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增效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11 07:11: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减负增效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减负增效论文

篇1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减负增效”;原则;课堂改革;课外改革

一、优先拟定“减负增效”策略的实施原则

(1)简洁明了。教学过程当中,如果教学内容过多、教师所讲授的知识点过于繁杂,学生则难以对知识进行梳理,不能有效地在脑海中形成知识网络。所以,“减负增效”首先要做到的一点要求便是力求教学过程更加简单、直接,使学生一目了然。

(2)民主和谐。首先,教师应当了解自身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即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和规范者,应当从旁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引导和规范;其次,教师应当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并根据学生这些表现适当地对教学活动进行改变;最后,“为人师表”,教师的一举一动都是学生注视的焦点,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自身的语言、形体动作等向学生传达信息,获得学生的支持和配合。

(3)低耗高效。“减负增效”中“减负”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学生更加轻松地获得知识;二是减轻教师的负担,只有增加教学时间的有效性,不断地培养学生接收知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够减少教师在某些环节上的压力和工作量。

二、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实现课堂改革

1.科学备课

在备课阶段,教师应当对课堂时间进行合理安排,注重三个方面:

(1)合理选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教学设计时,应当注重言简意赅的原则,尽量以较为简洁的程序、易懂的例子等对知识进行阐释。

(2)合理规划教学进度。在时间上应当尽量围绕课堂45分钟来安排,既不能让课堂过于饱满,导致学生难以获得思维的发散机会,又不能使课堂出现空洞的情况。

(3)掌握课堂节奏。语文知识博大精深,需要学生保持较高兴致和活力进行钻研。而语文教学中也会涉及大量的相对枯燥的内容。因此,教师应当注重“张弛有度”的原则,合理规划课堂节奏,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之余获得放松并有序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2.优化课堂

中职生恰好处在青少年的转变阶段,对陌生事物的好奇心特别重。加之语文知识本就博大精深、富有内涵。因此在教学设计阶段,教师应当积极思考与教学内容相适应且又包含趣味的问题;在讲课之前先对学生提出问题,使学生能够开展一段课前讨论,优先活跃课堂气氛;继而,让学生带着这一系列的问题参与到教学中,以问题为工具,将知识进行分割,便于学生消化吸收;此外,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系列的动态情况,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具备相应的应变能力,提出一些能够对缓解学生情绪的问题,引导学生冷静下来在教材中寻找答案。

3.适用各种教学模式

(1)开展信息化教学。多媒体设备具有存储量大、音像结合、直观明了等特点,能够胜任语文知识的直观展现要求。此外,多媒体教学具备计算机技术“快速”“系统”“便捷”等特点,加上与互联网建立的连接,便于教师进行资料索引和设计借鉴,能够节省教师的备课和综合研究时间,减少教师的工作量。

(2)实践性教学。要鼓励学生到生活中去发现语文知识的趣味性和逻辑性,并利用自己所掌握的语文知识,处理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校应当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双方开展经常性的交流,探求语文教学和语文实践与日常生活结合的契机。

三、总结

总之,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实施“减负增效”策略,不仅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下人文主义思想和科学教育思想的融合结果,同时也是人们不断探知教育工作中各种因素和规律之后得出的科学总结。“减负增效”策略是教育改革下的一项重要措施,需要经过一段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广大教育参与者共同努力、坚持不懈才能够取得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国成,林新堤.中学课堂教学减负增效的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06(4).

篇2

一、备课,减负增效的前提

如何减负增效,我认为备课是一个前提条件。原来我在备课时只是在知识点的传授上下工夫:如何使学生易懂,如何使学生掌握,如何使学生领会,我考虑得较多,总之就是我教得太多。而在本学期的备课中,我更多地考虑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时的基础是什么,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又能掌握哪些学习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所用。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备课中,不仅要备学习内容,更要备学生的实际基础,找到他们的“最近发展区”。

二、课堂,减负增效的主阵地

记得今年的10月20日去泰州听课,省教研室原主任郑君威在讲话中具体分析了影响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几个因素:教学目标、组织、过程、方式和手段、评价。他认为,教学目标应全面、合理、恰当;教学内容组织取舍要得当,分量适中,有“数学味”;教学过程组织应关注新知生长有无依据,知识展开有无起伏,思想训练有无方法,技能训练是否到位;教学方式和手段选择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有利于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教学评价注意多样化,体现教学民主,有激励作用,评价要得体。如果我们的常态课也朝着这些目标每天前进那么一点点,那我们的课堂效率就会慢慢地提高。我在常态课上的减负增效的做法如下:注重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听、说、读、写、想等方面的能力,它们是数学课堂学习活动的前提和不可缺少的学习能力,也是提高数学课堂学习效率的保证。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听”就是学生首先要听课,同时也要听同学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课后的感受,这就需要有“听”的技能。对于倾听的这个技能的培养我和同年级的数学老师做过小课题的研究。起初就是发现学生坐在课堂上不会倾听,有的即使听了也没在脑海中留下痕迹,上课的效率非常低。学校也正好倡导老师在大课题的引领下可以合作做小课题的研究,我们就把倾听作为了研究课题。最初在课堂上我经常提的一个要求就是:“你听了没有?你能重复一下同学和老师说的话吗?”之后慢慢地细化,进而提高听的要求:一要专心,二要耐心,三要虚心。

“说”就是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对数学中的概念能够做出解释,与同学之间进行讨论,向老师提出问题,使得自己的见解和提出的问题易于被别人理解。老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有话可说,有话敢说。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思维的发展。

“读”就是学生的阅读能力,从某种层面上讲,也是为今后“说”的技能打基础。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和课外资料,既丰富了知识面,又养成了自学的习惯,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性。

“写”分成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学生对新课自行探究的过程中写的一些不成熟的方法和理解,第二层次是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具体运用到学习活动中去,是学生学习知识、巩固知识的重要途径。例如学习了数学内容后,可以让学生写数学小论文。“写”的能力,直接影响他们对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决定着他们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想”就是要发挥学生思维的“自由想象”。例如:我在讲完“圆”后,提出“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让学生充分发挥自由想象,在想象中去感受、体验,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在想象中对所学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我要在课堂教学中尽量为学生创造有利于形成听、说、读、写、想能力的条件,并不断摸索培养的规律和方法,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三、作业,减负增效的保障

作业是检验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但作业不应该是强加给学生的负担,而应该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种自觉的学习需要,但由于以前我们对“知识巩固”与“技能强化”过于偏重,导致学生作业应试的色彩太浓,就是单纯地为了把技能训练扎实,把教材习题,补充习题和练习册习题题题练,反复练。以前的这种作业布置的方式与现在减负增效的教育理念不相符合的,因此我们要重新设计作业,使它更为“人本化”,我有以下做法。

1.作业简约。在相当长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布置机械重复的作业,试图在多次强化中让学生掌握知识。长此以往,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因此学生的数学作业不能单纯地用数量的多少,时间的长短来衡量,必须考虑作业的质量。布置课外作业时,我力求少中取胜,不搞“题海”战术,不搞重复练习,努力做到一类不做多题,一题不做数遍。为此我买来了很多参考书籍,自己深入“题海”,从中精选数学题,为学生提供有效的作业资源,以此来确保作业的质量,从而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提高学习效率。

2.作业实效。在数学作业的设计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做”一些联系生活实际的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展示自己的能力。如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一课后,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找出家中的长方体,量出相关数据并计算出它的表面积。学生在亲手实践中灵活运用了知识,发展了能力。

篇3

1 减负增效,数学作业要注重学生的差异性

1.1 作业题要典型,作业量要适中

布置作业前首先要明确布置作业的目的:为什么要设计和布置这些作业?这些作业能否真实有效的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布置的作业必须与当天所授课的教学内容一致,这样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才可以最大程度地对当天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和掌握,才能及时有效地对当天的内容进行巩固和提高.布置作业前还要先做一遍题,一方面是估计学生完成作业需要花的时间,另一方面是熟悉习题的难易程度以及各自的内在联系,便于将习题分类,这样避免当天作业中同一知识点的重复,同时预见作业中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布置作业时作适当的提示或讲课时适当的暗示.

布置的作业量不能太大,才能使学生以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在短时间内去完成,既尽可能提高作业质量,又可以为学生腾出了更多的时间,使学生有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回味.控制作业量,要本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及时关注学生的精神状态,合理安排作业量.对高中学生来说,因为课程很多元化,不仅要学好数学,还有其他各科的功课,所以数学课外作业量要适中.

1.2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作业要分层次

分层次的布置作业有着诸多的优越性,既能让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吃得饱”,又能让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吃得了”.这样既巩固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又不加重学生的作业负担.根据每个学生的能力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编排时由易及难,层层递进.具体做法是:

1.2.1 设计一题多问

设问的梯度由易到难,使学生踏着阶梯一步一步探索,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尝试,激发学生的潜能.从教学效果的角度看,一题多问可以帮助学生发掘问题的各个方面,达到深层次认识问题的本质,从而培养思维的深刻性.作业的梯度要注意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从完成作业中体验成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避免产生厌学的心理.比如我们在基础性的作业中不宜有难度,每个学生都可以完成,只要求实现新知识的达成;拓展性作业可以增加一点难度,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努力完成,可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

1.2.2 设计分层次题组

在教完一个概念、一节课后,学生要通过做练习来巩固和提高,因此课后布置多层次习题是分层次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课后作业一刀切,往往使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吃不饱”,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吃不消”.因此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A组是基础性作业,B组以基础性为主,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 C组是基础性作业和有一定灵活、综合性的题目.布置作业要精心安排,一般学生在20至30分钟内完成,如在必修四“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的教学中,布置如下三个层次的作业供各层次学生选择:

分层次布置作业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并由学生选择适应自己的作业题组,克服了一刀切的做法,使每个学生都以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在短时间内去完成,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也没有过大的压力,可以减少抄袭作业的现象,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设计探究性作业,使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得到充分的发展.即便对学有余力的学生,也要求基础题必做,夯实双基是必备的.

2 减负增效,数学作业要注重形式的多样化

伴随着新课程的深人,数学作业的设计也需要创新,继承和发扬传统数学作业的优点,抛弃其难、繁、偏、旧的弊端,以学生发展为目的,设计形式多样、接近生活的数学作业.这样既能对所学知识有个很好的复习作用,又提高了学生做作业的兴趣.优秀的数学小报还可在班级里展出,这样势必会让学生享受到不同的满足感.

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认为:“一个有责任心的教师与其穷于应付烦琐的数学内容和过量的题目,还不如适当选择某些有意义但又不太复杂的题目去帮助学生发掘题目的各个方面,在指导学生解题过程中,提高他们的才智与推理能力.”减负增效型作业就是要充分体现作业的趣味性、自主性、实践性、合作性和开放性.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来决定要不要布置作业,该布置多少,布置什么样的作业,决不能是一成不变的老一套.既要有口头的,又要有书面的;既要有只需学生观察、思考、讨论的,又要有需要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既要有知识的识记、运用,又要有能力的训练、培养.

2.1 设计实践性作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比如实践调查、数学实验、数学小报、数学小论文、小课题研究等,借助这些途径让学生增长见识,将数学与生活,数学与科技、数学与体育等联系起来,学生通过合作完成作业,培养其创新能力和与人合作的能力.例如在必修一“函数”的教学中可以布置课后作业:

(1)通过小组合作,你们能否通过信息技术,阅读书籍等方式搜集有关函数的话题:函数产生的社会背景,函数概念发展的历史过程,函数符号的故事,数学家与函数?

(2)你能否利用数学画图软件如几何画板, mathematics等作出一些你感兴趣的函数图象,然后谈谈你对函数有些什么认识?

2.2 设计研究性作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为学生提供与学习内容紧密相关的研究课题,学生带着问题,边学习,边研究,提高了数学学习的层次,把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同学交流、共享,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念,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也得到了培养.例如必修3“统计”的教学前我们可以为学生提供下面一份作业:

研究性作业主要功能之一是让学生学会搜集信息、处理数据、制作图表、分析原因、推出结论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学会使用数学语言表达和交流,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创新的精神和合作交流意识.

2.3 设计开放性作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减负增效型数学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应以让学生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为目的,以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为中心,引导学生会思考,善思考,巧思考,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学会创新.例如在必修四“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作业:

3 减负增效,作业评价还需要教师的认真对待

数学作业的评价是新课程理念下有效数学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教师对学生作业的评价是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手段之一.以往批改学生的数学作业,通常以答题正、误为标准,教师用“√”、“×”来评价学生的作业,但这种评价方式不能反映出学生解题的思路、方法、习惯、能力、品质等.那么如何进一步改变批阅学生的数学作业呢?实践中我们作了以下三点改变:

(1)用“”、“”、“?”或写评语等来代替“×”、“√”.

(2)改变作业由教师一个人评判为教师批改、学生互批、学生讲评交流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互相批作业,互相改错,纠错,也可让学生对有争议的问题答案和解题过程各抒己见,争辩中思辩,以达到正本清源,这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评价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对一些暂时悬而未决的问题,可让学生贴在教室后墙上,长期关注,征集解题高手,对培养学习尖子生颇有益处,这样的作业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新性、拓展性,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控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篇4

一、改进书本作业形式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精心设计各种贴近儿童生活,具有很强时代性、应用性的作业。在既达到作业练习目的的同时,又体现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

例如我在上四年级《统计》时,让同学们自己去统计全校各个班级,男女生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并统计人数。画出统计图后,大家在一起讨论每个班级喜欢的运动项目有什么不同,相同的班级男女生爱好又有什么不同。而不仅仅是告诉大家怎么画图,通过这样的形式,学生们不仅掌握复式统计图与单式统计图的区别,大家又非常有兴趣的参与到数学生活中。

二、挖掘现实生活资源

小学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学生生活经验是否丰富,将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因此,在教学时,我们要借助他们头脑中已经积累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去学会思考数学问题,从而强化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这样的作业学生乐于接受,也完成得较好。

例如学生在学习了《认识钟表》一课后,虽然能认识一些时刻,但还缺乏时间观念,在教学中,发现了“我晚上睡觉是5时”等令人啼笑皆非的笑话。我们认为要建立起学生的时间观念,必须让学生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去体会,去学习。因此,我们设计了一个作业:快乐的星期天,让孩子们将一天的活动时间记录了下来。在反馈时,我们看到了孩子们认真、细致地记录。

三、丰富作业形式

1、生动的情境式作业。学生对于内容枯燥、形式单调的作业感到乏味。因此,我们可以给一些枯燥的作业创设一定的情境,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设定一些与生活有关有趣的情境,让学生们在这些有趣的情境中去完成作业。如复习完“计量单位”知识后可以设计这样一道填空题:

今天早上7( ),小明从2( )长的床上起来,用了3( )很快刷完了牙,洗好了脸,吃了大约200( )的早饭。就背起2( )重的书包,飞快地向400( )以外的学校跑去。路上碰上了体重55( )的小胖子方方,和他一起到了学校。

2、有趣的游戏式作业。游戏是一直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将所学的知识寓含于游戏中,可以提高学生作业的积极性。如教学完乘法口诀后,可以设计“对口令”的游戏,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玩。再比如教学完“可能性”这一课后,可以设计如“猜球”、“猜硬币”等游戏作业,课后相互之间玩一玩。

3、丰富的调查式作业。所谓调查式作业,主要指通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用数学的眼光来分析调查所得资料,从而进一步认识我们的周围世界,提出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建议性的方案或作业。例如在学完《统计》后,可以让学生到实际生活中,去统计某一时段公路上各种车辆通过的实际情况。再比如在学习《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之前,布置学生去调查、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然后再到课堂上来交流。

在这些调查式的实践作业中,学生求真、求实,回归生活的“大课堂”经过自己的调查研究、计算比较,分析概括,既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而且富有生活的时代气息。

4、生动的操作性实践作业。小学生的思维往往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还不具备完全依靠推理等纯抽象的方法获取知识的能力,对于学习一些抽象的规律性的数学知识,教师应借助必要的操作活动。比如在教学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后,让学生动手做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物体。再比如去动手量一量生活中具体的长方体物体的长、宽、高或正方体物体的棱长,然后算一算它们的表面积。

在这样的操作中除了起到丰富学生感知的作用外,它更是探究、发现规律性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它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得到的现象、实物、数据,并进行分析、推理、判断或计算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全面性的长期式作业

⑴写数学周记。让学生把平时观察到的身边的数学知识、学习中发现的数学规律、解题中的新方法、某些运算法则、公式的新的推导方法、对某个知识点产生的疑问等及时记录分析,定期(一周)互相作一次交流,互相评价。⑵写数学小论文。例如,在学习了比例尺知识后,结合学校校园建设的实际,提供给学生一些材料:学校自由活动区的占地面积为210平方米。其中可以有一个周长为31.4米的绿色花圃,以及其他一些活动设施。让学生利用几天时间,设计一项实际应用的小论文。有的学习小组通过调查,写了一份调查报告:关于210平方米新活动区域的设计图。其中仅是地面的测量、所用材料、价格等就用了许多设想,调查了许多信息。

篇5

【摘 要】实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分层次的作业设计;生活情景中的“实践性活动作业”“开放性作业”。

关键词 个性化作业设计;分层次的作业设计;

1.问题提出的背景:

在传统的化学教学中,几乎全是书面作业,以教辅上的练习,各类考试的试题作为作业。且要求的水平整齐划一,无法适应不同学习能力学生的学习需要。作业的趣味性、探究性、挑战性不足,难以引起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仅仅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忽视倡导同伴间的合作交流;再者,在“初高中衔接”的作业设计出现了断层,以致于刚进入高中的学生无法适应高中的习题难度,出现了厌学的情况。如今的学生普遍存在动手能力差,创造力低下,而化学又是一门实验学科,一直以来,少有要求动手实践,调查,讨论,查阅资料来完成的作业。

2.中学化学个性化作业设计的理论基础

“中学化学个性化作业的设计”遵循中学生发展目标和化学现行教学大纲及化学课程标准要求,对学生在高中的学习的各个阶段进行目标定位,能力递增层次、程度、侧重点进行研究,创建一个具有共性又有个性的优化作业体系。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完成个性化作业,实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通过不同类型的作业模式,训练学生理解化学知识形成的过程,探究规律,懂得获取化学知识的方法,激发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具有学习化学知识的强烈欲望。

3.个性化作业设计的具体做法

基于教学内容而设计的个性化作业的合理定位。作业须与教材互相融合,与该学习阶段的教学要求,教学目标相适应。考虑学生的因素,习题的难度设计要符合各个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水平,容易题、中档题、稍难题的比例要合理,有合理的梯度,在设计难题时要适当的搭一些“台阶”让学生可以攀登,使学生通过做作业后有明显的成就感、对学习化学更有信心、对化学学科更有兴趣。

3.1研究分层次的作业设计,在初高中衔接,新课的传授,预习,复习,阶段性考试等各个不同环境下,对各个梯度的学生的影响及其作用。依据“布鲁姆的分类思想,指导原则和编制方法教育目标分类法”,根据解答问题是所涉及的认知操作,将作业分为知道,领会或学会,应用,综合运用和创新等层次。参照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体系把个性化作业分为不同的层次。(见表1)

3.2由于不同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水平的差异性,作业的设计应有选择性,难题的设计符合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依据该理论,难题的难度应是学生通过努力可以完成的,即通过学生已有知识的提取、分析、综合,可以进行解答并获得结果。例如:在学习必修1的《氧化还原》一节后,设计了三种不同梯度的作业习题:

这三题巩固了“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比较”的知识点,难度不同,适合不同程度的学生。

3.3让置于生活情景中的“实践性活动作业”“开放性作业”在教学中的合理应用。实践性作业通过学生动手动脑的亲身操作,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以及克服困难,自主探究,主动参与的精神。高中化学教材中出现的一些课外实践活动作业。例如,用泡沫塑料或萝卜制作S、Px、Py、Pz电子云模型;观察家中烧开水壶中的水垢色态,判断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铁还是碳酸钙,并尝试用食醋洗;还有水果电池,叶脉书签等。同时引导学生关注食品中的化学,陶瓷中的化学,生态环境中化学等。并指导学生做好实验报告,在班级交流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发现,反思,心得等。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实验体会,创新借助微信,微博平台。并撰写研究性报告,小论文,问题答辩,办化学小报等,增强学生动手能力,收集信息的能力,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及科技发展的联系。

“教者有心,学者得益。”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对它设计的优化,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减负空间,丰富课余生活,发展独特个性.让中学化学个性化作业变得新鲜有趣,学生乐于接受,真正达到了减负增效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吴俊明.进一步研究和搞好练习设计的几点思考[J].化学教学,2014.(2)

[2]王云生.王云生的中学化学教学主张[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10

篇6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减负增效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2-0143-01英语作为一门工具学科日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与重视,这对我们培养学生良好积极的学习动机与提高语言素质大大有益。然而在由低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过程中,总有一批学生会由于各种因素而产生心理负担、出现厌学情绪,并由此导致群体学习中的两极分化。下面结合自身实践,谈一谈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一些做法。

1.优化课堂结构,向课堂40分钟要效益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把课堂效率最大化,提高40分钟的教学质量,是教师要认真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1.1合理安排教学环节,精心设计教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培养能力。注意新课的巧妙、自然导入,让学生尽快进入最佳状态,轻松自如地复习旧知识,学到新知识。教学环节设计要环环相扣,条理清晰,使学生紧跟教师上课的思路,步步深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教法设计上要多采用情景教学和启发性的提问如:"Why…? ""How…?""What do you think?""What do you know about…?""How do you know…?"等,这些问题使学生深入思考,同时能诱导学生有条理地进行连续表达。

1.2使用直观教具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实物、图片、幻灯、录音机、多媒体是一般学校都具备的,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来选择、制作、使用,以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形象、直观,从而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

2.重视情感意识,培养学习兴趣

英语学习的效果除了涉及一些客观因素外,还涉及学习者本身的情感因素。教学中,情感因素起着促进或阻碍的作用。在英语课堂内外尝试进行情感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2.1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不愿学英语,关键是他们对英语的兴趣不浓。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克服困难的一种内在的心理因素,是学习知识的动力。许多学生对他所学的东西一旦有了兴趣,就会不知疲倦,越学越爱学。如果说一堂呆板枯燥的课对学生而言是一种痛苦的精神折磨,那么一堂生动活泼的课对学生来说就是一种愉快的享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使用幽默的语言组织教学,或者随时利用或设计一些游戏进行语言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娱乐过程中掌握所学内容。

2.2要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在英语学习上,我们的学生一旦有了深刻的价值认识,同样也可以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对待英语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其承受能力也就大大增加。我们可以举办英语角、英语专栏,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收集一些小故事、成语、笑话等进行改编,有目的地让其参加游戏、创作等,培养学生坚韧的学习意志和强烈的参与意识,从而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2.3重视情感教育,密切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前提。融洽的师生关系能激发学生对教师言行的认同效应,从而激发学生接受教学的热情。要知道,对于学生来说,"负担"不只是课业之"负担",更有学习心理之"负担"。在课堂上我们要关心、爱护并尊重每一个学生,如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的反应不是简单的对或错,是或否的评价,而是让学生从中获得信息,享受学习的乐趣。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向往、自信、兴趣等正心理效应,赢得学生的"一见钟情",为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积极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改进评价机制,及时肯定激励学生

评价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对学生学习成效的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所进行的整体价值判断,及时恰当的评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3.1采用"三结合"进行评价。"三结全"即把平时考查与定期测试结合起来,把知识性测试与智能性测试结合起来,把终结性测试与过程性测试结合起来,以对学生做出较全面的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同时要注意成功体验的迁移,有的学生也许英语成绩不太好,但是其他方面有专长。我们有意识地让其发挥专长并进行适当的鼓励,能够提高自己的亲和力,促进其在英语学习中得到发展。

3.1采取激励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应重视形成性评价对学生英语语言学习的激励作用,通过考查、观察和与学生交流等形式,对学生的书面作业、口头问答、演讲、朗诵等课内外学习表现、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合作精神等作出客观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感、习惯和态度等方面的评价可采用宽松的、带有激励性的和开放式的描述性语言,使评价有益于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形成学生继续进步的动力。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意识,树立服务意识,围绕英语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实际,学生需要什么我们教什么,学生希望我们怎么教我们就怎么教。充分挖掘各种教学手段,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学生的语言实际,降低学生对抽象的语言材料的认知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达到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目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对学生的学习心理有充分的认识,处处为学生着想,才能保持学生学英语的热情,才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从而达到继续顺利地推进素质教育的目的。唯有这样,我们才能看到"轻舟可过万重山"的教育奇观。参考文献

[1]梁德全 《小学英语游戏教学研究与实践》广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

篇7

论文关键词:把好教材关,打造高效的地理课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和减负增效的不断推进,人们越来越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造“有效、有用、有趣”的地理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让学生轻松快乐的学习,从容的应对考试,是现在高中地理教学追求的基本目标之一。为此,笔者在积极响应打造高效课堂的实践活动中,认识到正确把握地理教材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

一、研读新课标及教学大纲,全面吃透教材

江苏省从2005年进入新课程改革并开始使用新课程标准教材。新教材的内容、形式和以往旧教材比较都有很大变化,为了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考虑地区差异和学生特点,以新课程标准为核心,教材版本呈现多元化,目前,主要有人教版、湘教版、中图社和鲁教版四种教材。面对纷繁复杂的多种教材,教师要学会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这就是说我们要利用教材去服务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使教科书成为教师创造性教学和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资源,所以正确认识教材的前提是应该解读新课标,理解教学大纲。

教师在课前反复研读新课程标准,认真揣摩教材编者的真正意图,这样不至于拿到教材就陷入到对知识点的片面理解中去,在课堂教学中拥有全局观念。面对各种版本的教材,选取富有代表性的素材,优化、活化教材。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依据课程标准,灵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开展教学活动,是用教材不是教教材教师观念的转变是关键。教学中教师要更多地分析地区特点,学生特点,灵活地处理教材,使学科知识结构和学生心理逻辑结构更好地耦合,重新建构新的学科结构,帮助学生在结构中把握基础知识和能力培养。

二、正确把握教学重难点,做到深入浅出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获得知识有两个来源:一是教材,二是教师。教材上的学科知识是以一次性、平面化的形式呈现的,他不是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进行解释的,也不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境的变化进行演绎的。高中地理教学中有很多重要的地理现象、地理过程、地理原理以及地理规律是比较抽象的,看不见也摸不着。这就需要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对教材提供的学科知识进行多重解释小论文。

评价一节课的好坏,其中一项重要的指标就是对重难点的把握和处理,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材重难点内容要有比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利用一切技术手段和创设一系列教学情境来突破。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教育论文,化静态为动态。如在讲“全球气候变化”一节中讲到目前全球气候变暖时,可以举例说明,如南极企鹅数量的减少,让大家思考企鹅数量减少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太平洋岛国图瓦卢面临灭顶之灾,举国搬迁,是什么原因等。通过举例,使学生热情高涨,讨论热烈,变枯燥的理论知识为鲜活的现实问题,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笔者认为,教师在工作之后,应该继续学习地理学科知识、了解地理学科的前沿动态,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教师在学科知识上固然要有深度,这并不是要求教师在学科知识的内容上要精深,而是要求教师对学科知识的理解要深刻。我们对教材理解的越深刻,就越是刻意帮助学生学习,越能让学生学的有趣,越能让他们掌握地理知识。

三、重视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在“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提出:“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特别是近年来高考试题开始出现探究型试题,这就要求我们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绝不能满足于把知识点内容讲明白,而是要重视过程和方法,正确理解教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课堂教学中主体作用的发挥是通过学生参与的主体活动来实现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全心投入,并体会探究的幸福和乐趣。为此,地理课堂教学要重视过程和方法,让每个环节成为学生围绕目标积极探索、思考的自主探究活动,教师应尽量多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较多的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做到“学生能独立思考的,教师不揭示;学生能独立操作的,教师不替代;学生能独立解决的,教师不示范。”真正让学生乐于主动学习,善于探究学习,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总之,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思考,根据实际情况灵活使用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对教材进行充分挖掘,真正做到客观地认知教材,科学地运用教材,艺术地处理教材,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地理课堂品质。

篇8

继续发扬团体合作精神,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深入课堂教学进行研究。加强对学生的了解与沟通,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推进小组合作教学。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1初三物理备课组工作计划,供大家参考。

初三物理备课组工作计划1一、指导思想:

以教务处和教研组工作计划为指导,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学习成就感和自信心,培养他们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任务是中考复习。复习的重点和难点是力学和电学两大部分。力学的重点是压强、浮力、杠杆、机械效率。而且出题的综合性较强,与前面学过的力的平衡等知识联系密切。电学的重点是欧姆定律、电功率。它们的综合题又是电学考试的难点。学生对于画等效电路图的问题总是理解不好,造成失误。

声学、热学、光学中,热量的计算和光学做图是考试常出的考点。为了赢得中考的胜利,必须充分利用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辅导后进生的同时,要加强优生的辅导,力求奥赛、中考双丰收。

三、学生情况分析:

初中物理教学分两年,初二教学主要是声学、光学、热学的部分内容、电学,这些内容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占三分之二的比例,非常重要,可是,初二时每个教师所教班级比较多,分层辅导不能落实,两级分化较严重;到了初三的力学,由于概念比较抽象,学生感觉理解起来很吃力,学习起来比较困难。要使学生熟悉初中物理的这些基本知识,掌握新课改需要的各种技能,复习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

四、教学目标:

1、狠抓“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培养。

“知识和技能”是教学的重点内容。概念和规律则是物理教学的重中之重。只有理解了基本概念,掌握好基本规律,才能去解释一些物理现象和解决实际的物理问题,而对概念的复习不能死记硬背。我们应该引导学生着重去理解。

2、重视过程和方法的`复习。

在新课标理念中,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所获得的知识、技能有着同等重要的位置,正所谓“鱼”与“渔”的关系。我们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使学生逐渐学会积极主动地自主获取知识,并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

3、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的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教学生做人,做有爱心的人,有科学意识的人,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4、熟悉常见的中考题型和解题技巧。

5、升学考试中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总体成绩,更要提高学生的优秀率

五、主要措施:

1、组内教师团结协作,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

2、以学生为主体,坚持讲练结合的教学模式,课堂要求师生互动;

3、关注热点问题,把握考试动态

4、加强对学困生的个别辅导,课堂上提出明确的复习任务;

5、研究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6、多渠道收集中考信息,加强复习的针对性;

六、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周入学考试第一轮复习(以考纲为主,结合《株洲中考》):机械能及其转化

第二周热和能

第三周热和能、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第四周能源、声学

第五周物态变化检测

第六周光现象

第七周透镜及应用光学检测

第八周电路、电流、电压、电阻

第九周欧姆定律

第十周欧姆定律及检测

第十一周电功、电功率

第十二周电与磁信息的传递电学检测

第十三、十四周第二轮复习(专题复习)

第十五、十六周第三轮复习(综合考练)

第十七周中考

第一轮复习以课本为主,根据《株洲中考》的安排进行复习,夯实基础。复习过程中,主要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基本概念,熟悉基本的公式、定律等。每个章节要完成适当的练习题,每单元复习后要进行单元检测,习题全部由备课组教师商定。

第二轮复习,主要进行以专题为引导的能力提升。这一轮复习注重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有针对性的突出重点、难点、考点,练习题以近几年中考试题为主,同时备课组每位老师出一套模拟试题,内容和形式直指中考。同时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查漏补缺,再进行有针对性的补救。

第三轮复习,主要是考练,提升解题能力。

初三物理备课组工作计划2一、基本情况

本组共有3位教师,2位中年教师、1位青年教师,充满活力,初三有6个班,教师的变动大,应尽快让师生相互磨合,力求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二、工作重点

1、学习物理课程标准,做好新课程培训工作

雨花区实施新课改,新课标已有二年,如何进一步认真学习和钻研学科课程标准及新教材,组织教师参加培训活动,对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反思与调整,力求突破课改中的重点与难点成为教师教学的关键。

2、落实集体备课,抓好教学常规

组织有关学习活动,多研究“常规课”,探索新教法,每一课都共同商量、探讨、力求更好,同时备课组成员相互督促,相互促进,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提高课堂效益。研究新学法,将如何引导学生改善学习方式,促进学习多元化为研究重点,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3、搞好初三的3次月考和期中、期末考试工作。

日常教学中提倡教师采用课前5分钟测试法,以考促学,同时做好期中、期末考试及月考的组织、阅卷、分数统计和阅卷分析等有关工作。

4、加强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

本学期继续加强省级教学科研课题《现代教育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整合》的研究,进一步完善研究内容,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推广研究成果。

三、主要活动

1、加强理论学习,研究新教材的教法与学法。

2、开展相互听课活动,并及时评课。

3、积极撰写论文,教学反思,逐步加强自身建设与成长。

4、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

5、积极开展教学兴趣活动,认真组织初三的学生参加雨花区的学科竞赛活动,为下一期初三的学生参加长沙市初中物理知识竞赛做准备。

6、加强集体备课活动,提倡教师备好教案和学案,上活课,上好课,加强课后的辅导工作和作业批改。

初三物理备课组工作计划3活动思路:

备课组本学期主要以完成学科总复习的教学工作为重点,以提高备课组的备课质量为中心,加强集体备课教研活动,形成良好的备课组教研活动氛围,认真学习和钻研课标、考纲及--年中考学科考试说明,深入研讨和把脉--年中考方向,精心设计和上好每堂复习课,努力提高复习课的教学质量,力求在今年的中考有所突破。

活动内容:

1、突出双基,紧扣教材,按教学课程标准要求和备课组制定的教学进度,认真完成本学期学科教学任务。

2、从教学实际出发,转变教学观念,把握教学策略和要求,认真研读和钻研《课程标准》、《教学常规管理暂行条例》和中考考纲及试题,加强集体备课和研讨活动,互相学习,共同探讨,取长补短。

3、按学校统一部署及教研组要求,围绕课程改革,积极参与教研组开展的教研课题活动,根据学科的特点,加强学科实验和科学探究等教学,围绕课程改革,努力把“科学探究”、“实验探究”、“素质教育”、“美育教学”、“环保教育”、“节能意识”等新课标理念渗透于物理教学之中,培养学生树立“STS”和“爱国主义”思想。

4、积极配合年段,在平时的教学或课外活动过程中继续开展“学科兴趣小组活动”和“学科扶差”辅导工作。

具体措施:

1、研究、分析、跟踪年段提高班和平行班学生的学业情况,把握住“尖子生的发展、中等生的优化、学困生的预防”原则,摒弃“一刀切,起步走”的教学模式,根据本年段学生的实际,在总复习教学过程中,坚持因材施教、分类教学的原则,做到有的放矢。

2、发扬集体力量,加强集体备课教研活动,提高备课质量,坚持每周一次备课组教研活动,进行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探索和研讨,通过“说”、“听”、“议”、“评”等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不断提高备课组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

3、按学校要求,备课组每位老师每学年力求开设一节公开课(课题、课型、时间、班级以科任老师向教研组报名为准)。

4、配合年段抓好学科兴趣小组活动和扶差工作,除科任老师在平时教学中给予个别拔尖、辅导外,备课组每周拟定1~2次的集体辅导,组员共同轮流承担责任辅导,做到有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活动对象、活动内容及指导老师。

5、开展“一帮一”活动,通过互相听、说、议、评等途径,互帮互学,达到优势互补、互通信息和资源共享。

6、配合学校、年段做好本届初中毕业班的各项常规工作;

配合学校和教研组做好学科实验技能考查和各项教学常规的检查工作。

初三物理备课组工作计划4一、指导思想

以“减负增效”为指导思想,紧紧以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教法、学法研究和落实教学为抓手,强化集体备课、作业批改等细节管理,发挥备课组集体力量.

二、工作目标及措施

1、提高理论水平,重学习

(1)继续学习新课标,要把握好课程标准中总目标,认真研究考纲和中考说明,对于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要有合理的安排,内容与要求要熟悉。加快形成新观念,切实体现“减负增效”,改变满堂灌的现象。

(2)深入研读考纲,把握好每一个知识点的标准,做到准确无误。认真研究考纲里的例题和习题,有针对性地加强训练并结合我校学生实际。进一步组织教师学习和研究教材,认真研究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一定要把握好教学的广度和深度。注意精选习题,提高学习效率。

(3)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想办法杜绝学生抄袭现象,开展优秀作业本展示、学习方法交流活动。

2、减负,重作业

(1)改进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提高设计作业的能力。以课程标准和教材为依据,注意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结合学生和社会实际,设计出相关的作业,提高学生作业的兴趣。精选学生作业。要求学生做的作业,教师首先要做一遍。作业形式要多样化。书面作业与口头作业、操作作业、实践作业相结合。在基础性作业的基础上,实行分层作业。加强作业的针对性。指导学生作业方法。精选精编作业,控制学生作业量,教师认真细致选择学生练习,精心准备双休日家作。

(2)认真批改作业。力争做到“基本作业、全批全改;重点作业,精批细改;学困学生、面批面改”。认真做好单元检测工作,认真研究近两年的中考试卷,结合我校学生实际,出好试卷,试卷要体现基础性,有较强的针对性。考试检测规范有序,成绩质量分析及时到位,对考试尝试进行更深入的分析,从而诊断教学,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3)改进对学生的辅导方式。及时批改学生作业,对学有困难的学生面批。批改学生作业,有批有改。要给学生适度的鼓励,采用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评价语言。发现教学问题,在下节课改进教学。及时归纳出作业的共性问题,集体讲解。针对个性问题,要进行个别辅导。对学生个别辅导要耐心热情。

3、增效,重课堂

课堂教学是“减负增效”的关键,本学期要针对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多做努力。

(1)认真研究本校学生的特点,结合中考要求,调整教学进度和内容,适当降低难度,提高教师语言讲解能力,尽可能通俗易懂,同时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能力。

(2)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积极组织本组教师参加随堂教学听课、评课活动。每位要做好准备,并要认真听同学科其它教师的课,同时提倡跨学科听课。认真学习同行的经验,并提出自己听课的意见。对于其它公开课更要积极参加。

(3)做好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等环节的工作。要制定好改进教学五环节的具体要求。重视学法研究,分层教学,分层指导。坚持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活动,要落实内容、地点、人员等。

4、促进教师专业,重科研

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充分发挥科研先导、服务的功能,使教研、科研有机结合,以科研带教研、以教研促科研,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1)加强教育科研理论及实践操作的学习,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教科研专题讲座、培训等;使每位教师能开展研究。

(2)重视课题研究资料的积累。在研究中要认真做好课题过程性资料的积累工作,包括实施计划、活动记录、个案积累、理论学习材料、阶段性情况汇报、专题总结等内容,以便课题总结时能有较坚实的基础并有可信度,便于推广科研成果。

初三物理备课组工作计划5一、总体思路:

继续发扬团体合作精神,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深入课堂教学进行研究。加强对学生的了解与沟通,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推进小组合作教学。下面就本学期初三物理备课组的一些设想,谈以下几点具体措施。

二、具体措施:

1、开展研讨,集体备课,课堂效益创新高

坚持每周一至二次的集体备课工作(时间:星期二、星期四下午),在集体备课中注意聚焦问题,确立主题。每个主题设立中心发言人,落实集体备课的内容、重难点、教学过程的设计、资源利用等。形成专人主讲,共享资源,每个教师参与讨论、交流,找出自己在教学中的薄弱点或困惑点,发挥每个教师的个人特长,形成全组公认的教学预案。在教授过程中,对研讨时没能预料到的问题,又及时研究解决的办法,既为还没上课的老师提供了经验,免走了弯路,提高课堂实效,积累了经验,为后面此类课题的教学,提供了借鉴。

2、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积极稳妥推进小组合作教学

3、加强组内“转转课”,互听互学,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组内教师互相听课,跟踪会诊。对课堂实践效果和观课中发现的不足及时指出,聚焦新问题,提出进一步改进方案。对好的教学方法、手段、措施及时肯定并借鉴

4、加强教学反思,积累经验,业务水平上台阶

本学期,我们备课组将开展了教学反思活动,我们共同参与意见,研究课型和教法。

5、抓好教学进度。

在不影响课堂效率的前提下,要力争把教学进度适当提前,以求得本学期各类统考以及下学期工作的主动权。

6、狠抓教学常规管理。

在抓好备课质量的基础上,强化作业布置、批改、以及学生书写格式规范化的管理。把学生的学习质量落到实处,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推动良好学风的形成。

7、做好双基卷、单元测验卷、月考卷的命题、阅卷、分析、讲评工作。

篇9

                      ——初探高中数学有效作业设计

                     钱中海

(滨海县五汛中学,江苏  盐城  224500)

摘  要:数学作业的设计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农村中学的数学作业设计,不仅要把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和创造精神纳入作业中,而且要从实际出发,多层次、多角度、立体化地确定作业目标,努力设计出符合学生特点的作业。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提高作业有效性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我们要从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出发,优化作业设计,科学布置作业,提高作业质量,从而产生“负担轻收获大”的作业效应,使作业在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有效提高数学教学质量。那么,应该如何设计农村中学数学作业,让其起到提高数学质量的作用呢?我在平时的教研教学工作中,主要有如下的做法。

关键词:高中数学;作业设计;减负

    一、分层次设置作业

    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作业设计要有利于学生的学,要考虑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不同的接受能力,提供多样性的作业选择。要难易适合,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将作业难易程度分为A、B、C三个层次。思维能力、理解能力都比较强的学生可选择C,中等可选B,稍差可选A。但要注意此种设计会增加教师的工作量,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广泛收集教材外的题型设计。

    例如:在学习了导数在函数中的应用后,教师可以设计有梯度的作业,让学生尽力而为。     1.已知函数f(x)=x3-4x2+4x,求①求f(x)的单调区间;②求f(x)的极值。     2.已知函数f(x)=x3-4x2+ax在(1,2)上为减函数,在(2,+∞)上为增函数,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3.已知函数f(x)=x(x-c)2在x=2处有极小值,求c的值。 如,在讲解“数列求和”专题后的作业设置中,第一层次习题为简单的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求和练习,以及利用公式求解数列基本量;第二层次习题是常见的求和方法运用,如,分析通项、错位相减以及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解决等;第三层次习题则是渗透字母讨论、较为复杂的实际问题和开放性问题等。通过布置分层作业,面对全体学生,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都能成功;设置思考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探究。

    此种设计可以调动学生作业的积极性,避免作业的单调、枯燥,同时,也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的要点、积极思考,以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设计实践性作业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实践性作业这种作业不要求当天完成,可以给他一周或两周的时间。如布置 学生(1) 调查电、煤气、煤的价格,使用电和煤气、煤,到底哪个合算?(2)正余弦定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小河对岸两点间长度,楼房、电视塔等高度的测量问题(3)调查报亭的卖报情况(进价、售价及卖不出去而退回每份报纸赔钱多少),统计一个月的销售情况,为报亭主人决策,使之收益最大。(4)银行存款利息和利税的调查,怎样存款获利最多?

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会将很多数学知识运用其中,在完成调查报告的时候还综合运用了各学科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但此种作业要注意让学生力所能及。

三、设计研究性作业

研究性作业是研究性学习的材料,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搜集信息、处理数据、制作图表、分析原因、推出结论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逐步学会把实际问题归结为数学模型,然后运用数学方法进行探索、猜测、判断、论证、运算、检验,使问题得以解决;学会使用数学语言表达和交流;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创新的精神和合作交流意识。不少教师认为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比较难开展,原因在于选题较难、持续时间长难以监控、评价标准多样无法全面量化等。我认为我们在教学中经常遇到的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一题多变的问题就是一种较为简单直接、操作性强的研究性作业。通过“变式问题”的研究使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方面的能力。  

    四、设计多样化作业

现实的、有趣的、探索性数学学习活动要成为数学学习的的主要形式之一。学生的数学学习可以采用操作实验、自主探索、大胆猜测、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等活动方式。数学学习呈现出多样化。与此相适应,数学作业形式也不仅仅是解题,也应呈现出多样化。

如学习余弦定理后,设计如下作业:     1.请同学们总结一下余弦定理的证明;     2.小组合作收集一些余弦定理在实际中的应用。     由于数学探究性作业具有活动性、过程性、开放性、实践性、合作性等特点,就要求我们要改变单一的评价。在评价中关注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允许多种结论存在,可以用展览、墙报、小论文等形式来展示成果。

篇10

“你方唱罢我登场,乱花渐欲迷人眼”

十多年来,新课改高歌猛进。在一些学校就出现了:今天学习杜郎口模式,明天学习洋思模式,后天学习东庐模式,你方唱罢我登场,乱花渐欲迷人眼……领导的主观意志让许多教师感到无所适从,天天如履薄冰,于是当讲不敢讲,当教不敢教,恐怕自己落伍或者“过线”了,引来非议或批判。于是,一些教师一边心里抵触校长强加模式,一边被学校的号召和潮流牵着鼻子走。

无穷无尽的跟风、折腾,使得教师不辨方向,难明本末,陷入徘徊和迷茫之中,难以自拔。最终别人的模式没学到,自己是谁也忘了,久而久之就不知道怎么讲课了。

正确的选择是教师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特长吸收自己最需要的“那一瓢”经验。抓住课改最本质的理念――减负增效,回到教育的原点以人为本,认清教育的实质,发展完善幸福学生。他人的“真经”要取其精华,为我所用,但核心还是坚持自我,只是用别人的东西来构建自我、营养自我就够了,不断思考与探索,一旦找到适合自己的科学方法,即使课改之风刮得再大,也应一以贯之地坚守“本我”,走自己的路,形成自己的风格。只有坚守自己的精神立场,最终才能成大器立大业。

“画画圈圈守摊子,安安稳稳过日子”

不少教师从教的日子久了,人成熟了,经验足了,荣誉多了,加上市场经济的影响,对职业开始倦怠了。课前的准备变得仓促了,课后的反思变得虚假了,教学的方式变得单一了,与学生的交流变得生疏了。以至于现在学校一搞教学改革,教师们叫苦叫累……平时写点反思、论文吧,说没时间;参加什么课堂教学竞赛吧,嫌累,不参加;上一节公开课吧,有老师认为是领导故意找他的茬。有的甚至说:“我整天忙于应付学校各部门的材料,哪还有时间思考?哪还有时间专业发展”……

不少教师面若深井,心如止水,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工作少了激情,安于眼前,安于现状,圆润通达,不思进取,盲从于“教参”,把此作为备课的“经典”,上课的“砝码”,年年如此,周而复始,用同一本讲义上同一门课,打发时光度春秋。教学成为简单重复劳动,教师在讲台上越讲越觉得没意思,自然难以感染台下的学生。长期因循守旧,排斥新潮,与学生的代沟越来越大,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自然难以与学生合拍共情,越来越“感到不会教了”就成为必然。

“我的优势在哪里?我的特长在哪里?我从哪一个地方切入,最能发挥长处和优势?”在教学实践中要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相信凡听过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课的老师,都会被这个七十老人的一颗鲜活的童心感动,因为在于老师的身上我们能真切地体悟到生命的灵动,欣赏到智慧的体操,享受到生成的快乐。面对老顽童似的于老师,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让于老在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的教师工作拥有了平和而静谧、稳定而安逸、单纯而自足、亲近而怡和、感奋而惊喜、鞭策而发展、神往而进取之境?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于老是在用不断更新的生命润泽着事业,从而造就出了优质的自我。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面对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知识信息的迅捷传播,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多元价值观的彼此冲突,作为教育学生的重要组织者和指导者的教师,我们不能再盲目自我崇拜,我们不能再自封为知识的权威,因为事实上我们在很多方面不及学生,在很多领域拿不出多少“存货”为学生解惑,我们要放下架子,静下心来读书学习。

优秀学生是一面镜子,他能照出我们的“小”来。如果我们怀有向学之心,对学生能以“师”事之,果能教学相长,则道德文章亦兼备了。“现在感觉自己越来越不会上课了!”存有如此危机感,也是坏好事,能倒逼教师一心向学,就会站稳讲台,越来越会教了。

“越来越不会上课了”考量着每一位教师的专业自尊。一个专业自信的教师,必定在课堂上:面容光鲜、神采飞扬,但不颐指气使;内容丰富、重点突出,从不面面俱到;从容大气、条理清晰,绝不手忙脚乱;善意倾听、深度挖掘,杜绝冷嘲热讽;激发思维、控制氛围,排除死气沉沉;学有所得、学有所长,减少无效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