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5 12:02: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理工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对于幼儿园的自身发展来说,幼儿园的管理人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整个幼儿园的灵魂——幼儿园园长,应该在幼儿园相关管理工作中担任领导者的角色。因此,作为幼儿园领导者的园长,应该明确幼儿园的发展方向,把幼儿教育的侧重点放在保教并重上,这与幼儿园自身的发展重点是一致的。只有牢牢抓住这个侧重点,对幼儿进行系统化教育,才能真正提高幼儿的素质。所以说,园长明确幼儿园的发展方向是有着非常重要9ZHISHICHUANG32论文展台的现实意义。身为幼儿园的领导者,必须明确全局,在园内建立起可行性较高的管理制度;定期组织园内教师开展相关的学习活动,使每一位教师都树立起按规章制度办事的正确理念,并在整个幼儿园范围内全面实行制度管理。除此之外,园长还应该顾全大局,有效管理幼儿园管理工作中的各个环节,除了制定幼儿园中的管理制度,还要把每一项制度落到实处,决不能搞形式主义。只有这样,幼儿园的领导者才能完成自己的使命。
二、全面优化幼儿园的师资队伍
衡量一所幼儿园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幼儿园教师的素质情况。幼儿教师是整个幼儿教育的参与者与实施者,想要真正提高幼儿教育质量,幼儿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素质。为了确保幼儿教育能够顺利发展,必须把握好幼儿教育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幼儿园的管理者和素质良好的教师。因此,相关部门一定要系统地研究幼儿教育,并指派专门的管理人才来管理幼儿园。另外,相关部门与幼儿园领导者还应该通过各种方式来提高幼儿教师自身的素质。值得一提的是,以社会力量办学的幼儿教师也应该进行登记备案,坚决不允许品行恶劣的教师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另外,幼儿园还可以采用委培的方式,定期组织园内教师开展相关的培训活动,从而提高幼儿教师的整体素质,把幼儿教师队伍打造成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教师队伍。
三、更新教师传统的教育观念
随着时代的发展,幼儿教育的理念也随之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幼儿教师要想转变以往“幼教的主要任务就是看小孩”的教育观念,就必须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将发展幼儿教育的相关事业作为幼儿教育的首要任务,充分认识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幼儿教育在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因此,首先,有关部门必须重新认识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全面提升幼儿教育的地位,并把幼儿教育纳入到国民教育体系中去;第二,在教育幼儿的时候,幼儿教师应从幼儿的身心特点出发,进行系统化的教育工作,在实际教学中开展各种有利于幼儿成长的活动,真正实现全面教育;第三,在开例会的时候,所有幼儿教师都要积极参与讨论,并提出自己的构想。另外,幼儿园的管理人员还要不断完善与改革幼儿教育体制,加强多方面的沟通。除了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之外,幼儿园的管理人员还应该明确学前教育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只有真正明确了这一点,才能实现学前教育的最优化。
四、实施民主化的幼教管理工作
民主的概念不仅是一种基本的政治原则,也是对伦理的一种要求,同时也属于管理方面的相关理念。民主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也是规范人们道德规范的有效方式,幼儿园领导者在管理过程中应该具备强烈的民主意识,力求在管理中真正实现“人人平等”。幼儿园领导在执行相关的管理制度时,要对所有人一视同仁,不能在相关的管理工作中掺杂个人看法和情绪,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幼儿教师的平等。对于在幼儿教育中出现的道德问题,管理者应该坚持民主原则,扩大幼儿教育相关管理部门的决策范围,以增强对幼教工作有帮助者的积极性,在真正意义上实现民主化管理。只有在幼儿教育相关管理工作中充分体现民主性,才能推进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进程。
五、制定科学的幼教管理制度
要想真正发挥幼儿教育管理制度的最大作用,幼儿园相关领导就必须重视幼儿教育的管理制度。中国有句古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里提到的“规矩”就是指幼教管理制度。推行制度管理策略对我国幼儿教育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原因在于管理体制本身的特点。幼儿教育管理制度对推进幼教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幼儿教育管理制度对幼教事业起着约束性作用。管理制度中的相关条例严格地约束着幼儿教师的教育行为。有了严格的约束,相关的教学才能有序展开;其次,幼儿教育相关管理制度有着明确的指引性。相关制度规范可以直接明了地告诉教师,哪些行为是道德的,哪些行为是不道德的。身为成年人的幼儿教师,应该具有最基本的明辨是非的能力,必须从根本上拒绝和抵制不道德的事情。在进行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幼儿教师还必须爱岗敬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幼儿教育管理制度充当了引路人的角色,带领幼儿教师在工作中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最后,幼儿教育相关管理制度对教师起着激励的作用,它利用激励的方式来激发幼儿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有科学的管理制度的存在,幼儿教师才能表现出极大的工作热情。
六、结束语
篇2
1.1教学对象及课时安排
当前,桂林理工大学水文统计学课程面向水文及水资源工程专业大学三年级的学生开设,选课人数在70人左右,属于专业必修课,考试方式为考核,即可采用包括闭卷考试在内的任何形式进行成绩“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等制评定。学生在大学二年级已经学习了统计学的相关知识,水文统计学是一般统计学在水文专业方向上的延拓,课程共计32个学时,其中课堂讲解28个学时,上机操作4个学时。每周教学4学时,两次上机4个学时安排在最后1周,教学时长共计7周。
1.2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在参考相关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本门课程设置的教学内容共计10章。这门课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估计理论、假设检验、回归分析和随机过程。教学方法以板书和口授为主,辅以多媒体教学和学生自学自授。实际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
1.3网络多媒体辅助教学
当前,桂理工全体教职员工居住在屏风校区,大部分学生居住在雁山校区,两校区相隔50余公里。教职工每天乘坐校车往返于课堂与居住地,单程时间约50分钟。教师与学生相隔甚远,教师需按规定时间乘车往返,致使教师与学生课下交流时间紧张,甚至没有课下交流答疑的时间,这是当前学校在教学方面面临的困难之一。为此,学校号召和鼓励各科教师在不同层面上开展网络多媒体教学实践活动,充分利用网络促进学生与教师的课下及时沟通。
2存在的问题
2.1学生统计学基础普遍薄弱
学生在大学二年级上半学期已经学习了一般统计学的相关知识,其主要内容与所用教材前五章的内容,如事件与概率、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多元随机变量及其分布、数字特征与特征函数、极限定理基本一致。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明显发现,学生的统计学基础普遍薄弱,甚至出现少数学生连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如随机变量的数学定义等都还没有搞清楚,一半以上的同学对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理的概念及应用不知所云的情况。
2.2学生计算能力及动手能力较差
当前,随着中低端计算机的普及和手机功能的加强,学生对计算软件的依赖越来越强,甚至简单的数学计算也要通过计算软件进行。如在课上计算若干个水文调查数据的数学期望,其算法是将相关数据相加后除以数据个数,面对这样简单的数学计算,只有少数学生能够主动动手演算,另有少数学生能够利用手机计算器进行计算,多数同学是被动地等待老师给出计算结果。在考试过程中,公式正确,代入数据正确,但最终结果计算错误的比率高达30%以上。另一方面,水文统计需要大量的查表计算。学生们对于统计表的使用能力也不尽如人意。学生不知道如何查表或查错表的现象时有发生,如本应查“标准化正态分布密度表”却去查“标准化正态分布函数表”。当需要插值估算数据时,对自己估算的结果缺少自信。
2.3学生计算机操作水平普遍较低
虽然现在的大学生几乎人手一台电脑,而且在大学一年级就系统学习了计算机文化基础,但就水文统计学的上机情况来看,本专业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普遍较低,这主要表现在将Excel停留在表格填写水平上,不能熟练运用Excel的科学计算和统计分析功能。例如,学生们常在统计模块的加载、迭代次数的设置、常见计算函数的使用、统计表格的展示及美化等方面出现问题。
2.4所用教材存在一定的问题
在使用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们发现本门课程所用的教材存在着如下几方面的问题:(1)与水文学相关的实例随章节进度越来越少,一般统计学的实例仍然较多,水文统计学的水文专业特色不突出。(2)实例中的错误,尤其是计算错误较多。(3)教材内容太过丰富,共计12章,不适合短学时课程的使用。(4)教材前五章属于一般统计学的基础知识,赘述篇幅过长。(5)教材内容讲述较深,不太适合我校水文专业学生的使用。如水文多元统计分析等,学生们几乎不能理解。
2.5基础教学与上机实践教学学时紧张
按照学校的教学设计,用28个学时在复习一般统计学知识的基础上讲完水文统计学中的抽样分布、估计理论、假设检验、回归分析、误差分析、随机过程等方面的内容实属困难。仅用4个机时的时间使学生们彻底明白回归分析、P-III型水文曲线的绘制、马尔可夫过程转移矩阵的计算等等与计算机软件操作有着联系紧密的水文统计方法也几乎不可能。当前,教学课时短,教学内容多,教学任务重,学生基础知识不牢靠等等已成为大学教学的通病。
2.6网络教学效果不理想
虽然学校层面和学院层面大力推动网络教学,希望通过网络课程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但是仅就水文统计学这门课程来看,学生极少主动利用网络教学资源,甚至在老师要求下都不登录相关网站。这不仅违背了学校建设这一网络平台及老师尽心维护这一教学资源的初衷,而且造成了网络多媒体辅助教学资源的浪费。
3解决办法
3.1加强基础统计学教学或与一般统计学合并
当前,我校水文专业的学生在大学二年级上学期学习一般统计学的知识,在三年级上学期学习水文统计学的知识,两门课程有五章的内容重叠。基于这样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以及学生们在水文统计课上的表现,笔者认为将两门课程合并可以起到压缩学时、避免重复教学的弊端;或者加强基础统计学的教学,使学生们夯实一般统计学的基础知识,在水文统计学课程中不必复习前五章的内容,直接从抽样分布开始讲述。
3.2调整学时修编教材压缩教学内容
当前,大学教学课时短、内容多、任务重、学生基础知识不牢靠等方面凸显出了几乎不可调和的矛盾。针对我校水文统计学教学现状,笔者认为延长学时或压缩教学内容是较好的改进方法。但在学时几乎不可能延长的前提下,压缩教学内容、修编适合本学校学生的水文统计学教材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压缩前五章的内容,以一元统计为主,省略误差分析,简单讲解随机过程,这样调整后的教材较为合适。
3.3注重多媒体教学和计算机教学
水文统计学本质上是统计学,实际上是数学。数学与其他学科在教学方法上的最大区别是教师必须亲自动手示范,学生必须亲自动手演算。这里强调注重多媒体教学和计算机教学并不是说要教师省略板书,而是提倡教师在课堂上结合例题或水文统计学的经典专业应用,如P-III型水文曲线的绘制,将统计软件的使用方法演示给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及自动化解题水平,以至于可以省略专门的上机教学环节。
3.4依托实际问题在实践或实例中教学
水文统计学不仅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且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科。因此,如果能够将实际问题融入教学或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一面学习、复习和巩固基础知识,一面思考解决实际的水文学问题,或在某一章节结束,或在整个课程结束后能够切实了解和掌握解决某一项或几项常见水文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将会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构建相应的考试考核方法,转变学生学习是为了应付考试的错误思想,学以致用。
4总结
篇3
一、不负经济责任的委托人产生同样不负责任的人
监理单位管理工程项目的权利的合法性是来源于建设单位的委托与权利的让渡和授予,即委托——关系,某些专业部委的工程建设管理中,目前许多建设单位本身获得此权利的合法性往往是来源于非经济性质比如行政或政治的多重委托——关系,对工程建设只承担行政责任,所谓行政责任,具体来说,首先是工程进度责任,其次是不能即时发生质量和施工安全恶性事故的责任。基本无须承担、或较少承担经济责任。精确的说法,应当名之曰:主办单位,夫“主办”者,乃是主持操办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的一些具体事务之谓者也。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不负经济责任的委托人——建设单位,产生同样不负责任的人——监理单位!无论历史的经验教训还是现实的行业状况,也无论高深莫测的委托——理论还是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的实践活动,没有理由和证据表明在委托人不负、或较少负经济责任的前提条件下,人会切切实实负责任,无论建设单位还是监理单位都概莫能外。
目前的制度安排,既不满足理性激励相容条件,也不满足理性约束相容条件。在微观层面,不排除具体的工程项目或工程项目的具体部分监理单位较为负责任;在宏观和中观层面,监理单位作为建设单位委托的人,除了其自身无法左右的因素之外,对于投资控制不够负责任,具体地说,对于施工现场由于不可预见因素或者设计不完善发生的工程变更所涉及的可能增加的投资的控制不够负责任,与实行监理制的初衷有较大的差距,原因首先乃是在于委托人不够负责任,委托人不够负责任乃是因为委托人的委托人不够负责任,而委托人的委托人不够负责任乃是因为委托人的委托人的委托人不够负责任。
事实上,建设单位对施工监理单位控制投资的要求也比较低,这固然与建设单位不愿意放弃既得利益密切相关,也与其面临的经济边界约束条件密切相关。建设单位对监理单位的要求比较低,施工单位对监理单位的“要求”可不低,在此基本战略态势下,依笔者多年的观察,监理人员办理工程变更时常出现如下问题:1、不负责任地签字认可;2、毫无独立判断地签字,既不认可也不否决。二者都是不负责任的具体表现。
二、获得监理业务的非市场竞争性质
某些专业部委的工程建设管理中,在行政逻辑主宰一切和“同体监理”的约束条件下,固然束缚、劫持、绑架了监理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但监理单位同时享受了共同体的保护,由于部门壁垒,部门共同体之外的监理单位无法染指共同体内的工程项目管理,共同体内获得监理业务的竞争十分有限或者完全是行政计划指令。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共同体是父亲,监理单位是儿子,父亲对儿子固然不恰当地行使了“父权”,粗暴地干涉儿子的婚姻自由,却相当程度上尽了“父责”和表示“父爱”,在“父爱主义”的关怀下,父亲为儿子结婚购买、装修新房和配置家俱,并替儿子承担对儿子的儿子即孙子的抚养和教育义务。前者抑制监理权利的彰显;后者则解除了监理单位的生存压力,自然也包括投资控制和办理工程变更的质量水平会不会丢“饭碗”的压力。监理工程师培训教材中说:“一般来说,监理单位维护业主的合法权益容易做到,而维护承建商的利益比较难。究其根源,还是怕别人说自己出卖业主的利益,怕因此而影响自己承揽监理业务”编撰教材的人如果不是教条主义,就是不谙熟行业现状,或者是受制于话语空间的限制。目前的监理单位,则恰恰相反。从这个意义上说,共同体内的广大监理单位及其从业者,既是受害者,毋庸讳言,又是既得利益者。
三、监理费用较低和实行监理工程的范围越来越大、规模越来越小
某专业部委的工程项目具有“点多、线长、面广”,交通通讯不便等特点,工程监理费为建安造价(不包括工程前期费用)的0.4%~2.0%,多数在0.6%~1.4%之间,如果不管工程特点一刀切往往太低;某专业部委规定,凡新建工程和更新改造工程,投资额从多至数十亿元,小至数万元,都必须实行监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不仅影响建设监理行业难以吸引高素质的人才,监理单位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等长远的战略问题,只从目前的业务操作层面上说,这不仅不能真正发挥监理的作用,还极易而且已经损害了监理的形象、威信和地位,主要原因是:现有监理人员数量有限,远不能覆盖规定标准以上的工程,监理工作自然不能十分到位。另外,监理人员的层次和梯队不够和不明确,按《规范》要求,项目监理机构的监理人员应分为总监、专业监理工程师、监理员三个层次,必要时还应增加总监代表一个层次,实际操作中往往是三合一或四合一。甚至反过来,“一”又生二生三,“一”如何生二生三乃至生万物及其危害将另外撰文论述。监理人员的层次和梯队不够的指向同样是监理工作不到位。监理工作不到位造成没有消除信息不对称,没有消除信息不对称的理论后果是有违实行监理制的初衷,至少是没有完全实现实行监理制的初衷,实践后果是造成国有投资资流失。
四、实施工程变更的信息来源的非唯一性
《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50319-2000)第6.2.3条规定:“在总监理工程师签发工程变更单之前,承包单位不得实施工程变更。”也就是说,相对于施工单位,只有总监才是实施工程变更以及如何变更的唯一的信息来源。某些专业部委的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的博弈格局中,合同和规范的履行极不严肃,共同体内的相关职能部门都可以、能够、也经常指令——常常是口头指令——施工单位实施工程变更,很多情形还不通知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不经监理认可往往就可以、能够、愿意、或不得不实施工程变更,但最终还得监理签署肯定性的意见并加盖公章予以书面认可,否则合法性会成问题。对此,监理单位不得不被动适应。也就是说,并非只是总监才拥有指令实施工程变更的权力,包括建设单位在内的共同体内的相关职能部门也拥有、甚至更拥有权力,而且可以不通知、不通过监理,这对建设方和施工方都几乎无影响。这不仅影响监理的形象、威信和地位,相对于监理单位,这还意味着监理工作形式不公正。
《规范》的规定是有道理的,权力是信息,各方之间的制度、法律、法规、规范、规章、合同等等有形与无形的契约是权力信息的传递通道,只要实施工程变更的权力信息不是来源于监理这一唯一的信息源,理论上就意味着监理单位的权力(权利)信息的传递通道被别的权力信息截断,这将加大监理单位的信息成本,较为极端的情形是已经隐蔽的工程或者“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的工程的信息成本近似于无穷大。结果一望可知,造成国有投资资金流失。
五、建设监理行业的自律性差,自律性机制和约束机制基本处于缺失状态
行业协会是行业的旗帜、象征和代表,当前行业协会的处境比较难堪和尴尬,一方面,不能摆脱“二政府”的地位,另一方面,对广大从业单位和从业人员没有约束力、号召力、凝聚力和吸引力,后者更是致命伤,从发达国家的行业协会的历史起源、现实存在和具体作用考察,行业协会存在的唯一理由,乃是广大从业单位和从业者的自发要求,而非任何其他。中国的行业协会比较特殊,脱胎于政府恩赐给后者的一份“礼物”,相对于政府,目前难以充分代表行业的整体利益和反映呼声,不能对政府的行政决策、行政执行和行政监督施加应有的影响力;相对于后者,行业协会不是政府,其表现又很像是政府,但不具备应有的权威,也不能提供有效的管理和服务又没有吸引力,后者显然不太买帐。反之,后者不买帐的直接后果是难以实现行业协会的“行业服务,行业自律,行业代表,行业协调”的职能定位,间接后果是致使政府职能的转变和“有所不为,有所必为”的战略性改革举措举步维艰、困难重重,令人欲说还休。二者的共同指向都是行业的无序和非规范化,行业自律性机制和约束机制严重缺失,缺乏制度化的保障。后者不买帐的根本原因在于其生存之道无真正的市场淘汰机制,刀暂时还没有架到脖子上,无行业服务和行业自律以节约自身交易费用的自发要求。
篇4
全面预算管理是指基于全员即全部利益相关者、全过程即工程造价的每一个环节、全方位即综合性的对工程造价进行管理的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对于促进工程造价控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全员参与提升了工程造价管理能力全员参与不仅包括建设单位人员参与管理,而且包括项目设计、招投标单位(如通过第三方委托招标等)、施工单位以及监理方等多个主体在内参与工程造价控制,首先,从建设单位职工来看,作为投资方,建设单位职工必须积极行动推动工程造价控制,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单位成本控制目标。其次,从其他利益主体来看,他们或者接受建设方的委托,或者需要通过市场竞争来获取建设项目参与权,这都需要发动全体职工参与工程造价控制,以提高市场竞争力,获得建设方等市场主体的认可。
(二)全过程管理提升了工程造价管理能力工程造价涉及到项目设计、招投标、施工、竣工验收等环节,只有每一个环节或者说每一个过程都落实到位才能做到工程造价的全面控制,而全面预算管理则可以达到这一目标。实际上,工程造价各环节是相互联系的,如项目设计阶段成本控制情况会对原材料采购、施工等带来重大影响,特别是项目设计不合理导致后期设计变更等可能引起工程造价大规模变动;再如招投标阶段工程造价管理也会带来重要影响,这主要表现在对可能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进行控制等方面。
(三)全方位执行提升了工程造价管理能力工程造价控制最为重要的在于执行,如果执行不到位则工程造价控制可能难以落实,全方位管理理念则有助于工程造价的落实,通过全方位的宣传、全方位制度的完善与全方位的监督管理,能够形成一个完备的制度框架体系,推动工程造价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的提升。以全方位宣传为例通过在设计人员、管理人员、现场施工人员中的宣传,能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工程造价控制理念,并用这种理念指导具体的实践活动,从而能够达到造价控制的目标。
二、全面预算管理在工程造价中应用面临的挑战
当前,全面预算管理理念在工程造价中尚难以得到全面的应用,这主要是由于利益主体的驱动、制度的缺陷以及工程造价本身的复杂性所决定的。
(一)各主体利益博弈导致全面预算管理难以实施工程造价控制涉及的主体多,总体来看分为委托方和方,从委托方来看,力求通过工程造价控制降低建设成本,但委托方内部职工可能为谋求个人利益如工程“回扣”等而采取放松管理、提高工程造价等行为,这就会形成一种博弈,难以实现“全员”参与的目标。特别是,在部分情况下,项目招标方与合同签订主体并不一致,即招标方只负责确定承包主体,但对于如何签订合同、合同价款如何约定等内容未明确,这就使得建设方或者说委托方可能单方面的利用合同来变更工程总造价。从方来看,除约定总结或者规定最高限额造价等方式外,在发生各种可能影响工程造价的行为时可能积极谋求通过变更签证等方式提高工程价款,或者通过拉低工程质量等方式降低工程总体造价,这实际上也是全过程、全方位、全人员参与面临的挑战。当前,我国大量的建设项目存在变更签证甚至设计变更的问题,其中不乏利益主体为获取更高利润水平而采取的行动。
(二)制度体系的不健全影响全面预算管理执行制度体系的不健全主要表现在管理制度、责任落实制度与责任追究制度不健全等方面,这也会影响全面预算管理理念的执行。从管理制度来看,虽然各主体都强调成本控制,但不同的主体在制度上不衔接、不配套,如建设方的工程造价控制制度无法在承包方执行,即使从单位内部来看,工程造价控制制度也存在虚化问题,即没有形成细化的、可操作的管理制度,而是宏观性的制度。从责任落实制度来看,工程造价涉及的主体多、环节多,现行制度难以将各主体的责任完全予以明确,这就容易导致责任缺乏明确主体等问题,如工程设计中由于设计人员个人喜好等导致在原材料采购上提出了特殊要求,加大了采购成本,这可能就是由于责任落实不到位所致。从责任追究来看,部分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无法通过制度予以明确,因此,即使有明确的责任主体也难以进行责任的划分,如对于监理方与施工方合作提高工程造价的行为,如果签证齐备则难以追究相应主体的责任,这也加大了工程造价控制的难度。
(三)工程造价的复杂性影响全面预算管理执行工程造价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原材料、人工、机械等直接成本因素,技术等间接影响因素以及工程市场供需情况等的影响,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从直接成本因素来看,原材料、人工、机械等费用容易受到市场因素的影响,其中人工等费用长期保持一定的增速,这就使得工程造价可能会随着市场因素而变动,进而给造价控制带来影响。从技术水平来看,施工水平、工程设计水平等都会对造价带来影响,如当前出现的钢结构建筑等可以有效的降低建筑物到期后的处理成本。从市场供需来看,如果建筑企业数量多、竞争激烈,则可能会通过降价等方式来获取市场,反之则可能会通过涨价来获取市场。实际上,目前我国建筑业行业内部企业数量多,截止到2014年6月底,在A股上市的建筑类企业数量就达到60个,由此可见市场竞争之激烈。
三、促进全面预算管理在工程造价中应用的思考
做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推行工程造价管理,必须创新理念树立成本控制意识,完善制度强化工程造价管理,强化监督与考核推动工程造价控制落实,以此形成一个完备的体系,达到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目标。
(一)创新理念树立成本控制意识意识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树立了全面预算管理理念才能应用这一理念,才能更好的指导工程早课管理工作。首先,要加强对全面预算管理理念的宣传,有关单位要通过宣传栏、企业内部网站、内部刊物等渠道展开宣传,特别是,可以结合工程造价管理的各个环节撰写专门的文章,引导相关责任主体了解工程造价管理。其次,要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理论的学习与培训,相关责任主体要编制学习材料,并组织相关个体学习、了解这些材料,甚至展开集中培训,帮助他们树立全面预算管理理念。
(二)完善制度强化工程造价管理制度的完善主要包括相关的管理制度、监督管理制度等制度,其中最为核心最为关键的是要从全面预算管理理念出发,制定一个可操作的管理方案。首先,要对单位工程造价的基本现状、发展环境进行分析,即了解全面预算管理在工程造价中应用的基本情况,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未来的发展潜力或者说应用重点。其次,要明确应用全面预算管理的基本原则、指导思想,以此指导、规范整个工程造价活动,统一工程造价管理思想。在此基础上明确工程造价控制的目标,一般而言可以根据同类型工程项目的造价总额,分析当前技术、成本等的变化确定控制目标。再次,要明确工程造价控制的基本路径,即要明确通过设计、招投标、施工、竣工结算等流程中所要采取的方法,明确如何让全体人员参与,如何实现全过程管理等。
篇5
【关键词】骨科护理人性化
【中图分类号】R2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08-0-01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模式转向生物―社会―心理模式转变的时候,护理的理念和重要性也在改变,近年来,人性化的概念正在深入护理的工作中,以病人为中心的指导思想正深深地渗入治疗和护理工作者的心中。自从*****年以来,本院骨科病房根据人性化护理服务的要求,结合本院骨科实际情况以及患者的特点,扎实深入开展人性化护理工作,取得良好社会与经济效益。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1 人性化护理理念的推进与教育
要进行人性化护理服务,首先要理解人性化服务的理念,只有充分了解什么是人性化护理及服务,才能在骨科的护理工作中正确地开展人性化护理。为此,我院特别开设了人文关怀以及人性化护理相关的课程培训,让每个护理人员充分了解先进的护理发展趋势,了解人性化护理服务的理念和要求,为在病房开展人性化护理工作打下理论基础。同时,还注重在实际工作的护理实效点品工作,加强人性化护理行为和语言培训,制定详细的行为规范标准。并在工作中加以落实和推广。
2 人性化护理在骨科病房的体现
2.1 入院时人性化护理
骨伤专科医院收治的患者多数有骨折,严重时伴有生命危险。初入院时,患者常承受着剧烈疼痛的折磨,加之对治疗工作的陌生,(家属)患者时常担心是否有生命危险以及后遗症等等。有些患者入院后就进行骨牵引或石膏、夹板外固定,严重时会直接进入手术室,这些治疗行为会增加患者(家属)的恐惧感。因此,护理人员要主动关心和安慰患者(家属),视患者如亲人,做到换位思考,设身为患者利益着想,用亲切、热情的语言向患者详细介绍住院环境、主管医生、主管护士等工作,做好住院期间的生活安排工作,并让患者(家属)了解到主管医生有丰富临床经验,一定能帮助其解除病痛,减轻思想负担,产生并增强他们对医疗服务的信任感,安心地接受治疗。患者常主诉疼痛,护理人员要主动安慰患者,注意疼痛的性质、部位及进展,患肢肿胀、末端血运、指(趾)活动、感觉情况。耐心地向患者解释疼痛的原因、规律性。让他们心情放松、注意力转移,增强战胜疼痛的信心。
2.2 围手术期的人性化护理
2.2.1 术前护理
在手术之前,增强患者的自信心和克服术前的恐惧感是非常必要的。使患者更快更好地掌握健康知识,稳定情绪,可以增强对手术治疗的信心。要求护士耐心、详细地向他们介绍将要进行手术的情况,尽量用简明易懂的语言,让患者获得信心和治疗知识,同时可以根据医嘱适当运用镇静药物来帮助他们渡过术前恐惧时期。主管护士向患者做好术前宣教安慰工作,解释术前做好皮肤准备的重要性,术中如何配合医生和护士的工作及术后的注意事项。同时在做术前准备时,动作尽量轻柔,避免术前准备工作引起的不适导致患者情绪的波动,增加治疗的难度。
2.2.2 术后护理
手术之后,患者麻醉清醒后回到病房,护士要及时到床边,跟麻醉师做好交班。主动跟患者及其家属沟通,说明手术已做好了,让患者及其家属知道手术是成功的。了解患者的心理及情绪变化,尽量满足他们的需要。始终保持微笑,以端庄的仪表,关怀性的语言,热情、诚恳的态度,来缓解患者手术带来的痛苦;通过关心、尊重患者来达到减轻痛楚和增强康复的信心;通过细心的观察,及时向医生反映患者的情况,配合医生掌握第一手资料,及时加减药物,以达到治疗和康复的最佳效果。
2.3 人性化护理与功能锻炼
术后的功能锻炼对骨科患者的康复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日常护理课程的培训,让每位护士了解到骨科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以及各种骨折后的功能正确的锻炼方法。同时,也要让患者了解功能锻炼的必要性和时效性。护士要用激励的语言来鼓励患者克服疼痛,正确地运用功能锻炼的方法,来配合医生的指导,争取早日康复。通过具体有效的护理,加快患者康复。
2.4 护理人员的人性化语言艺术
护士的语言行为是心理护理的重要手段,必须注意到语言的双向作用。温柔、亲切的笑容,鼓励的语言能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情绪,减轻其思想负担,起到配合治疗的作用。反之,粗鲁、生硬的语言则可对患者产生不良刺激,甚至导致医源性疾病的发生。日常的护理工作中,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时,使用礼貌性的语言;当患者遇到疼痛或者缺乏自信时,运用安慰性及鼓励性的语言;克服患者的紧张情绪,使之放松。避免使用生硬的语调,以免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2.5 人性化护理在患者家属中的运用
当患者因骨科疾病住院时,家属同样有急切的心情,此时需要对他们进行人性化的疏导。除加强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的同时,主管护士及时与患者家属沟通,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如年老的卧床患者,预防三大并发症的重要性;术后患者的营养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性;骨折患者在骨折早、中、后期中医饮食调护;并及时将治疗的情况告诉家属,让其了解治疗的目的。达到家属支持、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的目的,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3 对护理人员的人性化管理
所谓人性化管理指在管理活动中把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作为指导思想,坚持一切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和激发人的积极性、创造性为根本手段,达到提高治疗效率和人的不断发展的目的。
4 对护理人员实施人性化管理,并不断深化人性化管理进程
5 护理人员承受较大的压力,日常工作繁重,患者与社会对护理人员工作的要求不断提高
篇6
一、了解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背景,是做好德育管理工作的前提
(一)社会环境变化对德育工作的影响。
1、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积极、消极的双重效应。学生对与其相适应的新观念、新行为的认识有不少差距。如何以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法制观念实施教育,如何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
2、政治环境变化的影响。当前政治生活日趋完善和透明,学生的民主要求和参与意识大大增强,对政治教育的选择明显增强。我们既要鼓励发展青少年的民主意识、独立思考意识,又要提高他们的政治判断力,增强法制观念。
3、文化环境变化的影响。当前社会文化是丰富的、多元的、复杂的。如何探求学生道德成长与文化环境的本质联系,让他们以正确的价值观来进行道德选择,将新思想、新观念与封建渣滓、外来污毒区别开来,成为德育工作的新课题。
(二)教育对象变化对德育工作的影响。
现在学生思想活跃、求新求异、价值取向变化大。具体包括:经济意识增强,理想观念趋于现实化,择业取向偏重个人经济利益;思维方式由求同转向求新求异;思想观念由接受灌输转向独立思考;集体生活由被动追随转向主动参与;审美需求从他择转向自择;独立意识和独立行为不一致;生活条件的优越导致意志力的脆弱,心理发展极不成熟。
(三)学校德育工作的特点。
当前社会影响因素在学生品德形成中的作用相对上升,大环境消极影响增多,学校德育的可控性明显减弱。信息化时代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同步接受信息,几乎没有提前量,教师对学生接受信息内容和反馈方式难于把握和预测,使教育和指导增加了许多因难。
二、建立良好的德育管理机制,是德育管理的组织保证建立良好的德育机制主要是解决德育运行中谁来管、管什么、怎样管的题,是把德育目标决策付诸实施,并取得预期效果的保证。
(一)要健全完善学校的德育管理组织。
要建立权力责任编制、控制层次,控制幅度,信息传输的稳定结构,其中所有的要素都能在其位,行其事,当前学校的党、团组织,学校德育领导小组、政教处、年级组、班主任、德育教师就是一个完整配套的德育组织系统,它既有决策指挥层,又有具体的执行层,职责范围明确合理,较适合新形势下德育工作新特点的要求、能接德育规律办事。
(二)健全完善德育常规管理。
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校内各种制度,都可以用来约束和调节学生的品德行为,在这里既有国家立法、政策、条例等宏观内容,又有校内制定的规章制度等微观内容。这些管理制度具有基础性、政策性、强制性、可操作性特点。没有德育常规管理,学校的德工作就无章可循,无矩可守。
(三)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管理方法。
德育管理方法主要包括德育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在实践中,一是可积极采取行政方法和法律方法,直接调节德育管理对象,通过权威和服从关系对管理对象发生影响。二是可采取动机激励法,设置具体目标,激发师生积极参与活动过程。三是可以采取自我管理的办法,通过学生工作组织实施自我计划,自我组织、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自我评价,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构建德育教育网络,是德育管理的必要手段
(一)构建校内德育网络。
当前各校均有较完整的校园网络,学校要利用网络充分发挥教师的德育作用,寓德育于教学的全过程。既要从各学科特点出发,挖掘教学内容中的内在德育因素,将知识性和思想性结合起来,又要在各教学环节中注意点滴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品格。此外还要结合学科特点,开展生动有趣的活动。使学生的认识、情感、意志和兴趣、能力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得到发展,使教育活动和各科教育得到有机结合,使课内教育得到延伸和升华,从而丰富德育的内容,开辟德育教育的新途径。
(二)建立校外德育网络。
篇7
关键词:声像档案;档案管理;管理工作
Abstract:Theacousticimagefileisreferstothestateinstitution,theSocialorganizationaswellasinisengagedineachkindofactivitytoformhasthepreservedvaluepicture,thenegative,themovie,thephonographrecord,therecordingtape,therecordingtapetothecountryandthesocietyandsoondifferentmaterialisacarrierpersonally,byphantom,soundprimarily,andauxiliarybywritingexplanationhistoricrecord.Theacousticimagefileisaunitfileimportantcomponent.
keyword:Acousticimagefile;Recordsmanagement;Supervisorywork
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办公条件的改善,在机关工作和各类活动中形成了大量的声像档案。为了更好地保护好、利用好这些生动、形象的特殊载体档案,我们就房山区161个立档单位的声像档案管理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声像档案普遍存在着归档不完整、保管条件差、管理混乱等问题,直接影响了档案的完整和声像档案的保管及利用。声像档案管理严重滞后于档案工作的整体发展水平,已到了非抓不可的程度。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声像档案管理工作刻不容缓。
一、声像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声像设备存在着"一硬一软"的现象
"一硬"是指声像设备数量多。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工作需要,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声像设备有了很大改善。在调查的161个单位中,仅有21个单位没有声像设备,占13%,87%的单位都有1台以上的声像设备,设备总数达671台(架)。从总体讲,声像设备可算比较"硬"。"一软"是指声像设备管理之乱。有101个单位没有制定声像设备管理制度或相应的使用要求,占62%,致使有的设备闲置,没人会用,难以充分发挥作用;有的设备存放在科室或个人手中,没有合理利用;有的设备使用人员不明确或频繁变动,设备不能有效地利用。从而形成了"硬件硬、软件软"的现状,而且"软"的方面直接影响了"硬"的方面作用的发挥,最终造成一些重要活动没能及时摄录,档案没能完整保存下来,给以后声像档案的产生及归档留下了隐患。
(二)摄录人员中存在着"一强一弱"的现状和两种误区
摄影录人员在各自单位中直接从事着产生声像档案的工作,并决定着声像档案的数量和质量。调查反映出在摄录人员中存在着"一强一弱"的现状。"强"表现在所调查单位的443名摄录人员中,有专职156人,兼职287人,平均年龄35岁,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72%。队伍强大、年龄适中、文化程度较高这是"强"的一面;"弱"表现在443人中,专业工龄1至5年者381人,占86%,5年以上者仅占14%。经过专业培训的共68人,仅占16%,其中1至3个月短训(摄录专业)的66人,专科毕业2人,有84%的人都属"自"。专业工龄短、专业知识及技能普遍较低这是"弱"的一面。
调查中还发现摄录人员中存在着两种思想认识上的误区。一种是部分人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声像档案。他们一直误以为只有上级来文、红头文件才是档案,而他们在公务活动中形成的照片、录音、录像带等,认为拍完、录完就算完成任务了,不需要归档保存;另一种是部分人误以为谁拍的照片就归谁,送往报社、电台的用完就算完了,怎么处理这些声像档案属于个人行为。
事实证明,摄录人员"弱"的一面影响了"强"的一面发挥作用,加上认识上的误区,造成了声像档案管理上的不规范。也就是说,产生声像档案的第一关棗形成和归档不把好关,待用时再靠档案员去催要或档案馆去征集,那只能是"亡羊补牢"了。
(三)声像档案管理混乱,问题复杂
1、管理制度不健全,声像档案没有集中统一管理
调查中有75个单位制定了相应的声像档案管理制度,占47%,有半数以上的单位处于无章可循的自由形成、自由处理状态。据调查,声像档案的管理主要存在着3种形式:一是档案室集中统一管理,随时形成随时移交,仅占26%;二是各科室一年一次移交档案室,占35%;三是由科室分散保管或个人保存,占39%。由此表明有五分之二的单位声像档案没有集中统一管理,缺乏必要的管理制度,或有的单位虽有管理制度,但落实不够,缺乏有效的保障措施。
2、档案意识不强,声像档案难以及时完整归档
声像档案有较强的时效性和特殊的归档要求。例如照片底片需同时归档,影像需辅以文字说明,如果不及时归档,日后就是摄影人员自己也难以追忆齐全和准确。调查发现,有近20%的单位有积存照片没归档,且多数照片、底片早已分家或已无底片,文字说明更难说清。本来是很珍贵的照片,却由于没有及时归档而失去了其应有的保存价值和利用价值。从录音、录像带的归档情况来看,更令人担忧,相当一部分单位都是"一盘带子反复用",原始录音(像)没有保存下来。另外有些部门或个人手里保存着部分珍贵的声像档案,虽管理不规范,但当档案部门去收集时,往往不愿交。究其原因,主要是档案意识不强,对声像档案管理缺乏重视。
3、保管条件差,声像档案难以长久保存
声像档案的保管条件比纸质档案要求更严格。而调查发现,只有广播电视局、韩村河村等少数几个单位设置了声像档案室或配备了声像档案专柜,其余各单位都将声像档案存放在文书柜内与其它档案混存,不具备恒湿、恒温、防磁等保存要求。致使一些照片变黄褪色,底片粘连变质,磁带受损等,不利于声像档案的长久保存和利用,一旦发生问题,悔之晚矣!
4、管理状况"喜""忧"悬殊,发展不平衡
调查单位中设备、人员、声像档案管理都比较规范的有11个单位,占6.8%;而无设备无声像档案、有设备无声像档案、有声像档案没集中统一管理的单位48个,竟占40%,两极所占比例悬殊。从照片数量看:最多的一个档案室存有20000余张,其余160个单位20860张,平均130张(其中多者上千张,少者几张)。仅从照片档案一项看,声像档案的管理水平就很悬殊。
5、收集渠道不畅,声像档案馆、室藏匮乏
区档案馆是全区永久保存档案并向社会提供利用的基地。但目前馆藏声像档案极为匮乏。基层单位中有近四分之一的照片档案散存在个人或科室内部,没有集中统一管理。正是由于多年来沿袭下来的声像档案分散保存,难以及时完整归档统一管理,致使基层档案室声像档案不齐全,档案馆的声像档案也就没了来源。源头没控制住,加之征集措施不得力,渠道不畅,造成今?
6、区域性重大活动档案失控,声像档案流失严重
众所周知,每次区里或基层单位组织重大活动,召开重要会议,都安排人员摄录像,形成了许多有价值的声像档案。其中一些在报刊上刊登或印成图书、画册对外发行,但在档案馆(室)却找不齐这些原始档案。分析原因:一是多个单位同时参与的大型活动,档案管理不集中统一。各部门领导及相关工作人员都是临时抽调的,各自负责一块工作,相应形成的档案材料缺乏协调、统一、集中,活动结束后,档案材料也各归东西,声像(包括文书、实物等)档案流失在所难免;二是从筹备到结束没有归档要求和相应的控制措施以及贯穿始终的档案管理、服务工作,也造成档案材料流失;三是有关专业人员档案意识不强,加之缺乏有效的管理,形成的档案不及时归档,用完之后就归为已有或是下落不明,又造成档案的流失。
二、加强声像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一)加强宣传、提高意识,争取领导重视
搞好档案工作不仅是档案主管部门的事,更是各立档单位乃至全社会的事,而各级领导的重视是做好档案工作的重要保证。从这几年的经验看:一要争取宣传主管部门、新闻单位的大力支持,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从而提高全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及有关人员的档案意识,营造出一种良好的档案工作氛围;二要抓住机遇,服务中心工作。档案主管部门、各立档单位要善于抓住机遇,结合本地、本单位中心工作,通过馆、室藏档案以及生动的利用实例,发挥档案自身的宣传教育作用。
(二)加强监督,分类指导,注重业务培训
针对声像档案管理现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大对声像档案的监督指导力度,并把其作为档案目标管理、年度执法检查的重点内容。同时,针对不同单位现状,采取不同方式进行分类指导,力争整体水平的提高。对人员、设备、档案管理都比较规范的单位,要巩固提高,在开发利用上下功夫;对有设备、有专业摄录人员,而档案管理没跟上的单位,应在依法管理、建章立制上加强指导和监督,促其逐步规范管理;对问题较多、基础薄弱的单位,要限期建档,加大指导监督力度,不留死角。注重业务培训,全面加强对摄录人员、档案人员的有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为形成好、保管好声像档案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加强管理,制定办法,狠抓制度落实
要改变声像档案管理混乱的现状,制定一个切合实际的管理办法来规范此项工作很必要。区档案局将与有关部门配合出台《房山区声像档案管理办法》;同时,各立档单位也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强化规范管理,对产生的声像材料从收集、归档到移交档案室统一管理,制定一套严格的制度,防止分散流失,杜绝归为己有。对声像档案的日常保管、借阅、利用作出明确规定。永久、长期保存的声像档案应定期向区档案馆移交;在此基础上要狠抓落实。要确保有关法规和制度落到实处,必须制定有效的配套措施,明确责任,依法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必依,使之逐步变成自觉的行动,以确保声像档案归档质量。
(四)全面出击,形式多样,疏通收集渠道
要实现声像档案收集完整,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和物质保障,建立并疏通收集渠道,运用多种形式收集也很重要。结合地区实际,各立档单位、区档案馆要全面出击,采取多种形式收集。主要有:①通过正常移交接收。科室移交档案室,档案室移交区档案馆。②重点单位、重点科室重点收集。对本地重点单位、立档单位重点科室产生声像档案比较集中的,要有重点地强化收集,经常沟通及时掌握情况。③重点人物(摄录人员)直接征集。有一部分摄录人员除担当本单位的摄录任务外,还被指派(或聘请)摄录本地区的重大活动、重要会议、城市建设、外事活动等。对保存在这些人手中的属于归档范围的声像档案,要多方努力,登门收集和征集。④广泛的社会征集。对散存在民间的声像档案,运用发公告、发文件、上门实地寻求等形式,采取有偿征集、无偿捐献、建立名人全宗、个人代存等方式广泛征集。
(五)结合实际,创造条件,力求妥善保管
从长久保护和利用考虑,声像档案要求恒湿、恒温、防磁、防震、防光、防火等。而目前声像档案保存条件普遍不符合上述要求,短时间内都配齐专柜或设专室又不现实。我们认为结合实际,创造条件,力求妥善保管是当务之急。首先,声像档案要独立成卷,使用声像柜或密闭铁柜单独存放;其次要严格控制库房温湿度,远离光线、磁场等;录音带、录像带采取定期倒带检查等保护措施,尽量延长声像档案的寿命。
篇8
工程项目中机械资源的配置主要是衡量工期成本的关系,违背合同工期,最终也会引起成本的增加,二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现场机械资源主要由自带机械、分包商机械以及租赁机械等3部分组成。科学合理的确定这3部分的比例,对项目的工期和成本起着关键作用。对工程所在地机械租赁市场价格和分包商的施工效率进行调研,搜集信息为科学决策提供参考。自带机械的数量和种类往往是中国企业面临的最为头疼的难题。如果在确定仅靠当地机械资源无法完成合同要求的工期时,就必须考虑自带一定数量的施工机械参与到海外工程的施工。应该从机械的采购、运输、关税、后期的处置成本以及项目工期的实际情况等方面来全面考虑。出于对高昂的回运成本考虑,自带的施工机械基本上都是采取永久出口的方式,只能在当地进行处置。当地分包商的施工习惯成为必要的考虑因素,决定了工程完工后机械在当地的处置成本。还要结合公司所在国的潜在市场情况,综合各种因素全面均衡考虑,最终做出科学的决策,达到机械资源的合理配置,为顺利实现合同工期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增强法律意识,细化合同条款
全面细致的合同条款是合同顺利履行的前提和基础。海外工程机械管理与国内最大的区别,在于如何合理利用合同条款来规范和约束分包商的行为。海外工程中分包商的法律意识普遍较强,这就要求中方施工企业进一步增强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细化合同条款,做到凡事有据可依,进而降低机械安全管理过程的风险,有效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将现场机械资源安全管理要求单独列为一章写入合同,进一步明确与分包商之间的责任和义务。其主要内容应包括:(1)对于分包商自带机械的管理要求。合同条款中需明确企业有权对现场分包商的机械实施监管,分包商应服从中方的管理要求。中方对分包商机械管理的各项管理举措,只能进一步提升分包商的机械管理水平,但不降低或免除分包商所应承担的责任。(2)对于中方自带机械的管理要求。由于出国人员的限制以及综合成本的考虑,中方自带机械的安拆、操作、维保等工作一般承包给当地分包商。需要将机械管理程序中主要考核和约束条款写入合同,合同中需要详细界定分包商的人员资质要求、工作范围、监督考核、安全要求以及安全责任划分等内容。(3)对于我方自带或租赁提供分包商使用机械的管理要求。由于分包商现场资源不足,为满足工程建设需要,企业携带部分机械或租赁机械提供给现场的分包商使用,需要与现场分包商之间签订《机械使用安全协议》,详细划分双方的责任与义务。
三、熟悉当地的法律法规,做到合法合规
世界各国有关机械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例如对于施工机械操作人员的资质要求,检验取证要求等方面。如果直接套用国内的机械管理制度,会造成“水土不服”的现象发生。在制定项目机械管理制度前,要对当地有关机械管理的法律法规进行全面系统的学习和了解,同时借鉴国内成熟的机械管理经验,这样才能使编制的管理制度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才能更加容易被当地分包商接受和认可。严格过程管控,确保机械可靠运行中方作为工程的总承包方,有责任和义务采取有效措施来确保现场机械的安全可靠运行。一旦现场机械出现事故等异常情况,可能将会面临现场罢工、法院、经济赔偿等种种不利情况,势必会影响合同工期,甚至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必须重视现场机械的安全管理工作,强化过程监管,确保机械可靠运行。加强对分包商的培训工作,提高分包商的业务素质。使分包商熟悉中方施工机械的性能和特点,做到“四懂”和“三会”。开展业务技能比武,对表现优秀的分包商人员进行奖励,从而激发分包商的工作积极性。强化监督考核工作,合理运用合同中的监督考核条款,对工作中责任心差,业务技能不合格的分包商人员采取淘汰制。对于人为原因造成机械损坏,依据合同条款,给予责任分包商必要的经济处罚。加强检查和监督工作,及时消除事故隐患,杜绝机械“带病”作业。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督促相关分包商限期整改完成,并记录在案,提高施工机械的完好率。
四、科学的为施工机械投保,降低机械使用风险
篇9
科学技术以其带给人类社会的长足发展而令人肃然起敬。借助科技的迅猛发展,人类在与自然的博弈中不断赢得话语权,并确立了不容置疑的主体性地位。然而,就在人类陶醉于科技带来的显赫成就时,却发现科技的发展不时背离人们的价值期待,导致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尴尬与痛苦。近年来,一系列缺失基本社会责任、突破伦理底线的技术性道德失范事件不断在公众心理上造成重创,引起人们的焦虑与不安。地沟油、瘦肉精、三聚氰胺奶粉等耳熟能详的“高科技产品”,让技术作为一种异己的力量赫然凸显在公众眼前;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发达在加快信息交流的同时,却由于网络低俗文化的污染而加速了年轻一代的本真褪化;电脑专家滥用网络侵犯他人隐私、进行网络犯罪一度引发了公众对于信息技术的担忧;而产科医生拐卖婴儿则在骇人听闻的同时彻底击穿了社会的伦理底线……“在这个技术宰制一切的时代中”,由于技术理性的独断与僭越,导致了人文价值的失落与遮蔽。现实情境中,科学技术一旦失去人文道德的规约就可能丧失其合理性向度,使得原本是用以实现人类理想的工具和手段导致对人类自己的伤害。近代以来,技术理性的片面膨胀导致了价值理性的渐行渐远,为此我们不止一次地被迫承受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恰当应用所导致的负效应。作为工业社会中主导性的思维方式,技术理性关注的重点在于技术作为手段对于既定目的的有用性,而至于目的本身的合理与否并非其考量的重点。由此可见,作为一种外在他律的思维方式,技术理性可能对于知识的探求和自然的改造效果显著,却对于把握人的本性、解决人生的终极问题无能为力。面对社会成员的理想衰竭、价值迷失,技术理性往往束手无策。所以,技术理性虽然具有方法和手段的规定,却不具有价值范导作用,技术的合理运用还有赖于人文价值的引导。事实上,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自洽相容是科技兑现人类理想的内在基础。失去这一基础,科技的应用发展将有可能偏离其合理性向度,甚至助长人性的扭曲与异化,导致对人类自身的伤害。当前,一些专门知识的掌握者在经济利益的绑架下,不惜将科学技术沦为满足自我的欲望工具。他们秉持个人利益至上的价值立场,争相运用各种科技手段疯狂谋取个人私利,使公众、社会、自然环境遭受无法抹平的伤害。毫无疑问,科学技术具有为人类带来福祉的潜质,但其只有在价值理性的范导下才能朝着有利于人类社会的路径发展。现实情境中,科学技术的相关行为主体是具有自我价值取向和利益诉求的具体人群,不同的价值取向和利益诉求将导致同一技术产生截然不同的社会效用。以3D打印技术为例,医务人员曾使用该技术为在交通事故中面部严重毁损的病人实施面部重建手术,使其摆脱痛苦重新回归正常生活。而与此同时,犯罪分子却通过3D打印技术制造的ATM机窃取巨额现金,给相关银行及储户造成严重损失。由此可见,科学技术的应用是带有主体意识的行为活动,其效果往往与主体的伦理价值选择具有内在的关联性。也就是说,特定的科学技术能否为人类带来福祉,关键在于科技主体的价值取向。毋庸置疑,大部分理工科大学生毕业后将成为科学技术的创新者和实践者,其价值取向、行为选择必然会不同程度地对社会、自然、公众安全及其经济秩序产生一定影响。如果他们不能以价值理性范导技术理性,深刻而合乎理性地考量科学技术的社会效用,不能对具体的技术应用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技术应用造福人类的美好愿望将被悬置。人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坚强,我们承受不了接踵而至的自然报复以及文明的负效应。人类的现代化进程需要科技的发展,但更需要的却是科技与人文、道德的和谐互动。在科学技术成为强势文化的今天,我们没有理由继续放纵技术理性的片面膨胀,而应同时张扬科学技术内蕴的伦理责任和价值信念,为其发展找到合理性归宿。面对科技应用中客观存在的现实伦理困境,理工科院校应当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科技伦理相关知识的教育,以便在价值理性的引领、规约下促进科技应用的合理性向度。
二、理工科教育中的伦理缺位
高等学校的主旋律是“育人”,而非“制器”。作为科技人才的输送者,理工科院校不仅应当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更应当塑造学生的人文价值观,促进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在理工科学生的价值观中的统一。然而,由于技术理性的长期主导,教育本身也在一定程度上被演绎为单纯的知识传递和技术培训,而旨在塑造学生道德品行的人文教育则被有意无意地轻视和忽略。与此同时,由于理工科专业与经济建设关系密切,市场因素的主导使学生在价值取向上不可避免地受到功利主义的影响。当以价值理性为标志的人文教育受到这种具有功利主义价值取向的教育方式冲击时,学生的局限性显而易见。
(一)学术视野的局限
“技术乃是一种解蔽方式”,主要解决人类活动的方法、策略问题,至于如何使用最终取决于主体的价值取向和行为选择。现实情境中,科学技术的应用除专业知识外,常常会涉及到经济、法律、环保、伦理等多个领域,需要行为主体进行多方面考量,进而恰当地应用,以保证科技应用的合理性。然而,在日趋功利的教育价值取向范导下,由于专业设置日益精细,学生的学术见识也随之趋于精专而流于狭隘,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思维,窒息了学生独立思考以及自由批判的能力,并对与专业密切相关的社会、伦理、生态环境等问题缺乏应有的了解和关注。由于没有形成合理、科学、立体的知识结构,这就导致许多学生难以突破专业领域局限进而形成全面的、辩证的思维方式。就他们而言,专业技术作为人类科技进步的成果其真理性与正确性不容置疑,对其加以应用理所当然地会具有积极作用。如前所述,任何一种科学技术的应用都需要以合目的性为前提,然而判断特定目的的合理性向度,需要综合科学与社会多方面因素去考量某项技术研发、应用的整体后果。当前的教育模式下,学生由于视野、思维局限性导致其难以跳出专业限制,从可持续发展的视野去把握人类与科学技术的关系。作为结果,他们也就难以全面、辩证地判断既定目的的合理性,并恰当地根据既定目的选择相应技术,从而导致传统教育模式遭遇到现实的挑战。
(二)价值理性的遮蔽
当前,理工科院校普遍存在重科学教育轻人文教育的倾向,这导致学生对于专业技术的认识很大程度驻足于工具理性的层面,难以认识到科学技术中内含的伦理责任,而使得对于历史担当、社会责任等与神圣和崇高相关的价值理性被遮蔽。具体情境中,他们更多地追求技术使用对于既定目的的有效性和实用性,而对于技术使用目的的合理性往往欠缺审慎周到的考虑,从而给社会发展带来负面效应。事实上,当前许多专业技术人才只要有利可图甚至可以无视道德原则的存在而为之。一度横行于网络的“网络黑社会”“网络水军”“网络打手”,为了形成围观牟利效应,在网上随意推波助澜,肆意造谣污蔑。他们策划炒作网络事件,操纵网络舆论焦点,曾让公众不寒而栗。网络攻击事件中成千上万的“网络水军”“网络打手”中不少是在校大学生。为了赚取发帖费,他们只要接到相关指令,就会针对特定话题持续发帖、跟帖,或吹捧商家及其产品为其炒作造势,或诽谤、诋毁特定对象对其实施精准打击,在一些负面事件中充当助纣为虐的角色。在这种情境下,科学技术就仅仅成为一种工具手段,其使用者往往更多地关注其短期实用目的,而并不过多地追问其对于他人和社会可能造成的伤害。毫无疑问,作为专业知识的拥有者,科技主体在任何时候都应该做一个正方向的推动者,利用专业技术使人类的生活朝着美好方向发展。在当下这个技术理性冲击价值理性约束的时代,理工科大学的教育如果仅仅止步于知识、技术层面的传授,而不去张扬知识和技术内蕴的伦理责任和价值信念,就极有可能导致行为者的主体性失范,对社会和他人造成负面效应,从而使教育从根本上背离自己的目的。
(三)社会责任感的失落
目前,理工科的专业教学中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应用性训练受到突出关注,但至于将来学生出于什么目的运用这些知识,应用时应遵循什么样的道德准则却涉及不多。其结果就是在具体的实践中,价值理性往往被驱逐出科技应用之外,并且在工具理性的霸权之下失去了话语权。如在科技的研究和创新中,相关人员关注的大多是研究开发体制、经济环境、市场需求等产业和经济因素,对于可能给社会、自然带来的伤害往往有意无意地忽略;在技术的应用中,一些专门知识的掌握者在经济利益的绑架下,不惜以公众安全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代价来换取自我利益的最大化。在任何时代,专业人才都被期望能够担当应有的社会责任,而不是利用专业技术去伤害他人。然而,当前的一些科技主体却缺乏应有的理性自觉,不能保证时时事事都出于善良的动机而运用科技成果,进而难以将科学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服务人类的价值诉求相统一。科技应用中凸显出的伦理困境表明,理工科大学仅仅用专业知识教育学生是有局限性的。因为专业的知识教育和技术培训可以使学生拥有某种专业技能,却不能保证学生理性而负责任地运用其专业技能。事实上,科学教育内在地涵摄技术理性和价值理性两方面的承诺,使学生对科技伦理有所理解并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科学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三、伦理教育的路径选择
教育的根本旨归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所以,高校教育不仅应注重专业技能的培训,更应注重学生道德责任感的培养,以便未来的科技主体既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和学术能力,又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和伦理道德品质。在具体的科技实践中,他们不仅应该能够对特定技术的研发应用进行技术价值和经济价值的考量,还应该能够对其进行伦理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评价,从而有效规避现实及潜在的风险,更好地促进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样,通过在科学教育与社会伦理体系之间的良性互动,充实技术理性的人文丰度,使得技术理性在价值理性的引导、规约下朝向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终极价值旨归迈进。
(一)在专业课程中融入伦理教育
今天,面对技术理性的过分张扬以及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恰当应用而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创伤,理工科大学应当有意识地在专业教学中引导学生对专业技术的应用进行伦理审视,培养他们的科技伦理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具体而言,教育者可以在向学生传授专业技能的同时,突出专业技术本身所涵摄的伦理责任和道德内涵,培养学生对现代科技活动进行伦理考量的自觉意识。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获得与时代要求相契合的、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科学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且能够深刻理解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发展可能产生的历史性影响及其社会意义,从而培养基本的道德推理和选择能力。可以说,在科技伦理视域关照下的理工科专业教育,教育者在传递专业信息的同时阐释科技主体需要遵循的道德规范,使得学生逐步形成自主的理性自觉和人文感悟,对于自己的价值取向与行为选择始终保持深刻的自我反思。如此坚持,作为未来的科技主体,他们在之后的决策考量和科技实践中便能够从价值理性的角度进行自我观照和审视,充分考量其决策的社会后果及自身的伦理责任。
(二)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加强伦理教育
实践表明,科技主体只有具有了深刻的伦理关怀意识,才能形成对于科技终极价值的追问与求索,自觉担负起维护人类共同利益的道义使命。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人们对金钱和财富的崇拜,一些社会成员为获取物质财富不择手段,这对大学生的价值理念、道德理想不可避免地产生冲击,造成了他们价值观上的混乱、道德上的困惑,极易沉溺于滋生蔓延的物欲中而无法自拔。“思想政治理论课”担负着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的主要任务,其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中适当引入科技伦理的典型案例,有意识地融入网络伦理、生态伦理、工程伦理等与学生密切相关的内容,通过鲜活生动的案例分析使学生重视伦理问题,了解伦理知识,理解在科技活动中遵守伦理规范、承担社会责任是维护人类共同利益和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道德自律和社会责任感,自觉将专业知识的学习应用同社会发展、公众安全、生态保护以及人类的伦理尊严有机统一起来,从而在将自己的专业技能应用于实践活动时进行必要的伦理审视和道德规范。
(三)通过社会实践进行伦理教育
篇10
(一)重视专业课程,轻视公共课程
理工科大学生由于其专业特殊性,非常重视专业课程,包括教学计划内开设的专业课和实习、实验课程等,学好专业课程是理工科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础,它们在理工科大学生心目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公共课程主要是指国家规定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很多理工科高校对该类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此类课程可学可不学,理工科大学生自进入大学起便受这种“传统”思想的影响,轻视甚至歧视公共课程。
(二)重视科技知识,轻视人文知识
理工科的专业背景让他们对科技知识非常重视,甚至是崇拜,但对人文知识不屑一顾,在他们的潜意识中,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能实现国富民强,而人文知识大多是一些空洞的、索然无味的理论性东西,对生产力的发展几乎没有促进作用。许多理工科高校都开设了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选修课,但是愿意去选修的学生寥寥无几。理工科大学生在课余时间都会不自觉地关注一些科技方面的知识,扩展自己的专业素养,但是对人文社科类知识置之不理,其结果造就了一大批理工科大学生中的“人文知识文盲”。
(三)重视个人发展,轻视团队配合
理工类学科要求学生能够刻苦学习,潜心钻研,使得他们养成了“独行侠”的行为个性,加之他们的实验多、课业负担较重,人际交往能力较差,也导致他们的团队配合意识较差。理工科大学生往往重视个人发展,对团队、集体的概念较为模糊,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膨胀,集体意识、团队意识淡薄,缺乏协作精神和利他精神,心高气傲,对团队、集体的事情漠不关心,不愿参加集体活动。
(四)重视物质生活,轻视精神生活
理工科大学生学习的课程内容强调应用性、实用性和针对性,专业学习造就专业思维,实用主义思想在理工科大学生思想中根深蒂固,具体表现为:重视物质生活,轻视精神生活。对物质生活的过分重视,使理工科大学生中“拜金主义”、“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现象泛滥,追求物质享受,追求物质攀比,精神生活空虚,心理比较脆弱,满足于感官上的刺激,忽视精神层次的提升,导致价值观念错位,生活品位低下。
(五)重视专业素养,轻视思想道德
理工科大学生就业相对于文科来讲较为容易,在他们的思想中,“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观念仍古上风。所以,他们非常重视专业素养,为将来找到好工作和实现个人良好发展打下基础。但是,在重视专业素养的同时,大多理工科大学生都忽视了思想道德修养,办事浮躁、急功近利、缺乏责任心、缺乏社会公德、举止不雅等问题层出不穷。重视专业素养,轻视思想道德,使许多理工科大学生在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层面严重脱节。
二、理工科院校学风建设面临的挑战
理工科院校在学风建设方面存在较多问题,学风建设面临诸多挑战,这些挑战的产生既有社会层面的原因,也有学校层面的原因,但是更多的是理工科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一)思想道德滑坡
理工科大学生注重专业学习和科技知识,忽视了人文素养的培育,导致一些学生思想道德滑坡现象层出不穷,例如高傲自大,见到领导、老师,不是礼貌性地问好,而是视而不见;公共场合着装不宜,身着背心,脚穿拖鞋,站不直,坐不端;语言粗俗,举止庸俗;穿名牌、摆阔气、讲虚荣,不理解父母的艰辛;缺乏关爱之情、仁爱之心;违法、违纪频繁发生。理工科大学生思想道德滑坡,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扭曲,严重阻碍着学风建设的有效推进。
(二)学习目标模糊
理工科大学生相对于文科大学生来讲,进入大学后更容易放松自己。大学舒服的生活、学习环境让他们渐渐失去了学习的动力,丧失了奋斗的激情,学习目标模糊,浑浑噩噩度日,荒废学业,开始出现厌学、讨厌所学专业的现象。理工科大学生学习目标模糊最主要的表现就是缺少职业生涯规划。经调查,仅有5%的人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有10%的人有比较模糊的职业生涯规划,剩下的基本上都是根本没有想过职业生涯规划,一般都是随波逐流,按部就班地重复枯燥无味的单调生活。
(三)迟到旷课普遍
理工科大学生的拖拉、懒散、松懈的行为习性直接表现为上课迟到和旷课。理工科大学生中迟到、旷课现象普遍,形势不容乐观。迟到方面,经观察统计,基本上保持在迟到5-10分钟,特别是上午的第一节课,上课铃响过后,拖拖拉拉的“迟到队伍”仍慢悠悠地出现在教学楼内,年级越高,迟到现象越严重。旷课方面,出现“两头多、中间少”的现象,主要表现为开学初和期末旷课的少,学期中间旷课的多。旷课的学生基本上是在宿舍睡觉、在宿舍玩游戏、在校外做自己认为是“正确”的事情。迟到和旷课严重影响着上课质量和学生的培养质量,是学风建设的重大阻碍。
(四)考试作弊严重
理工类学科是一个逻辑性、连贯性很强的学科,很多理工科学生平时学习不努力,学习纪律散漫,治学态度不严谨,为考试及格,不惜铤而走险,考试作弊。部分学生平时就养成了抄袭的习惯,抄袭作业、抄袭实验报告、抄袭论文等,在考试时,考试违纪和作弊时有发生。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利用各种高科技产品进行考试作弊的行为也逐渐增多,呈现出考试作弊“组织化”、“科技化”的特点。考试作弊是学习态度不端正、自律不强的主要表现。考试作弊性质恶劣,在学风建设中影响极坏,经统计,在某理工科高校中,因考试违纪和考试作弊受到学校处分的学生占受处分学生总数的一半之多。数字触目惊心,情况令人担忧。
(五)沉溺网络游戏
理工科大学生在学风建设过程中最大的障碍就是“沉迷网络游戏”。随着电脑的普及,理工科大学生由于学业需要基本上都配备了电脑,很多学生购买电脑时的目的是用来学习,但买回来后竟变成专业游戏机。“早上不起床,起床就上网,上网就游戏,游戏到天黑,天黑不睡觉”,这是许多理工科大学生校园生活的真实写照,更有部分理工科大学生沉迷网络游戏,几乎“走火入魔”,结果是考试成绩几乎科科“红灯高挂”,只能是退学。
(六)校园文化匮乏
理工科院校有其自身的校园风格,处处透露着严谨、科学、求知的气息,但是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就稍欠火候。理工科大学生接触最多的校园活动就是各种学科竞赛,例如挑战杯、科技立项等。受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理工科大学生也特别重视科技类的校园活动,轻视人文类的校园活动,或者举办的人文类校园活动讲形式、走过场,没有深入到理工科大学生的心坎,没有起到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三、理工科大学生学风建设的新模式
(一)贯穿“一条主线”
构建理工科院校学风建设新模式,首先要围绕“立德树人”的主线,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严格管理。十报告指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一是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理工科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二是积极引导理工科大学生不断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标,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中之重,将国家的发展、学校的发展和理工科大学生自身的发展紧密结合,以理想教育促进学风建设。三是在理工科大学生学风建设中,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特别是人文素养教育,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四是将“育人”的工作理念内化到学生教育工作中,贴近理工科大学生的需要和实际,认真组织开展教育、管理与服务工作。
(二)强化“两个重点”
理工科院校学风建设要强化两个重点,即强化思想教育和养成教育这两个重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抓好学风建设的关键,加强养成教育是学风建设的助推器。一是加强理工科大学生对科学发展观、爱国主义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教育、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等思想理论体系的学习,切实提高政治理论水平。二是深入掌握学生思想实际,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实际问题,以思想引导为主,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学生的心坎上,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三是贯彻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不断丰富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开展各种贴近学生实际的主题教育活动,大力倡导和树立新时期的优良学风。四是要注重养成教育,教育学生以刻苦学习为荣,以虚度光阴为耻;以求真务实为荣,以弄虚作假为耻;以诚信守纪为荣,以作弊违纪为耻。
(三)依托“三支队伍”
理工科院校学风建设要依托三支队伍,即团结和依靠教师队伍、学生工作队伍和学生骨干队伍。教师队伍主要指专业课教师,学生工作队伍主要指辅导员和班主任,学生骨干队伍主要指党员、团员骨干以及学生干部。一是要加强教师对学生的学业指导,使学生明确学习的根本任务,确立清晰的学习目标,掌握学习技能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二是要提高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的综合素质,以身作则地引导学风建设。辅导员、班主任要加强对学生情况的掌控力度,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帮助学生排忧解难。同时,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和引导,坚持堵疏结合,培养学生的自我激励和自我控制能力。三是利用好学生干部队伍,充分调动学生骨干在学风建设中的带动效应,用学生干部自身人格魅力去感染服务对象,要求全体学生干部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学风建设活动中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四)突出“四个抓手”
理工科大学生学风建设要突出四个抓手,分别是抓教风考风、抓校风班风、抓第二课堂、抓服务质量。
1.抓教风考风。
广大教师要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为人师表,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风范感染学生、教育学生,真正做到教书育人。教师要严格上课纪律,勤点名,对经常迟到、早退和旷课的学生要及时反馈,使学校管理人员及时掌控学生的课堂情况。上课前应认真备课,努力提高课堂授课质量,增加课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按时布置和批改作业,按时答疑辅导,积极接受学生提出改进教学方法的意见。同时,要紧抓考风,杜绝考试作弊。欲正学风,先正考风,考风是对学风最终的检验。教师、学生、工作人员都要严格遵守学校相关考试管理规定,对学生考试舞弊、抄袭作业、论文作假等学术不端行为零容忍。学校要定期召开学生考风考纪教育大会和主题班会,结合学校考试违纪作弊学生处分和学籍处理典型事例,从正反两方面教育和警示学生严格自律,诚实守信。
2.抓校风班风。
学校要强化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进行端正学习动机的教育,努力营造勤奋向学、环境励学、多方助学的氛围。要大力推进以寝室、班级为基础,以典型为示范的学习型寝室、优良学风班的创建活动,营造刻苦学习、团结互助、争先创优的良好班风,形成“比、学、赶、帮、超”的风气。同时,要制定和完善学校、学院、班级的学风建设方案,严格请假制度、严肃课堂考勤,将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结果和学生的入党、评奖评优结合起来,形成有效的激励奖惩机制。建立学校、学院、家庭联动机制,及时将学生在校的表现情况反馈给家长,请家长协助学校做好自己子女的教育引导工作。
3.抓第二课堂。
要在第二课堂活动中突出学风建设。要营造以传统文化和优良校风为积淀、学术科技文化为载体、文体艺术活动为重要形式的校园文化氛围,提高理工科学生的人文、科学和艺术素养;鼓励、支持学生科技学术创新和实践,大力开展学术报告和讲座等活动,在师生中广泛进行学术交流,组织开展“挑战杯”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科技作品展、学科竞赛、学习研讨等高品质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学术氛围;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接受教育、增长知识、锻炼才干,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创新;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利用校园媒体加强校园文化宣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教育。
4.抓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