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趣事范文

时间:2023-04-09 02:32: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开学趣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开学趣事

篇1

开学趣事周记400字【一】

伴随着习习秋风,我们告别了炎热的暑假,迎来了新的学期。

要说开学趣事,还要从我的小弟弟说起。我的小弟弟小名叫铮铮,两岁半了,瘦瘦的,但动作很迅速,整天在家里横冲直撞。开学第一天,妈妈很早就起来准备早饭了,6点40分了,我还在睡梦中铮铮就跑到我房间里,“姐姐,起床吃饭了!”见我没答应,又叫了起来,“姐姐,姐姐。”这时,厨房里也传来妈妈叫我起床的声音。我说“铮铮,把姐姐拉起来。”没想到他真的很快爬到床上来,两只小手用力拉我的一只手,真的要把我拉上来,我被他逗笑了,一点睡意都没有了。

我在吃早饭的时候,妈妈对我说要快点吃,上学别迟到了。铮铮也很快做到餐桌前,大口大口的吃起饭来,根本不用妈妈喂了。吃完饭后,我在收拾书包准备上学,铮铮也拿起他的小书包,把他平时看的书和我写完的作业本放进他的小书包里,最后还要妈妈帮他背上小书包,似乎他真的要去上学了。

背好书包后,他跑到我房间里,“姐姐,上学了!”我和妈妈都被他逗得哈哈大笑。你们说这是不是很有趣呢!

开学趣事周记400字【二】

这一周是开学第一周,在这一周里发生了许多事情,让我娓娓道来。

在第一天到校的时候,我就已经观察到同学们的变化。许多同学在暑假中“养精蓄锐”,已长高了一大截。像刘同学,我本来可是差不多比她高半个头的,但是她现在都快超过我了,可真有点担心。再看赖同学,经过一番休整,简直就成了女超人,让我望尘莫及。看来我得加把劲了。

再说说我们的活动。开学第一天,我们举行了“福田区中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启动仪式”。在这个严肃而又充满传统文化色彩的仪式中,我们朗诵了《文明礼仪三字歌》,得到了在场领导、嘉宾们的赞赏。随后是教育局的王伯伯发言。从他精彩讲话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文明礼仪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最后,最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到来了。刘伯伯郑重宣布:“福田区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启动!”操场上即刻响起热烈的掌声。紧接着是签名留念的环节。在我们清脆悦耳的朗诵声陪伴下,所有的领导嘉宾和各个年级的同学代表一起签名留念。

这次活动十分有意义,让我们懂得了在生活中应该学礼仪,知礼仪,懂礼仪,用礼仪,让生活更美好。

开学趣事周记400字【三】

寒假很快的过去了,新的一学期开始了。在这一周里,我们班发生了很多的趣事。

刚开学的的第一天,我觉得同学们的变化好大呀!有的长高了好多,有的变胖了,还有的变瘦了。最大的变化是同学们变得更加亲切了。比如说,那天我们在跑操时,跑完操回教室的路上初中作文 ,我和陈赵龙又说又笑。我觉得一寒假假期的不见,我和他的友情增加了好多。我俩不像以前那样会因为一点小事吵起来,更多的是对方的互相包容和互相学习。连赵老师都说我们以前“打架”打成一团,现在好有好成一团了。其实这是我们长大了的最好证明。

篇2

【关键词】识字 方法 创新

中国汉字有着6000多年的文明史,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和无价的文化之宝。在这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它以顽强的生命力,在历史发展中始终保持着自己的表意文字特点。如何让这文化之宝得以继承和发展。这里我想借用一句俗语“识字应从娃娃抓起”。对于处于黄金教育阶段的5—6岁孩童来说意义非常重要。那么,我们教育工作者如何去面对“识字教学”这份责任呢?

对于成年人来说,谈起这话题似乎不足为怪,但是对于小学教育阶段来说,识字教学极其重要。全国投入的研究历时几十年,方法多种多样,效果利弊兼有。当然用老法子教教也行,但在创新精神倡导下,有所完善有所继承有所突破,总也显得守旧了一点。

“创新”是这个时代的主题目,识字教学上的“创新”就是把枯燥无味、抽象、难于理解,难于认识的汉字,变成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生本”环境中掌握知识,掌握汉字规律,减轻学生负担,培养创新能力,保持孩子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的一种教学方法。

针对小学生天真活泼,好唱好跳,思维活跃的年龄特征,我们应该不失时机地利用儿童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积极挖掘教材本身所蕴涵的创新因素,把快乐引进课堂,让孩子们通过积极参与,感受游戏的快乐,思维创新的快乐,互相帮助的快乐。在教学实践中,为了让学生能在短时期内识记大量生字,扫清认读障碍,提高阅读写作能力,更为了让孩子们“人生识字聪明始”,我借鉴了和创造了很多“创新识字”的方法,力争营造出一种自主、协作、创新的新型课堂教学情境,寓教于乐。

现将我在识字教学方面的几点做法总结如下:

一、游戏快乐法

游戏是儿童的天堂,可以满足他们好动好玩的心理,使注意力不但能持久,稳定,而且注意的紧张程度也比较高。

我在“创新识字”教学中,经常采用“猜认生字”,“组合生字”,“读文找字”,“玩玩字卡”,“找找朋友”等游戏方法进行教学。希望通过各种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玩乐方式帮助新入学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识记汉字。

例如:“玩玩字卡”:学生小组协作学习,通过玩字卡认读生字。摆——边摆边读,一人一张,不会的可请教小组同学;读——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学生齐读自己的字卡,可以找出难认字拿在手里或摆在一旁;考——学生互相考认字卡,自己不会的跟别的同学学学,别人不会的想办法教。

又如:“找找朋友”:如在教学“妈”字时,我根据合体字的规律,把他分别制成偏旁部首和独体字两个部分的字卡,发给学生,要求学生用最快的速度,边跑边说:“我是‘女’字旁,谁来和我做朋友?”到讲台后另一个同学马上也拿着卡片,边跑边说:“我是个‘马’,小马的马,我来和你做朋友。”两个人把“女”字旁“小马的马”组合成“妈”字,接着让学生说说“妈妈”的“妈”为什么带“女”字旁?因为妈妈是“女”的,所以带“女”字旁。让学生明白形声字的形旁表义,声旁表读音的识字规律。让学生整体的识记汉字,使其有了三、四百字的汉字积累后,自己发现和总结汉字的构字规律,通过形声字等提高识字效率。另外,还可鼓励学生区别同音字“妈妈”的“妈”和“小马的马”相同点、不同点。采用这些生动形象、趣味无穷的游戏学习的方法,学生兴趣高昂,记忆深刻,识字效果极佳。

二、猜谜引趣法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激发学生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认为,最好的学习动机就是对所学材料有内在兴趣。而且,据某些专家统计也证明,学习有兴趣、有吸引力的东西,识记效果几乎增加一倍半;学习滑稽有趣,尤其是引人发笑的材料,可以使无意识记效果提高。所以,一名教师要善于引发学生的兴趣,点燃学生求知的烈火;善于把学生的间接兴趣引导到由事物或行动本身引起的直接兴趣;善于把学生的短暂兴趣引向稳定的兴趣、志趣,并且要扩大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树立起学好汉字的信心。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的学习,才能在课堂上发挥主体作用。

针对低年级孩子喜爱猜谜,如果教师能把某些识字内容编成谜语,通过猜谜来巩固所学知识,既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通过对谜语的综合分析,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而根据字形的特点用谜语识字更能激发学生的情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如教学“坐”字时,我边板书“坐”字边说:“两人在土上,这是什么字?”学生摇头。再问:“你们现在的动作是站着,还是怎么着?”学生回答:“坐着”。我再说:“这就是要学的“坐”字”。然后让学生再把上面的谜语说一、两遍,字形和字意就自然而然的掌握和理解了。

三、竞赛激励法

这是一种类似“智力竞赛”的方法,这种教法是根据儿童增强好胜,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的特点而设计的教学。鼓励是促进学习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教学中,我随时注意学生的心理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加以肯定,使学生产生一种愉快的情感体验,它会有效地支持学生奋力向上,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篇3

一、从“香菱学诗”这一片段说进去

研究“香菱学诗”这一片段首先需要对这一节的内容进行细致分析,发现其中所透露出的最直接的作者的观点和情感。因此,分析“香菱学诗”这一片段需要说进去,对香菱学诗的细节与黛玉的态度进行揣摩。

1.香菱学诗经历的过程与表露的品质。

香菱在进入大观园后,想要向黛玉学习作诗。黛玉为香菱进行简单讲解之后,告诉香菱学作诗需要先读诗并且深入理解。从此香菱读诗进入了极其着迷的境界。晚上都要捧着诗本学到很晚。由此可见,香菱在学诗的过程中是非常勤奋的,有了决心以后就开始落实到行动上不曾懒惰,这是现如今的人需要学习的良好品质。经历了读诗之后,香菱开始作诗、改诗,第一次诗的语言不够雅致,第二次诗受前人的成果所局限且有些跑题,第三次才算得上是个好诗,既用词精致又抒感。从中可以知道,学习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历一个由普通到优秀的过程,遇到挫折要多思考,切不可轻言放弃。

2.黛玉教诗采用的方法与呈现的美德。

黛玉在香菱学诗的过程中充当香菱的老师,她的性格在教香菱学诗的过程中展现得非常明显,而且与黛玉以往呈现出来的性格不太相似。当香菱求黛玉当她的老师时,黛玉毫不含糊地答应了,愿意为香菱指点学诗的方法。从中可以看出,黛玉是一个有才华且愿意教授他人的热心人。黛玉教香菱学诗考虑了香菱以前对诗接触不多的状况,先鼓励香菱多读诗,从前人的诗中领悟一些东西出来,增加对诗的理解。然后让香菱尝试着自己写诗,并对她的诗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让香菱不断地改进。从中可以看出,黛玉的教学方法是比较正确且实际的,注重广泛阅读与实际写作,这一点可以为教师教学所借鉴。

二、从“香菱学诗”这一片段说开去

“香菱学诗”作为《红楼梦》中的一个选段,被选人中学语文教材中,不仅需要对这一个片段进行细节性研究,还需要⑺放人整本书中分析和评价,探索作家曹雪芹想要表达的更深层次的内容,这就是所谓的说开去。

1.联系香菱一生的命运探讨香菱学诗的意义。

香菱学诗是香菱一生中经历的一个过程,与香菱的一生有着重要而密切的联系。香菱一生命途多舛,生下来是甄士隐的女儿。本应在幸福的家庭中快乐成长,却在五岁那年的元宵节被人贩子偷走;在她十二三岁时本可以嫁给冯渊过上平稳的生活,却被卖给薛蟠做妾;到后来薛蟠有了正妻之后,香菱的日子更加难熬,被正妻虐待至死。可见她人生的三个阶段都充满了曲折,是一个悲剧人物。香菱学诗与大户人家的子弟不同,她并不想追求高雅的情趣,而是在学诗和作诗的过程中寻求心灵方面的慰藉,来暂时忘记生活的苦难。这才体现了香菱学诗的真正意义,仅在“香菱学诗”片段中是无法体现的。

2.联系香菱学诗的过程来看其他人物的性格特点。

篇4

关键词:范读 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

高中课本中,有许多适合范读的课文。下面,我就在《道士塔》和《我与地坛》的教学中的体会,谈谈范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所收到的奇效。

《道士塔》这篇文章讲述的是一个历史悲剧,一个沉重的文化史实。它所揭示的问题让人心痛,让人揪心,让人不禁为那个时代,也为我们的民族,发出一声声无能为力的叹息。因而,我在设计这篇课文的教学中,特别加强了自己在本文教学中的情感力量的感染力,而这种情感感染力,首先是通过范读来实现的。我先以平静的朗读开始,交代道士塔的地理位置、周围的环境。之后以沉重的语气进入到对“那个王圆箓”的介绍。而当我读到这些语句——“他吩咐帮手去借几个铁锤,……才几下,婀娜的体态变成碎片,柔美的浅笑变成了泥巴。听说邻村有几个泥匠,请了来,拌点泥,开始堆塑他的天师和灵官。……于是,像顽童堆造雪人,这里是鼻子,这里是手脚,总算也能稳稳坐住。行了。再拿石灰,把它们刷白”,心中的感受及朗读的语气就不只是沉重了。这里既要读出轻松的样子,又要读出心中涌起的愤怒不知向哪儿去发泄的无奈及愤怒!于是就更有了“今天我走进这几个洞窟,对着惨白的墙壁、惨白的怪像,脑中也是一片惨白。我几乎不会言动,眼前直晃动着那些刷把和铁锤。‘住手!’我在心底痛苦地呼喊,只见王道士转过脸来,满眼困惑不解。是啊,他在整理他的宅院,闲人何必喧哗?我甚至想向他跪下,低声求他:‘请等一等,等一等……’但是等什么呢?我脑中依然一片惨白。”惟有无奈,无奈地历数罪恶,无奈地遗憾惋惜,无奈地遥望历史,无奈地幽幽痛惜,无奈地叹出一口气。读到这里,看看所有的学生,脸上唯有无奈、痛苦、愤怒。本文范读的部分在“一个当代青年的几行诗句”那里:“我好恨/恨我没早生一个世纪/使我能与你对视着站立在/阴森幽暗的古堡/晨光微露的旷野/要么我拾起你扔下的白手套/要么你接住我甩过去的剑/要么你我各乘一匹战马/远远离开遮天的帅旗/离开如云的战阵/决胜负于城下……”当我以极其愤怒的语气读出这些诗句时,安静的教室里突然发出了“嗵”的一声,将所有沉浸在愤怒中的学生吓了一跳——原来是一个学生一拳砸在了桌子上……

无须再多讲,学生学习这一课的兴趣完全通过老师的范读调动起来了,而且在之后学生去读、去品的过程中,文章的重点“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感情”、“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则很轻松的完成了。教师倾情的范读,确实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感受和领悟,通过范读,提高了学生的识记本文的能力和欣赏水平,确实收到了事半功倍的奇效。

《道士塔》一文以情感人,特别适宜范读,与之有同样奇效的还有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在《我与地坛》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我也是以范读作为突破口,实现对这篇文章的鉴赏的。

《我与地坛》别适合范读的部分在节选部分的第二节。“儿子的一切苦难,在母亲那里都是加倍的。”“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深沉的思考可以通过范读来让学生感受。再如“曾有过好多回,我在这园子里呆得太久了,母亲就来找我。……我不知道她已经找了多久还要找多久,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决意不喊她——但这绝不是小时候的捉迷藏,这也许是出于长大了的男孩子的倔强或羞涩?但这倔强只留给我痛侮,丝毫也没有骄傲。我真想告诫所有长大了的男孩子,千万不要跟母亲来这套倔强,羞涩就更不必,我已经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老师通过范读,将作者的深深的痛悔、自责、告诫,全都很到位的表达出来的话,看看所有的学生眼中噙着的眼泪,就可知道,对这些语句的理解,对全文的思想感情的把握,根本不需要再费心费力的去讲解了。

篇5

【摘 要】“学习力是未来唯一持久的竞争力。”在众多学习力要素中,就小学生而言,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莫过于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力就应从“培养学习兴趣”开始。作为一线教师,可以从三方面着力:“因学而教”,找寻文本中学生的兴趣点;“顺学而引”,让学习兴趣在文本深处驻足;“利学而导”,兴趣引领学生走向自主学习。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帮助学生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发展,获得学习力上的提升。【关键词】学习力

学习兴趣

因学而教

顺学而引

利学而导“学习力”一词最早出自1965年美国系统动力学的奠基人――福瑞斯特教授写的《一种新型的公司设计》。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学习力逐渐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应运而生的一项前沿的管理理论,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重视。在众多学习力要素中,就小学生而言,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莫过于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力就应从“培养学习兴趣”开始。下面就结合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从三个方面来阐述自己的思考与实践!一、“顺学而引”,让学习兴趣在文本深处驻足课堂教学行为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互动的过程。“顺学而引”的更高层次是指向于学习方式的转变,通过策略性地改变教师的教,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文本深处驻足,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的形成。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和具体行为都应当精心地思考、巧妙地设计。1.营造和谐开放的学习氛围和谐开放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使孩子们敢想、敢说、敢问、敢做,勇于、乐于展现自我,从而保证自学、展示、点评等学习活动顺利、高效地进行。课堂上,我们要走到孩子们中间去,尽可能地拉近与孩子们的距离,如经常用商量的口吻与孩子们进行交流:“谁还愿意试着来说一下你的理解和感受?”“谁愿意把你的体会和我们分享一下”等等。2.预设丰富生动的导入环节在课堂上,孩子们只有在学习兴趣被充分点燃调动的情况下,对课文才会产生想了解、想去读、想学习的念头。因此,老师在此环节应以情激趣,通过设计一些形式新颖、吸引力强、方法多样、引人入胜的新课导入方法,引导孩子们入情入境。如在学习《轮椅上的霍金》《草原》等课文时,老师可利用相关的图片或播放相关的录像及歌曲等方法创设学习情境,及时把孩子们引入课堂学习中,激发孩子们主动探究的兴趣。3.追求恰到好处的追问点拨课堂上,教师如能设置一些有价值的点拨跟进的追问,就能调动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引起孩子们的深入思考,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激发起与文字、作者的情感共鸣。孙双金老师教学《三顾茅庐》一课时,以“从课文的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刘备的诚心诚意”这个问题为引领,带领学生浸润课文的语言文字,琢磨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意味。当学生把浮于文字表面的内容都找得差不多时,学生的思维有所停滞,课堂有变冷的趋势,孙老师用提问为学生搭了一座理解之桥,他问学生“刘备是什么人?诸葛亮又是什么人?你知道他们年龄吗?”让学生认识到“一位47岁的首领,对着一位27岁的毛小伙子站了半晌,一个站一个还躺着”,学生深刻地体会到刘备的诚心诚意,对人才的尊重。学生的理解由 “天堑”变“通途”。二、“利学而导”,兴趣引领学生走向自主学习 我们坚信:每一个学生都具备学习力的能量,而学习力的高低影响着学习的有效性,孩子们可以在获得帮助后成为更有效的学习者,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训练获得更强的学习力。“利学而导”,是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是使学生彻底地从传统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轨道上来,它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兴趣。1. 创设学生自我展示的情境到了高年级,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让学生凭借想象进入虚拟的生活情境,从而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有强烈的表达需求。如话题“介绍我国的一个民族”,一上课,可以先用多媒体播放几个大家比较熟悉的反映少数民族风土人情和民俗习惯的专题片,从而把学生带入那个民族的生活情境之中,同时,也唤起那些从书本上、音像资料中甚至因走访亲戚、旅游而知晓、熟悉那些民族的学生的美好回忆。这样的情景创设,打开了学生的记忆大门,让学生一下子走进了话题。如话题“我最喜欢的一句名言”“推荐一本书”,可以在课前,在教室里挂上许多中外名人、大家的名言,摆上同学们带来的、平时非常喜欢读的书。这样的情境创设,让学生有一种好奇心和新鲜感,从而激起学生迫不及待地想介绍自己的所爱。2. 开拓学生自我学习的空间在教学中,教师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在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适当选择一些小知识点,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引发学生兴趣,并穿插一些练习题,引发学生参与的意识,唤醒学生学习主动性。如上完《小草和大树》《给家乡孩子的信》等课文,就启发学生读一点夏洛蒂姐妹、巴金爷爷的小说,并创设机会让学生在课内进行简要的介绍:学了《鞋匠的儿子》后,进一步了解林肯的其他故事……利用晨会、午间给学生讲一些有趣的故事,选读里面的内容,吊起学生的阅读胃口;或讲述冰心、高尔基等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课外书中汲取营养。【参考文献】[1]姜越编. 学习力:在学习中提升正能量 [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 [2]窦桂梅. 回到教育的原点:窦桂梅教育教学管理精华 [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 [3]何旭明. 学习兴趣的唤起:教师的教育教学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研究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4]刘显国. 激发学习兴趣艺术 [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篇6

[关键词] 游戏教学;合作学习;学具;动手操作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数学和人们的生活的联系是非常的紧密地。所以,我们从小就要让孩子们爱数学,喜欢研究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通过生活中的游戏、身边的物品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创造性。

一, 通过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最开始学习数学是从认识简单的数字开始的。然后是简单的计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除法。计算是需要不断的练习来提高计算的准确率和速度的。但是总是以单一形式的计算就会使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教学效果也不会很好。所以,可以通过一些游戏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通过纸牌的游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又提高了口算的能力和对于数学的兴趣。纸牌游戏是这样的:52张牌(除去大王和小王)一人26张,每次一个人从上面拿出两张,用这4张纸牌利用加、减、乘、除的方法算出得数是24的就可以把这4张牌拿走,比如:3、6、5、8这四个数,可以利用6÷3=2、5-2=3、3×8=24;5、6、10、4这四个数,可以利用10-6=4、4×5=20、20+4=24;最后谁拿到的牌数最多或者这个人得到了所有的牌数时,这个人就赢了。游戏可以是家长和孩子一起玩,也可以是两名学生一起玩。在休息娱乐的同时,又学到了知识,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二, 充分利用学具进行教学

在进行加减法的教学时,教师都会充分利用学生学具中的小棍,让学生摆一摆,然后小组合作,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方法和过程。能够理解并掌握计算的方法是最重要的,而不仅仅是能够计算出结果。同时要鼓励同学们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比如:在讲“十几减几”这样的退位减法时,就可以充分利用小棒来加深学生对“破十法”这样的计算方法的理解。如:11-9=2;可以先摆出11根小棒,10个捆成1捆,另一边放1根,先从1捆(10根)中拿出9根,还剩下1根,再用剩下的1根和另一边的1根加起来等于2根,所以11-9=2。在这个过程中,还要让学生说一说计算的具体过程,这样也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讲空间和图形时,也一定要充分的利用我们身边的小棒,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利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摆出各种各样的图形。比如:小房子、机器人等等。在认识物体的时候,我们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学具袋中的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了解它们的特性。比如:正方体和长方体是有棱角的,只能滑动,不能够滚动。球是没有棱角的,可以滚动。圆柱体既可以滑动,又可以滚动。接着,可以让学生分小组活动,用学过的这些物体摆出一些生活中见过或者在书中看到过的甚至是自己想象中的物品。加强同学们的空间感。同学之间互相合作,也提高了协作意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得到了加强。

三, 通过小组合作,互相讨论让学生主动找到知识点

小组合作是在数学教学中应该经常运用的一种教学手段。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小组之间的合作意识和能力也能够得到加强。尤其是在讲比高矮、认识时间等这样和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知识时,就更要要求同学们小组互相活动,加深对于知识的理解。

四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地利用学生亲身经历过的事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每天都可能会参加很多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课间操、大课间的活动、音乐课、美术课等等。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活动作为教学的素材。比如:可以利用这些活动编成一道解决问题的题目:跳绳的有9人,踢毽子的有25人。你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如何来解答?还可以利用学生生活中的事例。比如:经过统计,我们班喜欢吃香蕉的有6A,喜欢吃桔子的有8人,喜欢吃西瓜的有17人,你能将下面的统计图完成吗?根据上面的已知条件,你能提出一个问题并解答吗?这些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的题目都是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方法。

篇7

英语、数学相捆绑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强调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而要做到新课程标准要求的“以学生发展为本”,就必须承认学生的差异,正视学生的差异,就必须摒弃“一刀切,齐步走”的教学方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享受到适合自己的教学。学科分层走班的教学模式正是落实新课程理念,打破原“行政教学班”的界限,以不同的“层次学习班”为单位,在同一教学时间内组织实施相同教学内容但不同教学标准、不同教学方式、不同教学方法、不同教学策略的流动式学科教学形态。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能关注学生差异,有利于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烟台开发区一中采取的是数学、英语捆绑的模式。在开学前期,学校为差异教学的实施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比如,在入学时对学生做学习能力测试;召开家长会,校长亲自向家长讲解差异教学的理念和益处;就近安排相应的两个班级的教室;课桌是带锁的,并且课桌的侧面有挂钩;制定相应的教学效果评价机制等。

学生一入初一便被分为两层:自主学习班(成绩好能力强的学生)和能力提高班(基础差一些、学习能力弱一些的学生),班额大约60人。在能力提高班,教师在备课的同时更加关注于备学生,备学生的已有经验。王老师说:“有时看似较简单的知识,在能力提高班却拉不动,比如,在学《整式的运算》时,就需要补充相应的一部分小学计算知识。这一过程,在以往的教学中是不需要这么大力度的。”可见,差异教学的过程中的课前预设有许多是需要摸索进行的,“因学定教”可见一斑;在自主学习班,教师敢于放手,讲得较少,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更宽泛些。教师在两个班备课模式上也有所不同,具体体现在教学环节的设置上,包括教学目标、学习方式、习题巩固、作业等,在授课过程中,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有针对性地学习。一中自主学习班(成绩较好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强,能够出色地完成当堂所学内容。学生的个性都能得到充分展现。

学校每半个学期进行一次微调,能力提高班和自主学习班的学生在自愿的基础上互相调动3个左右。经了解,学生本人及家长均能接受,但也有自主学习班极个别学生不想调。王老师说:他的学习确实很吃力,这更从侧面说明了分层走班是针对学生的教学。经过调整后,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学习方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同的教师,不同的课堂

将学生分成自主学习班和能力提高班后,由同一位教师采用分层走班教学模式,在两个不同层次的班级执教两节课。虽然是同一个教师,但由于学生层次不同,讲授的课程目标也是不同的。授课时,教师会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基础状况,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不同的课堂进度,不同的授课节奏。自主学习班上课节奏快,课堂密度大,活动任务多;而对于强化提高班,老师则讲的比较细,引导的比较多,与学生互动的比较多。这种分层设计,使得不同层次的同学都能“吃饱吃好”。

篇8

关键词:音乐形象;音乐鉴赏

一、问题的提出

音乐鉴赏是基础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音乐鉴赏作为一种审美活动,人们通常认为对学生而言,其授课内容、授课形式应该较之其他课程更具有引力!因为音乐毕竟具备愉悦身心的功能。可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笔者曾就该课程作过相关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很简单,只有三个问题:1.你喜欢音乐鉴赏课吗?2.你对鉴赏内容感兴趣吗?你在音乐鉴赏课上获得什么?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学生对音乐鉴赏课不感兴趣,他们几乎一致认为音乐鉴赏课与其他课程没有什么两样,授课形式单一,授课内容古板、枯燥。有的同学甚至说“鉴赏课最适合睡觉”!一门趣味性极强,且具有浓郁审美属性的课程为什么会获得如此评价?为了了解这个不符合常规逻辑的回答,笔者作了一些进一步探究。

二、问题的成因

笔者根据第一次问卷结论,再次设计了三个问题问卷:1.你不喜欢音乐鉴赏课的原因是什么?2.你喜欢什么什么样式和内容的音乐作品?3.你认为授课形式存在什么问题?综合调查结果,大多数学生意见如下:1.我的理解与老师讲授的意境不一样;2.音乐鉴赏课程选择的内容我不熟悉,也不喜欢;3.音乐鉴赏课程的授课形式呆板和上数学课一样,我不喜欢。面对这样如此尖锐的回答,笔者感到震惊!这说明目前我们音乐鉴赏课程实施与我们课程设置与教育目的背道而驰,对此我们有必要对传统音乐鉴赏课授课内容与组织形式进行反思。通过大量听课以及座谈,笔者反思结论如下:

首先,传统音乐鉴赏课程授课形式和其他语文、数学等课程授课形式基本一致,背离了以审美意趣为核心,在宽松愉悦环境下获得审美教育的课程属性;其次,音乐鉴赏的内容是教师根据自己的意愿与教材要求设计好的(这种设计没有认真考虑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情趣爱好,没有将信息时代大众传媒瞬息万变的时代气息与课程及时有效的联系起来);再有音乐鉴赏的步骤与逻辑也是老师预先设计好的,鉴赏的答案也是唯一的,多年固定不变的;另外,音乐鉴赏课程组织形式与要求与数学、语文等课程一致的,强调课堂组织纪律,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配角。

面对新的“以审美体验为核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这种模式根本无法解决音乐课程“以审美体验为核心”的观点。这不仅让笔者想起有关素质教育报道中的一个事例。一位外过学者与我们的某个小学的同学座谈,具体谈对一首音乐作品的理解,我们的小学生回答几乎完全一致,在场的老师也很满意。可是外国学者却连连摇头,说你们的教学方式有问题,原因很简单,音乐不同于文字语言,更不同于数学,他没有固定的答案,同一首作品,每个人的感受应该存在差异,即便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家,在解释自己创作的同一首作品时,也没有固定不变的答案。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的名字又叫“命运”,可是“命运”这个标题并不是贝多芬自己命名的,贝多芬在设计音乐主导动机时也没有考虑到“命运”二字,这两个字是后人下的定义。面对同学的回答,面对外国学者的摇头,我们的确应该对现行的音乐鉴赏授课模式与内容进行反思。

为回答学生们提出的问题,笔者近年也针对性进行了一些实践与探索,下面以课例形式汇报如下。

三、引导学生创造“音乐形象”,了解音乐语言的表现逻辑

这堂音乐鉴赏课程的鉴赏内容选择的是法国作曲家圣桑的《动物狂欢节》中的《大象》作为鉴赏对象。首先鉴赏音乐,不告知学生鉴赏作品的名称,先让同学们仔细聆听,各自体验与感受音乐。聆听过后,让同学们畅所欲言分别谈谈自己聆听音乐作品的感受,谈谈你认为音乐表现了什么具象。这个时候,学生十分踊跃发言,兴趣高涨,有的同学说像个大胖子在走路,有的说像狗熊搬家,还有的说像鹅或企鹅走路等等。在耐心听了同学的发言后,我将不同答案进行归类,然后,我在黑板上写出音乐的标题《大象》。当同学看到标题后,他们非常兴奋,几乎异口同声说“太形象了!”。这时我及时表扬同学们:“你们的回答都十分正确的,尽管你们的答案和作品标题不符,但是你们的答案都是指向笨拙的动物,没有一位同学说音乐表现的是小鸟、蝴蝶。其实音乐语言和文字一样,它也是有一定的表现逻辑与意境意蕴的!有的音乐家就像你们一样用类似的音乐语言塑造了其他类似的音乐形象,你们都有音乐家的头脑,你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音乐家!”此时,我马上又引导学生鉴赏一首用乐器表现性格特征的交响乐《彼得与狼》。此时,学生对音乐语言的表现逻辑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鉴赏《彼得与狼》的时候,他们不时对音乐语言的表现力,发出惊叹,有时当自己的鉴赏结论与乐器指向一致时,他们兴奋不已!下课时间到了,他们依依不上舍。他们还纷纷询问下节课听什么。从他们的眼神里我深刻感受到奇妙的音乐魅力对他们的感动!

四、结语

篇9

    根据《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2021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为依法保障我区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权利,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2021年经开区入学将实行以下原则:

    (一)学区内就近入学。今年起,经开区将划分为三个学区,核心学区、河西学区和路东学区。小学入学原则上在学区内就近入学,初中入学在学区内派位入学,一贯制学校小升初直升初中部;学区内学位不足时,经开区社会事业局将在经开区范围内整体协调安排。

(二)经开区将继续对适龄儿童入学登记地址、就读学校实施记录。自2022年起,将实际居住地址(凭适龄儿童少年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的房屋所有权证或不动产权证书)用于登记入学的,原则上自登记入学之年起六年内只提供一个入学学位(符合国家生育政策的除外)。2021年8月31日之前已在经开区范围内登记并取得房屋不动产权证书的住房,给予3年左右过渡期,在过渡期内继续按照经开区原有入学政策执行有关三年内提供一个学位(符合国家生育政策的除外)的规定,该过渡期截至2024年入学登记工作完成之日。

    二、小学入学程序和方式

2021年经开区小学入学使用“北京市义务教育入学服务系统”,对每一个适龄儿童的入学途径和方式全程记录。符合在经开区就读条件的适龄儿童,须在规定时间参加“北京市义务教育入学服务系统”信息采集,按照经开区社会事业局划定的学校服务范围免试就近入学。根据学位供给情况和户籍、房产、居住年限等因素,积极稳妥推进以多校划片为主,单校划片和多校划片相结合的入学方式,形成更加公平完善的就近入学规则。联合相关部门共同审核入学资格,特别是合法稳定工作、实际居住条件的审核,严格审核过道房、车库房、空挂户情况。

京籍非经开区范围户籍的无房家庭,长期在经开区工作、居住,具备连续在经开区单独承租并实际居住3年以上且在住房租赁监管平台登记备案、夫妻一方在经开区合法稳定就业3年以上条件的人员子女可以在经开区申请接受义务教育,由经开区社会事业局在区内协调入学。

(一)具有经开区范围户籍的适龄儿童(2015年8月31日及以前出生)。

(二)本市非经开区范围户籍且实际居住地址(凭适龄儿童家长或法定监护人的“房屋所有权证或不动产权证书”)在经开区的适龄儿童。

(三)本市非经开区范围户籍无房家庭长期在经开区工作、居住,具备连续在经开区单独承租并实际居住3年以上(截止2021年8月31日)且在住房租赁监管平台登记备案,夫妻一方在经开区合法稳定就业3年以上(截至2021年8月31日)的适龄儿童。

(四)以下按本市户籍对待的适龄儿童入学。经开区营商合作局认定的台胞子女、经开区组织人事部认定的华侨子女、国家或北京市博士后管理部门认定的在京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子女、符合随军进京落户条件正在办理随军手续的现役军人子女、父母一方有本市常住户籍、父母一方持有《北京市工作居住证》或《北京市工作居住证确认单》的适龄儿童。

(五)通过街道办事处“证明证件材料”入学资格审核的非本市户籍适龄儿童。

    (六)经开区在建在售住宅小区,居民实际入住后,符合经开区入学条件的适龄儿童,由经开区社会事业局协调入学。

  国融国际AB座5层及以上居民子女持相关材料到荣华街道办事处提出入学审核申请;南海家园一里至七里(二手房、租房)、鹿海园五里(二手房、租房)、定海园一里至三里(二手房、租房)居民子女持相关材料到博兴街道办事处提出入学审核申请;审核合格确认后,由经开区社会事业局在经开区内协调入学。

    (七)超龄儿童(2014年8月31日之前出生)入学,须持相关材料到经开区社会事业局审核,审核合格确认后方可进行信息采集和入学。

     三、初中入学程序和方式

    2021年经开区初中入学使用“北京市义务教育入学服务系统”,对每一个适龄儿童的入学途径和方式全程记录。

    (一)入学条件

1.本市户籍及符合条件的非本市户籍的经开区小学毕业生。

2.已经办理回经开区升入初中手续的外区及外省市小学毕业生。

    (二)入学程序及方式

初中入学采用对口直升和多校划片相结合的入学方式。小学六年级应届毕业生,由所在学校指导学生及其监护人按经开区社会事业局规定时间完成初中入学相关操作。人大附中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学校小学部和亦庄镇第一中心小学京籍毕业生直升人大附中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学校初中部;北京亦庄实验小学京籍毕业生升入北京亦庄实验中学初中部;亦庄镇第二中心小学京籍毕业生2021年升入北京亦庄实验中学初中部,2022年开始在河西区三所中学(北京亦庄实验中学、人大附中亦庄新城学校、北京市第二中学经开区学校)多校划片入学。非京籍毕业生符合2021年经开区“证明证件材料”审核的,可升入对应初中入学。

    北京小学大兴分校亦庄学校京籍毕业生2021年升入人大附中经开学校初中部,非京籍符合“证明证件材料”审核要求的可升入人大附中经开学校初中部。  

篇10

关键词:起点;中途;学习兴趣;化学实验

一、在起点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首先,学习伊始就用大千世界的丰富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学生们就非常感兴趣。例如,家长天天给孩子们喝的牛奶为什么不宜煮得太久呢?用化学知识就可迎刃而解。牛奶不宜在高温中煮太久是因为牛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加热时,呈胶体状态的蛋白质微粒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当牛奶温度达到60~62度时,就开始出现轻微的脱水现象,蛋白质微粒由溶胶状态变为凝胶状态,并出现沉淀。牛奶中还含有不稳定的磷酸盐。加热时,酸性磷酸钙变为中性磷酸钙,也会以不溶性沉淀物的形式沉淀下来。另外,当牛奶加热到100度左右时,牛奶中的乳糖开始焦化,使牛奶带有褪色,并逐渐分解成乳酸,同时产生少量的甲酸,使牛奶带有酸味。所以,牛奶不宜煮得时间太久。

再如,我们吃的松花蛋是我国人民的传统食品。由于它风味独特、口感极好、保质期长,很受人们喜爱。同学们知道吗?其实,将鲜蛋加工成松花皮蛋的过程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化学过程。灰料中的强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钾)从蛋壳外渗透到蛋黄和蛋清中,与其中的蛋白质作用,致使蛋白质分解、凝固并放出少量的硫化氢气体。同时,渗入的碱进一步与蛋白质分解出的氨基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的盐的晶体以漂亮的外形凝结在蛋清中,像一朵一朵的“松花”。而硫化氢气体则与蛋黄和蛋清中的矿物质作用生成各种硫化物,于是蛋黄、蛋清的颜色发生变化,蛋黄呈墨绿色,蛋清呈特殊的茶绿色。食盐可使皮蛋收缩离壳,增强口感和防腐等。加入的铅丹可催熟皮蛋,促使皮蛋收缩离壳。而茶叶中的单宁和芳香油,可使蛋白质凝固着色和增加皮蛋的风味。

其次,我们还可以用神奇的化学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实验的开展,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与创新精神。而化学趣味实验以生动、鲜明、新奇的实验现象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消字灵的制作。日常的写作中,如:教师写教案、作家写文章、学生记笔记等,写字时常出现一些写错或需要修改的地方,涂涂改改会显得文章很零乱。特别是有些写错的段落不想把痕迹留在原稿上,用橡皮擦也擦不掉。怎么办呢?用“消字灵”将原来的字迹消除是最理想的方法。那么,让我们自己动手制作“消字灵”吧!在此之前,我们先准备好草酸、蒸馏水、高锰酸钾、浓盐酸、漂白粉。先配甲液(草酸溶液),用角匙取少量草酸晶体放入烧杯或锥形瓶中,加蒸馏水使之溶解。然后将此溶液倒入一只滴瓶中,标签注明甲液。再配制乙淀(氯水或漂白粉溶液)。①氯水的配制方法:将一角匙高锰酸钾晶体加入烧瓶中,然后再向烧瓶中加入浓盐酸,将烧瓶塞和导管连接好,固定在铁架台的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导管导入装有蒸馏水的锥形瓶中,片刻后将锥瓶中新制成的氯水装入乙滴瓶中。②漂白粉溶液的配制:如果没有条件准备一套制氯水的装置,就可以用漂白粉溶液代替氯水。配制漂白粉溶液的方法比较简单。用角匙将漂白粉加入烧杯中,然后加蒸馏水溶解。漂白粉的溶解度较小,因此配制的溶液有些浑浊。将此液倒入乙滴瓶中即可。这样,消字灵就制成了。去字迹时,先用甲液滴在字迹上,然后再将乙液滴上一滴,字迹会立即消失。注意晾干后再将修改的字迹写上去。学生一定会觉得化学太神奇了,他们怎么会不喜欢化学呢,怎么能不爱学化学呢,说不定我们对化学的启蒙教育会激发学生立志成为化学家呢!

二、在中途强化兴趣

学习过程中通过过程性评价与激励,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情感体验得以强化,这是兴趣能够持续的必要条件。作为化学学科,应根据其特点给予学生更多的动手实验机会,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实际生活的理论运用能力。某些趣味化学实验不仅要完成教材中的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还要变学生的任务学习为兴趣学习。通过化学实验的趣味化,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调节课堂气氛,使学生由被动地听讲转化为积极主动地观察与思考。而且中学化学实验的趣味化,也给新课程改革中的实验改革及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提供了新的途径。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青少年学生学习动机的直接来源之一是“情趣动机”。由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入手,到提高其学习化学的兴趣是化学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功能。通过化学实验,可以使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逐步得到发展。许多颜色、温度、压强、物质形状、声音等方面的化学实验现象变化丰富多彩,学生可感知到化学变化的神奇;化学原理、方法应用于解决生产、生活问题的化学实验介绍,可使学生感受到化学学习的实用性。这些属于初步的化学学习兴趣,还不足以引起学生持久、强烈的化学学习动机,仍需要在具体的探究体验过程中进行加强。学生在亲身探究实验问题时,能够体验到发现问题的乐趣,能应用到所学的化学知识和方法,以感受到学习内容的实用之处,体会到探究过程中的毅力、态度等方面的艰辛,能够体会到问题得以解决时的成就感。通过实验探究的亲身体验,学生可逐步形成探究兴趣,从而促进其对化学深入、持久地学习。而亲身体验时所遇到的问题将会给学生带来刻骨铭心的记忆和对化学永远的爱好与探索。所以老师们要要求到位、指导到位,将因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所产生的危险系数降到最低,并且不能因噎废食,以致以后不敢让学生亲身体验实验内容。例如,制取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就有一定的危险,需要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先是实验室制取氢气Zn+H2SO4(稀)=H2+ZnSO4,然后还原氧化铜,CuO+H2=Cu+H2O(加热)。这个实验因为涉及稀硫酸和浓硫酸,实验过程又要加热,如果氢气不纯的话,极易发生爆炸。所以在探索实验的过程中还要有严谨治学、精益求精的精神。

三、在检测成果中激发兴趣

让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够享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对化学保持永远的爱好与兴趣,使我们的化学课培养出化学人才,打造出化学天才。

参考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