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实习计划范文

时间:2023-04-05 12:49: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实习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财务实习计划

篇1

关键词:雅化集团;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一、什么是财务状况分析

财务分析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它吸收了现代经济学与企业管理的理论与方法,是财务学与经济学的有机结合,是现代企业科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和工具。它是为企业的投资人、债权人、经营人级其他关心企业的组织或个人了解企业过去、评价企业现状、预测企业未来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或依据。尽管不同企业的经营状况、经营规模、经营特点不同,作为运用价值形式迸行的财务分析,归纳起来其分析的内容不外乎偿债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获利能力分析、发展能力分析。

二、雅化集团公司概况

四川雅化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四川省雅安化工厂,2001年9月、12月。雅安是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同意雅安化工厂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原雅安化工厂经营中的债权由新组建的公司承担。2003年11月26日更名为四川雅化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集团从2001年到2012年经过了多次的变革。期间,经过了9工商变更登记,(别是2003年10月21日、2006年6月4日、2007年5月25日、2007年11月27日、2008年9月18日、2008年12月30日、2010年12月2日、2011年5月7日、2012年5月31日),

2001年开始截止到2012年6月30日,注册资本由876.20万元增长到3200000万元。2010年11月9日在深圳证劵交易所股份上市交易。雅化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民爆产品定点生产企业、四川省规模最大的综合性民用爆炸物品生产厂商。目前,集团现有全资和控股子公司27个,包括民爆生产公司、经营公司、爆破公司、运输公司等。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雅化集团已成长为国内优势民爆器材生产企业,2010年集团工业生产总值居四川省民爆行业第一位,全国民爆行业第四位。

三、研究的目的

在当前的这个社会鞭炮烟花是各种大型庆典和活动的必选品,而且近几年的烟花爆竹的使用更加的频繁,尤其是中国的春节期间,到处都是烟花爆竹的声音,更甚至现在人们的结婚庆典也喜欢用这些来增加喜庆和氛围。所以导致现在烟花爆竹的销量逐渐增加,一个个的爆破企业也随之增加。可是现在国家提倡生态建设,烟花爆竹的使用会照成空气污染,严重的还会造成事故,于是政府要求部分地区,尤其是城市严禁燃放烟花爆竹。所以这就又影响了爆破企业的一部分营业收入。在这样的情况下,雅化集团的的盈利也受到了影响。

四、雅化实业集团主要财务状况

2010年,公司成功登陆资本市场,公司克服了各种困难如原材料价格上涨、生产线技术改革、新工艺进技术应用及市场需求不均衡等困难,积极做好资源调配应对市场变化,各公司、个系统协同作战。攻坚破难、共同努力,各项经济指标持续增长。

2009-2011年主要财务状况营业收入2009年为638,733,034.79元、2010年为763,097,888.72元、2011年为1,105,596,009.01元,10年比09年增加19.47%、11年比10年增44.88%。利润总额2009年为155,284,171.46元、2010年为184,078,320.37元、2011年为240,940,135.94元,10年比09年增加18.54%、11年比10年增加30.81%

净利润2009年为137,255,726.56元、2010年为164,515,318.67元、2011年为189,999,685.41元,10年比09年增加19.86%、11年比10年增加15.49%。毛利率2009年为52.01%、2010年为48.80%、20110年为42.19%,10年比09年增加了41.48%、11年比10年减少了6.61%

从上表的财务数据情况来看,集团09年-11年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净利润都在逐年增长,主要原因是因为公司成功并购柯达化工及传统市场业务量的增长、销售收入的增长引起利润的增长。但每股收益率却出现异常情况,大幅度的下降,主要是由于净资产的不稳定增减导致。公司毛利率较上年都有多下降,主要是报告期内,硝酸铵等原材料采购价格较上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公司原材料是公司生产成本的主要部分,原材料的价格变动较大程度的影响着公司的利润,所以公司在原材料涨价的情况下,通过加大成本控制,是毛利率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五、雅化实业集团资产结构分析

所谓结构就是各类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各类负债占总负债的比重,不同的所有者权益占股东权益总额的比重。流动资产变现能力强,资产风险小;流动资产比重大,资产流动性强,风险小;与当前偿债能力有关。流动资产比重上升,说明资产的流动性增强,偿债能力增强;也预示流动资产有闲置,公司盈利下降。固定资产比重下降,说明固定资产更新和磨损不同步,是固定资产规模下降;也可能是公司的经营战略发生了变化。

雅化集团的资产结构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其中流动资产2009年是25,785.92万元、2010年是153,471.62万元、2011年是107,992.37万元;固定资产2009年是12,064.69万元。2010年是16,029.91万元、2011年是24,198.69万元;无形资产2009年5,011.44万元、2010年是4,909.43万元、2011年是9,090.48万元。

2010年和2011年的流动资产比2009年高出很多,但相比2010年2011年又有所下降

主要是因为公司并购问题所引起的导致货币资金流出、销售收入的增加、预付雅化工业远去徒弟款项、存货需求量增加。固定资产逐年增加,可以看出集团的销售状况越来越好。无形资产也在逐年增加。由此可见,雅化集团在经过重组控股之后,企业产品的市场需求量旺盛,经营规模大幅度扩大,控股企业当期投入生产经营活动的资金在加大,企业处于蓬勃发展时期。

六、雅化实业集团偿债能力分析

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包括本金和利息。偿债能力分析包括短期偿债能力分析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偿债能力是与企业有关的人员都重视的问题,他们关心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通过偿债能力分析可以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财务风险程度,有利于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

长期偿债能力分析是企业债权人、投资者、经营者和与企业有关联的各方面等都十分关注的重要问题。站在不同的角度,分析的目的也有所区别。

短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以流动资产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它反映企业偿付日常到期债务的能力。企业的短期偿债指标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流动比率是反映企业流动资产偿付流动负债的能力。速动比率是反映企业即刻偿债能力。

雅化集团偿债能力分析一般来说,流动比率越高说明企业的流动资产大于流动负债,企业的流动资金越多,对债权人来说短期借款越有保障。这是从短期偿债能力分析来看。但是从长期偿债能力分析来看,资产负债率越小,表明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集团09年的速动比率是1.62%,流动比率是1.93%,股东权益与固定资产比率是263.56%;10年的速动比率11.06%,流动比率是11.44%,股东权益与固定资产比率是1036.92%;11年的速动比率是8.32%,流动比率是8.82%,股东权益与固定资产比率是751.72%。说明公司的流动资金相对比较充足,满足了债权人的短期借款保障。虽然流动比率相对稳定,但用来偿还现金债务还是有一定的风险,因此我们不能只凭借流动比例来判断企业的偿债能力,应结合速动比率加以分析会更完善。09年-10年公司速动比率、流动比率较上期大幅度增加是因为公司首次公开发型募集资金似的公司货币资金大幅增长;速动比率和流动比率相差不大,主要是因为存货在流动中的比例较低。但是11年较上期降低的原因是公司并购导致货币资金减少。

从表中我们看到10年的资产负债率很低,虽然,资产负债率低表明公司承担的风险较小,财务成本较低,偿债能力较强,但是并不是越低越好,越低就说明该公司在本年度经营趋于谨慎。

七、雅化实业集团营运能力分析

营运能力分析是指主要指企业营运资产的效率与效益。企业营运资产的效率主要指资产的周转率或周转速度。企业营运资产的效益通常是指企业的产出额与资产占用额之间的比率。企业营运能力的财务分析比率有: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等。

2009年应收账款周转率23.05%,存货周转率0.00%,固定资产周转率5.83%,股东权益周转率2.30%,总资产周转率1.49%;2010年应收账款周转率20.45%,存货周转率0.00%,固定资产周转率5.43%,股东权益周转率0.77%总资产周转率0.67%;2011年应收账款周转率24.50%,存货周转率0.00%,固定资产周转率5.50%,股东权益周转率0.64%,总资产周转率0.57%。根据这些数据显示来进行趋势分析3年的应收帐款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一直保持在一个稳定状态。存货周转率一直保持0.00%不变。说明雅化集团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

对资产的运用和营运能力都保持在一般水平。总资产周转率明显下降的2009年到2011年集团的销售能力不佳。

八、雅化实业集团发展能力分析

企业的发展能力顾名思义就是企业的成长性,它是企业通过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不断扩大积累而形成的发展潜能。企业能否健康发展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外部经营环境,企业内在素质及资源条件等。

通过了解得到2009-2011年集团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从33.39%增长到50.99%,看出本集团的烟花爆竹销售很好,在呈现上涨趋势企业的的市场前景很好。再看营业利润2009-2011年从125.56%-32.01%、净利润从2009年的144.81%到2011年降到了15.49%。从这大幅度的减少来看,公司的内部财政管理欠缺完善的管理公司的营业成本及各种费用开支大于公司的营业收入。公司应加大各种费用开支的管理,减少营业成本的。

九、总结

现今社会爆破行业是高风险的行业。一般来讲,高风险必定伴随着高利润,较高的利润必然会导致大家都想去干。现在的爆破市场和建筑市场一样很混乱,进入门槛也比较底,竞争也比较激烈,利润也一般了。收入和风险不成正比,做的好还可以赚一点,做不好,经济损失不说,还有牢狱之灾。再者现在国家提倡环保,严禁燃放烟花爆竹。

在这样一个现状下,爆破企业怎么样稳固自己的市场地位,这就要求投资者认真的分析当前的形势。面对这样一个高危的企业,企业应把场地建人在人口稀少的地方,但是要选择交通方便的地方。加大爆破安全技术的研发,尽可能的减少爆破中会带来的危害。实行绿色发展。(作者单位:宜宾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关于财务分析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分析 张红艳 2010

[2]关于上市公司并购的财务分析 彭源波 2001

篇2

事业单位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组织形式,通常向社会提供公益,并利用国家赋予的权力和职能进行社会公共事务的组织机构,它不仅涵盖了科教文卫等各种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还包括许多行业和经济活动,其经费主要也来源于国家财政,因此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显得十分重要,而会计信息化建设是时展的需要,将会计信息化应用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会计信息化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进而剖析了目前我国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就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水平提出建议措施。

关键词:

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信息系统;财务管理

一、会计信息化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

近年来,信息化浪潮冲击了财务管理的每一个组成部分,尤其是会计信息化的管理形式,已经改变了财务管理工作的信息形式和组织结构,影响了事业单位管理层的决策模型。会计数据处理工具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速运转的计算机以及发达的互联网,会计信息数据不仅种类和数量巨大,而且信息传递的途径和方式也是复杂多样。而事业单位财务信息主要产生于相关社会活动,是社会活动状态、特征及其变化的数据反映,会计信息化能够将一些杂乱无章、具有时间顺序的数据,通过计算机和专业技术软件进行整理、加工、处理和提炼,最后生成有用的财务信息及其他经济信息。会计信息化是事业单位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信息系统是对信息进行系统化的综合,是以信息的加工、处理和提供为目标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系统,信息系统主要是提供有效的合乎要求的信息,信息系统不仅是事业单位持续发展的源动力,也是考察事业单位运行情况的重要依据。会计信息化作为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提高经济效益、加强经营管理和经济管理提供以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在事业单位管理系统中,决策是整个管理的核心点,而决策的正确性直接取决于能够获得及时、准确可靠以及充分的信息,会计信息系统在事业单位管理系统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而会计信息化是建立会计信息系统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会计信息系统是事业单位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会计信息化是成就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系统的关键,会计信息化建设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关键。

二、会计信息化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财务管理是事业单位重要的运行内容,也是具有重要价值形式的管理方式,是单位管理工作的核心组成部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必须基于本身组织活动存在的客观财务活动与关系来进行,是对相关经费和资源配置和运用中财务关系的经济管理工作。虽然事业单位财务核算工作相对简单,但是在事业单位的特殊性质下,其财务管理工作尤其是对会计信息化应用方面还是相对薄弱的。

1.事业单位缺乏财务信息的传递意识

会计信息系统将收集、加工、变化处理后形成的财务信息,通过一定的信息载体和渠道,及时进行信息的共享和传递,而事业单位由于本身对会计信息的认识不够全面,没有将会计信息与管理决策进行有效结合,于是事业单位缺乏对会计信息传递功能的认识,而财务信息的传递是会计信息系统运行的重要“血液”,事业单位没有充分发挥和利用会计信息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也就使得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系统形同虚设,会计信息系统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因此,事业单位由于本身对财务信息的忽略,在会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无法充分发挥会计信息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降低了会计信息化的财务管理作用,会计信息化系统存在严重的功能缺陷。

2.事业单位对会计信息化的控制力度不够

事业单位虽然本身会计核算相对简单,但是也是具有大量的会计数据和财务信息的,在长年累积的大数据面前,事业单位对会计数据和信息的处理能力显得尤为不足,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系统没有建立适合本身活动特性的系统信息流程,同时对于系统信息流程的控制能力不足,没有建立与会计信息化相配套的控制功能模块,会计信息系统的控制功能主要是财务信息在系统信息流程中必须保证信息质量,并且能够完整及时反映单位本身的项目活动情况,而事业单位还没有建立与之相配套的信息控制体系。一方面,事业单位对会计信息系统的信息流程关注度不够,会计信息系统流程是信息流动的重要过程,每一个流程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风险,事业单位没有足够重视信息系统的流程是无法保证会计信息有效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主要是为了取得会计信息化带来的相关数据信息,最终为提高单位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服务,这就对会计信息数据的质量和及时性提出了更高要求,而目前事业单位还没有对会计信息化建立有效的信息控制体系,对于会计信息数据质量的控制水平还不够。总之,由于事业单位没有充分认识到会计信息流程的重要性,缺乏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有效控制,对会计信息化的控制能力明显不够。

3.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制度无法适应会计信息化建设

会计信息化对会计工作管理的方法、程序、核素体系产生了巨大影响,建设会计信息系统必须调整会计管理制度使其与会计信息化相适应,只有配套的会计管理制度才能保证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正常的运行,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会计信息化岗位责任制、操作管理制度、计算机硬件管理制度以及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等。目前我国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人员会计信息化水平普遍不高,对于会计信息化管理制度也不够了解,在会计信息化管理中时常会出现与其要求相悖的情况。就会计信息岗位责任制来说,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岗位责任制必需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责的基本要求,岗位包括基本会计岗位和电算化岗位,在电算化会计岗位中事业单位财务人员还没有熟练的会计信息管理、操作和维护技能,尤其是数据分析和软件操作方面。同时,事业单位也没有对会计信息管理软件进行二次开发,没有将自身特性与会计信息化管理要求进行有效的结合,更加没有建立会计信息化软件管理部门,缺乏对会计信息化软件管理的专业能力。总之,事业单位没有根据会计信息化建设调整会计管理制度,而且还严重缺乏对会计信息化软件的管理能力。

三、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水平的建议措施

1.大力宣传会计信息化建设,提升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

会计信息化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方向,事业单位必须尽早实现会计信息化,实行会计信息系统管理,是促进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方式和手段,更是事业单位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保障。因此,事业单位必须正确认识会计信息化,大力宣传会计信息化建设,定期调动相关财务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会计信息化管理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会计信息化管理水平和专业技能,另外还可以引进会计信息化软件建设的高级专业人才,提高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水平。此外,会计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化建设工程,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不仅是财务部门的事情,还涉及到单位内部各个部门,事业单位必须提升会计信息化重要性认识,并协调单位内部各部门间的关系,共同建设好会计信息系统,充分发挥会计信息化的各种功能。

2.健全会计管理制度,巩固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制度保障

事业单位要顺利运行会计信息系统,就必须对会计管理制度进行必要的调整,这是保证会计信息化系统正确运行的基础,健全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制度。首先,要加强会计信息化操作管理,提高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管理水平;其次,增强会计信息化岗位的责任意识,切实做到工作有检查,事事有责任,并提升电算会计岗位的专业水平和职责能力,重视会计信息数据的管理、操作和维护工作,健全电算化会计岗位,落实相关职责;最后,完善计算机软硬件和数据管理制度,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的维护以及信息数据的维护,规范会计信息系统的维护工作,保证计算机设备的安全和正常运行,确保会计数据和会计软件的安全和规范,同时健全计算机软硬件出现问题时进行故障排除和维护的管理措施,保证会计信息数据的完整性。

作者:马晓艳 单位:江苏灌南县教育局

参考文献:

[1]文琼.信息化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03):188~189.

篇3

关键词:高校财务管理模式;信息化;问题;对策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使得信息技术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信息化和知识经济到来的背景下,将信息技术运用到高校财务管理,使财务管理工作与信息化技术相结合,保证高校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能够有信息财务管理的支持,对于推动整个高校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一、当前高校财务管理模式的现状与不足

目前,国家教育部对高校的教育体制不断进行改革,以及家长等对学生教育的重视,使得我国高校发展目前的政府政策以及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进一步导致了高校财务管理目前必须适应这些不断变化的政策和需求,将不同的需求和变革考虑在内,能够实现高校财务管理的可持续发展。高等学校现存的财务管理模式在转变的过程中,信息化技术给予了它强大的发展机会和机遇,同样也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因此,首先需要分析高校财务管理现有模式及现状,具体如下:

1、目前高校的财务管理模式

当前,虽然很多高校引入了信息化技术进行财务管理,但是都体现为静态化的模式。该模式是在高校各项财务事务发生后,进行记录和反馈,静态的对财务、会计以及其他资料进行反映。尤其是当前很多高校像企业一样,建立了适合高校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集中记录了高校日常的财务和账实往来,高校需要这些信息时,只需要通过输入到系统中进行搜索,有效的提高了财务管理的效率。高校期末进行扎帐时,将总信息集中性的储存在信息化软件之中。我国少部分高等学校已经采取了网络财务管理模式,将财务管理建立在网络基础之上,这标志着管理体制和管理技术的进步。网络财务管理模式的主要特点表现为:高校的各个部门以及高校下属的分校的财务往来主要反映在网络财务管理模式的日常账务登记簿上,网络模式会将这些日常业务进行汇总登记,最后生成凭证向高校本部进行传递,这种管理模式的最后一步就是由高校总部的财务处对这些凭证进行审核,核查其真实性和有效性,完成最后的记账工作。这种管理模式就是能够对高校的各个部门以及各分校的日常财务收支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能够提升对高校的内部控制,因此,高校应用信息技术能够对高等学校的财务管理模式有直接影响。

2、高等学校现有财务管理模式的不足

虽然目前高校应用了信息技术,提升了高校财务管理的效率,但是在发展过程中,高校的财务管理模式仍然存在较多的不足,主要体现为下列几点:

(1)分权管理方面。前文分析提到的高校静态财务管理模式有点类似于分权管理,高等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全部是由各个系部和部门承担,并且将财务管理的决策权下放到各个系部和部门。这种模式对于高校总财务处部门的工作量的缩短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能够降低高校的财务管理成本,以及促进财务信息在高校各部门之间的流通,但是该模式存在重要的不足就是财务处缺乏对分信息的监督和控制,这造成了高等学校财务总部与分部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直接导致了高校的人事部、各分学院不能够很好的理解高校的财务管理目标,进而影响了学校的财务总目标不能在各学院、各部门之间进行落实与实施,影响了财务管理的效率。由于各个层次的管理者有很强的独立性和管理权力,他们往往陷入自我利益最大化的境地,没有从高校整体利益角度进行考虑,导致了对高校整体利益重视度不够。直接增加了高校财务管理的成本。

(2)集权管理方面。而前文提到的网络财务管理模式则比较类似于分权管理,该模式的主要优点就是能够对高校各系、各部门以及各分院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从而保证高校的总目前在各个部门之间进行贯彻实施与落实。由于网络财务管理模式对于信息技术的要求比较严格,就要求了如果高校采取这种财务管理模式,就必须有一套与其相适应的网络系统,能够对各系、院以及部门的信息进行传递和控制,尤其是在传递的过程中,保障信息的质量。但是网络财务管理模式的这些要求就要求高校必须支付较高的成本,同时伴随着高校管理较高的集权化,导致各分院额各部门之间的创造性不足,也削弱了部门之间的应变力。

二、信息化背景下高学财务管理的新模式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为了提升高校财务管理的效率,促使高校财务管理能够得到可持续发展,需要结合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的优点以及高校的发展战略目标,根据信息化技术以及管理学的相关知识综合考虑。

科学而全面地完善和改造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建立适合高校的信息化财务管理模式。

1、动态协同式财务管理模式的特点

(1)集权与分权相结合。新的财务管理模式不同于网络财务管理模式和静态财务管理模式,后面两者仅仅是从集权或分权中的一个角度来进行财务管理,而新的动态协调财务管理则把集权和分权结合起来,进行管理。这种模式既要求高校建立一套统一性的内部管理制度,同时也要求建立一种能够有效的分配收益和权限的方法。动态化的财务管理模式也要求能够充分调动各个部门以及学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适当给予这些系和部门以及学院一定的自,从而在整体上把握高校战略目标的实现,使得高校各部门之间能够相互协调。

(2)协同合作。新的动态财务管理模式要求能够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促进高校财务部门与学校内部其他部门、外部供应链以及社会上其他部门之间相互协同,促进信息在各个部门之间的流通,从而促使高校的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相互统一,能够集中进行管理和控制,促进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性。

(3)动态分析。高校财务管理的动态分析要求从高校整体战略目标的基础上对高校的各项财务业务进行动态的跟踪与管理,在考察各个部门的业绩和绩效过程中,需要制定出相关的动态性财务指标,这些指标必须符合高校财务管理的目标,同时结合已有的信息化管理工具以及新时代下的管理方法,找出高等学校的项目状况受到的各种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动态跟踪与管理。

2、构建基于信息化的动态协同财务管理模式

信息化时代下高校财务管理模式的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而本文提到的动态协同财务管理模式就是利用网络技术来进行财务管理,当前很多高校都在建立数字化校园,因此,高校财务管理的发展必须结合这一趋势,通过引进和建设适合高校本身特点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来促进管理模式的集权与分权的相结合。高等院校的动态协同财务管理模式涵盖了现存管理模式的有点,在此基础上加入了适时反馈和管理模块。该管理模式要求对高校的各系、各院以及各部门之间的需求进行汇总,该模式要求高校的财务管理模式应该包括账务系统模块、个人薪酬管理模块、项目管理模块、决策信息支持模块、动态信息反馈模块、分析模块等六大模块。各大模块之间应该相互联系、信息资源应该适当进行交流和共享,不断提升各大模块的工作效率。动态协同财务管理模式的最重要部分是以动态信息反馈和分析模块为核心的信息系统。信息的及时性决定了财务管理的效率。因此,信息技术对于促进高校财务管理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开展创新财务管理模式的策略

通过信息化技术来构建高校的财务管理模式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需要高校各个部门、学生和老师的共同参与,这些部门之间的联系与协调性决定了高校财务管理的战略措施能否顺利实施,也决定了高校的财务管理目标能否顺利实现,新建立的高校财务管理模式能否顺利实施,必须坚持系统论的观点,从多个方面努力。

1、高校“ERP”。高校应该结合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对公司的财务管理,信息管理系统即ERP,由美国咨询公司提出,核心思想是结合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对公司进行管理,以便能够找到最好的解决方案,该系统结合了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能够促进资源最高效、最合理的使用,从而确保公司收益能够最大化。因此,信息化时代下高校财务管理要想能够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必须采取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财务管理,各所高校应该建立一套与高校发展目标相适应的信息化财务管理系统。信息化的财务系统应该能够实现动态监督控制,对高校的财务资源进行整合规划,尤其是要通过信息化财务管理系统来分析高校的业务流程,在此基础上建立数据与业务模型,为高校财务管理提供数据支撑。并在财务管理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应该根据该管理系统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优化和完善,不断提升高校财务管理的效率,促进高校资源能够得到优化配置。

2、高校“BPR”。“BRP”的核心是对业务流程进行再改造和重新设计,通过引进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以及管理手段,重新优化和设计业务流程,促进业务流程在技术上和管理上实现集成。高校财务管理理念应该与“BRP”理念相适应,为了充分实现高校财务管理的职能,必须不断扩充财务管理的职能范围,从校园整体出发,将校园的各个职能都划到高校财务管理职能中。我国高校财务管理是按照职能部门对业务进行划分,这导致在运行过程中,各项业务流程的运行效率较低。为此,通过“BRP”可以将高校的财务管理模式对高校的各项部门进行整合,包括后勤管理、决策部门、教学管理以及决策部门等,从这几个部门进行整合,促进各项业务流程能够实现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的整合,有效地对各项业务流程进行管理。

3、高校“JIT”。信息化时代强调及时性,因为信息的作用是有时间限制的,因此,可以依据“JIT”理念,该理念强调准时生产。而该目标与高校要求建立的财务管理目标相似。高校作为一个庞大的系统,其运行过程中必然涉及众多的财务信息,一旦这些财务信息产生,必须及时反馈到财务管理系统中进行处理。能够使财务业务能够产生协调效应,由此生产出各种财务信息。及时的财务信息能够降低业务活动与财务处理时间上的差异,从而降低业务与财务的不对称性。尤其是不对称导致的时间滞后性。使高校的财务资源配置和业务运作协调同步,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财务成本,提高了财务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 宁冰.对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商,2014(21):107.

篇4

关键词:财务会计 发展会计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3-153-03

信息技术正在改变一切,回顾人类社会发展的漫长历史,真正推动社会飞速发展的力量只是近几个世纪的科学技术发明。15世纪航海技术的发明使人类发现了新大陆,从此掀开了人类文明的序幕;18世纪蒸汽技术的发明实现了社会的工业革命;而进入20世纪中后期,IT技术特别是Internet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广泛应用,人类正从工业经济时代跨入一个更加崭新的时代――信息经济时代。我国已把大力发展信息产业作为基本国策。信息时代的来临使会计面临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会计必须不断适用网络信息时代的要求,不断利用新的工具和方法进行创新,才能真正适应社会的需要。如何改革传统的会计理论体系,变革当前的会计电算化模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新型的会计信息化体系,是21世纪财务会计发展的新趋势,也是目前会计学面临的新课题。

一、会计信息化的含义

会计信息化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会计模型进行重整,并在重整的基础上建立技术与会计高度融合的、开放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也就是说,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过程,是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全面运用计算机、网络和远程通讯为主的信息技术对会计信息进行搜集、加工、传输、存储和应用,为企业经营管理、控制决策和社会经济运行提供充足、实时的信息。

作为企业信息化的核心,会计信息化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以实现会计业务的信息化管理为目标,充分发挥会计的管理决策职能,这与以实现会计核算业务计算机处理为目标的会计电算化不同。

2.根据现代信息技术环境重构会计模型。会计信息化将对传统会计组织和业务处理流程进行改造,按现代管理模式重组会计组织和会计流程,可以支持“网上企业”、“虚拟公司”等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

3.会计信息化将按现代管理信息系统的思想来构建会计信息系统。横向上,与管理信息系统的其他子系统有机结合,信息资源高度共享;纵向上,不仅包含基本的会计核算系统,还包括会计管理信息系统和更高层次的会计决策支持系统。由此可见,会计信息化不仅考虑到信息技术本身的运用,更多考虑的是信息技术对会计的影响。会计信息化的关键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会计进行重构和优化,建立开放的会计信息系统。这种会计信息系统将全面运用现代网络通讯技术和数据交换技术,实现资源的高度共享。同时,先进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系统的高度共享性和开放性,将使会计信息的处理与披露由传统的及时性提升为主动性和实时性。会计信息化使企业内部人人都可能成为会计信息的处理者和使用者,会计信息将通过网络系统接受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随时监督,传统以簿记为主的会计组织也将改变,甚至不复存在。所以,从会计电算化到会计信息化,决不仅仅是一个名词、口号的变迁,它更应该代表一种与信息技术环境相适应的新的会计思想。

二、会计信息化产生的条件与动力

1.会计信息失真等现实问题是会计信息化产生的直接原因。会计信息失真使国家在规定各项经济政策时缺少真实、可靠的客观依据,使企业内部管理者对资金总量和财务成果表现出来的清偿能力和变现能力缺乏正确认识,使企业的经营行为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为解决问题,许多专家把目光投向了会计信息化。

2.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会计模型之间的矛盾是会计信息化产生的内在因素。信息社会里,社会经济环境和信息处理技术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这要求会计要对此作出相应的反应,否则将会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传统会计模型是工业社会的产物,是与工业社会的经济环境和手工的信息处理技术相适应的,这与信息社会对会计核算、管理、决策的要求相差甚远。传统的会计处理程序和规则与现代信息技术之间的不适应和不协调是会计信息化产生的内在原因。

3.知识经济是会计信息化产生的外部条件。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经济。为了生存和发展,企业会计只有顺应时代潮流,运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电子商务等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会计,提高财务信息处理与输出的速度,提高财务信息的质量,才能满足知识经济对财务信息的要求。

4.企业信息化对会计的影响是会计信息化产生的外在动力。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首推会计信息化。企业信息化是会计信息化产生的外在动力。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会计信息系统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产生了企业70%以上的信息。因而,会计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的核心内容,并在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要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首推会计信息化建设,不实现会计工作的信息化也就谈不上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另一方面,企业信息化发展要求未来的会计信息系统应具有开放性,能利用网络技术对信息发送与接收,达到内外数据共享,为其它相关的部门、行业提供综合信息服务。但现行的大多数会计信息系统根本无法满足这些要求。为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构建信息化会计。

三、从会计电算化到会计信息化是新形势下会计改革的必然趋势

1.会计电算化的局限。

(1)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已有20多年,它强调的是对传统会计处理手段的电算化。因此,这种电算化仅仅是把计算机当作高速运算的工具,模拟手工会计模式去完成原有的数据处理任务。这种工具论的思想导致会计软件的开发思路依然沿用传统的会计循环理论,只追求如何模拟手工会计处理流程,替代手工处理方法,忽视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去改造传统会计,以满足企业管理的需求,并促进会计学科的发展。同时,目前的会计软件由于过分强调会计人员的习惯,使得这种会计软件变成了一个无需人工干预的“傻瓜”型软件系统,其结果是使人们只看到减轻劳动强度的一面,而忽视了会计人员参与管理和分析的一面。这样不利于调动会计人员学习的积极性,而且照此下去,“现在意义上的会计职业和会计职业教育,也就完全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这对会计学科的发展是极为致命的。会计电算化是工业经济和计划经济时期的产物,按其理论建立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是一种重在满足内部管理的、封闭式的系统,是企业内部的一座信息孤岛,与企业外部社会信息系统相互隔绝。这种系统即使实现了网络化,也只是一个孤立的资源贫乏的局域网络。这种状况已远远滞后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可以说会计电算化的观念在知识经济时代已经落后了,我们必须将传统会计模型与信息技术完善地结合起来,建立现代会计信息系统。

(2)会计电算化无法体现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产生的巨大影响。例如,网络技术的应用,特别是“虚拟公司”的出现,使会计基础理论之一的会计主体假设产生了动摇。虚拟公司可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企业组合而成,各个独立的企业可以在虚拟公司开展业务之前组合,也可以在开展业务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组合;可以在完成一项交易后即行解散,也可以视情况继续维持这种组合关系。组成虚拟公司的各独立企业借助计算机网络分合迅速,可随时根据实际需要增加或减少组合方。虚拟公司也可以通过网络把数以百计或数以千计的个人联合在一起工作,待业务完成后立即解散。可见,虚拟公司与传统的实体公司在组织形式和业务经营上存在明显的差别,但在网络上它又确实是一个公司,并且在经营着业务,那么就必须要对其经营的业务进行反映。因此,有必要将传统的会计主体假设转变为多重主体假设。同样,由于虚拟公司是临时性组织,时分时合,经营期间具有不确定性,所以对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以及权责发生制原则、历史成本原则等会计基础理论都将产生强烈的冲击。

2.会计电算化的未来――会计信息化。会计信息化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的会计模型进行重整,并在重整的现代会计基础上,建立信息技术与会计学科高度融合的、充分开放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这种会计信息系统将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网络系统,使业务处理高度自动化,信息高度共享,能够进行主动和实时报告会计信息。它不仅仅是信息技术运用于会计上的变革,它更代表的是一种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相适应的新的会计思想。在人类社会进入到21世纪之际,由现代信息技术引发的全球信息化浪潮冲击着传统社会生活的每一角落,信息化已成为这个时代的主要旋律。会计信息化已成为我国会计事业发展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3.会计信息化是会计改革的需要。会计属于上层建筑,在观念、理论、方法等方面均随着客观经济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改革、发展和完善。会计社会环境和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信息需求的变化呼吁会计革命,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会计革命准备了充分的条件,也强烈冲击着传统会计模型。因此,我们必须重新构建现代会计模型,再将现代会计与现代信息技术统一,构成未来的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信息化应该体现信息环境下会计变革的要求,反映会计与技术的结合及相互影响。

4.会计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需要。企业信息化的目的,首先在于实现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即通过电子、信息技术对生产过程的设计、制造、测量和控制实现自动化。为此,企业需要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以及其他自动控制技术,来控制设计和生产过程,以减轻人们的劳动,提高产品的质量。企业信息化的另一目标是实现计划、财务、人事、物资、办公等方面的管理自动化,并通过网络使企业内部信息交流畅通,监控物流的整个过程。所以,企业还需要建立管理信息系统(MIS),力图实现从生产到管理的全面自动化。会计信息系统(AIM)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该系统产生了企业70%以上的信息,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不实现会计工作的信息化也就谈不上企业管理的信息化。

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企业为赶上时代步伐,必须提高工作效率以增强竞争能力。未来企业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信息的竞争。这就需要开发与应用事前有预测、决策,事中有规划、控制,事后有核算、分析的信息化企业管理系统。信息技术的升级和应用的普及,信息技术方法的更新,公用数据交换网络的建立和迅速发展,为企业实现全面的信息化管理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条件。目前,会计核算的众多子系统已经使单台计算机功能发挥到了极限,并且只能使用在较小的单位,而以管理为重点的会计信息系统或企业管理系统其数据收集和信息使用不可能在同一地点、单位和部门。数据处理的及时性、复杂性要求必须使用计算机网络,必须在最大范围内实现最大限度的数据共享和数据的综合利用。因此,完整的、以管理为重心的会计信息系统必须与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共同规划、统筹设计,以核算功能为内核,以管理功能为重心、以业务类型来划分其子系统。这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向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四、如何全面实现会计信息化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会计信息化进程相对较为落后。如何把会计信息化推向全面实施,并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这是一条很长的路要走,是一项艰巨、长期而宏伟的任务,也是会计发展史的一个质的飞跃。笔者认为,目前应该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加强会计人员队伍建设。开展会计信息化建设,人才是关键。长期以来,会计行业地位偏低,使得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相对较差。要适应新时期的会计发展需要,必须有一批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目前,国家应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针对我国人才供给现状,这方面要做的工作很多。一方面,要从宏观的角度加大信息化方面的教育投资,为企业、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适应信息化发展要求的各类人才;另一方面,企业应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各种途径积极推进员工的再教育工程,以提高员工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工作技能。建立起一支素质高、技术硬、适应会计信息化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常规且结构化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等工作将由信息技术的信息系统完成,会计人员应更多地从事那些非结构化且非常规化的会计业务,并完成评价信息系统及其资源的工作。因此,会计人员应具备的知识体系包括:管理学中的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等;信息技术科学中的计算机软硬件、网络通信、数据库和多媒体技术等;信息系统理论方法科学和实施管理科学的系统论、控制论、突变论、耗散结构论、软件工程、IT治理等等。从而培养会计人员的以下几种能力:沟通能力:会计人员不仅能提供信息,而且能与企业高层领导和其他管理者交换信息,建立有意义的关系;战略性和关键性的思考能力:能够将会计数据、信息、知识和智慧联系起来以提出高质量的建议;关注企业客户和市场的发展:能够比竞争对手提供更好的、满足客户不断变化需求的建议;为关联信息提供科学解释:能够为互相有内在联系的会计、财务及非财务信息提供科学解释;技术熟练:能够熟练地利用会计和信息技术,并推动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制定会计信息化实施的各种规则。

2.加快企业信息化进程。企业信息化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实现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即通过电子、信息技术对生产过程的设计、制造、测量和控制实现自动化;一个是要实现计划、财务、人事、物资、办公等方面的管理自动化。并通过网络使企业内部信息交流畅通,监控物流的整个过程。所以说,企业信息化包含会计信息化,会计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在会计信息系统方面的体现。会计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的应有之意,没有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就没有会计信息化。加快企业信息化速度,就是加快会计信息化的进程。

3.加强企业内外的互动。由传统会计发展到信息化会计要求沟通方式由单向沟通转变为双向交流,思维方式由线形转化为网状。这实际上就是要形成一种互动状态,互相借鉴、互利合作、及时反应、借脑借力,实现1+1>2的协同效应。互动成为推动会计信息化的动力和源泉。因而,会计信息化过程中要加强企业与政府部门。企业与会计及管理软件开发商,企业与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企业内部组织成员之间,企业与其他外部单位及个人之间等的互动,通过各方互动,共同推进会计信息化。

4.做好软件系统开发。

(1)逐步实现财务与业务一体化。计算机作为使用工具,应该突出如何提供快速、准确、全方位和多层次的决策信息,如何更透彻地描述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发展状况。因此,当前的财务软件应包括两个基本的子系统,即会计核算子系统和管理会计子系统,前者侧重于向企业外部提供有关整个企业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其变动信息;后者则侧重向企业经营者及各层管理部门提供经营管理所需的预测、决策信息。企业在生产、销售、控制和预测的经济活动中,主要表现为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统一。而要有效地控制“三流”,单靠财务部门使用软件是不够的,企业各个部门尤其是业务部门必须将其业务信息纳入软件管理的范畴,软件功能将延伸到企业经营和管理的各个方面。因此,财务软件必须从部门级应用向企业级应用扩展,建立财务信息和其他业务信息的接口,彼此共享,做到“信息集成、过程集成、功能集成”,实现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一体化,才能真正从全方位、多层次体现可信的决策信息。

(2)全面实施网络化管理。财务软件不是财务部门单独使用,而是各部门协同共享,这必然要求财务软件网络化。网络财务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帮助企业实现财务与业务协调,远程报表、报账、审计等远程处理,事中动态、会计核算与在线财务管理,实现集团企业对分支机构的集中式财务管理,它支持电子单据与电子货币,改变了财务信息的获取与利用方式。网络财务软件是基于网络计算技术,以整合实现企业电子商务为目标,能提供互联网环境下财务管理模式、财务工作方式及其各项功能的财务管理软件系统。网络财务软件能够在局域网和广域网范围内整合使用,适合远程应用,支持电子商务。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的大量先进的高新技术,为开发与应用网络财务软件奠定技术基础,基于Internet/Interanet的WEB技术、网络数据库技术和三层结构组件技术的成功应用,为开发网络财务软件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另外,防火墙(Firewall)技术是实施网络财务软件必不可少的安全保障,它可把企业的内部网与Internet隔离开来,作为企业网的第一道安全防线。

5.逐步建立会计信息化下的内部控制系统和审计。

(1)随着IT技术特别是以Internet为代表的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会计信息化进一步向深层次发展,这些变革无疑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效益,但同时也给内部控制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大部分传统的内部控制方法和措施失去了作用,产生了新的控制内容、新的控制手段和技术。因此,必须建立健全一套适应会计信息化的内部控制系统,内容包括:组织与管理控制;系统日常操作管理控制;系统维护控制;会计数据资源控制;网络的安全控制;应用控制等。

(2)随着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内部控制内容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审计目的、内容、手段也发生了改变。由于企业的电子数据处理系统相互连接成为计算机网络,审计单位需将自己的计算机终端联到企业的计算机网络上,审计时,审计人员在自己的终端上就可以调取被审计单位的相关资料进行审计。因此,必须建立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环境下的计算机审计规程,包括:内部控制系统审计、系统开发审计、应用程序审计、数据文件审计等内容。

6.做好规范化监督管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保证会计信息化全面实现和顺利开展,各级财政部门在会计信息系统的宏观管理中具有法律的领导地位和职责。会计信息系统的宏观管理是国家履行政府职能的重要内容,应从制度、软件、人才等多方面予以引导和支持。包括:制定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规划;制定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规章及专业标准;评审会计核算软件;大力抓好人才培养;推动会计信息系统理论及可持续发展研究等。

五、结论

综上所述,人类社会已经或正在跨入信息时代,信息化正渗透到各个行业,我们既要满怀热情地迎接信息社会的到来,又要正视会计在此环境下所面临的种种挑战,更要有勇气积极投身到会计的变革浪潮中。只有这样,会计才有可能迎来更加明媚的春天。

参考文献:

1.张瑞金,蒋砚章.会计信息系统[C].中国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杨周南.会计信息系统―面向财务业务一体化[C].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3.杜美杰.信息系统与会计内部控制[C].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4.段景泉,朱思泽.会计信息质量与会计监督检查[C].中国财经出版社,2001

5.胡元木.信息资源会计研究[C].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6.喻世友,祁军.全球总经理学[C].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

7.杨大立.会计信息化诠释[J].会计之友(中),2006(12)

8.任晓红.试论会计信息化[J].太原大学学报,2005(02)

9.廖治宇.我国会计信息化研究现状浅析[J].集团经济研究,2006(18)

10.单涛.会计信息化问题初探[J].财经界(下半月),2006(08)

11.树友林.会计信息化环境与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J].中国会计电算化,2004(09)

12.张翊.会计信息化应用研究[J].中国轻工教育,2006(02)

篇5

关键词: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分析

一、企业集团化的财务管理与其特征

财务管理是企业集团管理的中心环节,其功能主要是对相关资金进行科学的筹集,同时对这些资金进行有效使用以及合理分配。财务管理中还涵盖了财务管控、财务监督与财务评估等工作。在企业集团化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往往具有其与小型企业不同的特征。1.企业集团化的财务管理是将风险关系结合的管理,企业集团化总部的财务部门会对各下属子公司的财务活动中的各种风险进行实时监测,同时协调与企业集团有关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既要维护各个利益主体之间的活力又要维持整个企业集团化的战略目标的实现是财务管理活动的主要目的。2.企业集团化的财务管理的中心是对财务管理权限的设置,该特征主要涵盖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母子公司财务管控权利配置为主的各主体企业之间的财权的界定与划分;二是对企业子公司财务权限的分配,该分配必须集团中心企业的财权分配为主。3.企业集团化财务管理应从企业的整体战略目标维度出发,财务管理工作应与企业管理的战略目标相结合,以此来制定符合本集团企业发展需要的财务管理工作,财务管理工作必须在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主线上,不然财务管理工作就会失去它应有的作用。

二、企业集团传统的各种财务管理模式

(一)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

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是指母公司将各种财务管理决策权分散给各个子公司,自身进行自身的财务管理,是通过子公司间接管理整个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模式。子公司对本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有着充分的自,母公司在其不损害整个企业集团的利益一般是不会进行过多的干预。该财务管理模式母公司通常只是保留对子公司的重大财务决策事项的决策与审批权,往往强调的是结果控制机制,母公司只管对子公司的业务能力与经营结果进行审核与评估。以此可以知道子公司是相对独立的,有足够的决策权,同时根据市场状况以及公司自身条件获得更大的权限。该模式的优势在于能够充分调动各子公司的积极性、灵活性与创造性,同时有效减少决策周期,将繁冗复杂的决策程序简化,在某种程度来说可以提升整个企业集团的财务效率;同时将财务管理风险有效的分散,让公司的决策更加符合市场实际情况。其主要劣势在于致使子公司只顾着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与短期效益,并忽视了整个企业集团的长远发展,这样极易损失企业集团的整体与长久利益;同时降低了母公司对财务资金的调控能力;也极大的削弱了母公司对子公司的制约,同时不利于企业内部资源的整合以及最优化配置,企业集团的优势就不利于发挥。

(二)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

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就是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所有财务决策权都进行集中统一,不给子公司划分财务决策权。该模式下企业集团的财务权限大多聚集于母公司,母公司对子公司的管理进行严密的监控,在财务管理制度上面是统一的,从某种程度来说整个企业集团是个企业,而母公司是企业的决策层,子公司就是企业中的各个部门,就是说子公司是母公司业务的扩张与延伸。该模式的优势是企业母公司能进行统一的财务调配,能根据整个市场的变化制定出符合整个企业集团战略目标的财务分配;加大了母公司对下属公司的管控,避免其损害整体企业集团的利益;同时增大了财务风险,财务管理单独集中在母公司上,其不论是资金量还是规模都大大增大,其风险自然也就随之增加;有利于整个企业集团内部进行资源整合,增强资源在集团内的流动性,更加有效的发挥出企业集团的集团优势。

(三)混合式财务管理模式

混合式财务管理模式是将分权与集权两者进行结合形成的财务管理模式,其往往是以分权为基础的集权,集权控制下的财务分权。其主要是将资金筹集、运转、分配等集中于一体,再对借款额度、资产变卖以及重大资金调度等关键点进行控制的财务管理模式。其并不是简单的平分集团的财务控制权,企业集团应在公司章程上合理地制定集团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财务权限的分配,母子公司应采取统一的会计制度,设立不同级别的财务机构进行财务监控。该模式往往是根据自身企业集团的需求进行改变,企业集团的财务权利集中程度的不同就有相对集权型以及相对分权型的两种模式。相对集权型更多的体现出集权式的财务管理优势,而相对分权式就突显出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但是在企业集团实际操作过程中这两种相对的财务管理模式不好把握那个标准。

三、并且完善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

(一)健全企业集团财务管理部门

集团公司要对资金投资进行财务集中管理,就必须有专门的投资部门,首先必要要有组织机构上的保障,最有效的办法是在集团公司总部的股东会下设立管理委员会,专门对企业集团的资金进行投资管理,并且可以增加其职能,比如对企业的战略目标的设计、对各个级别的财务进行审计、对各个级别的薪酬进行规划以及评估绩效等职能。能有效的保证企业集团总部的决策在各个子公司的贯彻于落实,更加有效的实施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工作。

(二)财务管理模式规范化

1.财务资金管理。主要通过对各成员资金动员、资金流动与投融资决策过程集中化,再利用资金预算、资金定期分析报告、资金调配权、统一融资等手段进行资金管控。首先是对各成员的银行账户的管理,企业集团母公司要加强对子公司开户的控制,同时子公司在开立银行账户时应向母公司报备。

2.资金监测。资金监测涵盖了对资金的监控以及预测。母公司的财务部门应充分了解各子公司每个时期与时点可以运用于必须支付的资金,为此,需建立资金预算制度与资金监控制度,并设立相关预算部门。

3.筹资管理。母公司应加强对各子公司的筹资渠道与方式的管理,避免子公司擅自进行筹集资金,各子公司在筹集资金时应取得母公司的同意并上交筹资报告,同时母公司应对子公司的筹资方式与渠道进行充分的考核与审查,避免损害整个企业集团的利益。

(三)完善各项制度

1.建立财务总监委任制。该制度是世界各大型跨国企业集团进行财务管理的基本措施之一。该制度具有事前控制、常规性审计、有效反馈、高度专业与独立、及时等特征,可有效帮助企业集团母公司获得各子公司财务管理状况,并且加强了对企业集团子公司财务的管控。

2.审计管理制度。结合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根据自身企业集团的特点制定适合的审计管理制度。企业集团可以设立各个级别的财务审计机构,并且下级财务审计机构直接向上级财务审计机构负责,而最高级财务审计机则向股东会负责。各级财务审计机构应定期对各个企业集团成员进行财务审计,并且下级财务审计机构制定相关财务审计报告上交给上级财务审计报告,最高级则进行整理,归纳与评估。能有效控制整个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

3.实行统一的财务会计制度。统一的财务会计制度能提升财务管理效率,不需要再进行转化。同时各个子公司的财务报表也能更加快速的汇总,不需要耽误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企业集团的管理层能快速了解母公司与各个子公司的经营状况。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企业集团化的财务管理模式是多种多样的,这是一个实践性的研究课题,财务管理模式涉及的环节较为繁多,其涉及的利益关系更是复杂。但是企业集团化要想更稳健的发展与扩张就必须重视并且对自身财务管理模式进行审视,甚至可以随着经济的发展进行必要性的改革。希望本文能对相关读者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刘阳.集团化财务管理模式[J].经济研究导刊,2013.

[2]安宁.我国企业集团化过程中财务管理模式创新[J].现代商业,2015(07).

[3]周艳.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的选择和发展[J].中国证券期货,2011(09).

篇6

关键词:云计算;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

当今我们正处于一个全球激烈竞争和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的全新时代,为了使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全面提高,企事业单位向信息化迈进成为一项必然选择。云计算的使用也在企事业单位中逐渐推广开来并取得了不错的反响。云是网络、互联网的一种比喻说法,它的表达范围较为广阔,在此还指互联网上群处理计算机机群组。云计算的根本在于把数据通过互联网进行集中处理,并实现数据的远程交换与处理。企事业单位通过运用云计算技术,能够统一对财务管理所掌握的数据进行有序地整理,将其进行储存和运算,使财务管理工作能够高效快速地完成,促进企事业单位能够获得更加安全、稳定、快捷的信息管理服务。因此云计算的推广应用是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系统未来的必然选择。

1会计信息化的基本内容

会计信息化是将会计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模式,企业财务信息管理在新时期下需要达到的一个新的经营模式。业内人士看来,要想拓展会计信息化的应用领域,健全的法规环境是其得到长远发展,实现会计信息化的基本条件。在成本方面,企事业单位运营时所需要的设备、人员等成本可以在云计算的帮助下大幅度降低,与此同时,反而能够帮助企事业财务管理部门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所以云计算的营运其实就是通过低廉的运营成本,去将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化管理实现得更为透彻。通过云计算的管理方式,信息化建设工作中硬件建设的整合成本也能得到极大压缩,只要支付云服务的服务费用,云计算服务的各项服务内容就可以尽情使用。这无疑是当代企事业单位进行改革的优秀模板。

2云计算服务在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应用的必要性

2.1云计算的会计服务信息化有效提高了

财务工作的管理效率在日常运营管理中,企事业单位需要付出大量的管理成本,其中包括着设备、人力、资料等多方面因素。而云计算服务可以使相应的成本在财务管理中大大减少,在节约资源和人力物力这两方面能够获得最优解决方案,而且经济效果也会相应的得到提高。云计算的优点在于能够提高资源利用率,使企事业单位自身管理的信息化构建通过较少的资源分配就可以完美建成。并且云计算在处理业务时,网络是它的主要媒介,这样一来,企事业单位能够全面的将精力集于在自己的业务上,不必再担心各种资源出现问题,从根本上消除了一部分财务管理的难题。云计算不但使企事业单位的财务负担得到了解放,并且使企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时整体的协调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解放企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并可以集中处理几个企事业单位所要做的财务工作,因此,可以更为有效的将企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进行提高。

2.2为企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提供整合交流的平台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事业单位的各项工作部门都需要进行交流以进行不断的优化和改革,但是交流的平台十分有限。由于云计算的产生和不断发展,使得财务管理工作有了一个可靠的交流平台。决策管理、采购销售以及办公、财务等各方面的问题和不同部门的工作都可通过云计算为我们提供的这个平台来进行整合和交流,使得企事业单位内部的信息能够以在线沟通和写作的形式在日常中表现出来,这样能够使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以及精诚合作更加顺畅,也使得各部门的工作效率以及部门协调性得到有效提高。

3目前云计算在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会计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

云计算所面临的问题是云计算的全面应用,是现代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对资源整合这一思想的体现。使用云计算将所有资源进行整合,使得更多的用户能够获得廉价而便捷的技术服务。但云计算的应用,并不仅仅是指简单的资源整合,它对于资源整合涉及到的是很多专业领域的内容。并且云计算在我国也只是处于基础发展阶段,不够成熟和完善,还存在许多问题。

3.1技术发展处于初期阶段,不够成熟

云计算平台的发展尚且处在最初起步的阶段,对于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信息化的建设还存在一些不成熟的地方,当然这与云计算平台的供应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供应商的技术水平不够,自然会导致云计算的发展不够完善,使得整体对资金的投入量要求较高。并且我国企事业单位的管理者们对于云计算的概念不够清晰,了解不够全面,在选择运营商时,运营时间较长,并且用户范围较大的运营商是他们的首要选择。其次,云计算开发和运营要想得到有效的保障,必须要有充足的资金以及拥有坚实科学基础的科研团队对其进行支持,当然我们更是要有坚定的信念及良好的心态去面对云计算当中目前所隐含着的各种风险。当前我国云计算的供应商们不仅缺乏有实力的科研团队对云计算进行研发和创新,而且还缺乏科研所需的大量资金,所以我们所开发出来的云计算并没有足够的竞争实力能够去与国外研发的进行抗衡和比较。因此,想要促进我国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必须要加大科研的力量,要有充足的资金能够将云计算基础的研发项目支撑起来,这样才能使我国云计算的竞争实力得到有效提高,能与国外技术进行抗衡。

3.2形式过于单一,功能较为初级

目前我国国内云服务商能够为我们提供的云服务形式单一,并且整体信息化软件功能较为初级,企事业单位的多样化的信息建设需求得不到满足。我国现有的云计算服务商的云服务主要面向的是企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只有财务管理这一层面是需要云计算来服务的,并且云计算主要围绕着企事业的单位日常财会管理工作的开展来为其提供所需服务。但是,要是仅仅从财务管理会计信息化这一方面入手进行服务,企事业单位整体的管理信息化进程得不到解决,财会管理与整体发展不能整合,反而使工作效率降低。随着经济和时代的不断发展,云计算已经成为了当前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主流方案,只有不断扩展其发展而不能将其缩小,使其更完善的作为企事业单位整体管理运营平台来进行财务管理。

3.3自身安全性低,具有漏洞

企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对于企事业单位来说非常重要,保证财会信息的安全是保证企事业单位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但是,几乎所有的计算机信息技术都是存在着一定的安全漏洞,没有绝对安全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它的安全性只能定义为相对安全。因此,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安全性对于云计算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阻力,抑制了云计算的安全快速发展。云计算模式在财务管理运用时,各个企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都会被它存储在一个固定的服务器群中,若服务器群出现漏洞,发生数据泄露与损坏、丢失等紧急情况的话,企事业单位将会面临着严重的损失,这将是企事业单位的发展过程中难以承受的打击,因此,云计算的大范围推广想要得到全面的支持和应用,就必须将云计算服务中的安全问题作为首要研发内容来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与改造。

4结语

云计算作为当代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的新兴产物,它的地位无疑是重要的。云计算的应用使企事业单位日常财务会计工作中的数据能够更加快捷方便地进行集中的存储与计算,还可以为企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服务提供安全、稳定、快捷的保障。它将计算机技术与企事业单位实际业务需求进行了全面的融合,使得工作更为便捷准确,是促进企事业单位财会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加快发展的重要手段。尽管现在云计算的发展还不够完善,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有关部门要针对云计算现存的这些问题对其提出发展规划,解决其单一性、漏洞性以及规则不完善等问题,需要科研人员的不断努力和创新。这些问题解决后,再加上市场、技术以及相关政策的不断完善,云计算必将会与企事业单位的财会管理工作全面融合,成为促进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有效方法,也是企事业单位管理信息化建设全面实现的主要技术手段。

参考文献

[1]沙红琴.基于云计算的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会计信息化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36).

[2]丁璐.基于云计算的中小企业财务会计信息化探讨[J].财会通迅,2011(7).

[3]张爱明.执行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税务风险影响浅谈[J].经营管理者,2013(32).

[4]吕永霞.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化的系统发展[J].现代企事业,2008(03).

篇7

集约化管理是现代企业集团,提高效率与效益的基本趋向。通过集合人财物、管理等生产要素,进行统一配置,以节俭、约束、高效为价值趋向,从而达到降低成本、高效管理,获得可持续竞争的优势。企业集团集约型财务管理的优势在于:为实现集团整体的财务战略、财务政策与财务目标提供保证;促进全盘资金的监督、控制和合理、高效利用;便于对子公司、分支机构的监控,使得整个企业集团的经营活动得到有效的监督和控制。

一、多元化、集约型财务管理模式的构建

由于不同的子公司都有各自不同的经营内容,经营特点与管理模式大相径庭,而且彼此都为平等独立法人,如不加以适当集权,很容易各自为政,造成资源浪费、集团整体效益低下。针对这种业务多元化的情况,集约型财务管理模式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有利于总体资源的综合利用;有利于激发各子公司或业务部的积极性,发挥集团的整体优势;有利于对各子公司或业务部的业绩评价;有利于总体战略的执行和战略目标的实现等。

(一)强化集权,适度分权

总体来看,集约型的财务管理是集权前提下的分权体制,过度的集权与分权都会影响集团战略目标的实现。从企业实践来看,绝对集权和绝对分权是没有的,恰当集权与分权的结合既能发挥集团总部的财务调控职能,激发子公司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能有效控制子公司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集权与分权相结合,有利于克服过分集权或分权的缺陷,有利于综合集权与分权的优势。集权与分权结合是以集团经营目的为核心,将集团内重大决策权集中于总部,而赋予子公司自主经营权和其他决策权,它可以有效地将集权与分权的优点集合起来。

(二)会计制度多元化,内部控制统一化

会计制度多元化的存在对集约型的财务管理提出了要求,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统一的、可操作性强的内部控制制度,来规范集团内部重要财务决策的审批程序和账务处理程序,以提高各子公司财务报表的可靠性与可比性。另外,制定内部财务制度时也需要重点突出各层次的财务权限和责任,包括各自在筹资决策、投资决策、收益分配决策等各项财务活动中的权限和责任,以实现集团内部管理的制度化和程序化。

(三)实现财务集中制管理

实施财务委派制,实现财务管理的集中化。对各品牌企业的财务人员实行统一集中管理和办公,组织业务学习和加强业务培训,财务部门不是按不同的子公司来设置科室,而是按财务职责的合理分工来设置,分为会计主管、总帐会计、成本会计及资金管理员等。这种设置方法使母子公司财务有机地融合为一体,使事业部能及时掌握企业集团整体的财务状况。

(四)成立会计中心

1.财务人员统一管理。根据集团各财务模块工作实际需要和财会人员综合素质,有计划组织财会人员轮岗交流,为财会人员的业务进修、专业培训和经验交流提供便利条件,并定期组织专业培训和学习,旨在提高财会人员综合素质和依法理财、科学理财的能力,大力促进财会人员的大局观念和责任感,从而为集约型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提供有力保障。

2.依照《会计法》等会计法规和制度,对各单位进行会计集中核算、资金集中支付和监督。按规定办理各单位各项结报业务,根据审核后的原始凭证,及时、准确地为各单位填制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进行分户核算;为各单位编制会计报表和财务分析,并提供相关的会计信息资料;对各单位的会计资料和会计档案进行整理、归档、保管。

3.会计中心网络信息一体化。通过建立计算机网络系统,利用管理系统和财务软件,将各个企业的财务信息都集中在计算机网络上,财务负责人及财务主管可以随时调用、查询总部及各子公司的财务状况,全面控制集团经营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减少经营风险和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五)实行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在集团内部实行全面预算管理,不仅可以提高管理的效率,优化资源配置,而且有利于明确集团与子公司各自的责权利,减少摩擦、增强凝聚力,实现集团的整体战略目标。为了搞好预算管理,需要设立预算委员会,负责预算的编制、审定和组织实施及调整。

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集团的各级预算部门可通过建立严格的工作制度和实施适当的激励措施来保证各级预算目标的完成。一般来说,子公司的预算控制在于企业利润目标控制,也就是子公司对经营活动进行自我控制和调整的一个过程。

篇8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财务管理;影响;对策

通常情况下,业界人士所讲的会计信息化指的就是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处理技术和信息传播技术。会计信息化能高效、高质量地完成记账、报销、核查、管账等财务工作,能完成人脑难以完成的工作,尤其是在大批量的数据面前,会计信息化能精准地进行统计、分析,进而做出正确的判断,快速地完成这项工作。在会计管理工作中,会计信息化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必将成为未来会计工作的必然选择。

1会计信息化概述

会计信息化的目的就是为企业高层管理提供真实有效的会计信息,它是依靠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通过优化和改造传统会计模型,使信息技术和财务工作完美结合,建立起高效率、高质量、方便迅速地财务信息管理系统。财务信息化在对企业的清算、核算工作上起到了支持作用,更对企业的管理、决策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间接地要求企业以财务管理系统为主,以人才、管理、制度、开发信息化为辅的管理理念促使企业大力运用信息技术,实现管理一体化,进而取得更大的发展和进步。

2会计信息化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2.1对传统会计带来的影响

传统会计的工作模式,一般是通过收集、归类、编制和记账凭证等环节进行,整个记账过程都比较复杂,随着营业的增加,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也大大增加,导致工作效率不高,影响了财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信息化会计管理模式则是由各部门统一收集单据,包括生产单据、加工单据、销售单据、发票等,进行自动收集、归类,汇总后传递给财务部门,为财务部门的统计、分类工作提供具体数据,促使财务在第一时间内将相应的记账凭据汇编出来,然后经过反复核查,将精准的会计报表汇总出来之后,递交给高层管理人员,为其提供可借鉴的数据,以作出科学、合理的决策,促进企业健康、快速的发展。会计信息化借助于网络传递,数据压缩,让财务办公实现了无纸化,大大减少了纸质档案存储的工作量,另外,会计信息化实现了异地管理的可能,有利于公司更方便地获取下属公司的财务数据,使企业的管理人员能够及时获取到整个企业的财务数据,了解资金使用情况。

2.2对企业管理者管理观念的影响

针对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因其特定的工作性质,使得部分财务人员安于现状,缺乏管理意识、风险意识,出现了不愿创新,抢夺财务管理权的现象,严重影响到了财务工作的正常管理。随着会计信息化的出现,使企业管理者明白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促使领导者改变管理观念,强调以人为本、紧抓管理观念、提高风险意识和加快发展企业信息化建设步伐,以应对市场经济变化下对财务信息管理的要求。伴随着财务信息化的出现,促使部分不合理的财务制度进行调整,改变管理理念,迅速的调整该企业的管理机制,制定出符合本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使得该企业迅速适应会计信息化管理。

2.3对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方面的影响

会计信息化的出现,直接影响到了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的侧重点。传统的财务管理是由人工完成的,其重点是控制会计人员,以控制会计信息质量;而会计信息化主要是控制计算机和信息技术。这样就由传统的控制管理会计人员,上升到会计人员和信息化系统共同控制的局面,改变了控制对象的侧重点,但也增加了企业财务管理的难度和风险。与此同时,会计信息化在使用过程中,需要用信息化设备和配套软件来完成,对数据的完整程度要求较高,所以,会计信息化要求在内部进行控制时,对提供的数据精度要求更为严格,从而影响到企业内部的管理重点。

3会计信息化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完善对策

3.1建立财务目标

传统的财务管理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这种思想已不能满足现今信息时代下的发展要求,因此企业管理者应及时更新、确定管理目标,制定出适合信息化时代的新目标,即企业的无形资产,一笔无价资产。所以,企业需要重点利用、培养能够创造无形财产的人才,在确定了新的管理目标之后,还要考虑其他的社会利益和主体利益,以追求所有股东的利益最大化,确保财务管理目标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3.2拓宽财务内容

现阶段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是服务于工业经济时代,主要对象是针对存货的收发、投资比例、固定资产和现金流的保管情况,其中现金流是最为主要的,是保证企业正常生产的保障。随着会计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企业资本中最重要、占据主导地位的组成部分将逐渐转变成知识资本,所以,企业决策中的重中之重是无形资产,其作用价值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利益。除此之外,企业还应当注重风险管理,并纳入财务管理的范畴,促使财务管理从多方面对企业进行投资、融资风险大小进行准确的预测和评估。最后,要将企业的人力资源纳入盈利分配范畴,充分调动人力资源的主观能动性,以此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3更新企业管理者财务管理理念

在会计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企业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更新自身的财务管理观念,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第一,树立信息化管理理念,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投资比例,财务管理应贯彻所有部门,形成全面的网络监控体系,实现各部门和财务之间的高效沟通和资源共享。第二,树立较强的风险意识。会计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促使企业的风险越来越高,想要保证会计工作的稳定和安全,就必须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建立完善的风险预测和规避体系显得尤为重要。第三,必须将“以人为本”作为主要的管理理念,企业所有的工作都是依靠人才来进行实施和管理的,专业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高效的工作效率,因此企业必须注重人才的培养,定期对人才进行专业培训,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提升专业财务管理知识,同时还应当注重培养人才的职业素养,帮助人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习扎实的财务管理知识,提高职业素养,培养出能够符合公司现状和社会现状的复合型人才。第四,注重财务管理软件的开发,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开发出针对数据收集、归类、分析、控制、清查等功能相结合的财务管理软件,为公司管理人员的正确决策起到科学的指导作用。

3.4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机制

企业应当注重所有人员管理和管理内容的控制。在人员管理方面,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出以岗位责任制为首要内容的财务管理制度,细分不同岗位人员的具体责任,再根据情况调整财务的管理形式,将财务的内部权限进行分工,每个人都要执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坚决杜绝出现越权的情况,以保证财务制度的严肃性。在管理内容方面,企业应当将财务会计信息的安全性、完整性放在最重要的位置。针对内部控制管理,必须建立起健全、完善的系统机制,针对硬件设施制定出合理可行的维护、安全管理系统,派专人定期进行维护和监管,明确管理人员的职责和义务,使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环境之中。此外,定期对财务人员的管理信息做好备份工作,并进行单独存放,定期检查,避免因设备故障、信息遗失等外界原因造成管理信息丢失、泄露。在完善设备的安全防范措施之外,还应当对设备本身进行安全预防管理,比如为计算机设置安全防火墙、安装安全监控软件、设置专用登录密码等,严防木马病毒、黑客入侵等原因造成财务会计信息被他人盗窃、恶意篡改的情况。除了上述内容之外,企业还应当建立完整、健全的监督管理体系,将审计部门的职能完全发挥出来,起到对财务部门的监管和指导作用,实现财务管理过程的全面监控,杜绝因个人私利而杜撰的虚假信息,影响正常的财务管理工作。

4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的财务管理核心必然是会计信息化的管理,它不仅直接影响到传统的会计职能和会计核算,对人员要求和管理者的决策也有重大影响。面对这一情况,企业应迅速优化财务管理目标和相关内容,完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适时地转变管理观念,以尽快适应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使财务管理为企业提供准确、完整、真实有效的信息。

参考文献

[1]王春荣.会计信息化对煤炭运销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和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4(23).

[2]薛瑶.企业财务管理在会计信息化背景下的影响和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5(11).

[3]袁拓.会计信息化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挑战及对策探讨[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04).

[4]辛田,黄晓欧.会计信息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时代金融,2015(06).

篇9

高校财务分析更有利于学校的管理者更好的了解学校的财务状况、收支平衡、风险、外部环境等内容,将为学校的重大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也为上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进行宏观管理提供参考。随着财务管理的不断完善,事业单位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做好高校财务分析工作,对于促进整个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作用也日益突显。

(一)高校财务分析是落实教育事业规划的需要

2012年教育部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指出:“要严格执行国家的财经纪律,通过建立精细化、科学化的预算管理机制,统筹好高校资金的使用,做好经费拨款的科学论证,健全项目申报、事前评估、财政投资评审、立项论证制度,细分预算与决算,提高资金管理的有效性。”从《规划》中的要求可以看出,尤其对公办高校在财政经费的使用方面做出了严格的要求。旨在通过财政资金的科学使用,不断完善经费使用内部稽核和内部控制制度,确保经费使用规范、安全、有效,来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做好高校的财务分析是落实教育事业规划的体现,是国家相关规划对高校的要求。

(二)高校财务分析是推动教育发展方式顺利转型的需要

高校通过财务分析,是高校整体实力的综合实现。近年来,从国家层面上看,促进高校的自主办学,减少对财政的依赖,提高高校“自主造血”、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已成为一种大势所趋。早在2001年国家就确立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教育发展方略,“十二五”期间,我国将“促进高等教育结构优化、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作为重要的抓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未来的教育工作方针为“优先发展、促进公平、育人为本、改革创新、提高质量”。将“促进教育的优先发展、实现教育的公平发展”作为首要任务。《规划》中指出:“要推进高校自主确定内部收入分配,自主管理和使用人才,自主管理和使用学校财产和经费。”因此,可以看出做好高校的财务分析是促进高等教育发展方式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的重要基点,将有利于高校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增强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

(三)高校财务分析是合理安排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的需要

促进高校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其中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不断减少对中央财政资金的依赖,提高自身的资金使用效益。高校的财务分析则是提高高校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举措。一方面,财务分析能够及时发现预算资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对资产的完好率、增值率、年增长率等要素进行有效的评估,不断完善财务支出结构。例如:当前,建设学术型高校、科研型高校成为各大高校的发展主题,也是国家对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就要求高校要加强科研、学术建设等方面的资金投入,而这些则可通过财务分析对资金的投向进行跟踪,及时找到投入中的不同,从而对资金的支出结构进行合理调整。另一方面,财务分析能够有效的增强高校预算管理能力,有效的预防财务风险。预算管理是当前高校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进行财务分析能够更加科学合理的进行预算编制,使预算更加契合高校的工作重点。同时,财务分析也有利于高校预防财务风险。对高校的资产、负债、收入、结合等方面进行摸底,有效地进行资产处置,调整收支结构,规避财务运行中存在的各类风险,提高财务运行的稳定性。第三方面,财务分析可以促进高校进一步挖掘收入潜力、提高投资收益。在积极向上级财政和主管部门争取事业经费拨款外,高校还可以通过财务分析进一步理清增收渠道,在保障开源节流的前提下,改善高校的经营模式以及利益的增收方式,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四)高校财务分析是执行好教育财经政策的需要

在增强高校自主发展能力的同时,也要强化其自我约束的能力。在高校财务管理过程中,贯彻和落实国家的财务法规和学校的有关规章制度,推进国家相关教育事业规划、计划的实施是工作的重中之重。而通过财务分析,则能够更好的对高校进行“自查”和“自我监督”,保障学校的财务活动能够遵守国家的财务法规和学校自身的财务制度。对收费项目、支出项目进行逐一的核查,及时发展高校的收费标准执行情况,以及在资产清算、税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揭示违反法律和规章制度的现象,增强财务管理的严肃性,使得高校教育事业发展能够与国家政策法规保持高度的一致。

二、新时期做好高校财务分析工作的措施

(一)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化

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是进行财务分析的第一步,高校必须切合当前的高等教育改革实际,对现行的指标进行体系化的改造。传统的高校财务分析指标包括“一般指标、专项指标”两大部分。其中,共性指标主要有:学校经费自给率、公用支出比率、人员支出占事业支出的比率和资产负债率等内容。在共性指标的安排过程中,随着高校自主发展的空间不断增大,要积极增强资产、负债规模及增长率、支出结构与生均支出水平等基本财务指标的分析力度,同时侧重于教学科研活动的收入及其他自筹经费的增长率核算,从而对全校的整体财务指标有全面的把握。在专项财务指标的设置中,要进一步细化专项财务指标,并且针对某些专项财务管理问题设置灵活多样的分析指标。随着高等教育的产业人发展,未来还要增加无形资产分析指标、人力资源分析指标、科研经费收支和现金流量指标等相关指标体系,要核算好每个专项中的净现金流量、现金流量的组成、国库资金的支付等内容。

(二)财务分析方法多样化

当前,高校财务分析的主要方法为比率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这两种分析方法对于以财政拨款为主要资金渠道的传统高校较为适合,并且相对侧重于预算的编制与执行。而随着高等教育的市场化、多元化发展,教育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在这种情况下,比率分析法与比较分析法已不能够完全适应新形势下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借鉴西方高等学校在财务分析中的相关经验,在比率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的基础上,大力探索趋势分析法、动态分析法、因素分析法、聚类分析等多样的财务分析方法,不仅要重视定量分析,也要重视定性分析。结合成本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变,增强财务分析的前瞻性与预见性,提高财务分析对决策和管理影响效能。

(三)财务分析程序制度化

做好财务分析工作,就必须进一步完善相关的工作制度,用制度的力量来推进整个高校财务分析工作的开展。高校要高度重视财务分析工作,将财务分析工作落实到人、落实到每个部门。根据财务分析的内容,将财务分析工作与每个部门的业务相结合,实施绩效法与岗位责任制,使各个部门、各个财务相关的工作人员能够各司其责,进一步减少职能的交叉,提高财务分析的效能。根据财务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细分分解各项专项制度,制定符合高校自身实际情况的相关细则与规定。

(四)财务分析手段信息化

要不断推进财务分析手段的信息化,实现“记账、报账、查账、报表、审计”等工作的“一体化”,将传统的“事后分析”转变为“事前、事中、事后”三位一体的分析方式,不断完善和建立网络数据库,在互联网的支撑下,使得财务分析更有针对性,为报表和数字的收集、整理提供便利条件。在未来的发展中,要大力推进“云计算”在高校财务分析中的应用,通过建立“云服务器”的方式,将高校的财务数据进行收集和整合,实现海量存储、调度,实现财务管理的现代化,使会计信息得到及时反馈,使得财务分析与信息化发展同步。

(五)财务分析预警常态化

高校要利用财务分析,做好财务的预警,并使之常态化。要积极树立风险评估的意识,对财务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控制,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增强风险预警的预见性,打好“提前量”,充分消除系统的不稳定性。例如:可通过对高校货币资金周转时间、净流动资产周转时间等指标来测量高校在某一时间的支付能力与资金构成,从而进一步调整资金投放节奏、控制资金量,从而强化财务管理。积极探索将每一时段的预警分析数量进行收集,积极建立会计风险评估数据库,因地制宜的采取多样化的财务分析方法,最大限度的消除财务风险。

三、结语

篇10

一、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

(一)对审计线索的影响

在传统的手工会计模式下,审计线索非常清楚,从会计报表、到账本、到记账凭证、到原始凭证,甚至于每个环节、每笔交易都有详细的书面记载,可以呈现出完整清晰的审计线索。在会计电算化模式下,由记录载体的改变,审计线索变得难以辨别。会计数据和会计信息的篡改与销毁,变得简单且不留任何痕迹,导致审计线索的中断和消失,或者削弱了审计线索,造成审计人员对经济业务难以追踪,给审计调查取证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二)对审计内容的影响

在传统手工做账模式下,审计人员主要是对纸质信息进行检查核对,重点检查纸质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会计核算的合法性、合规性即可,结果直观、责任明确。在会计电算化模式下,审计人员还要对被审计单位所使用的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可靠性进行审计。还要了解它的功能结构,特别要从审计角度审查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可审性、审计线索设置等,以证实该会计电算化系统在业务处理方面的合法性、正确性、真实性和完整性。

(三)对审计技术的影响

由于电算化审计发展滞后于电算化会计发展,目前大多数的会计电算化审计只是审查输入电算化系统的数据以及系统打印出的资料,而不审查系统内的程序和文件,实质上还是传统审计方法。审计人员往往容易被审计对象所牵制,难以获取充足的审计证据支持其审计结论,难以保证电算化环境下的审计质量。因此,审计人员不仅要掌握财务审计知识,还要熟悉相应的信息化技术,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审计技术,将无法达到审计的目的。

(四)对审计规则的影响

在会计电算化模式下,由于审计对象、审计内容和审计方法发生了重大变化,原有手工做账的审计标准和准则已很难适用。相配套法律法规的建设又相对滞后,导致有些领域的业务监管存在法律真空。对会计电算化模式带来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财务审计缺乏相应的审计依据和标准,不能满足会计电算化模式下财务审计工作的需要。应加快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审计标准和准则,以规范会计电算化审计,维护审计的独立性、客观性和公正性。

二、会计电算化带来的审计风险

(一)审计工具风险

由于我国电算化审计工作起步较晚,目前审计软件的开发和使用还不是很成熟,软件性能存在一定的缺陷。审计软件与财务软件的接口也不是那么兼容,有些审计软件甚至尚未通过相关部门的审核,就投入到应用。另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革新,带动会计软件不断的更新升级,如果审计软件跟不上步伐,不能及时给予更新,将会导致审计核算与会计核算不一致。这些都将决定着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最终影响审计人员的审计结果。

(二)审计环境风险

会计电算化模式下,审计工作所面对的环境发生了根本性改变,由原来触手可及的纸质材料环境,变成了以计算机软件系统为主的虚拟环境。在这个以机器控制为主,人控制为辅的人机交互环境里,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一旦出现性能故障或遭受人为破坏,将可能导致计算机的罢工,使审计工作中断,甚至数据丢失。面对复杂的系统环境,审计人员如何防范风险,保证审计工作的顺利而有效的开展,对审计人员来说是一个艰巨的考验。

(三)审计操作风险

会计电算化模式下的审计,其核算过程表面上由软件自动运算,其实仍依赖于人的操作。人的操作同时又容易受到主观和客观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果审计人员对计算机软硬件系统不熟悉,对会计电算化系统产生电子数据方法和流程不了解,对电子数据给审计工作可能造成影响的不能提前预见。在审计过程中不能正确操作或违反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不能及时处理和解决出现的问题,都将造成审计证据的遗漏PoorRi,导致出现错误的审计结果。

(四)审计道德风险

职业道德规范了审计人员的行为,对审计人员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是审计人员必须坚守的职业操守,是审计职业的灵魂。在电算化会计模式下,由于产生新的审计准则,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必然要做出相应调整,以适应会计电算化给财务审计工作带来的影响。审计人员只有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待审计工作,对被审计单位财务状况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才能发挥财务审计的最大社会效益,才能彰显财务审计工作的公正性和严肃性。

三、建议与对策

(一)完善电算化审计制度

审计制度是审计工作应遵循的规范和标准,是提高评价审计工作质量的保证和评价审计工作的权威性准则。当前我们应在立足国情的基础上,注意吸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加快电算化审计制度的建立,尽快制定出台与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相适应的审计标准和规则,特别是对审计人员的资格,电算化审计流程和相关的审计技术以及证据收集等方面做出规范。使电算化审计工作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以满足电算化会计财务审计工作的需要。

(二)推进复合型人才培养

会计电算化审计远远超出了传统审计的范畴,技术性要求更高,专业性涉及面更宽泛。审计人员不仅需要掌握会计财务和工程专业知识,还要熟悉甚至精通计算机操作知识。而专业的审计队伍又是会计电算化审计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因此提升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建设复合型审计人才队伍是必然趋势。应有针对性的对在职审计人员进行提升业务知识培训,并通过社会和学校的力量,多渠道培养新形势下的财务审计专业技术人员后备力量。

(三)加快信息化审计建设

电算化会计的审计离不开审计信息化系统的支持。应在立足国情的基础上,吸收国外先进经验。根据审计原理、审计流程、审计方法,有针对性的进行审计信息化系统、审计软件和审计网络的研发和建设,以及审计大数据平台的搭建。以此提高审计质量和审计深度,提高审计工作效率,节约审计工作时间和成本,更好的发挥审计工作对经济活动的监督作用,更好的服务于企事业单位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