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教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7 22:06: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作文教学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作文教学论文

篇1

古人在论述文章写法时,曾说“定体则无,大体须有”(金·王若虚《文辨》),又说“学文之事,可授受者,规矩方圆;其不可授受者,心营意造”(清·章学诚《文理》)。这些关于写作的经验之谈,至今仍有其重要的指导意义。正如水随容器赋形而本身却并无定形一样,文有法却无定法。也正因为这样,作文教学才愈显得困难重重。曾听过这样一种说法:学生的作文是自己学会的,不是教师教会的。此话看似有理,但未免失之偏颇,因为它有意贬低了教师“教”的主导作用,若照此逻辑推演,作文指导就成了多余。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细细体味起来,这句话本身就含有为达“不教”之目的必须有一个“教”之前提的意思。教师的作用在于“引路”、“开门”,路通了,门开了,登堂入室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师不该并且也无法代替。作文教学的关键问题实际上就是如何“引路”、怎样“开门”的问题。基于这点认识,下面就初中作文教学中“授”的角度,略陈管见。

一、初中作文教学可从传授些基本的写作知识入手

从根本上说,写作不是知识,而是一种能力。但从知识与能力相互作用的关系来看,知识是能力发展的重要条件,学生的能力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而获得的,离开了知识的传授和学习,能力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实践也已证明,缺乏必要的写作知识,是作文能力发展的重大障碍。所以,初中作文教学也可从传授一些基本的写作知识入手。这些知识,即文章写法的共性,也就是古人所谓的“大体”和“规矩方圆”,属于“可授受者”。诸如如何观察积累,如何审题立意,如何选材剪裁,如何布局谋篇,如何处理详略,如何开头结尾,如何衔接照应,如何叙事记人,如何写景状物……等等,这是前人总结的经验,掌握了这些基本知识,作文时就敢于动笔实践,就像学会了裁剪知识,给你一块布料就敢下剪刀一样。初中生掌握一些写作知识,其好处就在于对写作思路和方法起到引导与规范的作用,即使开始时可能显得被动和生硬,也总比一味堵塞或任其泛滥要好得多。

初中生一般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记叙、议论、抒情等作文能力,根据能力对知识的掌握又起促进作用的原理,在初中阶段,学习和掌握一些比较系统的写作理论知识,也具有现实的可能性。

但是,众所周知,作文课又最忌上成纯理论色彩的知识课,那么这些写作知识的传授应通过怎样的途径来实现呢?

二、读写结合,是“授”与“受”之间的桥梁

作文知识是一种抽象,必须结合具体的文章去揣摩才能深入领会,然后还需尝试以领会到的知识付诸实践,才有取得实效的可能,这就突出了“读写结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师的“授”以学生的“受”为目的,“授”与“受”之间,是以千姿百态的各类文章为中介来达到理解的默契和情感的共振的。教师应尽量地发挥教材的潜在因素,让学生在阅读这些内容不同风格迥异的众多课文的过程中,理解一些写作方法的共性,形成知识体系。如通过学习《荔枝蜜》、《白杨礼赞》,理解象征联想、托物抒情的写法;通过学习《谁是最可爱的人》,领会围绕中心选择典型材料及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写作方法;通过学习《论雷峰塔的倒掉》,领会以议为主、议叙结合的写法及借景生议、借物生议、借事生议等3种具体形式。凡此种种,不一而足。现行教材在编写体例上重视读写结合,读写训练的安排具有阶段性、连贯性和系统性的特点,教师应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以读导写,读写结合。

但是,在阅读教学中结合传授写作知识,必须针对具体课文的特点找准“结合点”,然后以课文为写作范例,把写作知识的传授,融会于具体课文的阅读指导之中,使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心领神会。这样才能克服学生在学习作文知识时可能产生的厌烦情绪和心理障碍,改变“授而不受”的无效劳动现象,反之,若离开课文只单纯讲那么几条干巴巴的筋,纸上谈兵,于事无益,反而会败坏学生的胃口,导致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的结果。

例如,情景交融是记叙文写作中常用的知识,朱自清的《春》就是成功运用的典范。而为写景而写景又是初中生作文中的常见病之一,所以,《春》的教学就不能对这一知识点视而不顾或泛泛而谈,而应结合具体的句段,切实指导学生领悟情境交融法运用时的四种具体形式:①作者开篇伊始就把自己对春的向往之情作了直接的抒发(“盼望着,盼望着……”),然后再引出对春景的描绘。这是由情引景。②作者在具体生动地描绘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等5幅画图的基础上,结尾处水到渠成地用三个比喻句来讴歌春天,抒感。这个结尾正是对前面5个画面所包含的感情的总揭示。由此可见,作者并非为写景而写景,绘春的目的,是为了烘托爱春的感情。这是以景托情。③第4自然段描绘春花图,表面上看起来没有一句话是抒情的,然细细品味,却“一切景语皆情语”,句句洋溢着对春花的喜爱之情,情景像水乳一样交融在一起。这是寓情于景。④在“迎春图”中,作者既描绘了一派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景象,又抒发了满腔的激情:“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这里,有景有情,情与景交相辉映,相得益彰。这是情景相生。通过以上有目的的引导分析,借助课文生动形象的语言文字的感染以及各种教学手段(如声情并茂的朗读)的强化渗透,学生对情景交融这一写作知识怎能不达到具体的理解并留下深刻的印象呢?

古语云: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知音。实践性是写作自身的一个重要特点,掌握写作知识的最终目的,就是用写作理论来指导写作实践,提高写作能力。而任何作家、教师都无法直接传导写作能力,只能传导一些知识和方法,然后由学生完成把它转化为能力的任务。这“转化”的过程,就是运用知识进行长期的、反复的、刻苦的实践练习的过程。那么,在多种多样的具体练习形式(如命题、半命题、给材料作文以及仿写、扩写、缩写、续写、改写等)当中,有没有一种最基本最直接又最容易实现迁移的训练形式呢?

三、仿写,是读写结合桥梁上的首次车

常有教师因埋怨学生作文缺乏“新意”而不准摹仿。其实,一味要求学生作文有“创新”,不落俗套,像要求作家那样,这不符合实际。“依样画葫芦”是贬义,但若能照着样画得像倒也是可褒的。古人画竹能达到“成竹在胸”,就是事前经过千万次“摹竹”的。由仿到创是学生掌握技能的一条普遍规律,仿写(注意:这和“抄袭”是截然不同的,两者不能混为一谈),正是读写结合的最初的直接实现。为什么《中学生优秀作文选》、《作文》、《作文周刊》、《作文通讯》等刊物备受师生们的青睐呢?主要原因就在于,这些刊物为他们提供了众多可在教学中作为范例的优秀作文。事实上,很多作文写得好的学生就是最初借助摹仿的方法慢慢地摸着门道的。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摹仿能力强的这一优势,在结合课文传授写作知识的基础上,指导学生仿写练笔,达到既巩固知识,又锻炼能力的目的。仿写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是仿其意(即立意、中心)。如学了《我的老师》、《背影》、《回忆我的母亲》、《藤野先生》等课文,可让学生写写自己的老师、父母或其他长辈,表达自己对他们的敬爱或怀念之情。

二是仿其格(即思路、结构)。如学了《一件珍贵的衬衫》后,仿其“一物串联”、以小见大的思路,回忆倒叙、首尾呼应的结构,以《一件(张、个、只……)珍贵的××》为题,练习写作。

三是仿其法(即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如学了《荔枝蜜》、《白杨礼赞》、《爱莲说》等课后,仿其比喻象征、托物抒情的手法,写一写老牛吃苦耐劳的精神、小草适应环境的能力、粉笔舍己为人的品格等等。学了《春》这课,仿其情景交融的写法,完成以《夏》、《秋》、《冬》为题的写景作文等等。

篇2

【关键词】初中学生;写作意识;写作能力;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我每次上完作文课内心总不那么畅快、不那么如愿:要么,学生写出的内容少得可怜,对一处熟悉的景物、交往中的朋友、亲身经历的事等,三言两语就说完了;要么,学生写得不好,结构不完整、语言不真切、不生动、主旨不鲜明不突出;要么,学生没兴趣,他们认为写了也没有什么意义;要么,学生不敢写,完全不自信。

        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初中学生的写作意识、如何才能提高初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呢?下面笔者想谈谈自己的体验和见解。

        1.创设情景,使学生触景生情、“有米可炊”

        《语文课标》中提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俗话说“情景交融”。没有“景”,没有具体的活动和真切的感受,要想产生“情”、产生写作的兴趣,谈何容易?写作中三言两语就结尾的现象就不足为奇了。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创设情景,学生有素材才能写出更多的内容。我常常采用以下三种形式创设情景:1.组织活动创设情景,2.利用影片、图片创设情景,3.讲故事创设情景。例如,老师抓住孩子“活泼好动”、“善于表现”的天性,将一次次的作文演变成一次次的活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就大增。他们为了使自己表现的更优秀,相互间必定要交流、沟通,必定要说话来表达自己的意愿,唯恐表达慢了就实现不了自己的意愿,这就促使他们积极思维。这些思维实际上就是作文写作思维的一部分,学生写作“无米下锅”的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在一次教学中,恰逢大雪天气,坐在教室里的学生总想张望张望教室外面的雪景。出于职业的敏感,我请示了领导,经批准后来了个“顺水推舟”,将孩子们带到教室外。乐开怀的孩子们感受着大片大片的雪花,跑着、笑着,你给我一个雪弹,我给你一个雪雷。我参与到同学们中,趁机引导大家观察周围的雪景,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把看到的景色描写下来。“大家看,雪片像什么?”“想一想,我们应怎样描述雪片的下落?”“同学们喜爱雪天吗?”活动结束时,我告诉同学们:这次作文就写《下雪了》,注意要把看到的雪景描写下来,把自己在雪中做的一件事的经过和感受写下来,做到静动结合。同学们欣然答应,因为他们有丰富鲜活的写作素材,他们能写出很多,有话可说了。最后在作文评析中,没有发现一例三言两语就完事的现象,却发现同学们的内容更真切、叙事更完整、主旨更鲜明等众多优点。         2.树立学生灵活迁移的意识,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在平时的课文教学中有很多写作技巧、精彩的语段,学生积累后巧妙地迁移到作文写作中去,那么学生的作文在章法、技巧上就会提高很多。

      在学完《济南的冬天》等课文后,我有目的的指导学生写《我们的校园》。我先引导学生回顾《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抓住济南的冬天的特点、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热爱和赞美”的写法,并板书在黑板上,再让学生将作者的这种写法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并列出提纲。学生根据列出的提纲描写校园的主要特点,同时表答自己的热爱之情。仅从结构上看,习作就比较成功,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3.当学生,和他们一起写“下水文”

        一部分学生不够自信、不敢写。其实,老师当学生的心态也是如此。于是我灵机一动产生了一个想法:和学生一起写作文。在一次写作课上,学生明白了我的意图后,赶紧拿出笔和纸准备和老师比一比,同时也想看看老师会不会遇到困难以及怎样解决困难的。我写着写着,感觉有个地方的形容词表达不够准确贴切,微皱了一下眉头就微笑着请教学生这地方该用什么形容词较贴切,于是大家都积极地去思考,提供了很多供参考的词语,争论后一致选择了一个应用到写作中;又写着写着,我又感觉到为了表达某个意思说的话太罗嗦,于是我又号召大家商量商量该用一句什么简洁的话才能表达这方面的意思;文章结尾写出后,我读给大家听,立即有位同学站起来补说了他的一句话,大家琢磨后一致认同了他的补充、为之感到自豪。

        老师和学生一起写“下水文”,让学生发现老师也同样会遇到写作中的问题,发现他们自己能解决老师写作中的问题。这样,非常有利于学生克服写作中的畏难情绪,树立写作的自信,从中他们也学到了怎样选好一个词、怎样选好一句话等。

        4.树立修改作文的意识

        《语文课标》中提到:写作知识的教学务必精要有用。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1]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篇3

关键词: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不容忽视

爱因斯坦曾说过:“教师的最高艺术是用富于独创性的教学方法去传授知识,并给学生带来快乐。”多种途径的作文教学能够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写作兴趣、材料来源、认识深度等有关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求索精神、科研意识和探究能力,从而提高写出“文质兼美”文章的能力。下面我谈谈自己在写作教学中的几种训练方法:

1.佳句摘录,实施激励性评价,促进发展

教师批改作文的时候,可以寻找好词佳句用红笔标示出来,然后记录下来并注明作者展示在教室的黑板上。通过展示使那些写出佳句的学生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励他们在以后写作中积极尝试创新,也能使其他学生从中借鉴,取长补短。同时教师批改作文时不应只给出对错判定和分数,而应针对学生的个性特征和每次作文的具体情况在学生的习作后面写上一句或一段评语。“你的文章条理清晰,语言流畅!Welldone!/Excellent!/Youhavedoneagoodjob./Howcleveryouare!/I’mproudofyou.”笔者相信教师的寥寥数语将会激发学生无穷的写作热情和潜力,形成积极向上的强大内动力。

2.课堂上即写即改,有效指导、及时反馈

新课标要求教师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并且自主解决问题。课堂上即写即改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作文训练和评改中受到启迪、思维得到锻炼,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究,从而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具体操作如下:

2.1课堂上限时完成作文。学生限时完成作文的同时,可挑选两名学生到黑板上写例文。

2.2例文修改。在学生写完作文后,教师可从单词拼写、短语搭配、语法运用、内容涵盖、过渡自然以及书写规范等方面来指导学生对黑板上的两篇例文进行评改。在堂上修改作文时候不能只把眼光只盯住错误的地方,而应尽量发掘文章中的闪光点并适当的给予鼓励和表扬,否则会挫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让其他学生怕到黑板上写例文从而产生消极的影响。

2.3自我修改作文。要求学生修改自己的文章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改正错误。在这期间教师通过巡视了解学生是情况并给予一些帮助。同时教师也能尽快得到反馈信息。

3.善抓典型,小组合作修改,培养协作精神

“写作不能仅仅理解成个人的行为,因此在教学中不宜总是采取学生单独写出作文来让教师批改的模式,而应提倡学生开展两人或数人小组活动,通过讨论合作完成写作。”(刘道义,2000)在批改作文时,教师经常会发现学生一些普遍性和典型性的错误,如时态错误,句型搭配不当,词语运用有误等。如果都一一修改将浪费许多时间和精力。所以教师可以摘录学生习作的典型错误,在讲评课前将病句抄在或投影在黑板上,然后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合作修改,讨论结束各小组由一名学生总结他们的修改意见,小组合作修改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作文修改当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为学生互帮互助、合作交流营造了氛围。

4.辅导式面批

篇4

著名作家陈村在评价作文时说:“最好是有独创性,就好比,有一个目的地有很多道路可走,但许步人往往爱盯着中间的大道,却没发现旁边的小路更具风情。”古人戴师初在论述作文构思时说:“凡作文发意,第一番来者,陈言也,扫去不用;第二番来者,正语也,停止不用;第三番来者,精意也,方可用之。”(转引自元・陈绎曾《文说》)这番话的意思不仅强调了构思发意要新,其实更强调了要反复酝酿,多维构思,并好中取优。

[关键词] 反思;理念;多维构思

一、教学反思

在具体的教学中让我最感到尴尬的是中学生的作文水平竟然并没有因为他们爱语文而提高多少。我试着从作文教学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开始反思整个作文教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很多,按我的观察与思索,我认为大致有如下几种倾向。

1.重批改轻评析。

语文教师普遍反映作文批改是最令人头疼的一件事,我对此深有体会,那么高的一摞作文要细细改完需要花许多时间,然而语文老师们大体是从立意,谋篇布局等写作技巧上批改学生的作文,虽然学生作文本上勾勾画画一大片,教师们写的评语也是煞废心机,唯恐学生不明白,怎样写好作文,据我观察这种批改方式,在实际作文中收效甚微,可是我们如果细细想来,从布置作文题,到指导学生写作文,再到教师改作文,最后再评析作文,教师所用的时间中,这种低效的批改占用语文教师大量时间,到头来,效果怎样呢?往往是学生草草一看,就置而不管了,这不能不令人深思。评析这一环节在作文教学中很重要。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自己辛辛苦苦写出来的作文能受到教师的肯定与赞赏。同时,这种来自教师的赞誉往往能吸引大多数学生,持久的投入到写作之中,可惜,我们在教学中却忽视了这一环节的重要性。

2.重技巧轻积累。

我在翻阅作文教学的经验材料中,发现这些经验介绍的大部分是一些写作技巧。如怎样开头、结尾?怎样谋篇布局?怎样选材等。如果教师在作文课堂中一味讲这些写作技巧,而不引导学生积累语言,积累写作素材,积累人生感悟,那么写作技巧讲得再多,也无法教学生真正学会写作文。

积累是一个长期进行的一项旨在全面提高学生语言素质的过程,忽视这个过程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只会造成学生厌恶作文,此外,在教学中还有重立意轻感情,重形式轻真情等等做法。

二、多维构思的理念

通过教学的反思,充分证明多思维构思对学生的学习和习惯的养成的重要性,而笔者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培养学生多维构思的能力。

1、舍弃旧理念,认识新思想 。

在陈旧的教学理念中,教师秉承着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和以纲为纲的教育模式,只作为一个传授者。而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完全舍弃这种传统的教学理念,建立科学、有效的课程意识,从而培养学生多维构思的能力。那么,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认识到:课程不光是实施教学的最终结果,还应该是一种对受教育者的终身学习与发展的,即有效又动态的教学过程。其实,课程的实施需要技术,同样需要艺术;课堂不仅仅是权威的,也可以让教师与学生在同等地位;我们的课堂应该是开放的,平等的,民主的。那么在这时候,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光把自己当做课程的被动执行者和消费者,还应该把自己当做一个课程的生产者来看待,积极投入到教育教学课程的资源开发和设计中去。只有这样不断的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新思想,才能更好的适应新形势,做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2、丰富自身,在实践中提高素养 。

对于初中语文教师的专业的发展方向首先应该丰富自身的知识,充分挖掘自我的潜在资源,-并且合理利用外部资源。只有在自己知识得到丰富,才能育人。

作为一个授业者,我们一直遵循的原则就是:如果你要给别人一杯水,你就要有一桶水;如果你要给别人一桶水,你就要有一盆水。这说明自身的积累是重要的,但同时也要充分的发掘自我的潜在资源,它会直接影响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以及行为。但是这种潜在的资源却是自己无法感受到的,甚至不知道它也会制约着自己平时的教学。通常情况下,教师能感知自我潜意识的制约,是与他是否能理性的投入到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成正比的。如果不能理性的投入到平时的教育教学中,那么就会落入陈旧的习惯中去,随之教育教学方式也越发机械,无用。教师本身可以通过每日记录教学报告,教案以及论文等多种形式来发掘。所以,教师充分发掘自我潜在资源,是提高素养的重中之重。

3、指导学生围绕语文实践活动项目开展实践活动 。

综合性学习的关键是要“让学生充分的'活'起来、'动'起来”,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语文实践活动项目开展形式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社会考察、社会调查、参观、访谈、模拟实习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实践活动。而对于这些活动,教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摆脱束缚,认真分析,大胆尝试、创造,主动实践”。

如在一次“漫游语文世界”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我首先让学生根据各人的兴趣爱好,搜集家庭、校园、社会运用语言文字的情况(如“家庭成员之间、家庭成员与亲戚朋友、左邻右舍之间口语交际、手机短信等所使用的最新鲜、最活泼的大众化语言;过年时家家户户的春联,村镇上的集会、广播、布告所使用的语言;校园的标语牌、宣传栏、墙报以及运动会、艺术节等活动所使用的语言;社会上的电影电视、标语广告、互联网等所用的语言,有哪些新鲜用语,有哪些不规范现象”等等,都在搜集之列),然后再将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加以筛选、梳理,编成各种小册子(比如,有代表性的人名、对联、精彩的广告等分别编成“集锦”;街头不规范用语、荧屏错别字、低劣广告等分别编成“举隅”;新词、新流行语、新来语等分别编成“荟萃”……),并给这些小册子各取一个恰当的名字。接着再在全班展开讨论:“你从街头语文中学到了什么?”“怎样看待'默默无(蚊)闻的奉献''钱(前)途无量'一类改动成的广告?”……最后再要求学生围绕此次活动写作文,结果水到渠成,学生们写起来都觉得较为得心应手。

作文犹如作战。作战要眼观敌我形势,以此确定最佳的作战方案,“眼中形势胸中策,缓步徐行静不哗”(宋・宗泽《早行》),做到成竹在胸,稳扎稳打。一样的道理,作文也必须在把握题目的含义、要求和权衡自己实力的基础上,从容应对,构建最佳的写作思路。我们要引导学生善于多维构思,好中取优,从而出奇制胜,稳握胜券。

总之,多维构思是初中语文学习与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而这里主要通过初中写作,实践和应用等多个方面进行论述。多维构思是一种很灵活的学习和教学的新思想新理念。我们要勇于开拓,继续探索新的教学路子,为增强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而不懈地努力奋斗。让学生走出封闭的小屋。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实现全能教育,培养全能人才,使教育从根本上提升。

参考文献

篇5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7A-

0077-01

议论文写作是让大部分学生惧怕的话题,也是令广大教师头疼的问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初中语文议论文写作教学进行研究,总结出议论文写作“三步走”教学法,即让学生准确提炼论点,合理选择论据,明确论证思路。

一、准确提炼论点

论点是整篇文章的中心,教师要引导学生准确无误地提炼文章的论点,醒目地立论。最佳论点的选择原则有:①准确、新颖②有话可说、有例可证、有理可议③离材料中心最近。教师要遵循以上原则,首先,让学生仔细阅读题目或材料,从整体上理解题意或材料的内涵,学会抓住关键词。其次,让学生分析题目中的语言结构,弄清其中的关系构成,从而明确论述重点。最后,在提炼观点时尽量缩小范围,力求具体、独到。

例如,在以“严师出高徒”为题目的议论文写作教学中,笔者是这样引导学生提炼证点的:

师:标题中的关键词是什么?

生A:“出”字!

生B:“严师”这个名词!

生C:“高徒”这个名词!

师:“出”是连接两个名词的关键字,可见,题目的关键词应该是“出”字。

师:“严师”和“高徒”之间是什么关系?

生A:因果关系。

师:为什么是因果关系?

生A:因为有了严格要求的老师,才会教出水平高的徒弟。

师:正确!

师:文章侧重写严师还是写高徒?

生B:当然是严师了。

师:非常正确!我们应该着重写老师是如何严格要求学生,才造就了知识水平高的学生的过程。

议论文论点的把握和提出非常重要,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抓住问题的要点,解决立论难题,提高教学效率。

二、合理选择论据

论据是确立论点的理由和依据,鲜活的论据可为文章增添新意,达到让人“眼前一亮”的效果。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文章的论述观点,选择论述主旨相同但鲜活度不同的两则素材,通过对其新颖度的对比分析,让学生学会分辨、选择鲜活的论据,从而解决学生引用论据事例陈旧的问题。如在以“帮助别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题的议论文写作教学中,笔者选取“雷锋帮助战友补袜子”的故事和“高龄老人刘盛兰拾荒助学子”的事例,让学生对二者进行对比,其中“雷锋帮助战友补袜子”的故事虽然能充分地为论点提供充实的依据,但已年代久远,非文章论据的佳选。而“高龄老人刘盛兰拾荒助学子”的事例是近期在《感动中国》节目上播放的,素材较新颖,且也能充分地为论点提供充实的依据,为较佳的论据之选。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旧瓶装新酒”,即通过新角度分析旧材料,在旧材料中写出新意,使人产生耳目一新之感。

论据的选择是议论文写作的重头戏,教师务必督促学生对素材进行搜集和整理,让学生拥有丰富的素材储备。

三、明确论证思路

在确定论点、论据之后,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编排布局。教师应按照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解决问题(怎么办)的步骤引导学生进行理性追问,使论证思路越来越清晰。

例如,面对“见义勇为”这个题目,笔者首先让学生阐述“见义勇为是什么”,学生分析得出见义勇为是不顾个人安危救人,与违法犯罪做斗争,看到不公平的事情挺身而出等等。然后,笔者让学生举一些见义勇为的事例,学生举了军人孟祥斌舍身救跳水女孩等例子。接着,笔者提问:“为什么要见义勇为?”学生总结出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等等。最后,笔者让学生从反面思考:“失去见义勇为将会产生什么不良影响?”学生指出失去见义勇为的精神将会导致社会道德缺失、社会发展不和谐等后果。经过这样的引导,学生打开了写作思路,写出了如下片段:“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军人孟祥斌看到轻生女青年跳江,奋不顾身地跳水救人,最后壮烈牺牲。他用一次辉煌的陨落换回另外一个生命,这种见义勇为的精神感动中国,事迹被世人传颂。作为中华儿女,我们应该学习和继承这种美德,假如我们在别人需要帮助时袖手旁观,那么人与人之间就会变得越来越冷漠。”

在议论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只有引导学生进行一层层理性的追问,让学生不断地思考与分析,学生在写作时才会文思泉涌、行云流水。培养学生理性追问的能力需要长期持久的训练,教师必须抱着“打持久战”的心态,对学生进行不断的指导。

篇6

小组成员是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合理分组是合作学习开展的前提条件。在平时的教学中也会用到小组合作,大多是同桌合作或者是前后桌合作,这种方式简便易行,但比较随机,没有一定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效果。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整体情况,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来达到共同完成学习目标的效果。

1.确定小组人数。合作小组的人数不宜过多,也不能过少,一般以四到六人为好,过多则会使有些学生没有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过少则会减小交流范围,不能有效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反而会造成整个学习氛围下降的后果,得不偿失。因此,教师要根据情况确定小组人数,确保合作学习的有效进行。

2.挑选小组组员。组成小组的成员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一般不会让学生自行组合,而是要教师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性格特点、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等差异进行合理分组,确保每组之间的水平都差不多,每组内部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相互帮助着解决各自的疑惑和共同的问题。教师还要在小组内确定一个组长,带动组内成员的共同进步的同时还能很好地督促组员进行讨论合作学习,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合作氛围。

3.适时重新分组。教师要在学生小组合作一段时间过后,观察每个小组成员的发展,根据实际情况,将组内人员及时调整,或重新分组,因为学生在一段时间的讨论学习之后,各自的学习水平会发生变化,只有适时地重新分组才能让学生能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培养他们与不同学生合作的能力。同时,教师也可根据组长意见,适当调换小组成员,以达到更好地合作学习效果,促进整组的进步。

二、有效开展小组合作

1.合理分工。合作学习的有效展开离不开合理分工,合理分工是为了合作能有效展开。小组组员充分发挥自身的长处,互相之间相得益彰,合作学习才会更加有效。将小组组员分工明确,以确保合作的有序性,每个小组设有组长,操作人,记录人,汇报人等不同成员,组长负责学习活动总体组织与监督;操作人负责生物实验的操作过程;记录人负责讨论过程中的要点和实验数据;汇报人负责向全班报告本组探究的结果。让他们在合作的基础上各自做好自己的事,让探究活动能够顺利进行。各小组成员的分工不一定要固定,可按照一定的周期轮流调换,让每个学生对小组内的所有工作都有充分的了解,都会做,并明白这些工作之间的相互联系。

2.制定规则。做任何事都应该要有规则,合作学习也不例外。有了一定的规则,学生们在受约束的同时,也会养成学习的良好习惯。让学生按照规则进行教学活动,也有利于合作学习的有序展开,不会一到讨论的时间就乱作一团,忘记了自己的学习目标。合作学习的规则是:(1)各自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想法(2)组内交流讨论,形成集体意见并整理(3)在班级展示成果。这样才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合作的过程中自己思考,然后集体讨论,做到真正的合作学习。

三、选择合适的合作内容

初中生物教材的内容虽然繁琐,但大多还是比较基础的东西,有些内容就没有进行小组合作探究的必要,这就需要教师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精心挑选具有典型性的任务,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

1.对重难点内容进行合作学习。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合作学习这一形式,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生物课堂中的重难点问题。例如,在“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这一课题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完成探究实验,并得出结果。教师可提出下面几个类似的问题:(1)哪些因素影响了种子的萌发?(2)实验的变量是什么?(3)对照组应该怎样设计?(4)实验失败还是成功?(5)实验的结论是什么?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从而提高生物课堂的教学效果。

2.学习任务较大时进行合作学习。当面对一些范围比较广泛的生物内容时,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教师的教学任务,有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提高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此外,每节课中的小组合作的次数不能过多,时间也不能过长,不能将短暂的学习时间全部用来合作交流,而是要将教师讲解、小组合作与个人自主学习三种教学方式进行有机的结合,让课堂变得灵活生动且有效。

四、建立新型的评价体系

适时的评价活动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它能够帮助学生认识自身的不足,并能给学生一种肯定和鼓励。新课程的改革要求教师按照全新教学理念,科学地对学生进行评价活动。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整体、合理、科学地对合作小组进行评价。

1.鼓励为主,批评为辅。初中生大多心理比较敏感,教师在评价他们的小组活动时要注意学生的心理状态,要时刻记住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能力,而不是打击学生,让学生失去信心。教师评价学生的小组活动时要按照“鼓励为主,批评为辅”的原则,努力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2.注重小组成员的参与度。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整体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促使学生的共同进步,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在合作过程中的参与度进行合理评价。

3.学生之间互相评价。新课程的改革明确指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只起引导作用。因此,在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把学生的主体作用与自己的引导作用充分结合,让各个小组在全班面前展示合作探究的成果,然后让其他小组进行评价,教师在旁适当指点即可。

五、总结

篇7

关键词:初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教学策略

初中时期是学生汲取知识养分的关键阶段。作为一门相对基础的学科,初中语文能够促进中学生正确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有效的培养了中学生的文化素质。其中,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外国文学作品是作为重点内容存在的,通过学习外国文学作品,学生能够更直接的解读与学习外国文化,这有助于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同时,外国文化作品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激l学生的写作思维,使中学生在学、思两方面均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

一、对外国文学作品进行科学的讲解

初中阶段,培养中学生不应仅限于对其知识的灌输,还要重视对初中生人文精神和文化素养的培养。相对于中国文学作品而言,外国文学作品与其差别并不大,都是作为宝贵的优秀文化遗产存在的。虽然外国文学作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所占据的比例并不大,但外国文学作品却与中国文学作品一样,肩负着培养中学生文学素养的重则。为此,作为一名合格的初中语文任课教师,应给予其高度的重视。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发展,语文任课教师转换传统教学理念,力求引导学生学习、阅读更多的外国优秀文学作品,并将其作为使学生认识、了解文化时代和世界的主要途径,使中学生的文化视野得到有效拓展,继而强化其综合素养,并帮助学生对外国文学作品做出一个全面的了解。

例如,在《荒岛余生》实际教学中,笔者在指导学生学习时,首先,围绕了教学目标,对外国先贤的坚强意志和积极乐观精神进行了初步的讲解,使中学生具备一定的爱国意识,从而使中学生能够激发起应有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欲望;其次,引导中学生对该文章进行自主阅读赏析,并在课上谈谈自己从文章中获得的体验。如此一来,将能够使学生与作者产生思想共鸣,继而认同外国学者的情感;最后,通过笔者的引导,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文中的主旨,理解鲁滨逊能够及时的调整绝望、悲伤心态,在荒岛上以顽强的意志力生存下来的决心。这样一来,学生的人生观也能够得到科学的启迪。

二、优化师资教学力量

初中任课教师要有意识的培养自我的人文精神与文学素养,并完善自我,这也是更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唯一途径。为此,初中语文任课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凸显外国文学作品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教育,使中学生能够对外国文学作品进行一个深入的接触。另外,在实际教学中,任课教师要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并对外国文学作品的语言使用规律进行把握,使学生形成必要的外国文学阅读语言,这样一来,中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把握能力也将会得到显著的提升。

以外国文学作品《威尼斯商人》教学为例,笔者先对相关教学资料进行了整理和收集,并对作者莎士比亚的背景、经历进行了深入的了解,继而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其次,笔者对戏剧中的冲突变化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获得一个完整的戏剧作品语言魅力感受体验;最后,在笔者具备了这些授课的先决条件,来拓展、延伸课堂教学内容,做到言传身教,实现师生的外国文学素养共同进步的目的,继而显著优化我国的初中语文教学效果,促进中国语文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

三、引导中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过程

也在初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教学中,通过对中学生学习动机的调整能够优化教学效果。例如,任课教师可以采用奖罚、奖励的手段,来促进中学生形成一个正确的“成功与失败”的观念。与此同时,中学生能够更好学习外国文学作品的先决条件是具备合适而又科学的学习动机,从而使学生在学习外国文学作品中都有保持一个稳定的状态。笔者在实际教学中,通常选择应用鼓励与引导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完成自主探究学习外国文学作品的过程,这有助于对学生学习动机和态度的巩固以及端正,使中学生能够养成极佳的学习策略与习惯。

外国文学作品与中国文学作品的学习与教学有一定的通性,基于作品的发展视角,均以人为作为写作的中心。为此,在自主学习外国文学作品时,任课教师要引导学生尽可能的减少功利性的学习心理,以饱满的人文主义精神去领域外国文学作品主旨,使初中生积极的学习外国文学作品,继而培养其外国文学素养,最终实现中学生自我的全面发展与提高的目的。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要全面贯彻趣味性、知识文化性原则的同时,凸显出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断提升自身的外国文学素养,通过不断地对外国文学教学策略进行灵活的应用和探究,使我国的外国文学作品教学效果得到显著的提升,从而促进中学生能够顺应市场的需求而得到均衡、快速的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篇8

一、选择合适的合作时机

要进行新课改热潮下的初中英语合作教学就应该选择合适的合作时机。选择合适的合作时机就是指老师在进行初中英语小组合作教学时,选择一个可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机会,不能任何时候都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整个一堂英语课的教学活动当中,不是任何时候都可以进行小组合作探讨学习,教师要利用好最佳的时机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这样才能使初中英语的小组合作教学效果得到增强。例如,我们学校的老师在教学内容、讨论方法上都会选择合适的时机,让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这样就会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才是整个英语课堂的驾驭者。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结合作能力,还增强了初中英语教学效果,提高了初中英语的教学质量。所以,选择合适的合作时机也是新课程改革热潮下初中英语小组合作教学的技巧之一。

二、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

新课改热潮下的初中英语小组合作教学技巧,除了要进行合理的分组以及选择合适的合作时机之外,还需要采用科学的评级方法。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能够提升初中英语小组合作教学的效果。同时,采用科学的、多样化的评价方法,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引发学生学习初中英语的兴趣。我们都知道,教师的评价是对学生最好的鼓励,是学生进步的动力。例如我校在进行评选的时候,特别注意评选的方式,实行学习小组评价、激励的机制。其评价遵循的原则是小组是一个集体,考核时考核整个小组,注意整体考察,并且以激励为主。评价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预习环节、课堂展示、检测反馈、拓展延伸,每周都要进行评价,同时还要与小组激励机制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学习效率。新课改热潮下的初中英语小组合作教学这种模式,不仅适应了时展的要求,而且提高了初中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同时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初中英语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了学生团队合作能力,是符合时展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但是在实施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的时候,还应该讲究一定的技巧,文章从三个方面来阐述新课改热潮下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技巧,对初中英语教学有着一定的积极的意义。

作者:周荣 单位: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实验中学

篇9

关键词: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不容忽视

爱因斯坦曾说过:“教师的最高艺术是用富于独创性的教学方法去传授知识,并给学生带来快乐。”多种途径的作文教学能够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写作兴趣、材料来源、认识深度等有关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求索精神、科研意识和探究能力,从而提高写出“文质兼美”文章的能力。下面我谈谈自己在写作教学中的几种训练方法:

1.佳句摘录,实施激励性评价,促进发展

教师批改作文的时候,可以寻找好词佳句用红笔标示出来,然后记录下来并注明作者展示在教室的黑板上。通过展示使那些写出佳句的学生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励他们在以后写作中积极尝试创新,也能使其他学生从中借鉴,取长补短。同时教师批改作文时不应只给出对错判定和分数,而应针对学生的个性特征和每次作文的具体情况在学生的习作后面写上一句或一段评语。“你的文章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Welldone!/Excellent!/Youhavedoneagoodjob./Howcleveryouare!/I’mproudofyou.”笔者相信教师的寥寥数语将会激发学生无穷的写作热情和潜力,形成积极向上的强大内动力。

2.课堂上即写即改,有效指导、及时反馈

新课标要求教师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并且自主解决问题。课堂上即写即改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作文训练和评改中受到启迪、思维得到锻炼,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究,从而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具体操作如下:

2.1课堂上限时完成作文。学生限时完成作文的同时,可挑选两名学生到黑板上写例文。

2.2例文修改。在学生写完作文后,教师可从单词拼写、短语搭配、语法运用、内容涵盖、过渡自然以及书写规范等方面来指导学生对黑板上的两篇例文进行评改。在堂上修改作文时候不能只把眼光只盯住错误的地方,而应尽量发掘文章中的闪光点并适当的给予鼓励和表扬,否则会挫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让其他学生怕到黑板上写例文从而产生消极的影响。

2.3自我修改作文。要求学生修改自己的文章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改正错误。在这期间教师通过巡视了解学生是情况并给予一些帮助。同时教师也能尽快得到反馈信息。

3.善抓典型,小组合作修改,培养协作精神

“写作不能仅仅理解成个人的行为,因此在教学中不宜总是采取学生单独写出作文来让教师批改的模式,而应提倡学生开展两人或数人小组活动,通过讨论合作完成写作。”(刘道义,2000)在批改作文时,教师经常会发现学生一些普遍性和典型性的错误,如时态错误,句型搭配不当,词语运用有误等。如果都一一修改将浪费许多时间和精力。所以教师可以摘录学生习作的典型错误,在讲评课前将病句抄在或投影在黑板上,然后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合作修改,讨论结束各小组由一名学生总结他们的修改意见,小组合作修改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作文修改当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为学生互帮互助、合作交流营造了氛围。超级秘书网

4.辅导式面批

篇10

“动手做”概念下的物理教学重视实践,但它仍旧离不开理论的支撑,脱离了理论的实践就算动手也只是个没有砖头的框架,就算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也不能保证他们对知识的具体掌握。要在“动手做”概念下提升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就要把握好理论与实际的平衡。就拿“透镜”这一课来说,教师就可以利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让学生认识透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动手;亲手摸摸看,桌子上的三面小镜子都有什么区别?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开始动手触摸自己的实践道具,由于手感的不同,经过思考,学生会回答,有一面镜子是中间厚两边薄,截面是椭圆形;另一面是一边凸出的,截面是半圆形;还有一面截面是弯的月亮形。此时教师对学生提问,这三面镜子有什么共同特征?在实际动手的环节中,学生的感觉会变得鲜明,他们给出答案,三面镜子都是中间厚,两边薄。教师同时引入凸透镜的概念,学生立刻就会明白凸透镜的特征是一面凸出的镜子。教师继续以同样的手法引导学生认识凹透镜,并给出凸透镜与凹透镜对光的会聚与发散概念,学生会因此而产生好奇心,不就是镜子,和普通的镜子有什么不同?学生的探究欲望因为实践动手而增强,他们会更加积极地投入下一阶段的学习中。

二、师教生学共同“动手做”

通过前期教学,学生已经了解了透镜的概念,在面对新知识时,他们就会想动手,如果教师只像传统教学那样对学生进行简单演示,学生会觉得自己的探究心理没有得到满足,他们会觉得教师的演示过于敷衍,反而失去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而共同动手做,可以有效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就拿“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这一课来说,教师就可以利用共同动手方式来与学生一起进行实验,利用光具座、凸透镜、光屏、蜡烛等道具来做实验。点燃蜡烛之后我们会发现,倒立的蜡烛的像呈现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没有观察到像的学生请自由调整凸透镜与蜡烛之间的距离。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与教师一起做,多半可以得到与教师相同的结果。学生会明白凸透镜的成像与蜡烛、凸透镜、光屏之间的距离有关,而教师可以同时引入“物距”概念,此时,学生的成像实验虽然完成,但是呈现出的像东倒西歪的,教师要继续引导学生探究,并向学生展示自己的实验结果。如何保证蜡烛的像始终在光屏正中心?你们是不是也可以做到?学生继续进入动手环节,针对教师的提问对物距进行调整,在多数学生达到目的后,教师引入“焦距”概念。在照相机已经广泛普及的今天,学生对焦距的概念毫不陌生,他们能根据已往对相机的使用结合手中的实践快速建立概念。由此可见运用动手做方法进行物理教学比传统的理论结合演示在过程上更直观。对学生而言,更加方便他们对知识的理解。

三、自主学习探究“动手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