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短语范文

时间:2023-03-30 22:43: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人生感悟短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人生感悟短语

篇1

1、有些机会因瞬间的犹豫擦肩而过,有些缘分因一时的任性滑落指间。许多感情疏远淡漠,无力挽回,只源于一念之差;许多感谢羞于表达,深埋心底,成为一生之憾。所以,当你举棋不定时,不防问问自己,这么做,将来会后悔吗?请用今天的努力让明天没有遗憾。

2、把行李打开,走上舞台,不管一切的掌声和嘘声,放情忘情地演出,然后走下舞台,回到旅馆,收拾行李,走向人生的下一站。匆匆一生,或许也只是他们演出生命的其中一站。多么美丽的谢幕台词啊———“此生无悔!”

3、男人无所谓忠诚,忠诚是因为所受的诱惑不够,女人无所谓正派,正派是因为背叛的筹码太低。

4、我们每个人都像小丑,玩着五个球,五个球是你的工作、健康、家庭、朋友和灵魂。这五个球只有一个是用橡胶做的,掉下往会弹起来,那就是工作。另外四个球都是用玻璃做的,掉了,就碎了。这段话值得我们深思。

5、每个人都在寻找茫茫人海中的另一半,或许你可以找得到,或许你与它擦肩而过。我相信爱情,但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拥有。

6、一个人,为了富裕而穷尽体能,加班加点地工作,到头来,损害了身体不说,即便挣得手的钱,也只能奉送给医院。他不但无从享受幸福的人生,还要遭受疾病的折磨。这样的人,实在是无知。

7、难道从生到死天天在一起就叫做有缘吗?不!由陌生到相识,由欢聚到离别,由相爱到相怨,都是缘!越见离合悲欢,越是牵扯不清,越有锥心的痛、刻骨的伤缘也就越深!“缘”让我们相聚相知趣知相惜。很庆幸我们在今世遇上了,希看下辈子,下下辈子,下下下辈子我还要和你们相遇。摘自短信大全

8、假如全然无忧,就不知道什么是“无忧”了,假如没有别离,就不懂得珍惜相聚了,假如永生不死,就不知道把握生命了。

9、身体需爱惜,生命需珍惜,打拼需适度,生活需满足。当生命走到了最后一刻,纵拥有亿万财产又有何用?

10、忽然很想醉,是因为早已心碎;忽然很想睡,是因为心里早已疲惫。

11、我们求学、恋爱、结婚、工作,经常要面对坎坷、失败、疾病、灾难的挑战,人生也因此布满了酸、甜、苦、辣。实在,有很多坎坷、失败、疾病、灾难是可以避免的。但是,当我们遭遇了大的挫折,心态和生活方式发生了质的转变后,才会明白,只有生命,才是最宝贵的。可惜的是,往往我们有知了,生命也将走到了尽头。

12、繁华历尽,方知平凡是真;回首沧桑,只想平淡如水。

13、人一生下来,空缺得像一张纸,除了哺乳的本能,()其他的,一无所知。所以,往往我们把婴儿看作无知。而当一个人通过学语、学步、学习,对世界有了一定的熟悉,我们便说,他已经有知了。实在,这不是真正的有知,一个人只有对人生的领悟,有了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后,才可称为有知。

14、印度有一位着名的哲学家临死前,将自己所有的着作丢进火堆,只留下一段对人生的批注──假如将人生一分为二,前半段人生哲学是“不犹豫”,后半段人生哲学是“不后悔”。面对人生,既要有当机立断决心,更要有永不后悔的气势!

15、放弃该放弃的是无奈,放弃不该放弃的是无能,不放弃该放弃的是无知,不放弃不该放弃的却是执着!

16、磁场相同的人初相识的时候,自然会互相吸引。但人的感觉如此微妙,有些人在一起的感觉好像朋友,有的人则引发你的激情,有些人则令你想要保护他,或者只是单纯的关心。

17、感情这东西最难的,不在于是不是两个人真的就爱了,难于爱的维持与持久,因为人生并不是只有一天好走。生活毕竟是现实的,人要经历这样那样的考验,不单单是一句我爱你就解决了一些的问题。人生中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要有足够的耐心去面对。人就是这样的,总要经历一些事情,才会明白一些道理,而很多变化就在经历中发生了。

18、记得称赞一起工作的人。指正别人时,要先维护他的自尊。专心在所做的事,尽力把它做到最好。想一想今天的表现是否与薪水相当。欢喜领受这一天,由衷感恩和满足。依自己因缘安排生活,但不与人比较。

19、是不是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躲着一些人物,伴随着欢欣与凄楚。平时把它锁起来,自己不敢碰,更不愿外人知。直到某些心灵澄澈的日子,或是回光返照的时候,世俗心弱了,再也锁不住,终于人物浮现。会不会有一天,当我们临往的时刻,才忽然发现一生中最爱的人,竟是那个已经被遗忘多年的……

20、少年人如同春天,一番雨,一番热,病一次,长一次。老年人如同秋天,一番雨,一番冷,病一回,老一回。

21、人不会由于获得很多爱,而觉得人生有意义,却会由于付出很多爱,而越肯定生命的价值,越轻易获得真正的快乐。

篇2

1、人生中出现的一切,都无法占有,只能经历。我们只是时间的过客,总有一天,我们会和所有的一切永别。深知这一点的人,就会懂得:无所谓失去,而只是经过而已;亦无所谓得到,那只是体验罢了。经过的,即使再美好,终究只能是一种记忆;得到的,就该好好珍惜,然后在失去时坦然地告别。

2、人生,哪能事事如意;生活,哪能样样顺心。不和小人较真,因为不值得;不和社会较真,因为较不起;不和自己较真,因为伤不起;不和往事较真,因为没价值;不和现实较真,因为要继续。因为善良,所以宽容;因为责任,所以承担;因为某种理由;所以愿意妥协。因为看轻,所以快乐;因为看淡,所以幸福。

3、茶凉了,就别再续了,再续,也不是原来的味道了;人走了,就别再留了,再留下,也不是原来的感觉了;情没了,就别回味了,再回味也不是原来的心情了。慢慢的都会远,渐渐的都会淡,拥有时,好好珍惜,离开了,默默祝福,人生的旅途,没有人是应该要陪你走到最后的。

(来源:文章屋网 )

篇3

一、小化角度,限定范围

在话题或命题作文前后添加词语是限定范围,小化角度的最好方法。一旦增添了词语,话题或命题就立即变成主谓短语、偏正短语或动宾短语,受到一定的限定,写作范围就缩小了。如,话题是“微笑”,就拟定“微笑与阳光”;话题是“感恩”,就拟定“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恩微笑”;话题是“幸福”,就拟定“唱响幸福”、“幸福不是毛毛雨”。

需要说明的是,限定命题作文的构思范围,一定要在草稿完成,或成竹在胸,而不能随意改变命题,不然就会弄巧成拙。有一些半命题作文,选择词语既可决定内容题材,也可以决定写作范围,选择另一半时,既要体现出事物的个性,使题材内容更新更亮,出人意外,还要使词语范围尽量小一些。如,以“那一次,我尝到的滋味”,一般考生大多填的是“胜利”“成功”“失败”、“挫折”等,也有人填“阅读”、“人生”等,这些词语的意思宽泛且又常见,很难写出新意。也有考生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和情感精力,选择“挨打”“碰壁”,选材新颖,角度小巧。

二、舍面取点,写细写活

“化大为小”,有时也体现在构思时舍面取点,以点代面。这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滴水见太阳”,“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因为事物都是相互关联的,点和面是局部与整体、个别与一般的辩证关系。巧妙地从生活中撷取能反映生活本质的“点”,能起到以少胜多的功用。不妨欣赏精彩的片断:

其实,像陶潜、刘禹锡一样,生活简单而有所作为的人很多,如“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的孔明,“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的宋濂……采撷历史长河中的几朵浪花,我们就很容易明白:简单也是一种美。

历史的车轮辘辘远去,时代的汽笛声声高鸣……“简单还适用吗?”赶潮流的年轻人发出这质疑……

其实,生活真的很简单。面对生活中的不幸,多想想“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不就少了一份痛苦与忧愁了吗?被物欲所扰,想想“尽管我有很多,但我需要的仅仅是一颗心”,心里就会多一份坦然与豁达。

“采撷历史长河中的几朵浪花,我们明白简单也是一种美”,这正是舍面取点,写细写活的做法。将笔墨聚集到“浪花”上,可以少胜多,事半功倍。陶渊明“悠然见南山”、刘禹锡“何陋之有”都是足以代表简单生活的典范,“不求闻达于诸侯”的孔明、“尝趋百里外”拜师求学的宋濂,追求的都是虽简单却有价值的生活。如此材料,既突出文章的中心,又体现出文章的厚实,主题得到深化,提升了文章的品位。

三、彰显长处,展示亮点

“化大为小”还可以彰显长处,展示亮点。每个人对周围的事物总会有所偏爱,有些学生对音乐有着特殊的爱好且颇有研究,不少同学爱京剧,爱越剧,爱湖北大鼓……不仅自己能说会唱,并且能说出对这些艺术的感悟或见解。作文时,如果能根据文章内容或主旨的需要,恰如其分融入你对这些艺术的鉴赏,展示你独特的人生感悟,以这个点为题材,必定会有非同一般的表现。

看过中考满分作文《聆听音乐》精彩片断,相信你一定会有更多的感悟和启迪。

聆听音乐――

阿炳的一生因有了《二泉映月》不再落寞,《二泉映月》的底蕴,也因有了阿炳的执着追求不再平凡。苍穹之下,太湖边上,一位盲人正抚琴独忧,用悲戚的琴声控诉社会的黑暗,怒斥人心的冷漠。《二泉映月》让阿炳没有光彩的眼睛迸发出坚毅与力量。

聆听音乐――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动人一生,也为这精彩音乐增添光彩。聆听着,叫人不禁神往那段凄美的爱情,流连那倾注了太多思念的楼台,迷恋那段幽婉的蝴蝶之舞……回环之余,《梁祝》成了不屈于封建礼教的最强音。

你看,那些耳熟能详的人物以及那些用心血谱就的音乐,在考生娴熟的笔端下缓缓流淌,展示了丰厚的音乐素养,通过音乐的风格、意境,表达独特的人生感受,让人赞叹。不少同学爱京剧,爱越剧,爱湖北大鼓……不仅自己能说会唱,并且能说出对这些艺术的感悟或见解。作文时,如果能根据文章内容或主旨的需要,恰如其分融入你对艺术的鉴赏,展示你独特的人生感悟,那你的作文该会具有怎样的魅力啊!

更为可喜的是,随着素质教育深入开展,《新课程标准》在教学中的渗透,学校对音乐、美术的重视,更有京剧走进学校,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学生能广泛接触自己所喜爱的艺术,并且在这个天地里展示自己的才情。

四、具体而微,精描细写

“化大为小”还体现选取某个独特人物、某个特殊事件来写。如是历史人物与事件,或还原再现其历史情境,或挖掘附于其中的意蕴,甚至还可进行文学性再创造。由于写作角度小,因此便于“深耕细作”、精描细写,往往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才情识见。

以“交流”为话题。当许多考生还在“学习交流”、“师生交流”、“朋友交流”、“国际文化交流”等大众化角度打转的时候,一考生慧眼独具,选中了“文成和蕃”这段民族交流的佳话,构思精巧,高人一筹。

雄鸡啼破了黑暗,迎来了拂晓,惊醒了梦中佳人。你揉揉惺松睡眼,再次掀起窗帘,你吃惊了:辽阔的草原,一望无垠,小草绿得逼你的眼。你从未看见过这样的世界,于是你知道:从此你将弃轿从骑,你将成为吐蕃一员。一只雄鹰滑过天空,一声呼啸划破宁静,你欣慰地笑了。也许,你并没有想到,你,一个民族的代表,一次义无反顾的交流,将两个民族的血液融为了一体。

篇4

关键词:语文教学;目标设置;赤壁赋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教学目标的本质是对学习结果的预期,学习结果的分类是教学目标分类的依据。设计语文教学目标既是语文教学活动的首要环节,也是语文教师的常规工作。语文教学目标设计的合理与否,既对整个语文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效益起决定性的影响,也是衡量一个语文教师设计能力的重要标尺。本文以《赤壁赋》一课的教学为例,选取两位教师设计的不同教学目标加以分析比较,指出异同点、不足之处及改进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规定了语文课程目标。根据国内学者的观点,一般具体体现为“知识目标,技能目标,认知策略目标和情感目标”。“除了要遵循语文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分类的规定,语文文言文教学目标的设置还要遵循以下几点:1.确定文言文教学目标的核心;2.确定语文教学目标的层级;3.确定语文教学目标的序列”。

《赤壁赋》是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中的一课,这个单元主要学习山水游记类散文。单元教学目标要求,不但要欣赏其中描绘的自然风光,还要联系作者的身世和作品的时代背景,品味作者抒发的感情和文章寄寓的旨趣。反复阅读篇章,体会其中的节奏、语气和韵味,养成良好的文言语感;体验古人徜徉山水、感悟人生的情趣,培养学生对自然之美的感受能力。

现代语文课程理论认为,语文教学目标设置的重点应该放在听、说、读、写技能和认知策略上。

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两位教师对于这篇课文所作的教学目标设计,看看他们是否符合以上几点要求。

例一:

教学目标:1.掌握积累“既望、属、如、泓、倚、愀、危、缪、赋、卒、曾”等词。积累“清风徐来,白露横江,如泣如诉,月明星稀,沧海一粟”等短语及状语后置等特殊句式。

2.理解文中作者对人生意义的议论,体味作者旷达乐观的情怀。

3.培养学生学习本文写景与议理、抒情相结合的方式,体会本文写景状物用语之妙和语言极富哲理音韵和谐的特点。

例二:

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的感情变化,理解作者月夜泛舟赤壁而触发的情思,体会通过主客问答手法所表现的旷达乐观的情怀。

2.熟读课文,学习景、情、理交融的写作手法。

一、不同之处:

教例一中的教学目标1抓住了文言文教学的重点,即重视对文言词语、句式的积累掌握。而例二的教学目标中则完全没有提及文言词语及句式的掌握,未能抓住文言文教学的重点。

二、相同之处:

二者语文教学目标的核心较为明确,目标设置符合基本的目标要求,重视学生阅读与鉴赏技能的训练,注重引导学生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教例一中的教学目标2和教例二中的教学目标1都明确了体味作者旷达乐观的情怀目标要求,注重培养学生品味语言,培养文言语感的能力。

三、不足之处:

1.层级关系不够明确。本单元主要学习山水游记类散文,单元教学目标要求,不但要欣赏其中描绘的自然风光,还要联系作者的身世和作品的时代背景,品味作者抒发的感情和文章寄寓的旨趣,在这一方面两个例子中的教学目标都有涉及,较好的体现了单元教学目标的要求。但“反复阅读篇章,体会其中的节奏、语气和韵味,养成良好的文言语感”这一要求未能体现。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持之以恒地诵读,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能够增强语感,促进理解,对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大有裨益。例一中的教学目标未对学生诵读文章作出要求,未能很好的体验单元目标要求。在“体验古人徜徉山水、感悟人生的情趣,培养学生对自然之美的感受能力”单元目标要求方面,两个例子中的目标要求都未作出具体的表述,在这一层面未能很好地处理好目标层级关系。

2.陈述目标时措辞不够明确具体。教例一中的目标2的“理解”、“体味”和目标3中的“培养”、“体会”;教例二中目标1中的“把握”,这些抽象笼统的词语,是导致语文教学目标陈述含糊的重要原因。因此教师在描述教学目标时应尽量避免使用这些模糊的语言,而选择运用操作性强诸如“区分、概括”等具体可将预期学习结果表述出来的词语。

3.个别目标的层次不清。例如教例二中目标3“培养学生学习本文写景与议理、抒情相结合的方式,体会本文写景状物用语之妙和语言极富哲理音韵和谐的特点。”这种表述没有明确规定是去让学生先体会本文写景状物用语之妙和语言极富哲理音韵和谐的特点还是先学习写景与议理、抒情相结合的方式,这就使教学实际中的听说读写技能所蕴含的概念和规定在层次上显得模糊紊乱。

4.教例一还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即教学目标的“定位不准”。我们可以在目标3中发现这样一个字眼――“培养”。这个措辞是对“教”的规定,反映的是教师“教”的主观愿望和结果,这种目标定位,不仅导致陈述的教学目标与自身的本质相背离,而且易于使人产生模糊的认识,不能反映学生预期的学习结果。

通过对上述两个教例的分析,我们知道了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即定位不准、要求不明、层次不清以及措辞不够明确具体。因此为了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就要在体现四个分类目标(知识目标、技能目标、认知策略目标、情感目标)的基础上,避免出现以上这些问题。

针对上述不足加以改进,我认为《赤壁赋》这一课比较合理的教学目标应该是:

1.积累生字新词和状语后置等特殊句式。

2.欣赏作者描绘的赤壁夜景,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概括作者的人生感悟。

3.阐明本文写景状物用语之妙和语言极富哲理音韵和谐的特点,学习作者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4.背诵课文,能说出蕴含其中的山水文化,阐明自己对自然之美的感受。

参考文献:

[1]何更生.新课程语文怎么教[M].芜湖: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篇5

然而,我们研究高考真题可以发现:高考对上述考点的考查,呈现出多考点交叉、综合性覆盖的特质,反映出重基础、重运用、重热点的总趋势。如何在落实《考试大纲》的基础上,对高考语用题实施更加精准高效的备考策略呢?

似乎与这种疑惑密切呼应,近年来,笔者有幸以荆州市高中语文命题中心组成员身份参与了一些语用题的原创命制,在与特级教师、荆州市教科院高中语文教研员王世发先生的协作探讨中,我对语用题的备考策略有了一些粗略的认识。

一、回扣课文奠基础

例1 (2014・荆州高二期末)阅读下面的戏剧台词,揣摩国王的心理活动,用简明的语言描述国王的真实意图。(4分)

国 王 替我在那桌子上斟下几杯酒。要是哈姆莱特击中了第一剑或是第二剑,或者在第三次交锋的时候争得上风,让所有的碉堡上一齐鸣起炮来;国王将要饮酒慰劳哈姆莱特,他还要拿一颗比丹麦四代国王戴在王冠上的更贵重的珍珠丢在酒杯里。把杯子给我;鼓声一起,喇叭就接着吹响,通知外面的炮手,让炮声震彻天地,报告这一个消息,“现在国王为哈姆莱特祝饮了!”

雷欧提斯 凶手就在这儿,哈姆莱特。哈姆莱特,你已经不能活命了;世上没有一种药可以救治你,不到半小时,你就要死去。那杀人的凶器就在你的手里,它的锋利的刃上还涂着毒药。这奸恶的诡计已经回转来害了我自己;瞧!我躺在这儿,再也不会站起来了。你的母亲也中了毒。我说不下去了。国王――国王――都是他一个人的罪恶。

此例引导学生重读莎士比亚戏剧《哈姆莱特》台词,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体悟言外之意,揭示国王的阴暗心理和险恶意图。语用题考点为语言表达的简明,间接考查学生对戏剧巧妙情节和深刻主旨的把握。国王以哈姆莱特与雷欧提斯比剑为诱饵,置哈姆莱特于“胜则饮毒酒而死,败则遭毒剑而亡”的两绝境地,充分显示了其狠毒、奸诈、阴险的本质。

该题兼顾必修4选文《哈姆莱特》(节选)和名著导读《莎士比亚戏剧》的教材知识,重视基础知识的贯通运用,运用“一分为二看问题”的对举技巧,有助于学生形成辨证思维,其参考答案为:假如哈姆莱特获胜,国王就用毒酒以祝饮的名义毒死他;假如雷欧提斯获胜,国王就借雷欧提斯之手用涂了毒药的剑除掉他。

例2 (2014・荆州质检Ⅱ)下面是小说《半张纸》的三个选段,前两处划线句属于主人公的内心独白,请补写第三段相应的内心独白。(40字以内,4分)

接着是一个男子的名字(已经被划掉了),一个曾经飞黄腾达的朋友,但是由于事业兴隆冲昏了头脑,以致又潦倒到无可救药的地步,不得不远走他乡。荣华富贵不过是过眼烟云罢了。

在后面的括号里写着“埋葬事”。这已足以说明一切!――一个大的和一个小的棺材。埋葬了,再也没有什么了。一切都归于泥土,这是一切肉体的归宿。

但是他走出去时并不是垂头丧气的。相反地,他高高地抬起了头,像是个骄傲的快乐的人。

此例节选了瑞典作家斯特林堡的小说《半张纸》的精彩片段,以富于哲理的主人公内心独白为载体,催生先抑后扬的人生感悟。题目在考查扩展语句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复苏对接近遗忘的外国小说知识的记忆。这篇“以最小的面积集中最大的思想”的小说浓缩了主人公的人生际遇,其中遭遇巨大不幸后悲恸、彻悟、奋起的心路历程耐人寻味,补写其内心独白,也是对紧扣文本、深入品读的研读目标的具体回应。

该题回顾了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的部分内容,启发学生表述主人公对过去的生活态度与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前两处划线句不仅属于主人公的内心独白,更是对要求补写的第三段内心独白的示范,暗含了“言简意赅”、“前后呼应”等答题要求,所以分别关联“并不是垂头丧气”和“高高地抬起了头”作答:悲痛无法延续,幸福存放心底;迎着希望的曙光,前方将是一段崭新的生命旅程。

例1和例2的题料均出自教材文本,从考查内容看,是对课文内容的解构品析;从备考策略看,把复习教材当作出发点,重视基础课文,才不会出现熟悉内容陌生化的后果。灵活把握教材,深入研读文本,也可以为解答各类语用题奠定基础,打开门扉。

二、梳理导读酿新酒

例3 (2014・湖北高考)下面四个字是由象形字“人”(■)变化组合而成的会意字。请根据给出的古文字义,仿照“比”、“化”两例,用七字句描述“从”、“北”的形体结构与字义。要求:①形义描述合理;②押韵。(4分)

■ ■

(从:跟随) (比:并列)

■ ■

(北:相) (化:变化)

二人排齐向右站 左人正立右倒

亲密并列肩比肩 人形颠倒表变化

此例属于高考真题,也是一道图文转换题。四个由象形字变化组合的会意字集中呈现了汉字之美,在汉字的“人文味”式微的当下,让高中生感受字形结构的古典韵味可谓正得其时。观赏汉字形义,再辅之“压韵”的要求,音、形、义完美融合,考查角度变得宽广。

该题紧密联系必修1梳理探究模块《优美的汉字》教学内容,通过异彩纷呈的构字形式,让人有赏心悦目之感,学生在思考作答的过程中,描摹汉字构成方式的同时,也切实受到了博大精深的汉字文化的熏陶。“比”、“化”两字的示例很有参考意义,“从”字的描述“一人前行一人后,后人跟着前人走”和“北”字的描述“二人站立背靠背,字义相背可意会”也显得简明精要。

例4 (2014・荆州质检II)名著插图以其高度的艺术性为人称道。请欣赏下面这幅《红楼梦》插图,用一句话点评画面内容。要求合理想象,并用上“共读西厢”这个短语。(4分)

此例涉及名著插图与名著内容的关联,“宝黛共读西厢”是名著《红楼梦》中颇具温情的一幅画面,读者每读及此,莫不浮想联翩,心生美好情愫。试题以“一句话点评”为切入点,对“共读西厢”合理扩展的答题要求十分明确,便于考生作答。

该题与必修3名著导读模块《红楼梦》教学内容互为表里,怀着遵崇经典的拟题态度,以充满诗情画意的名著插图为设题元素,在众多优美场景中,选择“宝黛共读西厢”那唯美的一幕,使沉下心来研读《红楼梦》的高中学子获得从形象到思维的精神享受和阅读心得,王世发老师评析此题时,给出了三个精妙妥贴的答案:1、宝黛在桃林之下耳鬓厮磨,沉浸在共读西厢的美好意境之中;2、共读西厢的一幕,在宝黛的心里成了永恒的甜蜜的回忆;3、宝黛共读西厢,展示了一幅纯净如水的爱的画面。

例3和例4以梳理探究模块和名著导读模块为设题点,旧知酿新酒,滋味亦不同。必修教材中的上述模块不是语文教学的附庸和点缀,而是落实《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注重梳理”“扩大阅读视野”等要求的产物。高考语用题将其纳入考查范畴,正是对这一教学薄弱环节的查漏补缺,强调的是学以致用。故而,梳理、导读不容忽略,语用备考自当广泛涉猎。

三、文化热点立潮头

例5 (2014・荆州质检I)下面一段材料是《湖北日报・千湖新记》的开栏语。请为你家乡附近的湖泊写一段简短的推介语。要求语言生动,不超过40字。(4分)

湖北素有“千湖之省”的美誉。人们诗意地栖居于湖畔,与湖和谐相生。且看岸芷汀兰,波光映面,锦鳞翔底,水草摇曳,这就是我们千湖更新的理想。湖北,以湖著称于世,以湖传承子孙。“千湖新记”栏目,用历史的回望和现实的观察展望湖泊的未来,营造爱湖、护湖、亲湖的地域特色文化,形成珍惜湖泊、建设美丽湖北的社会风尚,让湖泊保护的意识更加深入人心。

此例选用的材料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千湖新记”作为《湖北日报》历时两年报导的精品栏目,影响深远,湖文化因而成了湖北近年来的热词。模亘眼前的现实却是:众多湖泊正在人为压缩直至消失,“千湖之省”行将徒有虚名。笔者命制此题,正是基于关注生活的大语文理念,以学生对家乡附近湖泊的推介入题,来唤醒青年一代乡邦家园的环保意识。

该题涉及语言表达的简明和生动等考纲要求,学生解题时需要反复阅览文字材料,品析“诗意”、“千湖更新”、“湖泊保护”等关键词的意味,字斟句酌地拟写答案。以“白莲湖”为例,有两段推介语可供参考:1、这里白莲花开、鸢飞鱼跃,这里有柳郎和荷姑的传说,这里是古云梦泽地白莲湖;2、百顷湖浪,流淌千年的烟波,满船菱歌,激荡白莲的传说。

例6 (2014・荆州高一期末)微博留言是网友针对微博内容发表简评的一种形式。阅读下面一则微博,请你回复一条留言。要求:观点鲜明,运用一种修辞手法,40字以内。(4分)

@人民日报 “7岁脑瘤患儿捐肾救母”古有丁香割肉救母,今有孝天还肾报恩。4月2日,湖北荆州7岁脑瘤患儿陈孝天离开人世,他捐献的肾脏让罹患尿毒症的母亲等三人重获新生。陈孝天临终前说:“妈妈给了我生命,我要救妈妈一命。”

此例选用的材料则具有独特的人文内涵。人体器官捐献在国外已经相当成熟,国内却要遭受伦理世俗等诸多挑战,这是国情。正因如此,陈孝天及其家人的抉择就令人肃然起敬,蕴含其中的有孝道,也有仁义,这些正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最好传承。

该题借微博留言的形式,实质是拟写新闻评论,对语言表达的简明和修辞手法的运用进行了综合考查。其他如编者按、新闻编后语等,都是评论性语言的用武之地,个人观点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修辞手法的运用以生动形象为佳,譬如运用比喻:陈孝天的捐肾义举犹如他人生命寒天里的一簇火焰,暖人心扉。又如运用排比:孝天,你用孝道回报了妈妈,用博爱挽救了他人,用生命谱写了赞歌。再如运用双关:人间有晴(情),小小孝天身后书写了一个大大的“爱”字。

例5和例6撷取文化热点,体现了对社会性、时代性的关注和发掘。高中生应该成为文化热点的弄潮儿,以开放的视野,去探求语文的人文精神。有鉴于此,语用题备考也相应地扩充了外延,广泛阅读报章时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与时俱进地更新知识和观念,才能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繁复迷茫中守正出新,下笔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