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英语教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1 05:27: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学英语教学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论文关键词:初二英语分层教学实验
在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中,初一年级学生开始学英语时热情高,成绩普遍较好,但时隔不久一些学生就落后掉队,不及格者、放弃不学者越来越多。这种两极分化现象一般在初一第二学期开始出现,以后越来越严重。初二年级的分化现象往往十分突出,直接影响着学生在整个中学阶段的英语成绩。
(总人数:56人)
优秀
及格
低分
初一上学期期末
48
53
2
初一下学期期末
26
篇2
论文关键词:英语教学,跨文化,意识,培养
一 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意义
语言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文化是“特定社会中成员所拥有的信仰、思想方式、风俗习惯、行为方式、社会习惯等的总和”。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有利于学生进行跨文化交流。中学英语新课标指出,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利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利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利于培养世界意识,有利于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不是靠单纯灌输语法知识的传统外语教学模式就能有效开展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教学中涉及的有关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等密切相关,并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文化的兴趣。要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为发展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 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相关策略
(一)在词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词汇中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在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英语词汇的正确读音和本义,还应着重接受所教词汇的文化意义,让学生充分掌握英语词汇与汉语词汇的不对应文化现象,从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例如,“红色”在我们汉语文化中象征“欢乐、吉祥、喜庆、热烈”,是一个褒义词,然而在英语文化中“red” 却与“危险、暴力、流血”相联系。教师在词汇教学中应当充分挖掘英语词汇的文化内涵,并进行归纳、总结、对比,找出这些英语词汇与汉语含义有别的特殊文化意义,在课堂上给予充分讲解。同时中学英语教学论文,在学到蕴含着成语,谚语及其典故的英语词汇时,应不失时机地将其介绍给学生,丰富学生的跨文化学识,同时教会学生运用这些词句的场合,使学生能够正确使用。
(二)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阅读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是初中学生了解外语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宗教、风土人情渠道,也是英语学习的重要任务和重要的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初中英语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介绍阅读材料中的文化背景知识,还应对那些学生较为困惑不易理解的语言材料之外的文化因素有所涉猎,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该国的文化与本国文化的差异。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大量的语言材料中看到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从而加深对英语民族文化与本民族文化的了解,有效培养自身的跨文化意识,从而提高语言的交际能力论文提纲格式。初中英语教师在讲授某篇新课时,首先可以对该课文的相关背景进行详细介绍,由此导入新课,为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导入新课,将生动活泼的影响材料呈现给学生,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然后,教师与学生共同阅读,让师生都参与到阅读中来,互相提问和解答,在问答中,教师应对中西方文化有差异的地方增强敏感度,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以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阅读教学中,加强对英语语篇思维模式的介绍。例如,许多英文文章语篇的基本特征是:先概括,后细节,先开门见山言明论点,然后逐步进行论述,层次分明,组织严密,环环相扣,而许多中文的段落思维模式一般没有这么开门见山的。教师分析中英文的语篇模式差异,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课后教师还可以印发几篇相关的文章让学生阅读,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三)在口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口语是学生进行文化交流的基础。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教师应首先要求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并运用语言清楚地表达自身的思想意识,在使用英语进行口语对话时,应教会学生考虑到自身扮演的角色,综合自己的社会地位和所在语境,从对话者的反应判断出是否使用了恰当的语言,并努力使受话人明白并接受自身表达的意思,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教师在让学生说之前要告知其对话发生的相关背景中学英语教学论文,以及英美文化背景下的相关语用策略,让他们了解该说什么,该怎么说。例如,西方人将年龄、身高、体重和收入等个人问题视为隐私,教师告知学生这是应当避而不谈的话题。教师可以将谈话禁忌归纳为四个词: I, WARM, where, meal。其中I代表 income, W 代表 weight, A 代表 age, R 代表 religion, M 代表 marriage。就是跨文化交流过程中,不问对方收入、体重、年龄、宗教信仰、婚姻状况,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容易掌握与英语国家人士交谈的禁忌。初中英语教师可在课堂上,安排学生进行即兴表演对话,构建真实的口语交流氛围,创设各种语言场景,把抽象的文化与语言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身临其境,在实践中体验、感悟跨文化交流的魅力,使学生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并进行口语交流,在真实的英语语境中进行对话,还可以在课外开设英语角活动,举办英语演讲比赛等活动,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口语环境,使学生在频繁地口语锻炼中培养自身的跨文化意识。
总之,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才能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促进学生学习英语的激情。初中英语教师可从词汇教学,阅读教学和口语教学三个方面,加强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使学生真正熟练、准确地掌握英语口头或书面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王力非<<现代外语教学论>>,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
【3】陈申.语言文化教学策略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2001
【4】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篇3
中学英语课文教学的目的绝不只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获取课文所传达的信息,也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课文所包含的词语、词法、句型和语法等语言知识。语言教学只有跟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才能体现出其功能和生命力。因此,在课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把课堂作为学生英语实践活动的舞台,把课文内容作为话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议论、评价、延伸和借鉴等言语实践活动,从而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其积极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在课文教学中如何将课文内容作为话题,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何使其能创造性地解决课文话题所引出的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是摆在我们外语教师面前的一大课题。而教育学理论中的“近体原则”在中学英语课文教学中的运用,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发挥其创造潜能和学以致用开辟了一条新路。
“近体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缩小教与学之间的差异,在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及心理和情感等方面的差异,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也就是说,教师应在充分了解所教学生的心理状况、年龄层次和知识水平的基础上,认真分析教材,并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处理,缩小教与学之间的时空差距,以及心理和情感等方面的差异,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近体原则”可分为时间近体原则、空间近体原则、心理近体原则和活动近体原则。现分别论述如下:
一、时间近体原则
在中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师生要不断吸收新知识、新信息和新材料,及时了解国内外重大事件发生的原因和背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这些重大事件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课文内容创设话题,用课本知识去分析当今国内外所发生的重大事件的原因和背景。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社会责任感,还有利于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The Green Hills of Tangsa一课时,教师可以运用时间近体原则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话题:Why did the people along the Changjiang River suffer a lot in the big flood in 1998? 然后让学生分为若干小组,用英语进行讨论。学生人人参与,气氛活跃,经过各小组发言,归纳出1998年中国长江发生特大洪水的主要原因,如:气候变化,河床抬高,河道变窄,雨水集中,山坡植被破坏严重,围湖造田,森林遭砍伐等等。接着教师又不失时机地引出另一个话题:What can we do to prevent such a disaster in the future?这一问题的提出再一次引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讨,各抒已见。通过小组总结和归纳,师生们得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答案。
高中英语新教材中有不少涉及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的课文,例如:动物保护问题----Milu deer return to China;男女平等问题----The secret is out;关注地球问题----Saving the earth;残疾人问题----Disability;世界粮食问题----Feed the world;垃圾处理问题----Dealing with waste 及自然灾害问题----Earthquake, Fire, Hurricane等。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留出一定的时间,引出课文以外的话题,创设问题情境,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创造性地思维,为课堂教学创设出一种紧张、活跃、和谐和民主的氛围。
二、空间近体原则
受全局性和典型性的局限,教材在选材时不可能选用近期发生在学生所在地区的事例。由于空间距离远,在教学中直观性差,感受性弱,学生的兴奋点不易被激发,因此教师应以课文内容为依据,尽量结合当地典型事例,从课文中引出最受学生关注的话题。
篇4
【关键词】语言;英语;文化教学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一门外语的过程,也是了解和掌握对象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过程。掌握对象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程度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语言知识的使用能力,是能否得体地运用语言的前提。很难想象,一个缺乏对象国文化背景知识的人,能在这一国度里与人进行正常的交际。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材有意识地安排了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力求在语言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传授文化知识,让学生不自觉地感受英语国家的文化氛围。这也要求教师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使用语言的能力。
人教版初中第三册课本的内容设置很大部分是结合日常生活、西方人的生活习惯展开各种交际会话,因此文化教学的内容主要是与各种交际环境有关的文化。
1.称呼语
在西方,常用Sir和Madam来称呼不知其名的陌生人。在英国,对十几岁或二十几岁女子可称呼Miss。但是,有时陌生人之间也可用表面上很亲密的称呼,例如:love,dear,pet, honey,sweet-heart等。这在英国某些非正式场合用得特别普遍,如在市场上商贩和顾客之间,在公共汽车售票员和乘客之间。但是,最近有些女性(特别在美国)反对男人这样称呼她们。英美熟人见面互相问候常说“Hello,how are you?”或谈论一下天气,“Lovely weather,isn’t it?”而中国人见面喜欢说“你吃了吗?”“你到哪里去?”假如用中国人的问候方式去招呼西方人,则会被认为你要请客吃饭或被认为干涉别人的私事。
应该指出,按英语习惯,亲属之间是直接用名字相称的。如果不用名字而用表示亲属关系的词称呼长辈时往往降一辈来称呼。例如:great uncle可称Uncle Jim。实际上,用Great-Uncle Liu之类来称呼一个人,听起来不太顺耳,而且许多西方人也不喜欢别人用grand-或great-之类来强调自己上了年纪。
2.感谢与答谢
“Thak you”这句话不论中、英文都用得很普遍。它用来对许多事物表示感谢。例如,对礼物、邀请、帮助,或对主动提供帮助、其他种类主动提供的东西表示感激。但是如何准确地使用这句话,两种语言之间是有差别的。如 Lesson 1中给老师送礼物时的一段对话:
―Happy Teachers’Day, Miss Zhao!Here are some flowers for you, it's our best wishes!
―What beautiful flowers!Oh, a diary, too.Thank you!
对于别人送来的礼物,中国人往往要推辞一番,表现得无可奈何地接受,接受以后一般也不当面打开。如果当面打开并喜形于色,可能招致“贪财”的嫌疑。而在英语文化中,人们对别人所送的礼品,一般都要当面打开称赞一番,并且欣然地道谢。
3.恭维与赞扬
恭维语在美国社会的各种场合经常、广泛地使用,起着各种各样的作用。它们就象问候。感谢及道歉语一样成了一种套话。在美国社会中,人们通过赞扬、夸奖来鼓励某些合自己心意的行为。在美国学校,教师在教学中经常通过赞扬来鼓励学生,如:
You know something, Tom. You did a good job. 人们也通过赞扬和恭维来建立及维护社会关系,还常用它们来代替道歉、问候、感谢等套语。
文化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文化教学,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培养文化意识,使他们能主动自觉地吸收并融入新的文化环境中。
常用的方法有比较法,比较外国和本民族文化的异同。可以从称呼、招呼语、告别、作客、谦虚、道歉、赞扬、表示关心、谈话题材和价值观念等方面进行比;课堂交流或专题介绍,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一些有关国外文化方面的资料,如画报、杂志、图片等,研究不同国家人民的服饰、装饰、发型等,使他们在这一过程中了解不同的文化、风俗习惯、审美标准,较直观地了解外国艺术、雕刻、建筑风格和风土人情;阅读文学作品,由于文学作品反映不同的文化背景,而文化背景导致了不同的文学现象的发生,因此,要想了解新学语言国家的文化,阅读一定量的文学作品会有很大帮助,从中可以找到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和信息;角色表演,教师让学生熟读课文对话后.学生派定角色,进行模仿角色表演。如Lesson 1 中教师节学生向老师送礼的一段对话,学生可以进行模仿表演。初时可跟课文一样,待熟练后,可以表演进其它东西和回敬各种赞美的话语。
综上所述,文化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既要注意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语言能力的训练,更要注意培养学生口头和书面的实际交际能力。而培养交际能力,离不开了解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这是培养语言得体性的重要前提。传授文化背景知识应尽可能具体化、形象化。在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重视中外文化的差异。让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语言实践,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扩大知识面。在平时看报或读书时,做个有心人,尽力摄取英美国家社会文化生活各方面的最新信息,并把这些信息融入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篇5
【关键词】英语教学英文辩论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8-0159-02
现代科技的发展已经把整个世界变成了“地球村”,互联网使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应用到了各个角落。随着中国加入WTO,社会需要更多既有专业技术,又能讲英语的人才。为了适应这一要求,各类专业院校也纷纷在强化技能训练的同时,加强了对学生的外语应用技能的培养。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笔者在自己的英语教学活动中发现,如果把篇章课文的学习转化为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辩论,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英语口语水平。
一 英文辩论的类型
英文辩论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即兴辩论和任务型辩论。
1.即兴辩论
在精读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我们总是会发现一些令人关注的主题,发人深省的内容,以及富含哲理的语句。这时,教师就可以临时定题,给学生几分钟准备时间,然后展开辩论。这种辩论形式是非正式的。学生可以就自己的观点确定立场。比如,我在学习“Psychological Speaking”一课时,Eve提出了“experimental marriage”的想法,我们就以“Experimental Marriage”为题,进行了一场即兴辩论。支持者们认为“婚姻是两个人的事情,不应该制度化,而且可以避免嫁错人的终生遗憾”。而反对者也是理由充分,他们认为“试婚是不合法的,也是违反道德的,而且威胁到了家庭这一重要社会组织形式”。即兴辩论可以创造课堂中的“兴奋点”,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活跃课堂气氛。
2.任务型辩论
任务型辩论是一种正式的辩论形式,主要表现为英文辩论会。这种正式的英文辩论赛一般在课文结束后进行,老师应提前一周告知学生“辩题”并将学生分组,使双方阵容相当。这是一种有准备的辩论,正反双方必须充分了解和熟悉课文内容,搜集相关信息,组织辩论材料,真正做到有的放
矢。我们在学习完“Angels on a pin”后,组织了“Examinations do more good/Examinations do more harm”的辩论。在学习完“Touched by the moon”之后,我们组织了“Economic Development/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s more important”的辩论,均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二 英文辩论会的步骤
英文辩论会由正反双方进行辩论,因此,笔者在组织辩论会时,首先将全班同学(一般为21~25人)按宿舍分成两大组,并注意保持双方男女生人数平衡,要求辩论双方至少有一名男生辩手。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辩论的要求及规则,笔者要求两组同学均要出四名辩手,两名裁判及一名计时员,以确保比赛在公正和谐的气氛中进行。
整个辩论会通常持续一节课(50分钟)左右,如下表所示。
以单方为例显示辩论过程
辩手 一辩 二辩 三辩 小组 辩手 辩手 四辩
内容 立论陈词 问答 问答 戏剧 自由辩论 答观众问 总结陈词
时间 3分钟 2分钟 2分钟 5分钟 5分钟 3分钟 3分钟
首先,正反双方一辩立论陈词,时间为3分钟;其次,正方二辩选择反方二辩或三辩提问,时间为2分钟,反之亦然,三辩也是选择对方二、三辩提问,时间亦为2分钟。第三项为小剧表演,要求两组人员(辩手或非辩手均可)均以一个5分钟戏剧来表述该方观点,之后,即是自由辩论时间,双方的辩论时间均为5分钟。下面为观众提问时间,双方都要回答观众的两个问题;最后,由双方四辩作总结陈词,时间为3分钟。
由于两组均出了两名裁判,加上教师,共五名裁判。评判时,每位辩手的总分为100分,另外小剧与合作各占100分,这样,正反双方的满分均为700分。总分时,每项分数均去掉裁判所给分的一个最高分,一个最低分,然后取平均值,七项分数的较高者为胜方。此外,在每次的辩论赛中,我们都会评出一名最佳辩手,这名辩手会在学期期末英语考试中,可以得到3分的附加分,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三 组织英文辩论的作用
1.即兴英文辩论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成功的外语教学应该为学生提供大量实践训练的机会。而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相互作用的双方往往只局限于教师和某位学生,当教师和一位学生在一问一答地对讲时,其他学生常常处在被动的听众席上。一堂课下来,每位学生实际上只有屈指可数的几次开口说的机会。更有甚者,有的学生干脆以“坐冷板凳”来结束一堂课。而即兴英文辩论则给学生提供了充分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通常情况下,辩题是联系课文内容与实际生活的热门话题。比如,与课文“the kindness of strangers”相关的辩题为“We can still depend on the kindness of strangers or not”,与课文“Another school year…what for?”相关的辩题为“Is education for living or making a living?”与“More crime and less punishment”相关的辩题为“Which is the better way to deter crime,punishment or moral education?”这些辩题都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大多数同学都能积极参与,陈述自己的观点。有时一位同学刚刚讲完,就有几位同学同时举手要与之辩论,整个课堂气氛十分热烈,学生兴趣盎然,并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为精彩的辩论喝彩。这样,在课文教学中进行即兴辩论,一方面活跃了课堂气氛,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提高了鉴赏能力。
2.组织辩论会能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
英文辩论会是在论辩双方得到辩题后一周后进行,因此,双方同学都有一周的准备时间。在此期间,学生是以小组活动的形式来为辩论会作准备的。研究表明,小组活动比起大课堂的环境来,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以往,每个班级都会有几个在课堂上相当“沉默”的学生,他们往往不主动回答问题,更不会积极参与讨论。其实不然,通过认真的观察会发现,他们在人数明显减少并且没有老师参与的小组活动中比在大课堂上显得活跃得多。显然,小组活动的氛围大大减轻了这些性格内向的学生的压力。
英文辩论会是一个整体参与的活动。如前所述,全班同学被分成两大组,各组均由10~12人组成,其中,四名辩手,两名裁判,一名计时员,其余同学要作为演员表演小剧,也可以作为观众向对方提问。因此,每位同学在辩论会中从准备到进行都给予高度关注。由此可见,通过组织英文辩论会,学生由被动接受转为积极参与,随着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外语实践训练的加强,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也就随之得到了提高。
3.组织英文辩论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不论从即兴辩论还是从任务型辩论中,我们都会发现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潜力是巨大的,知识也是丰富的。从多次的辩论中,我们都可以从学生身上我们能学到很多东西。比如,在一次有关“不同种族通婚(Mixed Marriage)”即兴辩论中,一位同学讲到“Some Chinese girls in America put a sign on her body,and my phone number is ...”这位同学在陈述自己观点的同时,也告诉了我们某些社会文化知识。此外,在每次正式的辩论会中,同学们的创造性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比如,在题为“Economic Developmen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s more important”辩论中,反方同学表演的小品就很有创意。他们表演的小品为“白雪皇后(snowwhite)”,故事大意是这样的:从前,国王和白雪皇后生活得很快乐,但国王为了发展经济,把树木桑田变成了高楼大厦,而污染则危害了人们的健康。白雪皇后也由于呼吸不到新鲜空气而日益憔悴。国王最后退耕还林,改善环境,白雪皇后恢复了健康,国家也重新变得美丽了。5分钟的小剧表演集长笛伴奏、英文歌曲及故事对白于一体,博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这些极富创意的戏剧表演一方面活跃了辩论课的气氛,另一方面也给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
总之,英文辩论使学生的注意力更为集中,思维的潜力得到了更充分地发掘,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了更充分地发挥,他们在课内外学到的知识得到了更好地运用,外语语言和外语交际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林海春.英语辩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
篇6
游戏导入: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喜爱玩耍、酷爱游戏,将游戏与教学结合起来,实现了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结合,可以使原本枯燥无味的口语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游戏的愉悦氛围中进入主动而积极的学习状态中。歌曲导入:音乐有着丰富的艺术内涵,更能打动人心,富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将音乐与教学结合起来,可以赋予教学以生命的活力,这样更能为教学平添亮点,让整个教学在愉悦而欢快的节奏中展开。悬念导入:初中生有着很强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他们喜爱刨根问底,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我们可以运用问题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制造悬念,这样更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动机,让学生将思维与注意力集中在新知的学习上。
二、重视课文的朗读与背诵,增强学生语感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些都指出了读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在英语口语教学中读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朗读与背诵可以增大学生的语言输入量,帮助学生积累词汇、巩固语法,增强语感,是提高学生口语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多读、多背。
1.模仿。学习始于模仿,尤其对于语言学习更是重要。我们可以利用现代教学设备以及教师的示范朗读等来让学生接触原汁原味、标准地道的英语,让学生进行模仿朗读。这样就可以纠正学生的不正确发音,让学生的发音更准确、语调更流畅,以增强语感、形成语流。在现代教学下我们更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教材上枯燥、静止的语言材料转换成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动静结合的情景会话,这样可以让学生将语言与真实的场景与人物结合起来,这样就不会是枯燥而机械的读,而是富有趣味性的主动读,这样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我们要引导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读,如分角色读、小组读等等。
2.背诵。背诵是一个帮助学生积累词汇、丰富语言素材、促进知识内化的过程,可以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打下基础。我们要精选短文,让学生熟读成诵,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但是背并不是机械的,这样只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增强教学难度,而是要讲究方式与方法,这样学生才能由背会到会背。背诵并不是简单地来记忆单词与句型,而是要将短文与具体的场景结合起来,理解记忆,这样记忆效果最佳、更轻松、更有成效。此外还要加强教师对学生背诵情况的检测,并不是单纯地看学生背诵的完整性,还要从语气、语调、语音、流畅性等方面来进行检验,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地掌握语言。
三、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
只有置身于良好的语言环境中,学生才能学会用英语来进行思维,才能真正掌握语言学习的精髓,促进学生英语水平的整体提高。而在传统教学中许多英语教师大多采用英汉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一会英语、一会汉语,这使得以汉语为母语的学生更加依赖于母语,而汉语与英语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在语言习惯等存在明显的差异。学生常常用汉语思维来进行英语学习,这是英语学习中存在的最大问题,也是制约学生口语水平的主要因素。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着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让学生学会用英语思维,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口语水平以及英语语言综合运用水平的整体提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用英语来进行教学,为学生创造全英的学习环境。即使在遇到较为复杂的内容时,也尽量不要用汉语,而是要用学生所学过的、已掌握的简单英语来进行解释,这样更加符合语言学习规律,而且更加利于学生的理解。此外还要鼓励学生用英语来回答问题,这更加需要教师发挥自身的启发与引导作用,引导学生用英语,启发学生学英语。这样的口语教学才能成为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互动对话过程,才能让学生置身于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之中。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对话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陌生的词汇,此时要告诉学生不要中断,而是要继续倾听,结合前后语句与情景来猜测,这同样是提高学生口语水平的重要环节。
四、开展丰富的口语训练活动,让学生多交际
口语表达水平最终需要在大量的口语训练中得到提高。我们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为学生设计丰富的口语训练活动,创造更多的参与交流与交际的机会,让学生多交流、多运用,以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1.课前自由发言。我们不要急于讲授新知,可以充分利用课初的几分钟,让学生进行即兴发言,可以讲述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趣事;也可以介绍自己的学习方法,或是谈心得体会,或是就学生所感兴趣的话题来展开等等。这样口语训练的内容更丰富,形式更灵活,更能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口语训练中来。
2.课本剧表演。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让学生运用自己所掌握的英语知识与生活经验来进行课本剧的创编与表演。这样的活动符合学生喜爱表演的天性,能够激起学生参与的激情,更为重要的是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这正是语言学习的核心所在,学生可以将语言的学习与生活场景结合起来,这样更利于学生口语水平的提高。
篇7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情境教学 教学应用
情境教学法注重形象生动的场景教学环境,在满足学生实际需求的前提条件下,引入有趣的教学模式、新型教学内容,便于学生理解教材,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自新课标改革后,情境教学法已被广泛应用于课堂实践教学中,为学生、教师形成良性的教学互动机制,通过还原真实化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其独有的时代教学特征,受到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成为课堂教学的首要创新应用举措[1]。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由于小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利用情境教学法,便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值得大力推广与引荐。
一、引入形象情境,彰显教学效益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由于目标受众主要是小学生群体(性格差异较大、表现特征较为突出),教师可结合小学生对各种事物的好奇心理,教学情境的创设可偏向于趣味性教学内容的灌输,创设具有生动形象特点的教学情境,便于学生更便捷地理解课程内容。以北师大版一年级语文第一册《冬天是个魔术师》教学设计为例,明确本章节重难点内容――识记生字、通读课文、了解冬天,为学生提供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教具等辅助条件。上课伊始,教师通过课件播放相关影视视频、图片,带领学生深入分析课文内容,开展“听录音、画图画”活动及其他小游戏,让学生就录音内容勾画自己联想中的冬天场景,并鼓励学生上台演讲作图内涵(也可通过手势勾画的形式来完成演讲),让学生更形象地理解冬天的变化特点。在完成画图活动后,引入图片教学情景,向学生传授文章中的生字、词语等知识点,便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掌握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结合问题情境,完善教学体系
问题情境比较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结合“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教学流程,让学生快速明确教学难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思维能力[2]。以北师大版小学语文《麻雀》课堂教学为例,在备课准备过程中,标注课文知识点内容(生词、文章阐述概念),准备课时环节、教学活动;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以启发式谈话活动为基本依据,提出问题情景:麻雀作为一种很常见、很普通的鸟,既没有漂亮的外衣,又没有动听的歌喉,受欢迎程度偏向一般化;通过朗读课文内容,了解到它身上具有一种令人敬佩、感动执著的精神,但很少有人知道这种精神,你们认为麻雀的这种精神是否具有可取之处?你们是如何看待这种精神的?(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在提出问题后,教师让学生自主检查预习、开展自学活动,并结合自我感悟达到理清文章层次的目的,也可让学生自主创新文章末尾内容,自我编制新的应对结局,促进学生的空间联想、实践操作效益,便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注重社会实践,明确教学目标
社会实践注重课本内容与课外教学的整合、统一,在明确教学内容及实时目标的基础上,以班级、小组为单位,开展社会实践体验活动,满足学生集体生活的实际需求。在某次教学公开课中,以《我要的是葫芦》课文为教学重点内容,教师结合文章所阐述的系统知识点,布置课外实践探索活动,安排两至三人为一组,调查葫芦真正的结果周期、防护措施,并简单记录实践活动的观察指标、变化情况,形成课外实践活动教学记录心得。在开展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与学生形成统一战略联盟,秉着认真、负责的探究原则,明确葫芦及其他植物的生长环境、施肥灭虫等具体应对举措,联合课外实践活动的最终结果,启发学生思考: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这次如果按照正确的杀毒、灭菌、施肥等操作步骤,那么是否还会像第一年那样颗粒无收?或者通过小话剧演示情境,分工、协作文章角色,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便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所保障。
四、激发空间想象,改进教学机制
针对小学生群体的猎奇心理特征,利用探究式教学活动,可有效培养学生的空间联想能力、逆向思维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综合发展。例如,在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案第三册第一单元《秋天》课堂教学中,以“秋天到”、“山行”、“火红的枫叶”、“植物妈妈有办法”等课文为单元重点内容,教师结合学生对秋天季节的感官体验(掌握秋天的特点),利用秋天的对应词语(如:“寒秋”、“萧瑟”、“秋高气爽”),收集有关于秋天变化特点的资料,编写一段有关秋天的个人语句(字数不限、依据实际情况而定),充分发展学生的空间联想能力,便于全面掌握本单元内容;也可结合考试讲解情况,自主设计教学课件模板(选择合适的图片,插入合理的词语、段落),利用学生喜欢的方式表达对秋天的喜爱之情,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构成,直接影响小学生的全面发展素质效益。在实践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形象情境、问题情景、社会实践内容、空间联想条件,创建符合小学生心理需求的情境机制,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徐龙启.浅谈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34:84-85.
篇8
一、电教媒体对中学语文教学内容和模式的影响
如何看待中学语文教学、怎样界定中学语文教学的内涵才外延,一直以来颇多争议。但近两年趋向这种认识:生活处处即语文,中学语文必须紧贴生活才能摆脱困境,走出低谷。这就是所谓的“大语文”教学观。在这种观念影响下,中学语文教学的内容就远非一两套教材所能涵盖得了;而且,学生在教学中也不应仅是被动的受教育者,他们必须成为教学的主体。电教媒体在拓展教学内容,发挥学习主体作用等方面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1.拓展教学内容优化信息输入输出范围和途径;2.化解教学难点,提高教学效果;3.突出学生主体作用,优化师生关系。
二、电教媒体在中学语文课堂中的具体应用
在“大语文”教学观的影响下,在对传统语文教学认真冷静的反思之后,中学语文教学的课型发生了很大变化,由原来的讲读课和写作课两种课型改为讲读课、阅读课和写作课三种课型。下面谈一谈电教媒体在这三种课型中的具体应用。
1.在讲读课中的具体应用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既为例子,就要使它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电教媒体在这方面能起到很好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创设情境,激感。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创设课文教学所需要的情境,将文章内容涉及的事物和现象展现在学生面前,使他们在有声有色、如临其境的情境中理解课文,激发出内心的情感,语文教学就能高效率、高质量的进行。
第二,披情入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课文中有些比较抽象的内容,教师不易讲解清楚,如果适当运用电教媒体则可化抽象为具体,从而起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作用。因为形象的画面能使学生非常自然的产生愉悦、激励的审美效果,学生在乐中求学,便优化了教学过程,也实现了教学目标。
第三,拓展延伸,举一反三。
2.在阅读中的具体运用
第一,开篇激趣,带情入境。
叶圣陶先生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得到理想的效果,必须努力使学生这些“读者”也“胸有境”,才能使他们带着感情自然“入境”并“与亲”。所以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先进科学的电教媒体,积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努力创设与课文相应的情景,以化远为近,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能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从而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兴趣,收到良好的阅读效果。
第二,加强朗读训练,形成语言储备。
“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作品以生命。”教师可以利用电教媒体强化朗读训练,形成语言储备。
3.在写作课中的具体应用
写作是进行有效交流的重要技能,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中学语文教学的“半璧江山”,这是因为一个人在写作时需要整理自己的思想,组织自己的思想,并进行多种多样甚至复杂的比较。这些极有利于创造办的培养。电教媒体在写作课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提供素材,丰富学生阅历。
第二,改进评改方法,提高评改效果。
作文评改一向是令语文教师头痛的问题,无论教师全批全改,还是师生共同批改、学生互改,都难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而面批的效率又太低了。电教媒体特别是多媒体技术能很好地帮助广大中学语文教师解决这一难题。学生们可以把作文拷在盘上,评改课上就能通过互联网很方便的调阅、批改每一位同学的作文;学生评改的作文也能很方便的对比阅读,比较中得到提高,还可使学生及时的欣赏到同学的佳作。这样,就能使学生从阅读对比中得到启发,有所进步。
三、使用电教媒体应注意的问题
先进的电教媒体为中学语文教学课堂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不少教师在使用电教媒体的过程中暴露出了一些问题,需引起广大中学语文教师的注意。
1.要善于把握和调控学生的心理,避免滥用电教媒体的现象
现代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在课堂上大脑处于兴奋状态的时间是有限的,他们的注意力的保持也因年龄和心理特点而存在差异。因此广大语文教师在应用电教媒体辅助教学时,也要遵循这种规律,适时调整学生的状态。及时对电教内容的难易程度、数量、速度作出适当的调整,使绝大多数学生易于接受。对少数不能完全接受的学生,则应采取其它方式予以弥补,如当堂给予提示和启发,利用电教媒体及时进行个别辅导。
2.注意处理好教学过程中的突发事件
教学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突发事件,比如突然停电,电教媒体无法正常使用;电教媒体发生故障等,教师需对这些突发事件进行及时处理,教师事先也要考虑周密,有所准备,以便随机应变,及时的采取措施妥善的加以自理、理解。
3.要注意掌握教学的节奏
篇9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的实质就是以全面培养、完善和提高全体青少年一代或全体国民身体、智能和品德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时代要求我们应在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新编英语教学大纲的核心是贯彻素质教育思想,培养学生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能力。在初中,尽管英语教学已受到普遍重视,教学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尤其在“应试教育”的左右下,英语教学大多是把传授知识作为主要目标,重视学生成绩高低,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教”,而忽视“学”;重视现成结论的记忆,忽视学习过程;重视向学生灌输,忽视学生的主动参与;重视教学活动的严格划一,忽视学生的创造才能和个性差异;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听、说、读、写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等等。下面就本人在英语教学中如何贯彻执行素质教育进行教学谈点滴体会和做法。
一、转变教育观念,加强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它与“应试教育”的主要不同在于教育观、质量观、学生观、教学观的不同,我们要坚决反对应试教育,毫不犹豫地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这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关键。在“应试教育”的左右下,英语教学大多是把传授知识作为主要目标,重视学生成绩高低,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教”,而忽视“学”;重视现成结论的记忆,忽视学习过程;重视向学生灌输,忽视学生的主动参与;重视教学活动的严格划一,忽视学生的创造才能和个性差异;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听、说、读、写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等等,这些现象都有悖于语言教学规律。在英语教学中,尤其要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在学法方面的指导,使学生掌握语言学习规律,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尽可能创设一个适宜于英语情景交际的语言环境,使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得到提高,使素质教育落实到日常教学之中。
二、重视学生课堂教学模式
英语素质教育的教学中,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是重点,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然而,要实现优化课堂教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做到优化教学目标的制定,优化课堂教学的设计,优化教学方法的组合等,通过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以达到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课堂的学习氛围对培养学生个人的学习策略有着重要的作用。初中生可塑性、模仿性强因此,教师要以身作则,注重自身仪态,每堂课都尽量创造一种和谐合作的氛围,通过字迹优美、重难点突出的板书,条理清晰、逻辑严密的教学语言和富有创造性、灵活性的教法,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通过互动、探索、合作逐渐形成适合个人的学习策略。
三、遵循语言教学规律,优化课堂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活动是学校中一项最稳定、最经常、占时间最多、涉及面最大、内容最广泛的活动,中学教育教学任务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因此,课堂教学也是英语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和目标首当其冲。传统的“应试教育”不足之一即在于重视智力因素而忽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对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教学内容和目标作了明确的规定,包括“知识、技能、情感、策略和文化”等五个方面。在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再次把“情感、策略和文化”引入教学目标,并实现目标分极使之更加层次化、具体化,这无疑给新时期英语教学指明了方向,为基础英语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带来生机。我们要以新的教学总目标为依据,优化课堂教学目标,大到学年、学期目标,小到一节课目标。建立全新的教学理念,以情感为核心,把培养学生学习动机、兴趣、意志、性格等因素列入教学目标并使之具体化,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层次和个性差异。达到全面发展的最终目标。
四、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这个原则是始终贯穿英语课堂教学卓有成效的前提。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发现规律,再通过大量的语言练习进而转化为自己的言语,才算是成功的课堂。语言文字是约定俗成的,在英语教学中,反复的分析、讲解就大可免去,况且某些习惯表达法是无法去分析的。教师满堂灌,几个表达法就讲了一整课时,当时学生心理明白,过后使用茫然不知所措。原因也就在于,所解释的语言现象,列举的语言实例,完全是教师一个人在操作和左右,学生被动接受的,结果当然也就成问题了,因此英语课堂必须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五、多媒体教学的恰当合理的利用,是英语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辅助条件
积极创造语言条件,模拟交流情景,营造交际氛围,英语课堂中视听设备不可轻视。正确的操作,合理的搭配,适当的引入,可以使学生进人一个崭新的天地,自觉或不自觉地投人到设定的语言环境中;还可以使课堂练习形式多样化,教学内容新鲜生动化,抽象表达直观化;而且还可以节省教学时间,使课堂程序设计更紧凑,更科学。
六、优化教学方法
教师应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一般来说,除了第一节课以外,每一课教师所要进行教学的内容不外乎3个部分:复习已教过的语言材料;教学新的语言项目如词汇、语音、语法和句型等;进行各种形式的听、说、读、写训练活动。为此,一般采用“五步教学法”,即复习、介绍、操练、练习、巩固。在每一个步骤当中,教师的作用都有所不同,如采用口头与笔头练习、测试、听写、提问等复习方式;利用实物、图片,借助动作、猜谜、接龙式提问、简笔画等介绍新的语言项目;通过分排或分行、两人、小组等进行操练;通过做游戏、扮演角色等方式提高运用语言能力;充分利用复习要点、练习册中的练习、口头与笔头练习等加强学习运用的能力,以加深印象,巩固记忆。在具体的教学当中,教师不可能始终如一地进行每一个教学步骤。在“吃透”教材、掌握教法的基础上,灵活掌握,因材施教,在师生间形成一个感情融洽、相互尊重、配合默契的氛围,才能顺利进行教学,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篇10
目前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可以说是换汤不换药,虽然使用新课程进行教学,但是教学方式和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方式没有太多区别,虽然形式上有变化,但是实质上并没有发挥新课程应有的作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还是多采用灌输式教育的方式,先学习每个单元的新单词,再对阅读进行逐字逐句的分析,新课程标准提倡的教学方式并没有得到体现。大部分学生习惯了被动式的学习,对课堂教学的兴趣不强。虽然充分发挥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但是却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发展,很多教师也采取了一些课堂教学方式改革,尝试着运用一些手段来引导学生产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是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科学的方法,从表面上看,教师调动起来了学生的兴趣,但其实还是学生被动的参与。学生更多做的是老师希望的和家长要求自己做的,缺乏对学习的热情。目前我国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相对滞后,忽视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片面强调教师的教学。有的学校配备了多媒体设备,但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时候比较少。教师的教学过程枯燥单一,教学用具基本上还是黑板、粉笔和课本。以教师的讲课为主,教学过程死板僵硬,严格按照教学计划执行,没有把兴趣教学落到实处。
二、兴趣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措施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平等、包容、和谐、民主的,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创造具有生态性的课堂氛围。如果教师非常注重自己的权威,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包容、体谅他们,会造成师生的关系紧张,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理解和尊重,希望与教师平等相处,教师能保留自己的自尊。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初中生产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相互理解、相互包容、民主平等的,教师可以给予成绩落后的学生以关怀,鼓励他们而不是一味的批评与责备。初中阶段的学生“亲师感”很强,如果学生对老师产生了好感,就会对老师教的课程感兴趣并且特别重视,愿意花功夫学习这门课程,相反,如果教师不关心学生或者过多地责备学生,会让学生感觉自尊心受伤,对老师产生反感,使学生产生消极的情绪和自卑的心理,从心底抗拒老师,就不愿意学习老师教的课程或者故意跟老师对着干。因此,要让学生喜欢英语,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就要让学生喜欢教英语的老师。教师要摒弃过去的传统思想,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不同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教学成为生命体之间的共同成长、平等对话过程。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使其勇敢质疑。这样,学生和教师之间才能形成真正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就会感受到师生之间的平等、包容、和谐、民主,同时受到教师的鼓舞和激励,从而增加对英语课程的学习兴趣,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让课堂教学氛围变得和谐友好、生机勃勃,呈现教师愿意教、学生积极学的效果。
2.结合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老师要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育,转变思想,更新观念,给学生创新的空间,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留下创新的空间。转变分数至上的观念,将学习的中心转移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上。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探究。鼓励学生多提问题,让学生敢于质疑老师、课本,有自己的思想,不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培养学生的敢说敢问的精神和创新意识,有不懂的地方及时向老师发问。让思维变得更加灵活,让观察力更加敏锐,学会通过不同的视角发现问题,学会举一反三,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①改变教学方法,转变教师观念。初中英语兴趣教学中,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明白学生主动学习才是其学好英语的有效途径。英语是一种交际性的语言,英语学科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英语知识,形成自己独有的学习方法,从而具备英语语言的运用能力。所以在英语教学中,学生的主动学习显得特别重要。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角,通常课堂教学的表现形式是老师教、学生学,造成了学生接受知识、学习英语的方式单一。这种学习方式太被动,容易让学生对学习英语失去信心和兴趣,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观念,抛弃传统的教学观念,把学生作为英语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②台阶式设计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问题启发是英语课堂教学中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在这过程中,教师要设计一些阶梯式的问题,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需要,让学生一步一步深入下去。阶梯式的问题不但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产生兴趣,而且可以让学生产生成就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③课堂学生练习主体化。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教学中要坚持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原则。初中英语兴趣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和课后练习,对学生在练习里面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思,让学生从练习中收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④引导学生反思,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学习的能力。任何有效的学习都离不开反思,反思具有总结性、补救性、反馈性的特点。学会一种语言不仅仅是学会某些具体的知识点,而是要学会如何进行独立学习。这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外语学习能力的自我评价是初中英语兴趣教学的重要环节。
4.通过合作学习的形式进行兴趣教学。
合作学习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生之间智慧火花的迸发及思想的撞击,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知识交流和情感沟通,加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潜力,让学生学会通过不同的角度观察问题、考虑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学会。提高学生的合作参与能力、自学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调动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英语课堂教学的主体。合作学习还能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自信心,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增强学生的学习责任感,让学生更加关心同伴的英语学习情况。共同分担学习任务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热情,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和挑战性,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自信心、人际关系、自控能力等。但是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同时要注意:合作学习在形式上首先要有正确的分组,教师可以采取按座位进行分组和按学习任务进行分组组合两种形式。其次,教师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倾听的习惯、思考的习惯、敢于质疑的习惯、用于发言的习惯,等等,这些好习惯可以让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更佳。最后,教师要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学习的关系,虽然合作学习很重要,但是合作学习也要建立在个人努力的基础上。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学习的关系,让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再和小组伙伴进行合作、交流。
5.采用竞争机制,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学生都有荣誉感,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在英语兴趣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竞争机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并通过小组竞争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积极学、愿意学。通过与小伙伴之间的良性竞争,可以让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表现得更加积极,并从中获得巨大的成就感,从而产生对英语学科的强烈兴趣。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