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物流管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0 11:08: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物流管理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物流管理论文

篇1

专业人才缺乏是目前现代企业物流管理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我国物流管理与国外相比,起步较晚且缺乏工作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当前物流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物流管理不仅仅需要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更需要工作人员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最后,当前物流管理工作人员大多缺乏企业管理相关知识,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物流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如何有效应对企业物流管理中的突出问题

(一)树立企业物流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

先进的现代化物流管理理念是提高企物流管理水平的必备条件。离开先进的物流管理理念来谈提升现代企业物流水平是毫无意义的。因此,企业必须在重视物流管理水平的同时,积极引入国际先进的物流管理理念。现代物流是围绕目标客户展开的一种新型拓展活动。另一方面,企业还应当立足于客户、供应商、零售商、分销商利益均衡这一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建立并完善现代化物流管理系统,有效实现产品的快速转移,从而满足消费市场对产品物流的需求。

(二)优化物流管理的手段和技术

优化和完善物流管理相关手段和技术是打破我国传统企业物流管理模,提高企业物流管理水平的必经之路。这就要求相关企业和个人必须努力做好以下几点工作:第一,企业管理者应当狠抓企业物流的信息化进程,将企业资源集中到企业物流网络信息化发展中去。第二,企业应当为物流信息处理相关代码、数据库、存储等投入足够的资金支持,从而为实现企业物流现代化和物流信息化打下坚实基础。第三,建设企业物流信息系统网络。物流信息采集、传递和加工处理水平是现代企业物流管理效率和质量的集中体现。因此,相关企业应当立足于现有资源管理平台,努力搭建与当前物流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物流信息网络系统,并将其遍布全球采购网和客服务,从而有效实现现代物流网络信息化这一新的发展模式。

(三)法律支撑

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不断发展,交通条件逐渐改善,经济发展迅速,同世界各国的经济往来也日益密切。这就要求企业必须立足于当前国际通用的物流标准,制定该企业的物流法规和制度,从而有效约束企业物流管理的各环节。只有将本企业物流管理具体情况同国际物流标准相统一,才能有效实现与国际物流顺利接轨,从而有效减少规范、制度差异化给企业物流发展带来的阻碍,进而显著提升我国现代企业物流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综合实力,促使企业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人员素质

加入WTO之后,我国对外贸易基本实现全面开放,市场竞争也朝着自由化的方向发展。现代物流有效结合了经济贸易、电子信息技术、信息管理、运输配送等元素。因此,对物流管理相关工作人员也提出了新要求。由此可见,物流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势在必行。一方面,企业物流管理人员、企业领导、企业决策层应当努力掌握物流管理相关技能,正确认识企业物流相关各各环节。另一方面,加强企业物流管理人员的培训和进修。同时,鼓励物流管理人员的自学行为,促进物流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再者,还应当拓宽现代企业物流管理人员培训的形式和途径。如:加强与科研院所以及高校的交流与合作,为企业选拔优秀的人才。

(五)核算方式的优化,降低物流成本

成本高低是现代企业物流管理水平的重要衡量因素,也是物流管理工作的重心。目前,我国企业生产自动化程度不断提升,要想从企业生产环节压缩成本难度可想而知。因此,大多企业把降低成本集中到企业物流这一方面。这就要求相关工作者认真分析采购、运输成本,有效把控仓储、装卸、库存,从而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具体而言,需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科学合理的采购分析。相关材料成本、交货时间、交货地点、付款日期是采购分析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因此,相关工作者必须立足于本企业的具体情况,以企业历史所需材料量为依据,从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材料储备计划。第二,建立专门的物流费用会计核算机构,结合企业实际,制定企业物流相关活动计划,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进行动态调控,从而将企业的物流成本真实的反映出来,显著降低该企业物流成本,提升物流管理水平。

三、讨论

篇2

关键词:物流模式/电子商务/经济管理

电子商务作为网络经济的核心必须以物流管理为基础。电子商务活动中任何一笔交易,都是由四种基本的“流”,即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物流所组成。物流过程具体包括运输、储存、配送、保管、物流信息管理等各种活动。电子商务通过网络准确及时监控物流的运动。当前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瓶颈是物流管理滞后,主要表现在物流的支付系统、配送系统和安全系统三个方面。电子商务推动下的物流管理是以物流信息化为基础的,这种新型的物流配送使商品流转较传统方式更加信息化、自动化、现代化和社会化,既减少库存和资金积压,又降低了物流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电子商务为物流企业提供了技术条件和市场环境,为物流功能集成和物流企业实现规模化经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因而分析电子商务支持下的企业物流特点,以及建立宏观和微观双控型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模式,就成为企业面对现代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

一、我国物流业与国际物流业发展的现状

国务院于1991年5月12日批准建立天津港保税区。天津港保税区瞄准了与国际物流服务贸易接轨的方向,使其成为中国北方国际物流的最佳通道。天津港保税区实现了采购供应网络化、展销服务网络化、电子信息网络化、交通运输网络化,同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建立了进出口贸易联系。天津港保税区按照建设国际物流运作区的目标,初步形成了三大功能体系,即国际物流的集散、分拨、配送体系,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国际物流中心。现在已经建立了国际物流分拨中心,开通了连接全国干线的铁路转运站,建立了国际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启动了国际物流示范基地和空港国际物流区的建设。保税区内现有94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家企业。2000多种进出口货物在保税区得到分拨配送,保税区10年累计完成进出口货物总值292亿美元。天津保税区吸引了日本住友公司、韩国三星集团、美国德纳公司等一批国际知名的物流企业,进一步提升了保税区作为国际商品集散、分拨、配送中心的功能。

世界著名物流企业美国的“联邦快递公司”,对货物配置通过电子信息进行动态跟踪和信息自动处理。美国摩托罗拉实行24小时全天候物流管理,实现年销售收入20亿美元,约占本市电子信息业销售收入的一半,年利润6亿美元,占该全球公司利润的45%,这是该公司成功实现“物流”管理的必然。

随着上海APEC通关系示范系统工程的建立,全球四大物流快递企业,联邦快递(FEDX),中外运敦豪(DHL)、联合包裹(UPS)、荷兰天地快运(TNT)入主联合快递中,加速了向中国物流市场的扩张。据了解,四大外资国际快递价格均低于中国邮政EMS的10%~15%。这四家国际物流企业先后在上海的APEC通关系统工程采用的高科技快递工具DIAD(速递资料收集器),是业内第一个可将货件签收人的签名数字化的便捷式高科技设备,收货公司只要用它扫描包裹上的条码,便完成快递记录。高科技成为现代国际物流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我国于1997年,国家批准建立全国库存商品调剂网络中心,目前拥有83家分支机构,123家会员企业。该中心推出七大电子设备模式,形成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系统。这是中国目前最大的库存商品在线交易专网。“全库网”采用的是B2B电子商务模式。虽然物流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当前我国物流业发展总体滞后,具体说存在以下问题:

1.物流观念陈旧,缺乏现代物流理念。对现代物流在提升运输产业水平、推动经济发展和增加经济效益方面作用认识不足。

2.商业环境相对落后,造成物流布局不合理,专业化服务程度低,自营物流比例过大,专业物流服务得不到充分利用;同时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也制约着物流管理的发展。

3.我国物流信息服务体系和网络体系的落后也制约着物流业的发展,制约着物流产业向专业化、一体化方面的发展。

4.物流产业目前发展的制度环境有待完善。物流发展要跨越地区和部门的限制,需要统一化、标准化。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完备的物流法规,因而制约了我国现代物流产业集约化经营优势的发挥。

5.物流方面专业人才缺乏,我国高等院校中设置物流专业和课程的很少。物流在职人员的总体水平较低制约了我国物流业的发展。

二、信息化是电子商务条件下企业物流发展的基础

以信息为导向,以电子商务为手段,开创现代物流管理的新模式是物流管理的重要命题。通过发展信息产业推动电子商务下物流管理的模式创新,合理高效配制物流资源,推动我国信息流、物流、商流合理组合。利用信息网络化发展三大规律:(1)信息技术功能价格比的摩尔定律(Moore''''sLaw);(2)信息网络扩张效应的梅特卡夫法则(MetcalfeLaw);(3)信息活动优势与劣势反差强烈的马太效应(MatthewsEffect)。通过电子商务实现物流管理现代化和信息化,开创新型物流产业。

信息产业发展,推动电子商务下物流新技术发展的关键是:拥有高素质的人才;利用已有的网络优势,建立能同国内和国际物流网相连结的物流配置中心;实现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专业化管理;物流信息处理现代化管理;建立和强化有关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相关法规。物流信息化管理政策和措施如下:

1.运用新的信息技术,建设宽带网域,提升完善信息交换平台,联合构建电子商务平台,大力实施“1221”工程,即一个宽带网,两个平台(市级电子商务平台以及企业级电子商务平台);21项信息系统工程。逐渐改变企业商贸运行模式,促进经济运行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物流信息化包括商品代码、数据库的建立和运输销售网络电子化管理。

2.建立电子商务物流信息控制中心,实现物流管理的低成本、高效益,提高信息化物流管理水平。控制中心包含以下功能模块:(1)集中控制功能;(2)运输流程管理功能;(3)车、货高度管理功能;(4)仓储管理功能;(5)统计报表管理功能;(6)财务管理功能;(7)客户管理功能;(8)客户查询功能。

3.以天津保税区为基地,把天津建成中国北方重要物流配置基地,利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优势(天津电子信息产业10年来实现利润80亿元,占全国信息产业利润的16.4%,居全国第二位),建立起以港口集装箱运输为特色的天津物流配送新模式。在实施推广EDI技术的同时,建立起港口物流供应链管理模式;在实施条码技术和GIS技术的同时,建立起天津企业物流管理模式;在实施GPS技术同时,实施天津加入WTO后国际化物流管理模式。

4.培养一支专门从事电子商务物流信息管理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在天津高等院校要开设相关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专业,长期有计划的培养专业队伍。同时要调整现有物流管理人员结构和组织结构,对现有人员在天津市物流管理中心进行定期培训,要求从事专业物流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具有4级以上外语水平和3级以上计算机水平,要求必须持证上岗。只有建立一支专业化队伍,才能保证天津市物流信息管理专业化、现代化、高科技化发展。

5.要通过现代化信息建立起天津市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良好外部环境和条件,实现物流系统,运送方式,装卸、仓储、物流配送一体化,降低物流配送成本和风险,提高物流配送的效益,实现企业零库存、无积压、无等待、全天候24小时,快速有效的物流配置体系。要建立一定的铁路、公路以及仓储物流配置的专门机构,统一接受天津市物流控制中心的领导,实现快速、准确、无差错、高效益传递的物流配置。与此同时,天津地区物流管理政策与措施,要同国家宏观调控措施保持一致,要同国际先进物流配置网接轨,做到四化:

(1)物流运作系统化

企业物流是一种系统性的经济活动。主要通过物流目标合理化,物流作业规范化,物流功能集成化,物流技术一体化来实现。

(2)物流服务网络化

电子商务发展要求企业物流不仅以较低的成本提供高质量的物流服务,而且还要求物流服务向多样化、综合化、网络化发展。为了实现电子商务的物流增值,企业必须重新设计适合电子商务发展的物流渠道,减少物流环节,提高物流服务系统的快速反应性能,实现物流服务网络优化和系统性。

(3)物流管理信息化

物流现代管理最重要的是通过信息管理来实现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传统企业物流管理,实现物流管理信息化。利用低成本物流信息交换平台,拓展业务和市场,大幅度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4)物流经营全球化

由于电子商务的发展提高了全球商务信息交换能力,促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企业要在全球化物流经营上进行战略定位,建立以供应链为基础的国际化物流新观念,实现物流经营资源的全球化配置。要建立按照国际化惯例进行物流经营的专门机构,实现物流经营的规模化发展。

三、我国电子商务企业物流管理中模式创新

通过电子商务最新现代技术实现物流管理信息化。物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因此要用电子商务推广物流管理的四大新技术:条码技术(通过扫描对信息实现自动控制技术)、EDI技术(电子数据的交换和自动处理)、GIS技术(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实现物流配送的最佳模型)、GPS技术(通过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实现物流配置国际化)。以上四大新技术的结合,将在物流供应链上建立一个高新的供应链集成系统。物流信息能在开放供应链中实现物流的及时、准确的配置。

EDI技术即电子数据技术交换,1994年,联合国在日内瓦举行的第四十届会议上通过的权威性定义:EDI是使用一种商定的标准来处理所涉及交易或电文数据的结构、商业或行政交易事项,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电子传递。EDI具有快速、精确等传统信息传递方式无法比拟的优点,能够降低成本,高效、快速、准确地传递物流信息。尤其是条码技术的实施和采用,为电子商务推动物流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物流条码技术是物流过程中用于识别的一种特殊代码,它可以自动识别、自动完成数据的采集,运用物流条码可以实现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1991年4月,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代表我国加入国际物品编码协会,为在我国开展条码工作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从1998年12月1日起实施《商品条码管理办法》,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商品条码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到2000年,中国商品编码系统的成员数量已增加到3万多家。GIS技术即地理信息系统,是地理学、计算机科学、测绘遥感学、城市科学、环境科学、信息科学、空间科学、管理科学和信息科学融为一体的新兴学科。实现了各种信息的数字化处理,为系统地进行预测、监测、规划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GIS在物流领域应用便于合理调配和使用各种资源,提高经济效益。GIS最明显的作用就是能够把数据以地图的方式表现出来,把空间要素和相应的属性信息组合起来就可以制作出各种类型的信息地图。专题地图的制作从原理上讲并没有超出传统的关系数据库的功能范围,但把空间要素和属性信息联系起来后的应用功能大大增强了,应用范围也扩展了。GIS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主要是指利用GIS强大的地理数据功能来完善物流分析技术,提高物流业的效率。目前,已开发出了专门的物流分析软件用于物流分析。完整的GIS物流分析软件集合了车辆路线模型、最短路径模型、网络物流模型、分配集合模型和设施定位模型。GPS技术由三大子系统构成:空间卫星系统、地面监控系统、信号接收系统。空间卫星系统均匀分布在6个平面上的24颗高轨道工作卫星所构成,可在地球的任意地点、任一时间向使用者提供4颗以上可视卫星。地面监控系统是由5个监测站构成的。其作用是对空间卫星系统进行监测、控制,并向每颗卫星注入更新的导航电文。信号接收系统是由GPS卫星接收机和GPS数据处理软件所构成的。GPS技术可以提高铁路、公路等物流路网建设的质量和速度。目前,国内已逐步采用GPS技术建立高精度控制网,如沪宁、沪杭高速公路的上海段就是利用GPS建立了首级控制网,然后用常规方法布设导线加密。实践证明,在几十公里范围内的点位误差只有2cm左右,达到了常规方法难以实现的精度,同时也大大提前了工期。GPS技术可以实现货物跟踪,实现有效物流配送方式,建立电子商务在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物流管理的新模式:

1.电子商务在企业内部实现“业务流程再造”(注:“业务流程再造”是指通过企业对现有流程的重新分析,改进和设计组织流程,以使这些流程的增值内容最大化,其他非增值内容最小化,从而有效地改善组织的绩效,以相对更低的成本实现或增加产品对顾客的价值。流程是一系列跨越时间、占有空间的连续有规律的活动,各个基本活动应紧密衔接,保证物流和信息流的顺畅通过,每项活动的衔接都应强调对价值的增殖作用。流程可分为核心作业流程和支持作业流程。核心作业流程包括企业的各项设计和生产的作业活动,以确保企业作业流程以最小成本及时、准确运行的管理活动,以及提供必要的信息技术以确保作业活动和管理活动的完成。支持作业流程主要包括设施、人员培训、后勤资金等,以支持和保证核心流程的正常运作。要实现整体业务流程最优,而不是个别最优。“再造”的观点即打破旧有模式,建立新的管理程序,实现管理理论的重大突破。经过综合评价筛选出最基本的、关键的功能,并将其优化组合,形成企业新的运行系统。实施“业务流程再造”模式将使企业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增强企业活力,使企业将生产成本降低,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提高,使企业更贴近市场,这种物流管理模式将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物流管理模式,适合于在大中型企业集团内部,通过高新技术产业化实现物流管理现代化,推动我国企业内部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建立起高新的微观物流配置模式。

2.电子商务在企业外部建立起最佳“企业物流管理模式”(注:“企业物流管理模式”是指物流管理社会化的物流一体化管理模式。电子商务的发展为实现物流管理专业化、社会化管理创造了条件。提高物流管理的宏观社会效益是保证企业微观“业务流程再造”模式正常运作的重要外部条件。不同企业之间的物流运作可以由供方和需方以外的第三方完成,实现了物流管理的高级化和社会化管理的目标。这将是信息化时代的一种新兴产业。这种以企业物流管理为基础的现代化物流管理体制模式是物流管理高级化发展的标志。它将促使企业实现以“物流战略”为纽带的“企业联盟”的形成,使物流从企业专业化管理中获得宏观规模经济效益。因而也代表着一国的物流管理水平,整体规划水平和现代管理能力水平。我国目前在“综合物流”领域仍是一个空白,因此是低成本高扩张发展宏观物流产业的大好时机。国内“物流管理模式”的发展,为中国入世后进入国际物流产业打下了重要基础。)。根据这一模式建立起现代化的“物流配置中心”,实现地区物流合理配置和提高物流业的经济效益,突破区域的局限性,实现国内物流与国际物流高新配置,建立起有效的宏观物流配置模式。

四、完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相关法规

联合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于1996年通过《电子商务示范法》,主要包括“电子合同法规”,“电子商务税收法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法规”。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完整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法规,相关法规的建立是物流产业发展的基础。我们需要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中国物流法规,即包括“法律法规”,“行政法规”和“部门法规”的中国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法规,以推动我国物流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尽快使我国物流业适应中国入世后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篇3

市场营销是指通过对消费者各方面需求的分析,对消费者的需求转变成自己需求的一种需求交换关系。而企业物流管理是指通过企业的产品及服务或者信息等作为管理对象,利用物流管理对产品从生产单位运输到消费者手中,或者对货物进行存储,该过程需要高质量、高效率、高水平的管理,并充分满足客户各个方面的需要。市场营销和企业物流管理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本文具体从两个方面展开:市场营销对企业物流管理的影响,企业物流管理对市场营销的影响。

1.市场营销对企业物流管理的影响。

1.1企业市场营销方式的提升以及渠道的拓宽能够促进企业物流管理的质量及服务水平。

企业的试产营销可以对企业产品尽最大化的销售给客户,市场营销的过程促进了企业物流管理的发展,有利于产品的销售,好的营销策略能够提升企业的产品形象,从而使得客户对产品需求提高,促进了企业物流的发展。同时,物流需求的提高促进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使得物流管理向着更加高效、快速、有效、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1.2企业物流管理对市场营销的影响。

通过企业市场营销可以有效地预测产品的销售情况,从而有针对性的对产品的配置做出预测,进而提升物流管理配置水平,节约企业物流管理的成本。好的营销方式可以尽可能的减少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直接的差距,从而尽最大可能的节约物流成本,进而提升企业的自身效益。反之,如果营销预测结果与实际产品销售结果相差太对,容易导致物流费用以及资源的浪费,从而导致物流管理水平的下降,反映出物流管理的不协调,严重损害企业内部的经济效益。

2.企业物流管理对市场营销的影响。

2.1企业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可以有效的节约成本,降低物流过程所产生的费用。

高效的物流管理配置方式可以降低运输时间,可以极大的降低产品的价格,价格降低可以在市场上获得更多的销售份额,使得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强,从而带动企业市场营销的发展,最终提高企业产品在市场中的份额,进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企业自身形象的提高反过来可以促进企业市场影响的发展,是一种良性循环,为企业争取最大的利益。

2.2随着消费者经济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挑选产品注重的是产品质量,而不仅是产品价格。

优秀的物流管理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方式,通过科学合理的制定产品的物流配置方式以及物流运作形式,对产品的质量有所保证,将长途运输的产品完好无损的到达目的地,让消费者接收到满意的产品,这是物流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之一。加强物流管理工作可以起到良好的营销作用,让产品质量本身作为营销手段,在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占据有利的市场份额。因此,良好的物流管理水平能够提高产品的市场份额,促进企业市场营销的水平,促进企业经济的发展。

2.3物流是一个庞大的网络,通过有效科学的物流管理有助于促进产品的市场开拓,进而促进了企业的市场营销。

良好的物流管理可以使得物流的网络结构更加健全,促进了物流的顺畅运行,同时对于企业而言,能够扩展自身的产品市场,通过不断的开拓新的市场,提高产品在更宽更广的消费市场上站稳脚跟。因此,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助于企业市场营销水平的提高。

二、结语

篇4

摘要:用战略-机会成本决策模型和层次分析法(AHP),对企业在供应链管理下进行物流自营或者外包决策提供定性和定量的方法。

1供应链管理下的物流外包

供应链管理的思想于80年代中期提出,其观点是在满足服务水平需要的同时,为了使得系统成本最小而采用的把供应商、制造商、仓库和商店有效地结合成一体来生产商品,并把正确数量的商品在正确的时间配送到正确的地点的一套方法。供应链管理的目的是通过对供应链各个环节活动的协调,实现最佳业务绩效,从而增强整个公司的业务表现。在供应链管理的背景下,包括物流外包在内的业务外包应运而生。这是因为随着当前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原来纵向一体化的经营战略不仅未为企业带来预期的利润,而组织规模的扩大反而导致企业结构臃肿,反应迟缓,资源未能获得最高效率的应用,企业开始重新配置供应链,企业的组织方式正是在这种整体战略设计下,围绕核心能力展开的。要保证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需要快速的研发能力、高质量高柔性的生产能力、完善发达的销售能力,全方位的物流能力,而企业的资源和能力是有限的,不能面面俱到,外包使企业能集中有限资源,培育核心竞争力,创造竞争优势,这样,企业就突破了传统的“内部资源选择”战略。运用有限资源发挥自身最强的优势,以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各种社会服务部门之间的联合,增强企业竞争力。

2促使企业选择物流外包或自营的原因

欧洲目前使用外包物流的比例为76%,美国为58%,日本为80%,同时欧洲有24%、美国有33%的非外包物流用户已积极考虑使用外包物流。相比之下,我国的外包物流却门庭冷落。中国仓储协会2001年的一项调查显示,生产企业原材料物流中,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担的比例只有18%,而商业企业物流第三方承担的更少,仅占总比例的5.9%。根据美智(Mercer)管理顾问公司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在2002年对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进行的调研显示,企业选择外包物流的原因,首先是为了降低物流成本(占访谈企业的33%),然后是为了强化核心业务(占27%),第三是为了改善与提高物流服务水平与质量(占24%)。另一方面,不少企业选择物流自营的原因,首先因为自身已拥有一定的内部物流供应能力(占33%),其次是对目前的即L服务水平缺乏信心(占24%),再次是缺乏优秀的即L(占21%)。

3决策模型

在当前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中,有许多因素将左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右企业作出物流外包或者自营的决策。对此,可以应用不少模型来进行决策,本文提出一种方法是首先运用战略一机会成本决策模型进行定性分析,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AHP)进行定量分析,从而得到最优决策。

3.1战略一机会成本决策模型

首先考虑企业物流系统的战略重要性,即识别物流子系统是否构成企业核心能力。识别标准如下:

3.1.1它是否是竞争差异化的有效来源?它是否使企业具有独特的竞争性质而难于为竞争对手模仿;

3.1.2它是否存在顾客可感知的价值,具有价值优越性?

3.1.3它是否覆盖了企业的多个部门或者产品?是否提供了潜在的进人市场的方法?

如果回答肯定则可断定物流子系统具有战略重要性。由于物流系统是多功能的集合,各项功能的重要性和相对运营能力还有差异,故需对物流各项功能进行分析。判断某项功能是否具有战略意义,关键是看它是否只被本企业掌握还是也被其他较多的第三方物流(TPL)企业掌握,如果几乎只有本企业具备该项能力,则该项功能具有战略意义,企业应该自营该项功能并发展它。否则的话,则可判定该项功能不具有战略意义,企业可以考虑外包。在对所有功能判断完后,应对可外包的物流功能进行整合,选择最优的物流运作方案。然后,看企业物流资源的机会成本有无竞争力,如果有竞争力就自营反之考虑外包。如果企业的物流系统是非战略系统,则在确定物流运作方案后,看企业是否具备自营能力,若企业具备自营能力,则看企业自营所需的机会成本是否具有竞争力,若具备的话就自营;否则外包仰L企业。具体选择哪种方式,根据成本决定。若企业不具备自营能力,则决定外包并根据成本选择TPL企业。

3.2层次分析模型

参考美国学者T.L.satty提出的层次分析法(AHP,Andyti。HierarehiealProcess),该方法在经济决策、城市规划、环境监测等领域进行多准则决策中已获得成功应用。本文借助AHP算法,对物流提供商(本文把企业自身和外包物流企业均看成物流提供商来进认评价)的质量、成本、技术、交货期等因素进行非量纲化评价指标模糊描述,并且使用AHP法作综合决策,从而建立物流提供商评价指标体系和多级层次分析模型。

3.2.1层次评价指标体系模型的建立

评价指标具有评价标准和控制标准的双重功能。本文采用如图2所示的递阶层次结构和全面评价指标集(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采用专家组的评价确定决策评价指标集)。该层次分析结构将考核物流提供商的n个因素,并将其按属性分成若干组,形成条理化目标层、子目标层和因素层

3.2.2AHP法定量分析步骤企业的物流决策的过程可以分成以下几个主要的步骤:

3.2.2.1由专家组成评审小组,确定影响决策因素,建立层次评价指标体系;

3.2.2.2确定几个备选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和本企业作比较;

3.2.2.3由各位专家对各个因素进行评比,确定其各级的判断矩阵;

3.2.2.4使用方根归一法,计算出单级相对重要性的权重向量;

3.2.2.5通过一致性检验,调整判断矩阵;

3.2.2.6由专家对企业和几个外部物流企业水平进行评价,根据权重,并运用加权平均确定各级的分值,最终确定决策的分值。

3.3AHP决策分析的实例

假设某企业正在进行物流外包还是自营的决策,该决策的评价指标若干,可供选择的物流服务供应商是本企业和物流企业A。

3.3.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可以通过专家组讨论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本文根据一般选择依据来确定评价指标体系。

3.3.2层次单排序(A一Bi判断矩阵见表1,B1一c判断矩阵见表2,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其他BZ一C,B3一C,B4一C同表2方法,分别通过一致性检验)

3.3.4最终决策层判断矩阵,Ci一D判断矩阵(见表4一表6,其余C4一CIO一D的判断矩阵同理可得,分别通过一致性检验)

得分如下:DI二0.2386DZ二0.761433.5结论根据AHP法的最终得分,可以作出决策采用物流外包。当然,如果有多个物流企业可供选择,则各企业有不同的Ci一D的判断矩阵,采用此法进行多次计算,然后比较,最终作出是自营还是外包;若外包,则该选哪个物流企业,扒而得到科学合理的决策。

4结论

本文结合战略一机会成本决策模型和层次分析法(AHP,AnalvticHierarchicalProcess),对供应链管理背景下企业物流自营或者外包决策提供定性和定量的方法。使企业在供应链管理下进行的物流模式决策结果更加科学合理。

参考文献

1MohammedAbdurRazzaque.Outsoureing。flogistiesfunerions:alireraturesurveyJ.InternationaljournalofPhysieal,1998,Vol.28:89一107.

2p.Hu:。phreys,R.Melvor,puter,&Indus-trialEnglneering,2002,42:567一585.

3Davidsimehilevi,philipKanminsky,EdirhSimehilevi.DesigningandmanagingthesupplyehainM.China,Shang-hai:上海远东出版社,2000.

篇5

1.引言

众所周知,当今企业的交易成本主要为物流所占用。物流成本成为企业销售成

本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成本的高低与企业的效益紧密相关,具有乘数效应:即物流成本的降低可以显著增加企业的效益。举例说,假定其他条件不变,某企业的利润率为10%,要想依靠增加销售以获取10万元的利润,则企业要增加100万元的销售额。如果我们能通过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将物流成本降低10万元,则等同于间接增加了100万元的销

售收入。常言说得好:“省钱比赚钱容易”。由于当今科技的高速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给企业的物流职能的改进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在顾客需求多样化和个性化、理性化趋势明显的当今经济社会,显然,改进企业的物流职能,降低其物流成本,要比改进企业的销售职能,提高销售收入要容易得多。因此,企业要想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要,提高其核心竞争力,必须适时、有效地整合其物流资源。本文从企业物流资源整合的相关文献入手,对企业物流资源整合的概念、实质、原则、问题进行较为系

统的理论研究,进而提出再造企业物流流程的建议和对策。

2.企业物流资源整合的概念和实质

2.1企业物流资源整合研究的相关链接

资源整合是当今物流界较为热门话题。然而,迄今为止,人们对于资源整合的理解还千差万别,从笔者所涉猎的国内外文献看,比较有代表的观点主要有:

2.1.1.何明珂在其著作《物流系统论》指出物流要素集成化原理实质上就是物流资源整合原.理。该文指出:物流要素集成化是指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对物流系统功能、资源、信息、网络要素及流动要素等进行一系列规划、管理和评价,通过要素之间的协调和配合使所有要素能够像一个整体在运作,从而实现物流系统要素之间大联系,达到物流整体优化的目的的过程。还指出物流要素集成是区别传统储运业与现代物流业的主要特征;系统分析了要素集成的动机、机制和结果;指出物流系统内部结构的原理有:物流要素集成化原理、物流系统网络化原理和接口无缝化原理等。

2.1.2.王佐在其文《论物流企业的资源整合》中将物流资源整合从战略思维层面和战术选

择层面对物流整合的涵义和物流整合的内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其文认为物流整合内容包括客户资源、能力资源和信息资源的整合。

2.1.3王国雄在其文《试论现代物流的整合效应》中从大物流的观点出发,认为物流整合力是物流企业对市场发展所具有的适应力、协调力和综合力的总和。物流整合力=物流设施+营销能力。

2.1.4李雷鸣、陈俊芳在分析了企业物流的作用和制约因素之后,从多个方面分析了我国企业集团现行的分散物流模式的弊端,并在此基础提出了企业集团组织一体化整合和信息整合的第三方物流改革目标模式。

2.1.5.唐纳德.丁.鲍尔所克斯等人在其著作《物流管理——供应链过程一体化》提出的整合理论。强调了对物流位置结构、仓库位置类型、运输节拍、库存节约、物流战略的制定方向。

2.1.6DorothyLeonard从动态角度概括了企业资源整合的方法和过程,他认为企业资源整合就是在发现并建立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的决策措施,对物流企业内外的系统功能、实体资源、信息、网络要素以及其他要素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和评价,从而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并且通过动态的资源检验和发展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2.2.企业物流资源整合的概念和实质

上述各种企业资源整合的研究,角度各不相同,有些从技术的角度进行研究,有些则从管理运作的角度去研究;有些从企业的角度进行研究,有些则从社会的角度进行研究。应该说,这些研究还是令人满意的,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是,各种资源整合的研究基本上都集中在具体的整合内容和方法上;二是,对企业物流资源整合的前提-----制度资源研究比较缺乏;三是,对企业物流资源整合本质研究

的缺乏,没有围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物流资源整合而作出一个系统的研究。应该指出,企业物流资源的整合不仅仅是对企业和社会原有的物流资源进行重新的优化配置,更重要的是为了使企业的运作形态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使企业由以职能为中心的传统运作形态向以优化资源配置为中心的现代企业运作形态的转变。实现企业经营管理运作的根本性变革。在当今经济社会中,企业物流资源的整合,不论从何种角度看,都不能忘记关键的一点:即企业物流资源的整合应有合理的制度安排作为其前提,并有现代的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作为其强有力的支撑。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将其有限的物流资源和分散的社会物流资源进行无缝化对接,真正形成以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主要目标的物流资源的动态运作。为此,本文将企业物流资源的整合定义为:为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的需要,在科学合理的制度安排下,借助现代科技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力量,以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主要目标,将企业有限的物流资源与社会分散的物流资源进行无缝化对接而进行的一种动态管理运作。这也是本文将企业物流资源整合置于新经济背景下研究的原因。这一定义虽然有些长,但其能较为全面说明当前和今后企业物流资源整合的主题和趋势。反映企业物流资源整合的本质特征:

2.2.1“在科学合理的制度安排下,借助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力量”说明企业物流资源整合运作的制度基础和知识技能基础。

2.2.2“以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主要目标”说明在新经济条件下,只有正确识别和把握

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才能使企业的物流资源整合更加有效。

2.2.3所谓“动态管理运作”说明企业物流资源整合运作的非静态特征。因为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总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不同时期,企业所面临的社会、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等环境都会有所不同,企业内部环境也会因此引起变化。环境变了,企业物流资源的整合也将发生变化。因此,只有以动态的观点对待企业的物流资源整合,才能使企业内部的物流资源与外界物流资源保持一种动态的相互适应性,才能响应顾客的快速需求反应,保持企业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综上所述,企业物流资源的整合其实质就是再造企业的物流流程。实现传统以职能为中心的管理运作向现代以资源优化配置为中心的管理运作的转变。是企业一种全面彻底的管理变革。

.企业物流资源整合的原则

3.1顾客导向原则

以顾客为导向原则,要求企业的物流资源整合必须紧扣顾客需求主题而进行。

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者的价值观念不断演进。在当今的经济社会中顾客的需求日

趋理性化,人们开始希望花合适的代价购买到具有合适功能的产品或服务。强调以

顾客为导向的企业将发现,最好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或服务,并不是由企业为顾客

设计的产品或服务,而是由顾客设计或由顾客参与企业共同设计的产品或服务。在

产品或服务的购买过程中,顾客具有“否决权”,顾客群及潜在的顾客群决定产品

或服务的需求特点。使得企业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以顾客为导向必须使企业各

级人员都明确: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理由是为顾客提供价值。顾客作为企业的重要

“资产”,企业必须善待顾客。必须创建并维护良好的顾客关系。从长远的观点看,

企业的使命就是要使顾客当前价值最大化,同时使顾客的寿命周期价值最大化。企

业物流资源的整合只有达成这些使命,才有意义。因此,企业任何物流资源整合的

设计与实施都必须以顾客价值为标准,将客户关系管理作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

努力培养顾客对企业的忠诚度。这是企业物流资源整合得以成功的重要前提。

3.2知识管理原则

企业物流资源整合的知识管理原则,要求企业必须提高其物流知识管理能力。

这是企业物流资源整合能否成功的关键。关于这一点,也是知识经济、网络经济、

信息经济对现代企业的要求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以波特的竞争理论为代表的,

认为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与行业结构和市场机会的传统管理理论,逐渐暴露出其不

足。实践证明,同一行业的企业往往面临同样的市场机会,但其赢利能力却相差甚

远,而且这种差距还有变大的趋势。为了解释这些问题,对传统理论进行休整产生

了资源管理学派。资源学派认为,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拥有或能够支配的资

源。如土地、设备、资本和人力资源等。不同企业因其占有不同规模资源,组合不

同而产生不同的经营规模和效益,这从一定的程度上弥补了传统竞争战略理论的不

足。但,随着市场经济趋于完善,企业原有的各种资源都可以借助资金,通过交换,

从市场获取。由此可见,企业的竞争优势与企业具有普遍意义的资源之间并不存在

必然的因果关系。在实践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企业较之其他企业有较大规模

的各种资源,但其经营状况却始终不甚理想,有些甚至倒闭破产。透过资源这个表

面现象,追根溯源,我们不难发现,企业的竞争优势,实质上根源于企业所拥有的

知识。

在当今的市场经济中,一方面,由于顾客或消费者知识素质的提高,收入水平

的增加以及其选择范围的扩大,其主要消费将越来越多转向知识含量高的产品或服

务,而且要求和期望也随之变得越来越高。新的需求特点导致了产品或服务的经济

寿命周期越来越短,产品或服务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产

品或服务的压力。另一方面,从技术的角度看,技术进步的日新月异与其在世界范

围内的迅速扩散,使企业进入新的市场更加容易。此外,各个国家不断降低其关税

和世界范围内取消市场管制的趋势,为企业市场的全球化提供了可能。企业面对的

市场不在是以往受一定保护的区域性市场,而是全球市场。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和

开拓市场的难度也空前的加大。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想获取竞争的优

势,只有靠不断的创新,而创新的源泉主要不是实物资产,也不是金融资产的物质

资源。而是企业拥有的知识及其对知识管理的能力。我们可以说,企业资源的整合

是企业知识存量的函数,企业的知识存量越大,则企业资源整合的供给成本就越小。

因此,企业要想整合物流资源,再造物流流程,必须开展全方位的知识管理,加大

企业创新的广度和深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形成以知识管理为基础的核心竞争能

力。

3.3系统整合原则

企业物流资源整合的系统化原则,就是企业物流资源的整合要按系统整体最优

为目标,对企业物流资源整合系统内部相互冲突的要素,或者虽不相互冲突,但须

相互协调的要素进行权衡、选择和协调。理解这一原则,应拽住其关键所在:企业

物流资源整合的目标是要实现企业物流系统的整体最优,而不是系统内部的要素目

标最优。因此,在实施这一原则,对企业物流资源进行整合时,首先需要确定一个

系统边界,只有系统边界确定,才能便于其整合运作的开展,否则,将无从着手。其二是,不论如何界定系统边界,物流系统的含义还是比较确定的,它包括运输、储存、装卸、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和物流信息。也就是说,企业在进行其物流资

源整合的系统边界界定时,最好以其供应链物流系统,即包含其上下游企业和内部

所有物流资源的物流系统,作为其系统边界。其三是,如果企业无法驾御其外部物

流系统时,至少必须以其内部所有的物流资源的物流系统作为其系统边界。否则,企业物流资源整合的开展便会失去其应有的意义。

3.4物流运作规范化原则

企业物流资源整合的规范化原则,指的是企业应依据现代物流的要求,对物流

整合的具体运作和物流作业流程再造进行规范,并确立科学合理的物流作业绩效评价

标准体系,并依此进行物流具体的运作组织和管理,以降低物流资源整合成本及损

失,提高企业物流资源整合质量。对于企业物流资源整合的规范化运作,不论从物流

服务的提供方,还是从物流服务的需求方而言,都是必要的。现代物流需要对其所有

的系统要素,围绕物流成本和物流客户服务之间的平衡进行系统优化。在既定的物流

成本预算下,尽可能使物流客户服务水平提高。反过来,要在提供既定的物流服务的

同时,使物流成本尽可能的低。许多研究表明,要想实现这一平衡,必须通过制度的

合理安排,对物流的作业和流程进行规范。只有这样才能降低物流成本,其原因至少

有二:其一是,规范化的作业便于自动化运作,而随意性的作业无法实现自动化。其

二是,现代物流是以高新技术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作为支撑的。而计算机网络技术

本身就极具程序化、规范化的技术。在使用这些技术时,如若没有规范化的操作与其

配合,非但无法实现效率的提高,相反,还会增加成本。因此,一个好的物流资源整

合,必须有其自己完善的流程、作业规范体系和制度体系,这也是进行物流资源整合

绩效评价的依据和标准。

3.当前企业物流资源整合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的物流活动主要由企业自身承担,造成物流资源分散,这种分散的物流模式是传统“纵向一体化”管理模式的集中反映,在传统“纵向一体化”管理模式中企业功能俱全,在短缺经济条件下也曾发挥其优势,各个企业可以对其自身的物流系统进行较为严格的控制,保证其生产经营的连续性,感到利用的方便。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传统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企业交易的主动权也随之转移。传统“纵向管理一体化”管理模式下的企业物流运作的弊端也日益突出!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1企业物流规模较小,无法取得规模效益。

3.1.2.企业内部物流相关职能部门各自为政,相互脱节,供、产、销基本活动无法形成相

互协作的价值链,物流系统协调性差。物流利用能力低,无法达到整体最优。激励以部门目标为主,孤立地评价部门业绩,造成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片面追求本部门的利益,物流,信息流常被扭曲、变形。传统企业中的库存管理是静态的、单级的,以高库存保持生产的连续性,库存决策缺乏与供应商的联系,无法利用供应链上的相关物流资源,致使库存成本太高。

3.1.3信息系统落后。我国大多数企业仍采取手工处理方式。企业内部信息系统极不完

善,数据处理技术落后,企业之间的信息传递工具落后,EDI、INTERNET、EC等先进技术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无法及时、准确处理相关物流信息。不同地区的数据库彼此分离,无法充分有效地加以集成,致使企业无法实现柔性化的敏捷物流作业。

3.1.4企业之间的合作缺乏。企业往往从各自的短期利益目标出发,挑起供应商之间的价格竞争,失去了供应商的信任与合作基础,无法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长远目标。

3.1.5企业物流资源整合重内不重外,导致企业内部与外部环境不能互相作用而缺乏动

态适应性。

3.1.6企业普遍缺乏规范与合理的制度安排。企业各项规章制度尤其是素有企业“宪

法”之称的企业基本制度不够健全、完善,难以调动企业各方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4.企业物流资源整合的建议----再造企业物流流程

如前所述,物流资源整合的实质就是再造物流流程,也就是要对现有的物流流程进行根本性的反思和彻底的再设计,以便迅速提高企业物流流程的绩效水平。物流流程的再造涉及企业的全面变革,再此变革过程中,有各种博弈方进行的策略对抗或合作。物流流程再造能否成功,与企业物流流程再造的方案有密切的关系。企业在进行其物流流程再造之前会制定其方案。每个方案定会有优劣之分,但企业如果不去实行,是很难分辨方案优劣的。面临多种方案,由于企业的习惯力量使然,企业会有实行或不实行的策略选择。各种方案分别出现的可能性大小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方案是否可行,二是企业变革观念的强度。在这两个因素中,方案的可行是前提,企业变革观念的强度是保证这二者共同决定的博弈结果。

再造企业物流流程是当今企业界最时髦的企业物流运作变革术语。但整合企流资源,再造企业物流流程并不是泛泛进行的,它不仅需要先进合理的观念作保证,还要有企业的组织、制度、技术、文化、信息等作保证,还要有足够的知识技能作保证。依据前述的物流资源整合的原则和实质,结合当前我国企业物流资源整合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以为,再造物流流程,实现企业物流资源的整合,主要应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4.1企业的观念再造

“观念先行”是企业一切变革的客观要求,只有首先树立正确的观念,才有可能做正确的事。在当今的经济社会条件下,整合企业物流资源,再造企业物流流程,必须树立以下几个方面的观念:一是,再造物流流程的使命是为顾客创造价值;二是,企业物流流程在企业为顾客带来价值方面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三是,企业物流事业的成功来自于优异的物流流程绩效;四是,优异的流程绩效是通过科学的流程设计、合适的人员配置与良好的工作环境共同作用达成的,尤其是科学的流程设计(包括先进物流网络技术的应用),它是企业对顾客需求作出快速反应和物流流程本身有效性的根本保证。

4.2制度再造

企业的发展需要有完善的市场制度(游戏规则)作保证。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加之以建国以后,计划经济的思想长期占主导地位受其影响,在当今的经济转轨中,不论从企业的宏观层面,还是从企业的微观层面看,都存在着基本制度的严重缺失,企业发展所需的制度供给不足。致使企业难以进行市场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的运作。如当前物流分割管理局面的存在,造成企业物流运作中存在大量的非市场化行为,这些行为的存在,破坏了社会的基本信用制度,使得以合作信誉为前提的,以物流运作虚拟为方向的企业物流流程再造的组织形态----虚拟企业(供应链企业联盟)的运作变得十分的艰难。不仅严重抑制了企业物流效益的发挥,而且,使在其之后的制度演进还可能存在路径依存现象。因此,要想有效整合企业的物流资源,再造企业物流流程。我们必须:一、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和完善一个有关权利规范和保护的体系,对公民财产给予法律的保护。这是保证企业有效运作的最基础性的制度。这些制度应包括对所有权、债权、期权、契约等所作的界定和规范,还应包括各种权利流通和转让制度的制定,对权利和权利行使收益进行保护。二是,在规范市场秩序和提升企业信誉的过程中,应强调执法的严肃性,长期一贯地依法行事。三是,从企业自身的角度而言,应加强以企业基本制度为基础各种规章制度的建设,完善企业的技术规范、业务规范和个人行为规范以及各种管理制度。

4.3企业组织的再造

由于企业资源投入的有限性和企业规模运作边际替代效应的存在。因此,企业不可能以无限制地进行企业规模扩张来获取利益的增加。R科斯在1937年发表的经典论文《企业的性质》一文中指出:企业是价格机制的替代物,其之所以存在就在于企业可以节省通过市场价格运转的交易成本。当企业内部交易成本增加并超出其外部价格的调节费用,必然导致其市场竞争能力的削弱。在新经济条件下,由于科技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企业物流资源与社会物流资源进行无缝化对接成为可能。因此,我们可以依此对企业组织进行再造,在认真识别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基础上,顺应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要求,将企业的非核心业务外包给世界范围内的“专家”企业,建立一种全新的,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支撑的诸种核心能力的动态联合体----虚拟企业组织。这样,可以克服企业传统规模运作的缺陷,以较少的物流资源投入来获取规模物流运作的效果。这是从今以后相当长时期内,企业组织运作的主流形式。

4.4企业的文化再造

企业文化的再造是一种较高形式的流程再造,企业文化对企业具有巨大的软约束力和驱动力,能保证企业物流流程再造的顺利完成。企业文化的再造,包括企业的使命、基本目标、战略的转变,是最为复杂和艰难的部分。成功实施企业文化的再造,需要对企业有一种全新的价值理念。应在企业高层领导的重视下进行。企业文化再造,应有远景目标的规划,强调企业组织的持续发展。如前所述,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提高是基于企业所拥有的知识存量。因此,企业文化再造必须以提高企业的知识存量为目标,在企业内部及虚拟企业成员之间建立学习型组织,进行第五项修炼,改进其心智模式,进行自我超越。在企业文化再造过程中,激励学习和创新机制是其重要内容,它需要以人为本,重新设计企业的考评体系。以学习为手段使整个企业的知识存量得以提高,并不断创新,最终实现企业素质的提高。

4.5技术再造

技术再造是企业物流流程再造的基础设施和硬件。技术再造应以企业物流流程的需要为前提,主要考虑物流运作技术、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依据企业物流技术设备水平,物流运作的特点和信息化的状况及再造后的总体要求而进行。企业在采用其物流运作需要的新技术后,应建立自己的物流信息系统,采用网络技术连接物流流程再造的各个工作单元,构建企业内部网络,以协调和管理企业的各种物流资源,再将其与INTERNET进行连接,为企业物流资源整合的动态运作组织----虚拟企业的运作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主要参考文献]

1.何明珂.《物流系统论》.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

2.王佐.论物流整合.中国物流与采购.2002(22).

3.王国雄.试论现代物流的整合效应.商业现代化.2000(19).

4.李雷鸣、陈俊芳.组织一体化与信息整合的第三方物流.中国流通经济.2003(3).

5.(美)唐纳德J鲍尔所克斯、戴维J克劳斯.物流管理-供应链过程一体化.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6.DorothyLeonard.BuildingandSustainingthesourceofinnovation.HarvardBusinessSchoolPress,BostonMasschusetts.1995.

7.马士华.《供应链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8.周永亮.《中国经济问题前沿报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9.罗海成、王秉安.《中小企业竞争力理论与实证》.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

10.吴敬连.《转轨中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

篇6

作为现代物流管理的理念引入我国仅有20余年,对于物流成本概念,虽然现实理论上存在有多种不同的定义,但是目前多数认同从经济学角度上的定义,认为物流成本是指伴随着企业的物流活动而发生的各种费用,是物流活动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由三部分构成:

(1)伴随着物资的物理性活动发生的费用以及从事这些活动所必需的设备、设施的费用;

(2)物流信息的传送和处理活动发生的费用以及从事这些活动所必需的设备和设施的费用;

(3)对上述活动进行综合管理的费用。

目前,工业企业日常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范围侧重于采购物流、销售物流环节。忽视了其他物流环节的核算。

在我国现行会计核算体系的框架内,企业物流成本的构成模式尚未建立,会计核算制度中并没有单独考虑到物流成本的问题,物流成本也没有被列入企业的财务会计制度,只是直接用于物资采购的费用列入采购成本可以算作物流成本。在物流成本管理方面,我们大多数工业企业还缺乏有效的方法和操作经验,很多工作也只是处于探讨或者刚刚起步阶段。

2工业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意义

尽管现行企业会计核算制度中没有单独考虑到物流成本的问题,但是作为企业的一项实际费用支出,企业物流成本已经成为除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之外一个重要支出项目,物流成本管理在财务管理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越来越得到企业界的重视。“物流是经济的黑暗大陆”,“物流是第三利润源”以及“物流成本冰山说”等观点都说明了企业管理层深刻认识物流成本管理的重要意义。

企业物流成本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实际重要内容,在保证安全生产和物流服务质量的同时,努力降低物流总成本是物流管理要实现的重要目标。企业物流成本降低使得产品在价格方面具有优势,提高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从而能够扩大产品的市场空问,提高其盈利能力,因此,加强企业的物流成本管理意义重大。

3工业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思考和创新措施

通过对企业物流总成本的分析和探讨以及多年的管理经验和研究,笔者认为进行物流成本管理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具体管理措施如下:

3.1树立新物流成本新观念,增强全员物流成本管理意识

目前,现代企业的物流管理已经达到供应链物流阶段,物流成本管理贯穿产品的全过程,包括企业内部供应链和外部供应链。由于外部供应链涉及面广、环境复杂等,具有很大的不可控性,因此加强内部供应链管理尤为重要。

内部供应链涉及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与每名员工密切相关。物流成本管理仅靠某一个部门和某些人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要改变物流成本管理仅仅依靠物资部门或销售部门管理的观念,切实加强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意识。树立全员、全过程管理的物流成本系统管理新观念,让各部门、生产单位、班组和每一位职工都关心各自的物流成本,把降低物流成本的工作从物流管理部门扩展到企业的各部门、生产单位、班组和每一位职工,并从产品开发、生产、销售全生命周期中,进行物流成本管理。

3.2优化企业物流管理系统,创新企业物流管理体制

当前,很多企业的物流管理采用的是分散管理物流的体制,物流成本也是分散在不同的部门,如物资管理部门负责相应的采购费、装卸费以及仓储费等,销售部门负责营销费、运费等。因此,企业要积极吸收先进的物流管理理念,寻找一个恰当的物流运作方式,健全物流管理体制,从企业组织机构上保证物流管理的有效进行。

结合企业自身实际,重新优化企业的物流系统和物流运作方式,进行流程再造、机构整合,笔者认为,尽快设置专司物流管理的部门,实现物流管理的专门化,变分散管理物流为集中系统的管理物流,全面协调生产、销售等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使各个部门在优化物流系统的过程中相互配合,使企业物流真正的系统化。

3.3建立物流成本核算体系,加强物流成本考核管理

由于企业现行的会计核算制度是按照劳动力和产品来分摊企业成本的,所以在企业的“损益表”中并无物流成本的直接记录。如果我们不知道企业现在的物流成本是多少,所谓的节约物流成本又从何谈起呢?

为了保证物流成本的可比性,国家或企业应制定一个物流成本计算的统一标准,用以统一企业物流成本计算的口径。通过建立的物流成本数据库,对物流成本系统进行分析,就可以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传统的物流成本计算按照运输费、保管费、包装费、装卸费等功能类别统计,并没有与物流服务水准联系起来,也没有按顾客类别和销售业务人员类别计算物流成本,以至于物流成本上升的责任不明确。物流部门的工作是根据物流成本计算的统一标准,提供不同部门的成本数据,说明成本上升的原因,分清部门责任并纳入考核。

3.4积极采取物流外包等多种物流管理措施,实现供应链管理

随着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为了有效地降低物流成本,企业把物流外包给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实现由生产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销售企业、消费者组成的供应链整体系统,对商品流通的全过程实现供应链管理,这样不仅使本企业的物流体制具有效率化,而且可以缩短商品在途时间,减少商品周转过程的费用和损失。

工业企业实行供应链管理,一方面积极协调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客户等之间的关系,通过企业效率化的配送,如减少运输次数,提高装载率及合理安排配车计划。选择最佳的运送手段,满足客户的高要求;另一方面,在物资采购环节,根据用户的订货要求采取正确的进货体制,减少积压,加快周转,从而实现整个供应链活动的效率化,进而降低物流成本。

3.5借助现代化信息系统,提高物流成本管理效率

积极借助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控制也是创新物流成本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下。企业的成本控制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往往不易也不可能实现各个环节的最优控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工业企业积极运用信息系统一方面可使各种物流作业或业务处理能准确、迅速的进行;另一方面,通过信息系统的数据汇总,进行预测分析,可控制物流成本发生的可能性。

通过现代物流信息技术可以将企业订购的意向、数量、价格等信息在网络上进行传输,从而使生产、流通全过程的企业或部门分享由此带来的利益,充分对应可能发生的各种需求,进而调整不同企业间的经营行为和计划,企业间的协调和合作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完成,这可以从整体上控制物流成本发生的可能性。

4结语

总之,随着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工业企业必须抓住历史赋予的大好机遇,按照以上创新思路,针对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出物流成本管理的具体创新方法和途径,通过提高对市场的把握能力和获得客户持续满意等方面的能力,一定能够实现物流总成本的降低从而实现产品成本的降低,很大程度地提高企业的利润水平和综合竞争力,这将对构建中国现代工业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篇7

关键词:煤炭企业物流管理

一、煤炭企业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

1.内部物流管理体制没有理顺

虽然有些煤炭企业特别是一些大型煤业集团,建立了一整套科学有效的管理办法,建立了“集中采购、统一结算、直达配送”的物流运作模式,但是,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相当多煤炭企业仍然保留着“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组织方式.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销售过程中的一系列物流活动主要依靠企业内部组织的自我服务完成,物流活动还没有成为企业管理者关注的重点,企业缺乏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的内在动力和手段。

2.物流管理缺乏科学性

由于新老体制的更替,很多煤炭企业供应计划与生产计划、销售计划脱节.可靠性降低:物资采购手段、方法落后,缺乏规范化;库存管理方面仍采用传统的储备资金管理办法,无法及时、准确地反映实际库存动态等。从煤炭企业内部信息传递和处理技术来看.相对于物流系统合理化的要求有较大差距,制约了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此外,采购行为不规范、层层设库,使材料积压现象大量存在:由多种原因造成的材料及产品多次中转运输,使许多煤炭企业额外支出了大量的运费。

3.物流系统整体效益不佳

绝大多数煤炭企业在品质要素方面有较好的基础,如在物资保管保养、回收复用方面已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和效果,但在仓库布局、物资存放、装卸搬运环节等方面存在许多不合理、不配套的现象。同时,传统仓储管理的落后方式短时间内不易撼动,为现代物流管理手段的引进设置了障碍。企业内部的采购、仓储和配送职能未能进行充分整合.无法实行一体化的内部供应链管理.最终导致煤炭企业内部物流系统整体效益不佳。

4.物流信息化程度偏低

虽然极少数大型煤业集团通过ERP系统的上线,实现了集团内部计划上报、审批、采购、供应的计算机管理.并实现了内部信息、库存资源共享。但是.大多数煤炭企业物流缺乏相应的信息交换平台,信息技术管理水平和手段还比较落后。一方面.一些企业主要考虑到对原有的管理模式的转换.对设备、人员培训的再投入较高.产生被动应用计算机管理物资的状况;另一方面,在解决库存管理问题的过程中,许多煤炭企业尽管已开发了不少先进的物流管理系统,而由于对内部物流管理结构掌握不准确,业务流程不够优化,项目成功的不多。

5.物流成本核算缺乏财务标准,物流管理效益难以体现

“物流冰山说”指明企业财务统计数据中。只能看到支付给企业外部运输的委托物流费用,而实际上这些委托物流费用在整个物流费用中犹如冰山一角,真正的大头是潜藏在海水中的冰山主体,即企业内部发生的物流费用。比如物流基础设施的折旧费、企业利用自己的车辆运输与配送、利用自己的库房保管货物、由自己的工人进行装卸等费用都计人了原材料、生产成本、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等科目。目前,工业企业成本核算体系中,没有把物流成本明确地列出来,也没有正规的专门负责物流成本核算的会计人员和机构,计算方法不标准,因而物流管理效益难以体现。

6.物流人才缺乏

企业物流人才缺乏,愿意到煤炭企业来工作的物流人才更是凤毛麟角。目前培养的物流人才不仅数量不够,而且结构单一,主要面向社会物流煤炭企业物流领域需要熟悉煤炭行业.又通晓企业管理、物流管理、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复合型人才。

二、煤炭企业物流管理的对策

1.强化供应链管理.提高物流管理的组织化程度在物流活动优化重组中,煤炭企业应成立专门的物流管理机构,在高度集成的信息系统的支撑下,将采购供应环节、生产环节、销售环节的物流职能集成,对企业内部供应链物流一体化,实施具体的规划设计、组织、控制和管理,从根本上改变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传统物流运作模式,缩短整体供应链中的物流沉淀,加速物流周转.减少不必要的存货风险。在企业外部,按照市场细化的要求,采取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等多种方式,加快区域化物流配送基地、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的建设,形成供应链联盟,提高物流管理的组织化程度。

2.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组建独立的物流经营公司

鉴于我国物流市场还很不成熟、很不规范的现状,煤炭企业特别是大型煤业集团可以采取介于自营和外包之间的办法。将企业现有物流服务资产和人员分离出去,成立独立核算的“物流中心”或“物流事业部”,或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组建独立的物流经营公司。新公司为企业自己的物流业务提供服务的同时也在市场上揽业务,以进一步提高服务能力利用率。

3.将弱势业务外包出去,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核心业务

据统计,煤炭企业有80%以上的原材料和成品的物流服务是由企业自我服务系统和供应商承担的。

随着社会生产分工细化,许多企业开始注重物流资源外取,从长远的观点来看.煤炭企业应改变原来“企业办社会”的经营模式,将所有与运输有关的业务剥离出来,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而把精力集中到自己的核心业务上。:

4.加快物流信息系统网络化建设,实现物流信息化

物流的管理效率体现在对信息的采集、传递、处理加工过程中。煤炭企业要依托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平台,建立与现代物流发展相配套的物流信息系统与网上交易系统,并与遍布全国乃至全球的采购网和客户服务网对接,建立功能齐全、资源共享、服务便捷的物流服务网络,以客户定单信息流带动配送物流的实现。借助于准确的信息传递.将传统的、粗放式的物流送货形式,上升为“门到门”、“库到库”甚至“线到线”的精细物流方式.实现物流信息化。

5.建立和完善物流成本指标考核体系,科学合理地降低物流成本

物流成本是进行物流管理、使物流合理化的基础在生产设备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时,压缩煤炭生产过程中成本的空间越来越小,而降低材料成本、采购成本以及运输、仓储、装卸、库房管理费用等物流成本的潜力巨大。因此,煤炭企业应建立相应的物流费用会计核算机构,选择正确的核算方法,了解煤炭企业物流成本结构,制定物流活动计划进行调控,正确计算反映物流成本,并评估物流部门对煤炭企业效益的贡献程度,注重物流成本效益,科学合理地降低物流成本。

6.进行科学的采购分析,加强库存控制

采购分析需要考虑的基本信息包括所采购物料的成本分析、交货时问和地点、交易的付款期限等等。在采购分析时.首先根据企业生产需要.通过参考过去“一定时间内”物料使用量的平均值和变化幅度,确定未来的需求计划。其次需要考查供应商的历史供货情况,即“一定时问内”供货数量的平均值和变化幅度,制定合理的储备量。物流部门要结合以上两个方面,计算出比较合理的交货周期和经济订购批量。

7.加快物流配送网络建设

加快区域化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的建设,建立与形成快速、准确、高效的物流配送机制.充分利用和盘活已有的运力和仓储资源,选点设立配送、分拨中心,搞好煤炭集团内部物资的直达配送。

篇8

(一)分析现代物流企业的现状

近年来,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当中,各大物流企业相继出现,并拥有一大批属于它们自己的客户,比如:申通快速、圆通快递、天天速度和中通快递等等。虽然,这些物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站稳了脚跟,但是它们或多或少还是会面临着物流带给它们的风险。这些风险一旦出现,如果物流企业不能对其进行很好的管理和控制,那么就会搅乱整个物流的工作流程,同时还会给企业自身以及客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于是,如何正确、有效的对现代物流企业当中的风险进行管理,是现代物流企业最应该探讨和研究的一个问题。

(二)简析现代物流企业面临的风险

现代物流企业风险指的是:对整个物流企业具有一定威胁性质的因素,这些因素的概念比较模糊,同时也难以被人们发现,但是它们一旦出现,就会给物流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比如:物流企业产品方面上的损失、物流企业财务上的损失和物流企业的名声损失等等。现代物流企业面临的风险因素有很多,不过也可以将它们概括成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外来的风险因素,比如:环境因素、天气因素和社会因素等等;第二个方面,企业自身就隐藏的风险因素,比如:企业各级领导管理的方式、企业员工的个人素质以及企业各大组织部门等等。

二、探究现代物流企业风险管理

物流企业对风险进行管理,无非就是希望能够避免风险的出现给企业自身以及客户造成的负面影响。因此,物流企业在对风险进行管理的时候,一定要先对企业自身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探究,然后才能够有针对性的对这些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因此,现对杭州市货运管理服务中心的风险管理方式进行深入的探究,以此来挖掘出更适用于现代物流企业的风险管理方式。

(一)简析杭州市货运管理服务中心

杭州市货运管理服务中心是杭州市规模比较宏大的一家物流企业,它的经营范围很广,比如有:货运市场的建设与管理、货运信息咨询服务和运费结算与联运业务等等,它建立的最终目的有三点,分别是:一,维护整个杭州市现代物流市场的运行纪律;二,对整个杭州市物流市场进行有效的管理;三,保障物流市场能够实现进一步的发展。

(二)分析杭州市货运管理服务中心面临的风险

现代企业经营的实质是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三者达到动态平衡和系统优化的过程。但从实践来看,任何时候,使这三者达到绝对平衡都是不可能或者极少见的,而不平衡则是经常的、客观存在的。这种不平衡会产生经营风险。杭州市货运管理服务中心在拓展业务以及扩大企业规模的过程当中,应该收入的账目也在快速增加,也正是因为这样,应收账目的周期也随之加长了许多,这就使得企业的财务在运转上面出现了风险。其次,该物流企业在进行对外投资的时候,融资的选择也给其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三)探究杭州市货运管理服务中心的风险管理

该物流企业在对风险进行管理的时候,主要是依照下面几个步骤来实行的。

1、对风险进行有效的辨别。

对财务中可能会出现的风险信息进行统一的收集、处理和整合,比如:在选定了间接融资之后,风险管理员就会对间接融资当中可能是风险因素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归纳,然后将整合出来的风险信息进行仔细的分析,最后依照分析得出的结果来判断这些风险的特点、级别和类型。

2、对风险的发生率进行合理的估计

针对造成风险的因素,以及风险因素出现的可能性进行全面的分析,然后估计出这个风险发生的概率究竟有多大,其引发的后果又会给企业的财务带来多大的损失。

3、对风险进行合理的规划。

依照风险的类型和级别,制定出一套合理的风险规避方案,然后再按照这个方案制定出相应的具体实施步骤。

4、对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

风险控制就是物流企业在整个经营的过程当中,针对风险特意建立起来的一种具有高效力的风险控制体系。企业在确定了风险的基本信息之后,就可以利用这个风险控制体系来对风险进行实时的监测和控制,以确保这些风险不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5、对风险管理的实行效果进行综合性评价。

企业在风险管理的过程当中,要对风险管理的实施进度以及实际情况进行检查,然后对其实行的效果作出一个综合性的评价。

(四)杭州市货运管理服务中心的风险防御系统

物流业的监督管理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物流业风险的宏观管理,通过立法的形式,对物流供应商和物流市场实施监督管理;第二层次是物流业风险的中观管理,通过制定行业规章,对物流供应商在物流市场中的行为规范进行自我监督与管理,第三个层次是物流业风险的微观管理,通过建立物流供应商内部控制机制进行自我管理。为了更为有效的对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杭州市货运管理服务中心还特意建立了一个风险防御系统。该物流企业建立这个系统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对风险进行有效的预防,然后尽可能的减小这些风险出现的概率,以此来确保企业财务上的安全性。该风险防御系统的具体内容有以下几点:

1、强化企业所有员工的风险防御意识。

为了将经营风险降到最低限度或尽量避免其发生,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必须树立起强烈的风险意识,把这种风险意识纳入企业的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当中。该企业每周都会安排专业的技术人员,对所有的员工进行一次企业风险预防知识的培训。通过这个培训,员工就可以培养起良好的风险防御意识,从而让他们在工作的过程当中,都能够对风险因素展现出高度的警惕性。其次,明确员工的具体工作内容,并制定风险防御的奖惩体系,对造成风险出现的员工进行严厉的惩罚,比如:扣除一个月的奖金或者是直接开除等等。与此同时,也要对那些风险防御做得比较好的员工进行奖励,比如:增发奖金、给予升职的机会等等。

2、完善企业自身的风险管理制度。

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将更科学的风险管理方式引入到风险管理当中,就可以增强风险管理部门的专业性、规范性和科学性。然后,再强化风险管理部门的管理力度,并增设一些管理职位,比如:高级风险管理专员、财务融资专员、财务投资专员和业务管理专员等等。同时,也要增强整个风险管理部门的团结力,让他们在工作的时候都能够做到:严格谨慎、宠辱不惊以及勇于创新。

3、提出一个完善的风险管理方法。

在风险管理当中,预防是比较直同时也是比较有效的一个方法。因此,将风险预防的方式融合进风险管理当中,是非常有必要的。另外,风险管理员还要对风险的信息进行更为全面的分析,然后有针对性的制定出一个风险管理的方式,最后再运用科学的处理方法来化解这些风险。

4、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风险预警机制能够自动的对风险因素进行评估,然后根据评估的最终结果发出预警信息,以提醒风险管理员某个环节出现了风险。那么这个时候,风险管理员就可以对风险进行及时的处理,以避免风险引发的后果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其中,风险预警机制的功能又包括:对风险因素的信息进行实时的监测、评估、诊断以及处理。

三、结束语

篇9

关键词:企业物流;运作模式;供应链管理;发展战略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纷纷在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水平上下功夫。为了以较低的交付成本、更好的物流服务在国内、国际市场中赢得竞争优势,物流战略越来越成为企业总体战略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1、中国企业物流的运作现状

1、1物流研究缺乏综合性

我国物流理论研究的两大领域———物资流通和交通系统,不论是物流战略规划还是物流经营管理理论的研究,都从研究者固有的立场和视角出发,片面地强调某个局部的功能要素,缺乏综合性,导致了人们对物流认识的偏差。直到2001年4月,我国物流的第一个基础性国家标准《物流术语》才正式。对于适合我国国情的物流理论尚缺乏深入研究,同时部分理论研究与实践严重脱节,理论成果的可操作性不强。

1、2企业物流的管理手段落后

在企业物流管理上,很多企业还停留在纸笔时代,有些企业虽然配备了电脑,但还没有形成系统,更没有形成网络,同时在物流运作中也缺乏对EDI、个人电脑、人工智能/专家系统、通信、条形码和扫描等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

1、3企业缺乏“第三利润源”的理念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发达国家的企业大都把竞争焦点放在生产领域,千方百计地降低物质资源消耗,获取企业的“第一利润源泉”,千方百计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取企业的“第二利润源泉”。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生产企业把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力的焦点从生产领域开始转向非生产领域,包括采购、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分销、售后服务等物资流通活动以及有关的信息活动。但中国企业缺乏现代物流是“第三利润源”的理念,没有将物流看成为优化生产过程、强化市场经营的关键,而将物流活动置于附属地位,大多数企业将仓储、运输、装卸搬运、采购、包装、配送等物流活动分散在不同部门,没有纳入一个部门对物流活动进行系统规划和统一运作与管理。

1、4企业缺乏协同竞争的理念

在“经济全球化”、“物流无国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顾客需求不断变化的环境下,美国的企业在与日本企业竞争时,尚感觉到了压力,他们纷纷实施归核战略——企业集中资源,培育其核心能力,大力发展核心主业,把主业做大、做强、做精,并在全球范围谋求物流外包或与全球的外部企业缔结战略联盟,以整个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参与国内、国际竞争。我国在快速多变的市场竞争中,单个企业依靠自己的资源进行自我调整的速度很难赶上市场变化的速度,因而企业必须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核心业务上、强化自身的核心能力,而将自身不具备核心能力的业务以合同的形式外包。

2、中国企业物流的发展战略

2.1加强物流学科建设,加快人才培养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2002年物流本科教育方面,我国以专业的形式出现或者是以专业方向的形式出现的大学至少有40所;有50多所高校开设了交通运输和交通工程、电子商务专业等与物流相关的专业。一些高校已经意识到了物流人才紧缺的现状并开始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物流教育经验,物流研究机构也相应出现,这一切已经成为物流专业人才和学科体系的支撑,但进一步加强物流学科建设,解决理论和实际结合问题,加快人才培养,仍是我国高等教育物流专业建设的当务之急。

2.2加快物流标准的制定

建立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对物流标准化问题进行统一协调、规划、管理。物流标准化是以物流为一个大系统,制定系统内部物流设施、机械装备、专用工具等的技术标准,包装、仓储、装卸、运输等各类作业标准以及作为现代物流突出特征的物流信息标准,形成全国以及和国际接轨的标准化体系。

2.3创造现代物流发展的良好环境

中国企业要按市场规律构筑适合自己的一体化物流战略,离不开完善的宏观环境和外部环境。中国政府要加强和完善物流法律、法规建设;应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等;要为物流企业、物流服务企业在跨地区经营的工商登记、办理证照、统一纳税、交通管制、进出口货物查验通关等方面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要扶持、引导物流企业、物流服务企业引进先进装备,改善物流设施,进而提高物流绩效和物流服务水平;要积极鼓励和扶持有一定基础的大型货运企业或储运企业完善服务功能,实现向物流服务企业的转变,推动第三方物流服务市场的形成;要健全社会保障和就业机制,促进生产性和流通性等企业更多地使用社会化物流,既提高经济效益又提高社会效益。

2.4加快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

加快综合物流中心的建设,是提高物流综合效益的核心。大型综合物流中心,是指多功能、高层次、集散功能强、辐射范围广的社会化物流中心。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综合物流中心在地区经济发展中极具重要作用。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关键在于资金的筹集,企业除调集自有资金外,重点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以多种方法吸纳资金。

2.5积极使用高科技物流设备,改善物流管理技术

在积极发展物流的同时,应大力推广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专用车辆、先进的装卸、仓储技术等。引进国外物流管理技术,有助于我们破除只盯着眼前的既得利益、把精力放在低水平的扩张及对本部门的垄断保护等方面落后的观念,从而缩小我国物流业与现代物流的差距。

2.6提高服务质量,树立良好信誉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经营信誉是企业宝贵的无形资产。物流企业要向管理要效益,在员工中牢固树立用户至上的经营观念,建立一套严格的业务规则和制度,在抓好内部机制管理,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物流企业要特别注意树立经营信誉,扩大在社会中的影响。

2.7企业要构筑一体化物流战略

任何一个企业只有与别的企业结成供应链才有可能取得竞争的主动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必须将物流活动纳入系统化的统一管理,一体化物流既提高顾客服务水平又降低物流总成本,进而提高市场竞争力。企业内部实现不了一体化,就谈不上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合作形成一体化供应链。但是并不是每个企业都成立物流服务部或物流子公司,只有那些物流活动具有相当规模的企业,才有必要成立物流服务部或物流子公司。但对于新成立的企业,就应该将精力集中在自己的核心业务上,将物流给第三方经营。而对于一些大规模的制造企业来说,要拿出几个亿来自己做物流,依据国际的经验,仍值得认真思考。所以在不需多大投资的情况下,整合内部物流,把外部物流交由第三方去做,会获得更好的效果。

2.8缔结战略联盟,以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参与竞争

中国的大型制造企业、商业企业要迅速从“大而全”的经营误区中解脱出来,不失时机地与合适的供应商、储运商等结成战略联盟,通过合作以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参与竞争,同时又实现互惠互利。要积极寻求与核心企业的战略合作,成为核心企业长期的、稳定的战略伙伴。结成战略联盟,实行供应链管理,以供应链参与国内、国际竞争,提高中国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和市场份额已是大势所趋。

篇10

一、企业应用ERP的物流管理效应从系统理论看,实施ERP系统可使部门、岗位职责清晰、责权分明,业务流程规范,建立起以计划、控制、分析为主的动态控制体系,业务处理的标准化和正确性、信息数据处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提高。从系统功能看,销售和服务方面实现了对订单和计划的动态跟踪,将提高市场的响应速度和客户的满意程度;采购管理方面,将保证物料供应,降低采购成本;库存管理方面,可以在恰当的时间得到恰当的物料,降低了库存,提高了采购资金的利用率;生产计划方面,准确的物料需求计划降低了生产成本,缩短了生产周期;财务管理方面,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的统一降低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而且唯一和准确的业务数据为财务管理的预算、控制和分析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减少了财务坏帐、呆帐数额。美国是世界上应用ERP系统比较成功的国家。根据美国生产与库存控制学会的统计分析,应用ERP系统给有关生产企业带来的效益主要有:库存下降30%~50%,从而使一般用户的库存投资减少1•4~15倍,库存周转率提高50%;当库存减少并稳定时对用户服务的水平提高,准时交货率平均提高55%,误期率平均降低35%,延期交货减少80%,使企业的信誉大大提高。

应用ERP系统也使采购人员有了及时准确的生产计划信息,从而使他们能够集中精力进行价值分析、货源选择、研究谈判策略、了解生产问题,使采购提前期缩短50%,节省了采购费用。由于零件需求的透明度提高,计划作了改进,能够做到及时与准确,零件能以更合理的速度准时到达,生产线上的停工待料减少60%;由于库存费用下降,劳动力节约,采购费用节省等一系列人、财、物的效应,使制造成本降低12%。管理人员减少了10%,但管理水平的提高,使生产能力提高10%~15%。在一项对北美、欧洲、非洲及亚太地区等已经引入且完成上线ERP的62家高科技、通讯、汽车、能源、航天及其他一般生产企业的高级主管、一般使用者及ERP引入人员进行的调查中,被调查者认为,ERP系统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信息基础架构,适应未来功能的扩充及与其他系统相结合。例如,许多企业利用ERP系统扩充了电子数据交换、条形码及现场生产管理等系统。引入ERP系统后,企业的整体绩效有三个阶段的改善:一是新流程、新作业方式及新科技所带来的效率。调查结果显示,财务结算、订单回复、规划周期、开立发票等时间都大幅度缩短。二是透过组织整体的运作所带来的效能,如材料费用减少、协助降低库存、产品次品率降低等。最后是通过ERP系统的运作,协助企业进行策略的改变以及组织的转型。ERP系统通过整合策略、流程、资讯技术及组织人员等,减少销售点、降低信息成本支出,同时大幅度提高了客户初次查询的答复率和订单生产占总订单的比率。通过对系统的持续改进,34%的企业认为降低了公司库存,33%认为减少了作业人力,26%认为提高了作业效率,10%以上认为财务结算时间缩短、订单处理时效提高。另有63%的企业认为提升了信息质量及透明度,31%认为流程得到改善,近20%认为对客户的回应时间缩短,作业整合性和作业标准化提高。但是,调查也发现,许多企业引入ERP系统时忽略了效益,只是把ERP的活动当成是一个单纯的ERP系统引入工作,未能有效地整合策略、流程以及组织人员;只停留在营运作业效率的提升层面,未能提升至竞争优势的创造。

事实上,提升营运作业效率只是运用ERP系统的基本功能,方便企业追踪其作业流程上的各项活动。在提高营运作业效率后,企业必须针对其核心能力,考虑各种不同的策略,提升本身的竞争能力,获取效益。而这些工作就不仅仅是ERP引入工作问题,还必须将策略、流程、IT资讯技术及组织人员有效整合才能奏效。从调查结果也可以看出,相当部分的企业并不认为引入和实施ERP系统会降低库存、减少作业人力、提高作业效率。由此可见,引入和实施EPR系统,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会自然而然地解决,效益自然而然地提高,还必须加强相应的业务分析和管理,进行有效的整合和流程再造。对企业物流成本的管理也是如此。

二、企业物流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近年来,西方国家的很多企业在已经尽可能地降低了非物流成本的同时,发现通过更加有效地管理其供应链———实施新的物流战略,能够较大幅度地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事实上,所有的物流活动和结果都可以换算成物流运作成本,不管是直接的运输成本,还是存货占用资金的机会成本,或产生的缺货成本,同时,物流既是发生成本的独立因素,也是创造利润的独立因素。物流服务可以为企业带来创造利润的机会。企业引入和实施ERP就是实施新的物流管理战略的需要和具体体现。企业在实施新的物流战略之前,必须了解自身的物流过程或物流作业消耗资源、导致成本发生的情况,从而正确运用全面质量管理(TQM)的思想和方法实施全面成本管理(TCM),通过连续质量改进,不断降低物流成本。如果没有对物流成本管理的研究,物流管理学的理论体系也是难以建立的。物流成本是进行物流管理,使物流合理化的基础。但即使在美国这样一个物流管理比较成熟的国家,在2002年进行的一项调查中仍有40%的被调查企业的管理者不知道本企业的物流成本是多少。不知道物流成本的多少及其结构,企业管理者是依据什么来决策降低物流成本的呢?很难想象这类企业物流管理是如何改善的。

所以,企业即使引入并实施ERP,也必须研究面向企业物流过程或物流作业的物流成本管理(LCM)。与此要求不相称的是,在物流成本管理的研究和实践中仍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首先,目前开展的物流成本管理研究偏重于宏观方面,对企业内部物流成本管理研究尚不深入、不全面。其次,加强对物流活动管理的关键仍是控制和降低企业物流成本,也是实施现代化物流管理的前提和基础。有关物流成本管理方面的研究与实践在国外从未停止。但是,目前在物流成本计算方法、计算物流成本的目的、降低物流成本方面还存着许多问题。事实上,在现行会计核算体系的框架内,也没有什么其他成本的分配比对物流成本的分配更困难的了。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了解物流成本状况、进行物流成本核算、开展物流成本管理、评估物流收益、分析物流盈亏等五个阶段。虽然许多企业开始分析其物流系统,但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分析都是凭经验和直觉进行的,分析过程中很少使用分析模型或工具,也很少出版过论述这些问题的著作。因而,目前,即使在西方国家,也只有少部分企业的物流成本管理达到第四阶段,多数企业的物流成本管理还处于第三阶段,都还没有达到第五甚至第四阶段。虽然现代物流管理的理念引入我国已有20余年,但时至今日,我国企业的物流成本管理大多还处于了解物流成本的实际状况(第一阶段),物流成本还没有能够提到企业财务管理的高度,因而还不可能纳入到企业常规核算管理的范畴之内,物流成本管理还是一种管理的理念,没有转化成管理行为。对企业物流成本核算、分析及其研究,也基本上处于“雾里看花”的状态。我国学术界和企业界虽然在物流管理方面进行了许多研究探索,提出不少建设性建议,但到目前为止,物流成本管理的研究还多是研究企业与企业之间或物流企业的有关问题,对其他企业内部物流成本效益的问题还没有足够的重视,更没有真正形成适合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三、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发展趋势根据物流管理发展的要求和趋势,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研究和实践。具有以下发展趋势:①将物流成本明确化,明确计算物流成本的目的,制定恰当的计算基准,找出最适合目的的核算方式;②树立物流是一个必须加以有效利用的资源,物流成本是一种生产要素的观点,利用物流资源促进销售,争取顾客,争取销售目标的实现;③充分考虑物流服务水平,从与物流服务的关系着眼考虑物流成本,即在提高或维持一定的物流服务水平的前提下降低物流成本;④在供应计划、生产计划和销售计划的基础上做出物流预算,因为供应、生产、销售出现问题时一般会使物流预算和实际出现差异,而这时应当明确是物流的责任还是供应、生产或销售的责任;⑤在供应、销售部门建立物流成本责任制,以杜绝或减少这些部门搞紧急运输或例外运输而使物流服务水平的规定成为一纸空文;⑥积极进行成果评估和物流盈亏的分析;⑦把重点从掌握物流成本转移到如何运用物流成本上来;⑧不仅要把握企业对外的物流费用,更要掌握企业内部发生的包括环境成本费用在内的物流费用,以现代物流管理的观念来控制物流成本。所有这些,都构成企业物流管理研究的内容,主导了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发展方向。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要根据物流管理、电子商务、会计等方面的实践以及我国企业管理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宏观要求,在吸收国内外有关物流管理、生产管理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的有关理论与方法,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理论,探索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方法体系,从而为我国企业物流合理化和物流效益的提高提供系统的会计理论和方法。

四、完善和加强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措施无论是一般企业,还是引入和实施ERP的企业,都应以确定物流成本归集对象为起点,以物流成本的核算、考核和分析为主线,以促进企业控制和降低物流成本、增加物流收益、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加强和完善物流成本管理。其措施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确立企业物流的参照模型ERP系统的基本原则适用于市场经济下的任何生产企业,对于面对全球范围内市场竞争的中国企业来说,ERP系统无疑是当前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理顺内部机制、增加盈利和降低成本的最有效手段。因此企业的管理者必须下决心引入和实施ERP系统,但引入ERP系统后仍需加强物流成本的管理,并以流程的方式来思考其作业方式;根据成本管理的需要设立流程导向组织,进行流程再造,整合策略、流程、IT资讯技术及组织人员,建立合理的物流成本管理绩效指标;指派效益负责人,同时制定严格的评价标准,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并将实施评价作为一项持续的工作来完成。在此基础上要正确把握企业的物流内容及其构成和相互关系,确立企业的物流运行与管理模型。模型不仅要包括企业各个方面的物流,同时还要以成本为中心,理顺各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利于物流成本管理,达到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总体目标。

(二)确定物流成本的归集对象及其确认、计量方法在确立物流成本归集对象时,一方面要反映物流成本发生的客观实际情况,另一方面要根据物流成本管理的需要和不同的物流部分确定合适的物流成本归集对象。在企业发生的物流成本中,一部分(如对外支付运费等)可以直接确认和计量,且可以控制在“正常”的核算体系中(在现有的会计核算体系中能够得到反映),而另一部分则是“正常”的确认、计量体系无法反映的,物流成本管理人员也不能直接得到,因而需要开发使用一定的方法才能计量它(如企业内部发生的计入制造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的物流成本)。企业引入和实施ERP,也不会自然而然地对此有根本的改变。实际上,能够在现有的会计核算体系中反映出来的对全部的物流成本而言,仅是“冰山”一角,因此当企业内部发生的计入其他成本费用的物流成本(特别是由于物流不合理时的巨大机会成本)没有精确化计算分析时,就不能对物流成本有效加以控制,也就无法作出物流合理化的决策。正是这些问题在不同的企业之间的差异,导致了企业物流管理水平的差别。能否正确有效地进行物流成本的管理,最重要的就是物流成本的确认、计量是否正确———在企业发生的成本费用中哪些属于物流成本,物流成本发生多少,共同性物流成本的分摊是否符合实际情况等等。为此,在进行物流成本的确认、计量方法时,要不断对企业物流现状的进行深入分析,改进确认、计量的方法。超级秘书网

(三)建立企业物流成本核算和控制系统,分析影响企业物流成本的因素目前,大部分物流成本在现行会计制度的框架内很难确认和分离,这与物流成本管理的现实要求与是矛盾的。为此必须根据物流成本核算的目的,引入管理会计的方法,并(通过改进财务会计系统)与财务会计联系起来,确定物流成本核算的方式、方法,建立物流成本制度和物流成本控制系统。要对企业物流成本加以有效管理,就必须对物流系统进行分析,必须在核算和控制的基础上了解和深入分析影响物流成本的因素。总的来说,物流合理化、物流质量、物流效率、物流人才等因素对企业物流成本都有影响,但不同因素、对不同的企业,影响又会不尽相同。通过对影响企业物流成本的因素和整个物流流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一般规律,找出物流成本水平较高、物流运行效益低下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应采取的措施,促进企业物流合理化、物流成本效益最大化。

(四)加强对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理论研究虽然目前对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理论研究还没有取得满意的成果,但这并不是说对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理论研究不重要。相反,它恰恰说明了加强其理论研究的重要性。当然,有关研究人员应理论联系实际,使研究成果建立在科学实用的基础之上,同时也要从不同的视角去研究分析。例如,成本管理研究的方法很多,根据物流成本管理的目的、内容、特点和要求,可分别采用模拟、会计核算、会计分析、实证分析等方法去研究。

参考文献:

[1]陈汉钟•ERP系统导入六项发现与典范[J]•会计研究月刊,2001•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