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6 23:34: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力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电力论文

篇1

科技信息资源管理的内容通常情况下包括三个部分,即科技情报、科技档案和科技资料。这三个部分可以独立存在,但相互之间可以互为补充,只有将这三个部分有效的结合起来,才能使其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其中科技情报主要是以国内外电力行业的动态和最新科研成果为主,提供国内外最新产品的标准,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最适宜使用的专利技术等。而科技档案则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进行科研、生产和技术活动中所形成的科技成果,这是电力企业进行科学研究和经济建设的重要依据,也是实现科技成果转让,实现科技技术有偿服务的必要条件。科技资料主要是指各种技术书籍、报刊杂志和会议论文等,相应的计算机软件和设备说明书也属于科技资料,这些资料可以为企业科研活动和产品开发提供得要的依据。虽然科技情报、科技档案和科技资料可以独立存在,但三者之间的存着密切的联系,而且科技档案和科技资料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相互转化,三者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共同为企业的发展服务。在电力企业发展过程中,将信息系统集中管理起来,不仅有利于管理的需求,而且对于开发利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经过统一管理,使档案和资料互为补充,而且情报和档案有效的结合起来,三者之间相互促进,取长补短,有效的实现了信息共享,使科技信息资源的作用得以更充分的发挥出来。通过对科技信息资源的一体化管理,有效的显示出了具体的优势。在电力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科技工作的最重要一部分即是企业的信息资源的管理,通过一体化的管理,可以使企业科技情报资料部门更好的为企业研发活动提供优质的服务,使企业的信息能够活起来,为企业各项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而且在领导上也更加便利。将企业科技信息资源有效的汇集在一起进行统一管理,不仅有效的提高了企业科技信息资源的利用率,而且有利于进一步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为企业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服务。信息实现一体管理后,对于电力企业的业务建设和科学管理工作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可以使企业能够更好的实现对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加快现代化管理水平的提升。另外通过企赵博敬华电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第三发电厂黑龙江哈尔滨150024业科技信息资源集中化管理,可以建立企业信息中心,使企业的情报、档案和资料能够实现集中加工和处理,不仅确保了科技信息资源的完整性,而且确保了信息系统的安全,实现了信息的共享。

2、电力企业科技信息资源一体化管理的具体措施

目前,电力企业大量的科技情报、资料仍以实物形式存在。如图书、各种技术文档、光盘等。所以首先要对这些以实物形式存在的科技情报资料进行有效管理。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多种载体档案资料管理研究的开展。许多实物资料,如技术文档可以考虑以电子文档的形式在计算机上进行存储,从而实现对科技情报资料的数字化管理。由于科技情报、资料是随着企业研发活动的进行而不断产生和获取的,科技情报资料管理人员面对日益庞大的科技情报资料,因此,利用计算机完成科技情报资料的管理成为必然的选择,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实现了科技情报资料管理的规范化。

2.1多渠道采集和处理好科技信息

收集科技信息是搞好电力企业科技信息工作的前提,是科技信息工作的先决条件,只有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才能使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有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在实际收集时,主要通过走访调查、计算机网络等各种信息渠道,结合企业科技开发、管理、营销的具体情况来收集、开发、加工各种科技信息。

2.2加强对科技信息进行管理

考虑到电力企业对各类科技信息的管理要求以及科技情报、资料的特点,并兼顾以往手工对科技情报、资料的管理方法,确定计算机管理科技情报资料的著录项目及格式,主要包括文件号、标题、主题词、责任者、摘要、时间、密级等。在此基础上建立企业科技信息资源管理数据库,对科技情报资料进行分类管理。并构建科技情报资料信息平台,该平台以上级部门建立的科技信息资源数据库和企业Extranet网络环境为依托,以动态网页的形式提供对科技情报的存储、查询和浏览。

2.3加强科技信息管理制度建立

健全电力企业内外科技信息网络,明确职责,归口管理。各信息网点根据企业科技开发的需要,定期把自己分工负责的科技信息通过小结、综述、报表或计算机网络信息传递到科技信息管理部门,并形成完整科技信息网络,促进电力企业科技进步。

3、结束语

篇2

1场地布置

电缆敷设场地包括电缆展放场地和牵引场地。本工程牵引机具属轻小机具,人工抬杠就能布置完成,选择在井所在蔬菜地,绞磨机安置在井延伸约40m处,牵引钢绳与管道轴线偏离角不应大于2°。由于井在民房区内,通道狭窄车辆不能抵达,电缆盘置放在离井60m远处,采用脚手桥架辅助通道,如图3所示,脚手桥架宽度为1.0m,纵向坡度约30°。

2工器具配置

根据计算,电缆最大牵引力为25.9kN,小于电缆牵引头允许牵引力41.2kN,工器具选择额定承载力为5t级,牵引绳安全系数0,连接金具安全系数5,现场配有20白棕绳、杠棒和枕木。

3人力资源

电缆敷设场地施工人员12人,分布如下:总指挥1人,安全监护1人,电缆盘放缆处3人,电缆通道维护4人,机动绞磨处3人。吊车和运输车辆人员另配。以上人员必须具有相应的岗位资质。

二施工工艺

1工艺流程

非开挖电力电缆穿管敷设工艺,主要包括钻进成孔、铺设保护管、浇筑电缆工作井和电缆敷设等四个环节,其中电缆敷设施工工艺流程。

2保护管通道

清理保护管经过接续、回拉和土层承压,管子可能变形或管内进入杂物,这会造成电缆通道不畅,因此通道清理不可缺少。清理查方法宜用的通管器,通管器直径应比电缆外径大1.2倍,长度不小于400mm。通管器通过管道清理了管内杂物和垃圾,应来回几次把管道彻底清理干净。

3保护管注

满水电缆穿越超长保护管拖动,中间没有机械助力,由一端机动绞磨拉动,可以在电缆入保护管前设置送缆机助力。聚丙烯管内壁与电缆护套都是塑料,互相摩擦热量积聚会使温度升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限制。在电缆牵引头制作质量满足不渗水的条件下,可在保护管内注满水,保护管地下弧垂状能容纳水,电缆进入保护管后在水中移动,降低了与保护管的摩擦,减少了电缆对保护管壁的压力。电缆敷设后,应及时把管内水排出。

4电缆入井支撑

电缆经过较大落差处会产生折弯,弧曲可能超过弯曲半径,采用的滑轮滑板,滑板弧半径应大于电缆弯曲半径,钢质滑板表面应涂抹石墨粉或中性油。

5电缆出井口支撑

电缆出井口时的轴向拉力很大,造成对电缆很大的侧压力,如果支撑点用普通托辊滑轮,可能超过电缆护层允许侧压力。用钢板制成,纵向弧形弯半径取决于侧压力大小,而半径与侧压力成反比,横断面做成月亮弯的槽道,二端翻口。井口滑板衬垫在电缆下面,电缆角度合力是滑板与砼面支撑压力,此时滑板不会移动,而电缆在光滑的弯槽内滑过。

6牵引端工作井技术

井分两种工况设置器具,分别是牵引钢丝经过工况和电缆经过工况,因受力体材质不同,采取的支撑方式也不同。牵引钢丝绳经过井口工况,在支撑处设置钢质托辊滑轮,在井口前后,一只滑轮朝下,另一只朝上。电缆经过井口工况,先是仰角弯后是俯角弯,用井口滑板分别在井口支撑部位衬垫电缆,一只月亮弯朝下,另一只向上。当电缆到达井口时暂停牵引,把钢质托辊滑轮更替成井口滑板。

7其他措施电缆引入保护

管路段和电缆尾盘3圈时,牵引速度不宜大于2m/min,正常穿越保护管前进宜保持6m/min,现场总指挥与牵引绞磨处、电缆展放处信号保持畅通,启动停止统一发令,电缆中途暂停然后启动前电缆盘预先松出一些长度。电缆敷设就位后,应立即进行护管口封堵,并进行线路命名标识和绕包相色带。

三结束语

篇3

作者:周姝 单位:成都电业局青白江供电局

生产技术的改进是必然,也是普遍的,而管理能力的提高、生产过程的改善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完成,因此,充分考虑人、机、环境三要素,以增量方式逐步引入三要素的发展变化,建立生产班组安全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研究认为,安全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可以定义5个不同的“成熟度”等级,一个组织可按一系列小的改良性步骤向更高的成熟度等级前进,。成熟度等级1:初始级(1)人人员松散管理,对于各岗位工作没有明确的岗位技能要求和安全职责规定。(2)机设备验收投运没有明确的技术规范,设备运行维护职责不明确,未建立隐患排查制度,不能及时把控设备运行风险,一旦设备出现故障,采取事后补救的措施。未建立应急抢险制度,无可行的事故应急预案。基本上没有电力生产作业管理制度,针对每项作业制定特殊作业方案。(3)环境基本上没有安全文化氛围。面对特殊气候条件等外部环境,没有关于设备和作业出现风险的预控措施。初始级在安全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中处于最低级,没有健全的电力生产作业管理制度,没有人员素质要求和安全文化,基本上忽视风险存在,事后处置,疲于应付各项电力生产作业。但是,如果一项特定的作业认为碰巧由一个有能力的管理人员和一个优秀的作业团队来做,则这项工作可能是成功的。由于缺乏健全的管理,大多数的行动只是应付危机,而非事先计划好的任务。

处于成熟度等级1的电力生产班组,由于作业过程完全取决于当前的人员配备,具有不可预测性,人员变化了,过程也跟着变化。结果,要事先做好风险把控、保证安全措施到位,几乎是不可能的。成熟度等级2:可重复级(1)人针对班组各岗位制定了最低的岗位技能要求。如新进及转岗员工,必须首先通过《电力安全工作规程》(以下简称《安规》)考试,生产一线员工每年进行身体检查、通过《安规》考试,工作票签发人、工作负责人(监护人)、工作许可人、专责监护人、工作班成员满足《安规》要求,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一般作业人员可能单纯处于“要我安全”的状态,在工作中,可能出现为赶工作进度而忽视安全的情况。(2)机设备首次验收投运没有明确的技术规范,但对类似情况形成一定的规范,类似工作可以充分吸取首次工作的经验。根据上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情况,制定了类似的应急预案。设备首次出现故障不可控制,但根据事故隐患成因、发展,以及处置情况进行分析整理,把握隐患规律,杜绝类似隐患转变成事故。具有通用的电力生产作业管理制度,针对基本的作业制定了较为完善的管理规范。(3)环境电力生产班组感受到定期组织安全学习的意义,具有一定的安全意识,知道吸取类似工作的安全经验应用到本次工作。对于类似气候条件等外部环境,形成了基本的关于设备和作业出现风险的预控措施。安全管理能力成熟度处于可重复级的电力生产班组,对员工岗位技能等有明确的要求,有些基本的施工作业的管理行为、作业方案等是基于相似电力生产作业中的经验。在这一级采取了一定措施,这些措施是实现一个完备过程所必不可缺少的第一步。不像在初始级那样,疲于应付各种危机状态,管理人员在类似问题出现时便可发现,并立即采取修正行动,以防它们变成危机;能够及时发现基本的隐患,并及时治理,避免隐患演变成事故。通过这些措施,使得能够在类似问题变得无法收拾前及时发现并且处理。成熟度等级3:已定义级(1)人作业人员技术技能要求做了明确的规定,同时规定了班组各岗位安全职责。人员满足岗位要求,明确各自的职责,能够按照安全管理规定执行,在工作中,基本上是“我要安全”,不会简省安全措施,能够确保自身安全。(2)机对于设备验收投运、运行维护、隐患排查等工作形成较为完善的制度规定,形成较为完善的应急保障体系和制度,电力生产作业管理制度较为完善,涵盖全面,在电力生产作业中,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关键是,能够把电力生产作业当作一个动态的过程,具有相应的制度对过程进行跟踪和评审,能及时发现过程中的问题。(3)环境电力生产班组能够制定切合自身实际的安全学习制度,能够按照要求定期组织安全学习,班组成员知晓安全管理工作相关规定,基本能按照相关规定开展工作。面对特殊气候条件等外部环境,形成了基本的关于设备和作业出现风险的预控措施。处于已定义级的班组,具有一定的安全管理能力,对电力生产各项工作均有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作为保障,工作人员能够按照制度要求做好落实;能够通过对过程控制的相关规定,对电力生产过程进行评审,以保证电力生产过程可控,同时保证施工作业质量。

成熟度等级4:已管理级(1)人岗位技术技能要求明确,安全职责清楚。人员满足岗位要求,严格履行岗位安全职责,主动落实各项安全管理规定,在工作中,基本做到“我能安全”和“三不伤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能够主动、认真地分析和总结电力生产各项工作中的危险点和注意事项,制定相应安全措施,并将安全措施落实到位。(2)机形成完善的设备验收投运、运行维护、隐患排查、应急救援等制度规定,电力生产作业管理制度完善,涵盖全面,相对具体,可操作性较强,是电力生产作业实践的行为指南。通过制度对电力生产作业当作一个动态的过程进行管理,设定合适的评审周期和指标,落实过程管理负责人职责,对电力生产过程进行跟踪和评审,及时发现过程中的问题并能及时修正。(3)环境电力生产班组能够自觉开展安全学习,常态化开展对事故案例的学习,及时发现工作中的安全问题、总结教训、吸取经验,能够主动分析、举一反三列出工作中的危险点和预控措施,并严格按照规程执行。面对特殊气候条件等外部环境及其对设备、作业的影响,能够根据历年数据和统计学规律,形成了基本的关于设备和作业出现风险的预控措施。处于已管理级的班组,具有一定的安全管理能力,能对各项电力生产工作设定安全目标和生产质量目标,在生产过程中能够不断将实际情况与目标进行比对,及时纠正过程与目标的偏离情况。成熟度等级5:改进优化级(1)人岗位技术技能要求明确,安全职责清楚。人员满足岗位要求,严格履行岗位安全职责,主动落实各项安全管理规定,能结合自身实际,对电力生产安全管理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同时,班组所有成员经常就各自分析和总结的电力生产各项工作中的危险点和注意事项进行交流,主动吸取事故案例教训,班组人员安全素质进一步提升。(2)机对风险能够及时预控,及时发现和治理隐患,基本保证一般隐患不恶化、不出现重大隐患。电力生产作业管理制度较为完善,涵盖全面,在电力生产作业中,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3)环境班组成员能够自觉开展安全学习,对事故安全学习情况,以及工作、生活中的安全经验能够与班组成员一起进行分享和交流,相互促进,形成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电力生产作业中,人员相互督促、相互提高,杜绝发生不安全行为,确保各项施工作业中安全措施到位。基于历年数据和统计学规律,能够结合当前设备状况、气候条件及其他外部环境,前期做好风险把控,合理安排隐患治理等电力生产工作,确保人员健康、设备安全稳定运行。电力生产班组安全管理人、机、环境三大要素达到上述要求,即该班组安全管理能力成熟度达到改进优化级。在这一级,班组开始连续的改进电力生产过程,使用过程控制方法,从各方面获得的知识将被运用在以后的电力生产工作中,从而使电力生产过程融入正反馈循环,使安全管理能力及工作质量得到稳步的改进。

系统理论观点,将电力生产看作一个动态的过程,从人、机、环境三要素入手,以增量方式引入三要素的发展变化,建立电力生产班组安全管理能力成熟度5级模型。安全管理能力成熟度处于低一级的生产班组,将重点放在人、机、环境三方面的不断改进上,主动采取措施提高三要素所处的成熟度等级,只有三要素均达到上一级的要素要求,安全管理能力成熟度才能够上一个等级。在安全管理能力成熟度提高、安全管理能力提升的进程中,班组将会把重点放在对电力生产过程进行不断的优化,采取主动的措施去找出过程的弱点与长处,以达到预防缺陷的目标。但值得一提的是,只有安全管理能力成熟度达到第5级改进优化级的电力生产班组,电力生产班组安全管理能力成熟,能够根据历史数据等各有关过程的有效性资料,预测电力生产过程中的风险、及时把控,并提出对过程进行修改的建议。达到该级的电力生产班组可自发的不断改进,防止同类缺陷二次出现。

篇4

1.业扩报装管理制度、市场准入制度是否符合相关规定;对客户委托业扩报装工程设计、施工、产品供应单位的资质审查是否到位。

2.供电方案的制定和答复是否合规,新装与增容供电方案答复、受电工程设计审查、启动中间检查和竣工检验、接电等工作是否超时限;业扩报装流程是否使用营销信息系统实时流转。

3.是否实行营业窗口“一口收费”,严格按照价格主管部门批准的收费项目和标准收取高可靠性供电费、临时接电费、低压户表费等;有无自立收费项目或擅自调整收费标准的行为。

4.是否在送电前按规定签订或修改供用电合同,形成客户档案,并按规定真实地在营销信息系统中反映参数变更;变更用电中基本电费的收取是否合规。

二、电价政策执行审计

电价分为上网电价、输配电价、销售电价三种,是电力企业营业收入最直接的表现形式。供电企业涉及的电价主要是销售电价和政府性基金及附加,政府性基金及附加包括农网还贷资金、城市公用事业附加费、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基金、地方小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基金、大中型水库库区基金等。

1.销售电价审计要点。

(1)是否全面、正确、及时地贯彻落实国家电价政策;是否严格执行分类电价政策;执行地方政府电价政策是否报上级公司审批备案。(2)是否擅自改变电价执行范围和执行标准,变相涨价、降价、私立电价。(3)客户所执行电价与实际用电情况是否一致,电价定比定量是否合理,基本电费计收是否准确,功率因数调整电费执行标准是否符合规定,是否正确执行两部制电价、分时电价、优惠电价,差别电价、惩罚性电价执行是否到位,趸售电价执行是否规范。

2.政府性基金及附加审计要点。

是否按规定的范围、标准收取政府性基金或附加;是否违规收取代收款项,少收、漏收、多收,擅自随同电费收取其他款项。

三、电费抄核收管理审计

电费抄核收是指电费抄表、电量电费核算、电费收取的过程。电费抄核收管理审计范围包括电费抄核收管理制度、抄表、复核、发行、催费、收费、账务处理、统计报表等各个环节。电费是当前供电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审计人员应加强电费抄核收管理审计,完善电费回收预警机制,促进电费抄核收的规范性、准确性、真实性。

1.电费抄表审计要点。

(1)抄表段信息的完整性,抄表周期和抄表例日设定与规范要求是否相符;是否按抄表周期和抄表例日抄表;新用户是否及时编入抄表本。(2)抄表数据的准确性,是否存在估抄、错抄、漏抄情况。(3)月末抄见电量比例是否符合规定,是否存在人为调整抄表示数的情况;抄表异常是否及时进行分析或现场核对;自用电或多经企业等用电是否计量和抄表计算电费。(4)抄表员抄表时是否对电表和重要用电情况认真检查确认,对新装、变更和异常用电是否进行重点检查并备案。

2.电量电费核算审计要点。

(1)电量电费计算的正确性;电量电费差错是否实施考核。(2)自备电厂用户电量电费、基金及附加、系统备用费计算是否规范、准确。(3)优惠电费与销售折让是否严格按照有关政策文件执行;是否存在人为调节电量电费结构。(4)电费退补业务是否按制度规定的流程操作,审批权限是否合理。3.电费回收审计要点。(1)是否建立应收电费“账销案存”制度,应收电费余额指标完成情况是否真实、准确;电费坏账核销是否按规定流程办理,坏账核销后又收回的款项是否按规定进行处理。(2)预收电费入账、冲抵是否规范;是否存在借用其他资金垫交电费的情况。(3)财务核算的企业代收基金与附加与营销信息系统内数据是否一致;基金附加项目是否按标准执行,是否存在少征、漏征、多征的情况;基金及附加计提、上缴是否及时;是否存在人为调节或跨期结算销售电量,影响政府性电价基金及附加的准确计提;是否截留、挪用电价基金及附加。(4)滞纳金的收取是否规范、准确。(5)企业自备电厂是否按约定容量收取系统备用费及正确性。除以上讨论的三个主要方面,还有其他方面需要关注,审计人员应根据情况选择恰当的切入点,例如被审计单位购售电量、售电收入、电费回收率、线损率、购售均价等营销指标的完成情况及其真实性,违约用电(含窃电)处理的规范性,等等。

四、总结

篇5

1.1CORS系统的技术特点

CORS系统具有跨行业的特性,可以面对不同要求的客户类型,其技术主要有三种核心技术,分别是虚拟参考站技术(VRS)、区域改正术技术(FKP)、主辅站技术(MAC),它们具有各自不用的特点和理论支撑。(1)虚拟参考站技术(VRS)它主要是利用基准站的坐标对应相应的数学坐标,模拟出虚拟参考站的观察数据,然后建立流动站到虚拟参考站的超短基线。它的优点主要是在计算对流层及电高层时可以利用到整个网络的信息。它的缺点主要是:无法将MRS的观测信息进行充分利用;需要建立一个主参考站,如果主参考站发生问题,那么就会造成服务间断,需要重新进行选择;需要对数剧量较大的原始观测数据进行传输;要给流动站提供参考站的位置,传输负担很重。(2)区域改正术技术(FKP)它是对VRS系统的进一步改进,这种方法主要是运用基准站已知坐标和GPS基准站检测数据来计算在基准网范围内和时间或者空间有关的误差改正数模型,然后将测量点误差改正术用到观测值中,消除和时间空间有关的各种误差,来获得精确度极高的定位结果。它的特点主要是:对参考站上的各个非差参数进行估计,利用非差参数计算流动站改正数,完成精确定位。它的不足之处在于它的服务器与流动站所用的对流层模型可能存在着不一致。与VRS系统相比,它们的区别在于误差更正方式和最终定位方法不同。(3)主辅站技术(MAC)它是从参考站网把一切相关,标志整周未知数水平的数据以高度压缩的方式发送给流动站。它是对FKP技术的一种改进。与VRS和FKP技术相比,它的特点主要是:对于参考站的网解可以进行智能选择并保证足够数量;为数据通讯减低了负荷,作业效率得到提高;是标准化的网络RKT,是真正意义上的网解。它的缺点在于依赖于主参考站,如果主参考站出现问题,就会造成服务间断,需要重新进行选择,限制了系统的完整性,同时需要传输很大的数据量,传输负担很重。

1.2CORS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CORS是依赖于GNSS导航定位技术,在一定范围内按照需要建立若干连续固定的基准参考站,利用现代通讯技术,连接参考站和数据中心,数据中心对参考站上传数据进行处理以便用户使用。它主要是由参考站子系统、数据处理中心、数据通信子系统、用户应用子系统等部分组成。

2CORS系统在电力线路测量中的应用

2.1电力线路测量的特点

因为电力线路网络遍布城市的各个角落,遍布整个城市,线路的测量不仅仅局限在一个小区域内,所以不宜用单个PTK基准站进行测量,这样就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不断调整基准站的位置,造成工作效率低下。

2.2CORS系统在电力测量中的运用

电力线路的测量主要包括了选线测量、平断面测量、定线测量和定位测量。相比传统的测量方法,CORS系统具有很大的优势,它适用于以上所有的测量任务并能发挥很好的作用,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工作人员的负担,节省了成本,提高了效益。(1)选线测量选线测量就是依据实现已经确定好的路径方案,把线路的起点、转角点、终点在实地中一一确定落实。利用GORS系统进行选线测量,可以方便的把各个目标点在方案确定的地理位置上进行精确定位。(2)平断面测量平断面的测量主要任务是线路中心两边各五十米范围内的道路和事物进行平面位置的测量描绘。平面图纸的绘制必须以现场实测的数据为基础,遵循现行统一的图式和图例要求,真实准确的把地貌和地物的平面高度、位置表现出来,清楚的注明符号及文字。线路的平断面测量可以分为中线断面测量、风偏断面测量和边线断面测量。中断线断面测量就是沿线路中心导向的地表剖面;风偏断面是垂直于线路中心线的地表剖面;边线断面是沿高侧边导线的地表剖面。(3)定线测量定线测量就是对线路中线的起点、转角点和终点进行精确测量。它主要采取间接定线和直接定线的方式。所谓直接定线就是用正倒镜分中法进行,如果碰到了障碍物,就用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矩形等间接方法进行定线。GORS在定线的过程中,无需点和点之间的通视,能够轻松的控制线路方向,大大的减少了树木和高大建筑物对于定线测量的影响。(4)定位测量GORS在定位测量的使用中,操作方法类似于定线测量。通常情况下,假如没有直线段两端点坐标的数据,就要用GORS系统去测量;如果已经有了坐标数据,就能够直接使用这个数据,把直线设为参考线,依据设定好的距离,用GORS系统对数据进行处理,就可以得出各桩的地理坐标。

2.3GORS在电力线路测量中的优势

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我们发现运用GORS系统可以很好的完成电力线路测量的任务,具有非常明显的测量优势,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1)不受基站覆盖面积的局限,可以在区域内的任何地段全天候的展开工作;(2)测量的精确度高,用时短,能够提供实时服务;(3)无需透视的环境,减少了树木、庄稼和高大建筑物对电力线路测量的阻碍;(4)造作方法简单,节省劳动力成本,提高作业效率。

3结语

篇6

远程维护主要指维护人员借助通信网络实现对异地设备的状态监视和故障分析,并依据监视与分析结果,对故障采取维护指导或直接处理等措施。电力系统设备远程维护工作的内容既包括对电力设备进行故障诊断,又包括对设备故障采取远程处理措施。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不同的地点保持通信联系不再困难,通过微机监测网络、无线网络、路电网络和市电网络等各种技术手段,可以在任何地点和时间实现电力系统内部或者电力系统与其他系统的信息共享与交换,这为电力系统设备的远程维护创造了有利条件。

2电力系统设备的构成及作用

2.1开放设备中的网络设备

网络设备主要通过网管技术与TELNET技术实现对电力系统设备的远程维护。前者是指维护人员利用圆形界面,查看异地电力系统设备工作状态、误码率与数据流量等参数,获取授权后可以对网络设备进行维护与管理。后者是指维护人员利用计算机网络远程登录电力系统设备,并对其进行查看与管理等方面的操作。

2.2封闭设备

封闭设备无法通过直接和外界交换数据而实现对电力系统设备的远程维护,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封闭设备可以向开放设备进行演变,如传统电源屏已经被智能电源屏取代,从而实现将设备的电流、电压和工作状态等传输给外接设备,并接受外来指令对工作状态进行调整。同时,维护人员可以利用微机监测设备进行联网,从而获取电力系统设备在现场运行时的工作参数,并判断出其工作状态,进而为维护工作提供指导意见。

2.3专用设备

专用设备是以CPU为核心部件,并按照预先编制程序进行运行,其只能通过专用通信协议与数据格式等完成与外界的信息交换。为了实现对电力系统设备的远程维护,维护人员需要依据实际情况,对故障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更换程序、远程关机、远程复位和更改系统的配置文件等,并依据这些需求研发远程遥控与维护的软件。

3电力系统设备远程维护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3.1电力系统设备远程维护的现状

由于电力系统设备维护点较多,分布地域比较广,所以电力系统设备远程维护的现状难以尽如人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维护的对象单一,电力系统设备分布和维护人员分布无法适应;另一方面是维护的功能较少,无法满足电力系统因广域分布和复杂性等带来的维护问题,电力系统设备要求的快速修复和高素质的维修人员及时到达无法统一,这为电力系统设备远程维护的发展造成了阻碍。

3.2电力系统设备远程维护的发展

(1)开放性方向发展。虽然电力系统设备采用计算机技术,但是由于其不遵循通用网络协议,使得数据信息的交换难以实现,因此电力系统设备需要依靠通用技术,向开放性方向进行发展。同时,为了满足电力系统设备与外界之间的信息交换与资源共享要求,为设备的远程维护提供便利,电力系统设备也需要符合开放性发展的要求。(2)综合化方向发展。传统电力系统设备彼此间信息相互孤立,通过信息化和网络化技术,将电力系统设备向综合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既有利于实现信息和资源动向,也为电力系统设备远程维护的实现打下了基础。同时,电力系统的运转涉及到很多的环节,各个环节之间需要顺畅衔接,设备远程维护向综合化方向发展,可以带动系统运行中的各个环节发展,从而使电力系统的运行更为安全平稳。(3)智能化方向发展。由于电力系统的重要性及其设备特殊性,有些设备不能完全采用开放与通用的技术,而为了实现对设备的远程维护,在进行软件开发时需要考虑到远程维护手段和维护方式的需求,编制功能各异的软件内置于电力系统中,提高电力系统远程维护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同时,在电力系统设备远程维护需要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借助微机监测技术,做好电力系统的维修与监测工作,如变压器油气色谱的分析、变压器局部放电的监测和变压器绝缘状态的监测等,从而实现电力系统设备的正常运转与远程维护。

4电力系统设备维护装置的布线与软件设计

4.1维护装置中的布线设计

电力系统设备维护装置的布线关系到系统设备的正常运行,所以布线工作非常重要。在布线时需要采取如下技术设计措施:(1)由于单一电源层无法降低噪音,会导致系统因此出现问题,所以在电源和电线间需要设计去耦电容,如在电源输出处放置1~100μF旁路电容,在每个元器件电源与地线间放置0.01~0.1μF电容;(2)加宽电源与地线的宽度。采取四层PCB的布线技术,中间两层可以以电源与地为敷层,屏蔽电磁干扰,强弱电信号之间、模拟与数字之间、数字地和模拟地之间都需要采区分开处理;(3)晶振走线与两角和IC之间走线尽可能短而粗,走线中既不能打孔,也不能出现相互交叉,并且需要用地线包围两端的连线。数据线或者地址线需要保持相同宽度,并采取集中走线方式,中间不能有其他的信号线,走线的拓扑结构需要坚持总长度最短的原则。

4.2维护装置中的软件设计

TCP/IP协议实现是电力系统设备维护装置软件设计的关键。由于其直接编写相对困难,可以利用支持TCP/IP协议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完成,如uClinux系统,其Linux内核由互联网曾、传输层、套接字层和应用层构成,其中互联网层主要将分组发往网络并使其独立传向目标;传输层是用来传输数据,并利用重发机制保证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套接字层主要是管理基于IP的UDP和TCP之间端到端的互联;应用层是以MMS为协议,对系统通信进行控制。各组成部分之间相互衔接,共同保障TCP/IP协议的实现。

5电力系统设备远程维护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5.1安全问题

(1)电力系统设备的远程维护需要异地实现,允许维修人员直接对系统设备进行修改操作,这为授权用户越权维护和非授权用户非法登陆等提供了机会,避免出现这些问题是保障设备远程维护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2)维护装置工作环境复杂,容易受到电磁波干扰,在远程维护设计中需要做好抗干扰的措施。例如在装置布局方面,可以采取如下措施:将整机电路依据功能分成数量众多的电路单元,依据电路流程安排其位置,保障传输信号的稳定性与方向一致性;以功能电路核心元件为中心进行布局,减少与缩短元器件间的连接与引线;高频工作电路中,相互干扰元件需要分开或者进行屏蔽,保持元器件的平行排列,以利于安装和保持美观等。

5.2责任划分问题

由于电力系统设备众多,其远程维护涉及到众多工作内容,为了提高远程维护质量与效率,维护人员需要明确各自的维护责任与维护权限,依据维护要求做好本职工作,这样既可以在设备出现故障后可以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又有利于在维护不利时追究相关维护人员的责任,使远程维护工作更为规范化和条理化。

5.3管理问题

由于电力系统设备的远程维护为新技术,其发展和应用都存在很多不完善之处,而加强远程维护工作的管理是推动其发展的有效途径,所以建立健全管理规章制度非常必要,例如远程维护工作的监管制度、日常巡查制度、维修人员的培训制度和奖惩制度等,这样既可以调动维护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又可以使设备维护工作向制度化和标准化方向发展。

6结语

篇7

1.1电力部门的营销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以往的电力营销管理观念对电力企业的影响比较大,有的电力企业还未设置电力营销部门,无法高质量和高效率地与其他部门合作。设置了电力营销管理机制的电力企业,其营销管理机制不够健全,内部机制存在较多的问题,无法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机构内部的奖罚机制不够完善,没有相关的规章准则。

1.2忽视了电力营销管理的意识

在电力企业管理层中,没有了解到电力营销管理的重要性,对电力营销的作用和地位概念比较模糊,不够了解。目前,电力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和市场营销的需求是联系在一起的,如果忽视了电力营销的管理,就会对电力企业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1.3电力企业中的电力营销人员专业素质不够高

当前电力企业的人员结构配置严重不足,大多工作人员的素质比较低,缺乏一定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对新引进的技术和设备无法较好的掌握,大部分人员有抵触新技术和新设备的情绪,仍然沿用传统的管理方法,缺乏创新和活力。大多数人员在工作的时候,责任心不够强,只是为了应对工作而工作。

1.4电力企业的电力营销信息管理不够完善

当前,大多数电力企业的电力营销信息系统不够完善,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另外,违规操作行为比较严重,个别系统维护人员和操作人员通过不正当手段对电力营销信息数据进行更改,从而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另外,由于工作人员的错误操作行为,也会引起较大的安全风险。

2电力营销的发展前景

由于我国电力市场发展的进程逐渐加快,我国加大了对电力系统管理体制的改革,我国电力系统管理体制逐渐转变为以市场经济体制为中心的管理体制。因此,各级供电企业面临着一定的机遇和挑战,在新形势的条件下,逐渐形成了一定的竞争力,具有独立的市场和法人主体。电力企业的工作重心逐渐由原来的单一安全的生产目的转变为以经济效益为主的全面发展。电力营销现代化建设需要企业建立规范化的现代企业制度,有效增加工作效率,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另外,还需要加强对信息的反馈,确保电力营销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以便提高电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电力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中还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考虑:

2.1建立完善的电力营销管理模式

在未来的发展中,电力企业想要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建立完善的电力营销管理模式,从组织结构、工作职责、管理制度以及工作流程方面,贯穿好以客户为主、以市场为引导的营销理念,并将管理制度落实到各个环节中。另外,对电力供应和需求进行强化管理,确保电力能够正常运行,有效地降低电力资源的消耗程度。在健全的营销管理模式水平下,还需要先进的技术支持,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电力营销逐渐向自动化、信息化、综合化、科学化等方面发展,为电力营销工作提供有利的技术保障。

2.2建立完善的电力营销数据库

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推广使用的,从建立初期到当今,已经积累了较庞大的电力营销数据库,客户信息的积累,为电力营销提供了宝贵的数据资料。通过对这类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管理,结合电力企业自身运作的状态进行细致的分析,从而采取正确的营销策略,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优势。

2.3服务化发展

电力企业想要在市场经济体制中得到快速的发展,就需要满足社会的需求,顺应时代的发展,因此,优质的服务体系建设尤为重要。电力企业需要转变以往的服务观念,重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论,增强职工的服务意识,以便有效地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电力企业需要加大对电网的建设和改造,以便提高供电设备和线路的供电水平,确保供电系统更加可靠,保障电能质量,促进供电系统正常运行。针对电力故障问题,需要加强对抢修的应对能力,提高抢救质量、速度和服务态度。建立全员、全天候的快捷服务方式,提高客户对电力企业的售后满意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电力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为客户带来更加便捷、优质的服务,树立电力企业的品牌和信誉,使得电力企业的服务逐渐向品牌化、优质化、全面化等方面发展。

2.4开拓电力企业的电子商务系统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客户提供了比较方便快速的业务处理方式和付费方式。目前,电子商务系统在电力企业中的使用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电力企业正在重点推出网上受理业务、网上查询、网上缴费等功能。但由于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与真正的电子商务还具有一定的差距。存在一定差距的因素主要是电子商务的发展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主要涉及到信息结构设计、商业信用、互联网技术、网上支付、认证、税收、法律制定等方面的内容,因此,电力营销要向电子商务方向发展具有一定的限制,在未来的发展中会重点开发电子商务这方面的业务。另外,电力营销的电子商务功能的建设主要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一种是技术的推广使用,另一种是市场环境和建设制度的制约。从时代的发展趋势分析,在未来将会逐步创造有利于电子商务的市场环境和制度建设,从而实现电子商务的开发。电力企业也可以加大对电子商务的开发,提高电力企业的工作效率,为客户提供更加便捷、快速、高效的服务。

3总结

篇8

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与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对电网进行扩大已经成为一个必然趋势,这也就对电网的全面综合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综合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时代的发展,因此国网公司应当依据实际发展情况对电网综合管理进行长远计划。在对综合网络管理系统进行规划设计前,首先应当对该系统的设计要求进行分析,基本确认在该系统投入运行之后需要拥有哪些功能,比如在进行计划时应当对网络覆盖程度进行预设,防止出现信息孤岛。而对电力系统实现综合网络管理其目的是为了实现对电网进行全面的监控并且对通信设备进行统一有效的管理,综合网络管理系统设计要求如下:(1)数据对电网的正常可靠运行十分重要,因此电力调度监控系统必须能够令电力网中的数据被完整地传输、交换,信息得到有效的传递,同时网络资源与设备也应当被统一全面且完整地进行记录与管理;(2)电力调度监控系统对电网运行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该系统应当令通讯网络中的数据传输、交换以及信息传递等网络资源与设备能够得到较为有序的管理与记录;(3)电力调度监控系统对硬件也有着较高的要求,为了网络管理系统的良好正常运行,要求电力通讯网络中站点机房应当配有全套的动力设备,方便对系统进行及时、准确的监控与管理;(4)该系统不仅需要满足通讯网络的全面需求,同时也应当能够满足各个层次的工作需求,并对其进行管理以及监控。在对电力调度监控系统的基本要求进行分析时,相关设计人员应当较为清楚地明确该系统所应当具备的基本功能;另外,还应当考虑在实施该方案所应具备的各类条件,比如技术条件、经济条件等。在准备这些条件时,并不严格要求一定要完美,而是应当根据相应的要求选择合适的监控系统条件,并且将设计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以保障经济性。

2电力调度监控系统网络构架

上文已经对综合网络管理系统的设计要求进行了简单阐述,此处将对电力调度监控系统的网络构架进行分析。对于电力调度监控系统来说,其可靠性十分重要,同时该系统也应当满足稳定性、实时性、开放性的要求。为了保证监控系统的可靠性,可以利用双网、双服务器主备冗余设计,对系统中的前置服务器、历史服务器以及实时服务器则应当使用双倍冗余设计,一旦在系统出现故障时,该系统能够及时自动地进行切换,保证系统能够正常稳定运行。同时双服务器的工作模式是负载分担的工作模式,而不是整租备用、整租切换的工作模式,使用这样功能的系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系统的处理效率,同时也提升了数据的准确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作误差,有利于保证电网可靠运行。

3调度监控系统硬件配置

通常情况下,电力调度监控系统的硬件系统包括前置服务器、历史服务器、实时服务器、磁盘阵列、调度工作站以及维护工作站等,接下来将对系统中的前置服务器以及实时服务器进行介绍。

3.1前置服务器

此设备的主要作用是将其接受到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对上传的报文按照规定进行转化,所谓的转化就是将收到的原始报文转译为变电站遥测以及遥信数据的原始值,同时将这些翻译过的数据传送至实时服务器。如果想将这些工作顺利地进行,就必须对硬件提出更高的要求,比如要求计算机对于实时通讯的处理速度应当达到规定标准,与此同时计算机的性能也必须应当能够满足工作需求,对数据的处理速度、处理质量要达到标准。

3.2实时服务器

该设备调度监控系统的数据处理中心部分,其主要作用是记录并存储实时状态数据,前置服务器将数据传送给实时服务器,实时服务器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通过这些数据可以获取变电站遥测、遥信数据的实际值,在固定的时间以及周期将这些数据存入库中,与此同时还要向其他的应用模块或者是系统传送真实可靠的实时数据,对实时服务器的硬件也有一定的要求,最主要的是应当具备较强的计算能力,若想提升调度监控系统的服务质量,就要求计算机的CPU以及内存具备较好的性能,以满足系统的容量扩展。

4电力调度监控系统安全防护

若想提升电力调度监控系统的安全性,就应当结合实际情况以及整体的设计方案对系统的安全管理进行设计,对监控系统安全性的要求包括应当能够有效地预防或者是抵制入侵病毒在系统中的扩散,使系统在遭到病毒入侵后能够快速的恢复,一般可以采用混合平台设计来提升电力调度监控系统的安全性。另外,依据国家对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体系的要求,在提升监控系统安全防护等级时,应当针对不同地区的系统进行相应的安全分区设计,比如设置防火墙、杀毒软件等,努力构建一个安全系数高的电力调度监控系统。

5事项功能

该模块在监控系统中的主要作用在于事项收集以及分发,同时产生事项缓存文件工作。该模块应当能够在保护信号发出警告时,在监控人员监控界面上也出现相应的反应,其作用是收集电网产生的实时事项并传送至相关监控工作人员,收集控制系统产生的实时事项传送至相关监控人员。

6结语

篇9

总而言之,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是从低频技术到高频技术处理问题为主的,从传统电力电子技术向现代电力电子技术方向发展。当下,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成为环保、节能、全自动化、智能化、机电一体化的基础,正向着应用技术高频化、产品性能绿色化、硬件结构模块化的方向发展。

2电力电子技术对电力系统的重要作用

电力系统由输配电路器、发电设备和伏在用电设备三大部分组成。电力系统是历史上逐步扩建,直到联网之后才发展起来的,是一个地域分布广、设备众多、运行参数相互影响且瞬变很快的大系统,其对于安全、经济、高效、优质的运行具有重大意义。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力电子设备已经着手进入电力系统,并为解决电能控制提供了技术手段。据不完全估计,发达国家在用户最终使用的电能中,有60%以上的电能不得不经过一次或者更多的电子变流装置的处理。电力系统在面向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中,电力电子技术就是关键技术之一。可以不放厥词地说,如果脱离了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在如今的成就将不会如此。

3电力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3.1电力系统的智能控制

电力系统的控制应用与研究在先前的40多年内,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以传递函数的单输入、单输出基础的控制阶段;以线性最优控制、非线性控制及多台电脑机器系统协调的控制阶段;智能性的控制阶段。智能控制是当今控制理论发展的新阶段,基本上是用来解决和处理那些用传统方法难以解决和解释的复杂系统的控制问题;特别是用于具有强非线性、模型不确定性、需要很强适应性的复杂系统。所以说,智能控制在电力系统工程某些应用方面的前景与路线非常广阔,在对其进行应用时,要由某些人工设置好的神经网络加以协调和控制。

3.2柔流输电系统

在输电系统一些特别重要的地方,采用电力装置对输电系统的主要参数(如相位差、电压、电抗、感抗等)进行调整控制,使输电更加可靠、更加精确,能具有更大的可控性和更高的效率。这是一种将微机处理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控制技术等高新技术,应用于高压输电系统,以提高系统可控性、运行性、可靠性能和电能质量,而且可获取大量节电效益的新型综合技术。

4基于电力电子技术的智能电网在电力系统中的发展和应用

4.1前景

对于电力行业,智能电网是未来的大势所趋,可再生能源是推动传统电网向智能电网转型的重要原动力。传统的集中式、大容量、可计划的发电方式正在受到清洁化、不稳定、灵活可调节、分布式的发电方式冲击。以前的结构是电厂尽可能集中、大容量。这种集中式大容量的电厂发出来的电,通过电网输配电送到千家万户使用,它是单向的。而现在随着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兴起,对电网的稳定性、可调性提高了要求。但可再生能源由于具有清洁、靠近用户侧的优势,未来前景广阔,如何解决其先天的不稳定劣势,这就需要可再生能源发电变得更加智能,比如通过信息化、IT的技术、大数据分析等实现预测功能。因此,可再生能源是推动传统电网向智能电网迁移的重要原动力之一。一旦实现了向智能电网的转型,电价就可以根据未来的天气做出调整,人们的很多生活方式都会受到影响。智能电网影响的是整个产业链,无论是发电端,还是输配电环节,一直到最终的售电用电环节都会有深刻的变化。

4.2实现的手段

要让能源变得更加智慧,自然少不了IT技术的帮助。电力和IT,也就是信息系统深度融合到一起。以前的IT技术对电网来说是起支撑作用,但到了智能电网阶段,IT是真正实现智能电网的驱动力,是深度融合的,不可分割的。IT的信息系统技术架构对整个智能电网的构成是基础性的,这对我们来讲是个很大的机会。更美好的智能电网,是一个将用户、电力、设备紧密联接在一起的电网,是一个无时不在、无瓦不用的全联接电网。而这种美好图景,未来将与移动化、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概念结合在一起,巨大的革新需要众多企业参与其中。

5结束语

篇10

1工程概况

亳州供电公司调度办公楼工程位于亳州市光明西路,建筑面积6846m2,6层框架结构,主楼高23.85m,项目用地面积8654m2,抗震设防烈度为六度,耐火极限为二级。基础设计为静压预制混凝土桩基,桩上为承台和地梁,主体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外墙饰面装饰分别为乳胶漆、干挂花岗岩和铝塑板幕墙,其内墙面为乳胶漆饰面,卫生间墙面为瓷砖饰面,电梯间前室为花岗岩饰面。室内电梯前室、门厅、会议室、走廊和卫生间等部位顶棚为轻钢龙骨吊顶,其余顶棚中级抹灰乳胶漆饰面;外窗为中空玻璃塑钢窗;楼地面为花岗岩和地板砖;屋面防水为三元乙丙卷材防水层,防水等级为二级。工程采用BAS楼宇自动控制系统,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联动系统及综合布线系统等。

2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2.1组织结构该工程作为亳州市的重点工程,各级领导十分关注。开工伊始就成立了以项目经理为首的质量管理领导小组,配备2名现场工程师,2名施工员,1名专职质量员,1名专职安全员,1名材料员,并制定了项目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和考核标准,奖罚明确,责任到人。

2.2技术管理针对本工程特点,项目部技术管理人员在工程开工前就编制了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从技术管理角度全面控制整个工程施工质量。施工过程中对重点部位和关键工序,在施工前制定切实可行的专项施工方案,其中包括外架施工方案、屋面花架梁超高支撑架施工方案、网架安装工程施工方案、屋面防水施工方案以及总承包管理措施、产品保护细则等,确保重点工序、特殊工序、关键工序做到事先控制。施工前严格做好项目部对各班组的技术交底,施工中对各道工序严格进行自检、互检和交接检查等。

2.3质量管理为了保质、保量地完成施工任务,在工程开工前就拟定了质量管理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建立项目有效文件目录,确保使用有效的图纸、图集、规范和规程,并严格执行;②对有分部分项工程在施工前做好技术、安全施工的交底工作,对重点部位、特殊工序、关键工序用会议、文件等形式加以强调,以口头交底作补充,以使参与管理和操作的所有人员都能明确了解工序的重点和难点,以及自己的责任和要求;③选择通过评审的合格材料及合格的劳务分承包方,并对其实施管理;④对用于本工程的所有进场材料按有关规定进行验收和检验,严禁使用不合格材料和未经检验试验的材料、成品、半成品;⑤加强对主体工程的施工过程控制,加强分部、分项工程、隐蔽工程、主体结构工程的检查验收,建立岗位责任制、“三检制”和“三工序”管理观点,使各项施工活动均能得到有效的控制;⑥对特殊工艺或重要部位,如防水工艺、钢筋的焊接和季节性施工以及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等,事先由工程技术负责人组织编制施工方案,经公司技术部门批准后认真实施;⑦对进入施工现场的计量、测量、检验和试验设备、各类机械设备按规定进行检查验收,校正检测和设备标识,确保检测设备的有效运行和检测结果的正确性,对其使用和操作人员,加强业务指导、安全教育,并对其定期考核,持证上岗;⑧做好装饰工程收尾阶段的计划管理和生产调度安排,坚持按施工程序要求组织施工;⑨对装饰材料的采购加强控制,严格样品检验,以防止使用不合格装饰材料;⑩坚持“样板引路”、操作部位挂牌制和特殊部位专人负责制等有效方法;11对特殊部位和最后工序制定产品保护措施,并建立专人负责和定期检查制度;12搞好施工现场环境管理,文明施工,防止污染。由于该工程在施工中能够按照设计图纸施工,严格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每道工序严格把关,工程质量符合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主体结构经综合验收评定为合格,观感良好;在装饰施工中基本上杜绝了墙面空鼓和开裂现象;对于使用功能方面,严格要求所有卫生间都做二次蓄水试验,经查无渗漏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所有管道都进行水压试验,无渗漏现象,防雷接地、室内电器、照明等经测试均满足要求。

3应用新材料

新技术效果为了确保工程质量、提高施工科技含量,在业主、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工程开工之前就确定采用冷轧带肋钢筋应用技术、粗直径钢筋连接技术、屋顶悬挑花架梁高支撑架的设计和施工、空间网架、屋面新型防水、智能建筑管理系统、计算机应用等项新技术,具体应用部位及效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冷轧带肋钢筋应用技术本工程一、二层板筋全部采用冷轧带肋钢筋替代普通的圆钢,被代换的钢筋数量为116t,而采用冷轧带肋钢筋只需要72.98t,此项可节约工程造价16.80万元。冷轧带肋钢筋的使用可节约钢材用量30%左右,降低了工程成本;它强度高,韧性好,增加了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握裹力,提高了工程结构质量。

3.2粗钢筋连接技术框架柱竖向主筋均采用电渣压力焊连接,共7932个接头,节约工程造价7.96万元。竖向钢筋电渣压力焊连接技术,市场成熟,接头成本低,焊接质量易于保证。3.3建筑节能门窗技术采用(5+9A+5)mm双层中空节能塑钢窗,大大节约了办公楼在使用过程中的能源耗用,节约了能源、节省了费用。按建筑设计使用50年计算,则可节约能源费用为34.23万元。

3.4新型建筑防水材料与塑料管应用技术屋面采用三元乙丙卷材防水,卫生间采用聚氨脂涂膜防水,卷材防水使用面积为1870m2,通过采用新型防水卷材,提高了屋面防水质量,延长了屋面防水的使用周期,减少了使用期维修人工费和材料费。预埋电管采用PVC管材,下水使用UP-VC管材,上水采用PPR管材。塑料管材的大量应用,使得水、电安装更为方便,使用寿命延长。通过此项新材料的应用可节约工程造价7.17万元。超级秘书网

3.5轻型钢结构应用技术本工程前后门厅采用弧形钢结构设计,面积为200m2,降低工程造价13.02万元。轻钢结构具有造型美观,施工简便,成本较低的优点。

3.6企业计算机管理技术应用科学管理,信息及时,资源共亨,大大增强了管理的调控能力,提高了工作效率,达到了科学管理的目的,同时节约管理费用10.50万元。

3.7建筑智能化技术可节约物管费用13万元,采用BAS楼宇自动控制系统,便于办公楼的日常管理。

3.8适用技术

3.8.1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主体结构混凝土全部采用泵送混凝土,节约资金2.18万元,提前工期10d,解决了混凝土浇筑施工缝过多的问题,从而保证了工程质量,加快了施工进度,同时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3.8.2新型模板技术的应用本工程现浇结构模板均采用塑面胶合板,免除了4386m2的天棚二次粉刷,节约工程造价5.01万元,它具有表面平整、阴阳角方正,天棚可免除粉刷费用,杜绝了天棚粉刷易开裂和脱落的通病。

3.8.3屋顶悬挑花架梁高支撑架施工技术确保了施工安全,且在皖北地区开创了超高支撑脚手架施工的先例。应用面积达到4980m2,架高28.7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