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学习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30 02:32: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四年级学习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计划内容如下:
第一,语文方面。我的作文水平一直不太好,主要是因为我的思路不开阔,积累少,所以在暑假里每天都抽出2个小时读名著,总结自己的体会和心得写几篇读后感。按照老师的要求写30篇作文在作文网上发表。我的书写存在着写的字偏小、潦草等问题,在暑假里无论是写作文还是做别的什么作业,我都注意把字写得大一些、工整一些,争取在以后的考试中不丢卷面分。
第二,数学方面。我的数学成绩在班里一直是名列前茅,最大的毛病是经常出现一些小问题。为此,我打算多做一些数学题,并试着做一些奥数题,争取每道数学题都做的快速、准确。
第三,英语方面。我的英语读、写水平还可以,但在听力方面有一些差距,暑假里在学剑桥英语的同时,多听一些英语磁带,多做一些英语听力题,每天早晨拿出半个小时听剑桥英语磁带,争取在英语听力方面有所提高。
第四,课外兴趣。我在美术方面很有天赋,并且很喜爱美术。今年暑假,我还参加美术班培训,巩固提高水粉画水平。我对计算机也是情有独钟,争取争得爸爸妈妈的同意在每天按计划完成学习任务以后能够上网做一些小制作,玩一些小游戏。
篇2
一、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突破教材重难点,加强语文实践活动,有效地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引导学生对课文重难点知识进行梳理归类,传授给他们一定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己复习的能力和主动复习的良好习惯。
3.对教学中学生掌握不好的知识进行查缺补漏,帮助学生牢固掌握新学知识。
4.讲练结合、精讲精练,减轻负担、提高质量。注重能力培养,使学生喜欢学语文、会学语文。
5.面向全体、不失时机对学生进行培优补差,使优生更优,差生有较大进步。
二、复习内容
1.字:200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并能正确书写;会认200个生字。能比较熟练地运用音序法和部首查字法查字典,能比较迅速准确地在字典中选择字(词)义,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能够辨析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和多义字。学过的字能正确书写,不写错别字。
2.词句:能按要求把词语归类,能辨析和正确使用各类词语,注意积累词语,对课内关联词和成语能熟练掌握和运用。会区分含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句式,判断并修改常见病句,会扩句和缩句,并能按文章结构要求排列句子的顺序。
3.阅读:在复习期间继续借助字典或有关资料独立阅读程度适合的读物,了解主要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进行读书互评;能背诵指定的课文,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把握课文内容,分清文章的主次,从内容中体会思想。
4.口语交际:能认真倾听别人说话,了解主要内容。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讲述一件事情,做到语句完整通顺,说话有礼貌。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5.作文: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会写应用文和读书笔记。复习期间着重指导写人习作,可着重描写人的部分器官或肢体(细部),也可以通过某件事情突出人物的特点。
四、复习策略
1、夯实基础:基础知识的掌握是学习之根本,这是每个学生都要达到的下限。在复习阶段要查漏补缺,踏踏实实地检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力求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提高识字写字方面的成绩。尤其要关注学困生。(可以让学生准备纠错本,便于不断巩固)
2、有的放矢: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不同的学习能力,不同的学习态度导致他们的学习成绩各异,学习效率各异。在复习时与平时的教学一样,也要注意实行分层教学。对优等生来说,设置一些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延伸的或加深的题目。而学困生,我们则应更多地“开小灶”,对本学期的知识给予补习与复习,扎实基础为下一学年的后续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3、积累拓展:复习并不是某种意义上的“炒冷饭”,而是“温故而知新、出新”。在复习时我们要立足于“打实基础,有所创新。”我们仍然要坚持让学生自主探究,在旧的知识上进行深化,使学生有所发现,有新的见解。在复习时,学习的范畴不能拘泥于原有的知识,而应该有所拓展。可以出现新的语言,新的阅读资料,让学生进行见识和锻炼。
4、心理关注: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们不能一味地严格或以过多的作业来压学生,而是应该以多过平时的关心去关注学生。多问问学生的困难,少一点训斥;多了解情况,少主观臆断;多听听学生的意见,少自作主张。特别是对学习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更要多关心,多照顾。
5、精选复习材料:复习资料内容繁多,我们不能良莠通用,这样只会给学生更大的学习负担。学科组由吕娟老师把关,将复习资料进行精选重组,力求做到精讲精练,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在此基础上,学科组老师针对考试内容对整册教材进行梳理归纳,每人出一份内容与题型针对性均强的练习题,有效检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并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
总之,本次复习将以学生为主体,教给他们复习方法,引导自主复习。期末复习不是知识的简单重复及机械的操练,它的目的不仅仅是满足于让学生记住知识,知识掌握好的有哪些,什么内容不够明确,指导学生自行查漏补缺,由“学会”变“会学”,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复习中既巩固、加深、拓展知识,又发展思维。在明确了目标,掌握了方法的基础上,尝试大胆放手,改变传统的组织方式。既要巩固、加深、拓展学生的知识,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尊重主体,鼓励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注意情感、态度、价值的正确导向,使学生们在期末检测中都能发挥出自己的水平。
篇3
【关键词】新课标;新教材;习题教学;科学性
在实施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教师们的观念转变,心理转型显得尤其紧迫,选择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思索寻找适合本班学生更新教学手段,才能适应本班学生的发展。教学中我发现,一方面是新教材中考化学试题的命题形式及考查内容都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命题思路正在努力体现义务教育新课程的要求,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现实生活中发生事件和以社会热点为背景的试题大量出现,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化学现象,常以给予信息题的形式来考查学生,试题主要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而另一方面,还有部分老师以一种旧教材思维和方法对待新教材的形势,用“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等低效和枯燥的教学方法,浪费了学生大量学习时间,而使学生难以适应新教材灵活多样的试题的需要,死记硬背在初三可能提高化学成绩,但不利于学生的能力的提高和以后对化学的学习。因此,我认为九年级化学习题教学一定要根据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科学、合理,恰当地选择习题、有针对性地,灵活地讲解习题,把习题类型有目的归纳和分类。针对每一类型的题型教会学生怎样去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促进学生在情感与态度、求知与兴趣、实践与认知等方面的发展。
一、如何科学地选择习题
要做到合理科学地选择习题,老师就必须认真钻研新教材,深刻理解新课标,分析近年中考试题的新变化,课本中的每一个知识点以怎样的方式在试题中出现的。只有教师正确认识了习题的功能,才能准确把握习题的方向,才能做到试题内容、题型、难度、题量等符合学生的实际,才能使习题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我认为应选择那些课本中的重点知识,那些易暴露学生问题、能开阔学生视野、与生活联系紧密、注重知识应用的题目。我在教学过程中,选择习题时常考虑以下原则:
1.精选精练,不搞题海战术
练习,对学生的学习是必不可少,无可替代的,教师要筛选一些科学的、重要的、与教材、中考题型贴切的、难度适中有针对性的习题让学生练习,而不是面面俱到,大搞题海战术,建议习题也要“少吃多餐”,每天学生的作业量有一定的限度。要明确习题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2.注重习题的科学性,培养学生严谨、科学态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科学必须事实求实,培养学生科学认真的态度,是教学的任务之一。因此,老师选择的习题,一定要强调科学性,不能有知识性的错误,要做到语言准确,叙述严密。有的老师事先没有审阅就让学生去做那些错误百出的习题,只能是误人子弟。
3.注重习题的导向性,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
初中学生是初次学习化学,就像小学生刚学数学一样,化学知识的积累非常有限。因此,老师给学生的习题一定要重视基础,要以巩固基础知识,培养学习兴趣,养成良好习惯,锻炼分析简单化学现象,了解生活中的化学常识为出发点,而不是以为难学生为目的、以会出难题为光荣。习题要面向全体,不出偏题、难题、怪题,不出那些模棱两可、争论较大的边缘题。
4.注重习题的创新性,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新课标和新教材与原教材和教学大纲相比较,淡化了概念,降低了难度,但相应强化了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环境等方面的内容。分析近年中考试题就不难发现,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化学现象,化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化学与健康,生产安全与食品安全等成为了考试的热点。中考试题的导向性是明确的,老师在选择习题时就要符合这种变化趋势,平时多收集一些这方面的素材,设计一些新颖的习题,有意识地加强练习。
5.注重习题的针对性,根据学生的实际分层次完成习题
每个班级的学生,他们自身的知识储备,生活经验,思维能力、理解能力都存在一定差异,因此,习题的难度要分层次,习题的题量要适中,且在完成的时间、数量上不搞“一刀切”,让学生有一定的选择,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都能体念成功的喜悦。让学生逐步实现由“懂得”到“会做”,由“会做”到“会学”。
二、如何灵活、有效地讲解习题
精心选择了好的习题,还只是成功的一半。如何利用习题进行恰到好处的点拨,更是需要老师用心思考的问题。教师常常利用习题教学来巩固和检查学生所学的知识,更能从培养学生的能力的出发,让学生拓展思维,让学生会学习、会思考、会评价、会质疑、会反思。他们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点石成金的魅力。
就我个人的体会是:试题不宜过难,应当面向大多数学生。讲解习题之前首先要非常熟悉试题的目的所在,了解学生的答题情况,要将知识前后连贯,搞清知识点,扩大知识面,形成知识链,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做到心中有数,讲解时才能使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重点不要放在知识点的简单记忆和重现上,不要孤立地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简单训练,而应放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背景中和知识的整体联系上,放在总结归纳题型、解题规律、寻找解题突破口上。
讲解习题可以有多种方法,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在重视基础题的同时,还要讲解一些开放性习题。过程开放或结论开放的习题能促使学生积极探究问题,鼓励学生从多个不同的角度提出合理的方案,而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思考问题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潜在能力,有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还有如多题同解,这是一种很好的归类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用此方法,可以节约大量学习时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也可以让学生先讨论,进行自我评价,再请学生讲解,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篇4
关键词:复习教学;整体优化;有效
如何提高九年级科学复习效率是每个九年级教师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笔者经过几年九年级科学教学,找到了一条可行的出路――复习教学的整体优化。
一、科学总复习整体优化的依据
(一)九年级学生情况分析
1.九年级学生认知起点分析
经过两年多的科学学习,此时九年级学生已有大量的科学概念,他们已经知道什么是密度,什么是重力,什么是惯性等等,一个个概念基本孤立地在大脑里有明显的印迹,但是这些概念的相似点及本质区别等还不能把握。例如,平衡力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比较:
■
以上表格为两个知识点的比较,学生对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较难以理解,更难以独立分析得出。在此认知起点的基础上,九年级复习必须加强对每个概念的理解,明确某些概念之间的关系,并对概念进行新的深刻的认识和深化。
2.九年级学生技能起点分析
此阶段的学生抽象逻辑能力有了更高的发展,但在思维过程中具体形象思维成分仍起主要作用。他们能理解一般的概念和规律,但从感性材料中独立地抽象出概念并把握概念的本质特征时常有困难。此外,对有些相近的概念,如质量和重量、压力和压强、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等内容难以区别。基于学生上述技能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把逻辑整理与直视形象结合起来,这些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中应得到反映。
(二)九年级科学复习内容分析
九年级科学总复习按教材内容大体可分为三类:概念和规律的复习;实验复习;概念及规律应用的复习。事实上,某些概念和规律的复习方法又有相通之处,例如在对速度:v=s/t;功率:P=W/t 的复习时,可用类比、联想的方法,根据两个定义式的相同形式,打破章节界限,揭示知识结构系统中各个部分之间的纵横关系,有助于巩固已学的知识。再比如对于“水和溶液”的复习,就可以对其中的溶解度、浓度、饱和程度、酸碱度等进行整合优化,建立相关的知识网络,提高复习的效率。
二、科学总复习整体优化的实践
(一)复习目标内容与学生学习能力的整体优化
目标定得过高,内容过于复杂,会降低学生积极学习的意愿和情趣,使学生不能正常地接受任务,每次的复习任务都不能完成,导致他们的学习意志力会迅速下降,从而使得复习教学不能达到所期望的效果。同样,目标过低,内容过于简单,学生也不会表现出应有的意志和情趣。
例1,在“密度”一节的复习课中,依照常规复习思路,则是将复习目标定位为密度公式及公式变形的应用上。这样,在复习课堂上,学生就会觉得只要熟悉公式,在解题过程中进行简单公式套用即可,于是学生便会觉得乏味,复习动力缺失,学习效果特别是发展性结果必然低于本来可能达到的水平。笔者在具体复习目标呈现时,将复习目标定位为让学生理解密度为物质的一种属性,具体理解密度、质量和体积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变化,并能有针对性地解决实际科学问题。于是,通过对具体实际问题的解决分析,学生从过去的不能理解或半知不懂到现在的真正理解。
(二)复习知识巩固与学生学习方法的整体优化
基于九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了更高的发展,他们能够进行更深刻的分析、判明因果关系,理解基本概念,因此教师除了在复习中运用直观教学法外,还可广泛利用问题探索教学法、演绎教学法、分析比较法等。因为,根据复习知识点的不同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并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教育是提高复习效率行之有效的手段。
例2,在对物理量的基本概念及规律的复习整理时,笔者对部分有相关性的物理量进行了整合与梳理,如对“密度、比热、电阻、燃烧值”等基本概念的复习就可以利用它们之间某些相似之处,用列表法进行类比,一同呈现。
■
(三)教师教学引导与学生学习主动的整体优化
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关系实质上就是教师的分析引导与学生的主动学习的关系。教师只有科学地履行好课堂教学中的“引导权”,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能动”作用。反之,学生主动作用的充分发挥又能促进教师将复习知识引导到更深层次的应用。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不可。所以在复习课中最忌讳教师表现为不放心地大讲特讲,而学生则表现为毫无生气地大听特听,结果是教师徒劳无功,学生颗粒无收,谈何复习效率呢?
例3,笔者在一次复习碱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的基本知识后,学生已经明确了二者确实能发生反应,也能熟练地书写相关的反应方程式,自我感觉在这块知识内容上已经过关。此时,笔者顺势要求学生设计实验来证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确实发生了反应,通过大家的相互学习和帮助,学生共设计出了十几种方案,其中主要的有以下六种:
1.在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再加入稀盐酸或稀硫酸,若有气泡产生,证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
2.在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再加入氢氧化钙溶液,若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两者发生了反应。
3.把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插在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即可看到溶液上升到试管中,注意与倒插入水中对比(如图1)。
4.如在一个装饮料的塑料瓶中装满二氧化碳气体,然后,往其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盖好瓶塞,用力震荡,塑料瓶瘪了(如图2)。
5.拿一个玻璃管,在其一端套上一瘪气球,另一端插在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烧瓶的单孔胶塞上,然后,往烧瓶中倒入氢氧化钠溶液,盖好瓶塞,用力震荡,烧瓶中的气球膨胀起来(如图3)。
6.用一根玻璃弯管,一端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另一端插在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广口瓶的双孔胶塞上,然后用分液漏斗往广口瓶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看到烧杯中的导管里有水上升(如图4)。
■■
通过学生的主动思考与学习,不但巩固强化了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更对这部分知识有了深层次的理解,从而达到了更深层次的复习目标。
(四)复习内容安排与课堂教学组织的整体优化
九年级科学复习的内容繁多,按教材出现的先后顺序为密度、力和运动、声和光等等,笔者认为在总复习时,复习内容先后顺序可以根据九年级学生已有的技能起点的分析进行优化处理,从而更大限度地提高复习课的效率,将学生有限的复习时间利用好。而且,将同类的知识点放在一起复习与比较,使得抽象的物理概念显得相对直观,有利于学生在寻找差别中探求真知。
例4,笔者在复习“力的基本知识”一节时,从力产生的原意出发,将重力、压力、弹力、拉力、支持力、摩擦力、浮力等相关知识点一起复习,这样既可以通过对各种具体力的分析对力的概念作深入理解,又可以明确直观地比较各力三要素的差异,从而为平衡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知识。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五)复习教学内容和学生作业练习的整体优化
作业的训练和反馈是巩固知识、提高技能、培养技巧的重要环节。笔者认为,不同的复习教学内容应配以不同的作业进行消化。在复习概念和规律、公式等内容后,应配以概念和规律及公式的应用练习;在复习内容为知识的加深理解及应用时应配以较复杂的练习或综合性练习;在实验复习后可配以课后小实验或实验操作等练习。同时对程度不同的学生可布置不同难度的分层练习,分层练习的设计,既要激发优等生、中等生的思维火花,又要培养后进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复习的效果。笔者认为,作业练习层次化主要是指习题的难度层次化、作业的质量层次化和作业的数量层次化。因此对复习课的课内外作业,要按难易进行编排,为不同层次的学生选配难易程度不同的习题。对A层次优等生可适当减少作业量,增加难度,作业练习以综合运用为主,对B层次学生作业练习以理解应用为主,对C层次的学生作业练习以记忆领悟为主。
(六)实验探究复习和思维能力培养的整体优化
所谓思维,就是将观察所得到的感性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综合、抽象的过程,最终使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通过实验复习,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例5,笔者在“电阻实验复习课”中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先让学生设计一个测电阻的方案,学生很快画出电路图,肯定之后,要求学生再设计一个方案,条件是只用一只电表(电压表或电流表)、一只定值电阻、一个电池组、导线若干,去测定未知电阻Rx的方案,并讲解设计的步骤。为了让学生走出思维定势的束缚,笔者启发他们从公式R=U/I来考虑。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设计很快出来,如图5、6、7、8。在讲完图8后,有个学生设计出了图9。图9不仅将知识联系得更紧密,而且为思维的纵向延伸提供了空间。在图9的启迪下,一个学生画下了设计图10,又一位同学画下了设计图11。笔者对此一一进行了肯定和表扬,并建议学生在课外的时间里分别去操作一下,体验一下。通过测电阻的实验设计,既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使得复习效果更加明显。
■
■
■
三、科学总复习整体优化的思考
笔者在这方面的探索中选择了两个平行班,即2007届九年级(1)班和九年级(2)班进行对照和实验。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明显感觉到课堂复习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有了较为显著的提高。这两个班在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时的成绩(即总复习之前成绩)对照如下:
■
因为这两个班的成绩相当,所以在应用不同的方法策略上课之后的成绩有说服力及参考价值。笔者选定九年级(1)班为实验班,随后在该班的复习中,从内容的安排、课堂复习目标的选定、复习方法的选择上均从整体优化的策略来实践,而九年级(2)班的复习则基本按教材知识的先后顺序进行复习,而且在复习的过程中,以教师复习讲授、整理知识形式为主。一个学期下来,这两个班的成绩对照如下:
■
实验结果是明显的:即在复习中从整体优化上考虑的教学,能使学生不断获得学习的方法和得到学习的兴趣,并在自我动力的驱动下,自觉地学习和复习。有了这样的学习态度,其成绩提高也是显著的。对照班的复习以教师的知识整理为主,因此,其复习的速度明显快于实验班,所以,即便整理的知识内容很系统,学生也易于识记,但由于以教师的讲为主要的复习方法,因此让学生觉得复习课很枯燥乏味,缺乏兴趣和自我提升的原动力。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班在第一阶段后已具备优势,但并不很明显,而到了第二阶段后,其平均分、及格率和优秀率都明显优于对照班。
参考文献:
[1]邓集春.初中科学情趣导学五环节.物理教师,2000(7).
[2]项红专.初中科学探究教学的策略与艺术.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9).
(作者单位 浙江省杭州市丁兰实验中学)
篇5
[关键词]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 阅读理解; 阅读加工水平; 识别校对水平; 阅读迁移水平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作者简介] 贺平(1980—),女,河南濮阳人。讲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数字化学习、基础教育信息化等研究。E-mail:。
随着技术的发展,电脑的性能越来越强大、价格越来越低廉、体积越来越小、功耗越来越低,表现形态也越来越人性化。人人一台笔记本电脑或是平板电脑,已经不是梦想,这在许多学校已经成为现实。所谓的“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即“利用网络技术将若干台多媒体计算机及相关的设备互联成小型的教学网络环境,每位学生都有一台计算机可随时上网在线学习”。[1]这是一种新型的、高度综合的学习方式,它尤其强调个性化与移动性,允许每位学生通过可交互的数字化学习设备开展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随着大量的智能化、便携式数字设备进入校园,越来越多的学生在课内开展一对一数字化阅读,这种新型阅读方式对学生阅读理解水平是否存在影响?这成为众多教育研究者和工作者所共同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
一、研究问题
为了深入考察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对学生阅读理解的影响效果,笔者长期进入中小学语文课堂开展考察与研究。H校于2009年9月开始参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探索性试验,并首批开设10个“数字班”。所谓“数字班”,即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在课堂网络环境下开展一对一的数字化学习。那些只有黑板粉笔或简易信息技术条件的相对传统情境下实施教学的班级被称为“常规班”。这两种形态的试验班均接受相同理念与模式的语文教学,如:教学时间相同,教学理念、模式、内容与方法完全一致,师资水平大致相同;每节语文课都会有8-10分钟时间阅读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文章,阅读内容基本相同;唯一不同的是:数字班学生均人手一网的笔记本电脑,阅读材料以超链接文本或网站的形式呈现,可随时上网查找或浏览相关资源,并在网络平台中与教师、学生交流感受、表达想法;而常规班学生则直接阅读纸质的线性文本材料。现如今,H校开展探索性试验已长达三年半,数字班学生表现出“更喜欢阅读”、“阅读能力更高”、“当堂迁移写话的表现更好”等特点。关于此,笔者之前以该校六年级学生为对象展开的研究结果显示,数字班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整体强于常规班学生,长期在一对一数字化环境下开展课内数字阅读会对学生阅读理解水平产生显著影响。[2]首批参与试验的班级中,既包括从三年级开始加入试验的六年级学生,也包括从一年级就进入试验的四年级学生,如今的四年级数字班学生开展常规化的课内数字阅读也已长达三年半。与六年级学生相比,长期的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对四年级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是否也存在显著影响呢?
本研究将对H校四年级两种形态的试验班(数字班与常规班)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进行对比测试,尝试用来自一线教学现场的数据解答以上问题。对此,本研究拟解决以下三个子问题:第一,数字班与常规班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第二,不同性别的数字班与常规班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第三,阅读理解水平的各维度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在回答这三个子问题的基础上,进而对四年级与六年级学生阅读理解水平的相关结论展开综合讨论。
二、文献综述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计算机网络技术日益成熟与普及,以屏幕阅读为主的数字阅读开始动摇传统纸质阅读的统治地位,许多国内外研究者先后展开多项关于电子显示与印刷显示、电脑屏幕阅读与纸本阅读之间的对比研究。这些关于两种呈现方式下的阅读理解水平的研究,大致存在着以下不同的研究结论。
第一种,大多数国内外学者认为运用电脑屏幕阅读与纸质阅读两种媒介方式下的阅读理解水平和效果不存在明显差异。Muter等人以大学学生和职员为研究对象展开两次验证性实验,以阴极射线管和纸张两种方式呈现文本,比较电子显示与印刷显示的可读性,两次实验研究均表明这两种呈现载体下的阅读理解水平不存在差异。[3][4]之后,国内也有学者展开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呈现方式下的阅读理解水平并未表现出明显差异。[5]此外,Kristine对小学三年级学生运用iPad阅读电子书的阅读效果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运用iPad阅读电子书和阅读纸质课本的效果不存在明显差异。[6]
第二种,个别研究者发现屏幕阅读与纸质阅读的效果存在差异。如:Matthew等人以小学五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的一项研究中却发现纸质阅读方式下的阅读理解率要明显高于电脑屏幕阅读方式;而在回忆信息方面,使用电脑屏幕阅读的学生自由回忆记起的信息更多。[7]国内也有学者研究发现,文本的不同呈现方式对阅读效果有影响,且达到显著水平,具体表现为打印文本的阅读效果优于Word文本的阅读效果。[8]
已有研究(见表1)普遍认为数字屏幕阅读与纸质阅读的效果“不存在差异”或“纸质阅读效果优于数字屏幕阅读”,由于这些研究多以短暂、非连续性的实验研究为主,比较缺乏自然、真实、长期的研究,并普遍对研究样本和变量进行严格控制,研究结论并不具备代表性和大范围的适用性。而笔者之前以H校六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所展开的跟踪性研究,与以上两种研究结论均不一致。在阅读理解水平的整体表现上,数字班学生(长期在课内开展常规性屏幕阅读)与常规班学生(长期在课内开展常规性纸质阅读)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数字班学生明显优于常规班学生。这意味着,在自然、真实的学校情境中,研究对象使用电脑屏幕阅读的时间、阅读量大小、屏幕阅读行为是否持久等都有可能影响研究结果。
三、测试题的编制
(一)研究框架
阅读是一种复杂的认知活动,是读者主动构建自己对文本的“文本图式”或“认知地图”,并形成关于文本内容和文章结构的整体感知的过程。Kintsch等人认为,读者阅读时关于文本的表征可分为三种水平,即文章字词本身的文本水平、由命题及其关系构成的文章语义结构水平(包括对句子的理解水平)、与其他先前知识整合而成的更深层理解的篇章表征水平。[9]国内对语文阅读理解能力有多种不同划分,如:有学者对文章阅读活动过程进行重新分析,将语文阅读过程分为文章微观理解阅读、文章宏观理解阅读、评价阅读和发散阅读等四个方面;[10][11] 也有学者从字词的掌握、理解能力(包括理解语言的能力和理解结构的能力)、推论能力、评价能力等四个方面考察小学生的阅读能力。[12]
本研究在借鉴已有阅读理解框架的同时,结合阅读心理学的一般理论和国内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从阅读加工水平、识别校对水平与阅读迁移水平等三个层面对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加以考察,其中阅读加工水平包括词语理解、句子理解、篇章结构理解和篇章推断判断等四个维度。
(二)测试标准
采用自编《小学四年级阅读理解测试题》,测试题共包括2篇不同体裁和不同难度的文章,每篇文章后面均设有三类答题项,即4个单选题、1个纠错题、1个主观题,其中纠错题需要从指定的原文段落中找出错别字并改正,限时20分钟。测试题总计50分,分项评分标准分别为:每个单选题3分、纠错题每找出一个错别字并改写正确记2分(每篇共设4个错别字)、主观题按照三个等级分别记分(1分、3分、5分)。以上这三类答题项分别对应考察学生的阅读加工水平、识别校对水平与阅读迁移水平。
四、实施过程
(一)研究对象
H校四年级共5个班,其中4个数字班,1个常规班,数字班与常规班整体规模并不均匀。本研究按照整群随机抽样的方式,以不打乱原有的教学班级单位和不影响既定的教学秩序为原则,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整体抽样。由于常规班只有1个,直接进入测试;而从4个数字班中随机选择了3个进入测试,以尽量减少抽样带来的误差。另外,四年级入学伊始,学校按照学业成绩表现将4个数字班所有学生进行了重新分班,这也从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数字班学生样本更加均匀和更具代表性。本研究共选择122名学生作为测试对象,其中数字班学生93名,常规班学生29名,男生63名,女生59名。
(二)数据分析
数字班的一对一数字化阅读与常规班的纸质阅读,均为长期的常规化课内阅读。为了有效检测两种班级形态的学生在某一时间点的阅读理解水平,并保证数据的有效性与统一性,本研究采用传统的纸质测试方式,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测试。测试于2012年11月底,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施测,测试前由主试者念指导语,测试结束后当场收回测试题,并由5位语文教师按照评分标准流水批阅试卷,学生的各题分项得分与总分均使用Excel表格统计。所得数据采用SPSS19.0进行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分析方法包括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简单效应检验、偏相关分析等。
(三)信度分析
将测试获得的所有数据进行Cronbach’s Alpha检验,整套测试题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为0.715。两篇文章的各个答题项信度系数分别为:词语理解0.706、0.722;句子理解0.704、0.713;篇章结构理解0.704、0.712;篇章推断判断0.707、0.722;识别校对水平0.690、0.677;阅读迁移水平0.687、0.694。吴明隆提出在信度系数的接受度上面,分层面最低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最好高于0.60,而整体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要在0.70以上。[13]因此,整套测试题的整体信度与各答题项的信度都达到可接受程度,信度良好,测试数据可靠、可信。
五、测试结果
(一)数字班与常规班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比较
对所得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见表2):在阅读理解水平总分上,t=-1.81,p>0.05,不同
表2 不同组别(数字班与常规班)学生的
阅读理解水平比较(M ± sd)
*p
组别(数字班与常规班)下的学生整体阅读理解水平总分不具有显著性的统计学意义。虽然数字班学生的平均分比常规班高3.97分,但数字班与常规班学生在阅读理解水平的整体表现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第一,数字班与常规班学生的阅读加工水平比较。
在阅读加工水平总分上,t=-2.99,p
第二,数字班与常规班学生的识别校对水平与阅读迁移水平比较。
在识别校对水平上,t=-0.08,p>0.05,数字班学生仅比常规班略高0.06分,但不具有显著性的统计学意义。在阅读迁移水平总分上,t=-1.81,p>0.05,数字班学生总分比常规班高0.43分,但不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这表明,长时间在一对一数字环境下进行电脑屏幕阅读并不会对学生的识别校对水平与阅读迁移水平产生显著影响。
(二)不同性别的数字班与常规班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分析
对阅读理解水平总分进行2(性别:男女)×2(组别:数字班、常规班)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见表3):从性别来看,F(1,118)=9.78,p
第一,不同性别的数字班与常规班学生的阅读加工水平比较。
表3 不同性别的数字班与常规班学生的
阅读理解水平比较(M ± sd)
对阅读加工水平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性别主效应显著,F(1,118)=6.34,p
依次对各个维度进行方差分析。①在词语理解上,性别主效应、组别主效应以及性别与组别的交互作用均不显著。②在句子理解上,性别主效应显著,F(1,118)=5.27,p
第二,不同性别的数字班与常规班学生的识别校对水平与阅读迁移水平比较。
对识别校对水平与阅读迁移水平分别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识别校对水平上,性别主效应显著,F(1,118)=4.57,p
(三)阅读理解水平的三大变项之间的相关分析
为了考查学生阅读加工水平、识别校对水平与阅读迁移水平之间是否存在交互作用,我们进一步对数据进行偏相关分析,即控制某一种水平之后寻找另外两种水平之间的关系。对所有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进行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见表4):阅读加工水平与阅读迁移水平呈现显著性正相关(r=0.303,p
表4 小学四年级学生阅读理解水平的
三大变项之间的相关分析
六、结论与讨论
(一)研究结论
1. 数字班与常规班学生的阅读加工水平存在显著差异
数字班学生的阅读加工水平明显优于常规班学生,而数字班学生与常规班学生的识别校对水平、阅读迁移水平以及阅读理解总分则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2. 不同性别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存在明显差异
在数字班与常规班内,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都呈现显著的性别差异。无论是在阅读理解总分上,还是阅读加工水平、识别校对水平和阅读迁移水平这三大变相水平上,女生均明显优于男生。另外,在对性别与组别(数字班与常规班)的交互作用进行详细分析后发现,数字班男生的整体阅读理解水平明显优于常规班男生,而数字班女生与常规班女生的整体阅读水平之间未呈现显著差异。
3. 阅读理解水平的三大变项之间存在相关
学生的阅读加工水平、识别校对水平与阅读迁移水平之间呈现出一定程度的交互效应,具体表现为:阅读加工水平与阅读迁移水平、识别校对水平与阅读迁移水平之间都呈现正相关,而阅读加工水平与识别校对水平的相关未达到显著水平。
(二)综合讨论
笔者曾就H校六年级学生的同期阅读测试数据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如下。第一,数字班学生与常规班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整体呈现显著性差异,数字班学生的阅读加工水平、识别校对水平和阅读迁移水平均明显优于常规班学生。第二,无论数字班还是常规班,不同性别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都不存在明显差异。第三,阅读加工水平与阅读迁移水平、识别校对水平与阅读迁移水平之间都呈现正相关,而阅读加工水平与识别校对水平的相关未达到显著水平。[14]截至2012年年底,H校四年级和六年级的数字班学生(长期在课内开展常规性屏幕阅读)与常规班学生(长期在课内开展常规性纸质阅读),坚持开展课内阅读均已达三年半之久。与六年级相比,本研究关于四年级学生阅读水平的研究结果既有不同,也有相同(见表5)。
1. 关于数字班与常规班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差异表现
在阅读理解总分上,四年级数字班与常规班学生 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六年级数字班学生明显优于常规班学生,这说明一对一数字化课内阅读对高年级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的影响更显著。
首先,对于四年级和六年级而言,无论是数字班还是常规班,学生们每节语文课中都会有8~10分钟时间阅读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文章,“每节课的识字量大大超出传统教学”,[15]这种长期且连续的常规性课内阅读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其课内阅读量已远远超过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3~4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和“5~6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16]然而,常规班学生的课内阅读材料仅限于纸质的印刷材料,而数字班学生除了阅读与常规班学生阅读内容相同的电子材料外,还可以通过网络获取更多的主题资源,并且可以当堂与教师和其他学生通过平台交流与讨论,数字班学生也因而比常规班学生的阅读范围更广、视野也更开阔、思维更活跃。这也是在大致相同的课内阅读内容的情况下,四年级和六年级数字班学生在阅读加工水平上都明显优于常规班的主要原因,也意味着一对一数字化阅读对学生的阅读加工水平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其次,识别校对水平并非简单的识字水平,而是学生对字形、字义和字音的综合反映,主要通过在指定的原文段落中找到错别字并正确修改进行考察,这就要求学生既能根据上下文判断字义、字音找出错别字,又要掌握字形并正确写出该字。儿童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四年级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看小说或故事时大多只注意事件的进程和变化”,[17]关注焦点多停留于文章或书籍的故事情节或整体概况,对单个的汉字或词语等细节方面的关注相对较少,而六年级学生则越来越多地关注字词与语法结构、“事物的规律性知识”[18]等,数字班学生可通过网络环境随时解决各种识字和阅读问题。因而,一对一数字化课内阅读对高年级学生识别校对水平的影响更显著。
第三,阅读迁移水平指学生将已掌握的语文知识、语言文字迁移应用到其他实际情境中的能力;H校的试验班学生在每节语文课都有8~10分钟的时间当堂围绕某一特定主题写作表达,其中数字班学生在电脑上打写,常规班学生采用传统的手写,长期的课内写话训练使得数字班与常规班学生的阅读迁移水平都同时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而本研究中,在阅读迁移水平方面,四年级数字班与常规班学生未呈现出显著性差异,六年级数字班学生明显优于常规班学生,这说明一对一数字化课内阅读对高年级学生的阅读迁移水平的影响更显著。
2. 关于男女生之间的阅读理解水平差异表现
关于“不同性别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否存在差异”的问题,国内学者研究发现“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男女生性别差异随着年纪的升高有增大的趋势,女生在阅读能力上的优势逐渐明显”,[19]具体表现为三年级男女生差异不显著,四、五年级差异显著,六年级差异非常显著;国外研究也指出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存在男女性别差异,且女生明显优于男生,“到青少年时期,这种差别倾向于消失”。[20]这里的“青少年”指年满13周岁但不满18周岁的社会群体,一般多为中学生。因此,从普遍意义上来说,小学低年段的学生在阅读理解能力上不存在明显的男女差异,到了中高年段后男女生差异逐渐显著,且女生优于男生,但到青少年时期这种性别差异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消失。本研究中,四年级数字班与常规班内,女生阅读水平都显著高于男生,这与已有研究结论一致,即中年段差异显著;六年级数字班与常规班内,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都不存在显著的男女差异,这与已有研究结论“小学高年段男女生差异非常显著”并不一致。这说明,不管是数字班还是常规班,大量的常规性课内阅读对高年段学生的影响比对中年段学生的影响更明显。此外,四年级数字班男生的整体阅读理解水平明显优于常规班男生,六年级数字班男生的阅读加工水平明显优于常规班男生,即数字班男生在阅读理解某些方面的表现更优于常规班男生。这也从侧面反映出,长期的一对一数字化阅读在提高男生阅读能力、阅读心智方面具有比较积极的促进作用。
3. 关于阅读加工水平、识别校对水平与阅读迁移水平的相关分析
四年级和六年级学生的阅读加工水平、识别校对水平与阅读迁移水平之间的交互效应均表现一致。首先,本研究的识别校对水平主要通过在指定的原文段落中找到错别字并正确修改进行考察,即便学生已经理解文章篇章或句子的大致意思,也未必能顺利找出错别字并予以改正。这意味着,阅读加工水平的高低并不影响识别校对水平,识别校对水平的高低也不决定于阅读加工水平,因此二者未呈现显著相关。其次,中高年段的学生开始从“学习阅读方法”到“通过阅读学习”[22]转化,对文章或书籍中结构与内容的整体理解不断增强,并越来越关注人物的内心体验和真实自我的表达,阅读加工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迁移应用与表达的效果,因而阅读加工水平与阅读迁移水平之间呈现出显著相关。第三,数字班的电脑打写与常规班的传统手写,都是学生通过语言的自我建构与内化加工之后真正将语言迁移应用到实际情境的过程,这需要学生对汉字本身拥有足够的识字量,不但要认识字词、掌握字义字音,还要能够灵活运用并且正确拼写出来,因此识别校对水平与阅读迁移水平之间呈现显著相关。
综合来看,关于四年级和六年级学生的研究结论,与前文关于屏幕与纸质两种媒介下的阅读效果已有两种研究结论(不存在明显差异、纸质阅读明显高于屏幕阅读)均不完全一致。笔者所研究的数字班学生的电脑屏幕阅读与常规班学生的纸质阅读是基于长期且连续的常规课内阅读而开展的,而已有研究中的纸质阅读与屏幕阅读大都是基于某一次的阅读行为和效果而开展的研究,研究对象的选择具有较明显的随机性和偶然性。本研究的研究样本仅来自于一所学校,样本量偏小,未来将扩大抽样范围到其他地区和学校,以获得更大范围的取样和进一步的验证与完善。此外,鉴于横向研究设计本身存在固有的局限性,未来将对同一批研究对象开展后续的跟踪性研究,以求更加清晰、完整地探求儿童数字阅读的发展规律。
(指导教师:余胜泉)
[参考文献]
[1] 余胜泉,陈玲.1:1课堂网络教学环境下的教学变革[J].中国电化教育,2007,(11):25~29.
[2] [14] 贺平,余胜泉.1:1数字化学习对小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的影响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5):99~105.
[3] Muter, P., Kruk, R.S., Buttigieg, M.A. & Kang, J.T.. Reader-Controlled Computerized Presentation of Text. Human Factors, 1988(30):473~486.
[4] Muter, P. &Maurutto, P.. Reading and Skimming from Computer Screens and Books:The Paperless Office Revisited? Behavior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1991(10):257~266.
[5] 姜丽红.电脑屏幕与纸面呈现载体对大学生阅读效果的影响研究[D].镇江:江苏大学,2008:64.
[6] KristineE. Grace. Comparing the IPAD to Paper: Increasing Reading Comprehension in the Digital Age[D]. Master Dissertation, Bowling Green State University,2011.
[7] Matthew A. Kerr, & Sonya E. Symons. Computerized Presentation of Text: Effectson Children's Reading Ofinformational Material. Reading and Writing. 2006,(19):1~19.
[8] 孙悦亮,肖崇好.限定阅读时间条件下文本呈现方式对阅读效果的影响[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6,(4):297~300.
[9] Kintsch, W.,&Van Dijk, T. A. Toward a Model of Text Comprehension and Production [J].Psychological Review, 1978,(85):24~40.
[10] 莫雷.语文阅读水平测量(三)(修订版小学六年级适用)[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0.
[11] 温鸿博.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测评量表的编制[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5:6.
[12] 臧铁军.小学生阅读能力诊断性测评研究(上)[J].学科教育,1998,(5):46~48.
[13] 吴明隆.问卷统计分析实务——SPSS操作与应用[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244.
[15] 何克抗.儿童思维发展新论——及其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0.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22.
[17] [18] 朱智贤.儿童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235.
[19] 臧铁军.小学生阅读能力诊断性测评研究(下)[J].学科教育,1998,(6):41~44.
篇6
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课堂教学生活化是许多教师喜欢采用的教学手段。不可否认,生活化教学对于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具有明显的作用。但笔者发现,这几年许多教师在实际运用中,曲解了生活化教学的内涵,他们将“生活内容”生硬地叠加于“课堂教学”,这样的生搬硬凑很容易造成生活化教学在数学课堂上“水土不服”,带来课堂热热闹闹,教学效果普普通通的现象,严重时甚至会造成数学课堂数学性缺失这样令人失落的情况出现。基于此,笔者对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进行深入反思,从三个维度进行策略探析,寻求小学数学高年级课堂教学中,生活化与数学性的有机统一。
一、知识构筑时引入生活,便于理解
什么时候是生活资源引入的最佳时机?一节课的时间十分有限和宝贵,盲目地引入生活,搞生活化教学,容易出现课时浪费的现象,导致真正需要教授的知识虎头蛇尾。笔者认为,当我们需要教学重要知识点,构筑知识结构的时候,引入生活化教学最合适。新知识点的出现,最需要学生能够理解和领会,而生活化的内容最接地气,最易于促进学生理解,这个时候引入生活,进行生活化教学,就能够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如果直接让学生背下分数的基本性质效果一定不好,于是笔者进行了这样的生活化教学。
师:同学们,妈妈买了一块蛋糕,平均分成三块,给了你一块,那你得到了其中的几分之一呢?
生1:三分之一。
师:回答得很好。那如果妈妈是把蛋糕平均分成九块,给了你三块,那你是得到几分之一呢?
生1:得到九分之三。
师:九分之三是不是可以看成分母3和分子1同时乘以3呢?
生2:可以。
师:那同学们再观察一下,三分之一和九分之三有什么关系呢?(边说边出示图例)
生3:它们大小相等。
至此,学生已经初步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了。通过这样在知识构筑时引入生活案例,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快速地掌握知识点。
二、练习设计时融入生活,丰富内容
要学好数学知识,便少不了机械重复的练习过程,而过多这样的练习难免令学生感觉厌烦,导致练习效果不佳。数学源于生活,将练习融入生活,就好像在面粉中添加酵母一般,练习题的内容一下子就饱满起来,不再如之前一般单调无味。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混合运算”这一部分内容时,有这样一道练习:(85-69)÷2=?如果直接让学生运算,显然比较枯燥,于是笔者进行了巧妙地转换,将练习融入生活。
师:大家喜欢篮球吗?
生:喜欢。
师:现在有一场精彩的NBA比赛,热火对决马刺,现在比赛进行到第四节,热火85分,马刺69分,请问热火领先多少分?
生1:16分。
师:如果马刺现在起只投2分球,热火不得分,那请问马刺要投进几个球才能将比分追平?
生2:16÷2=8。
像这样将练习融入生活,引导学生进行训练,学生学得开心,练得投入,效率自然也就高了。
三、探究实践时结合生活,促进应用
数学终究是要回到生活中去的。小学高年级学生,自我意识开始萌芽,越来越不喜欢被单纯地束缚在练习册上。数学新课标理念也强调学生要动起来,去实践。那要去哪里实践?毋庸置疑,去到生活里。将数学实践活动和生活相结合,通过课堂设置生活情境、课后参与生活实境等方式,创造学生喜爱的实践活动,就能促进学生应用能力的有效提升。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认识小数”这部分内容时,笔者在课堂上开展了这样的生活化实践活动。
师:同学们,老师手上有一个电子秤。(拿出教具电子秤。因为电子秤常常带有小数,利于练习)假设放在这个称上面的物品一律一斤5元,这盒粉笔值多少钱呢?(边说边把粉笔放到电子秤上,显示0.2)
生:5×0.2=1,值1元钱。
师:回答得真好。现在老师把这个秤放在这里,大家都来称一下,看看你们的东西都值多少钱吧。
学生热情高涨,纷纷拿上自己的铅笔盒、练习册等东西,边称边计算。
像这样,将课堂实践生活化,不仅学生喜爱,教师省力,教学效果还很好。
篇7
大家好!
我是四(五)班的海王子,非常荣幸今天能够代表四年级的全体同学在这里发言,我发言的题目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时间过得真快呀,转眼我们就要告别四年级,升入五年级了。
回顾这学期的学习,我的收获还真不少呢。四年级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值得回忆的事情也很多:有紧张而有条不紊的学习;有热烈而趣味无穷的校运会;有轻松而多姿多彩的快乐展能;有开心而流连忘返的春游活动。而每一项活动,我们都能够从中获得不少的收获。我们通过运动会增强了班级的集体荣誉感,增进了同学们之间的团结和凝聚力;我们通过快乐展能活动,向老师和家长们展示了我们多才多艺的一面,同时也增进了大家的交流,促进了相互间的学习。
要说到四年级的学习,最难忘的是这学期的语数英三科全区统考了。这是我们第一次参加区里的统考。对我们四年级的全体同学来说,这既是一次对我们的考验,也是一次我们证明自己的机会。老师们对这一次的统考都非常重视,他们周密部署着我们的学习计划,加班加点地为我们制作各种复习资料。我们的班主任王老师,每天总是早早的来到学校,从早读课开始就对我们紧抓不懈。他要求我们将数学概念一遍一遍地背诵直至滚瓜烂熟,人人过关为止。语文赵老师不辞劳苦地把我们所学过的知识梳理成脉络,分门别类地进行归类总结,使我们在复习的时候能够做到更加地系统和全面。英语叶老师,肩负着深港教材和朗文教材的双重教学任务,肩上的担子本来就不轻了,为了我们能够取得好成绩,她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为我们每一个人制作了听力材料。我所在的四(五)班全体同学在老师们的带领下,全力以赴地投入到紧张的复习备考中:上课认真听讲的人多了,开小差的人少了;课后认真复习的人多了,追逐打闹的人少了。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四年级的同学们不负众望,取得了全区统考第一名的好成绩。
篇8
【辅导内容】:所有文化科,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生物等科目; 各年级奥数、奥英等。
【雄厚师资】:由重点中学在校名师领衔任教,系统归纳重点难点,指点应试技巧,让学生应对不断变化的升学政策!
【高效管理】:为学生建立完善的学习档案、量身订制辅导方案、个性化全程跟踪指导。提供自习室、名师答疑、心理咨询、升学报考指导等增值服务。
【辅导形式】:1对1辅导,随到随学
【上课时间】:周一至周日 早9点至晚9点 (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调整辅导时间)
【热门咨询】小升初、中高考冲刺、常规补习、周末、节假日
如果您对四年级数学奥数辅导有需求,想给孩子找个完美的辅导机构,请致电:
400-0066-911转分机83466
(400免费咨询电话使用方法:先拨前10位主机号,听到提示音后再拨后面分机号,即可咨询1对1辅导详情或预约对孩子学业及学习能力进行免费测评)
******************************************************* 聚智堂教育1对1课程优势:
1.学习计划100%“私人订制”
对学生基础知识、学习心态、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测试。根据测试情况,制定教育培养方向、个性化教学方案、辅导计划。
2.注重思维习惯养成,让学生“举一反三”
由于学生的学习习惯及学习特点的不同,学习过程中各个阶段学习重点不尽相同。教导学生“化整为零”,定点突破,养成良好思维方式,避免一劳永逸。
3.“私家”老师专职辅导
专职老师跟进,对孩子学习状况实时掌握,让家长第一时间了解情况,并根据学生学习状况,随时调整辅导计划。
西安聚智堂校区分布
篇9
1.每天7:30——7:50起床、洗漱。
2.每天7:50——8:20吃饭。
3.每天8:20——8:50读英语。(每天一个模块)
4.每天8:50——10:00写暑假作业。(语文、数学各四页)
5.每天10:00——12:00玩电脑、看课外书。
6.每天12:30——1500吃饭、午休。
7.每天15:00——15:40练字帖。
8.每天15:40——16:40预习五年级新知识或复习四年级旧知识。
9.每天16:40——18:10锻炼、玩乐。
10.每天18:10——19:30吃饭。
11.每天19:30——20:30看课外书或博文。
12.每天20:30——21:40看电视。
13.每天21:40——21:50写暑假记录。
14.每天21:50开始入睡。
篇10
1、 每天的四个1小时保障 每天保障做一小时的语文或语文寒假作业; 每天保障一小时的无负担课外阅读; 每天保障一小时的英语自学; 每天保障一小时的户外活动或运动。
2、 计划与非计划 如无特殊情况,每天必须完成以上计划; 每天的计划在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可灵活自由安排; 如果因外出旅游、回乡下度假等意外安排,可临时不予执行; 可以偶尔睡懒觉,但不要影响当日计划的实施。
二、学习计划
1、 不参加语文、语文的培优,不请家教,相关课程自己独立完成。
2、 语文课程计划 7月份完成暑假作业,8月中旬前检查、改正,查漏补缺; 把自己的藏书系统再读一遍,重点读历史、百科知识大全、漫画、中外名著导读等丛书; 假期可以自己买三本自己喜欢的任何书籍; 把以前稍显薄弱的阅读题的规范回答、错别字系统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