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故事及感悟范文
时间:2023-03-31 05:12: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励志故事及感悟,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效用 风险 网络购物
一、研究背景
因特网创造了新的商业行为及经济模式,也逐渐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习惯,人们的购物行为从传统的实体商店延伸到新形态的网络商店。CNNIC的第15次《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截止到2005年1月,我国的上网用户总人数为9400万人,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7.9%。在网络购物快速发展的同时,许多问题也显现出来,信息的真实性、商品质量、货物的交付、顾客信息的安全和保密、在线支付风险、厂商信誉等越来越引起消费者的普遍关注,影响着消费者网上购物体验,并最终决定着他们今后的购买行为。在网络的购物模式里,由于购买的虚拟性,消费者知觉到更多的风险。
二、效用理论
效用:决策问题的各可行方案有多种可能的结果值,依据决策者的主观愿望和价值取向,每个结果值对决策者均有不同的价值和作用,反映结果值对决策者价值和作用大小的量值称为效用。效用理论是消费进行决策方案选择时采用的一种理论。决策往往受决策者主观意识的影响,消费者在决策时要对所处的环境和未来的发展予以展望,对可能产生的利益和损失做出反应。效用实际上反映了消费者对于风险的态度。对待数个方案,不同的消费者采取不同的态度和抉择。由于消费者个性的不同,消费者对待风险的特度也不一样,依据消费者对待风险的态度,把其分为三类:风险回避者,风险爱好者和风险中立者。
三、感知风险及其影响因素
感知风险是Brauer于1960年提出的,该理论引起了学者的强烈关注。传统经济学认为消费者购买决策是基于效用最大化,而感知风险指出消费者除了基于效用最大化的选择以外,还更多地考虑风险的回避。有研究指出,感知风险是消费者延迟或者终止购物的重要影响因素。Braue认为感知风险是购物结果的不确定性和由此产生的不愉快两者的函数,强调这是消费者的主观感受。
感知风险不仅是一个心理也是一个社会概念,其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WEN认为感知风险与消费者对于购物目标的认识以及对于完成购物所要投入的时间、精力大小有关。笔者认为感知风险的大小受产品特性、购物属性、消费者所具有的产品知识、过去的购物体验、消费者购物卷入度、以及消费者个性特征等几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1.产品之间质量的差异性:差异越大,越会加重选择的困难,消费者的感知风险就会越高,这是造成品类间感知风险差别的主要原因。因此,差异性较小的产品的购买不会给消费者带来过多的风险考虑而直接购买,如油、米、煤等消费。这也能说明在网上购物中,为什么书,CD是最畅销的产品,因为书的同质性极高,消费者预期商品出现问题的几率比较小。
2.购物选择的重要性:消费者越是认可其选择的重要性,给消费者带来的感知风险越高。选择的重要性越高,也就是选择的结果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越大,错误的决定给消费者带来的损失也越大。这种损失包括经济损失、精神损失,身体伤害等。电子商务的出现,使得消费者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搜寻到所需要的商品,满足消费者的需要,这样的选择对于消费者来说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购买的也大多的生活日用品,其选择性相对于传统购物不那么的重要,因此从这个层面来说,消费者的感知风险相对较小,但消费者为什么不在网上购买大宗的奢侈品,却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3.信息不对称性: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消费者对产品的知识了解程度影响了对其所做购物决定的信心,信心越大,所感知的风险越小,尤其是当消费者消费奢侈品时,其越容易觉察到其产品知识的匮乏,那么他知觉的风险也就越高。
4.购物体验:前次购物的不如意甚至失败会导致消费者决策信心降低,而且消费者对于不愉快的反应一般会大于愉快的反应,也就是自己或他人的不愉快的经历更容易阻碍其购买决策。学者们对于感知风险与涉入度有着不同的见解,有的学者认为消费者感知风险是消费者卷入度的前导性因素,感知风险越大,消费者对于购物的卷入程度愈高。也有学者认为,消费者卷入程度越高,则对于信息的搜寻更积极,信息处理的结果会使感知风险降低。笔者认为感知风险与涉入度是一组互相影响的变量,他们之间的真正关系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
5.消费者个性:风险爱好者相对来说知觉的网络购物风险要小,并且会积极的进行信息搜寻来降低其感知风险,而对于风险规避者,则更容易看到网络购物的不安全因素,规避于尝试新的事物,也不容易被说服来进行网上购物。
四、结语
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给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在说服消费者进行网上购物时也遇到了一些挑战,如何使消费客服感知风险,安全的进行网上购物是企业营销最为关注的问题,本文运用效用理论分析了消费者进行网上购物的感知风险的影响因素,而这些因素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有企业来控制的,因此本文旨在为企业提供一些营销上的指导,帮助企业走出迷阵。
参考文献:
[1]陈湘青:加强网络顾客服务.实现网上顾客满意,商业经济[J].2005
篇2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公开课;回归;常态课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7)02-0018-04
近日,包头市教育部门组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公开课,笔者受邀聆听,听后有不吐不快的冲动。
一、公开课中的一节“常态课”
(一)没用多媒体课件的公开课
“课件”作为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产物,在教学中的作用毋庸置疑。正因如此,课件才成为公开课必备的教学手段,成为公开课上秘而不宣的决胜法宝。可一堂公开课下来,全部都是在放多媒体课件,教师的精神被多媒体操纵,学生的思维被多媒体束缚,师生共同成为“被多媒体牵着鼻子走的人”。
但“做时间的主人”(初三)公开课没用多媒体课件,围绕两个主题活动顺利展开。
主题活动一:放飞你的“飞机”
材料:每位学生发一张一面用过的A4纸。要求如下:
1.请同学们在没有用过的一面把纸平均分为九个格,格中填入初中学习的九门课,语数外政史地物化生,顺序随意。
2.请同学们对喜欢或不喜欢的课程进行一点修饰。(有画笑脸的、哭脸的;有打对勾的、打叉的;等等)
3.依据你对每门课程不喜欢的程度,在相应的格子中撕掉一部分。(有撕得谨慎的,一小片一小片地撕;有撕得豪气的,大片大片地撕;有撕得出气的,一门课、两门课地撕,一张张纸已经支离破碎。)
4.仔细端详你手中的纸。(有做鬼脸的,有静静沉思的,有展示给同学看的……)
5.请你用手中的纸叠一架飞机。(课堂哗然,有暗自庆幸的,有叫苦连天的,有感觉上当了、懊恼,但没有放弃叠飞机的。)
6.放飞你手中的飞机(有能飞翔的,有勉强飞翔的,有不少基本不能飞翔的;有抢别人飞机放飞的,有羡慕他人飞机飞翔的……课堂气氛达到。)
7. 在笔记本上,写下你的感悟。
8.请愿意分享的同学,谈谈你的感悟。(因为活动体验较为深刻,所以感悟也很深刻。也许还因为黑板上“做时间的主人”的标题,学生联想到时间,感悟多与时间有关。有部分学生的感悟与手中的飞机有关,同时联想到人生。)
9.请把你撕掉的部分找回来,连同你的飞机夹在笔记本里。
主题活动二:生活圆饼图
材料:每位学生发一张一面用过的A4纸。
师:刚才有同学说撕掉的岂止是我们不喜欢的课程,撕掉的是我们在初一初二浪费的时间。我们初三一年还有多少学习时间呢?也许一年很难算,但是一天很好算。
1.请同学们在没有用过的另一面把纸平均分为两个格,在一个格中画一个圆,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将圆分成24小时的作息表。回忆你过去的24小时发生的事情,并把这些事情记录在相应的时间段内。
2.思考:
时间用在主要目标上了吗?原因何在?
哪些事情根本不必做的?在记录中占多少时间?
哪些活动可以再少用些时间?需要采取什么措施?
别人浪费了我的时间吗?我浪费别人的时间了吗?
3.请同学们在另一个格中画出自己理想中的24小时生活圆饼图。
(活动结束,在老师没提醒的情况下,学生们把生活圆饼图夹在了笔记本里。)
一堂课,两张“废纸”,“废纸”在学生手中变成了自己的作品,学生把它视为珍品夹在笔记本里。相比一些公开课上使用的精美的彩纸或其他高级的轻薄材料,这些简易的“废纸”并没有影响学生的参与,也没降低教学的效果,反而传递了更多的信息。
一堂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自己的风格等等因素选择了粉笔,放弃了多媒体,看似少了课件美丽的画面、优美的音乐;看似少了新颖的设计、全面系统的内容;看似少了观赏性……但不少的是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参与活动,深刻地体验、感受和领悟自己的“作品”,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较好地体现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的主体性、活动性原则,这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核心。
当然,这样的点评,并不是排斥多媒体,只是想就当下公开课上多媒体泛滥的现象,大声疾呼课件只是一种优化课堂教学组织与设计的手段,而不是课堂教学的全部。
(二)没有小组合作学习的公开课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值得倡导的学习方式,其在教学中的作用也毋庸置疑。正因如此,小组合作学习也成为了公开课的家常便饭,一堂公开课如果没有两三次的合作,似乎就没有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但问题是,什么问题才值得合作学习讨论,怎样找准时机合作,怎样有效地组织合作?忽视了这些问题,一味地“跟风”,简单模仿,只能步入为合作而合作的怪圈。
“做时间的主人”没有小组合作。就此问题问及上课老师,老师很直白地说,教室不大,学生不少,组织合作前后同学扭着身子,且不说别的,就这姿势能坚持多长时间。关键是这节课的内容合作的意义不大,每个学生自我体验感悟反思更重要。
(三)没有“模式化”的公开课
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课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尝试起步至今也不过三十年。三十年间心理健康课在不断的摸索中,提炼了一些模式。最常见的模式就是“游戏(故事)导入―事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升华―总结”。
当然,不得不提的是心理健康教育课是一门新的课程,开设之初没有太多的经验可供借鉴,再加上从事教学的教师多数是兼职的,有专业背景的专职教师很少;另外,一个学校最多一至两个老师从事教学,在工作中基本处于孤独奋战的状态。因而以公开课为切入点就成了研讨教学、推动课程向纵深挺进的最佳途径之一。然而一旦一些模式在公开课上使用,又获好评,这些模式就被推崇,于是不少常规课、公开课都竞相采取这种模式或僵化地套用这种模式,最终导致“模式化”。
“做时间的主人”没有套用常规模式,向我们证明了一点,不是所有的课都要采取某种模式或僵化地套用某种模式。
(四)没有哲理名言、励志故事的公开课
曾几何时,哲理名言、励志故事等成了心理健康教育公开课必备的“菜肴”。讲励志故事、用哲理名言并没什么错,关键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侧重点在于挖掘提升励志故事背后主人公们行为的动机,是出于内心的需要、兴趣,是出于内心的渴求,让学生从中感悟、理解并反思。但目前不少教师却通过一些哲理名言、励志故事,灌输一些道理,告诉学生怎么做是对的,怎么做是错的。其实这已将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混淆,单纯注重按照社会要求来规范学生个人行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忽视了学生内心的需求,违背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价值中立、重视学生内心体验和感受的原则。
从“做时间的主人”这节课的题目来看,它是最能用上哲理名言、励志故事的,但这节课没有。
(五)缺少教师“自觉参与”,留下“硬伤”的公开课
公开课结束,掌声响起。能感觉到掌声不是礼节性的,也能感觉到这堂课振奋了听课的同行。评课开始,除了溢美之词还是溢美之词,当然还有对目前公开课的不满。作为理论工作者,我也认为这是公开课中难得的一堂“常态课”。没有作秀,没有形式主义,没有追风,没有僵化的套用,注重实效,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实实在在的收获和发展。作为公开课,它在不少方面起到了示范和引领作用。
但“做时间的主人”这堂公开课的的确确有硬伤,有着所有常规课和公开课或多或少都存在的问题,比如,教师的“自觉参与”在哪里?教师自觉地给予学生的影响在哪里?因为“课堂教学不仅应该是有效率和效益的,而且应该是有灵魂的――我们需要自觉地给予学生怎样的影响?”[1]心理健康教育课更应该考虑,教师需要自觉地给予学生怎样的影响?但笔者没有这样直接提出,只是在表达了自己的认同后,提出了对该课的探讨。“让学生填写24小时作息表时,如果老师在黑板上同时填写自己的24小时的作息表,效果会是什么样的呢?”
讨论结果,一是效果比现在还好,二是现在就不错了,学生感悟了,体验了,收获了就行了,三是以后不妨试试。不管是怎样的结果,我深知老师们没有真正理解我的问题的根本所在。因为心理健康教育课上,“旁观者”和“局外人”比比皆是。讲“给情绪找个家”,教师引导学生如何如何;讲“如何面对压力”,教师引导学生如何面对;讲“悦纳自我”,教师引导学生如何悦纳;讲诚信,教师引导学生应该怎样怎样……总之,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目的在于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所以我们以“旁观者”“局外人”的角色引导学生理所当然。可这些问题何尝不是我们教师自身也要面对的,就本节课而言,我们自己不需要做时间的主人吗?
心理健康教育课不同于学科教学,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对知识拥有权威性,但心理健康教育课就未必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往往是最直接的,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首先取决于教师对心理问题的解决及行为习惯的养成意识。一堂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师能否以“参与者”而非“旁观者”的态度引领,教师能否以“当事人”而非“局外人”的角色引领,这是至关重要的。它将直接影响心理健康教育课师生是否共同发展、共同成长、共同激励;它还将提供一种唯有在这个学科的学习中才可能获得的经历和体验,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课独特的学科美。
二、重新审视公开课,理性回归常态课
(一)公开课的定位
目前公开课变味,丧失了自身原本的价值,是因为公开课定位在“公开”上而非“课”上,因此被赋予了太多额外的价值。公开课遭人指责,是因为人们对公开课还抱有希望,希望它回归,发挥它该有的价值。“做时间的主人”在一片指责声中获得好评,向我们证明了一点,回归其实并不难,要放下“额外的价值”,在“课”上做文章,而不是在“公开”上做文章。这就意味着要遵循课堂教学和学生认识活动的基本规律,反映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师生的真实水平,把公开课回归到真实的日常教学上来,拉近公开课与常态课的距离,让大家觉得可看、可学、可用,从而体现公开课的教学价值[2]。
(二)公开课的评价
不得不说公开课的不少病症源于评价,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课。前文提及心理健康教育课是一门新的课程,开设之初没有太多的经验借鉴,以公开课为切入点就成了推动课程向纵深挺进的最佳途径之一。再加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评价标准,一直处于研讨状态,迄今为止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今天有人说心理健康教育课学科化倾向严重,我们就以活动为主;明天有人说模式单一,我们就形式多样……心理健康教育课在各种评价中,艰难尝试着、行走着。如此一来,一旦哪节公开课被认可,被褒奖,一味地“跟风”,简单地模仿就是必然的了。
出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评价标准势必对公开课的病症有所治疗,对常规课、公开课的评价起到引领作用。但老师们的自觉反省,也是公开课回归的强大助推器。
(三)公开课: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途径之一
心理健康教育课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课程,对教师的专业素质要求也很高。目前,存在部分心理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认识不足,培训学习不够,心理教师的待遇、职称评定等缺少相应的制度保障等问题。种种原因导致一些心理教师盲目跟风,心理健康教育公开课的简单模仿越演越烈,成为公开课回归的一大障碍。
目前,公开课仍然是心理健康教师专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途径之一。我们必须充分发掘现有的教师队伍中蕴含的巨大资源,建立校际间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共同体,为他们搭建与同行进行交流的平台,走出目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工作中无人交流、孤独奋战的尴尬局面。通过各级教研和各种公开课的参与,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模式、方法进行研究和探讨,深刻领悟课程的核心和要点,提升教师对工作的专业认识和工作能力,推动教师基于专业对话和学术批评的交流,强化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体现公开课的研究价值,最终促进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健康发展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肖川.公开课与常规课[J].教育科学研究,2007(1):58.
[2]余文森.公开课再想[EB/OL]. http:///userlog/406/archives/2006/25698.shtml. 2006-5-12.
篇3
【关键词】电影《马拉松》;体育精神
一、《马拉松》故事梗概
这是一个由真是故事改编成的一部体育类励志电影,影片描述了这样的故事:一个名叫楚原的孩子5岁时被诊断患上了自闭症,母亲庆淑得知情况后内心非常痛苦,在一段时间的心理挣扎之后也终于无耐接受了这一残酷的现实。
时光荏苒,楚原已成长为了一个体格健壮的青年,但他思维能力却仍停留在5岁儿童的水平上。母亲庆淑在生活中发现楚原在长跑方面似乎具有超乎常人的潜力,于是她抱着试图通过长跑练习来发展他的潜能,打开楚原的内心世界。
曾获世界冠军的著名马拉松运动员孙正旭此时出现在了楚原的生活中。孙正旭因酒后驾车受到法律惩罚,被分配到楚原所在的“特殊学校”参加一段时间社会服务。母亲庆淑抱着内心的期盼请求他教楚原跑步,但孙正旭拒绝了。在母亲的多次努力下,孙正旭终于答应接收楚原为学生,但一开始孙正旭对待楚原的态度是简单粗暴、不耐烦。随着相处时间增多,孙正旭渐渐被楚原纯真直率和坚持的态度所感动,开始用心去教楚原跑步。并重新开始了自己搁置已久的训练,甚至为了纠正楚原的不正确跑步方式而做他的陪练。
一天,母亲庆淑和孙正旭发生了严重的争执,已至于她决定让楚原放弃马拉松。但是此时的楚原发现自己已经无法停下脚步,因为他已爱上了跑步。在楚原的坚持下,最终用行动“说服”了母亲庆淑,参与期盼已久的马拉松比赛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1]。
二、体育精神与人性光辉的融合
“马拉松”是奥运会比赛中距离最长的一个比赛项目,总长为这项42.195公里,它要求运动员必须有过人的体力及常人无法比拟的毅力。
马拉松运动起源于波斯与希腊的战争。希腊获胜后,希腊人斐力庇第斯第一时间跑步四十多公里回到雅典向国人报告了胜利的消息,之后便倒地身亡。人们为了纪念他,在后来举行的奥林匹克体育运动会上,增加长跑竞赛项目,并把战场至雅典的距离42公里195米,定为马拉松竞赛的长度。对于希腊人来说,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灵魂无疑就是马拉松项目。而对终点坚持不懈的追求也成为了现代竞技体育精神的精髓。
电影《马拉松》将巧妙的将伟大的母爱与体育精神通过艺术手法嫁接了起来,把母爱的顽强与坚持表现的淋漓尽致。
电影《马拉松》运用简单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自闭症患者通过自己的坚持和努力,最终实现自我的曲折过程。但是由于导演的匠心独运,这部电影拍摄得非常感人,就像是一颗大号催泪弹,让每一个看过的人都难以自抑。
故事从一开始母亲得知儿子患病曾一度想放弃楚原,到在母爱的召唤下她宁愿忍受离开其他亲人的痛苦,而无怨无悔地贴心照顾着这个患病儿子,帮助其成长,而且她坚信楚原在这个社会上一定有他存在的价值。在她的不懈努力下,奇迹终于发生了。
世界冠军孙正旭的出现是故事的一个转折点。通过与孙正旭的交流,楚原母亲开始怀疑自己为儿子设计的发展道路。作为观众的我们甚至也在疑惑,楚原究竟适合不适合练习长跑。当楚原最终成功地跑完马拉松全程和母亲热情拥抱时,所有的疑惑在此时得到了成功的化解。
影片无处不体现母性的伟大、人性的光辉与“马拉松式”的顽强精神,影片在感动观众的同时,也引导大家认真思考影片之外的人生意义。[2]
三、体育精神对当代人思想的影响
当代人的价值观在社会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很多年轻人的奋斗目标逐渐转变为对“成功捷径”的追求,顽强拼搏、吃苦耐劳的精神早已在他们身上逐渐远去,并日益脱离了社会。因此,我们需要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来对我们的生活方向进行指正,这也许正是这部励志电影能够鼓舞人心、震撼灵魂的真正原因吧。
在影片中,我们可以随处看到人物对生活及命运顽强抗争的拼搏精神。如:母亲怀着深深的母子亲情,她坚信楚原一定有其自身存在的社会价值,即使面对强大的外部压力,也没有放弃楚原。母亲对于自己认定的事,都用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去对待、去坚持[3]。
曾经的马拉松世界冠军孙正旭,由于种种原因放弃了自己热爱的马拉松职业,但是在楚原的感染和带动下,他那不屈的灵魂又指使他将自己的梦想坚持下去。
楚原的世界是非常简单的,在他的世界里只有他自己,仿佛没有任何事能够将他的心门打开,他可以对母亲说过的任何一句话都言听计从,可以仅仅只满足于饼干、面条。但是由于自己不懈的坚持,马拉松运动却成了相伴他的朋友。正是在这样一个特殊的世界,我们才能够对这一环境之下纯粹的顽强有一个真切的理解。
电影《马拉松》只所以能够达到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源于它将多数人心中已经奄奄一息的火焰点燃了。而这也许就是体育励志电影的魅力所在。
四、体育精神的艺术表现
运动是我们强身健体的重要途径,而经过电影工作者的艺术加工制作的体育类励志电影则对于人类追求生命本体价值与探索生命意义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整个影片充满了大大小小的对立和矛盾,楚原和母亲之间的矛盾是故事的主线之一。楚原之所以能够坚持马拉松,是因为有母亲的全力支持。当楚原开始接受孙正旭的指导后,矛盾又增加了一层。随着时间的推移,楚原的坚持也唤起教练对久违的马拉松的热爱,也不知道是教练教会了楚原如何跑步,还是楚原教会了教练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不到终点决不放弃。当楚原最终迎着和煦的阳光跑在马拉松跑道上,成功地跑完全程,和妈妈热情地拥抱时,所有的对立全部消失,矛盾得到化解,楚原得到了这个世界的认可,影片达到了情节的。
在表现形式上,体育电影除了具有多层次的娱乐功用外,也发挥着强劲的精神支撑作用。值得一提的是电影中“对话的反复”。电影中有这样的台词,母亲问“楚原的腿是?”楚原答“值100万美元的腿”,母亲问“楚原的身材?”楚原回答“超级棒!”,这几句台词在片中反复出现,起初观众会笑,第二次出现时观众会流泪,再一次出现时观众会有所感悟。随着情节的深入,相同的台词和行为产生了不同的意义,引起观众不一样的思考。
体育电影描绘了人物命运,挖掘出了人性的本能,从深层次阐述了体育精神,充满着无穷的冲击力与感染力。体育电影让观众在欣赏情节的感人之处与叙事的无穷魅力之中,积极主动地对现实进行认真的思考,呈现的景观应该是娱乐精神与激情和梦想的有效融合。[3]
我想,也是这部影片想告诉我的——人生就是场马拉松,决不能轻言放弃!
总之,电影《马拉松》中所蕴含的体育精神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同时其运用的体育精神的表现方式也值得以后的体育电影制作人借鉴。
参考文献:
[1]郑允哲.领军《马拉松》讲述韩国版《阿甘正传》[OL]..
篇4
各位领导、同志:
大家好!
首先,感谢学校政教处我提供了一个学习的舞台。2003年至今,我一直担任班主任,算一算在班主任工作中,已经渡过两个本命年。我经验不多,能力有限,平平淡淡、忙忙碌碌。因此谈不上经验交流,只是在这里能把自己在班级管理中的一点想法和做法,和大家交流一下。不当之处,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在这里我主要谈谈班级工作中的三点做法。
(1)实行"三一三"班级管理模式
本学期,班级参与政教处牵头的班改课改一体化课题,结合本班实际情况,我实行了自己设计的"三一三"班级管理模式。
第一个三,是指三会:早班会、励志班会、班干会。励志班会提前准备,我会激情投入,加入一些生动的故事,用小道理解决大问题,多从课外书籍中汲取营养,例如《读者》《哲思》《青年文摘》等,并将自己对这节励志班会中感悟,用关键词或关键句概括出来,让学生整理在成长册中,这样开出来的励志班会主题更加明确。学生会在翻阅成长册中,收获感悟。早班会是我个人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创造出来的,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早晨学生头脑清醒,休息充分,一天的奋斗即将拉开帷幕,这时我会把励志教育和反思教育为主流,一周至少开一次,将其与班主任早起到位结合起来,比如我周1、3、5早起值班,我就可以任意选择其中一天,进行励志或反思,早班会时间不宜过长,15分钟之内完成,要求全体学生整齐站立、昂首挺胸,如果学生没有达到这两点时,我会督促学生端正态度,态度决定早班会教育质量,这点细节一定要控制好,否则就会流于形式,效果不佳。班干会,我利用星期日晚一召开,班长负责组织,内容主要以总结一周发现的问题,所有班干都要提出发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班主任做好纪录,利用星期日晚三或者早班会及时公布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反思:班级后墙设置反思墙,主要涉及两方面内容,一是反思学生学习或生活中的不足,一是参加培训或学习上的进步。让学生自己在反思中成长,以此教育其他同学,起到借鉴警示、学习模仿的作用。
三册:成长册、活动册、班级册。成长册和活动册主要依据我校"三大步励志教育",而班级册就是指传统的《班级日志》,该册记录由值日班长负责,通过我的观察,结合学生意愿,班级公开招聘7名值日组长,每日按照班级册内容,从早操出勤、早自习、班级值日、早读、上午课、午写纪律、午休、下午出勤、下午课、限时训练完成情况、晚辅导纪律等方面,对学生操行进行评价,值日班长记录好后,于晚三下课后交由班主任签字,第二天由我将其公式在班务管理栏。对班级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早班会集中解决,各组长针对里面存在的违纪同学,找他谈话,并两人一同找班主任当面解释,一开始时,班级出现的问题比较多,属于班级管理正常情况,经过一个月的精细化无缝隙管理,使学生具备养成习惯,逐步减少班级出现的违纪,班级管理就会变的轻松。
(2)实行宿舍值日制改革。
实行周值日,本学期我校加大宿舍卫生检查力度,而班级有一部分学生初中时未住过校,可以说不会宿舍值日,开学初,尽管我对全班同学召开叠军被主题班会,班会上也播放了视频,相对以前乱叠军被现象有很大提高,但还是在卫生方面,不尽人意,这时,我就在思考,如何提高宿舍值日质量,终于想出一个办法,就是周值日,就是一人负责一周,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在班级开展,具体造作流程,现有各宿舍长带头,班主任强化检查,第一周不能忽略细节,特别是宿舍死角,并提出值日五点要求,一是地面无拖痕、无断发,二是被子有棱角,三是床下物品摆放要整齐,四是垃圾及时倾倒;五是卫生间整洁清新。宿舍长第一周起模范带头作用,第二周由宿舍长选定他认为可靠的值日生,于星期日第三节晚辅导带领到班主任办公室开培训会,班主任再次强调五点值日要求,第三周宿舍长在选定第二名他认为可靠负责的值日生,以此类推,到最后值日的学生,是宿舍值日能力最低的学生,这时,他基本上已经学习一个多月了,由感性值日意识上升到理性值日意识阶段,自然出现的问题会少一点,这样的好处,第一,值日中降低了应付了事的风险,因为如果第一天学生值日不好,第二天活还是自己的,他不会抱有侥幸心理。第二,作息时间固定,不打乱生物时钟,我班值日生每天最迟5:30分起床,由他负责督促学生起床,所以降低了值日时间不足和非值日生迟到的风险,一举两得。
(3)实行走动式管理模式。
班级管理,本学期我在德育校王校长和政教处李主任指导下,参与了我校班该课改一体化课题,由自己管理变成全员管理,实行五部长制度,即生活部长、行为部长、活动部长、学习部长、值日班长。各部长设计的小组长、副小组长共有42名,占班级总人数的90%,这样人人争当主人翁的管理模式,不说同学有多大的管理力度,最实际的是,学生违纪的现象少了,因为他有班干部的头衔,他有自尊心,他渴望进步,他希望得到同学的肯定,班主任的表扬和赞美。但是,青春期的他们,不会完美无瑕,也会犯一些错误,学生管理也会有真空,也会有暗流。这是需要班主任通过走动式管理,及时发现问题,让学生成长和进步。例如,我班开学初课间十分钟,出现学生趴桌子现象,后来这种势头出现扩散转染的势头,这时如果不及时解决,可能会影响下一节课的听课效果,这时,我知道苦口婆心的教育,已经变得徒劳,于是我采用了课间十分钟进教室的措施,已在敲山震虎,一开始你可能很气愤,因为怒其不争,这时千万不要发火,人人都有疲劳期,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习惯。我坚信自己可以帮助他们改掉,看到了就叫他为班级墩地,时间10分钟,最好在班级,这还是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让其他学生看到这个错误会受到惩罚。注意言语不要带有或挖苦的语气,这样可能引起学生的反感,学生值日完后一定要和他讲清课间睡觉的危害性,让他知道这是为他好,是对他的人生负责。班主任不定时、无规律的抽查,会在学生中间起到震慑作用,让他觉得时时刻刻班主任就会出现在班级,一次值日改不了就两次,一次谈话不行就两次,我想这就是青春的养成教育的实质,不要拍麻烦,不要怕辛苦,学生很难做到一次谈话,一次反思就会改掉错误。班主任在走动式管理中,主要是发现问题,特别是细节问题。
篇5
关键词:音乐电视 广告效果 最大化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产品同质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企业之间的竞争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从传统的产品、价格、技术、资金、人才等竞争转向品牌竞争,而品牌形象的树立除了要有过硬的产品外,还需要对企业文化进行广泛宣传。企业不仅要满足消费者的物质需要或产品需要,还要满足消费者的精神需要。对消费者精神需要的满足,是企业品牌形象树立的重要环节。企业要对自己的产品赋予意义,要让企业形象光彩,要有社会价值,要让消费者明白,企业不仅仅是取得经济效益,也要取得社会效益。只有这样,企业才会在消费者心目中留下好的形象,这是企业良性发展不可缺少的。
广东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在CCTV-3“著名企业音乐电视展播”中以音乐电视这种别具一格的形式对企业形象进行宣传,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观众大开眼界。在这则音乐电视中,观众欣赏了美丽的桂林山水,感悟了一段美好的爱情故事,领悟了爱情故事中主人公的博大情怀和宽广无私的爱,那就是“意济苍生苦与痛,情牵天下喜与乐”。尤其重要的是观众受到了一次灵魂洗礼、道德教化,饱食了一顿精神美食,其震撼力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康美的美好形象也自然而然地留在了观众心中。
音乐电视“康美药业”简介
音乐电视“康美药业”由北京太阳圣火广告有限公司拍摄制作、著名导演童年先生执导,主题歌《康美之恋》由作曲家王晓峰作曲,歌星谭晶演唱。剧中男女主角分别由影视明星任泉及李冰冰饰演。《康美之恋》讲述康美药业公司老板及老板娘这对恋人春秋十载、风雨人生,写下爱的神话的创业故事,描绘出他们心怀苍生、大爱无疆的人生理想。
该音乐电视主题歌《康美之恋》歌词如下:
一条路海角天涯,两颗心相依相伴,风吹不走誓言,雨打不湿浪漫,意济苍生苦与痛,情牵天下喜与乐;
一条路千山万水,两颗心无怨无悔,风吹不走誓言,雨打不湿浪漫,意济苍生苦与痛,情牵天下喜与乐;
明月清风相思,丽日百草也多情,两颗心长相伴,你我写下爱的神话,明月清风相思,丽日百草也多情,康美情长相恋,你我写下爱的神话。
它讲述了一对青梅竹马的恋人在神奇秀美的山水间倾情演绎相互爱恋、共同创业的感人故事,描绘出心怀苍生、大爱无疆的时代画卷。
音乐电视“康美药业”的广告效果
广告效果是指广告活动通过消耗和占用社会劳动而得到的效益。广告效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讲,广告效果是广告所引起的社会公众各种心理及行为变化的总和;从狭义上讲,广告效果是广告对目标市场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购买行为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对企业经营活动所产生的效应。前者可称为广告的宏观效果,后者可称为广告的微观效果。康美药业音乐电视展播不仅有宏观的广告效果,即对社会的影响,而且也有微观的广告效果,即对企业形象的宣传,让消费者了解企业、赞誉企业。
康美药业音乐电视的创意意在宣传企业文化。创意是指创造意境,进行巧妙构思,也就是出好点子、好主意,它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是“从无到有”这一逻辑思维的产生过程,是为凸显主题思想服务的。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带有本企业特征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观念的总和。企业文化为企业全体成员所接受,对员工起到激励、凝聚和规范、约束的作用。企业文化对行业和社会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优势,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打造具有鲜明个性、与众不同的企业文化。从长远来看,企业文化的竞争是超过产品竞争、劳动竞争和科技竞争的。对企业来说,文化就是明天的经济,未来的竞争是文化的竞争,有了文化的优势,才有发展的优势。
康美药业音乐电视的创意以一对青梅竹马的年轻人立志、创业、大爱显现、收获甜蜜爱情为线索,塑造了一对有理想、有爱心的年轻人形象,彰显了高尚爱情的永恒,对受众心灵震撼是不言而喻的。故事中,男女主人公从小一起快乐地玩耍,长大后上山采草药。在采药过程中,他们历尽艰辛,依然坚持着、快乐着、幸福着;在中草药炼制过程中,他们精益求精,为的是制出优质的中药,为济苍生苦与痛。
此音乐电视创意,通过鲜明的主题展现该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作为生产药品的企业,不仅仅是为了盈利、创造经济价值,更为重要的是社会责任,是为老百姓解除身体的病痛,让他们生活幸福、爱情甜蜜。正如歌里唱的“意济苍生苦与痛,情牵天下喜与乐”。
此音乐电视创意,通过新颖独特、意境耐人寻味的故事彰显了一个爱心企业、一个信得过的企业。故事中,一对有理想善良的年轻人,一直在奋斗着,用他们的行动来表达对苍生的爱。他们的共同理想就是为苍生的苦与痛而努力,最终他们也收获了甜蜜爱情。他们对中草药精选、精心制作、悉心研制,这些细节,让老百姓相信他们的药品品质,相信“丽日百草也多情,康美情长相恋,你我写下爱的神话”。
该音乐电视对康美进行了很好的企业文化宣传,产生的广告效果是不言而喻的,把一个“富有责任感、信任感、大爱无疆”的企业形象展现了出来。
康美药业音乐电视对药业同行的影响力深远。康美药业音乐电视无论是从创意,还是从电视片的制作及展现风格,对药业同行都会带来广告影响力。该电视片创意新颖、别致,其制作的独具匠心和巨大的投入可见―斑。作品无论是从成本考量,还是从制作投入人力、精力,还是拍摄地点选择等,都为作品的质量提供了保障。该音乐电视的广告宣传,在药业同行中起了模范带头作用。药业做任何具有广告性质的宣传,都要实事求是、精益求精,让老百姓吃放心药,吃良心药,吃好药。不要为了节省成本忽悠受众,忽视受众的感受。该宣传片良好的质量,靠的是康美的高投入,靠的是认真挑选广告公司和相关广告参与人员。正如前面对康美电视片的人员安排、资金投入等方面的介绍,康美是把受众放在眼里的,是关心受众的,把一个宣传片做得那么精细、那么漂亮,让受众从中体验美,这说明康美是对受众和社会负责任的。当然,受众和社会会记住康美,药业同行也把它作为学习的榜样。
康美药业音乐电视对受众进行了全方位的教育。一个企业做广告性质的电视作品,给受众带来好感是作品成功的标志之一,也就是说要有好的广告效果。从广告效果来分析康美药业音乐电视片对受众的影响表现在:
首先,受众感受到了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形象。康美的发展理念就是不辞艰辛,做好药,做放心药。正如主题歌词中倡导的:
一条路海角天涯,两颗心相依相伴,风吹不走誓言,雨打不湿浪漫,意济苍生苦与痛,情牵天下喜与乐;
一条路千山万水,两颗心无怨无悔,风吹不走誓言,雨打不湿浪漫,意济苍生苦与痛,情牵天下喜与乐。
其次,受众受到了爱心教育。爱心教育不只是家庭和学校的责任,也需要社会通力合作,才能形成完整的爱心教育体系。作为企业,是爱心教育的责任人。企业通过各种形式开展爱心教育,特别要利用好企业形象宣传对广大受众进行爱心教育,让受众感受到企业的爱心,从中受到爱的教育。康美药业音乐电视片把一对年轻人的爱恋扩展到对他人的爱,因为对他人有爱,做事就自然有爱心,有爱心的人才能真正收获爱。
最后,受众受到了励志教育。励志教育就是指运用心理学、成功学原理和自我效能理论,通过系统的科学教育,唤起受教育者的自主意识和成就动机,培养自我规划和自我管理能力,较为系统全面地培养成功品质,激发受教育者潜能的教育。励志教育以其“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方式在较长时间影响受众的思想和行为。它是一种精神支柱,一种内在驱动,一种具有影响力的教育。在人生的整个过程中,除了家庭和学校有意或无意对受教育者进行励志教育外,社会通过各种传媒工具不时地在对受众进行励志教育。康美药业音乐电视片中的故事向广大受众进行了一次励志教育。表现在:故事中主人公跋山涉水、不辞辛苦地寻找草药、研制草药,为的是解除苍生的苦与痛。苍生苦与痛的解除是他们不懈奋斗的目标。
康美药业音乐电视融合了商业性与艺术性。在现代社会,电视广告已成为一种大众的社会文化景观。据引力媒体数据研究组根据CTR AdDxPower
2009年1月1日~10月31日的原始数据分析得出,药品企业的广告96%都投放在电视媒体上,所以电视广告的商业性是无疑的。药品企业希望通过电视媒介的优势,把该企业及产品推销出去,让更多的受众接受,实现商业目的。但当今的广告雷同化程度高,只有能打动受众的广告才能实现广告目标。受众满足的不仅仅是商品或企业信息,他们还需要视觉享受,在乎身与心的愉悦,否则他们就不买单。因此,电视广告必须把商业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才能产生理想的广告效果。
康美药业音乐电视展现了企业文化,告知了受众其生产的商品,商业性充分体现。同时,通过电视广告片的故事创意、拍摄地――美丽的桂林的选择及创作者拍摄的艺术手法等,使受众于无形中体验到该片的艺术美,真正做到受众愉快地欣赏美景并认知而接受着该企业。
提升音乐电视“康美药业”广告效果的几点建议
作为企业,实现其经济效益是重要的,但不是唯一的。因为企业占有和使用了社会上的资源,它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通过具有广告性质的电视片,把企业良好形象对社会文明风尚形成的标杆作用、对同行的榜样作用、对受众的启迪教育作用等展现出来是企业责无旁贷的社会责任。康美药业正在努力尽这份社会责任。笔者认为,康美药业为了让该音乐电视片的广告效果或社会影响力最大化,还可以作出如下努力:
第一,可以利用电视这种最佳媒体进行多角度、多形式的广泛宣传。除了在CCTV-3的“著名企业音乐电视展播”中宣传外,还可以利用该频道或其他频道,甚至省级卫视的其他专题节目,如可以在地震赈灾等公益节目中,邀请该音乐电视的原唱演唱主题曲《康美之恋》,使其深入人心、传唱广泛。同时,在演唱会现场展播该音乐电视的形象篇,让观众不但从歌曲《康美之恋》中体验到康美的企业价值取向,而且在故事篇中感受到康美的企业文化。更为重要的是利用康美代言人李冰冰、任泉和谭晶的公众形象让其广告产生别样的效果,企业文化宣传的效果会大大提高。
第二,在药店播放《康美之恋》歌曲,扩大影响力。受众通过歌曲的传唱而想到该企业,进而对该企业的药品记忆犹新。这样不但使药店因为有歌声增加吸引力,还无形地通过歌声使康美进入消费者心中,让消费者感受到康美的品牌是值得信赖的。
第三,利用KTV,让《康美之恋》广泛传唱。这种形式宣传,对潜在顾客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在KTV消费的大部分是年轻人,年轻人就是未来的顾客,对未来顾客的重视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不竭之源。
第四,康美在该音乐电视影响受众的基础上,可以进行更大的广告投入,把该音乐电视中的故事拍成一部励志电视剧,用《康美之恋》作主题曲。剧中以中药采集、研制等进行故事创作,把中华医药的光辉附在康美药业企业上,这样不但使音乐电视的广告成本间接地降低,而且展示了康美的长远广告战略,其广告效果的提升将是无法估量的。
参考文献:
1.侯明廷、邝新芝:《2009年药品行业电视广告大盘点》,《市场观察》,2010(1)。
2.姜茜:《企业形象广告的视觉表现规律》,《今传媒》,2008(2)。
3.程蓉蓉:《影视节目植入式广告效果分析》,《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8(2)。
4.吴继东:《提升广告效果的几种途径》,《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15)。
篇6
话题志
高考作文二三十年的变迁中,折射出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缩影。通过梳理2003年至2013年全国高考作文试题,最直观的结论是:“励志小故事”在整个高考阅读理解和作文命题范围中占有65%的高比例。这对应着我们每一个人如何面对自己的人生,如何去选择和规划未来的生活道路,怎样去克服各种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丰富,高中生大多都会感受到这些问题所带来的压力以及解决它们的迫切需求。在已经或即将离开父母的庇护而参与到广阔复杂的社会生活时,对一个人来说最为重要的是理智的成熟和精神的独立。只有这样,他才会在不断的历练中,保持自己的方向,面对各种情况时都可以妥当应对,从而稳步地走到他要到达的地方。
关于成长、成功的思考,对高中生的现实生活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进而这也成为高考作文一个永恒的话题。2013年新课标卷的“经验与勇气”,“同学间的人际关系”,辽宁卷中“沙与珍珠”,浙江卷的“三句话看青春”,甚至大纲卷的“捡到手机之后”都可划在成长话题的范围内。
在本期中,我们着重从“励志时代”“自我与世界”等方面来讨论。需要再次强调的是,这些讨论不在于为大家提供可以直接用于作文的主题,而是促使同学们开阔和挖深自己的思考,从而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并从源头处让自己的作文更为充实和深刻。
对话
对话三峡大学副教授刘波老师
新作文:欢迎您参与本期的话题。成长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关于成长,您最先想到的是什么?
刘波:关于成长,我最先想到的是一幅画面:一个孩子站在一条长长的曲折之路的起点,那是他的人生真正成长的开始。每个人的成长之路并不一样,由于先天的基础不同,有的人长,有的人短,但少有捷径可走。
新作文:我记得陈凯歌说过,成长就是一瞬间的事情。
刘波:陈凯歌这话可能是有语境的,变化的发生或许就是一瞬间,但这一瞬间的变化需要长时间积累,是所谓“从量变到质变”。前期的成长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促成了后来成长的迅速变化。所以成长从整体上来说是一个过程,很可能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新作文:我在高中岁月里有很多迷茫,常会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将自我封闭起来。您呢?能大致谈谈您的高中生活吗?
刘波:高中阶段我过的是三点一线式的生活,与外界接触并不多,这是事实。是将自己向内封闭,还是向外开放,这可能取决于一个人的性格,当然,也与环境有一定关系。我的高中生活就是按部就班地交替学习和玩乐,中间穿插着很多人都有过的写作理想和文学梦,以及为了考大学的那种焦虑、艰辛和最后转瞬即逝的成就感。
新作文:每一个人都面临过成长的困局,都在“自我与世界”的关系中挣扎过,您也有过这样的挣扎吧?
刘波:相较于很多同龄人来说,我比较晚熟,高中阶段基本属于围观别人谈恋爱的那类“沉默的小伙伴”,不受人关注,但知道自己需要去读书。比如说坚持每个月省一些生活费,花了一年时间陆陆续续去书店将“三言二拍”这套书买齐了。成长过程中的困境在高三开始时短暂出现过,是否要由一个理科生转成文科生,确实挺挣扎,很纠结,甚至想放弃。
新作文:那您又是如何突破这种困局的呢?
刘波:困局的最终突破是你必须快速作抉择。我最终选择读文科,现在看来,这对我来说是一种幸运,从性情上来说我也还是适合这个。我通过大量的阅读文学、历史和其他人文类书籍,让内心变得强大了,它可以促使我不断地去寻找自我的出路。
新作文:找寻自我,需要一个过程。您这个过程很长吗?
刘波:我这个过程其实是从高中阶段开始的,就是由阅读和写作构成,当然,现在仍在进行中。我相信自己逐渐找到了自我,因为这些年,我一直在坚持做一件事情,虽然中间也有过其他工作经历,但我最后还是回到了文学上。如今,我有幸将文学阅读的经验和学生们来分享,更觉得找到了自我实现的价值。
新作文:遇到挫折就需要动力。您是如何解决这个“动力”问题的呢?
刘波:我的成长还是在于一种坚持,而这坚持的动力,就是通过阅读大量经典作品,从别人那儿不断获取人生经验,然后进行转化,最后“为我所用”,写出属于我自己的作品。当你有了一定积累后,回过头来再看那些挫折、迷茫,心里就会释然了,它们才是你成长的“动力”。
新作文:对于随处可见的“心灵鸡汤”语句和励志小故事,您怎么看?
刘波:这种东西不能当作绝对律令。因为每个人的兴趣、爱好和性格不一样,所以不可能完全去照搬、模仿。最主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一条路,坚持不懈地往前走,努力,再努力,最后你也可以成为一则励志故事。
新作文:从成长及如何突破自我的角度出发,您对现在的高中生有哪些建议?
刘波:从阅读中突破自我,我相信对很多高中生来说是有用的。将阅读变成一种人生的自觉,除了教科书之外,还可多读些其他的书,多作拓展思考。在有限的时间里,多涉猎一些经典读物,这样你在精神上会走在很多人的前面。有了好的基础,一旦到了大学,迎接你的将会是另一片精彩的天地。
(刘波,1978年生,湖北荆门人,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文学博士,现为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副教授。)
观点一
与自我的博弈
成 空
成长,就是一场盛大而永无止境的新与旧之博弈。这不仅仅指以今日之我否定昨日之我的思想提升,事实上,很久以前我曾在一本科普杂志上看到过,人体的细胞每时每刻都在不断更替中,而每过若干年,人体的细胞就会完全彻底更换一次――仅从唯物论的角度来讲,对自我的否定与再认识也是我们每天见到第一缕阳光后的题中之义。
这些年来,作为一名资深“科黑”,我常常感到困惑。从当初的不被看好到当今的NBA联盟第一人,科比背后付出的努力可想而知。当年名气比他大的球员有,天赋比他好的球员有,但如今他们早已沦落至联盟的边缘无人问津,唯有科比仍十年如一日屹立在联盟巅峰。我不喜欢科比,是由于他张狂、偏执;但是,拿着数千万美元的收入,每天凌晨4点还准时起来训练,每每在危急之刻挽救球队于水火的科比,实在让人不能不钦佩。
所以生活不是黑白分明的童话故事,即使在不喜欢的人身上,也有很多优点让你必须直视。
在网上常常看到诸如此类的新闻:卖煎饼的月入过万,十年攒钱买了一套房;做木工的五年买房;卖切糕的一年买房,三年为所欲为……然而,在艳羡中,你也明白:每天星月相伴,满身油烟,风吹雨打,冷眼对世情,也是这种生活的一部分。如果让你换,你愿意吗?
所以生活不是简单的加减题,得失之间的分明,需要在漫长的岁月中去仔细梳理。
我每天坐公交车,常常赶上前面的车却遇上长长的红灯,反倒被后面的赶上;或者由于人太多,前面的公交车必须让后面的空车先行;或者明知道这趟车会绕一段,但由于摸不清楚后来直达的车会不会到而上了这趟,结果不多时便看到后面的直达车在缓缓前进……最终,只能在费尽心力的公交车上看后来者轻巧地超越。
所以,赶早与赶巧同样重要。当然,如果你选择不起运气,还是用赶早来弥补一切吧。
在这些冠之以成长之名的感悟下,每个人小时候瑰丽的梦想,长大后也许都会慢慢褪色。是在沙滩上始终两手空空苦苦追寻最大的宝石,还是让眼前的美好都不遗落?每个人的答案都是不同的。梦想与现实,选择与放弃,是成长中最大的博弈,但无须与任何人比较,作出最后选择的,肯定是最真实的你。
观点二
为信念找个支撑点
许 锋
励志,在我看来,其实是一种信念。
这是曾发生在我家乡的一个真实故事,与信念有关,是的,确实有关。
在每一个热爱生活的人眼里,灾难是遥远的,或者我们认为它是遥远的。可是,灾难常在我们毫无防备的时候悄然降临,它如狂风横扫落叶,如海浪击打船舷,如熊熊的烈火焚烧美丽的家园。
那个日子成为我的乡亲们的梦魇。北京时间2003年10月25日20时41分和48分,甘肃民乐、山丹两县之间先后发生6.1级和5.8级地震,地震造成9人死亡,49人受伤,1.4万余间房屋倒塌。
灾难面前注定有人要流血,有人要失去生命。可是,有时,坚强的信念却能支撑着人活下去。这或许是奇迹,有人还说那是生命的本能。也许吧,但我宁愿相信,信念有时能成为一种坚强的力量。
有3个乡亲在地震来临时正在羊圈旁的窑洞里守卫着羊群。地动山摇的那一刻,他们在发出惊叫之后,离门口最近的那个农民最先向外面逃生,然后是第二个,然后是第三个。但是,当第二个农民被轰然倒塌的黄土压倒时,第三个农民也没能跑出去,而是连同厚厚的黄土同时压在了第一个外逃农民的身上。
最后的那个农民是幸运的,靠洞子里稀薄的空气,他得到了喘息的机会,但是,那点空气显然不够他维持呼吸,他在死亡的边缘挣扎。这时,有一种坚强的信念一直支撑着他,那就是他以为第一个农民一定成功逃生了,并且会很快喊来救援人员。
他终于被人们用手挖了出来。在被挖出的那一刻,他彻底失去了知觉。但他终于成功地活了下来。
医生说,在那样的空气中,能够存活半个小时就已是奇迹。
人们问起他时,他说,他以为第一个农民已逃生了,他相信逃生的农民一定会来救他――实际上,第一个和第二个农民都死了。
如果不是靠着信念支撑,第三个农民一定不会坚持那么久;如果他放弃了希望,他可能早就被死亡的魔鬼拽走了。很多时候,信念是什么?信念就是支撑我们生命的力量。
其实,每个人活着,每天、每时、每刻,不都是靠一种信念或类似信念的东西在支撑吗?努力地学习,勤恳地工作,无私地付出,默默地奉献,也许很苦,也许很累,但很多人选择了积极面对。
我在兰州生活时,每天路过的菜市场有一个卖鸡蛋的老人,冬去春来,他都在不停地摆弄那些鸡蛋。在这个菜市场他已待了20年。20年是什么概念?如果每天卖掉100个鸡蛋,20年,从他手里卖出去的鸡蛋大约会铺满整条马路。他的手,已不能完全伸直;他的脸,已像刀疤一样满是沟沟壑壑。难道不是改变生活和命运的信念在坚强地支撑着他?可能是他和老伴儿的生活,也可能是孩子们的生活。
成长需要励志精神,或者说需要信念――别人在你的信念中活着,你在别人的信念中活着,然后,为了共同的信念走到一起,或携手并进。由此,生活才有那么多的阳光,生命才会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结语:收集尘土中的金粉
“励志”二字,字典上的解释是:唤醒一个人内心的创造力,是人们获得尊严和自信的途径。平淡生活冲淡不了心底的一些渴望,一旦这种渴望变成为长久的心灵期盼,就会指引你继续行动。少年、青年时期,每个人都受动荡的内心和日新月异的环境的双重影响,塑造着自我的性格、人格。我们需要有励志精神,而不是像老人一样的平静。我们要披荆斩棘,带着信念,带着对前方的渴望上路。我们迎着风,迎着尘土,挥动着双臂,想要一路狂奔。但总有一个瞬间,我们如受伤的小鸟一般第一次见识了世间的残酷,继而收集了一种叫作经验的东西,继续行走。这一次,我们的步履会稳健很多。
篇7
[关键词]作文教学;电影艺术;运用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4-0075-02
最近,学校的电影节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电影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款款地向我们走来――她走进通灵厚重的语文课堂,展现她那曼妙的舞姿;她走进歌声嘹亮的音乐课堂,展现她那清脆动人的嗓音;她走进智慧创新的科学课堂,展现她那芊芊玉手;她走进活泼生动的品社课堂,展现她那美丽品格;她走进洋溢着时代气息的信息技术课堂,展现她那时尚的霓裳舞衣――她是否能走进作文课堂呢?我进行了深思,并开始实践。
一、细观环境,巧铺垫
影视作品必然要涉及环境,每一个个体都和一定的环境紧密相连,环境担负起烘托影视作品主题的重要作用。如果电影拍摄得很粗糙,选景不精妙,就会让观众觉得作品没有厚度和力度。再观作文,其实也一样,典型环境的描写可以衬托出鲜活的人物性格,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我将影片《最后的姿势》引入作文教学当中。影片开头,画面“天空阴沉沉的!”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悲情的基调,预示着将发生可怕又令人震撼的一幕。学生通过视觉的熏陶在作文中也学会了环境渲染,为人物的出场巧铺垫,从而写出了人物的独特之处。
二、凝视神态,巧捕捉
电影作品中,人物典型神态的展现是否具有标志性,是导演经过严密思考、严格选择的。聚焦人物的一颦一笑,能起到灵动的艺术效果。在写作中,如果对人物传神的神态进行描写,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就会跃然纸上。
一次有关家庭温情的习作指导课中,我让学生观看了影片《妈妈再爱我一次》,让学生特别注意妈妈和孩子的表情、动作,看看母子是怎么表达浓浓亲情的。学生有所收获以后,再让他们把主角定下来,布置他们回家仔细观察、捕捉镜头,将自己捕捉到的画面写成片段,然后回到课堂上再组合、再刻画、再深入、再渲染、再育情,最终写成作文。学生的兴致浓厚,一个个鲜活的形象跳入眼帘。有的学生捕捉的是辛勤种地的奶奶;有的关心的是送茶的母亲;有的心疼的是干苦力的父亲――形形、精彩纷呈。聚焦人物的神态,那真是活灵活现,那位辛勤种地的奶奶,拱著羸弱的身躯,那双粗糙的手,做起农活时微微发抖,不禁让人心中一颤;送来热茶的母亲,“微微一笑很倾城”,还有那期盼的眼神,是如此的温柔,给我们学习的力量;父亲瘦削的脸庞,黝黑的皮肤,丝丝的银发,专注的眼神,将工作的艰辛表现得淋漓尽致――我真惊讶!这些初出茅庐的小学生,经过电影艺术的熏陶、启发,竟然在作文本中勾画出这样丰富多彩的文字,感动着每一位读者。
三、注意角度,巧选择
电影艺术的另一个关键点是影片的艺术构思。导演拍摄电影时,都要构思:主题是什么?要怎样表达对生活的何种感受、态度?怎样通过某个绝佳的角度,更好地展现人物形象,表现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使其产生一定的艺术效果?拍摄角度不同,主题侧重点及表现手法就有所不同。
拍摄构思中,角度的选择与作文中观察角度的变化有异曲同工之妙。怎样通过观察点的不同营造不同的效果呢?可以调整方向、高度、距离。我们应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的观察角度、观察顺序。
我精心准备了一堂写景习作指导课,旨在训练学生的观察力,让他们掌握观察的方法。首先,自由确定观察对象,然后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观察的角度,敏锐洞察景物的特点。学生有的选择了同一景物进行观察,但他们的观察角度不同,写出来的效果也不同。同样是写人多:有些学生走近人群观察,给我们展现的是一个又一个风格迥异的特写镜头;有些学生登高楼俯视,他们笔下的人物像一群忙碌的蚂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四、感悟情感,巧内化
影视文化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直面的美好形象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品德修养的训练,培养真善美的思想品质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在其教学要求中,有关“审美能力”的培养也要求“加深审美意识,提高审美层次,逐渐养成欣赏高品位影视艺术的习惯”。以感恩励志影片《背起爸爸上学》为例,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孩子用瘦弱的身体撑起了一个家,他对父亲执着的爱、自我勤奋的学习、在艰难生活中的挣扎……一幕幕叩击着观众的心灵,让我们看到了仁爱、坚强、担当、阳光。在一次以感恩、励志为主题的作文指导课上,我将此片最精彩的片段放映给学生看,从学生眼里闪亮的泪光看来,他们心里有很大的感染、触动,甚至是那些平时眼里总充盈着“冷漠”的学生,此刻,眼神也柔和了很多。随即,作文本里那工工整整的字迹中流淌出来的真情,一幕幕、一次次、一点点吞噬着我们“脆弱”的心灵。学生用各种爱诠释着自己人生的意义,并让它们在作文本里留下了痕迹。
五、欣赏细节,巧联系
影视作品如果离生活近一点,就能与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在组织欣赏电影时,教师可以将影片中的故事情节跟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这样,虚实相连,学生切身体会,感同身受,就能领悟情感内涵,从而写出有血有肉的作文来。如《爱之链》中,乔伊冒雪为孤立无援的老妇人修车,不怕脏、不惧难、不畏寒、不求回报,老妇人感动得热泪盈眶,最后把这种爱传递给了一位怀孕八个月还在打理餐馆的孕妇;《负荆请罪》中,廉颇傲慢无礼的占道以及后来上身背荆条请罪,让观众看到了他的知错就改,诚恳道歉。习作指导时,在欣赏这些片段中,教师可启发学生产生联想:在你孤立无援绝望时,你是什么感受?如果有人帮助了你,你会给他报酬吗?如果你碰到了“老妇人”,你会伸出援助之手吗?你会收钱吗?觉得报酬应该收吗?你犯了错误也会诚恳道歉吗?这样,通过联系实际,走进电影情节,理解人物特点,学生受到了情感熏陶,触摸到了生活的酸甜苦辣,好作文常常就从真情实感而来。
六、突出主题,巧类比
每部电影都有自己深刻的主题。那么,电影是运用什么手段挖掘主题、突出主题、展现主题的呢?
1.通过巧妙布局、制造悬念突出主题。
2.通过相关景物的放大或缩小、人物动作的快镜头或慢镜头突出主体、强化主题。
3.利用虚实的变化突出主题。
对于写作来说,主题的突出至关重要,我们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写作艺术手法来突出主题。以上这三点电影技巧分别是:剪裁方法、拍摄技巧。我们将拍摄技巧与写作技巧相类比,目的是使学生理解并灵活运用各种写作艺术技巧,如设置悬念、首尾呼应、欲扬先抑、放大镜头等。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为写作手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慢慢渗透,让学生一节一节地攀爬,掌握技巧。
七、锻炼能力,巧融合
影片中的故事情节点燃了学生动手实践的热情,锻炼了他们的操作能力。比如,我们学校成立微电影社团,学生将电影中的故事片段进行修改,拍成自己喜欢的微电影,并用墨香记录下拍摄微电影的感受、心得。学生在锻炼中磨砺,在写作中成长。
篇8
演员:贺军翔饰夏平安、张玉饰夏菲菲、毛林林饰周语晨、张璇饰李若愚、宗峰岩饰姚子扬、李天柱饰姚浩谦、徐贵樱饰王仲瑜
类型:家庭、情感、励志、青春
探班时间:3月18日
探班地点:深圳大梅沙
探班人物:贺军翔、张玉、李天柱、徐贵樱、张璇、毛林林、宗峰岩
剧 情
二十七年前的新加坡街头,中国留学生姚浩谦见义勇为,自一群恶少手中救回遭欺凌的弱智少女夏菲菲,谱出一段穷苦留学生爱上弱智清纯少女的浪漫恋曲。后因浩谦回到中国,菲菲搬家,从此失去了联络。浩谦在父母催逼下,与未婚妻仲瑜完婚;菲菲独留新加坡,痴傻而坚定地生下了浩谦的孩子,取名夏平安,母子相依为命,互相扶持。二十七年后,平安长大了,成为优秀的游泳选手,即将代表新加坡到上海参加国际泳赛。平安充满自信能赢得金牌,计划用这面金牌向女友周语晨求婚。平安偕同菲菲,一块返回上海,孰料,这一趟中国之旅,竟彻底翻转了他的人生。
不同于以往家庭寻亲剧的苦情路线,《加油妈妈》以青春励志喜剧的形式作为吸引观众的看点。湖南卫视此次联手广东东影视文化传播公司打造这样一部有关智障人士励志的剧集,用以体现媒体对于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怀,以期引发更广泛的社会关注。该剧日前正在深圳紧锣密鼓拍摄当中。《加油妈妈》集结了台湾当红小生贺军翔,宝岛苦情戏天后张玉,内地实力派演员宗峰岩、张璇等多位实力演员加盟。3月18日,《加油妈妈》剧组邀请媒体及粉丝探班,首度对外揭开神秘面纱。
现 场
当天上午,记者来到剧组位于深圳大梅沙的拍摄地现场探访,正赶上主演贺军翔、宗峰岩等人在进行一场“厨艺比赛”的剧情拍摄。贺军翔饰演的平安以精湛的厨艺赢得了牛肉面厨艺比赛初赛的冠军,宗峰岩饰演的姚子扬因屈居季军而心生嫉妒、将平安视为仇敌。现场两人对手戏火花迸溅。拍摄现场,活泼开朗的贺军翔主动与记者展开了互动,亲自下厨煮牛肉面招待到场的媒体朋友,力证自己的一手好厨艺绝非虚名。由于剧中有不少需要表现下厨的戏份,注重形象的小美(贺军翔昵称)也坦言自己拍戏时异常小心,避免烫伤。
当天,原本没有拍摄任务的张璇也来到剧组探班,为众主演加油打气。张璇在剧中饰演平安的恋人李若愚,在平安被前女友周语晨抛弃后一直陪在平安身边给予他支持和鼓励。台湾有“苦情媳妇”之称的张玉剧中出演夏菲菲这一全新母亲角色。夏菲菲是一名智商仅有9岁的残障人士,也是由于她的心智停留在最纯真的儿童时期,才使得她在剧中显得天真可爱。她的这种性格不仅是吸引姚浩谦的重要原因,也使得《加油妈妈》励志向上的主旋律不仅仅停留在夏平安一人身上,而是让观众从这对逆境中生长却积极面对人生的母子身上感悟到人性的真善美。据悉,该剧将在5月份杀青,届时将为观众呈上一份精彩而励志的视觉盛宴。
说 戏
贺军翔向媒体透露,自己饰演的夏平安原本是个优秀的游泳运动员,却因救前女友而受伤退役。所幸的是,前女友的抛弃没有击垮他,他也从未后悔自己救人的行为。这个善良、励志的角色反映的是发生在小人物身上的故事,有别于贺军翔以往所饰演的那些突出外形的富家公子,相信能为观众们增添不少生活的积极能量。“剧中我还很小的时候,爸爸就和我妈妈离婚了,因为我觉得爸爸从来没有对这个家承担过责任,所以只要妈妈一提到爸爸,我就会很生气,但平时还是和妈妈挺好的。爱情方面,主要有两个女孩,第一个是我在新加坡认识的前女友,也就是周语晨饰演的那个角色,不过她后来回国了,我之后也阴错阳差地回到国内就去找她,希望和她继续在一起,但我发现原来她爱上了另外一个非常有钱的人,还刻意隐瞒了我和她的这段过去。后来我就和另外一个女生在一起了,就是张璇演的李若愚,她居然还是剧中周语晨的好友,只不过我和她在一起的时候并不知道她们两个是好朋友,”贺军翔介绍道。据悉,这部戏也超越《爱上查美乐》,成为小美出道以来哭戏最多的新记录:“平均每两三天就有一场哭戏,如果算上我剧中妈妈张玉的哭戏,观众几乎每集都能见到我们哭,有时候为了哭需要自戳双眼帮助一下。”贺军翔对记者说:“我不喜欢演哭戏,因为内心很纠结,要被崩溃的心情折磨。”不过谈到智障人士,小美透露自己有一个智障表哥,因此他能了解他们的内心,“智障人士有时更敏感,面对世界更加简单。他们很清楚周遭的发生的事,只是没办法表达而已”。
花絮1:小美在戏中一开始是游泳健将,后来为救前女友出车祸,受伤被迫告别体育事业。原本宣传方希望小美能在采访时,拉起衣服秀一下腹肌,展示去年修身拍写真的成果。没想到沟通时遭到小美婉拒,有记者调侃问他是否还有六块腹肌,小美笑道:“我常吃速食店的六块鸡肉啦!”不过在戏中有几场游泳的戏份,小美只是泳裤拍摄,有工作人员就透露很“养眼”。爱搞怪的小美,还在片场尝试高台跳水,“在之前拍摄的时候,我就试了一次10米高台,我一直很想跳一次,但是都没机会,那次真的跳了才发现,原来10米距离那么高,好久都没落到水里。”不过没经验的他,是整个正面扑入水面,所以下场是腹部都红一片,痛得不得了。
篇9
、《老人与海》讲述的一个老渔夫与一个男孩的故事,是一本励志的小说。那初中生从中获得了哪些精神力量?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老人与海的心得与感悟2020精选范文,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读老人与海的心得与感悟2020精选范文1在故事的繁多世界里,有感动的、伤心的、高兴的……故事。而《老人与海鸥》却带给我非一般的感动。
《老人与海鸥》讲述了一个平凡又打动人心的故事:老人视海鸥为自己的亲人、儿女,给海鸥喂食,取名字,把海鸥当成自己的儿女看待;老人去世后,海鸥们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大声鸣叫,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不忍心离开“亲人”的事。他们也许已经明白老人已经死了,摆在自己面前的所谓的“老人”其实是一张遗像,真正的老人已经不在了……但他们依然在用声声的鸣叫呼唤着老人,他们一定是认为自己的呼唤能把老人叫回来。当然这是不可能的。
在课后,我一直带着疑问:这位老人究竟是谁?海鸥们与他无亲无故,他为什么要对海鸥好呢?为什么要照顾他们?一个孤寡老人,他为什么要每天这么不辞辛劳的走20余里去喂海鸥?像他这样的老人,应该是躺在摇椅上,好好度过晚年,但为什么这个老人这么特殊呢?……种种原因给我带来了困扰。书给我了答案:老人觉得海鸥是幸福鸟,吉祥鸟。海鸥在的地方,那儿的村民就会快乐,就会幸福。老人名叫吴庆恒,是昆明人,那儿的居民都把他称为“海鸥老人”。只要在当地,红嘴鸥“驾临”,老人每天都徒步几十里给海鸥喂餐,风雨无阻。老人每月退休工资只有三百零八元,大部分都用来给海鸥买食物。
四元五角一斤的饼干丁,老人毫不犹豫买给海鸥,他知道,那是海鸥最喜欢的美食,他时常买来鸡蛋,为海鸥制作“鸡蛋饼干”;而他自己,却省吃俭用,不愿意坐五毛钱的公车,唯一的奢侈品是两毛一包的金沙江香烟。
这篇文章还写出了海鸥们对老人的爱戴,对老人的一片深情,同时也表现出了原来老人对海鸥的那份无私的爱。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海鸥还那么的离不开老人,他们在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老人的怀恋。这样的场面,相信无论是谁都会为之颤动。
如果说老人对海鸥的爱是无私的爱,那么海鸥对老人的情是震撼的情。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一直都有人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在清远,有一位市民救了一只喜鹊,小喜鹊伤口渐渐好了之后,怎么也不肯离开自己的恩人。就算你把它赶走,过多一会儿,自己又会飞到恩人的肩膀上。因此,我得出了一个结论:你对动物好,动物也会对你好,每种动物都是有灵性的,它们都会报答对自己好的人。即使是一种凶猛的动物,经过长时间的感情相处后,一切冷冰冰的东西都会融化。
人与动物之间也有很深厚的感情,我以后得在生活中多找找此类的故事!学会与动物和谐相处。
读老人与海的心得与感悟2020精选范文2他,一个坚强,不畏困难,不怕失败的人。他虽然屡受打击,却从未放弃过心中的希望。他虽然屡次失败,却从未有灰心丧气的念头。他多次险些丧命,却在无畏中一次又一次点燃胜利的希望之火。他就是海明威笔下的硬汉——圣地亚哥圣地亚哥是个不走运的老头儿——出海84天一无所获,常跟着他大鱼的小男孩也因此被父母,叫回。但是,老人并没有丧失信心,而是在第85天继续出海,终于捕到了一条大马林鱼。但这条比他船还大的大马林鱼力量非常大,它拖着小船漂流了整整两天两夜。在这两天两夜中,老人经历了从未经历过的艰难考验,终于把大鱼刺死,栓在船边上。然而在返航途中却遇上了鲨鱼,老人与鲨鱼进行殊死搏斗,结果大马林鱼还是被鲨鱼吃光了,老人最后拖回家的只是鱼头,鱼尾和一副毫无价值的光秃秃的鱼骨架。
从结局看来,老人似乎是个失败者。但这副近乎用生命换来的鱼骨架,却彰显了老人生命的硬度,老人用顽强演绎了一首生命之歌。老人虽然失败了,但他依然是英雄,是一位敢于与命运进行抗争的硬汉英雄。
面对巨大的大马林鱼,面对强大的鲨鱼,老人没有退缩,没有害怕,他一直不屈不饶地与他们进行殊死搏斗。他是敢于挑战自身缺陷及自己勇气和信心的胜利者。“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老人的这句话诠释了英雄与硬汉的内涵,诠释了生命的意义。
“我会跟他们战斗,一直战死为止。”这个硬汉面对挑战如是说。像老渔夫圣地亚哥这样的英雄,不管他挑战的结果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值得我们永远敬重的。因为,他带给我们的是人类最为高贵的自信与顽强!
不屈服于困境,不低头于失败,脚踏实地,坚持不懈,把不值得变成值得,把不可能化为可能。像老人一样,永不言弃亦永不言败,成功便在眼前。
读老人与海的心得与感悟2020精选范文3记得一位伟人曾经说过:“只有精神的胜利才能使我们感动,为其悲壮而落泪。”
讲的是这样一个故事:老人圣地亚哥是古巴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渔夫,他有一位忘年交,小男孩马洛林。由于运气原因,他连续84天都没有捕到一条鱼,孩子也因为父母的原因离开了老人,去了另一条渔船。但他仍然坚信下一次自己总会钓到一条了不得的大鱼。的确,他成功了。在费尽千辛万苦,经历了无数次失败之后,他终于凭借着惊人的毅力打败了大鱼,钓上了一条长达十八英尺,比他渔船还大的马林鱼。但命运之神似乎仍没有眷顾对方,在他用尽全力,花费了两天两夜捕获到这条大鱼,正准备返航时,鱼的鲜血散发出血腥味却又引来了成群结队的鲨鱼。在精疲力竭赶走了全部鲨鱼之后,他才发现那条十八英尺的大鱼已经被撕咬得只剩下一条脊骨……费尽周折,却只带回一具残骸,历尽艰辛,却只留下了一身的伤。但尽管这样,老人仍然与孩子相约一起去打鱼。看到这里我潸然泪下——这是一种多么值得人敬佩的精神啊!这篇文章给我带来了感官上的刺激,但更多的则是反思。敢问在我们这些从小娇生惯养的00后可曾有这样的精神?作业稍多,便叫苦连天;受点挫折,便萎靡不振;甚至有许多成年人都无法做到这一点!写到这里,作为一名少先队员,我感到深深的惭愧,不禁扪心自
问:这种本应该长久留存下去的优良品质去哪了?海明威笔下一个普普通通的老人圣地亚哥却让我感受到了这种永不腐朽的品质。
现在中学生阅读的普遍是一些所谓的“青少年流行读物”,那些真正的名著却堆在家中的书柜里无人问津。在这里,我要向全世界儿童呼吁:那些“少年读物”无法带给你任何东西。有空,多去翻翻那些名作,那是世界
几千年文化积累的精华!其它只是转瞬即逝的风景,只有那些经典之作才是经久不衰的!
读老人与海的心得与感悟2020精选范文4一个年近六旬的老渔夫的永不言弃的精神在吸引着我,让我第一体会到了读书时如饥似渴的感觉,一页一页地读了起来,竟然有些爱不释卷呢。48天出海打鱼的一无所获后,他能一如既往的继续劳作。能经受住时间考验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再一次出海打鱼中,钓到了一条老人没见过甚至没听说过的大鱼,大马林鱼足足比老人的船还长两英尺,明知很难取胜,但仍不放弃。鱼大劲也大,拖着小船整整漂流了两天两夜,老人在这两天两夜中经历了从未经受的艰难考验,最后终于把大鱼刺死,拴在船头。然而因为大马林鱼伤口上的鱼腥味引来了鲨鱼,然而老人的左手此时正好在抽筋,只能用右手,用木棒、捕到的剑鱼的嘴等一切可以用来攻击的武器自卫,与鲨鱼进行了殊死搏斗,结果大马林鱼还是被鲨鱼吃光,老人最后拖回家的是一副光秃秃的鱼骨架。但老人还是得到了众多渔夫的称赞,老人的价值已在那追捕马林鱼的过程中充分地体现了。曾经为自己的理想努力追求过、奋斗过,他就无愧做一个胜利者。
文中有这么一段“老渔夫想:这里离海岸实在是太近了,也许在更远的地方会有更大的鱼……”,他的不安于现状、向着更大的目标前进的精神渲染了我。现在的我们就要像这位老人一样胸怀大志,去追求更大的目标。
读到“大马林鱼开始快速地围着小渔船游动,将缆绳缠绕到了桅杆上,老人右手高举着钢叉,在它跃出水面的一瞬间,竭尽全力地向它的心脏掷去,一声哀鸣结束了大鱼的生命,它静静地浮在水面上……”时,悬着的一颗心也终于落了地。老人那种毫不畏惧、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钦佩,明知对手很强,却能迎难而上。正是有了这种精神,老渔夫才获得最终胜利。
正如作者所说的“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但永远不会打败他”,人如此,其他的生命呢?
读老人与海的心得与感悟2020精选范文5几个晚上,我终于把海明威的中篇小说——《老人与海》看了一遍。故事里的每一个人物都令我感触很深。
这个故事写了古巴的老渔夫圣地亚哥在连续八十四天没钓到鱼的情况下,终于钓起了一条大马林鱼。但这条鱼实在太大了,它把老渔夫圣地亚哥的小船在海上拖了三天三夜才筋疲力尽,这时圣地亚哥就用鱼叉把这条鱼杀死了,绑在小船的一边。但在归程中,一再遭到鲨鱼的袭击。最后回港时,只剩下鱼头鱼尾和一条脊骨了。
首先是那个老渔夫,他有一种永不言败的精神。在钓起大马林鱼的那几天,那条顽固的鱼拉着圣地亚哥跑来跑去,尽管他的左手一再抽筋,可为了自己的生活,他使劲的拽住鱼竿;尽管他的手被鱼线划出一道道血痕,但他还是永不言败,继续坚持着;尽管他辛苦钓起的鱼就要被鲨鱼吃了个干净,他还是顽强地跟鲨鱼们斗智斗勇;尽管他八十多天没有收获,可他还是天天拥有着希望与自信:一定可以钓起一些鱼的!我十分敬佩这个老渔夫。平常我们遇到一些小困难就叫苦连天。可他从来就没有说过自己失败了,要放弃这个事业了,他从来没有说过他再也不愿意当渔夫了,他只是一直坚持着,坚持着……
其次是那一条鱼,虽然它一不小心上了钩,可它就是不愿意承认自己输了。它拖着老渔夫走了三天三夜。你不知道这三天三夜是有多累的,也许它刚拖了半天不到就已经累了,可生的希望还是有的,它告诉自己,永不言败!
我还非常喜欢那个小男孩,他不会因为老渔夫什么都没有、一事无成,就去嘲笑他、讥讽他。而是快快乐乐地和老渔夫做着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他有一颗金子般的心!
我觉得我也很需要永不言败的精神。这次的数学期末考试,我因为粗心大意,丢了许多许多的分。当时我就觉得很沮丧,我已经是第二次考砸了,就觉得自己好像很没用。后来我看了一个故事,就是说,爱迪生发明灯泡的时候,用了一千多种材料才找到一种很好用的。每一次失败了的时候,他只是轻描谈写地说:“我并没有失败,我只是又找到了一种行不通的材料而已。”比起爱迪生和老渔夫,我那点小困难并不算什么,只要把粗心大意这个坏毛病改了就好了,只要我学会永不言败就一定能成功!
永不言败,这就是《老人与海》告诉我们的。
篇10
一、尝试让生命灿烂如花
(一)校内活动从创新主题班会入手,在体验中感受生命的意义
主题讨论是一种受学生欢迎,具有一定的操作性且实践效果好的一种活动。将主题班会的内容由空泛化变为生活化,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发现问题,通过学生个体和班级集体活动进行探究,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主题班会的方法由表演型变为体验感悟型。改变过去由学生围绕主题演几个节目,如演唱、小品、朗诵等形式,但对这些节目的内涵缺少深度挖掘,不能给学生带来内心体验,班会活动的教育功能不能让每一位学生达到内化的效果,不能触及学生的心灵。设计学生喜爱的体验型的班会形式,寓教于乐、寓教于动、寓教于生活,通过学生亲身体验,从而达到自悟、自我教育、同伴相互激发感悟的教育目的,促进学生的成长。为此,不妨打造一些主题班会课的“品牌栏目”。活动设计举例:
三名工程———“名曲欣赏”陶冶情操,抚慰心灵;“名言放送”启迪思考,引导行动;“名人导引”走近楷模,激发理想。
心灵氧吧———哲理故事导人生感悟。精彩的故事,比直白的说教更让人感到亲切。听说教,学生的反应很可能是在你开口之时,就筑起了一道精神防线;听故事,学生的反应往往是在情节之后,陷入深深的思考。
我知我师,我爱我师,我爱我家———了解自
己的老师,写出对老师的希望;欣赏自己的老师,为老师写出赞美的评语;热爱自己的学校,为母校提一条好的建议。
我的地盘我做主———班级是我家,发展靠大家,凡事让学生自己拿主意,老师起好引导作用,开展值周班主任活动,让同学自主管理班级。
真诚道歉———用自我批评提升师生的自律意识,用真诚道歉拉近师生情感距离。
阳光地带———把心理学教师设计的心理测试活动运用到班会中,让学生进行体验,谈出感受,写出心得,提升认知,升化情感。
(二)校外活动从体验到感悟,从感悟到提升,在实践中感受生命的价值
充分发挥我校“好雨义工社”的作用,在做好校内义工实践的同时,鼓励大学生走向社会,更多地加入到志愿者的行列,通过参加各种形式的志愿者活动,在过程中体会生命的价值。也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在酸、甜、苦、辣的社会实践中体验生命之花开放过程的艰辛及花儿开放的喜悦。
活动设计举例:
走进中小学———大学生志愿者义务做家教活动
走进福利院———大学生志愿者周日义工活动
走进养老院———大学生志愿者义务为孤寡老人服务活动
走进社区———大学生志愿者义务文化宣传活动
二、努力让生存充满希望
(一)勤奋学习,励志成才
要让学生明白,学习是生存必不可少的事,不学习,就没有生命质量;不学习,就不能很好地生存;不学习,就无法进行创新;不学习,就难以成为真正的人。从身边找到看得见的实例,引导他们一点点去领悟。把身边同学的勤学例子树立为学习的榜样,营造勤奋学习的氛围,以刻苦学习为荣,以浪费时间为耻。
活动设计举例:
梅花香自苦寒来———国家级奖学金获得者故事汇编
职业技能大赛———教师教学技能比赛(说课、新课导入、讲题、班会设计、板书、课件制作等比赛)
(二)自强自立,磨炼意志
自强不息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养学生自强自立精神除了从教材和书本中去学习体会,更重要的是从身边同学的身上看到贫困并没有压倒他们,出身贫寒不是自己的错,不敢面对现实,并勇于去改变现实才是自己的错。可通过以下活动让学生去尝试和体会。
活动设计举例:
风雨彩虹———抗挫故事集,收集全校师生抗挫小故事。任何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考验,只有总结经验教训,振奋精神,才能继续前进。
家教故事———大部分同学都有找家教的愿望,一部分同学正在做家教。在找家教、做家教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让人难忘的故事,有痛苦的体验,也有快乐的感受,不论欢乐还是痛苦,都是人生宝贵的财富,也是生命成长必经之路,用文字见证我们的成长。
三、爱心让生活充满阳光
(一)借节抒情,用爱育人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要求。《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也指出: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技艺的传承。
春节、中秋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情趣。这些节日承载着人们美好的希望和祝福,被历代文人墨客反复歌咏。这些节日蕴涵着人们特殊的情感内涵和文化价值需求。传统节日体现民族的亲和力和凝聚力。中国人最美好的向往就是人间的亲近与和谐。其中,有对父母与长者的敬爱之情,有手足牵挂之情,邻里互助之情,朋友相援之情,以及对先人和故土家乡依恋的情感。端午、清明、中秋、除夕等传统节日就充分体现了这些情感。不同的月份有不同的节日,但所有的节日都体现一个字“情”,爱国之情,爱家之情,爱人之情,充分挖掘节日的育人功能,让传统节日唤发新意,让生活中的节日充满爱的光芒,让生活在爱的节日中变得美好。
活动设计举例:
端午节———突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主题,将中华民族的气节教育和节气文化结合,组织包粽子等民俗活动,引导学生崇尚自然、强身健体,培养“团结合作、锐意进取、艰苦创业、开拓创新”的精神。
中秋节———突出团结、团圆、喜庆丰收的主题,了解“和”文化的内涵,努力营造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社会和谐、家庭幸福的节日氛围,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健康人格。重阳节———突出感恩父母、敬老孝亲的主题,引导学生走进福利院、社区,为父母长辈服务、为社区老人服务,大力倡导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培养学生“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优良美德,营造和谐文明、健康向上的社会氛围。
教师节———突出感恩老师的同时,也要突出感恩学生。感恩老师的教诲,感谢学生的参与,让师生在相互感恩的过程中体会生命的美好。
(二)爱心传递,故事育人
用身边的人的故事感动我们,激励我们。这个世界因为有了爱变得温暖,因为有了爱让我们感动。通过本校师生的爱心故事让学生感受爱就在我们身过,我们生活在爱的世界里,生活是多么美好。活动设计举例:
1、编辑本校的爱心故事,让真实的人和事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感动,激发每一个人爱心愿望,让心有爱,让爱有心。
2、评选本校的爱心使者,让我们感受天使就在我们身边,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天使,都可以给人间带来幸福和快乐。
3、开展爱心传递活动,让爱心使者的接力棒一届传给一届,爱心永存。建立爱心档案,让爱有记录,让爱之花开遍校园的每一角落。附:活动方案
(一)尝试让生命灿烂如花———《我的未来不是梦》系列
1、《走进大学》主要内容:大学的苦与乐,大学的生活特点,大学需要注意做到什么
2、《班级文化建设需要我参加》:主要内容:文化的意义,你对班级文化的理解,你对班级文化建设的贡献。
3、《大学三年的各阶段怎么走》:三个重要阶段:迈好大学第一步;打牢专业基础;自信走入社会
(二)努力让生存充满希望———《成功的花需要汗水浇灌》系列
1、《理想•汗水•成功》理想教育
2、《天生我才必有用》自信教育
3、《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学习方法教育
(三)爱心让生活充满阳光———《做一个大写的人》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