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教师寄语范文

时间:2023-04-04 11:55: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学期教师寄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新学期教师寄语

篇1

秋风送爽,硕果飘香,我们又迎来了一个新的学期。在过去的一年里,通过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海尔希望小学建设的更好了,同学们笑得也更灿烂了。学生多了一份进步,老师们也多了一份收获。

新的学期,是新的起点,是新的希望,是新的旅程!同学们,旅程已经开始,你们的背包该带些什么上路呢?我认为最主要的是把理想和目标带上。理想是我们终生奋斗不息的力量源泉,目标是我们一生勇往直前的精神支柱!没有理想和目标就好像迷途的糕羊没有了父母的指引,也好像大海中行驶的航船没有了灯塔。

新学期的开始,又在我们每个人的面前都摊开了一张新白纸,如何在这张白纸上画出人生的又一幅精彩画面呢?这需要靠大家一起去继续努力奋斗,刻苦拼搏。同学们,要坚持学习,相信大家学到的不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锻炼了自己吃苦耐劳的坚强意志。

篇2

经常制订工作计划,可以使人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比较有规律性,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了制订工作计划,让人变得不拖拉、不懒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老师新学期教育计划2022,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老师新学期教育计划1一、指导思想

我们带着希望和憧憬又迎来了一个新的学期,本学期理化生教研组将继续在“课改”新理念和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学生发展为本,齐心协力,落实好学校制定给我组的各项工作,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质量,规范教学过程。使每位教师在科研的同时提炼自身的教学水平,在帮助学生发展各方面素质的同时,使自身的业务水平得到提高,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学生分析

本学期继续担任九年级四个班的化学教学工作,这些学生基础高低参差不齐,有的基础较牢,成绩较好。当然也有个别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这样要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从考试情况来看:优等生占30%,学习发展生占50%。总体情况分析:学生两极分化十分严重,中等生所占比例不大,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热情不高,不求上进。而其中的优等生大多对学习热情高,但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和知识拓展和知识的综合能力等方面不够好,学生反应能力弱。

根据以上情况分析:产生严重两极分化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在九年级才接触化学,许多学生对此感到无从下手,不会进行知识的梳理,导致学生掉队,同时学生面临毕业和升学的双重压力等,致使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

三、目标任务

1、理论知识联系生产实际、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实际,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学以致用。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2、使学生学习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学习常见地元素和化合物的基础知识,掌握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基本技能,并了解化学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3、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

培养学生动手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初步运用化学知识来解释或解决简单的化学问题逐步养成自己动手操作和能力。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针对中考改革的新动向,把握中考改革的方向,培养学生适应中考及答案的各种技巧。

5、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意启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6、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资源意识、环保意识等现代意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四、方法措施

1、重视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学习。

2、备课、上课要抓重点,把握本质。

在平日的备课、上课中要把握好本质的东西。

3、在平日讲课中学会对比。

4、讲究“巧练”。

5、在平日要注意化学实验。

6、跟踪检查。

7、加强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管理,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场所。

老师新学期教育计划2一、分析全册教学要点(综合能力、活动能力、思维训练)

1、综合能力:能观察自然与环境的形、色、声、光之变化,喜欢动手接触多种艺术媒材,初步认识自我,体会亲情,有多感官感受和自我表现变化之美的兴趣。

2、活动能力:侧重探索美化自身与生活相联系的活动能力。

(想象、创作、表演、展示)。

3、思维训练:观察好奇、亲情自爱、审美兴趣、大胆想象。

二、全册教学要求

1、课堂准备、课堂引入、课堂发展、课后延伸。

2、收集与剪新信息、寻找与发现新材料、思考与设计新形象、尝试与创造新技法。

3、要求学生在学完一课学后,会说一说、想一想、看一看、动手做、评一评、我学会了什么?等感觉和感受。

三、全册教学安排

a)共五个单元:

第一单元欣赏课:漫游飞行世界、(一课时)海底世界多奇妙(一课时)

b)二单元:点线色,你我他:五彩的泡泡(一课时)七彩虹(一课时)快乐的小鸟(一课时)昆虫王国(一课时)大鱼和小鱼(一课时)小动物和妈妈(一课时)。

c)第三单元:奇怪的形状:奇特的海螺(一课时)美丽的海星(一课时)神奇的大海怪(一课时)。

d)第四单元:迷人的色彩:动物的花衣裳(一课时)涂色游戏(一课时)我在天上飞(一课时)。

e)五单元:材料的幻想:漂亮的花纹(一课时)手套袜子的妙用(一课时)有趣的鞋(一课时)丑小鸭与白天鹅(一课时)会伸缩的动物(一课时)我们的动物乐园(一课时)。

四、教学方法

1、要以学生的趣味心理结构和学科知识结构之间的组织作为切入点,优化教材的组织方法,建成以学习活动过程和学生成长体验为主线的新体系。

2、突出“美术、人文、科技”交融的创新教育理念,体现“内容综合化、教学活动化、作业弹性化、评价多元化”的系列性。

3、开发和使用图象、音响、互联网等多媒体课件,加强学生对美术学科的立体认识,体现信息时代的特点。

4、注意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基础,选择与提供观念新颖、趣味性和冲击力较强的视觉形象,同时也注意视觉形象的多样性与美术语汇的综合训练。

老师新学期教育计划31、认真贯彻落实体质健康标准,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检测,并及时把情况反馈给学生。

2、开展群体性的体育活动,增强体质,坚持每天学生体育活动1小时,保证两课(体育课、体育活动)两操的和质量,并坚持每天检查评比。

努力提高师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并逐步养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体育。学生每月都要有一次体育比赛活动,如足球,篮球、跳绳、踢毽等比赛。加强教师的身体锻炼,每周组织教师参加体育活动,增强教师的身体素质。

3、加强体育课的研究,认真学习新课标,熟读教材,每位教师要能熟练掌握自己所教班级的教材内容,而且在教研组活动中,每位教师要把自己所要教的内容认真归纳,系统梳理。

每位教师还要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积极撰写,用理论知识武装自己,做到教学教研齐头并进,克服体育教师在教科研上欠缺的老毛病。教学要从每节课入手,认真研究,把上好每节课作为最基本的要求。要认真研究教材,改进教学方法,提高体育课教学效果。积极参加校、区课堂教学、评优活动,授课教师每人每学期要上1节研究课,新任教师要上好三轮课。

4、加强运动队,每位任课教师要进行运动队训练,在加紧训练的同时要注意运动队的梯队建设,确保我校优势项目的发展,争取在其他项目上有所突破。

在训练中,各位体育教师要科学,系统地进行训练,每周训练要有计划和安排。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参加市里组织的各项比赛。

5、加强常规训练,特别对是学生队列、操的训练。

本学期要加强新操的教学和强化,借此来提升我校的课间操的质量。继续强化我校的大课间活动,细化体育教师和带班教师的职能,体育教师组织大课间活动,各位班主任和带班教师要对本班学生进行管理,做好本班活动的布置与安排,学动要井然有序。使之成为展示学校形象的窗口。

6、充分准备,仔细,开好学校的,运动会要求项目要味性,要面向全体学生,做到竞技与趣味相结合,争取做到人人有项目,要让学生到参加运动会的。

7、体育教师充分利用体育场地、器材,做好使用记录。

在体育课或体育活动前,做好准备工作,检查体育器材的性,消灭不安全隐患,在活动中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和保护,避免出现事故,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或上报,出现问题,找学校负责领导协商解决。

8、加强学生的,上好健康课。

总之做好一个体育老师不好当,但是我会努力的,这么多年的工作经验给我提供了极大的,让我如何辅导好学生和保持好和学生之间良好的关系,我为自己的成果感到骄傲。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更加的努力工作,不辜负社会、学校、学生家长、学生和自己本人的期望,他们的关注是对我的压力和对我的动力,我相信我做的会更好的。

老师新学期教育计划4一、指导思想

贯彻执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切实提高我校全体师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树立信息技术服务于教育的观念,提高师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纲要》第十一条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因此我们要加强对“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整合”的学习,努力改革教与学,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二、工作目标

(一)抓好电化教学管理工作

1、加强对电化教学常规工作的管理。

(1)电化教学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做到有措施、有检查、有总结。

(2)加强对各种常规教学媒体的使用和保管情况的抽查。对检查情况及时反溃。

2、建立健全管理网络和各项规章制度。

(1)建立学校电化教学组,由分管教导、专职电教员和部分骨干教师组成。

(2)制订完善各项电教制度。如电化教室使用制度、多媒体计算机教室使用制度和相关的使用、出借、保管、维护保养和安全制度等。

(3)健全各项电教记录(电化教师使用记载、多媒体计算机教室使用记载等),形成制度。

(二)注重教育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形成,关键在于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如果没有应用,教育信息化只能成为一句空话。本学期,学校将组织教师大力开展教育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特别是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整合。公开课要尽量上多媒体课。当前,人类正步入一个全新的技术发展时期。21世纪的学生,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和应用能力,对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学生的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我们要着力于改革教学方式与教学模式,改革评价手段和评价方式,以不断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三)努力建设一支具有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教师队伍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学校中的应用,决不是一个或几个教师能担当起来。建立一支有一定信息技术知识和能力的教师队伍是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软件”基矗本学期,学校将组织部分教师参加校本培训,促使他们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和应用能力。采用以点带面的方式提高全体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能力,促使大部分教师都能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改革中去,推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

三、主要工作安排

1、制订电教工作计划,明确本学期电教工作的具体目标、任务。

2、召开电教员会议,提出新学期的要求。

3、添置必要的电教设备,着手建设学校的资源库,做到分科、分类,修订、完善各项电教制度。

4、组织部分教师参加学校的计算机培训,制订本学期学习计划。

5、教师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堂研究。

6、协助上公开课的教师制作课件。

7、检查电教设备维修工作,教师电教使用情况汇总。

8、4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电教考核。

9、各项资料归档。

10、学期电教总结。

老师新学期教育计划5(一)深化体育课程改革,优化教学过程

1.体育课程标准是体育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指南,为使体育教师尽快树立全新的体育教学理念,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促使每一位教师的观念发生深刻的变化。

2.体育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途径。

因此,体育教师要坚决维护体育课程的严肃性,按课时计划上好体育及活动课,并进一步加强安全教育及防范意识。

(二)强化常规管理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体育教师将一如既往,在学校行政的领导下,继续加强学习,弘扬团队精神,努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认真贯彻《体卫工作两个条例》精神,以认真务实的工作态度扎扎实实地开展各项工作。

2.在体育教师之间倡导勤学习、共研讨之风,以不断充实提高每一位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3.围绕《课程标准》和新的教材体系开展教学活动,本学年,体育教师人人上实践课,在实践中得以提炼、得以升华。

4.一丝不苟做好各种资料工作,不断充实完善学校体育资料。

5.认真开展体育教学工作,巧构思、勤笔耕,力争写出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

6.全面负责特色项目建设,拟定专项计划,用好校本教材,开展各项活动,为创建特色建设先进学校工作作出贡献。

7.精心组织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开展,大力开展阳光体育活动。

(三)发展特色项目建设,抓好普及与提高

1.拟定武术文化特色项目建设专项计划,全面推进特色项目建设。

2.利用好校本教研,引领武术的科学发展,快速发展,规划并实施以武术运动为中心的校园环境建设。

3.将武术运动引进体育课堂,研究基本规律,提高武术教学的水平,适时展示观摩课。

4.利用校园艺术节及大课间活动,开展武术活动。

(四)大力开展阳光体育,打造体育文化

1.全面抓好“阳光体育”活动,精心组织好大课间活动,营造生动活泼的课间活动氛围,让校园真正成为学生的乐园。

2.继续贯彻实施素质教育,组织好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游戏、活动。

3.配合学校行政、德育组、艺术组认真研究,拟定计划,组织举行__年学校学生田径运动会。

(五)加大课余训练力度,提高竞技水平

1.在普及的基础上抓提高,使学校体育工作得以健康发展。

2.重新调整学校体育运动代表队,重点建设田径队。

责任到人,合理制定训练计划。科学训练,严格训练,争取在区级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3.注重运动队员全面发展,做好督促、沟通、协调工作,使运动队员在学习、思想、行为等诸方面全面发展。

篇3

1积极心理学的概念及作用

1.1积极心理学的概念

积极心理学这一心理研究理论兴起于20世纪末的美国,是一种新兴的心理学理论,它主要是通过实验和测量这两种方式来对人的积极品质进行研究。积极心理学和传统心理学有着很大的区别,传统心理学的研究重点是人的心理疾病以及问题,而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重点是人的积极品质。积极心理学的出现对于心理研究这一领域有着革命性意义,是对传统心理学理论的一次重要改革。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正式形成是在2000年1月,形成标志是Seligman《积极心理学导论》这一论文的发表。积极心理学主要是使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幸福进行研究,并以此为基础培养人的积极心理,改善人的心理健康状况。

1.2积极心理学的作用

积极心理学中包含了人文主义心理学以及科学主义心理学这两种心理研究理论的内容,并对这两种理论的不足之处进行了科学合理的改进,与这两种理论的悲观人生观不同的是,积极心理学对人的积极品质进行了研究。除了解决人的心理问题或行为问题外,心理学还应帮助人们塑造积极向上的心态,这才是心理学的真正目的,因为不是每一个没有心理问题的人都能有积极向上的心态。1.2.1强调对人性优点和价值的研究积极心理学理论认为心理学的真正目的应该是塑造人的积极心理而不是解决人的心理问题,因此心理学应该对正常人的心理进行研究,而不是对那些有心理问题的人进行研究。心理学应该重点关注人性的优点,不能将过多的关注放在人性的缺点上。积极心理学对传统心理学进行了批判与继承,认为心理学应该将关注点放在人的积极品质上,它的出现填补了正常人心理研究这一领域的空白。1.2.2提出积极的预防思想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学应该重点关注心理疾病的预防问题,并且认为心理学之所以能够在心理疾病的预防方面取得成效是认为人本身所具备塑造能力。积极心理学这一理论认为人天生就具备抵御和克服心理疾病的能力,心理学要做的是将这种能力发挥出来,从而达到预防心理疾病的能力,而不是解决心理疾病。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学可以通过挖掘人本身所具备的能力来对心理疾病进行预防,但如果心理学只关注人性的缺陷就无法达到预防心理疾病的目的。研究人的积极品质,并研究这些品质的形成原因,利用它来塑造人的积极心态,这才是心理学的真正目的所在。1.2.3兼顾个体和社会层面和传统的心理学理论不同的是,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视野更为广阔,它突破了个体的局限,将心理学的探究视野拓展到了群体心理研究以及社会心理研究上。同时,积极心理学认为人的内在积极力量与外部环境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并且两者结合在一起会发生作用,外部环境包括群体以及社会文化等。尽管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重点是个体的积极品质,它仍然关注社会文化环境对人心理状况的影响,社会文化环境包括了政治、经济、教育等因素。积极心理学认为,个体的经验以及意识会在环境的作用下显现出来,同时,它们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对环境所影响。从进化过程这一角度上来讲,环境会塑造以及影响人的心理,因此心理学在进行心理研究的时候要关注环境对人心理的影响。

2当前中职生心理健康面临的问题

在对我校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和研究之后,我们发现中职学生的年龄普遍较小,并且他们大多在学校住宿,没有父母在身边进行照顾和引导,这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心理问题,这是中职学生普遍存在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

2.1大学生活的适应问题

在对学校的新生进行调查和研究之后,我们发现每年都会存在一定数量的学生无法融入集体,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着困扰。分析这些学生的情况我们发现,这些学生大多来自独生子女家庭,平时深受父母以及其他长辈的关爱,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很难适应中职学校的寄宿生活,同时,他们由于自小父母长辈的过度关爱,缺乏独立与人交往相处的能力,离开家庭后,他们一时难以适应,无法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和初中学习不同的是中职学习更强调和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老师对学生的看管大大减少,很多学生对此无法适应,他们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很没有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自主性,得过且过,这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长此以往,学生很容易出现各种心理方面的问题。

2.2人际关系处理问题

分析中职学生的家庭情况我们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的中职学生来自离异家庭,我校离异家庭学生的比例甚至达到了50%。很多离异家庭的学生自小就离开了父母身边,由祖辈抚养长大,祖辈由于对孩子过度宠爱,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导致学生不具备独立沟通的能力。在进入学校后,学生离开了父母长辈的保护,他们在人际交往方面的不足也就暴露了出来,这很容易导致学生在与人交往的时候发生矛盾,无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导致了人际关系的紧张。事实上,有很多学生都渴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但他们却不知道该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为此而感到苦恼,久而久之,很容易造成心理问题。我校就曾经发生过这样的情况。有一名女学生由于无法和同学进行人际交往,无法融入集体,产生了心理方面的问题,最终决定从学校退学,由此可见,人际交往对学生的心理有着重要影响。

2.3情绪失控问题

在和中职学生接触的过程中中职教师发现由于中职学生的年龄普遍较小,他们往往很容易就情绪激动,遇事无法保持冷静,无法进行思考,缺乏控制情绪的能力。在中职学校,由于一点小摩擦而导致打架事件的发生这种事情是比较常见的。我校也不例外,有两名男学生在过道上发生了碰撞,双方各不相让,最终导致了打架的发生。还有学生会由于教师对批评或者自己对教师的不满而与教师顶撞甚至和老师动手,完全忘记了顶撞老师的后果以及和老师动手的后果。中职学生的普遍年龄是14到18岁之间,这也是学生的青春期,这一时期的学生不论是心理还是生理都不够成熟,不能很好适应环境的变化,不能很好控制自己的情绪,很容易与人发生矛盾,这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是非常不利的。

3积极心理学对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3.1增加关爱学生心理的活动

积极心理学关注的是对学生进行引导,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的心理状况。传统的教育方式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很难拉近和教师的距离。因此,学校对教育模式进行了调整和改进,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心理课的团体辅导活动中,在心理课堂上尽可能减少教师的灌输式教学,营造一种轻松自由的课堂环境,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多让学生参与体验式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能够通过这种方式正确认识自己,了解到自己优势的同时认清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对此进行改进。和教师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相比,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的不足对学生的影响更为深远,学生能够通过这种方式提高自己,提升自信心。

3.2注重学生积极心理的培养

学校心理咨询室大多时候都在忙于解决和处理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而忘记了心理教育的真正目的和功能。积极心理学关注的是学生积极心态的塑造。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也应该如此,在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的同时,应该关注学生积极心理的塑造,只有如此,学生在遇到心理问题的时候才能够自助,这比有教师帮助解决问题更为有效。和高中学习相比,中职学生学习相对比较轻松,学习压力相对较小,并且由于专业方面的要求,他们有很多机会接触人群和社会,这对于学生积极心理的塑造有着积极作用。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一点,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帮助学生塑造积极心理。

3.3创造良好的班风形象

积极心理学理论认为人的心理和环境息息相关。由于中职学生普遍年龄较小,他们很容易受到班级环境的影响,班风、班级同学的言行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心理。良好的班级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积极作用,他们能够在良好的班级塑造积极心态,这对于他们的心理健康是十分有利的,因此教师要积极努力的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班级环境。

4结束语

积极心理学是一种新兴的心理学理论,它为心理学研究带来了新的思路和看法,也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新的思路和看法。但看到积极心理学的积极作用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积极心理学的局限性,它并不是解决心理问题的万能钥匙,它缺乏足够的实践研究和论证,还需要进行改进。

参考文献:

[1]苗元江,赵姗.积极心理教育本土化探索[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

[2]班华.心理教育再议[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12.

[3]闫杰.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分析[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0,(3):80-83.

[4]王静.积极心理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J].改革与开放,2011.

篇4

    关键词:认知结构;建构观;教学启示

    一、对认知心理学理论的初浅认识

    认知心理学理论是基于认知结构的理论。这种理论并不是由某一位心理学家单独提出并详加阐述的完整的理论体系,它散见于许多心理学理论特别是认知心理学理论之中。许多心理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对它进行了独特的理解和阐述,因此它丰富而不统一。这种理论以认知结构为研究核心,而不是仅仅研究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充分体现了对学生主体的重视。基于以上两点认识,对其进行历史的梳理、纵向抽取和综合概括,挖掘其内在的科学性,将有助于人们对其认知结构有完整而全面的认识,有助于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贯彻科学的方法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1.认知结构具有建构的性质

    几乎所有的认知结构理论都认为学习过程就是认知结构不断变化和重新组织的过程,存在于人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始终处于变动与建构之中。其中,环境和学习者的个体特征是两个决定性因素。完善的环境应包括真实的问题情境、先进的物质设备环境、经过精心组织的教材环境和教师创造的和谐的心理环境。它们共同为学习者的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促进。

    2.良好的认知结构是学习的核心

    认知结构的核心地位来自于它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在有关专家和新手的解决问题的比较研究中发现,专家之所以能迅速的解决问题,就在于专家头脑中有某类知识的大约5~20万个知识组块,这些知识组块按层次网络的方式排列,在解决问题时能更注意问题的结构。而新手却相反,他们有关的知识较少,知识之间是零散和孤立水平排列状态,在解决问题时更多的注意问题的细节。对学习落后学生的研究表明,特定知识与技能的缺陷是导致学习能力低下的主要原因。可见,认知结构的确在学习中发挥着强大的作用,特别是良好建构的认知结构在学习中更是必不可少的。布鲁纳主张学习应最先建立学科基本结构,即学科的知识体系所能抽象概括的、具有普遍和强有力适应性的、能广泛迁移的系统构架,奥苏贝尔把建立概括性强的认知结构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都是有一定道理的。

    3.认知结构理论突显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

    认知结构理论明显由对教师教的研究转向对学生学的研究,把学生作为研究的中心。对认知结构的阐述包含的理论前提是,学生才是决定学习什么的关键和直接因素,教材、教法、环境等一切外部条件虽然是重要的,但都是间接的因素。对学生的研究以对学生认知结构的研究为起点,不仅研究学生的认知过程、认知策略、认知条件等,还研究认知活动展开的支持系统如情感、意志等。对认知结构的研究影射到对学生整体的研究。这种研究使得对学生的重视不仅在思想或经验的水平而是深入到科学行动的阶段,它为有效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实用的操作原理和方法。认知结构与学生主体思想相互印证,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它随着学生主体思想的发展而发展起来并不断深化下去,突出了学生自主建构的必要性和意义。

    二、对学科教学的启示

    1.明确角色意识,增强认知的教学观

    教师要明确意识到,学习是学生在头脑中主动地建构认知结构,教师不再是传授知识的权威,而是学生建构知识过程中的好的辅导员,是学生学习的高级合作者。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辅导学习内容,而且要辅导学习策略,而后者是教师需要熟悉和学习的。尽管教师可以辅导学生,但学生必须主动地学习,必须清楚所学知识的意义。因此,学生要有主动学习的心向,要选择有难度的任务,主动探索学科中概括水平较高的主要概念、主要原理和规则。这就要求学生要采用新的加工策略、新的学习风格,形成自己就是知识的建构者的心理模式。

    2.呈现真实情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师要善于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一些真实任务和学科领域中的日常实践,这些接近生活的复杂任务整合了许多知识和技能,有助于学生用真实的方式应用所学知识,有助于学生明确所学知识的相关性和有意义性。

    第一步,提供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事件或问题,作为学生学习的中心内容。

    第二步,教师提供解决问题的有关线索,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解决问题。

    第三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比如,确定完成任务所需要的知识点的清单,找到获得有关信息和资料的渠道,学会利用与评价有关信息和资料。]

    第四步,协作学习。 

通过讨论、交流,学生各自将自己的思维流程暴露,使不同观点得以交锋,从而补充、修正、加深了自己对问题的理解。

    第五步,反思讨论。对自己的思维过程和同学的思维过程进行评价并加以比较,分析彼此的长短处,总结该方法与以前所学的有何不同,预测以后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还能用到。这种反思有助于使所学知识条件化。而且,通过评价自己和同学的成果,学生还要反思自我引导学习的有效性和合作性学习的有效性,这有助于发展元认知技能。

    3.设计概念框架,建构认知图式

    学习的结果是学生头脑中认知图式的重建,为促进学生的学习,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概念框架,以创造最邻近发展区。借助于概念框架,学生原有知识和新知识间架起了桥梁,它支撑着学生的学习由一个水平发展到另一个更高的水平。

    第一步,围绕学习主题,按“最近发展区”的要求,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分解,设计成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学生进一步理解问题所需要的。

    第二步,将学生引入框架中的某个节点。

    第三步,让学生独立探索。包括确定与给定概念有关的各种属性,并将各种属性按其重要性排序。探索之初,由教师采用演示或介绍理解类似概念的过程启发引导;探索中,教师适当提示,帮助学生沿着概念框架逐步攀登;最后,教师的帮助逐步减少,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独立攀登。

   第四步,协作学习。请同学一起讨论,讨论的结果可能使原来确定的属性增加或减少,排列顺序也可能有所调整。讨论中原来相互矛盾的意见逐渐变得明朗、一致,使学生在分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新概念较全面、正确的理解,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第五步,效果评价。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学习的评价。通过概念框架的支撑作用,使学生的学习不停地从一个水平提升到另一个水平,真正做到教学促进了认知结构的建构,教学走在了发展的前面。

    4.随机教学,强化迁移

   随机进入教学就是学习者为了不同目的,从不同途径、不同侧面,采用不同方式对同一内容的学习。这种多次学习,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各有侧重,结果使学习者获得了对事物复杂全貌的理解,对事物内在性质和事物间相互联系的全面掌握和认识上的飞跃,克服了迁移中的障碍。这就要求教师有能力创设一种良好的环境。

    第一步,向学生呈现与当前学习主题的内容相关的情景。

    第二步,引导学生随机进人教学。

    第三步,思维训练。由于所学内容比较复杂,所以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应在“元认知”水平上进行,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注意发展发散思维。

    第四步,小组协作学习,围绕不同侧面的学习所获得的认知展开小组讨论,同学们的思维观点都在讨论的环境中受到考察、评论,每个同学也对别人的观点作出反应。

    第五步,学习效果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

    5.注重策略训练,让学生学会学习

    认知心理学强调的共同点是学生作为自己知识的建构者,在应用知识的情景中,主动参与真实性的活动和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批判性和创造性的思考,并在与小组其他成员的合作中不断建构自己的知识,在元认知水平上监视自己对知识的建构。在此基础上,由学习者自身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这种教学活动是在认知和元认知两个水平上进行的。所以,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各种认知策略,而且要训练他们使用元认知策略。策略训练宜采用的步骤:

    第一步,将训练策略的名称、含义和操作告诉学生,使学生形成对所学策略的命题表征,并能复述出来,以获得陈述性知识。

    第二步,用范例指导学生学习策略的使用,并仔细讲解,引导学生将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化,使学习策略由命题表征转化为产生式表征,即由知识转化为技能。

    第三步,提供大量的变式练习,让学生掌握策略使用的条件,使策略成为条件化知识。在此过程中,教师把对学习过程的监控权逐步交给学生。

    第四步,让学生在大量练习的过程中,把对自己思维过程的监控由有意识向自动化转化,最终形成稳定而有效的元认知技能。

参考文献:

[1]邹艳春.现代认知心理学探析[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1):88-91.

[2]邢强.现代认知心理学关于图式模型的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2,(04):44-49.

篇5

摘 要 体育教师在传统的教学组织中一直作为交易的角度来考虑,在基础教育学校,中学体育教师拥有着庞大人数,也是一个特殊专业群体组织,单单只从交易的角度考虑存在着缺陷,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心理契约研究主要是为寻求双方答同的一致而去了解教师与管理者双方内心的期望,为中学体育教师管理打开了新的视角,基于这一视角对中学体育教师进行激励管理,应具有可行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心理契约 体育教师 激励

一般来讲契约就是事实存在的条款,是现实存在的、一目了然的,比如,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文件、协议等;与事实存在的条款相比心理契约则具有模糊性、非正规性和内隐性,因其不具备法律契约的约束力往往不被人们重视。但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它已经成为欧美国家人力资源管理和组织行为研究中的热点问题,研究者们指出,不能只了解合同或法律条款上的现实存在的责任,还需深入了解人们发自内心的真实想法,这些想法虽然没有在条款中写明,但在工作生活中往往出现一些“只可意会”的或“心照不宣”的契约内容,这些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员工的工作态度、效率、忠诚度,维系了组织与员工心理的联系。教师是学校教育中的核心资源,在我国的教师队伍中,中学教师人口基数比较大,是基础教育部分的主力军。中学体育教师是基础教育中经常被忽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家的重视,中学体育被列入升学考试科目,且所占分值比例逐渐提高,中学体育教育已逐渐被人们重视。随着国家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进行,中学教师管理改革也在改革的大趋势下逐现雏形,对管理体制进行优化与创新改革,人性化管理、提高教师待遇等都体现了政府对基础教育事业的重视,聘任制、绩效工资和校长负责制等政策已在中学学校中实施,促进了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在改革发展进行的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也是不可避免的,随着社会对中学体育教师的重视程度的日渐提高,如何利用心理契约的基础理论,增加中学体育教师队伍的稳定性、有效地激励中学体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为中学体育教师规划“光明前景”,已成为教育管理者的工作难题。

一、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影响

价值观多元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人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观转变是不可否认的,但作为“太阳地下最光辉的事业”的教师具备高度的敬业精神是不可置疑的。市场经济飞速发展,带来了社会文明与进步的同时也带了社会激烈的竞争、价值观的多元化,在社会剧烈竞争的压力下,教师价值观开始转变。有关研究表明,随着收入和地位的提高,体育教师却出现在职经商,把教学以外的工作当成主要工作,这种本末倒置的现象同样也出现在中学体育教师队伍。研究发现教师教学科研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受心理契约影响。

二、人事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

按照国家人事管理制度条例进行管理的中学管理体制,是以经济的分配制度为核心,表现在薪资、福利、日常生活等方面,而对教师心理需求方面关注寥胜于无。从管理上来说,单纯的物质激励对教师的激励无法满足教师其他方面的需求,物质激励并不能取代教师内部动机和组织承诺方面的激励。人事制度改革在中学主要体现在教师聘任制,聘任制属于契约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与心理契约是相生相伴的。中学体育教师心理契约的研究根据中学体育教师人格特点,通过跟踪中学体育教师的内心需求的变化,对中学体育教师的心理契约进行适时管理,有利于激励中学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中学体育教师队伍向健康方向发展。

三、基于关注中学体育教师人格特点的需要

中学体育教师是属于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具有良好知识和专业技术的人才,其人格特点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纪律意识,另外,中学体育教师喜欢自主的开展活动,除了追求更好物质生活之外,他们更看重被爱与需求,自我实现的成就感,而这些属于心理契约重点关注的范畴。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中学教师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变化,按照马斯洛层次需要理论,中学体育教师在国家各方面快速进步的大环境下,对于自我实现的追求有着更高的需求。而中学体育教师是知识、劳动双型员工,更加重视精神和心理两方面的满足,对中学体育教师的管理就必须更加重视这两方面。

四、社会发展中意识形态变化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越来展现出优越性,提出了改变管理方式和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新理念,人民的权利和义务实现最大公平化、透明化。人性化与契约化管理是管理体制改革的大方向,主观的心理契约和客观现实存在的契约同等重要,在现实的管理中都应重点关注。改革是人类社会前进的动力,作为社会中主要因素的各种职业的人都要收到变革的影响,中学体育教师的管理同样受巨大影响。

五、提高中学体育工作绩效的需要

篇6

摘要:体育教学 新模式 高年级学生

小学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体育教育又是小学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育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因此,学好体育对每个学生的成长都有很大的帮助。新时期的小学高年级教育新模式是指各个小学的高年级学生要加强体育教育,加大力度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道德品质,促进高年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我国在小学高年级体育教育中发展缓慢,面临着很多问题,所以加强小学高年级体育教学的任务刻不容缓。下面将具体分析到我国在新时期小学高年级体育教育中存在的意义、作用以及发展现状和教学策略。

一、分析新时期高年级体育教学的目的以及作用

(一)新时期小学高年级体育教学目的

在我国,小学教育教学最直接的目的就是要为小学生的成长提供帮助,其他学科的学习是开发学生学生的智力,活跃学生的思维,而体育学科的学习是强健学生的体魄,锻炼学生的意志,两者相互协调,相辅相成对学生的成长有极大的帮助。新时期的小学高年级体育教学模式目的是提高高年级学生的身体心理素质,促进高年级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使学生不仅可以锻炼自己的身体,也可以学习到一些自我防护能力,更好的保护自己。拥有一个强健的身体就等于拥有一个发达的大脑,也会有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最终达到双赢的目的。

(二)新时期小学高年级体育教学的作用

在小学高年级体育教学中不仅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身心健康提供了帮助,对学生的德育工作提供了帮助,更是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帮助,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有时候需要有团队协作意识,例如一次篮球课或者足球课这就需要团队共同合作才可以完成,在这节体育课上,就可以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使他们意识到要了解团队中的每个人,从而有效的提升了他们的人际交往水平;有时候需要对手竞争意识,例如在乒乓球课,要学会观察对方的弱点,注意对手的打法,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在以后的优胜劣汰中也可以取得成功。所以,加强小学高年级的体育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也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三、对新时期小学高年级体育教育模式的存在的意义进行分析

(一)激发了高年级学生对于体育课的兴趣

加强了小学高年级的体育教学使学生对于体育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位名人曾经说过:“兴趣是成功个源泉”,当学生对体育课产生了兴趣后,他就会喜欢上体育课,更加积极主动的去学习体育知识,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对这门的课程的喜爱度直接影响到掌握这门课程的程度,当在学习体育的过程中也就会更加用心的投入到学习中,从而可以学习到体育知识。

(二)提升了学生在体育课程的自主能力

在小学高年级的体育教学中,高年级的学生不仅要学会这项体育知识,更是要学会去自主学习这项体育技能,在新时期的小学高年级体育教学模式中,学生可以根据老师的指导,自主的进入到学习中,积极主动的去学习某项体育技能,使学生自己发挥自己的体育能力,从而加快学生学习体育技能的进度。

(三)建立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小学高年级体育教学过程中,老师要起到了鼓励打气的作用,学生在受到老师的激励鼓舞后,更加用心投入到体育学习中,小学的高年级学生对于老师处于崇拜的阶段,更加期待老师的表扬或者赞许,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提升了师生之间的友好关系,使老师和学生像朋友一样,有个轻松的课堂氛围会有助于学生在轻松中学到体育知识,从而对小学高年级的体育学习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四、对我国新时期小学高年级体育教学的发展现状以及解决策略进行分析

(一)发展现状

我国的小学高年级体育发展比较落后,这是由于我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小学高年级体育教育发展现状令人唏嘘。一些地区的学校老师和家长都忽视了体育教育,尤其是小学体育教育,有些地区甚至都没有开设体育课。对于一些偏远地区的小学,最基本的体育设施都没有安装,也没有配置有经验的体育老师,这就导致了我国体育教育严重停滞不前的后果,阻碍了我国小学高年级体育教育的发展脚步。

(二)教学策略

1.必须要普及小学高年级体育教育的必要性,让全国各个地区的教育机构都要意识到小学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全国各地区要培养专业的体育教学老师,培训关于小学体育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知识,提高了小学体育老师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也就提升了小学高年级体育老师的专业水平,使体育老师融入到自己的岗位中,更加用心的做体育教育工作,从而促进新时期小学高年级体育教育的快速发展。2.各个地区的教育机构应该给每个小学配备相应的体育设施。尤其是乒乓球,足球,篮球这样的硬件设备,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性,拥有了足够的硬件设备和专业的体育老师指导可以使小学体育教育质量得到提升。

5.总结

在新时期的小学高年级体育教学中,学校应该制定适合学生的体育教学计划,配备与小学高年级相配备的硬件体育设施,体育老师也应该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学习中,使学生更加热爱体育运动,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身体心理素质,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体育运动已经不仅仅是一门课程,更是伴随每个人一生的组成部分。所以,应该积极学习体育知识,推动小学高年级体育教育的进展,进而有效的提升全民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龚定宏,刘晓亲,李容.上海市某社区小学高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上海医药》.2013(12).

篇7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后进生优化 指导意义

1 积极心理学的含义与主要内容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美国心理学界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它是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种心理学思潮。以Slegman和Cskizentmihlyi的《积极心理学导论》为诞生标志的积极心理学,在近年来受到愈来愈多的心理学家的关注,并在教育、管理、心理治疗等方面体现出了它的应用价值。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三个层面:第一,从主观体验上看,它关心人积极的主观体验,主要探讨人类的幸福感、满意感、快乐感,构建未来的乐观主义态度和对生活的忠诚;第二,对个人成长而言,积极心理学主要提供积极的心理特征,如爱的能力、乐观的精神状态、积极地看待世界的方法、创造的勇气、积极的人际关系、审美体验、宽容、智慧和灵性等等;第三,积极的心理品质还包括一个人的社会性:公民的美德、利他行为、对待别人的宽容、社会责任感以及如何成为一个健康的家庭成员。

2 后进生的含义与成因

所谓后进生,即暂差生,指其学习行为暂差,或品德行为习惯暂差,或两者均暂差。当代的科学研究表明,除了智力特别优秀的所谓“天才”和智力有缺陷的“低能儿”外,绝大部分的学生在智力水平上没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在排除智力因素之外,更为重要的是非智力因素在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2.1 家庭原因

家庭方面的影响有很多。如,有的家长因忙于工作而对子女教育置之不理;有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期望过高;有的父母感情不和,影响了孩子正常的学习生活,造成学生行为暂差和学习困难。家长对子女的溺爱也是对孩子成长极为不利的教育方式。

2.2 社会原因

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是把双刃剑,它一方面能促进社会变革发展,另一方面也面临不良的社会风气的冲击。赌博、玩电子游戏机、黄色刊物、影视、不健康的网络等都能影响孩子健康成长,从而使他们产生行为偏差。

2.3 学校原因

学校长期以来偏重升学强化训练,缺乏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个别教师教学方法简单、呆板,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甚至厌学;个别教师对待差生犯错的教育简单粗暴,容易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形成对抗。

2.4 学生自身原因

中学生正处在从少年向青年过渡时期,自我意识不断增强,但由于涉世未深,生理和心理发展不平衡,同时,其意志品质远未得到培养和锻炼,易冲动行事,常会出现越轨行为,易与班主任的教育管理形成反差。

3 积极心理学及其对后进生转化的启示

积极心理学是用一种更加开放、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和理解人类的潜能、动力及能力。其力量在于帮助人们发现并利用自己的内在资源,进而提升个人的素质和生活品质。因此,家长和教师应根据积极心理学的价值取向,去发展暂差生的积极心理,提高暂差生优化教育的效果;同时,家长和教师本身也需要培养自己的积极心理,以积极的眼光看待发展中的学生,促进后进生及至全体学生的健康成长。

4 探讨教育、预防措施

4.1 家庭积极教养方式的涵义与策略

积极心理学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崭新的看待问题的视角,也给家庭教育带来了诸多的启发。

4.1.1 让孩子体验积极情绪、幸福和快乐,学会“爱”

家庭积极教养方式是积极心理学在家庭教养中的具体应用,家长通过多种措施引导孩子从积极方面来看待问题,学会运用积极的方法论解决问题,让孩子经常体验积极情绪,培养孩子良好的心态,让孩子学会创造幸福,分享快乐,乐观向上,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它是从基于害怕的教养(养育)转变到基于爱的教养。在此我们必须先把这个“爱”与溺爱的“爱”区分开,家庭积极教养方式中,家长是教育的主体,这种爱是激励孩子积极向上的策略,而溺爱是以孩子为中心,这种爱是无原则的爱。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孩子常会不听话甚至犯错误,这个时候需要“隔离”,就是格雷所说的“暂停”(time outs),是父母让孩子一个人呆在一个房间里,并把门关上,时间是一岁一分钟为宜。这不同于惩罚、威胁、强制,适当让孩子体验消极情绪是必要的,它有利于幸福、快乐等主观感受的形成。情感平衡理论提出幸福感由两个成分――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构成,认为幸福是人们将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相比较而得到的整体判断。

4.1.2 善于倾听与理解孩子,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要想让积极的养育方法起作用,你就不能再惩罚和威胁孩子”。因为惩罚和威胁是强迫孩子顺从,但顺从并不意味着孩子愿意改正错误,而是会使孩子学会更隐蔽、更狡猾地犯错,结果是孩子依然不配合、不合作。家庭积极教养方式就是要通过请求来代替命令、强求和唠叨,向孩子发出合作请求,措辞一般用“……好吗?”、“……行吗?”、“……可以吗?”。如果孩子小(9岁以下),还可用“让我们一起……”的方式提出要求,这往往可以让孩子愉快地合作,同时也是家长与孩子合作的示范过程。有时候孩子会抵制或不愿意按父母的要求去做,积极教养方式认为抵制是孩子自主性形成的表现。如果家长能尊重孩子的需要并进行有效沟通,就能促使孩子在家长的认可下按自己的需要去做事,这实际上在发展孩子自主性的同时培养了孩子的意志力。惩罚、威胁或者批评将不断地削弱孩子的意志,最终会破坏孩子乐于合作的天性。积极教养方式不要求孩子简单服从、顺从,而是利用孩子的抵制来加强合作的意愿。

4.1.3 培养孩子的优秀品质和面对挫折时的积极心态

积极心理学注重人性的优点而不是弱点,激发出人性中那些美好的品质,如宽容、责任、利他等,人就会感受到快乐。家长要让孩子从小学会关心帮助他人,学会与人和睦相处,懂得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孩子在帮助别人、履行职责的同时也会感到自身价值得到实现的快乐,让他们在良好品格的形成中体会到快乐。挫折对一个人的成长是必不可少的。父母要教会孩子正确地认识挫折事件,教孩子做好应对挫折的心理准备。另外,还要注重对孩子自信心的培养,教育孩子正确认识自己,并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挫折。

4.1.4 营造家庭的乐观氛围

家庭亲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情感关系将会影响到儿童对以后社会关系的期望和反应。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父母自身的乐观态度随时都可以影响到孩子。首先父母之间要保持亲密和谐的关系,家庭成员要相互关爱,让孩子从小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幸福。另外,要创设快乐的生活氛围,比如家庭成员相互交流时多一些幽默诙谐,用轻松商量的口吻批评孩子的小错误,带领孩子玩简单的家庭游戏,让他们乐在其中。父母对待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会在无形中给孩子的性格注入快乐的因素。

面对后进生,学校教育工作者不能束手无策,不知所措,而应积极探讨教育和预防的措施。

4.2.1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水平。学生在校学习的重要方式是老师的授课教学。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教师应该开动脑筋,找到能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方法,从而启迪差生的心智。差生抱有学习期待,那么老师在课堂上启发提问、旁征博引,就可以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从而激发差生的学习欲望,使其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摆脱厌学情绪并快乐地学习。

4.2.2 学校教育要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文明、健康、和谐、安定的家庭氛围里出来的孩子在校的学业一般是优良的;而缺乏良好家庭教育的孩子,多半在学习中有挫折感,甚至有厌学情绪。因此,对争吵型的家庭,家长应尽量把家庭的矛盾大事化小,尽可能营造安定的学习环境让孩子安心学习。对单亲型家庭而言,家长更应多与学校的教师沟通,有针对性地给予孩子关照、管教,尽可能让孩子减少心灵的创伤,融入集体快乐学习。对粗暴型的家庭或是见利忘学的家庭,家长应自我反省,避免给孩子的教育留下不可逆转的遗憾。总之,家长应积极与学校教育者配合,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适宜的家庭学习环境,积极促进孩子的学业进步和个人成长。

4.2.3 师生关系要和谐。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会给学习活动产生巨大影响。教师对差生的理解必须从主观、表面、片面的层次提高到客观、本质、全人格的高度上,这种理解是“教育学理解”――“一种敏感的聆听和观察”。它超越了一般的调查、观察和测验之类的技术范畴,它必须求得教师同差生心灵上的沟通。学生是具有“自我”的个体,从事指导的教师给他们指出其学习活动的缺陷和失败时,毋宁帮助他们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使之抱有信心,增强自尊感,使他们的“自我”能积极地对待学习课题。

4.2.4 集各方之群力,促进差生自主发展。转化差生对教育工作者来说,任重而道远。只有家庭、社会、学校各方面共同努力,才能转变差生。通过家长的引导,教师谈心等方式的心理疏导,差生就一定能调整厌学情绪,向着愉快学习、成功学习的方向发展,从而获得生动活泼的自我发展空间,纵然有可能达不到优异的学习成绩,但也可在各自的求学领域内获取成功。我们坚信,只要差生扎下执着追求的求学之根,必然会造就一片勃勃生机的绿荫,结出一颗颗丰硕的“学业”果实。

参考文献:

[1][美]约翰・格雷.孩子来自天堂――积极养育的五个原则和技巧[M].张雪兰译.北京:京华出版社,2006.

[2]孟万金.积极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3]周宗奎.亲子关系作用机制的心理学分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

[4]陈建强.重视“独生子女养育独生子女”现象[J].当代青年研究,2004,(3).

篇8

五年级新学期英语教师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新标准英语是依据素质教育为根本的指导思想编写的。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全面发展。本教材是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的教材,在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的同时,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根本目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开发学生的潜力,引导学生形成开发的合理的跨文化认知与理解观念。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是本教材的基本依据。

二、教学目标

学习语言的根本目的是运用语言,小学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五年级的孩子接触英语的正式学习有两年了,这个阶段教学的目的主要是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尽可能多的创造充足的语言“习得”机会,多采用TPR方法,通过听听做做、唱唱玩玩,让学生尽可能地“习得”英语,具体就是:能按四会、三会的要求掌握所学单词;能按四会要求掌握所学句型;能使用日常交际用语,活用四会句型,进行简单的交流,做到大胆开口,发音正确;能在图片、手势、情境等非语言提示的帮助下,听懂清晰的话语和录音。进一步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能做到书写整洁、规范。养成响亮清晰读英语、说英语的习惯,认真模仿语音、语调,以培养语感。能在完成某个任务的过程中学会相关的词句,并且培养动手能力。能演唱已学过的英语歌曲,诵读已学过的歌谣。使学生从不自觉、无意识地“习得”英语逐步过渡到自觉、有意识地“学得”英语,为学生创造一个在听懂与会说之间、在看懂与会读之间的语言自我发展过程。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交际语言,能听懂、认识,并能用所学基本句型进行简单的英语日常会话,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教材分析

概括来说,新标准英语教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注重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突出语言的实践性和交际性,同时也突出语言的真实性和实用性。

2.注重学生自学能力和学习策略的培养,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或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3.注重中外文化的双向交流,使学生通过学习,培养未来跨文化交际所需要的能力。

4.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不同方式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5.注重融合学科内容,加强学科之间的整合和渗透,让学生通过英语学习来获得其他学科的知识。

6.注重教材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

7.注重教学资料的配套,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拓展自我发展的空间。

8.注重中小学各阶段的衔接,以保证各学段的顺利过渡,全面提

高中小学英语教学的整体质量。

9.注重内容之间的综合性和融合性,使学生的语言知识和相应的语言技能得到进一步的巩固与提高。

四、学生情况分析

大多数学生学习兴趣持续高涨,课堂上,他们举手积极,气氛活跃,绝大多数学生能按时完成课后作业。但少数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纪律松懈,作业拖拉,学习效果差,又因缺乏家长的积极配合,学习英语的能力已经出现两极分化现象。总的来讲,五年级下期大部分学生对英语有着较浓厚的学习兴趣,但也有少数学生由于遇到困难,学习兴趣减弱。 这就要求我们应关注每个学生,注重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有持续的兴趣和爱好,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两极分化现象的加剧。教师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始终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多鼓励学生,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能够较扎实地掌握所学知识。

五、教学重难点

从教材基本内容来看涉及教学内容较多,单词较多,学生要完全真正掌握本期学习内容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情况分析,本期的教学重难点是提高课堂效率,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英语、读英语、说英语的习惯;掌握重点词汇及句型,要能够正确运用句型进行日常的简单对话交流,做到学以致用;听懂并且理解课文和听力材料,准确完成每个单元的练习并能够做到发音清楚,语调正确,书写工整。同时,教学中还有一个重难点就是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使学生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全面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具体就是:能按四会、三会的要求掌握所学单词;能按四会要求掌握所学句型;能使用日常交际用语,活用四会句型,进行简单的交流,做到大胆开口,发音正确;能在图片、手势、情境等非语言提示的帮助下,听懂清晰的话语和录音。进一步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能做到书写整洁、规范。

六、教学方法措施

1.认真备课,钻研教材,抓紧课堂教学,做到当堂内容当堂掌握。

2.融会话教学与情景表演之中。以活动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用,从而保证学生英语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运用各种不同的肢体语言来辅助教学。

3.通过听、说、读、写、唱、游、演、画、做等形式,进行大量的语言操练和练习;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游戏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英语,在生活中学习英语。

4.将直观教具和电教手段,多媒体课件相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打下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巧用实物、头饰、卡片、chant 等来帮助进行单词教学。

5.创建英语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创造锻炼的机会,充分表现自我;在课堂上尽力运用小组竞赛法,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6.组建英语小组,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共同学好英语。

7.继续加强基础部分的教学,同时采用小老师带徒弟的办法,

帮助学习相对滞后的同学,确保全体学生共同进步。

8.设计全面、高效的课外作业,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做到整洁、规范、正确地书写。

9.加强家校联系,切实落实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家庭作业。

10.继续加强口语练习和日常用语教学,以不断扩充学生的英语信息量。

篇9

“心理契约”一词最早出现在阿奇利斯(Chris Argyris)1960年所著的《理解组织行为》(Understanding Organization Behavior)一书,用以描述雇主和雇员之间所存在的未能用文本规约的隐性心理期待。借用到数学教育领域,则是指“数学教育关系中存在的一系列彼此期待的主观信念,是教育关系双方期望的集合形态,反映了教育关系的本体面貌。”

具体到数学教学实践层面,心理契约教育的意旨是基于学习者内在需要,通过心理因素的外部作用,将其转化为内在的行为动能,终归于情意信念系统,得到学习情感的积极认同,实现意志系统中自我监控和调节的缓存功能,达成学习期待效能机制的秩序化。

笔者认为,心理契约教育论的实体功能就在于顺应原初生命观、在地学习观、审美数学观。现结合近期省级教研活动的课堂展示模块(以“认识简单几何体”“平面直角坐标系”“字母表示数”为研究载体)以及五年的实践与探索经历,以期呈现心理契约教育论的概貌和本体价值。

一、活动方式“官能化”,让感觉支持认知,顺应原初生命观

心理契约教育论的出发点是顺应原初生命认知观。“不是自然界和人类去适应原则,而是原则只有在适合于自然界和历史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这是恩格斯的辩证唯物论,在一定层面反应了心理契约教育范畴的认识形态。这里的“原则”不仅是对客观对象(自然界)抽象的结果,更是对抽象过程的辩证理解。若把这种包含心理契约的研究观念放到数学教育领域,则反应认知系统论的人性化倾向,强调教育要素的选择要受原初生命特征的制约。只有关注官能(五官并用)作用的教育策略,才能使得生命认知顺应自然人的秉性特征,发挥官能集合体的能动作用,让感觉成为认知的“快车道”。正如“山川草木,造化自然”的绘画境界,认知力量的最大化正是原初生命观努力的结果。

“教无定法,学无定式”是一种带有明显心理特征和浓厚个体感情倾向的心理契约教育论断,恰恰是不确定的那些因素成就辩证视域下的相对成功。正如蒙台梭利所指出的,“必须为儿童设置一个适当的世界和一个适当的氛围,这是一个绝对迫切的需要。”这里的“适当”“迫切”都是一种心理认知活动的前概念,在“度”的把握上具有不确定性。前者指认知方式的选择要适当,后者指学习行为要符合生命原初特征,最能扣住“度”的学习行为就是选择“做”,“能做则做”是对心理契约教育本质的具体刻画与描述。

课例“认识简单几何体”中的“摸几何体”组织行为,就反应了官能化心理契约教育的主旨。该模块组织形态是:在“制作几何体”环节,要求利用常见几何体的展开图,围成一个几何体,并说出这些几何体的名称;在“认识几何体”环节,要求将上面所制作的几何体放入一个不透明的布袋中,通过触摸辨认出几何体,并说明理由。这种从感觉思维出发的“玩数学”的活动,属于认知的生命化活动范畴。“制作”是生命观意识支配下的五官并用的结果,“触摸”是感觉综合分析的表象结果,“摸几何体”的过程就是对几何体特征的体验辨认过程,而要求个体对几何体相关概念实现表征化则是心理契约教育的表现,反应原初生命教化观。当前心理学和教育学界研究表明,知识的获取10%来自于读,20%来自于听,30%来自于看,70%来自于说,90%来自于做。这一常识启示我们,要给学生五官并用的探索平台,重视基于感觉之上的“做”“说”,唤醒认知思维的自觉性和情感觉悟,实现感觉教育的官能化,落实“感觉制约认知”的原初生命教育观。

事实上,数学教育的任务是开展那些具有数学思维特点的智力活动。制作和触摸本身就是官能作用的具体化,体现对生命及认知自然属性的尊重和理解,落实生命化课程建设的导向。

二、研究形式“本土化”,让知觉支撑经验,顺应在地学习观

心理契约教育具有在地性,能落实基于“个”经验之上的公共“类”知觉,反映课程教育的变异性(变换视角看问题的能力)。同志指出,“我们讨论问题,应当从实际出发,不是从定义出发。”这里的关键词是“实际”和“定义”,“实际”包含两层哲学含义:一是研究物质运动参照系形态的本土化,学习场依存倾向的在地性,反映“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的辩证视角;二是一切学习行为的运行都必须符合学习者的认知心理水平,在学习者最近发展区内设置问题,使得经验在知觉的作用下,由个体化走向客观化。而“定义”作为一种抽象的概括物,属于认识形态范畴,其依存条件是客观物质的存在性,这就从侧面强调研究问题要从研究对象的客观实际出发,落实本土化学习观。

反思是心理契约教育的基本图式。杜威指出,“反思性思维恰是一种最好的思维方式,它是学生从学习到习得的最好见证。”这里的关键词“反思性思维”就是心理契约教育的高位期待,反映由“迁”到“移”,由“能”到“力”的情意作用;而由学习到习得则是心理期待的一种张力外显,反映教育理应回归“个”经验的本土化和学习群体的本体化,本土化研究行为的达成必须关注两个层面:一是基于“罗森塔尔效应”构建问题组织体系,发挥内在情感共鸣的烘托作用,将心理情感融入认知意识,实现经验泛化组织形态的突变;二是自我心理契约体系的惯习养成,让知觉经验适合学习者的心理最近发展区,在本土化意识支配下,形成稳定的能力形态的期望值,自觉将问题本土化的形式力转化为意志支配学习行为的内在动力,进而提升学习信念系统的情感力和期望力。

课例“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教学现场是这样呈现“有序实数对”概念的:小丽说,新浦中学在通灌北路西边50米,解放路北边300米。根据小丽的提示,你能图示并找出新浦中学的位置吗?在学生经历本土化认识形态的画图、思辨、阐释、标示并表示后,给出“有序实数对”表示平面内点坐标的范式;接着呈现知觉经验形态的组织行为,让学生在反思经验中自动产生自我心理期待。设置的反思性问题是:(1)小丽是怎样描述新浦中学位置的?(2)小丽可以省去“北边”和“西边”这几个字吗?(3)如果小丽说在“解放路北边、通灌北路西边”,你能准确找到新浦中学吗?(4)若小丽只说在“通灌北路西边50米”,或只说在“解放路北边300米”,情况又怎样呢?经历上述活动,你认为怎样表示平面内的点?由教材中“找音乐喷泉”变异为找新浦中学,这是一种本土化学习组织意识,体现问题教育形态的亲和力和人文关怀,体现了教育要素受体和予体的心理契约以及自我心理契约的教育意识。而变异问题组的设置,使得原本抽象的“坐标”具体化,随之认知信念系统产生成就感,引动了情意系统的“罗森塔尔效应”。“个”知觉经验在研讨的平台上自动公共化、图式化并结构化,使得自我认同感明显增强,形成认同力和希望力。

“天风浪浪,海山苍苍。真力弥漫,万象在旁。”这是司空图壮硕的艺术精神。心理契约教育的表现力,能突显个体的本土化学习意识,在知觉经验的支配下将内在的思维世界与经验联系起来,释放经验主导下的差异学习力。

三、变异组织“形式化”,让直觉指导思维,顺应审美数学观

心理契约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正如马克思所说,“世界是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的。文艺从它的左邻宗教获得深厚热情的灌溉,从它的右邻哲学获得深隽的人生智慧和宇宙观念,文学艺术的生命力就在于实现美。”把这种联系美的能力借用到数学教育中,则反映心理契约教育的关联美和联想美,自我心理契约教育从左邻哲学获得预约美的能力,从右邻数学获得展现美的契机。数学作为意识形态的教育科学,是客观世界的组成部分,从属于认识论范畴。以梯级思维为逻辑线索,在变异功能作用下呈现形式化的形式美(变化或变式),而形式美是一种直觉层面的思维审美,是造美教学观施加作用的结果。无论变异、变式还是变化,都为思维形式美的组织化创造了心理准备状态,让直觉因形式化思维美而流转万千,思维因视觉美的形式化而气韵生动。

“间接性关联”是心理契约教育的审美单位,基于“关系性理解”的形式化关联是自我心理契约教育预约美的方向,能让抽象思维走向审美直觉、让思维美的内隐逻辑趋于外显关联,形式化思维因经历“间接-直接-间接”的审美过程而澄明空灵,提升心理契约教育的审美度。皮亚杰指出,“数学抽象活动具有间接性,是以已经得到建构的数学对象为原形的间接抽象。”把皮亚杰的建构观融合到基于心理契约审美教育的数学课堂,则反映在三个“形式化”思维审美层面:一是心理契约教育行为的发生离不开审美“变异理论”的智力支持;二是间接关联下的元认知行为是心理契约教育的高级审美期待;三是由“工具性理解”到“关系性理解”是衡量心理契约教育审美水平的隐形标尺。

课例“字母表示数”,是这样渗透审美规律背后的符号化思想的。E形图是由边长为1的正方形按照某种规律排列组成的:(1)分析数据,画出图形并完成表格;(2)观察表格,推测第n个图形中,正方形的个数为 ;图形的周长为 (用含有n的代数式表示);(3)当n=2014时,计算图形的周长;(4)请你设计类同的H形图问题串;(5)你还能设计具有相似规律的什么图形组?

由E形图的符号化过程到H形图方案设计以及关联审美思维作用下的可能性的T形图、Y形图、X形图的研究,体现心理契约教育的形式化思维审美,反映变异理论指导的中国传统教育变式的审美力量。问题(2)一般化符号思想的归结过程就是形式化思维间接表达审美的过程,无论是规律形图的研究、还是方案的设计以及建模思想的初步形成,都离不开元认知思维的间接审美作用,反映心理契约教育的间接审美力、意志审美力和联想审美力以及范式数学审美教育观。“除了空气和阳光是大自然的赐予,其余一切都要通过劳动才能获得。”这句日本教育孩子的名言融通着心理契约教育的审美预约力和能动力。

“让孩子的思维像野花一样生长”“一朵玫瑰并不需要布道”这些包含心理期待教育要素的文字都在一定哲学审美层面反映心理契约教育的本体力量,体现教育审美数学观。

概言之,一切事物通过中介而联系。只有能够在看上去不相干的事物之间发现共同点或相似性,进而帮助学习者通过相似联系和相似运动,达到以类行杂、不类而类、理殊趣同、一以贯之,才是心理契约教育的本体价值。契(期)约本身融贯了一种“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的审美境界,突出了形而上哲学层面“道心惟微,神理设教”的审美理想。

篇10

1、要培养学生[此文转于初中化学资源网]的交际兴趣。积极的兴趣是口语交际的基础。教师要创设交际的环境,让学生真实、自然地去交际。要让学生想“交际”;要让学生能“交际”。让学生就像在日常生活中,在和同学、父母、老师在进行交流时一样,无拘无束,畅所欲言,很自然的表达。老师用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语言来激发他们的交际兴趣。学生就乐于参与交际,交际的积极性也很高。

2、是要选择好交际的话题。因为好的交际话题是口语交际得以持续的必要条件,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学习实际出发,精心选择他们感兴趣的话题;

3、是营造学生交际的氛围。提高表达能力。老师努力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和谐、自由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把学生带入接近生活的场景,让学生成为情景中的一员,并通过教师的语言、神态等帮助他们迅速进入角色进行交流。这样就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