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学习计划范文

时间:2023-04-04 11:34: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一年级学习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一年级学习计划

篇1

最后,合理安排孩子的生活习惯,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寒假里,家长应要求孩子像上学期间一样,按时起床,按时进餐,按时休息,少吃冷冻食品,少喝冷饮。教给孩子一些交通、饮食、用电和一个人在家时的安全知识等。春节期间最好不要让孩子玩烟花爆竹。

其次,引导孩子处理好学与玩的关系。在逐步完成寒假作业的同时,希望家长多陪陪孩子,聊聊天,散散步,逛逛街,尽量不要让电视给孩子当“保姆”。在玩的过程中,家长应注意留心身边的数学问题,用孩子喜欢的方式,引导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例如:出门时,引导孩子看钟表,回来的时候再让孩子看看用了多长时间;在买东西的时候可以让孩子帮你算算花了多少钱等等。这样既锻炼学生的数学能力,又能让孩子感受给大人帮忙解决问题的愉快。还可让孩子在闲暇时适当地翻翻一年级上册的语文书和数学书。

寒假计划

寒假已经临近

为了在寒假中丰富自己的知识面,按时学习生活,做事有规律,更好地度过一个快乐,充实,有意义的寒假,特制定此寒假学习计划

学校计划一年级寒假学习计划

一.每天足量学习四小时,内容包括:寒假作业语文阅读数学练习英语听力

回答者: 死亡QQ堂 | 四级 | 二零零九-一-一零 一一:二六

二.每日英语听力三零分钟

三.中午保证两小时睡眠,下午学习或外出体育活动

参观计划

去印度尼西亚巴厘岛旅游,体验热带雨林风光。去天文,地质,生物等博物馆参观学习

社会活动计划

去访问成功人士中国风险投资第一人——王功权的经历,为自己的理想做楷模。

学做家务

学会煮饭,炒菜,包饺子关于秋天的作文

感恩计划

天天早晨为家人做早饭,增长自己的厨艺

锻炼计划经典英文台词

每天做俯卧撑一零个,蹲起五零个,纵跳一零零个,每周去练一次跆拳道。强健体魄,增长个子。

回答者: 死亡QQ堂 | 四级 | 二零零九-一-一零 一一:二六

本人个人认为不用在小学一年级时给自己的孩子过大的压力。寒假的生活最好还是以玩为主,多带孩子去走走玩玩,开阔一下视野也好。现在我给你一个较合理的安排(一天上午的):

九:零零以前——活动,锻炼,呼吸新鲜空气。一年级寒假学习计划

九:零零--九:四零——教育孩子学习一些中国的文化。(成语故事、寓言故事、三字经、识字)

篇2

1.通过复习熟练掌握数数的方法。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感知“长”、 “短”、“高”、 “矮”的含义,熟练掌握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3.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

第三六单元 1-10认识和加减法

1.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地数出1~10各数,会读、会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1~10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

3.通过复习 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第四单元 认识物体和图形

1.通过复习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与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使学生形成进一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交流能力。

4.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第五单元 分类

1.通过复习能掌握按照某一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2.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3.在分类活动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第七单元 11~20各数的认识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使学生掌握“十位”、“个位”,初步了解十进制;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读、写11~20各数。3.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第八单元 认识钟表

1.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

2.使学生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第九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篇3

在具体情境中认识长短、高矮;联系生活经验初步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经过观察、比较,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供大家参考。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一、任教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

这学期还是带一(1)、一(2)班,我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深入了解,我对各班里的孩子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刚步入小学阶段,有许多孩子还不能马上适应课堂学习,个别孩子常常给我的课堂教学带来许多的不便,但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欢声笑语。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但一班许多学生由于父母没时间照顾学习,送到托管所去托管,但学习效果不佳,成绩也没提高,这也是现在这个社会的普遍问题。这个学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二、学困生基本情况分析

一班级学困生有付志伟、陈一凡、王杰等学生。这些同学自觉性不够,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总想偷懒,由于父母做生意无人监管,放到托管所托教,作业虽能完成,但成绩不升反而降。二班学困生有付佳浩、肖程文、刘玉婷等,前两人上课不听,下课不做作业,似乎智力有点问题,严重影响了整个班级的平均成绩。

三、采用的相关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

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改进教学思路: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

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四、教学进度安排

(略)

五、本册总的目标和要求。

(一)教材分析

这册实验教材的编写,是以《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编排。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反映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同时,还继承了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的一些好的经验、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本册教材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以《标准》为基本依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丰富的知识。2、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3、教学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4、注意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习。5、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6、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7、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问题的能力。8、注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二)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2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平面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找规律,总复习。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

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样,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平面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认识人民币、分类与整理以及找规律等。有了这些内容的学习,不仅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丰富多彩,形成了比较合理的数学知识结构,而且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

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与数据整理的关系;

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6.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难点:

1.认识10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口算及计算,培养学生的数感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习习惯。

教学措施:

1.课前备课必须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充分的预设,设计当堂

检测作业时必须针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次布置并对个别学困生当面辅导。

2.重视课堂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结合教学具体的情境,灵活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4.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审题,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

联系生活实际和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数学课堂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6.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并根据具体情况,自己创造一些教学效果更好的教具和学具。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3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上一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其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自觉性较差,上课有小部分同学不注意听讲,口算时比较马虎,课下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但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小部分学生成绩较差,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统一规范课堂常规,及时补差,使整个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等。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结合计算教学,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常见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安排了关于位置与拼组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外,还安排了学习具体时刻几时几分的读、写方法。

“找规律”和“统计”是两部分新的教学内容。“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统计是正式教学统计初步知识的开始,让学生学习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表,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措施

1、在教学中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而且也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情感态度、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

2、重视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重视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4、结合教学内容,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5、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6、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五、教学进度表

(一)、位置(6课时)第一周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8课时)第二周至第四周

例1…………………………………………………4课时左右

例2……………………………………………………7课时左右

例3……………………………………………………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3课时左右

(三)、图形的拼组(4课时)第五周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15课时)第五周至第七周

数数数的组成…………………………………………4课时左右

读数写数………………………………………………4课时左右

数的顺序比较大………………………………………5课时左右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1课时左右

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

(五)、人民币的认识(5课时)第八周

认识人民币……………………………………………2课时

简单的计算………………………………………………3课时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30课时)第九周至第十三周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6课时左右

2.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8课时左右

3.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1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4课时左右

(七)、认识时间(6课时)第十四周

小小店…………………………………………………1课时

(八)、找规律(6课时)第十五周

(九)、统计(6课时)第十六周

(十)、总复习(10课时)第十六周至第十九周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4一、班级情况分析

这学期我继续任教一年级的数学。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比较和有序思考的能力;积累了一些较浅显的生活经验,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较好的学习习惯。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好说好动,精力难以集中,思维跳跃性大,课堂常规较差,尤其是倾听的习惯和随便插嘴的习惯。因此,本学期要立足于端正学习态度,提高积极性,抓好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

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结合计算教学,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常见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安排了关于拼组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

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

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

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5、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6、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7、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jxSJ.CN)具进行直观教学。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

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五、后进生进步措施

备课时必须对学困生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充分的预设,上课时必须让学困生提出问题,合作学习中必须让学困生发言,辅导点拨时必须解决学困生的困惑,设计作业时必须针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次布置并对学困生当面辅导。

对学生因厌学辍学的,分析造成的原因,积极采取帮扶转化措施,采用教师和学优生对学困生一帮一、结对子的方式,帮弱促强,帮助学困生重新树立学习信心。

六、课时安排

1、认识图形(二)(3课时)

2、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课时)

3、分类与整理(2课时)

4、100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

5、人民币的认识(4课时)

6、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2课时)

7、找规律(4课时)

8、总复习(5课时)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5一、数与代数

1、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

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情境,通过“数花生”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一单元“加与减(一)”、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六单元“加与减(三)”。

在这些单元的学习中,结合生活情境,学生将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100以内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与进位、退位)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第六单元“购物”。

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通过购物活动,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元、角、分及其相互关系,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结合购物情境进行简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物体”。

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

2、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

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经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初步体会面在体上;通过大量“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并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三、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安排了数学好玩(分扣子和填数游戏)的实践活动,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在其他具体内容的学习中,安排了动手做,小调查等活动,旨在对某一知识进行实际应用。在从事这些活动中,学生将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

1、学会10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大小,学会20以内退位减法、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并能解决相关的应用题。

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教学难点:

1、20以内退位减法。

2、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全册教学建议:

一、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数学学习的兴趣对于数学学习非常重要。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教学时,教师首先应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学生回答得对与错或语文是否完整,老师可以延缓评价,要多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老师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特别注意的是不宜用统一的、程式化的语言来训练学生,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老师要让每个学生首先喜欢上课、喜欢教师,进而喜欢学数学。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老师不要急于求成,对学生过早提出统一的、硬性的要求,而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是要求学生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品质。

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例如,在实践活动“小小运动会”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将教材中的内容设计成一个童话故事,在讲故事的进程中自然引入需要讨论的问题;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模拟表演;还可以结合学校的运动会,鼓励学生从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三、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并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老师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愿望和习惯,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描述自己的想法,学会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四、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设立了“问题银行”等栏目,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即使有的问题当时不能解决,可以放在“问题银行”以后解决。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篇4

不管是哪种考试,要认识到考试的重要性,它是对自己学过的知识是否掌握多少的一次检验,反映出你学习过程中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所以思想上正确认识了,重视了,你就能全心地投入到复习过程中去。

(二) 制定的复习计划

根据学科特点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对后几天的学习作出详细、科学、合理的安排,以便心中有数。同时要明确重点,攻克难点,侧重疑点。在对知识点进行梳理的时候应抓住重点、难点和疑点。复习更重要的是查漏补缺。

(三) 复习的方法多种多样

不同的方法也许适用于不同的人,我们应在实际运用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同时应注意不断地变换自己的复习方法。复习中要文理科交替,因为文理科交替复习能减少学科知识间的互相干扰和相互摄制,利于记忆,增强知识在脑海里的时间性。

(四) 适当做些综合题

综合题能反映出你对该学科的知识掌握的全面性。因为一门学科的知识之间都存在着密切联系,如果你做综合题做得较顺利,证明你在系统复习中对该学科的知识掌握是比较完善和系统化复习工作是做得较好的。如数学中的综合运算题就反映出你是否掌握各种运算法则和运算技能。这会增强你综合知识运用的能力。

(五)坚持做好系统复习

要认识相对集中的复习时间的宝贵,不能轻易浪费,所以要十分珍惜。把各学科的知识系统地进行整理,克服放松情绪。

篇5

二、读拼音,写词语。(16分)

nàn hái liàn xí biàn dòng zhǔ yì

qiān shān wàn shuǐ niǎo yǔ huā xiāng

三、多音字组词。(6分)

zhǒng( )  gān ( ) lè( )

种 干 乐

zhòng( ) gàn ( ) yuè( )

四、我会填词语。(16分)

春 大 柳 暗 百花 百 鸣

万 无 拂面 引 注 欢歌

五、我会背,也会写。(6分)

小 池

泉眼( ) ( ) 惜细流,

( ) 阴 ( ) ( ) 爱晴柔。

( )荷( )露尖尖角,

( )蜻蜓( ) ( ) ( )。

六、我会连。(12分)

讲 篮球 晚 关 精彩的 饭菜

拿 尾巴 开 放 可口的 微笑

打 笑话 收 早 会心的 歌声

借 拖鞋 明 暗 动听的 节目

七、将下列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话,并加上标点。(9分)

1、学习的孩子小明是 爱 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车 送给老山羊 把 小白兔白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爬到 玩 小朋友 有个 假山上 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排列句子,把序号写在( )里。(8分)

( )小亮说:“奶奶,您请坐这儿吧!”

( )星期日,小亮坐公共汽车到大姨家去玩。

( )老奶奶说:“谢谢你,好孩子。”

( )这时,上来一位老奶奶。

九、读下面一段话,再回答问题。(共12分)

果园里,果实成熟了。苹果像娃娃的脸红红的;黄色的柿(shì)子挂(gu à)满(mǎn)了枝头;石榴(liu)也俏(qiào)皮的咧(liě)开小嘴(zuǐ),向我们微笑。再看核(hé)桃,它们个个圆滚滚胖乎乎的,在枝头上看着小朋友做游戏,它们也想下来玩玩吧!

1、这段有()句话。(2分)

2、这段话写了果园里的( )、( )、( )、和( )这些果实。(4分)

3、在( )里填上合适的词语。(4分)

( )的苹果  (   )的柿(shì)子

( )的核(hé)桃 (   )的石榴(liu)

4、照样子,写一句话。(2分)

苹果像娃娃的脸红红的。

像 。

十、小作家(10分)

仔细看右图,想一想:图上有谁?她们在干什么?用几句话写下来。

一年级下语文期末复习计划

1、要求在读、写声母、韵母、音节方面更加熟练,会写大写字母,能借助拼音认读汉字。

2、认识常用汉字420个;会写240个字,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握笔方法,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3、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和课文理解常用词语和句子的意思;学习积累词语(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学习体验课文的基本情感(能够想象课文描写的情境);懂得课文的主要意思(知道课文的大意);背诵指定的课文。

4、认识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能体验并读出不同的语气(能读出陈述、疑问、感叹等不同的语气)。

5、复习写话,能根据图画写话或自主写话,并能用上逗号、句号等标点。能够根据一定的情境或看图用一句完整的话或几句连贯的话回答问题;能够按照一定的情境或图意用几句连贯的话讲一件简单的事情。

6、回顾自己参加的几项语文活动,能够主动交流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单元复习目标

第一单元:

1、复习汉字的造字规律;

2、复习生字生词;

3、会说ABB式叠词;

4、背诵指定内容。

第二单元:

1、理解单元课文内容,感受春天;

2、复习生字生词;

3、复习标点的用法;

4、背诵指定内容。

第三单元:

1、理解单元课文内容,感受人间真情;

2、复习生字生词;

3、识记大、小写字母;

4、背诵指定内容。

第四单元:

1、理解单元课文内容,接受“动脑、勇敢”等现代人文教育;

2、复习生字生词;

3、区分瓜果、蔬菜;

4、背诵指定内容。

第五单元:

1、复习形声字规律,掌握反义词;

2、复习生字生词;

3、背诵指定内容。

第六单元:

1、复习课文内容,懂得在生活中要仔细观察。勤动脑思考;

2、复习生字生词;

3、背诵指定内容。

第七单元

1、复习课文内容,进行“诚信、守纪”等道德教育;

2、复习生字生词;

3、复习查字典;

4、背诵指定内容。

第八单元:

1、复习课文内容,感受民族文化魅力,从中接受为人处世教育;

篇6

一、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刚刚开设电脑课,对大部分同学是陌生的,但也一部分同学的电脑水平有了一定的基础,能够利用电脑进行辅助学习,了解的电脑的用处,能够利用电脑来完成一些简单的操作。三年级学生以直接兴趣为主,对具体事实和经验 的知识较有兴趣,对这样的有实物的观察内容比较感兴趣。对他们来说只有有了明确的观察目的任务和实现这些任务的具体方法时,他们的观察才能持久和有效。

二、教材分析

本书的主要内容是学习使用画图工具、学习使用输入法和上网搜索资料。

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认识计算机、培养学生绘画能力。本书是在学习电脑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本书通过详细的介绍的讲解,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接受,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提高。

三、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鼠标的操作、掌握书本上要求掌握的内容,完成简单的综合任务。能够通过学习,绘画出一些简单图画。

要求学生学习和使用计算机不但能帮助解决很多复杂的问题和任务,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启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要使学生学好计算机知识,本学期特制定以下几点要求:

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和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能够在他人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初步学会用计算机处理文字、图形的技能,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让所有学生都能掌握教材所提及到的内容,所有学生掌握画图软件。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利用画图软件画一些简单作品。

学习英语及汉字的录入。

学习上网搜集资料,为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服务。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变“要学” 为“乐学”,自觉做学习的主人。

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综合使用计算机的能力。

四、指导思想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 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 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 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 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五、具体教学措施

根据教材内容的编排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学期教学尽量采用 “任务驱动”和“实施有差异的教学”的方式进行,通过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综合运用软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实际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学以致用。认真组织教学,认真对学生进行辅导。实行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注重每个学生的学习,力争使每个学生都能完成一节课的任务。

对课堂进行实时监控,及时解决一些突发事件,使学生能集中精力学习。尽可能地多安排上机时间,让学生更多地熟悉软件环境,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教学内容安排

周次

教学内容

教学课时

1

我的新工具-计算机

1

2

画大熊猫

1

3

画五星红旗

1

4

画我的小房子

1

5

画美丽的早晨

1

6

国庆假期

7

漂亮的剪贴画

1

8

整理英语句子

1

9

整理礼貌用语

1

10

期中检测

11

网上真精彩

1

12

珍藏雷锋的照片

1

13

海底世界图片展

1

14

制作生日贺卡

1

15

制作生日贺卡

1

16

我是小画家

1

17

我是小画家

1

18

我发电子邮件

1

19

复习检测

篇7

        一、各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  数一数

        认识1—10各数,根据数找出相应的物体

        第二单元  比一比

        比多少、比长短、比高矮,会根据相应的问题表示做上相关的记号。

        第三单元  1—5各数的认识

        会写、会比大小、区分基数和序数、数的分解和组成、5以内加减法、0的认识,会从小到大排列、从大到小排列0—5各数。

        第四单元  认识物体和图形

        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会数图形的个数。

        第五单元  分类

        根据图形分类、会打记号、会写编号。

        第六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看图写算式,一图四式、根据图意写算式。区分连等算式、开火车算式的不同做法。连加、连减、加减两步计算式题。进一步区分第几和几个,并会根据要求从左数起、从右数起。

        第七单元  11—20各数的认识和相应的加减法

        会数数,一个一个、两个两个、五个五个,还要会有规律地数。分出单数、双数、顺数、倒数。根据数位写出有关的数、数的组成、按要求为所给的数排队。十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知道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

        第八单元  认识钟表

        能自己看时间,写出整时和半时(会用两种写法表示)

        第九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理解用凑十法计算进位加法的算理,能看懂分小数与分大数的表示法。会解答图形表示的应用题,会做表格应用题,根据有关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再解答。

        补充练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

篇8

(一)概念网络

(二)概念对比

1.分子和原子

区别: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成原子,原子重组后成为别种物质的分子。而原子是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的最小微粒,在化学反应中不可 再分,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并没有改变。

相似点:它们的质量、体积都很小,处于永恒运动之中;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各异。

相互关系: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在化学反应中, 分子――原子――新分子,分子与构成这种分子的原子相比,原子更小,但并不是说原子都一定比分子小。

2. 原子与元素

原子既表示种类,又讲个数,有数量多少的含义。元素着眼于种类,不表示个数,没有数量多少的含义。

应用范围及举例:原子应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结构。例: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但不能说一个水分子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元素应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例: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但不能说水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的。

3. 原子和离子

区别:(1)结构上,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离子中,阳离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阴离子核内质子数

联系: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它们的核电荷数相同,但核外电子数不同,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即:

三、物质的分类

(一)概念网络

(二)概念对比

1. 混合物和纯净物

区别:混合物,宏观上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微观上由不同种分子构成,一般无固定的组成和性质,各成分保持自己原有的性质。纯净物,宏观上由同种物质组成,微观上由同种分子构成,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其组成元素具有固定的比例。

联系: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换,几种不同的纯净物经机械混合可成为混合物,混合物经分离可提纯为纯净物。世界上没有绝对纯净的物质,所谓纯净物是指含杂质很少具有一定纯度的物质。

篇9

一、工作目标:

坚持 “为课堂教学服务、为学校管理服务、为广大师生服务”为指导思想,以创建教育现代化为契机,不断开发网络教育资源,完善校园网络、学校网站等系列工作;加强信息技术工作的领导力度,提高常规管理工作水平。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强常规管理

1.根据学校有关规章制度,定期对学校的电子办公设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网络设备、校内资源库、校外网站信息等进行检查,发现问题要立即整改,以确保学校各项教育教学工作正常有序开展。做好各种设备的日常维护及保养工作,进一步提高各种设备、资源的使用效率。

2.配合学校做好各种信息设备的资产登记及管理工作。各室设备出现故障须及时上报信息中心维修,并作好记载,保证各设备能正常运行。

3.做好学校内外网的设置、代码维护、日志管理、用户帐号管理和权限管理,确保信息资源共享最大化。

(二)加强网络、机房及多媒体教室的安全管理

1.确立“文明上网、遵守网络道德和安全规定,利用现代化信息传播手段获取有益信息”的网络。严格禁止传送危害国家安全的信息(包括多媒体信息)、不健康资料,发现不能处理的问题应立即报学校领导。

2.做好计算机教室和多媒体教室的防火、防盗、防触(漏)电保护措施,确保计算机操作人员及室内设备的安全。

(三)组织各项活动,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1.指导七年级、八年级上好信息技术课,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2.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市县组织的各级各类的相关活动。

(四)为教育教学提供优质服务。

1.为了进一步加强校园网作为学校信息平台的作用,加强学校在网络平台上的宣传力度,不断完善校园网站,及时更新信息,充实栏目内容。

2.通过技术、制度等多种手段建立校内信息资源平台,实现校内信息资源共享(如教师教案、课件制作系统等),为学校常规教育教学工作和各级各类活动提供信息技术支持。

3.合理分工,责任到人,各尽其职,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共同承担校园电教设备的管理和维护等工作。

附工作安排:

1.排查学校多媒体教室及机房等设备的安全隐患工作;

2.做好教育现代化验收工作;

3.检查多媒体教师使用情况,督促电教室责任人尽职尽责;

4.规划校园网IP地址分配及内外网的用户设置,实现校内外信息资源共享;

5.完善有关规章制度,包括《微机室使用制度》、《学生上机制度》、《校园网管理制度》等;

6.对学校网络及学校监控系统进行维护,保证正常运行;

7.对电教设备出现故障及时上报维修,并作好记载,保证各设备能正常运行;

8.优化网络速度,力争让学校网络扩容100M光纤,建立校园无线网络共享资源,服务于全体教师;

9.组织好老师和学生进行相关的省市各种竞赛工作;

篇10

一、考题大概

纵观2012年和2013年这两年的江苏化学卷,“化学平衡”的考题均涉及到基本理论中的化学平衡问题,主要考查学生“速率”、“平衡常数”的概念及计算,还考查了学生对“平衡移动”等有关内容的掌握程度,要想完成好这道题,需要学生有扎实的基本功,对基本概念的内涵、外延有深刻的理解.

二、考题呈现

例1(2013江苏卷・15)一定条件下存在如下的反应:CO(g)+H2O(g)CO2(g)+H2(g),其中正向为放热反应.现提供三个完全相同的容积为2 L的恒容绝热密闭容器(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 :Ⅰ、Ⅱ、Ⅲ进行如下操作:在I中充入物质的量均为1 mol的CO和H2O,在Ⅱ中充入物质的量均为1 mol的CO2 和H2,在Ⅲ中充入物质的量均为2 mol的 CO和H2O,700℃条件下开始反应,试分析达到平衡时,下列正确的为( ).

A.容器Ⅰ、Ⅱ中有相同的正反应速率

B.容器Ⅰ、Ⅲ中反应有相同的平衡常数

C.容器Ⅰ比容器Ⅱ中的CO 的物质的量多

D.容器Ⅰ中CO 的转化率加容器Ⅱ中CO2 的转化率小于1

解析本题答案是CD, 在Ⅰ容器中充入了1 mol的CO和H2O,在Ⅱ容器中充入了1mol的CO2和H2,刚开始Ⅰ容器中的正反应速率最大,Ⅱ容器中的正反应速率为零,达到平衡时,Ⅰ容器中的温度要>700℃,Ⅱ容器中的温度要700℃,Ⅱ容器的温度要

例2(2012江苏卷・14)有一容积为2.0 L恒容密闭容器,当温度为T时,向其中充入1.0 mol PCl5,经过一段时间后,反应PCl5(g)PCl3(g)+Cl2(g)达到平衡.在反应过程中对相关数据进行了测定,其中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

t/s 0 50 150 250 350

n(PCl3)/mol 0 0.16 0.19 0.20 0.2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其他条件均保持不变,仅升高温度,平衡时c(PCl3)= 0.11 mol・L-1,则反应的ΔH

B.前50 s,反应的平均速率v(PCl3)=0.0032 mol・L-1・s-1

C.在相同的温度下,开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20 mol Cl2、0.20 mol PCl3和1. 0 mol PCl5,则反应达到平衡前v(正)>v(逆)

D.在相同的温度下,开始时向容器中充入物质的量均为2.0 mol 的PCl3 和Cl2,则反应达到平衡时,PCl3 的转化率

解析仅升高温度,则平衡时,c(PCl3)=0.11 mol・L-1,则n(PCl3)=0.22 mol,由此可见仅升高温度平衡会朝着正向移动,因为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所以ΔH>0,A错误;前50 s内,反应的平均速率为PCl3浓度变化与时间的比值,并非物质的量的变化与时间的比值,所以B错误;在相同的温度下,在开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20 mol Cl2、0.20 mol PCl3和1.0 mol PCl5,为了搞清楚平衡移动的方向,应先求平衡常数K的值(为0.025),再求出浓度商(Qc)为0.02,因为K>Qc,可以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正确.对于D选择支应从等效平衡的角度进行思考,建立与原平衡完全等效的模型,接着再将容器两倍关系压缩成原容器,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PCl3的转化率应>80%,D错误.

三、复习建议――把握化学平衡移动的含义

“化学平衡”是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所处的一种特定状态,化学平衡的建立和移动与过程有关,当改变影响平衡的某一个条件(温度、浓度、压强),平衡可能会发生移动,且可以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平衡移动原理)判断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