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情况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22 23:22: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运营情况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运营情况报告

篇1

xxx公司现有物资管理人员xx人,其中总部物设管理部xx人,项目、处场物资管理人员共计xx人。分公司近半年通过修订物资管理办法,逐个项目开展物资管理宣贯工作,每月物资管理月报,全员物资管理意识已有所提高,整个物资管理情况开始逐步规范,各项工作开展情况也更加有效,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需进一步完善。下面将近半年的物资管理运营情况作如下汇报:

1、分公司成立了物资管理联合小组,组织修订了物资管理实施细则,完成了部分项目的物资管理宣贯工作

分公司成立了由物设管理部、工程管理部、商务管理部、财务资金部等部门组成的物资管理联合小组,已进行开展物资管理联合检查,利于全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成了《物资管理实施细则》的修订工作,并完成了对14个项目进行物资管理宣贯工作。

2、组织编制和物资管理月报

开始每月编制物资管理月报,截止目前已物资管理月报共xxx期。月报内容包括物资核销情况、辅材采购情况、周转材料库存情况、主辅材占比情况、废旧物资处理情况、现场检查发现的问题、重点工作提醒等。

篇2

一、基本情况

目前,在城区从事客运的车辆总数为964辆,其中区境内专线车辆127辆,出租车361辆,“面的”484辆,公交92辆。

另外,在打击黑出租营运专项整治活动中,由运管部门通过查处、群众举报等途径掌握的非法营运车辆共103辆,其中农民、城镇居民、部分下岗职工及中、省驻安单位职工购车从事非法营运69辆,城区党政机关干部从事非法营运19辆,无牌无证车辆15辆。

二、主要问题

1、火车站停车场管理混乱。对公务车、大巴、中巴、面的、出租、民用车、黑车、二摩等相当一部分进站停放车辆未进行科学、合理规范,各类客运车辆停放无序,二摩穿行于旅客与车辆之中,司机争相拉客,抢客、拼客、不打计价器、不给乘客票据等不文明和违规现象非常严重。

2、不具备营运资格的民用车、私家车及部分无牌无证车辆在城区从事客运,严重扰乱城市客运市场秩序。

3、出租车在城区随意掉头、停靠,部分区域出租车司机拒载现象严重。

4、少数出租车超期限运营,车型旧、车况差,存在安全隐患,且与城市形象不相协调。

5、城区专用停车场太少,停车场位非常紧缺,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三、产生的根源

篇3

一、高度重视企业国有资产统计工作

国有资产统计是国民经济统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是国家宏观决策的基本依据。通过加强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工作,提供内容全面、真实准确、编报及时的数据资料,使各级政府能够全面了解国有资产的存量、分布、结构和效益情况,为进行国有经济调整,实现国有资产优化配置,发挥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提供依据。因此,各县(市、区)政府、各有关部门、各企业要高度重视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工作,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和完善工作体系,层层落实工作责任,积极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按时高质量地完成本县(市、区)、本部门和本企业的国有资产统计工作任务,并按规定向市国资委报送国有资产统计报告。

二、明确责任,建立和完善工作体系

建立有效的工作组织体系是做好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工作的保障。企业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工作要遵循统一规范、分级管理、内容完整、编报及时的原则,按照企业的隶属关系、财务关系、产权关系分别组织实施。市国资委负责布置、收集、审核、汇总全市企业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向市政府和省国资委报告全市企业国有资产运营情况;各县(市、区)政府要指定一个部门负责布置、收集、审核、汇总本级企业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向本级政府和市国资委报告企业国有资产运营情况;市政府有关部门要明确专门处室负责布置、收集、审核、汇总本部门所属企业的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向市国资委报送企业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各监管企业要明确专门机构负责编制并直接向市国资委报送国有资产统计报告。

三、国有资产统计报告的编报范围

凡我市具有企业法人资格、独立核算的境内外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都要编制国有资产统计报告。企业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包括月份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和年度国有资产统计报告,月份国有资产统计报告由企业财务快报表和简要财务情况说明构成;年度国有资产统计报告由企业财务决算报表和国有资产运营分析报告两部分构成。按照国家财务会计制度等有关规定,企业财务决算报表由资产负债表、利润及利润分配表、现金流量表、资产减值准备及资产损失情况表、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增减变动表等报表构成;国有资产运营分析报告主要包括国有资产总量与分布结构,企业资产质量、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分析,国有资产增减变动情况及其原因分析,以及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结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等。

四、认真做好企业国有资产统计各项工作

国有资产统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和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各县(市、区)政府指定部门、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各监管企业要落实工作责任,明确编报范围和工作程序,按时布置、收集、汇总企业国有资产统计报告,确保编制质量。一是要督促企业严格按照国家财务会计制度及相关规定,在全面进行财产清查、债务债权确认、内部往来核对、损益及时结转等工作的基础上,以年终决算结果为依据,认真组织编制2005年度企业国有资产统计报表,做到账实相符、账证相符、账表相符,完整、真实、准确地反映企业年度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国有资产运营情况。二是按照统一的报表格式、内容、指标口径和操作软件等要求,如实编制、录入、汇总和上报国有资产统计报表,做到报表信息填报真实准确,上报及时完整。三是集团型企业要按照规定在内部交易与内部往来充分抵销的基础上,将各级子企业的会计报表自下而上逐级合并,编制集团合并报表。

篇4

第二条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是在公路通车运营2至3年后,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对建设项目决策、设计、施工和运营各阶段工作及其变化的成因,进行全面的跟踪、调查、分析和评价。

第三条编制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的目的是通过全面总结,为不断提高决策、设计、施工、管理水平,合理利用资金,提高投资效益,改进管理,制定相关政策等提供科学依据。

第四条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建设项目的过程评价:依据国家现行的有关法令、制度和规定,分析和评价项目前期工作、建设实施、运营管理等执行过程,从中找出变化原因,总结经验教训。

二、建设项目的效益评价:根据实际发生的数据和后评价时国家颁布的参数进行国民经济评价和财务评价,并与前期工作阶段按预测数据进行的评价相比较,分析其差别和成因。

三、建设项目的影响评价:分析、评价对影响区域的经济、社会、文化以及自然环境等方面所产生的影响。评价一般可分为社会经济影响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

四、建设项目目标持续性评价:根据对建设项目的公路网状况、配套设施建设、管理体制、方针政策等外部条件和运行机制、内部管理、运营状况、公路收费、服务情况等的内部条件分析,评价项目目标(服务交通量、社会经济效益、财务效益、环境保护等)的持续性,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建议。

第五条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由主报告及附件两部分组成。主报告应按本办法附件一《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文本格式及内容要求》编制。附件的内容应包括各种专题报告及建设项目管理卡。建设项目管理卡应按本办法附件二《公路建设项目管理卡内容要求及填表说明》编制。

第六条编制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必须以项目各阶段的正式文件和项目建成通车2~3年内进行的各种调查及重要运行参数的测试数据为依据。项目通车后需要进行的调查主要有:交通量调查、车辆运行特征调查、车辆运输费用调查、工程质量调查、项目财务状况调查、社会经济效果调查、环境调查等。项目各阶段的正式文件主要包括: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及其审查意见、批复文件;施工阶段重大问题的请示及批复;工程竣工报告;工程验收报告和审计后的工程竣工决算及主要图纸等。

第七条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的方法应采用综合比较法,即根据项目各阶段所预定的目标,从项目作用与影响、效果与效益、实施与管理、运营与服务等方面追踪对比,分析评价。前期工作的评价技术原则上可用于项目的后评价。

第八条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编制必须客观、公正、科学,不应受项目各阶段文件结论的束缚。

第九条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及附件文本统一采用297毫米×210毫米(A4)装订,封面采用紫红色。

第十条本办法由交通部负责解释。

第十一条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实行。1990年颁发的《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编制办法(试行)》即行废止。

附件一: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文本格式及内容要求。

附件二:公路建设项目管理卡内容要求及填表说明。

附件一:

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

文本格式及内容要求

I.封面格式

××-××公路后评价报告(编制单位)

××××年××月

II.扉页格式

编制单位×××××(盖章)

单位负责人×××(签章)

总工程师×××(签章)

总经济师×××(签章)

总会计师×××(签章)

项目负责人×××(职称)

参加人员×××(职称)

×××参加单位×××××

参加人员×××(职称)

×××

III.内容要求

目录

第一章概述

第二章建设项目过程评价

第三章建设项目效益评价

第四章建设项目影响评价

第五章建设项目目标持续性评价

第六章结论

附件:

1.公路建设项目管理卡

2.有关委托、招标、评审、批复等主要文件的复印件

3.专题报告(包括交通量分析与预测、经济评价等)

第一章概述

一、建设项目概况:项目的起讫点(位置),项目立项、决策、设计、开工、竣工、通车时间等,突出反映项目的特点。

附图:项目竣工平纵面缩图(比例为1/10万~1/20万,内容同初步设计文件要求)。

二、建设标准、规模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三、建设项目各阶段主要指标的变化情况。

四、资金来源及使用情况。

五、主要结论。

第二章建设项目过程评价

一、前期工作情况和评价

(一)前期工作基本情况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三)前期工作各阶段审批文件的主要内容

(四)前期工作各阶段主要指标的变化分析

二、项目实施情况和评价

(一)施工图设计和项目实施情况:包括施工图设计单位及施工单位的选择、建设环境及施工条件、施工监理和施工质量检验、施工计划与实际进度的比较分析等。

(二)项目开工、竣工、验收等文件内容。

(三)工程验收的主要结论。

(四)实施阶段主要指标的变化分析:包括变更设计原因、施工难易、投资增减、工程质量、工期进度的影响等情况分析。

三、投资执行情况和评价

(一)建设资金筹措。若有变化,分析其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二)施工期各年度资金到位情况及投资完成情况(内资、外资数额及其当年利率或汇率)。

(三)工程竣工决算与初步设计概算、立项决策估算的比较分析(按单项工程分内资和外资)。

(四)工程投资节余或超支的原因分析。

四、运营情况和评价

(一)运营情况:包括运营交通量(含路段及各互通立交出入交通量)、车速等运行参数的调查情况。

(二)运营评价:评价建设项目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分析实际交通量与预测交通量的差别及其原因,并对项目达到预期目标的情况进行分析。

五、管理、配套及服务设施情况和评价

(一)管理情况和评价:包括项目前期至实施全过程的各阶段各项制度、规定和程序的管理情况,各种管理机构的设置及其功能、组织形式和作用,并对其管理效果进行评价。(二)配套及服务设施情况和评价:建设项目配套及服务设施(包括通信、收费、管理所、服务区、停车场、安全防护设施、标志标线、监控系统等)的设计、方案比选及其实施情况,并对其设置的必要性和适宜性进行分析评价。

第三章建设项目效益评价

一、国民经济效益评价

参照《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根据通车运营的实际车速、经济成本等各项数据,评价项目的国民经济效益,并与决策阶段预测的结论比较,分析其差别及原因。

二、财务效益评价

(一)对于收费公路(包括独立大桥、隧道),根据实际财务成本和实际收费收入,进行项目的财务效益分析,并与决策阶段预测的结论比较,分析其差别和原因。

(二)进一步做出收费分析,明确贷款偿还能力。并分析物价上涨、汇率变化及收费标准变化对财务效益产生的影响。

三、资金筹措方式评价

根据建设资金来源、投资执行情况及财务效益分析,对项目的资金筹措方式进行评价。

第四章建设项目影响评价

一、社会经济影响评价

分析项目对所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包括土地利用、就业、地方社区发展、生产力布局、扶贫、技术进步等方面的影响和评价。

二、环境影响评价

对照项目前评估时批准的《环境影响报告书》,重点从项目建设所引起的区域生态平衡、环境质量变化及自然资源的利用和文物保护等方面评价项目环境影响的实际效果。

第五章建设项目目标持续性评价

一、外部条件对项目目标持续性的影响:包括社会经济发展、管理体制、公路网状况、配套设施建设、政策法规等外部条件。

二、内部条件对项目目标持续性的影响:包括运行机制、内部管理、服务情况、公路收费、运营状况等内部条件。

第六章结论

一、结论

二、存在问题

三、经验与教训

四、措施与建议

附件二:

公路建设项目管理卡内

容要求及填表说明

I.内容要求

公路建设项目管理卡由公路建设项目综合管理卡、公路建设项目投资管理卡1、公路建设项

目投资管理卡2、公路建设项目交通量比较卡和公路建设项目效益比较卡组成,具体内容要

求详见表1、表2、表3、表4、表5。

公路建设项目管理卡也适用于独立大桥及隧道建设项目,其标题相应改为桥梁建设项目管理卡或隧道建设项目管理卡。

II.填表说明

公路建设项目管理卡应从项目立项开始时就进行填写。综合管理卡和投资管理卡应在工程竣工通车时编制、填写完毕;交通量比较卡和效益卡应在后评价完成时编制、填写完毕。

一、公路建设项目综合管理卡

(一)承担单位、项目负责人填写在预可行性研究、工程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及工程竣工验收项内。

(二)上报及批准机关、文号填写在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设计项内。

(三)各阶段工作发生的日期及时间按年月日至年月日填写在日期栏内。

(四)各阶段建设规模和主要的技术指标,应分别填写各阶段审查的(或上报的)和批准的各项内容。"上报文件"系指与"批复"相对应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项目建设规模是指公路等级(如高速公路、汽车专用一级公路、汽车专用二级公路)和里程(单位为公里)。主要技术指标可填写计算行车速度(单位为公里/小时);路基宽度(单位为米)等。桥梁建设项目建设规模是指桥长(包括主桥和引桥,单位为米);两岸接线的公路等级、长度(单位为公里)。主要技术指标可填写桥面净宽(单位为米);车辆荷载(包括汽车和挂车);通航净空(航道等级);两岸接线路基宽(单位为米)等。隧道建设项目建设规模是指隧道长(单位为米);两端接线的公路等级、长度(单位为公里)。主要技术指标可填写隧道净宽(单位为米);隧道净空(单位为米);两端接线路基宽(单位为米)等。

(五)项目各阶段估算、概算和决算的总投资分别填写在工程总投资栏内(单位为万元)。资金筹措分内资和外资,内资包括养路费、国内贷款、交通部车购费补助等;外资包括国外贷款、华侨及港澳同胞集资等。外资折合人民币分别填入各栏内。

(六)项目各阶段估计和实际使用的四大材料分别按总用量(单位为立方米、吨)和总价值(单

位为万元)填写。

二、公路建设项目投资管理卡

(一)公路建设项目从立项到实施各阶段的投资、工程量等工程指标,应按各阶段最终批准的和实际实施的指标进行填写;外资按实际使用的币种折合成人民币填写(单位为万元);调整概算填写最后一次调概的数据。

(二)表内项目内容可根据需要增减。估算投资因分项较少,可合并填写。

(三)独立大桥和隧道建设项目投资管理卡的项目内容可参照有关工程投资估算项目表。

篇5

第二条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按照本规定要求及时、真实、准确地报告其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事故状况,严禁弄虚作假。

第三条本规定所指电信运营业事故包括重大事故和一般事故。

一、重大事故是指符合如下条款所列情况之一的事故:

(一)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事故:死亡3人/次以上或重伤5人/次以上或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500万元以上;

(二)一条或多条国际光(电)缆中断事故;

(三)一个或多个卫星转发器通信连续中断超过60分钟;

(四)不同电信运营者的网间通信全阻超过60分钟;

(五)长途通信一个方向全阻超过60分钟;

(六)固定电话通信阻断超过10万户×小时;

(七)移动电话通信阻断超过10万户×小时;

(八)因特网业务中电话拨号业务阻断影响超过1万户×小时,专线业务阻断超过500端口×小时;

(九)党政军重要机关、与国计民生和社会安定直接有关的重要企事业单位及具有重大影响的会议、活动等相关通信阻断;

(十)其它需及时报告的重大事故。

二、一般事故是指符合如下条款所列情况之一的事故:

(一)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事故:死亡1人/次以上、2人/次以下或重伤2人/次以上、4人/次以下或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200万元以上、不足500万元的;

(二)一条或多条省际、省内干线光(电)缆中断;

(三)不同电信运营者的网间通信全阻30分钟以上、60分钟以下;

(四)长途通信一个方向全阻30分钟以上、60分钟以下;

(五)固定电话通信阻断5万户×小时以上、10万户×小时以下;

(六)移动电话通信阻断5万户×小时以上、10万户×小时以下;

(七)因特网业务中电话拨号业务阻断影响5千户×小时以上、1万户×小时以下,专线业务阻断250端口×小时以上、500端口×小时以下;

(八)其它需及时报告的一般事故。

第四条发生事故后,各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向省通信管理局报告事故情况。省通信管理局接到重大事故报告后立即转报信息产业部。

第五条电信业务经营者的事故报告分为口头报告、简要书面报告和专题书面报告三种(简要书面报告和专题书面报告的具体格式见本规定附件一、二)。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在重大事故发生后的4小时内向省通信管理局做出口头报告,24小时之内做出简要书面报告,事故处理结束后的5日内做出专题书面报告。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在一般事故发生后的8小时内向省通信管理局做出口头报告,48小时之内做出简要书面报告,事故处理结束后的10日内做出专题书面报告。

第六条电信业务经营者上报的简要书面报告须经本企业主管部门领导或企业主管领导认定,专题书面报告须经本企业主管领导认定。

篇6

体系构建原则

在经济全球化、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商业模式不断变革的今天,管理会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助于企业战略以及经营管理,充分发挥预测、决策、计划、组织、控制、评价等职能,实现价值创造。笔者认为管理会计本质是服务于管理的会计,管理会计体系的构建要依托财务会计与业务信《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以后,为管理会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企业层面管理会计体系的构建备受关注,本文试图从养老保险公司角度浅析管理会计体系构建,分别从管理会计核算体系、管理会计应用体系及管理会计报告体系三个层面进行阐述,为养老保险行业的财务管理价值挖掘提供借鉴。决策需要。管理会计体系构建从目标上看,应围绕公司战略与经营管理目标来开展。从实施过程看,依托财务与业务的融合来核算,核算的深度与广度要注重成本效益原则。从评价标准看,更加看重资源使用的效率与质量。从会计人员来看,关注企业价值导向性,会计人员通过优化决策、控制成本、提高投资收益、战略税收筹划等为企业价值增值做出应有贡献。在商业模式创新、日常运营支持、资源分配与整合、战略决策支持、风险预警分析、数据挖掘等方面体现会计的价值。

管理会计核算体系

财务会计核算主要解决企业交易在财务环节的确认、计量、记录。管理会计主要解决企业交易在管理环节的确认、计量与记录问题。与财务会计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广泛地引入了非财务数据,并且促使财务与非财务数据的融合,满足内部管理需要。(一)非财务数据内容构建。以管理需求为出发点获取非财务信息,结合平衡计分卡,从客户、产品、内部经营、员工层面来设计。客户层面从客户服务能力(时间、质量、满意度)、客户获利能力(客户净利润、客户净投资、客户市场份额)、客户保持能力(客户保值增值投入、客户保值增值净利润)来构建。产品层面从业务类型、市场份额(行业、渠道、地区)、产品收益、产品定价、产品创新来构建。内部经营流程层面从工作标准化、工作效率(指令、资金、业务)、工作质量来构建。员工学习与成长层面从核心员工保留、关键人才引进、员工培养、文化建设来构建。(二)非财务数据标准确定。财务数据确认准确性依靠原始单据的真实性与准确性,此外财务单据主要是发票,管理规范,来源统一。非财务数据确认则存在标准不统一、原始单据种类繁多、来源广泛等特征。在核算领域推行管理会计首先要规范非财务数据统计标准。养老保险公司日常经营涉及大量非财务数据,为了发挥数据价值需要在非财务数据采集、加工、整理、汇总各个环节进行管理。用统计制度进行规范,确保数据标准统一,并且在系统使用中固化到系统中,实现数据连贯统一。通过建立完善的标准体系,实现统一源头、口径、路径统一。(三)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融合。大量非财务数据存在于业务系统,为了实现财务与业务数据的关联与统一,保证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的融合全面,必须要将全部非财务数据维度同步自动流转至财务系统,满足财务环节多维核算需要。实现财务数据在数据管理各维度、各颗粒度的精细核算。公司统计信息系统从各个业务系统数据库将非财务数据进行抽取、加工和整理,同时从财务SAP系统抽取财务数据,实现财务和业务数据的多维查询。数据的融合离不开财务与业务流程的融合。一方面,业务角度信息需要通过标准、流程、制度将非财务信息第一时间进行采集,通过各方审核校验保证数据质量,另一方面财务角度需要对原始单据细化管理,确保财务信息多维核算。利用IT技术最大限度地实现数据共享。(四)管理会计核算方法运用。由于年金产品以及第三方管理资产产品定价明确、盈利模式清晰,因此管理收入核算环节与传统会计基本保持一致,养老保险公司管理会计核算方法主要应用于成本费用核算环节。主要解决多维度成本确定、成本驱动因子确定、成本分摊等问题。1.多维度成本确定。多维度成本确定需要依托作业成本法,确定作业及作业链,将产品研发(产品设计、系统开发)、产品销售(投标、客户关系维护、宣传、合同签署)、运营管理(受托、账管、投管)-账户开立、资金到账归集、分配与记账。投资管理(投资资产投资户管理、投资资金运作管理、投资资金估值)、客户服务、后勤保障(人力、财务、办公、风控)等环节作为基本作业链,同时将地区、行业、产品、客户等多维度非财务信息进行集中一体化处理。实现各作业链多维度成本,为管理会计应用体系多维分析查询做准备。2.成本驱动因子选择与确定。成本动因分为结构性成本动因和执行性成本流程领域、文化制度与机制领域、项目领域、资金领域、技术领域。从企业资源要素来看,管理会计应用领域包括人力资源领域、材料资源领域、技术资源领域、资金领域、市场与客户领域、政府与政策资源领域。从企业管理层次来看,管理会计应用领域包括决策层应用、业务层面应用、执行层面应用。管理会计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按照企业的实际情况分步推进,逐渐整合。(一)计划层面,应用战略管理会计。战略管理是从长期角度考虑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及现状,寻求机会并管理风险,持续改善经营,增加创新与盈利能力。管理会计在计划职能应用应从战略层面和日常预算管理两方面考虑。从战略层面来看,管理会计主要应用中于战略决策领域、战略成本管理领域。在战略决策领域,管理会计通过内外部信息获取、加工与确认,外部竞争环境分析、利用科学模型计量与分析,为战略决策提供信息依据。在战略成本管理领域,管理会计对一定时期企业成本结构与成本动因、成本变化趋势进行计量与评定,为日常经营环节成本管理提供框架及边界。从全面预算管理角度来看,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战略在日常经营过程中的落实与细化。经过战略规划,企业的资金、人员、技术、材料等要素布局已初步确定,预算是对各个资源要素的计划,管理会计通过对经营状况多维度、全时段的确认与计量,开展目标比较与控制,推动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二)控制与评价层面,实施全面预算管理进行过程控制。在财务方面,开展作业成本法核算不同产品、地区、行业、渠道的成本与收入,待时机成熟建立成本中心、利润中心、投资中心,并通过与预算的比较进行控制。此外积极寻求成本驱动因素,科学核算成本,并将目标成本法、边际贡献分析等应用于盈利分析,提升创新产品的效益。在产品层面建立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基本养老保险、养老保障产品、养老金产品分析,通过本量利分析比较产品线成本与收益及贡献目标值与实际值,并从地区、行业、作业、渠道角度控制业务部门和业务单元的成本,提升盈利能力。在研发层面,从软件系统需求分析、设计、研发、评价等环节做好前期论证,加强系统开发过程控制,确保研发成果与研发成本匹配,做好软件规划及预算落实。在员工层面运用管理会计工具探索实现员工层面工作控制表、损益表、学习成长表。采取合理措施确保工作计划与任务落实,从文化与制度方面营造良好的员工成长环境,促进员工学习与成长。在客户层面搭建客户盈利性分析模型,对费率、客户结构、获取成本进行分析,监测客户满意度、客户投诉率、客户流失率。在内部运营维度控制业务运转效率,从中标、签约、到账、投资、待遇支付、计划终止、客户服务等方面控制业务运转进程,将无效作业消除并增加增值作业,促进效率提升。(三)预测层面,预测是管理的职能之一,养老保险公司的预测职能主要侧重于市场与业务、财务两个层面。在市场与业务层面,要与市场团队、研发团队紧密结合,进行市场分析、机会洞察及价格确定,与生产团队一起分析产品性能和成本结构,从会计角度提供决策支持和增值服务。不仅关注目标、预算、绩效评价等信息,还要分析同行业竞争对手优劣势及供应商及客户的经营状况及潜在的用户需求。在财务层面,预算控制、资金筹融资需求的确定、财务预警功能的发挥、目标成本的确定、收入预测、盈利预测、现金流预测等都需要发挥管理会计预测职能。

管理会计报告体系

篇7

第一条为了提高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管理水平,规范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市场秩序,根据《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的活动。

本办法所称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是指专门从事污染物处理、处置的社会化有偿服务或者以营利为目的根据双方签订的合同承担他人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管理的活动。

第三条国家对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活动实行运营资质许可制度。

第四条从事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的单位,必须按照本办法的规定申请获得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证书(以下简称资质证书),并按照资质证书的规定从事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活动。

未获得资质证书的单位,不得从事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活动。

第五条资质证书按照运营业务范围和污染物处理处置规模分为《甲级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证书》(以下简称甲级资质证书)、《乙级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证书》(以下简称乙级资质证书),甲、乙级资质证书各分为正式证书和临时证书两种。

甲级资质证书和乙级资质证书有效期为3年,临时甲级资质证书和临时乙级资质证书有效期为1年。

各级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分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除尘脱硫、工业废气、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除外)、生活垃圾、自动连续监测等专业类别。

资质证书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按照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分级分类标准统一编号、印制。

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分级分类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定。

第六条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证书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法人名称、法定代表人、住所;

(二)运营类别与级别;

(三)有效期限;

(四)发证日期和证书编号。

第七条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对本行政区域内资质证书实施管理。

第二章申请

第八条申请甲级资质证书或者乙级资质证书的单位,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或者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法人资格;

(二)具有维护设施正常运转的专职运营人员;申请甲级资质的单位应具备不少于10名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技术人员,其中高级职称不少于5名;申请乙级资质的单位应具备不少于6名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技术人员,其中高级职称不少于3名。设施运营现场管理和操作人员应取得污染治理设施运营岗位培训证书;

(三)具有一年以上连续从事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的实践,且运营的污染处理设施排放污染物稳定达到国家和地方的环境标准;

(四)具备与其运营活动相适应的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证书分级分类标准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九条具备本办法第八条所列条件,但无从事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实践或者连续从事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实践少于一年的,可以申请临时资质证书。

第十条申请资质证书的单位,应当依据本办法规定,向本单位所在地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填报资质证书申请表,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或者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复印件;

(二)上一年度财务状况报告或者其他资信证明;

(三)技术人员专业资格证书、操作人员污染治理设施运营岗位培训证书和聘用合同复印件;

(四)实验或者检验场所证明;

(五)预防和处理污染事故的方案;

(六)规范化运营质量保证体系有关管理制度;

(七)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实例,包括运营项目简介、运营合同、用户意见、环境保护监测机构出具的设施运行监测报告,但申请临时资质证书的除外;

(八)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证书分级分类标准要求的其他条件的证明材料。

第十一条处理、处置本单位产生的污染物或者运行本单位环境污染治理设施,不需要领取资质证书,但应当具备下列维护设施正常运转的技术条件:

(一)专职运营人员(环境保护工艺、环境保护机械、管理、化验等)配置合理,辅助工种齐全,设施运营现场管理和操作人员应取得污染治理设施运营岗位培训证书;

(二)有固定的化验室,配备能满足日常监测需要的监测化验设备;

(三)建立规范化运营质量保证体系,有完善的运营管理制度和预防、处理污染事故的方案。

第三章审批

第十二条省级环境保护部门自受理申请材料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查,提出预审意见,对符合条件的,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省级环境保护部门在预审过程中,应当组织专家或者委托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对申请单位及其运营设施进行现场核查。

第十三条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自收到预审意见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查,并作出审批决定。对符合条件的,予以批准并颁发资质证书,并予以公告;对不符合条件的,不予批准,并说明理由。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同时将审批决定通知省级环境保护部门。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在审查过程中根据需要可对申请单位和运营设施进行现场核查。

第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持证单位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的条件和程序重新申请领取资质证书:

(一)需要增加新的运营专业类别的;

(二)临时资质证书需要转为正式资质证书;

(三)乙级资质证书需要升级为甲级资质证书;

(四)甲级资质证书或者乙级资质证书有效期届满,需要继续从事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活动的。

申请前款第(二)项所列事项的,持证单位只需提供其300日以上连续从事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的实践、且污染治理设施排放污染物达标情况良好的证明材料。

临时资质证书有效期届满,不得重新申请临时资质证书。

第十五条持证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在30日内向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申请办理变更手续:

(一)单位发生分立、合并的;

(二)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者住所变更的。

第十六条持证单位办理变更手续,应提交下列材料:

(一)持证单位变更申请;

(二)技术人员专业资格证书、操作人员污染治理设施运营岗位培训证书和聘用合同复印件;

(三)单位变更后工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复印件;

(四)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颁发的资质证书原件;

(五)持证单位所在地省级环境保护部门的审核意见。

第十七条持证单位撤消或不再从事污染治理设施运营活动的,应当在一个月内向原发证机关办理注销手续。

第四章监督管理

第十八条持证单位可以按照资质证书规定的类别和级别,在全国范围内承接运营业务。

持证单位的运营活动应当遵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排放的污染物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和要求。

第十九条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应当通过书面核查和实地检查等方式,加强对持证单位的监督检查,并将监督检查情况和处理结果予以记录,由监督检查人员签字后存档。

公众有权查阅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的监督检查记录。

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发现持证单位在经营活动中有不符合原发证条件情形的,应当责令其限期整改。

第二十条持证单位在其单位所在地省级行政区域以外承接项目的,其运营活动应当接受项目所在地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的监督检查。

项目所在地环境保护部门不得要求持证单位重复申领资质证书或者其他类似的运营许可资质。

第二十一条持证单位应当在与委托单位签署委托运营合同后30日内,向项目设施所在地县级环境保护部门填报《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委托运营项目备案表》。

第二十二条持证单位应当在每年1月底前,向本单位所在地省级环境保护部门提交上一年度《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情况年度报告表》。负责运营的项目不在本单位所在省的持证单位,应同时将该项目的《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情况年度报告表》抄报项目所在地省级环境保护部门。

省级环境保护部门应当根据《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情况年度报告表》和日常检查情况对持证单位提出考核意见,应于每年3月底前将本行政区域持证单位上一年度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情况和考核情况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并予以公告。

第二十三条禁止伪造、变造、转让资质证书。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四条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的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向不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的单位颁发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证书的;

(二)发现未依法取得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的单位和个人擅自从事运营活动不予查处或者接到举报后不依法处理的;

(三)对依法取得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证书的单位不履行监督管理职责或者发现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不予查处的;

(四)在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管理工作中有其他渎职行为的。

第二十五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未获得资质证书的单位从事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活动的,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处2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六条违反本办法规定,申请资质证书的单位在申请过程中弄虚作假的,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责令改正,并可吊销已获得的资质证书。

第二十七条违反本办法规定,不按照资质证书的规定从事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活动的,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并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吊销资质证书。

第二十八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持证单位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超标排放的,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罚;在一年内发现两次以上超标排放的,可以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吊销资质证书,予以公告。

第二十九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持证单位提交《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情况年度报告表》时弄虚作假的,由省级环境保护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2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吊销资质证书。

篇8

“上周接到国资委统计评价局下发的《2008年度中央企业财务预算报表》后,财务部几乎每天加班准备集团明年的预算资料。由于国资委对央企在2008年的财务预算提出了很多新要求,去年的模版几乎不能用了,很多数据都要重新向各分公司征集。”小崔对记者说。

国资委统计评价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运营商要科学预测2008年经营目标,切实加强成本费用、现金流量、应收款项,担保、投融资规模,金融及衍生品业务等重大财务事项的预算控制管理。

严控金融工具投资

根据国资委的整体要求,运营商要将2008年度债券、股票、基金、衍生金融工具等投资情况及时上报,需上报的内容包括本年预计平均资金占用数、本年预计投资收益以及本年预计投资回报率。

金融投资,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套期保值、利息掉期、货币掉期、外汇期权等一系列的规避风险手段。审慎的利用金融衍生工具来规避和对冲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对于日益国际化的运营商而言是非常必要的。

对此,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明确表示,中央企业对高风险投资业务既不能盲目参与、投机炒作,又不能敬而远之、退避三舍。对于央企投资包括股指期权在内的金融衍生品,应理性面对、规范运作,而非“因噎废食”。

就在月初的一次讲话中,李荣融还提醒,很多企业利润来自在资本市场的投资,但最终还是要做强主业,并强调中央企业对汇率风险要有足够的准备和应对。

重在集团合并报表

在2008年的财务预算中,国资委特要求以六大运营商为代表的央企遵循新准则的实质控制原则,将具有实质控制权的所有内部业务机构、下属境内外子企业、金融子企业、事业单位、基建项目(基建财务)等所属独立核算经济单位纳入财务预算编制范围,并在此基础上编制集团2008年度财务预算合并报表。对于暂未纳入企业2008年度财务预算报表编制范围的经济单位,应当予以专项说明。

国资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编制财务预算报表应当以资产、负债、收入、成本、费用、利润、资金为核心指标,合理设计基础指标体系,注重预算指标的相互衔接,客观反映预算年度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对于企业对非主业投资占总投资比重超过10%的,自有资金占总投资的比重低于30%的固定资产要进行解释说明。

此外,国资委还着重强调,运营商在正式报送2008年度财务预算报告前,应当履行相应的内部核准程序。其中,设立董事会的国有独资企业和国有独资公司,财务预算报告应当经董事会审议通过;国有控股公司的财务预算报告应当经董事会审议并提交股东会批准。

首次上报节能减排支出

自9月底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节能减排工作会议以来,节能减排已经成为衡量央企未来发展的重要指标。

值得一提的是,国资委还要求各中央企业在这次预算报告中要列出企业节能减排支出,反映企业预计的2008年度专门用于节能减排的各项专项支出费用。

篇9

关键词:财务分析;企业;经营决策

财务分析作为企业财务管理重要的工具之一,应用比较广泛,但要充分发挥财务分析的作用,真正满足财务分析报告使用者的需求,还需专业的财务分析人员,通过收集的可靠数据,采用适当分析方法,做出科学合理、有价值的财务分析。

一、财务分析的内容及方法

(一)财务分析的内容

企业财务分析可分为日常财务分析及非日常财务分析。1.日常财务分析日常财务分析在月度、季度、半年度、全年出具分析报告,对这一时期的经营成果进行总结性分析,对企业进行客观、全面的数据分析,包括盈利情况分析、资产质量及资本结构分析、现金流量分析、降本增效情况分析、信用管理情况分析等。其目的是对该时期的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做出评价,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2.非日常财务分析非日常财务分析指针对某项重要决策做的财务分析数据支持。重要决策支持财务分析是管理层在战略方面进行的决策,比如企业并购、资产处置、融资方案等需要的财务分析支持及财务专业意见。

(二)财务分析方法

如何进行财务分析,首先要确立数据标准,可以以行业标杆企业财务指标作为标准,以预算目标作为经营业绩标准;其次,进行数据比较,将财务数据与标准进行比较,如两者口径不一致,先行调整;发现异动后,拆解至业务层面,如销售额,拆解为单价*销量;从预实、同期两个维度对拆分后的业务指标找出变动的原因,如销售额,从单价*销量两方面着手,找出销售价格变化的原因,以及销量增减的原因,从而得出销售额异动的原因。在财务分析中,比较常用的分析方法有趋势分析法、比率分析法、连环替代法。

1.趋势分析法

趋势分析法是把相同财务指标各期数据进行对比,计算其增减变动的金额和幅度,来说明企业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的趋势,对企业发展有预测参考的作用。在采用趋势法预测数据时,应当保持数据口径的一致,对于偶尔发生的影响因素需要剔除,才能反映企业正常的经营情况,对增减变动较大的数据,要特别加以分析,寻找原因,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总结数据趋势的目的是找出业务的规律性,例如季节性变化对当期销售额是否存在影响,或某企业经营情况是否持续向好等。

2.比率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是指将相关财务指标数值进行比较,说明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一种分析方法。可以将财务指标的部分与总体比对,分析构成比率;还可将投入与产出进行比对,对经营效率进行分析。采用比率分析法,需要将各种比率进行全面的分析,不能单独用某项指标判断企业情况,对采用的数据,分子分母的口径要保持一致,对企业历史及现在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效果做出客观评价。

3.连环替代法

财务分析的相关指标存在因果关系,连环替代法是用来确定几个相互联系的因素对分析对象影响程度的一种分析方法。当有若干因素对分析对象发生影响作用时,假定其他各个因素都无变化,按顺序确定每一个因素单独变化所产生的影响。

二、财务分析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应用

(一)在资金运营周转决策中的应用

资金是一个企业的血液,加强对资金收支的分析,确保企业安全资金余额,是企业平稳运营的关键。在分析收款时,需要了解公司业务运营模式,掌握销售回款规律,固定每周将账面应收账款与业务人员确认,要求反馈回款时间,并对未来的销售额进行预测;在分析资金支出时,应当区分为哪些是刚性支出,哪些是可以延缓的支出,哪些是不必要的支出;刚性支出主要由人工成本支出、税费支出、房租物业水电等组成,在保证刚性支出的同时,对其他可延缓的业务支出申请进行分批支付,争取较长的账期;分析出企业哪些支出是不必要的支出,比如会议费、培训费等在资金紧张时,要严格控制。依据合理的财务资金分析,编制资金计划,保证资金余额覆盖企业刚性支出,促使企业稳定运营。

(二)在业务发展决策中的应用

为了应对市场风险,企业往往发展多个业务,但企业资源有限,对哪个业务追加投入,哪个业务减少投入,此类经营决策需要财务分析支持。企业资源分配与业务线盈利能力相关,需要对业务线盈利能力进行分析,在收入方面,要分析各条业务线收入,对各个业务线当期收入进行预算与同期的比较,与市场中竞争对手的收入进行比较,分别找出差异原因,通过提升产品质量、扩大市场推广等措施来提高业务收入。在成本方面,需要对相应业务线的成本精确核算,与结转的收入相匹配,分析毛利增加变化原因,降低成本,提高毛利。在对业务线费用分析上,分为固定费用与变动费用,固定费用包含人工支出、房租、物业、水电、折旧等每月固定费用,变动费用包括市场费、业务招待费、差旅费、会议费、培训费等,对进入衰退期的业务要对变动费用加强控制,减少不必要支出。通过每条业务线息税前利润的比较,判断每条业务线盈利情况,结合业务生命周期,采取不同的措施,成熟的业务,是企业现金流收入的保障,需要平稳投入,保持盈利的状态;对初创阶段的业务,要关注投入产出比,结合运营数据对用户数,流量的变动进行分析,通过对产品盈利模式的不断尝试,及早实现创新业务收入;对衰退的业务,要控制支出,减少亏损。

三、企业经营决策中财务分析的作用

(一)为管理层决策提供财务支持

财务分析数据源于财务核算,财务核算数据具有可靠性,可以客观真实的反应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效果,结合企业运营数据及行业数据比较,可以全面、客观的反应企业整体情况,为管理层的举措提供财务支持。

(二)风险防范作用

财务分析在对业务经营状况的分析中,可以发现企业存在的业务风险与财务风险,及时弥补流程漏洞,加强财务管控,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建设,降低企业运营风险,保障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三)促进资产保值增值

通过全面的财务指标分析,找出成本费用增减变动原因,对可控成本费用加强管控,协助管理层采取有效的降本增效措施、提高资产质量和运营效率,进而获取更高利润,同时关注资本结构,确保财务风险可控,以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

(四)客观评价经营业绩

通过财务分析,管理层可以全面深入地掌握企业盈利能力、资产质量、资本结构以及现金流状况等,从而合理评价经营者的经营业绩,以奖优罚劣。

(五)优化资源配置

通过全面的财务分析,使管理者对企业业务线投入产出有所了解,结合企业运营数据,可以帮助管理者将资源投入到具有潜力的业务,以获得更高的利润。

四、企业经营决策中财务分析存在的不足

(一)财务分析报告不能满足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决策需求,重点不突出

通过对企业财务数据的收集,采用相应的财务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后,往往只得出潜在的数据差异,整篇的数据表格不能突出重点,而且不能深入的结合业务进行分析,不能对企业管理者决策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

(二)财务分析人员分析能力不足,不能客观的发表分析意见

财务人员专注于自身财务事务,较少关注公司业务运营;与其他部门缺少沟通,无法获取财务数据以外的可用于财务分析的数据;受主管领导管理限制,不能客观发表分析意见。

五、财务分析有效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参考的策略

(一)明确报告使用者的需求,确定分析重点

财务分析人员应主动与报告使用者进行深入沟通,了解需要解决的问题和需要获取的信息,以及具体要求,如呈现方式、繁简程度、分析重点等,确保财务分析有针对性,能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要根据公司业务的运营模式和报告使用者的要求具体判断财务分析重点。可以重点对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分析。

1.运营模式

应根据项目收益驱动因素,参考行业普遍情况,综合判断项目运营模式。主要依赖不动产或存货等有形资产驱动获取收益的项目为重资产运营模式,反之则为轻资产运营模式。对于重资产运营项目,应将资产风险列为分析重点,关注资产质量、资本结构以及资金投入产出等情况。对于轻资产运营项目,财务分析应侧重盈利能力和运营效率等方面。

2.生命周期

应根据项目所处的不同生命周期,调整分析侧重点。处于初创期的项目,应重点分析当期收入增长率、资金缺口;处于成长期的项目,财务分析的重点应该在盈利能力、现金流状态、资本结构等方面;处于衰退期的项目需要重点分析资产质量、现金流以及整体估值情况。

3.重大交易事项

对本期经营过程中发生的重大交易事项,应当详细了解发生交易的原因及目的,分析该事项对本期及全年的影响,特别关注该事项的实质是否为关联交易或筹划事项,如该事项属于人为操作且存在交易价格不公允的情况,则应将该事项从本期经营成果中剔除,重新对盈利能力进行分析。

4.重大资产(非正常)减值事项

应当关注本期减值资产的形成过程及本期重大减值的原因,判断减值额是否公允或符合实际情况,以及减值依据是否充足等,分析该事项对当期报表的影响。如属于重大非正常资产减值,应关注责任人的确定及追偿、内控改进措施等方面。

5.重大外部借款

应关注本期发生的和三月内即将到期的重大借款。对于本期发生的重大外部借款,重点分析资产负债率和负债结构的变动情况、未来资金成本、借款用途、抵押物或担保方、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等方面;对于三月内即将到期的大额借款,重点分析该借款形成的时间、已形成的财务费用、借款用途、抵押物或担保方、偿还借款资金的来源等方面。

6.重大资产处置

应关注本期发生的重大资产处置事项,判断该资产是否属于处置项目,重点分析该事项对财务报表、税负及现金流的影响,如该资产涉及公司的核心资源,应当关注该处置事项是否损害了本公司。

7.重大表外事项

应关注本期发生的重大表外事项,如对外提供担保、与竞争对手的重大业务合作等。对于本期发生的对外担保事项,财务分析人员应从相关部门获取被担保方的基本情况,了解其他股东是否对其进行了反担保,并计算截止本期末累计的担保余额,重点分析可能存在的担保风险。对于与竞争对手的重大业务合作事项,财务分析人员应从相关部门获取合作背景、合作目的以及合作协议核心条款等资料,重点分析该事项的未来收益、潜在财务风险,并判断是否对公司核心资源存在影响。除此以外,财务分析人员还应该关注同行业内其他公司发生的重大事项,重点分析该事项是否对未来公司的上下游议价能力、替代产品和竞争对手等产生影响。

(二)建立财务分析制度保障,明确财务分析人员职责,提升财务分析人员能力

建立财务分析保障制度,明确财务管理部为财务分析工作的组织单位,设置财务分析岗位,专门负责财务分析工作。明确财务分析人员的权利和责任,财务分析人员有权获取与分析有关的全部数据,其他部门或岗位的人员应该积极配合,其自身应主动学习财务专业知识,掌握公司所处行业的运营及发展规律,确保可以胜任财务分析工作,同时应独立进行分析并发表财务意见,不受管理层或其他主管领导的意见影响。财务分析人员要定期与一线业务人员对公司核心业务运营情况进行交流,通过交流达到了解行业现状、本企业运营情况及对未来预测的目的,为财务分析提供业务素材和分析角度;可以定期邀请公司业务主管领导和核心业务人员与财务分析人员进行业务研讨,或参与类似会议,帮助财务分析人员了解业务需求。

六、结语

明确财务分析报告使用者需求,突出分析报告重点,建立财务分析保障制度,提升财务人员业务参与度,从而提升财务分析报告价值,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反应,快速采取有效措施,为管理层决策提供有效支持,为企业可持续、长远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黄连开.关于财务分析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J].财会学习,2020(24):46-47.

[2]李志新.财务指标分析在企业决策中的应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0(15):187-188.

[3]李月.谈财务分析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参考的有效路径[J].大众投资指南,2020(15):68-69.

[4]江群.财务分析如何有效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参考的探讨[J].大众投资指南,2020(15):72-73.

篇10

关键词:报表分析;内涵;做法;体系

1 实施背景

数据是运营监测(控)工作的基础。当前,数据资源已是国家电网公司继人力、财力、物力资源之后的第四大战略资源。公司各业务部门是专业数据资产的管理部门,产生大量生产经营数据资。运营监测(控)中心作为运营数据资产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对数据的综合利用与数据质量的集约化管控,有责任建立科学的公司运营数据资产管理体系,加快推进数据资源由松散型管理向集约化管理转变实现数据资产效益最大化。

运营分析作为公司运营监测(控)四项核心功能之一,分析主题的梳理、分析方法的应用十分重要。公司结合运营监测分析数据需求,以业务活动为主线,针对决策层、管理层、业务层的不同需求,建立分析报表体系,涵盖了适应不同分析目标的分析主题、指标数据及同比、环比、目标比、结构比等分析信息,使运营分析报表成为开展运营分析工作,进行数据收集、整理的重要工具。

根据公司运营监测(控)中心的职责定位,运营分析业务的工作目标是:充分发挥信息系统功能,实时汇总分析各类信息数据,为公司经营决策提供有力支撑,为提高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提供保证。为了落实这一目标,安康运监中心超前开展了地市级分析报表体系的建设,目的是借助分析报表,对分析主题、分析方法、指标数据进行逻辑整合和展现,为开展综合分析、专题分析、即时分析工作提供分析路径及数据支撑,提升分析工作的实用性、针对性、目的性。

2 分析报表体系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2.1 基本内容

按照省公司2014年公司运营数据资产管理工作总体思路和要求,安康供电公司运营监测(控)中心在大力推动构建运营数据资产管理体系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业务部门运营数据摸底核查,创新开展了公司分析报表体系的建设,通过对各业务部门线下运营数据定期收集,深挖数据资产价值,有效补充安康运监中心全面监测、运营分析、全景展示等工作的数据需求,推动了数据资产效益最大化应用。从公司整体高度,站在跨专业、跨部门的视角,开展企业级的综合分析,为公司经营决策提供支撑。

2.2 分析报表体系的特点

(1)便于明确分析主题。结合国家电网公司运营监测(控)中心总体方案和顶层设计,依据收集的业务报表名录,对影响公司管理效率、经济效益的核心业务、关键节点、关键控制点进行梳理,按照业务逻辑,研究确定不同专业运营分析工作的主题和内容。(2)形成运监特色基础报表。依据运营监测(控)业务数据需求,研究设计运营分析基础报表,对业务部门分析报表主题和内容重新设计,明确分析子主题和指标数据,形成运监基础报表。(3)建立分析方法模型,实现分析工具实用化。同比环比分析、时间序列分析、SWOT分析、执行偏差分析、结构变化分析、相关分析等。在分析工具上大量采用图表分析,除了常用的柱形、条形、折线、饼状、圆环等图表外,还尝试散点、雷达、气泡等图表分析以及双轴图组合运用,甚至在同业对标指标分析时还利用到股价图,以简洁图形,形象表达立体丰富的信息。

2.3 主要做法

2.3.1 建立业务协同机制,明确数据支撑职责

建立由运监中心、业务部门、支撑部门以及基层单位组成的运营监测(控)中心业务横向协同机制。编制了《安康供电公司运营监测(控)中心业务协同管理办法》,明确各业务部门的运营数据支撑职责,确保运营数据管理工作有序高效开展。运监中心采取全员参与分析方式,将职能管理与业务具体实施分开,各管理人员按管理职责分工承担归口业务的计划制定、信息统计与技术管理等工作。完成了协同业务及运营分析组织网络建设,建立了17个部门(单位)共56人的协同业务联系人支撑团队,提供专业业务咨询及分析支持。

2.3.2 开展线下运营数据摸底

中心于2月初下发了《关于开展运营部门定期报表及分析报告调查统计的通知》,通知要求对营销部、财务资产部、发展策划部、建设部、运维检修部、安全监察部、信息通信分公司、调度控制中心、农电中心、人力资源部、培训中心、物资供应公司等12个部门在经营管理活动产生的定期报表及分析报告进行统计,通过本次清查共收录各专业现有定期报表367张、分析报告41份。

2.3.3 明确运营数据需求,开展历史数据溯源

对地市级报表主题、指标数据、分析方法进行修改完善,确保主题划分合理、报表内容完整、分析重点突出;编写分析报表编制说明,明确数据口径、计算公式、计量单位、报送要求等,形成分析报表手册,并以正式文件下发,推动地市级分析报表应用。通过对这367张报表、41份分析报告的进行梳理,明确了具备较高使用价值的77张报表与17份分析报告。3月初,中心下发了《安康供电局关于开展运营数据定期收集与月度运营专业分析的通知》,通知要求对筛查后具备较高价值的77张报表与17份分析报告进行定期收集以及历史数据溯源。中心还针对各专业特点起草了月度运营专业分析模板,明确要求这12个业务部门按照规定要求开展专业分析,按时报送分析报告与相关报表。

2.3.4 建立地市级分析报表体系

结合系统支撑情况和管理实际,对业务部门各类报表数据根据不同频度的进行重新设计;根据重要性程度,对不同指标数据分别从上年同期比较、目标完成进度、月度环比变化、数据内部结构比等不同角度选择确定分析方法,确保分析主题、分析数据、数据频度全面覆盖,为管理报表、决策报表设计奠定基础,为分析数据辅助收集、整理、展现提供工具。单以电量分析为例,根据公司营销部报送《安康供电局销售收入报表》运监中心通过重新设计,细分衍生出《安康供电公司年度电量一览表》、《安康供电公司各营业单位电量完成情况分析表》、《安康供电局电量同比分析表》等多个维度的运监基础报表。

2.3.5 运用分析模型开展运营分析

依托整合后的运监报表体系,开展运行分析模型的设计和应用。已应用分析方法有:同比环比分析、时间序列分析、SWOT分析、执行偏差分析、结构变化分析、相关分析等。在分析工具上大量采用图表分析,除了常用的柱形、条形、折线、饼状、圆环等图表外,还尝试散点、雷达、气泡等图表分析以及双轴图组合运用,甚至在同业对标指标分析时还利用到股价图,以简洁图形,形象表达立体丰富的信息。

3 实施效果

3.1 公司运营数据管理工作上台阶

通过运监基础报表体系,2014年5月份,中心建立了国网安康供电公司运营资料数据库,收集量价费损数据,制作了包含17个分析图表的一个展示PPT,在陕西运监中心检查指导下,8月底,中心完成对运营资料数据库改版,月度数据溯源5年,图表扩充至25个,PPT展板拆分为四屏,开展了电量电费拟合分析。

3.2 实现基础报表的可视化大屏应用

2014年9月初,在省公司的椭下,纳入可视化大屏,形成个性化展板2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