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4 17:16: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十学习之新农村建设心得体会
县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心得体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演讲稿
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演讲稿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心得体会-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点认识
建设新农村的心得体会
乡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XX镇长在全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结
乡镇关于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
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方案
社会主义新农村论文新农村建设:“三农”难题的历史拐点
在新农村建设调研时的讲话
社会主义新农村讲话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演讲稿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总结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心得体会-正确认识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目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演讲稿
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要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
乡镇20__年社会注意新农村建设工作方案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先进典型宣传方案
*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
县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扩大会议主持人讲话
新农村建设总结-发挥区域优势,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市委书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题读书会上的讲话
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论文
在建设新农村学习会上的发言提纲
与第三批先进性教育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八荣八耻学结
村党支部建设新农村总结汇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案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心得体会--一名乡镇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宣传教育活动方案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心得体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
在全市工商企业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座谈会上的讲话
__镇__村新农村建设工作方案
“送法进万家,建设新农村”工作总结汇报
区委书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讲座上的讲话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讲稿-党员培训辅导材料
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实施方案
市委书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题读书会上的讲话
在新农村建设座谈会上的发言
社会主义新农村论文新农村建设:“三农”难题的历史拐点
某镇新农村建设总结汇报材料
新农村建设工作情况的小结
新农村建设讲稿-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保持先进性,建设新农村”学习宣讲活动总结
在全县新农村建设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提纲
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现场会上的讲话
社会主义新农村培训班学习的心得体会
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调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时的讲话
区委书记在新农村建设流动现场会上的讲话
“保持先进性,建设新农村”学习宣讲活动总结
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实施方案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演讲、总结、心得体会、论文、感想、方案
在全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会议分组讨论会上的讲话
在全市新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__年新农村建设驻村工作队总结
乡20__年新农村建设工作目标考评方案
在调研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时的讲话
市长在全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共青团特色活动助推新农村建设经验发言材料
20__年新农村建设驻村工作总结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会议讲话材料
县妇联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实施方案
全县三级干部会议上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讲话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训班上的讲话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动员大会上的总结讲话
__供销社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调研实施方案
新农村经验总结:内强素质求发展构筑和谐新农村
县地方税务局“保持先进性,建设新农村”学习宣讲活动总结
在新农村建设现场会上的讲话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市长XX在调研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时的讲话
在全县新农村建设工作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社区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在乡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动员会上的讲话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训班上的讲话
XX村支部书记建设新农村的心得体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之红乡绅论
新农村座谈会上的发言材料
新农村建设总结-县以“十二件实事工程”为抓手推进新农村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心得体会-警惕违法建筑阻碍新农村建设
镇关于新农村建设工作情况的小结
区委书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县农村党支部建设新农村会议上的发言材料
20__年新农村建设总结
村创建和谐新农村工作现场会发言材料
农机局长在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座谈会上的发言
新农村建设流动现场会上的讲话
市长在全市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送法进万家,建设新农村”工作总结汇报
篇2
农村文化具有四个主要功能:一是传承文明的功能。农民在长期的历史活动中积累了大量优秀的文化遗产,并通过文化活动使它们得以继承发扬。二是社会和谐功能。文化活动可以促进人们相互交流思想,减缓矛盾冲突,取得社会共识,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三是生活服务功能。文化活动是农民的基本需求和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农村文化事业,让广大农民广泛参与其中,可使农民充分享受休闲娱乐,寄托情感,提高审美水平。四是经济发展功能。健康积极的文化活动增进人们之间的信任和了解,有助于降低经济活动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2 当前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时代特点
2.1 农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渴求更加强烈。今日农民,大部分不再是那种“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庄稼人了。他们在劳作之余,有的参加自发组织的文化娱乐活动;有的揣着书本或一头扎进图书室看书学科技;有的看电视,听音乐;还有的打开电脑遨游于网络世界,表现出对文化生活的强烈渴求。
2.2 农村文化事业发展迅速加快。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娱乐工具也跟进了时代步伐。彩电、音响等家电已进入了农村干家万户,各种群众文化活动遍地开花,一些偏僻的农村也日渐热闹起来了。不仅县市有电视差转台,而且很多乡镇也建起了电视差转台,有些乡镇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1帆,丝毫不亚于城市。卡拉OK歌厅、电子游戏机、录相、桌球等原来属于城市的文化娱乐设施快速向农村延伸、普及。
2.3 群众性文化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农村文化事业的加速发展,娱乐项目的不断增加,极大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节假日,“送文化下乡”活动给农民送来了文化大餐,在接受现代文化熏陶的同时,沉寂多年的传统文化也被挖掘出来,并被赋予新的内容。以不同的艺术形式给予了农民精神享受,深受农民群众的喜爱。现代文化与传统艺术的并举,满足了不同层次农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不同需求,陶冶了农民的思想情操,推动了新农村建设。
3 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特殊作用
3.1 促进乡风形成的主导力量。乡村文化是农村社会经过长期的积淀形成的,并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推陈出新。其内容或是优秀传统的积累,或是现代时尚的体现,是在农村弘扬优秀传统和倡导时代新风的有效载体,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和历史价值,还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它往往引领农村社会某一时期思想和精神领域所崇尚的主流,这一主流主导着在同一文化背景下的农民的群体性格,对农民价值观念、是非标准、审美意识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可以说,有什么样的乡村文化,就会有什么样的农村乡风。
3.2 增强农民素质的重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农民的素质是最为关键的,因为只有农民的素质提高了,农民才会自觉地按照自己的意愿,积极地、能动地参与到社会变革和生产发展的实践中去,从而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长远而根本的保证。而农民素质的提高,除了通过政策引导、法律规范、思想教育之外,农村当地所蕴涵的文化底蕴对农民潜移默化的熏陶,包括对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素质的培养,往往能起到更为有效和深远的作用。
3.3 改变农村面貌的智力支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通过发展生产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必须通过扩大民主来改进农村社会的管理。当前,生产效率较低、管理体制滞后,是我国农村存在的不争事实,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落后的生产力和落后的观念。要改变这一状况,一要增长农民知识,二要更新农民观念。为此,除了着力发展农村教育之外,乡村文化在内容和形式上所具有的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优势,更容易受到农民欢迎、吸引农民参与,有利于推广科普知识、宣传时代新风,从而增长农民见识、开阔农民视野,帮助农民认渺》部世界,激发农民学习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接受新事物、新思想。
3.4 凝聚农村人心的有效手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央要求“要尊重农民的意愿”,这是对农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肯定。这里所讲的“意愿”,应该是农民的集体意志。但是,受几千年来形成的“小农意识”的影响,在很多情况下,特别是涉及农民个人、家庭利益时,农民的意愿很难得到统一和贯彻。乡村文化所具有的群众性、大众化特点,对农民之间的个性差异能起到很好的磨合作用,能较好地把农民群众组织起来,使农民在活动中增加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相互比试、较量、欣赏,跳出世俗的日常的生活,建立起基于“文化情结”的团队精神和群体气质,形成集体崇尚的追求目标。
篇3
关键词:孝文化;新农村建设;调查研究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其中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创新、弘扬孝文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内涵最深、包容最广、绵延最长、最有渗透融通力的文化系统。以孝文化作用于新农村建设,一方面能有效地提高新农村居民的素质,有利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另一方面通过中国传统孝文化的传承,可以帮助构建和谐家庭,能有效促进社会的稳定。
一、研究综述
孝文化的冷遇与中国社会的高速老龄化激烈碰撞,中国社会养老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凸显,引起了社会的反思。如何对孝文化进行重新建构并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课题。在进行孝文化内涵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现实社会的发展需求,学者们对于孝文化的构建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丁成际《论传统孝道的当代建构》中认为新孝道要注意处理好四个原则性关系;陈建华在《传统养老困境下的新型养老文化建设》指出道德与法律并重、物质与精神兼顾、自助与互助并举是建设新型养老文化的内在要求;潘剑锋的《建设农村新型孝文化》强调要构建农村孝德培养的社会机制,加强个体自律,提高农民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加强农村现代家庭道德建设,建立农村养老管理机制;李忠香的《弘扬新型孝文化构建和谐新农村》则强调在农村新型孝文化的构建上强调提倡“厚养薄葬”,物质赡养与精神赡养并重、摒弃愚孝,同时指出要加大对孝文化的宣传教育力度,建立孝文化的长效机制和奖惩机制。哈尔滨市专顾委社会法制专家组在《倡导新孝道及运作实施的建议》中则强调在新型孝文化的构建上要着重处理好关系,即孝与忠、社会政治化的孝与家庭伦理化的孝、孝心与爱心、孝精神与孝样式、家庭孝与社会孝、孝慈互动与代际和谐、尽孝与尽量、一般孝与特殊孝。关于“孝文化”和“新农村建设”二者关系的期刊论文还有:张晓琼和牛磊在《论我国传统孝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一文中,发现在历史上曾发挥举足轻重作用的我国传统孝文化在现今新农村建设中仍具有值得挖掘与发挥的积极作用和功效(2009.12);赵艳粉在《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孝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指出,在当今农村“孝文化危机”的情况下,应当积极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孝文化,使其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2011.1);姜雪和何顺畅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孝文化建设研究》中指出必须加强农村孝文化源流、优质资源、新农村建设中弘扬孝文化的必要性以及践行孝文化的策略、举措与基本形式等方面的研究(2012.6)。关于“孝文化”和“新农村建设”二者关系的研究硕士论文有:山东农业大学杨力新《孝文化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影响研究——以鱼台县为例》(2009.6);华中师范大学胡德新《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弘扬孝文化的关系》(2012.6);河南理工大学赵艳粉《社会主义新农村孝文化建设研究》(2012.6);大连交通大学邹方枚《新农村建设中的孝文化作用研究》(2013.6)。这几篇硕士论文对于孝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研究涉及的专业领域较广,涉及基本原理、科学发展观理论与实践、农业推广等学科领域及专业,分别从不同专业角度提出了对二者关系的看法。通过近几年关于孝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文章发现,我国的学者对于二者之间的关系已经有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尤其是孝文化的内涵、孝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等。但是,研究角度偏重理论,实践性不强。首先研究角度偏重对孝文化传承与新农村建设的意义研究,或是分析孝文化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作用。其次当前国内外同类研究内涵与认识的方面居多,没有从实际出发,没有真正结合当地的新农村建设情况。这类课题往往结束在理论成立即可,提出孝文化传承与新农村建设策略的颇为少见。
二、调查对象与调查量表
在寿光市纪台镇李家村随机发放问卷100份,回收100份,其中有效问卷92份,其中男性40人,女性52人,平均年龄38.2岁。《孝道认知量表(FC)》,分为尊亲恳亲、抑己顺亲、奉养祭念、护亲荣亲四个因素。共有52个项目,采用并不应该(0分)、有点应该(1分)、相当应该(2分)、非常应该(3分)四级评分标准,得分越高,孝道认知越好。《孝道行为量表(FB)》[2],分为尊亲恳亲、抑己顺亲、奉养祭念、护亲荣亲四个因素。共有52个项目,采用并未做到(0分)、有点做到(1分)、相当做到(2分)、非常做到(3分)、情况不合(9分)四级评分标准,其中有情况不合被试需剔除,剔除的标准为回答“情况不合”的次数多于15次,除此以外,得分越高,孝道认知越好。
三、调查结果
(一)子辈对孝的认知各成分的平均数(M)与标准差(SD)
将被试根据性别分为两组,发现在孝道认知层次的四个维度上,男性子辈的平均分皆高于女性子辈的平均分。同一性别在不同维度上,平均分亦差别较大,其中抑己顺亲维度得分较低。奉养祭念维度得分较高,接近全选非常应该(30分)。
(二)子辈对孝的行为各成分的平均数(M)与标准差(SD)
将被试根据性别分为两组,发现在孝道行为层次的四个维度上,男性子辈的平均分皆高于女性子辈的平均分。同一性别在不同维度上,平均分差别较大。另外子辈对孝道的行为平均分要远低于对孝道认知的平均分。
四、调查结果分析
根据表一,子辈对孝道的认知与常模相比,女性子辈在尊亲恳亲、奉养祭念维度均高于常模,在抑亲顺亲维度低于常模,护亲荣亲维度接近常模;男性子辈在四个维度均高于常模。这一结果表明,我们在新农村建设中传统的孝道文化仍然深深扎根于我们现在的精神文明建设中,至于女性子辈的抑亲顺亲维度低于常模主要是因为农村女性出嫁后不再和父母一起居住的原因导致。根据表二,子辈对孝道的行为与常模相比,女性子辈在抑亲顺亲和护亲荣亲维度低于常模,奉养祭念维度高于常模,尊亲恳亲维度接近;男性子辈在尊亲恳亲、奉养祭念维度高于常模,抑亲顺亲维度接近,护亲荣亲维度接近常模。这一结果表明,“奉养祭念”在农村无论是从认知还是实践的角度都是“厚死”的重要一部分,农村的大环境中仍然对于祭祀过世父母看的十分重要,另外,护亲荣亲维度男性和女性子辈得分均不高,因没有进一步对其自我效能感进行研究,但可以推测农村种棚的男性和女性对其职业认同和自我效能感较低,认为没有很好地“光宗耀祖”。对于纪台镇李家村来说,最近刚刚经历了一场新农村房屋改造,由原来的砖瓦房改为楼房,经过调查研究发现,楼房在分配的过程中均以家中的儿子数为主,不以宅基地为主。例如,家中有两个儿子,只有一个宅基地的可分配得两套房子,而家中没有儿子,有一个宅基地的(父母去世,女儿嫁人),只有经济补偿,无房屋补偿。通过楼房的改造分配方案,我们也不难看出,村庄的社会生态环境仍然是以父权为主,家中的男性子辈负担老年长辈的住宿问题,而女性子辈不再负担。所以通过数据我们也可以看出在孝道认知的抑己顺亲维度,女性得分仅为9.36分,而男性得分为18.22分。无论是孝道认知还是行为层面,男性子辈的得分均高于女性子辈,这一差异的意义虽不明确,但有主要促成因素分析如下:李家村虽然经历了村庄改造,但村庄里大部分劳动力仍以种棚卫生,属于从父辈种棚,传给男性子辈,男性子辈结婚后仍然种棚这样一种模式,所以男性子辈承担了更多的传宗接代、奉养父母、依顺父母以及和父母住在一起的“任务”。而女性子辈结婚后进入到了“新家族”,更多地和新家族的男性子辈一起承担起赡养公婆的任务。通过对表一和表二两个表比较可以发现,子辈的孝道认知得分普遍高于孝道行为,说明很多方面是子辈认为应该做的,但现实生活中却没有做到的,所以在预测个人的孝行时只靠孝道认知是不够的,在现实生活中,想有效预测孝道行为,还需结合环境因素、子辈性格、父母性格等。另外,还有一个发现就是子辈的护亲荣亲维度得分普遍不高,应该注意提高农村年轻人的自我效能感,在农村种棚或者种地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而不一定像古代“高中状元”才能光耀门楣。
五、结语
由问卷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人们在孝道认知方面普遍觉悟比较高,说明传统孝文化在人们生活中能起良好正向的作用;孝道实践方面比孝道认知方面差强人意,这需要倡导新农村孝文化践行主体自律,并构筑新农村孝文化的培养机制,完善新农村孝文化的保障体系等方措施来重建孝道,使其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叶光辉,杨国枢.中国人的孝道———心理学的分析[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4):359-361.
[2]潘剑锋.建设农村新型孝文化.湖南社会科学[J].2006,6:143-147.
篇4
关键词:图书馆,服务,新农村
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深远的战略举措在神州大地上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对农民而言是福音,对农村来说是重大变革,对农业来说是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对农业县的图书馆来说,也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对图书馆拓展服务领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图书馆信息服务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从宏观上讲,农业的发展、农村的和谐、农民的进步决定着全县改革开放的步伐和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文化是新农村建设的灵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应该加强农村的文化建设。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如何尊重农民的精神需求,既鼓农民的“钱袋”,又富农民的“脑袋”,解决农民的“文化温饱”,县级图书馆作为科教兴国、科技兴农的教育阵地,肩负着提高农民素质,帮助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重任。
从微观上讲,沂源县以农业为基础,农民占了人口总数的80%以上。因此,县图书馆的读者服务面对的群体有一大部分是农民。图书馆的最终目的,就是充分利用现有的一切资源,为读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通过吸引农民群众走进图书馆,引领他们学文化、爱科学,提升自身文化品味与素养,引导他们向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迈进,进而营造农村社会良好的文化氛围。沂源县图书馆于2006年迁入县文化苑新馆,书架、阅览桌椅、电子阅览室等焕然一新。争取县财政扶持,新购图书3万余册,新上业务自动化管理系统.同时加强单位内部管理,广泛开展各类读者活动,最大限度地满足了读者需求。07年在创建山东省社会文化先进县这一重点工作中,县图书馆将工作重点放在了广大农村。一方面,在文化局领导的带领下,抽调专人靠上抓乡镇村级图书室建设,督促全县所有乡镇都有设施齐全的文化中心,80%以上的农村建立了图书室。另一方面,与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中心取得联系,结合远程教育设施,为大部分村庄安装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软件,实现了县图书馆与广大农村的资源共享。这项工作使县图书馆对全县农村文化建设情况摸清了底数,极大地促进了乡镇村级文化图书事业的发展,使农民读书、娱乐有阵地,有设施,有活动,切实让农民得到了实惠。09年以争创国家一级图书馆为契机,严格按照标准要求逐项落实,设施设备更加完善,服务手段不断创新,馆藏资源不断增加,对全县文化的繁荣和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途径
1、馆藏文献资源蕴含大量的农业科技信息,可以解决农民在生产活动中遇到的难题。还可以提供给农民关于农村商品生产信息和市场经营方法等,都是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源动力。对贫困户可以创造一些优惠政策,如免费为他们办借书证、管理员协助指导借书、在借书册数、还书时间上给予特殊的照顾。另外,已经富裕的农民对各种致富信息的需求更加迫切。尤其是经过浓缩和增值后的信息就要求图书馆员对馆藏的各种农业科技文献进行二次加工整理,编印成有地方特色的、能够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二、三次文献,分送到农民手中,指导农民的生产活动。
2、针对广大农村读者居住相对分散、受教育程度较低、农业生产季节性强等特点,沂源县图书馆灵活多样地开展各类读者服务活动。如利用农忙时节深入各村各户进行农业科技知识的宣传,农闲时节与乡镇村开展图书宣传与文艺演出相结合的活动。以各种科学、文化、道德、法制和社会热点问题为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竞赛、文学讲座等,提高广大农民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求知读书的积极性。近年来开展的送图书下乡活动深受农民读者的欢迎。09年分别到土门镇、张家坡镇的2个村赠送图书2000余册,帮助草埠三村和韩旺二村建立图书室,为他们从省图书馆书店购进实用、价格优惠的图书6000余册,图书内容更多的是关于政策法规、苹果、葡萄等林果栽培、家禽家畜养殖技术及保健卫生等方面的科技书籍,能够直接指导农民读者的生产生活,为农民群众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论文格式,服务。。图书馆人员加班加点,辅导这两个图书室的管理员将所购图书按标准分类编目、排架整理,并制定严格的借阅制度,防止藏书流失。自08年以来,沂源县图书馆先后帮助村镇建立图书室100余处,新购图书20余万册,辅导培训图书管理员300余人次,受益农民群众达40万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2009年为三个村免费赠送投影仪,为更好地在农村传播先进科技知识文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以乡镇文化站为核心,以农村信息员为依托,以与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相结合的基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为契机,建立健全关联互动的三级文化网络。沂源县图书馆在县委、县政府及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投入资金70余万元,在县图书馆建成了符合标准、功能齐全的县级支中心,按照国家标准,配置了业务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卫星接收服务器、投影设备等。论文格式,服务。。文化共享工程的实施,将开辟不受地域时间限制的崭新的文化传播渠道,将丰富的文化教育资源和科技信息资源,以先进的传播方式传输到广大基层群众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农民群众手中,解决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文化资源总量偏少、质量不高的问题,面向农村,面向贫困地区广大农民群众,是改善基层文化工作手段陈旧、落后状况,把先进文化送到千家万户的现实有效的途径,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的切入点。把优秀的文化资源以数字化的方式传输到基层,使百姓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的文化服务,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施5年来,优秀的文化科普信息正为越来越多的农民拓宽致富路。 以数字资源建设为核心,以基层服务网点建设为重点,以共建共享为基本途径,全面实施文化共享工程。积极推动基层服务点与远程教育现有的终端接收点的共建共享,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村村通,使共享工程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切实成为一项“惠民工程”,为推动和谐文化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锤炼本领,以满腔热情服务农民
为不断增强图书馆的服务能力,更好地服务于新农村建设,人才资源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论文格式,服务。。图书馆工作者应锤炼自身,提高本领。面向偏远的农村,要充分认识县级公共图书馆建设和服务的重要性,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读者服务的思想,要坚持以农村基层为重点,统筹城乡发展,积极开展延伸服务,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要热爱农民读者,关心农民读者,动真情办实事,要根据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不断改革创新服务思路和发展模式,不断提高文化水平,更新文化科学知识,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为农民读者提供更为广泛、先进、便捷的服务。针对农民文化基础较低的现状,要有足够的耐心来充当宣传员、辅导员、技术员等多重角色,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活动能力和社交能力。
总之,图书馆应争取以优质的服务、有特色的馆藏,用优惠的政策吸引农民走进图书馆,利用知识创造财富,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篇5
关键词:农村金融;新农村建设
1农村金融对新农村经济建设的作用
1.1农村金融促进乡镇和私营企业的发展
通过农村金融信贷的支持,中小型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利用获取到的资金发展起了自己的业务。随着规模和业务扩大,以及为了满足适应市场化和国家化的需要,都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支持。同时,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小城镇建设,从而带动了企业产业的发展,这些都归功于农村金融的支持。
1.2农村金融带动了农村信息化和产业化的发展
在“三农”的开展过程中,引进农业所需要技术、购置优良品种和进行农用设施的改造以及聘用技术人员等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随着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进一步完善,将给激发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性,进而促进农村经济产业化的步伐。
1.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农民需要农村金融来服务于自己的生活和生产
农民发展农业、养殖业以及扩大生产都需要在前期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些资金的来源就依靠农村金融来解决。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对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在仅仅满足于以往的贷款和还款业务,更加倾向于更丰富和方便的服务,比如:结算业务,投资业务等等。农民的生产生活、收入的提高以及农村经济的发展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都与农村金融有直接的关系。
2农村金融发展和改革的建议
2.1大力发展新农村经济,实现农村金融需求与金融供给的均衡发展
金融和经济发展是离不开,是一个整体,经济决定金融,没有一个个的经济体,金融就很难发挥其作用,因此,农村金融服务滞后的现象,只有不断地通过在供给中创造出更多的需求、在需求中提供更多的供给,才能真正的解决这一问题。
2.2建立和健全农村金融体系,更好地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
根据农户和企业发展多层次性和多样化的要求,构建功能完善、分工合理、产权明晰、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竞争性的多层次农村金融市场体系。允许农发行逐步开展信贷以外的咨询、项目融资、企业并购等金融业务,以增强其盈利水平,催进其可持续发展;开发适合新农村建设所需金融品种和服务,使农村金融资源总量平衡;建立和完善贷款的风险管控机制,遵循信贷资产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通过政策性、商业性和合作性农村金融机构协同运作,能够有效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需要,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健康、快速发展。
2.3优化农村金融信用环境,为农村金融健康运行提供良好的环境
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农村金融环境建设,切实为金融机构提供更好的服务;强化农村信用制度建设,建立守信激励机制和失信惩罚机制,为农村信贷风险控制提供依据,营造良好的农村信用环境;建立更加灵活的担保机制,为贷款发展农村经济扫除障碍。新晨
2.4引导和规范农村民间金融的发展
长期以来,由于农村金融不能很好的满足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民间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所以在农村金融市场多元化、竞争性的发展过程中,不能忽视其作用,同时要重视民间金融的规范和引导,加强有关部门的指导和监督,放宽市场准入提交,杜绝非法操作,使其得到健康有序的发展。
3结语
总之,只有不断的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规范和发展适合新农村特点的金融体系,才能更好的为新农村经济的发展服务,满足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魏雅丽.中国农村金融成长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篇6
关键词:大学生,农村,就业创业
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农村的发展离不开更高知识和技术人才的推动。国家从2002年就明确指出:“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支教、支农、支医、扶贫等工作。”全国相继出台了各项鼓励和支持的政策,截至今天有“大学愿服务西部计划”、“大学生村官计划”等,政策包含发放津贴,交纳各类社会保险、晋升职称、考研、报公务员加分等政策。今年,国家还将出台到西部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达到一定年限的毕业生,由国家代为偿还其学费和助学贷款的政策。论文大全。
种种政策和措施创造和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吸引了一些毕业生到农村就业创业。但是,多数大学生并不会因为政策和优惠而首选农村就业,大学生到农村基层就业的真正动力并没有激活,农村的发展空间、环境、薪水、生活品质等因素,成为左右他们理性选择的关键,成为城市和农村之间就业选择的一道深沟。论文大全。
高校是大学生迈向社会的最后加油站,我们既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入手,帮助青年学生树立科学的成才观、就业观和择业观,使广大青年学生充分认识到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有效途径;同时更要注重推出大学生到农村就业创业的引导新举措,填平深沟,架起桥梁,从而更有效的引导大学生基层就业创业。论文大全。
1、注重大学生农村就业创业的引导
高等学校就业指导工作要把有针对地进行农村就业创业教育,摆到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和服务的重要位置上,加强有关“三农”问题的形势政策教育。要集中宣传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和发展前景,集中宣传各项关于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农村就业创业的政策,使每一个毕业生熟悉和了解相关举措,引导大学生到农村广阔天地,施展才华;主动帮助面向农村就业创业的大学生,解决他们实际困难;定期走访和慰问面向农村就业、创业的大学生,真正做
到政治上信任、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
2.注重加强大学生到农村的实践教育
农村等基层需要热爱农村工作、综合素质好、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大学生。高校应积极探索教学内容的改进,强调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实践教育为保证,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当前,大学生到农村的实践主要依托共青团组织的暑期“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但是由于实践时间紧,内容变化快,针对大学生就业引导作用不明显。因此,高校可以尝试根据学校特色,有条件的采用共建农村实践基地的模式,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建立长期定点的学生实践实习平台。提高大学生农村就业创业的意识,锻炼实践能力,培养对农村的真实体验和情感。
3.搭建联系农村人才市场桥梁
高校要做好毕业生到农村就业的指导服务工作,做好创新人才培养和输送,以优质的人力资源支持新农村建设和发展。高校应逐步建立起农村人才需求信息的机制,搞好农村就业信息服务,发挥就业信息网的作用,及时宣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新进展,收集和新农村建设的人才需求。高校还可以举办不同层次的农村人才市场,组织不同类型农村人才招聘会,为农村人才流动搭建平台。同时,学校也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观摩农村人才招聘市场,使学生了解农村人才的需求和要求。
通过基地实践有助于改变原来单纯的政策指导、技巧指导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使大学生对农村有一个系统感性的了解,加强大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积累和储备,做好农村就业的心理、知识和能力准备。实践证明:通过共建农村实践基地的模式,不仅是引导大学生到农村就业、创业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大学生服务农村能力和水平的有效途径,更是拓展大学生就业渠道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陈秋华,建设新农村: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新选择.
[2]曾琼芳、马于强,实行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地区就业的对策研究.
篇7
[论文摘要]实行政府公共治理,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是实行政府掌舵、公众划柒,二是政府为主、公私并存,三是政府监管、合同外包,共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部署,在“十一五”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方向,转变传统政府职能,实行政府职能角色的转换,顺利推进新农村建设。
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完善公共服务型政府管理,政府应“转换职能角色”、“一是‘管什么’的转换,即从管理私人领域、竞争性领域、微观领域转换到管理公共领域、非竞争性领域、宏观经济领域;二是‘怎么管’的转变,即从直接的、行政的、参与式的管理转到间接的、民主的、以经济手段为主的管理”¨j,使政府从无所不能中解放出来。
因此,治理既不是统治,也不是行政和管理,而是指政府掌舵而不划桨,不直接介入公共事务,只介于负责统治的政治和负责具体事务的管理之间。好的治理的核心含义就是政府的职能应该从“划船”到“掌舵”的转变;而公共治理,是以政府为主体,多种公私机构并存的新型公共事务管理模式。公共治理的主体既可以是政府、公共机构,也可以是私人机构,还可以是公共机构与私人机构的合作;公共治理的本质是打破政府的行政垄断,把原来由政府独自承担的公共服务转移给各种私人部门和公共团体共同承担,政府与私人机构的界限不那么明显了,在公私部门之问建立了伙伴关系;公共治理引入了市场竞争的管理方式,蔓张管理方式.方法的多样性。
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应当实行好政府公共治理。政府公共治理具体而言主要表现为:一是树立高效管理的理念。信息社会的政府治理必须是高效的,它对政府效能的要求比传统工业经济时代更高。二是树立公平治理的政府理念。随着社会发展和知识普及,公众对公平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三是树立知识管理的政府治理理念。信息社会是以知识为资本的,社会也是一个知识社会,对经济的管理无疑离不开法制,但主要管理方式是知识管理。四是树立“人本主义”的政府治理思想。传统的政府治理注重以“物”或“任务”为中心。领导者要求下属成为标准的“行政人”,以便实行规范的标准化管理,但这种使人异化为物的治理方式,不利于人的创造性。
一、政府掌舵、公众划桨,共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性任务,并确定“十一五“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方向,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实行政府的公共服务型管理,采取政府掌舵,公众划桨的方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谐社会是国家权力与公共权力都能良性运转的社会,是政府的行政管理与公民的自主管理相统一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在强调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的同时,也绝不能忽视社会的自我管理功能。“社会治理能力不只是政府单方面的事”,社会的治理过程应该是政府和社会的互动过程。“有些事是政府应该做的,有些则不是”。
政府的职能应该是“掌舵而非划桨”,政府的职能是制定政策(掌舵),而政策的具体执行(划桨)则是通过社会的自治来完成。首先,政府的公共权力来源于社会的共众权力,而社会公众“当初把统治权交给一个人,只是为了公众的福利和安全”j,而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电同时要求政府还权民,加速自身转型,即“从全能政府转变为有限政府,从管制政府转变为服务政府”。这种权力让渡和模式转型必然螫求政府和社会共同承担社会的管理职能;其次,我们还应该认识到,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存在着缺乏弹性手段、环节错综复杂等问题,而社会的自我管理又存在着动员能力薄弱、缺乏刚性手段等缺陷。这就要求我们建立一个政府主导与社会自治适度平衡的关系结构,即在进一步提高政府管理社会效能的同时,善于通过村民自治.社区自治组织.社会团体、行业组织、中介组织以及工、青、妇等群众组织和英群众代表会议等,形成社会管理的整体合力。最后,由于经济形式的多样性、文化背景的差异性、民主的进一步深入也使得社会的管理形式呈现多元兼容的格局,要建设和谐社会,单独依靠政府或社会都不能很好地完成社会管理的终极目标。
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发挥各种形式的组织作用,凝聚各种力量,消除和突破二元结构的束缚,实现各种组织、各种力量的良性互动,在有效程度上的极大努力,使全面推进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巾央的要求落到实处。
二、政府为主、公私并存。共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政府应实行公共治理。公共治理是对整个公共管理部门格局的重新认识,是实现公共部门有效管理中不同的实施主体各自的定位、分¨1二和各自适当的角色,而不仅仅是政府行政管理和政府统治。换言之,参与管理的主体已经不只是政府部门,而是包括全球层商、国家层面和地方性的各种非政府非营利组织、政府闯和1e政府间团际组织、各种社会团体甚至私人部门在内的多元主体舒层治理。在多元主体为特征的公共治理范式中,有限政府是其最突出的特征,政府的作范围缩小,政府不再是无所包的“全能型政府”。在整个社会体系中,按照国家与社会的分离、政府与市场边界的划分、公域与私域界限的调整不同治理主体对应着不同的治理对象和客体,发挥着各自的作用。
南昌大学(mpa教育中心主任、行政管理硕士点首席导师)陶学荣教授在《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中指出:在公共治理模式中“政府不应在具有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国有资产经营功能,应该承担公共事物管理和公共物品提供的功能,充当公平保障者、社会服务者角色”。。政府组织与非政府、非营利组织的合作、公营部门与私营部门的合作是提高和改善公共物品数量和质量的有效途径。在公共治理范式中.管理主体是多元的,非政府组织甚至私人组织也被认为是重要的治理主体之一。在现实社会事物的治理中,它们之间的关系不是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政府与其他社会主体之间应该是建立在合理分工基础上的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如在公共物品领域为了增加公共物品的数量,提高公共物品的质量,对那些由政府提供缺乏的效率的项目,政府可以对非营利组织予以充分的赋权和支持,对非营利组织的服务供给采取资金补贴、订立合同、特许经营、政府购买等多种形式,与其他社会主体合作提供公共物品,促进生产公共物品的积极性和物品供应的效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新时期中国农村建设的方向,要完成这一重大历史任务,政府要实行公共治理,完成好职能转换,因此,公众划桨,政府掌舵,是完成这一任务的前提。
三、政府监管、合同外包,共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政府需要转换职能。在建设过程中,政府可以充当监管角色,实行合同外包,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能够顺利推进。合同外包是在新公共管理运动中发展起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制度,是指政府将一部分公共服务通过合同的方式让政府以外的主体来承担,政府在公共服务提供过程中只是负责监督合同的履行,并支付报酬。它作为一种更民主、更温和、更富有弹性的管理手段,由于较大限度地融人了市场的成分,提高了社会主体对行政管理事务的参与程度,体现了现代行政管理的民主和法治精神,因此,在国外行政管理各个领域被广泛运用。
部分公共服务市场化是指由市场或民间部门参与公共服务的生产及输送过程,也就是说,政府部门通过合同外包、业务分担、共同生产或解除管制等方式,将鄙分职能转国民间部门经营,政府只需承担财政筹措、业务监督,以及绩效成败的责任。其中,合同外包就是由公共部门和政府作为顾客和委托人,同人即那些能够真正提供公共服务的组织(公营或私营的)签订合同。它把民事行为中的合同引入公共管理的领域中来,它的做出以合同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为前提,变过去单方面的强制行为为一种双方合意的行为。在合同外包中,政府的责任是确定需要什么,然后依照所签订的合同监督合同的履行.并且,在对方履行合同义务后支付报酬。合同外包可作为既提高政府服务水准,又缩小政府规模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降低成本、节约开支的有效手段。
篇8
[论文摘要]农村水利建设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切入点。在分析新农村建设对农村水利建设的要求及当前存在的问题基础上,从规划、资金、组织、管理和科技等5各方面对新农村背景下农村水利建设的保障措施作了探讨,为其满足新农村建设5个方面的要求提供了理论支撑。
一、新农村建设对农村水利建设的要求
作为新农村建设总体目标的20个字,涉及生产、生活、乡风、村容、管理等5个方面,每个方面都与农村水利密切相关,因而每一项目标的实现,都对农村水利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
(一)“生产发展”对农田灌排工程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生活宽裕”对农村灌排工程和供水工程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村容整洁”对水土保持、农村水电、水环境整治等提出了新的要求。
(四)“管理民主”对农村水利建设的组织与管理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五)“乡风文明”对农村水利建设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农村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水资源不断减少,农业用水捉襟见肘
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国家,不仅水资源总量明显不足,而且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极不均衡,区域性缺水和季节性缺水严重。水资源不足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
(二)农村水利基础设施老化,很难满足新农村“生产发展”的要求
目前,农村水利基础设施仍然十分脆弱,全国还有近2/3的耕地没有灌溉设施。农村水利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管理粗放的状况还未能得到根本的扭转。
(三)节水灌溉工程和节水措施不多,水资源浪费严重、利用率较低
由于受投资不足的制约,渠道建设和维护严重滞后,沟渠渗漏严重,影响了水利投资效益的发挥。同时,在推广应用节水技术和制定节水政策措施方面做得也不够多,农村普遍存在节水意识淡薄、浪费水较为严重的现象,水资源的利用率较低。水的利用率低也导致部分地区水费偏高,出现了农民浇不起地的情况。
(四)当前农村水利建设组织与管理方式还无法满足“管理民主”、“乡风文明”的要求
农村水利建设是三分建七分管,建是基础,管是关键。但目前农村水利管理不到位的现象较为突出,甚至少数地方根本无人管理,致使正常情况下通过疏浚可发挥5~6年功用的沟渠3~4年就重新淤积了。从而缩短水利建设的循环周期,增加了水利建设的成本。
当前,农村水利建设主要还是由政府决策和组织、农民被动服从和参与;农村水利建设规划及设计、政策制度安排等都是由政府直接完成,缺少农民的参与。因此,从多层面采取措施,加快建立农村水利建设新的保障机制,是适应形势变化的客观要求,是当前各级政府加强农村水利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三、新农村建设背景中农村水利建设的保障措施体系
(一)规划保障
水利规划是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基础。要在进一步查清区域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分析和评价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基础上,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制定和完善农村水利规划,提出水资源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有效保护和综合治理的总体布局及实施方案。规划一旦形成,要严格组织实施,通过落实规划,逐步解决当前地表水利用不足、地下水过度开采、客水流失量大及水污染等问题,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二)资金保障
农村水利建设朝着新农村建设方向发展,涉及的范围扩大了,囊括的内容增多了,必须要有足够的资金支持。资金的来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保障:
1.国家财政保障。保持现有农村水利建设项目资金渠道,扩大项目资金投资范围,把农村小中型水利工程项目也纳入项目预算。农村水利建设项目还要实行严格的项目审查、立项、规划预算和规范的项目实施管理制度。
2.当地政府适当投入保障。要充分调动当地政府的积极性,确保新农村建设项目顺利实施。
3.政策扶持保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力开展新形势下的农村水利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国家对此应给予充分的政策支持。
4.当地经济能人适当投资(社会资金)保障。随着全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各地农村已涌现出无数个致富带头人。富裕的先驱者都愿意把自己的力量投入到家乡的建设中,带动家乡经济整体向前迈进。
(三)组织保障
农村水利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系统工程。加强项目的组织领导,协调好各部门的工作,是项目管理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在农村水利建设结合新农村建设实施过程中,需要提供以下几个方面的组织保障。
1.加强政府职能部门作用,依法管理农村水利建设项目。在农村水利建设项目建设中,政府的主要职能是负责协调各参建单位的管理工作,为项目建设提供领导与组织保障,并尽能力提供适当配套资金。
2.创新新农村水利建设投融资机制。进一步加快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步伐,深化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广泛吸纳各类社会资金进入水利领域。
3.项目建设中成立现场指挥领导小组。由当地农村水利建设中心技术精湛、工作责任心强的工程技术人员组成。
(四)民主管理保障
1.加强宣传,提高对水利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战略地位的认识。可由当地政府分管领导与组织、宣传、新闻等部门组成宣传小组,专门负责对群众进行教育与沟通,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为农村水利建设顺利实施提供群众保障。
2.加强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明析所有权,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权,盘活存量资产,形成滚动发展,实现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建、管、用和责、权、利的有机统一,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
3.构建管理新主体水利协会。水利协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管理小型水利工程的“业主”。水利协会的组织是一种以自然水源和共同受益的小型水利工程为基础,联合组成的一个群众性管理水利日常性事务的自治组织机构,不受行政区域限制。它可以担负起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建设和管理的业主职责,能真正体现农村水利工程设施集体管理的权、职、责关系。水利协会切实解决了政府在农村小型水利工程设施管理和建设上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帮助和经济上的资助,支持水利协会实施真正的民主管理,有利于小型水利工程良性运行,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民致富奔小康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
(五)科技保障
1.大力推广农业节水技术。根据区域实际情况,相关部门应把推广农田节水技术作为搞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生态农业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通过大力宣传,搞好技术培训和搞好试验示范促进面上推广,使节水技术为广大农民所认识,使之成为新农村建设中受欢迎的一项主要农业技术。
2.大力进行泵站更新改造研究和实践。更新改造泵站主要目的是提高泵站的装置效率,力争达到使现有泵站达到部颁标准。全国各地小型泵站数量众多,更新改造任务十分繁重。积极开展泵站更新改造研究和实践为提高农村水利设施利用效率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 文化;新农村;建设阵地;作用;载体
十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农村的群众文化建设已成为农村工作的重头戏。在物质条件得到基本满足之后,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成了农村广大干部群众的新目标。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和文化消费正进入一个繁荣的时期,农村群众文化活动也在各地红红火火的开展起来。
科技宣教文化信息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科宣中心”)是政府举办的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指导基层文化工作和协助管理农村文化市场的公益性事业单位,是乡镇党委、政府联系群众、团结群众、教育群众的纽带和桥梁,是发展新农村文化生活的前沿主阵地。因此,科宣中心是上传下达的承上启下机构,它对文化覆盖基层、保障农民基本文化权益、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有如下几点作用:
一、 大力发展乡镇特色文化,继承和弘扬屯堡文化艺术
乡镇特色文化是在乡镇这个特定的社会区域内,富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点的独特文化。乡镇综合文化站在弘扬民族民间文化和创建新农村特色文化方面起示范、主导的作用。做好地方性民间文艺的挖掘和传承利用是保护民间文化遗产的需要,是弘扬民间文化艺术的需要,更是推动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需要。如我镇的屯堡山歌,地戏、屯堡银饰工艺等,在民间传习已有600多年历史。大力发展和保护、利用好这些特色文化,对于继承和弘扬屯堡优秀文化,丰富文化活动形式和文化艺术产品,满足不同层次群众文化需求,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 大力开展免费开放等公益性文化活动,充分发挥科宣中心载体作用
为适应农民群众对提高生活质量的需求,笔者所在乡镇――贵州省安顺市七眼桥镇在改善群众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的同时,建成了较高标准的科技宣教文化信息服务中心,并把该中心作为农村基层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开展公益性文化活动的基地,为本镇提供了公共文化服务的载体,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了有效的作用。
一是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保障和发展农民群众最基本的文化权益。为了解决农民文化生活单调匮乏的问题,科宣中心的图书室备有政治、科技、文学、艺术等各类图书,并结合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电子阅览室网络,实现跨地区、跨时间、跨地理位置的资源共享。为本镇的农民朋友提供农村种植、养殖、乡村旅游等科普知识。
二是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先进的设施吸引了周边村镇文化、体育爱好者也来此进行春节篮球、山歌、地戏等联谊和比赛。每年组织规模赛事达十余次。
三是发展乡镇特色文化、重建农民精神家园。在科技宣教文化信息服务中心活动场所紧张的情况下,腾出一定空间为屯堡文化银饰、腰带、山歌、地戏、老年舞蹈队免费提供活动场所,保持和发扬该镇的优势和地方文化韵味。
三、 加强文化信息共享等技能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充分发挥科宣中心阵地作用
科宣中心能否发挥好本职作用,与中心工作人员的素质相关。优化工作人员队伍建设,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技能和管理水平是做好科宣中心工作的重要保证,也是保持科科宣中心中心具有活力的重要保证。
因此,一是给中心配备具有较高思想政治素质和文化素质的专职人员,为科宣中心的管理提供人才保证,使科技宣教文化信息服务中心更有效的发挥其作用。二是对中心的管理人员每年进行相关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基层文化工作者的思想水平和业务素质。
四、 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增强群众的凝聚力
通过科宣中心不断的组织群众开展农村广场舞培训、春节篮球比赛、节日庆典文艺演出等活动,增强群众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从而增强群众的凝聚力,为社会的和谐和经济的发展起到良好的协调作用。
总之,综上所述,科宣中心担负着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普及科技知识和进行科技文化教育、活跃当地群众文化生活、丰富群众精神生活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职能,作为科宣中心中的一员,我们应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充分发挥科宣中心的职能,更好的为广大农民朋友服务。
参考文献:
篇10
论文摘要:改善农村环境,加强农村环境治理是山西省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中之重。文章在分析山西省农村环境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治理对策,旨在为山西省新农村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一、改善农村环境在山西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性
山西省是资源型省份,并且是农业大省,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对资源、环境具有很大的依赖性。要加强农业的基础性地位,必须重视农村环境的治理。
山西作为全国的能源重化工基地,长期以来把重化工业作为其主导产业,这些产业的发展给周边的农村生态系统带来很大的破坏。要解决这些问题,势必要进行农村环境的治理。环境是农村能否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基。
二、山西省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环境问题
自新农村建设以来,山西的农村环境有了些许改善,试点村的环境得到了很大改观。但这还不足山西农村总数量的4%,全省要达到村容整洁的目标,尚有一段距离。具体而言,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厕所卫生条件不尽人意。大多村舍的厕所卫生条件比较差,难以达到卫生厕所的要求。卫生厕所的一般标准是:有墙、有顶;厕坑及粪池无渗漏;厕内清洁,无蝇蛆;基本无臭。根据这一标准,水冲式厕所可能达到卫生厕所的要求,而旱厕或简易厕所根本达不到,与其标准相差甚远。根据山西省第二次农业普查,在农村卫生设施的使用上,使用水冲式厕所的7.1万户,占1.2%;使用旱厕的498.8万户,占84.7%;使用简易厕所或无厕所的82.9万户,占14.1%。
第二,村内道路通行条件差。目前几乎全部村庄都已修建了进村公路,但村内道路却存在着难行的问题。在对山西省28171个村落的村内主要道路路面类型的调查中,村内主要要道有柏油马路的村庄仅有7.2%,低于11.1%的全国平均水平和11%的中部地区水平。其余村落的主要道路类型为水泥路面、沙石路面等,这些道路使用寿命短、轮胎附着力差,大都使用低质量的材料进行修建,而且长时间未进行再修建和维护,大都坑坑洼洼,给农民的生产生活及出行造成了很大困难。此外,农户门前道路和田间道路的更差,连最基本的道路修建材料都没使用。这些道路一到雨季和农忙时节根本无法通行,有的连牛马车行走都十分困难。
第三,垃圾裸露堆放现象严重。山西绝大多数农村存在“垃圾靠风刮”的现象。在山西省第二次农业普查的28172个村落中,仅有18.0%的村实施垃圾集中处理。在这些村落中,处理垃圾的方法是把垃圾运往较为偏僻的废弃地或沟壕,进行没任何处理的直接填埋。农村垃圾大致分三类,即生活垃圾、固体废物垃圾和农药包装物垃圾。大多数农村没有垃圾池,农户将生活垃圾堆放在房前屋后,树上挂满了各色的塑料袋随处可见。此外,随着对粮食需求的不断增加,农户使用的农药量也有增无减,产生了大量农药包装物垃圾。这些垃圾的无序堆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环境优美”极不相称。
三、新农村建设中治理山西农村环境问题的具体建议
第一,选择适宜的农村改厕技术。针对山西省农村的不同发展情况,因地制宜,选择适合不同地区的改厕技术,建立不同类型的卫生厕所。目前国内改厕建造的卫生厕所主要有三联沼气池式、双翁漏斗式和完整下水道式。其中三联沼气池式厕所建造沼气池时需要的一次性投入资金较大,而且适合人口密集的村庄使用;完整下水道式厕所用水量则比较大;双翁漏斗式厕所易进行批量生产,而且造价低,可以进行大面积推广。由于山西处于华北地区,水资源比较匮乏,因此考虑到山西的实际情况,建议在人口密集的地区和较发达的农村地区建立三联沼气池式厕所,便于集中管理,以发挥规模效应;在人口分散地区和贫困地区建立双翁漏斗式厕所。此外,每个村庄都要改善公厕条件,进行修复,达到卫生厕所的要求。
第二,提高村内道路建设质量并加强保护。加大对村内道路的建设力度并进行保养,做到又建又养。实现道路硬化是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之一,为实现这一目标,应结合山西省实际情况,进行区别对待。由于村内主要道路反映着每个村庄的外部形象,因此应对沙石路和砖、石板路进行全面改造,较富裕的村落可以建设柏油马路,欠发达的村落建设水泥路。同时还要对农户门前道路和田间道路进行治理。为了方便农户出行和满足农忙的要求,应适当加宽乡间小道并修建农户门前道路,农户门前道路应最低达到砖、石板路的标准。此外,应限制超载车从村内道路通过,从而对这些道路进行保护。
第三,建立农村垃圾处理站。要切实解决农村垃圾问题,应对垃圾进行分类并进行处理。受山西各市县经济条件的制约,在每个村建立垃圾处理站不符合当前实际情况。因此,建议在镇或乡设立投入资金较少、能够简单处理垃圾的处理站,在县或县级以上的市设立功能全面的垃圾处理厂,并对镇或乡的垃圾初步处理进行彻底治理。
同时对各村送到镇或乡垃圾处理站的垃圾进行收购,在各村村民间实行轮流责任制,进行统一集中收购,加强村民的责任意识。另外,还要对镇或乡配备收购垃圾的专用车,主要负责对各村的垃圾进行统一收购和运往县或县级以上的市的垃圾处理站等工作。
总之,农村环境保护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内容,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新农村建设中,山西省应借鉴发达地区治理农村环境的成功经验,并根据自身情况有步骤地进行村容村貌的改善,从而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确保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