程目标通过快乐足球的趣味性和娱乐性,引导学生掌握足球的基本运动形式,增强对足球的兴趣。

(三)设计与构思第一阶段:项目引入。主要以培养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为重点,使学生愿意参与其中。作为学习足球运动的开始,先让学生了解足球运动的特点及比赛规则。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足球训练、比赛集锦,调动学生对足球的热情,唤醒学生内心对球星的崇拜感。通过视觉效果和听觉效果激发学生内心对足球的渴望。利用电子游戏(实况足球)教学,使学生更容易接受足球。第二阶段:兴趣培养。改革传统的教学程序,设定有利于技术正迁移、适合学生刚开始学习部分作为教学内容。即课前设计促进技术正迁移的趣味练习。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与目标贯穿于课堂,通过教师讲解,使学生明白这些趣味性练习所涉及的基本技巧,从而便于学生对知识和技术进行构建。第三阶段:战术意识。转变教学思想,改革教学重点,拓展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里所说的战术意识不同于竞技比赛中所讲述的战术意识,而是指学生在学习场上无球情况下的跑位,来接应有球者的适当技能。

教师可根据自己的观察发现问题并与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做出合适选择,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并了解比赛的基本战术和所运用的技能。可利用手球或橄榄球的运动形式,融入足球的基本战术意识。教师应教会学生临场观察能力和进行合理战术运用,确立学生在场上处于主动地位,从而体会到足球运动的快乐。通过以上阶段,学生对足球运动会有更清楚的认识,足球明星无非也是学习了颠球、运球、传球、射门四项技术。通过参与和了解足球的基本技战术,使更多学生可以欣赏高水平的足球比赛,并从中模仿技术动作,在比赛中积极表现出来,为推动学生学习足球起到积极作用。第四阶段:习惯形成。改良原有的考试形式和内容,不为考试而教学,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学习不为考试。通过采用积极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比赛投入程度和团结协作精神方面进行综合考评,以学生之间互评及学生的自我评价等形式进行考评。

三、结论

篇2

1.我国校园足球未来发展中应当确立的科学发展观

2.校园足球热的冷思考

3.“足球梦”与“中国梦”——《体育与科学》学术工作坊“足球改革与社会变革”论坛综述

4.当代中国发展足球运动的新型社会文化建设意义

5.中国足球改革诠释——对《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的思考

6.开展校园足球活动需要理念引领

7.增长模式:从“校园足球”开展看“全国学校足球运动联盟”建设态势

8.我国“校园足球”若干问题再探讨 

9.论中国足球崛起之道——美国Kennesaw State University王晋教授访谈录

10.中、日、韩三国青少年足球培养体系比较研究

11.校园足球文化内涵研究

12.论“新校园足球”的顶层设计 

13.巴西足球运动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14.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价值研究

15.足球运动员的体能研究范式与体能训练研究

16.对校园足球的“八路突破”的理解与深入——论“新校园足球”的顶层设计之三 

17.校园足球运动县域推进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探索——以临颍县校园足球发展工程为例

18.国外足球运动体能训练前沿热点与演化分析——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可视化研究

19.开展校园足球活动若干问题的探讨

20.校园足球热的审思——兼论中国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

21.集体身份认同视域下中英足球球迷文化的比较研究

22.英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的演进及启示 

23.日本青少年足球发展策略对中国足球发展的启示 

24.荷兰足球历史崛起与持续发展探究 

25.再论“新校园足球”的顶层设计——从德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培养看中国的校园足球 

26.中国职业足球联赛的产品属性研究 

27.欧洲国家职业足球产业政策研究——以英国、德国、西班牙、意大利为例 

28.校园足球活动可持续发展研究 

29.校园足球核心价值体系构建 

30.室内五人制足球比赛传球方式特征研究

31.世界足球区域格局及其文化背景探析

32.中国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33.日本职业足球发展战略  

34.上海市校园足球活动开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35.基于校园足球视角的基层足球教练员培养 

36.国外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及其启示

37.日本文明的现代转型与日本足球的成功对中国足球改革的启示

38.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发展瓶颈及突破策略 

39.我国城市群众足球运动发展历程回顾及策略分析

40.影响青少年足球兴趣的校园环境因素的调查研究

41.中国足球项目的价值目标、现实差距与路径设计

42.我国校园足球的异化现象

43.英国足球与英国文化

44.从阶级与社会控制视角解读英国足球演进历程

45.中国足球竞赛体系和训练体系的研究

46.我国布局城市校园足球竞赛体系的研究

47.青年足球运动员结合球有氧耐力训练实证研究

48.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开展情况调查与分析 

49.青少年足球训练理念与足球后备人才培养

50.中国青少年足球操作性训练理念的实践特征  

51.基于实地调研对我国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之理性思考 

52.论完善中国足球法人治理结构的关键问题

53.中国足球体制改革与监管体系建设——概念、问题与方向

54.足球机器人小车总体设计思想及其单片机选型

55.我国足球后备人才“体教结合”培养道路的规模设计

56.我国足球价值的解构与建构

57.中日足球青少年培养比较

58.英国足球文化的特征

59.关于中国足球彩票发展的对策研究

60.中国足球生态系统的构建 

61.多维视野中的中国足球文化特征

62.发展校园足球现存主要问题及改进策略

63.中国职业足球“共同体”之殇——对中国足球“坦塔罗斯之痛”的社会学视域分析 

64.男子足球与女子足球比赛攻守转换时空特征对比分析

65.中国足球文化与欧洲足球文化的比较 

66.德国足球成功崛起的因素及启示 

67.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68.论中国足球职业化改革的代价及其控制 

69.基于知识图谱的国际足球训练研究现状与前沿分析 

70.广州恒大足球俱乐部夺冠中超职业联赛的思考

71.足球比赛核心制胜技战术指标的探讨分析 

72.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可持续发展思考 

73.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 

74.长沙市高校五人制足球运动开展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75.职业足球运动员转会的法律适用

76.我国足球球迷文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建设路径研究

77.足球中的国民性

78.解析中国足球文化对中国足球发展的影响

79.我国校园足球未来发展的注意问题——以我国首批校园足球布局城市学校足球发展情况为借鉴

80.中国青少年女子足球运动整体概况及发展策略思考

81.对欧洲足球四大联赛特征刻板印象的实证探究

82.第18届世界足球锦标赛前场任意球攻守战术分析

83.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下的职业足球俱乐部社会公共服务研究

84.现代足球战术体系的后现代化趋势研究

85.日本足球的发展对中国足球的启示

86.欧洲国家足球队进攻战术方法手段运用特征分析——以2008年欧洲足球锦标赛为例

87.我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管理体制创新研究 

88.德国足球崛起的历程及特征 

89.足球运动表现研究进展、问题与趋势

90.FIFA 11+综合热身练习在足球运动中的应用——系统综述 

91.中国足球改革的社会文化透视

92.论足球技术训练 

93.中国顶级职业足球俱乐部的时空分布(1994—2013):格局和演化

94.我国职业足球去行政化管理方式的研究  

95.世界足球起源研究——临淄蹴鞠发展及其传播推阐 

96.从第世界杯足球赛看现代足球发展规律

97.现代足球比赛中双后腰打法的分析

98.中国足球产业化的分析与研究 

99.上海校园足球发展研究 

100.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刍议  

101.英国校园足球启示:网络路径整合及多元资源配置 

102.“校园足球”文化内涵及其建设路径研究——以上海市为例

103.校园足球发展的动力及其耦合机制研究

104.现代足球比赛进球基本特征与规律研究——以第14~20届世界杯足球赛进球为例

105.不同颗粒密度人造草坪对足球运动员运动表现及损伤的影响

106.中国校园足球政策工具分析 

107.我国足球文化产业发展策略分析 

108.我国职业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研究 

109.我国足球运动管理改革的经验与问题 

110.浅谈校园足球的开展现状及对策  

111.开展高等学校足球运动的新途径──五人制足球 

112.近现代中国足球发展的历史及其启示

113.英国足球球迷文化探讨

114.青少年校园足球竞赛体系发展模式的构建

115.现代足球的民族精神与中国足球的文化缺失

116.足球运动中的唯象理论实证研究——以国家(地区)经济实力与运动成绩关系为例 

117.中日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状况比较分析

118.足球运动员在急停起跳和侧切动作中前交叉韧带损伤的生物力学特征研究

119.关于足球运动起源之新论

120.国外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启示 

121.基于文化意义的足球内涵

122.足球比赛表现研究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123.足球人才全球化的实证研究

124.民间足球竞赛组织的发展阶段特征及主导环境因素

篇3

1)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足球是一个集体项目,它需要所有运动员要在场上发挥团结合作的精神,依靠整体的力量获取比赛的胜利。纵观国内外的足球运动比赛,缺乏团结合作意识的团队是不可能获得最终胜利的。因此学生通过参加足球运行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2)有利于促进学生得心理健康。足球运动是世界第一大运动,学生通过参加足球运动不仅能够提高自身的体质,而且还能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学生通过足球运动可以结识更多的朋友,他们之间可以相互的倾诉自己在生活、学习中的不满,从而达到缓解心理压力,释放不满情绪的目的。

3)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通过参加足球比赛,感受足球所带来的一种创新氛围,因为足球属于一种竞技比赛,在比赛中运动员不仅要贯穿教练员的战术,而且还需要在比赛的过程依靠自身的技能发挥,创造与需求战机、掌握战机最后取得比赛的胜利。

二、影响高校校园足球文化发展的因素

综合高校足球运动发展现状,并且结合笔者的问卷调查得知:影响高校校园足球文化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足球比赛、足球表演、足球课程、足球氛围以及足球拉拉队等因素,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主要是高校的足球课程设置、足球比赛、球迷的消费以及高校足球运动的氛围。

(一)高校足球比赛的影响

通过足球比赛提高高校足球运动的发展是创建高校足球文化发展的重要手段。目前高校足球比赛主要有“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该比赛是由教育部与中国足协联合举办的,由专门的体育中介公司负责宣传与运作,大大提高了校园足球文化的发展,但是毕竟我国足球市场不景气,导致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在高校中的影响力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导致大学生不能更多的参加足球比赛,进而逐渐的会丧失积极性。

(二)足球课程设置对校园足球文化的影响

高校足球文化的形成关键在于高校的足球教学体系是否完善,高校对足球教学是否重视。如果高校的足球课程设置合理,那么学生学习足球知识的途径就会拓展,相对应的高校足球文化就能得到很大的发展,但是目前高校的足球课程设置存在很大的不合理性:首先高校足球教学的模式过于程序化。很多高校在进行足球教学时过重于对足球技术的教学,而忽视了足球本身的特点;其次教师在教学时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技能的传授,而不会对学生灌输如何运用技术;最后高校对足球教学的考核方法也不合理。高校对足球教学考核评价主要是对教学效果的考评,而不重视教学过程。

(三)高校足球球迷的缺失

足球球迷是校园足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足球运动发展的重要因素。经过大量的调查高校的足球球迷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成员结构上都表现的过于单调,首先高校真正懂足球的人员非常少,而且讨论足球的人数也不多,比如高校每年都会组织院系进行足球比赛,但是为比赛一方加油的拉拉队则非常少;其次足球消费水平不高。由于当前高校就业竞争的压力不断加剧,再加上我国足球市场的不景气,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不愿意参加足球运动,足球运动积极性的降低必然会影响足球消费水平的下降,消费能力的下降则会有直接影响足球产品的发展,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四)高校足球运动的氛围

高校足球运动氛围的高低直接决定着高校足球文化的发展,但是高校足球氛围浓度不高,造成高校足球氛围不高的主要原因是:一是高校领导对足球教学的认知与态度不高。目前高校领导对足球教学的重视程度普遍不高,他们认为足球运动在我国没有广泛的市场,因此发展足球运动不会给高校带来显现的效果,以此他们不愿意将精力放在发展足球教学中;其次学生对足球的技战术没有灵活掌握。虽然高校足球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足球技战术,但是学生却不能灵活的应用该战术。

三、发展高校校园足球文化的具体对策

发展高校校园足球文化,需要高校构建系统的足球教育体系:

(一)高校领导要重视足球教学

提高高校足球教学质量,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足球专业学生是营造高校足球文化的关键,其中提高高校足球教学质量的关键就是高校的管理者要加强对足球教学工作的支持力度,首先高校领导要加强对足球教学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资金新建足球比赛场地、购置足球教学设备等,通过完善的基础设施为足球教学创建良好的氛围;其次要加强对足球教师的培训,提高足球教师的专业技能。高校要定期对足球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改变他们传统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学创新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完善高校足球运动比赛机制

高校要充分借助全国大学生足球联赛机制,发展校园足球比赛。首先高校要在内部形成固定的足球比赛机制,高校可以利用高校每年组织的运动会,开展高校内部的足球比赛,通过组织比赛,带动高校学生参与足球运动的积极性;其次高校足球团体机构要对于外部高校联系,举办校际之间的足球比赛,通过参加校际比赛提高本校学生对足球运动的热爱程度;最后高校要鼓励学生之间进行小范围的足球比赛,比如学生可以在课后组织小范围的足球运动。

(三)高校要积极营造足球运行的氛围

高校要加强对足球活动宣传氛围,提高学生参加足球运动的积极性,首先学生要正确认识足球运动,足球运动并不是以比赛为主的运动模式,要改变学生为了获取胜利而参加足球运动的观念,理解足球运动的真谛;其次全社会要形成重视足球运动的氛围,通过浓厚的氛围,带动高校校园足球文化的发展,比如高校要多转播足球比赛,多让学生了解足球文化知识等。

篇4

高校足球教学是教育的一种形式,对学生身心健康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足球教学的集群性决定了其对学生价值观、人生观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而高校足球教学也应对教师自身能力的提高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具有全面提高学生、教师能力价值的高校足球教学,在人本教育的指导下,必能将价值发挥最大化.

1.1确立人本教育理念在高校足球教学中的地位人本教育理念是从教育中“人”的角度发展教育,改革教育的模式,保持教育的发展方向,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从最基本的元素开始,将教育理念向“人”的方向推移,教育的模式需要改革,以一个全新的理念改革,这是教育改革不可逆的浪潮.教育与每一位教育体系的元素相关,不仅仅是学生,学生仅仅是作为教育的对象,是需要发展前进的一个人群,教育的领导者需要做的是在自己的观念上确立教育中“人”的概念,教育管理要以人为本,只有重视每一个元素,教育才真正能够走出现在的困境[3].高校足球教学与教师和学生息息相关,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主导者,对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过程的控制、教学评价的实施具有重要的责任,而学生作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对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教师是传道者,学生是受教者,教师与学生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因此高校足球教学中应确立人本教育的地位,注重教师和学生能力的共同提高,以充分发挥教与学的协同作用,促进高校足球教学的最优化.

1.2树立以教师为本的办学理念人本教育的理念强调教育中“人”的发展,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重要组织者和参与者,肩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高校教育提倡以人为本的理念,需要从办学理念中树立起以教师为本的意识,在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实施中,将教师放在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内,教育的管理者在教师定位和教师评价中应该讲教师的“人”这一属性充分的体现出来,才符合人本教育理念的要求[4].

1.2.1教师角色要多样化教师在教育活动的实施中占据重要地位,在足球教学中要明确教师的地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扮演着直接参与者和组织者的角色,教师是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引导者,教师亦是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者.因此,教师不仅仅是在课堂上传授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对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树立起到指导作用.在学生没有走入社会的高校学习阶段,教师不仅要完成“教”的任务,还要做到“师”之责任,“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高校足球教学中,教师既要传授足球专业知识,排解学生足球专业领域的疑惑,同时要注重言传身教的传道,在言语上向学生传授识物之道、做人之道、做事之道,让学生辩证的看待问题,学会做人,认真做事;身教则是发挥教师“身正为范”的作用,以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良好的谈吐修养影响学生,为学生树立榜样.由此可见,高校足球教学中人本教育理念的开展必须促进教师角色的多样化,这需要在意识层面上提高教师对自身角色的认识,也需要从操作层面上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最大化的发挥教师的能力,才能最大化的发挥高校足球教学的作用,才能够全面的推进人文教育的开展.

1.2.2教师评价要系统化教师评价是学校领导和相关教育部门,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科研及学生表现等方面做出的全面考核测评,传统的教师评价是关系到教师的任免、升迁、奖金等利益分配,是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高校足球教学中,传统的教师评价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即在教学经过一段时间后(学年或学期)对教师进行评价,评价的指标一般是课时量、学生评价、科研成果、讲课比赛等,其中讲课比赛一般是对教师一堂课进行评定,此种评价方法作为定量评价,对衡量教师的教学、科研成果具有一定的价值,但是终结性评价存在很大的缺陷,即只是阶段性成果的一次性评价,而不能够对这一阶段内教师表现进行全面的评价,即缺乏过程性评价,必将导致教师突击准备上好一堂课、处理好师生关系以提高评价结果的状况产生,导致了评价结果的不客观、不系统.高校足球教学中,教师评价也应该体现出人本教育的理念,真正体现出教师的综合能力,并使评价起到督促教师积极提高自身综合能力的作用.所以高校足球教学要改革目前单一的终结性评价的形式,应将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教学过程中通过评价小组或相关部门的不定期检查,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能力、教学效果进行定量和定性的评价,与阶段性的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提高评价的客观性,更能够体现教师的综合能力,并能够达到促进教师继续学习的目的.

1.3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1.3.1重视学生自身能力的挖掘高校的办学宗旨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而不仅仅是传授学生知识,知识只有能够应用到现实中以后,创造了价值,才能够体现知识的价值.无论是课本上的知识还是学生大脑中的知识都是没有实际的价值的,只有让学生具备了应用知识的能力,才算是实现了高校的价值[5].人本教育的理念重视学生个人能力的发挥,在教学中努力发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不论是实践能力还是学习能力,把知识转化为自己本身能够使用的技能,在正确的位置发挥出来,学生的个人价值也就体现出来了.高校足球教学要培养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以便学生离开学校以后还可以通过自身的技术技能和所学知识,迅速融入新环境,充分发挥专业特长.高校足球教学需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发挥自身能力的舞台,在教学中教师通过一些巧妙的教学设计等,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知识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挥足球作为集体性项目的特点,大力的发掘学生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合作能力等,比如通过分组教学的形式,班级人员轮流作为组长进行课堂的组织、安排等,这样通过让学生亲身的实践,既促进了对知识的理解,由提高了学生的社会能力,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1.3.2调整传授知识与培养技能的比重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能力,并且能够把所学知识转化成自身的能力.现在教育过分强调知识,而忽视学生能力的作用,在现在的学校考试中,试卷往往考验的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分数也成为区分好学生与坏学生的唯一指标[6].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授学生知识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应用自身的知识,在自身今后的工作中或者遇到困难时,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帮助自己完成工作和克服困难.因此,在人本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高校足球教学中知识的学习所占比重应该少于技能的培养,当然该比重的改变并不是否定足球教学中知识传授的重要性,而是将知识与技能的比重调整到相对更加重视技能的程度,注重知识向技能的转化,这样有助于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结合,促进学生在技能的实践中理解理论知识,改变传统的教学中学生知识掌握好但操作技能差的状况,有利于学生尽快的融入到社会中.

1.3.3课程设置要以学生为本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以学生为本,确定在课程设置上的主体地位,是高校足球教学改革的方向.目前的课程设置中仍遵守以教为本的原则,即课程的设置根据教师的专业能力、教师的数量、课时的数量、学期的安排等进行设置,以完成基本的教学大纲,履行高校足球教学基本的任务为目的,严重的打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人本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高校足球教学要打破以教为本的课程设置原则,要建立以学生为本的课程设置原则,即根据学生的爱好、学生的基础能力进行课程设置,采用多周期、多学期螺旋上升式的教学模式,在满足学生爱好的前提下,逐渐的提高学生的足球知识、技术和技能.以学生为本的课程设置模式能够大大提高了学生对教学计划的认知程度,促进了学生对自身能力的认识程度,提高了学生选择适应自身能力的课程的自主性,大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高校足球教学效果的提升.

2小结

篇5

合作训练能够实现学生足球训练对抗的积极性和实战性,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意识。在合作训练中,学生可以多方面多角度地参与,不再是被动接受者和机械训练者,而是新知识、新战术的实践者和创造者,在训练中还能享受到足球运动带来的愉悦,有利于对足球训练产生浓厚的兴趣,达到良好的训练效果。掌握足球的基本技术、让学生自己主动体验运动参与的乐趣是足球教学的主要任务。团队合作中,让学生体会每个动作,教师及时提醒学生如何改进动作,敢于在同伴中展示自己的才能,善于暴露自己的弱点,对错误的动作敢于请教改进,形成良好的训练氛围,并能达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训练目的,这样就保证学生在宽松、愉快的活动氛围中将一些枯燥的技术性训练转化为生动有趣的集体活动。在默契配合中,与队友建立起互信的关系和友谊,认识到足球这一集体项目只有团结协作共同努力才能战胜对手。为了能满足个别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难度敢于超越自我,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达到教学目标。所以,学生合作训练不但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还能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提高团队集体素养。

2教学形式不拘一格,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训练效果

足球教学要改变单一的授课方式,力求做到个性化、多样化、人性化,要做到形式不拘一格,努力提高学生参与足球运动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相长,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度,注重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并通过训练来解决问题,并在不断地实验中得到提升。让学生在学习中直观的发现问题,借助多媒体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足球知识及内涵的认知和能力。

2.1借助多媒体技术,教学内容更加逼真生动讲解法和示范法是传统足球课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引领下,学生往往只会被动地接受知识,极大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与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也影响了学生的接受和认知能力。多媒体教学具有声音、图像、动画结合等优势,做到了图文并茂,多媒体技术用于教学,可以直观、形象地把知识呈现给学生,还可以用动画的形式将复杂的技术要领通过慢镜头回放或定格的方式从不同角度展示在学生面前,做到了讲解更加细致,动作的要领讲解、分解更加轻松,适时演示动作的全过程加以强化。运用现代技术还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现代足球训练的先进理念,有利于学生模仿动作,培养正确的动作技术要领,活化了教材,改变了以往的枯燥乏味的教学。

2.2以人为本,优化授课中小学的足球教学,不单单是让学生学习一项运动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终身锻炼的意识和科学的锻炼习惯。通过网络知识既可以拓宽学生的足球知识,又能促进中小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巩固。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根据中小学生的年龄和身体特点,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情景式教学、协作式教学、合作式教学,做到以人为本,开发出适合于自己学校的的足球校本课程,以此优化授课质量。中小学足球教学中采用“小群体式学习”的体育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能提高组织能力、合作能力和实际交往能力,培养学生的个性与社会性共同发展,教师应对学生给予足够的信任和尊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发展学生的个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适时开展游戏教学,强化基本技术训练

以培养和激发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为切入点,强化基本技术的训练方法,将足球训练巧妙融入游戏之中,可有效调整练习中学生产生的抑制心理。足球教学具有广泛的活动空间,足球教学的特点就有异于其他课堂教学,这也正为趣味游戏提供了场所。开展游戏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训练的积极性,也会让学生对足球产生浓厚的兴趣。游戏活动具有趣味性和教育性的特征,符合青少年的年龄和认知特点,深受学生们的喜爱。所以教师恰当地开展各类体育比赛(竞赛),对抗比赛或者个人竞技,进行有意识的比赛活动,确实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游戏当中并提高练习兴趣,在比赛之中,学生学会了正确面对成功和失败,并培养起坚韧不拔的品质和能力。积极创造良好的训练环境和氛围,以培养学生对足球的强烈爱好,提高学生积极参与足球活动的浓厚兴趣,让学生积极认真地投入训练。在熟悉球性的训练中,通过各种颠球技巧结合颠球才艺展示、颠球比赛等游戏,引导学生相互学习,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球感”会明显增强。因为良好的球感是控球的基础和前提,所以,练习者必须只经过大量的接触球和训练,才能获得良好的球感。在此技术之上,学生就会很容易掌握正确的踢球方法,并能提高身体各部位对球的控制能力。因此,在训练初期要把发展球感作为第一要务,并且循序渐进地贯穿于训练的整个过程。在训练中,教师及时提示和讲解要领,做到有的放矢,不断强化基本技术训练。

篇6

1.1、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学生从过去的被动式接受变成主动参与学习,充分发挥自己在学习中的主体性,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间接刺激他们对知识的扩充需求,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潜能,加快掌握技术动作的速度。老师则在过程中起到辅助与引导的作用,通过学生自己主动发现的问题,来构建下一步的支架去引导他找出解决的办法与不断扩充知识,更大的发挥在课堂上的主动性。

1.2、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支架式教学的引入势必要求教师转变传统观念,建立正确的教学观与师生观,抛开过去沉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不再对老师和学习有抵触,而是和学生像朋友一样交流学习,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与师生关系,而且因为老师会根据学生情况的不同而建立不同的支架,这样就要求老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走进他们的世界,将学生与老师之间直线的联系变为师生与生生之间网状的联系,使得师生联系更为密切。

1.3、有助于足球教师自身能力的提升通过在搭建支架前自己的探索和研究,足球教师已经完成了对于所教授内容的深入理解,再通过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不断完善自己对动作技巧的认识和对学生学习特点的把握,最后通过对每次课程的总结,来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办法,让自己在每一次教学过程中都有所提升。

2、“支架式”教学法的设计模式

2.1、搭建支架教师在授课前通过对相应动作技术的引入来构建教学支架。下面我们以“射门技巧”的授课作为例子,上课前老师可以播放职业球员在足球场上的射门集锦和慢动作回放,让学生更直观的对射门技巧有所了解,老师在学生观看的同时,详细的讲解射门时的技术动作要领、各分解动作与注意事项,让学生在脑海里形成射门动作框架。

2.2、进入情境随着支架初步建立之后,让学员更切身的体会这个动作,为下面的支架搭建做铺垫。教师让学生出来进行踢球动作,不用考虑太多的力度和角度,只是单纯踢球的体会;接着,在此基础上,让他对着球门进行踢射,并就如何踢入球门做进一步讲解;最后,经过逐步的练习,把握踢球的力度和角度,展示完整的射门动作。

2.3、自主探索由于学习能力和自身条件的不同,此时学生已经开始呈现个性化,要根据不同的学生情况构建支架,对于学习能力弱的学生,通过更细化的动作要领来建立多层支架,当然支架的内容和数量是因人而异的。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去诊断自己的动作是否正确。

2.4、互动学习在自主探索阶段,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交流与讨论,对自己出现的问题和关于动作的理解进行交流沟通,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且也可以有效的找出问题与解决问题。遇到共同的疑惑可以请教老师,并在互相的探讨中加深对动作技术的理解与运用,更加深入的对知识进行学习。

2.5、总结评价整个支架教学是比较长的过程,在每个阶段教师要及时的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记录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根据学生不同的发展阶段调整支架的内容,处理出现的问题,帮助学生更好的找到自己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给予指导与点评。并分析最后的结果,进行总结与自评,既有助于不断进行修正,又有助于教学方法的完善。

3、如何在教学中合理利用

3.1、支架的设计、提供要多样化教师可以利用先进的技术或者是实践活动来构建支架,并不局限于某一种形式,而且根据不同的授课内容,采取不同的支架设计。同时,支架提供方也不一定都是教师,可以是学生周围的朋友、家长等等,这些都不要固定化或者是模式化。

3.2、按学生层次合理构建支架因为支架教学的理论基础是“最近发展区”,而每个学生因为自身条件与学习能力的不同,所以足球教师在实施教学时要对学生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如对于运动细胞强、学习理解力强的学生,可以设立较少的抽象支架,支架的撤出也会比较快,让他尽早在自主练习中不断扩充知识,而对于运动神经差、学习理解力弱的学生,则采取相反的措施。

3.3、学生占据学习主导老师只是起到指导的作用,学习正真的主人是学生,所以老师尽量不要太多干预学生、否定学生,并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自觉性并挖掘其个人潜能,多多鼓励。另外,学生应做好自己、正视自己,每个人的体质与优势都是不一样的,不能灰心偷懒或单纯模仿,要充分发挥个人潜能,不断构建自我。

3.4、做好跟踪指导工作教师应全程跟进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每个人水平、爱好、习惯,方便有针对性的实施支架设定,据学生不同的发展阶段调整支架的内容,处理出现的问题,帮助学生更好的找到自己的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分析最后的结果,以便让下一次的教学更加完善。

4、结语

篇7

首先,能完善示范形式飞跃。足球教学过程中的常用方法就是教学示范,是教师将一系列动作呈献给学生的过程,让学生产生对动作产生直观印象,方便学生学习模仿。但由于空间动作因素对示范的局限性很大,因此,信息技术介入多媒体教学能改进动作示范标准,拓展示范空间,使示范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同时,在示范中应用信息技术,教师能控制示范动作,如动作节奏、动作幅度以及动作速度等。

对学生学习动作认知动作十分有益。其次,优化足球战术示范。以往教学中,教师凭借黑板、粉笔来完成战术示范,教学效果往往不尽人意,多媒体技术往往能将标准战术展示给学生,演示战术变化。如足球技术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可以同步完成360°全方位状态。最后,提升学生认知水平和教学效率。信息技术不仅能摆脱重复性劳动,让教师在高层次上发挥主导作用,而课件制作与技术教学探索中,教师能不断深化自身知识水平,加强教学的创造性和主动性,提升教学效率。

2、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应用信息技术能让足球教学变得方便起来。其具体表现在战术配合以及战术演示两个方面。信息技术不仅能让学生在操作上感受到“纸上谈兵”的乐趣,也能让足球练习变得逼真起来。由于足球教师与训练不可分割,因此经常要进行战术上的创造与创新,信息技术就是创新最好的工具,学生亲自试验往往有一定的局限性,多媒体可以将战术有效组合改造,增强动作幅度和方向的准确性,大大增强了创新的机会,理论上能更快速的整理新技术新战术。

同时,信息技术介入足球教学,有助于教学体制改革和形式化教育改革,不仅能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也能让学生更好的消化和获取相关知识,丰富学习内容的同时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在此基础上,信息技术也能开拓学生视野,让学生的求职欲望和学习动机更为强烈。传统教学时教师边讲边示范,学生很难直观感受到动作特点。而多媒体技术能创建好的适合学生发展的场景,引发学生注意,调动学生感官,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而教师示范往往会出现错误或者动作时瞬间完成的,学生总会觉得一闪而逝吗,随着教师年龄的增长,动作的准确性也会随之降低。采用信息技术以后,多媒体可以播放正确动作,并完成回放、重放、定格等程序,让学生的大脑中建立准确的动作影像。如,学生在学习比较复杂的动作时,没有清晰的概念,这给教学带来了很大难度。多媒体技术能将足球理论中声、形、色、结合起来,使运动技能具体化、形象化,为学生感知理解和记忆创造了良好条件,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获得更多的信息,准确地体会和建立相应的肌肉感觉,促进和加速运动条件反射的分化过程。

3、结束语

篇8

“三从一大”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理论形成阶段:20世纪60年代,借鉴大松博文中的训练精华,学习郭兴福教学法,我国体育界总结出了“从实战需要出发,从难、从严,大运动量训练”的“三从一大”训练原则.这一原则在当今一些竞技体育领域仍然发挥着作用.为许多竞技体育项目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二个阶段是“三从一大”训练原则重新审视阶段:本阶段的特点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对“三从一大”训练原则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重视教学与训练的质量和效率,注重高标准教学与训练的细节管理,能吃苦,敢拼搏的精神得到延续,结合实际,勇于创新得到充分体现,根据项目特点,从实战出发,科学合理的调整教学与训练的负荷结构.对教学训练过程各环节要素进行系统的规划.本文主要以“三从一大”训练原则的第二个阶段为抓手,结合校园足球教学训练实际情况进行客观分析.

2校园足球实施“三从一大”训练原则的理论基础

“三从一大”训练原则是中国竞技体育教学训练实践宝贵经验的高度总结,为校园足球的教学训练融入“三从一大”训练原则提供理论依据:

2.1校园足球的“从实战出发”理论

校园足球教学训练内容安排应始终贯彻从实战出发的原则,在教学训练过程中考虑到足球比赛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如比赛对手技战术特点、比赛的场地因素、天气因素、时差因素、裁判员制裁特点等情况进行针对性地教学训练.作为基础训练应该考虑到各种比赛条件下的训练“.从实战出发”强调不能因赛制的变化而不重视基础的大运动量的基础训练.对以赛“带”练及以赛“代”练的相关规律认识程度将决定教学训练的思路及境界.

2.2校园足球的“从难、从严”理论

“从难、从严”是校园足球在教学实施及管理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准则“.难度”原则是校园足球教练员在教学训练课设计和安排上根据教学对象进行合理安排的重要原则,避免揠苗助长.注重培养运动员吃苦耐劳、勇于战胜自我克服困难的拼搏精神“;严师出高徒”是我国许多优秀运动队伍的成功经验,校园足球教学训练的整个过程是对运动员的身体及心理进行全面刺激及教育的过程,应体现严格管理的要求.

2.3校园足球的“大运动量”理论

“大运动量”为校园足球在教学设计方面应遵循的强度及负荷提供了参考,为校园足球课时安排提供了借鉴.既要避免将“大运动量”片面认识为是苦练,是打“时间战”和“消耗战”.又要避免否定“苦”的作用,强调快乐.我们要将“从实战出发”这一核心理念与“大运动量”有机的结合起来.一味追求大运动量、高强度容易导致运动员的疲劳、厌倦甚至是受伤,从而降低运动员的运动寿命.一味的强调快乐,忽略了教学训练过程是一个艰苦的向人体极限挑战的过程,会导致运动员丢失了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奉献精神“.三从一大”训练原则于2002年底在足球界再度被启动,人们逐渐意识到中国足球落后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很好的贯彻‘三从一大’训练原则,练得不够多、练得不够苦、思想教育弱化”.

2.4校园足球实施“三从一大”训练原则的注意事项

校园足球在落实“三从一大”训练原则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应注意以下几点问题的认识:(1)校园足球的本质特征、现有水平与发展目标及趋势;(2)校园足球教学训练客观条件(器材、场地、师资、经费等);必要时克服困难,创造条件,保证教学训练质量.(3)校园足球应根据青少年教学训练的不同阶段(启蒙阶段;基本技能学习阶段;高水平运动训练阶段),合理制定教学训练目标、内容与负荷强度;(4)充分考虑校园足球所面对的教学训练对象的个性特点、实力层次与身体条件;做到因材施教,注重个性特点培养;(5)注重校园足球教学训练管理的体制、机制、模式;做到严要求,严管理;(6)校园足球校教学训练目标的成绩定位、竞赛模式、参赛因素;(7)校园足球教学训练现有的文化、社会、观念因素等.如果抛开这些实际内容的训练要素与影响因素、机械地落实“三从一大”训练原则,只能是把它绝对化、形式化与表面化,同时也不能理想化、想当然地实施.

3校园足球贯彻“三从一大”训练原则的具体分析

3.1“从实战出发”训练原则在校园足球教学中的应用

“从实战出发”训练原则应是校园足球教学中的指导核心,足球运动有着本质的特点,属于技能主导类同场对抗性项群,该类项目具有以下特点:强调团队集体智慧与技能相互协作的整体协作性;技战术运用的开放性;体现在体能、技能、战术、心理及智能等全方位的对抗性;具有复杂性和易变性的节奏性;同场竞技项群的基本规律的多变性;体现在能力及技战术运用的准确性.而且,运动员体能要求具有全面的身体素质,主要包括:专项力量素质(是对抗能力,专项速度、专项技术的基础)、专项速度素质、专项耐力素质(一般耐力和速度耐力)、专项灵敏素质、专项柔韧素质.校园足球在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等各个环节应结合校园足球运动项目的特点,从实战出发,多将学习的内容与实际的比赛紧密的结合,教会运动员在比赛中运用技术和战术的合理性.应根据各项影响因素,根据自身的培养目标以及客观定位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训练.

3.2从“难”训练原则在校园足球教学中的应用

校园足球的训练难度与竞赛水平息息相关,伴随着足球竞赛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足球运动员的技能要求越来越专项化,系统化.要求运动员在技能、体能、心理及智能方面得到全方位的发展.竞赛的日趋激烈和水平的不断提高,高水平赛事的增多和比赛成绩的极值化,这些都对训练提出了更难的要求“.难”应体现在足球运动项目规律的高质量针对性的训练“.难”应符合校园足球实战要求,加强技战术难度训练.这与运动员对足球比赛的阅读能力有很大关系..如何能实现预期目标,首要条件是在勇于创新的基础之上加强教学与实战紧密结合.其次是开放思想,敢于借鉴和实践,摒弃陋习,勇于创新开辟新路.刘翔的教练孙海平在教学训练方案的设计上充分体现了创新思想.他摒弃了传统冬训(准备期)常用的训练模式(年周期、月周期、长节奏、大运动量),取而代之的是超小训练周期、快节奏、多课次(适当减少每课次负荷量)、高强度的训练模式.并且,强调与比赛实践结合,以赛“带”练的模式得到充分发挥.使刘翔自冬训期间就一直保持较高的竞技状态,并且可以在一周内把竞技状态调整到最佳.在实际比赛中暴露出的问题,应对症下药,对问题进行系统剖析,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解决.所采取的手段应具有一定强度和效率,不应单纯强调大运动量,要体现高质量的训练,充分刺激队员的有机体,尽量避免在低效教学训练浪费时间.

3.3“从严”在校园足球教学中的应用

“从严”主要表现在教学训练的高标准和严要求,对校园足球教学的从严要从理念上和教学的细节上同时加强.主要从三个方面严格要求:一是从实战出发严格要求校园足球“专项”训练,注重基本技术的掌握,做到基本功要扎实,“步点、重心、球感”是足球运动的三大基础,校园足球运动员的技术教学应注意在这些方面结合实战进行创新思考.注意队员个性及特点的发挥,做到因材施教,允许运动员在符合技术原理与要领的基础上形成个人技术特点.结合实战需要,勇于创新.二是严格执行教学计划,注重教学内容完成的质量和效率.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运动员的青春期发育生理特点合理安排运动负荷,注重教学内容完成的效率.尽量避免低效率的“消耗”战.三是严格管理,我国优秀运动队的成功经验是严格管理出战斗力.严格管理体现在训练体系的建立、教练员的培养、竞赛体系的建立与管理等多个方面.

3.4“大运动量”在校园足球教学中的应用

“大运动量”训练应与校园足球运动员的实际情况进行客观的分析,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训练.结合校园足球参与群体的生理特征进行科学的指导训练.所采用的负荷并非越大越好,适宜的负荷,直接关系着运动能力的增长速率以及运动员能够达到的最好成绩.依据刺激-反应-适应规律,若持续性地给机体施加较大负荷,极易导致机体过早衰竭,无法达到预期成绩,并且最高成绩保持的时间较短.若对机体循序渐进地施加超负荷,由于机体对此种超负荷一直会产生非常良好的适应,可以达到运动员的最大潜能,最终获得较好的运动成绩,并且可以保持较长时间“.多课次”教学训练的核心问题就是“超强度恢复”.例如:如足球运动员每天总的移动距离为10000m,射门150次,传中球150次,头球100次,以90%的强度的训练计划.可以将它分为三次课完成:第一次课要求55次射门、头球35次、传中球50次、移动距离3000m,强度95%;第二次要求40次射门、头球35次、传中球50次、移动距离4000m,强度97%;第三次要求55次射门、头球30次、传中球50次、移动距离3000m,强度100%.各项指标都要在高强度对抗的情况下完成.这就很容易使运动员适应比赛实战的节奏.中国足球队之所以在比赛中技术变形、队形脱节,原因就是平时的体能训练达不到比赛时的强度,体能跟不上比赛节奏.大运动量应符合科学规律,采取积极谨慎的态度,注意运用已有的实际经验,加强科学研究和医务监督.大运动量训练的核心应该是使整个训练活动能够获得最佳的训练效益.

4结束语

篇9

中国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是我们构建中国特色艺术设计理念体系的宝库。很多公认的先进设计理念其实并非源起于西方,而是更早之前便在我们的各民族文化中熠熠生辉。庄子《齐物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明确提出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这种指导思想在中国古代园林规划设计中有着鲜明体现,而我们今天所倡导的绿色设计、可持续发展设计正是这种思想在当代艺术设计中的运用。再比如,“美善相兼”、“尽善尽美”是我国民间艺人一直秉承的审美观。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蒙古族刺绣艺术,不仅有着鲜明的色彩、明快的线条、活泼的针法,而且其应用范围也十分广泛,如蒙古包、门帘、毡子、服饰、荷包、碗袋、驼鞍、马鞍垫等等,含盖到蒙古族人住、穿、用、行的方方面面。正是艺术性(美)和实用性(善)的完美结合赋予了蒙古族刺绣蓬勃的生命力,对于现代主义设计中所探讨的形式与功能的关系,中国民间艺人早就有了深刻的阐释。由此可见,中国民族文化中蕴涵了丰富的设计思想,我们需要真正领悟并提炼出来,使之与当今时代背景吻合,进一步构建出科学系统的中国设计理念体系,这才是中国当代设计所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运用民族文化符号,打造个性化视觉风格

艺术设计服务于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大体可分为环境艺术设计、产品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这三类设计的社会功能都需要通过相应的物质形象来承载,因此视觉效果是任何艺术设计都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在全球化的时代,全球的艺术设计同台竞技,缺乏独特视觉风格的设计只会被淹没于信息海洋。中国艺术设计要一枝独秀,必须形成个性化的艺术设计风格。中国在五千年的历史文明进程中,积累下来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财富,这些极具民族特色的文化财富为艺术设计提供了个性化的表现形式和图式语言。根据文化结构的两层次说,民族文化可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物质文化是指为了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及其所表现的文化,如各民族的建筑、绘画、雕塑、工具、服饰等;精神文化是人类在从事物质文化基础生产上产生的一种人类所特有的意识形态,是人类各种意识观念形态的集合,如各民族的哲学思想、文学艺术、节日习俗、音乐舞蹈等,这些都是中国艺术设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中国当代艺术设计对民族文化的利用,最直观的方式就是对这些文化符号进行提炼和再创造,形成具有鲜明民族特征的视觉风格。就少数民族建筑来说,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域生态环境差异很大,同时各民族有着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因此民族建筑类型众多,各有特色,如苗族的吊脚楼、傣族的竹楼、蒙古族的蒙古包,哈尼族的蘑菇房、黎族的船形屋等等。在艺术设计中,设计师可以通过解构方法,从民族传统建筑中提取造型和材料等方面的符号元素,这些符号元素,不仅可以应用到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中,还可以应用到艺术设计的其他领域。精神文化同样能被提炼成具体的视觉符号运用到现代设计中,中国著名设计师陈绍华设计的申奥标志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标志形似一个打太极拳的人,采用了流畅的水墨笔触,五环如行云流水,神韵轻柔,极具太极神功。标志完美地融合了传统水墨文化和太极文化,既准确表达了奥运会的主题,其鲜明的中国风更是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三、凝聚民族情感,创造丰富的情感体验

地球村的形成把人们的消费区域扩大到了全球范围,激烈的竞争下单纯依靠物质功能已难以打动人心。正如人们选择“iPhone”、“香奈儿”不仅仅因为它们的物质价值,更看重的是它们所蕴含的某种文化意味上的象征符号。新的时代背景下人们以复杂情感替代纯粹功能的审美需求,而设计师们也在探索着将更多的人文关怀融入设计,注重用户的情感体验是二十一世纪设计界的大势所趋。民族文化积淀着民族的智慧,承载着民族的情感和追求。在艺术设计中,创造性地提炼和运用好民族文化的独特元素,不仅能形成极具个性的视觉风格,更能使人们直观清晰地体验到文化符号中蕴涵的深刻情感。“吉祥”是中国文化中一个延绵千年的永恒主题,它表达了世世代代中国人对于幸福美满的情感追求。中国人是一个重视感情却又含蓄内敛的民族,在感情表达上习惯于借物抒情,婉转间接地表露内心情感。蒙古族的烟荷包,其用途不仅仅是用来装烟,更重要的是用来传情。蒙古族以烟象征火,用烟荷包来表达红红火火的祝福;烟荷包上的刺绣图案也寓意不同,寿桃祝愿父母健康长寿,双喜花象征双喜临门;烟荷包上的飘带数量也寄予了美好情感,两根飘带送给老人代表长命百岁,三根飘带代表两人心心相印。中国吉祥文化数千年的积累形成了丰富的图形符号,通过暗喻、谐音以及象征等手法表情达意,如谐音“福”的蝠、谐音“禄”的鹿,寓意连年有余的莲花和鱼,寓意喜上眉梢喜鹊与梅花等等。作为已深深根植于中国人心中的精神信仰,中国吉祥文化的视觉表象及其内涵意象能够增加艺术设计的意境与深度,同时大大提升设计的情感价值。

四、传承民族精神,发挥文化教化功能

在西方文明体系下建构和主导的全球化,不仅表现为技术和经济层面的西方化,而且还包含着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和文化的扩张。中国文化如何在全球化的强势冲击下保持独立性和自主性,是一个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探索的时代话题。设计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它既承袭了传统文化的血统和基因,又具有创造新文化的历史使命。民族文化传统的内容为艺术设计提供养分的同时,也需要艺术设计努力去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美德,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中发挥文化的教化功能,这是艺术设计所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纵观历史,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民族文化都在培育民族的优秀精神品格方面起着其它方式难以替代的作用。比如关于人类的起源,在苗族古歌《枫木歌》中,吟唱到枫树干和枫树心生了蝴蝶妈妈,蝴蝶妈妈生蛋孵化出人类,这个起源神话反映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世界观。同时,在苗族文化中有着丰富的传统伦理思想。“坐在一块土,便是一家人”、“逢老要尊老,逢小要爱小”,这些世代相传的俗语充分体现出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等道德风尚。传统的民族文化中所包涵的积极、优秀的民族精神,是民族的脊梁,推动着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艺术设计作为文化的一种载体,其内在的主题思想和精神内涵,理应与民族精神和社会道德一致,否则艺术设计也就缺失了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山西民居室内装饰中有名的“炕围画”在美化室内环境的同时就兼具文化教育的重任,如以“桃园三结义”宣扬仁义,以“二十四孝图”宣扬孝悌,以梅、兰、竹、菊比拟君子品德,以“打柴、渔猎、耕田”劝勉子孙勤俭等等。大教育家孔子说过:“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可见把教育融于艺术之中是从古之圣贤便开始倡导的。在艺术设计中,适宜地传达出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品质,反映出中华民族积极的世界观、价值观,能够丰富设计的内涵、提升设计的品味,在传承文化的同时更履行着文化教化的重要使命。

五、结语

篇10

人体工程学,也称为人类工程学、人间工学或者工效学等。人体工程学主要由6大部分组成,即人体测量学、生物力学、劳动生理学、环境生理学、工程心理学、时间与工作研究。按照国际工效学会的定义,人体工程学是一门“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各种因素;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人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中以及休假时怎样统一考虑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的科学”。

2人体工程学在家具设计中的作用

在家具设计中,人体工程学的运用原理是使家具的设计能够满足消费者的生理、心理的特点及需求,因此,对于人体的测量就显得非常重要。人体工程学在家具设计中的主要作用有两点。

1)确定家具的最佳尺寸

人体工程学的主要内容是,通过测量大量的常规的使用者,来统计、推算目标人群的各个部位的基本尺寸、肢体活动范围以及生物力学等。这些数据都为家具的设计提供了可靠而又精确的设计指导。通过精密和科学的计算,就可以确定家具的最佳尺寸,达到用最少的材料让使用者得到最大满意度的使用舒适感。同时精确的尺寸,也便于家具大规模的定量生产。

2)为家具的整体组合提供依据

一般而言,整套家具的设计,都必须根据固定的空间来确定。通过人体工程学的测量获得的数据,可以精确地对整体家具的设计提供空间参数和设计要求,并综合考虑了人与环境之间,人与家具之间的和谐感。最后将整体的设计方案实施,就可以达到最佳的整体效果。

3家具设计中的人体工程学

家具设计中的人体工程学首先要关注的是,人与家具之间的关系,以及研究人的人体结构以及主要的系统组织等生理学知识。人体是骨骼系统、肌肉系统、消化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感觉系统等相互交叉、相互配合而组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在这些组织系统中,与家具的人体工程学紧密相关的主要是骨骼系统、肌肉系统、神经系统以及感觉系统等。骨骼是人体的支架,是家具人体工程学设计中尺寸与生物受力的基础。神经系统在家具的设计中决定了何种角度与受力的设计才不会对神经造成压迫和不适。感觉系统可以决定采用何种设计的方式以及材料的选择,根据使用者的人群特点,选用最佳的材料,便可以达到最优质的舒适度。

人体的基本动作是千差万别的,从坐、立、卧、蹲、跳、走等行动,都会产生不同的人体形态,并对身边的空间产生不同的要求。家具的人体工程学设计,必须要充分地考虑人体对于空间与舒适的需求,以此来设计人体在一种特定的姿态下,肌肉与骨骼的结构都能处于一种较为合理与放松的状态,以此来降低人体的整体体力的消耗,减少肌肉与骨骼的疲劳,从而增加家具的适用性和实用性。家具设计的基本要素是美观和实用。相对于传统的重视美观而言,现在舒适这个要素显得比美观更加重要。因为即使再漂亮的家具,如果使用起来不舒服,或者使用之后会对人体的肌肉或者脊椎造成损害,那么家具的实用性能将大大降低。人体工程学应用于家具设计中,讲究的是家具在设计的时必须要充分参考使用者的生理、心理特征,对此进行科学的实验,在大量数据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分析。同时,将使用者在使用家具过程中的各种姿势分解成姿势模型,通过计算生物力学的承受力来确定家具设计中应该加强或者减少的部位,让使用者使用时更加舒适,最后根据人的各种姿势的基准点来规范家具的基本尺寸。

具体来说,在家具设计中,一般柜子类、不带桌椅的讲台以及桌子的设计应该以人的立位基准点为准;坐位使用的家具,如写字台、餐桌、座椅等以坐位基准点为准;床、沙发床及榻等卧具以卧位基准点为准。如设计座椅高度时,以人的坐位(坐骨结节点)基准点为准进行测量和设计,高度为390~420mm,因为高度小于380mm,人的膝盖就会拱起引起不舒适的感觉,而且起立时显得困难;高度大于人体下肢长度500mm时,体压分散至大腿部分,使受压、下腿肿胀等。另外,座面的宽度、深度、倾斜度、靠背弯曲度都要充分考虑人体的尺度及各部位的活动规律。在柜类家具的深度设计、写字台的高度及容腿空间、床垫的弹性设计等方面也都要以人为主体,从人的生理需要出发。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如果使用的餐桌较高,而餐椅不够高,就不方便夹菜,有时还会污染了衣服袖口。如果使用的书桌太高,而椅子却过低时,就会使人形成趴伏的姿势,无形中又缩短了视距,时间长了,就很容易造成脊椎弯曲和眼睛的近视,因此,使用的家具一定要有明确的标准要求。正确的桌椅高度应该能使人在正坐时保持两个基本垂直:一是当两脚平放地面时,大腿与小腿能够基本垂直。这时,座面前沿不能对大腿下增面形成压迫,否则就容易使人产生腿麻的感觉;二是当两臂自然下垂时,上臂与小臂基本垂直,这时桌面高度应该刚好与小臂下平面接触,这样就可以使人保持正确的坐姿和书写姿式。沙发类尺寸,在国标的标准中有规定:单人沙发,座前宽应不小于480mm,如果小于此尺寸,人即使能勉强坐进去,也会感到非常拥挤。座面的深度应该在480~600mm,如果过深,人的小腿就无法自然下垂,腿肚将受到压迫;如果过浅,就会感觉坐不住。座面的高度应在360~420mm,过高,会感觉不舒适;过低,无论是坐下或者站起来都会感到困难。国家标准对家具的功能尺寸一般都有详细而具体的规定,但是对家具的外形尺寸却很少做出限制,因为这样,才预留了设计的空间,促使设计人员在满足功能尺寸的基本条件下尽情发挥自己的奇思构想,设计出造型不同、风格各异的作品,以此来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者需求。

4家具人体工程学设计的发展方向

1)个性化的设计趋势

由于人的个体存在差异,即便是通过人体工程学设计的家具,也很难满足所有人的需求,例如我国进口了很多俄罗斯的大巴车,其软座的设计,对于中国人而言坐起来并不舒服,那是因为这种座椅在设计时是以身高较高的俄罗斯人作为参考的。同样的道理,一款大规模生产的椅子,往往都是以假设的购买人群的统计数字作为人体工程学设计的基础,这样的设计往往无法满足某些存在个体化差异的人,因此,对于外来的发展趋势而言,除了大规模的定量生产外,小规模的个体定制设计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补充。毕竟对于追求高质量生活品质的人而言,价格就显得不是太重要了。

2)加强试制模式的研发

对于人体工程学在家具设计中的应用,试制车间和调试车间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以最直观的方式让设计师感受与体验出设计本身是否合理,并第一时间找出不合理的部位。现在欧美发达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民体格原型、一般是采取二维的人体模板,将来会有更先进的三维模板。而这些目前在我国都还是空白,亟需进行系统开发和数据的收集,以形成具有东方人体体格特点的人体模型。这对于我国人体工程学在家具中的实际运用,有着非常重大的推动作用。

3)采用新技术与新材料

每一次的家具产品创新,都基本与新材料的发明与应用息息相关。应用新的技术,为使用新的材料提供了更为广泛的形式。新的材料通过新的技术糅合在人体工程学中,为家具的设计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为使用者提供了更舒适、更有创意的产品。

4)按人群分类设计与销售

即便是在中国,广大的国土范围也孕育了南北不同体格的人,因此在设计时可以适当缩小范围。例如针对南方人的体格进行设计,或者针对北方人体格进行设计,可以让消费者有更大的选择空间,找到更适合自己体格的产品,以更大程度地满足人的需求。

5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