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安全风险评估报告范文
时间:2023-04-12 01:59: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园区安全风险评估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国有土地上的房屋征收与集体土地上的房屋拆迁(以下简称房屋征收与拆迁),在项目实施前,都必须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第三条市、县(市、区)、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城西区、-风景名胜区的维稳办对各自区域内房屋征收与拆迁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进行协调和指导。
县(市、区)、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城西区、风景名胜区的房屋征收与拆迁管理部门(职能单位)具体负责各自区域内房屋征收与拆迁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仪征市房屋征收与拆迁管理部门牵头负责化学工业园区房屋征收与拆迁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参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城西区、-风景名胜区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
第四条房屋征收与拆迁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主要内容是:
(一)合法性评估。主要评估实施项目是否符合房屋征收与拆迁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二)合理性评估。主要评估补偿安置方案是否兼顾到各方面群体的现实利益与长远利益,是否能为多数被征收拆迁人认可。
(三)可行性评估。主要评估项目实施的时机是否成熟,补偿安置资金和安置房源是否已经落实到位。
(四)安全性评估。主要评估项目实施后是否会引发重大社会矛盾等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这些隐患能否得到有效消除。
第五条房屋征收与拆迁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程序:
(一)制定评估方案。评估前,由房屋征收与拆迁管理部门(职能单位)、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部门和实施单位、集体土地上房屋拆迁项目的拆迁人等组成项目风险评估工作小组,根据评估的要求和房屋征收与拆迁项目的特点,制定评估方案,明确评估具体内容、方法步骤和时间要求,保证工作有效开展。
(二)广泛听取意见。评估工作启动后,房屋征收与拆迁管理部门将征收拆迁补偿安置方案在项目所在地进行公示,让被征收拆迁人充分了解。采取召开座谈会、重点走访、问卷调查等方法,广泛听取各有关部门、房屋征收拆迁有关单位和被征收拆迁人的意见、建议。实施项目应当履行听证的,需组织由被征收拆迁人和公众代表参加的听证会,评估工作小组综合各方面因素形成项目风险评估初步报告。
(三)分析研判预测风险。由房屋征收与拆迁管理部门(职能单位)牵头,组织维稳、、综治、监察、发改、规划、国土等部门,成立属地房屋征收与拆迁风险评估报告研判小组,对提供的项目风险评估初步报告进行分析研判,对可能引发的社会矛盾,作出评估预测和分析研究,并制定相应的防范、应急预案。
(四)作出评估报告。根据房屋征收与拆迁风险评估报告研判小组的分析研判结论,房屋征收与拆迁管理部门形成项目风险评估报告。
第六条评估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房屋征收与拆迁项目的基本情况。包括项目名称、征收与拆迁的目的和范围、拟实施时间和期限、项目范围内住户和单位状况及房屋和土地使用权状况,发改、国土、规划等部门对项目符合各项规定的认可材料或批准文件等。
(二)补偿安置方案公示和征求群众意见情况。包括补偿安置方案在项目现场公示后群众的反映;有关部门、单位和专家的意见建议;依法应当履行听证程序项目的听证情况;根据征求到的意见建议进行修改的情况。
(三)对房屋征收与拆迁项目的评估预测和分析研究。主要包括:
1、补偿标准、安置房地点、腾仓过渡期限等补偿安置方案是否合法合规。
2、补偿安置资金和安置房源是否已经落实。
3、因搬迁给特困企业和住房困难家庭带来的生产、生活困难问题是否得到妥善处置。
4、房屋拆除施工安全是否考虑周到。
5、有可能引发不稳定的其它因素及其化解措施和预案是否制定。
(四)明确房屋征收与拆迁项目风险防范和维稳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
(五)对项目做出可以实施、暂缓实施或不予实施的评估结论。
第七条项目属地的维稳办要全程跟踪房屋征收与拆迁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过程,对评估报告进行认真审核,并作出明确的备案意见。
第八条对已经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施的房屋征收与拆迁项目,项目属地的维稳办应会同房屋征收与拆迁管理、、乡镇(街道)等责任部门和单位全程跟踪,及时发现和化解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将不稳定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和初始阶段。
第九条各有关部门、单位应积极主动落实房屋征收与拆迁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各项要求,年终将该项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工作考核内容。具体考核按《市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考核办法(暂行)》(办发〔〕69号)执行。
篇2
荣昌是农业部确定的中国畜牧科技论坛定点举办地、国家现代畜牧业示范核心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县、国家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示范项目区。境内有西南大学荣昌校区、重庆市畜牧科学院等国内一流畜牧兽医教学、科研机构。荣昌以“三大体系、三大基地”建设为重点,全力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逐步形成了集“资源、科教、人才、产业、市场、平台”六位一体的发展格局和产业优势,铸就了荣昌畜牧的辉煌。2014年,全区畜牧产业集群规模100.5亿元,存栏母猪10万头,肉猪出栏87.2万头,肉类总产8.3万吨。
按照农业部“两个确保”目标和重庆市兽医工作“三项制度”要求,荣昌秉承“人与动物,同一个健康”理念,在建立动物疫病防控和卫生监督协作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双河街道是国家现代畜牧科技产业园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所在地,幅员面积88.5平方公里,总人口6.5万人,辖区内有8个涉农村(社区),畜禽养殖户7100余户,标准化规模畜禽养殖场6个,常年存栏生猪4.5万多头,能繁母猪9700余头,农民人均畜牧年收入4300元。
双河街道畜牧兽医站(动监分所)是县畜牧兽医局直属的公益性事业单位,主要负责辖区内畜牧产业发展、畜牧技术推广与普及、动物疫病防控和卫生监督、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工作。现有在岗职工24人,其中本科学历3人,大专学历10人;高级兽医师2人,兽医师12人;执业兽医3人,助理执业兽医2人;官方兽医7人。站办公楼于2010年10月投资120万元,按照重庆市“六有”标准和荣昌县“统一风格、统一功能、统一制度”要求建成,占地面积1238平方米,建筑面积388平方米。
全站工作实行了信息化管理,在动物防疫检疫、畜牧兽医服务、生猪交易监管等工作方面使用了4个电子平台,即重庆市动物卫生监督指挥调度平台、重庆市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物资管理系统、国家级重庆(荣昌)生猪交易平台、畜牧兽医服务110平台。为顺应畜牧兽医工作新形势、我们严格执行“三项制度”,科学防疫,科学检疫,精细监管,严格考核,辖区内多年未发生重大动物疫情,未发生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中心兽医实验室建于2009年,占地面积310m2,是一个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的P2生物安全实验室,2011年6月12日顺利通过市农委考核并取得合格证书。主要负责全区动物疫病监测诊断、疫情报告、疫情分析评估、流行病学调查等工作。
现有专职技术人员6人,研究生1人,本科3人,专科2人。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1人,初级职称3名。专业技术人员所占比例达到100%,专业技术力量较强。
兽医实验室建有完整的《质量手册》、《生物安全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文件》等一系列管理体系文件,保证了各种实验活动有序开展。本兽医实验室以“人与动物同一个健康”为目标,为动物疫病防控和监督执法提供技术支撑。内设档案室、接样室、PCR室、电泳室、血清室、细菌室等13个功能室。功能分区恰当,布局合理、内部设施和内部环境符合生物安全要求。拥有PCR仪、凝胶电泳成像与分析系统、酶标仪、自动洗板机、高压灭菌锅、生物安全柜、超纯水仪、培养箱等仪器设备65台(套),所有使用的仪器设备建有完备的档案资料。根据重庆市兽医工作“三项制度”要求,落实“以监促防、以检计酬”工作机制,为产地检疫提供科学依据。由区局成立的专业采血队全年对112个散养监测单元、56个动物饲养场的畜禽进行4次采血抽检,每次每个兽医责任片随机采集畜禽血清各30份、动物饲养场不少于30份,冷藏保存送至接样室,接样人员对采血队所采集的畜禽血清样品进行盲样编号,然后经带紫外线灯杀菌的传递窗进入样品保存室,由检测人员进行禽流感、口蹄疫、猪瘟等规定病种的检测,实验结束后立即将检测结果返至接样人员并在一周内出具检测报告和风险评估报告,整个流程实现了血清的采集和检测的分离,避免了人为因素的干扰,确保做到了实验结果的公平、公正。
对检测结果中免疫抗体水平不达标的样本通报给区动物卫生监督所,由区动监所下达《监督意见书》并及时召开动物疫情分析评估会,镇街兽医站站长、责任片兽医认真查找原因,作出书面解释。针对散养免疫抗体不达标的由镇街兽医站督促对该包片责任区域内动物实施补免,规模场由挂牌兽医督促对该场内动物实施补免,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加强一次自主免疫,21天后再随机采样监测。
为进一步加强动物调运监管,防治动物疫病跨区域传播,从2009年开始,通过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在全市范围内实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管理的通告》,以及《重庆市动物防疫条例》和新修订《重庆市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管理办法》的相继出台,将流通环节动物调运监管措施在地方法规和政府规章中进行了固定和细化,重点对活畜禽调运采取准入管理手段,通过事前备案、指定道口检查和隔离观察措施,前移监管关口,堵疫作用十分明显。一是明确了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和管理;二是对输入重庆市的非乳用和非种用动物以及动物产品,市内跨区县运输的非屠宰动物严格实行调运前的备案管理;三是入市动物及动物产品须经指定道口检查站检查,方可进入;四是调运非屠宰动物到达目的地后,须隔离观察合格后方可销售或混群饲养。2011年1月至2015年5月,全市指定道口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共检查车辆20.95万车次,动物产品54.53万吨,家畜1594.23万头,家畜1699.88万吨,共拦截处置市外动物疫情59次。2009年,重庆市政府通告,设置了40个指定道口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2011年,根据交通网络变化的需要,重庆市政府将40个检查站优化调整为35个。2013年,重庆市政府将35个检查站调整为31个。重庆市政府先后投入1500多万元支持指定道口检查站的建设及设备配置,近几年每年为检查站提供300万元工作经费及300万元新建检查站建设经费。
成渝高速公路桑家坡检查站,是重庆市的31个指定道口检查站之一,始建于2003年,2011年投资30多万元进行标准化改造,配备站长1名,官方兽医7名。2003年至今,累计检查进入重庆市运载动物车辆6.4万车次,生猪150万头,牛2.7万头,家禽及禽苗6400万羽,猪肉等动物产品5.2万吨。
桑家坡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严格执行重庆市动物调运监管制度,严把事前备案、事中准入、事后监督“三大关口”,即调运前必须向输入地动监机构申请办理调运备案手续,调运中必须经市政府制定的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检查准入,到达后必须查验动物调运备案手续、检疫证明和检查站签章,再饲养动物必须经隔离观察合格后方可投入生产。通过这项制度,严堵了外疫传入,起到了动物疫病防控的重要屏障作用。
(一)防疫总体情况
公司自身生物安全制度非常严格,在区动监所、区疫控中心和双河畜牧兽医站的监管下,于2014年7月取得了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高丰猪场严格遵守引种检疫流程,先后分4批累积引进种猪2000头,经45天隔离观察、抽检口蹄疫O型、猪瘟、蓝耳病,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70%后投入生产;做到了免疫程序向主管部门报备,上报自主免疫数据并定期委托检测;病死猪按规程无害化处理后运往有机肥厂生产有机肥;主动申报产地检疫,提供监(检)测报告,猪只经检疫合格后出场。
(二)防疫制度建设与实施
高丰猪场建设规划全部严格按照标准的现代规模养猪场条件防疫要求设计的,在取得《动物条件防疫合格证》后,高丰猪场才开始投入生产使用,使用中的各个环节全部严格参照猪场的防疫要求按流程进行防疫消毒:猪场防疫制度、档案建设、器械高温消毒、人员消毒通道、空中喷雾消毒、车辆进场消毒、喷雾消毒。
(三)自主免疫程序
高丰猪场针对仔猪、后备种猪、生产种猪分别制定了不同的免疫程序,在免疫程序的实施中,同时做免疫准备、免疫记录统计、兽医免疫注射、免疫瓶盒焚烧。从免疫前准备后到免疫后处理都是十分谨慎、严格。
(四)委托区动物疫病控制中心检测
公司与区动物疫病控制中心签订了检测协议,猪场兽医会定期抽血送检,检测合格的继续放心生产,检测不合格的,会参照“中国动物卫生监督-监督意见书”要求整改猪场防疫方案,经过补免后再次抽血送检直到检测合格。
(五)无害化处理
猪场发现病死猪后,向双河街道畜牧兽医站申报,兽医现场确认后进行无害化处理,处理过后的有机肥用于公司配套的果蔬园区。公司针对粪污还田处理,特意流转了5000亩土地,种植蛋白桑、蓝莓、猕猴桃、葡萄、蔬菜等各种高档经济作物,其中大部分种植蛋白桑;这样猪场构成“猪-桑-饲料”循环。这样既对粪污进行环保处理,又给产业链提高了经济效益。
(六)防疫监管流程
经区动监所、疫控中心、双河街道畜牧兽医站现场评定后,将猪场卫生评价风险等级划分为A级,官方兽医定期对猪场疫苗、兽药、防疫、检疫情况进行监管,并出具巡查记录表。区动监所不定期对高丰猪场进行检查,并出具不定期监督检查表。
(七)检疫监管情况——引种
公司有引种计划,自身做好隔离观察圈舍的准备工作,然后向区动监所申报,跨省引种,需要市动监所审批,审核批准后,公司与PIC公司签订引种合同,通过桑家坡检查进入,工作人员对猪只情况、建议证明进行核实后,进行45d的隔离,隔离期满后,抽血检测,结果合格后方投入生产。
(八)检疫监管情况——出猪
公司将断奶仔猪交予农户饲养之前,向双河街道畜牧兽医站申报,双河站派人现场检查耳标佩戴情况,猪群体况,开具检疫证明后,公司方可出猪。
大厅分6个部分共18张展板展示,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一是建立防检协作新机制为顺利推进“产地检疫中查验监(检)测或风险评估报告”制度,荣昌组建了7人专业采样队,按照随机、专业的采样原则,全年分4次对辖区112个散养监测单元、规模化养殖场采集血样1.7万余份,区动物疫控中心按照采检分离、盲样编号的流程对样品进行血清学、病原学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出具《检测报告》或《风险评估报告》。对免疫抗体不合格的散养监测单元或规模养殖场由动物卫生监督所下达《监督意见书》,区畜牧兽医局对相关责任人进行约谈,帮助查找原因,责令限时补免、作出整改报告,补免21d后二次采血测抗,直到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农业部要求。官方兽医在产地检疫环节中查验《检测报告》或《风险评估报告》后,出具产地检疫证明,更好的发挥实验室技术支撑作用,使动物产地检疫工作由传统的“程序化”向“科学化”推进,动物疫病防控和卫生监督机构良好协作机制优势更加凸显。
二是构建基层考核新办法
依据重庆兽医工作“三项制度”,荣昌积极推行“以监促防、以检计酬、网格管理、采检分离、采血补偿、风险评估、分片出证、不达标问责”的兽医工作考核机制,建立行政管理、技术支撑、执法监督三大体系,共同促进动物防疫工作,达到“以监促防”;通过对镇街畜牧兽医站完成工作任务情况的检查考核和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抗体水平检测,用定性定量的考评结果,计算职工奖励性绩效工资,并将监督检查结果作为基层畜牧兽医站年终考核、评先评优、防控经费划拨的重要依据,实现了“以检计酬”。进一步调动了基层人员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强化了防检人员的责任意识。
三是建立畜牧兽医服务110新制度
荣昌在构建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和创新服务方式上进行了探索,把现代科技手段融入服务监督中,建立畜牧兽医服务“110制度”,实行限时承诺服务,将“防疫阉割、人工授精、检疫申报、动物诊疗、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保险理赔”等6项工作,由各镇街畜牧兽医站统一受理、统一安排、统一督促,区局和服务对象监督各站限时完成。对受理的任务实行“四专三色”管理。
畜牧兽医服务“110制度”,从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规范服务行为、筑牢食品安全防线入手,打造“新思维、心服务”的特色服务品牌,树立了畜牧兽医新形象,解决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四是构建无害化处理新机制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化服务”的原则,荣昌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探索出“镇街收储、集中处理、保险联动”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模式。在全区21个镇街修建收储点,2个无害化处理中心。
积极推行“户申报、站受理、镇街集中、公司处理、区局监督、保险理赔、财政补助”七步法的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确保“四不一处理”落到实处。
篇3
关键词:绿色壁垒;中国农产品出口;农产品出口技术壁垒;食品安全
中图分类号:F75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894(2007)01-0006-06
一、绿色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全国的60%以上,农业在我国有着很重要的位置。农产品出口一直是我国出口创汇的来源之一。原本中国预期加入WTO后,我国农产品可以凭借价格上的优势促使出口迅速增加,利用WTO相关条例减少对中国农产品的限制。然而,在加入WTO后的几年来,我们发现事实并非如此。从下面表格中可以看到,入世后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额虽说年年增长,但占出口额的比重却在不断下降(见表1)。
数据来源:中国商务部网站
中国农产品出口遇到强劲阻碍。农产品出口频频遭到预警通报、退货、销毁,甚至暂停进口的事件近几年来常常发生。入世后,在传统的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逐步取消的情况下,中国农产品出口遭遇到了更多的绿色贸易壁垒。所谓绿色贸易壁垒,就是进口国在从事贸易进口时,以保护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以及人、动植物的健康与生长为目的,通过颁布法律、法令、条例、规定,对进口产品所采取的措施。如建立技术标准、认证制度、卫生检验检疫制度、检验程序以及包装、规格和标签等标准。它不仅对产品本身环保性、安全性提出要求,而且对产品的加工过程和生产方法也提出了特定的限制。它是技术性贸易壁垒(TBT)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TBT具有形式上的合法性、内容上的广泛性、保护方式的隐蔽性等特征。因此,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各进口国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它可以演变成一种限制外国农产品进入本国的主要手段,也是目前我国农产品出口发达国家的第一大非关税障碍。近几年来,中国农产品企业受阻于TBT的比例呈上升趋势。
近几年来中国农产品因绿色壁垒而遭遇损失的典型案例有:2001年1~5月,我国最大的水产品出口市场――欧盟因食品安全问题全面禁止进口我国的动物源性食品和水海产品,导致水产品出口下降了70%;2002年,欧盟对我国100多种动物性产品实施禁令,使我们损失1亿多美元;2003年,日本对我国各种蔬菜实行多种限制,多是以农药残留超标、抗生素问题为理由,给我国造成了惨重损失;美国禁止河北鸭梨进口,直接损失5 000万美元;2003年1~11月,美国拒绝中国产品共计1 283批次,其中食品、农产品就占一半多。2003年商务部的调查数据显示农产品出口因技术壁垒损失95亿美元左右。2004年,欧盟提高苹果汁进入标准。根据欧盟新的标准,我国果汁企业100%达到要求比较困难,至少近几年出口到欧盟不易;2005年,欧盟根据2005/34/EC指令,决议对动物源性产品中检出药物残留问题作了新规定,添加了孔雀石绿、甲孕酮等苛刻的检测指标,使我国淡水小龙虾出口面临新的技术、绿色壁垒。绿色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它使得我国农产品出口受阻,出口大量减少,从而影响到我国的出口创汇,直接造成出口企业和生产农户的经济损失。就进口中国农产品最多的国家――日本而言,从2006年5月29日起该国已正式实施食品中农业化学品残留“肯定列表制度”。其核心是禁止含有未制定最大残留限量标准,且含量超过一定水平的农用化学品、食品销售。“肯定列表制度”的实施必将大幅度抬高我国出口农产品的技术门槛,直接影响到我国近80亿美元的出口额,涉及6 300多家对日农产品出口企业,及主产区的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并以此可以预见,在国际农产品市场发展中,绿色壁垒不会像传统的贸易壁垒那样在国际贸易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地被淘汰,而是会不断地被强化。
二、 绿色壁垒的成因
1. 绿色壁垒具有的法律基础绿色壁垒的形成具有两个法律基础:乌拉圭回合达成的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协议(SPS)和TBT。按照SPS协议中有关规定:允许成员国采取正常的以保护人类健康和动植物生长安全为目的的检疫措施,但这些措施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不应该构成不公正的歧视,从而造成对农产品贸易的隐蔽性限制;所采用的检验措施和依据的原则应以国际标准、准则随科学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各国可以实施高于国际标准、指南和建议的措施,但这些措施必须以科学为依据。根据WTO/TBT、WTO/SPS有关规定,在涉及国家安全、保护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动植物生命和健康以及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各国可以制定本国的标准和规则,甚至可以实施超出国际标准的技术性措施。这意味着,只要进口国家制定的技术、法规和标准是出于健康、安全、环保等目的,就可视为为达到“合法目标”而采取的合理行为。因此,发达国家越来越多地将农业化学品限量标准作为绿色壁垒来使用。
2. “中国”的存在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引起了一些发达国家,特别是不同意识形态的发达国家的“中国”的叫嚣。一方面,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若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太低,则这个市场没有发展潜力;另一方面,如果中国发展太快,发达国家又会觉得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所以,一些发达国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度是:既要发展,又要遏制。在此情况下,中国农产品出口在国际市场上频频遭遇新贸易保护主义的障碍――绿色壁垒,也必有其政治上的原因。
俄林―赫克歇尔①的要素禀赋论认为,一个国家出口的应该是那些在生产中密集地使用了这个国家最丰富的生产要素的商品。由于廉价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使得我国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价格低于国际市场价格。因此,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就获得了价格优势,从而能够大量进入国际市场。我国农产品中的蔬菜、水果、禽肉、水产品已经得到了国外消费者的认可,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定的份额。对进口国来讲,农产品的大量进口势必会对国内同种行业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基于这个层面的考虑,进口国难免会采取一系列措施,对我国农产品的进入设置障碍,以对国内同类行业进行保护。加入WTO之前,由于我国不是WTO成员,相关国家可以肆无忌惮地对中国进行反倾销,或利用关税壁垒等手段保护本国的产业;中国加入WTO以后,一些WTO成员在取消对中国原有的单边设限后,为保护自身利益,必然会变换手法转而通过绿色壁垒的设置提高进口门槛。
3. 食品安全问题制约我国农产品出口现在,全世界越来越关注食品安全。根据WTO统计,食品贸易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9%左右。每年的贸易值约为4 000―5 000亿美元,每年有4.6亿吨食物在100多个国家之间流动。任何一个国家的食物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影响到其他国家消费者的健康,甚至发展成为国际性食品安全事件,如英国的疯牛病、多国的禽流感、欧洲的口蹄疫等,都涉及到几个甚至数十个国家。所有这些给有关国家经济造成损害,成为影响国际贸易的重要因素。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与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各个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由此导致了中国在食品安全上的缺陷,这直接和间接影响了我国农产品出口,使得中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不具有优势。
污染物是食品不安全的主要因素。中国目前的主要任务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然而一段时期内却忽略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使我国为生态环境付出了昂贵的代价。森林的过度砍伐,植被的大面积破坏,河流、湖泊、海洋水资源的污染,可耕地面积的迅速减少,气候的恶化等,都对我国农产品生产和出口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此外,一些发达国家、地区的企业,受本国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制约,把在本国、本地区内不准从事的对环境和生态造成严重破坏的项目转移到积极吸引外资的我国来生产。这种把发展中国家作为转嫁污染场所的做法,无疑进一步恶化了我国的生态环境。土地、大气、水是农产品生长所需的基本要素。由于人们的不当行为,例如大量排放生活、工业污水,工业废渣、废气,滥用农药和肥料,以及酸雨的破坏,导致土壤、大气和水体受到污染。通过一环环的相互作用,使有害物质附集在生物体中,引起食物污染,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甚至不合格。其中,人们滥用农药和兽药危害尤其大。农药残留和兽药残留超标是我国食品出口受限的主要因素。
此外,由于中国食品分析检验技术发展时间比较短,我国在进出口食品检验检疫标准水平上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如我国有关食品及食品原料卫生标准严重滞后,甚至缺少对应的法规和标准。在我国1 845项涉农国家标准中,75%标龄在5年以上(见图1)。而同期一些发达国家的粮食卫生法规和标准修订发展很快。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上,我们长久以来,对进出口所采取的管理模式是对产品“批批检验”,这不符合风险分析原理要求,在计划经济时代,还能满足进出口食品贸易的要求,但在加入WTO后的今天,则显得尤为落后甚至无效。
三、突破绿色壁垒的对策
1. 依法治农,加快建立健全符合WTO规则的我国农业法规体系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法律法规不健全是多年来的一个弊病,加入WTO后,我们必须与世界多边贸易体制接轨,按照国际规则办事,尽快清理和调整不符合WTO规则的各项法律法规,制定出台新的法律法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充分享有作为WTO成员所应享受的权利。一方面,可以约束交易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保障交易的安全;另一方面,我们可以按照WTO的农业法律法规要求,对农业实施有效保护。比较一下欧盟和我国有关食品安全法规可以看出,欧盟具有一个比较完善的食品安全法规体系,是以“食品安全白皮书”为主要框架。到目前为止,尽管已经制定了13类173个有关食品安全的法规标准,其中包括31个法令,128个指令和14个决定,然而其法律法规的数量和内容仍在不断增加和完善中。白皮书提出了一项根本改革,就是食品法以控制“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为基础,包括普通动物饲养、动物健康与保健、污染物和农药残留、新型食品、添加剂、香精、包装、辐射、饲料生产、农场主和食品生产者的责任,以及各种农田控制措施等。在此体系框架中,法规制度清晰明了,易于理解,便于所有执行者实施。相对欧盟的法规体系,中国的食品安全法规体系存在着5方面的缺陷:(1)现有法规体系还不够完善;(2)系统性差;(3)可操作性差;(4)更新速度慢,不能与国际接轨;(5)法律在执行过程中缺乏持续性和规范性。
以上的种种缺陷使得中国食品安全仍没能得到保障,还没有足够力量来确保服用的安全性。所以,我们要加强法律建设,从“农田到餐桌”,保证食品安全,使中国食品安全让人信服。
2. 尽快采用国际标准并开展产品认证和生产体系认证绿色壁垒的核心就是检测标准,而我国农产品出口面临的最突出问题,就是检测标准与国际标准不能实现“对接”。我国标准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由于缺乏对有关国际标准和先进国家标准的系统研究。我国农产品质量标准中技术要求与指标都不同程度地与国际标准存在差距。许多标准中的指标没有充分利用风险评估技术,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都有待提高。这在有毒有害物质的检验方法标准以及高新技术产品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目前对农产品和农业投入品的监控主要是针对安全卫生指标,这些指标多是以微量、痕量水平存在,常规的分析手段很难检出。而我国目前虽已有500余项分析方法标准,但多为常规的重量法、容量法或比色法,与发达国家采用的离子色谱、等离子质谱等微量、痕量级分析技术相比差距很大,难以满足大批量产品检验及产品的快速通关检测需要。如茶叶农药残留标准,我国迄今仅规定了六六六、滴滴涕、甲萘威、丁硫克百威、多菌灵、残杀威、抗蚜威、氟氯氰菊酯等9种农药的最大残留限量,而欧盟对茶叶农药残留的限定达56项,日本制定的茶叶农药残留指标则高达64项。
从国际农产品贸易摩擦的情况来看,农产品标准化水平高低也体现了一个国家在国际农产品贸易中的保护水平。我们也需建立统一的技术法规体系,在应对他国的TBT中实现攻守兼备:既通过立法手段积极主动地参加国际标准的制定、修订和协调活动,使我国的国内标准与国际接轨,又充分利用标准这把“双刃剑”,参与制定和实施对国外产品有一定针对性、抑制性和限制性的有关法律、技术标准和检验制度,把未达到技术标准的产品拒于国门之外。标准是市场准入的前提,市场开拓的关键。所以,要加快采用国际先进标准的步伐。为增强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企业应建立质量可追溯系统,开展产品认证和生产体系认证,鼓励有机农产品、特色农产品和深加工农产品出口。
3. 加强对国外绿色壁垒的动态研究要时刻关注国外绿色壁垒的动态,及时收集、整理、掌握信息,最好建立信息库,以免造成经济损失。例如,2001年初,欧盟指令增加对中国茶叶的检测项目:由原来的6种残余农药检测增加到62种,其中氰戊菊脂农药最大残留药量(MRL)值由10毫克/千克降到0.05毫克/千克,喹硫磷(MRL)值由2毫克降到0.1毫克/千克。然而国内许多茶叶出口厂家却忽略了新标准的调整,没有适时做出战略调整,导致中国2002年对欧盟的茶叶出口减少了37%。我们也可以针对各国标准的不一致性,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标准。如欧盟对氯霉素残留量的标准规定为0.1~0.3ppb,日本标准为50ppb,美国标准4~5ppb。
4. 培育农业龙头,创造中国的农产品品牌按农产品技术标准组织生产,实施绿色品牌战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性,关键是按农产品技术标准组织生产,这对于千家万户分散经营的中国农业现状来说,确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做好这项工作一要组织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地方政府涉农部门、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农户应学习掌握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并按标准组织生产,以确保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标准化。一些基地和龙头企业还应能按进口国的高标准组织生产。据统计,目前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近1.4万家,其中年出口金额1 000万美元以上的仅367家,而年出口低于100万美元的中小企业超过1万家,占全部出口企业总数的70%以上。通过扶持农产品龙头企业,整合我国农产品的出口力量,可以克服企业规模小、分散的局限性,便于做到“统一计划、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施用肥药、统一采收”,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提升农产品出口能力。培育农业龙头,有利于创造属于自己的品牌。21世纪,市场竞争的关键是品牌。随着产品间的差异越来越小,品牌成为关键。品牌效应影响着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在消费者心里,品牌代表着优秀的产品,过硬的质量。人们对品牌的忠诚度是很难用时间衡量的。我国正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基础就是产品,没有产品,农业产业化就不能快速发展,而现代农业更重视对品牌农产品的培植,要求推行精品名牌战略。
5. 开展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绿色食品农业生产整体水平偏低是农产品遭遇绿色壁垒的重要原因。我们要应用科技手段,大力发展农业科技,建立无污染的基地,保证从“从农田到餐桌”,产品绝对的无污染。例如上海孙桥农业园区,种植无公害绿色食品,开展高效生态农业。“绿色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指定的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证、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它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打破绿色壁垒的通行证。到目前为止,中国还没有发生一起绿色食品被退事件。所以,绿色食品是开拓国际市场的有利武器。
在国外,一般将绿色食品称为有机食品,其标准相当于我国的AA级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生产贸易在国际市场上发展,具有巨大的营销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根据联合国国际贸易(ITC)预测,有机食品的销售额年增长率将在5%~40%之间。在国际上,发达国家的有机食品发展得非常兴旺,有机农地占全球供给的90%以上,而亚洲(除日本)还刚刚起步,中国绿色食品的发展前景看好。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利用作为WTO成员的权利或通过WTO积极与进口国家、地区政府协商寻求解决方案,消除国外对中国的偏见。必要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以维护我国农产品出口商的合法权益。在国内,我们要加强政府管理,控制污染。
6. 完善农产品出口公共服务体系开展企业培训,积极应对日、欧盟等食品安全卫生新法规。 商务部可在主要出口地区举办应对日本“肯定列表制度”和欧盟等食品安全新法规的培训,使地方和企业尽早了解信息,及时调整生产,减少不利影响。同时,进一步拓宽信息服务领域、增加产品内容,编写出口指南、重点出口商品的月度报告、主要进口国的市场信息月报,撰写并农产品出口月度分析报告、农产品出口ABC等公共信息产品。2006年5月,商务部对外贸易司、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联合《对日出口农产品风险评估报告》。这是商务部首次针对进口国的重大政策调整对我国出口产品进行全面风险评估,也是农产品出口行业组织首次行业预警信息,在行业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此外,还可利用非商业性办展等各类资金,继续支持农产品出口企业参加国际展会,藉以扩大中国农产品的国际影响力。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
参考文献:
[1]张蔚菊.我国农产品突破“绿色壁垒”的对策思考[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3,(3).
[2]毕金峰,魏益民,潘佳荣.欧盟食品安全法规体系及其借鉴[J].中国食品与营养,2005,(3).
[3] 郑菏芬.绿色壁垒对我国的影响及其启示[J].农产品市场,2005,(4).
[4]钟耀广.食品安全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
[5]罗昆.发展绿色食品产业,迎接绿色壁垒挑战[J].湖北农业科学,2003,(1).
[6] Peter McDonald. The Organic Food Market in Europe, Queensland Government Trade and Investment
Office, Australia, 2000.
注释:
①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论认为各国资源禀赋的差异是国际分工与贸易的根本原因。该理论是由瑞典
- 上一篇:社区矫正风险评估报告
- 下一篇:区域安全风险评估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