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评估报告范文

时间:2023-04-03 15:51: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设项目评估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建设项目评估报告

篇1

一、内容提要。

二、项目及项目法人概况。

(一)项目概况。

(二)业主基本情况。

(三)项目规划背景。

三、评估依据。

四、评估意见。

(一)项目建设必要性评估。

(二)文件编制依据和深度的评估。

(三)项目建设目标、规模和功能的评估。

(四)项目建设条件评估。

(五)项目技术评估。

(六)组织管理、实施进度及招标方案的评估。

(七)投资估算的评估。

(八)项目资金来源与筹措方案评估。

(九)建设项目的效益评估。

五、问题和建议。

(一)存在或遗留的重大问题。

(二)潜在的风险。

(三)建议。

六、项目总体评价。

七、评估专家名单。

八、附件。

一、内容提要

1、项目评估原则、评估工作实施概况等。

2、评估报告得出的结论及主要问题和建议。

二、项目及项目法人概况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建设单位、建设地点。

(2)建设必要性、建设目标、功能及建设规模。

(3)建设内容、规划方案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4)投资及资金筹措情况。

(二)业主基本情况

(三)项目规划背景

三、评估依据

1.咨询评估委托书

2.教育部委托投资咨询评估管理办法

3.有资质单位编制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含项目招标方案)

4.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意见

5.城市规划部门提供的建设项目规划意见

6. 当地环保部门提供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意见

7. 建设单位建设资金来源证明及近三年财务报表和财务指标

8. 规划部门批准或学校编制的校园建设总体规划

9. 地方行政和行业管理部门颁发的现行各种行政收费文件

四、评估意见

(一)项目建设必要性评估

分析拟建项目是否符合国家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是否符合国家建设方针。从本学校实际情况出发,分析是否符合学校事业发展目标和校园建设总体规划要求,分析建设规模的确定原则和依据是否正确有据,对项目的必要性提出具体意见。

(二)文件编制依据和深度的评估

(1)编制依据的评估

检查项目是否具有立项批复文件,编制内容与投资规模是否在批准范围之内;民用建筑工程是否有当地规划部门批复的规划要点,是否符合规划要求,是否有重大变更,其变更是否合理,是否经主管部门批准。

(2)对报告文件完整性及编制深度评估

可研报告应包括报告文件、建设地点位置图、总平面图、建筑设计方案图、投资分析情况等内容。各项内容的编制深度应达到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评估报告应明确指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是否有漏项、是否有不符合要求的内容,并提出建议。

(三)项目建设目标、规模和功能的评估

项目建设目标是否符合我国国情,是否满足该校总体规划目标的要求,是否有重复建设项目。建设规模确定的原则和依据是否准确有据,项目建设规模是否经济合理,功能是否合理并满足使用要求,是否充分利用学校现有建设用地,在满足当前规划的前提下为学校今后一定时期内留有发展余地。

(四)项目建设条件评估

(1)项目选址评估

项目选址是否符合规划原则与要求。项目建设地点的选择依据和理由是否充分,选址方案是否符合国家和所在地区国土规划、城市规划、土地管理、文物保护、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

项目建设用地的属性是否符合决策部门的要求,总用地规模是否明确,各种功能用地的规模及地点是否明确,各类建设用地是否落实。

(2)项目建设条件评估

项目建设所需要的供电、供水、供热、供气与交通运输、通讯等设施条件是否落实且可靠稳定,能否满足项目建设和建成后正常运行的需要。当不能满足需求时,建设方案中是否有相应措施。

(3)根据提供该场地的地质勘察资料,对场地地层地况进行评估。对于无法提供拟建场地地质勘探报告的项目,可参考附近建筑物地质资料进行评估,待正式勘探报告出来以后由初步设计再进行复核和调整。

(五)项目技术评估

(1)规划总平面设计评估

规划总平面设计构思意图及布局是否科学、合理,与周边环境是否协调,竖向设计、交通组织、绿化景观、文物保护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方案是否合理、可行,是否留有扩建、改造与进一步发展的余地。其技术指标是否符合当地城建部门规定。

(2)建筑方案评估

建筑方案首先应满足该建筑的功能需要,其建筑形式、控制高度、层数、立面、出入口等应满足国家、行业、地方有关建筑法律法规的要求并考虑建筑风格以及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方案中描述的建筑标准、采用的材料、采取的措施,如通风、采光、日照、出入交通、节能等是否符合规范标准的规定。

(3)结构方案评估

评估结构设计依据是否正确,结构安全等级、设计使用年限、建筑抗震设防、所选用的主要结构形式等是否符合国家及当地有关规范及规定的要求,是否安全可靠。结构设计中是否考虑到了建设地点特殊的地基条件。

(4)电气方案评估

设计方案依据是否正确,内容是否齐全,用电负荷、各系统参数能否满足功能需要,建设标准是否恰当,系统方案是否可行,是否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是否符合相应规范与标准。

(5)给排水方案评估

设计方案依据是否正确,内容是否齐全,给排水量、系统参数能否满足功能需要,建设标准是否恰当,各系统设计方案是否可行,是否安全、经济、合理,是否符合相应规范与标准。

(6)采暖通风与空调、燃气方案评估

采暖通风与空调、动力、燃气等方案设计依据是否正确,内容是否齐全,负荷、参数能否满足功能需要,各设备系统设计方案是否可行、是否安全、经济、合理,建设标准是否恰当,是否符合相应规范与标准。

(7)环境保护评估

评估是否按有关要求编制了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或在可行性报告中是否有专篇对该项目的环境影响作出评估),其报告内容是否全面,保护措施是否得当、可行等。环评报告中提出的问题,是否有解决的措施,措施是否可行。排放废气、废水、废渣的治理措施是否有效。

(8)安全卫生、安全生产评估

对于可能产生不安全因素和对卫生防疫有要求的项目,如实习工厂、生物化学实验室等类型项目,应重点评估项目技术方案的安全防范措施的可靠性。

(9)节能节水评估

评估建筑物的建筑、结构、采用材料和建筑设备的选型是否满足国家相关标准要求,是否有节能节水措施,能源来源的选择、供能方式的选择、能耗指标的控制、节水方案等是否合理,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六)组织管理、实施进度及招标方案的评估

(1)项目组织管理

项目组织管理主要包括项目建设期组织管理和项目建成后的运行组织管理。评估项目建设期组织管理机构与职能分工是否明确;对于不具有建设项目实施管理能力的建设单位是否落实了管理机构和管理方案;项目实施各阶段的管理方案或措施是否具体;项目建成后的运行管理机构设置是否落实及合理;项目建成投入运行后管理或经营方式是否可行;对于运行经费的解决方案是否作了分析和说明。

(2)项目实施进度

根据项目的建设周期,评估其是否最有效的安排了项目实施计划和工程进度,是否编制了相应的框图,说明各阶段的工作内容和进度安排。

(3)项目招标方案

对土建工程、设备、设计、监理等投资额达到国家规定额度的,应进行招标,评估其招标方案是否合理,招标方案应符合国家发改委有关文件的规定。

(七)投资估算的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估算依据、编制方法、范围、内容及深度、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等是否正确、合理,是否真实反映了可研报告中建设内容的要求。

(1)投资估算的内容

投资估算包括总投资估算和分项投资估算。在项目评估中,应对项目总投资构成的完整性、合理性和计算的准确性进行评估。总投资估算表包括建安工程费、设备和工器具购置费、工程建设其他费用、预备费和贷款利息等内容。

(2)投资估算评估要求

① 投资估算依据是否准确。因各地政府出台文件不同,对于地方性收费标准,数额差别较大,应审查取费依据是否齐全、合理。

② 投资估算的编制深度是否符合要求,各项内容的组成是否详细,仪器设备是否有估算清单,工程建设其他费用是否有详细内容等。

③ 对投资水平、投资结构是否合理进行分析评估。评估拟建项目投资水平是否恰当。投资结构主要是评估各个分项如建安工程费、设备购置费投资是否合理,其他费用各占项目总投资的比例是否合理,是否满足投资部门对投资方向、投资结构的要求。对不合理的投资部分进行调整,并编制投资估算评估调整表。评估调整表应含申报投资额、调整后投资额和调整增减额等内容。

(八)项目资金来源与筹措方案评估

对项目的资金来源、筹措方式、筹资额度、筹资风险及资金使用计划等方面的合理性和可靠性进行分析论证和评估,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修改意见。

(1)资金筹措

评估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提出的各类资金来源是否正当、合理、可靠,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规,各项资金来源是否落实,使用条件是否合理等内容。审核相关的证明文件和材料是否齐全,评估地方承诺的配套资金和建设单位自筹资金到位的可能性。

资金筹措方案的分析评估:含筹资数量及投放时间、筹资风险以及筹资成本等的分析评估。

(2)资金使用计划方案

资金使用的计划是否与项目实施进度计划相衔接,安排是否科学合理。用款计划安排能否与资金来源相适应,能否保证项目顺利实施。有无调整和修改的建议。

(3)对还贷能力的评估

对贷款建设的项目,评估是否有银行贷款证明或意向,并评估建设单位财务状况,以确定其还贷能力。

(九)建设项目的效益评估

主要是从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效益状况进行评估。

(1)经济效益(主要用于生产性项目和有经济收益的项目)

主要评价项目自身可能取得的经济效益状况,评估其计算是否准确全面,是否合理、客观地反映了项目的经济效益。非经营性项目建成后能否持续、稳定运行,其运行费用如何解决等。如建设项目是以经营性为主,则必须进行财务分析。

(2)社会效益

由于所评估项目大多数为非经营性项目,因此应对建设单位投资所取得的社会效益进行评估。根据项目的性质和特点,分析项目对教育发展、社会发展及各建设单位带来的效益,包括对促进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高国家、部门或地方的教育科学技术水平,改善学校办学条件等。

五、问题和建议

(一)存在或遗留的重大问题

(二)潜在的风险

(三)建议

(1)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2)下一步工作的建议

六、项目总体评价

项目总体评价是在汇总各分项评估的基础上,对拟建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全面分析和综合评估的基础上提出肯定或否定的意见,对于报告中各部分内容和方案存在的重大问题提出修改意见,对申报投资估算作出投资估算调整表,确定具体调整额。对不能确定的重大问题提出建议,供主管或决策部门决策时参考。将其数据资料进行检验审核和整理,对比分析、归纳判断,提出最终结论意见和建议,并作出项目评估报告。

七、评估专家名单

评估报告应附评估专家名单,含专业、专家姓名、执业资格及职称等内容。

八、附件

1、项目投资估算评估调整表

篇2

项目评估报告有长有短,有繁有简,在结构上一般都包括“编制说明”、“目录”、“正文”和“附件”四个部分,具体情况视目标项目的重要程度及难易程度而定。但项目评估报告的制作必须遵循两个基本原则,把握两个重点内容。

基本原则之一是客观性,项目评估是在项目主办单位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再研究,其结论的得出完全建立在对大量的材料进行科学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之上。在评估实施过程中,既要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依据及全部数据进行查证核实,又要根据项目评估的内容和分析要求,深入企业和现场进行调查,以搜集新的数据和材料,以专家的学识确保所有项目资料客观详实。同时项目评估涉及项目投资的工艺设备、技术物资支持、财务分析以及未来市场预测等多个领域,评估人员必须以宏观地理解和掌握相关学科知识为前提,客观公正地评价和处理评估中的每一个细节,并在评估报告中客观公正地表述出来。

基本原则之二是科学性。首先要有一个科学的态度。项目评估是项目建设前的一项决定性工作,它的任何失误都可能给企业、给国家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评估人员必须持有对国家、对企业高度负责的、严肃的、认真的、务实的精神,以战略家的眼光,将项目置于整个国际国内大市场进行纵向分析和横向比较,坚决避免盲目建设、重复建设等现象的发生,使项目建成后确实能够创造良好的效益,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要使用科学的方法,在评估工作中,注意全面调查与重点核查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经验总结与科学预测相结合,以保证相关项目数据的客观性、使用方法的科学性和评估结论的正确性。

重点内容之一是必要性。必要性评价又称背景分析,即分析项目在科学研究和经济建设中的意义和地位,从而明确目标项目是否有建设的必要。该指标突出考察的是项目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所能做出的贡献大小。在这方面它要重点评估两个子指标:

1.项目的投资方向。一个好的项目必须做到四个“符合”和三个“有利于”:即符合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国民经济的战略部署;符合项目所属行业的发展要求和方向;符合项目实施地区的经济发展特点和总体规划;立项的所有手续要符合国家有关项目管理的规定。项目的建设要有利于项目实施地区、所在行业乃至国家宏观经济结构的调整;要有利于开发利用新的科学技术和新的产品;要有利于扩大对外贸易和出口创汇。

2.产品的市场需求。无论是新建项目,还是改建、扩建项目,其目的不外乎引进新的设备和技术,扩大生产规模和改进生产工艺,以增加产品产量和提高产品质量。但其最终落脚点都是赢得市场以追求企业效益最大化。因此,项目评估的一个重点内容,就是科学地评价项目的市场前景。要通过对项目市场调查和市场预测有关数据的综合分析,客观地评价产品质量、性能、价格、市场分布状况及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发展走向,从而为项目建设的正确决策奠定基础。

重点内容之二就是可行性。即考察项目是否具有建设的可能。如果项目缺乏建设的技术、经济或其他物质基础,那么一切都是空话。1983年国家颁布的《关于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试行管理办法》规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内容应包括八个方面:①市场需求调查分析;②拟建或改扩建规模;③技术工艺设备和生产条件研究;④厂址方案与建厂条件;⑤劳动力的来源、素质及职工业务技术培训;⑥工程建设实施计划及生产计划;⑦技术经济指标及财务效益分析;⑧投资效益和社会影响研究。对照上述内容,项目可行性评估的重点主要有两个子指标:

一是技术的可行性。重点考察引进的技术是否先进适用,能不能与现有的技术设备水平相适应。一般来说,新引进的工艺设备和技术应该具有先进性,符合本行业的发展趋势,能够满足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的需要,符合本行业的发展趋势,同时必须与国内现有的技术、设备、生产资料的供应相匹配,以获得相应的物质和技术支持。

篇3

一、评估的目的、思路与目标

(一)评估目的

通过对各市州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情况的调查和评估,准确把握人口发展领域和计划生育领域若干重点指标的进展情况,及时发现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完善政策措施,改善规划实施的外部环境提供依据,确保规划主要目标的顺利完成,促进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稳步、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二)基本思路

采取突出重点、点面结合的方法,对人口发展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的一些重点指标进行抽样调查和综合评估,把握全省人口发展总体运行情况,进一步发挥省级人口规划及其相关政策在全省人口发展宏观调控中的导向作用,推动人口发展和计划生育事业切实转入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轨道。

(三)拟达到的目标

1.对规划目标、任务进展情况作出客观评估。

2.对“十一五”时期重大工程项目进展情况及对规划目标的推进效用作出评估。

3.形成甘肃省“十一五”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评估报告及重点专题评估报告。

二、评估的原则和方法

1.省级评估和市州自评相结合。省级规划总体评估报告既采用独立调查资料和专项规划评估资料,同时也吸收各市州自评的基本材料。注重对规划实施结果的评估,推动战略规划的贯彻实施。

2.总体评估与专题评估相结合。省级组织规划总体评估,选择若干重点专题,由省人口委相关处室负责重点专题评估和重大工程项目评估。

3.定量评估和定性评估相结合。定量指标主要是事业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和工作指标。定性指标主要考察各级党政领导和人口计生系统干部人口规划战略思想的了解情况、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和决策情况等。

4.专项采集与统计资料直取相结合。对规划涉及的核心指标,通过专项数据采集进行评估,其他指标以现有的统计局公布数据、统计报表、信息系统数据为主进行评估。

5.系统内部评估与相关部门评估相结合。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指标,以系统内部为主进行评估。人口与经济、人口与社会、人口素质等项指标,以省发改委、省卫生厅、省教育厅专项规划中期评估为主,直接获取有关数据,间接进行评估。

三、评估的主要内容

(一)省级评估的主要指标

1.总和生育率、出生政策符合率;

2.避孕节育优质服务、生殖道感染干预、出生缺陷干预三大工程覆盖率;

3.出生人口性别比;

4.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指标;

5.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建设指标;

6.人均计划生育事业经费;

7.群众对人口和计划生育的综合满意率;

8.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指标;

9.人口和计划生育违法违规案件发生数。

10.基层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程度。

(二)评估的侧重方面

评估主要侧重以下几个方面:

1.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将人口发展和计划生育工作纳入宏观决策、加强领导、综合治理的情况;近年来外部环境的变化对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2.“两个规划”有关指标的进展情况。

3.“两个规划”中人口计生部门承担的人口数量、素质、结构与分布有关任务的进展情况。

4.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对规划的有关目标、任务提出完善的政策建议。

(三)重点专题评估

1.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评估(由办公室牵头);

2.全省及各市州的生育水平专题评估(由发展规划处牵头);

3.全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专题评估(由流动人口处牵头);

4.全省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综合治理专题评估(由政策法规处牵头);

5.全省县、中心乡镇计划生育服务站所“十一五”已安排国债项目建设和技术服务人员能力建设及出生缺陷干预专题评估(国债项目由财务处牵头,其它由科学技术处牵头);

6.社会抚养费征收专题评估(由政策法规处牵头)。

7.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建设评估(由综合协调处牵头、少生快富和财务处配合);

8.人口宏观管理与决策信息系统建设项目评估(由发展规划处和西北信息中心牵头);

9.人口和计划生育教育培训、职业化建设评估(由国际合作处牵头)。

10.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评估(由宣传教育处牵头)。

四、评估步骤

本次调查评估活动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阶段(2008年5月-6月10日)

主要任务是:省人口委制定并下发全省“十一五”人口发展规划和事业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方案;明确有关各处室的职责,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对各市州的自查评估工作做出部署。

(二)初评自评估阶段(6月中旬-7月中旬)

主要任务是:省人口委有关处室按照分工组织专项调查评估并写出评估报告;各市州人口委根据省方案的统一要求,拟定具体的调查计划,设计本市州调查需要的各种调查提纲和问卷并组织对所辖的县市区进行调查评估,并写出报告报省人口委。

(三)综合调查评估阶段(7月下旬-8月底)

主要任务是:省人口委组织对市州进行调查评估;依据收集取得的各项数据、专项调查报告和市州自查结果省人口委进行汇总,运用综合评估方式对“十一五”规划实施进展情况作出评估,按要求起草省级“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上报省发改委和国家人口计生委。

篇4

【关键词】房地产开发、前期工程、造价控制、探索、对策

长期以来人们对建筑工程造价控制认识存在一定偏差,大多只重视建筑项目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而忽视建设前期造价控制。在建设成本控制中,施工后控制节约投资约20%,而决策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约占60-80%,由此可见,在工程造价控制方面,应适当加强决策实际阶段控制。

1. 房地产工程决策阶段造价控制

决策阶段是房地产项目开发建设过程中占据核心地位,它是选择及决策投资方案的过程。

1.1投资决策造价管理程序

做好房地产决策阶段造价控制就必须了解房地产投资决策造价管理的每个阶段,通常情况下投资前期建设项目投资决策程序可分为:投资机会研究阶段、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阶段、项目评估与决策审批阶段等四个阶段:

1.1.1投资机会研究阶段

投资机会研究又称为投资机会论证,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房地产项目投资方向提出建议。依照市场发展需求,国家产业政策及地区部门的行业要求等情况,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及实践调查分析,科学合理的选择房地产建设项目。

1.1.2项目建议书

项目建议书就是针对拟建项目做得整体规划,规划需要结合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行业地区发展计划,站在客观角度从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必要性方面作出分析。

1.1.3可行性研究阶段

可行性研究阶段是由: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及详细可行性研究阶段。主要对拟建设项目的市场需求、经济效益、社会影响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并最终做出是否可行的结论。

1.1.4项目评估与决策审批阶段

在项目可行性评估报告作出后,邀请具有评估资质的单位对项目可行性报告进行评估、论证,这种由第三方做出的评估论证相对科学,编制项目评估报告,交相关决策部门作为项目审批的重要理论依据。

1.2房地产项目工程决策造价控制措施

房地产工程决策造价控制要求在整体上把握项目工程的投资方向,分析投资主要影响因素,编制投资估算,对影响房地产项目决策因素进行风险管控。

1.2.1影响房地产项目决策可行性的因素

政府因素、环境因素等都是影响房地产项目的重要因素,直接关系到房地产项目的开发成本。因此,房地产项目工程决策前应该适当分析周围影响项目决策可行性因素。

1.2.2投资估算编制

投资估算是房地产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是项目建议书与可行性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投资估算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项目可行性研究评估结果,对房地产开发项目筹措资金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房地产开发商应正确、全面的评估工程造价,编制全面、可信的投资评估报告。

2.房地产工程设计造价控制

2.1房地产工程设计造价控制概念

建筑设计对整个建筑项目进行全面合理的规划,并为后续施工提供可靠、详实的技术依据。目前,我国部分开发商在楼盘建设中,过分注重施工成本控制,而忽视建筑设计造价控制,从而降低了工程项目利润率。

2.2建筑设计阶段控制工程造价的措施

2.2.1设计过程中运用价值工程概念

价值工程是指通过对产品功能分析,实现以最低成本完成必要功能的方式并最终提高产品价值的科学分析方法。同一建筑项目,同一单位施工,存在不同的设计方案,也存在不同造价,因此可以充分运用价值工程选择合适设计方案。但选择设计方案时造价并非越低越好,而是要结合工程的功能与造价两方面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与评定。

2.2.2合理运用限额设计

限额设计指的是以设计任务书与投资评估为依据控制初步设计,以批准的初步设计为成本控制图纸设计的依据,同时相关专业应给予确保投资额分配合理。截止目前,我国大部分建筑设计都是委托给专业的设计公司代为设计的,设计单位不承担工程的经济责任,因此在设计项目中存在漏项等问题,为解决这一难题,可以适时引入限额设计理念与方法,对设计标准、工程数量、概预算指标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控制。在初步设计阶段应依照可行性报告对投资金额进行估算,进行限额设计。投资估算应大于控制概算,这有助于培养设计人员增强工程造价成本控制的意识,实现在满足工程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对投资额及工程量进行限制的目的。

2.2.3设计方案的优化

先进设备、合理工艺都是设计方案控制得以实现的关键因素,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对设计方案给予充分考虑,并住着专家对设计方案的经济性、安全性进行全面评估。评选最佳设计方案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首先,确保建筑资源的合理配置,以设备成本为例,设备成本在工程项目建设总成本中约占40%的比重,如果设计中尽量选择标准化、系列化的通用设备,不仅有利于确保工程项目建设能够顺利开展,而且可以降低工程设备的租用费用,选择设备型号时,在满足建筑施工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选购国产设备,并避免重复选购设备。其次,管线布置及建材运输也是影响工程建设造价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应合理选择建材的运输方式,以降低工程造价为出发点,应选择无轨运输方式运输建材,一方面可以减少占地,另一方面起到节约投资的作用。

2.2.4应引入设计竞争机制

在工程设计阶段,应引入竞争机制。招投标制的实行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比如设计方案应含有开发商每平方米建筑的用钢量,如果实际施工用钢量超出设计方案所列,应扣除相应设计费用。这样可以增强设计人员的成本控制观念,促使设计师将设计与经济挂钩,杜绝技术与经济脱节现象的出现。有利于激发设计师寻找最优设计方案、实现建筑造价控制的潜能。

2.2.5加强对设计概算的监督

此外外部监督也是实现建筑造价控制的有利措施,相关部门应该对设计单位的技师体系认证、设计资料是否超标等进行审核。审核设计概算应结合日常工作经验,平时应对不同结构类型、不同等级装修、不同用途进行分类。对于不同类型的工程,应分别列出其所包含的单项和单位工程及主要参数;这样有利及时于收集相关工程项目的名称、地点、类型、施工单位、占地面积等资料并及时掌握相关建材、设备价格。

由于我们长期对成本控制的理解仅仅局限于对目标值的比较方面,当实际值偏离目标值后在采取相应措施,这种滞后的行为只能发现偏差,并不能减少偏差,因此应分析以往产生偏差的原因,并依此为基础采取事前控制措施,尽量避免实际值与目标值出现偏差,变被动控制为主动控制,实现建筑设计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目标。

3.招投标及合同阶段工程造价控制

3.1招投标及合同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性

招投标阶段也是建筑工程合同的签署阶段。建筑工程合同内容主要包括:工期、付款方式、工程质量及验收标准、奖惩条款、安全生产、双方责任与义务等。是项目法人单位与施工方签署的具有法律效益的文书,是双方施工、监理、验收的重要依据。其中关于承发包价格及索赔条款的规定直接影响工程造价。

3.2招投标及合同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措施

3.2.1推行工程量清单招标 工程量清单是国际上通用的计价模式之一,由招标方及机构根据施工图纸计算并汇总工程量,然后在通过招标询价的方式,经过公平竞争选择价低者。实行工程量清单招标方式可以有效避免招投标中弄虚作假、暗箱操作等违法行为,有利于净化建筑市场,控制工程造价。

3.2.2改进建筑工程评标方法

我国目前现行的工程评定方法有:最低标价法、综合评估法等评标方法。地方政府应该根据当时实际情况及法律法规规定制定适宜的综合评定办法,选取投标中价格最低的标的。

3.2.3重视投标文件评审工作

招标方应对重视评标工作,评标委员需要严格遵循招标文件规定评标,而且需要对标书中的错误及遗漏加以更正及补充,减少合同履行中责任划分不清现象的发生。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做好房地产项目管理,就得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房地产工程造价控制是一个动态的控制过程,房地产工程造价控制贯穿于整个建设过程,不仅需要施工过程中造价控制,而且需要加强房地产前期工程造价控制,采用切实可行的方法控制投资估算、初步设计、招投标及合同等阶段工程造价,将有效地控制房地产工程的投资,是房地产开发项目造价控制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方茂青,陶莎,赵衡宇.房地产项目开发前期策划的发展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9(11)

[1]王新涛.克服弊端科学实施建筑工程施工阶段招投标造价控制[J].中华民居.2011(05)

篇5

本文根据工作经验及相关研究成果,论述了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经营管理中的项目责任成本评估,介绍了项目责任成本评估的目的、依据、程序、方法及影响评估的相关因素,对切实合理确定项目经营目标,考核项目,落实项目经理责任制,有效提高项目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水利施工 成本 评估

1、前言

从广义上来讲,项目评估一般是指投资项目在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方法和参数,由有关责任机构对拟投资建设项目的规划方案所进行的技术经济论证和再评估,其目的是判断项目方案的可行性或比较不同投资方案的优劣。作为施工企业,项目经营管理的目标是效益最大化,其所指的项目评估主要是项目责任成本评估,是在中标一个新项目后,对照合同条件及价格,在满足质量安全环保要求的前提下,考虑企业的管理施工水平,考虑可能影响经营的相关因素,对项目的施工成本进行预测和估算,确定项目的责任成本,以确保项目经营活动“科学、规范、有序、受控”,从而达到实现目标利润的目的。要求方法客观可行,合理先进,优于行业水平,能充分调动项目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2、责任成本评估的依据

项目责任成本评估,涉及项目管理的多个阶段,包括项目的设计阶段、招标阶标、投标阶段、合同签订阶段、实施阶段,但设计阶段和招标阶段一般不由施工单位实施和控制,其所考虑的人工、材料、机械及税费按相关定额及规定来计取。作为施工单位,只能控制投标后各种成本费用的影响,而不同阶段的工作是由不同部门或人员来实施的,要做到责任成本合理,评估数据科学,其依据不仅要包括工程项目招投标文件,《投标效益分析报告》,合同协议书,《项目部成本测评报告》,以及项目施工组织设计、进度计划;企业定额、市场平均水平;自有设备、新购设备、租赁设备原值及折旧费用;项目人员组织机构及人员数量、岗位设置情况;政策法规及相关制度办法。只有综合考虑相关影响因素,项目成本才能接近实际,指导项目的经营活动。

3、项目评估的程序

3.1开发部门提交投标效益分析报告

对施工企业来说,中标是项目经营的平台,企业为了拿到一个工程项目,往往在响应招标文件的基础上考虑企业自身的施工水平进行综合降价甚至不平衡报价,每个项目的效益点和风险点因项目各异各不相同。效益分析报告应明确项目的概况、环境、投标中标商务情况、工程进度计划及主要施工方案、投标时主要基础价格、投标报价分析、项目实施的有利与不利情况、风险分析及总结。主要根据项目投标的技术方案及投标商务报价、取费标准及计算表格进行分析,得出该项目在投标阶段的效益情况。分析内容应完整、精炼,以效益分析为主,应能反映投标阶段考虑的一些潜在因素及风险。

3.2项目部提交成本测评报告

项目中标进场后,企业对现场实际情况有了深入的了解,市场实际基础价格、税费标准有可能发生变化,同时优化了主要施工方案,项目实施人应结合合同商务报价、取费标准及相应计算表格进行分析,进一步明确项目的概况、环境、项目进场后商务情况、工程进度计划及主要施工方案、当地主要实际基础价格、成本预测分析、项目实施的有利与不利情况、风险分析及总结。它的重点内容是项目进场后预计估的效益分析、进驻现场后可能遇到需考虑的客观因素及风险。成本测评报告以较接近实际的效益分析为主,能够明显看出进场后各种条件的变化对项目效益和风险的影响。

3.3 收集评估有关的资料和信息

项目评估主要是在参考相关材料的基础上对项目的责任成本进行评价,评估前应收集整理投标效益分析报告、项目成本测评报告、合同文件资料、已有的成本经验数据、相同行业和地区的预算定额和取费标准等相关文件、国家和项目所在地有关法律法规、制度、办法等,做到资料收集全面,内容完整。

3.4项目责任成本分析

责任成本应在立足项目实际管理模式的基础上,保证项目经理“跳一跳、够得着”,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结合项目的概况、环境、项目商务情况、工程进度计划及主要施工方案、当地主要实际基础价格、项目进场后实际遇到的客观因素及风险进行分析。

责任成本一般采用成本分析法,成本由工程直接成本、上级管理费、现场经费、税金组成。工程直接成本计算方法有逐项成本单价法、综合费用分析法和比率法;上级管理费指标根据公司的规模及管理水平进行计取,不含项目部职工的各类社会保险费用、公积金;项目部现场经费的确定由于项目的工期、人员配置、分包承包方式不同,应根据现场实际经费可能发生的具体项进行逐项测算预估包干使用;保险费、税金按合同规定的比率或金额计入项目责任成本,其中各类社会保险费用、公积金等根据企业职工的缴费标准和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平均职工人数进行测算。通过逐一的进行分析,项目的责任成本就可以计算出来。

3.5项目责任成本报告

责任成本报告应包括评估报告与责任成本表格两部分,能够客观实际的看出项目的效益和风险所在,明确评估的范围、方法、标准、效益情况、综合贡献率情况、考虑的有利与不利情况、风险分析,并统一评估的范围、方法、标准及考虑的相关因素,对项目做出客观的评价。

篇6

全过程跟踪审计已经成为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的主要审计工作模式。在具体实践中如何找准定位、抓住关键,做到既不“越位”,又不“缺位”,有效推进工程建设项目质量、进度、造价等目标的全面实现,是审计组织需要加以研究和明确的首要问题。只有审计定位准确了,重点关键抓住了,全过程跟踪审计的效率和作用才会实现最大化。

一、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概述

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是指审计组织从工程建设项目投资活动开始,至竣工验收交付使用之前,对工程建设项目全部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完整性及效益性进行审计。它是一种将监督管理职能前移到项目初始环节的全过程的审计方式,其实质是防范工程建设项目中的资金风险和廉政风险,减少投资失误与损失,为企业创造更大价值。其主要作用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促进国家相关法规和基本建设程序得到严格执行,确保项目建设合法合规;二是促进项目加强过程管理,及时发现和纠正建设进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项目规范运作、科学管理;三是促进项目建设内部控制制度和工作机制不断健全完善,确保“凡事都有章可循、凡事都有据可查、凡事都有人负责、凡事都有人监督”;四是促进项目建设相关单位和人员加强廉洁自律,确保有关各方廉政安全和建设项目顺利推进;五是促进工程造价得到科学控制,确保建设投资发挥最佳效益。

二、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内容与重点

(一)项目立项及设计阶段审计。

1、项目评估报告、初步设计及概算的申报和批复文件是否完整、合法、合规。2、项目内部控制体系是否健全实用。3、项目设计方案有否全面、系统分析,并不断优化。4、施工图设计是否符合审批界定。5、资金来源有否落实,融资方案是否合理可行。

(二)招投标阶段审计。

1、投标人资格,标段划分,发包方式,招标时间节点,投标保证金要求,招标公告媒体,项目工期,合同价格约定等是否符合规定。2、工程量清单和招标控制价是否真实可靠、符合规定,有无超预算,经审计的结果是否作为招标文件的依据。3、中标人的投标报价、各种费用计提是否合理合规。

(三)合同管理审计。

1、工程建设项目合同商务谈判前是否制定具体谈判方案和要求;参加商务谈判人员构成是否具有代表性、符合规定;谈判程序是否规范、内容有否记录和形成会议纪要备案存查;合同审批流程是否按规定程序运行,审计人员有否签署意见和建议。2、结算方式、价差调整、总分包的配合与责任、工程索赔及工程变更部分价款调整等内容,在施工合同中是否订立明确。3、对勘察、设计及其它咨询类合同审计时,重点审查委托人对勘察设计完成时间,勘察、设计工作内容、质量的要求等,是否满足项目实际要求。

(四)施工管理阶段审计。

1、管理制度的建立与执行情况,内容是否缺失,关键控制点是否合理,具体业务流程是否规范;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咨询单位、材料设备供应单位等与建设项目有关的各项管理制度和措施是否健全。2、工程监理单位的确定是否符合有关规定,是否依法履职、规范监理。3、有否编制项目总进度控制计划及其三级进度控制计划体系;工期变更、违约责任的确认与处理等情况,有否明确界定。4、工程质量保证体系有无建立;现场签证、隐蔽工程等管理制度是否建立和落地执行,是否按规定程序组织了隐蔽工程的验收,对不合格项的处理是否适当。5、设计变更、现场变更的程序是否符合约定,是否相关代表签字,相关价格是否合理;工程重大设计变更是否组织专家论证、是否对设计变更的工程造价进行测算,审核报批手续是否完善。6、工程预付款、进度款、工程变更及签证费用、工程索赔等是否按规定程序,经施工单位申请及监理、建设单位审核并出具审核意见后支付;项目建设单位有否建立相应的工程款支付管理台帐。

(五)竣工决算阶段审计。

1、工程竣工结算金额是否正确、真实、符合规定。2、验收过程是否符合操作规程和流程,各类资料是否分类立卷并妥善保管,资产交付是否及时、程序是否合规。3、竣工决算报告编制是否合理、准确、全面。4、概算调整是否经审批、依据是否充分;超概算的原因分析后,是否存在擅自扩大规模、提高标准或擅自调整生产性投资和非生产性投资规模的比例的现象。

三、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应予关注的三个问题

(一)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审计实施方案。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假如没有周密、全面、具体的审计实施方案,没有事前明确审什么、怎么审,没有明确项目建设相关各方职责定位和工作机制,那么,跟踪审计的质量、效率和作用就将大打折扣,势必影响工程建设项目的进度、质量和资金投入。

(二)应建立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应定期召开有设计、监理、施工、基建管理、审计等部门或组织参加的跟踪审计情况分析联席会,即时通报过程跟踪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共同研究、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整改措施,把各种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通过联席会议,消除不同方的误解和偏见,构筑理解机制、化解一切矛盾,促使建设各方增强协作意识、强化工作合力,推进工程项目建设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任务。

(三)应建立现场巡查、备查机制。审计人员应经常深入项目施工现场,实时掌握工程进度、工程变更、隐蔽工程施工、技术工艺、工程物资情况等第一手资料,熟悉工程计量规则及相关费用的测算、审核办法,并做好相关记录,为高质量、高效率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奠定良好基础。

篇7

能源是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解决能源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大力推进节能降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计量测试研究院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一批开展节能评估的咨询单位之一,自此工作开展以来,陆续承担了一些不同类别项目的节能评估工作。现就我们在开展能评工作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与同行一并探讨和研究。

二、开展节能评估工作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耗量与日俱增。目前我国的能源消费量和生产量均居于世界前列。我国大量的能源消耗造成全世界能源供应隐患,迫使我国处于能源战略的被动局面。解决能源问题的根本出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大力推进节能降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及加强能源评估与监管工作。

(一)节能评估目的

开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是“优化”、“减量”全社会的能源消耗。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是对项目能源消耗的前置评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结构调整,从源头上控制能耗不合理增长的重要措施,同时可避免出现高耗能高污染、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进一步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

(二)节能评估内容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的内容现主要包括能源利用状况分析和提出优化措施,能评主要依据《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国家发改委6号令)、《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工作指南》(2014年本)等政策文件 。根据以上文件的要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依据国家和地方相关节能强制性标准、规范及能源发展政策,新开展固定资产投资在项目审批、核准阶段进行用能科学性、合理性分析,估算项目综合能耗量,提出节能降耗措施,可以直接从源头上分析项目能耗水平及对项目所在地能源消费和节能目标的影响,避免用能不合理项目的开工建设,为项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节能评估存在问题

目前,各地主管部门对能评工作的要求及咨询公司对此的理解有所不同,因此对能评工作的开展造成一定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重视“评估”轻“节能”,存在重形式轻节能措施的现象。目前不论是职能部门还是项目单位都存在“重评估轻节能”的情况,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是因为项目审批、核准要求“项目单位向国家发改委以及各地区发改委报送项目时,文件中应包含对节能评估报告的批复,并附上节能评估报告”。

2、相关部门责任不清晰。根据固定资产节能专篇和评估工作先进行分析后进行评估的程序要求,具体工作程序如下:(1)项目节能分析专篇。项目建设(或申报)单位委托咨询机构编制项目节能分析专篇(其是可研或申请报告的独立篇章);(2)项目节能评估工作。由项目所在地人民政府或其相关部门委托评估主体开展相关工作,由被委托评估主体具体组织对项目用能情况进行评估,提出评估意见(对能源利用状况进行核算以及提出切实可行的节能措施),最后由当地政府部门对项目的节能评估给出批复意见。各地主管单位有的由发改委组织工作,有的由经信委组织工作,总体来说各地做法还不统一,需要根据各地不同的管理分工,联系实际,按当地主管部门要求来实施和开展相关工作。

3、“分析”“评估”两阶段工作,内容和深度要求不同。目前,节能评估已出台了相应的编制指南,但各地主管部门对报告编制深度的要求却未有统一,或者说未严格按照大纲要求执行。同时,不同行业项目指标体系、判别标准不一,各行业管理部门也尚未制定适合本行业的节能标准(厂区设计、工艺、限额)。因此,项目单位或受委托机构开展节能评估工作时总会遇到如何组织开展具体工作的问题。

三、节能评估报告内容分析

(一)节能评估发生的根源

随着国家对能源利用状况和节约能源方面认识的不断提高,国家近年来不断加强节能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与完善,先后推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节油节电工作的通知)(国发[2008]23号)、《建设部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建科[2006]231号)等法律、法规,已明确提出国家实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对不符合强制性节能标准的项目,依法负责项目审批或者核准的机关不得批准或者核准建设;建设单位不得开工建设;已经建成的不得投入生产、使用。在国家不断建立和完善节能方面的法律、法规及相关制度的基础上,国家发改委于2010年9月27日发出国家发改委第6号令实施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正式开展了项目前期节能评估的具体工作。

(二)节能评估工作主体关系

节能评估工作主要依据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国家发改委第6号令、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和国家节能中心联合编制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指南》(2014年本)。项目所在地有关部门制定项目为评估主体,项目的申报、实施单位是责任主体,而咨询机构扮演的角色是第三方评估机构。

(三)节能评估工作目的

节能评估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促进科学合理利用能源,从源头上杜绝能源浪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限制高能耗项目的上马,调整项目能耗水平,从而间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先投资建设高效、低耗项目。

(四)节能评估工作的关注内容

1、项目的节能评估主体是项目,节能评估有自己特色的内容深度要求,不局限、也不依赖于可研或是初设,是对项目的实际用能情况进行评估。

2、用能工艺(设备)是项目能源消耗的基础,项目一旦确认工艺(设备)就基本确定了项目能源消耗的大概数量,所以在项目评估时,一定要注意工艺(设备)选择,工艺是否达到同行业、国内外先进,设备能效水平是否满足国家能效等级标准,评估过程应对此进行详细分析说明。

3、用能总量是项目用能工艺(设备)以及配套设施用能的总和,其对政府部门来说项目能耗总量对项目所在地以及所在地区的能源消费增量的影响,直接关系到是否能完成国家制定的节能目标,评估应注重用能总量的核算,同时应注重选取合理的折标系数。

4、能效水平是评估主要考核目标之一,项目的能效水平应与强制性的用能产品、设备能源效率标准和生产过程中耗能高的产品的单位产品能耗限额进行对比,不达标准的项目,不符合强制性节能标准的项目,依法负责项目审批或者核准的机关不得批准或者核准建设;建设单位不得开工建设;已经建成的,不得投入生产、使用。评估过程中如果出现超出强制性标准时,应跟项目责任单位进行沟通,调整项目方案,进行重新核算。

四、节能评估应注重的问题

(一)“优化”和“节能”提出的目的

节能评估是对项目的用能情况进行分析评估,对建设项目的用能工艺、环节以及用能设备的用能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同时对项目能源供应、项目存节能潜力进行分析并给出项目能评阶段节能措施,进一步优化项目用能量。节能评估,总体工作阶段都包括调查、核算、分析、措施四个阶段,“优化”和“节能”是节能评估工作的中心,分析工作阶段从项目内部情况得到分析结论,并针对项目本身特点对项目对用能进行“优化”,达到“节能”的工作目的。

(二)处理好项目节能评估与推进当地节能工作之间的关系

节能评估要求综合考虑当地节能目标、能源消费和供应水平、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等主要因素,对所在地能源消费增量限额进行对比分析,判断项目新增能源消费对所在地能源消费的影响,同时分析预测对所在地完成节能目标的影响。影响分析的关键是项目新增的能源消费量,做好所在地近期新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产值、工业增加值的能耗平衡工作,更好地体现项目节能评估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五、结语

本人将自己在节能评估工作中的体会以及对节能评估这项工作的理解,分别从节能评估的重要性、节能评估内容以及节能评估应注重的问题进行论述,希望能对从事节能评估工作的相关人员有些启发。

参考文献:

篇8

作为专责提供长期贷款的国际性金融机构,世界银行即国际复兴银行自1944年成立伊始便肩负起通过对生产事业的投资来资助成员国的复兴和开发的使命和通过保证或参与贷款来促进成员国投资的责任。即使成员国不具备在合理条件下获得私人资本的条件时,世界银行也可以通过自身资金或借由资金筹措等方式给予成员国贷款支持,此举也可以有效地补充私人投资的不足。世界银行通过以上主要的经营活动,最终所要实现目的在于为成员国提供技术咨询,有效地提高其生产能力、开发其生产资源,从而实现成员国国际贸易均衡以及国际收支的改善。世界银行的主要经营活动包括:(1)对发展中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2)对成员国政府或经政府担保的私人企业提供贷款和技术援助。其资助的主要对象是会员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必须的但建设条件所限,周期长、利润低的建设项目。目前世界银行有包括中国在内的184个成员国,我国是世行的创始会员国,但因历史原因,近年于1980年才恢复其合法席位。

(一)我国利用世行贷款的现状 世界银行贷款具有贷款利息低、还款期限长、经济效益高、服务质量好、政治风险小等特点,这也是其相较与外国政府贷款、其他国际组织贷款、外国商业银行贷款等所具备的明显优越性。作为一种优惠性贷款,世行贷款在其会员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发展本国经济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世行贷款的条件优惠,融资成本较低,中国的贷款总额在世行各供款国中名列第一。自1981年世界银行向中国提供第一笔贷款,用于支持中国大学发展项目起,世行一共向中国提供贷款近424亿美元,支持了我国287个项目的顺利实施。如表1所示,世行贷款项目涉及国民经济发展的各个部门,主要集中在交通、能源、城市发展和人力开发等领域。其中,我国高速公路系统的扩建,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大型水利项目的建设等大型工程项目的成功实施更是与世行贷款的帮助密不可分。

(二)研究我国世行贷款的意义 回顾我国利用世界银行贷款30年的历史,从改革开放之初的1981年,中国的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476元,农村居民的年人均纯收入则只有213元。到2011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元,是1981年的46倍。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6977元,是1981年的33倍。这其中,世界银行贷款等国际金融组织的贷款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按照经济学理论,投资是带动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我国也非常看重对外资的利用,特别是世行贷款资金,将其作为优化市场资源配置,提高政府运行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世行贷款项目管理与国内传统项目管理比较分析

世界银行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援助机构之一,利用其充裕的资金、高素质的人才和广泛的知识基础,帮助各发展中国家走一条稳定、可持续和平衡的发展之路。

(一)世行贷款项目管理的相关程序 世行贷款项目管理主要包括:(1)立项:围绕世行在地区的投资方向建立项目库。在建立项目库的过程中,需要满足以下原则:应当选择规模较大的整体项目,避免在项目中包含过多的子项目,导致项目的中心目标不明确、不突出;选择在城市规划中的中期规划骨干项目,比较接近世行贷款项目的要求;尽量选择移民拆迁量较少的项目;尽量避免或者减少涉及到世行十大政策的项目,减少在项目中不必要的程序和工作。(2)审批: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文物评价报告等专项报告。世界银行将在项目准备阶段即项目评估前,将派遣项目专家团前往项目所在地,了解项目的准备工作情况,并对可行性研究、环境影响评价和移民安置计划报告提出补充修改意见。世行专家团除了监督检查项目准备工作进度及方向以外,还会对项目办公室及各设计单位人员进行短期培训,确保项目准备工作在正确的轨道上进行。(3)项目准备工作。世行要求项目办公室在国际顾问咨询公司的帮助下,完成项目前期的准备工作。如明确项目法人、形成完善的项目治理结构、明确投资人、资金的到位情况等。在项目评估前,世行方面将要求顾问公司根据项目办提供的材料提出意见,供世行参考。(4)评估:从技术、经济、治理结构、采购、环保、发展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估。在项目的评估阶段,要以世界银行为主,成立一个评估项目组。项目组成员除了项目经理外,还需要包括项目采购、技术、财务、合同、法律等方面的专家,以及建立针对特定问题的咨询、经济咨询、环境评价咨询、扶贫开发咨询等专家小组。评估的时间一般较长,目的在于完善整个项目实施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项目评估后,将形成项目评估报告、项目贷款协议书等材料。(5)项目后评价。项目完成后,由世行负责这个项目的工作人员帮助项目执行人编写一份项目完成报告,再由世行的业务评估总局进行审查和评价。

(二)比较分析 和国内传统的项目管理相比,世行贷款项目管理的优势主要表现在程序要求严格、人为因素影响小、计划周密、组织严密和目标明确等方面。如表2所示:

四、世行贷款对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影响

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对长江的防洪治理十分重视,经过多年建设,初步形成了以堤防、蓄滞洪区、支流水库、河道整治等组成的防洪工程体系。三峡工程于1994年动工兴建,三峡工程的兴建将大大提高长江中下游防洪标准,防止长江防洪形势最严峻的荆江地区发生毁灭性洪灾。但是,三峡水库修建后,由于水库调节作用,中下游年内径流分配过程将发生变化;以及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三峡水库下泄水流中含沙量减少,中下游河道将发生长距离的冲刷,必将引起水沙关系、河势变化及江湖关系调整,给防洪带来一些新问题需要认真研究解决。水利部围绕防洪减灾中的宏观战略和关键技术问题的研究,将“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中下游防洪对策及其对生态环境影响研究”列入水利部重大科技项目。由于该项研究涉及到的问题极其复杂,必须兴建防洪重点河段实体模型,结合数学模型计算及原型观测资料分析等手段进行综合研究。为此,2000年1月,长江水利委员会编制完成了《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中下游防洪形势及对策研究防洪模型项目建议书》(以下简称防洪模型项目),并经财政部和水利部同意作为世行贷款长江干堤加固项目的组成部分上报世行。2000年3月,通过世界银行的预评估。长江防洪模型项目总投资经国家计委核定为16866万元。项目资金筹措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利用世行贷款97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8050万元),由中央财政统借统还;二是国内配套投资8816万元,由中央水利基建投资安排。2000年5月,国务院批准同意了财政部《关于同世界银行谈判长江干堤加强项目的请示》,并由国家计委、财政部、水利部、湖南省、湖北省和长江水利委员会组团,在美国华盛顿就“长江堤防加固项目(含防洪模型项目)”就世界银行贷款事宜,与世界银行进行了技术条款的讨论,并达成基本一致意见。2000年6月27日世界银行批准了该项目的贷款申请。同年8月,财政部代表中国政府与世界银行正式签订了本项目贷款协定,并计划于2000年11月8日正式生效执行。

(一)项目的准备阶段 主要包括:(1)强化对工程项目专业化与科学性的要求。为了避免在进行项目评估时出现较大的变动,世行要求各贷款城市在工程项目的立项过程中,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选择正确的切入点,严格按照科学的方法来筛选贷款项目,从专业的角度来确定项目内容,从而有效地保证项目后续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世行方面也会派出专家组从技术、经济、环保等方面对项目的可行性、科学性、经济型和持续性进行详细的论证。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防洪模型工程项目中,世行多次组织项目前期准备团对项目进行实地考察,与相关的政府官员、业务管理人员、技术骨干等进行了广泛的接触。从专业的角度对项目进行了相关分析,保证的整个防洪模型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2)对项目办人员的选择提出更高的要求。考虑到世行项目前期准备工作的特性,寻找一批即熟悉世行要求,又能把其要求与项目的具体内容相结合的项目办工作人员至关重要。这样不仅能节省一部分的人力物力财力,还能保证项目前期的准备工作能够高效地开展。针对这一情况,长江水利委员会相关部门高度重视,举办各类培训班,虚心向世行官员与咨询专家学习交流。在长江防洪模型工程项目中,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派出多批人员赴国外学习先进的设计、施工和管理技术,这些人员已成为长江水利委员会设计、施工、监理、管理、科研等方面的骨干力量。

(二)项目的建设阶段 主要包括:(1)有利于项目形成严谨的工作作风。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世行每年都要组织检查团对项目的执行情况进行实地检查。包括各项建设措施的进度与质量、组织实施与管理的工作情况,科研推广、考察培训、物资采购、监测评价等工作的进展情况,项目资金运作与配套资金的到位情况,政策应用与落实的情况,各级项目机构工作开展的情况、存在的问题与建议等。这就要求项目各环节的各项工作都应当做到严谨认真、科学专业,从而保证各项措施都能够取得最好的效益。在长江防洪模型工程项目中,健全的项目管理机构和得力的项目管理队伍是项目得以顺利实施的保证。项目管理遵循了“统一领导,协同管理,分工合作,各司其职”的原则。(2)有效地提供技术支持与解决技术难题。根据各类工程项目不同的环境特点,在项目管理的过程中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技术问题,此时,世界银行的相关专家会给予一定的帮助。世行官员与咨询专家的密切关注,对项目关键环节给予的技术支持与指导,将使相关措施的效益得到极大的改善,有利于提高项目整体的质量水平。通过世行项目的实施, 我国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建立了从项目选定、准备、评估到项目实施和后评价的一套严格科学的管理程序和制度。这些科学的管理理念和工作制度的引入,不仅保证了工程的进度、质量,而且降低了工程造价。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引进的国外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有力地推进了水利科技的进步。如观音阁水库、江垭水利枢纽工程、大秦水利工程等,都是世行贷款水利工程项目的成功典范。(3)有利于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规范国内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在世行贷款的工程项目中,我方工作人员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学习世行方面先进的管理理念,严谨的工作作风,能够提高我方工作人员的项目实施与管理水平,积累了宝贵的工作经验。促使我方工作人员在今后的工程项目中,能够更加规范地实行项目资金报账制与审计制、物资采购与工程招标投标制等相关程序。严格地按照世行管理程序来进行项目的运作,将有利于达到甚至超过项目的预期目标。

(三)项目的宣传阶段 主要包括:(1)有利于扩大国内工程项目在国际上的影响。世行贷款的工程项目会受到世界银行的关注与重视,世界银行也会安排专家定期的进行实地考察,还会邀请多家国际知名媒体的记者对项目的相关成果进行采访,向国际社会宣传和报道项目的成效;此外,世行贷款的项目还有参与世行和国际大型活动的机会,如世行颁奖大会、全球扶贫大会等,这样国内的工程项目会得到更好的国际反响。(2)容易得到中国各级政府的支持。世界银行不仅会给国内相应的工程项目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还会积极地向中国政府宣传和介绍项目的执行情况,对于世行贷款二期项目的上马能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利用外资必须有足够的配套资金, 这是项目顺利实施的重要条件。水利项目具有投资大的特点,尽管利用了外资,但仍然需要大量的配套资金。要充分重视配套资金的落实工作,否则将对项目实施造成不利影响。在长江防洪模型工程项目通过世行贷款97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8050万元)审批后,国家水利部也高度重视,积极配合,国内配套投资8816万元,保证了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3)确保项目目标的实现。世界银行的相关专家的监测评价工作从质量、进度、生态、社会经济等方面对项目进行了全面监测,从而能够有效地保证项目各项效益的持续、稳定发挥。此外,在实际监测中,各级监测人员根据工程项目的相关目标,对监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通知相关部门采取措施解决,从而确保了工程项目目标的最终实现。

参考文献:

[1]吉林省农业利用世界银行货款项目办公室主编:《世界银行贷款知识简介》,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2]李莉:《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对我国的影响》,《价指工程》2006年第12期。

篇9

浙江省也颁布了多项法规,如《浙江省建筑节能管理办法》(浙江省人民政府[2007]234号)、《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办法》、《浙江省民用建筑项目评估和审查管理办法》和《浙江省民用建筑节能评估机构备案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2015年4月1日开始实施的《杭州市民用建筑节能条例》也要求:“新建、改造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应当按照规定设置建筑能耗监测系统,并接入市建筑节能信息管理系统。”

2杭州市建筑节能信息管理平台

为了加强民用建筑节能管理,降低建筑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等法律、法规,响应《杭州市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的相关条款,结合杭州市现行建筑节能管理制度和工作的实际需求,2014年杭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委托浙江省建筑科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开展了《基于建筑能耗统计分析的建筑节能管理体系研究》的课题研究,针对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开发了杭州市公共建筑节能信息管理平台。建筑节能全生命周期的全过程管理程序见图1。从建筑节能全生命周期角度出发,杭州市建筑节能信息管理平台建立了建筑节能审查信息库、在建建筑基本信息库、既有建筑基本信息库、建筑能耗监测信息系统和建筑节能综合管理模块,涵盖了建筑的设计、施工、验收、运行管理、节能改造的全过程。可实现建筑项目的节能审查、竣工验收、能耗监测、示范项目节能改造等功能,有利于培育建筑节能服务市场,为高能耗建筑的节能改造创造有利的条件,并有效指导杭州市建筑能耗定额加价制度的制订。

2.1建筑节能审查

2.1.1建筑节能审查由能评机构完成项目申报、项目整改工作,由区县(市)住建局或市建委完成项目受理、专家审查、行政许可和统计分析工作。节能审查网上申报流程见图2。在项目申报阶段,填写《民用建筑建设项目节能评估审查登记表》时,项目的资金来源和项目属地共同决定节能评估审查部门是区县(市)住建局或市建委。项目受理后,节能评估审查部门组织专家评审,并上传专家审查意见。能评机构根据专家审查意见修改《民用建筑建设项目节能评估审查登记表》《节能评估报告书》或《节能评估报告表》,最终由节能评估审查部门通过行政许可并上传《浙江省民用建筑节能审查意见书》《确认的专家意见书》和《整改意见及确认书》,完成民用建筑节能审查的管理。2.1.2机构管理在杭州市开展民用建筑节能评估工作的能评机构都要在杭州市建委备案管理。评估机构自行完成网上注册,录入机构相关信息,由市建委进行资格审查。在每年换证时,由市建委更新能评机构和评估人员的基本信息。

2.2建筑能耗监测分析

2.2.1能耗监测建筑能耗监测是建设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的基础。浙江省出台了地方标准《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用电分项计量系统设计标准(DB33/1090—2013)》,正在编制《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用电分项计量系统施工与验收规范》。《杭州市民用建筑节能条例》要求“新建、改造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应当按照规定设置建筑能耗监测系统,并接入市建筑节能信息管理系统。”杭州市建筑节能信息管理平台可实现单体建筑的分项计量数据分析与统计,结合建筑结构、建筑功能、空调系统形式等信息,对比不同建筑在同一时期的用能量,对比不同区县(市)间的相同建筑类型的建筑单位建筑面积用能值。2.2.2建筑能耗指标体系建筑能耗指标可以分为限制性指标和综合性指标。限制性指标是对耗能系统的局部或整体的最高能耗或能效的规定,如采暖空调设备的能效指标性能系数(COP)、能效比(EER)、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等;综合性指标是考虑到与建筑能耗相关的各个方面,而对建筑总体能耗提出的指标要求,如建筑物的耗冷量指标、耗热量指标、空调采暖年耗电量、单位面积耗电量等。在市级建筑节能信息管理平台中,多使用综合性指标,包括建筑总能耗的评价指标和相对性评价指标。建筑总能耗的评价指标包括建筑能耗总量指标、常规能耗总量指标、特殊区域能耗总量指标和暖通空调系统能耗指标。相对性评价指标包括建筑的常规能耗与建筑面积(扣除特殊区域面积)、建筑常驻人数(或建筑内床位数)、建筑运行时间的比值。常规能耗总量,是指建筑能耗总量减去特殊区域能耗。建筑的各类特殊区域设备能耗量与建筑特殊区域面积的比值。

2.3建筑节能综合管理

2.3.1节能示范项目杭州市建筑节能示范项目包含绿色建筑、可再生能源应用、建筑节能典型项目、住宅产业现代化、用能监管、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等。申报单位自行注册,完成项目申报、填报进度、申请验收的工作;区县(市)住建局完成项目初审、验收受理的工作;市建委完成项目审核、专家评审、项目公示、列入计划、验收受理、组织验收的工作。2.3.2专家库管理杭州市建筑节能信息管理平台建立了杭州市建筑节能专家库,包含专家的姓名、身份证号、单位、执业资格、评审记录等信息。考虑到有些区县(市)辖区内的专家数量少,从外区县(市)邀请专家多有不便,平台中增加了专家备用库。为保证专家独立、公平地评审,专家评审会实行专家负责制。和管理平台相关的节能审查专家评审会、建筑节能示范项目专家评审会、建设科研项目专家评审会,参加评审的专家只能从专家库和备用库中选择。市建委和区县(市)住建局在评审会结束后,可对专家评审质量进行打分考核,并给出“满意、合格、不合格”的评判。杭州市市建委根据每年的评审会记录,综合考虑专家参加评审的次数、参加评审的质量,执行“专家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制度,更新专家库中的人员名单。

2.4平台的运行实践

杭州市建筑节能信息管理平台已经完成了建筑节能审查信息库、在建建筑基本信息库、既有建筑基本信息库、建筑能耗监测与分析、建筑节能示范项目、专家库管理的功能开发,并于2015年4月1日正式上线。从上线至7月中旬,已完成19家建筑节能审查机构的注册、84项民用建筑节能审查项目的行政许可,完成30项节能示范项目的网上申报工作,完善了150位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专家库成员的信息库,经过实践应用符合杭州市建筑节能条例的要求。后期还将开展能效测评、竣工验收备案、建设科研项目、能源审计、绿建评星、绿色施工、绿色社区方面的工作。

3结语

篇10

【关键词】水利施工;管理;内容;措施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水利工程建设管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在进行着转型,由传统的人工管理向现代的自动化管理过度。灵活应用现代化管理技术,配备相应的软、硬件设施,建立相关的信息采集、传输、处理系统,提高水利工程管理的效率。

1 水利工程建设施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体制问题。

特别是大中型国有企业中项目管理约束了项目经理工作的开展,使许多项目的管理与项目管理科学的要求相距甚远。

(2)人员素质问题。大部分现场施工项目管理人员综合管理素质偏低。

(3)目标管理问题。目标管理不严肃,安全管理(如图1为造成安全事故的两类危险源)凭理重结果轻过程、缺乏严谨的计划。签订合同时,不管科学性,实施时缺乏有效措施而放任自流。

图1造成安全事故的两类危险源 说明第一类危险源指危险物质(泄漏)、能量(意外释放)、能量载体。第二类危险源指约束、限制能量措施失效或破坏、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不良环境条件。

(4)现场管理问题。现场缺乏科学、系统的安排与监督,从而使目前为数不少的施工项目现场管理很乱不堪。

2 强化水利工程建设管理

(1)实施项目法人责任制,做好工程建设管理的基础。

项目法人责任制为工程招投标制、建设监理制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证,承担着完善工程项目管理体制的根本作用,确保了建设项目的正常实施,保证了资金管理和档案管理工作的全面落实。

(2)规范招投标管理和合同管理程序,明确管理条件。

国内的水利工程建设目前已经全面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进行管理,在合同条款中,编码制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更加清晰明确,选择程序更加正规。

(3)严格执行项目开工报告审批制度和设计变更审批制度。项目法人要按规定做好相关工作,才能办理项目开工报告的审批手续。对于需要设计变更的文件,要及时办理设计变更审批手续。

(4)加强档案管理,使之有效服务于工程建设。项目法人必须建立项目档案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与档案管理部门的沟通、配合,发挥工程档案的利用效果,更好地服务于工程建设。

(5)加强质量监督工作,做好工程建设的监理管理事项,确保工程质量。在建设过程中,强调市场之间的合作关系,是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能够实现投资的最大效益。

(6)建立管理统筹计划,确保建设项目质量。水利工程形成了独特的质量管理体系,强化了质量管理意识,建立起了质量管理的统筹计划,确保工程质量的优良性。

(7)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确保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工程实际情况中制定的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能够完善各项施工安全技术措施,给水利工程建设的预案计划提供有效的保障措施。

(8)处理好建设项目各方人员的相互关系。建设单位可以运用“查、促、帮”等方法来监督控制参建单位,主动要求监理单位召开施工图会审、技术交底和施工方案研讨等活动,协调并解决管理中的具体问题。

(9)实施文明工地建设工作,科学管理,文明作业。施工单位做好施工区、生活区的文明建设。体现现代化的精神风貌和时代精神,把工地参建人员的精神面貌和环境卫生结合起来,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管理科学、文明作业的目标要求。

3 加强水利施工管理的措施

3.1 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的政府职能

施工企业必须改变其管理从企业实际方式,建立健全质量责任制。企业在不断完善经济责任制的过程中应突出质量导向,健全监监理单位在施工,落实监理人员岗位责任制。规范、健对进场全审核批准程序。按规定组织分部工程验收,并提出相应的质量评估报告。

3.2 加强成本控制,以科学合理原则做好项目评估工作

对施工全过程进行成本控制,通过分析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必须完善项目内部控各项支出的制制度。

3.3 重视安全生产建章立制

监督人员应检查和督促施工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完善安全保障体系。

3.4 竣工后的考核与奖惩

对于项目遗留问题要抓紧时间追踪处理,以防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施工企业应不断深化体制改革,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不断提高企业的施工管理水平,从而达到提高工程建设质量,获得更多利润的目的。

4 水利工程建设现代化管理措

4.1 工程管理

水利工程作为河川径流的调节器,与河川径流联系紧密。然而,河川径流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这就决定了水利工程也会在相应的范围内变化。工作人员就可以根据水利工程的变化规律,对工程进行合理的应用。水利工程建筑物的变化具有不稳定性,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定期对建筑物进行多角度、全方位、多层次的检测,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地制定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在水利工程管理过程中,要及时排查出存在隐患的建筑物,确保水利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4.2 计划用水

必须要减少渠道水量损失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相关的工作人员要积极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必要的消耗。为了确保用水计划的合理性,技术人员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因地制宜根据灌溉区的特点进行灌、排和盐碱地的改良工作。除此之外,技术人员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措施,实现农业的增产。

4.3 组织管理

水利工程管理组织为了协调用水单位的利益关系,要构建专业的管理机构,满足不同层次的用水需求。相关的部门要健全、完善水利工程的组织机构,做好各项水利工程相关工作的管理。管理团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技能素养,贯彻国家各项方针政策和具体的管理制度。

5 结束语

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保证了水利工程的整体性能,帮助相关的部门制定出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解决措施。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提高了水利工程的管理的效率。为了规范水利工程建设活动,确保水利工程质量与安全,水利工程建设需实行分级统一管理。政府应当保障水利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各有关部门按照其各自职责做好相关工作。水利工程建设应当遵守基本建设程序,并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

参考文献:

[1]常梅.对加强水利施工企业工程成本管理的认识.财经界(学术版),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