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读书计划范文
时间:2023-04-03 06:01: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生读书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结合学校开展的读书活动,在班中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引导学生与好书交友,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开阔眼界、拓宽知识面,提高审美情趣和人文底蕴。
2、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品质,使他们拥有积极快乐的人生,为创建学习型学校而努力。
二、活动措施
1、对学生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使学生认识到开展读书活动的意义,明确读书活动的目标、任务。
2、多让学生看些自己喜欢看的书,即多一些童话、寓言、优秀诗词等,让他们在没有拘束的环境下读自己的书,培养他们的读书兴趣。
3、让学生充分利用早晨、中午的闲散时间进行阅读,保证学生每天在校至少有半小时的阅读时间。
4、让学生每天晚上在家里安排半小时的阅读,双休日、节假日,更要做到读书、休息两不误,使读书成为一种习惯,一种乐趣。
5、图书角布置:要求每个同学提供2-3本书,并配好小“图书管理员”,设计些“班级图书登记表”、“班级图书借阅表”等,并及时向学生推荐身边优秀的读物,在班级中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6、在每天的晨诵时间里,让学生轮流把读过的经典故事或是学生认为比较好的文章在班级里诵读交流,并做好记录和及时的评价,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篇2
【关键词】独立院校 艺术类低年级学生 职业规划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33-0021-03
一 问题提出及调查目的
随着近年来各高校的扩招,使得艺术类学生日益增多,在学校扩招的同时,相应毕业生的人数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形成了一定的就业压力。尤其是在近年来的新闻报道中,不乏看到一些与艺术相关的专业被贴上“最难就业的标签”。独立院校的艺术类学生相比于专业艺术院校而言,在学校知名度和专业能力方面处于劣势,因此,如何使得独立院校的艺术类学生能够在毕业后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展现出自身的价值和特色,则具有重要的意义。大学生职业规划是大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于即将步入社会职场的大学生而言,良好的职业规划不仅可以带动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学习自主性,也可以切合实际地进行自我发展和完善,而大学低年级是生涯发展教育的关键期①。因此,本文设计相关调查问卷,了对独立院校艺术类低年级大学生的职业规划现状展开调查,并对呈现出的问题展开讨论。
二 调查设计及对象
本调查问卷共设计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了解学生对自我认知的情况;第二部分了解学生对职业规划知识认知的程度;第三部分则是了解学生目前的职业生涯规划情况。调查对象为2015级艺术学院学生,共收回有效问卷232份。
三 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第一,学生对自我认知情况。(1)在对自身性格认知方面:调查结果显示有36.21%的人选择非常了解自己的性格,有60.34%的选择比较了解,3.45%的人选择不太了解,无人选择不了解。(2)在对自己特长和能力方面的了解:有12.07%的人选择非常了解,68.96%的人选择比较了解,18.97%的人选择不太了解,无人选择不了解。
第二,学生对职业规划知识认知程度。(1)是否了解什么是职业规划:有6.43%的人选择非常了解,62.53%的人不是很了解,听说过的占28.45%,一点也不了解的占2.59%。(2)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大学学习是否重要:非常重要的占33.62%,重要的占42.24%,不太确定重不重要的占24.14%,认为不重要的无。(3)目前获得相关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来源:31.03%是从学校或院系组织的职业规划教育;老师或辅导员的一对一指导占4.31%;学长指点占8.62%,凭自己的经验认知或从书籍网络获得的占52.59%,目前没有任何获得的占3.45%。(4)是否参加过职业测评:没有参加过的占72.41%,参加过不完全测试的占19.83%,从网上搜索并简单填写过的占6.04%,参加过专业职业测评的占1.72%,这说明学生对职业测评的认识度较低。(5)是否参加过职业性格测试:21.55%的人选择有,78.45%的人选择没有。鲜明的数据差别显示出学生没有从社会角度进行自我评价。
第三,了解学生目前的职业生涯规划情况。(1)在选择专业依据方面:根据本人兴趣爱好选择的占29.31%,认为专业就业前景好的占30.17%,家长或老师推荐的占23.28%,因高考成绩所限或学校调剂的占17.24%。(2)在调查目前对大学生活和学习有无明确的目标时:有12.07%的同学选择有清晰而长远的目标,有42.24%的人选择有清晰但比较短的目标,有39.66%的人选择目标模糊,有6.03%的人选择无明确目标,这说明过半的学生在学习时带有目标性。(3)是否制定了符合自己性格特征和能力的职业规划:有25%的学生选择有,有75%的学生选择没有。(4)对于未来从事的职业:与本专业相关,并开始付出努力的占50.86%;考虑别的行业,并开始付出努力的占26.72%;尚无任何想法的占6.9%;处于观望状态,但职业意识还比较模糊的占15.52%。(5)是否清楚将来从事的工作所需要的职业能力:有43.97%的人选择很清楚,有40.51%的人选择不太清楚,有15.52%的人选择不清楚。
四 存在的问题
1.缺乏全面的自我认知
正确的自我认识是良好职业生涯规划的起点,它有利于大学生角色的转换,有利于形成正确的职业期望。②调查结果显示,作为个性突出的艺术类学生,大部分人对自身性格和特长都选择了较为肯定的答案,这一点值得肯定。遗憾的是,在随后的调查题目中,职业性格测试和职业测评的结果却显示出大部分同学并没有参与过相关的测试,这说明学生的自我认知带有片面性。学生们没有注意到“社会我”③的重要性。作为即将踏入社会的大学生而言,除了对自己的性格特征与自身特长了解外,还应该注意在社会方面的自我认知,将自己置身于社会背景下客观地进行自我评判,这样才能更加全面地了解自我。
2.缺乏对职业规划知识的学习和规划能力
学生在进入学校学习一年后,对于相应的职业规划信息接收滞后,只有少数学生已经了解职业生涯规划。在低年级时期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两点:第一点归结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差,在摆脱高中的学习模式后,大部分学生不能很快进入到自主学习的模式,主动性低。而主动性低带来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缺乏主动性的学生在学习中的规划意识薄弱,常常漫无目的地度过低年级的学习阶段,这也最终导致了高年级择业前的茫然和准备不足。另一方面,缺乏主动性的学生往往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技能,导致职业生涯发展能力低。④正如调查结果中,大部分学生有目标,但利用相关的职业规划信息来制定符合自身发展计划的同学却很少。这种认知度的不清晰必然会导致盲目地跟从现象,不能客观地从自身的能力与特征出发,阻碍正确的发展方向。第二点则是与艺术类学生的学习特殊性有关,艺术类学生过于执着自身的专业,尤其强调艺术性和专业技能,而忽视了综合能力的培养。相比对专业学习的热情,学生对职业规划的学习却不够积极。
3.缺乏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目标
“机会常常留给有准备的人”,对于职业发展而言,合理的规划和充分的准备是必不可少的,而树立一个正确的职业生涯目标则是重中之重。但针对目前艺术类学生的扩招形式而言,门槛低、分数低成为大家选择艺术类专业的最大原因。很多成绩中等的孩子为了踏入一所名牌大学,选择了自己可能不喜欢的艺术类专业,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批批艺术类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陷入了迷茫和恐惧⑤。尤其在独立院校,在专业分数和文化课分数要求不高的情况下,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属于“被动地”选择了专业。只有29.31%的学生选择专业是因为兴趣,而更多的是服从于社会认为有利的一面。但是在进入大学之后,迎来自由和广阔的学习机会时,就应当重新审视专业是否符合自身的发展。确立目标除了客观地进行自我剖析外,更重要的是对想要从事职业的了解,从而进行合理的规划。
对未来从事的职业不了解,对于从事职业所具备的能力不清晰,学生盲目地择业方向必然会导致就业时的迷茫。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学生被动地选择了不喜欢、也可能不适合的专业进行学习,同时,在大学期间,又没有充分地审视自身的能力和缺陷,只是服从式地将所学专业作为以后的职业目标,无疑这种学习带有痛苦性,也带有盲目性,这或许会成为日后职业发展的绊脚石。
五 相应措施
1.引导学生全面认知自我
自我认知其主旨就是学生从多个角度了解自己⑥。从职业发展角度来讲,学生需要从自身兴趣、能力、个性心理特征等不同的方面进行进一步的认知,切实做好职业规划和学业规划,真正认清自己。因此,学校作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重要的引导者,应在学生入校后,对低年级学生灌输全方面自我认知的教育观点,相应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发挥辅导员老师的影响力,鼓励新入学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社团组织,鼓励新生积极拓展人际关系,多与老师、学生沟通交流。通过参与活动,可以使得学生从中体会自身的能力和缺点;通过交流,可以从别人的评价中找到自身的缺点,不断完善自我;(2)以学校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为平台,系统地向学生介绍有关自我认知的知识和重要性,同时组织学生参与相关的职业测评。(3)发挥学生就业团队的功能,组织一些关于自我认知的体验活动。
2.加强学生自我培养意识,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良好的素质和基础是成功的第一步,对于艺术类学生而言,过窄的知识面并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在平时除了对专业课进行学习外,还应该引导学生在大学期间借助大学的丰富资源进行更为广泛的知识学习。前文指出,艺术类学生过于专注本专业的学习,也往往忽视了综合素质的提高,在进入大学学习后,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构建全面的知识结构,对相应的自然科学、人文科学都应当有所了解,以提高竞争力。尤其对于那些选择从事非本专业和尚无任何想法的学生而言,就应当拓宽知识面,加强自我管理的能力,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
3.加强大学生职业规划知识的宣传,有效促进职业生涯规划发展
目前学生已有的职业规划知识更多是从从书籍和网络上获得,这一比例占52.59%,这一庞大的数字也表明在传达相关职业规划信息的同时,除了利用学校开设的课程外,应注意多元化的教学。作为“90后”的大学生,利用网络搜索相关知识是非常普遍的,也习惯于从网上了解相关的信息。本人认为,学校在开设相关课程的同时,应注重网络宣传,利用大学生常用的QQ、微信、人人网等社交平台,相关的职业规划信息。例如目前流行的微信就是一种很好的宣传平台,网络手段不可忽视。
注 释
①②④胡静、徐迅.低年级大学生生涯发展教育原则初探[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3(4):60~63
③社会我:一个人对自己所处的职业社会环境,以及与自己职业发展、职业选择相关的社会资源的认识。
篇3
一、快乐阅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要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要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始。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生只有乐于读书,并在阅读中体会到快乐,才能真正产生阅读的兴趣。那么如何让学生乐读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课内外关联激发阅读兴趣。课内阅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对课外阅读起示范作用,而课外阅读则是课内阅读的继续和补充,可以巩固课内阅读教学的成果,二者是相互促进发展的。现在的小学各年级都有与课本配套的课外读本,教师可以在讲解课文的时候联系与之相关的课外读物,发挥其故事的魅力,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娓娓道来,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阅读方法指导培养阅读兴趣。首先是静下心阅读,即专心阅读。这看似简单,但对爱动的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要多训练,并逐步增加专心阅读的时间;其次,小学生缺乏阅读思考,阅读大多等于浏览,教师要在阅读与思考的衔接上多下功夫。最后,小学生迁移能力还不到位,老师教授的阅读方法未必能做到学以致用,所以在阅读的过程中,老师还要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只有使学生能理解阅读的对象,才能使其体会到阅读的乐趣,从而使学生在阅读中体会读书的乐趣,进而形成浓厚的阅读兴趣。
3.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引发阅读兴趣。小学生都是爱动爱表现的,更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与表扬,所以老师可以利用这点,设计丰富多样的读书活动,如诗歌朗诵会、读书讨论会、名人格言接力赛等活动,让小学生展示自己的读书心得体会,并及时给予评价,肯定学生阅读中的优点,能引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正确阅读: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阅读兴趣是读书的原动力,如何让这种阅读动力转化为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还需要老师在阅读方法上进行细致到位的指导。小学生读书往往是被书中情节吸引,走马观花式浏览,不懂得从阅读中积累知识,吸取写作技巧,语文能力的提高非常有限。老师作为阅读教学的指导者,要引导小学生不仅爱读书,还要知道该读什么书,更要会读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学生正确阅读,以有效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
1.速读法。在课内学习或课外阅读的时候,迅速略读可以快速找到需要阅读的内容,以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也可以丰富语言的积累。
2.精读法。所谓精读就是要逐字逐句精思熟读,在阅读重要文章和经典读物的时候需要运用此法,这也是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方法,要指导学生调动全身的感官投入到阅读中,增强阅读效果。
3.摘录法。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所以要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随时摘录,积累语言,提高阅读效果,为写作奠定坚实基础。
4.心得评价法。读懂文章是阅读的基础,在理解的基础上抓住重点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见解是阅读的更高要求。这就要老师鼓励小学生养成写读后感的好习惯,发表自己的读书心得体会,并加强交流,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是非常有益的。
三、坚持阅读:提升学生阅读素养
1.评价为阅读添动力。老师要在阅读教学中完善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评价机制,建立适时、适度、准确、具体的科学评价体系,让小学生的阅读过程充满老师的表扬语,使小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真正感受到快乐。小学生只有体会到阅读带来的成功和喜悦,才能调动阅读兴趣,从而把阅读变成一种自觉行为,从“要我读”变为“我要读”,切实把阅读习惯贯彻到底,在阅读中提升语文阅读素养。
篇4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课外阅读 策略
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吕淑湘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且对各个学段的课外阅读量作出具体规定。可以说,新课程从文化积累和建构以及促进学生语文素养以至整体素质发展的高度,对课外阅读给予了充分的重视。那么,如何有效促进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呢?
一、创造条件,为小学生课外阅读添砖加瓦
(一)提供适合读物
其实,绝大多数小学生不是不喜欢看书,而是他们常常没有书看。一方面,学校虽然有图书馆(室),也有一定数量的藏书,但很少对学生开放。另一方面,家庭用于购买图书的支出比重较低,特别在农村,家长除了为孩子购买一些教辅资料外,其他书籍根本不过问。因此,作为学校,应该加强图书馆(室)建设,除了多购一些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籍外,还要建章立制,定期或不定期地向学生开放。同时,还可以在班级建立图书角,让学生随时都能有书看。而作为家长,不但要为孩子购买阅读书籍外,还应为孩子订阅一、两份适合少儿阅读的报刊。
(二)给予充分时间
有调查显示,有近三成的小学生认为不看课外书的原因是作业多,没时间看。而且随着年级的升高,所占比例也增大。其实,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历来十分重视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明确规定了各年级段学生的课外书面作业时间。但是许多学校为了追求学生的高分,仍然是做各种练习卷,机械繁琐的作业太多而挤掉了学生阅读课外书的时间。因此,小学生要从真正意义上获得课外阅读的时间,学生必须切实转变观念,真正树立为“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的办学理念,贯彻教育方针,执行教育法规,落实课程标准,不但让学生有书看,更要让学生有时间看书。
二、强化指导,为小学生课外阅读保驾护航
(一)选择有效读物
面对浩如烟海的书籍,小学生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读物呢?作为教师和家长应该正确引导。小学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理应以儿童文学为主,因为儿童文学作家在创作儿童文学时,都有自己较为明确的读者对象的定位,在表达内容和表达技巧上,也比较符合儿童的阅读口味,能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因此,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应首选这类读物。当然,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也应以宽容而开放的心态来看待孩子的阅读,在选择课外读物时,也应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见,因人而异。
(二)明确读书程序
读书一般先看封面书名,再看内容提要、目录、扉页,然后逐页阅读,边看边想,不懂之处做上符号,阅读全书后在理清条理,思考不懂的问题,掌握中心,最后写出读书笔记。读报也要阅读顺序,即先要通看所有版面,略知全部内容后,再抓住重点细看,掌握文章内容。
(三)掌握常用方法
1.精读与略读
精读是对重要的文章和书籍,认真读反复读,逐字逐句地深入钻研,对重要的语句和章节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还要做到透彻理解。然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而书籍却浩如烟海,谁也不能读完所有的书,更不可能每本书每篇文章都去精读。为了获取更多的知识,更多的信息,我们还须要学会略读。略读就是大略地读。对一本读物来说,可以几段几段地粗读,也可以几页几页地翻阅,而不必逐一探究每个字、词或句子的意思。通过略读,可以用较少的时间阅读大量的书刊,从而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获得对有关读物的总的认识,便于以后需要的时候球查找,同时略读也是精读的基础,通过略读可以决定是否要精读。
2.题读与议读
题读法是在阅读时抓住文章题眼,猜测文章会写些什么,怎样写。阅读后,对照自己的猜测,从而了解题目与文章内容间的关系。议读法是在阅读中提出自己的见解,并找出依据,然后与同学、老师共同讨论,各抒己见,进行探讨。
3.摘录与批注
摘录法是一边阅读,一边摘录自己认为有价值的词、句或有关片段。批注法是边读边想,边用自己习惯的符号在自己的书上作批注,勾划有关内容,还可在边上简洁地写上自己的感受。
(四)培养良好习惯
(1)用心读书。读书时能一边读一边想,做到眼到、心到。(2)勤于动手。“不动笔墨不读书”,养成读书做记号、做笔记的良好习惯。(3)持之以恒。读书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好制订一个读书计划,避免盲目性、随意性。
三、有效反馈,为小学生课外阅读推波助澜
(一)开展多种活动
学校或班级可经常性地开展一些活动,一方面,可借此了解或展示小学生的阅读成果,另一方面通过活动可让小学生体验课外阅读的成效,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兴趣。如,读书笔记展示、读书征文、讲故事比赛、古诗文诵读、读书经验交流会等。
(二)建立读书档案
教师要鼓励和帮助学生给自己建立“读书档案”。内容可包括:个人基本资料、读书计划、家校卡、读书笔记、读书获奖记载等,学生也可自行设计一些内容。
(三)发挥评价功能
篇5
在教学中,不论是课上还是课后,有一些学习环节要靠学生独立学习,如预习课文,独立完成课内外作业等等。随着升入中学、大学,这种独立学习的比重将逐年增大。所以说,自学的能力从小学一年级起就要开始培养。
指导小学生自学的方法,包括培养小学生自学兴趣、自学能力和良好自学习惯的方法,指导小学生读书,做作业和自我检查的方法。
为什么要培养小学生自学能力呢?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来的世界决不允许机械照搬,而是靠学生自己掌握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因此,不具备自学能力是不行的。可以给学生举一些中外自学成才的事例,告知他们:任何事情都要付出心血和汗水,最终会以顽强的毅力攀上顶峰。
教师在指导小学生自学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 结合各科教学的具体任务教给具体方法 根据小学生的水平,结合各科中不同的学习任务来教给学生具体的学习方法。例如:语文学科识记生字的方法、分段的方法、概括段意的方法,数学学科解应用题时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
2. 注意培养小学生自学的兴趣 自学,本身就包含有尝试、探索、创造的因素,是学生尝试独立完成的,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就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一些优秀教师设置一定的问题情境,然后引导学生自学并掌握自学方法。例如:提出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自学课文、探索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仅让学生体验到掌握知识的快乐,而且让学生体验掌握学习方法的快乐。
3. 有些可以具体操作的学习方法,应该坚持要求,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支配时间,合理安排学习任务,制订学习计划,阅读时遇到生字词时,写作文遇到不会写的字时,有立即查字典的习惯。看课外书时摘抄好的词、句、段,独立完成作业,拿到教师批改的作业有首先认真改错的习惯……
4. 注意教给小学生读书的方法 读书是小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对于小学生来说,主要应学会以下几种读书方法:
4.1 精读与浏览:一般地说,小学教科书中的重要部分应该精读,不仅要了解课文大意,还要深刻理解课文所阐述的主要内容,经过自己消化以后,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最后还要区分需要记忆的部分和需要应用的部分,并达到记忆和运用的要求。小学生经常阅读的报刊、童话故事、科普读物等书籍,可采用浏览的方法,但其中学生自己认为有价值的部分,可采用精读的方法,作点摘录,写点心得。
4.2 使用工具书:对小学生来说,工具书主要是字典和词典。使用工具书时,按音序和部首两种方法查字典,并能用数笔画的方法查难检字,能根据上下文从字典中选择词义。
4.3 写读书笔记:写读书笔记可以帮助学生专心读书、加深理解、锻炼思维能力,还可以积累有用的资料。
篇6
一、健全领导班子、加强统一管理健全的领导班子为有效地开展寒假活动提供有力的保证,统一管理是扎实落实各项活动的基石,学校成立以滕校长为组长的暑假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各年级组长
二、加强教师业务学习,提升教师素质,深化素质教育为了抓好落实,我校按照上级安排,制定切实可行的读书计划,具体内容如下:1.年暑假35岁(含35岁)以下教师制定出长期(3-5年)的读书计划,利用暑假期间读两本书籍,其中《345优质高效课堂教学设计与评估》必读,另一本自选,写不少于3000字的心得体会。2.以年级为单位组织构思编排“经典诵读”节目,开学后,各年级教师进行展示。
三、加强体验教育,深化生活教育,促进养成教育,落实素质教育假期是开展体验教育和生活教育的大好时机,学校将拓展体验教育层面,开展生活教育,注重良好的生活、学习、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促进学生的动手动脑、团结协作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1、社区实践
要成立自主社区实践小队:班主任根据本班学生的居住区域,成立社区实践小队,安排队长组织开展活动,就近参加社区居委会组织的各种公益劳动和公益活动,向社会奉献自己的爱心,用自己的劳动美化社区环境、净化社区文明、体验社区实践,并在实践活动中学到知识、锻炼能力。开学后,1——2年级各中队收齐社区实践活动表,装订后以年级组为单位交政教处(班级填写开学后的);3年级各少先队员在家庭作业单上总结社区实践活动情况,班主任统一装订叫政教处(各班推选5名队员用A4纸打印社区实践活动总结,同时附过程性照片材料)。
2、家务承包
假期,各少先队员进行家务承包,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美德。各队员在家务劳动中承包自己的一块“责任田”,坚持每天做。开学后一周内,每班评选出5名“班级家务承包之星”并把名单电子稿发送ftp“政教处文件夹”内“成长记录文件夹”。4年级全体少先队员在稿纸上誊写自己的感受,开学后,班主任收齐后以年级组为单位交政教处(各班推选5名队员用A4纸打印家务承包感悟,同时附过程性照片材料)。
3、动手操作
(1)手抄报制作
4年级每位少先队员用A4纸制作一份“普法”为主题的手抄报;5年级每位少先队员用A4纸制作一份“科学知识”为主题的手抄报。要求书写认真,配图精美。开学第一周,以班级为单位收齐,装订成册,交政教处。
(2)手工制作与科技制作
1—3年级每位少先队员,利用假期制作一件手工作品;4年级每位少先队员,利用假期进行科技发明小创造,制作一件科技作品。开学后,每班评选出2份优秀作品,注明班级姓名上交政教处。〖作品要注明班级和姓名(班级为开学后的)
(3)科技论文与科学实践
5年级全体少先队员积极参加各种科技展示和竞赛活动,开学后每班交5篇科技论文,5份科学实践活动材料。要求用A4纸打印,同时上交电子稿,电子稿命名方式为:班级、姓名、题目。
4、学生读书活动
(1)活动主题阅读促进文明;阅读—享受智慧的生活。
(2)活动内容
(一)举办中小学生征文比赛面向全市中小学生开展以“阅读享受智慧的生活”为主题,写读后感和从身边的人与事中挖掘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征文活动,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继承与创新。
(二)开展“创建书香校园”活动
通过“书香校园”建设、“朝阳读书计划”、争创“图书使用示范学校”、农村小学“爱心书屋”建设、“中华诵”等活动,进一步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引导中小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激发读书兴趣,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充分享受读书和学习的快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请语文教师根据学校经典诵读篇目和潍城区经典诵读篇目布置学生诵读。
为了更好地开展读书活动,省第二届中小学生读书系列活动组委会组织专家遴选了一些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书籍,推荐给中小学生阅读。除省组委会推荐的阅读书目外,各中小学校要结合“朝阳读书计划”推荐书目指导学生阅读更多的思想性强、具有阅读价值的图书。
(3)工作程序与时间安排
(一)工作程序。此次中小学生读书系列活动,由市教育局统一组织,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各县市区教育局、市属各开发区文教局(教管中心)和有关市直学校逐级组织初选、初赛,市教育局组织复赛,并择优报省,参加全省决赛。
(二)时间安排。至月份,全市各中小学校组织学生利用暑假,广泛开展阅读活动,积极撰写征文。
月日前,以学校为单位遴选优秀征文电子版报区教育局基础教育科。区教育局组织评选表彰优秀征文,并择优报市。月日语文教师收征文包括电子稿,并按要求填写推荐表,月日上交教导处。
(三)报送要求。
(1)参赛作品内容要紧扣主题,题目自定,体裁不限,字数不超过3000字;(2)征文中不能出现作者信息,作者信息以各学校上报的《推荐表》(见附件)为准;(3)征文必须是原创,严禁抄袭,一经发现将取消参评资格,并对所在学校通报批评;(4)征文电子稿保存为.doc格式,以征文题目作为文件名。(5)排版要求:题目居中,二号黑体;正文四号宋体,单倍行距;A4纸张;页边距上、下、左、右:3厘米;页眉,页脚:1.5厘米;页码位于页脚居中排列。(6)报送数量:各城区中学每校5篇,乡镇初中、城区小学每校4篇,乡镇小学每校3篇,以学校为单位连同《推荐表》(电子稿),一并于月日前发至。各学校要全员发动学生参与,并在校内评选出等次,根据数量择优上报区教育局普教科。
(4)表彰奖励
经典诵读、演讲与征文比赛将分别评选出区级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若干名,同时评出优秀指导教师若干名,推荐优秀作品参加市级评选。班主任鼓励学生利用暑假,积极参加以上布置的各种综合实践,鼓励和指导学生开展作品的自创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假期注意事项
1、班主任在放假前要做好假期安全教育,与学生签定《安全公约》,教育学生要有计划地完成寒假作业,不搞突击。要遵守社会公德,遵守交通规则,假期不自己到河里、水库、游泳池游泳,不进网吧、游戏厅,做到防火、防电、防坏人、防雷电,遵纪守法。假期内注意饮食卫生,注意传染病的发生,确保身体健康。
篇7
关键词: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时期,如一株株刚破土的幼苗,渴望吮吸知识的甘露,以使自己茁壮成长。而这“甘露”的获得,除了靠老师课堂上有限的传授外,更需要学生依靠课外阅读去采集。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对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引导其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的习惯,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内在的需求,成为儿童生活中的一种人生体验,成为他们的一种新的自觉的生活方式。
课外阅读虽然以小学生为主体,教师只起辅导与参谋作用。但是,教师对小学生的阅读指导也至关重要。指导的内容主要包括兴趣、选书、计划、方法等。
一、重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在了解和研究的过程中,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自学能力。特别是对于那些初学阅读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成功地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与乐趣相联系。那么如何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呢?我们常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简介要读的文章内容,以激发其阅读兴趣,也常利用故事中精彩、紧张、感人的情节创设悬念,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以此激趣。
二、指导学生有选择地读书
书历来有好坏,或者基本是好的,但有瑕疵。现在的书、杂志、小报多得令人目眩。什么书好,什么书坏,什么书宜读,这就需要选择。小学生对书的好坏缺乏一定的辨别能力。他们往往出于好奇心,越不让看,就越要看,特别是武打小说、言情小说,一旦入了“迷宫”,就不能自拔,我们要讲明读坏书的危害,晓之以理,用一些沉痛的教训启发他们不读坏书,变堵为导。要使学生不读坏书,我们当父母的和老师的,就要多花些时间,查查图书目录,翻翻书,一本书大概浏览一下,好多书都有“前言”、“后记”、“序”、“跋”、“内容提要”一类文字,不外乎是对书及作者的评价,介绍书的梗概,成书原因。看了这些,对一本书就有了大致的了解。由于成年人鉴别力比较强,据此,就可定下来,学生宜读不宜读,然后再向学生推荐。这种方法简而易行,教师可用少量时间,就完成向学生推荐好书的任务,学生就可以有目的的读书了。
三、指导学生有计划的读书
所谓计划,即是在完成课内学业的前提下,选择一些好书读。处理好课内课外的关系,合理分配时间。即使是好书、好报,如无目的的滥读,忽视“正业”,比如说上课偷看,集体活动不参加,作业没做完就看杂志、小说,这样的课外阅读,不但没有好处,反而会影响学习,影响身心健康。教师可引导学生在新学期开始,每人订一份课外阅读计划,各个年级有所侧重,计划可根据具体情况不断修改完善。要长计划、短安排、长流水、不断线,灵活机动,循序渐进,争取每学年都有个读书目标。
四、指导学生正确的读书方法
1.指导精读。
就是说在每句阅读时,先理解每字的意思,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在课堂上教师就已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谈感受。对于课外阅读,教师可鼓励学生将课上所学得方法加以运用,养成认真有效阅读的好习惯。
2.指导速读。
在现代社会当中,对信息的筛选能力和筛选速度尤其重要。如果每篇文章都字斟句酌,则很难适应时代的要求,跟上时代的步伐。作为教师的我们应指导学生根据自身所需选择读物进行速读,当然在速读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对内容的理解,这样学生们就能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
3.指导写读书笔记。
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目前许多学生将读书笔记作为一项硬性任务,我想我们可以将读书笔记做得更鲜活一些,比如做成贺卡、书签等,这样阅读就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
4.朗读和默读。
篇8
[关键词]农村小学阅读教学现状对策
《小学语文课程新标准》总目标明确指出:”小学生要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并且规定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000字,这体现了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可是,笔者了解到,农村小学的阅读教学却存在着不少亟等待解决的问题.
1.目前,农村小学阅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学生没书可读
我对学校小学部作了调查,目前有小学生435人,40余名教师.我对五年级55名学生做了问卷调查,结果是38名同学自己没有一本课外读物,剩下17名学生也只有一本作文选,全班同学没见过《小学生天地》《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读物,这说明学生自己没有适合的课外读物.另外,学校没有读书室,更没有阅览室,学生没书可读,自然就谈不上提高阅读能力了.
1.2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不当
农村小学阅读教学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有缺陷.就以我学校教师情况为例,学校有40余名教师,从年龄上讲,其中九名教师都是四十岁已过的人,教师年龄呈现老龄化,知识底子薄弱.个别教师还延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他们不知道如何指导学生课内外阅读.五年级的一位语文教师说:”这两年,面对新教材、新要求,真感到自己难以胜任教学工作.”语文教师知识的匮乏和方法的不妥,是导致阅读教学质量较低的重要原因之一.此等现象在偏远的农村小学是普篇存在的.
1.3学生阅读的不良习惯
由于学生得不到的正确方法,就是手头有一本书去读,也不知道要去读什么,将要从中学到什么,因此,学生阅读时,看得比较随意,大多是走马观花,了解一些故事情节或大概内容,看完后,自己的大脑中并没留下什么有价值的东西,甚至根本就不求甚解.这样的”读”,不但读书效果甚微,还养成了不少阅读的不良习惯.
2.针对农村小学阅读教学的现状,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入手:
2.1学校建立读书室,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面
普九期间,上级部门要求小学要有”四室”,其中”两室”就是读书室和阅览室,尽管本县通过了省、市部门的验收,但据笔者所知,农村小学只有乡中心小学建立起了读书室,但大多数书籍是过时的、价值不大,很有必要建立读书室.要建立读书室,笔者认为有以下措施:
2.1.1国家及上级行政部门扶持农村小学读书室的建立工作
光靠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主要是国家及上级行政部门要加大对农村小学的扶持力度,”扶持”,不能是扶持资金,而是直接配发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籍,这样,才能逐步改善农村小学生无书可看的现状.
2.1.2学校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有计划地购买书,来补充学校图书
过去,学校的一切开支仅靠每个学生的杂费,出现学校欠帐的现象,近年,国家免除学生杂费后,直接拨发义务教育经费,学校每年有计划地抽出一部分经费,购买一些读书,还是可行的,几年下来,还是能够改变学校读书室的面貌.只有学校和政府携起手来,才能形成强大的合力,改善农村小学生无书可读的现状.
另外,建议农村小学班级建立图书角,每个学生拿出一本书,全班同学的书凑到一起,也有几十本书,相互借阅、相互交流,这也是解决农村小学生没书可读的有效途径.
2.2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笔者个人认为有以下途径:
2.2.1让继续教育落到实处,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目前,农村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还存在很多问题,如:1、课程内容陈旧,缺乏前瞻性;2、培训学校(区县教师进修学校)教学设备简陋,缺乏先进性;3、教师重视学历提高教育,忽视教育教学能力培训;4、继续教育考核评价形式化,缺乏真实性;5、没人愿意去接受区县教师进修学校培训的局面,使得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得不到提升.
为此,笔者个人认为农村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要做到以下几点:
1、继续教育要有长远目标,并且要结合各地实际及教师素质情况,切忌一刀切,搞形式、走过场、摆花架子,以真正收到实效.
2、继续教育的教学设施改善与教育信息化推进相结合,体现先进性.这就要求省、市、县三级人民政府增加投入,高度重视区县教师进修学校这一教师培训基地的建设.
3、继续教育的课程教材要与时展相结合,体现前瞻性.教材一定要反映国内外小学教学改革的最新信息及动态,如目前可增进课改信息及多元智能,建构主义等新理论,体现前瞻性,发挥导航作用.
4、培训形式要与教师教学工作特点相结合,体现灵活性.要逐步改革目前培时间过分集中,形式单一的现状,完全可以安排教师带课题在训岗进行自学或进行研究,实现培训形式多样化.
5、考核评价要与小学学科个性相结合,体现科学性.考核形式上,闭卷、开卷、专题研究要结合进行,真正发挥考核评价的科学导向功能.
只有教师具备较高的教学水平,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阅读.
2.2.2农村小学教师要正确认识阅读教学
有相当一部分农村小学教师认为阅读教学就是做一些试卷上的阅读题,这种眼光就太浅了.阅读不仅有课内的阅读,还有课外阅读.更何况,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只是会做一些试卷中的阅读题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要求:”小学生要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因此,让农村小学教师正确认识阅读教学,也是提高阅读教学的保障.
2.3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1.注重基础知识积累的习惯.这是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基础.没有足够的识字量和对词语的理解,就谈不上阅读,没有一定的语言积累,不背诵一定量的各篇佳作,也激发不起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2.培养诵读的习惯.诵读即反复朗读,自然成诵,适宜于儿歌、童谣和抒情性诗文等声情并茂的作品,有助于积累材料,培养语感,体验品味,可起到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3.培养圈、点、批注的习惯.在阅读时,边读边在文章中圈点加注,圈点你最感兴趣、最喜欢之处,不理解之处,加注你的见解与心得.在阅读过程中,还可以写一些读书笔记,可积累词汇,阅读经验,提高自身阅读能力.
4.培养勤于自学、虚心求教,使用工具书的习惯.阅读是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主要靠自学来完成,在自学过程中会遇到许多疑问,就要向别人求教,还要能熟练地查阅工具书.
5.培养合理安排和利用时间,善于制定读书计划的习惯.根据自己的学习及生活实际,合理地安排阅读时间,制定阅读计划.
2.4提高学生阅读的方法
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只有好的阅读习惯,显然还不够 ,还需要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这把金钥匙.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种阅读方法,符合小学生的实际.
1.朗读法.即要求学生读得流畅、自然、有节奏、富有感情,在朗读中理解文章内容,领略文章的语言特点.
2.查阅法.即要求学生在阅读时勤查工具书,解决阅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熟练地使用常工具书,这对人一生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3.背诵法.通过背诵,丰富学生的语言,培养良好的语感,积累词汇和句子,而且还能潜移默化地学会一些文章的表达方式.
4.测读法.读书时把自己摆进去,不妨站在作者的立场上,设身处地去想,揣摩作者的构思,读了前半部分后,想想后半部分,如果让你去写该怎样写.
5.默读法.利用默读加快阅读速度,能集中精力理解,理解的速度、质量比朗读要快、要高.
篇9
关键词:主体性;合作性;语文素养;阅读与写作
语文教师需要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状况,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制定正确的教学方案,从而帮助小学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收获知识,同时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一、在阅读教学中遵循主体性和合作性的教学原则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想,在学习上愿意表达自己的意见。所以语文教师在小学生阅读教学中需要重视学生的心理活动,观察高年级的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况,从而获得及时的反馈,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教师在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需要遵循主体性和合作性的原则,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作为语文教师要改变传统阅读教学中教师为核心,学生处在被动局势的思想,要以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代替教师的单纯讲授。教师要时刻谨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在阅读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去阅读、去思考并且与名家对话,才能让学生在真正意义上掌握阅读经验和阅读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但是,尊重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原则并不等同于在教学中放弃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需要在学生选择阅读材料,分析阅读材料的过程中发挥自身的辅助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阅读习惯,并且制定符合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心理的教学计划。
遵循合作性的原则要求教师采取适当的方式促进学生和学生、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合作。阅读并不是一个人的阅读,阅读教学更注重对学生合作能力、融合能力的培养。因樵亩两萄Ч程中学生肯定会产生问题,对文章里的理解和不理解都是需要思考和分析的,当学生无法解决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时,很有必要咨询身边的老师或者同学。同时,学生通过阅读实际上就是和书中的人物以及作者进行对话。因此,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时要严格遵守合作性的原则,采取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在合作中阅读,在阅读中合作。促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收获共赢的喜悦,同时感受到合作的魅力,阅读的魅力。
二、在阅读教学中注重策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不单单以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为目标,还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载体需要注重教学的策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阅读讲究一个“读”字,在小学高年级“读”字已经成为整个阅读教学中核心,同时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也成为语文教师的共识。因此教师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根据具体的教学计划可以在课间穿插着阅读,还可以给小学生布置课后作业,让小学生能够充分的利用时间去阅读。引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教师可以大胆放手的让学生自读,深入感受书籍的内容。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感情的进行朗读,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语文素养。学生把感情融入到阅读当中可以和书中的感情产生共鸣,并迅速的进入求知的最佳状态。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读”。
引导学生在阅读时思考也是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语文素养的一种方式。学生只有在阅读中经历思考的过程,并且在思考中产生对这本书的独特见解,才能真正的掌握阅读书籍的内涵,感受书籍传递的作者的感情以及书籍表面内容下的本质思想。如果教师只关注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在此基础上创设了很多教学情境,帮助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忽略思考的重要性。那么长久下来,学生的思考能力和阅读能力就会被自身的兴趣所取代,学生只为了感兴趣而读,却不能思考我为什么读。学生因为自身学习能力的局限性肯定会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疑问,但是因为年龄不小,不能及时的对问题进行梳理。这时,教师就需要抓住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根据小学生这一特点,精心的设计问题,让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去阅读,从而很好的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促使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例如,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时,教师可以设计“你觉得课文中使你震撼的句子有哪些?画下相关的句子并且写上自己的体会。”的问题。这样学生可以带着问题去思考,带着问题去阅读。
三、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把阅读和写作相结合
篇10
关键词: 课外阅读 语文素养 开展途径
书籍,使人充实,给人力量,让人自信,催人奋进。读书使人明理,使人高尚。书籍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智慧的源泉,是人类的营养品。正因为如此,它才成了“人类进步的阶梯”。小学生从小就应攀登这个“阶梯”,沉浸在书香园地中,从而陶冶情操,铸就美好的心灵,吮吸知识的琼浆,丰富人文底蕴,提高人文素养。但是,时下的语文教材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满足不了时代对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只有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文化教育,才能适应语文教学改革之所需。如何让小学生进行海量且持续的阅读,并对小学生的阅读进行更有效的指导呢?我们做了尝试,拓宽学生阅读渠道,丰富阅读内容,进一步激发学生读书兴趣,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审美修养,深厚人文底蕴,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一、学生广泛阅读的现状与弊端
阅读教育是母语教育的核心环节。只有经过广泛的阅读和大量的积累才能真正学好语文。阅读能力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阅读教育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国内外都很重视儿童的阅读教育和研究。《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阶段的阅读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因为缺乏具体的、可操作的有效措施,如读物的选择、实施的方法、时间、评价考查的方法等,因此,很难将新课标中关于课外阅读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而且随着教改的深入,原先课内阅读教学的很多问题暴露出来,不少教师通常把阅读教育的目标简单理解为让学生读懂课文,而不是学会读书。教学中习惯用支离破碎的繁琐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和阅读体验,当然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亲近、热爱之情,导致一些学生缺乏语文学习兴趣。
二、我国历代文人志士对广泛阅读的论述给我们的启示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历代文人和教育家都对课外阅读十分重视,都有过精辟的论述。庄子云:“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不重视长期、大量的积累是无法学好语文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唐彪曰:“文无他术,惟勤读而多为之自工。”杜甫的诗句更是妇孺皆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古代强调多读、多写、多体会,此一“多”字意蕴深刻。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在谈到课外阅读的作用时曾说:“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启发的占多少。我想自己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课外阅读的。”课内的功效占30%,课外的功效占70%,这几乎是有识之士的共识。以上这些论述,对于我们今天搞好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三、开展广泛阅读的做法
加强学习,丰富理论知识;充实各班图书角、学校图书室、电子阅览室的藏书;整合教育资源,拓宽小学生的阅读渠道;充分发挥学校、班级、家庭的作用,营造书香校园,打造书香班级,共建书香家庭。
1.教会学生阅读方法。
根据“课内教方法,课外求发展”的主张,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如如何粗读文章、细读文章、熟读文章,教给学生粗读文章的步骤和方法。细读文章,学会用符号标出生字词,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自学词义;学会写读书笔记或积累好词佳句,摘抄精美句子等。熟读文章阶段,理清文章思路,弄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重点写什么,并把各部分内容连起来,用自己的话或文中的主要语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教会学生精读、泛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积累一些优美的语句,开展读书笔记交流、手抄报展评活动。此外,学会根据需要选读文学作品。
2.打破常规,制订科学细致的阅读计划,合理安排。
首先要打破常规,根据教学目标,制订科学细致的阅读计划,合理安排教学课时。提倡大容量、快节奏的阅读,整合学生的疑问,围绕重点问题展开学习思考,摒弃所有不必要的环节。根据阅读实际采用辐射阅读方式、整体推进方式、穿插阅读方式,为“博览”和“广诵”留出充裕的时间。
3.指导学生博览群书。
博览是指对教材以外的有利于学生成长发展书籍的广泛阅读。教材内容“精”读了,教师才有时间由“教会一本书”到“教好多本书”,从而“教会学生读书”,学生才有机会由“学一本书”到“读好多本书”,最终达到“会读书”的目的。
一是课外阅读引入课内。以课本为发端,加强课内外沟通,有计划地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前,布置学生查找小兴安岭的图文资料等任务。在学习的基础上,再读读原汁原味的作品或类似的书,使知识纵横沟通。如学完《丰碑》、《倔强的小》等,推荐《的故事》等书。为了积极探索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最优化的教学内容、方式方法,选材注重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语言生动活泼、内容丰富有趣,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增加学生阅读量,避免阅读的盲目性、随意性,从而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最大效益。
二是开展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1)推荐好书。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依据课程标准对各年级阅读能力的基本要求,本着“古今兼容”、“中外贯通”的原则,分类推荐课外阅读书目。(2)制作“阅读反馈表”,督促学生阅读,反馈学生阅读效果。“阅读反馈表”要求学生填写好读书时间、读书内容、读后感等。(3)定期检查学生的词语和句子摘抄本。每周让学生上交一次反映读书活动中读到的精彩片段、好词好句、心得体会及读有所思、读有所获效果的作业。(4)开展读写结合活动。阅读后进行小练笔,使读写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三是将中华国学经典纳入正常课堂教学,全面推广,大量背诵。小学阶段是小学生一生中记忆力最强的阶段,在此期间,可让小学生背诵大量中华经典文化,从小受到经典文化的滋养,奠定深厚的人文底蕴,陶冶性灵,开阔心胸,端正品行。如《弟子规》、《三字经》可作为低年级诵读篇,三年级背《笠翁对韵》,四年级背《论语》,五年级背《道德经》。
4.确保诵读时间。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每周开展两节经典诵读课,课前齐背,课间、空闲、睡前自背,养成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