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实习计划范文

时间:2023-04-02 14:43: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会计实习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会计实习计划

篇1

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毕业实习,是本专业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学生将几年所学知识进行总结,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以致用是十分重要的。对培养学生专业知识运用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有着重要意义。现将毕业实习安排如下:

一、实习时间、方式

1见习时间:3月23日至6月14日

2见习方式:个人联系的形式到企事业单位进行会计、财务等相关岗位实习

二、实习目的

毕业实习,目的在于亲身体验会计工作的具体内容和操作,积累经验,掌握技能,增长才干,为顺利毕业并走上工作岗位打好基础。

三.实习内容

1、了解企业(或单位)的经营特点

(1)企业(单位)名称、所在地点,开户银行。

(2)企业(单位)主要的经营项目,其他经营项目。

(3)企业(单位)的生产情况或经营情况。

2、了解企业(单位)的管理组织

(1)企业(单位)的隶属关系及所有制体制。

(2)企业职工人数及生产的规模,生产组织管理的建制。

篇2

关键词:电算会计岗位;职业能力;分岗位实习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1年9月20日

会计电算化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电算会计岗位与手工会计岗位相比,在工作任务、职责分工、内部控制要求上都有较大差别。如何使高等院校培养的会计专业学生能够具备电算会计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适应会计电算化工作要求,是一个值得会计教育工作者思考与探讨的问题。

一、会计电算化工作的主要岗位

实施会计电算化后的会计工作流程发生了变化,电算会计的岗位设置与分工必然与手工会计岗位有所区别。根据电算会计工作的流程和特点,企业的会计岗位分工应由传统的以账务报表岗位为中心转变为以系统管理员岗位为核心的岗位架构。具体地说,电算会计工作岗位主要包括:系统管理员、系统操作员、数据审核员、数据分析员。

系统管理员岗位的工作任务主要包括:在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开发阶段,负责协调软件开发者与使用者之间的关系,根据软件评审要求,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在会计电算化软件的运行阶段,负责日常的维护和管理,帮助系统操作员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检查督促系统操作员对数据的备份情况;检查各操作员操作的日志记载情况。

系统操作员岗位的工作任务主要包括:将审核过的原始凭证或记账凭证及时、准确地录入计算机,同时通过计算机输入界面对输入的数据进行初步核对。根据数据审核员核实过的会计数据进行凭证过账。完成账务处理系统的期末处理及结账工作,编制会计报表。负责出纳工作的人员要进行银行对账工作及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负责薪资核算、固定资产管理、应收应付等子系统的日常业务处理及期末处理工作。除此以外,系统操作员还要定期进行数据的备份并妥善保管备份数据。由于系统操作员工作内容较多,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多个操作员岗位并进行权限设置和分工。

数据审核员岗位的工作任务主要包括:根据财经法规和会计制度的要求,审核反映本单位经济活动的各种原始凭证,及时将审核过的原始凭证交系统操作员输入计算机。根据财经法规和会计制度的要求,审核输入后、登账前的会计数据和输出的会计凭证、各种账表。

数据分析员岗位的工作任务主要包括:负责对计算机内的会计数据进行分析;制定适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会计数据分析方法、分析模型和分析时间为企业经营管理及时提供信息。根据单位管理者的需要对企业的各种报表、账簿进行分析,为管理者提供必要的信息,以满足单位经营管理的需要。企业的重大项目实施前,应通过历史会计数据的分析,为决策提供详实、准确、有根有据的事前预测分析报告;企业的重大项目实施过程中,应通过对有关会计数据的分析,提供项目实施情况(如进度、成本、费用等)分析报告;企业的重大项目实施后,应通过对会计数据的分析,提供项目总结的分析报告。

值得一提的是,电算会计岗位和手工会计岗位并不是完全分离独立的,除了某些不相容职务必须分离(如出纳和数据审核员),由不同的人担任外,电算会计岗位和手工会计岗位可在保证会计数据安全前提下交叉设置。

二、会计电算化各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

根据电算会计工作流程及其主要工作岗位的职责,可以构建出会计电算化各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框架。(表1)

三、会计电算化分岗位实习的组织与实施过程

(一)准备阶段

1、编制会计电算化分岗位实习计划。包括编写实纲、确定参与实习的学生人数与确定场地等。

2、确定指导老师,并选定分岗位实习所用的教材、自编讲义及所需软件。我院选用用友ERP U8.72系统作为实习软件。

3、准备学生进行实习所用的财会用品及软件环境等。

(二)分岗位实习的实施要点

1、充分利用实习条件,采用“手工+电算化会计”并行的方式。“手工+电算化会计”并行方式是指利用一套数据,同时采用手工和电算化两种手段,并将其紧密结合所进行的一种会计实习模式,从而实现一套数据(模拟企业某年某月的会计业务)、两种实习手段(手工会计+电算化实习)、双重效果(获得系统的手工及软件做账经验)。采用该方式的好处是:(1)在实习学生较多时可以将各个班级会计电算化实习时间错开,提高实习室的利用率,以满足多个班级同时进行校内实习;(2)通过手工会计和电算化会计处理过程模拟操作,能使学生亲身体会并掌握手工做账、软件做账的流程及其异同点,认识到软件在会计工作中的优越性,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既能适应小单位手工操作全盘账的需求,又能迅速胜任大企业会计信息化需要奠定良好的基础。

从手工实习过渡到电算化实习,存在一个衔接点问题。电算化实习一般是从输入记账凭证数据开始,因而手工实习编制的记账凭证,就成为电算化实习的起始点,也是两种实习手段的衔接点。因此,老师必须向学生强调正确编制会计分录、填制记账凭证的必要性,尽量避免把手工编制记账凭证的错误带到电算化实习中去,从而影响实习进度和效果的问题。

2、采用“模拟公司制”,设置银行、税务等外部相关部门。会计电算化各岗位的工作实践性很强,应用传统的教学与实践方式很难达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目的。为了缩短实践和理论的距离,让学生理解在企业内部应用会计电算化的全过程,我们可以应用“模拟公司制”实践方式。即假设成立一个模拟公司,学生可以进行系统管理员、出纳、总账、工资、成本费用、应收应付等各岗位的模拟实习,也可进行综合会计电算化岗位模拟实习等。“模拟公司制”实质上是一种行为导向教学法,这个方式以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通过行动的引导,使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形成关键的岗位职业能力。这种方式不但能够提高学生分析、想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够锻炼学生的工作责任心、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

为了增强实习的仿真度,在会计分岗位实习中不能仅仅是让学生了解企业内部业务的流转,还应该让学生知道如何与银行、工商、税务等外部部门打交道。因此,在分岗位实习时除了设立模拟公司外,还要设立相关的外部部门,使学生知道企业开设初期如何到银行开设账户、如何到工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以及如何到税务部门办理税务登记证,使学生清楚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如何去银行、工商、税务部门办理相关业务、如何进行相关证件的年检等,实现学校实习与工作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3、恰当设置电算会计岗位,定期进行岗位轮换。如前所述,会计电算化工作岗位主要包括:系统管理员、系统操作员、数据审核员、数据分析员,各岗位工作任务与所需的职业能力不同。其中,根据企业职能部门的不同,系统操作员又可细分为会计主管、制单会计、出纳、应收会计、应付会计、成本费用会计、采购主管、销售主管等岗位。在分岗位实习过程中,每个学生按照岗位分工在企业中担任一定角色,并定期进行岗位角色轮换,使学生了解不同岗位的全部操作流程,使实习仿真性更强。通过这种分岗综合实训,可以使学生了解到企业岗位交接程序和内部控制岗位分工的相关知识。

(三)分岗位实习的考核方式。与手工会计岗位相比,电算会计岗位对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实操能力的要求更为严格,对会计人员的软件操作能力和会计专业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明显,只对理论知识考核而忽略对电算会计实践能力的考核,难以全面审核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我院根据表1的电算会计主要工作任务和岗位职业能力对学生是否具备完整的电算会计技能进行考核,在考核方式上可由老师自行命题考核,也可以通过检查学生的实习作品并结合口头答辩的方式,还可采用让学生在课后参加面向社会的一些职业技能证书考试的方式。如,鼓励学生课外学习考取用友ERP财务管理专家认证、初中级会计电算化证以及参加各级会计职称考试等。

(四)分岗位实习取得的成果。一是制定了会计电算化分岗位实习计划和实纲,构建了该模式的基本框架;二是学生进行分岗位实习的作品,包括手工账和电算化账。学生手工账实习作品包括:总账、明细账、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已装订的会计凭证(含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会计报表等;电算化分岗位操作的相应电脑账,包括账套备份文件和电脑打印的总账、明细账、科目汇总表、会计凭证、会计报表等;三是通过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表明该模式能使学生在参加工作或校外实习时尽快进入角色,积累处理会计业务实践经验,并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四是收集和编写了多套实习数据,并撰写适合我院学生知识结构的实习讲义。

主要参考文献:

[1]蒋永根.会计信息化条件下提高会计人员素质途径探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7.

篇3

会计是对会计单位的经济业务从数和量两个方面进行计量、记录、计算、分析、检查、预测、参与决策、实行监督,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核算手段,它本身也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专业作为应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是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经济管理离不开会计,经济越发展会计工作就显得越重要。

针对于此, 在进行了四年的大学学习生活之后,通过对《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及《会计理论》的学习,可以说对会计已经是耳目能熟了,所有的有关会计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结构体系,我都基本掌握了,但这些似乎只是纸上谈兵,倘若将这些理论性极强的东西搬上实际上应用,那我想我肯定会是无从下手,一窍不通。自认为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理论知识在这里只能成为空谈。于是在坚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下,认为只有把从书本上学到的理论应用于实际的会计实务操作中去,才能真正掌握这门知识。

二、实习的过程

会计是个讲究经验的职业,工作经验是求职时的优势,为了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经过学校和朋友的努力,在哈尔滨隆华包装有限公司获得了一次十分难得的实习机会。实习期间努力将自己在学会计实习报告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向实践方面转化,尽量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习期间能够遵守工作纪律,不迟到、早退,认真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计划,得到学习领导及全体工作人员的一致好评,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之处会计实习报告。

在实习中,我参与了整个4月全部的出纳工作,从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账到编制会计报表都有亲自动手。认真学习了正当而标准的事业单位会计流程,应前辈的教诲还认真学习了《公司法》、《税法》《会计法》,真正从课本中走到了现实中,从抽象的理论回到了多彩的实际生活,细致的了解了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全过程,认真学习了各类学校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并掌握了三门财务软件的使用实习期间,我利用此次难得的机会,努力工作,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财务人员会计实习报告请教,认真学习会计理论,学习会计法律、法规等知识,利用空余时间认真学习一些课本内容以外的相关知识,掌握了一些基本的会计技能,具体包括了以下几点:

1、原始凭证的审核方法及要点;

2、记账凭证的填写及审核要点;

3、明细账、总账的登记及对账;

4、财务报表及纳税申报表的编制与申报;

5、会计档案的装订及保管常识。

从而进一步巩固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为以后真正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更让我感到感动的是,领导让公司的前辈教会我处理公司的综合事物。例如税务登记的有关事项。一般纳税人的申请。以及如何进行企业合法节税的运用。等等。

在这个学习和联系的过程中。我发现会计是一门实务与理论结合性很强的学科,尽管我学过这门课,但是当我第一次和公司的同事操作具体业务时,觉得又和书上有些不同,实际工作中的事务是细而杂的,只有多加练习才能牢牢掌握。这次实习最主要的目的也是想看看我们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公司实际操作的实务区别在哪里,相同的地方在哪里,内部控制如何执行,如何贯彻新的会计政策,新旧政策如何过渡,一些特殊的帐户如何会计处理等等。带着这些问题,我在这一个月里用眼睛看,不懂的请教领导同事,让我对会计实习报告这些问题有了一定的解答,达到了这次实习的目的。除了与我专业相关的知识外,我还看到许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公司是如何运做的,员工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处理业务的过程,规章制度执行情况,企业的管理等等。另外我也看到公司存在的一些漏洞,例如内部控制情况,其中主要包括现金收支制度执行情况,公司在执行国家政策规定方面也不容乐观。然而在现实的小规模私营企业这种情况可能普遍存在。 作为一名会计实务人员,通过这次实习也更加让我看清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例如:实务能力,应变能力,心理素质,适应能力等等。除此之外拥有一颗上进心,进取心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工作中仅靠我们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远远不够,因此我们要在其他时间多给自己充电,在扎实本专业的基础上也要拓宽学习领域。同时在实际的工作中遇到问题时要多向他人请教。人际沟通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会计实习报告如何与人打交道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本领,在今后的工作中也是不能忽视的。马上就要进入社会的我们也要面临正式的实习了,我想每一次的经历都是一种积累,而这种积累正是日后的财富。在工作上,在学习上,我们要让这些宝贵的财富发挥它的作用,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实习真的是一种经历,只有亲身体验才知其中滋味。

课本上学的知识都是最基本的知识,不管现实情况怎样变化,抓住了最基本的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如今有不少学生实习时都觉得课堂上学的知识用不上,出现挫折感,但我觉得,要是没有书本知识作铺垫,又哪能应付这瞬息万变的社会呢?

三、实习报告总结

经过这次实习,虽然时间很短。可我学到的却是我四年大学中难以学习到的。就像如何与同事们相处,相信人际关系是现今不少大学生刚踏出社会遇到的

篇4

一、目前会计界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

1999年4月2日至4日我国有关部门在深圳举办了“会计信息化理论专家座谈会”,来自全国各地的20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并就会计信息化和面向21世纪的会计信息系统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从理论和舆论上揭开了中国会计信息化的序幕,引发了一场关于会计信息化的讨论,也推动了会计信息化的实践。那么什么是会计信息化呢?专家学者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一)会计信息化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和通讯等)对传统会计模式进行重构,并在重构的会计模式上通过深化开发和广泛利用会计信息资源,建立技术与会计高度融合的、开放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以提高会计信息在优化资源配置中的有用性。

(二)会计信息化应该体现信息环境下会计变革的要求,反映会计与技术的结合及其相互影响。

(三)会计信息化的涵义应该是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会计进行重整,并据以建立开放的会计信息系统。这种系统将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业务处理高度自动化,信息高度共享,能够主动和实时报告会计信息。

(四)会计信息化是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全面运用以计算机、网络和通信为主的信息技术对其进行获取、加工、传输、存储、应用等处理,为企业组织经营管理、控制决策和社会经济运行提供充足、实时的信息。

(五)会计信息化是在会计工作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开发信息资源,利用信息促进企业组织发展经济和提高经济效益,并向社会各方面提供多方位信息服务的过程。

二、笔者的观点

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并且是一个开放的信息系统。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首先,具备信息系统的基本环节,这就是输入、处理、存储和输出,而贯穿整个系统各环节的内容是信息及信息的流动。可以说信息是会计的生命。其次,它又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具体体现在信息的输入、输出环节上。在输入环节它接收来自企业组织内外各方面的数据,在输出环节它将输入系统的数据进行分类、汇总、转换、更新等一系列的加工处理后传输给信息的使用者。从这个意义上说,会计信息系统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又是信息的提供者,但它所接受的信息和提供的信息是截然不同的。第三,对会计信息系统来讲,无论是输入、输出的信息,还是处理、存储的信息,都不是它自身的信息。换句话说,贯穿会计信息系统的全部信息是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物流信息的价值化反映和折射。在企业组织中,会计信息系统与其他信息系统的关系是,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独立是现象,联系才是本质。第四,会计信息系统与企业组织中其他信息系统乃至企业组织外部信息系统的联系、沟通、融合、共振的程度受所处时代信息技术水平的影响和制约,并反映着一个时代信息技术的发达程度。信息技术不仅影响会计信息产品,也影响会计理论、会计方法、会计程序和会计管理模式及体制。在不同社会、不同历史阶段,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平不同,它对会计的影响也不尽相同。从传统会计到会计电算化,再到会计信息化,正是这种理论的有力说明。

由此可见,会计信息化的特征是:

(一)普遍性

会计的所有领域(包括会计理论、会计工作、会计管理、会计教育等)要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目前,在上述领域中,后三个方面有不同程度的运用,而且可以说是起步晚、发展快、成效大,只是还不能真正达到会计信息化的水平。而在会计理论方面却相对滞后。准确地讲,现阶段会计信息化赖以存在的还是传统的会计理论,既没有修正传统的会计理论体系,更没有构建起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完善的会计理论体系。从会计信息化的要求来看,首先就是现代信息技术在会计理论、会计工作、会计管理、会计教育诸领域的广泛应用,并形成完整的应用体系。

(二)集成性

会计信息化将对传统会计组织和业务处理流程进行重整,以支持“虚拟企业”、“数据银行”等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这一过程的出发点和终结点就是实现信息的集成化。信息集成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在会计领域实现信息集成,即实现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之间的信息集成,协调和解决会计信息真实性和相关性的矛盾;二是在企业组织内部实现财务和业务的一体化,即集成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在两者之间实现无缝联结,使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能够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三是建立企业组织与外部利害关系人(客户、供应商、银行、税务、财政、审计等)的信息网络,实现企业组织内外信息系统的集成。信息集成的结果是信息共享。企业组织内外与企业组织有关的所有原始数据只要一次输入,就能做到分次利用或多次利用,既减少了数据输入的工作量,又实现了数据的一致性,还保证了数据的共享性。建立在会计信息化基础上的21世纪会计信息系统是与企业组织内外信息系统有机整合的、高度数字化、多元化、实时化、个性化、动态化的信息系统,它具有极强的适应力。

(三)动态性

动态性,又名实时性或同步性。会计信息化在时间上的动态性表现为:首先,会计数据的采集是动态的。无论是企业组织外部的数据(例如发票、订单),还是企业组织内部的数据(例如入库单、产量记录),也无论是局域数据,还是广域数据,一旦发生,都将存入相应的服务器,并及时送到会计信息系统中等待处理。其次,会计数据的处理是实时的。在会计信息系统中,会计数据一经输入系统,就会立即触发相应的处理模块,对数据进行分类、计算、汇总、更新、分析等一系列操作,以保证信息动态地反映企业组织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第三,会计数据采集和处理的实时化、动态化,使得会计信息的、传输和利用能够实时化、动态化,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也就能够及时地做出管理决策。

(四)渐进性

篇5

[关键词] 会计信息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10. 010

[中图分类号] F232;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10- 0018- 03

会计信息化是现代会计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它是指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全面运用计算机、网络通信为主的信息技术对其进行获取、加工、传输、应用等处理,为企业经营管理、控制决策和经济运行提供充足、实时、全方位的信息。纵观20多年来我国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虽然信息系统的功能不断增强,应用也越来越普及,尤其是大、中型企业目前已程度不同地实现了会计信息化,但从总体来看,我国会计信息化还处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问题,更是亟待解决。从我国人才供给调查报告来看,我国中低层财会人才供给饱和,甚至过剩,而高尖端信息技术与会计相结合的专业人才却极度缺乏,供不应求,能够完成手工记账式的人才比比皆是,而真正能够把现代信息技术引入会计,能够满足会计信息化需要,推动会计信息化发展的人才却十分欠缺,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适应会计信息化环境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现实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严重脱节,信息化环境对会计人才的这一基本要求,必然导致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和思路的改革。

1 信息化环境对会计人才能力的要求

1.1 会计知识应用能力

财会人员作为会计信息录入的指导者和监督者,需要有丰富的会计专业知识作支撑。一方面,专业知识可为财会人员提供实务操作时推理、分析和制订具体会计流程的依据;另一方面,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经营管理系统,有很多难以确定的因素,会计人员必须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结合企业的具体实际情况,对那些不确定因素做出合理的解释,找出其中的原因,确定对策。

1.2 财务预测分析能力

财务预测分析是根据单位过去一段时期财务活动所形成的历史资料,结合单位现在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和自身状况,考虑单位的发展趋势,由专门人员通过主观判断或定量分析,对单位未来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作出判断、预计和估计的行为,其核心是对单位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较为精确的估算,做好财务预测分析,能为单位进行财务决策提供依据,为编制财务预算、进行财务控制提供资料,为单位进行价值评估奠定基础。Burns发现,在英国的企业中,虽然财务预算还是会计的工作,但是一线经理需要自己来做滚动预测和年终预测,而且,随着管理者成为企业经营运作信息的真正使用者和提供者,越来越强调会计信息的预测功能。Cooper提出,财会人员在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实施环境下,不再只是提供历史报表,而是积极提供即时的成本信息,根据动态的会计信息更好地做各种预算。

1.3 沟通能力

财会人员作为财会信息的指导者和监督者,需要有较强的沟通能力,作为辅助决策者和业务流程重组的指导者,其沟通能力也是不可或缺的。而且,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使会计与其他部门进行沟通的时间越来越多,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是以业务流程为中心,前一工序的业务对后一工序的业务虽然可能归属于不同的部门,但是相互依赖性非常高,打破了传统的职能部门边界,单个部门的个人必须去理解其他部门的业务,跨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合作显得非常必要。

1.4 财务管理能力

财务管理能力的应用过程贯穿于企业战略管理的全过程,财务管理不断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并将企业的战略意图延伸到各个部门、员工,最大限度地开发企业资源的潜在价值,具体表现在财务管理的经营计划统筹能力、经济资本调控能力、财务预算达成能力、绩效考评引导能力、财务资源支撑能力、财务核算管理能力等方面。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强调资源的不断优化,会计处理流程与业务流程紧密结合、相互渗透,财会人员的财务管理能力高低决定着基层乃至高层管理者对企业资源的了解程度,决定着优化企业资源的走向。

1.5 信息技术运用能力

一方面,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是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管理软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财会人员必须有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才能满足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实施的要求;另一方面,财务信息的分析和预测都需要借助信息技术,以提高信息输出的快速反应。比如,可把决策者所需要的信息按使用动机不同划分为若干专用信息,设计相关的过程程序模型,当决策者需要某种信息时,只需根据不同情况,驱动相应的过程处理程序,就能为其提供相应的信息。

2 会计信息化应用型人才内涵及其培养目标

会计信息化人才是指既懂会计审计专业,又懂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人才。会计信息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总目标应确定为“适应国内经济技术环境与管理要求,既懂信息技术,又懂会计审计业务,了解国际标准及其发展趋势,有较强应用能力的会计信息化人才。”

3 会计信息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3.1 课程体系及其教学内容

基于会计信息化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构建 “公共基础课+专业课 +实践课程” 的课程体系。公共基础课设置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及计算机基础应用的能力,主要包括计算机基本知识、Office基本应用、网络基础应用等;专业课设置中需要设置新的信息化课程,包括XBRL的应用、会计软件应用、电子数据获取与应用等;实践课要在传统实践内容基础上,融入信息化的内容,实践内容必须与时俱进。企业业务与财务一体化的处理模式已经到来,会计数据的实时采集、实时处理、会计信息的实时报告已经成为现实的要求。为培养会计信息化人才,其教学内容和培养模式必须适应社会进程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在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环境下会计专业各主要课程整合的、贯通的综合实训平台,使会计专业的学生在这个实训平台上针对典型企业的一套典型业务案例实践各门课程涉及的业务处理内容,以感知和体会企业业务与财务一体化高度融合与协同的全新的处理模式。该平台首先要具备微机局域网硬环境和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软环境,然后基于某成功实施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企业的业务流程、业务活动、数据文档提炼、整理一套业务实验数据,这些业务活动和业务数据应能反映企业业务流程,应能体现业务财务一体化,应能解决各主要课程实习内容的整合与贯通。

3.2 实践教学

3.2.1 支撑平台

校园网建设为开展会计信息化教学和网上模拟实验提供了支撑平台和应用要求。首先高校都有自己的校园网,这为开展会计信息化教学提供了方便的物质基础。学校的校园网将校园网络中心和各院、系实验室综合考虑进去,将光纤布线到院、系实验室,形成校园网中心与院、系实验室正常的节点关系,提供模拟实验室到网管中心的宽带传输通道,这样,不需要投入就具有了基本的硬件基础设施;其次结合校园网建设,对现有的机房进行扩容和改造,对现有的计算机进行升级和更换,使其符合网上实验教学的需求,同时,将校园网布线到教师家庭、学生宿舍和上课的教室,扩大实验教学的覆盖范围。

3.2.2 教学软件

多媒体与数据库技术日益成熟,奠定了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的基础。多媒体技术及一些基于Web的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已经成熟,利用这些工具可以既简洁又方便地开发财务教学软件,这样就可以实现在网络财务环境下,抛弃传统财务系统所采用的小型数据库,而使用网络财务所采用的MYSQL、Oracle、SQL Server等,为运用用友V8.X和金蝶等企业级网络财务软件提供数据库环境。利用网络版会计软件进行实验教学,应选择那些功能强、安全性好、可靠性高、有代表性、功能全的网络版的会计软件。

3.2.3 实验课的组织

实验课的组织要考虑两方面的要求,①要求学生对实验的知识点全面掌握;②要求学生掌握如何以特定的角色在会计信息系统中完成相应的实验任务。具体做法:将用友V8.X 、For SQL Server或金蝶等企业级网络财务软件、模拟企业的会计资料文件安装在服务器上,将诸如总账系统、报表系统、薪资系统、固定资产系统、应收应付系统、资金管理系统、财务分析系统等分别安装在不同的工作站上,实验教师按照会计实务和实验教学的要求,设计多个实验角色,比如系统管理员、财务主管、出纳、会计等,采用分组的形式组织学生,每组模拟建立各自企业的账套,通过上网在各自的工作站完成诸如薪资、存货、固定资产等方面的核算,将各自系统产生的凭证,通过网络传递到总账系统,再由使用总账的同学完成审核和记账。期末处理时,可由总账系统完成结账,报表系统完成报表的编制。在每次模拟实验过程中,同组的同学进行角色互换,使得每一个同学都能体验财务软件的所有的操作,从而掌握此软件的所有功能。利用网络财务软件进行模拟集团公司跨地区、跨公司的管理,学生通过模拟使用合并报表系统可通过网络直接调用若干个自己建立的企业账套数据,再进行汇总计算,完成汇总报表的编制,进行财务分析。

3.2.4 模拟实习

课程模拟是以当前的课程为对象,按课程内容的先后顺序,进行单元模拟、阶段模拟、综合模拟。岗位模拟是按网络化会计的岗位进行模块划分,分组进行实习。课程模拟与岗位模拟相互渗透、相互交叉。

(1)基础模拟。会计信息化基础模拟是在课程中进行的,属于课程模拟。基础模拟的内容主要是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的分析、系统设计、账务处理系统、其他业务系统、报表系统的设计框架以及实施,这是会计信息化其他有关课程模拟的基础。

(2)行业模拟。会计信息化行业模拟是实习阶段完成的,属于岗位模拟,是实践的重点。学生从建账套开始,完成初始化、输入记账凭证、审核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的全过程操作(完成手工和计算机2套账务处理) 。此模块可划分为3个二级模块,即网络化会计岗位实习模块、企业会计综合模拟实习模块、行政事业会计综合模拟实习模块。网络化会计岗位实习模块,主要按会计信息化的岗位分别提供相关的经济业务。企业会计综合模拟实习模块,可按几个主要行业分别设置模拟实习内容,如工业企业、商业企业等,以工业企业为主,其他企业为辅,提供一个小型企业一个月的常见经济业务。行政事业会计综合模拟实习模块,可按不同单位设置模拟实习内容,如行政单位、学校等,提供不同单位一个月的常见业务,由学生完成全过程的操作,此模块可作为选修内容。

(3)财务管理模拟。财务管理模拟内容可在上述会计核算基础上,补充提供相关的基础资料,由学生利用会计软件进行财务分析。

3.2.5 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有社会调查、基地实践、顶岗实习3种类型。

(1)社会调查。在会计信息化教学中,社会调查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调查报告可作为学生课程考查的一个方面。调查内容由教师根据课程所学内容进行宏观上的安排,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具体选择。社会调查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同时可以提供一些好的教学案例,充实教学资源。在时间安排上,社会调查可放在节假日进行。由于目前网络版会计软件或相关软件在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中使用得已经比较普遍,所以学生做这样的社会调查是完全可行的。

(2)基地实践。实践基地应选择会计信息化比较规范、应用比较成熟的企业,与之建立比较稳定的联系。学生分批分期到会计信息化实习基地参观学习,了解企业实施信息化会计的过程,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真实的条件下得到针对性极强的业务技能训练与感受。

(3)顶岗实习。结合毕业实习,安排一定时间的顶岗实习,将校内模拟实践课运用到岗位实践中,使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前,就具备了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对已签订就业协议的学生可离校顶岗实习。

3.3 教学方法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选择的教学方法应包括演示与实践法、情境教学法、行动导向教学等。比如,在《会计软件应用》课程中,介绍用友软件的操作员权限时,教师可以先讲授该功能的基本含义,并演示一下其操作及操作结果,然后,由学生动手操作。在学生掌握该功能的基本含义及操作后,提出新问题,由学生思考、解决并动手操作。

3.4 教学实施和教学管理

(1)教师队伍建设与培养。对于会计信息化教师队伍来说,当前最大的问题就是既懂计算机又懂会计审计的教师少,因此,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培养除了传统的自学、本专业的进修等之外,还需要加强对教师知识的培养、能力的培养、以及信息化教学方法的培养等。比如,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计算机教师与会计审计教师的交流、项目合作、课题合作等。

(2)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实际教学过程中经常会由于教学管理人员不懂计算机或是不配合,而使得教师放弃好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方法,去选择次优的或并不适合课程教学目标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因此,应加强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提高其素质,应将教学管理人员的计算机能力及与教学的配合作为考核的内容之一。

(3)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对于学生的考核除了传统的期末笔试考核之外,需要将学生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等处理会计审计问题的能力作为考核内容之一。对教师的考核除了传统的完成规定的工作量之外,应将教师教学过程信息化内容的讲解以及信息技术的应用等也作为考核的内容之一。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庆春,黄培.高等职业教育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改革思路[J].经济师,2008(1).

篇6

实习单位简介

中国工程与农业机械进出口总公司财务部主要负责统筹和调配资金,降低资金成本;负责公司的年度财务决算的合并,报批,定期编制和提供会计报表,并向有关国家管理部门报送财务报告;根据公司的经营目标编制财务预算,并组织实施和执行;负责公司系统的担保,保函审核;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帮助子公司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增加经济效益,降低经营风险.

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

电算化操作使用人员的操作职责与权限

(一)系统管理人员职责

1,根据财务软件的特点及公司会计核算要求,建立适应会计电算化体系与核算方式.会计科目的设置及报表格式必须符合国家有关会计制度以及公司核算,管理的要求.

2,负责所有会计核算软件数据的初始化,数据备份与恢复,系统运行错误的登记与排除工作.

3,负责系统操作使用的组织与管理工作,分配操作使用人员的工作权限.

4,负责已复核数据的入账.

5,做好软件数据及资料的安全保密工作.

(二)数据操作人员职责

1,按照操作规程录入机制凭证数据,核算经济业务,并负责录入数据的正确性校验,并打印会计凭证.

2,制单人员无权修改原始凭证的数据,不得对本人填制的凭证进行复核操作.

3,核对各类会计账簿,编制相应的会计报表,并负责账簿,报表的打印工作.

4,用计算机查询各类会计数据.

5,保护计算机软硬件,对操作中出现的问题作详细记录并及时报告系统管理员.

(三)数据复核人员职责

1,负责对已录入计算机的凭证编号及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正确性审核,确保入账数据的完整与正确.

2,复核无误后在打印输出凭证上及计算机内签章.

3,复核时发现凭证录入错误必须通知制单人员进行修改,待数据录入人员修正录入数据后再进行复核签章操作.

(四)系统维护人员职责

1,负责对会计电算化硬件和软件的检查及运行故障处理工作,以保障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正常运行,协助系统管理员定期做好数据的备份工作,系统维护人员一般由经过培训的人员或计算机专业人员担任.

2,实施数据维护外,一般情况下不允许随意打开系统数据库进行操作,实施维护时不准修改数据库结构,其他操作人员一律不允许实施数据库操作.

电算化账务处理流程及规定

(一)财务部门应在每年或上年末建立新的会计年度的完整的账务文件,根据现行财务制度,运用当前在用系统的规则正确地设置全部级次的会计科目,会计年度中间可以追加新的会计科目,但已制单或记账的会计科目不得修改或删除.

(二)转换会计年度时,应在上年会计年度决算后,完成结转各账户的年初手续,并保证数据检验平衡正确.

(三)任何登记入账的经济业务都必须填制计算机记账凭证(简称机制凭证),记账凭证摘要需按规范填入,记账凭证编号应当连续,自动生成.

(四)记账凭证必须经过复核人员签字后,才能根据其登记账薄,同一张记账凭证,制单和复核不能是同一个人,记账凭证在记账以前必须打印输出.

(五)每张凭证必须经以下步骤审核:

1,原始凭证经业务人员确认,业务部门经理核实签字.

2,制单人员检查原始凭证金额是否准确,票据是否齐全,审批手续是否完备,确认各项无误后,方可编制机制凭证.

3,复核人员核实机制凭证摘要,金额,科目是否真实,准确,完整地记录了经济业务的发生情况;打印输出凭证与机内凭证是否完全一致.

(六)出纳人员根据复核人员审查并准许报销的机制凭证,付出款项,并于每日核对现金余额表,保证账实相符;按月编制,打印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及时将银行对账单输入计算机中,利用计算机已有的功能进行自动及手工核对.

(八)每月结账后,各主管会计应根据职责生成,打印月报表.

(九)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总账必须按月打印,可用科目余额表代替.其他各类明细帐应每月打印末级余额表.主管会计年终必须将各自经管的账簿输出打印,并装订成册.

资金管理办法

公司资金管理的具体实施部门为财务部,财务部有目的有计划的筹措资金,取得的资金在规模和期限上要符合公司的经营需要,并注意防范财务风险.凡划转,对外还付款金额超过100万元的资金业务需经公司总经理批准.

总公司为降低全系统的资金成本,提高系统总体的资金使用效率,将为子公司经营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并对子公司的资金保留调度权.子公司因经营需要向总公司申请直接借款或以总公司名义向银行借款进行转贷,应向总公司提交以下文件:

1,股东大会或董事会审批签报,决议

2,借款申请书(重点说明申请借款的原因,款项用途,还款来源,还款计划,借款子公司目前的资金状况和经营情况)

3,项目借款还需提供对外采购合同,合同评审表,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利润测算,收汇方式,还款计划,风险防范措施.

总公司财务部会同战略规划部负责对子公司的借款申请进行审核,报单位主管财务领导及总经理批准方可放款,总公司和子公司需签订正式的借款合同.

子公司向总公司直接借款或以总公司的名义向银行借款进行转贷,总公司承担的风险大于担保责任,子公司除按银行同期贷款利率每季度支付总公司贷款利息外,同时还应比照担保业务,向总公司支付4‰的担保费.

总公司财务部事先与子公司协商后,在保证各子公司自身正常生产经营资金需求的前提下,经公司总经理批准后将子公司暂时闲置资金统一调集供系统内其他有资金需求的公司使用,以提高整体的资金使用效率.双方需签订正式的资金调度合同,借款期限在180天以下(含)的,调度资金的利率为企业在银行同期活期存款利率的基础上增加0.7%;借款期限在180天以上的,调度资金的利率为企业在银行同期定期存款利率的基础上增加0.7%;在调度资金期满后总公司一次性还本付息.

总公司对各项资金业务的监控,检查实行逐级负责制,并纳入审计范围.各公司的财务部门应建立资金业务备查帐,全面掌握本公司的融资借款,综合授信的使用情况,每季度向本公司财务部门的主管领导提交书面报告.

财务预算制度

财务预算由经营预算,费用预算,资本支出预算和信贷及财务费用预算,现金流量预算,资产负债和利润预算以及财务预算说明共同组成.

公司业务部门负责编制经营预算;投资部负责编制投资预算;公司各职能部门及其它非经营性单位需编报管理费用预算和固定资产预算;人力资源部门负责编制工资总额及相关的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预算;公司财务部负责编制信贷及财务费用预算,并汇总各部门的预算,形成全面预算报告.

在预算报告中各附表都要将各明细项的实际发生数与本年预算数及上年同期数进行比较分析,反映预算完成情况和同比增减情况,对同比增减超过10%的项目要分析增减变化的主要原因.计算说明本年度各类费用预算数及实际发生数分别占成本费用总额的比重.同时与上年度同类指标进行比较说明(成本费用总额指: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经营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以上费用,除按照报告说明要求分析说明外,要对各费用明细科目发生的主要内容以及金额按照项目进行列示说明,就大额支出要计算其所占相应费用项目(管理费用,经营费用,财务费用)的百分比率.

各公司应根据公司附列的基础表格逐项填列预算,并对预算数据提供详细的文字说明,确保数据的可靠和真实.预算执行情况报告中要在相应附注中对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说明.主要分析指标如下:进出口总额,出口总额,经营额,主营业务收入,销售毛利率,利润总额,现金盈余保障系数,利润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成本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报表数据变化如金额较大并且是客观因素导致的要加以解释说明,同时要剔除影响因素重新计算分析指标).同时要结合报表对本企业的潜亏挂帐以及预计损失(各项资产减值计提)进行解释说明.

为保证预算的严肃性,预算单位不得对已批复的预算随意调整.在执行过程中由于市场环境,经营条件,政策法规等发生重大变化,致使财务预算编制的基础不成立或导致财务预算执行结果产生重大偏差,可对预算进行调整.调整预算需经董事会批准,并向公司预算委员会提交书面预算修改申请,就调整内容和原因作出详细说明.预算委员会审核后报总经理办公会批准后,方可调整并下达执行.

担保,保函管理制度

(一)担保制度

总公司提供担保须经总经理办公会讨论决定;全资子公司提供担保须经董事会审批通过后报总公司总经理办公会批准;控股公司提供担保须根据担保标的额分别经股东大会或股东大会授权董事会批准;总公司各部门及驻外机构无权提供担保.

担保种类:

1,为流动资金贷款提供的还款担保;

2,为项目专项贷款提供的还款担保;

3,为支持法律诉讼等向国家机关提供的责任担保等.

总公司对外提供担保的总额应以公司承受能力为依据,最高不能超过总公司净资产的两倍.担保期限一般不超过一年,项目贷款的还款担保期限与项目收款期一致. 申请单位申请担保时必须提供反担保,子公司向总公司申请担保时须经董事会批准方可上报总公司.

总公司,子公司提供的对内所有担保,被担保单位每年必须按担保金额的千分之四交纳担保费,互保的相应扣除.对于经营风险较小的公司可适当降低担保收费比率,但不能低于千分之一.一切对外单位提供担保,担保费不得少于担保金额的百分之五.

(二)保函制度

业务部门或子公司以总公司的名义开展业务需要开具保函时,应先提出书面申请,经公司战略规划部和财务审计部审核,公司主管经理批准,方可送交银行申请开出.开具保函需提供以下材料:

1,《保函开具申请单》;

2,《要求开具保函申请书》(银行要求)(其他银行格式另行通知);

3,与保函相关的材料(如:标书,合同等与开具保函相关的部分);

4,保函格式.

此外,还需要说明收汇方式等情况,如为投标保函,还需提供项目利润测算.

子公司占用总公司额度开具保函,需提交保函额度使用申请书(总公司要求)及承诺书(中行要求;其他银行暂不要求),如开具无效期保函,还需向总公司提供担保.

为减少风险,节约资金,财务部将每月通知各业务部门保函开具明细情况,并对将到期已到期的保函提出警告.各业务部门应加强对保函的管理,及时清理,对已过效期或未中标的保函应及时向受益人或招标公司催回保函正本,以便及时办理撤销手续.

1,对于有具体失效日期的保函撤销,待保函到期后,由各业务部门需填写工作联系单,经财务部审核登记后,便可到银行办理撤销手续.保函中规定应撤回正本的还应向业主要求退回保函正本.

2,对于无具体失效日期的保函撤销,待保函实质性失效后,各业务部门应负责向业主联系撤销保函.根据保函开立方式的不同,撤销的条件不同:

3, 转开保函只有在收到国外银行来函电同意撤销保函后,才能向国内银行办理撤销手续,由各业务部门填写工作联系单及提供国外银行同意撤销保函的书面信函,函电,经财务部审核登记后到银行办理撤销手续.

4, 直开保函需持保函正本到开出行办理撤销.申请撤销保函时,由各业务部门填写工作联系单和提供保函正本,经财务部审核登记后到银行办理撤销手续.

5, 对于工程已验收合格而保函不能及时撤回或未中标而不能及时撤回保函,业务部门应当限期联系业主,及时撤回保函,以避免损失.

财务审计部有权对保函执行不好的单位提出警告,要求业务部门或子公司尽快整改.对于到期保函,给予一个月的办理时间,如到期仍不能及时撤销,仍继续占用总公司额度,总公司有权对保函金额按日万分之三的利率加收额度占用费.对子公司占用额度过多,保函管理不善,不能及时向总公司提供保函情况表的,总公司财务审计部有权拒绝为其开具新保函.

实习体会

篇7

会计业务

对公业务的会计部门的核算(主要指票据业务)主要分为三个步骤,记帐、复核与出纳。这里所讲的票据业务主要是指支票,包括转帐支票与现金支票两种。对于办理现金支票业务,首先是要审核,看出票人的印鉴是否与银行预留印鉴相符,方式就是通过电脑验印,或者是手工核对;再看大小写金额是否一致,出票金额、出票日期、收款人要素等有无涂改,支票是否已经超过提示付款期限,支票是否透支,如果有背书,则背书人签章是否相符,值得注意的是大写金额到元为整,到分则不能在记整。

对于现金支票,会计记帐员审核无误后记帐,然后传递给会计复核员,会计复核员确认为无误后,就传递给出纳,由出纳人员加盖现金付讫章,收款人就可出纳处领取现金(出纳与收款人口头对帐后)。转帐支票的审核内容同现金支票相同,在处理上是由会计记帐员审核记帐,会计复核员复核。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一个入帐时间的问题。

现金支票以及付款行为本行的转帐支票(如与储蓄所的内部往来,收付双方都是本行开户单位的)都是要直接入帐的。而对于收款人、出票人不在同一家行开户的情况下,如一些委托收款等的转帐支票,经过票据交换后才能入帐,由于县级支行未在当地人民银行开户,在会计账上就反映在“存放系统内款项”科目,而与央行直接接触的省级分行才使用“存放中央银行款项”科目。

而我们在学校里学习中比较了解的是后者。还有一些科目如“内部往来”,指会计部与储蓄部的资金划拨,如代企业发工资;“存放系统内款项”,指有隶属关系的下级行存放于上级行的清算备付金、调拨资金、存款准备金等。而我们熟知的是“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则是与中央银行直接往来的省级分行所使用的会计科目。一些数额比较大的款项的支取(一般是大于或等于5万元)要登记大额款项登记表,并且该笔款项的支票也要由会计主管签字后,方可支取。

“一天之际在于晨”,会计部门也是如此。负责记帐的会计每天早上的工作就是对昨天的帐务进行核对,如打印工前准备,科目日结单,日总帐表,对昨日发生的所有业务的记帐凭证进行平衡检查等,一一对应。然后才开始一天的日常业务,主要有支票,电汇等。在中午之前,有票据交换提入,根据交换轧差单编制特种转帐借、贷方凭证等,检查是否有退票。下午,将其他工作人员上门收款提入的支票进行审核,加盖“收妥抵用”章,交予复核员录入计算机交换系统。

在本日业务结束后,进行日终处理,打印本日发生业务的所有相关凭证,对帐;打印“流水轧差”,检查今日的帐务的借贷方是否平衡。最后,轧帐。这些打印的凭证由专门的工作人员装订起来,再次审查,看科目章是否盖反、有无漏盖经办人员名章等,然后装订凭证交予上级行进行稽核。这样一天的会计工作也就告一段落了。

储蓄业务

储蓄部门目前实行的是柜员负责制,就是每个柜员都可以办理所有的储蓄业务,即开户,存取现金,办理储蓄卡等,凭证不在想对公业务部门那样在会计之间传递,而是每个柜员单独进行帐务处理,记帐。但是每个柜员所制的单据都要交予相关行内负责人先审核,然后再传递到上级行“事后稽核”。

信用卡业务

信用卡按是否具有消费信贷(透支)功能分为信用卡与借计卡。信用卡又按持卡人是否向发卡银行交纳准备金分为贷计卡与准贷计卡。贷计卡是银行授予持卡人一定的信用额度,无需预先交纳准备金就可在这个额度内进行消费,银行每月会打印一张该客户本月消费的清单,客户就可以选择全部付清或支付部分,如果选择后者,则未付清部分作为银行的短期借款以复利计。

而准贷计卡则是交纳一定的准备金,然后银行再授予其一定的消费额度的一种信用卡。借计卡是没有透支功能的,但可以进行转帐结算,存取,消费的一种卡。如建行的储蓄龙卡。信用卡还可以按使用对象分为单位卡与个人卡;按信用等级分为金卡与普通卡。

信贷业务

由于目前的实际情况,中小企业融资难,尽管央行一再出台有关鼓励银行向中小企业借款的方案,但是,在各个银行内部都有严格的控制。建行也是如此。所以,银行目前也投入了个人借款领域。需要注意的是,银行的个人借款业务并不是直接将款贷给个人,而是与商家签订一定的协议,其实是将款贷给商家,然后商家把商品卖给个人,个人再还款给银行。银行在与商家签订协议时,审查商家的证件是否齐全。而个人要向银行提供有关的收入证明,身份证明等。

一般都是以购买的标的物作为抵押,最常见的就是动产抵押(如汽车借款)和不动产抵押(如住房借款)。信贷部门实行的是审贷分离制,就是进行借款客户开发与具体发放借款,审核借款可能性的工作人员是各司其职的。

小结

通过这次的实习,我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为详尽而深刻的了解,也是对这几年大学里所学知识的巩固与运用。从这次实习中,我体会到了实际的工作与书本上的知识是有一定距离的,并且需要进一步的再学习。虽然这次实习的业务多集中于比较简单的前台会计业务

但是,这帮助我更深层次地理解银行会计的流程,核算程序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使我在银行的基础业务方面,不在局限于书本,而是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尤其是会计分工,对于商业银行防范会计风险有着重要的意义,其起到了会计之间相互制约,互相监督的作用,也有利于减少错误的发生,避免错帐。

篇8

关键词:计信息 失真 原因 会计监督

企业会计信息是指通过财务报表、财务报告等形式向投资者、债权人或其他信息使用者揭示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能够连续、系统、全面、综合地反映企业的资金运动状况。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企业的会计信息的不真实,产生信息虚假,从而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近年来,曝光的企业会计失真现象屡见不鲜,各种各样的违法违规行为严重影响了市场秩序,甚至危害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

近年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越来越普遍,而且也越来越严重,出现了日益增多的假报表。当前,我国企业中的出现的会计信息失真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一)关联交易

简单的说,关联交易就是企业关联方直接的交易,包括提供或接受劳务、购买或销售商品等。由于关联方之间存在或明或暗的关系,这类交易往往是非公允性的。具体做法包括虚构经济业务,并以此抬高上市公司的经济效益;采用高于或低于市场价格的方式赊销、或换置股权;委托或受托经营经营,以虚高公司的经营业绩。一些公司的会计信息失真就是利用关联交易的结果。

(二)利用制度缺陷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会计制度开始暴露出很多缺陷,一些企业利用这些制度上的缺陷,以获取私利,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如我国的会计准则规定,如果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应当停止其借款费用的资本化,这显然是由企业主观决定的,因此,就出现某些企业隐瞒固定资产已达到可使用的情况,固定资产建成完工后仍然将利息资本化,从而达到虚增利润的目的。

(三)虚构或隐瞒交易

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主要表现就是虚构或隐瞒交易,一方面虚构交易以增加账面销售收入或其它收益,如虚构进账单或对账单,虚增银行存款等;另一方面,隐瞒交易以达到偷税漏税的目的。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

会计信息失真不仅阻碍企业自身的发展,而且还会危及到整个市场经济的有效持续发展,总的来说,造成企业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产权不明确

模糊不清的产权归属是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原因,由于产权不明确,导致企业会计缺乏有效的监督,对自身利益的追求,往往导致会计信息的扭曲和失真,同时,产权界定不明阻碍了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缺乏有效的市场监督,企业内部信息很难做到真实透明。

(二)法律法规不健全

企业的会计活动以《会计法》为法律依据和准绳,而现行的《会计法》却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如规范不具体,操作性差,容易给人以可乘之机;对信息失真问题的重视不够,尤其是责任规定不明确;处罚标准不够明确等。在一定程度上说,《会计法》并不够严肃,很多法律条文仅停留在条文层面。

(三)会计人员素质不高

企业会计信息是会计人员的劳动成果,因此,会计信息的质量与会计人员息息相关,作为会计活动的主体,会计人员需要对组成会计信息的所有要素进行确认,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将对最终的会计信息产生重要的影响。除专业素质外,职业道德素质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也有影响,如违背会计法规,迎合领导做假账;在领导的要求下,受理假凭证、做假帐、编制假报表,弄虚作假等。

三、强化会计监督的建议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和入世后与国际的全面接轨,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也不断提高。就目前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原因而言,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会计监督:

(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健全企事业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

企事业单位应按照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企事业单位内部监督机制,强化财务约束,从而保证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真实性,提高会计工作质量。

(二)政府部门要加强法制建设, 加大立法、执法力度

政府部门应当健全会计机构体系,加强会计的法制化,建立一支完善的负责立法、执法、监督的队伍。进一步完善会计法规体系,完善监督体系,这样才能保证各项会计工作有法可依, 有章可循,努力做到“有法可依、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三)建立“透明”的会计公开体系,加强社会对会计体系的监督

提高认识,在全社会相关部门大力宣传以会计法为中心的有关会计法规及实施细则, 以增强各级领导、各会计主体负责人和会计人员的法制观念。会计部门的账务系统“透明化”,并完善会计的外部监督系统。会计部门应该定时、定点账务公开,这样才能更好地让外部监督系统监督。

(四)加强会计队伍的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

完善会计专业资格考试制度,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同时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思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对违反法律法规的情况要严加处置。

四、结束语

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普遍存在着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这对企业自身的发展,以及整个社会经济的有序发展都有着非常消极的影响。而很多企业为谋求短期利益,仍然采用一些不合法的行为使会计信息失真。为还原“诚信”的企业会计信息,需要政府、社会、企业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篇9

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它对传统的会计实务产生了极大冲击,并在逐渐的应用中推动了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在现代化发展背景下的完善与进步。会计电算化本身具有运算速度快、数据高度共享、数据分析准确、存储容量大、编制报表简单、检索查询快速快捷等特点。在实际的应用中,会计电算化改变了会计账务处理方式、数据处理方式、内部控制制度,更加注重于对会计信息的分析,以有效提下企业的经营状况,且在发展建设中需要强化会计电算化的理论研究,其确保会计信息的安全性。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会计实务;影响

1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阶段

会计电算化在我国的应用时间不是很长,但体现出了迅速的发展趋向。在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初期,只是简单化的在会计数据处理中进行计算机的应用,一定程度上只是模仿手工处理的运行模式,没有体现会计电算化的自身特色,这个阶段属于初级会计电算化。在逐渐的发展中,实现了低水平的系统应用,实现了基础的凭证处理和账务登记以及财务报表的编制,并且具备数据的查询和输出功能,但是在应用中体现出原则性、固化性、实用性、传统性太强等明显缺点,并且没有展现其应用的灵活性和随机性,造成过多的共性偏袒,没有体现出应用优势,这属于中级会计电算化阶段。在信息数据化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了会计电算化,实现了应用系统同网络应用的有效结合,实行了多局局域网的工作方式,实现了系统化的管理应用和具体操作,在集中化处理的方式下促进了资源共享和相互通信的高级应用发展阶段[1-2]。

2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实务的影响

2.1对会计人员和会计组织结构的影响

传统会计工作中,根据不同的会计业务行为进行不同部门街头的划分,比如采购部、资金部、工资部、综合部等,各部门间主要通过会计凭证信息等开展会计核算工作,体现出一定的配合性质,并在一定程度上相互监督和相互制约,以避免出现差错,会计电算化的出现和应用,使传统的分散式会计处理方式进行了集中化应用,实现了数据操作处理的共享模式,将电算化会计人员分为数据审核人员、会计电算化数据处理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等,每个工作人员具有不同的应用权限,体现出相互影响制约的现象。现代化的会计电算化应用体现了基本理论同计算机应用的有效结合,体现了对于复合型人才建设的培养要求。

2.2对会计核算方法的影响

传统的会计核算纷繁复杂,造成了企业在选用核算方式时,偏重于更加便于操作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合理性和科学性,而且在具体的实务操作中会造成人工作业量较大的现象。通过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使得会计核算方法趋于科学合理,极大地提高了会计资料的准确性,且在电算化操作的基础上减少了人工工作量,并在科学合理的会计核算方式引领下有效确保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有效发挥了其参与管理活动的更高职能[3]。

2.3对会计分析方法的影响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现今社会,会计信息对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及社会经济发展发挥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实现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之后,会计电算化能够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精确详细的记录和传播,以及保存,会计人员可以依靠会计电算化软件对会计信息进行分析,进而根据数据现实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进行说明,且能够对企业在经营中的弊端进行分析,进而实现对具体经营活动的指导、调节和控制,以最大化的减少资源的浪费情况。

2.4账簿格式的概念变得模糊

多栏式、三栏式、数量金额式是传统手工做账下的账簿格式,根据会计科目的性质进行不同格式的选择,在具体分析时账户内容同栏目特征是主要且基本的研究内容。而在会计电算化的应用环境中,在进行数据输入时,系统会根据具体的数据信息进行相应格式的提供,并且在财务软件的应用下,操作人员只需要在账簿登记界面根据提示进行相应指令的输入便可,并没有太多格式的限制,基本的科目性质划分,会在电算化系统内自动生成。就实际工作而言,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会计人员的工作习惯,原本繁琐平实的账簿不再应用,实现了系统化的数字信息展示,进而造成了账簿储存方式的改变。

2.5会计信息存储介质的转变

传统会计活动中,对会计信息的存储是以纸张为载体的会计账簿、凭证、报表等,对于不同性质的存储信息由不同的年限要求,但是由于纸张和手工登记的自身特性,会对编制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直接影响到后期报表的生成,对于会计信息的有效性和精确性起到一定干扰,使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有所降低,一定程度上还会对企业决策的科学性产生影响。通过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之后,光盘、磁盘等存储工具改变了传统的存储方式,可以对会计数据以电子信息进行保存和处理及应用,有效确保了数据的整体合理性,并极大地提升了对会计数据进行处理的效率和质量[4]。

2.6对账工作的变化

账证核对、账表核对、账账核对、账实核对的传统会计系统下的对账方式,在会计电算化的运行模式下,传统的对账工作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在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应用下,能够实现对数据的自动化处理,并且数据之间能够共享调用,这就决定了对出进行凭证录入时会计信息的重要性和科学有效性,因其直接影响到后续工作的进行,所以,电算化环境下,加强了对账实、账证核对的检查力度,以确保凭证录入过程中的数据正确无误,以及同会计发生行为相一致。此外的账表核对、账账核对则直接可以通过系统软件的程序自动完成,明细账、总账、日记账等均可以根据科目性质从记账凭证的数据而自行生成,进而根据企业性质进行财务报表的生成。所以,会计电算化应用之后,侧重了对账实核对、账证核对的管理,以确保最初环节记账凭证录入的整体有效性,进而保证最后完成的记账和结账以及财务报表的生成都符合企业的生产经营实际,一定程度上传统模式下的账表核对和账账核对已经不再具备现实应用意义。

3结束语

在信息化的时展背景下,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应用能够有效的降低企业会计人员的工作量,并且在计算机的支持下改善了整体的工作质量。在不断的发展中,会计电算化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会计工作模式,就具体应用而言,不只是在具体的实务操作上有所影响,也推动着会计理论的转变,以实现会计工作现代化管理运行的整体有效性。

作者:潘晨 单位:长江大学文理学院

参考文献:

[1]闫艳.浅谈会计电算化对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影响[J].经营管理者,2014,(34):61.

[2]高立.会计电算化对会计理论与实务影响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5,(19):131-132.

篇10

一、 根据经济业务填制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

1、原始凭证:是指直接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具有法律效力并作为记账原始依据的证明文件,其主要作用是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和完成的情况。填写原始凭证的内容为:原始凭证的名称、填制凭证的日期、编号、经济业务的基本内容(对经济业务的基本内容应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给予说明,如购买商品的名称、数量、单价和金额等),填制单位及有关人员的签章。

2、记帐凭证:记帐凭证是登记帐薄的直接依据,在实行计算机处理帐务后,电子帐薄的准确和完整性完全依赖于记帐凭证,操作中根据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记帐凭证。填制记帐凭证的内容:凭证类别、凭证编号、制单日期、科目内容等。

二、根据会计凭证登记日记帐。

日记帐一般分为现金日记帐和银行存款日记帐;他们都由凭证文件生成的。计算机帐务处理中,日记帐由计算机自动登记,日记帐的主要作用是用于输出现金与银行存款日记帐供出纳员核对现金收支和结存使用。要输出现金日记帐和银行存款日记帐,要求系统初始化时,现金会计科目和银行存款会计科目必须选择“日记帐”标记,即表明该科目要登记日记帐。

三、 根据记账凭证及所附的原始凭证登记明细帐。

明细分类帐薄亦称明细帐,它是根据明细分类帐户开设帐页进行明细分类登记的一种帐薄,输入记帐凭证后操作计算机则自动登记明细帐。

四、 根据记账凭证及明细帐计算产品成本。 根据记帐凭证及明细帐用逐步结算法中的综合结转法计算出产品的成本。

五、 根据记账凭证编科目汇总表。

科目汇总表也由凭证文件生成,其编制方法为对用户输入需汇总的起止日期则计算机自动生成相应时间段的科目汇总表。

六、 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帐。

根据得出的科目汇总表操作计算机,计算机产生出对应的总帐。

七、 对帐(编试算平衡表)。

对帐是对帐薄数据进行核对,以检查记帐是否正确,以及帐薄是否平衡。它主要是通过核对总帐与明细帐、总帐与辅助帐数据来完成帐帐核对。试算平衡表就是将系统中设置的所有科目的期末余额按会计平衡公式借方余额=贷方余额 进行平衡检验,并输出科目余额表及是否平衡信息。一般来说计算机记帐后,只要记帐凭证录入正确,计算机自动记帐后各种帐薄应该是正确的、平衡的,但由于非法操作,计算机病毒或其他原因有可能回造成某些数据被破坏,因此引起帐帐不符,为保证帐证相符,应经常进行对帐,每月至少一次,一般在月末结帐前进行。

八、 根据给出的相关内容编制本月的负债表和损益表;将十二月月初数视为年初数,本月视为本年数编制会计报表。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一种会计报表,它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会计方程式,说明企业的财务状况。

损益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损益表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和配比原则把一个会计期间的收入与成本、费用进行配比,从而计算出报告期的净损益数。根据具体要求操作计算机得出本月的负债表和损益表。

通过此次,不仅培养了我的实际动手能力,增加了实际的操作经验,缩短了抽象的课本知识与实际工作的距离,对实际的财务工作的有了一个新的开始;同时也让我认识到了传统手工会计和会计电算化的有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一、共同点为:

1、无论是传统手工会计和电算化会计其最终目标仍是为了加强经营管理,提供会计信息,参与经济决策,提高经济效益。

2、传统手工会计和电算化会计都是遵守会计法规,会计法规是会计工作的重要依据。

3、传统手工会计和电算化会计都遵循基本的会计理论与会计方法及会计准则。

4、传统手工会计和电算化会计基本功能相同,基本功能为:信息的采集与记录、信息的存储、信息的加工处理、信息的传输、信息的输出。

5、保存会计档案。

6、编制会计报表。

二、不同点为:

1、运算工具不同传统手工会计运算工具是算盘或电子计算器等,计算过程每运算一次要重复一次,由于不能存储运算结果,人要边算边记录,工作量大,速度慢。电算化会计的运算工具是电子计算机,数据处理由计算机完成,能自动及时的存储运算结果,人只要输入原始数据便能得到所希望的信息。

2、信息载体不同;传统手工会计所有信息都以纸张为载体,占用空间大,不易保管,查找困难。电算化会计除了必要的会计凭证之外,均可用磁盘、磁带做信息载体,它占用空间小,保管容易,查找方便。

3、帐薄规则不同;传统手工会计规定日记帐、总帐要用订本式帐册,明细帐要用活页式帐册;帐薄记录的错误要用化线法和红字法更正;帐页中的空行、空页要用红线划消。电算化会计不采用传统手工会计中的一套改错方案,凡是登记过帐的数据,不得更改(当然还是要辅以技术控制),即使有错,只能采用输入“更改凭证”加以改正,以留下改动痕迹。对需要打印的帐页的空行、空页可以用手工处理。

4、帐务的处理程序(会计核算形式)不同传统手工会计处理帐务的程序有4种,但都避免不了重复转抄与计算的根本弱点,伴之而来的是人员与环节的增多和差错的增多。成熟的电算化会计的帐务处理程序用同一模式来处理不同企业的会计业务,成本核算程序以软件固化形式在计算机里,从会计凭证到会计报表的过程都由计算机处理完成后,而任何要求的输出都能得到满足。

5、会计工作组织体制不同;传统手工会计的会计组织工作以会计事物的不同性质作为制定的主要依据;电算化会计组织体制以数据的不同形态做为制定的主要依据。

6、人员结果不同;传统手工会计中的人员均是会计专业人员,其中的权威应是会计师;电算化会计中的人员由会计专业人员、电子计算机软件、硬件及操作人员组成,其中权威应为掌握电算化会计中级的会计师。

7、内部控制不同;传统手工会计对会计凭证的正确性,一般从摘要内容、数量、单价、金额、会计科目等项目来审核;对帐户的正确性一般从三套帐的相互核对来验证;还通过帐证相符、帐帐相符、帐实相符等内部控制方式来保证数据的正确,堵塞漏洞。电算化会计由于帐务处理程序和会计工作组体制的变化,除原始数据的收集、审核、编码由原会计人员进行外,其余的处理都由计算机部门负责。内部控制方式部分被计算机技术替代,由手工控制转为人机控制。

以上种种区别,集于一点,就是由于电算化会计数据处理方式的改变,引起了传统手工会计各个方面的变化,这一变化将使得系统功能更为加强,系统结构更为合理,系统管理更为完善。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史上崭新的一页。电子计算机的应用,首先带来数据处理工具的改变,也带来了信息载体的变化,电算化会计后对传统会计方法、会计理论都将发生巨大的影响,从而引起会计制度、会计工作管理体制的变革。会计电算化促进着会计的规范化、标准化,通用化促进着管理的现代化。作为自身而言,处在这个与时俱进的经济大潮时代,作为一名财会专业的学员,在校学习期间应更好的学好财会专业里的专业知识,打好理论基础;在财务的时候按要求认真参与每一个的机会,实际操作中的经验和积累学习中自身的不足,密切关注和了解会计工作发展的最新动向,为以后即将从事的会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当自己走出校园,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财会专业人才,在大浪淘沙中让自己能够找到自己屹立之地,让自己的所学为社会经济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随着会计制度的日臻完善,社会对会计人员的高度重视和严格要求,我们作为未来社会的会计专业人员,为了顺应社会的要求,加强社会竞争力,也应该严于自身的素质,培养较强的会计工作的操作能力。于是,本学期初,我们乐于参加了学校为我们提供的会计。

作为学习了差不多三年会计的我们,可以说对会计已经是耳目能熟了。所有的有关会计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结构体系,我们都基本掌握。但这些似乎只是纸上谈兵。倘若将这些理论性极强的东西搬上实际上应用,那我们也会是无从下手,一窍不通。

下面是我通过这次会计中领悟到的很多书本上所不能学到的会计的特点和积累,以及题外的很多道理。

以前,我总以为自己的会计理论知识扎实较强,正如所有工作一样,掌握了规律,照芦葫画瓢准没错,那么,当一名出色的会计人员,应该没问题了。现在才发现,会计其实更讲究的是它的实际操作性和性。离开操作和,其它一切都为零!会计就是做账。

其次,就是会计的连通性、逻辑性和规范性。每一笔业务的发生,都要根据其原始凭证,一一登记入记账凭证、明细账、日记账、三栏式账、多栏式账、总账等等可能连通起来的账户。这为其一。会计的每一笔账务都有依有据,而且是逐一按时间顺序登记下来的,极具逻辑性,这为其二。在会计的中,漏账、错账的更正,都不允许随意添改,不容弄虚作假。每一个程序、步骤都得以会计制度为前提、为基础。体现了会计的规范性,这为其三。

登账的方法:首先要根据业务的发生,取得原始凭证,将其登记记帐凭证。然后,根据记帐凭证,登记其明细账。期末,填写科目汇总表以及试算平衡表,最后才把它登记入总账。结转其成本后,根据总账合计,填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损益表等等年度报表。这就是会计操作的一般顺序和基本流程。