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感悟范文

时间:2023-03-25 04:00: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道德经感悟,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道德经感悟

篇1

有无结构中最基本的概念就是阴阳的对立统一。在被誉为“中华第一图”的太极图之中,“阴”由黑色部分表示,代表“坤道”;“阳”由白色部分表示,代表“乾”道。而“阴”又可以代表虚无和柔弱,是一种趋于无限的能量;它的对立面“阳”则可以代表实在和刚强,是一种相对有限的能量。为何我要说“阴”是一种趋于无限的能量,而“阳”是一种相对有限的能量呢?我们可以看看自己所处的宇宙:宇宙的大背景就是象征着“阴”的黑色,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在宇宙的构成中,我们看不见的暗物质和暗能量分别占到26.8%和68.3%;而其他一切可观测到的星系、恒星、行星和各种宇宙尘埃,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物质”,在宇宙中仅仅占4.9%的比例。我们知道“太极”这个实体是健运不息的,动则产生阳气,动到一定程度就出现相对静止,静则产生阴气,如此阴阳之气互为其根,运转于无穷。

从太极图“阴阳鱼”的表现形式可以看出:阴中有阳且阳中有阴,阴阳二气相互缠绕,似乎在围绕一个中心旋转。我们可把“道”理解成一种“无”的状态,一种“有”的能力。道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道的形态是无影无踪的,但这并不妨碍道通过“阴阳交合”来生化万物,“道”具有“无中生有”的巨大创造力。

如果说“有无结构”是在描述道的存在状态及意义的话,那么“正反结构”则侧重于表述道的存在机理和运行规律。道的“正反结构”就是从道的“有无结构”中衍生出来的。《老子》第二十五章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故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这里的“反”具有十分丰富的意义:相反,循环往复和物极必反。反从表面上看是相反,但“反”还可以理解为“返” ,即循环往复,它是道的运行方式和轨迹:日出与日落的交替是一种循环,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的更迭也是一种周期。大到宇宙天地,小至人类社会乃至社会中的每个个体,都在遵循着一种周期律:一切从零开始而后又复归于原点,然后再开始新一轮的循环,似乎永远不会停歇。故曰:“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那么为何说物极必反呢?古语云:“ 水满则溢,日中则移,月圆则亏。” 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达到某个顶点后必然会有向低谷运行的趋势,因为若非这样,就无法开始下一轮的循环。

我们中国人讲求“中庸之道”也是出于这个原因,为人处世要学会隐藏自己,逢人话不能说尽,要留三分;不能贪得无厌,要懂得见好就收;吃饭要吃七八分饱等等,说的都是这个道理。

最后我来谈一下“柔性意象” 。《道德经》中的柔性意象可以分为三大类:女性崇拜、婴儿崇拜和对水的赞美。老子认为柔弱能战胜刚强。现实生活中也的确如此:人的牙齿远比舌头坚硬,但我们只听说过“老掉牙”的说法,却从未听说过“老掉舌头”的说法。看来,柔软的舌头远比坚硬的牙齿强大,岁月的流逝会让牙齿脱落,但却不能阻止舌头与我们相伴终身。

老子曾说:“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老子认为“曲则全”,即只有适时地让步、妥协才能保全自己。人们常说“英雄难过美人关”,这其实就是柔弱胜刚强的表现。女性、婴儿和水这三种象征柔性的意象其实是互相关联的:女性可以孕育婴儿,而且构成女性和婴儿的主要物质成分就是水。这不仅仅是一个巧合,我们知道,水是生命赖以生存的源泉,是组成复杂有机体的重要成分。一个星球上要想有生命存在,阳光、水和恰当的化学成分是必不可少三种要素:阳光为生命提供能量源,恰当的化学元素构成有机体,而水则是化学反应和能量转换的重要介质。可见,是水的存在促成了生命的存在。

篇2

要把作者所描写的意图学到手,就必须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发挥语文教师的主导作用。

如在《桂林山水》一文中,要引导学生感受漓江的水,桂林的山那种独特的美,就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学生有个正确的引导。

首先,要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词句的含义。如“我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两句,拿大海、西湖与漓江作比较,拿泰山、香山与桂林的山相比较。比什么呢?比它们各自的特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不是说大海、西湖不如漓江的水美,泰山、香山不如桂林的山美,而是说漓江的水既不同于大海,也不同于西湖;桂林的山既不同于泰山,也不同于香山,它拥有一种独特的美。

其次,借助图画、插图、多媒体等,让学生感受桂林的山、漓江的水美。如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拔地而起、危峰突兀等词语,让学生根据插图、画面等辅助材料反复读,使学生领悟到这种美,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让学生根据意境画一画。

篇3

关键词: 化学奥赛 夯实基础 培养思维 提高素质

高考录取形式越来越多元化,虽然大多数学生参加全国高校统一入学考试被录取,但部分学生可以通过其他形式获得在高考成绩基础上的一些分数优惠。学科竞赛获奖是高校比较认可的一个硬性指标,部分在学科上有特长的学生可以在学科竞赛上有所突破,为自己在高校录取中获得优势创造条件。化学作为一门与实际生活连接比较紧密的学科,大多数学生对化学比较感兴趣。这样进行化学竞赛辅导就有广泛的学生基础。在平常化学竞赛辅导过程中,我认为通过以下途径对学生、教师有比较大的帮助。

一、化学竞赛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但在学生逐渐转变为专职学生,越来越脱离生活实际的现实情况下,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将成为一句空话。化学竞赛可以作为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新平台。化学竞赛培训,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心理承受能力、爱国热情等具有重要作用。

1.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是一个人成才的基础,科学素养的提高是后天努力和培养的结果,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兴趣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前提,要在化学学习中逐步提高科学素养,对化学感兴趣是首要条件。化学竞赛具有兴趣性、竞争性和创造性的特点,符合中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参加化学竞赛是学生自主选择的,他们会以极浓厚的兴趣自觉参与,而不需要教师的督促。高昂兴趣与积极的主动性同在、与热情同在,他们可以放弃一些休闲娱乐的时间,兴趣浓厚时,甚至废寝忘食,有这样的状态,学习效率非常高。通过对参加辅导学生的跟踪调查,参加化学竞赛的学生都主动阅读过课外化学读物,做过一定量的化学竞赛试题,积极收集和整理过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并通过各种途径获得正确的解释。这对于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厌恶学习为快乐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勤奋上进的优良品质都很有好处。学生在参赛过程中经常研究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学生会积极思考,并互相讨论,擦起思想的火花,促进思维碰撞,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既提高了抽象思维能力,又培养了相互协同精神,而相互协同精神是现代中学生最缺乏的基本素质之一,还培养了创造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因此,通过竞赛这个平台,可以充分开发参赛学生的智力潜能,使他们的各种能力得到充分发挥。虽然许多参加竞赛的学生将来并不以化学研究为职业,但他们在参与化学竞赛的过程中获得的洞察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将受益终生。

2.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适当的压力是学习持续前进的原动力。化学竞赛题目难度大,学生有一定的学习压力,而参与化学竞赛并不是冲着一定要获奖的,学生有压力但不会成为心理负担,参与化学竞赛活动恰好可以适当锻炼心理品质。化学竞赛活动经验告诉我们:竞赛要有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胜心、自觉的求知欲望;竞赛要有坚强的拼搏意志、冷静的头脑、灵活的应变能力;竞赛要有强烈的竞争意识、不服输的精神,必须好强而不逞强;竞赛要有很强的自信心,而不是盲目乐观,要善于调整竞技状态,平抑临考前的紧张情绪,相信自己肯定能行。要从点滴做起,持之以恒,直至成功。在整个参与化学竞赛活动中获得的上述经验,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心理基础。

3.培养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学生在私下总是谈论,为什么我们国家总是无法获得诺贝尔奖,这些看似杞人忧天的漫谈,其实是对学生进行爱国热情教育的很好契机。化学竞赛涉及内容比较前沿,谈及相关知识容易引起学生思想共鸣,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埋下爱国热情的种子,转化成努力学习的动力。化学竞赛活动中,教师不仅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教他们做人。在辅导过程中,在精讲理论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经常通过介绍科学家的生平事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勤奋求实、献身科学教育。侯德榜是我国著名的化学家,是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和奠基人。他潜心研究制碱技术,打破了帝国主义对制碱技术的垄断,我们应该发扬他那种不屈不挠、勇于拼搏的精神,学习他那勇于实践、不断进取、无私奉献、执著爱国的高贵品德。

二、化学竞赛可以提高化学教师的能力

化学竞赛是基础教育阶段高水平的智力竞赛,竞赛题的许多知识来源于课本,又远超出中学教学大纲的要求,有许多知识来源于大学一、二年级,甚至大学三、四年级的知识。这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比较高,对教师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教师由于习惯了常规的基础教学,对大学知识有所遗忘,已经不成体系。教师在平时教学工作之余,要重新拾起大学课本,进一步优化知识结构,加速知识更新,不断提高素质。这不是一两个教师能胜任和承担得了的,需要一批批甘为人梯、富有理想、乐于奉献、事业心强、勤学好钻、勇于带领学生拼搏的教师。

参考文献:

篇4

摘 要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肝肾囊肿无水酒精硬化治疗效果。方法: 经US或(和)CT或(和)MRI发现的37例49个肝肾囊肿,用20G PTC针穿刺抽吸并反复2次注入99.7%酒精到囊肿中,经一次治疗11例,两次治疗20例,三次治疗6例。 结果:治疗后1周、1个月、6个月、12个月随访,治愈率与随访时间和治疗次数呈正比关系。经1~3次治疗的囊肿消失率分别是85.7%、90.0%、93.3%。结论:超声引导下无水酒精硬化治疗是肝肾囊肿有效的治疗方法,疗效好、痛苦少、无明显不良反应,并且囊肿硬化治疗的治愈率与随访时间和治疗次数呈正比关系。

关键词 超声引导 无水酒精 肝肾囊肿

肝肾囊肿常见症状为上腹部或腰部不适及胀痛,活动及劳累时加重,偶见血尿。可能出现继发感染或受外力挤压后破裂出血,甚至引起肝肾功能损害和高血压。以往临床主要采用手术治疗,创伤大,恢复慢,术后并发症多。自2005年9月至今,笔者对37例49个肝肾囊肿进行无水酒精硬化治疗,取得满意效果。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自2005年9月收治37例患者,总计肝肾囊肿49个。患者年龄28~76岁,平均51岁;其中男18例,女19例。术前检查血常规、凝血四项,肾囊肿治疗者还要检查尿常规。

仪器与穿刺针:检查仪为ATL HDI3000型彩色超声仪 探头频率3.5MHz或5.0MHz;穿刺针为20G的PTC针。

治疗方法:按常规方法消毒和局麻,在穿刺入路的选择上,肝囊肿的治疗尽量选择囊肿距离皮肤最近点,但同时要穿过一定的肝组织,避免邻近脏器、血管和胆管。肾囊肿的穿刺入路选择要尽可能避免穿刺针进入腹膜腔,患者可以选择仰卧位、俯卧位或侧卧位。穿刺成功后,退出针芯,连接注射器抽液,送检常规、生化、细菌学与细胞学检查。尽量抽尽囊液,直至囊腔体积明显缩小。按抽出液量的1/2~1/4注入无水乙醇,一次注入的无水乙醇的剂量不超过50ml,然后变动患者,使囊腔的四壁均能接触到无水酒精,在囊内保留8分钟后抽出,反复上述治疗2次,最后再注入5~10ml无水酒精作为保留。术后留院卧床观察2小时以上。

结 果

治疗次数与疗效:第1次治疗1周和1月后复查,如果囊肿无显著缩小,即缩小不足第1次治疗前1/2以上,则进行第2次和(或)第3次治疗,如果囊肿消失则终止治疗。经1~3次治疗的囊肿消失率及1个月、6个月、12个月随访结果见表1。

结果显示,在1个月时随访囊肿消失率低。提示此时间内有反弹性再贮留。总体来看,囊肿消失率与治疗次数、随访时间均呈正比关系,其中囊肿消失率与治疗次数呈相关性更有意义。不良反应:7例患者在硬化治疗过程中,有6例出现可以忍受的疼痛,5例出现头晕、低热等,2例出现局部烧灼痛。均未予治疗,经休息、观察后自行好转。

讨 论

肝肾囊肿属良性病变,通常无临床症状而无需治疗,但如果肝肾囊肿较大(一般大于5.0cm)或部位特殊,则可压迫邻近脏器,产生相应的症状,如上腹部不适、恶心、黄疸、肝肾功能损害等,此时则需进行治疗。

研究证实超声引导下经皮细针穿刺无水酒精硬化治疗[1]是通过无水酒精使囊壁细胞脱水、蛋白凝固变性、细胞破坏、组织收缩、改变磷脂蛋白和脂蛋白的比例,使之转运氨基酸能力下降,以及钙内流异常导致细胞死亡,失去分泌功能,使囊肿内液体不再增加,预防囊肿复发;并使纤维组织增生,并产生无菌性炎症,使囊壁粘连、闭合、消失;同时因囊壁凝固、钙化,无水酒精无法渗透到囊壁外组织,对囊壁周围组织无不良反应。

文献报道1983年5月临床应用中将酒精注入囊肿内1~3分钟后,囊肿内壁上皮细胞即被凝固,失去分泌功能[2]。治疗后显微镜下发现内壁上皮细胞消失,但其周围组织仍正常,注入酒精量为囊肿容量的12%以上就足以阻止再形成囊肿,但以25%容量最为理想。由于事实上难以将囊液抽吸干净,故笔者的无水乙醇注入法是按抽出液量的1/2~1/4注入无水酒精(1次注入的无水乙醇的剂量不超过50ml)在囊内保留8分钟后抽出,反复上述治疗2次,最后再注入5~10ml无水乙醇作为保留,效果满意。

本组资料显示,1年后随访,经过1~3次治疗的囊肿消失率分别为85.71%、90.0%、93.3%,所以在早期随访过程中(1个月内),只要可能,尤其对较大的囊肿第1次治疗后发现囊肿无显著缩小时,即应考虑再次或3次硬化治疗,本组10例15个囊肿直径均在8~12cm之间,经过3次硬化治疗效果满意;并注意变换使囊壁充分接触药物。注入硬化剂时要缓慢,太快会引起胀痛感,部分患者有烧灼样疼痛,为一过性,可缓解。但有的病例因疼痛不缓解、对酒精敏感,而终止治疗。发生疼痛的原因主要是注入高浓度的无水乙醇后,渗漏、扩散导致局部组织与脏器包膜的刺激性反应。针对这一难题,笔者采用少量利多卡因注射,具有局麻效果好、起效快和弥散能力强等特点,有效防止疼痛的发生[3]。对于平时不饮酒的患者,术前应向患者说明可能会出现头晕、发热等类似饮酒后的症状,以避免患者的过度紧张。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肝肾囊肿,能够清晰地显示针路,实时监测治疗过程中囊肿的变化和无水酒精的弥散情况,安全、经济、简便,有效,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普及应用。

参考文献

1 柳伟明.无水乙醇的临床新用途.医师进修杂志,2002,25(6):58.

篇5

【关键词】经尿道药物滴注;微波热疗;感染性前列腺炎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442-02

前列腺炎是泌尿科的一种常见疾病,是成年男子前列腺局部的非特异性感染,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健康,给患者的生活和心理上都带来很大的压力,因此,合理、高效的护理方法十分重要[1]。为了探究经尿道药物滴注结合微波热疗治疗感染性前列腺炎的护理方法,特对120例患者进行研究分析,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确诊为感染性前列腺炎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60例,平均年龄为(26.20±1.25)岁;观察组患者60例,平均年龄为(29.40±1.75)岁。所选取的患者均取得他们的知情同意,有泌尿系统的感染史,临床表现为尿道流白、尿频和排尿刺痛不尽、尿道灼热感等,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经尿道药物滴注结合微波热疗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服务,遵医嘱对患者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细致的护理服务,具体步骤为:①心理护理:病人由于对疾病的不了解和对治疗的不了解,可能会产生烦躁、低落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要合理运用语言和非语言与患者进行交流,态度要和蔼;②认知护理:向患者详细介绍相关知识、治疗方法和治疗中的一些注意事项,给予患者心理安慰和鼓励,让患者保持积极的态度,对治疗充满信心;③行为护理: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参加娱乐活动,保持良好的心情;④健康教育:给患者讲解与疾病有关的知识,使患者认识到治疗是长期的过程,应该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患者的治疗的依从性。

1.3疗效评定标准[2]:

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前列腺液常规检查无异常;有效:患者临床症状较之前好转,前列腺液常规检查炎症减轻;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改善甚至加重。其中,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采用感染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指数表(NIH-CPSI)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或不适情况、排尿异常情况,分数越高表示临床症状越严重。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分,以患者精神状态良好、睡眠质量高,无感染、漏尿、邻近器官损伤等不良反应,食欲正常及日常活动、自理能力良好为生活质量良好,分数越高则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时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用 ±s表示计量资料,用 检验计数资料,用t检验比较组间,以p

对感染性前列腺炎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患者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抑郁、焦虑等情绪,因此对感染性前列腺炎的护理十分重要[3]。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认知护理、行为护理和健康教育护理,护理人员向患者详细介绍相关知识、治疗方法和治疗中的一些注意事项,给予患者心理安慰和鼓励,让患者保持积极的态度,对治疗充满信心,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保持积极的心态,从而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另外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参加娱乐活动,保持良好的心情,也有较好的临床价值,有助于提高治疗的效果[4-5]。本研究表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0.00%)明显好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5.00%),观察组治疗后的患者的疼痛或不适情况、排尿异常情况都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治疗后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

对经尿道药物滴注结合微波热疗治疗感染性前列腺炎的患者采用细致护理的疗效更好,对患者的影响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冯鹤媛,胡春燕,李莉萍,等.全程系统化护理干预对慢性前列腺炎病人治疗效果及依从性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1,25(5):1146-1148.

[2] 周顺生.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生存质量影响[J].当代医学,2013,19(12):112-113.

[3] 陈文均.前列腺内注射治疗慢性前列腺炎213例研究[J].皮肤病与性病,2010,8(4):85.

篇6

一、《道德经》中蕴含的思想道德理念

作为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道德经》最核心的思想就是无为。《道德经》崇尚自然,尊重自然法则、自然状态和自然秩序,肯定人性中的纯真、朴实。1.崇尚自然之道《道德经》非常崇尚自然之道,据统计,文中“道”共出现了76次。“道”有规律的意思,是宇宙的本体、万物的根源,整本《道德经》围绕“道”这一哲学概念展开。因此《道德经》主张一种遵循自然之道的德育观念,只有遵循自然,淡泊无为,才能成为道德高尚的圣人、上士、上德之人。老子所崇尚的圣人体现着人最淳朴、最自然的本性,承载着社会道德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自然规律、自然秩序和自然法则的承担者和信仰者。2.崇尚朴实归真老子的理想社会是在道德高尚的圣人管理之下,整个社会回归朴实,民众真诚无伪、简朴自然,彼此之间真诚相待。在社会治理方面,老子崇尚无为而治,只有让人民能“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才能净化社会风气,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构建理想的和谐社会。由此可见,老子在《道德经》中构筑的理想社会并非建立在发达的物质基础上,而是通过净化心灵、崇尚道德、去除矫饰来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使人民群众能够在社会中感到安逸、愉快。要达到这一目的,国家管理者需要通过思想道德教育升华人的道德水平,净化社会风气,从而创建和谐的社会。3.崇尚无为自化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了无为自化的理念,正所谓“道可道,非常道”,道的传递不能刻意为之,只有在一种自然无为的状态下才能完成。教育者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时,也要遵循无为自化的原则,尊重受教育者的本性,避免通过权威、说教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存在主义教育理念强调教育的本质在于促进人的生命性和整体性的实现,要使生命自由地发展,使个体掌握自己的生命走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完成道德传递。4.崇尚节用有度节制是《道德经》中的一个重要道德思想,老子崇尚虚空、无为的状态,并提出人应该积极追求“不欲盈”的思想境界,只有知足,才能不辱;只有知耻,才能不怠。无论是自然社会还是人类社会,都有其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盈虚消长,自有其时。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民族和国家,都应该崇尚节制。如今仍有一些腐朽的价值观存在,拜金主义、个人主义、虚无主义的思想很容易腐蚀人们的意志,《道德经》提倡的节制的道德观念体现出高远的智慧,对过于浮躁的社会而言,无异于一剂清凉剂。5.崇尚“不争”一直以来,竞争被视为个人发展、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我们的社会非常需要竞争,但是过分的竞争也会带来恶性后果。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了“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将“不争”视为人的一种道德修养。老子所谓的“不争”,是建立在“为”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具有较高道德修养的人,既要积极做事,为社会作出贡献,又要淡泊名利,及时调节自己的心理,避免陷入恶性竞争之中,绝对不能为了在竞争中取胜而有损他人的利益和社会公德。

二、《道德经》的思想道德教育内容

老子在《道德经》中崇尚自然之道、朴实归真,其教育目的在于使人对道产生认识、感悟和体验,最终将其付诸实践,按照道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老子提出,要将人培养成为上德之人、上士,老子所说的自然不仅指大自然的规律,也指人本身淳朴的天性。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不应该违背人本身的天性,而是应该引导人去伪存真、回归淳朴。这种看似消极的教育理念实际上是一种对个性的张扬和表现。在当代的思想道德教育中,教育者应该引导人们正确看待飞速发展的社会,使人们能够在物质世界中保持心灵的宁静,不过分地追求名利,保持自己淳朴自然的本性。无为是《道德经》中的一个核心思想,所谓的无为是指不能率性而为,更不能恣意妄为,而是应该因材而用、顺势而动,要按照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办事,只有这样,个体的创造精神和能动意识才能够得到满足。因此,在当代思想道德教育中也应该强调遵循客观规律的重要性,使人保持自己的本心,抵御外界的诱惑。崇尚节俭有度也是《道德经》中的重要思想。老子在《道德经》中曾经提出,自己有三宝,这三宝并非权势和财富,而是“慈”“俭”“不敢为天下先”,可见节俭在其道德体系中的重要性。对于个人而言,崇尚节俭意味着控制自己的欲望,用道德准则来控制自己的行为,做到不逾矩、不贪婪,避免由于过分追求外物而毁坏自己的德行,最终自酿苦果。对于整个国家和社会而言,崇尚节俭意味着养精蓄锐、休养生息,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社会长治久安。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老子的节俭观对当代思想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三、《道德经》的思想道德教育方法

篇7

大家好!很高兴和大家一同分享“读经典”活动心得体会。我演讲的题目是《与经典同行,为生命阅读》。

人云:“开卷有益”,读书,能让绵亘的光阴穿越我们的身体,能让我们的身后屹立起人类文化的巨石,能让几千年来沉淀的聪慧在我们每个人的血液里汩汩流淌。可怎奈人生有涯书无涯,在那浩如烟渺的书海中,终究哪些才干够蕴藉我们短暂的终身呢?毫无疑问,经过历史的黄沙清洗仍余香悠远的经典之作是当之无愧的。

毫不夸大地说,经典,它是一席视觉盛宴:先秦诸子散文言语的精练与精确;鲁迅杂文言语的尖锐深入与极富思辩;沙翁剧作词藻的华美与绮丽;加西亚•马尔克思震惊文坛之作《百年孤单》言语的神奇与诡异……这里的文字已不再是毫无生命力的物质外壳,而是聪慧的符号。刘熙载在其文艺理论著作《艺概》中这样写到:“孤质非文,浮艳亦非文也。”即明白指出了言语这一外在形象的重要性。

就我个人的见解来说,我认为经典就是可以穿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以思想为支撑,以文字为载体,带给世界启迪和感悟的作品。它们可以穿越百年的沧桑,历久弥新;可以纵横相连,构成一个脱离了物质的世界。这才是真正的经典。

为什么要读经典?我想不外乎有以下几个理由:一、经典质量高,相对于快餐文字而言,阅读经典不仅仅可以产生更多的阅读,尤其可以增长见识;二、经典在文化交流和文化生活中运用得最多,读经典本身意味着掌握来更为有效的交际工具;三、对于正在求学的人而言,考试的题目往往要触及经典。对于写作的人而言,读经典则意味着可以从中汲取更多的养分。

那在读经典的过程中,我们又悟出了什么?就拿《道德经》来说吧,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修身处世的古老“东方圣经”,是第一部用诗化语言阐述中国哲学的巨著。全书分为《道经》和《德经》两大部分,《道经》讲述了宇宙的根本,道出了天地万物变化的玄机。《德经》说的是处世方略。其文约意丰,涵盖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其内容博大精深、玄奥无极、涵括百家、包容万物,是一个哲学智慧的锦囊!

篇8

[摘要] 目的 讨论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药物应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94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7例。对照组仅采取口服药物治疗,观察组采取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药物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糖控制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较对照组小;从血糖控制情况看,观察组空腹血糖(5.37±2.03)mmol/L,餐后2小时血糖(8.84±1.9)mmol/L,糖化血红蛋白水平(5.48±1.45)%改善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

[关键词] 甘精胰岛素;口服药物;2型糖尿病;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5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09(b)-0016-02

2型糖尿病是临床治疗中常见的糖尿病类型,同时2型糖尿病还是一种糖、脂肪、蛋白质、电解质和水等代谢异常的综合症。其疾病机制主要是机体胰岛素后天分泌不足、胰岛功能障碍以及胰岛素抵抗[1]。2型糖尿病是由于精神、遗传、自由基、微生物与感染和免疫功能紊乱等多种因素引起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上升,居民的饮食习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型糖尿病的发生率不断攀升,发病年龄也呈年轻化发展,成为威胁我国居民生命健康的重要因素[2]。目前,临床中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手段为服用降糖药物和注射胰岛素,两种方法虽然短时间内均能起到一定的效果,但长时间服用均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损伤,引发不良反应。该院针对2型糖尿病,开展了应用甘精胰岛素配合口服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的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材料

该次研究选取该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94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有47例患者。对照组:共有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26例,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21例;年龄52~64岁,平均年龄(57.42±5.33)岁;空腹血糖(11.03±1.37)mmol/L,餐后2 h血糖(14.83±2.05)mmol/L,糖化血红蛋白水平(12.64±1.93)%。观察组:共有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24例,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23例;年龄55~67岁,平均年龄(59.48±6.04)岁;空腹血糖(10.96±1.20)mmol/L,餐后2 h血糖(14.65±1.68)mmol/L,糖化血红蛋白水平(12.77±2.01)%。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在年龄分布,性别比例,血糖情况等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仅采取口服药物治疗。按照患者的身体状况选择具体的口服降糖药物,用法用量严格遵循医嘱。观察组:采取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药物治疗。口服药物具体服用方法同上;甘精胰岛素皮下注射,1次/d,睡前注射,按照体重决定剂量,第1次注射0.20 U/kg,随后可以根据血糖情况对剂量进行调整,每次注射的总剂量不得超过40 U。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需要严格控制饮食,并进行合理的有氧运动,治疗时间均为1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1.3.1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糖控制情况进行分析;记录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3.2 疗效评价标准 根据“糖尿病防治指南”,空腹血糖小于7.00 mmol/L、餐后2 h血糖小于10 mmoL/L、糖化血红蛋白小于7.00%,则表明治疗效果有效。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专业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率(%)表示,使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使用t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不良反应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

经过一个月的治疗以及一年的随访,不难发现,观察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38%)以及并发症发生率(2.13%)均小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疗效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比较

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均有所改善,其中观察组的改善情况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糖尿病患者多数在自身病情发展的时候,大部分细胞就已经丧失了功能。糖尿病患者发病时最为显著地表现便是体内的胰岛功能下降,这一特点在长期患病的患者身上尤为明显[3]。目前对于糖尿病的治疗还是以降低血糖治疗和胰岛素治疗为主,但是其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寻求有效的治疗糖尿病且不良反应小的治疗方法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4]。甘精胰岛素是一种人工合成的药物,也是一种基础胰岛素,属于长效药物,在降低血糖、控制血糖波动方面具有显著的作用[5]。在中性pH液中甘精胰岛素的溶解度很低,但是在酸性环境中其溶解度十分高,几乎可以达到完全溶解。经过皮下注射之后,其所溶解的酸性溶液会中和形成细微沉积物,这些细微沉淀物在人体内的释放速度缓慢,释放量少,可以长时间、稳定的在机体内发挥作用,从而有效地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含量[6]。多数患者单独使用甘精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效果都不乐观,需要在控制饮食的情况下增加口服药物[7]。治疗糖尿病的口服药物有很多选择,主要包括胰岛素促泌剂,双胍类,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等,具体采用哪一种药物是要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肝肾功能,空腹血糖高为主还是餐后血糖高为主,饮食习惯,经济水平,服药依从性等很多方面确定药物方案,可以用一种,也可以多种联合[8]。

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耐受能力低,多数患者还同时患有并发症,故此,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主要以安全、稳定为主。在该次研究中,观察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甘精胰岛素配合口服药物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孔亚坤,耿秀琴,周艳红,等.甘精胰岛素与西格列汀联用治疗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的老年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J].中国药师,2016,21(4):695-697.

[2] 潘长玉,田慧,李启富,等.患者主导与医生主导甘精胰岛素剂量调整:ATLAS中国结果[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5, 31(10):865-871.

[3] 黄世杰.甘精胰岛素与利西那肽固定比例复方治疗2型糖尿病Ⅲ期临床试验达到主终点[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16,43(1):145.

[4] 林细炳,叶军,胡武,等.甘精胰岛素与瑞格列奈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J].抗感染药学,2016,13(1):208-209.

[5] 马丽娜.甘精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效果比较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5):614-615.

[6] 慕晓梅.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J].糖尿病新世界,2016,7(2):45-47.

[7] 吴晶,贺小宁,刘艳辉.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门冬胰岛素30与甘精胰岛素的成本-效果分析[J].中国药学杂志,2016,51(3):242-247.

篇9

诵读国学经典的过程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道德熏陶和人格塑造的过程。我校把诵读中华经典作为让学生明理的重要手段,选取国学经典中的某些篇章,编辑成校本课程,利用语文早读、语文课前十分钟及课间跑步操的机会让学生诵读,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道德经》这本书阐述了许多人生大道理。德篇第一章说:“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老子说:“有德行的人不以为自己无德,所以他是真正有德的人;而本身自己没有德的人,却担心、害怕自己失去德,所以说他是无德的。”这也就是“大方无隅,大巧若拙,大智若愚”的道理。

老子强调“无为而治”,其核心就是顺应自然,也就是“万物之自然”对万事万物没有贪欲心,天下便自然达到定、安乐,所以戒贪、戒诈,保持内心世界的安宁。我们不要去过分追求物质享受、功名利禄。那样只会使人太累。正可谓五色令人目盲。苏轼说:“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老子认为一些极端的过分的奢侈的东西会拖累我们的身体和灵魂,应该抛弃它们,过一种简单的生活。他还说:“知足之足常足矣”,知足的人才能常常满足。人们不要去强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要学会顺应自然,违背规律去办事,就会步步艰难,而学会顺应自然,就会得心应手。

“故必贵而以贱为本,必高矣而以下为基”,也是顺应自然的一个表现。也就是重视基础,量变的积累会达到质变。地基不牢能盖高楼吗?这对我们学习、工作都非常有用。

所以,高二第一学期,为了更好更有效地教育学生,作为班主任的我选择了和同学们一起诵读经典《道德经》。考虑到《道德经》中的文句和老子的思想学生理解起来颇有难度,而我们的学生在理解能力和生活经验方面还离经典很远,所以我主要强调反复诵读,偶尔也会做些点拨,但都力求最简,希望学生能在反复诵读中有所感悟。读了一学期后,还真收获不少。

接触《道德经》半年了,起初读的时候感觉很无聊,并且觉得读它很浪费时间,所以产生了抵触情绪,并不是很认真地去读。慢慢地觉得与其抵触它还不如心平气和地去接受它,所以抱着“不知道有没有用处,但至少不会有害处”的态度,选择了坚持每天诵读。

一个人在幽静的环境中细细品味《道德经》的魅力,慢慢地开始觉得每个人都在寻找一份寄托,把心安静的放在那里,累了,有条回去的路,有个休息的地方。不需要刻意理解那些文字,读得多,就懂了。就像《道德经》中的一些话,何必一定要理解它,等到我们在做某些事的时候开始依赖它,当时懂与不懂又有什么关系呢?

读它的时候,我们会为拥有这样的文化而骄傲,为有这样智慧的祖先而自豪。更重要的是,读它让我们有种与古人谋的感觉。

总之,《道德经》给我的启示是: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看开一切,放宽心境;控制欲望,有张有弛;秉承文化,发扬历史。(张一帆)

有的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明白了孝悌的真谛。

中华民族是一个德、孝都盛行的礼仪之邦,有卧冰求鲤德孝行,有孔融让梨的德行,到处充满了孝行,到处是德的行为。

古人云“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母给予了我们生命,却从不向我们索取什么,只是默默付出,从来不图回报。我想,作为子女,我们最起码应该赡养父母,给予父母家的温馨,让父母舒适平静的度过晚年。

如果全世界我们都可以忘记,唯一不能忘的就是父母。时光荏苒,但愿在《德道经》的陶冶之下,我们都可以“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孝,总是流着泪的赞歌。

孝,总是建立起幸福的殿堂。(张丽艳)

学生的只言片语,使我感动和震惊,没想到每天微不足道的十分钟,可以收到这样的奇效!这可能正是流传千年的古代经典所展示出的独特魅力吧!“雅言传诵文明,经典浸润人生”,这是无数有识之士的见解与共识。知识是最简单的事,心灵的塑造是最难的!把品德教育化为学生心灵内在的需要,经典可以做到这一点。

篇10

老子《道德经》另一个广博在于任何人读之可以感悟出个体自己领域内的内涵和外延。也就是每个人都可以读出自己贴切的答案和个体标准。

老子对自然存在科学、宇宙守恒、人文、国家管理、战争、人性、生命、名利、权位甚至物理都有自己独到精确和细致的认识。以上是从宏观上对《道德经》感受。而在微观上。

下面对《道德经》某些段落、重要的文句与自己的观念给出个人的感受:

非常道;名可名,1首句:道可道。非常名。1章)

自然的方面可以指自然规律,道”可以泛指。如:星系的运动轨道,物质的自然混成及固有的运动轨道和方式;人文方面可以指人道、道德、人类发展的自然规律。

可道”指出宇宙自然规律的确定性和因果关系。也就是宇宙的自然规律的可以被人类认可和确定的现象。

非常道”又指出人类一旦用言语文字来表达就存在着不确定现象。用物理的观念来分析就可以认为是一种动态的存在使一切都不确定。也可以认为是指出人类的有限性而难于道出自然界的全部或准确的自然动态。

名可名是老子认可了人类思想活动对自然的命名。另一方面,名可名”就是人类对一切现象的命名。又用“非常名”区分了人类的名”和“自然的不可名”

非常道”就道出了人类不同参照系下的各种理论体系的存在一种自然存在现象。所以这样的一对排比句道出了宇宙无常和人类有常的界限。前面简单的6个字“道可道。

2无为而无所不为”一脍炙人口的名句。

不是字面上的直解不做任何事情,而是不做不符合自然规律的事情。当你不做违反自然和违规则的事件时,无为。所做的其它事件就是无所不为。当然,这里对“什么是违反自然和社会规律”无为”事件的判断是必须具有各种层次的经验和高度智慧。

就不要只身跳入海里。不跳海就是一种“无为”这种不跳入水里就是一种经验的无为”而这种无为会给你生命存在带来关于该问题的保障,举一些在自然低层次且简单的例子;例如:不会游泳。这种保障就是一种变相的无所不为”上面举的例子是较为简单而浅显的例子,任何人都可以根据经验给出相应的各种参差不同层次的无为”和“无所不为”

地法天,3人法地.天法道,道法自然。25章)

特别是老子在那个时代能够发现出了所看到天被“道”所包容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宇宙观。更有对宇宙的存在给出了终极的自然存在观,这是一句用大小来定性宇宙存在相互包容顺序。而不是给出“神造”自我臆测,这也是当时时代难能可贵的自然客观存在观念。

还有一句话是人也大”这一句主要是对人类精神伟大的特指,这一章里。换句话,可以认为,人类的精神思维世界可以包容天地而存在

4战胜以丧礼处之(31章)

以不战而胜为上上,老子在强兵反战与孙子的战略思想同出一辙。而战胜以丧礼处之。说明老子对生命的尊重和不得以而为之的战争策略。

一生二,5道生一。二生三,三生万物。42章)

很有趣和抽象的本解突出用现代物理的思路与之对应。为何老子认为三生万物,这一句话里。说明老子认可这个宇宙是只有三样最基本的东西吗?那么,寻找这三样事件与现代物理学对应的什么?就个人的分析就是运动”空间”自然力”这三样;可以认为万物都是这三个事件组织而成的事件,没有更多于这三样的东西存在这是对三生万物的物理分析。

二生三的物理意义。二”就是动”力”这二个事件的存在产生物质的三”三就是万物。再往上推,从此可以推出。一生二”中的一”指的整体的宇宙,就是这一个宇宙,而宇宙是产生动、力这“二”个现象的根源,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进一步可以认为动力互相转换是自然存在因果关系。

老子认为,最后。道是宇宙存在基本源头,也可以认定在自然角度上这个道是指特定的运动轨道。人们对老子的分析中,主要认为他道,因此把他称为“道家”其实,对于德,老子不能忽略的另一个主要元素。德产生道和道产生德是互存的两个基本元素,这也是81章用《道德经》命名的一个主要内涵。与之对应的物理学上的动力学》可以认为道是由德决定的对应于运动轨道是由力产生的物理现象。任何轨道如:导弹的运行轨道,物体的运动轨迹都脱离不了力的作用。也就是道是被力所决定的因果关系。反过来,力是由运动的道所产生的现象是人类难于直观觉察到事件。关于这一点,将来的物理学定会给与正确的认识。因此,宏观地可以认为道德经可以对应于动力学,这是从物理学方面给与抽象观测的认定。由于当时动力学没有得到普遍的认识和推广,把“德”对应于“力”对于我分析老子的自然科学观或许会有点牵强附会。

社会科学方面,然而。道德更多的指人类社会的基本规范。由于人类更注重于社会问题,因而在社会上指人类遵从的社会公德是一种道。人类道德方面,老子在社会公德提出了比孔子“以直报怨”更高层次的德”以德报怨”关于这一方面的分析范文有很多的解释更好,就不在这里进行更多的瞎扯。

甚至对不确定性、悖论的数学物理关系都能给出抽象的合理分析,另外老子对于宇宙自然的相对性、物极必反、中庸之道、道无常、柔弱刚济、处事处世、大小上下、重轻强弱等等相对、绝对的分析都能给出最大参照系的分析和包容。这种分析虽然不能给出方程的确定性,然而却能指出方程的不确定性问题。也就是当时的思维可以直达物理学目前的最高境界“不确定性原理”

《道德经》哪个时期,总而言之。甚至在当代仍然不失为一部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直至“天人合一”简明而客观的经典著作。

以万物为刍狗"5章)6"天地不仁.

不以任何参照系和任何道理来阐述“天地”不仁”这样的思想是摆脱了人类局限思维和个人情感的10个字。这是一句最高自然观的句子。

您发现的一切客观现象就被固化了这一参照系的正确上面,因此,最大的自然现象不应该有参照系。然而有参照系的事实是实证性的结果,换句话说实证的真理必需有参照系。1以什么为参照物将产生不同的视角效果,这是物理\几何学浅显的道理.当您选择参照物或参照系时。

包括所有的数学、物理学、社会学范畴和方程式。因此,2人类对事物的理解一般都是建立在某个参照系下的结论。科学发展的道路上我可以看到人类从地心说到日心说到对红移的错误理解,都是参照系统不断扩大的过程,因此,当人类以宇宙整体为参照系和建立了动力、力动学说时,必然产生宇宙中心的基本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