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读书计划范文
时间:2023-04-08 06:09: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自制读书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金融自由化 季度指数 主成分分析
一、引言
金融自由化在理论上起源于McKinnon(1973)和Shaw(1973)的经典著作,主要指的是利率的自由化和政府干预的减少,强调放松金融管制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在金融自由化理论不断发展和实践的过程中,金融自由化的内涵也在不断地外延和扩张。在后来的文献则对金融自由化概念进行了拓展,Williamson & Mahar(1998)进一步将金融自由化的内容扩大到包括放松利率管制、消除贷款控制、金融服务业的自由进入、尊重金融机构自主权、国有银行的私有化以及国际资本流动自由化六个方面;Bandiera等人(2000)、Koo & Maeng (2005)又作了一些拓展。对于金融自由化通常有正面和负面效应两种经济后果:第一种观点以McKinnon和Shaw为代表,认为发展中国家封闭的、不成熟的金融制度是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通过培育金融开放市场为中心的金融自由化来促进经济增长Levine(2000)实证表明了金融自由化正面效应结果;第二种观点认为,在金融自由化方兴未艾的国家,金融体系脆弱性日渐呈现,若加强金融市场之间的联系,同时也加大了金融危机发生的概率和频率,由此形成了金融约束论的负面观点。
Laeven(2000)度量了13个国家和地区银行业的金融自由化程度,他将金融自由化分为六个方面,围绕每个方面设置一个虚拟变量,自由化指数就是这六个虚拟变量的加总。如果某一方面进行了自由改革,那么赋值1,否则为0,通过加总,各年度的自由化指数取值区间为0到6。这种测度方法的优点是重点突出,便于计算,但缺点是六个方面等值加权,无法体现影响金融自由化的关键因素的作用;并且这种测度依赖某种明确的自由化举措,比如彻底放开利率,无法测度渐进改革;同时六个方面之间可能存在相关性,所包含的冗余信息过多,测出的金融自由化程度精确度可能不够。Bandiera et al.(2000)把金融自由化看作是放松管制、私有化和全球化的综合体,选择了8个指标,他们将每一项改革措施对应一个虚拟变量,如果某项指标实现完全自由化的年份及此后的年份统统赋值为1,否则为0。赋值结果按照国家和地区及时间序列构成一个刻度矩阵,基于该矩阵的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构建金融自由化指数。指数越高,说明该年度金融自由化程度越高。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影响因子的权重问题,同时能消除各变量之间相关性带来的冗余,但和Laeven(2000)的方法一样,这种方法同样无法测度金融自由化改革过程的渐进特征。Jaewoon(2005)就对Bandiera et al.(2000)的方法做了改进,即在每一个领域的赋值上更加精细化,不再只取0、1两个值,而是随着各种金融法规的颁布,赋值不断累加,增加值的大小则取决于法规放松管制的力度。
国内文献中,黄金老(2001)在其专著中用8个指标度量了中国的金融自由化程度,把每个指标划分为5个等级,其权重分别为1、2、3、4、5,由此得出2001年我国金融自由化程度为40%,但该研究没有得出一个我国金融自由化程度的时间序列,从而无法判断我国金融市场化的渐进进程。刘毅(2002)等人的文章尝试计算了1997-1999年得中国金融自由化指数,在该文中,考察指标为黄金老(2001)的8个指标基础上添加了一个衡量外汇市场自由化的外汇储备需求程度,仍然通过设置虚拟变量对相应时间进行赋值,同样无法测度渐进式改革的进程和特征。易文斐和丁丹(2007)使用和Bandiera et al.(2000)相同的8个指标来考虑中国金融自由化,对相应领域内金融自由化事件,根据事件的重要程度,赋值为0.5,1,2,采用逐步累加的方法得到各个领域的指数,仍然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得到综合的金融自由化指数。庄晓玖(2007)也采用相类似的方法构建我国金融自由化年度指数。
二、 中国金融自由化指数设计
本文关于中国金融自由化指数的设计:与以往文献相同的是,指标的选择参考了庄晓玖(2007)的7个指标来衡量中国的金融自由化进程(见表1);方法仍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这样够消除各变量之间相关性带来的冗余。不同之处在于,构造1982-2010年各季度中国金融自由化指数(China Financial Liberalization Index,CFLI),本文测量到2010年并且是各季度的中国金融自由化指数,以往文献构建的是年度指数;为了体现中国金融改革过程中的渐进过程,指数采用了逐步累加法进行赋值,逐步累加法的优点在于能够体现这种渐变的过程,在逐步累加法中自然涉及到在具体事件的赋值大小问题,这将由政策变化的力度和影响力来主导。首先对中国从1982年到2010年的金融事件进行梳理,然后对于影响中国金融自由化的事件按照其重要程度进行赋值,我们将对每类事件从0到1赋值,0表示完全压抑,1表示完全自由,最小间隔0.01。
表1 中国金融自由化评估指标指标名称
指标说明
利率自由化
(利率)
主要指政府放松乃至取消对金融机构的利率限制,使利率水平由市场供求确定。其衡量标志主要是指金融机构是否获得确定利率的自主权。作为其阶段性目标,利率浮动幅度是衡量利率自由化的重要标志。
信贷管制的消除
(信贷)
主要是指金融机构在配置资金方面的自主程度,从资金配置的规模和资金配置的对象来反映。
金融部门的自由进入
(进入壁垒)
主要是指对金融机构设置的审批完全是审慎的,在营业许可上没有经济需求测试或数量限制,以此来衡量金融行业进入和退出壁垒。
银行自治
主要是指商业银行的商业化经营行为不受政府性指令的控制
银行产权多元化
(所有权)
主要是指降低金融机构的国有化比率,增加非国有产权所占比重。
证券市场改革
(证券)
主要是指证券市场受政府干预的减少和发展规模的扩大
资本自由流动程度
主要是指政府对资本流出、流入的管制程度。
三、中国金融自由化度量结果
通过对中国金融市场化基本进程(各指标赋值)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表2总方差解释。从中可以看出第一个因子的特征值是6.580,对总方差的解释程度已经达到93.999%,因此,采用第一个因子作为金融自由化指数的度量是合理的,并定义为中国金融自由化指数。
表2 总方差解释
因子
数据相关阵的特征值
因子提取
因子特征值
占总方差%
累计%
因子特征值
占总方差%
累计%
1
6.580
93.999
93.999
6.580
93.999
93.999
2
.310
4.426
98.425
3
.042
.603
99.028
4
.028
.397
99.425
5
.022
.308
99.733
6
.012
.176
99.909
7
.006
.091
100.000
表3 因子得分矩阵
指标利率信贷进入壁垒银行自治所有权证券资本自由
流动程度第一主因子.991.890.982.981.974.976.988
根据表3的因子矩阵,可以得到中国金融自由化指数的计算公式:指标
利率
信贷
进入壁垒
银行自治
所有权
证券
资本自由
流动程度
第一主因子
.991
.890
.982
.981
.974
.976
.988
据此,我们可以计算出中国金融自由化指数的数值,为了便于说明,根据上述权重,定义我国金融完全自由化取值为:
金融完全压抑指数为0,这样我们将CFLI标准化,即除以6.782便得到各时间点上中国的金融自由化指数,为了节省篇幅,没列出1982年到2010年各季度的金融自由化指数数据,只是呈现对应数据的时间序列图,见图1。
图1 中国金融自由化指数(1982—2010)
图1列示了1982-2010年各季度中国金融自由化指数趋势图,从中可以看出,随着信贷管制的放松、经常账户的开放以及银行自治等政策的逐步推进,中国金融自由化程度在不断提高,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金融自由化的上升趋势的斜率有了明显的提高。同时根据计算结果,我国2010年的金融市场化程度已达到66.65%,换句话说,中国金融市场化之路已完成了一大半,但与完全实现金融自由化的要求相比,我国还处于部分金融压抑状态。
篇2
关键词: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控制技术;应用
引言
近几年来,网络技术、面向对象技术、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及软件技术等各种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在此背景下,集生产、传输、调配、消费于一体的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以其高开放性、可扩展性与可移植性而在各大发电厂中得到了良好的应用,为电网调度的实施监控与管理带来了巨大的便利。研究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中的控制技术与应用是促进该系统不断完善的必要条件,对电网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 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控制关键技术
1.1 可视化技术
根据现代电网建设与运行需满足的高可靠性、安全性要求,以及人们对电网服务提出的新要求,发展与应用可视化的在线监控软件平台已成为调度员工作中的迫切需求。在发展日益成熟的电网安全分析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共同推动作用下,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开始引入可视化技术,可视化技术通过借助先进的显示技术、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将传统以表格、数字方式表达为主的离线信息转化为以图形为主的信息,从而便于系统调度员对电网实施调度情况进行分析与掌握。可视化技术在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是多方面的,如暂态稳定安全域可视化技术、电压稳定可视化技术、负荷预测可视化技术等等。这些方面利用可视化技术可以使系统调度运行更加满足人员监控的实际需要,是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拥有的一项重要控制技术。
1.2 EMS技术
随着电力市场的快速发展与电网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电力市场交易与安全分析一体化技术(EMS)作为电力市场支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担着电网数据采集、电网调度运行状态的监视与控制工作,而且更多的承担着电力市场交易与安全分析任务。因此,EMS一体化技术在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有利于传统工作领域的改变,因为它要求将系统众多EMS应用软件分析技术与接口进行重新设计,以使各应用软件与应用接口之间在形成统一的基础上又能相互独立执行,从而获得更佳的监控效果。根据发电厂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工作属性与特点分析可知,EMS技术是为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提供安全经济、稳定可靠电力市场的技术基础。
1.3 Internet技术
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引入Internet信息服务技术,不但能够为系统的远程维护提供全新手段与方法,而且还能够有效的将传统电网参数、SCADA实时数据的浏览扩展到EMS应用功能、扩展到AGC功能等的浏览上,从而在提高EMS应用软件实用化水平的同时,扩展EMS系统的对外窗口,提高EMS系统的整体服务水平,进而提高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信息化程度。此外,伴随计算机网络带宽的逐渐增加与网速的逐渐提升,网上远程控制系统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应用,这意味着未来Internet技术将会为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提供更多、更全面的信息服务。
1.4 中间件技术
应用中间件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发电厂对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开放性、高可靠性、易扩展性、跨平台性等要求。以消息中间件为例,该技术在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主要包含两方面:对等式结构设计与跨平台。利用中间件设计的对等式结构,其各节点之间存在对等关系,且不存在依赖关系和从属关系,也没有独立的消息服务端,它既支持一个节点在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中的动态加入或退出,也支持多个节点的动态加入和退出。最重要的是,在应用消息中间件技术的情况下,若任意一个节点或多个节点发生故障或以正常方式停机时,其他节点之间的相互通信不会受到任何影响,即通信可以正常进行。这主要是因为在网络通信层上不同态之间的消息被隔离开来,从而可以使不同态之间消息无法进行相互通信。
通常,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中的中间件技术工作在局域网应用层,可以实现完全自主式开发与实现,而应用软件编写所需编程语言可以选用C++或C语言,它不依赖于操作系统外的第三方软件,符合IEEE标准,可以安全稳定的运行于Windows、Linux、IBM等多种操作系统之上,并且在同一操作系统平台中,即使安装有其他操作系统,节点之间的通信仍能够正常进行,即实现跨平台传输。
2 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在电厂中的应用
2.1 某电厂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现状
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是指为电网调度运行直接提供数据采集与监控服务的一种控制系统。根据对某发电厂现行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状况的分析与总结发现,该系统当前存在较多问题丞待解决,包括无法远程监控、信息较为繁琐等。这就需要采用先进技术对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进行改造与升级,并且改造升级后的系统应具备安全可靠、系统容量大、智能化与一体化要求。
2.2 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改造升级
在电网调度工作中,调度、监控与运维是三个最为重要的部分。为提高系统工作性能与运行合理性,需要对该电厂调度工作相关部门进行调整:首先,调度班负责110kV和220kV变电站以及地方电厂的调度运行,负责电网电能分配,实行24小时全天候轮岗机制,并将整个电网电压等级各项信息显示在系统界面上。其次,监控班负责变电站的监视与远程操控,工作与调度班同步进行。运维站负责对各个变电站及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进行维护。具体改造升级方案如下:
综合应用遥感技术与可视化技术。考虑到该发电厂现行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仍处于传统的遥感状态,已无法满足电网运行与维护要求,因此必须应用遥感技术与可视化技术,使系统在实现远程运维的同时,使信息实现可视化。遥视功能的实现主要借助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图形图像处理技术等来完成,主要分为调度中心控制站、运维站与变电站终端站三大部分,数据通过变电站终端传输至运维站和中心站,再利用通信网络对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并且采用分布式存储方式可以有效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在视频系统中,采用分布式结构,中心站主要负责对远程监控现场的实时浏览与各种信息的及时采集和处理;运维站通过遥视功能实现对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远程操控与浏览;变电站终端站主要为系统可视化功能的实现提供所需设备、环境数据与图形信息。
此外,为弥补原系统缺乏命名功能缺陷,提高系统命名工作效率,减少电网安全隐患,该电厂在原有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基础上引入了一套智能辨别系统,智能辨别功能的增加可以有效解决以往新线路的命名问题,大大提高系统工作效率。经改造升级后,该电厂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在可靠性、安全性、系统容量、运行效率等各方面均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可视化技术、Internet技术等作为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实现与应用的基础,不仅大大改善与提升了系统整体性能,扩展与强化了系统功能,而且有效推动了电网调度系统应用新技术的出现,如公用信息模块、中间件技术等。因此,发电厂在应用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时,应对其进行不断的创新,并确保新一代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能够满足国际标准要求,从而为未来该系统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 数字化 指挥调度系统 农机管理 应用
中图分类号:S220.7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在农机管理中引入数字化指挥调度系统,不仅革新了农机管理与服务的工作形式与方法,还赋予了农机管理现代化的时代特色,从而跟上现代化时代不断改革发展的步伐。应用数字化指挥调度系统,将对农业生产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1农机管理数字化指挥调度系统概述
农机管理数字化指挥调度系统是在“3S”技术的基础上,重新构建的一个农机信息管理系统。“3S”技术实质上是指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IS(农田地理信息系统)、RS(遥感系统)。通过农机信息系统就能够实现企业农机信息全方位的管理。
在开放网络环境下,用户借助上网设备登陆该系统,不仅能够实时查阅农机管理的相关信息,例如,农情介绍、农业生产量等,还能了解并掌握农机作业的进度与管理情况。此外,农机管理人员登陆该系统后,可以使用上网设备进行网上合理分配农业机车的使用情况、核算作业的工程造价费用、网上共享农机管理的各项信息,而且不用出门测量田地,直接借助农田地理信息系统就能计算出农田面积,从而对农田的作业质量进行网上验收等,这一系统的应用不仅改变传统的农机管理方式,还逐步向网络化、数字化、科学化的农机管理作业转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数字化指挥调度系统是基于GPS、GIS以及RS技术上,从而实现农业机车动态实时跟踪、统一分配机车使用情况、整合机组资源等目标。
2数字化指挥调度系统在农机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2.1农田遥感资料系统
农田遥感资料系统是以卫星定位技术为核心,通过卫星高分辨率的技术,结合农田在遥感覆盖区域的地球,通过一系列的测量、核算、确定工作后,从而整理出企业想要的各种关于农田的信息资料,例如,农田地面面积信息、农田地块、道路面积、水利工程、林地以及水坝、居民住宅等,从而便于规划农田使用方案,促进生产管理效率提高。
2.2农田地理信息系统
基于农田遥感资料系统之上,从而促进农田地理信息系统的构建。首先整理多年来任何时间、任何地号的农田信息档案,例如,某一地号农田的施肥、施药信息、作业进度、种植何种农作物、年产量多少等,并将其录入到计算机中,最后农机管理人员就能随时查阅每一个地号农田的各项信息,使农机管理与服务更加趋向网络化,提升工作效率。
2.3GPS动态跟踪系统
在农业机车上安装GPS定位系统,通过GPS技术能够获取农机的具体所在位置,例如,具体的经纬度、高度、作业方向、机车运行动态等,并将这些信息传输到农机管理数字化指挥调度系统中。这样既能够节省人力、物力以及精力,还能方便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及时对农业机车做出合理的调度,结合机车的运行动态、作业进度以及行车方向,从而考虑是否要增减作业机车数量。
2.4视频远程监视系统
视频远程监视系统中主要由两大功能组成,功能一:农机管理数字化指挥调度系统中的指挥中心安装具有能调节焦距、红外线并昼夜监视的摄像头,根据摄像头中反馈的画面信息,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能够从监控系统中实时关注指挥中心的具体情况,一旦发生火灾、盗情等时间能够及时解决,便于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工作;功能二:在农业机车上配置无线视频设备,这样就能够实现随时随地的查询机车作业进度情况。
2.5机车统一调动系统
农场机车的基本信息主要包括:所有的农机具、机车驾驶员的作业优势、机车的适应范围以及机车的具体所在地点等,将这些信息录入到计算机中,当分配某一机车作业时,输入机车型号就能够查询到该机车适用范围以及相关的配套设施,通过机车统一调度系统就能够科学合理的分配机车进行作业。
2.6机组作业核算系统
机车作业核算系统实质上是一个作业核算中心数据库,通过这一数据库达到自动核算作业工程造价的目标。这样的核算数据更具真实性、合理性、可靠性。当机组完成当天的作业情况后,核算出作业费用,并将其输入到计算机中,核算中心数据库就会自动运算出关于机车作业的各项费用信息,例如,机车作业量、作业收入、机车耗油情况等,以此类推,逐日递增。到月底或年终时,将全面的作业费用从农户账户中扣除,进行网上核算的过程中不仅实现了无纸化办公,还提倡了经济环保的理念。另一方面,赋予农户系统登录权限,他们也可以登录系统查询机车作业费用,当发现预存费用不足时,能够及时缴存费用,通过核算费用的方式,还能反映出农户机车作业盈亏情况。
2.7农田作业进度统计
当作业区的管理人员将机车作业的进度、机车作业的产量以及面积等信息录入到农机管理数据库中,在开放网络环境下,企业的管理者以及基层工作人员就能借助上网设备登陆系统,从而了解并掌握企业的农情实时情况,进一步制定相关农业生产发展战略。
2.8农机管理网络系统
农机管理网络系统主要是将农机管理的各项基础信息录入到系统中,例如,农田地号、地质地貌、施药施肥情况、适宜种植何种农作物、机车驾驶员作业优势、农机具的适用范围等,从而使档案管理工作网络化。
2.9环境数据远程采集
借助无线上网设备,通过外界的气候条件以及计算机的统计与核算,就能了解并掌握农田区域中的自然环境,例如,气温、湿度以及空气质量等,并整理数据资料,做成表格,针对需要进行保护措施的农田区域及时展开保护工作。
2.10机具田间作业标准系统
机具田间作业标准系统主要是将企业所有的农业生产的工具、机车作业标准数据以及使用方法录入到系统中。这样就能够实现网上作业查询,当管理人员与农户登陆系统时,就能够查看某一地号农田的作业标准,从而规范作业,有科学根据地进行作业,进一步提升农田产量、作业效率。
2.11 GSM短信群发系统
机车用户一定要采取实名登记,并预留自己的手机号码。通过GSM短信群发通信系统就能将各种农情以及农场的动态信息发送到机车用户手机中,及时有效地将各项信息传递给各个农户,实现了农机管理信息共享的目标。
2.12油料零件价格
通过构建油料零件价格系统后,机车用户通过登录系统后,就能获取机车油料的型号、油料的供应区域、零部件的供应区域、油料不同型号的油价、零件所需的数量与规格型号等,从而便于机车用户正确选择油料、零件,使油料价格公开透明,给机车用户们提供了最大的便利。
2.13农机运用经验交流
机车作业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小毛病,企业经过一段时间机车作业的经验积累后,统计出机车作业的常见故障,包括机车出现故障的症状、及时维修措施或应对方法等,将这些机车故障信息输入到农机管理信息数据库中,就能方便机车用户们互相交流机车故障经验,促进交流。另外,农机技术人员将一些科学维护知识、技术方法以及经验输入到系统中,从而提升机车用户们的维修水平,降低机车维修成本,促进机车作业效率的提升。
2.14机车维护保养信息
机车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合理的损耗。企业有必要将各种机车型号的维修与养护知识、经验以及技术输入到系统中,加大宣传机车定期养护概念的力度。定期提醒机车用户进行机车维修与养护工作。此外,还可以上传一些常见的维修视频,使机车用户能够更直观、清晰地了解并掌握维修技术,从而提升维修与养护水平。
3结语
综上所述,根据相关实验数据可以发现,数字化指挥调度系统不仅能够实时监控农机车的运行动态,利用互联网统计机车作业进度、核算作业的工程造价费用,改变传统的农机管理方式,从而逐步向网络化、数字化、科学化的农机管理作业转变,进一步适应现代化科学技术与农业生产发展的形势。
参考文献
[1] 王雪梅,,张桦,余益民,赵伟,简洁,邓哲,金明.卫星定位的现代化通讯指挥调度系统在医疗急救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03:257-259.
[2] 王新民.无线电管理指挥调度系统在亚运会无线电安全保障中的应用[J].中国无线电,2011,08:68+71.
篇4
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了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含义,同时阐述了自动化控制技术应用的优势,最后对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旨在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避免故障发生,保证变电站正常运营。
关键词:综合自动化控制技术;智能变电站;电力调度
一、综合自动化控制技术概念
(一)综合自动化技术
综合自动化技术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前提,网络技术作为介质,分层模式作为主要结构,从而进行自我控制来融合多种技术的一种综合性技术。计算机作为基础,在电力调度工作中,需要其进行准确的计算与数据分析,并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所以要求其功能强大且工作效率高。综合自动化控制技术的辅助技术之一就是通信技术,通过对其的运用来管理整个电网系统,其中包括电力系统的每一个细节,通过这样自动化的控制与管理,避免了人工操作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情况,提高工作效率。
(二)综合自动化控制技术功能组成
综合自动化控制技术其功能组成包括了两个部分,分别是计算机和单片机两部分。主要作用是保护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提高电力系统的工作效率。同时可以自动化控制变电站,定期提交变电站电压报表,自动进行用电调整,尽量减少人工干扰,此外,能够对电力系统中出现的问题迅速寻找出来并解决掉,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
二、智能变电站电力调度中综合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优势
(一)提升供电能力,提高服务的质量的优势
综合自动化控制技术可以对变电器和无功补偿变容器进行流畅而随意的操作与控制,提高电力调度能力,同时为保证服务质量,综合自动化控制技术对变电站内的设备都会有定期的保养,保证其运行良好,降低其出现故障的频率,延长设备使用勖。而且由于变电站使用了自动化控制技术,所以减少了许多工作人员数量,但是同样的也避免了许多人工操作出现的错误,从而提高了服务质量,整体为变电站电力调度工作提高了供电能力。
(二)提升变电站的管理效率的优势
综合自动化控制技术的运用主要依靠计算机和网络,在电量充足的条件下,这些设备都是可以无人管理进行自动化的工作,而且可以24小时不间断的进行,变电站的工作人员主要的职责就是对这些设备进行定时的检查,确保设备无硬件故障问题出现,其管理模式分为两步,第一步是通过计算机迅速且自动化分析和处理出现的问题,提高变电站管理效率,避免出现人工操作时思考问题缓慢的问题。第二步,是在计算机分析结束后,管理人员通过对数据的观察与自身经验知识进行分析和探索,找出第一步的不足,保证变电站的工作质量,通过这两步,可以提升变电站的管理效率。
(三)确保电力系统安全性的优势
由于传统的变电站工作是由人工进行的,所以无法感知设备内部细节处的故障,使得故障没有被及时发现,随着故障越来越严重,最终导致变电站的电力调度和供电工作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然而自动化技术可以很好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其寻找问题的速度很快,细微地区的故障都能及时发现并迅速做出最佳决策,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解决,避免了故障扩大,保证了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同时,综合自动化控制技术在变电站中进行实时监控,在发现问题时,可以迅速有效的通过警报来通知管理人员,使得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四)有效节约成本优势
由于综合自动化控制技术其投入成本不高,且工作时间长工作效率高,可自动进行工作,无需人员介入,所以大大减少了人力的支出,降低了变电站的运营成本,而且还节约了很大一部分的生产成本,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其使用寿命也在不断的延长,使用效率和安全性也在不断的提升,导致其成本一直处于降低趋势。
三、智能变电站电力调度中综合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具体应用
(一)多台计算机集中式应用
多台计算机集中式应用是指综合自动化技术其对智能变电站的控制是采用多台计算机共同工作,利用计算机其强大的功能进行电力调度的运行和获取数据信息,并进行计算机间的各自分工,对获取的数据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最后集中所有分析结果,并进行自动保护与控制的一种应用模式,这也是智能变电站经常使用的一种控制形式。
(二)分布式结构应用
分布式结构一般适用于低压智能变电站,其与多台计算机集中式结构最大的区别就是增加了计算机数量,在工作过程中,不会集中最后的分析结果进行应用,而是通过将功能与职责各自分工后进入互不干扰,独立完成相应的数据处理的模式,这种应用的优势就在于可以在同一时段处理许多数据而不出现卡死的问题,提升了处理数据的效率,在真个运行模式中,终端系统处于控制全局的位置,并将各个计算机的情况进行总结。
(三)分布分散式结构应用
分布分散结构模式应用在被分成变电站层和间隔层两层的双层次变电站系统中,是一种自动化控制技术,相较于传统的原件和断路器间隔的设计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可以全面系统的收集断路器间隔数据。同时以此为前提,成功将保护和控制功能等汇总与于小范围控制单元中,大大节省了电缆线路,并且能减弱电磁干扰,提高传递信息的准确度,就算某些地方出现问题,对整体的运行情况也没有多大的影响。此外,分布分散结构的设置也比较简单,厂家可以提前组装好,有效提高智能变电站建设过程的施工效率,降低其施工难度。要根据变电站的实情来选择运用哪种结构模式,同时有关工作人员要提前做好充分的调研,以节约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减少问题的产生。
四、总结
综上所述,自动化控制技术是未来极有发展前途的重要技术,其不仅可以有效的减少人力的使用降低生产成本,还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但是其在我国电力系统的应用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需要不断的进步与发展,目前较为广泛的应用于智能变电站电力调度工作中,本文重点分析了综合技术在智能变电站电力调度中的应用优势及其具体应用,旨在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避免故障发生,保证变电站正常运营。
参考文献:
[1]宋友文.智能变电站一次设备智能化技术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 ,2012(2).
[2]刘敏.综合自动化控制技术在智能变电站电力调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4,17:93-94.
[3]寇军,赵磊,闫坤,秦昆.电力调度中关于综合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J].中国新通信,2015,23:80.
篇5
【关键词】 建庄油松梢小蠹 生物学特性 防治技术
油松(pinus tabulaefomiss.carr)属温带、寒温带常绿针叶树种,适生于阴坡、半阴坡中部和中上部。是子午岭林区主要树种之一。目前人工油松林面积达8万公顷以上,随着油松林面积不断扩大,危害树木生长的病虫害不断发生,而且有害生物种类逐年增加。2005年在子午岭东华池林区宝塔山发现了有一种新的有害生物--建庄油松梢小蠹。经过几年的防治,我们初步掌握了对此种害虫的防治技术,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1 防治区概况
防治区位于陇东黄土高原北部丘陵沟壑区,华池县东部东华池林场境内,属子午岭东北部的次生林区。经营面积8996公顷,其中:有林地6427公顷、灌木林604.47公顷、疏林地884公顷、未成林地254.73公顷。森林覆盖率71.5%。属中纬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7.1℃,极端最高气温36.6℃,极端最低气温22.5℃。年降水量510mm左右。
2 病虫害发生情况
东华池林场现有人工油松幼林面积1546.67公顷,在该林区,危害油松生长的主要害虫有松针小卷叶蛾,松梢螟、果梢斑螟、华山松大小蠹等。2005年在该林区宝塔山发现油松有新的害虫危害情况,涉及6个林班、23个小班,面积1000余亩。我们聘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院及庆阳市森防专家做了鉴定,确认该害虫为建庄油松梢小蠹。
3 主要危害特征
当年生新梢发黄,停止生长,逐渐干枯,萎缩下垂,高生长停滞。其发生规律为:多见枝梢危害,偶见整株死亡;多发生在树龄20年左右的幼龄林,其他林分少见;树势较弱易遭危害,树势健壮偶见危害;油松纯林危害严重,针阔混交林几乎无发生;林地密度大、卫生状况差的林分发生几率高,林地疏密度合理、林地卫生良好的林分发生几率小;刚经过定株、修枝、采伐的林分易发生,未有人为活动的林分很少发生。
4 建庄油松梢小蠹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4.1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5-1.7mm,椭圆形,褐色。卵为长椭圆形,纵径0.7-0.8mm,横径0.2-0.3mm,白色半透明,表面光滑。幼虫体长2mm,肥胖,微弯,乳白色,口器深褐色,首尾及皱褶外具稀疏刚毛。蛹长2mm,初化时乳白色,后变为黄褐色。
4.2 生活习性
在该林区,一年发生2代,以成虫(占95%)和幼虫(占5%)在油松幼年生枝干的皮层内越冬,5月上旬越冬虫态开始生活,成虫在皮下进行补充营养,幼虫5月中下旬化蛹,7月上中旬第一代成虫飞出。7月中旬入侵产卵、下旬卵即孵化为幼虫,8月上旬化蛹,中旬便有第二代成虫飞出。8月下旬产卵,9月下旬蛹即陆续羽化为越冬代成虫,到10月下旬部分幼虫一同在树皮下越冬。该虫危害衰弱木,对新鲜油松枝条有很强的趋性。
5 防治措施
(1)监测:为及时准确掌握虫情,尽早尽快提出防治方案,虫情测报工作必须及时展开。建庄油松梢小蠹虫情测报工作应在每年7月份开始,采用α—蒎烯或β—蒎烯进行诱集,预测成虫出现期,为防治工作做好准备。
(2)防治:综合防治上要充分重视森林生态系统的自控能力及林业技术措施的战略地位,将害虫防治与森林资源的管理要协调统一:在生态条件有利于小蠹繁殖的林分内,必须系统地进行预防性的卫生措施并采用相应的林业经营管理措施;对小蠹的歼灭措施,主要是以化学防治为主,伐除虫害木及设置诱饵木作为补充,并充分利用天敌的防护作用。
①化学药剂扑杀虫。根据其生活史,7月份是第一批成虫出现的高峰时间。为了彻底的消灭小蠹对油松新梢的损坏,可使用40%氧化乐果乳油和50% 乐果乳油100倍液喷洒活立木主干,对新入侵的成虫有良好的杀灭效果。在6月底进行全面、彻底的药剂喷洒,一次性杀灭成虫80%。7月中旬是小蠹成虫进行产卵的时间,进行第二次药剂的喷洒,将灭虫率提高到95%。而8月中旬是第二批成虫飞出的时间,在此时进行第三次喷洒药剂,经过三次药剂的喷洒,虫害就会基本消除。
②物理机械清除虫源。在经过三次药剂喷洒后,8月末至9月间,及时进行适度间伐,清除衰弱木和虫害木,鼠害木等生长不良树木。使虫源失去寄生体,彻底消灭小蠹虫、蛹。清除虫源, 以正在发育期的卵、幼虫、蛹及新羽化成虫为主要时期, 一旦成虫羽化外出就很难处理。这个时期在一年中有3个阶段, 即11月至翌年6月底、7月中旬~8月上旬、9月上旬、中旬。第二、三阶段太短、紧迫, 不易掌握。第一阶段长, 是实现清除虫源的大好季节, 尤其抓紧3~5月, 把虫害木及枝条拉下山集中处理, 可杀灭大量的发育期虫体。这是关键措施。
③综合营林防治措施。建庄油松梢小蠹是油松的专食性害虫, 而且只危害衰弱的树木, 幼树主干亦可受害, 大树则只危害枝梢。因此在营林生产上主要目标是作好油松人工幼林的控制作业, 对密度过大的林分应适当砍伐, 对土壤瘠薄的林分适当施肥, 以促进林木生长势的恢复。树势的增强, 可长远的抵抗住该种小蠹的入侵。通过营林措施为主的综合治理措施来清除虫源、增强树势, 达到有效控制的效果。同时保护啄木鸟、郭公虫、蚂蚁等天敌,可以有效的预防虫害。
6 结语
对待建庄油松梢小蠹应以预防为主,药剂为辅,注重林业措施,实行综合防治。应加强虫情监测,掌握其发生规律,发现虫源及时预报,及时处理,并通过经营管理措施,保证林内良好的卫生环境,促使林木健壮生长。在发生小蠹危害的林内,可依据小蠹生物学特性采取直接扑灭,如清除被害木,设置诱饵,辅以必要的药剂防治,以杀灭成虫或皮下幼虫,研究和利用小蠹天敌及性诱素进行检测或防治。
参考文献:
[1]冯自诚,徐梦龙.《甘南树木图志》.甘肃科技出版社,1994.
[2]刘立品.《子午岭木本植物志》.兰州大学出版社,1998.
[3]张执中.《森林昆虫学》.中国林业出版社,1997.
篇6
(宁德市计量所,宁德 352100)
摘要:目前我国传统的万能工具显微镜数量极大,很多企业,每个计量所、计量研究院至少有一台,该设备致使工作效率低下,因此急需对它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数字式万能工具显微镜一个明显的标志就是读数的数字化,减少人工读数和计算,提高工作效率。应用计算机接口技术和信号处理的算法,对万能工具显微镜进行数字化改造,实现图像数据的自动采集和处理,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人为手工操作的出错率和人眼读数带来的误差。在本文中我们将通过对我所目视式万能工具显微镜的数字化改造,实现其的数字化,降低设备更新的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并对比改造前后测量结果准确性及不确定度评定,希望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对零件、试验筛的检测实现数字化,克服人眼读数带来的误差,提高计量测试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
关键词 :万能工具显微镜;数字化改造;不确定度评定
中图分类号:TH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17-0152-03
作者简介:陈洪峰(1986-),男,福建福鼎人,计量检定员,研究方向为计量检定。
0 引言
目视式万能工具显微镜是一种精确的二维坐标测量仪器,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可以测量零件的长度、角度、螺纹等诸多几何量参数,是长度测量领域中使用最普遍的一种测试仪器,广泛应用于各类机械加工企业、计量行业的各种检测校准工作。但老式的设备在实际操作使用中,必须通过测量人员的眼睛使用物镜来观察,并且利用测微目镜进行定位对线,并使用光学读数系统进行读数,所以有更多的人为原因引起的误差,而且测量人员的劳动强度大,难以适应现代化生产的快节奏的要求。因此对老式的万能工具显微镜进行改造已迫在眉睫了。
近来,对宁德市计量所的老式万能工具显微镜进行数字化改造升级,实现其数字化,并保留光学读数系统,现在对改造前后万能工具显微镜测量示值误差进行分析以及不确定度进行评定与对比。
1 改造前后万能工具显微镜示值误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工具显微镜检定规程》中“示值误差”的测量原理:将被检仪器的毫米刻度尺与二等标准玻璃线纹尺进行比较测量得到其各点误差值,分别用光学读数系统和光栅读数系统读数,读出移动前后的示值,将两个数值之差来得出最后的示值误差。
检定万能工具显微镜示值误差时,移动X轴或Y轴工作平台使玻璃线纹尺尽量靠近处于零位。然后将二等标准玻璃线纹尺放置在万分显工作台的中间位置上,尽量与工作台水平线平行或者垂直,其数值刻线面背着物镜。调整标准玻璃线纹尺,使标准玻璃线纹尺零边线处于目镜视场中的双线附近。然后微调万能工具显微镜的工作平台,使标准玻璃线纹尺“0”刻度与目镜中的刻线对准,并从光学读数装置上读数(数显的则按归零键)。然后依次移动工作平台25mm,使标准玻璃线纹尺的相应该刻线影像与目镜中的双线对准,并依次按读数装置上进行读数或直接读取数字显示的数值。每点均应进行4次重复测量,最后取其平均值作为该点的读数。万能工具显微镜示值误差的检定,不仅包括工作台正向行程示值误差的检定,还包括反行程示值误差的检定。(图1)
各点误差按公式(1)计算:
δi=(ai-a0)-Li(mm)(1)
式中:δi——被检点的误差值,mm;
ai,a0——分别为仪器受检点和起始点4次读数的平均值,mm;
Li——为标准玻璃尺所用的一段实际尺寸,mm。
根据以上方法,测得万能工具显微镜改造前后的校准结果如表1和表2所示。
由表1和表2校准结果可知,改造前后都未超过检定规程要求的不大于 (1+L/100)μm;L为被检玻璃线纹尺长度(mm)。数显部分的示值误差无论横向还是纵向都比光学部分偏小。
2 改造前后万能工具显微镜不确定度评定
2.1 测量方法
根据检定规程JJG56-2000《工具显微镜》,采用二等玻璃线纹尺,对横向50mm这个点进行示值误差校准,进行校准结果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2.2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2.2.1 测量不确定度有以下几个分量:
①万能工具显微镜的重复性测量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②读数误差和瞄准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③阿贝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④玻璃线纹尺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为保证一般性,线纹尺未加修正值);
⑤温度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2.2.2 测量标准不确定度各分量的计算
①万能工具显微镜的测量重复性不确定度分量u1。
用玻璃线纹尺对横向50mm点进行测量,在相同条件下,测量10次,采用A类不确定度评定方法,得到下表3所示数据,根据数据按公式(2)计算测量重复性引起的不确定分量u1。
由10次连续独立重复测量的数据计算出来的标准不确定度u1(A类不确定度),已包括了读数误差与瞄准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故不再对读数误差和瞄准误差引起的不确定度分量进行评定和合成。
②阿贝误差引起的不确定度分量u2。
二等玻璃刻度尺的高度为20mm,采用B类不确定度评定方法进行评定,阿贝误差的极限误差[1]为:
式中:L为被测工件的长度;H为被测工件的测量面高出平台玻璃面的距离,两者单位均为mm;所求得误差单位为μm。可知此量的区间半宽为0.25μm。假定服从均匀分布,得阿贝误差引起的不确定度分量为:
③玻璃线纹尺误差引起的不确定度分量u3。
由JJG73-2005《高等别线纹尺》检定规程知:
二等玻璃线纹尺U95=(0.14+1.0L)μm,
式中:L为被测长度,m。
采用B类不确定度评定方法进行评定,可得半峰宽U=0.14+0.05=0.19μm,得玻璃线纹尺误差引起的不确定度分量为:
2.4 扩展不确定度
对于一般精度的测量,取k=2,相应的置信概率为95%,则扩展不确定度为:
U=kuc=2×0.37=0.74μm≈1μm(光学)
U=kuc=2×0.35=0.70μm≈1μm(数显)
5、测量结果表示
万能工具显微镜在50mm处的测量结果为:
x=50.002,(U=1μm,k=2)(光学)
x=50.001,(U=1μm,k=2)(数显)
3 小结
本次改造后的万能工具显微镜,在综合精度方面有所提升,减少肉眼读数所带来的困扰,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这次改造还是非常成功的,完全符合日常工作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费业泰.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86-93.
篇7
2、第二:高效。真正的努力,不是比谁花的时间更多,谁把自己虐得更惨,而是找到合适的方法,抛下杂念,全身心的去投入做一件事情,从而让自己的效率得到很好的提升,事半功倍。
3、第三:阅读。喜欢阅读的学生,词汇量更加丰富,拥有更好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情商也会提高很多。喜欢阅读的人,在分析问题、陈述问题的时候,往往比从不读书的人快得多。
4、第四:计划。拥有一个做事计划的学生,在处事或者准备过程中,总会胸有成竹,在遇到临时性问题的时候,总是可以让自己临危不乱,从而很好的解决问题。
篇8
【关键词】课外阅读 教师 学生
目前学生的课外阅读还存在很多问题,要想使学生的课外阅读收到实效,我认为,语文教师要像对待课堂教学一样,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介入学生课外阅读的各个环节,用一套可供操作的方法来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
一、配合教材,推荐书目
新课标中介绍了一些经典篇目,给教师留下了推荐的空间。叶圣陶先生认为:“课外阅读的鼓励和指导必须配合着教材随时进行。”因此,为了提高课外阅读的效果,应根据课堂教学的进度,适时向学生推荐有关的书目,以解决“读什么”的问题。学期或年度书目的推荐,一定要根据课外阅读计划,配合教材的学习,认真审慎地选取高品位、高质量的读物,并列一个系统的清单,不能仅局限于与课文关系密切的内容,仅局限于书籍、报刊,应注意“杂一点”,广播、影视作品等不妨也列入一些,以利于学生全面提高,尤其应引导和鼓励学生多阅读一些科普读物。
二、指导阅读
1.加强引导。初中生兴趣广泛,感情充沛,但自制力不强,分辨能力较差,在课外阅读上易受情感的支配,往往沉湎于武侠、言情小说,或迷恋于情节离奇的卡通读物。因此,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阅读心理,引导学生多选择一些健康有益、贴近学生生活的读物来读。同时,对文学作品感兴趣的学生要给予表扬鼓励,促使其他同学产生向往之心,从而营造一种良好的阅读氛围。
2.激发阅读兴趣。除了让学生参与选书,一开始就调动起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外,还可以给学生介绍古今中外名人热爱读书的故事,树立起榜样,让学生认识到读书对于成才的重要性;介绍身边一些学业有成的人的读书事迹,用活生生的实例对学生进行引导;在课文教学之余,引导学生扩展开去,阅读有关的书籍资料,借优秀影视剧对学生产生的强烈震撼与感染,引导学生去阅读相关的名著或类似的名家名篇。其实,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有很多,老师可以在教学中、在师生交流中抓住契机,因势利导,调动起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3.进行方法指导。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效果,浏览、精读、略读、读书笔记的指导都必须从实际出发,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切实解决“怎么读”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而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方法的指导既可结合课堂教学进行,也可开设专题阅读方法指导课。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阅读方法指导,使他们学会在课外自己阅读,如浏览法、泛读法、略读法、精读法及慢读与速读等方法;教学生学会摘抄、剪裁、编写读书卡、编写阅读提纲等方法;指导学生去写读书笔记来积累知识,让他们把零碎的知识集中起来,划归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去。
4.明确目标任务。将阅读量的目标任务分解到每个学年,每个学期,甚至是每一周中,让学生逐步达到规定的要求。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对绝大多数中小学生来讲,阅读活动主要表现为兴趣化的阅读,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读物可能阅读的积极性很高,而对一些虽然有意义、有价值但不感兴趣的读物却不愿顾及。实际上,仅靠兴趣来维持的阅读是不长久的,而新课程标准以及教师推荐的读物,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感兴趣的,课程标准规定的阅读量,学生不下一番苦功夫也是难以完成的。立足于学生实际,把目标任务分解、明确,有利于培养学生阅读的自觉性、自制性,完成兴趣阅读向意志阅读的跃迁,保证阅读任务的顺利完成。如配套的《补充阅读》,我布置每周五篇阅读任务,从前往后阅读,效果就不错。
5.做好时间分配。阅读是需要时间的,课外阅读的主要时间在课余、假期,但把所有的阅读任务都放到课外去并不合适(课外阅读并非单指课余阅读,还有课本外阅读的含义)。自习课上学生进行默读,早读时用10-15分钟时间朗读,这都是应该得到允许的。下面提到的阅读活动,也适宜在课内进行。总而言之,在完成教材任务的前提下,在课内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是无可非议的。
三、组织活动
篇9
一、班级基本情况:
我班有学生32人,男生20人,女生12人。大部分学生活泼开朗,思维灵敏,有强烈的求知欲和上进心,他们兴趣比较广泛,有一部分同学在美术和写字、表达等方面极具潜力。但他们的自制力不够强,自我约束能力差,对学习缺乏自信心和主动性,学习方法有待改进和提高。
二、班级奋斗目标:
本学期,我班将根据当前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切实配合落实市教委和学区的各项工作布署,极力推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深入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规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营造充满朝气,蓬勃上进,守纪自主又富创造精神和求异思维的特殊而优良的班风。从本班实际出发,力求把我班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进取心、能力强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坚持是最好的创造”
1、本学期将继续开展“热爱读书”活动,平均每两周读一本课外书,要求全体同学读书时,要养成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留下读书的记号(只要是自己的书),遇到生字查字典,凡好的词语、认为写得精彩处、重要处,划上波浪线,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想(即简单批注),把喜欢的佳句名段背诵下来。家长认为孩子读得很认真,再在《阅读书目》上签字证明,老师将在每两周的周二予以奖励。如读满5本书,将获得“读书大王”表扬信。最后在期末家长会上将对全班同学的读书情况进行总结。
2、本学期将继续进行“朗读小明星”的评比。要求先把不认识的字标出拼音,画出生字新词,再标出平翘舌,画出自然段,多次练习达到流利后再录音,如果能有感情地朗读就更棒了。如积累5张成绩为98分以上(包括98分)的录音检查表,即可换“朗读小明星”表扬信。
3、本学期将继续开展“家庭表现反馈活动”,内容包括:尊重孝敬帮助长辈,每天早晚和家长一起收听收看新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主学习、课外阅读,每天看电视不超过半小时等方面。
四、各月具体工作安排:
二月份:
1、根据学校的教育目标,制定计划;
2、进行常规教育;
3、做好收旧利废工作。
三月份:
1、开展文明礼貌月活动。
2、学习雷锋活动(各小队共同完成)
3、举行朗读比赛。
4、组织“班级文化月”的活动
四月份:
1、组织春游;
2、开展"学雷锋,树新风”活动;
3、开展学习革命先烈事迹读书活动;故事会。
4、进行常规教育,小结学生的学习、纪律、卫生、两操方面的情况。
五月份:
1、举行钢笔字比赛。
2、为庆六一排练节目。
六月份:
1、庆六一(才艺展示)
2、六月五日“世界环境日”召开讨论会。(保护环境作贡献)
3、做好各项工作总结。
五、其它:
1、组织好重大节日及周一升旗活动。
2、认真组织各项评比。
3、加强与家长的联系。
4、坚持放学站队,保证学生安全。
篇10
定期安排学生展示自己的课外阅读成果,使他们产生成就感的同时相互促进,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的动力。
二、丰富书源,提供阅读古典文学作品的保障
著名学者朱永新曾说:“我希望学校的图书馆办到教室里、走廊上,学生随时可以找到想查的资料。”营造书香校园,让孩子灵动的心自由地翱翔于古诗文世界,让读书成为习惯,让学习成为乐趣,形成良好的人文环境和学习氛围,应该是我们的追求。作为教育者,我们要为学生走进古典文学作品世界提供必要的保障,让学生有书可读。
1.开放学校图书室。印度图书馆学家阮岗纳赞曾提出著名的“图书馆学五定律”,其核心思想为“读者第一”。而调查中,我们痛心地看到:绝大部分农村小学图书室重藏轻用,被动服务,甚至无人服务;加上图书经费严重不足,使得学校图书室成了应付检查的摆设。因此,学校应设法增加经费投入,改善藏书质量和结构,安排专人负责,让小学生可以天天借到书,以满足他们旺盛的求知欲望。
2.建设班级图书角。由学生自带图书,并订阅包含古典文学作品的报、刊,班级进行集中管理、借阅。学生在课间就可以随时随意地看书。各班同时在班报开辟“读书角”“每周一诗”等栏目。学校还可以制定细则,评选“书香班级”,激励各班形成浓郁的读书氛围。3.鼓励家庭购书、藏书。学校针对每个年龄段学生的阅读要求,分别向家长发放《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目推荐表》,争取家长配合,将读书活动向家庭延伸。学校定期组织家校共读交流活动,激发家长参与读书的热情,引导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好读书活动。
三、循序渐进,指导阅读古典文学作品的方法
1.制订计划。调查显示:小学生阅读古典文学作品,往往逮着一本是一本,具有很大的盲目性、随意性。因而教师在教学计划中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步骤和措施来引导,对小学六年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做到长计划,短安排。
2.指导选择。调查中发现:小学生鉴别能力、免疫能力较差,不知如何选择读物。因此教师要结合课堂教学、各种节日及主题活动,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年龄特点及阅读水平的书:如古诗词,尽量选有注释和译文的;长篇古典名著,选青少年版或儿童版的;更要指导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3.掌握方法。调查中,我们注意到,由于课外阅读方法指导的不到位,仅有20.3%的学生阅读古典名著“能认真抄录,偶尔写点感受与体会”,28.5%的学生“偶尔抄录自己感兴趣的句子、段落”,19.5%的学生“只是在书上写点字,划划线”,竟有31.7%的学生不做任何记录或圈点勾画。可见,大部分学生并没有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
(1)合理安排读书时间。学校可以统一制定读书计划,每天安排半小时,并长期坚持下去。
(2)指导学生读书要做到“眼到、心到、手到”,不懂就问,就查工具书,边读边想,适当圈划,及时记下自己的感受。
(3)掌握最基本的读书方法。
①浏览性阅读。主要针对《水浒》、《三国演义》等大部头的书,教材中节选了部分古典名著的章节,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原著时,不应提过高要注,只要学生作走马观花的浏览,了解故事的大意即可。
②品味型阅读。针对语言精美的古诗词,则要求学生细细品味、慢慢感悟,并通过背诵、摘抄来积淀语言,培养语感。
4.指导做读书笔记。
(1)指导记录的内容。可摘录优美的词句、精彩的描写、生动的对话,可摘录名言、警句、英雄人物的豪言壮语,可摘录整篇文章,同时记下自己的感受、体会……
(2)指导记录的方法。
①批注笔记。
②提纲笔记。
③摘录笔记。摘录好词好句。
④心得笔记(读后感)。
⑤撰写古诗句研究报告(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上册就有此要求)。
(3)要根据年级的不同,逐步提高要求。例如低年级以积累词语为准,中年级已欣赏好句为主,高级年则要适当加入自己的感悟。
四、讲究策略,养成阅读古典文学作品的良好习惯
1.自我效能的策略:社会认知理论认为自我效能感能够影响学生的任务选择、努力程度及坚持性。这一策略主要是通过自我要求、自我激励,更能使习惯成为一种较为稳定的个性心理品质。做法一:帮助学生建立一本自我评价本,主要是对自己所用读书方法以及对阅读目标达成情况进行自我评价。也可以在摘录本上进行自我评价。做法二:指导学生明确竞争对手,并制定简单可行的竞争计划及奋斗目标。做法三:要求学生每天围绕古典文学作品阅读情况给自己一句表扬或批评的话。
2.及时强化的策略:心理学家有一个重要的结论: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刺激和反应之间连接的形成,其中强化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做法一:竞赛。形式可以是:
①古诗文诵读比赛。
②古诗词接力赛。
③“古典文学作品阅读活动”专题作文比赛,作文形式有读后感、诗歌改为记叙文(包括“文包诗”的形式)、续写、读书生活日记、古诗句研究报告等。做法二:榜样,这是一种正强化。综合每一位同学在古典文学作品阅读活动中的表现,评选“读书大王”或“古典文学作品阅读积极分子”,并及时进行全校性的表扬。做法三:奖励,是对人成绩的肯定,更是一种有效的激励。其中,奖励应以精神奖励为主。通过以上两个策略的实施,可以实现内因与外因的互相促进,共同作用,促进学生养成阅读古典文学作品的良好习惯。
五、活动促进,展示阅读古典文学作品的成果
1.诗文表演。诗文表演形式多样,主要有三种:
①诗配乐朗诵,教师播放与古诗词有联系的音乐,让学生朗读;也可以由学生自己选择配乐。
②演唱古诗词,可以唱岳飞的《满江红》等已经有人谱曲的,也可以由教师配乐,指导学生演唱。
③古诗词名句应用表演。古诗词不是古董,她有着旺盛的生命力,许多名句盛传不衰,已经融入人们的生活,成为民族的集体记忆。恰当运用古典名句,一定会为口语交际和文章增色。
2.诗文图展。利用学校橱窗展览师生的古诗词书画作品,让学生在欣赏书法的同时进行古诗词的诵读。诗配画活动可以由每个班级定期组织。
3.古典文学作品故事会。让学生把平时从中国古代神话、古代寓言、古典名著、古典通俗小说中读到的故事,以及与古诗词有关的故事在故事会上讲出来,评出若干名“故事大王”。
4.读书心得交流会。学生们交流读书方法、体会、感受,互相推荐介绍自己喜欢的古典文学作品。
六、改革评价,促使古典文学作品阅读活动良性循环
为了了解学生的古典文学作品阅读情况,促进学生认真而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必须重视阅读效果的检测评价。评价时必须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者紧密结合起来,给学生一个比较客观、公正的评价结果。
1.制作整理“课外阅读成长记录袋”,定期展示。小小的袋中有他们摘录的好词好句好篇章,有相关的录音带、照片,有自制的古典文学作品手抄报,有学生的古诗词书画作品和获得的奖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